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37613A - 一种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37613A
CN112237613A CN201910650419.4A CN201910650419A CN112237613A CN 112237613 A CN112237613 A CN 112237613A CN 201910650419 A CN201910650419 A CN 201910650419A CN 112237613 A CN112237613 A CN 1122376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traditional chinese
chinese medicine
scalds
medicine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5041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克敏
何华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65041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37613A/zh
Publication of CN1122376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376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045Hydroxy compounds, e.g. alcohols; Salts thereof, e.g. alcohola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3/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in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3/24Heavy metals; Compounds thereof
    • A61K33/241Lead; Compound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3/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in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3/24Heavy metals; Compounds thereof
    • A61K33/26Iron; Compound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3/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in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3/24Heavy metals; Compounds thereof
    • A61K33/28Mercury; Compound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35/56Materials from animals other than mammals
    • A61K35/63Arthropods
    • A61K35/64Insects, e.g. bees, wasps or fleas
    • A61K35/644Beeswax; Propolis; Royal jelly; Hone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80Scrophulariaceae (Figwort family)
    • A61K36/804Rehmann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88Liliopsida (monocotyledons)
    • A61K36/899Poaceae or Gramineae (Grass family), e.g. bamboo, corn or sugar ca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7/00Drugs for dermatological disorders
    • A61P17/02Drugs for dermatological disorders for treating wounds, ulcers, burns, scars, keloids,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236/00Isolation or extraction methods of 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 A61K2236/30Extraction of the material
