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07770B - 风机偏航控制方法、系统、风机和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风机偏航控制方法、系统、风机和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07770B
CN113107770B CN202110550540.7A CN202110550540A CN113107770B CN 113107770 B CN113107770 B CN 113107770B CN 202110550540 A CN202110550540 A CN 202110550540A CN 113107770 B CN113107770 B CN 1131077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speed
fan
wind
speed interval
interv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5054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07770A (zh
Inventor
魏浩
任素雅
徐志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Electric Wind Power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Electric Wind Power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Electric Wind Power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Electric Wind Power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5054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077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077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077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077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077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7/00Controlling wind motors 
    • F03D7/02Controlling wind motors  the wind motors having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 F03D7/0204Controlling wind motors  the wind motors having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for orientation in relation to wind dir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17/00Monitoring or testing of wind motors, e.g. diagnostic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7/00Controlling wind motors 
    • F03D7/02Controlling wind motors  the wind motors having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 F03D7/04Automatic control; Regulation
    • F03D7/042Automatic control; Regulation by means of an electrical or electronic controll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风机偏航控制方法、系统、风机和可读存储介质。风机偏航控制方法包括获取风机的在线运行数据,其中,风机的在线运行数据包括风机在不同风速区间的在线运行数据,在至少两个不同的风速区间,针对风机的偏航控制策略不同;根据风机在风速区间的在线运行数据,确定风机的发电量影响因子在风速区间的偏差损失值;根据偏差损失值,调整两个不同风速区间的区间范围;及根据风机的当前运行数据所在的调整后的风速区间对应的偏航控制策略,控制风机偏航。可以提高风机发电量。

Description

风机偏航控制方法、系统、风机和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风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机偏航控制方法、系统、风机和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风力发电机组配置有自动偏航系统。自动偏航系统主要用于与机组控制系统相互配合,对风力发电机组进行偏航控制,使风力发电机组机舱的叶轮可以追踪风向变化,以提高机组风能捕获能力,提升发电量。但现在一些自动偏航系统对风力发电机组的偏航控制不准确,导致风电发电机组的风能捕获能力不高,造成发电量损失。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风机偏航控制方法、系统、风机和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提高风机发电量。
