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40472B - 便携电子设备的托架 - Google Patents

便携电子设备的托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40472B
CN112240472B CN201910639728.1A CN201910639728A CN112240472B CN 112240472 B CN112240472 B CN 112240472B CN 201910639728 A CN201910639728 A CN 201910639728A CN 112240472 B CN112240472 B CN 1122404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section
supporting
intermittent
le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3972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40472A (zh
Inventor
金晨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63972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404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404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404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404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404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20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 F16M11/24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changeable in height or length of legs, also for transport only, e.g. by means of tubes screwed into each other
    • F16M11/38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changeable in height or length of legs, also for transport only, e.g. by means of tubes screwed into each other by folding, e.g. pivoting or scissors tong mechanis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02Heads
    • F16M11/04Means for attachment of apparatus; Mean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携电子设备的托架,其支脚通过转动连接机构可转动地设置在主体的背面,所述托板通过所述转动连接机构可转动地设置在主体的正面,支脚通过所述转动连接机构与托板连接,所述转动连接机构中设置有间歇连接结构。本发明支脚和托板能够实现联动,通过操作支脚,在支脚向后转动打开时带动托板转动而打开,在支脚向前转动收拢回主体时带动托板转动收拢回主体,而且还可以调节支脚的支撑角度,且同时实现了上翻打开式托板,操作方便且外观更加美观。

Description

便携电子设备的托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携电子设备的托架,如无线充电器,移动电源,无线充电宝,手机或平板电脑,相框,化妆镜等等。
背景技术
目前的无线充电器和充电宝支架,包括主体,主体上设置手机等便携电子设备的充电模块,充电模块包括了充电电池及相应的充电、放电控制等电路,主体的正面设置便携电子设备托板,背面设置支脚。这类支架,有的为托板不可转动,影响携带与收纳;有的为托板可以转动,但与支脚分别独自转动,不能联动,操作比较麻烦;也有的为托板和支脚能够联动,但其只能采用下翻式支脚影响主体正反面的外观设计,支撑时,对定位要求较高,在使用时容易发生意外收拢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携电子设备的托架,其采用上翻式支脚,支脚和托板能够实现联动,且还能调节支脚的支撑角度、外观更加美观,方便折叠收纳携带。