CN112293315B - 一种西藏拉萨裸裂尻鱼鱼卵的规模化孵化系统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西藏拉萨裸裂尻鱼鱼卵的规模化孵化系统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93315B
CN112293315B CN202011267666.5A CN202011267666A CN112293315B CN 112293315 B CN112293315 B CN 112293315B CN 202011267666 A CN202011267666 A CN 202011267666A CN 112293315 B CN112293315 B CN 1122933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incubator
eggs
hatching
fi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6766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93315A (zh
Inventor
曾本和
王万良
刘海平
周建设
林少卿
朱成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of Tibet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of Tibet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of Tibet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of Tibet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01126766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933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933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933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933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933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1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fish
    • A01K61/17Hatching, e.g. incub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西藏拉萨裸裂尻鱼鱼卵的规模化孵化系统,包括生产支架和孵化器,所述生产支架设置于倾斜的地面上,所述地面的低侧设置有排水口;所述生产支架上放置有多排所述孵化器,每个所述孵化器的上方都设置有一个带阀门的出水管;所述孵化器包括孵化桶、溢水槽、导流槽和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进水端连接对应的所述出水管,进水管的出水端从孵化桶的顶部开口插入且出水口靠近所述孵化桶的底部,所述孵化桶的上端外侧壁环绕有所述溢水槽。该孵化系统的孵化鱼卵成活率高,生产效率高,可在西藏规模化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西藏拉萨裸裂尻鱼鱼卵的规模化孵化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鱼类的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西藏拉萨裸裂尻鱼鱼卵的规模化孵化系统。
背景技术
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 Regan)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nidae),裂腹鱼亚科(Schizothoracinae)裸裂尻鱼属(Schizopygopsis),分布在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干支流水体中,为中国的特有高原性鱼类。目前对拉萨裸裂尻鱼研究主要集中在食性、早期发育、个体生物学及种群动态等方面。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使得局部地区拉萨裸裂尻鱼资源受到很大的影响。此外不科学的放生习惯,导致外来物种入侵,致使拉萨裸裂尻鱼等高原鱼类生存压力发生变化。加之拉萨裸裂尻鱼生长速度缓慢,性成熟晚,该资源一旦受到破坏,将很难有效恢复。目前,拉萨河拉萨裸裂尻鱼正在小型化,2016年拉萨裸裂尻鱼被列入到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开展拉萨裸裂尻鱼的人工繁育技术研究是其资源保护及合理利用的一项重要举措。自2010年以来,西藏相关单位便开始开展了拉萨裸裂尻鱼的繁育工作,但还有许多基础研究都未开展。