本申请提供一种风机偏航控制方法,所述风机偏航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风机的在线运行数据,其中,所述风机的在线运行数据包括所述风机在不同风速区间的在线运行数据,在至少两个不同的所述风速区间,针对所述风机的偏航控制策略不同;
根据所述风机在所述风速区间的在线运行数据,确定所述风机的发电量影响因子在所述风速区间的偏差损失值;
根据所述偏差损失值,调整所述两个不同风速区间的区间范围;及
根据所述风机的当前运行数据所在的调整后的所述风速区间对应的所述偏航控制策略,控制所述风机偏航。
本申请提供一种风机控制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的风机偏航控制方法。
本申请提供一种风机,包括上述风机控制系统。
本申请的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偏航控制方法通过获取风机的在线运行数据,通过在线运行数据确定风机的发电量影响因子在风速区间的偏差损失值,并根据相应的偏差损失值,对不同风速区间的区间范围进行在线调整,可以确定各偏航控制策略对应的风速区间的较优范围,从而可以对风机进行准确的偏航控制,提高风机的发电量。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风机偏航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风机控制系统的模块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并不代表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例。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并不一定按照本说明书示出和描述的顺序来执行相应方法的步骤。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其方法所包括的步骤可以比本说明书所描述的更多或更少。此外,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单个步骤,在其他实施例中可能被分解为多个步骤进行描述;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多个步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能被合并为单个步骤进行描述。
图1是一种风机100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风机100为风力发电机,或称作风力涡轮机。风机100包括从支承系统14延伸的塔架11、安装在塔架11上的机舱12、和接至机舱12的转子13。转子13包括联接至机舱12的可旋转的毂131和联接至毂131并且从毂131向外延伸的至少一个转子叶片132。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转子13包括多个转子叶片132,转子叶片132围绕毂131间隔排布,以有利于转子13的旋转,从而使得动能能够从风能转化为可用机械能,并且随后转化为电能。
本实施例中,转子13包括三个转子叶片132。
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转子13可以包括多于或少于三个的转子叶片132。
图2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风机偏航控制方法的流程图。风机偏航控制方法可用于对图1中的风机100进行偏航控制,包括步骤S21至步骤S24。
步骤S21,获取风机的在线运行数据,其中,风机的在线运行数据包括风机在不同风速区间的在线运行数据,在至少两个不同的风速区间,针对风机的偏航控制策略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风机所在位置处的风速按照大小划分为多个不重合的区间,例如风速1m/s至3m/s(包括1m/s,不包括3m/s)为风速区间A,风速3m/s至7m/s(包括3m/s,不包括7m/s)为风速区间B。在设置风速区间时,可以通过设置风速区间阈值的方式来划分风速区间。以上述划分的风速区间为例,可以预先设置1m/s、3m/s、7m/s三个风速区间阈值。相邻两个风速区间阈值为一个风速区间的上下两个端点,则可以划分出1m/s至3m/s、3m/s至7m/s两个风速区间。通过设置风速区间阈值的方式来划分风速区间,可以减少数据存储量,且通过更改风速区间阈值的方式,便可以调整风速区间的范围,逻辑简单。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分别设置每个风速区间的上下两个端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的偏航控制策略包括预设时长内对风机进行偏航控制的次数。其中,对风机进行的偏航控制可以指根据风向变化,将风机的机舱方向调整为对风的方向,以让风机保持较大的风能捕获能力,降低风机因对风偏差造成的发电量损失。不同的风速区间,相同时长内对风机进行偏航控制的次数可以不相同。比如,相同时长内,在风速较大的风速区间(即风能较高的风速段),对风机的偏航控制次数可以较多,如此,偏航控制策略的实时响应性较高,风机可以保持较高的对风精度和风能捕获能力,从而减少发电量的损失;而在风速较小的风速区间(即风能较低的风速段),对风机的偏航控制次数可以较少,如此,在保证风机对风精度、减少发电量损失的同时,减少风机的偏航执行机构的动作执行次数,降低偏航执行机构的磨损,以达到风机的对风效率最大化和偏航执行机构使用率最小化的双重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预设时长内对风机进行偏航控制的时间点不作限制。在一个实施例中,是在预设时长内,基于风速区间对应的偏航控制次数,每间隔固定时长对风机进行偏航控制。