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49211A - 自行车前叉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前叉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49211A
CN112249211A CN202011030253.5A CN202011030253A CN112249211A CN 112249211 A CN112249211 A CN 112249211A CN 202011030253 A CN202011030253 A CN 202011030253A CN 112249211 A CN112249211 A CN 1122492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arc
front fork
section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3025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49211B (zh
Inventor
黄志辉
崔全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lead Metal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lead Metal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lead Metal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lead Metal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3025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492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492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492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492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492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1/00Steering devices
    • B62K21/02Front wheel forks or equivalent, e.g. single ti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5/00Making specific metal objects by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or a group in this subcl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1/00Steering devices
    • B62K21/12Handlebars; Handlebar 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自行车前叉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其中自行车前叉结构包括竖管和前叉腿,竖管设有贯穿孔;前叉腿包括一体连接的弧形部和两个装配部,两个装配部相对设置,并通过弧形部连接,弧形部穿设于贯穿孔内;其中,贯穿孔的孔壁或弧形部的外周两者之一设有凹槽,两者之另一设有凸起,凹槽和凸起配合连接。本发明提供的自行车前叉结构可以改变现有前叉结构的连接方式,替代焊接的连接方式,克服焊接带来的连接不稳定等缺陷。

Description

自行车前叉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行车前叉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自行车的导向系统由车把、前叉、前轴、前轮等部件组成。乘骑者可以通过操纵车把来改变行驶方向并保持车身平衡,前叉连接车把和前轴,前叉的稳固性对使用安全起到重要作用。前叉包括相连的竖管和前叉腿,竖管连接车把,前叉腿连接前轴,前叉腿和竖管的连接的牢固性对前叉整体的牢固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技术中,前叉腿和竖管通过焊接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在焊接处易发生断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自行车前叉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旨在解决前叉腿和竖管连接处易断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自行车前叉结构包括:
竖管,所述竖管设有贯穿孔;
前叉腿,所述前叉腿包括一体连接的弧形部和两个装配部,两个所述装配部相对设置,并通过所述弧形部连接,所述弧形部穿设于所述贯穿孔内;
其中,所述贯穿孔的孔壁或所述弧形部的外周两者之一设有凹槽,两者之另一设有凸起,所述凹槽和所述凸起配合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竖管包括:
竖管本体;和
肩盖,所述肩盖与所述竖管本体一体连接,所述肩盖设有贯穿所述肩盖的贯穿孔,且所述贯穿孔的轴线与竖管本体的轴线垂直;所述贯穿孔的孔壁设有凹槽或凸起。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贯穿孔的孔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靠近所述竖管本体设置,所述第二侧壁远离所述竖管本体设置,所述第一侧壁为弧形面,所述第二侧壁为平面,所述第一侧壁和/或所述第二侧壁设有所述凹槽或凸起;
