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37192A - 一种杀虫组合物及其在防治害虫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杀虫组合物及其在防治害虫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37192A
CN112237192A CN201910642350.0A CN201910642350A CN112237192A CN 112237192 A CN112237192 A CN 112237192A CN 201910642350 A CN201910642350 A CN 201910642350A CN 112237192 A CN112237192 A CN 1122371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hyl
phenoxyphenoxy
chloro
thiazole
pyrid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4235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鸿宾
徐海燕
顾成千
苑志军
樊贵利
田亚立
于静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hengnong Pesticid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hengnong Pesticid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hengnong Pesticid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hengnong Pesticid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4235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37192A/zh
Publication of CN1122371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371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34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A01N43/4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six-membered r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3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 A01N37/36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carboxylic group or a thio analogue, or a derivative thereof, and a singly bound oxygen or sulfur atom attache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this oxygen or sulfur atom not being a member of a carboxylic group or of a thio analogue, or of a derivative thereof, e.g.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 A01N37/3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carboxylic group or a thio analogue, or a derivative thereof, and a singly bound oxygen or sulfur atom attache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this oxygen or sulfur atom not being a member of a carboxylic group or of a thio analogue, or of a derivative thereof, e.g.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having at least one oxygen or sulfur atom attached to an aromatic ring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0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or more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04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or more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with one hetero atom
    • A01N43/06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or more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with one hetero atom five-membered rings
    • A01N43/1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or more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with one hetero atom five-membered rings with sulfur as the ring hetero atom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5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cyclopropane 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虫组合物及其在防治害虫中的应用,包括:A组分和B组分;所述A组分选自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组合;所述B组分为菊酯类化合物;并且,所述A组分与所述B组分的重量比为80:1~1:80。其优点在于,将两种不同作用机理的化合物进行复配,延缓了害虫对A组分的抗性,与A组分和B组分单独作用相比,作用范围更广,提高了杀虫功效;延缓了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减少使用次数,降低杀虫组合物的使用量,降低杀虫组合物的农用成本;与其他农药相比,残留量更低,对环境更加友好。

Description

一种杀虫组合物及其在防治害虫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组合物技术领域,尤其一种杀虫组合物及其在防治害虫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农药的使用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人类改造自然的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促进了农业的大发展,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中国在公元前七世纪到公元前五世纪用莽草、蜃炭灰、牡鞠等灭杀害虫。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是以天然药物及无机化合物农药为主的天然和无机药物时代;从20世纪初期开始,进入有机合成农药的时代。目前农药的发展形势:发达国家从上世纪70年代已进入品种更新换代,我国农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有了较大发展,但大多数从仿制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直到90年代我国农药品种才开始更新。但是,农药仍然以老品种为主,且其中以高毒、高残留农药为主导,农药品种比例合理性较差,使用技术水平较低,且用量大,从而导致环境污染严重。进入21世纪,农业生产中实际应用的农药逐渐向毒性低、活性高、环境相容性好方向发展。
由于农药的毒性及其副作用,使得农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农药毒性残留、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等。但是,目前农药仍然是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因为这关系到如何解决世界人口迅速增长,对农产品的迫切需求问题,所以,必须发展高产高效的农业而不是采取低产的有机农业,而农药是高效农业的必要保证。
害虫抗药性是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影响农药使用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害虫抗药性是指使用杀虫剂后害虫对某种杀虫剂产生了抗药能力,而且这种由于使用了杀虫剂所产生的抗药能力是可以遗传下去的。由于化学农药的长期、过量使用,在某一类化学农药使用一段时间后,通常害虫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一类药剂产生抵抗能力。从害虫种类来看,鞘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昆虫产生的抗药性种类最多。害虫的抗药性会导致农产品产量下降、农业生产费用增高、害虫猖獗等农业影响,由于增施农药,还会对人类和环境带来不可逆转的危害。为了解决害虫抗药性的问题,需要研制新药或选择将不同的杀虫剂进行复配,以达到所需的药效。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种种技术缺陷,发明人拟将一种含有4-对苯氧基苯氧基甲基结构的化合物与菊酯类化合物进行复配,作为一种新的农药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抗药性严重、施药方法单一以及作用的害虫种类较少的技术问题,并取得了优异的防治效果。
因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A组分和B组分;
所述A组分选自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所述B组分为菊酯类化合物;
并且,所述A组分与所述B组分的重量比为80:1~1:80。
优选地,所述B组分选自联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顺式氯氰菊酯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A组分与所述B组分的重量比优选为40:1~1:40,进一步优选为20:1~1:20,或者进一步优选为9:1~1:9,或者进一步优选为3:1~1:3,或者更进一步优选为1:1~1:1。
优选地,还包括助剂和/或载体。
优选地,所述助剂选自乳化剂、分散剂、防冻剂、助溶剂、增稠剂、消泡剂、稳定剂、润湿剂、填料、囊壁材料、pH调节剂和崩解剂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载体选自二甲苯、甲苯、柴油、甲醇、乙醇、正丁醇、异丙醇、溶剂油150#、溶剂油200#、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油酸甲酯、大豆油、环氧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棉籽油、松节油、白油、煤油、水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乳化剂能促使组合物中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同时也是乳浊液的稳定剂。在本发明提供的杀虫组合物中,乳化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钙、脂肪酸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酯、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二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基酯、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聚氧乙烯脂肪醇胺、环氧乙烷聚合物、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共聚物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分散剂是用来降低组合物分散体系中固体或液体粒子聚集,在制备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水分散片剂、悬浮剂、油悬浮剂时加入分散剂易于形成分散液和悬浮液,并且保持分散体系的相对稳定。本发明提供的杀虫组合物中,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甲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亚甲基萘磺酸钠、、环氧聚醚、六偏磷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基磷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苯磺酸钙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防冻剂是用来降低组合物液体的冰点、提高抗冻能力的物质。在本发明提供的杀虫药组合物中,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增稠剂用于增加组合物中分散介质的黏度以降低微粒的沉降速度,改善组合物液体的分层。在本发明提供的杀虫组合物中,增稠剂选自黄原胶、羟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硅酸铝镁、聚乙烯醇、羧甲基醇、聚乙酸乙烯酯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消泡剂用于生产过程中除去过多泡沫。本发明提供的杀虫组合物中,消泡剂选自硅油、硅酮类化合物、C10-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C8-10脂肪醇类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稳定剂,增加溶液、胶体、固体、混合物的稳定性能,减慢反应,保持化学平衡,降低表面张力,防止光、热分解或氧化分解等作用。本发明提供的杀虫组合物中,稳定剂选自稳定剂选自柠檬酸钠、间苯二酚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润湿剂又称渗透剂,主要作用是使组合物中固体物料更易被水浸湿。在本发明提供的杀虫组合物中,润湿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烷基萘磺酸盐、聚氧乙烯三苯乙烯苯基磷酸盐、烷基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月桂醇硫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甲醛缩合物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在本发明提供的杀虫组合物中,填料选自高岭土、硅藻土、膨润土、凹凸棒土、白炭黑、淀粉、轻质碳酸钙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在本发明提供的杀虫组合物中,囊壁材料选自海藻酸钠、壳聚糖、明胶、多孔淀粉、尿素、异氰酸酯、树胶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崩解剂,使片剂在溶液中迅速裂碎成细小颗粒的物质,从而使功能成分迅速溶解吸收,发挥作用。在本发明提供的杀虫组合物中,崩解剂选自膨润土、尿素、硫酸铵、氯化铝、柠檬酸、丁二酸、碳酸氢钠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pH调节剂用于调节组合物的酸碱度。在本发明提供的杀虫组合物中,pH调节剂选自以下任一种或多种:柠檬酸、碳酸氢钠、二乙胺、三异丙醇胺、磷酸、冰乙酸。
优选地,所述载体选自二甲苯、甲苯、柴油、甲醇、乙醇、正丁醇、异丙醇、溶剂油150#、溶剂油200#、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油酸甲酯、大豆油、环氧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棉籽油、松节油、白油、煤油、水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杀虫组合物的剂型选自乳油、水乳剂、微乳剂、微囊悬浮剂、水悬浮剂、可溶性液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颗粒剂和油悬浮剂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所述乳油的各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为: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041
优选地,所述水乳剂的各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为: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042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051
优选地,所述微乳剂的各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为: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052
优选地,所述微囊悬浮剂的各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为: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053
优选地,所述水悬浮剂的各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为: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054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061