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是在预设时长内,基于风速区间对应的偏航控制次数,在检测到风向变化频率超过阈值时,间隔第一时长对风机进行偏航控制;在检测风向变化频率未超过阈值时,间隔第二时长对风机进行偏航控制,其中,第一时长小于第二时长。如此,在风向变化频率较大时,提高偏航控制的频率,可以提高风机的对风精度。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偏航控制策略也可以体现为对风机的偏航控制频率。不同的风速区间,对风机的偏航控制频率不同。在风速较大的风速区间,对风机的偏航控制频率较高;在风速较小的风速区间,对风机的偏航控制频率较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风机投入使用前,可以根据经验或者仿真得到的结果,对风速区间进行初始划分,并确定不同风速区间的偏航控制策略。初始划分的风速区间可以根据季节不同而不同。在风机投入使用后,可以基于风机所在位置处的风速所在的风速区间对应的偏航控制策略,对风机进行偏航控制,并获取风机的在线运行数据。其中,风机所在位置处的风速可以为风机所在的风电场大环境下的风速。依然以上述划分的风速区间A、B为例。假设上述划分的风速区间A(1m/s至3m/s)对应的偏航控制策略为每小时控制风机偏航5次;而风速区间B(3m/s至7m/s)对应的偏航控制策略为每小时控制风机偏航8次。在检测到风机所在位置处的风速为2.5m/s时,基于1m/s至3m/s的风速区间对应的偏航控制策略对风机进行偏航控制;而检测到风机所在位置处的风速为5m/s时,基于3m/s至7m/s的风速区间对应的偏航控制策略对风机进行偏航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的在线运行数据可以包括风机所在位置的风向、风速,以及风机的实际机舱方向、实际功率、浆距角等数据。可以设定采样周期,在采样周期内的多个采样时间点分别获取风机的在线运行数据。其中,每个采样时间点获取到的在线运行数据为风机的一组在线运行数据。每组在线运行数据包括相应时间点的风机所在位置的风向、风速,以及风机的实际机舱方向、实际功率、浆距角等数据。每组在线运行数据基于获取到风机所在位置的风速与风速区间对应存储。依然以上述划分的风速区间A、B为例。假设在采样时间点1采集的在线运行数据中,风机所在位置处的风速为2.5m/s,则在采样时间点1采集的在线运行数据与风速区间A(1m/s至3m/s)对应存储;而在采样时间点2采集的在线运行数据中,风机所在位置处的风速为6m/s,则在采样时间点2采集的在线运行数据与风速区间B(3m/s至7m/s)对应存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采样周期的长短,以保证在获取到的在线运行数据中,至少部分风速区间的在线运行数据可以包括风机在不同风向下的在线运行数据,从而保证采样的数据多样性以及全面性。在本实施例中,每个风速区间的在线运行数据均需要包括风机在不同风向下的在线运行数据,且每个风速区间的在线运行数据的组数需要达到预设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与各风速区间对应存储的在线运行数据量满足要求后,可以执行下述步骤S22。
步骤S22,根据风机在风速区间的在线运行数据,确定风机的发电量影响因子在风速区间的偏差损失值。其中,发电量影响因子可以表示影响风机发电量的因子。偏差损失值可以表示发电量影响因子的实际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偏差大小。发电量影响因子的理论值是指风机的发电量损失最少时,发电量影响因子的取值。发电量影响因子的实际值是指基于偏航控制策略对风机进行偏航控制,发电量影响因子的实际值。发电量影响因子的实际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偏差越大,风机的发电量损失越多。风机在每个风速区间有分别对应的发电量影响因子的偏差损失值。不同风速区间对应的偏航控制策略不同,不同风速区间对应的发电量影响因子的偏差损失值可能会不同。每个风速区间对应的发电量影响因子的偏差损失值基于相应风速区间的在线运行数据来确定。比如风速区间A对应的在线运行数据可以确定风速区间A的发电量影响因子的偏差损失值,风速区间B对应的在线运行数据可以确定风速区间B的发电量影响因子的偏差损失值。基于各风速区间对应的发电量影响因子的偏差损失值,可以确定风机在相应风速区间对应的发电量损失,进而可以确定风机在各风速区间对应的偏航控制策略是否准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电量影响因子包括风机的机舱方向和风机功率。在风机的机舱方向处于对风方向,以及风机功率损失最小时,风机的发电量损失最少。但由于各个风速区间有对应的偏航控制策略,即预设时长内,在各个风速区间内对风机的偏航控制次数是根据偏航控制策略确定的,因此在风机所在位置的风向变化时,可能并不会立即对风机进行偏航控制,从而导致风机的实际机舱方向并不是在各个时刻均处于对风方向,从而影响风机的功率以及发电量。基于上述描述,风机在各风速区间对应的发电量影响因子的偏差损失值可以包括风机在各风速区间的对风偏差值和功率损失值,其中:
对风偏差值表示风机的实际机舱方向和风机所在位置的风向之间的偏差角度。对风偏差值可用于衡量风机的对风精度。功率损失值表示风机的功率损失量。其中,功率损失值与对风偏差值以及风速大小相关联。比如,在高风速区间和低风速区间,假设高低风速区间的对风偏差值相同,但由于高风速区间的风速较大,因此高风速区间的功率损失值大于低风速区间的功率损失值;同理,假设低风速区间的对风偏差值大于高风速区间的对风偏差值,但由于低风速区间的风速较小,因此低风速区间的功率损失值不一定大于高风速区间的功率损失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上述采集到的任一组在线运行数据中的实际机舱方向和风机所在位置的风向可以确定一个对风偏差值。根据一组在线运行数据可以确定一个对风偏差值。确定的对风偏差值为对应组的在线运行数据所在采样时间点的对风偏差值。比如基于采样时间点1的一组在线运行数据确定的对风偏差值,为在采样时间点1时风机的对风偏差值。根据上述描述可知,风机在每个风速区间有对应存储的多组在线运行数据,基于各风速区间对应存储的多组在线运行数据,可以确定风机在相应风速区间对应的多个对风偏差值。表格1示例性的给出了风速区间A和风速区间B的在线运行数据以及对风偏差值的对应关系。