所述弧形部包括相对设置的弧面段和平面段,所述弧面段与所述第一侧壁贴合设置,所述平面段与所述第二侧壁贴合设置,所述弧面段和/或所述平面段设有凸起或所述凹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竖管本体内开设有中空孔。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装配部远离所述弧形部的一端开设有勾爪槽。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自行车竖管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备料:提供一种铝合金圆形实心管材和一种前叉腿,所述前叉腿包括弧形段和两个装配部,两个所述装配部相对设置,并通过所述弧形段连接,所述装配部和所述弧形段均为空心结构,且连通;
抽长处理:将管材的一端予以抽长,使得管材抽长的一端形成第一管段,另一端则形成第二管段;
锻造处理:将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二管段进行锻造处理,以使所述第一管段形成所述竖管本体,所述第二管段形成所述肩盖;
加工成孔:对所述肩盖加工形成贯穿所述肩盖的贯穿孔,且于所述贯穿孔的孔壁上形成有凹槽或凸起;
水注成型:将所述弧形段插入贯穿孔,并通过水辅助注射成型技术使所述弧形段与所述贯穿孔的孔壁形状适配,以形成所述弧形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水辅助注射成型技术为:将穿设有所述前叉腿的肩盖置入水注模具中,通过水注机向前叉腿的内腔注水使前叉腿的弧形部涨大至与贯穿孔的孔壁配合,并配合凹槽或凸起形成有凸起或凹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水注成型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对所述装配部远离所述弧形部的一端加工形成勾爪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锻造处理步骤之前还包括:对抽长处理后的管材的外周进行打磨处理;
且/或,所述锻造处理步骤之后还包括:对锻造处理后在管材外周产生的产生的毛边和废料进行切除。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工成孔的步骤还包括:沿所述竖管本体远离所述肩盖的一端至靠近所述肩盖的方向钻孔形成中空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技术方案中自行车前叉结构通过在竖管上开设贯穿孔,且前叉腿穿设于贯穿孔,前叉腿与贯穿孔通过凹槽和凸起的配合实现稳定配合连接的目的,本发明通过贯穿孔的设置还可以提高前叉腿与竖管连接的接触面积,分散竖管和前叉腿的受力,提高连接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本发明提供的自行车前叉结构可以改变现有前叉结构的连接方式,替代焊接的连接方式,克服焊接带来的连接不稳定等缺陷。
2、本发明技术方案中自行车前叉结构的制造方法中,通过锻造处理一体成型制作竖管,使得不仅在整体组装结合时更具简易便利性,且由于该竖管采一体成型制作,不需以焊接方式进行连接结合,使得可以有效提高竖管结构强度,以承受较大且频繁的震动冲击力。同时本方法中通过水辅助注射成型技术使前叉腿位于所述贯穿孔内的弧形部与所述贯穿孔的孔壁形状适配,可以实现前叉腿与竖管的紧密配合连接,水辅助成型具有注塑周期更快、经济型更好、制品的壁厚更薄,且可以结构设计更复杂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自行车前叉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竖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侧视图;
图4为图3中A-A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前叉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自行车前叉结构的制造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自行车前叉结构的制造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自行车前叉结构的制造方法流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竖管 1 竖管本体
11 中空孔 111 第一孔段
112 连接孔段 113 第二孔段
2 肩盖 21 贯穿孔
22 凹槽 200 前叉腿
210 弧形部 211 弧面段
212 平面段 213 凸起
220 装配部 221 勾爪槽
本发明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自行车前叉结构。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该自行车前叉结构包括:
竖管100,所述竖管100设有贯穿孔21;
前叉腿200,所述前叉腿包括一体连接的弧形部210和两个装配部220,两个所述装配部220相对设置,并通过所述弧形部210连接,所述弧形部210 穿设于所述贯穿孔21内;
