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83818A - 多联机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多联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83818A
CN112283818A CN201910668642.1A CN201910668642A CN112283818A CN 112283818 A CN112283818 A CN 112283818A CN 201910668642 A CN201910668642 A CN 201910668642A CN 112283818 A CN112283818 A CN 1122838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energy storage
pipeline
indoor
i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6864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83818B (zh
Inventor
汤昌靖
刘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6864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838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838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838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838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838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0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 F24F3/065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with a plurality of evaporators or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24F11/67Switching between heating and cooling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联机系统,包括室外机、储能组件、第一管路及室内组件,其中,室外机设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一接口为室外机运行制热模式时的冷媒出口;储能组件包括储能管路,储能管路的一端连通第一接口,储能管路上串联设有储能开关和储能模块,储能模块用于吸收并储存热量;第一管路与储能组件并联,第一管路上设有第一开关;室内组件包括室内管路,室内管路的一端连通第二接口,室内管路的另一端与储能管路的另一端相连,室内管路上串联设有节流元件和室内换热器,室内换热器位于节流元件和第二接口之间。可利用一套系统同时满足制冷和储热需求,还可单独满足制冷或制热需求,结构简洁,集成度高。

Description

多联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联机系统。
背景技术
多联机已经普遍应用于各种大型办公建筑、写字楼、医院和别墅等,热泵热水系统特别是空气能热泵热水器也是应用于千家万户。常规的房间制热、制冷,通过空调系统实现,热水则通过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太阳能、锅炉或者空气能热水器得来。对于某些特殊场所,由于用户的多样性和使用特点不一样,一年四季长期有制冷和制热水需求,配置两套不同的系统多有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联机系统。
鉴于上述,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联机系统,包括室外机、储能组件、第一管路及室内组件,其中,室外机设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一接口为室外机运行制热模式时的冷媒出口;储能组件包括储能管路,储能管路的一端连通第一接口,储能管路上串联设有储能开关和储能模块,储能模块用于吸收并储存热量;第一管路与储能组件并联,第一管路上设有第一开关;室内组件包括室内管路,室内管路的一端连通第二接口,室内管路的另一端与储能管路的另一端相连,室内管路上串联设有节流元件和室内换热器,室内换热器位于节流元件和第二接口之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联机系统,通过在室内组件和室外机的第一接口之间增设储能组件,在储能组件两端并联第一管路,并配置相应的开关,可利用一套系统同时满足制冷和储热需求,还可单独满足制冷或制热需求,结构简洁,集成度高,可减少重复的功能部件,有助于节约空间,且有助于降低消费者的日常花费。具体地,可利用储热组件制热水,以满足制热水的需求,此时多联机系统可成为节能冷风热水双供多联系统。
具体地,室外机内包含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低压储液罐、室外节流元件等常规的制冷系统部件,使得室外机可在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之间切换运行,即四通阀的四个接口分别连接低压储液罐、压缩机的出气口、第一接口和室外换热器,低压储液罐未与四通阀相连的一端连通压缩机的进气口,可实现气液分离,避免液态冷媒进入压缩机而引起液击,室外换热器未与四通阀相连的一端则经室外节流元件连接至第二接口。通过切换四通阀的连通状态,可使室外换热器在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进行功能切换。当压缩机的出气口与第一接口相连通、低压储液罐与室外换热器相连通时,室外机运行制热模式,经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根据储能组件、第一管路和室内组件的导通情况不同,可在第一管路断开、储能组件和室内组件导通时先进入储能组件冷凝放热,再进入室内组件节流降压并蒸发吸热,实现储热和室内供冷;也可在储能组件断开、第一管路和室内组件导通时不进入储能组件而直接进入室内组件冷凝放热,实现室内供暖,此时位于室内换热器上游的节流元件除用于控制室内换热器的导通外,还可避免冷媒流入无需导通的室内换热器而产生积液。当压缩机的出气口与室外换热器相连通、低压储液罐与第一接口相连通时,室外机运行制冷模式,此时可导通室内组件和第一管路、断开储能组件,经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先进入室外换热器冷凝放热,再经室外节流元件节流降压,而后经第二接口进入室内组件蒸发吸热,最后依次经第一管路、第一接口、低压储液罐回到压缩机,实现室内制冷。
进一步地,室外机内还含有朝向室外换热器设置的室外风机,室内组件也包括朝向室内换热器的室内风机。具体地,节流元件为电磁膨胀阀。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多联机系统,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储能管路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全部储能管路彼此并联。
在该技术方案中,储能管路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且全部储能管路之间采用并联连接,可以选择性地通断其中任意一个,从而按照用户需求实现灵活的储能方案,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室内管路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全部室内管路彼此并联。
