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73166B - 碧冬茄在诱杀蓟马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碧冬茄在诱杀蓟马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73166B
CN112273166B CN202011308714.0A CN202011308714A CN112273166B CN 112273166 B CN112273166 B CN 112273166B CN 202011308714 A CN202011308714 A CN 202011308714A CN 112273166 B CN112273166 B CN 1122731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ips
petunia
controlled
plant
seedlin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0871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73166A (zh
Inventor
陈芳淼
李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130871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731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731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731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731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731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02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with devices or substances, e.g. food, pheronones attracting the insec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20Poisoning, narcotising, or burning insect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碧冬茄在诱杀蓟马中的应用。本发明将碧冬茄与待防治目标植物搭配种植,以所述碧冬茄将蓟马诱杀,从而以生物方式实现了蓟马的防治。本发明的蓟马生物防治方法具体可包括:诱杀蓟马的碧冬茄植株的培育;待防治目标植物的种植;碧冬茄植株与待防治目标植物的搭配种植。本发明在不需要农药处理的情况下,只需要通过生物防治手段就能够使蓟马得以显著控制,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本发明还具有绿色环保、经济高效、操作简便、易于推广等优点。

Description

碧冬茄在诱杀蓟马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碧冬茄在诱杀蓟马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蓟马是昆虫纲缨翅目的统称。成虫体微小,体长0.5-2mm,很少超过7mm。该科昆虫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是主要的经济害虫之一。它们常以锉吸式口器锉破植物的表皮组织,特别是植株幼嫩组织(枝梢、叶片、花、果实等)吮吸其汁液,被害的嫩叶、嫩梢将变硬卷曲枯萎,植株生长缓慢,节间缩短;幼嫩果实(如茄子、黄瓜、西瓜等)被害后会硬化,严重时造成落果,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同时蓟马还传播包括番茄斑萎病毒在内的多种病毒。