优选地,所述可溶性液剂的各重量份数比为: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062
优选地,所述可湿性粉剂的各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为: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063
优选地,所述水分散颗粒剂的各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为: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064
优选地,所述油悬浮剂的各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为: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065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071
同时,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第一方面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在防治害虫中的应用。
其中,所述杀虫组合物可以直接作用于害虫或者作用于其环境、生境或贮存区域中。在应用过程中,所述杀虫组合物可被施用于植物的茎、叶、种子、果实、根或土壤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所述植物优选为农作物(包括谷物、蔬菜、水果等)、园艺植物、果树和深林植物,进一步优选为谷类、蔬菜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白菜。其中,施用所述杀虫组合物的方式可以是浸渍、喷雾、蒸发、雾化、撒播、刷涂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在上述应用中,所述害虫为线虫类害虫、等足类害虫、鞘翅目类害虫、鳞翅目类害虫、腹足类害虫、直翅目害虫、植物寄生性螨虫类、缨翅目害虫、双翅目害虫、膜翅目害虫、隐翅目害虫、虱目害虫、等翅目害虫、半翅目害虫、潮虫类害虫、百足虫类害虫、千足虫类害虫。
所述线虫类害虫包括根腐线虫、伪短体线虫、卢斯短体线虫、伤残短体线虫等根腐线虫类,大豆胞囊线虫、马铃薯金线虫等胞囊线虫类,花生根结线虫、南方根结线虫等根结线虫类,水稻干尖线虫、叶芽线虫等滑刃总科类,矮化线虫类,环线虫类,针线虫类,长囊线虫类,毛刺线虫类,草莓上线虫,松材线虫。
优选地,所述害虫为棉蚜、粘虫、小菜蛾、朱砂叶螨、柑橘木虱、桃小食心虫、马铃薯甲虫、棉铃虫、二化螟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杀虫组合物,将两种不同作用机理的化合物进行复配,延缓了害虫对A组分的抗性,与A组分和B组分单独作用相比,作用范围更广,提高了杀虫功效;延缓了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减少了杀虫组合物(即农药)的使用次数,降低杀虫组合物的使用量,从而降低杀虫组合物的农用成本;与其他农药相比,该杀虫组合物的残留量更低,对环境更加友好,对农业产品的安全食用具有重大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依毒性指数来计算复配剂的共毒系数的方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及共毒系数(CTC)。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081
理论毒力指数(TTI)=∑(各单剂的毒力指数TI×单剂在混剂中的百分比)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082
实验判断依据:
当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将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与联苯菊酯按照80:1~1:80的重量比混合得到多种组合物,选取其中几种具体重量比对应的组合物测定其对棉蚜的毒力作用,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对棉蚜的毒力测试结果比较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083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091
实验结果分析:从表1中可以看出:
1)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80:1-1:20的重量范围内,实测毒力指数(ATI)均高于毒力指数(TTI)。尤其是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20:1-1:9的重量比例范围内,ATI远高于TTI,说明增效作用明显。
2)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8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共毒系数(CTC)均大于80,不存在拮抗作用;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80:1-1:3的重量比例范围内,CTC均高于120,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40:1-1:3的重量比例范围内,CTC最高,增效作用较强,尤其是重量比例范围为3:1时,CTC达到了197.79,其增效作用最强。
3)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1:3-1:9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实测毒力指数(ATI)均高于联苯菊酯的毒力指数5628.00。
4)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80:1-1:3的重量比例范围内,随着联苯菊酯比例的增加,对棉蚜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下降明显;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1: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复配组合物的LC50远低于单独使用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时的LC50,与单独使用联苯菊酯时的LC50相当或更低,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1:3-1:9的重量比例范围内,组合物的LC50明显低于联苯菊酯的LC50
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组合物,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8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不存在拮抗作用,并可以降低LC50;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80:1-1:3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具有增效作用,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40:1-1:3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增效作用最为明显;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1: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组合物的LC50非常低,使用安全性获得提高。
综合上述的各种因素,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的重量比例为1:3-1:9的情况下,具有最佳效果。
实施例2
实验效果计算方法及实验判断依据:与实施例1相同。
将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与联苯菊酯按照80:1~1:80的重量比混合得到多种组合物,选取其中几种具体重量比对应的组合物测定其对粘虫的毒力作用,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对粘虫的毒力测试结果比较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101
实验结果分析:从表2中可以看出:
1)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20:1-1:80的重量范围内,实测毒力指数(ATI)均高于毒力指数(TTI)。尤其是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3:1-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ATI远高于TTI,说明增效作用明显。
2)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8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共毒系数(CTC)均大于80,不存在拮抗作用;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9:1-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CTC均高于120,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9:1-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CTC最高,增效作用较强,尤其是重量比例范围为1:3时,CTC达到了173.92,其增效作用最强。
3)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1:3-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实测毒力指数(ATI)均高于联苯菊酯的毒力指数883.73。
4)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80:1-1:2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随着联苯菊酯比例的增加,对粘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下降明显;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1: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复配组合物的LC50远低于单独使用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时的LC50,与单独使用联苯菊酯时的LC50相当或更低,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1:3-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组合物的LC50明显低于联苯菊酯的LC50
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组合物,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8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不存在拮抗作用,并可以降低LC50;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9:1-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具有增效作用,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9:1-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增效作用最为明显;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1:3-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组合物的LC50非常低,使用安全性获得提高。
综合上述的各种因素,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的重量比例为1:3-1:40的情况下,具有最佳效果。
实施例3
实验效果计算方法及实验判断依据:与实施例1相同。
将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与联苯菊酯按照80:1~1:80的重量比混合得到多种组合物,选取其中几种具体重量比对应的组合物测定其对小菜蛾的毒力作用,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表3对小菜蛾的毒力测试结果比较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121
实验结果分析:从表3中可以看出:
1)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20:1-1:80的重量范围内,实测毒力指数(ATI)均高于毒力指数(TTI)。尤其是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3:1-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ATI远高于TTI,说明增效作用明显。
2)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8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共毒系数(CTC)均大于80,不存在拮抗作用;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9:1-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CTC均高于120,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9:1-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CTC最高,增效作用较强,尤其是重量比例范围为1:3时,CTC达到了182.41,其增效作用最强。
3)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1:3-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实测毒力指数(ATI)均高于联苯菊酯的毒力指数883.83。
4)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80:1-1:9的重量比例范围内,随着联苯菊酯比例的增加,对小菜蛾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下降明显;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1:3-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复配组合物的LC50远低于单独使用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时的LC50,与单独使用联苯菊酯时的LC50相当或更低,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1:3-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组合物的LC50明显低于联苯菊酯的LC50
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组合物,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8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不存在拮抗作用,并可以降低LC50;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9:1-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具有增效作用,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9:1-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增效作用最为明显;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1:3-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组合物的LC50非常低,使用安全性获得提高。
综合上述的各种因素,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的重量比例为1:3-1:80的情况下,具有最佳效果。
实施例4
实验效果计算方法及实验判断依据:与实施例1相同。
将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与联苯菊酯按照80:1~1:80的重量比混合得到多种组合物,选取其中几种具体重量比对应的组合物测定其对朱砂叶螨的毒力作用,测试结果如表4所示:
表4对朱砂叶螨的毒力测试结果比较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131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141
实验结果分析:从表4中可以看出:
1)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40:1-1:40的重量范围内,实测毒力指数(ATI)均高于毒力指数(TTI)。尤其是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20:1-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ATI远高于TTI,说明增效作用明显。
2)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8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共毒系数(CTC)均大于80,不存在拮抗作用;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20:1-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CTC均高于120,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20:1-1:2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CTC最高,增效作用较强,尤其是重量比例范围为9:1时,CTC达到了175.51,其增效作用最强。