其中,所述贯穿孔21的孔壁或所述弧形部210的外周两者之一设有凹槽 22,两者之另一设有凸起213,所述凹槽22和所述凸起213配合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贯穿孔21贯穿所述竖管100。本实施例通过在竖管100 上开设贯穿孔21,且前叉腿200穿设于贯穿孔21,前叉腿200与贯穿孔21 通过凹槽22和凸起213的配合实现稳定配合连接的目的,本发明通过贯穿孔 21的设置还可以提高前叉腿200与竖管100连接的接触面积,分散竖管100 和前叉腿200的受力,提高连接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本发明提供的自行车前叉结构可以改变现有前叉结构的连接方式,替代焊接的连接方式,克服焊接带来的连接不稳定等缺陷。同时,弧形部210的设置可以起到缓冲载荷冲击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前叉腿200为一体成型结构,提高连接强度和便于规模化生产。
本实施例中,两个装配部220远离所述竖管100的一端用于与前轴装配,弧形部210和两个装配部220围合形成的门型空间用于为前轮提供装配空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竖管100包括竖管本体1 和肩盖2,所述肩盖2与所述竖管本体1一体连接,所述肩盖2设有贯穿孔 21,所述贯穿孔21贯穿所述肩盖2,且所述贯穿孔21的轴线与竖管本体1的轴线垂直;所述贯穿孔21的孔壁设有所述凹槽22或凸起213。
本实施例中,所述竖管本体1与所述肩盖2一体成型。可以理解的是,一体成型结构便于规模化生产,且一体成型产品的连接强度更高。
本实施例通过在肩盖2处设置贯穿孔21,用于前叉腿200穿设其中,前叉腿200穿设于贯穿孔21后与贯穿孔21的凹槽22或凸起213配合,实现稳定配合连接的目的。通过贯穿孔21的设置还可以用于提高连接的接触面积,分散竖管100和前叉的受力,提高连接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本实施例提供的竖管100结构可以改变现有前叉结构的连接方式,替代焊接的连接方式,克服焊接带来的连接不稳定等缺陷。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竖管本体1为长圆管结构,所述竖管本体1的长度为300±50mm,本实施例中,所述竖管本体1的长度为300mm。通过将竖管本体1设置为长圆管结构,且竖管本体1的长度为300±50mm,可以满足自行车的需求。所述竖管本体1和所述肩盖2的材质均为铝合金;铝合金具有密度低、力学性能佳、加工性能好、无毒、易回收、导电性、传热性及抗腐蚀性能优良等特点。本实施例采用铝合金材质,可以保证强度的情况下,减轻重量,且不易生锈。所述竖管100的外径为28.6mm。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竖管本体1的外径设置为28.6mm,可以提高通用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贯穿孔21的孔壁设有凹槽22,相应的,与竖管100在装配形成前叉的前叉腿200上设有对应的凸起213,凹槽22与凸起213配合卡接,提高竖管100和前叉腿200的连接强度,同时提高连接稳定性。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贯穿孔21的孔壁也可以设有凸起213,相应的,与竖管100在装配形成前叉的前叉腿200上设有对应的凹槽22,凹槽22与凸起213配合卡接,提高竖管100和前叉腿200的连接强度,同时提高连接稳定性。
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贯穿孔21 的孔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靠近所述竖管本体1设置,所述第二侧壁远离所述竖管本体1设置,所述第一侧壁为弧形面,所述第二侧壁为平面,所述第一侧壁和/或所述第二侧壁设有所述凹槽22或凸起213。
所述弧形部210包括相对设置的弧面段211和平面段212,所述弧面段 211与所述第一侧壁贴合设置,所述平面段212与所述第二侧壁贴合设置,所述弧面段211和/或所述平面段212设有凸起213或所述凹槽22。
本实施例中,所述贯穿孔21靠近所述竖管本体1一侧的孔壁为弧形面,并设有所述凹槽22;所述弧形部210位于所述贯穿孔21的部分与所述贯穿孔 21的形状适配。
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贯穿孔21远离所述竖管本体1一侧的孔壁为平面,并设有所述凹槽22;所述弧形部210位于所述贯穿孔21的部分与所述贯穿孔21的形状适配。
本实施例中,弧形部210包括弧面段211和平面段212,弧面段211与所述贯穿孔21靠近所述竖管本体1一侧的孔壁适配连接,平面段212与所述贯穿孔21靠近所述竖管本体1一侧的孔壁适配连接,弧面段211和平面段212 对应贯穿孔21孔壁的凹槽22设有凸起213,所述凸起213与所述凹槽22适配卡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均设有所述凹槽2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也可以仅仅设于所述第一侧壁或仅仅设于所述第二侧壁。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贯穿孔21靠近所述竖管本体1一侧的孔壁承担主要的作用力,将贯穿孔21靠近所述竖管本体1一侧的孔壁设置为弧形面,可以提高竖管100的承受载荷的能力,弧形面可以对载荷起到缓冲释放的作用,同时弧形面的设计增大竖管100和弧形部210的接触面,可以提高连接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同时,凹槽22和凸起213可以实现将前叉腿200稳定限位于贯穿孔21内的作用,并提高连接强度和连接稳定性。
所述贯穿孔21远离所述竖管本体1一侧的孔壁为平面,所述贯穿孔21 远离所述竖管本体1一侧的孔壁承受的作用力小于贯穿孔21靠近所述竖管本体1一侧的孔壁承受的作用力,将贯穿孔21远离所述竖管本体1一侧的孔壁设置为平面可以降低成型难度,同时,一侧孔壁弧形面,一侧孔壁为平面的结构设计,可以对插入贯穿孔21的前叉腿200起到限位作用,避免发生偏移,保证前叉的稳定性。凹槽22和凸起213可以起到进一步连接前叉腿200的作用,并提高连接强度和连接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贯穿孔21远离所述竖管本体1一侧的孔壁所在平面与所述竖管100的轴线呈夹角设置,使前叉腿200和竖管100呈夹角设置,满足自行车的结构要求,适用于大部分型号自行车,提高适用性。