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便携电子设备的托架,包括主体、支脚和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通过转动连接机构可转动地设置在主体的背面,所述托板通过所述转动连接机构可转动地设置在主体的正面下端,支脚通过所述转动连接机构与托板连接,所述转动连接机构中设置有间歇连接结构,在支脚从下往上向主体后方转动打开到第一支撑角度时通过所述转动连接机构同步带动托板在主体前方转动打开,在支脚从第一支撑角度从上往下向前转动收拢回主体时通过转动连接机构同步带动托板收拢回主体,支脚在第一支撑角度和第二支撑角度之间的转动过程中,间歇连接结构进入间歇模式,切断支脚对托板的驱动关系并且阻止托板收拢。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或对这些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组合使用:
所述主体中设置转动连接机构的安装支架;所述转动连接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杆、第二段杆、第三段杆、第四段杆和第五段杆,并且,在其中设置所述间歇连接结构,支脚在第一支撑角度和第二支撑角度之间的转动过程中,所述间歇连接结构切断第一段杆和第五段杆之间的驱动连接关系;所述第一段杆为所述支脚或所述支脚和第一段杆连接,所述五杆为所述托板或所述托板和第五段杆连接。
第一段杆和第二段杆形成杠杆;第三段杆的第一端和第二段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且其转动连接轴为可位移的活动轴;第三段杆的第二端和第四段杆的第一端通过所述间歇连接结构连接,或者,第三段杆的第二端和第四段杆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段杆为长杆,且分为若干节,在其中两段之间设置所述间歇连接结构;第五段杆的第一端和第四段杆形成杠杆。
所述第三段杆为长杆,其长度基本上接近支脚的转动轴线和托板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段杆的长度大于第四段杆的长度。
所述第三段杆被分为两节或更多节杆连接构成,所述安装支架中设置第三段杆中做直线运动的那节杆的导向结构。
所述支脚和/或托板的转动轴为虚拟轴,其轴线在主体表面上或处在主体表面之外或在主体表面之下并接近主体表面。
对于所述支脚和/或托板,其转动轴为虚拟轴;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圆弧导轨,圆弧导轨的轴线为处在主体表面之外或处在主体表面上或在主体表面之下并接近主体表面;所述第一段杆和/或第五段杆通过与圆弧导轨同心的圆弧滑块和所述圆弧导轨沿着圆弧形滑动连接,或者,所述圆弧滑块通过同心的中间圆弧滑块与所述圆弧导轨沿着圆弧形滑动连接,所述圆弧滑块和所述中间圆弧滑块沿着圆弧形滑动连接;当第二段杆和第三段杆转动连接时,其转动轴处在所述圆弧滑块旋转轴心的偏心位;当第三段杆和第四段杆转动连接时,其转动轴也处在所述圆弧滑块旋转轴心的偏心位。
当第三段杆的第二端和第四段杆的第一端通过所述间歇连接结构连接时,所述间歇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三段杆第二端上的向前开放的连接槽、处在连接槽前的间歇模式控制面以及设置在第四段杆第一端的连接轴,在第三段杆和第四段杆处在第一支撑角度前的驱动连接关系时,所述连接轴处在连接槽中并进行连接配合,在处在第一支撑角度和第二支撑角度之间的间歇模式时,所述连接轴转出所述连接槽而和间歇控制面配合。
当所述第三段杆为长杆,且分为若干节,在其中两段之间设置所述间歇连接结构时,所述第三段杆包括第一节杆、第二节杆和第三节杆,所述第一节杆的第一端和第二段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且其转动连接轴为可位移的活动轴,第二节杆的第一端和第一节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支架中设置第二节杆作直线运动的导向结构,所述第二节杆的第二端和第三节杆的第一端形成间歇连接配合,在处在第一支撑角度前的驱动连接关系时,第二节杆的第二端和第三节杆的第一端具有相顶关系,当处在第一支撑角度和第二支撑角度之间的间歇模式时,第二节杆的第二端和第三节杆的第一端错开而无法带动第三节杆运动并阻止第三节杆回复到与第二节杆相顶的状态,所述第三段杆还设置有复位弹簧,起到向着第三节杆第一端的方向驱动第三节杆运动的作用;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第三节杆在间歇模式和驱动连接模式运行的导向限位结构,第三节杆设置与导向限位结构相配合的部件。
所述转动连接结构包括连杆机构及间歇齿啮合传动机构,且所述间歇齿啮合传动机构设置在靠近托板的转动轴附近或者/和设置在靠近支脚的转动轴附近。
所述主体在托板转动轴线的下方设置供托板收拢的凹区或者该凹区还一直通到主体的底端。