在生产中发现拉萨裸裂尻鱼在受精卵早期因物理震动而大量死亡,目前的孵化方式均为在孵化框中静水或微流水孵化,而这种孵化方式存在占地面积大,易缺氧死亡、滋生水霉,挑拣死卵时工作量巨大等问题。因此,目前急需改进拉萨裸裂尻鱼受精卵的孵化方式,以提高生产效率。
发明专利CN201910948279.9 公开了一种拉萨裂腹鱼受精卵孵化方法,从受精卵到肌节出现期以前,将受精卵置于孵化框内流水孵化;受精卵发育到肌节出现期后,剔除死卵,将受精卵移入鱼卵孵化器中孵化。该专利在受精卵发育到肌节出现期前置于孵化框内孵化,仍存在占地面积大,易缺氧死亡、滋生水霉,挑拣死卵时工作量巨大等问题;孵化器水流速不易控制,流速较高,用于拉萨裸裂尻鱼鱼卵孵化的鱼卵死亡率高;装置中水流速度不稳定,上下翻滚效果较差;鱼卵易从排水口中顺着水流溢出。
发明内容
为解决拉萨裸裂尻鱼受精卵在孵化框孵化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西藏拉萨裸裂尻鱼鱼卵的规模化孵化系统。该孵化系统的孵化鱼卵成活率高,生产效率高,可在西藏规模化生产。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西藏拉萨裸裂尻鱼鱼卵的规模化孵化系统,包括生产支架和孵化器,所述生产支架设置于倾斜的地面上,所述地面的低侧设置有排水口;所述生产支架上放置有多排所述孵化器,每个所述孵化器的上方都设置有一个带阀门的出水管;所述孵化器包括孵化桶、溢水槽、导流槽和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进水端连接对应的所述出水管,进水管的出水端从孵化桶的顶部开口插入且出水口靠近所述孵化桶的底部,所述孵化桶的上端外侧壁环绕有所述溢水槽,孵化桶的顶端高于所述溢水槽的侧壁,所述溢水槽的侧壁设有溢水口,所述溢水口连接所述导流槽的一端,导流槽的另一端为排水口且向下倾斜设置,所述孵化桶的底部为圆弧形底面。
本发明所述孵化桶内的上部设置有径向的支板,所述支板的中心设有可供所述进水管穿入的开孔,所述开孔周围设有供水溢出的空洞。方便将进水管固定在孵化桶中。
本发明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外侧壁周向均布有多个叶片,所述叶片的末端可刚好抵靠孵化桶的圆弧形底面。使进水管在孵化桶中不会左右晃动。
本发明所述进水管的内径为1-1.5cm,孵化桶的内径为16cm,高度为100cm。
本发明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距孵化器底面的距离2.5mm。鱼卵卵径在2.5-3.2mm,在突然停电的情况下可能孵化器中水会倒流,2.5mm的间隙可避免鱼卵顺着进水管倒流出孵化器。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西藏拉萨裸裂尻鱼鱼卵的规模化孵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外部水源从出水管流出,经进水管,保持孵化器持续进水;
B、将拉萨裸裂尻鱼鱼卵从授精后直接置于孵化器中孵化,受精卵在底部水流作用下上下翻滚;
C、出苗后的卵膜和死卵漂浮在水面上,并顺水流从鱼卵孵化器上部的溢水口排出;
D、取出鱼卵孵化器,将孵化器底部的鱼苗倒入鱼苗培育池中,完成鱼苗的收集。
优选地,所述外部水源为曝气后的井水,水温12.0-16.0℃,pH 7.5-8.5,溶氧8-9mg/L。
优选地,所述孵化器底部的水流速为0.25-0.314m/s。能让鱼卵保持在孵化器上部上下翻滚,不重叠在孵化器底部,同时不会因为震动而影响鱼卵孵化,保证了鱼卵从授精开始直接置于孵化器中孵化,出膜率高,畸形率低。
优选地,所述鱼卵孵化器的孵化密度为0.4-0.6万粒每升水;孵化器内水体每1min交换4-6次。保证了鱼卵有足够的空间,同时满足大规模孵化的要求。因为拉萨裸裂尻鱼卵易缺氧,孵化代谢废物易超标,导致孵化率底,畸形率高,故将孵化器内水体设置为每1min交换4-6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由于拉萨裸裂尻鱼受精卵为沉性卵,将孵化器设计为由上而下的进水,水流在重力作用下撞击到孵化桶圆弧形底面,水柱反射回来,形成自下而上的水流,水流速度稳定,可使受精卵能保持均匀上下翻滚,弧形底面无死角不会造成鱼卵在底部堆积而死卵。
2、将生产支架置于倾斜的地面,孵化器中溢出的水直接排到地面,从排水口排走,操作方便,且地面不会大量积水。孵化桶的顶端设置环形溢水槽,流水从孵化桶的顶端涌出,进入到环形溢水槽中,再经导流槽流到地面从排水口排走。由于存在一个向上涌的阻力,使鱼卵不易随溢水一起涌出,且设置环形溢水槽可保持孵化桶外部的清洁,设置孵化桶顶高于溢水槽,保证溢水槽的水不会回流到孵化桶中。
3、本发明结合拉萨裸裂尻鱼受精卵敏感期特点,通过调节圆柱形孵化器水流速度0.2-0.314m/s,使鱼卵能保持在孵化桶上部翻滚,将拉萨裸裂尻鱼鱼卵从授精开始直接置于圆柱形孵化器中孵化,孵化全程采用孵化器,不会因为震动而影响鱼卵孵化,在保证受精卵孵化率的前提下,充分节约孵化空间,有效降低人力投入,适用于大规模拉萨裸裂尻鱼人工繁殖。