3)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20:1-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实测毒力指数(ATI)均高于联苯菊酯的毒力指数137.12。
4)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80:1-1:3的重量比例范围内,随着联苯菊酯比例的增加,对朱砂叶螨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下降明显;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2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复配组合物的LC50远低于单独使用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时的LC50,与单独使用联苯菊酯时的LC50相当或更低,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20:1-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组合物的LC50明显低于联苯菊酯的LC50
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组合物,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8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不存在拮抗作用,并可以降低LC50;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20:1-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具有增效作用,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20:1-1:2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增效作用最为明显;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20:1-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组合物的LC50非常低,使用安全性获得提高。
综合上述的各种因素,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的重量比例为20:1-1:20的情况下,具有最佳效果。
实施例5
实验效果计算方法及实验判断依据:与实施例1相同。
将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与联苯菊酯按照80:1~1:80的重量比混合得到多种组合物,选取其中几种具体重量比对应的组合物测定其对柑橘木虱的毒力作用,测试结果如表5所示:
表5对柑橘木虱的毒力测试结果比较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151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161
实验结果分析:从表5中可以看出:
1)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80:1-1:80的重量范围内,实测毒力指数(ATI)均高于毒力指数(TTI)。尤其是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20:1-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ATI远高于TTI,说明增效作用明显。
2)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8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共毒系数(CTC)均大于80,不存在拮抗作用;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40:1-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CTC均高于120,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20:1-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CTC最高,增效作用较强,尤其是重量比例范围为3:1时,CTC达到了180.13,其增效作用最强。
3)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4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实测毒力指数(ATI)均高于联苯菊酯的毒力指数113.54。
4)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80:1-1:9的重量比例范围内,随着联苯菊酯比例的增加,对柑橘木虱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下降明显;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4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复配组合物的LC50远低于单独使用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时的LC50,与单独使用联苯菊酯时的LC50相当或更低,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4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组合物的LC50明显低于联苯菊酯的LC50
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组合物,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8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不存在拮抗作用,并可以降低LC50;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40:1-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具有增效作用,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20:1-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增效作用最为明显;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4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组合物的LC50非常低,使用安全性获得提高。
综合上述的各种因素,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的重量比例为20:1-1:40的情况下,具有最佳效果。
实施例6
实验效果计算方法及实验判断依据:与实施例1相同。
将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与高效氯氰菊酯按照80:1~1:80的重量比混合得到多种组合物,选取其中几种具体重量比对应的组合物测定其对小菜蛾的毒力作用,测试结果如表6所示:
表6对小菜蛾的毒力测试结果比较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171
实验结果分析:从表6中可以看出:
1)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高效氯氰菊酯在80:1-1:20的重量范围内,实测毒力指数(ATI)均高于毒力指数(TTI)。尤其是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高效氯氰菊酯在9:1-1:9的重量比例范围内,ATI远高于TTI,说明增效作用明显。
2)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高效氯氰菊酯在8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共毒系数(CTC)均大于80,不存在拮抗作用;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高效氯氰菊酯在40:1-1:9的重量比例范围内,CTC均高于120,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高效氯氰菊酯在9:1-1:9的重量比例范围内,CTC最高,增效作用较强,尤其是重量比例范围为1:1时,CTC达到了191.48,其增效作用最强。
3)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高效氯氰菊酯在1:1-1:2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实测毒力指数(ATI)均高于高效氯氰菊酯的毒力指数318.12。
4)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高效氯氰菊酯在80:1-1:9的重量比例范围内,随着高效氯氰菊酯比例的增加,对小菜蛾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下降明显;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高效氯氰菊酯在1:1-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高效氯氰菊酯复配组合物的LC50远低于单独使用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时的LC50,与单独使用高效氯氰菊酯时的LC50相当或更低,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高效氯氰菊酯在1:1-1:2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组合物的LC50明显低于高效氯氰菊酯的LC50
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高效氯氰菊酯组合物,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高效氯氰菊酯在8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不存在拮抗作用,并可以降低LC50;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高效氯氰菊酯在40:1-1:9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具有增效作用,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高效氯氰菊酯在9:1-1:9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增效作用最为明显;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高效氯氰菊酯在1:1-1:2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组合物的LC50非常低,使用安全性获得提高。
综合上述的各种因素,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高效氯氰菊酯的重量比例为1:1-1:9的情况下,具有最佳效果。
实施例7
实验效果计算方法及实验判断依据:与实施例1相同。
将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与高效氯氰菊酯按照80:1~1:80的重量比混合得到多种组合物,选取其中几种具体重量比对应的组合物测定其对桃小食心虫的毒力作用,测试结果如表7所示:
表7对桃小食心虫的毒力测试结果比较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191
实验结果分析:从表7中可以看出:
1)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高效氯氰菊酯在80:1-1:80的重量范围内,实测毒力指数(ATI)均高于毒力指数(TTI)。尤其是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高效氯氰菊酯在2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ATI远高于TTI,说明增效作用明显。
2)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高效氯氰菊酯在8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共毒系数(CTC)均大于80,不存在拮抗作用;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高效氯氰菊酯在40:1-1:9的重量比例范围内,CTC均高于120,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高效氯氰菊酯在20:1-1:3的重量比例范围内,CTC最高,增效作用较强,尤其是重量比例范围为20:1时,CTC达到了161.81,其增效作用最强。
3)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高效氯氰菊酯在1:3-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实测毒力指数(ATI)均高于高效氯氰菊酯的毒力指数6417.07。
4)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高效氯氰菊酯在80:1-1:3的重量比例范围内,随着高效氯氰菊酯比例的增加,对桃小食心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下降明显;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高效氯氰菊酯在1: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高效氯氰菊酯复配组合物的LC50远低于单独使用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时的LC50,与单独使用高效氯氰菊酯时的LC50相当或更低,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高效氯氰菊酯在1:3-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组合物的LC50明显低于高效氯氰菊酯的LC50
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高效氯氰菊酯组合物,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高效氯氰菊酯在8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不存在拮抗作用,并可以降低LC50;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高效氯氰菊酯在40:1-1:9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具有增效作用,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高效氯氰菊酯在20:1-1:3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增效作用最为明显;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高效氯氰菊酯在1:3-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组合物的LC50非常低,使用安全性获得提高。
综合上述的各种因素,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高效氯氰菊酯的重量比例为1:3-1:9的情况下,具有最佳效果。
实施例8
实验效果计算方法及实验判断依据:与实施例1相同。
将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与溴氰菊酯按照80:1~1:80的重量比混合得到多种组合物,选取其中几种具体重量比对应的组合物测定其对马铃薯甲虫的毒力作用,测试结果如表8所示:
表8对马铃薯甲虫的毒力测试结果比较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201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211
实验结果分析:从表8中可以看出:
1)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溴氰菊酯在80:1-1:80的重量范围内,实测毒力指数(ATI)均高于毒力指数(TTI)。尤其是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溴氰菊酯在9: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ATI远高于TTI,说明增效作用明显。
2)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溴氰菊酯在8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共毒系数(CTC)均大于80,不存在拮抗作用;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溴氰菊酯在40:1-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CTC均高于120,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溴氰菊酯在40:1-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CTC最高,增效作用较强,尤其是重量比例范围为1:3时,CTC达到了182.51,其增效作用最强。
3)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溴氰菊酯在1:3-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实测毒力指数(ATI)均高于溴氰菊酯的毒力指数1198.87。