    • A61K2236/35Extraction with lipophilic solvents, e.g. Hexane or petrol ethe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otan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Alternative & Traditional Medicine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的:四季青80‑150份、白茅根80‑150份、生地黄1‑8份、冰片10‑30份、白蜡/蜂蜡10‑30份、芝麻油200份。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是纯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血、止血之功效,采用祖传秘方结合多代传承改良,配方成份相互促进作用显著,能够发挥很好的治疗烧烫伤作用。对于火烧伤、开水烫伤、硫酸烧伤、药膏烧伤、高温日晒伤等各种高温致皮肤损伤、以及外伤致皮肤挫伤、深度皮肤溃烂等,均有杀菌拔毒、化腐生肌、固涩敛皮之功效,创面恢复速度快,治疗恢复以后患者伤口无疤痕。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传统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烧伤、烫伤都是最为广泛、危害性及后遗症最为严重的意外伤害。现有医疗技术对于烧伤的治疗主要是维持治疗,依赖患者自身皮肤逐渐生长恢复,相应的用于烧伤及烫伤治疗的方法及药物品种也不是很多。
目前烧伤科用于治疗烧伤、烫伤的药物主要有:美宝烧伤膏、京万红、阿米卡星、庆大霉素乳膏等,其中,美宝烧伤膏是目前大多数医院采用的通用型烧伤、烫伤治疗专用膏药产品。美宝湿润烧伤膏(MEBO)是由国内研发制备的外用型烧伤、烫伤药品,其成分主要具有清热解毒、止痛、生肌功效,被广泛应用用于各种烧、烫、灼伤。在临床治疗烧伤、烫伤患者的过程中发现,美宝烧伤膏对于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佳,主要是创面感染,皮肤生长恢复缓慢等。
也有学者研究使用中草药治疗烧伤、烫伤的报道,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中草药具有毒副作用小的特点,治疗2度以下的烧伤/烫伤可以做到完全不留下疤痕。如果能够正确选择适宜的中草药材,优化治疗方法,那么对于烧伤创面恢复及疤痕修复等方面,将会更具有独特的自身优势。但中草药技术本身较为复杂,现有技术中已经开发出的治疗烧伤、烫伤的中成药,大多存在用药量大,疗效不显著的问题。
现代西医治疗烧伤、烫伤主要是通过外科手术治疗,以外科手术方法对创面进行植皮再造,这使得烧伤、烫伤治疗过程非常复杂,治疗时间长,且癒后欠佳,容易留下疤痕的问题。
另外,在检索调研现有的关于烧伤/烫伤治疗方法过程中,我们还发现许多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配方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由于这些中药配方应用次数较少,缺乏足够数量的临床验证,也没有中医理论的支持,其临床疗效尚待评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现有药物治疗烧伤/烫伤过程中治疗效果不理想,部分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配方不合理,缺乏足够临床验证,最终患者治疗恢复不佳,容易留下疤痕等不足,提供一种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更好的实现相应的中药组合物的加工制作,获得疗效稳定可靠的治疗烧伤、烫伤的膏药产品。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烧伤、烫伤疾病的药物的应用,结合大量的临床医疗经验总结对中药组合物配方进行改进以及验证,确保中药组合物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确保中药组合物用药稳定性、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的:
四季青80-150份、白茅根80-150份、生地黄1-8份、冰片10-30份、白蜡/蜂蜡10-30份、芝麻油200份等。
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为祖传秘制配方,采用四季青、白茅根、生地黄等作为主要的药材成分,取其活血、祛腐、生肌、敛疮功效;以芝麻油作为膏药的载体,充分溶解分散四季青、白茅根和生地黄中的天然活性成分;添加应用冰片、白蜡/蜂蜡作为辅助成分,清热止痛,防治伤口溃烂、疮痈,促进皮肤生长恢复,避免伤口瘙痒挠抓。
该中药组合物优选加工成膏剂形态,契合出湿润暴露治疗法机理,更好的发挥出治疗功效作用。通过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治疗烧伤、烫伤,可以起到止痛,防挠抓破坏皮肤,防止伤口创面感染,并实现优秀的促进伤口愈合作用,治疗以后患者伤口无疤痕,不会出现愈后疤痕挛缩,对于烧伤、烫伤患者愈后正常生活无影响。
进一步,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的:四季青80-120份、白茅根80-120份、生地黄2-8份、冰片10-30份、白蜡/蜂蜡10-30份、芝麻油200份。
进一步,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的:四季青90-110份、白茅根90-110份、生地黄2-6份、冰片15-25份、白蜡/蜂蜡15-25份、芝麻油200份等。