4、本发明的鱼卵孵化器,占地面积小,单位面积可孵化受精卵数量大大增加;受精卵死亡后,鱼卵发白,密度变小,可随着水流从孵化器上端的溢水口流出,因此不用剔除死卵,节约大量人力财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拉萨裸裂尻鱼鱼卵孵化系统的单排孵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拉萨裸裂尻鱼鱼卵孵化器的剖示图。
图3为本发明拉萨裸裂尻鱼鱼卵孵化器的俯示图。
图4为拉萨裸裂尻鱼不同发育时期受精卵在连续震动下的死亡百分比。
图中标记:1、地面;2、生产支架;3、孵化器;4、出水管;31、孵化桶;32、进水管;33、溢水槽;34、导流槽;35、支板;36、叶片;351、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加清楚、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相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为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法,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和2所示,一种西藏拉萨裸裂尻鱼鱼卵的规模化孵化系统,包括生产支架2和孵化器3,所述生产支架2设置于倾斜的地面1上,所述地面1的低侧设置有排水口;所述生产支架2上放置有多排所述孵化器3,每个所述孵化器3的上方都设置有一个带阀门的出水管4;所述孵化器3包括孵化桶31、溢水槽33、导流槽34和进水管32,所述进水管32的进水端连接对应的所述出水管4,进水管32的出水端从孵化桶31的顶部开口插入且出水口靠近所述孵化桶31的底部,所述孵化桶31的上端外侧壁环绕有所述溢水槽33,孵化桶31的顶端高于所述溢水槽33的侧壁,所述溢水槽33的侧壁设有溢水口,所述溢水口连接所述导流槽34的一端,导流槽34的另一端为排水口且向下倾斜设置,所述孵化桶31的底部为圆弧形底面。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
如图3所示,所述孵化桶31内的上部设置有径向的支板35,所述支板35的中心设有可供所述进水管32穿入的开孔351,所述开孔351周围设有供水溢出的空洞。孵化桶内的流水经该空洞从孵化桶的顶部涌出,进入到环形溢水槽中,再经导流槽流到地面从排水口排走。由于存在一个向上涌的阻力,使鱼卵不易随溢水一起涌出,且设置环形溢水槽可保持孵化桶外部的清洁。
所述进水管32的出水端外侧壁周向均布有多个叶片36,所述叶片36的末端可刚好抵靠孵化桶31的圆弧形底面。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
所述进水管的内径为1-1.5cm,孵化桶的内径为16cm,高度为100cm。该管径可方便控制水流速,同时控制孵化桶的内径和高度,使孵化桶内的水体能在设定流速下在桶底的水柱反射作用下整体翻滚。
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距孵化器底面的距离为2.5mm。
实施例4
一种西藏拉萨裸裂尻鱼鱼卵的规模化孵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外部水源从出水管流出,经进水管,保持孵化器持续进水;
B、将拉萨裸裂尻鱼鱼卵从授精后直接置于孵化器中孵化,受精卵在底部水流作用下上下翻滚;
C、出苗后的卵膜和死卵漂浮在水面上,并顺水流从鱼卵孵化器上部的溢水口排出;
D、取出鱼卵孵化器,将孵化器的底部鱼苗倒入鱼苗培育池中,完成鱼苗的收集。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
所述外部水源为曝气后的井水,水温12.0-16.0℃,pH 7.5-8.5,溶氧8-9mg/L。
所述孵化器底部的水流速为0.25m/s。在该流速下,能使整个水体上下翻滚。
所述鱼卵孵化器的孵化密度为0.4万粒每升水;孵化器内水体每1 min交换4次。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
所述外部水源为曝气后的井水,水温12.0-16.0℃,pH 7.5-8.5,溶氧8-9mg/L。
所述孵化器底部的水流速为0.314m/s。
所述鱼卵孵化器的孵化密度为0.6万粒每升水;孵化器内水体每1 min交换6次。
实施例7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
所述外部水源为曝气后的井水,水温12.0-16.0℃,pH 7.5-8.5,溶氧8-9mg/L。
所述孵化器底部的水流速为0.3m/s。
所述鱼卵孵化器的孵化密度为0.5万粒每升水;孵化器内水体每1 min交换5次。
目前,关于鱼类受精卵敏感期研究方法有超声波、磁场、电等物理刺激等,但鲜有研究物理震动对受精卵的影响。本发明在生产中发现拉萨裸裂尻鱼受精卵早期易因物理震动而大量死亡,而传统的孵化框中静水或微流水孵化,存在占地面积大,易缺氧死亡、滋生水霉,挑拣死卵时工作量巨大等问题。因此,急需探明拉萨裸裂尻鱼受精卵的敏感时期,改进孵化方式,以提高生产效率。