由于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上翻打开式支脚和托板能够实现联动,通过操作支脚,在支脚向后转动打开时带动托板转动而打开,在支脚向前转动收拢回主体时带动托板转动收拢回主体,而且还可以调节支脚的支撑角度,且同时实现了上翻打开式托板,操作方便且外观更加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在收折状态、托板打开和支脚打开到第一支撑角度、支脚打开到第二支撑角度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1在托板放平和支脚打开到第一支撑角度的剖视图。
图2a为图2的A1部位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爆炸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在收折状态、托板放平和支脚打开到第一支撑角度、支脚从第一支撑角度开始收回、支脚打开到第二支撑角度时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在支脚打开到第二支撑角度时转动连接结构的主视图。转动连接机构与其安装支架可设计为一个模组,分别布置在主体的两侧。
图6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2在托板放平和支脚打开到第一支撑角度的剖视图。
图6a、6b分别为图6的A2部位、A3部位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爆炸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在收拢状态、托板放平和支脚打开到第一支撑角度、支脚打开到第二支撑角度时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安装支架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爆炸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3在收折状态、托板放平和支脚打开到第一支撑角度、支脚打开到第二支撑角度时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4在收折状态、托板放平和支脚打开到第一支撑角度、支脚在第一支撑角度和第二支撑角度之间的停留角度、支脚打开到第二支撑角度时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5在收折状态、托板放平和支脚打开到第一支撑角度、支脚打开到第二支撑角度时的剖视图。
图14位托板呈两段式时的实施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附图1-5。
本发明提供的便携电子设备的托架,包括主体6、上翻式支脚1和托板5;所述主体6可以是扁的大体呈长方形的壳体,适应便携电子设备的大小,该便携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等,主体6中或主体的上表面能够设置便携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模块61。
所述上翻式支脚在打开时为向上转动,所述支脚1通过转动连接机构可转动地设置在主体6的背面,所述托板5通过所述转动连接机构可转动地设置在主体6的正面下端,所述支脚1通过所述转动连接机构与托板5连接,所述转动连接机构中设置有间歇连接结构,在支脚1从主体6向后转动打开到第一支撑角度时通过所述转动连接机构同步带动托板5转动打开(图4的前两个分图),在支脚1从第一支撑角度向前转动收拢回主体6时通过转动连接机构带动托板5同步转动收拢回主体(图4的第3个分图),支脚1在第一支撑角度和第二支撑角度之间的转动过程中,间歇连接结构进入间歇模式,切断支脚1对托板5的驱动关系(图4的后一分图),并且,托板5为上翻打开式托板,打开时为向上转动,托板5通过向下转动而收拢回主体6(图1的第1分图的状态)。
第一支撑角度可以设定为常用的最小支撑角度(支脚1相对于主体6的打开角度),比如角度为大于30度的某个锐角角度,托板的转动打开角度一般为90°左右,第二支撑角度可以是常用的最大支撑角度(支脚1相对于主体6的打开角度),比如160°。托板5与支脚1收拢后,可采用磁铁与主体完全吸附。
所述托板5处在主体6的靠近下部的位置,所述主体6在托板5转动轴线的下方设置供托板5收拢的凹区60,在托板5向上转动打开后,上翻的托板5形成托板上下主体表面的分界,此时托板的外观面即为放置手机的承载面。而在托板5收拢回主体6后自动填平凹区,且处在该下方的凹区60,不工作时不易造成残留杂物,便于外观美化设计与方便携带。
所述转动连接机构可采用下述的连杆机构、齿轮齿条,齿轮组机构或这些结构的组合结构。在所述转动连接机构中设置有加速配合结构,使得在支脚1向后转动由闭合收拢状态打开到第一支撑角度时,带动托板5转动打开及在支脚1向前转动由第一支撑角度闭合到收拢状态时,带动托板5转动收拢回主体6,支脚1的角速度按一定比例小于托板5的角速度,该速度比可以是托板5打开到位时的转动角度和支脚1向后打开到第一支撑角度时所转动的角度之比。比如,下述的第二段杆20的长度大于第四段杆40的长度,形成所述加速配合结构。