4)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溴氰菊酯在80:1-1:2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随着溴氰菊酯比例的增加,对马铃薯甲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下降明显;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溴氰菊酯在1:3-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溴氰菊酯复配组合物的LC50远低于单独使用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时的LC50,与单独使用溴氰菊酯时的LC50相当或更低,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溴氰菊酯在1:3-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组合物的LC50明显低于溴氰菊酯的LC50
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溴氰菊酯组合物,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溴氰菊酯在8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不存在拮抗作用,并可以降低LC50;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溴氰菊酯在40:1-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具有增效作用,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溴氰菊酯在40:1-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增效作用最为明显;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溴氰菊酯在1:3-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组合物的LC50非常低,使用安全性获得提高。
综合上述的各种因素,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溴氰菊酯的重量比例为1:3-1:40的情况下,具有最佳效果。
实施例9
实验效果计算方法及实验判断依据:与实施例1相同。
将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与溴氰菊酯按照80:1~1:80的重量比混合得到多种组合物,选取其中几种具体重量比对应的组合物测定其对棉铃虫的毒力作用,测试结果如表9所示:
表9对棉铃虫的毒力测试结果比较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221
实验结果分析:从表9中可以看出:
1)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溴氰菊酯在80:1-1:80的重量范围内,实测毒力指数(ATI)均高于毒力指数(TTI)。尤其是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溴氰菊酯在9: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ATI远高于TTI,说明增效作用明显。
2)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溴氰菊酯在8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共毒系数(CTC)均大于80,不存在拮抗作用;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溴氰菊酯在40:1-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CTC均高于120,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溴氰菊酯在20:1-1:2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CTC最高,增效作用较强,尤其是重量比例范围为1:1时,CTC达到了245.57,其增效作用最强。
3)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溴氰菊酯在1: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实测毒力指数(ATI)均高于溴氰菊酯的毒力指数1180.19。
4)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溴氰菊酯在80:1-1:3的重量比例范围内,随着溴氰菊酯比例的增加,对棉铃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下降明显;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溴氰菊酯在1: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溴氰菊酯复配组合物的LC50远低于单独使用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时的LC50,与单独使用溴氰菊酯时的LC50相当或更低,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溴氰菊酯在1: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组合物的LC50明显低于溴氰菊酯的LC50
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溴氰菊酯组合物,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溴氰菊酯在8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不存在拮抗作用,并可以降低LC50;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溴氰菊酯在40:1-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具有增效作用,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溴氰菊酯在20:1-1:2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增效作用最为明显;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溴氰菊酯在1: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组合物的LC50非常低,使用安全性获得提高。
综合上述的各种因素,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溴氰菊酯的重量比例为1:1-1:20的情况下,具有最佳效果。
实施例10
实验效果计算方法及实验判断依据:与实施例1相同。
将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与溴氰菊酯按照80:1~1:80的重量比混合得到多种组合物,选取其中几种具体重量比对应的组合物测定其对二化螟的毒力作用,测试结果如表10所示:
表10对二化螟的毒力测试结果比较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241
实验结果分析:从表10中可以看出:
1)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溴氰菊酯在20:1-1:80的重量范围内,实测毒力指数(ATI)均高于毒力指数(TTI)。尤其是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溴氰菊酯在3:1-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ATI远高于TTI,说明增效作用明显。
2)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溴氰菊酯在8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共毒系数(CTC)均大于80,不存在拮抗作用;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溴氰菊酯在20:1-1:2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CTC均高于120,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溴氰菊酯在3:1-1:2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CTC最高,增效作用较强,尤其是重量比例范围为1:3时,CTC达到了158.55,其增效作用最强。
3)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溴氰菊酯在1:3-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实测毒力指数(ATI)均高于溴氰菊酯的毒力指数781.16。
4)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溴氰菊酯在80:1-1:2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随着溴氰菊酯比例的增加,对二化螟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下降明显;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溴氰菊酯在1:3-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溴氰菊酯复配组合物的LC50远低于单独使用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时的LC50,与单独使用溴氰菊酯时的LC50相当或更低,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溴氰菊酯在1:3-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组合物的LC50明显低于溴氰菊酯的LC50
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溴氰菊酯组合物,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溴氰菊酯在8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不存在拮抗作用,并可以降低LC50;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溴氰菊酯在20:1-1:2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具有增效作用,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溴氰菊酯在3:1-1:2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增效作用最为明显;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溴氰菊酯在1:3-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组合物的LC50非常低,使用安全性获得提高。
综合上述的各种因素,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溴氰菊酯的重量比例为1:3-1:20的情况下,具有最佳效果。
实施例11
实验效果计算方法及实验判断依据:与实施例1相同。
将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与联苯菊酯按照80:1~1:80的重量比混合得到多种组合物,选取其中几种具体重量比对应的组合物测定其对棉蚜的毒力作用,测试结果如表11所示:
表11对棉蚜的毒力测试结果比较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251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261
实验结果分析:从表11中可以看出:
1)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在40:1-1:80的重量范围内,实测毒力指数(ATI)均高于毒力指数(TTI)。尤其是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在20:1-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ATI远高于TTI,说明增效作用明显。
2)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在8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共毒系数(CTC)均大于80,不存在拮抗作用;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在20:1-1:9的重量比例范围内,CTC均高于120,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在9:1-1:3的重量比例范围内,CTC最高,增效作用较强,尤其是重量比例范围为9:1时,CTC达到了168.68,其增效作用最强。
3)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在1:3-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实测毒力指数(ATI)均高于联苯菊酯的毒力指数6852.00。
4)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在80:1-1:3的重量比例范围内,随着联苯菊酯比例的增加,对棉蚜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下降明显;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在1:3-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复配组合物的LC50远低于单独使用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时的LC50,与单独使用联苯菊酯时的LC50相当或更低,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在1:3-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组合物的LC50明显低于联苯菊酯的LC50
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组合物,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在8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不存在拮抗作用,并可以降低LC50;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在20:1-1:9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具有增效作用,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在9:1-1:3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增效作用最为明显;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在1:3-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组合物的LC50非常低,使用安全性获得提高。
综合上述的各种因素,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的重量比例为1:3-1:9的情况下,具有最佳效果。
实施例12
实验效果计算方法及实验判断依据:与实施例1相同。
将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与联苯菊酯按照80:1~1:80的重量比混合得到多种组合物,选取其中几种具体重量比对应的组合物测定其对粘虫的毒力作用,测试结果如表12所示:
表12对粘虫的毒力测试结果比较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271
实验结果分析:从表12中可以看出:
1)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在40:1-1:80的重量范围内,实测毒力指数(ATI)均高于毒力指数(TTI)。尤其是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在3:1-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ATI远高于TTI,说明增效作用明显。
2)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在8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共毒系数(CTC)均大于80,不存在拮抗作用;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在20:1-1:2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CTC均高于120,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在9:1-1:1的重量比例范围内,CTC最高,增效作用较强,尤其是重量比例范围为3:1时,CTC达到了185.59,其增效作用最强。
3)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在1: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实测毒力指数(ATI)均高于联苯菊酯的毒力指数1015.63。