进一步,所述中药组合物,还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药材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赤石脂1-5份、密陀僧0.0001-5份、升药0.0001-1份、轻粉0.0001-1份。在上述中药组合物配方的基础上,还添加应用赤石脂、密陀僧、升药、轻粉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赤石脂,外用,生肌敛皮,收敛止血,疮疡久溃,促进创面肌肤再生;密陀僧,外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血、止血;升药,搜脓,拔毒,去腐,生肌敛皮之功效。上述额外还包括的中药组合物成分添加应用的时候,以芝麻油200份作为参考基准进行添加配药。
其中,白蜡/蜂蜡,别名虫蜡、蜡膏,来源本品为介壳虫科昆虫白蜡/蜂蜡虫Ericerus pela Chavannes)Guerin的雄虫群栖于木犀科植物白蜡/蜂蜡树Fraxi-nuschinensis Roxb.或女贞属他种植物枝干上分泌的蜡,经精制而成。
优选地,所述中药组合物,还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药材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赤石脂1-3份、密陀僧0.0001-3份、升药0.0001-0.1份、轻粉0.0001-0.1份等。优选调整中药组合物的各种组分的含量比例,实现更加优秀的治疗效果。
添加应用上述原料成分的可以很好的提升中药组合物对于创面恢复的促进作用,缩短烧伤、烫伤创面的痊愈时间,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进一步,所述中药组合物,升药用量可以为0.0001、0.0002、0.0005、0.001、0.005、0.01、0.02、0.05份。升药用量以芝麻油200重量份为参考基准进行添加应用。
进一步,所述中药组合物,轻粉用量可以为0.0001、0.0002、0.0005、0.001、0.005、0.01、0.02、0.05份。用量以芝麻油200重量份为参考基准进行添加应用。
进一步,所述中药组合物,密陀僧用量可以为0.0001、0.0002、0.0005、0.001、0.005、0.01、0.02、0.05、0.1、0.2、0.5、1份。用量以芝麻油200重量份为参考基准进行添加应用。
最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是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的:四季青90-110份、白茅根90-110份、生地黄2-6份、冰片15-25份、白蜡/蜂蜡15-25份、芝麻油200份、赤石脂1-3份、密陀僧0.0001-3份、升药0.0001-1份、轻粉0.0001-1份等。本发明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是祖传秘方,经过多位传承人的临床应用研究和改进提出,组合物整体基于传统医学对烧伤,烫伤的发病机理的认识及治则,参考现代药理研究成就,根据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血、止血的组方配伍而成。其中,应用的赤石脂、密陀僧、升药、轻粉是传承人后续添加的配方成分,具有良好的促进收敛固涩、生肌解毒功效,对于创面坏死的皮肤清理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帮助健康的有活力的皮肤生长更新,达到更好的促进创面恢复作用。
进一步,所述中药组合物是药膏。根据治疗烧伤、烫伤过程中患者的皮肤受伤情况,将中药组合物制备加工成膏剂,更好的将药物输送到皮肤表面,使得中药组合物中的药效活性成分更好的接触皮肤表面的组织,发挥出相应的促进皮肤生长恢复作用。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具有快速止血,促进创面肌肤生长恢复的作用,治疗效果好,无疤痕,与现代医学提出的湿润暴露治疗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并且深化结合了中医药理采用天然中药材成分中的促进皮肤生长恢复的成分,实现更加优秀的生肌敛疮的功效,促进烧伤、烫伤患处快速恢复。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将上述中药组合物加工制成药膏的方法。具体是将药物的制备成膏剂的方法,所得药膏具有柔和方便应用于烧伤、烫伤创面的特点,无论烧伤、烫伤患者的创面大小,都可以方便的涂敷药膏,直接作用于创面,更好的发挥治疗恢复促进作用。
一种用于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称取四季青、白茅根、生地黄、密陀僧的原料中药材,洗净,晾干,备用;
S2、取芝麻油加热至沸腾,加入S1晾干的原料中药材和赤石脂,熬制;
S3、将S2熬制的药液里,再加入冰片、白蜡/蜂蜡、升药和轻粉,搅拌,过滤,得到药膏。
本发明制备中药组合物药膏的方法中,采用传统制备工艺,通过芝麻油提炼中药材中天然活性成分制成药膏,具有传统的中药炮制工艺特点,能够实现更好的炮制效果。具体而言,上述制备方法中先将各种原料中药材清洗干净,除去中药材原料表面的污垢、杂质及有害微生物附着等,晾干备用。然后,将芝麻油加热至沸腾,利用芝麻油作为提取溶剂和载体,实现药物活性成分的萃取,最终中药材组合物中治疗烧伤、烫伤的活性成分能够以更好的油状膏剂形式呈现最终产品。相应的药膏是一种非常适用于烧伤、烫伤的使用药物制剂,对于烧伤、烫伤患者而言,通过涂抹油状药物制剂,即可以充分发挥出药物活性成分的治疗作用,又可以减小药物应用过程中对于烧烫伤皮肤表面的刺激,并且符合湿润暴露治疗法的原则,更好的提升烧烫伤患者皮肤恢复速度。
进一步,S2、将芝麻油至沸腾,加入S1晾干的原料中药材和赤石脂,熬制10-120min。