其寄主范围广,食性杂,寄主植物多达500余种,包括诸多种蔬菜、花卉以及主要农作物等,而且在其扩散过程中,其寄主植物种类一直在持续增加,呈现明显的寄主谱扩张现象。蓟马远距离扩散主要依靠人为因素,如种苗、花卉调运以及人工携带等,在运销途中即使遭遇不适的温度、湿度等劣境,到埠后仍能存活并保持相当的活力,经过短暂的潜伏期后,就能在入侵地迅速适应成为当地的重大害虫,造成农作物严重损失。蓟马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春、夏、秋三季主要发生在露地,冬季主要在温室大棚中。蓟马繁殖力极强,平均每年发生10代以上,有些品种甚至发生17-18代,世代重叠,终年繁殖。
目前防治蓟马的手段有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农药防治,前两者均属于被动防治,由于蓟马成虫特别活跃,能飞善跳,行动敏捷,故效果较好的是农药防治,但是在现在绿色环保的大趋势下,农药残留问题以及对环境的危害始终是很难解决的问题。且农药的大量使用,也带来了病虫抗药性上升和病虫暴发几率增加等问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蓟马防治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色环保、经济高效的蓟马生物防治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碧冬茄在诱杀蓟马中的应用。
本发明通过前期大规模筛选发现,碧冬茄具有高效引诱并毒杀蓟马(瓜蓟马、葱蓟马、西花蓟马等)的特性,其可使蓟马自动从待防治目标植物上攀爬至碧冬茄上,并被碧冬茄的分泌物所毒杀,可成为高效、环保的蓟马生物防治手段。本发明的碧冬茄指PetuniaJuss,属于茄科,其为一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全体生腺毛。花单生于叶腋,蒴果圆锥状。具体品种不限,可为Petunia hybrida Vilm.等。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蓟马生物防治方法,其是将碧冬茄与待防治目标植物搭配种植,以所述碧冬茄诱杀蓟马。
本发明中,所述碧冬茄距离所述待防治目标植物8-60厘米,以既利于诱杀,又较为经济。
本发明中,所述搭配种植的方法具体为:
将所述待防治目标植物以条带状方式种植;
将所述碧冬茄的幼苗分组后以条带状方式设置于所述待防治目标植物的各条带间距中,各组所述碧冬茄的幼苗彼此间隔20-25厘米,优选20厘米;
所述碧冬茄的幼苗的分组方式为:当所述待防治目标植物高于0.5米时,每组包含1株所述碧冬茄的幼苗;当所述待防治目标植物低于0.5米时,每组包含2-3株所述碧冬茄的幼苗。
本发明以特定的方式进行搭配种植,可以较经济的方式获得较大的诱杀效果,具有绿色、简便、高效的优势。
优选的,所述碧冬茄的幼苗具有4片真叶,以利于碧冬茄更快地发挥诱杀蓟马的作用(碧冬茄4叶期之前,长势缓慢)。
优选碧冬茄的幼苗种植于育苗杯中,呈点状放置于待防治目标植物的各条带间距中。更优选,碧冬茄选用直立形品种。
本发明中,所述待防治目标植物的各条带间距所在的土层比两侧条带的土层高2.8-3.2厘米,以利于防止碧冬茄受涝,避免影响诱杀效果。
本发明的方法还包括培育所述碧冬茄的幼苗的步骤,所述碧冬茄的幼苗的培育方法包括:在撒播所述碧冬茄的种子后,在所述种子上覆盖0.8-1.2厘米的土后,用水彻底浇透;在15-30℃下使所述种子发芽后,在15-33℃下继续培育所述碧冬茄;将培育过所述碧冬茄的土经酸化处理后,再重复利用。
本发明的幼苗培育方法,具有利于碧冬茄生长发育的优势。
优选将碧冬茄种植于育苗杯中,以便于移动。
本发明中,在所述待防治目标植物生育期内,根据蓟马虫害的发生程度,对所述碧冬茄进行干旱处理。
本发明中,当蓟马虫害发生严重(Ⅱ级以上,含Ⅱ级)时,对所述碧冬茄进行适当的控水管理,以使所述碧冬茄的叶片略萎焉;当蓟马虫害发生轻微(I级以下,含I级)时,对所述碧冬茄进行正常水分管理;所述蓟马虫害发生程度的划分标准由受害叶(花)面积对应地占全株叶(花)面积的比例来表示,I级:0%-15%;Ⅱ级:16%-30%;Ⅲ级:31%-50%;Ⅳ级:>50%。
经研究发现,水分管理方式将影响碧冬茄对蓟马的诱杀效果,碧冬茄叶片萎蔫变黄后,诱杀效果更优。采用本发明的方案,可实现既尽量减少成本,又具有良好的害虫杀灭效果。