所述主体中设置转动连接机构的安装支架7,安装支架7可采用整体式的,也可如实施例3所示的将安装支架7分为对于支脚连接处附近和托板连接处附近的分体的上安装支架71和下安装支架72。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转动连接机构可采用连杆机构,便于薄型化设计及减轻重量。所述转动连接机构包括第一段杆10、第二段杆20、第三段杆、第四段杆40和第五段杆50;并且,在其中设置所述间歇连接结构,当支脚1从收拢状态向后打开到第一支撑角度时,所述间歇连接结构处在连接模式,支脚1的转动能够驱动托板5的上抬转动到位,相应地,在支脚1从第一支撑角度向前转动到收拢状态时,所述间歇连接结构也处在连接模式,支脚1的转动能够驱动托板5向下转动到收拢状态;在支脚1转动到第一支撑角度时,能够实现常规的支撑需要,根据场景的不同和个人的喜好不同,还可以进一步加大支脚1的转动角度,而此时,间歇连接结构进入间歇模式,支脚1在第一支撑角度和第二支撑角度之间的转动过程中,所述间歇连接结构切断第一段杆10和第五段杆50之间的驱动连接关系并且阻止托板5逆向转动,托板5不会向下转动掉下,当前的托板支撑角度不受影响。
所述支脚1和所述第一段杆10连接,或者所述支脚1就是所述第一段杆10,做成一体。所述托板5和所述第五段杆50连接,或者所述托板5就是所述第五段杆50,做成一体。
第二段杆20为虚拟轴线E到轴D之间的杆件,第一段杆10和第二段杆20形成以虚拟轴线E为转动支点的杠杆。第四段杆40为虚拟轴线B到连接轴C之间的杆件,第五段杆50和第四段杆40形成以虚拟轴线B为转动支点的杠杆。
第三段杆的上端(第一端)和第二段杆20的第二端转动连接,第三段杆的下端(第二端)和第四段杆40的第一端通过所述间歇连接结构连接。
第三段杆的上端和第二段杆的第二端的连接轴D为可位移的活动轴。
第三段杆基本上沿所述主体6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主体6的长度方向上,第三段杆为长杆,其长度基本上接近支脚的转动轴线(虚拟轴线E)和托板转动轴线(虚拟轴线B)之间的距离。第三段杆可以被分为两段杆,分别为处在上部的第一节杆31和处在下部的第二节杆32,这样,从组装、控制的角度会更加方便。所述安装支架7中设置导向孔或槽70,作为处在下方且作直线运动的杆32的直线运动导向孔,杆32设置与该导向孔70配合的连接轴32-1、导向销32-2,连接轴32-1将第一节杆31和第二节杆32转动连接。
所述间歇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二节杆32上的向前开放的连接槽321、处在连接槽前的间歇模式控制面322以及设置在第四段杆第一端的连接轴C。在支脚1从主体6向后转动到第一支撑角度时,第二节杆32持续直线向下运动,所述连接轴C处在连接槽321中并与连接槽321的上侧槽壁C1进行连接配合而产生驱动连接关系,并在支脚从主体6向后逐渐转动到第一支撑角度的过程中(第二节杆32持续直线向下运动),也逐渐转到槽外,当支脚1转动到第一支撑角度时连接轴转动到连接槽前的间歇模式控制面322上,此时托板5也被驱动上抬转动到位,比如基本与主体6垂直的角度,如果继续增大支脚1的转动角度即进入间歇模式,此时,第二节杆32持续直线向下运动时,间歇模式控制面322为平面与连接轴C的凸轮面配合,防止托板5产生向上和向下方向的转动,从而能够自由地在第一支撑角度和第二支撑角度间调节支脚1的支撑角度。直线运动的第二节杆32能够简化间歇模式控制面322与连接轴C之间的控制设计。
当支脚1从大于第一支撑角度转回到第一支撑角度时,此时第二节杆32上行,当支脚1从第一支撑角度向前转回到收拢状态时,连接轴C又重新进入连接槽321中,与下侧槽壁C2配合而产生驱动连接关系,并在支脚1向前逐渐转动到收拢过程中(第二节杆32持续直线向上运动),保持驱动连接关系。
以上间歇连接结构也可采用间歇齿轮连接结构或实施例4的这种凸轮控制结构等等,但本方案能够应用虚拟轴结构,能够增加外观的精致度。
在转动连接结构中还可设置随时停止转动随时定位的结构,尤其是在支脚1在第一支撑角度和第二支撑角度之间的转动行程中,这样可以对支脚1在调整支撑角度时进行随机定位。该结构可设置在轴D处,第一节杆31通过簧管结构311和轴D连接,可通过设计簧管结构311与轴D的干涉位置、干涉角度来调整随时停止转动随时定位的随机定位功能区间
所述支脚1和托板5的转动轴为虚拟轴(也可其中之一为虚拟轴或都为实体轴),转动轴的轴线(虚拟轴线E和虚拟轴线B)为处在主体表面之外或之下或处在主体表面上,这样可以使得在打开时,支脚1和托板5与主体6的接缝很细成为一条线,提高外观精细性。对于这种实施方式,安装支架7上设置所述支脚1和托板5的圆弧导轨81、82,圆弧导轨81、82的圆心分别为所述虚拟轴线E和虚拟轴线B。
所述第一段杆10通过与圆弧导轨81同心的圆弧滑块91和所述圆弧导轨81沿着圆弧形滑动连接,所述第五段杆50通过与圆弧导轨82同心的圆弧滑块92和所述圆弧导轨82滑动连接。对于第二段杆和第三段杆的转动连接,其轴D处在所述圆弧滑块91的偏心位(圆弧滑块91的自虚拟轴线E至转动轴D的部分作为第二段杆);对于第三段杆和第四段杆的连接,其连接轴C也处在所述圆弧滑块92的偏心位(圆弧滑块92的自虚拟轴线B至连接轴C的部分作为第四段杆)。
上述的圆弧滑块91通过对应同心的中间圆弧滑块911与所述圆弧导轨81沿着圆弧形滑动连接,所述圆弧滑块91和所述中间圆弧滑块911沿着圆弧形滑动连接。