进一步,S2、将芝麻油放入锅中,烧开,使之沸腾3-20min,然后添加原料中药材。
优选地,在烧开的油锅中加入总配制量的原料中药材,芝麻油温度为200℃以上。
更优选地,将芝麻油加热至210℃以上,加入原料中药材熬制20-30分钟,至芝麻油中的原料中药材水分全部挥发除去,注意控制火候,达到最佳的熬制效果。
优选地,芝麻油烧开以后,注意控制火候,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过低芝麻油中残余水分挥发不充分,不利于膏药的洁净度,容易造成微生物残留,不利于抑制伤口微生物,导致伤口恢复速度变慢。油温过高,则容易导致中药材烧焦,不利于药材中活性成分充分萃取进入芝麻油中。
优选地,S2中,芝麻油加热熬制,充分脱水以后,提炼,采用传统制备工艺制成药膏。
进一步,S2,加入原料中药材过程如下:先加入四季青、白茅根、生地黄,熬制20-180分钟,然后加入赤石脂,熬制10-120分钟。
进一步,S3,降低芝麻油的温度至150-180℃,然后加入冰片、白蜡/蜂蜡。
进一步,S3,先加入冰片、白蜡/蜂蜡,搅拌均匀,降温至20-60℃,然后加入升药、轻粉等,搅拌均匀,将药物过滤,得到药膏。
按照顺序加入中药材,分成两个批次进行添加应用,核心主要中药材先加入,然后根据中药材特性,加入其他中药材成分,更好的提取中药材中活性成分进入到芝麻油中。
优选地,过滤采用两层纱布过滤。纱布容易获得,且为传统过滤方式,药渣去除效率高,滤得药膏品质好。如果在找不到纱布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其他具有同等过滤效力的材料进行过滤。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加工制成药膏的制备方法中,将原料中药材加入烧开的芝麻油中,熬干药物的水分至浓缩,再加入其它原料冷却到接近室温的状态,各个原料药材成分经过熬制,活性成分在膏药基础相芝麻油中良好的溶解分散,避免挥发损失。最终,芝麻油为主体的药液经两层纱布过滤,得到药膏。
优选地,通过芝麻油熬制的药膏,冷却至室温,例如冷却至20-40℃,装入洗净的瓶中备用,保持药膏的清洁度,提升药物的治疗功效作用。
进一步,S3,制备得到药膏装瓶备用。
本发明另外还请求保护所述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作为制备治疗烧伤、烫伤等疾病药物中的应用。可以将所述中药组合物加工制成其它类型的剂型使用,结合不同的患者的烧烫伤状态进行药物准备,确保药物更好的发挥出治疗作用。
进一步,上述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的膏药,使用方法如下:轻度烧伤,每2-4h敷药一次,严重烧烫伤2h,轻微4h敷药一次。通过连续的敷药/换药,保持烧烫伤创口部分得到膏药的充分覆盖、保护,避免患处干燥,保持湿润暴露治疗法的治则。
优选地,在敷药完成以后,采用保鲜膜包裹患处,创面湿润,不干燥,避免患处脱水干燥,更有利于方便护理,保护创面的作用。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制成的膏药止疼效果好,20-30min可见效,患者不再痛疼难忍。现有的烧伤、烫伤治疗中,许多烧烫伤患者会因为患处瘙痒而挠抓,导致烧烫伤伤口愈合速度变慢,不利于恢复。本发明的膏药使用以后,能够发挥强烈的止疼、止痒功效,更有利于患者心情状态平稳,恢复效果更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是纯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血、止血之功效,采用祖传秘方结合多代传承改良,配方成分相互促进作用显著,能够发挥很好的治疗烧烫伤作用。对于火烧伤、开水烫伤、硫酸烧伤、药膏烧伤、高温日晒伤等各种高温致皮肤损伤、以及外伤致皮肤挫伤、深度皮肤溃烂等,均有杀菌拔毒、化腐生肌、固涩敛皮之功效,创面恢复速度快,治疗恢复以后患者伤口无疤痕及色斑。
2、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可以很好的作为外用药使用,通过芝麻油熬制加工成膏剂,具有温和无刺激的特点,涂敷于烧烫伤患者受伤皮肤表面,能够发挥出优秀的止痛、止痒作用,减少患者因为瘙痒挠抓造成二次伤害,并且可以很好的发挥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因而治疗周期可以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治疗方案显著缩短。
3、本中药组合物的优点是1°-2°的烧伤、烫伤治疗效果非常好,癒后不留疤痕,皮肤不着色,成品药膏在使用期限内具有稳定性,具有保质期长,运输携带方便的优势。
3、本发明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具有生产方法简便,可制成药膏学上可接受的任意剂量。对于大面积烧伤,可用大容量膏型;小面积烧伤,可用小容量膏型。临床使用方便,质量高、效果好、副作用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制备治疗烧伤、烫伤中药组合物膏剂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2是烫伤患者苟某入院病历记录第一页。
图3是烫伤患者苟某入院病历记录第二页。
图4是烫伤患者苟某入院病历记录第三页。
图5是患者苟某住院治疗25天后的照片。
图6是患者李某烧伤后一天手部照片。
图7是患者李某烧伤用药后第五天照片。
图8是某患儿烫伤后用药治疗的照片。
图9是某9月龄患儿烫伤后用药治疗的照片。
图10是某老年婆婆用药治疗的照片。
图11是某患儿用药治疗的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烧烫伤中药组合物(本实施例为最佳实施例)
