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83030B - 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83030B
CN112283030B CN201910671128.3A CN201910671128A CN112283030B CN 112283030 B CN112283030 B CN 112283030B CN 201910671128 A CN201910671128 A CN 201910671128A CN 112283030 B CN112283030 B CN 1122830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angle
pitch angle
wind
att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7112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83030A (zh
Inventor
孙涛
王方超
李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f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jiang Goldwi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ang Goldwi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jiang Goldwi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7112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8303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830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830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830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830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7/00Controlling wind motors 
    • F03D7/02Controlling wind motors  the wind motors having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 F03D7/022Adjusting aerodynamic properties of the blades
    • F03D7/0224Adjusting blade pitc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17/00Monitoring or testing of wind motors, e.g. diagnostic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7/00Controlling wind motors 
    • F03D7/02Controlling wind motors  the wind motors having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 F03D7/04Automatic control; Regulation
    • F03D7/042Automatic control; Regulation by means of an electrical or electronic controll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方法及设备。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风力发电机组的叶轮在垂直方向上的对风偏差;获取风力发电机组的每个叶片的方位角;分别针对每个叶片,基于获取的在垂直方向上的对风偏差和该叶片的方位角,确定该叶片的矫正桨距角;基于确定的每个叶片的矫正桨距角进行独立变桨。根据所述控制方法及设备,能够针对叶轮在垂直方向上存在的对风偏差进行独立变桨,从而提升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量。

Description

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说来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当风力发电机组检测到在水平方向上存在对风偏差,并达到设定阈值且持续一定时间之后,风力发电机组能够进行偏航对风以保证风能的高效吸收。然而,对于由地形等因素造成的在垂直方向上的对风偏差,例如,当风力发电机组处于山坡时,爬坡风所造成的在垂直方向上的对风偏差,风力发电机组不会针对其进行任何矫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方法及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对风力发电机组在垂直方向上存在的对风偏差进行矫正而造成的相关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风力发电机组的叶轮在垂直方向上的对风偏差;获取风力发电机组的每个叶片的方位角;分别针对每个叶片,基于获取的在垂直方向上的对风偏差和该叶片的方位角,确定该叶片的矫正桨距角;基于确定的每个叶片的矫正桨距角进行独立变桨。