4)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在80:1-1:9的重量比例范围内,随着联苯菊酯比例的增加,对粘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下降明显;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在1: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复配组合物的LC50远低于单独使用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时的LC50,与单独使用联苯菊酯时的LC50相当或更低,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在1: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组合物的LC50明显低于联苯菊酯的LC50
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组合物,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在8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不存在拮抗作用,并可以降低LC50;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在20:1-1:2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具有增效作用,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在9:1-1:1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增效作用最为明显;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在1: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组合物的LC50非常低,使用安全性获得提高。
综合上述的各种因素,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的重量比例为1:1-1:20的情况下,具有最佳效果。
实施例13
实验效果计算方法及实验判断依据:与实施例1相同。
将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与联苯菊酯按照80:1~1:80的重量比混合得到多种组合物,选取其中几种具体重量比对应的组合物测定其对小菜蛾的毒力作用,测试结果如表13所示:
表13对小菜蛾的毒力测试结果比较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291
实验结果分析:从表13中可以看出:
1)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在20:1-1:80的重量范围内,实测毒力指数(ATI)均高于毒力指数(TTI)。尤其是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在3:1-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ATI远高于TTI,说明增效作用明显。
2)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在8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共毒系数(CTC)均大于80,不存在拮抗作用;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在20:1-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CTC均高于120,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在9:1-1:2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CTC最高,增效作用较强,尤其是重量比例范围为1:1时,CTC达到了187.22,其增效作用最强。
3)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在1: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实测毒力指数(ATI)均高于联苯菊酯的毒力指数833.49。
4)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在80:1-1:9的重量比例范围内,随着联苯菊酯比例的增加,对小菜蛾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下降明显;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在1: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复配组合物的LC50远低于单独使用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时的LC50,与单独使用联苯菊酯时的LC50相当或更低,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在1: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组合物的LC50明显低于联苯菊酯的LC50
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组合物,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在8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不存在拮抗作用,并可以降低LC50;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在20:1-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具有增效作用,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在9:1-1:2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增效作用最为明显;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在1: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组合物的LC50非常低,使用安全性获得提高。
综合上述的各种因素,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的重量比例为1:1-1:40的情况下,具有最佳效果。
实施例14
实验效果计算方法及实验判断依据:与实施例1相同。
将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与联苯菊酯按照80:1~1:80的重量比混合得到多种组合物,选取其中几种具体重量比对应的组合物测定其对柑橘木虱的毒力作用,测试结果如表14所示:
表14对柑橘木虱的毒力测试结果比较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301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311
实验结果分析:从表14中可以看出:
1)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在80:1-1:80的重量范围内,实测毒力指数(ATI)均高于毒力指数(TTI)。尤其是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在20:1-1:2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ATI远高于TTI,说明增效作用明显。
2)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在8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共毒系数(CTC)均大于80,不存在拮抗作用;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在40:1-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CTC均高于120,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在20:1-1:9的重量比例范围内,CTC最高,增效作用较强,尤其是重量比例范围为3:1时,CTC达到了186.79,其增效作用最强。
3)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在8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实测毒力指数(ATI)均高于联苯菊酯的毒力指数110.33。
4)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在80:1-1:3的重量比例范围内,随着联苯菊酯比例的增加,对柑橘木虱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下降明显;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在8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复配组合物的LC50远低于单独使用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时的LC50,与单独使用联苯菊酯时的LC50相当或更低,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在8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组合物的LC50明显低于联苯菊酯的LC50
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组合物,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在8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不存在拮抗作用,并可以降低LC50;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在40:1-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具有增效作用,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在20:1-1:9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增效作用最为明显;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在8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组合物的LC50非常低,使用安全性获得提高。
综合上述的各种因素,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的重量比例为40:1-1:40的情况下,具有最佳效果。
实施例15
实验效果计算方法及实验判断依据:与实施例1相同。
将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与高效氯氰菊酯按照80:1~1:80的重量比混合得到多种组合物,选取其中几种具体重量比对应的组合物测定其对小菜蛾的毒力作用,测试结果如表15所示:
表15对小菜蛾的毒力测试结果比较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321
实验结果分析:从表15中可以看出:
1)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高效氯氰菊酯在80:1-1:20的重量范围内,实测毒力指数(ATI)均高于毒力指数(TTI)。尤其是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高效氯氰菊酯在20:1-1:2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ATI远高于TTI,说明增效作用明显。
2)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高效氯氰菊酯在8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共毒系数(CTC)均大于80,不存在拮抗作用;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高效氯氰菊酯在40:1-1:2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CTC均高于120,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高效氯氰菊酯在20:1-1:3的重量比例范围内,CTC最高,增效作用较强,尤其是重量比例范围为1:1时,CTC达到了180.27,其增效作用最强。
3)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高效氯氰菊酯在1:1-1:2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实测毒力指数(ATI)均高于高效氯氰菊酯的毒力指数300.00。
4)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高效氯氰菊酯在80:1-1:9的重量比例范围内,随着高效氯氰菊酯比例的增加,对小菜蛾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下降明显;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高效氯氰菊酯在1:1-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高效氯氰菊酯复配组合物的LC50远低于单独使用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时的LC50,与单独使用高效氯氰菊酯时的LC50相当或更低,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高效氯氰菊酯在1:1-1:2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组合物的LC50明显低于高效氯氰菊酯的LC50
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高效氯氰菊酯组合物,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高效氯氰菊酯在8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不存在拮抗作用,并可以降低LC50;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高效氯氰菊酯在40:1-1:2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具有增效作用,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高效氯氰菊酯在20:1-1:3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增效作用最为明显;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高效氯氰菊酯在1:1-1:2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组合物的LC50非常低,使用安全性获得提高。
综合上述的各种因素,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高效氯氰菊酯的重量比例为1:1-1:3的情况下,具有最佳效果。
实施例16
实验效果计算方法及实验判断依据:与实施例1相同。
将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与高效氯氰菊酯按照80:1~1:80的重量比混合得到多种组合物,选取其中几种具体重量比对应的组合物测定其对桃小食心虫的毒力作用,测试结果如表16所示:
表16对桃小食心虫的毒力测试结果比较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341
实验结果分析:从表16中可以看出:
1)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高效氯氰菊酯在40:1-1:20的重量范围内,实测毒力指数(ATI)均高于毒力指数(TTI)。尤其是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高效氯氰菊酯在9:1-1:3的重量比例范围内,ATI远高于TTI,说明增效作用明显。
2)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高效氯氰菊酯在8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共毒系数(CTC)均大于80,不存在拮抗作用;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高效氯氰菊酯在20:1-1:3的重量比例范围内,CTC均高于120,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高效氯氰菊酯在20:1-1:3的重量比例范围内,CTC最高,增效作用较强,尤其是重量比例范围为9:1时,CTC达到了165.35,其增效作用最强。
3)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高效氯氰菊酯在1:3的重量比例时,实测毒力指数(ATI)均高于高效氯氰菊酯的毒力指数5139.02。
4)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高效氯氰菊酯在80:1-1:3的重量比例范围内,随着高效氯氰菊酯比例的增加,对桃小食心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下降明显;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高效氯氰菊酯在1:3-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高效氯氰菊酯复配组合物的LC50远低于单独使用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时的LC50,与单独使用高效氯氰菊酯时的LC50相当或更低,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高效氯氰菊酯在1:3-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组合物的LC50明显低于高效氯氰菊酯的LC50