实施例2,参照图6-9。
本实施例中,提出了另一种间歇连接结构。其它的部分和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连接机构同样采用连杆机构,所述转动连接机构包括第一段杆10、第二段杆20、第三段杆、第四段杆40和第五段杆50。并且,在其中设置所述间歇连接结构。
所述支脚1和所述第一段杆10连接,或者所述支脚1就是所述第一段杆10,做成一体。所述托板5和所述第五段杆50连接,或者所述托板5就是所述第五段杆50,做成一体。
第二段杆20为虚拟轴线E到轴D之间的杆件,第一段杆10和第二段杆20形成以虚拟轴线E为转动支点的杠杆。第四段杆40为虚拟轴线B到轴C0之间的杆件,第五段杆50和第四段杆40形成以虚拟轴线B为转动支点的杠杆。
第三段杆的上端(第一端)和第二段杆20的第二端转动连接,第三段杆30的下端(第二端)和第四段杆40的第一端通过轴C0转动连接。
第三段杆的上端和第二段杆的第二端的连接轴D、第三段杆的下端和第四段杆40的第一端的连接轴C0为可位移的活动轴。
所述第三段杆为长杆且分为若干节,所述第三段杆包括第一节杆33、第二节杆34和第三节杆35,所述第一节杆33的第一端和第二段杆20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连接轴D转动连接,第二节杆34的第一端(上端)和第一节杆33的第二段(下端)通过轴36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支架7中设置第二节杆34作直线运动的导轨73,第二节杆34则设置导轨与其相配,所述安装支架7还设置第三节杆35在间歇模式和驱动连接模式运行的导向限位结构,其可以为夹角为钝角的L形导向槽75,所述第三节杆35设置与导向槽75相配的导向销350。
所述第二节杆34的第二端(下端)和第三节杆35的第一端(上端)形成间歇连接配合。在处在第一支撑角度前的驱动连接关系时,第二节杆34的第二端341和第三节杆的第一端351具有相顶关系,在支脚1从主体6向后转动到第一支撑角度时,第二节杆34持续直线向下运动,第三节杆35因前述相顶的驱动关系而下行,并在支脚1从主体6向后逐渐转动到第一支撑角度的过程中(第二节杆34持续直线向下运动),导向销350沿L形导向槽75也持续下行,当支脚1转动到第一支撑角度时,导向销350正好运动到L形导向槽的拐弯处。
如果继续增大支脚1的转动角度即进入间歇模式,此时,第二节杆34持续直线向下运动时,将推动第三节杆35而使导向销350进入导向槽75的拐弯部,并沿着拐弯部前行,而使第三节杆35抬起到与第二节杆34的第二端341错开,第二节杆34插入到第三节杆35的下部,阻止导向销350向回运动,由此,第二节杆34与第三节杆之间的相顶关系被解除,第三节杆35被锁住,继续增大支脚1的打开角度、第二节杆34的继续下行,不会带动第三节杆35的向下运动,而是表面滑过,防止托板5产生向上和向下方向的转动,从而能够自由地在第一支撑角度和第二支撑角度间调节支脚1的支撑角度。直线运动的第二节杆34能够简化第二节杆34与第三节杆35之间的间歇运动控制。
所述第三段杆还设置有复位弹簧37,起到向着第三节杆第一端的方向驱动第三节杆运动的作用,当支脚1减小打开角度至小于第一支撑角度时,第二节杆34已从第三节杆下方抽走,在复位弹簧37的作用下能驱动第三节杆回复到与第二节杆相顶的状态。
同样地,在转动连接结构中还可设置随时停止转动随时定位的结构,尤其是在支脚1在第一支撑角度和第二支撑角度之间的转动行程中,这样可以对支脚1在调整支撑角度时进行随机定位。该结构可设置在轴D处,第一节杆33通过簧管结构331和轴D连接,可通过设计簧管结构331与轴D的干涉位置、干涉角度来调整随时停止转动随时定位的随机定位功能区间。该结构也可设置在第一节杆33和第二节杆34的转动连接结构处。
实施例3,参照图10-11。
作为一种替代的方式,所述支脚1和托板5的转动轴也可为实体轴,安装在安装支架7。本实施例中,托板的转动轴B为实体轴。
本实施例中,还提出了另一种间歇连接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连接机构同样采用连杆机构,所述转动连接机构包括第一段杆10、第二段杆20、第三段杆、第四段杆40和第五段杆50。并且,在其中设置所述间歇连接结构。
所述支脚1和所述第一段杆10连接,或者所述支脚1就是所述第一段杆10,做成一体。所述托板5和所述第五段杆50连接,或者所述托板5就是所述第五段杆50,做成一体。
第二段杆20为虚拟轴线E到轴D之间的杆件,第一段杆10和第二段杆20形成以虚拟轴线E为转动支点的杠杆。第四段杆40为轴B到控制端B0之间的杆件,第五段杆50和第四段杆40形成以轴B为转动支点的杠杆。
第三段杆的上端(第一端)和第二段杆20的第二端转动连接,第三段杆30的下端(第二端)和第四段杆40的控制端B0通过间歇连接结构连接。
第三段杆的上端和第二段杆的第二端的连接轴D为可位移的活动轴。