可选地,基于确定的每个叶片的矫正桨距角进行独立变桨的步骤包括:基于确定的每个叶片的矫正桨距角进行独立变桨,以使每个叶片的攻角跟随预设运行攻角,其中,叶片的攻角越接近所述预设运行攻角,风力发电机组的风能吸收能力越强。
可选地,确定每个叶片的矫正桨距角的步骤包括:分别针对每个叶片,基于获取的在垂直方向上的对风偏差和该叶片的方位角,确定能够使该叶片的攻角最接近所述预设运行攻角的矫正桨距角。
可选地,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风力发电机组的叶轮在水平方向上的对风偏差,其中,确定每个叶片的矫正桨距角的步骤包括:分别针对每个叶片,基于获取的在垂直方向上的对风偏差、在水平方向上的对风偏差、以及该叶片的方位角,确定该叶片的矫正桨距角。
可选地,确定每个叶片的矫正桨距角的步骤包括:针对每个叶片,基于获取的在垂直方向上的对风偏差和该叶片的方位角,确定能够使该叶片的攻角最接近所述预设运行攻角的垂直矫正桨距角;针对每个叶片,基于获取的在水平方向上的对风偏差和该叶片的方位角,确定能够使该叶片的攻角最接近所述预设运行攻角的水平矫正桨距角针对每个叶片,当确定的该叶片的垂直矫正桨距角大于或等于水平矫正桨距角时,将确定的垂直矫正桨距角作为该叶片的矫正桨距角;当确定的该叶片的垂直矫正桨距角小于水平矫正桨距角时,将确定的水平矫正桨距角作为该叶片的矫正桨距角。
可选地,确定每个叶片的垂直矫正桨距角的步骤包括:针对每个叶片,通过下式计算该叶片的垂直矫正桨距角y1:y1=z*cosθ,其中,θ指示该叶片的方位角,z指示叶轮在垂直方向上的对风偏差。
可选地,确定每个叶片的水平矫正桨距角的步骤包括:针对每个叶片,通过下式计算该叶片的水平矫正桨距角y2:y2=x*cosθ,其中,θ指示该叶片的方位角,x指示叶轮在水平方向上的对风偏差。
可选地,基于确定的每个叶片的矫正桨距角进行独立变桨的步骤包括:针对每个叶片,当确定的该叶片的矫正桨距角处于预设范围时,基于确定的该叶片的矫正桨距角进行该叶片的独立变桨;当确定的该叶片的矫正桨距角超过所述预设范围的正向上限值时,基于所述正向上限值进行该叶片的独立变桨;当确定的该叶片的矫正桨距角超过所述预设范围的负向上限值时,基于所述负向上限值进行该叶片的独立变桨。
可选地,基于确定的每个叶片的矫正桨距角进行独立变桨的步骤包括:确定针对所有叶片的基准桨距角;分别针对每个叶片,在所述基准桨距角的基础上叠加该叶片的矫正桨距角,来得到该叶片的目标桨距角;将每个叶片变桨到对应的目标桨距角。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设备,所述控制设备包括:对风偏差获取单元,获取风力发电机组的叶轮在垂直方向上的对风偏差;方位角获取单元,获取风力发电机组的每个叶片的方位角;矫正桨距角确定单元,分别针对每个叶片,基于获取的在垂直方向上的对风偏差和该叶片的方位角,确定该叶片的矫正桨距角;变桨单元,基于确定的每个叶片的矫正桨距角进行独立变桨。
可选地,变桨单元基于确定的每个叶片的矫正桨距角进行独立变桨,以使每个叶片的攻角跟随预设运行攻角,其中,叶片的攻角越接近所述预设运行攻角,风力发电机组的风能吸收能力越强。
可选地,矫正桨距角确定单元分别针对每个叶片,基于获取的在垂直方向上的对风偏差和该叶片的方位角,确定能够使该叶片的攻角最接近所述预设运行攻角的矫正桨距角。
可选地,对风偏差获取单元还获取风力发电机组的叶轮在水平方向上的对风偏差,其中,矫正桨距角确定单元分别针对每个叶片,基于获取的在垂直方向上的对风偏差、在水平方向上的对风偏差、以及该叶片的方位角,确定该叶片的矫正桨距角。
可选地,矫正桨距角确定单元针对每个叶片,基于获取的在垂直方向上的对风偏差和该叶片的方位角,确定能够使该叶片的攻角最接近所述预设运行攻角的垂直矫正桨距角;针对每个叶片,基于获取的在水平方向上的对风偏差和该叶片的方位角,确定能够使该叶片的攻角最接近所述预设运行攻角的水平矫正桨距角;并针对每个叶片,当确定的该叶片的垂直矫正桨距角大于或等于水平矫正桨距角时,将确定的垂直矫正桨距角作为该叶片的矫正桨距角;当确定的该叶片的垂直矫正桨距角小于水平矫正桨距角时,将确定的水平矫正桨距角作为该叶片的矫正桨距角。
可选地,矫正桨距角确定单元针对每个叶片,通过下式计算该叶片的垂直矫正桨距角y1:y1=z*cosθ,其中,θ指示该叶片的方位角,z指示叶轮在垂直方向上的对风偏差。
可选地,矫正桨距角确定单元针对每个叶片,通过下式计算该叶片的水平矫正桨距角y2:y2=x*cosθ,其中,θ指示该叶片的方位角,x指示叶轮在水平方向上的对风偏差。
可选地,变桨单元针对每个叶片,当确定的该叶片的矫正桨距角处于预设范围时,基于确定的该叶片的矫正桨距角进行该叶片的独立变桨;当确定的该叶片的矫正桨距角超过所述预设范围的正向上限值时,基于所述正向上限值进行该叶片的独立变桨;当确定的该叶片的矫正桨距角超过所述预设范围的负向上限值时,基于所述负向上限值进行该叶片的独立变桨。
可选地,变桨单元确定针对所有叶片的基准桨距角;分别针对每个叶片,在所述基准桨距角的基础上叠加该叶片的矫正桨距角,来得到该叶片的目标桨距角;并将每个叶片变桨到对应的目标桨距角。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方法及设备,能够针对叶轮在垂直方向上存在的对风偏差进行独立变桨,此外,还能够通过独立变桨来矫正风力发电机组在水平方向上存在的对风偏差,从而提升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量。