本发明中,还对所述碧冬茄进行追肥或打顶处理,以使所述碧冬茄的株高与所述待防治目标植物接近,以利于更好地引诱待防治目标植物上的蓟马快速地移动到碧冬茄植株上。
本发明中,待防治目标植物可种植于温室大棚内,也可露天种植。在封闭环境中杀虫效果更好。
本发明中,所述蓟马为瓜蓟马、葱蓟马、西花蓟马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本发明的蓟马生物防治方法包括:
步骤一、特定诱杀蓟马的植物—碧冬茄的培育。将碧冬茄的种子撒播于塑料育苗杯中,正常管理。
步骤二、待防治目标植物的种植。待防治目标植物呈条带状种植,每个条带之间留出一定的间距。根据待防治目标植物的生长习性,正常种植和管理。
步骤三、碧冬茄与待防治目标植物的搭配种植。将种植有碧冬茄的育苗杯呈点状摆放于待防治目标植物两侧。正常管理。
步骤四、辅助措施的实施:定期清理周围杂草和枯枝残叶。
其中,在步骤一中,碧冬茄具体培育方式为:每个塑料育苗杯撒4-6粒碧冬茄的种子,之后在种子上覆盖1厘米左右厚的土,用水彻底浇透。待碧冬茄的幼苗出土并具有4片真叶时,根据待防治目标植物的株高进行间苗。间苗标准是:待防治目标植物高于0.5米时,每个塑料育苗杯留1棵碧冬茄植株。待防治目标植物低于0.5米时,每个塑料育苗杯留下2-3棵碧冬茄植株。塑料育苗杯规格可为6.5×6.5厘米—7.5×8厘米(下口径×高)。碧冬茄植株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范围是15-30℃,植株生长适宜温度是15-33℃。塑料育苗杯中的土质与待防治目标植物所用土质一致。种植过碧冬茄植株的育苗杯中的土经适当酸化处理后,可再重复利用。
其中,在步骤二中,所述待防治目标植物的种植具体方式为:将待防治目标植物呈条带状种植,每个条带之间留出一定的间距。每个条带宽度0.8-1米左右,条带与条带之间的间距18-25厘米左右。间距所在的土层略高于两侧条带的土层3厘米左右。根据待防治目标植物的生长习性,正常种植和管理。
其中,在步骤三中,所述碧冬茄与待防治目标植物的搭配种植具体方式为:将种植有碧冬茄的塑料育苗杯呈点状摆放于种植有待防治目标植物的条带两侧。塑料育苗杯彼此的间距为20-25厘米。在待防治目标植物生育期内,根据蓟马虫害的发生程度,对碧冬茄进行适度的干旱处理。蓟马虫害发生严重,对碧冬茄进行适度的控水管理,以使所述碧冬茄的叶片略萎焉;蓟马虫害发生轻微,对碧冬茄进行正常水分管理。若待防治目标植物过高,可以对碧冬茄进行追肥处理,使其植株变高。若待防治目标植物过低,可以对碧冬茄进行打顶处理,使其植株矮化。
其中,在步骤四中,所述辅助措施的实施方式具体为:对待防治目标植物和碧冬茄周围的杂草和枯枝残叶进行及时清理,并焚烧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
1、绿色环保,不施加任何农药。本发明利用碧冬茄自身分泌的特有的挥发性物质,引诱并毒杀蓟马。诱杀效率高,诱杀蓟马的效率接近百分之百。
2、对待防治目标植物影响小。本发明所用的碧冬茄株型可以人为调控,可以塑造成宝塔形,且可将其种植于育苗杯中,不会和待防治目标植物竞争水肥光。
3、适用性广。蓟马可以危害数百种重要的植物,本发明所采用的碧冬茄可与这些受危害植物共存,并且不会影响待防治目标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4、经济划算。本发明的方法成本低,碧冬茄的种子量极大,可以自己留种繁育。
5、可操作性强。本发明的方法方便,简单,有效,易于掌握和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理解的是以下实施例的给出仅是为了起到说明的目的,并不是用于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宗旨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和替换。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所述的碧冬茄的品种为Petunia hybrida Vilm.(直立形)。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以番茄为待防治目标植物,所述蓟马的种类为:瓜蓟马、葱蓟马和西花蓟马。以上三种蓟马是侵害番茄的主要蓟马,也是番茄上常见的同时存在的蓟马。
实验小区设计方案如下:
采用大棚室内生长方式,分为对照1,对照2和处理三组。对照1只种植番茄,整个番茄生育期内不进行农药处理;对照2只种植番茄,期间喷施农药毒杀蓟马;喷施农药方式为:从苗期开始,7天喷施一次,用时将农药(6%乙基多杀霉素(艾绿士)原液,品牌:中保(ZhB),陶氏益农公司生产)以蒸馏水稀释1000倍,喷雾处理。每亩整个生育期内共用原液260毫升。处理为番茄和碧冬茄搭配种植,整个番茄生育期内不进行农药处理。每组3个小区,视为3次重复。所有小区基本情况大致一致。小区彼此间隔50米以上。每个小区面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是为使结果具有说服力,不低于20平方米为宜。本实施例采用20平方米,共种植150株番茄。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培育诱杀蓟马的植物—碧冬茄。碧冬茄的种植方式具体为:每个塑料育苗杯撒6粒碧冬茄种子,待幼苗出土并具有4片真叶时,间苗。保留每个育苗杯中有1棵植株。塑料育苗杯规格是7.5×8厘米(下口径×高)。碧冬茄种子发芽时保持温度为15-30℃,碧冬茄植株生长时保持温度为15-33℃。塑料育苗杯中的土质与待防治目标植物所用土质一致。
(2)种植番茄。具体种植方式为:将番茄幼苗呈条带状种植,每个条带之间留出一定的间距。每个条带宽度0.8米左右,各条带内每隔10厘米左右种植一行番茄幼苗,条带与条带之间的间距为20厘米左右。间距所在的土层略高于两侧条带的土层3厘米左右。根据番茄的生长习性,正常种植和管理。对照组和处理1、2组均采取相同的种植方式和管理方式。
(3)碧冬茄与番茄的搭配种植。具体为:将种植有碧冬茄的塑料育苗杯呈点状排成一行摆放于番茄条带两侧(即放置于番茄各条带之间的间距内)。正常管理。塑料育苗杯彼此的间距为25厘米。在番茄生育期内,根据蓟马虫害的发生程度,对碧冬茄进行适度的干旱处理。蓟马虫害发生严重(Ⅱ级以上,含Ⅱ级),对碧冬茄进行适度的控水处理,减少浇水量,使其叶片略萎焉;蓟马虫害发生轻微(I级以下,含I级),对碧冬茄进行常规水分管理。
(4)辅助措施的实施。具体为:对番茄和碧冬茄周围的杂草和枯枝残叶进行及时清理,并焚烧之。
结果与分析:
防治效果分析:在番茄幼苗期:对照1中,蓟马数量较多,平均每株番茄上有29头;对照2中,蓟马数量较少,平均每株番茄上有3头;处理中,蓟马数量较少,平均每株番茄上有4头。在番茄开花坐果期:对照1中,蓟马数量较多,平均每株番茄上有75头;对照2中,蓟马数量较少,平均每株番茄上有6头;处理中,蓟马数量较少,平均每株番茄上有7头。在番茄结果期:对照1中,蓟马数量较多,平均每株番茄上有71头;对照2中,蓟马数量较少,平均每株番茄上有5头;处理中,蓟马数量较少,平均每株番茄上有5头。
处理中,被引诱到碧冬茄上的蓟马在半小时后均被杀灭。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以茄子为待防治目标植物。所述蓟马的种类为:瓜蓟马、葱蓟马和西花蓟马。以上三种蓟马是侵害茄子的主要蓟马,也是茄子上常见的同时存在的蓟马。
实验小区设计方案如下:
采用大棚室内生长方式,分为对照1,对照2和处理三组。对照1只种植茄子,整个茄子生育期内不进行农药处理;对照2只种植茄子,期间喷施农药毒杀蓟马;喷施农药方式为:从苗期开始,7天喷施一次,用时将农药(6%乙基多杀霉素(艾绿士)原液,品牌:中保(ZhB),陶氏益农公司生产)以蒸馏水稀释1000倍,喷雾处理。每亩整个生育期内共用原液260毫升。处理为茄子和碧冬茄搭配种植,整个茄子生育期内不进行农药处理。每组3个小区,视为3次重复。所有小区基本情况大致一致。小区彼此间隔50米以上。每个小区面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是为使结果具有说服力,不低于20平方米为宜。本实施例采用20平方米,共种植128株茄子。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培育诱杀蓟马的植物—碧冬茄。碧冬茄的种植方式具体为:每个塑料育苗杯撒6粒碧冬茄种子,待幼苗出土并具有4片真叶时,间苗。保留每个育苗杯中有2棵幼苗。塑料育苗杯规格是7.5×7.5厘米(下口径×高)。碧冬茄种子发芽时保持温度为15-30℃,碧冬茄植株生长时保持温度为15-33℃。塑料育苗杯中的土质与待防治目标植物所需土质一致。