震动实验
本实验以同一批繁殖的2尾拉萨裸裂尻鱼受精卵(受精率97.53%和88.54%)为实验对象,各发育时期在100r/min和150r/min恒温水浴震荡箱中连续震荡。同时,选择受精卵质量较好、一般、较差的三条鱼受精卵(平列槽孵化方式受精率分别为95.45%、83.28%和78.45%),以下记为受精率95.45%、83.28%和78.45%受精卵,用于孵化模式实验,平均分为2份,分别于平列槽和圆柱形孵化器(本发明孵化器)两种孵化器中孵化,统计两种模式孵化率、畸形率,比较两种孵化方式的效果。
1 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2020年3月,拉萨裸裂尻鱼鱼卵取自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雅鲁藏布江裂腹鱼鱼类繁育基地(沉性卵、非粘性卵),取两条鱼鱼卵,分别为1.7、1.5万粒,受精率分别为97.53%和88.54%,于孵化框中孵化,同时用于连续震动间歇性扰动对各发育时期鱼卵影响实验。另取三条鱼鱼卵,分别为1.3、1.5、1.5万粒,受精率分别为95.45%、83.28%和78.45%,用以两种孵化模式实验。受精卵受精率在列槽孵化方式下卵原肠中期时活卵数计算。
1.2 方法
鱼卵敏感期实验:受精卵在孵化盘(49cm×宽35cm×高3.5cm)中孵化,孵化盘置于长2.87×宽0.5m×深25cm平列槽中,平列槽中水流速0.01-0.02 m/s,水交换量为3次/h,溶氧≥8mg/L,水温(12.0±0.5)℃。从授精到出膜,每一个发育时期在97.53%和88.54%两组鱼卵随机各选取240粒,平均分为2个组。置于水浴恒温振荡器(SHZ-A)震荡,经预试验确定震动频率为100 r/min和150 r/min(50 r/min死卵数极低,200 r/min全死亡),换算为水流速为0.314m/s和0.471m/s,直到下一个发育时期,解剖镜下(Nikon ZM18),统计受精卵死亡数量;1组为对照组,在平列槽长21 cm×宽7 cm×高4 cm的孵化盘中继续孵化,发育到下一个时期后,统计死卵数量。
鱼卵孵化模式:将受精率95.45%、83.28%和78.45%的受精卵(1.3、1.5、1.5万粒),分别平均分为2份(体积法),于平列槽及圆柱形孵化器中孵化。孵化用水为曝气后的井水,水温(12.0±0.5)℃,溶解氧为8.5~9.9 mg/L。水体交换速度为6~8 min/次,孵化盘中微流水,流速为(0.013±0.001)m/s。3条鱼受精卵孵化密度分别为3.79粒/平方厘米、4.37粒/平方厘米、4.37粒/平方厘米。人工每天检出死卵,并记录。圆柱形孵化器内水体每1 min交换1次,底部水流速0.314±0.025m/s。
1.3计算公式
受精率/%=100×平列槽孵化方式受精卵原肠中期时活卵数/总卵数
死卵率/%=100×死卵数/孵化总卵数
出膜率/%=100×出膜仔鱼数/总卵数
鱼苗畸形率/=100×畸形鱼苗数/总鱼苗数
1.4统计方法
实验结果采用Excel2010进行数据录入、初步统计和作图;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中one-way ANOVA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若差异显著,则采用Duncan's进行多重比较,差异显著水平为P<0.05。
2 结果
2.1 在100r/min和150 r/min连续震动下拉萨裸裂尻鱼鱼卵不同发育时期鱼卵死亡率
在100r/min和150 r/min连续震动下拉萨裸裂尻鱼鱼卵不同发育时期鱼卵死亡率见表1和图4。对照组和100r/min组死亡率均较低,且差异不显著(p>0.05)。150r/min组在原肠中期死亡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余实验组(p<0.05);其次为原肠早期,同64细胞器、桑葚胚期、囊胚早期、囊胚中期、囊胚晚期、原肠晚期、神经胚期、胚孔封闭期、尾泡出现期、眼晶体形成期差异不显著(p>0.05),显著高于其余实验组(p<0.05)。
表1 在连续震动下拉萨裸裂尻鱼不同发育时期受精卵死亡率
Figure 573542DEST_PATH_IMAGE001
注:1)表格中同列肩标相同小写字母或无字母表示差异不显(P>0.05),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2)“—”表示没有死卵或者死卵时间太长,解剖镜下不能看出死亡原因。
2.2 圆柱形孵化器及孵化盘中孵化鱼卵出膜率和畸形率比较
拉萨裸裂尻鱼鱼卵在圆柱形孵化器及孵化盘中孵化鱼卵出膜率和畸形率比较见表2。几种受精率鱼卵出膜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平列槽孵化模式出膜率为(83.57±9.62)%,圆柱形孵化模式出膜率为(82.14±11.02)%;几种受精率鱼卵畸形率差异不显著(p>0.05),平列槽畸形率为(1.65±0.11)%,圆柱形畸形率为(1.63±0.27)%.