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部分阐述本发明总体构思另外的方面和/或优点,还有一部分通过描述将是清楚的,或者可以经过本发明总体构思的实施而得知。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示例性地示出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的描述,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叶片的攻角的示例;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设备的框图;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器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详细参照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的标号始终指的是相同的部件。以下将通过参照附图来说明所述实施例,以便解释本发明。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1,在步骤S10,获取风力发电机组的叶轮在垂直方向上的对风偏差。
这里,垂直方向即与水平方向相垂直的方向。
作为示例,叶轮在垂直方向上的对风偏差可指叶轮的转动轴线与实际风向之间的偏差的垂直分量。
考虑到对风偏差的瞬时变化特性,作为示例,获取的叶轮在垂直方向上的对风偏差可为对实时获取的叶轮在垂直方向上的对风偏差按一定大小(例如,10s或5s)的滑窗进行滤波后所得到的对风偏差值。
在步骤S20,获取风力发电机组的每个叶片的方位角。
作为示例,叶片的方位角可为该叶片与塔架之间的夹角θ,可将叶片竖直向下与塔架重合时的θ记为0度,随着叶轮瞬时针旋转θ逐渐增大直至该叶片再次竖直向下与塔架重合时,θ可记为360度,也即0度。
在步骤S30,分别针对每个叶片,基于获取的在垂直方向上的对风偏差和该叶片的方位角,确定该叶片的矫正桨距角。
在步骤S40,基于确定的每个叶片的矫正桨距角进行独立变桨。
作为示例,可确定针对所有叶片的基准桨距角;然后,分别针对每个叶片,在所述基准桨距角的基础上叠加该叶片的矫正桨距角,来得到该叶片的目标桨距角;并将每个叶片变桨到对应的目标桨距角。即,所有叶片使用同一基准桨距角,但每个叶片使用各自的矫正桨距角。
作为示例,可基于确定的每个叶片的矫正桨距角进行独立变桨,以使每个叶片的攻角跟随(即,尽量接近)预设运行攻角,其中,叶片的攻角越接近所述预设运行攻角,风力发电机组的风能吸收能力越强。这里,所述预设运行攻角即针对该风力发电机组的机型所设计的最佳运行攻角,在相同条件下,叶片的攻角越接近最佳运行攻角,风力发电机组对风能的吸收能力越强。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叶片的攻角的示例。参照图2,α指示攻角;β指示桨距角;φ指示入流角,φ=α+β;V入流指示入流风速;Vin指示吹向叶轮旋转面的风速。本发明考虑到当叶轮出现垂直方向的对风偏差时,从高效吸收吹向叶轮的风能的角度来说,叶片的入流角发生改变,由于入流角等于桨距角和攻角之和,桨距角未改变,则叶片的攻角发生改变,即叶片不再保持最佳运行攻角,从而影响风力发电机组出力,在现有技术中,在风力发电机组满发之前,不会因入流角发生改变而去改变叶片的桨距角,即,不会因攻角发生改变而去改变叶片的桨距角。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可通过快速调整叶片的桨距角以使叶片快速跟随最佳运行攻角,从而提升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量。
可通过各种适当的方式基于获取的在垂直方向上的对风偏差和叶片的方位角,确定该叶片的矫正桨距角。作为示例,在步骤S30中,可分别针对每个叶片,基于获取的在垂直方向上的对风偏差和该叶片的方位角,确定能够使该叶片的攻角最接近所述预设运行攻角的矫正桨距角。换言之,基于确定的矫正桨距角进行独立变桨后,能够使该叶片的攻角尽可能接近所述预设运行攻角。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从风能最大限度利用的角度出发,在风力发电机组存在垂直方向的对风偏差时,通过独立变桨尽量使每个叶片达到最佳运行攻角所需的矫正桨距角,以使每个叶片能够独立快速地跟踪最佳运行攻角,从而更大限度地吸收风能,减少垂直方向上的对风偏差所造成的发电量损失,提升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量。
作为示例,可针对每个叶片,通过式(1)计算该叶片的矫正桨距角y:
y=z*cosθ (1),
其中,θ指示该叶片的方位角,z指示叶轮在垂直方向上的对风偏差。
作为示例,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方法还可包括:获取风力发电机组的叶轮在水平方向上的对风偏差;其中,步骤S30可包括:分别针对每个叶片,基于获取的在垂直方向上的对风偏差、在水平方向上的对风偏差、以及该叶片的方位角,确定该叶片的矫正桨距角。
为保障偏航系统关键部件的使用寿命,偏航系统设置了一定的起偏条件以控制偏航频次,并且偏航速度相对较慢,因此,风力发电机组通过偏航对风跟踪有一定延迟,会造成能量损失。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能够通过独立变桨对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对风偏差同时进行矫正,以提升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量。
作为示例,叶轮在水平方向上的对风偏差可指叶轮的转动轴线与实际风向之间的偏差的水平分量。