在该技术方案中,室内管路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且全部室内管路之间采用并联连接,可以选择性地通断其中任意一个,从而按照用户需求实现灵活的供冷或供暖,不必各室内机同时运行或同时关闭,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储能模块为储水水箱和相变蓄热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在该技术方案中,具体限定了储能模块为储水水箱和相变蓄热模块中的至少一种,二者均可为用户制取生活用水。其中,储水水箱包括水箱和盘绕在水箱的内胆外的换热器(如铜管或微通道等),水箱内可存储生活用冷水(热水),换热器可供高温冷媒通过,从而直接将热量传递至水箱内的生活用水,实现制热水。相变蓄热模块则可利用相变蓄热材料储存热量,体积小巧,蓄热能力强。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每个储能管路上设置一个或多个储能模块。
在该技术方案中,每个储能管路上均可设置一个或多个储能模块,以实现不同的储能需求。其中,设置多个储能模块时,同一储能管路上的多个储能模块串联,当冷媒在上游的储能模块冷凝放热后,其温度可能还相对较高,可以为温度更低的储能模块提供热能,既满足不同的储能温度需求,又充分利用了冷媒中的热量,有助于提高能效。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相变蓄热模块包括壳体和换热设备,壳体内填充有相变蓄热材料,储能管路穿过壳体;换热设备穿过壳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具体限定了相变蓄热模块的结构。其包括填充有相变蓄热材料的壳体,以及穿过壳体的换热设备,储能管路也穿过壳体,使得流经储能管路的高温冷媒将热量传递至壳体内的相变蓄热材料,实现蓄热。换热设备具体可为水路管路,当需要使用热水时,可将生活用水通入水路管路的入口,生活用水被加热后即从水路管路的出口流出,加热方便快捷,缩短了使用热水的等待时长,提高了用水的便利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联机系统还包括第二管路,其与室内组件并联,第二管路上设有第二开关。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室内组件两端并联第二管路,可在导通第二管路、断开室内组件时令冷媒不通过室内组件,此时相应断开第一管路、导通储能组件,则可令冷媒进入储能组件,单独实现储热。可以想到的是,此时室外机运行制热模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联机系统还包括控制器,其与室外机、第一开关、储能开关、第二开关及节流元件电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多联机系统还进一步包括与室外机、节流元件以及各个开关电连接的控制器,从而可实现在不同运行需求下的运行模式的电动切换,便于用户操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控制器在接收到储能指令和制冷指令时,控制室外机运行制热模式,控制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关闭、储能指令对应的储能开关开启、制冷指令对应的节流元件开启。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控制器同时接收到储能指令和制冷指令时,首先需将室外机切换或保持在制热模式,通过关闭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可避免冷媒直接流过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而不进入储能组件和室内组件;通过控制储能指令对应的储能开关和制冷指令对应的节流元件开启,控制其他储能开关和节流元件关闭,可令冷媒流经相应的储能模块和室内换热器,以实现储能和室内供冷。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控制器在仅接收到储能指令时,控制室外机运行制热模式,控制第一开关关闭、储能指令对应的储能开关开启、第二开关开启、节流元件关闭。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控制器仅接收到储能指令时,首先需将室外机切换或保持在制热模式,通过关闭第一开关并开启储能指令对应的储能开关,可令冷媒流经相应的储能模块,实现按需储能;通过开启第二开关、关闭全部节流元件,可令冷媒不流经室内换热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控制器在仅接收到制冷指令时,控制室外机运行制冷模式,控制第一开关开启、储能开关关闭、第二开关关闭、制冷指令对应的节流元件开启。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控制器仅接收到制冷指令时,首先需将室外机切换或保持在制冷模式,通过开启第一开关、关闭全部储能开关,可令冷媒不流经储能组件,以免吸收储存的热量;通过关闭第二开关、开启制冷指令对应的节流元件,可令冷媒流经相应的室内换热器,实现按需供冷。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控制器在仅接收到制热指令时,控制室外机运行制热模式,控制第一开关开启、储能开关关闭、制热指令对应的节流元件开启、第二开关关闭。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控制器仅接收到制热指令时,首先需将室外机切换或保持在制热模式,通过开启第一开关、关闭全部储能开关,可令冷媒不流经储能组件;通过关闭第二开关、开启制热指令对应的节流元件,可令冷媒流经相应的室内换热器,实现按需供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为电磁阀。
在该技术方案中,具体限定了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为电磁阀,从而可实现电动控制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开闭,便于控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储能开关为截止阀,截止阀位于第一接口和储能模块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具体限定了储能开关为位于第一接口和储能模块之间的截止阀,可令相应的储能管路导通或断开,实现可靠控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储能管路上还串联有单向阀,单向阀位于储能模块和储能管路的另一端之间,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为由储能模块至储能管路的另一端的方向。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储能模块和储能管路的另一端之间设置单向阀,并限定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为由储能模块至储能管路的另一端的方向,可避免低温冷媒倒灌进入储能模块,吸收储存的热量,确保了热量储存的可靠性,避免了不必要的热量损失。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联机系统还包括第三管路和第四开关,第三管路的一端连通第一接口,第三管路的另一端连通室内管路的另一端,第三管路上设有第三开关;第四开关设置在第二管路上,并位于室内管路的另一端和第二开关之间,储能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开关和第四开关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多联机系统还可进一步包括第三管路和第四开关。第三管路的一端连通第一接口,另一端连通室内管路的另一端,使得当室外机运行制热模式,且第三管路上的第三开关开启,即第三管路导通时,高温冷媒可同时流入储能组件和室外组件,实现储能和室内供暖,满足了更丰富的用户需求,拓展了多联机系统的适用范围,此时多联机系统可成为节能冷暖风热水多功能多联系统。第四开关设置在第二管路上,并位于室内管路的另一端和第二开关之间,此时储能管路的另一端并不直接连接室内管路的另一端,而是连接在第二开关和第四开关之间,也就是经由第四开关与室内管路的另一端相连,可在第四开关开启时保证室内管路的另一端和储能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而在第四开关关闭时,通过关闭第一开关、开启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可令储能组件与室内组件并联,互不干扰,从而同时实现室内制热和储热,满足了更丰富的用户需求。可以理解的是,在第四开关关闭时,是否需要开启第二开关,取决于是否需要导通储能组件,若需要,则开启第二开关,以保证从储能组件流出的冷媒顺利流回室外机,若不需要,则关闭第二开关。