表格1
风速区间 在线运行数据 对风偏差值
风速区间A 采样时间点1的在线运行数据 采样时间点1的对风偏差值
风速区间A 采样时间点2的在线运行数据 采样时间点2的对风偏差值
风速区间A 采样时间点3的在线运行数据 采样时间点3的对风偏差值
风速区间B 采样时间点4的在线运行数据 采样时间点4的对风偏差值
风速区间B 采样时间点5的在线运行数据 采样时间点5的对风偏差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在各风速区间对应的功率损失值可以根据相应风速区间对应的对风偏差值和风机的实际功率来确定。以表格1中的风速区间A为例,根据风机在采样时间点1的在线运行数据确定风机在采样时间点1的对风偏差值,再根据采样时间点1到的对风偏差值和采样时间点1的在线运行数据中的风机的实际功率,可以确定风机在采样时间点1的功率损失值。如此,每个风速区间可以确定对应的多个功率损失值。
功率损失值的计算公式可以表达为表达式(1):
Ploss=Pe*(1-cosβ2)
其中,Ploss表示风机的功率损失值;
Pe表示风机的实际功率;
β表示风机的对风偏差值。
步骤S23,根据偏差损失值,调整两个不同风速区间的区间范围。该两个不同的风速区间,风速较大的风速区间可以称为上风速区间,风速较小的风速区间可以称为下风速区间。基于上述描述可知,上风速区间对应的偏航控制策略和下风速区间对应的控制策略可以不相同。预设时长内,上风速区间的偏航控制次数可以大于下风速区间的偏航控制次数,从而实现对风效率最大化和偏航执行机构使用率最小化的双重目的。一些技术中的风速区间的范围以及本申请初始划分的风速区间的范围,是假设风电场大环境下的风速为风机所在位置处的风速,根据经验值或仿真值来确定的。但实际情况是,由于风机实际所处区域和地理环境不同,风电场中的各个风机获得的风资源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假设风电场大环境下的风速为风机所在位置处的风速,根据经验值或仿真值来确定的风速区间可能并不准确,会导致不同风机的偏航控制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并且不合适的风速区间划分,会导致风机的风能捕获能力降低,造成发电量损失。
基于上述相关描述,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的风机偏航控制方法可以根据由风机的在线运行数据确定的偏差损失值,对偏航控制策略对应的风速区间的区间范围进行在线调整,以确定各偏航控制策略对应的风速区间的最优范围。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风机所在位置的风资源不同,在线运行数据可能不同,因此相同的偏航控制策略在不同风机所对应的风速区间的最优范围可以是不相同的。以下对风速区间范围的在线调整进行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基于上风速区间和下风速区间对应的多个对风偏差值和多个功率损失值来对风速区间的范围进行在线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上风速区间的多个对风偏差值服从第一正态分布,下风速区间的多个对风偏差值服从第二正态分布,上风速区间的多个功率损失值服从第三正态分布,下风速区间的多个功率损失值服从第四正态分布的情况下:
在相同个标准差处,第二正态分布的对风偏差值大于第一正态分布的对风偏差值,且第二正态分布在X个标准差处的对风偏差值高于第一偏差阈值,以及在相同个标准差处,第四正态分布的功率损失值大于第三正态分布的功率损失值,且第四正态分布在Y个标准差处的功率损失值高于第一功率损失阈值,将下风速区间的部分区间划分为上风速区间的区间。其中,X和Y的取值为正整数,且X和Y的取值可以不相同。一些实施例中,在一至三任一个标准差处,第二正态分布的对风偏差值大于第一正态分布的对风偏差值的50%,第四正态分布的功率损失值大于第三正态分布的功率损失值的50%,且第二正态分布在三个标准差处的对风偏差值高于第一偏差阈值,第四正态分布在三个标准差处的功率损失值高于第一功率损失阈值,则将下风速区间的部分区间划分为上风速区间的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下风速区间的风速较大的一部分区间划分到上风速区间。对区间范围进行调整后,从下风速区间划分到上风速区间的风速区间,基于上风速区间对应的偏航控制策略对风机进行偏航控制,风机的偏航控制次数增多,提高了风机在该部分区间的对风效率,降低了风机在该部分区间的对风偏差和功率损失。同时,未被划分到上风速区间的下风速区间,依然按照下风速区间对应的偏航控制策略对风机进行偏航控制,降低风机偏航执行机构的使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在相同个标准差处,第二正态分布的对风偏差值小于第一正态分布的对风偏差值,且第一正态分布的对风偏差值与第二正态分布的对风偏差值的差值小于第二偏差阈值,以及在相同个标准差处,第四正态分布的对风偏差值小于第三正态分布的功率损失值,且第三正态分布的功率损失值与第四正态分布的功率损失值的差值小于第二功率损失阈值,将上风速区间的部分区间划分为下风速区间的区间。其中,第二偏差阈值和第二功率损失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即第一正态分布的对风偏差值与第二正态分布的对风偏差值的差值不超过第二偏差阈值的范围,以及第三正态分布的功率损失值与第四正态分布的功率损失值的差值不超过第二功率损失阈值的范围,可以表示基于上风速区间对应的偏航控制策略对风机进行偏航控制,和基于下风速区间对应的偏航控制策略对风机进行偏航控制,所造成的风机发电量损失相当,因此可以将上风速区间的部分区间划分到下风速区间,划分到下风速区间的上风速区间基于下风速区间对应的偏航控制策略对风机进行控制,使得在风机发电量损失相当的情况下,减少了对风机的偏航控制次数,降低风机偏航执行机构的使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上风速区间的风速较小的一部分区间划分到下风速区间。