称取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每份1克。
四季青100份、白茅根100份、生地黄3份、冰片20份、白蜡20份、芝麻油200份、赤石脂2份、密陀僧0.02份、升药0.001份、轻粉0.001份。
加工制备方法:
按照图1所示的工艺流程步骤,将中药材四季青、白茅根、生地黄、密陀僧洗净、晾干,备用。将芝麻油加入锅中,大火将芝麻油烧开,保持5min,脱去芝麻油中的水分,至无青烟挥出。加入四季青、白茅根、生地黄、密陀僧、赤石脂等,熬制30分钟;然后,降温至180℃,加入冰片、白蜡、升药和轻粉,搅匀30min,关火,自然冷却至室温,用两层纱布滤除植物药材残渣,制的药膏状产物。
本实施例制备的烧伤膏是发明人改进优化的最佳配方,用于治疗浅二度烧伤患者,二十余例,患者平均表面皮肤恢复时间7-10天,恢复速度快。相比之下,现有技术的普通烧伤膏治疗浅二度烧伤通常需要大约20天治疗时间才能恢复。而且采用本实施例烧伤膏治疗,皮肤恢复以后,基本功能完全正常,无任何疤痕残留,以下是一些典型临床案例。
临床案例1
1、患者
小丫,女,3岁,被开水烫伤面部(浅2°),有水泡。
2治疗方法与结果
2.1首先清洗创面,去除泡皮,涂上实施例1制得药膏,4小时擦药一次。每天输抗生素一次,连续输液3天,第4天清理创面后,7天烧伤创面愈合。
2.2采用实验例1的最优选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用于治疗小丫面部烫伤,疗程短,效果好。
临床案例2
苟某,13岁,女,少年患者烫伤后,在平昌县人民医院治疗。采用实施例1配方制得药膏进行治疗,患者烫伤处皮肤快速生长恢复,达到良好促进恢复作用。病历如图2-4所示,图5是患者苟某住院治疗25天后的照片。
临床案例3
李某,手部烫伤,使用本实施例的药物治疗。图6-7为患者初诊、用药膏治疗过程中的手臂皮肤恢复变化情况。其中,图6是患者李某烧伤后一天手部照片,图7是患者李某烧伤用药后第五天照片。通过连续应用实施例1的药膏,患者快速恢复健康,达到快速促进皮肤生长恢复到目的。
临床案例4
姓名张某,3岁,女,开水烫伤左小腿及足背部,深2度烫伤,烫伤后一天接受治疗,采用上述药膏治疗,每2小时涂敷药膏一次,涂敷药膏后用保鲜膜包裹患处,避免患处触碰。患儿在精心治疗和家人护理下,40天创面全部愈合。
治疗过程足部创面变化如图8所示。首先,患儿烫伤后左小腿及足背部伤情如图8中第7幅图所示;在使用药膏以后,创面被药膏覆盖保护,如图8中第1-3所示;治疗过程中创面周围愈合较快,如图8中第4-5幅图所示;图8中第8幅图显示治疗中期创面有白色的浓液,属于正常现象,患者后续恢复迅速,浓液起到保护创面作用。图8中第6幅图是患儿足部基本完全恢复健康的照片。
<实施例2>
治疗烧烫伤中药组合物
中药组合物成分配方为:四季青100份、白茅根100份、生地黄3份、冰片20份、蜂蜡20份、芝麻油200份。每份药材取1克,按照和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中药组合物的加工制备,得到药膏。
本实施例是发明人祖父传下的秘方,经过祖父临床行医多年应用经验,治疗浅二度烧伤患者平均恢复时间8-13天,恢复速度较快,恢复后无挛缩后遗症。
<实施例3>
用于治疗烧烫伤的药膏
取四季青100份、白茅根100份、生地黄3份、冰片20份、蜂蜡20份、芝麻油200份、赤石脂2份、密陀僧0.1份、轻粉0.0001份。按照每一份药材称取1克的比例,称取原料药材。将四季青、白茅根、密陀僧和生地黄洗净,晾干,备用。取芝麻油加入锅中,大火烧开,保温2分钟,脱出水分。加入四季青、白茅根、生地黄和密陀僧等,熬制20-30分钟。捞出植物药材大块残渣,降温至150℃,加入冰片、蜂蜡和轻粉,搅匀,冷却后,用纱布过滤药液,装入玻璃瓶中,得到用于治疗烧伤、烫伤的药物产品备用。
本实施例制备的药膏是发明人祖父最初发明提出的药膏,经过她父亲多年行医使用,又经过发明人多年治疗的临床经验和护理创面的创新和治疗,治愈大量烧伤烫伤患者,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者的创面愈合速度,并很好的防止愈后疤痕挛缩,保证患者愈后生活不受影响。
<实施例4>
烧烫伤中药组合物制成的药膏
按照以下重量份比例称取原料药:四季青110份、白茅根110份、生地黄3份、冰片20份、白蜡20份、芝麻油200份、赤石脂2份、密陀僧0.0001份、升药0.01份、轻粉0.01份等。按照每份原料1克,称取四季青、白茅根、生地黄、密陀僧的原料中药材,洗净,晾干,备用。取芝麻油加热至沸腾,保温沸腾5min,加入S1晾干的四季青、白茅根、生地黄、密陀僧,加入赤石脂,熬制60min。再加入冰片、白蜡、升药和轻粉等,搅拌,过滤,得到药膏。
本实施例制备的药膏为发明人父亲改良以后的药膏配方成分,在最基本的配方上,还添加应用了赤石脂、密陀僧、升药和轻粉等,在其多年行医过程被广泛应用于多位患者,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实施例5>
烧烫伤中药组合物
称取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每份1克。
四季青90份、白茅根110份、生地黄3份、冰片20份、白蜡25份、芝麻油200份、赤石脂2份、密陀僧0.001份、升药0.01份、轻粉0.001份。
按照图1所示的制备工艺流程进行加工处理,得到相应的烧烫伤中药组合物产品。称取四季青、白茅根、生地黄、密陀僧等原料中药材,洗净,晾干,备用。取芝麻油加热至沸腾,保温沸腾10min,加入S1晾干的四季青、白茅根、生地黄、密陀僧,加入赤石脂,熬制30min。降温至150℃,加入冰片、白蜡,搅拌均匀,降温至60℃,加入升药和轻粉,搅拌,用两层纱布过滤,得到药膏。
将所得治疗烧烫伤中药组合物产品用于某9月大患儿,烫伤治疗。
临床案例4