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联机系统还包括第三管路、第四开关和控制器,第三管路的一端连通第一接口,第三管路的另一端连通室内管路的另一端,第三管路上设有第三开关;第四开关连接在室内管路的另一端和储能管路的另一端之间;控制器与室外机、第一开关、储能开关、第二开关、节流元件、第三开关及第四开关电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增设了上述第三管路和第四开关的情况下,控制器还与第三开关及第四开关电连接,从而适应于新增的第三管路和第四开关,可靠地实现在不同运行需求下的运行模式的电动切换,便于用户操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控制器在接收到储能指令和制冷指令时,还控制第三开关关闭、第四开关开启。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控制器同时接收到储能指令和制冷指令时,室外机中的冷媒从第一接口流出,需要令冷媒依次流过储能组件和室内组件,通过关闭第三开关、开启第四开关,可令储能组件与室内组件保持串联,与未设置第三管路和第四开关时的状态一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控制器在仅接收到储能指令时,还控制第三开关关闭。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控制器仅接收到储能指令时,室外机中的冷媒从第一接口流出,需要令冷媒仅流过储能组件,通过关闭第三开关,可避免从储能组件流出的冷媒又流回第一接口造成冷媒混合,此时系统的连接状态与未设置第三管路和第四开关时的状态一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控制器在仅接收到制冷指令时,还控制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开启。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控制器仅接收到制冷指令时,室外机中的冷媒从第二接口流出,需要令冷媒仅流过室内组件,通过开启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可令流过室内组件的冷媒经第一管路和第三管路到达第一接口,流回室外机,与未设置第三管路和第四开关时相比,冷媒增加了一条通路,即第三管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控制器在仅接收到制冷指令时,还控制第三开关开启、第一开关和第四开关关闭。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控制器仅接收到制冷指令时,室外机中的冷媒从第二接口流出,需要令冷媒仅流过室内组件,通过开启第三开关、关闭第一开关和第四开关,可令流过室内组件的冷媒经第三管路到达第一接口,流回室外机,与未设置第三管路和第四开关时相比,冷媒的通路变更为第三管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控制器在仅接收到制冷指令时,还控制第三开关关闭、第一开关和第四开关开启。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控制器仅接收到制冷指令时,室外机中的冷媒从第二接口流出,需要令冷媒仅流过室内组件,通过关闭第三开关、开启第一开关和第四开关,可令流过室内组件的冷媒经第一管路到达第一接口,流回室外机,与未设置第三管路和第四开关时的状态一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控制器在仅接收到制热指令时,控制室外机运行制热模式,控制第一开关关闭、储能开关关闭、第三开关开启、制热指令对应的节流元件开启、第二开关关闭、第四开关关闭。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控制器仅接收到制热指令时,首先需将室外机切换或保持在制热模式,通过关闭第一开关和全部储能开关、开启第三开关,可令冷媒不流经储能组件和第一管路,仅流经第三管路;通过开启制热指令对应的节流元件、关闭第二开关和第四开关,可令经第三管路流出的冷媒进入相应的室内换热器,实现按需供热。由于第一接口经第三管路到室内换热器的路径相对较短,可减少热量在管路中的消耗,提高能效。
当然,除此以外,也可导通第一管路,断开第三管路,此时开启第一开关和第四开关,关闭第三开关;还可同时导通第一管路和第三管路,此时第一开关、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均开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控制器在接收到储能指令和制热指令时,控制室外机运行制热模式,控制第一开关关闭、储能指令对应的储能开关开启、第三开关开启、制热指令对应的节流元件开启、第二开关开启、第四开关关闭。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控制器同时接收到储能指令和制热指令时,首先需将室外机切换或保持在制热模式,通过关闭第一开关,可避免冷媒直接流过第一管路,而不进入储能组件;通过开启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关闭第四开关,可令储能组件与室内组件并联,同时实现储能和室内供暖,并且开启第二开关还可避免从储能组件流出的低温冷媒进入室内组件,有助于确保室内制热效果;通过控制储能指令对应的储能开关和制热指令对应的节流元件开启,控制其他储能开关和节流元件关闭,则可令冷媒流经相应的储能模块和室内换热器,实现按需储能和供暖。
根据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室外机,102第一接口,104第二接口,20储能组件,202储能管路,202a第一储能管路,202b第二储能管路,202c第三储能管路,204储能开关,204a第一储能开关,204b第二储能开关,204c第三储能开关,206储水水箱,208相变蓄热模块,208a第一相变蓄热模块,208b第二相变蓄热模块,210壳体,212水路管路,214单向阀,30第一管路,302第一开关,40室内组件,402室内管路,402a第一室内管路,402b第二室内管路,404节流元件,404a第一节流元件,404b第二节流元件,406室内换热器,406a第一室内换热器,406b第二室内换热器,50第二管路,502第二开关,60第三管路,602第三开关,70第四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和图2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多联机系统。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联机系统,包括室外机10、储能组件20、第一管路30及室内组件40,其中,室外机10设有第一接口102和第二接口104,第一接口102为室外机10运行制热模式时的冷媒出口;储能组件20包括储能管路202,储能管路202的一端连通第一接口102,储能管路202上串联设有储能开关204和储能模块(例如储水水箱206或相变蓄热模块208),储能模块用于吸收并储存热量;第一管路30与储能组件20并联,第一管路30上设有第一开关302;室内组件40包括室内管路402,室内管路402的一端连通第二接口104,室内管路402的另一端与储能管路202的另一端相连,室内管路402上串联设有节流元件404和室内换热器406,室内换热器406位于节流元件404和第二接口104之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联机系统,通过在室内组件40和室外机10的第一接口102之间增设储能组件20,在储能组件20两端并联第一管路30,并配置相应的开关,可利用一套系统同时满足制冷和储热需求,还可单独满足制冷或制热需求,集成度高,可减少重复的功能部件,有助于节约空间,且有助于降低消费者的日常花费。具体地,可利用储热组件制热水,以满足制热水的需求,此时多联机系统可成为节能冷风热水双供多联系统。