作为示例,步骤S30可包括:针对每个叶片,基于获取的在垂直方向上的对风偏差和该叶片的方位角,确定能够使该叶片的攻角最接近所述预设运行攻角的垂直矫正桨距角;并针对每个叶片,基于获取的在水平方向上的对风偏差和该叶片的方位角,确定能够使该叶片的攻角最接近所述预设运行攻角的水平矫正桨距角;然后,基于确定的叶片的垂直矫正桨距角和水平矫正桨距角,确定该叶片的矫正桨距角。
作为示例,针对每个叶片,可当确定的该叶片的垂直矫正桨距角大于或等于水平矫正桨距角时,将确定的垂直矫正桨距角作为该叶片的矫正桨距角;当确定的该叶片的垂直矫正桨距角小于水平矫正桨距角时,将确定的水平矫正桨距角作为该叶片的矫正桨距角。
作为示例,可针对每个叶片,通过式(2)计算该叶片的垂直矫正桨距角y1
y1=z*cosθ (2),
其中,θ指示该叶片的方位角,z指示叶轮在垂直方向上的对风偏差。
作为示例,可针对每个叶片,通过式(3)计算该叶片的水平矫正桨距角y2
y2=x*cosθ (3),
其中,θ指示该叶片的方位角,x指示叶轮在水平方向上的对风偏差。
作为示例,可定义风从偏右方向吹时x为正值,风从偏左方向吹时x为负值;风从下斜向上吹时z为正值,风从上斜向下吹时z为负值。
作为示例,可当同时对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对风偏差进行变桨矫正时,针对每个叶片,如果|z*cosθ|≥|x*sinθ|,则该叶片的矫正桨距角y=z*cosθ,否则y=x*sinθ。
考虑到对风偏差较大时,计算出的叶片的矫正桨距角也会较大,如果向负方向较大角度地变桨,叶片可能存在扫塔风险,如果向正方向较大角度地变桨,也可能导致变桨系统不能快速且完全跟随上矫正桨距角,因此可针对计算出的矫正桨距角进行上下限保护。作为示例,可针对每个叶片,当确定的该叶片的矫正桨距角处于预设范围时,基于确定的该叶片的矫正桨距角进行该叶片的独立变桨;当确定的该叶片的矫正桨距角超过所述预设范围的正向上限值时,基于所述正向上限值进行该叶片的独立变桨(即,将所述正向上限值作为该叶片的矫正桨距角进行独立变桨);当确定的该叶片的矫正桨距角超过所述预设范围的负向上限值时,基于所述负向上限值进行该叶片的独立变桨(即,将所述负向上限值作为该叶片的矫正桨距角进行独立变桨)。
作为示例,所述预设范围可为:-1≤y≤2,即,-1为负向上限值,2为正向上限值。
作为示例,正向可指叶轮的开桨方向,负向可指叶轮的收桨方向。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设备的框图。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设备包括:对风偏差获取单元10、方位角获取单元20、矫正桨距角确定单元30、以及变桨单元40。
对风偏差获取单元10用于获取风力发电机组的叶轮在垂直方向上的对风偏差。
方位角获取单元20用于获取风力发电机组的每个叶片的方位角。
矫正桨距角确定单元30用于分别针对每个叶片,基于获取的在垂直方向上的对风偏差和该叶片的方位角,确定该叶片的矫正桨距角。
变桨单元40用于基于确定的每个叶片的矫正桨距角进行独立变桨。
作为示例,变桨单元40可基于确定的每个叶片的矫正桨距角进行独立变桨,以使每个叶片的攻角跟随预设运行攻角,其中,叶片的攻角越接近所述预设运行攻角,风力发电机组的风能吸收能力越强。
作为示例,矫正桨距角确定单元30可分别针对每个叶片,基于获取的在垂直方向上的对风偏差和该叶片的方位角,确定能够使该叶片的攻角最接近所述预设运行攻角的矫正桨距角。
作为示例,对风偏差获取单元10还可获取风力发电机组的叶轮在水平方向上的对风偏差,其中,矫正桨距角确定单元30可分别针对每个叶片,基于获取的在垂直方向上的对风偏差、在水平方向上的对风偏差、以及该叶片的方位角,确定该叶片的矫正桨距角。
作为示例,矫正桨距角确定单元30可针对每个叶片,基于获取的在垂直方向上的对风偏差和该叶片的方位角,确定能够使该叶片的攻角最接近所述预设运行攻角的垂直矫正桨距角;针对每个叶片,基于获取的在水平方向上的对风偏差和该叶片的方位角,确定能够使该叶片的攻角最接近所述预设运行攻角的水平矫正桨距角;并针对每个叶片,当确定的该叶片的垂直矫正桨距角大于或等于水平矫正桨距角时,将确定的垂直矫正桨距角作为该叶片的矫正桨距角;当确定的该叶片的垂直矫正桨距角小于水平矫正桨距角时,将确定的水平矫正桨距角作为该叶片的矫正桨距角。
作为示例,矫正桨距角确定单元30可针对每个叶片,通过式(2)计算该叶片的垂直矫正桨距角y1
作为示例,矫正桨距角确定单元30可针对每个叶片,通过式(3)计算该叶片的水平矫正桨距角y2
作为示例,变桨单元40可针对每个叶片,当确定的该叶片的矫正桨距角处于预设范围时,基于确定的该叶片的矫正桨距角进行该叶片的独立变桨;当确定的该叶片的矫正桨距角超过所述预设范围的正向上限值时,基于所述正向上限值进行该叶片的独立变桨;当确定的该叶片的矫正桨距角超过所述预设范围的负向上限值时,基于所述负向上限值进行该叶片的独立变桨。
作为示例,变桨单元40可确定针对所有叶片的基准桨距角;分别针对每个叶片,在所述基准桨距角的基础上叠加该叶片的矫正桨距角,来得到该叶片的目标桨距角;并将每个叶片变桨到对应的目标桨距角。