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壁在所述第一侧壁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侧壁内。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贯穿孔21靠近所述竖管本体1一侧在所述贯穿孔21 远离所述竖管本体1一侧的投影边缘显露于所述贯穿孔21远离所述竖管本体 1一侧的边缘。一方面,所述贯穿孔21靠近所述竖管本体1一侧在所述贯穿孔21远离所述竖管本体1一侧的投影边缘显露于所述贯穿孔21远离所述竖管本体1一侧的边缘,保证贯穿孔21靠近所述竖管本体1一侧的面积大于贯穿孔21远离所述竖管本体1一侧,另一方面,由于两个装配部220相对设置,形成装配空间,以与前轴和前轮装配,上述结构设计可以避免贯穿孔21远离所述竖管本体1一侧即肩盖2远离竖管本体1的一侧对前叉腿200的安装产生影响,起到防干涉的作用。
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凹槽2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凹槽22平行间隔设置。相应的,弧形部210上设有对应的凸起21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凸起213平行间隔设置,凹槽22与凸起213配合卡接,提高竖管100和前叉腿200的连接强度,同时提高连接稳定性。
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肩盖2与所述竖管本体1的连接处形成台阶面,且所述竖管本体1至所述台阶面平滑过渡。
本实施例中,所述竖管本体1和所述肩盖2的连接处呈台阶状并平滑过渡。为保证肩盖2具有足够的强度将肩盖2设置为块状结构,长圆管状的竖管本体1和块状的肩盖2连接,使连接处形成台阶状,为提高连接强度,竖管本体1和肩盖2的连接处平滑过渡。
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竖管本体1内开设有中空孔 11,所述中空孔11与所述贯穿孔21间隔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空孔11与所述贯穿孔21间隔设置。所述竖管本体1 内开设有中空孔11可以减轻竖管100的整体重量,起到减轻自行车重量的目的,同时可以满足装配要求。同时,中空孔11与贯穿孔21间隔设置可以保证前叉腿200和贯穿孔21孔壁的接触面积,且保证竖管100整体的强度。
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中空孔11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孔段111、连接孔段112和第二孔段113,所述第一孔段111和第二孔段113 通过所述连接孔段112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二孔段113靠近所述贯穿孔21设置,所述第一孔段111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孔段113。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孔段113的直径小于第一孔段111的直径,可以实现竖管本体1靠近贯穿孔21的部分的管壁厚度大于竖管本体1远离贯穿孔21 的部分的管壁厚度,提高竖管本体1承受载荷的能力。
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孔段112的孔径从靠近所述第一孔段111的一端至靠近所述第二孔段113的一端逐渐减小。连接孔段112起到连接过渡作用,所述连接孔段112的孔径从靠近所述第一孔段 111的一端至靠近所述第二孔段113的一端逐渐减小结构简单、利用成孔,提高生产效率。
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装配部220远离所述弧形部210的一端开设有勾爪槽221。
可以理解的是,勾爪槽221可以用于与外部的前轴连接装配。
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装配部220和所述弧形部210 均为空心结构,所述装配部220和所述弧形部210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将所述装配部220和所述弧形部210均设置为空心结构,且所述装配部220和所述弧形部210连通,便于通过水辅助技术实现前叉腿 200的成型。
需要说明的是,图1、图2、图3和图5均为透视图。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自行车竖管的制造方法,如图6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10:备料:提供一种铝合金圆形实心管材和一种前叉腿,所述前叉腿包括弧形段和两个装配部,两个所述装配部相对设置,并通过所述弧形段连接,所述装配部和所述弧形段均为空心结构,且连通;
S120:抽长处理:将管材的一端予以抽长至所需长度,使得管材抽长的一端形成第一管段,另一端则形成第二管段;
S130:锻造处理:将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二管段进行锻造处理,以使所述第一管段形成所述竖管本体,所述第二管段形成所述肩盖;
S140:加工成孔:对所述肩盖加工形成贯穿所述肩盖的贯穿孔,且于所述贯穿孔的孔壁上形成有凹槽或凸起;
S150:水注成型:将所述弧形段插入贯穿孔,并通过水辅助注射成型技术使所述弧形段与所述贯穿孔的孔壁形状适配,以形成所述弧形部。