患儿,9月龄,被稀饭烫伤左侧面部,深2度烫伤。治疗过程照片如图9所示,患者初期烫伤情况如图9A-9B所示,治疗过程中如图9C-9D所示。其中,如图9D所示,在治疗中期,创面出现部分浓液流出的情况,属于正常现象,且能够促进创面恢复。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15天后创面全部愈合,无疤痕,如图9E所示。
<实施例6>
烧烫伤中药组合物
称取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每份1克。
四季青100份、白茅根105份、生地黄3份、冰片2份、白蜡20份、芝麻油200份、赤石脂3份、密陀僧0.02份、升药0.001份、轻粉0.01份。
按照图1所示治疗烧伤、烫伤中药组合物膏剂的制备工艺流程,将植物中药材原料洗净、晾干备用。芝麻油导入锅中,大火将芝麻油烧开,加药,提炼,采用传统制备工艺制成药膏状。
临床案例5
如图10所示,某老年患者大腿被烫伤,图10A是烫伤初期的照片,图10B是应用本实施例药膏治疗几天以后的恢复效果,创面愈合速度快,治疗效果显著。
临床案例6
患儿,张思思(化名),女,3岁,被煮熟的猪食烫伤背部及大腿,深2度烫伤,烫伤面积达到30%。在县中医院住院治疗,每天用某宝烧伤膏涂擦创面,不见任何效果,反复用药26天后,治疗效果不明显,经曾经治疗过的患者介绍到我处,采用本实施例制作的药膏进行治疗,接收患者后,清创,涂擦药膏,每2小时擦药一次,用保鲜膜包裹创面,有利于保护创面,使创面湿润,不结干痂。经过20天的治疗,患者背部及大腿的创面基本恢复,患儿活动自如。患儿的治疗过程中拍摄照片如图11所示,采用发明人制作的药膏涂抹于创面,创面快速恢复,患者健康状态得到快速改善,恢复以后的创面无挛缩,患儿活动自如。
<对比例1>
烧烫伤中药组合物
称取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每份1克。
四季青120份、白茅根100份、生地黄3份、冰片20份、芝麻油200份、赤石脂2份、密陀僧0.2份、升药0.1份、轻粉0.1份。按照图1所示工艺流程加工制成药膏。
<对比例2>
烧烫伤中药组合物
称取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每份1克。
四季青120份、白茅根100份、生地黄3份、白蜡20份、芝麻油200份、赤石脂2份、密陀僧0.2份、升药0.1份、轻粉0.1份。按照图1所示工艺流程加工制成药膏。
对比例1-2是发明人祖传秘方改进过程中,尝试比较过的两个比较典型的差异化中药组合物配方。其中,对比例1最初配方未添加应用白蜡,对比例2未添加冰片。白蜡,止血生肌,敛疮,具有消肿止痛功效,在不使用白蜡的情况下,皮肤细胞生长缓慢,恢复速度变慢。对比例2未添加应用冰片,药物活性成分的吸收较为缓慢,皮肤生长速度变慢,究其原因,冰片具有清热止痛,促进药物渗透的作用,能够帮助药物渗透进入皮肤底部,进而达到促进患者减轻疼痛,舒适、健康状态的目的。对比例1的配方在应用过程中主要存在药物涂敷以后成膜的连续性,对比例1需要多次重复涂敷药物,而且烧伤、烫伤皮肤的恢复速度较慢,浅二度烧伤基本上需要14-19天才能恢复。而对比例2药物生肌功能不佳,浅二度烧伤需要大约15-19天恢复,恢复以后部分患者表示皮肤僵,触感灵敏度降低。
<实施例7>
烧烫伤中药组合物
称取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每份1克。四季青102份、白茅根110份、生地黄3份、冰片15份、白蜡25份、芝麻油200份、赤石脂2份、密陀僧3份、升药1份、轻粉0.01份。
制备方法如下:称取四季青、白茅根、生地黄、密陀僧的原料中药材,洗净,晾干,备用。取芝麻油加热至沸腾,保温沸腾10min,加入S1晾干的四季青、白茅根、生地黄、密陀僧,加入赤石脂,熬制30min。降温至150℃,加入冰片、白蜡,搅拌均匀,降温至60℃,加入升药和轻粉,搅拌,两层纱布过滤,得到药膏。
<实施例8>
烧烫伤中药组合物
称取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每份1克。四季青120份、白茅根95份、生地黄2份、冰片25份、蜂蜡15份、芝麻油200份、赤石脂2份、密陀僧0.2份、升药0.01份、轻粉1份。采用和实施例7相同的工艺方法制备得到药膏。
<实施例9>
烧烫伤中药组合物
称取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每份1克。四季青90份、白茅根80份、生地黄3份、冰片20份、白蜡20份、芝麻油200份、赤石脂3份、密陀僧0.002份、升药0.001份、轻粉0.001份。
制备方法如下:称取四季青、白茅根、生地黄、密陀僧的原料中药材,洗净,晾干,备用。取芝麻油加热至沸腾,保温沸腾5in,加入S1晾干的四季青、白茅根、生地黄、密陀僧,加入赤石脂,熬制120min。降温至160℃,加入冰片、白蜡,搅拌10min,加入升药和轻粉,搅拌10min,采用两层纱布过滤,得到药膏。
以上是结合发明人回忆整理的发明创造内容以及一些临床案例分析说明,不应当视为对本发明创新方案的限制。应当理解,在该治疗烧烫伤中药组合物配方的设计过程中,包括了多方面因素的调整变化,并非一般的多种内服药物成分的叠加应用,而是多代中医学者行医过程中不断优化改成得到的成果。特别是,最基础的配方成分中选择的多种成分,对于治疗烧烫伤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的成分尤为重要,不宜删减。后续改进提出的增加成分可以酌情调整,但最佳的方案还是采用本发明的全方进行药膏熬制。
在本发明的核心配方基础上,所有基于本发明构思,优化增补成分的替换选择,简单调整变化等方案都是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的:
四季青80-150份、白茅根80-150份、生地黄1-8份、冰片10-30份、白蜡/蜂蜡10-30份、芝麻油200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的:四季青80-120份、白茅根80-120份、生地黄2-8份、冰片10-30份、白蜡/蜂蜡10-30份、芝麻油200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还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药材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赤石脂1-5份、密陀僧1-5份、升药0.0001-1份、轻粉0.0001-1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是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的:四季青90-110份、白茅根90-110份、生地黄2-6份、冰片15-25份、白蜡/蜂蜡15-25份、芝麻油200份、 赤石脂1-3份、密陀僧0.0001-3份、升药0.0001-1份、轻粉0.0001-1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是药膏。
6.一种用于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药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称取四季青、白茅根、生地黄、密陀僧的原料中药材,洗净,晾干,备用;
S2、取芝麻油加热至沸腾,加入S1晾干的原料中药材和 赤石脂,熬制;
S3、将S2熬制的药液里,再加入冰片、白蜡/蜂蜡、升药和轻粉,搅拌,过滤,得到药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用于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药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将芝麻油至沸腾,加入S1晾干的原料中药材和赤石脂,熬制10-120min。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用于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药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将芝麻油放入锅中,烧开,使之沸腾3-20min,然后添加原料中药材。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用于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药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芝麻油温度为200℃以上。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用于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药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3,过滤采用两层纱布过滤。
CN201910650419.4A 2019-07-18 2019-07-18 一种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22376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50419.4A CN112237613A (zh) 2019-07-18 2019-07-18 一种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50419.4A CN112237613A (zh) 2019-07-18 2019-07-18 一种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37613A true CN112237613A (zh) 2021-01-19

Family

ID=74168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50419.4A Pending CN112237613A (zh) 2019-07-18 2019-07-18 一种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3761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68993A (zh) * 2021-10-19 2021-12-10 祝永刚 一种治疗烧烫伤、褥疮等软组织挫伤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0098A (zh) * 2008-05-27 2009-12-02 北京皓旰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烫伤烧伤的药物
CN102430036A (zh) * 2011-12-09 2012-05-02 冉德学 烧烫伤抗菌止痛膏
CN103565855A (zh) * 2012-08-01 2014-02-12 何伊仁 一种防治烧伤和创伤感染的中草药及制备方法
CN104306442A (zh) * 2014-10-28 2015-01-28 河南中医学院 一种治疗创伤性溃疡的四季青喷剂