具体地,室外机10内包含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低压储液罐、室外节流元件404等常规的制冷系统部件,使得室外机10可在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之间切换运行,即四通阀的四个接口分别连接低压储液罐、压缩机的出气口、第一接口102和室外换热器,低压储液罐未与四通阀相连的一端连通压缩机的进气口,可实现气液分离,避免液态冷媒进入压缩机而引起液击,室外换热器未与四通阀相连的一端则经室外节流元件404连接至第二接口104。通过切换四通阀的连通状态,可使室外换热器在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进行功能切换。当压缩机的出气口与第一接口102相连通、低压储液罐与室外换热器相连通时,室外机10运行制热模式,经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根据储能组件20、第一管路30和室内组件40的导通情况不同,可在第一管路30断开、储能组件20和室内组件40导通时先进入储能组件20冷凝放热,再进入室内组件40节流降压并蒸发吸热,实现储热和室内供冷;也可在储能组件20断开、第一管路30和室内组件40导通时不进入储能组件20而直接进入室内组件40冷凝放热,实现室内供暖,此时位于室内换热器406上游的节流元件404除用于控制室内换热器406的导通外,还可避免冷媒流入无需导通的室内换热器406而产生积液。当压缩机的出气口与室外换热器相连通、低压储液罐与第一接口102相连通时,室外机10运行制冷模式,此时可导通室内组件40和第一管路30、断开储能组件20,经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先进入室外换热器冷凝放热,再经室外节流元件404节流降压,而后经第二接口104进入室内组件40蒸发吸热,最后依次经第一管路30、第一接口102、低压储液罐回到压缩机,实现室内制冷。
进一步地,室外机10内还含有朝向室外换热器设置的室外风机,室内组件40也包括朝向室内换热器406的室内风机。具体地,节流元件404为电磁膨胀阀。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储能管路202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全部储能管路202彼此并联。
在该实施例中,储能管路202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且全部储能管路202之间采用并联连接,可以选择性地通断其中任意一个,从而按照用户需求实现灵活的储能方案,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管路402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全部室内管路402彼此并联。
在该实施例中,室内管路402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且全部室内管路402之间采用并联连接,可以选择性地通断其中任意一个,从而按照用户需求实现灵活的供冷或供暖,不必各室内机同时运行或同时关闭,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储能模块为储水水箱206和相变蓄热模块208中的至少一种。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储能模块为储水水箱206和相变蓄热模块208中的至少一种,二者均可为用户制取生活用水。其中,储水水箱206包括水箱和盘绕在水箱的内胆外的换热器(如铜管或微通道等),水箱内可存储生活用冷水(热水),换热器可供高温冷媒通过,从而直接将热量传递至水箱内的生活用水,实现制热水。相变蓄热模块208则可利用相变蓄热材料储存热量,体积小巧,蓄热能力强。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储能管路202上设置一个或多个储能模块。
在该实施例中,每个储能管路202上均可设置一个或多个储能模块,以实现不同的储能需求。其中,设置多个储能模块时,同一储能管路202上的多个储能模块串联,当冷媒在上游的储能模块冷凝放热后,其温度可能还相对较高,可以为温度更低的储能模块提供热能,既满足不同的储能温度需求,又充分利用了冷媒中的热量,有助于提高能效。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相变蓄热模块208包括壳体210和换热设备,壳体210内填充有相变蓄热材料,储能管路202穿过壳体210;换热设备穿过壳体210。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相变蓄热模块208的结构。其包括填充有相变蓄热材料的壳体210,以及穿过壳体210的换热设备,储能管路202也穿过壳体210,使得流经储能管路202的高温冷媒将热量传递至壳体210内的相变蓄热材料,实现蓄热。换热设备具体可为水路管路212,当需要使用热水时,可将生活用水通入水路管路212的入口,生活用水被加热后即从水路管路212的出口流出,加热方便快捷,缩短了使用热水的等待时长,提高了用水的便利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联机系统还包括第二管路50,其与室内组件40并联,第二管路50上设有第二开关502。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室内组件40两端并联第二管路50,可在导通第二管路50、断开室内组件40时令冷媒不通过室内组件40,此时相应断开第一管路30、导通储能组件20,则可令冷媒进入储能组件20,单独实现储热。可以想到的是,此时室外机10运行制热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联机系统还包括控制器,其与室外机10、第一开关302、储能开关204、第二开关502及节流元件404电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多联机系统还进一步包括与室外机10、节流元件404以及各个开关电连接的控制器,从而可实现在不同运行需求下的运行模式的电动切换,便于用户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在接收到储能指令和制冷指令时,控制室外机10运行制热模式,控制第一开关302和第二开关502关闭、储能指令对应的储能开关204开启、制冷指令对应的节流元件404开启。
在该实施例中,当控制器同时接收到储能指令和制冷指令时,首先需将室外机10切换或保持在制热模式,通过关闭第一开关302和第二开关502,可避免冷媒直接流过第一管路30和第二管路50,而不进入储能组件20和室内组件40;通过控制储能指令对应的储能开关204和制冷指令对应的节流元件404开启,控制其他储能开关204和节流元件404关闭,可令冷媒流经相应的储能模块和室内换热器406,以实现储能和室内供冷。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在仅接收到储能指令时,控制室外机10运行制热模式,控制第一开关302关闭、储能指令对应的储能开关204开启、第二开关502开启、节流元件404关闭。
在该实施例中,当控制器仅接收到储能指令时,首先需将室外机10切换或保持在制热模式,通过关闭第一开关302并开启储能指令对应的储能开关204,可令冷媒流经相应的储能模块,实现按需储能;通过开启第二开关502、关闭全部节流元件404,可令冷媒不流经室内换热器406。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在仅接收到制冷指令时,控制室外机10运行制冷模式,控制第一开关302开启、储能开关204关闭、第二开关502关闭、制冷指令对应的节流元件404开启。
在该实施例中,当控制器仅接收到制冷指令时,首先需将室外机10切换或保持在制冷模式,通过开启第一开关302、关闭全部储能开关204,可令冷媒不流经储能组件20,以免吸收储存的热量;通过关闭第二开关502、开启制冷指令对应的节流元件404,可令冷媒流经相应的室内换热器406,实现按需供冷。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在仅接收到制热指令时,控制室外机10运行制热模式,控制第一开关302开启、储能开关204关闭、制热指令对应的节流元件404开启、第二开关502关闭。