本实施例中自行车前叉结构的制造方法中,通过锻造处理一体成型制作竖管,使得不仅在整体组装结合时更具简易便利性,且由于该竖管采一体成型制作,不需以焊接方式进行连接结合,使得可以有效提高竖管结构强度,以承受较大且频繁的震动冲击力。同时本方法中通过水辅助注射成型技术使前叉腿位于所述贯穿孔内的弧形部与所述贯穿孔的孔壁形状适配,可以实现前叉腿与竖管的紧密配合连接,水辅助成型具有注塑周期更快、经济型更好、制品的壁厚更薄,且可以结构设计更复杂的优点。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通过抽长处理将实心管材的一端进行抽长至所需的长度,该长度为设计的竖管本体1的长度,通过抽长处理后的管材形成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为竖管本体1和肩盖2初步雏形,抽长形成的第二管段管径小于第一管段的管径,使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呈台阶状,第二管段形成肩盖2后可以具有足够的强度。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将管材加热到480℃通过抽长机进行抽长处理。
锻造处理是利用锻压机械对管材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一定机械性能、一定形状和尺寸锻件的加工方法,通过锻造处理能消除管材在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铸态疏松等缺陷,优化微观组织结构,同时由于保存了完整的金属流线,锻造处理后管材的机械性能一般优于同样材料的铸件本实施例中,通过锻造处理使得肩盖2形成设计的形状,竖管本体1也形成设计的形状,即竖管的整体外形与设计的竖管的形状相同。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将管材加热至460℃进行锻造处理。
本实施例中,通过数控四轴铣床加工形成所述贯穿孔21。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锻造处理的步骤S130包括:将抽长处理后的管材置入锻造模具中,以将所述第一管段锻造形成所述竖管本体,所述第二管段锻造形成所述肩盖。
可以理解的是,管材在具有一定形状的锻造模具内受压变形而获得所需形状的锻件,可实现规模化的大批量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如图7和图8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锻造处理的步骤后还包括S160:
定点:在肩盖远离竖管本体的一侧确定中心点;
车削:车床的顶针顶住中心点,对所述竖管本体的外径进行车削加工处理。
本实施例中,通过车床夹持竖管本体1靠近肩盖2的一端,在肩盖2远离竖管本体1的一侧确定中心点;通过车床夹持竖管本体1远离肩盖2的一端,同时通过车床的顶针顶住中心点,对所述竖管本体1的外径进行车削加工处理,获得设计的竖管本体1的外径。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定点确定中心点后,将管材稳定夹持于车床上,可对管材进行车削加工,获得设计的竖管本体1的外径,满足设计需要,提高竖管本体1表面的光滑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水辅助注射成型技术为:将穿设有所述前叉腿的肩盖置入水注模具中,通过水注机向前叉腿的内腔注水使前叉腿的弧形部涨大至与贯穿孔的孔壁配合,并配合凹槽或凸起形成有凸起或凹槽。可以实现前叉腿与竖管的紧密配合连接,水辅助成型具有注塑周期更快、经济型更好、制品的壁厚更薄,且可以结构设计更复杂的优点。
如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锻造处理步骤之前还包括S150:对抽长处理后的管材的外周进行打磨处理。
打磨,是表面改性技术的一种,一般指借助粗糙物体(含有较高硬度颗粒的砂纸等)来通过摩擦改变材料表面物理性能的一种加工方法,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特定表面粗糙度。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打磨处理可以改善抽长处理后的管材的表面粗糙度,利用后续的锻造处理成功获得所需形状,降低报废率。
如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锻造处理步骤之后还包括:对锻造处理后在管材外周产生的毛边和废料进行切除。
可以理解的是是,在锻造处理过程中管材的外周会产生毛边和废料,通过切除处理将这些毛边和废料进行切除,同时进行抛光打磨,提高表面光滑度。
如图7和图8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工成孔的步骤S140 还包括S141:沿所述竖管本体远离所述肩盖的一端至靠近所述肩盖的方向钻孔形成中空孔。
本实施例中,对所述竖管本体1加工形成所述中空孔11。通过数控钻孔,获得所述中空孔11。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工成孔的步骤S140还包括S141:沿所述竖管本体远离所述肩盖的一端至靠近所述肩盖的方向钻孔形成中空孔;
S142:对所述肩盖2加工形成所述贯穿孔21。
上述S141和S142不分先后。
本实施例中,通过数控钻孔,获得所述中空孔11。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于所述竖管本体1加工形成所述中空孔11的步骤包括:
一次钻孔:于所述竖管本体1加工形成从竖管本体1远离肩盖2的一端延伸至靠近肩盖2一端的孔槽,所述孔槽的孔径等于第二孔段113的孔径;
二次钻孔:于孔槽远离肩盖2的部分进行二次加工形成第一孔段111和连接孔段112。
如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水注成型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对所述前叉腿的装配部远离所述前叉腿的弧形部的一端加工形成勾爪槽。