对区间范围进行调整后,从上风速区间划分到下风速区间的风速区间,基于下风速区间对应的偏航控制策略对风机进行偏航控制,风机的偏航控制次数减少,降低风机偏航执行机构的使用率。同时,未被划分到下风速区间的上风速区间,依然按照上风速区间对应的偏航控制策略对风机进行偏航控制,保证风机在该部分区间的对风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上下风速区间的对风偏差值和功率损失值综合进行考虑,来调整风速区间的区间范围,结果较为准确。例如根据上述相关描述,在下风速区间的对风偏差值大于上风速区间的对风偏差值时,由于下风速区间的风速较低,下风速区间的功率损失值并一定会大于上风速区间的功率损失值。这种情况下,可以无需进行风速区间的调整。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上下风速区间的对风偏差值和功率损失值的其中一个来进行风速区间的调整。例如在风机的对风效率要求高于风机偏航执行机构的使用率要求时,可以基于上下风速区间的对风偏差值进行风速区间的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上风速区间和下风速区间为相邻的两个区间时,可以调整上风速区间和下风速区间之间的风速区间阈值,来调整风速区间的范围。需要将部分的下风速区间划分到上风速区间时,可以将上风速区间和下风速区间之间的风速区间阈值下调;需要将部分的上风速区间划分到下风速区间时,可以将上风速区间和下风速区间之间的风速区间阈值上调。例如对于上述风速区间A和风速区间B,风速区间A的风速区间范围为1m/s至3m/s,风速区间B的风速区间范围为3m/s至7m/s,风速区间A和风速区间B之间的风速区间阈值3m/s。需要将风速区间A的部分风速区间划分到风速区间B时,可以将下调风速区间阈值,例如将风速区间阈值3m/s调整为2.5m/s;需要将风速区间B的部分风速区间划分到风速区间AA时,可以将上调风速区间阈值,例如将风速区间阈值3m/s调整为3.5m/s。
步骤S24,根据风机的当前运行数据所在的调整后的风速区间对应的偏航控制策略,控制风机偏航。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风机的当前风速所在的调整后的风速区间对应的偏航控制策略,控制风机偏航,并可以继续执行步骤S21至步骤S24,继续对风速区间的范围进行在线调整,以进一步对各偏航控制策略对应的风速区间范围的准确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风机偏航控制方法通过获取风机的在线运行数据,通过在线运行数据确定风机的发电量影响因子在风速区间的偏差损失值,并根据相应的偏差损失值,对不同风速区间的区间范围进行在线调整,可以确定各偏航控制策略对应的风速区间的较优范围,从而可以对风机进行准确的偏航控制,提高风机的发电量。相比一些技术中的通过经验值或仿真值来确定风速区间,本申请的各偏航控制策略对应的风速区间的区间范围是基于风机处的实际风资源在线确定的,符合风机的实际运行情况,降低了因偏航控制不合适造成的风机发电损失量。
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风机控制系统900的模块框图。
风机控制系统9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901,用于实现如上描述的通信质量检测方法。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控制系统900可以包括可读存储介质909,可读存储介质909可以存储有可被处理器901调用的程序,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控制系统900可以包括内存808和接口807。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控制系统900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包括其他硬件。
本申请实施例的可读存储介质909,其上存储有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901执行时,用于实现如上描述的通信质量检测方法。
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程序代码的可读存储介质909(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可读存储介质909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可读存储介质909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说明书,凡在本说明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之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11)

1.一种风机偏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风机的在线运行数据,其中,所述风机的在线运行数据包括所述风机在不同风速区间的在线运行数据,在至少两个不同的所述风速区间,针对所述风机的偏航控制策略不同;
根据所述风机在所述风速区间的在线运行数据,确定所述风机的发电量影响因子在所述风速区间的偏差损失值,其中,偏差损失值为发电量影响因子的实际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偏差大小;
根据所述偏差损失值,调整所述两个不同风速区间的区间范围;及
根据所述风机的当前运行数据所在的调整后的所述风速区间对应的所述偏航控制策略,控制所述风机偏航。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偏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差损失值包括所述风机的对风偏差值,所述根据所述偏差损失值,调整所述两个不同风速区间的区间范围,包括:
根据所述风机在所述风速区间的所述对风偏差值,调整所述风速区间的区间范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偏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速区间包括上风速区间和下风速区间,所述风机在所述上风速区间的多个所述对风偏差值服从第一正态分布,所述风机在所述下风速区间的多个所述对风偏差值服从第二正态分布;
所述根据所述风机在所述风速区间的所述对风偏差值,调整所述风速区间的区间范围,包括:
若在相同个标准差处,所述第二正态分布的对风偏差值大于第一正态分布的对风偏差值,且所述第二正态分布在X个标准差处的所述对风偏差值高于第一偏差阈值,将所述下风速区间的部分区间划分为所述上风速区间的区间,其中,X的取值为正整数;
和/或
若在相同个标准差处,所述第二正态分布的对风偏差值小于第一正态分布的对风偏差值,且所述第一正态分布的对风偏差值与所述第二正态分布的对风偏差值的差值小于第二偏差阈值,将所述上风速区间的部分区间划分为所述下风速区间的区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偏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的所述在线运行数据包括所述风机的实际机舱方向和所述风机所在位置的风向;所述对风偏差值是根据所述风机在所述风速区间的所述实际机舱方向和所述风向确定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偏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差损失值包括所述风机的功率损失值,所述根据所述偏差损失值,调整所述两个不同风速区间的区间范围,包括:
根据所述风机在所述风速区间的所述功率损失值,调整所述风速区间的区间范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机偏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速区间包括上风速区间和下风速区间,所述风机在所述上风速区间的多个所述功率损失值服从第三正态分布,所述风机在所述下风速区间的多个所述功率损失值服从第四正态分布;
所述根据所述风机在所述风速区间的所述功率损失值,调整所述风速区间的区间范围,包括:
若在相同个标准差处,所述第四正态分布的所述功率损失值大于第三正态分布的所述功率损失值,且所述第四正态分布在Y个标准差处的所述功率损失值高于第一功率损失阈值,将所述下风速区间的部分区间划分为所述上风速区间的区间,其中,Y的取值为正整数;和/或
若在相同个标准差处,所述第四正态分布的所述功率损失值小于第三正态分布的功率损失值,且所述第三正态分布的所述功率损失值与所述第四正态分布的所述功率损失值的差值小于第二功率损失阈值,将所述上风速区间的部分区间划分为所述下风速区间的区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机偏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的所述在线运行数据包括所述风机的实际机舱方向、所述风机所在位置的风向和所述风机的实际功率,所述功率损失值是根据如下方法确定的:
根据所述风机在所述风速区间的所述实际机舱方向和所述风向,确定所述风机在所述风速区间的对风偏差值;
根据所述风机在所述风速区间的所述对风偏差值和所述实际功率,确定所述风机在所述风速区间的功率损失值。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偏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风速区间的所述在线运行数据包括所述风机在不同风向下的在线运行数据。
9.一种风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机偏航控制方法。
10.一种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机控制系统。
11.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机偏航控制方法。
CN202110550540.7A 2021-05-20 2021-05-20 风机偏航控制方法、系统、风机和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1077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50540.7A CN113107770B (zh) 2021-05-20 2021-05-20 风机偏航控制方法、系统、风机和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50540.7A CN113107770B (zh) 2021-05-20 2021-05-20 风机偏航控制方法、系统、风机和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07770A CN113107770A (zh) 2021-07-13
CN113107770B true CN113107770B (zh) 2022-07-01

Family

ID=76722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50540.7A Active CN113107770B (zh) 2021-05-20 2021-05-20 风机偏航控制方法、系统、风机和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077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57041A (zh) * 2021-08-12 2021-12-07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风向数据的智能校准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75389B2 (en) * 2004-06-30 2007-02-1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peak wind turbine loads