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高效氯氰菊酯组合物,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高效氯氰菊酯在8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不存在拮抗作用,并可以降低LC50;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高效氯氰菊酯在20:1-1:3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具有增效作用,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高效氯氰菊酯在20:1-1:3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增效作用最为明显;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高效氯氰菊酯在1:3-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组合物的LC50非常低,使用安全性获得提高。
综合上述的各种因素,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高效氯氰菊酯的重量比例为1:3的情况下,具有最佳效果。
实施例17
实验效果计算方法及实验判断依据:与实施例1相同。
将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与溴氰菊酯按照80:1~1:80的重量比混合得到多种组合物,选取其中几种具体重量比对应的组合物测定其对马铃薯甲虫的毒力作用,测试结果如表17所示:
表17对马铃薯甲虫的毒力测试结果比较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351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361
实验结果分析:从表17中可以看出:
1)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溴氰菊酯在40:1-1:80的重量范围内,实测毒力指数(ATI)均高于毒力指数(TTI)。尤其是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溴氰菊酯在3: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ATI远高于TTI,说明增效作用明显。
2)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溴氰菊酯在8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共毒系数(CTC)均大于80,不存在拮抗作用;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溴氰菊酯在40:1-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CTC均高于120,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溴氰菊酯在9:1-1:2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CTC最高,增效作用较强,尤其是重量比例范围为1:20时,CTC达到了163.47,其增效作用最强。
3)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溴氰菊酯在1:3-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实测毒力指数(ATI)均高于溴氰菊酯的毒力指数941.21。
4)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溴氰菊酯在80:1-1:2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随着溴氰菊酯比例的增加,对马铃薯甲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下降明显;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溴氰菊酯在1:3-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溴氰菊酯复配组合物的LC50远低于单独使用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时的LC50,与单独使用溴氰菊酯时的LC50相当或更低,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溴氰菊酯在1:3-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组合物的LC50明显低于溴氰菊酯的LC50
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溴氰菊酯组合物,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溴氰菊酯在8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不存在拮抗作用,并可以降低LC50;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溴氰菊酯在40:1-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具有增效作用,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溴氰菊酯在9:1-1:2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增效作用最为明显;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溴氰菊酯在1:3-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组合物的LC50非常低,使用安全性获得提高。
综合上述的各种因素,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溴氰菊酯的重量比例为1:3-1:20的情况下,具有最佳效果。
实施例18
实验效果计算方法及实验判断依据:与实施例1相同。
将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与溴氰菊酯按照80:1~1:80的重量比混合得到多种组合物,选取其中几种具体重量比对应的组合物测定其对棉铃虫的毒力作用,测试结果如表18所示:
表18对棉铃虫的毒力测试结果比较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371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381
实验结果分析:从表18中可以看出:
1)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溴氰菊酯在80:1-1:80的重量范围内,实测毒力指数(ATI)均高于毒力指数(TTI)。尤其是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溴氰菊酯在2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ATI远高于TTI,说明增效作用明显。
2)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溴氰菊酯在8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共毒系数(CTC)均大于80,不存在拮抗作用;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溴氰菊酯在40:1-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CTC均高于120,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溴氰菊酯在20:1-1:3的重量比例范围内,CTC最高,增效作用较强,尤其是重量比例范围为1:1时,CTC达到了173.40,其增效作用最强。
3)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溴氰菊酯在1:3-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实测毒力指数(ATI)均高于溴氰菊酯的毒力指数1188.82。
4)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溴氰菊酯在80:1-1:2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随着溴氰菊酯比例的增加,对棉铃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下降明显;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溴氰菊酯在1: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溴氰菊酯复配组合物的LC50远低于单独使用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时的LC50,与单独使用溴氰菊酯时的LC50相当或更低,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溴氰菊酯在1:3-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组合物的LC50明显低于溴氰菊酯的LC50
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溴氰菊酯组合物,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溴氰菊酯在8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不存在拮抗作用,并可以降低LC50;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溴氰菊酯在40:1-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具有增效作用,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溴氰菊酯在20:1-1:3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增效作用最为明显;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溴氰菊酯在1:3-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组合物的LC50非常低,使用安全性获得提高。
综合上述的各种因素,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溴氰菊酯的重量比例为1:3-1:40的情况下,具有最佳效果。
实施例19
实验效果计算方法及实验判断依据:与实施例1相同。
将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与溴氰菊酯按照80:1~1:80的重量比混合得到多种组合物,选取其中几种具体重量比对应的组合物测定其对二化螟的毒力作用,测试结果如表19所示:
表19对二化螟的毒力测试结果比较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391
实验结果分析:从表19中可以看出:
1)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溴氰菊酯在80:1-1:80的重量范围内,实测毒力指数(ATI)均高于毒力指数(TTI)。尤其是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溴氰菊酯在9:1-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ATI远高于TTI,说明增效作用明显。
2)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溴氰菊酯在8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共毒系数(CTC)均大于80,不存在拮抗作用;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溴氰菊酯在40:1-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CTC均高于120,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溴氰菊酯在20:1-1:1的重量比例范围内,CTC最高,增效作用较强,尤其是重量比例范围为1:1时,CTC达到了161.55,其增效作用最强。
3)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溴氰菊酯在1:3-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实测毒力指数(ATI)均高于溴氰菊酯的毒力指数1206.28。
4)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溴氰菊酯在80:1-1:2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随着溴氰菊酯比例的增加,对二化螟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下降明显;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溴氰菊酯在1:3-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溴氰菊酯复配组合物的LC50远低于单独使用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时的LC50,与单独使用溴氰菊酯时的LC50相当或更低,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溴氰菊酯在1:3-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组合物的LC50明显低于溴氰菊酯的LC50
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溴氰菊酯组合物,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溴氰菊酯在8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不存在拮抗作用,并可以降低LC50;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溴氰菊酯在40:1-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具有增效作用,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溴氰菊酯在20:1-1:1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增效作用最为明显;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溴氰菊酯在1:3-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组合物的LC50非常低,使用安全性获得提高。
综合上述的各种因素,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溴氰菊酯的重量比例为1:3-1:40的情况下,具有最佳效果。
实施例20
实验效果计算方法及实验判断依据:与实施例1相同。
将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与氰戊菊酯按照80:1~1:80的重量比混合得到多种组合物,选取其中几种具体重量比对应的组合物测定其对小菜蛾的毒力作用,测试结果如表20所示:
表20对小菜蛾的毒力测试结果比较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411
实验结果分析:从表20中可以看出:
1)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氰戊菊酯在9:1-1:40的重量范围内,实测毒力指数(ATI)均高于毒力指数(TTI)。尤其是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氰戊菊酯在1:1-1:2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ATI远高于TTI,说明增效作用明显。
2)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氰戊菊酯在2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共毒系数(CTC)均大于80,不存在拮抗作用;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氰戊菊酯在1:1-1:2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CTC均高于120,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氰戊菊酯在1:3-1:2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CTC最高,增效作用较强,尤其是重量比例范围为1:9时,CTC达到了166.00,其增效作用最强。
3)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氰戊菊酯在3:1-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实测毒力指数(ATI)均高于氰戊菊酯的毒力指数119.82。
4)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氰戊菊酯在80:1-1:9的重量比例范围内,随着氰戊菊酯比例的增加,对小菜蛾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下降明显;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氰戊菊酯在3:1-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氰戊菊酯复配组合物的LC50远低于单独使用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时的LC50,与单独使用氰戊菊酯时的LC50相当或更低,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氰戊菊酯在3:1-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组合物的LC50明显低于氰戊菊酯的LC50