表2 拉萨裸裂尻鱼受精卵圆柱形孵化器及孵化盘中鱼卵出膜率和畸形率
Figure 506863DEST_PATH_IMAGE002
实验结果表明:连续震动下对照组和100r/min组死亡率均较低,且差异不显著。150r/min组在原肠中期死亡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余实验组。在圆柱形孵化器及孵化盘中三条鱼鱼卵出膜率和畸形率均差异不显著。因此,100r/min(换算为水流速0.314m/s)下拉萨裸裂尻鱼鱼卵在圆柱形孵化器中出膜率较高,畸形率较低,同平列槽差异不显著。因此,可将拉萨裸裂尻鱼鱼卵在圆柱形孵化器中孵化,圆柱形孵化器需保证水流速在0.25-0.314m/s,能让鱼卵上下翻滚,不重叠在孵化器底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西藏拉萨裸裂尻鱼鱼卵的规模化孵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孵化系统包括生产支架和孵化器,所述生产支架设置于倾斜的地面上,所述地面的低侧设置有排水口;所述生产支架上放置有多排所述孵化器,每个所述孵化器的上方都设置有一个带阀门的出水管;所述孵化器包括孵化桶、溢水槽、导流槽和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进水端连接对应的所述出水管,进水管的出水端从孵化桶的顶部开口插入且出水口靠近所述孵化桶的底部,所述孵化桶的上端外侧壁环绕有所述溢水槽,孵化桶的顶端高于所述溢水槽的侧壁,所述溢水槽的侧壁设有溢水口,所述溢水口连接所述导流槽的一端,导流槽的另一端为排水口且向下倾斜设置,所述孵化桶的底部为圆弧形底面;
孵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外部水源从出水管流出,经进水管,保持孵化器持续进水;
B、将拉萨裸裂尻鱼鱼卵在授精后直接置于孵化器中孵化,受精卵在底部水流作用下上下翻滚;
C、出苗后的卵膜和死卵漂浮在水面上,并顺水流从鱼卵孵化器上部的溢水口排出;
D、取出鱼卵孵化器,将孵化器底部的鱼苗倒入鱼苗培育池中,完成鱼苗的收集;
所述进水管的内径为1-1.5cm,孵化桶的内径为16cm,高度为100cm;
所述孵化器底部的水流速为0.25-0.314m/s;
所述鱼卵孵化器的孵化密度为0.4-0.6万粒每升水;孵化器内水体每1min交换4-6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西藏拉萨裸裂尻鱼鱼卵的规模化孵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孵化桶内的上部设置有径向的支板,所述支板的中心设有可供所述进水管穿入的开孔,所述开孔周围设有供水溢出的空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西藏拉萨裸裂尻鱼鱼卵的规模化孵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外侧壁周向均布有多个叶片,所述叶片的末端可刚好抵靠孵化桶的圆弧形底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西藏拉萨裸裂尻鱼鱼卵的规模化孵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距孵化器底面的距离为2.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西藏拉萨裸裂尻鱼鱼卵的规模化孵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水源为曝气后的井水,水温12.0-16.0℃,pH 7.5-8.5,溶氧8-9mg/L。
CN202011267666.5A 2020-11-13 2020-11-13 一种西藏拉萨裸裂尻鱼鱼卵的规模化孵化系统及其方法 Active CN1122933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67666.5A CN112293315B (zh) 2020-11-13 2020-11-13 一种西藏拉萨裸裂尻鱼鱼卵的规模化孵化系统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67666.5A CN112293315B (zh) 2020-11-13 2020-11-13 一种西藏拉萨裸裂尻鱼鱼卵的规模化孵化系统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93315A CN112293315A (zh) 2021-02-02
CN112293315B true CN112293315B (zh) 2022-11-04

Family

ID=74335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67666.5A Active CN112293315B (zh) 2020-11-13 2020-11-13 一种西藏拉萨裸裂尻鱼鱼卵的规模化孵化系统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933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03257A (zh) * 2021-06-11 2021-08-27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一种海水鱼类沉性受精卵的孵化装置
CN114041435B (zh) * 2021-11-24 2022-12-09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 巨须裂腹鱼的受精卵孵化系统及其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796492U (zh) * 2015-07-08 2015-11-25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淡水鱼卵孵化装置