在该实施例中,当控制器仅接收到制热指令时,首先需将室外机10切换或保持在制热模式,通过开启第一开关302、关闭全部储能开关204,可令冷媒不流经储能组件20;通过关闭第二开关502、开启制热指令对应的节流元件404,可令冷媒流经相应的室内换热器406,实现按需供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关302和第二开关502为电磁阀。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第一开关302和第二开关502为电磁阀,从而可实现电动控制第一开关302和第二开关502的开闭,便于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能开关204为截止阀,截止阀位于第一接口102和储能模块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储能开关204为位于第一接口102和储能模块之间的截止阀,可令相应的储能管路202导通或断开,实现可靠控制。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储能管路202上还串联有单向阀214,单向阀214位于储能模块和储能管路202的另一端之间,单向阀214的导通方向为由储能模块至储能管路202的另一端的方向。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储能模块和储能管路202的另一端之间设置单向阀214,并限定单向阀214的导通方向为由储能模块至储能管路202的另一端的方向,可避免低温冷媒倒灌进入储能模块,吸收储存的热量,确保了热量储存的可靠性,避免了不必要的热量损失。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多联机系统还包括第三管路60和第四开关70,第三管路60的一端连通第一接口102,第三管路60的另一端连通室内管路402的另一端,第三管路60上设有第三开关602;第四开关70设置在第二管路50上,并位于室内管路402的另一端和第二开关502之间,储能管路202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开关502和第四开关70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多联机系统还可进一步包括第三管路60和第四开关70。第三管路60的一端连通第一接口102,另一端连通室内管路402的另一端,使得当室外机10运行制热模式,且第三管路60上的第三开关602开启,即第三管路60导通时,高温冷媒可同时流入储能组件20和室外组件,实现储能和室内供暖,满足了更丰富的用户需求,拓展了多联机系统的适用范围,此时多联机系统可成为节能冷暖风热水多功能多联系统。第四开关70设置在第二管路50上,并位于室内管路402的另一端和第二开关502之间,此时储能管路202的另一端并不直接连接室内管路402的另一端,而是连接在第二开关502和第四开关70之间,也就是经由第四开关70与室内管路402的另一端相连,可在第四开关70开启时保证室内管路402的另一端和储能管路202的另一端相连通,而在第四开关70关闭时,通过关闭第一开关302、开启第二开关502和第三开关602,可令储能组件20与室内组件40并联,互不干扰,从而同时实现室内制热和储热,满足了更丰富的用户需求。可以理解的是,在第四开关70关闭时,是否需要开启第二开关502,取决于是否需要导通储能组件20,若需要,则开启第二开关502,以保证从储能组件20流出的冷媒顺利流回室外机10,若不需要,则关闭第二开关502。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多联机系统还包括第三管路60、第四开关70和控制器(图中未示出),第三管路60的一端连通第一接口102,第三管路60的另一端连通室内管路402的另一端,第三管路60上设有第三开关602;第四开关70连接在室内管路402的另一端和储能管路202的另一端之间;控制器与室外机10、第一开关302、储能开关204、第二开关502、节流元件404、第三开关602及第四开关70电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在增设了上述第三管路60和第四开关70的情况下,控制器还与第三开关602及第四开关70电连接,从而适应于新增的第三管路60和第四开关70,可靠地实现在不同运行需求下的运行模式的电动切换,便于用户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在接收到储能指令和制冷指令时,还控制第三开关602关闭、第四开关70开启。
在该实施例中,当控制器同时接收到储能指令和制冷指令时,室外机10中的冷媒从第一接口102流出,需要令冷媒依次流过储能组件20和室内组件40,通过关闭第三开关602、开启第四开关70,可令储能组件20与室内组件40保持串联,与未设置第三管路60和第四开关70时的状态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在仅接收到储能指令时,还控制第三开关602关闭。
在该实施例中,当控制器仅接收到储能指令时,室外机10中的冷媒从第一接口102流出,需要令冷媒仅流过储能组件20,通过关闭第三开关602,可避免从储能组件20流出的冷媒又流回第一接口102造成冷媒混合,此时系统的连接状态与未设置第三管路60和第四开关70时的状态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在仅接收到制冷指令时,还控制第三开关602和第四开关70开启。
在该实施例中,当控制器仅接收到制冷指令时,室外机10中的冷媒从第二接口104流出,需要令冷媒仅流过室内组件40,通过开启第三开关602和第四开关70,可令流过室内组件40的冷媒经第一管路30和第三管路60到达第一接口102,流回室外机10,与未设置第三管路60和第四开关70时相比,冷媒增加了一条通路,即第三管路60。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在仅接收到制冷指令时,还控制第三开关602开启、第一开关302和第四开关70关闭。
在该实施例中,当控制器仅接收到制冷指令时,室外机10中的冷媒从第二接口104流出,需要令冷媒仅流过室内组件40,通过开启第三开关602、关闭第一开关302和第四开关70,可令流过室内组件40的冷媒经第三管路60到达第一接口102,流回室外机10,与未设置第三管路60和第四开关70时相比,冷媒的通路变更为第三管路60。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在仅接收到制冷指令时,还控制第三开关602关闭、第一开关302和第四开关70开启。
在该实施例中,当控制器仅接收到制冷指令时,室外机10中的冷媒从第二接口104流出,需要令冷媒仅流过室内组件40,通过关闭第三开关602、开启第一开关302和第四开关70,可令流过室内组件40的冷媒经第一管路30到达第一接口102,流回室外机10,与未设置第三管路60和第四开关70时的状态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在仅接收到制热指令时,控制室外机10运行制热模式,控制第一开关302关闭、储能开关204关闭、第三开关602开启、制热指令对应的节流元件404开启、第二开关502关闭、第四开关70关闭。
在该实施例中,当控制器仅接收到制热指令时,首先需将室外机10切换或保持在制热模式,通过关闭第一开关302和全部储能开关204、开启第三开关602,可令冷媒不流经储能组件20和第一管路30,仅流经第三管路60;通过开启制热指令对应的节流元件404、关闭第二开关502和第四开关70,可令经第三管路60流出的冷媒进入相应的室内换热器406,实现按需供热。由于第一接口102经第三管路60到室内换热器406的路径相对较短,可减少热量在管路中的消耗,提高能效。
当然,除此以外,也可导通第一管路30,断开第三管路60,此时开启第一开关302和第四开关70,关闭第三开关602;还可同时导通第一管路30和第三管路60,此时第一开关302、第三开关602和第四开关70均开启。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在接收到储能指令和制热指令时,控制室外机10运行制热模式,控制第一开关302关闭、储能指令对应的储能开关204开启、第三开关602开启、制热指令对应的节流元件404开启、第二开关502开启、第四开关70关闭。
在该实施例中,当控制器同时接收到储能指令和制热指令时,首先需将室外机10切换或保持在制热模式,通过关闭第一开关302,可避免冷媒直接流过第一管路30,而不进入储能组件20;通过开启第二开关502和第三开关602、关闭第四开关70,可令储能组件20与室内组件40并联,同时实现储能和室内供暖,并且开启第二开关502还可避免从储能组件20流出的低温冷媒进入室内组件40,有助于确保室内制热效果;通过控制储能指令对应的储能开关204和制热指令对应的节流元件404开启,控制其他储能开关204和节流元件404关闭,则可令冷媒流经相应的储能模块和室内换热器406,实现按需储能和供暖。
接下来结合两个具体实施例介绍本发明提供的多联机系统。
具体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多联机系统包括室外机10、储能组件20、第一管路30、室内组件40和第二管路50。
室外机10设有第一接口102和第二接口104,室外机10运行制热模式时,冷媒从第一接口102流出,室外机10运行制冷模式时,冷媒从第二接口104流出。室外机10内还包含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室外风机、低压储液罐、室外节流元件等常规的制冷系统部件,具体参见前文,在此不再赘述。
储能组件20的一端连接室外机10的第一接口102,储能组件20包括并联的三个储能管路202,其中第一储能管路202a上的储能模块为储水水箱206,第二储能管路202b和第三储能管路202c上的储能模块为相变蓄热模块,分别为第一相变蓄热模块208a和第二相变蓄热模块208b,且每个储能管路202上均设有储能开关204和单向阀214。储水水箱206包括水箱和盘绕在水箱的内胆外的换热器(如铜管或微通道等),水箱内可存储生活用冷水(热水)。相变蓄热模块208包括填充有相变蓄热材料的壳体210以及穿过壳体210的水路管路212(或其他换热设备),相变蓄热模块208对应的储能管路202也穿过壳体210。