(2)种植茄子。具体种植方式为:将茄子幼苗呈条带状种植,每个条带之间留出一定的间距。每个条带宽度0.9米左右,各条带内每隔10厘米左右种植一行茄子幼苗,条带与条带之间的间距20厘米左右。间距所在的土层略高于两侧条带的土层3厘米左右。根据茄子的生长习性,正常种植和管理。对照组和处理1、2组均采取相同的种植方式和管理方式。
(3)碧冬茄与茄子的搭配种植。具体为:将种植有碧冬茄的塑料育苗杯呈点状排成一行摆放于茄子条带两侧(即放置于茄子各条带之间的间距内)。正常管理。塑料育苗杯彼此的间距为20厘米。在茄子生育期内,根据蓟马虫害的发生程度,对碧冬茄进行适度的干旱处理。蓟马虫害发生严重(Ⅱ级以上,含Ⅱ级),对碧冬茄进行适度的控水管理,减少浇水量,使其叶片略萎焉;蓟马虫害发生轻微(I级以下,含I级),对碧冬茄进行常规水分管理。
(4)辅助措施的实施。具体为:对茄子和碧冬茄周围的杂草和枯枝残叶进行及时清理,并焚烧之。
结果与分析:
防治效果分析:在茄子幼苗期:对照1中,蓟马数量较多,平均每株茄子上有22头;对照2中,蓟马数量较少,平均每株茄子上有2头;处理中,蓟马数量较少,平均每株茄子上有3头。在茄子开花坐果期:对照1中,蓟马数量较多,平均每株茄子上有71头;对照2中,蓟马数量较少,平均每株茄子上有5头;处理中,蓟马数量较少,平均每株茄子上有6头。在茄子结果期:对照1中,蓟马数量较多,平均每株茄子上有73头;对照2中,蓟马数量较少,平均每株茄子上有5头;处理中,蓟马数量较少,平均每株茄子上有6头。
处理中,被引诱到碧冬茄上的蓟马在半小时后均被杀灭。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以辣椒为待防治目标植物。蓟马种类为:瓜蓟马、葱蓟马和西花蓟马。以上三种蓟马是侵害辣椒的主要蓟马,也是辣椒上常见的同时存在的蓟马。
实验小区设计方案如下:
采用大棚室内生长方式,分为对照1,对照2和处理三组。对照1只种植辣椒,整个辣椒生育期内不进行农药处理;对照2只种植辣椒,期间喷施农药毒杀蓟马;喷施农药方式为:从苗期开始,7天喷施一次,用时将农药(6%乙基多杀霉素(艾绿士)原液,品牌:中保(ZhB),陶氏益农公司生产)以蒸馏水稀释1000倍,喷雾处理。每亩整个生育期内共用原液260毫升。处理为辣椒和碧冬茄搭配种植,整个辣椒生育期内不进行农药处理。每组3个小区,视为3次重复。所有小区基本情况大致一致。小区彼此间隔50米以上。每个小区面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是为使结果具有说服力,不低于20平方米为宜。本实施例采用20平方米,共种植120株辣椒。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培育诱杀蓟马的植物—碧冬茄。碧冬茄的种植方式具体为:每个塑料育苗杯撒6粒碧冬茄种子,待幼苗出土并具有4片真叶时,间苗。保留每个育苗杯中有3棵幼苗。塑料育苗杯规格大致是6.5×6.5厘米(下口径×高)。碧冬茄种子发芽时保持温度为15-30℃,碧冬茄植株生长时保持温度为15-33℃。塑料育苗杯中的土质与目标植物所需土质一致。
(2)种植辣椒。具体种植方式为:将辣椒幼苗呈条带状种植,每个条带之间留出一定的间距。每个条带宽度1米左右,各条带内每隔10厘米左右种植一行辣椒幼苗,条带与条带之间的间距18厘米左右。间距所在的土层略高于两侧条带的土层3厘米左右。根据辣椒的生长习性,正常种植和管理。对照组和处理1、2组均采取相同的种植方式和管理方式。
(3)碧冬茄与辣椒的搭配种植。具体为:将种植有碧冬茄的塑料育苗杯呈点状排成一行摆放于辣椒条带两侧(即放置于辣椒各条带之间的间距内)。正常管理。塑料育苗杯彼此的间距为22厘米。在辣椒生育期内,根据蓟马虫害的发生程度,对碧冬茄进行适度的干旱处理。蓟马虫害发生严重(Ⅱ级以上,含Ⅱ级),对碧冬茄进行适度的控水管理,减少浇水量,使其叶片略萎焉;蓟马虫害发生轻微(I级以下,含I级),对碧冬茄进行常规水分管理。
(4)辅助措施的实施。具体为:对辣椒和碧冬茄周围的杂草和枯枝残叶进行及时清理,并焚烧之。
结果与分析:
防治效果分析:在辣椒幼苗期:对照1中,蓟马数量较多,平均每株辣椒上有19头;对照2中,蓟马数量较少,平均每株辣椒上有2头;处理中,蓟马数量较少,平均每株辣椒上有3头。在辣椒开花坐果期:对照1中,蓟马数量较多,平均每株辣椒上有32头;对照2中,蓟马数量较少,平均每株辣椒上有3头;处理中,蓟马数量较少,平均每株辣椒上有4头。在辣椒结果期:对照1中,蓟马数量较多,平均每株辣椒上有34头;对照2中,蓟马数量较少,平均每株辣椒上有4头;处理中,蓟马数量较少,平均每株辣椒上有5头。