CN108159128A (zh) * 2017-12-22 2018-06-15 普汝保 用于皮肤外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及用于黏膜溃烂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0098A (zh) * 2008-05-27 2009-12-02 北京皓旰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烫伤烧伤的药物
CN102430036A (zh) * 2011-12-09 2012-05-02 冉德学 烧烫伤抗菌止痛膏
CN103565855A (zh) * 2012-08-01 2014-02-12 何伊仁 一种防治烧伤和创伤感染的中草药及制备方法
CN104306442A (zh) * 2014-10-28 2015-01-28 河南中医学院 一种治疗创伤性溃疡的四季青喷剂
CN108159128A (zh) * 2017-12-22 2018-06-15 普汝保 用于皮肤外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及用于黏膜溃烂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丁宝财: "《中医药烧伤治疗学》", 30 November 1998,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国家中药管理局: "《中华本草 维吾尔药卷》", 31 December 2005,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彭成 等: "《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 中药饮片卷》", 31 August 2018,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 *
黄世敬 等: "《中药临床合理应用手册》", 30 April 2009, 金盾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68993A (zh) * 2021-10-19 2021-12-10 祝永刚 一种治疗烧烫伤、褥疮等软组织挫伤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71452B2 (en) Method of treating a skin wound with a liquid-state topical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CN102091203B (zh) 一种治疗难愈性创面的外用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91769A (zh) 治疗外伤的中药复方凝胶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5770275A (zh) 化瘀去腐生肌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28623B (zh) 一种用于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88552A (zh) 一种洁阴护理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37613A (zh) 一种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88555A (zh) 烧烫伤润肤膏
CN102106920B (zh)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3142727B (zh) 治疗人体烧烫伤的中草药组合物
CN105943778A (zh)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210000A (zh) 一种伤疮药膏及其制作方法
CN106728069B (zh) 一种治疗烫烧伤的祛腐生肌膏
CN104800280A (zh) 糖尿病手足伤口愈合中药膏及制备方法
CN1099880C (zh) 真皮烧烫伤复原涂液及其制作方法
CN109303821A (zh) 一种治疗烧烫伤、褥疮的外用药膏及制备使用方法
CN103638205A (zh) 一种治疗皮肤病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13828B (zh) 治疗外伤的羊角拗药物
CN106511676A (zh) 一种临床护理上用于治疗褥疮的中药组合物
CN105832965A (zh) 治疗烧烫伤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60837A (zh) 治疗皮肤损伤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91466A (zh) 一种烫烧伤药膏及制备方法
CN113648382A (zh) 一种速效治疗烧烫伤及感染的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4161894A (zh) 一种冻疮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88345A (zh) 一种治疗烧伤、烫伤药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1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