应该理解,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设备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结合图1和图2描述的相关具体实现方式来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应该理解,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设备中的各个单元可被实现硬件组件和/或软件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限定的各个单元所执行的处理,可以例如使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专用集成电路(ASIC)来实现各个单元。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方法。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是可存储由计算机系统读出的数据的任意数据存储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示例包括: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光盘、磁带、软盘、光数据存储装置和载波(诸如经有线或无线传输路径通过互联网的数据传输)。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器的框图。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器50包括:处理器60和存储器70,其中,存储器70包括程序模块80,当程序模块80中的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60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方法。应该理解,存储器70还可进一步包括其他可移动/不可移动、易失性/非易失性的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此外,存储器70还可包括用于实现风力发电机组的其他功能的程序模块。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器50还可包括输入/输出接口,处理器60可通过I/O接口获取风力发电机组的叶轮在垂直方向上的对风偏差和每个叶片的方位角,处理器60还可通过I/O接口向变桨驱动装置发送控制信号,以使变桨驱动装置驱动变桨机构变桨到目标桨距角。
虽然已表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其范围的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修改。

Claims (10)

1.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风力发电机组的叶轮在垂直方向上和水平方向上的对风偏差;
获取风力发电机组的每个叶片的方位角;
分别针对每个叶片,基于获取的在垂直方向上的对风偏差和该叶片的方位角,确定能够使该叶片的攻角最接近预设运行攻角的垂直矫正桨距角;
分别针对每个叶片,基于获取的在水平方向上的对风偏差和该叶片的方位角,确定能够使该叶片的攻角最接近所述预设运行攻角的水平矫正桨距角;
基于每个叶片的垂直矫正桨距角和水平矫正桨距角,确定该叶片的矫正桨距角;
基于确定的每个叶片的矫正桨距角进行独立变桨以使每个叶片的攻角跟随所述预设运行攻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叶片的攻角越接近所述预设运行攻角,风力发电机组的风能吸收能力越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每个叶片的矫正桨距角的步骤包括:
针对每个叶片,当确定的该叶片的垂直矫正桨距角大于或等于水平矫正桨距角时,将确定的垂直矫正桨距角作为该叶片的矫正桨距角;当确定的该叶片的垂直矫正桨距角小于水平矫正桨距角时,将确定的水平矫正桨距角作为该叶片的矫正桨距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每个叶片的垂直矫正桨距角的步骤包括:
针对每个叶片,通过下式计算该叶片的垂直矫正桨距角y1:y1=z*cosθ,
其中,θ指示该叶片的方位角,z指示叶轮在垂直方向上的对风偏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每个叶片的水平矫正桨距角的步骤包括:
针对每个叶片,通过下式计算该叶片的水平矫正桨距角y2:y2=x*cosθ,
其中,θ指示该叶片的方位角,x指示叶轮在水平方向上的对风偏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确定的每个叶片的矫正桨距角进行独立变桨的步骤包括:
针对每个叶片,当确定的该叶片的矫正桨距角处于预设范围时,基于确定的该叶片的矫正桨距角进行该叶片的独立变桨;
当确定的该叶片的矫正桨距角超过所述预设范围的正向上限值时,基于所述正向上限值进行该叶片的独立变桨;
当确定的该叶片的矫正桨距角超过所述预设范围的负向上限值时,基于所述负向上限值进行该叶片的独立变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确定的每个叶片的矫正桨距角进行独立变桨的步骤包括:
确定针对所有叶片的基准桨距角;
分别针对每个叶片,在所述基准桨距角的基础上叠加该叶片的矫正桨距角,来得到该叶片的目标桨距角;
将每个叶片变桨到对应的目标桨距角。
8.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备包括:
对风偏差获取单元,获取风力发电机组的叶轮在垂直方向上和水平方向上的对风偏差;
方位角获取单元,获取风力发电机组的每个叶片的方位角;
矫正桨距角确定单元,分别针对每个叶片,基于获取的在垂直方向上的对风偏差和该叶片的方位角,确定能够使该叶片的攻角最接近预设运行攻角的垂直矫正桨距角,分别针对每个叶片,基于获取的在水平方向上的对风偏差和该叶片的方位角,确定能够使该叶片的攻角最接近所述预设运行攻角的水平矫正桨距角,并基于每个叶片的垂直矫正桨距角和水平矫正桨距角,确定该叶片的矫正桨距角;
变桨单元,基于确定的每个叶片的矫正桨距角进行独立变桨,以使每个叶片的攻角跟随所述预设运行攻角。