本实施例中,通过数控铣床技工形成所述勾爪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创造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自行车前叉结构,其特征在于,自行车前叉结构包括:
竖管,所述竖管设有贯穿孔;
前叉腿,所述前叉腿包括一体连接的弧形部和两个装配部,两个所述装配部相对设置,并通过所述弧形部连接,所述弧形部穿设于所述贯穿孔内;
其中,所述贯穿孔的孔壁或所述弧形部的外周两者之一设有凹槽,两者之另一设有凸起,所述凹槽和所述凸起配合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前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管包括:
竖管本体;和
肩盖,所述肩盖与所述竖管本体一体连接,所述肩盖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贯穿所述肩盖,且所述贯穿孔的轴线与竖管本体的轴线垂直;所述贯穿孔的孔壁设有凹槽或凸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前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孔的孔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靠近所述竖管本体设置,所述第二侧壁远离所述竖管本体设置,所述第一侧壁为弧形面,所述第二侧壁为平面,所述第一侧壁和/或所述第二侧壁设有所述凹槽或凸起;
所述弧形部包括相对设置的弧面段和平面段,所述弧面段与所述第一侧壁贴合设置,所述平面段与所述第二侧壁贴合设置,所述弧面段和/或所述平面段设有凸起或所述凹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前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管本体内开设有中空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前叉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装配部远离所述弧形部的一端开设有勾爪槽。
6.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自行车前叉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车竖管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备料:提供一种铝合金圆形实心管材和一种前叉腿,所述前叉腿包括弧形段和两个装配部,两个所述装配部相对设置,并通过所述弧形段连接,所述装配部和所述弧形段均为空心结构,且连通;
抽长处理:将管材的一端予以抽长,使得管材抽长的一端形成第一管段,另一端则形成第二管段;
锻造处理:将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二管段进行锻造处理,以使所述第一管段形成竖管本体,所述第二管段形成肩盖;
加工成孔:对所述肩盖加工形成贯穿所述肩盖的贯穿孔,且于所述贯穿孔的孔壁上形成有凹槽或凸起;
水注成型:将所述弧形段插入贯穿孔,并通过水辅助注射成型技术使所述弧形段与所述贯穿孔的孔壁形状适配,以形成所述弧形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辅助注射成型技术为:将穿设有所述前叉腿的肩盖置入水注模具中,通过水注机向前叉腿的内腔注水使前叉腿的弧形部涨大至与贯穿孔的孔壁配合,并配合凹槽或凸起形成有凸起或凹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注成型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对所述装配部远离所述弧形部的一端加工形成勾爪槽。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锻造处理步骤之前还包括:对抽长处理后的管材的外周进行打磨处理;
且/或,所述锻造处理步骤之后还包括:对锻造处理后在管材外周产生的产生的毛边和废料进行切除。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成孔的步骤还包括:沿所述竖管本体远离所述肩盖的一端至靠近所述肩盖的方向钻孔形成中空孔。
CN202011030253.5A 2020-09-25 2020-09-25 自行车前叉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122492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30253.5A CN112249211B (zh) 2020-09-25 2020-09-25 自行车前叉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30253.5A CN112249211B (zh) 2020-09-25 2020-09-25 自行车前叉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49211A true CN112249211A (zh) 2021-01-22
CN112249211B CN112249211B (zh) 2021-12-24

Family

ID=74234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30253.5A Active CN112249211B (zh) 2020-09-25 2020-09-25 自行车前叉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49211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73746Y (zh) * 1993-06-30 1994-08-10 吴俊霖 前叉竖管的改进构造
CN1171349A (zh) * 1997-08-11 1998-01-28 林文彦 自行车前叉骨一体成型制造方法