处理中,被引诱到碧冬茄上的蓟马在半小时后均被杀灭。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蓟马生物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碧冬茄与待防治目标植物搭配种植,以所述碧冬茄诱杀蓟马,所述蓟马生物防治方法中,碧冬茄为Petunia Juss,其可使蓟马自动从待防治目标植物上攀爬至所述碧冬茄上,并被所述碧冬茄的分泌物所毒杀;
在所述待防治目标植物生育期内,根据蓟马虫害的发生程度,对所述碧冬茄进行干旱处理;当蓟马虫害发生程度为Ⅱ级及以上时,对所述碧冬茄进行适当的控水管理,以使所述碧冬茄的叶片略萎焉;当蓟马虫害发生程度为Ⅰ级及以下时,对所述碧冬茄进行正常水分管理;所述蓟马虫害发生程度的划分标准由受害叶或花面积占全株叶或花面积的比例来表示,Ⅰ级:0%-15%;Ⅱ级:16%-30%;Ⅲ级:31%-50%;Ⅳ级:>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蓟马生物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碧冬茄距离所述待防治目标植物8-60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蓟马生物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搭配种植的步骤具体为:
将所述待防治目标植物以条带状方式种植;
将所述碧冬茄的幼苗分组后以条带状方式设置于所述待防治目标植物的各条带间距中,各组所述碧冬茄的幼苗彼此间隔20-25厘米;
所述碧冬茄的幼苗的分组方式为:当所述待防治目标植物高于0.5米时,每组包含1株所述碧冬茄的幼苗;当所述待防治目标植物低于0.5米时,每组包含2-3株所述碧冬茄的幼苗;
所述碧冬茄的幼苗具有4片真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蓟马生物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防治目标植物的各条带间距所在的土层比两侧条带的土层高2.8-3.2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蓟马生物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培育所述碧冬茄的幼苗的步骤,所述碧冬茄的幼苗的培育步骤包括:在撒播所述碧冬茄的种子后,在所述种子上覆盖0.8-1.2厘米的土后,用水彻底浇透;在15-30℃下使所述种子发芽后,在15-33℃下继续培育所述碧冬茄;将培育过所述碧冬茄的土经酸化处理后,再重复利用。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蓟马生物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碧冬茄进行追肥或打顶处理,以使所述碧冬茄的株高与所述待防治目标植物接近。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蓟马生物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蓟马为瓜蓟马、葱蓟马、西花蓟马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蓟马生物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蓟马为瓜蓟马、葱蓟马、西花蓟马中的一种或多种。
CN202011308714.0A 2020-11-20 2020-11-20 碧冬茄在诱杀蓟马中的应用 Active CN1122731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08714.0A CN112273166B (zh) 2020-11-20 2020-11-20 碧冬茄在诱杀蓟马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08714.0A CN112273166B (zh) 2020-11-20 2020-11-20 碧冬茄在诱杀蓟马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73166A CN112273166A (zh) 2021-01-29