9.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方法。
10.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
处理器;
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方法。
CN201910671128.3A 2019-07-24 2019-07-24 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方法及设备 Active CN1122830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71128.3A CN112283030B (zh) 2019-07-24 2019-07-24 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方法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71128.3A CN112283030B (zh) 2019-07-24 2019-07-24 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83030A CN112283030A (zh) 2021-01-29
CN112283030B true CN112283030B (zh) 2022-09-06

Family

ID=74419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71128.3A Active CN112283030B (zh) 2019-07-24 2019-07-24 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830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95481B (zh) * 2022-06-27 2023-03-10 上海拜安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风力发电机独立变桨调整方法及调整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3048A (zh) * 2006-10-02 2009-09-02 剪式风能科技公司 具有叶片桨距控制以补偿风切变和风偏差的风力涡轮机
JP2010196520A (ja) * 2009-02-24 2010-09-09 Fuji Heavy Ind Ltd 水平軸風車
CN103352800A (zh) * 2013-06-26 2013-10-16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风电机组的独立变桨方法与独立变桨控制装置
CN104214044A (zh) * 2013-05-30 2014-12-17 成都阜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馈式变速变桨风力发电机组的独立变桨距控制方法
CN104956073A (zh) * 2012-12-26 2015-09-30 菱重维斯塔斯海上风力有限公司 控制装置及方法以及程序、具备该控制装置的浮体式风力发电装置
CN105317627A (zh) * 2014-06-27 2016-02-10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根据风向跟踪调整风能设备的转子的方法和控制设备
CN109958579A (zh) * 2017-12-26 2019-07-02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风力发电机组的尾流控制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09563B2 (en) * 2014-11-21 2018-03-06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wind turbine blade deflection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3048A (zh) * 2006-10-02 2009-09-02 剪式风能科技公司 具有叶片桨距控制以补偿风切变和风偏差的风力涡轮机
JP2010196520A (ja) * 2009-02-24 2010-09-09 Fuji Heavy Ind Ltd 水平軸風車
CN104956073A (zh) * 2012-12-26 2015-09-30 菱重维斯塔斯海上风力有限公司 控制装置及方法以及程序、具备该控制装置的浮体式风力发电装置
CN104214044A (zh) * 2013-05-30 2014-12-17 成都阜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馈式变速变桨风力发电机组的独立变桨距控制方法
CN103352800A (zh) * 2013-06-26 2013-10-16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风电机组的独立变桨方法与独立变桨控制装置
CN105317627A (zh) * 2014-06-27 2016-02-10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根据风向跟踪调整风能设备的转子的方法和控制设备