第三段杆基本上沿所述主体6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主体6的长度方向上,第三段杆为长杆,其长度基本上接近支脚的转动轴线(虚拟轴线E)和托板转动轴线(轴B)之间的距离。第三段杆可以被分为两段杆,分别为处在上部的第一节杆38和处在下部的第二节杆39,这样,从组装、控制的角度会更加方便。安装支架分为对于支脚连接处附近和托板连接处附近的分体的上安装支架71和下安装支架72。下安装架72设置直线运动导向结构,比如导轨,第二节杆39为直线运动的杆,其设置与导轨配合的导向槽390。第一节杆38的第一端(上端)和第二段杆20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轴D转动连接,第二节杆39的第一端(上端)和第一节杆38的第二端(下端)通过轴F转动连接。第二节杆的第二端(下端)设置与控制端B0相配合的凸轮结构,该凸轮结构包括驱动第四段杆旋转的头部391和头部之前的间歇模式控制面392,间歇模式控制面392为平面。
在支脚1向后打开到第一支撑角度之前,由头部391驱动第四段杆、第五段杆转动,当到达第一支撑角度时,托板5也转动到位,此时控制端B0正好转动到间歇模式控制面392上,继续增大支脚1的打开角度,则由间歇模式控制面392与控制端B0配合,其配合效果如实施例1的相应部分。在支脚回收时,其运动和控制关系也对应类似。同样地,也可在轴D和第一节杆38的连接处设置随时停止转动随时定位的机构。
实施例4,参照图12
在本实施例中,托板5为向下转动打开式托板。在本实施例中,实施例1的杆32下端设置齿条401,而托板5通过转动轴402和安装支架转动连接,并且托板5的尾部设置齿轮403,在齿轮403和齿条401之间设置有缺齿406的中间齿轮404,齿条401的一侧有与缺齿部位406配合的滑移面405。齿条401、齿轮403、有缺齿的中间齿轮404、滑移面405构成了间歇连接结构,在支脚从收拢状态到第一支撑角度之间,间歇连接结构为连接状态,齿依次及啮合,在支脚于第一支撑角度和第二支撑角度之间的转动中,有滑移面405与缺齿部位406配合,处在连接断开状态,可以自由调节支脚支撑角度,而托板不会转动收拢。
转动连接结构在杆32以上的部分和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参照图13
在本实施例中,托板5为向上转动打开式托板。在本实施例中,不设置中间齿轮404,托板5的尾部设置的齿轮403具有缺齿部位407。齿条401、齿轮403、滑移面405构成了间歇连接结构,在支脚从收拢状态到第一支撑角度之间,间歇连接结构为连接状态,齿依次及啮合,在支脚于第一支撑角度和第二支撑角度之间的转动中,有滑移面405与缺齿部位407配合,处在连接断开状态,可以自由调节支脚支撑角度,而托板不会转动收拢。
本实施例的其它部分和实施例4相同。
在以上结构中,均可对各个转动部件或其中部分或其中一个设置限位,而形成支脚1、托板5的转动角度限位结构。
在图中,附图标号100为搁置在托板和主体上的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电子设备。
参照图14,在实施中,往往是转动连接结构沿宽度方向左右各设置一套,并均连接支腿1和托板5,其中,托板可以如图1所示的整体式托板,也可以是分为左右两块,分别和左右两套转动连接结构连接,而支腿仍然同时和左右两套转动连接结构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各零件结构可依据选择的生产工艺,如锌合金压铸,金属粉末烧结,钣金冲压,塑料注塑等等,做相应的调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8)

1.便携电子设备的托架,包括主体、支脚和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通过转动连接机构可转动地设置在主体的背面,所述托板通过所述转动连接机构可转动地设置在主体的正面下端,支脚通过所述转动连接机构与托板连接,所述转动连接机构中设置有间歇连接结构,在支脚从下往上向主体后方转动打开到第一支撑角度时通过所述转动连接机构同步带动托板在主体前方转动打开,在支脚从第一支撑角度从上往下向前转动收拢回主体时通过转动连接机构同步带动托板收拢回主体,支脚在第一支撑角度和第二支撑角度之间的转动过程中,间歇连接结构进入间歇模式,切断支脚对托板的驱动关系并且阻止托板收拢;
所述主体中设置转动连接机构的安装支架;所述转动连接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杆、第二段杆、第三段杆、第四段杆和第五段杆,并且,在其中设置所述间歇连接结构,支脚在第一支撑角度和第二支撑角度之间的转动过程中,所述间歇连接结构切断第一段杆和第五段杆之间的驱动连接关系;
所述第一段杆为所述支脚或所述支脚和第一段杆连接,所述第五段杆 为所述托板或所述托板和第五段杆连接;