第一管路30与储能组件20并联,第一管路30上设有第一开关302。
室内组件40、室外机10和储能组件20三者围成封闭环,室内组件40包括并联的两个室内管路402,每个室内管路402上设有一个节流元件404及一个室内换热器406,朝向每个室内换热器406还设有室内风机。
第二管路50与室内组件40并联,第二管路50上设有第二开关502。
该多联机系统的主要运行方式如下:
1、当至少有一个储能模块需要加热,且同时室内换热器406中的至少一个需要制冷运行时:
室外机10运行制热模式,室外机10内的压缩机排出高温高压气体,经过与第一接口102相连的冷媒管路进入储能组件20,此时,第一开关302关闭且不需要加热的储能模块对应的储能开关204关闭,需要加热的储能模块对应的储能开关204打开。例如储水水箱206未达到设定温度,需要加热,以及第一相变蓄热模块208a未达到停机条件,需要继续蓄热,则对应的第一储能开关204a和第二储能开关204b打开、第一开关302和第三储能开关204c关闭,高压高温冷媒经过储水水箱206和第一相变蓄热模块208a后,放出热量,加热储水水箱206内部的冷水和第一相变蓄热模块208a内的相变蓄热材料,冷媒放热后,进入到需要制冷的室内换热器406。每个室内换热器406分别带一个电子膨胀阀(或其他节流部件)作为节流元件404,需要制冷时则对应的节流元件404打开,按照过热度调节,不需要制冷时,对应的节流元件404关闭。如第一室内换热器406a需要制冷,第二室内换热器406b不需要制冷时,则第一节流元件404a打开,第二节流元件404b关闭,即第一室内管路402a导通,第二室内管路402b断开,且第二开关502关闭,冷媒进入需要制冷的第一室内换热器406a制冷,吸收房间热量蒸发,后经第二接口回到室外机10,先进入室外换热器继续吸热蒸发,再回到压缩机,如此循环。
2、当至少有一个储能模块需要加热,且同时室内换热器406都不需要制冷时:
此时系统只有加热需求无制冷需求,室外机10运行制热模式,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进入需要加热的储能组件20,如第二相变蓄热模块208b需要加热,则第一开关302、第一储能开关204a、第二储能开关204b关闭,第三储能开关204c打开,冷媒进入第二相变蓄热模块208b,加热其中的相变蓄热材料,放热后冷媒回到室内组件40,此时室内换热器406皆不需要制冷,第一节流元件404a、第二节流元件404b关闭,即第一室内管路402a和第二室内管路402b均断开,第二开关502打开,冷媒回到室外机10,先进入室外换热器吸热蒸发再回到压缩机,如此循环。
3、当全部储能模块都达到对应的设定温度或停机条件,不需要加热,且同时室内换热器406中的至少之一需要制冷时:
室外机10运行制冷模式,压缩机排出的高压高温气态冷媒经室外换热器冷凝后,经过室外节流元件节流降压,从第二接口104进入室内组件40,第二开关502关闭,需要制冷的室内换热器406对应的节流元件404打开,并按需控制开度,不需要制冷的室内换热器406对应的节流元件404关闭,第一开关302打开,第一储能开关204a、第二储能开关204b、第三储能开关204c关闭,冷媒经过导通的室内换热器406吸收室内热量达到制冷目的后经第一管路30和第一接口102回到室外机10,经四通阀后回到压缩机,如此循环。
4、当全部储能模块都达到对应的设定温度或停机条件,不需要加热,且同时室内换热器406中的至少之一需要制热,室内有吹暖风需求时:
室外机10运行制热模式,第一开关302打开,第一储能开关204a、第二储能开关204b、第三储能开关204c、第二开关502关闭,冷媒经第一管路30直接进入室内组件40。需要制热的室内换热器406对应的节流元件404打开,不需要制热的室内换热器406对应的节流元件404关闭,冷媒在需要制热的室内换热器406中冷凝放热,向室内送暖风,此后冷媒经第二接口104回到室外机10,先进入室外节流元件节流降压,再进入室外换热器继续吸热蒸发,继而回到压缩机,如此循环。
该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套节能冷/暖风热水双供多联系统,能一套系统同时满足室内制冷(或制热)和制热水需求,具体而言,可同时制冷和制热水,也可单独制冷,单独制热,单独制热水,且储能模块可接普通的储水水箱206或相变蓄热模块208,特别是相变蓄热模块208,体积更小,用热水时不需要等待时间或等待时间极短,冷水进入相变蓄热模块208,热水直接从水路管路212的热水管道放出,方便快捷。当水的温度较高或电费较便宜时,可将热量预先存储在相变蓄热模块208内,经济节能且更高能效。
具体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多联机系统包括室外机10、储能组件20、第一管路30、室内组件40、第二管路50、第三管路60和第四开关70。
室外机10设有第一接口102和第二接口104,室外机10运行制热模式时,冷媒从第一接口102流出,室外机10运行制冷模式时,冷媒从第二接口104流出。室外机10内还包含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室外风机、低压储液罐、室外节流元件等常规的制冷系统部件,具体参见前文,在此不再赘述。
储能组件20的一端连接室外机10的第一接口102,储能组件20包括并联的三个储能管路202,其中第一储能管路202a上的储能模块为储水水箱206,第二储能管路202b和第三储能管路202c上的储能模块为相变蓄热模块,分别为第一相变蓄热模块208a和第二相变蓄热模块208b,且每个储能管路202上均设有储能开关204和单向阀214。储水水箱206包括水箱和盘绕在水箱的内胆外的换热器(如铜管或微通道等),水箱内可存储生活用冷水(热水)。相变蓄热模块208包括填充有相变蓄热材料的壳体210以及穿过壳体210的水路管路212(或其他换热设备),相变蓄热模块208对应的储能管路202也穿过壳体210。
第一管路30与储能组件20并联,第一管路30上设有第一开关302。
第三管路60的一端连接第一接口102,另一端连接室内组件40,第三管路60上设有第三开关602。
室内组件40远离第三管路的一端连接第二接口104,室内组件40包括并联的两个室内管路402,每个室内管路402上设有一个节流元件404及一个室内换热器406,朝向每个室内换热器406还设有室内风机。
第二管路50与室内组件40并联,第二管路50上设有第二开关502和第四开关70,第二开关502位于第四开关70和第二接口104之间,储能管路202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开关502和第四开关70之间。
该多联机系统的主要运行方式如下:
1、当至少有一个储能模块需要加热,且同时室内换热器406中的至少一个需要制冷运行时:
室外机10运行制热模式,室外机10内压缩机排出高温高压气体,经过与第一接口102相连的冷媒管路进入储能组件20,此时,第一开关302关闭且不需要加热的储能模块对应的储能开关204关闭,需要加热的储能模块对应的储能开关204打开。例如储水水箱206未达到设定温度,需要加热,以及第一相变蓄热模块208a未达到停机条件,需要继续蓄热,则对应的第一储能开关204a和第二储能开关204b打开,第一开关302、第三开关602和第三储能开关204c关闭,高压高温冷媒经过储水水箱206和第一相变蓄热模块208a后,放出热量,加热储水水箱206内部的冷水和第一相变蓄热模块208a内的相变蓄热材料,冷媒放热后,第四开关70打开、第二开关502关闭,冷媒进入到需要制冷的室内换热器406。每个室内换热器406分别带一个电子膨胀阀(或其他节流部件)作为节流元件404,需要制冷时则对应的节流元件404打开,按照过热度调节,不需要制冷时,对应的节流元件404关闭。如第一室内换热器406a需要制冷,第二室内换热器406b不需要制冷时,则第一节流元件404a打开,第二节流元件404b关闭,即第一室内管路402a导通,第二室内管路402b断开,且第二开关502关闭,冷媒进入需要制冷的第一室内换热器406a制冷,吸收房间热量蒸发,后经第二接口回到室外机10,先进入室外换热器继续吸热蒸发,再回到压缩机,如此循环。
2、当至少有一个储能模块需要加热,且同时室内换热器406都不需要制冷(或制热)时:
此时系统只有加热需求,室内无冷暖风需求,室外机10运行制热模式,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进入需要加热的储能组件20,如第二相变蓄热模块208b需要加热,则第一开关302、第一储能开关204a、第二储能开关204b、第三开关602关闭,第三储能开关204c打开,冷媒进入第二相变蓄热模块208b,加热其中的相变蓄热材料,放热后冷媒回到室内组件40,此时室内换热器406皆不需要制冷(或制热),第一节流元件404a、第二节流元件404b关闭,即第一室内管路402a和第二室内管路402b均断开,第二开关502打开,冷媒回到室外机10,先进入室外换热器吸热蒸发再回到压缩机,如此循环。