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氰戊菊酯组合物,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氰戊菊酯在2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不存在拮抗作用,并可以降低LC50;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氰戊菊酯在1:1-1:2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具有增效作用,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氰戊菊酯在1:3-1:2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增效作用最为明显;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氰戊菊酯在3:1-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组合物的LC50非常低,使用安全性获得提高。
综合上述的各种因素,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氰戊菊酯的重量比例为1:3-1:20的情况下,具有最佳效果。
实施例21
实验效果计算方法及实验判断依据:与实施例1相同。
将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与顺式氯氰菊酯按照80:1~1:80的重量比混合得到多种组合物,选取其中几种具体重量比对应的组合物测定其对小菜蛾的毒力作用,测试结果如表21所示:
表21对小菜蛾的毒力测试结果比较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421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431
实验结果分析:从表21中可以看出:
1)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顺式氯氰菊酯在20:1-1:80的重量范围内,实测毒力指数(ATI)均高于毒力指数(TTI)。尤其是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顺式氯氰菊酯在1:1-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ATI远高于TTI,说明增效作用明显。
2)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顺式氯氰菊酯在4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共毒系数(CTC)均大于80,不存在拮抗作用;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顺式氯氰菊酯在1:1-1:2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CTC均高于120,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顺式氯氰菊酯在1:1-1:2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CTC最高,增效作用较强,尤其是重量比例范围为1:9时,CTC达到了133.31其增效作用最强。
3)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顺式氯氰菊酯在1:3-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实测毒力指数(ATI)均高于顺式氯氰菊酯的毒力指数273.20。
4)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顺式氯氰菊酯在80:1-1:9的重量比例范围内,随着顺式氯氰菊酯比例的增加,对小菜蛾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下降明显;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顺式氯氰菊酯在1:3-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顺式氯氰菊酯复配组合物的LC50远低于单独使用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时的LC50,与单独使用顺式氯氰菊酯时的LC50相当或更低,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顺式氯氰菊酯在1:3-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组合物的LC50明显低于顺式氯氰菊酯的LC50
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顺式氯氰菊酯组合物,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顺式氯氰菊酯在4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不存在拮抗作用,并可以降低LC50;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顺式氯氰菊酯在1:1-1:2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具有增效作用,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顺式氯氰菊酯在1:1-1:2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增效作用最为明显;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顺式氯氰菊酯在1:3-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组合物的LC50非常低,使用安全性获得提高。
综合上述的各种因素,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顺式氯氰菊酯的重量比例为1:3-1:20的情况下,具有最佳效果。
实施例22
实验效果计算方法及实验判断依据:与实施例1相同。
将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与顺式氯氰菊酯按照80:1~1:80的重量比混合得到多种组合物,选取其中几种具体重量比对应的组合物测定其对棉蚜的毒力作用,测试结果如表22所示:
表22对棉蚜的毒力测试结果比较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441
实验结果分析:从表22中可以看出:
1)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顺式氯氰菊酯在80:1-1:20的重量范围内,实测毒力指数(ATI)均高于毒力指数(TTI)。尤其是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顺式氯氰菊酯在9:1-1:2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ATI远高于TTI,说明增效作用明显。
2)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顺式氯氰菊酯在8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共毒系数(CTC)均大于80,不存在拮抗作用;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顺式氯氰菊酯在40:1-1:2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CTC均高于120,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顺式氯氰菊酯在9:1-1:1的重量比例范围内,CTC最高,增效作用较强,尤其是重量比例范围为9:1时,CTC达到了168.31,其增效作用最强。
3)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顺式氯氰菊酯在1:3-1:4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实测毒力指数(ATI)均高于顺式氯氰菊酯的毒力指数396.53。
4)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顺式氯氰菊酯在80:1-1:2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随着顺式氯氰菊酯比例的增加,对棉蚜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下降明显;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顺式氯氰菊酯在1:3-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顺式氯氰菊酯复配组合物的LC50远低于单独使用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时的LC50,与单独使用顺式氯氰菊酯时的LC50相当或更低,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顺式氯氰菊酯在1:3-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组合物的LC50明显低于顺式氯氰菊酯的LC50
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顺式氯氰菊酯组合物,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顺式氯氰菊酯在80:1-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不存在拮抗作用,并可以降低LC50;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顺式氯氰菊酯在40:1-1:2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具有增效作用,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顺式氯氰菊酯在9:1-1:1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增效作用最为明显;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顺式氯氰菊酯在1:3-1:80的重量比例范围内,组合物的LC50非常低,使用安全性获得提高。
综合上述的各种因素,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顺式氯氰菊酯的重量比例为1:3-1:20的情况下,具有最佳效果。
实施例23
配制乳油
制备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顺式氯氰菊酯的乳油,包括: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461
将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顺式氯氰菊酯加入溶剂油150#中,搅拌溶解完全后加入双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再经高速搅拌形成均匀溶液,即制得含有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顺式氯氰菊酯的乳油。
实施例24
配制水乳剂
制备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顺式氯氰菊酯的水乳剂,包括: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462
将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顺式氯氰菊酯在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中溶解完全,再加入烷基苯磺酸钙和α烯烃磺酸钠搅拌形成油相;再将水、丙二醇、硅酮类、苯甲酸钠、黄原胶混合形成均匀水相;在反应釜中高速搅拌,将油相加入至水相,缓缓加水直至转相点后,开启剪切,剪切半小时左右,即制得含有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顺式氯氰菊酯的水乳剂。
实施例25
配制微囊悬浮剂
制备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顺式氯氰菊酯的微囊悬浮剂,包括: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471
将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顺式氯氰菊酯溶解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中,加入萘酚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聚脲树脂和石油磺酸钠,搅拌均匀,形成微囊油相,将乙二醇、C-脂肪醇类、苯甲酸钠、明胶和水进行均质剪切后得到水相,最后在低速搅拌条件下将油相缓缓加入至水相中,即制得含有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顺式氯氰菊酯的微囊悬浮剂。
实施例26
配制微乳剂
制备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顺式氯氰菊酯的微乳剂,包括: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472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481
将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顺式氯氰菊酯在苄基酚聚氧乙烯醚和脂肪胺聚氧乙烯醚中溶解完全,加入烷基苯磺酸钠和二烷基丁二酸酯磺酸钠,搅拌形成均匀油相;再将水、乙二醇混合形成均匀水相;在反应釜中高速搅拌,将油相加入至水相,形成均匀透明溶液,即制得含有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顺式氯氰菊酯的微乳剂。
实施例27
配制水悬浮剂
制备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顺式氯氰菊酯的水悬浮剂,包括: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482
将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顺式氯氰菊酯、烷基苯磺酸铵、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异丙醇、黄原胶、苯甲酸钠和水混合在一起再经剪切均质30分钟左右后过砂磨机砂磨1~2小时,即制得含有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顺式氯氰菊酯的水悬浮剂。
实施例28
配制可溶性液剂
制备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顺式氯氰菊酯的可溶性液剂,包括: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483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491
将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顺式氯氰菊酯加入二甲基亚砜和甲醇中,搅拌均匀后再加入脂肪胺聚氧乙烯醚,经高速搅拌形成均匀溶液,即制得含有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顺式氯氰菊酯的可溶性液剂。
实施例29
配制可湿性粉剂
制备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顺式氯氰菊酯的可湿性粉剂,包括: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492
将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顺式氯氰菊酯、木质素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苯磺酸钙、白炭黑、硅藻土混合在一起,经搅拌釜搅拌均匀后过气流粉碎机粉碎,再混合均匀,即制得含有2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顺式氯氰菊酯的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30
配制水分散粒剂
制备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顺式氯氰菊酯的水分散颗粒剂,包括: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493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501
将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顺式氯氰菊酯、聚羧酸盐、脂肪酸聚氧乙烯酯、木质素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盐、甲基纤维素、膨润土混合在一起经搅拌釜搅拌均匀后过超微气流粉碎机细化,再经挤压造粒、干燥、筛分,即制得含有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顺式氯氰菊酯的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31
配制油悬浮剂
制备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顺式氯氰菊酯的油悬浮剂,包括: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502
将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顺式氯氰菊酯、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乙二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芳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硅油、黄原胶、苯甲酸钠和松脂基植物油混合在一起经剪切30分钟左右后,过砂磨机砂磨1小时左右,即制得含有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顺式氯氰菊酯的油悬浮剂。
实施例32
配制微囊悬浮剂
制备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高效氯氰菊酯的微囊悬浮剂,包括: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511