CN109197704A (zh) * 2018-11-27 2019-01-15 贵港市鑫海水产种苗养殖场 循环分离式鱼卵孵化方法及装置
CN110521643A (zh) * 2019-10-08 2019-12-03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 一种拉萨裂腹鱼受精卵孵化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D141987A1 (de) * 1978-12-12 1980-06-04 Wolfgang Hartleben Automatischer brutapparat fuer die zier-und nutzfischzucht
FR2506563A1 (fr) * 1981-05-29 1982-12-03 Ricolleau Jean Appareil incubateur pour oeufs de poisson
CN201097554Y (zh) * 2007-08-01 2008-08-13 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鱼类孵化设备
CN101156555B (zh) * 2007-08-01 2012-02-01 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西伯利亚鲟人工繁殖方法及孵化装置
CN100518500C (zh) * 2007-09-30 2009-07-29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罗非鱼受精卵的人工孵化方法
CN202285874U (zh) * 2011-11-10 2012-07-04 华南师范大学 一种鱼苗孵化桶
CN103070121A (zh) * 2013-01-31 2013-05-0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一种漂流性卵孵化装置
CN106922574A (zh) * 2015-12-31 2017-07-07 天津市金三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鱼苗孵化暂养池
CN205993385U (zh) * 2016-07-11 2017-03-08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 一种大鳞鲃鱼受精卵孵化装置
CN210352698U (zh) * 2019-07-19 2020-04-21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泥鳅受精卵孵化设备
CN111493011B (zh) * 2019-08-31 2021-04-06 浙江大学 一种孵化率高的水产动物受精卵离体孵化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796492U (zh) * 2015-07-08 2015-11-25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淡水鱼卵孵化装置
CN109197704A (zh) * 2018-11-27 2019-01-15 贵港市鑫海水产种苗养殖场 循环分离式鱼卵孵化方法及装置
CN110521643A (zh) * 2019-10-08 2019-12-03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 一种拉萨裂腹鱼受精卵孵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93315A (zh) 2021-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93315B (zh) 一种西藏拉萨裸裂尻鱼鱼卵的规模化孵化系统及其方法
CN110521643B (zh) 一种拉萨裂腹鱼受精卵孵化方法
CN216164486U (zh) 蟹虾智能养殖箱
CN201577410U (zh) 一种层式混合养殖装置
CN208354342U (zh) 一种用于水产生态养殖及捕捞的装置
CN112293316B (zh) 一种西藏双须叶须鱼鱼卵的人工规模化孵化方法及其系统
CN114041435B (zh) 巨须裂腹鱼的受精卵孵化系统及其方法
Fui et al. Flow field control via aeration adjustment for the enhancement of larval survival of the kelp grouper Epinephelus bruneus (Perciformes: Serranidae)
CN108782365B (zh) 一种长薄鳅仔稚鱼苗种培育方法
CN111316940A (zh) 一种密斑刺鲀的人工繁育方法
CN213549095U (zh) 一种高原鱼类人工规模化孵化器
CN215123355U (zh) 一种用于鱼类密度胁迫研究的简便装置
CN204579546U (zh) 一种用于青虾养殖的生态池塘
CN108522374A (zh) 适用于大泷六线鱼受精卵孵化和仔鱼收集装置及其方法
CN212260158U (zh) 一种田螺稻田繁殖装置
JPH09172901A (ja) 二枚貝の育成施設
JP2002125509A (ja) ミジンコの培養方法および水棲微小生物の培養装置
CN112772472A (zh) 一种野生黑鲷的生态繁育池及其生态繁育方法
CN206005585U (zh) 一种杂色鲍的室内水泥池养殖装置
CN110352887A (zh) 一种盐碱池塘浮游植物-卤虫-凡纳滨对虾生态养殖方法
CN215346501U (zh) 一种松江鲈人工繁育专用的受精卵孵化槽
CN219812908U (zh) 一种海底沉箱式鲍鱼养殖装置
CN205106048U (zh) 水产养殖池
CN215346512U (zh) 一种松江鲈鱼苗培育专用的人工配合饲料驯化器
CN221104490U (zh) 一种刀鲚苗种培育专用的活体饵料投放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