当第三段杆的第二端和第四段杆的第一端通过所述间歇连接结构连接时,所述间歇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三段杆第二端上的向前开放的连接槽、处在连接槽前的间歇模式控制面以及设置在第四段杆第一端的连接轴,在第三段杆和第四段杆处在第一支撑角度前的驱动连接关系时,所述连接轴处在连接槽中并进行连接配合,在处在第一支撑角度和第二支撑角度之间的间歇模式时,所述连接轴转出所述连接槽而和间歇模式控制面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电子设备的托架,其特征在于,第一段杆和第二段杆形成杠杆;第三段杆的第一端和第二段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且其转动连接轴为可位移的活动轴;第三段杆的第二端和第四段杆的第一端通过所述间歇连接结构连接,或者,第三段杆的第二端和第四段杆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段杆为长杆,且可分为若干节,在其中两段之间设置所述间歇连接结构;第五段杆的第一端和第四段杆形成杠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电子设备的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段杆为长杆,其长度接近支脚的转动轴线和托板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段杆的长度大于第四段杆的长度。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便携电子设备的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段杆被分为两节或更多节杆连接构成,所述安装支架中设置第三段杆中做直线运动的那节杆的导向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电子设备的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和/或托板的转动轴为虚拟轴,其轴线在主体表面上或处在主体表面之外或在主体表面之下并接近主体表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电子设备的托架,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支脚和/或托板,其转动轴为虚拟轴;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圆弧导轨,圆弧导轨的轴线为处在主体表面之外或处在主体表面上或在主体表面之下并接近主体表面;
所述第一段杆和/或第五段杆通过与圆弧导轨同心的圆弧滑块和所述圆弧导轨沿着圆弧形滑动连接,或者,所述圆弧滑块通过同心的中间圆弧滑块与所述圆弧导轨沿着圆弧形滑动连接,所述圆弧滑块和所述中间圆弧滑块沿着圆弧形滑动连接;当第二段杆和第三段杆转动连接时,其转动轴处在所述圆弧滑块旋转轴心的偏心位;当第三段杆和第四段杆转动连接时,其转动轴也处在所述圆弧滑块旋转轴心的偏心位。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电子设备的托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三段杆为长杆,且分为若干节,在其中两段之间设置所述间歇连接结构时,所述第三段杆包括第一节杆、第二节杆和第三节杆,所述第一节杆的第一端和第二段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且其转动连接轴为可位移的活动轴,第二节杆的第一端和第一节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支架中设置第二节杆作直线运动的导向结构,所述第二节杆的第二端和第三节杆的第一端形成间歇连接配合,在处在第一支撑角度前的驱动连接关系时,第二节杆的第二端和第三节杆的第一端具有相顶关系,当处在第一支撑角度和第二支撑角度之间的间歇模式时,第二节杆的第二端和第三节杆的第一端错开而无法带动第三节杆运动并阻止第三节杆回复到与第二节杆相顶的状态,所述第三段杆还设置有复位弹簧,起到向着第三节杆第一端的方向驱动第三节杆运动的作用;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第三节杆在间歇模式和驱动连接模式运行的导向限位结构,第三节杆设置与导向限位结构相配合的部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电子设备的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连接结构包括连杆机构及间歇齿啮合传动机构,且所述间歇齿啮合传动机构设置在靠近托板的转动轴附近或者/和设置在靠近支脚的转动轴附近。
CN201910639728.1A 2019-07-16 2019-07-16 便携电子设备的托架 Active CN1122404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39728.1A CN112240472B (zh) 2019-07-16 2019-07-16 便携电子设备的托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39728.1A CN112240472B (zh) 2019-07-16 2019-07-16 便携电子设备的托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40472A CN112240472A (zh) 2021-01-19