TWM287279U (en) * 2005-08-26 2006-02-11 Jack Lin The structure of bicycle front-fork formed in one-single-part
CN202481225U (zh) * 2012-01-20 2012-10-10 新瑞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车的前叉肩及叉管结构
US20130214505A1 (en) * 2012-02-17 2013-08-22 Specialized Bicycle Components, In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group of bicycles
CN203580012U (zh) * 2013-11-07 2014-05-07 天津国丰模具有限公司 自行车前叉加工机构
CN107537907A (zh) * 2016-06-28 2018-01-05 无锡卡豹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变速器导向套筒的成型方法
CN207374591U (zh) * 2017-11-03 2018-05-18 宁波泰茂车业有限公司 一种自行车前叉与车手及车架头管的快速锁紧装置
CN109967978A (zh) * 2019-04-17 2019-07-05 李祝东 一种管制一体喇叭套前叉立管的制作工艺及结构
CN209889043U (zh) * 2019-06-03 2020-01-03 刘亚夫 一种侧面楔形键连接结构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73746Y (zh) * 1993-06-30 1994-08-10 吴俊霖 前叉竖管的改进构造
CN1171349A (zh) * 1997-08-11 1998-01-28 林文彦 自行车前叉骨一体成型制造方法
TWM287279U (en) * 2005-08-26 2006-02-11 Jack Lin The structure of bicycle front-fork formed in one-single-part
CN202481225U (zh) * 2012-01-20 2012-10-10 新瑞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车的前叉肩及叉管结构
US20130214505A1 (en) * 2012-02-17 2013-08-22 Specialized Bicycle Components, In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group of bicycles
CN203580012U (zh) * 2013-11-07 2014-05-07 天津国丰模具有限公司 自行车前叉加工机构
CN107537907A (zh) * 2016-06-28 2018-01-05 无锡卡豹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变速器导向套筒的成型方法
CN207374591U (zh) * 2017-11-03 2018-05-18 宁波泰茂车业有限公司 一种自行车前叉与车手及车架头管的快速锁紧装置
CN109967978A (zh) * 2019-04-17 2019-07-05 李祝东 一种管制一体喇叭套前叉立管的制作工艺及结构
CN209889043U (zh) * 2019-06-03 2020-01-03 刘亚夫 一种侧面楔形键连接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49211B (zh) 2021-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72059B1 (en) Cast aluminum wheel
US6058803A (en) Hollow bicycle crank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TW201602485A (zh) 金屬管件的優化連接結構及其實現方法
CN112157404B (zh) 自行车竖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00592940C (zh) 汽车油泵支架花键加工模具
CN112249211B (zh) 自行车前叉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9622760B (zh) 一种用于渐进成形的工具头、设计方法和渐进成形方法
CN112091139A (zh) 一种汽车横臂组合式模锻工艺及坯型
CN213256875U (zh) 一种汽车横臂组合式模锻坯型
US4830390A (en) Front fork for bicycle
CN111591384A (zh) 一体式自行车前叉、其制作方法及自行车
CN212528472U (zh) 一种钢衬四氟管
CN112172994B (zh) 自行车竖管及其制造方法
CN209972692U (zh) 一种摩托车及其车架
CN212121573U (zh) 一种挤压成型螺钉产品头下滚花工艺用主模结构
CN209336562U (zh) 一种悬臂式汽车尾板举升臂
CN217253582U (zh) 一种搅拌摩擦焊二次焊接定位组件
CN103769815B (zh) 电动车后轮轮毂及其制造方法
CN217672033U (zh) 一种精铸推力杆结构
CN201169349Y (zh) 把手结构
CN219317428U (zh) 一种汽车推力杆球头销
CN217415880U (zh) 一种铆压式拉杆总成
CN211010754U (zh) 一种高精度不锈钢型材
CN213591747U (zh) 一种能加工多段式齿轮端面圆角的齿轮成型精整模具
CN214768290U (zh) 一种电池外壳生产用组合式拉深冲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