将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高效氯氰菊酯溶解在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加入脂肪醇硫酸钠和聚苯乙烯树脂,搅拌均匀,形成微囊油相,将丙二醇、黄原胶、苯甲酸钠和水进行均质剪切后得到水相,最后在低速搅拌条件下将油相缓缓加入至水相中,即制得含有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高效氯氰菊酯的微囊悬浮剂。
实施例33
配制微乳剂
制备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高效氯氰菊酯的微乳剂,包括: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512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521
将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高效氯氰菊酯在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二甲基亚砜和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中溶解完全,加入烷基联苯醚磺酸钠,搅拌形成均匀油相;再将水、丙二醇混合形成均匀水相;在反应釜中高速搅拌,将油相加入至水相,形成均匀透明溶液,即制得含有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高效氯氰菊酯的微乳剂。
实施例34
配制水悬浮剂
制备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水悬浮剂,包括: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522
将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高效氯氰菊酯、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苄基二甲基氯化铵、硅油、乙二醇、黄原胶、苯甲酸钠和水混合在一起再经剪切均质30分钟左右后过砂磨机砂磨1~2小时,即制得含有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水悬浮剂。
实施例35
配制可溶性液剂
制备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高效氯氰菊酯的可溶性液剂,包括: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523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531
将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高效氯氰菊酯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和乙醇中,搅拌均匀后再加入脂肪胺聚氧乙烯醚和烷基苯磺酸钙,经高速搅拌形成均匀溶液,即制得含有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高效氯氰菊酯的可溶性液剂。
实施例36
配制油悬浮剂
制备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油悬浮剂,包括: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532
将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高效氯氰菊酯、季铵盐烷氧化物、脂肪醇硫酸钠、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甲酯大豆油、黄原胶、苯甲酸钠和甲酯椰子油混合在一起经剪切30分钟左右后,过砂磨机砂磨1小时左右,即制得含有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油悬浮剂。
实施例37
配制乳油
制备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的乳油,包括: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541
将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加入溶剂油200#中,搅拌溶解完全后加入烷基萘磺酸盐和脂肪胺聚氧乙烯醚,再经高速搅拌形成均匀溶液,即制得含有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的乳油。
实施例38
配制水乳剂
制备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的水乳剂,包括: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542
将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在季铵盐烷氧化物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中溶解完全,再加入烷基苯磺酸钠搅拌形成油相;再将水、丙二醇、阿拉伯胶、苯甲酸钠混合形成均匀水相;在反应釜中高速搅拌,将油相加入至水相,缓缓加水直至转相点后,开启剪切,剪切半小时左右,即制得含有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联苯菊酯的水乳剂。
实施例39
配制微囊悬浮剂
制备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的微囊悬浮剂,包括: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551
将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联苯菊酯溶解在烷基磷酸酯中,加入烷基苯磺酸钙盐、聚脲树脂和聚合羧酸钠,搅拌均匀,形成微囊油相,将异丙醇、黄原胶和水进行均质剪切后得到水相,最后在低速搅拌条件下将油相缓缓加入至水相中,即制得含有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的微囊悬浮剂。
实施例40
配制微乳剂
制备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的微乳剂,包括: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552
将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在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芳烷基酚聚氧乙烯和二甲基亚砜中溶解完全,搅拌形成均匀油相;再将水形成均匀水相;在反应釜中高速搅拌,将油相加入至水相,形成均匀透明溶液,即制得含有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的微乳剂。
实施例41
配制油悬浮剂
制备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的油悬浮剂,包括: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561
将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联苯菊酯、乙二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烷基苯磺酸钙芳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明胶、苯甲酸钠和甲酯椰子油混合在一起经剪切30分钟左右后,过砂磨机砂磨1小时左右,即制得含有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联苯菊酯的油悬浮剂。
实施例42
配制乳油
制备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溴氰菊酯的乳油,包括: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562
将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溴氰菊酯加入松脂基植物油中,搅拌溶解完全后加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烷基萘磺酸盐和芳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再经高速搅拌形成均匀溶液,即制得含有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溴氰菊酯的乳油。
实施例43
配制可溶性液剂
制备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溴氰菊酯的可溶性液剂,包括: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571
将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溴氰菊酯加入二甲基亚砜和甲醇中,搅拌均匀后再加入烷基萘磺酸盐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经高速搅拌形成均匀溶液,即制得含有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溴氰菊酯的可溶性液剂。
实施例44
配制油悬浮剂
制备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溴氰菊酯的油悬浮剂,包括: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572
将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溴氰菊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烷基苯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钠、硅酮类、苯甲酸钠和甲酯棕榈混合在一起经剪切30分钟左右后,过砂磨机砂磨1小时左右,即制得含有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溴氰菊酯的油悬浮剂。
实施例45
田间药效试验
发明人还分别进行了药效试验,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23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效对照表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581
表24对甘蓝小菜蛾的防效对照表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582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591
表25对番茄白粉虱的防效对照表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592
表26对柑橘木虱的防效对照表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593
表27对棉铃虫的防效对照表
Figure BDA0002132297820000601
综上所述,本发明将A组分(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B组分(菊酯类化合物,如联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顺式氯氰菊酯)进行复配得到的农药组合物的药效明显高于使用单剂产品时的防效,并且持效性优异,因此,使用较少的剂量就可以达到杀虫的效果,从而能够大大降低害虫的抗药性风险。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A组分和B组分;
所述A组分选自2-氯-6-((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所述B组分为菊酯类化合物;
并且,所述A组分与所述B组分的重量比为80:1~1: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B组分选自联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顺式氯氰菊酯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助剂和/或载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选自乳化剂、分散剂、防冻剂、助溶剂、增稠剂、消泡剂、稳定剂、润湿剂、填料、囊壁材料、pH调节剂和崩解剂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选自二甲苯、甲苯、柴油、甲醇、乙醇、正丁醇、异丙醇、溶剂油150#、溶剂油200#、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油酸甲酯、大豆油、环氧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棉籽油、松节油、白油、煤油、水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组合物的剂型选自乳油、水乳剂、微乳剂、微囊悬浮剂、水悬浮剂、可溶性液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颗粒剂和油悬浮剂中的任意一种。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在防治害虫中的应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在防治害虫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害虫为棉蚜、粘虫、小菜蛾、朱砂叶螨、柑橘木虱、桃小食心虫、马铃薯甲虫、棉铃虫、二化螟中的任意一种。
CN201910642350.0A 2019-07-16 2019-07-16 一种杀虫组合物及其在防治害虫中的应用 Pending CN1122371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42350.0A CN112237192A (zh) 2019-07-16 2019-07-16 一种杀虫组合物及其在防治害虫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42350.0A CN112237192A (zh) 2019-07-16 2019-07-16 一种杀虫组合物及其在防治害虫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37192A true CN112237192A (zh) 2021-01-19

Family

ID=74167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42350.0A Pending CN112237192A (zh) 2019-07-16 2019-07-16 一种杀虫组合物及其在防治害虫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37192A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43584A (en) * 1987-04-21 1990-07-24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p-Phenoxyphenoxy)-methyl-five-membered hetaryl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43584A (en) * 1987-04-21 1990-07-24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p-Phenoxyphenoxy)-methyl-five-membered hetaryl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13038B (zh) 二元杀虫剂组合物及应用
CN104663702A (zh) 一种含有菊酯类杀虫剂的杀虫杀螨组合物
CN104430477A (zh) 一种含有氟噻虫砜和烟碱类杀虫剂的农药组合物
CN104026143B (zh) 二元杀虫剂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3380778A (zh) 噻虫嗪和嘧菌酯农药组合物
CN101366386B (zh) 基于吡蚜酮的农药组合物
CN103155929B (zh) 一种二元杀虫剂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4542618A (zh) 一种含有腈吡螨酯和乙螨唑的增效杀螨组合物
CN104585224A (zh) 一种含有氟噻虫砜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农药组合物
CN102657184B (zh) 一种含有苯醚双唑与噻呋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3155935B (zh) 二元杀虫剂组合物
CN105454238A (zh) 含有氟吡呋喃酮和氟吡菌酰胺的农药组合物
CN102626101B (zh) 一种含丁氟螨酯的高效杀虫组合物
CN104585226A (zh) 一种含有氟噻虫砜和有机磷类杀虫剂的农药组合物
CN105613511B (zh) 一种农业杀虫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9042715A (zh) 一种含双丙环虫酯和四氯虫酰胺组合物
CN112237193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及其在防治害虫中的应用
CN112237192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及其在防治害虫中的应用
CN112237196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及其在防治害虫中的应用
CN106857679A (zh) 含有噻苯隆和超敏蛋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物
CN104957167A (zh) 噻虫嗪和嘧菌酯农药组合物
CN112237200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及其在防治害虫中的应用
CN112237198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及其在防治害虫中的应用
CN111011391A (zh) 复合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2237191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及其在防治害虫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