CN112240472B true CN112240472B (zh) 2022-05-03

Family

ID=74166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39728.1A Active CN112240472B (zh) 2019-07-16 2019-07-16 便携电子设备的托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40472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7672A (zh) * 2011-05-04 2012-11-07 赵立刚 转角托架
CN104295870A (zh) * 2013-07-19 2015-01-21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包含的显示装置基座
CN106655340A (zh) * 2016-11-14 2017-05-10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充电装置
KR20170112158A (ko) * 2016-03-31 2017-10-12 채경심 모니터 거치용 다목적 보관함
CN208353394U (zh) * 2018-06-07 2019-01-08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充电支架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7672A (zh) * 2011-05-04 2012-11-07 赵立刚 转角托架
CN104295870A (zh) * 2013-07-19 2015-01-21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包含的显示装置基座
KR20170112158A (ko) * 2016-03-31 2017-10-12 채경심 모니터 거치용 다목적 보관함
CN106655340A (zh) * 2016-11-14 2017-05-10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充电装置
CN208353394U (zh) * 2018-06-07 2019-01-08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充电支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40472A (zh) 2021-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536743U (zh) 一种具有升降式可翻转摄像头的电子设备
CN112240472B (zh) 便携电子设备的托架
JP3233347U (ja) 積み上げと上昇用の統合構造および麻雀卓
EP2410718A1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240473B (zh) 便携电子设备支架
US20190048856A1 (en)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CN210600854U (zh) 相机三维轨道
CN215588966U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自动定位机构
CN111955830A (zh) 一种可充电的手机收纳骑行腰带
CN213134292U (zh) 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芯片元件供给装置
CN209548319U (zh) 一种可收纳的山形小腿结构及其按摩椅
CN208601138U (zh) 一种轴承生产用切割设备
CN207968195U (zh) 一种紧凑型的减速电机
CN216437222U (zh) 一种滑动式可旋转的摄像头结构及移动终端设备
CN113634662B (zh) 一种用于铝合金模板的双向冲孔装置
CN110966238A (zh) 一种可语音控制的风扇
CN214913338U (zh) 一种扭臀跳舞机器人
CN216554085U (zh) 一种轻量化尿素箱的安装装置
CN216437329U (zh) 翻转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8839776U (zh) 一种滑轨装置
CN212456196U (zh) 一种基于定格动画的移动拍摄装置
CN215072042U (zh) 一种六轴四度双面绑线机高度调整机构
CN217046187U (zh) 一种用于破壁机组装的定位装置
CN221092625U (zh) 一种电子元件翻转设备
CN214842748U (zh) 玩具软弹枪的驱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