CN112273166B true CN112273166B (zh) 2022-11-08

Family

ID=74399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08714.0A Active CN112273166B (zh) 2020-11-20 2020-11-20 碧冬茄在诱杀蓟马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7316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09003B2 (ja) * 2011-08-31 2015-04-30 悟 岡▲崎▼ スリップス(害虫)への天然忌避効果のある、ペチュニアの発酵溶液
CN111492906A (zh) * 2020-04-25 2020-08-07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一种南方瓜类蔬菜蓟马绿色综合防控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ヒラズハナアザミウマ Frankliniella intonsa(Trybom)(アザミウマ目:アザミウマ科)によるトマト白ぶくれ症防除のための誘引植物としてのカリフォルニアポピーおよびペチュニアの評価;永井一哉 等;《日本応用動物昆虫学会誌》;20101231;第54卷(第2期);第65-70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73166A (zh) 2021-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19152B (zh) 白及工厂化育苗方法
CN108651104A (zh) 一种通过种植草本植物来防控香梨病虫害的方法
CN109496575B (zh) 一种低热河谷区嫁接茄子长季节种植技术
CN110786199B (zh) 一种柑橘栽植方法
CN104585027A (zh) 一种生姜组培苗的炼苗方法
CN111903618A (zh) 一种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的人工培育方法
CN109757274B (zh) 罗汉果组培苗高产高效移栽方法
CN105210600A (zh) 马铃薯脱毒原原种温室培养方法
CN112273166B (zh) 碧冬茄在诱杀蓟马中的应用
CN113558014B (zh) 一种阿里食虱跳小蜂的规模化生产方法
CN114788481B (zh) 一种防控温室桃蚜的驱避植物管理方法
CN114946434A (zh) 一种砧木不带子叶番茄幼苗的嫁接育苗方法
CN113951023A (zh) 一种利用小花蝽防治芒果蓟马的方法
CN110839459A (zh) 一种利用梨瓜作为诱集植物防控柑橘园蚧壳虫的生物防控方法
CN113331011A (zh) 一种稻田病虫害综合绿色防控方法
CN109328929B (zh) 一种田间自然鉴定和筛选抗螟虫水稻材料的方法
CN113854090A (zh) 一种提高甘蔗宿根性的育苗方法
CN107646596B (zh) 一种姜荷花切块自然繁殖方法
CN110881346A (zh) 一种利用诱集植物香根草防治蔗园大螟的方法
CN110999772A (zh) 马铃薯脱毒扦插苗种植方法
Ibrahim et al. Effects of age and height of onion (Allium cepa L.) plants on infestation thrips, Thrips tabaci Linderman (Thysanoptera: Thripidae) in Sokoto, Nigeria
CN110521511B (zh) 一种基于精准施药的火龙果褐腐病综合防控方法及其应用
CN114606292B (zh) 一种辣椒炭疽病抗性活体鉴定方法及应用
Stock et al. Dahlia Cut Flower Production in Utah
CN1473458A (zh) 一种侧金盏花的栽培繁育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