3、当全部储能模块都达到对应的设定温度或停机条件,不需要加热,且同时室内换热器406中的至少之一需要制冷时:
室外机10运行制冷模式,压缩机排出的高压高温气态冷媒经室外换热器冷凝后,经过室外节流元件节流降压,从第二接口104进入室内组件40,第一开关302、第三开关602、第四开关70打开,第一储能开关204a、第二储能开关204b、第三储能开关204c、第二开关502关闭,需要制冷的室内换热器406对应的节流元件404打开,并按需控制开度,不需要制冷的室内换热器406对应的节流元件404关闭,使冷媒进入相应的室内换热器406。冷媒经过导通的室内换热器406吸收室内热量达到制冷目的后经第一管路30和第一接口102回到室外机10,经四通阀后回到压缩机,如此循环。
4、当全部储能模块都达到对应的设定温度或停机条件,不需要加热,且同时室内换热器406中的至少之一需要制热,室内有吹暖风需求时:
室外机10运行制热模式,第三开关602打开,第一开关302、第一储能开关204a、第二储能开关204b、第三储能开关204c、第二开关502、第四开关70关闭,冷媒经第一管路30直接进入室内组件40。需要制热的室内换热器406对应的节流元件404打开,不需要制热的室内换热器406对应的节流元件404保持待机开度,冷媒在需要制热的室内换热器406中冷凝放热,向室内送暖风,此后冷媒经第二接口104回到室外机10,先进入室外节流元件节流降压,再进入室外换热器继续吸热蒸发,继而回到压缩机,如此循环。
5、当至少有一个储能模块需要加热,且同时室内换热器406中的至少一个需要制热运行时:
室外机10运行制热模式,第一开关302、第四开关70关闭,第二开关502、第三开关602打开,使得各储能管路202及各室内管路402并联,需要加热的储能模块对应的储能开关204、需要制热的室内换热器406对应的节流元件404打开,不需要加热的储能模块对应的储能开关204、不需要制热的室内换热器406对应的节流元件404关闭。室外机10内压缩机排出高温高压气体,经过与第一接口102相连的冷媒管路进入储能组件20和室内组件40,并进入导通的室内换热器406和储能模块,放出热量,实现储能并向室内送暖风,此后冷媒经第二接口104回到室外机10,先进入室外节流元件节流降压,再进入室外换热器继续吸热蒸发,继而回到压缩机,如此循环。
该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套节能冷暖风热水多功能多联系统,能一套系统同时满足室内制冷(或制热)和制热水需求,具体而言,可同时制冷和制热水,也可同时制热和制热水,还可单独制冷,单独制热,单独制热水,且储能模块可接普通的储水水箱206或相变蓄热模块208,特别是相变蓄热模块208,体积更小,用热水时不需要等待时间或等待时间极短,冷水进入相变蓄热模块208,热水直接从水路管路212的热水管道放出,方便快捷。当水的温度较高或电费较便宜时,可将热量预先存储在相变蓄热模块208内,经济节能且更高能效。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外机,所述室外机设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为所述室外机运行制热模式时的冷媒出口;
储能组件,其包括储能管路,所述储能管路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接口,所述储能管路上串联设有储能开关和储能模块,所述储能模块用于吸收并储存热量;
第一管路,其与所述储能组件并联,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第一开关;及
室内组件,其包括室内管路,所述室内管路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接口,所述室内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储能管路的另一端相连,所述室内管路上串联设有节流元件和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位于所述节流元件和所述第二接口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能管路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全部所述储能管路彼此并联;
所述室内管路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全部所述室内管路彼此并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能模块为储水水箱和相变蓄热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每个所述储能管路上设置一个或多个所述储能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蓄热模块包括:
壳体,其内填充有相变蓄热材料,所述储能管路穿过所述壳体;和
换热设备,所述换热设备穿过所述壳体。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联机系统还包括:
第二管路,其与所述室内组件并联,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第二开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联机系统还包括:
控制器,其与所述室外机、所述第一开关、所述储能开关、所述第二开关及所述节流元件电连接,其中,
所述控制器在接收到储能指令和制冷指令时,控制所述室外机运行制热模式,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关闭、所述储能指令对应的所述储能开关开启、所述制冷指令对应的所述节流元件开启;
所述控制器在仅接收到储能指令时,控制所述室外机运行制热模式,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关闭、所述储能指令对应的所述储能开关开启、所述第二开关开启、所述节流元件关闭;
所述控制器在仅接收到制冷指令时,控制所述室外机运行制冷模式,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开启、所述储能开关关闭、所述第二开关关闭、所述制冷指令对应的所述节流元件开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在仅接收到制热指令时,控制所述室外机运行制热模式,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开启、所述储能开关关闭、所述制热指令对应的所述节流元件开启、所述第二开关关闭。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能开关为截止阀,所述截止阀位于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储能模块之间;
所述储能管路上还串联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位于所述储能模块和所述储能管路的另一端之间,所述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为由所述储能模块至所述储能管路的另一端的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联机系统还包括:
第三管路,其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接口,其另一端连通所述室内管路的另一端,所述第三管路上设有第三开关;
第四开关,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上,并位于所述室内管路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开关之间,所述储能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联机系统还包括:
第三管路,其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接口,其另一端连通所述室内管路的另一端,所述第三管路上设有第三开关;
第四开关,连接在所述室内管路的另一端和所述储能管路的另一端之间;
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第三开关及所述第四开关电连接,其中,
所述控制器在接收到储能指令和制冷指令时,还控制所述第三开关关闭、所述第四开关开启;
所述控制器在仅接收到储能指令时,还控制所述第三开关关闭;