EP2017468A1 (en) * 2007-07-20 2009-01-21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Method for wind turbine yaw control
CN101586526A (zh) * 2009-04-23 2009-11-25 沈阳瑞祥风能设备有限公司 风力发电机组模糊偏航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4314754B (zh) * 2014-08-20 2017-04-05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偏航控制方法与偏航控制系统
CN108488038B (zh) * 2018-03-27 2019-05-24 中南大学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偏航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07770A (zh) 2021-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5371617B2 (en) Optimal wind farm operation
Johnson et al. Wind farm control: Addressing the aerodynamic interaction among wind turbines
DK1633976T3 (en) Process for operating a wind farm; wind farm
Houck Review of wake management techniques for wind turbines
CN106150904B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偏航系统控制性能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05556117B (zh) 用于风力涡轮机的控制方法
US20130300115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ptimizing power generation in a wind farm turbine array
CN103244350A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最佳叶尖速比跟踪控制方法
CN105909470B (zh) 风力发电机组的自适应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方法
CN113107770B (zh) 风机偏航控制方法、系统、风机和可读存储介质
Ali et al. Probabilistic clustering of wind generators
JP5272113B1 (ja) 風力発電システム、その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WO2015136687A1 (ja) ウィンドファーム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ウィンドファームの制御システム
CN113685314B (zh) 变桨控制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7514336B (zh) 风速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和变桨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320744A (zh) 尾流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8825432B (zh) 偏航控制方法和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751185B (zh) 一种变速风电机组的分频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09779837B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偏航对风校正方法
Hazra et al. 3D layout optimization for large wind farms
Kazda et al. Possible improvements for present wind farm models used in optimal wind farm controllers
CN113468765B (zh) 部件寿命确定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EP3536949A1 (en) Wind farm, and operation method, control device, and operation control program for wind farm
CN115935645B (zh) 基于测风塔数据的风电场上调备用容量评估方法及系统
Allagui et al. Optimization of the wind farm energy capture by minimizing the wake effec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