CN109958579A (zh) * 2017-12-26 2019-07-02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风力发电机组的尾流控制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影响风力发电机组功率曲线的因素分析;谢生清;《机电信息》;20160525(第15期);第36-41页 *
独立变桨控制的工程实现与算法研究;陈磊等;《智能电网》;20141010(第10期);第124-12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83030A (zh) 2021-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28910B (zh) 风力发电机组的变桨控制方法、装置和风力发电机组
EP3645866B1 (en) Computer-implemented method for re-calibrating at least one yaw-angle of a wind turbine, respective system, computer-implemented method for wind park optimization, and respective wind park
CN110206682B (zh) 动态确定偏航控制精度的方法和装置
CN110094298B (zh) 切出策略自适应调整的方法及装置
CN110966143B (zh) 风力发电机组的变桨控制方法和设备
CN111379665B (zh) 风力发电机组的变桨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2709669B (zh) 基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塔架净空的变桨控制方法和设备
CN109958579B (zh) 风力发电机组的尾流控制方法和装置
US10495062B2 (en) Power ramping a turbine from a low-power mode
CN112283030B (zh) 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11749845B (zh) 用于风电机组的降载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0425084A (zh) 一种大型风电机组的鲸鱼群pid独立变桨控制方法
US11319925B2 (en) Tower damping in wind turbine power production
US11293401B2 (en) Tower damping in wind turbine power production
CN112177849B (zh) 风力发电机组的偏航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2392656A (zh) 功率控制方法、装置以及介质
CN114294155A (zh) 风电机组有功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500234B (zh) 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噪声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CN109973302B (zh) 风力发电机组的限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3107770B (zh) 风机偏航控制方法、系统、风机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4215688B (zh) 风电机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663935B (zh) 风力机发电量计算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19173581A (ja) 風力発電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17514615A (zh) 风力发电机组的偏航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412699A (zh) 一种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功率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830026 No. 107, Shanghai Road, Urumq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th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Jinf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830026 No. 107, Shanghai Road, Urumq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th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XINJIANG GOLDWIND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