所述控制器在仅接收到制冷指令时,还控制所述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开启,或控制所述第三开关开启、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关闭,或控制所述第三开关关闭、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开启;
所述控制器在仅接收到制热指令时,控制所述室外机运行制热模式,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关闭、所述储能开关关闭、所述第三开关开启、所述制热指令对应的所述节流元件开启、所述第二开关关闭、所述第四开关关闭,或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开启、所述储能开关关闭、所述第三开关关闭、所述制热指令对应的所述节流元件开启、所述第二开关关闭、所述第四开关开启,或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开启、所述储能开关关闭、所述第三开关开启、所述制热指令对应的所述节流元件开启、所述第二开关关闭、所述第四开关开启;
所述控制器在接收到储能指令和制热指令时,控制所述室外机运行制热模式,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关闭、所述储能指令对应的所述储能开关开启、所述第三开关开启、所述制热指令对应的所述节流元件开启、所述第二开关开启、所述第四开关关闭。
CN201910668642.1A 2019-07-23 2019-07-23 多联机系统 Active CN1122838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68642.1A CN112283818B (zh) 2019-07-23 2019-07-23 多联机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68642.1A CN112283818B (zh) 2019-07-23 2019-07-23 多联机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83818A true CN112283818A (zh) 2021-01-29
CN112283818B CN112283818B (zh) 2022-11-22

Family

ID=74418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68642.1A Active CN112283818B (zh) 2019-07-23 2019-07-23 多联机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83818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31228A (ja) * 1993-05-21 1994-11-29 Hitachi Ltd 温水冷媒加熱型空気調和機
CN1892133A (zh) * 2005-07-07 2007-01-10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一拖多空调器的室内机冷媒流量分配控制方法
CN2937909Y (zh) * 2006-05-07 2007-08-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热水器
CN201269629Y (zh) * 2008-05-27 2009-07-08 青岛海科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兼顾空调的热水器
CN202692532U (zh) * 2012-08-08 2013-01-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功能空气调节系统
CN203595314U (zh) * 2013-07-03 2014-05-14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
CN203687449U (zh) * 2013-12-31 2014-07-02 广东同益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集制冷制热及热水供应于一体的热泵系统
CN109028650A (zh) * 2018-07-27 2018-12-18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机空调热水一体机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31228A (ja) * 1993-05-21 1994-11-29 Hitachi Ltd 温水冷媒加熱型空気調和機
CN1892133A (zh) * 2005-07-07 2007-01-10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一拖多空调器的室内机冷媒流量分配控制方法
CN2937909Y (zh) * 2006-05-07 2007-08-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热水器
CN201269629Y (zh) * 2008-05-27 2009-07-08 青岛海科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兼顾空调的热水器
CN202692532U (zh) * 2012-08-08 2013-01-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功能空气调节系统
CN203595314U (zh) * 2013-07-03 2014-05-14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
CN203687449U (zh) * 2013-12-31 2014-07-02 广东同益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集制冷制热及热水供应于一体的热泵系统
CN109028650A (zh) * 2018-07-27 2018-12-18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机空调热水一体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日)藤冈宏著;王传云译,: "《氟利昂制冷机的原理和实践》", 31 July 198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83818B (zh) 2022-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05102B (zh) 空调系统
CN107178833B (zh) 热回收外机系统和空调系统
CN108759142A (zh) 一种特殊的复叠式空气源高温热泵冷暖系统
CN111503926A (zh) 热泵系统
CN112212538A (zh) 一种双源热泵空调机组
CN112710100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0832213U (zh) 空调器
CN210832603U (zh) 空调器
CN209084936U (zh) 空调系统
CN112797675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2283818B (zh) 多联机系统
CN213119316U (zh) 采用节流阀的空调机组
CN209944564U (zh) 空调器
CN112710101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9944563U (zh) 空调器
CN209944565U (zh) 空调器
CN112797657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9237832B (zh) 热水系统及热水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08887151U (zh) 补气增焓热泵系统
CN112303905A (zh) 多联机系统
CN113007867A (zh)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1608845B (zh) 并联式模块化热泵机组
CN219775895U (zh) 空调和太阳能热水联合系统
CN219735439U (zh) 热水采暖系统
CN210832605U (zh) 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