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36625B - 风扇组件以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风扇组件以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36625B
CN112236625B CN201980038097.6A CN201980038097A CN112236625B CN 112236625 B CN112236625 B CN 112236625B CN 201980038097 A CN201980038097 A CN 201980038097A CN 112236625 B CN112236625 B CN 1122366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grill
disposed
air
rib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3809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36625A (zh
Inventor
崔宇柱
徐己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22366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366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366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366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28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28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281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fans or blow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4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 F04D29/46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adjustab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4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 F04D29/46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adjustable
    • F04D29/462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adjustable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the floor; standing on the flo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082Grilles, registers or guar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24F2013/205Mounting a ventilator fan therein

Abstract

提供一种风扇组件以及包括该风扇组件的空调器,该风扇组件在混流风扇和排出格栅之间另外提供有排出轮叶以控制从混流风扇送出的空气的方向以使空气排得尽可能远。为此,根据本发明的风扇组件包括:风扇壳体单元,其后表面上形成有进气口并且其前表面上形成有空气排出口;混流风扇,其能旋转地布置在风扇壳体单元中;风扇马达,其旋转混流风扇;排出轮叶,其布置在混流风扇的前方以控制从混流风扇送出的空气的方向;以及排出格栅,其布置在排出轮叶的前方以控制穿过排出轮叶的空气方向,其中,排出轮叶可以包括:环形的内轮缘,风扇马达与内轮缘的内侧联接;环形的外轮缘,其布置在内轮缘的后方,其中心与所述内轮缘的中心同轴布置,并且直径大于内轮缘的直径;以及多个轮叶肋,其在内轮缘和外轮缘之间布置成将内轮缘和外轮缘相互连接,并径向地布置成沿周向方向相互间隔开。

Description

风扇组件以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风扇组件以及包括该风扇组件的空调器,更具体地,涉及具有混流风扇的风扇组件以及包括该风扇组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膨胀器,并且利用空气调节循环向建筑物或房间供应冷空气或暖空气。
所述空调器包括空气净化装置或加湿装置,并且还包括用于使空气流动以抽吸外部空气然后排出外部空气的鼓风扇。
鼓风扇包括风扇马达和鼓风扇,鼓风扇与风扇马达的旋转轴联接并在借助风扇马达的驱动而旋转的同时抽吸和排出空气。
鼓风扇根据流动方向分为轴流风扇、离心风扇和混流风扇。
轴流风扇构造成在风扇马达的旋转轴向方向(以下称为“轴向方向”)上抽吸空气,并在轴向方向上排出空气。
离心风扇构造成在轴向方向上抽吸空气,并在周向方向上排出空气。
混流风扇构造成在轴向方向上抽吸空气,并在横流方向(轴向方向和径向方向之间)上排出空气。
同时,近年来,为了提高空调器的空气排出效率并向用户提供各种模式的空气,空调器的结构更加复杂化。例如,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11-0018739号(2011年2月24日公布)(下文中称为“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排出型空调器,该空调器在主体的侧表面上具有空气排出口,并在主体的上端部上具有辅助空气排出口,并且辅助空气排出口上安装有空气循环器。
根据现有技术,可以经由空气排出口向侧表面排出空气,并且空气循环器可以将经由辅助空气排出口排出的空气尽量向前指引。
空气循环器的前表面上安装有排出格栅。该排出格栅可以控制空气循环器排出空气的方向。
同时,当混流风扇安装在空气循环器内部时,为了减少空调器的前后宽度,优选将混流风扇的前后宽度形成得尽可能短。
但是,当缩短混流风扇的前后宽度时,从混流风扇吹出的空气在横流方向上的流动力比向前的流动力强。因此,在将混合流风扇应用于空气循环器的情况下,当在空气循环器的前表面上仅安装有排出格栅时,存在着从混合流风扇吹出的空气难以被向前远送的问题。
另外,空气循环器包括使混流风扇旋转的风扇马达,并且存在由于风扇马达而使空气循环器的前后宽度增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风扇组件以及包括该风扇组件的空调器,该风扇组件在混流风扇和排出格栅之间另外安装有排出轮叶,该排出轮叶用于控制从混流风扇吹出的空气的方向以使空气排得尽可能远。
本公开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风扇组件以及包括该风扇组件的空调器,该风扇组件将使混流风扇旋转的风扇马达安装在排出轮叶中以减小前后宽度。
本公开的目的不限于上述目的,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以下描述可以清楚地理解未提及的其他目的。
技术方案
在本公开的风扇组件中,混流风扇能旋转地布置在风扇壳体单元中。进气口形成在风扇壳体单元的后表面上,并且空气排出口形成在风扇壳体单元的前表面上。所述混流风扇的前方布置有排出轮叶,该排出轮叶控制从所述混流风扇吹出的空气的方向。所述排出轮叶的前方布置有排出格栅,该排出格栅控制已穿过所述排出轮叶的空气的方向。所述排出轮叶包括:环形的内轮缘;环形的外轮缘;以及多个轮叶肋。使混流风扇旋转的风扇马达联接至所述内轮缘的内侧。所述外轮缘布置在所述内轮缘的后方。所述外轮缘的中心与所述内轮缘的中心同轴布置。所述外轮缘的直径大于内轮缘的直径。所述多个轮叶肋在所述内轮缘和所述外轮缘之间布置成将所述内轮缘和所述外轮缘相互连接。所述多个轮叶肋径向地布置成沿周向方向相互间隔开。
所述内轮缘的前后宽度可以大于所述外轮缘的前后宽度。所述多个轮叶肋中的每一者均均形成为三角形。所述多个轮叶肋中的每一者的基部可以与所述内轮缘的外周表面连接,并且所述多个轮叶肋中的每一者的顶点可以与所述外轮缘的内周表面连接。
所述排出格栅可以包括圆形的中央板、多个环形的第一格栅肋以及多个环形的第二格栅肋。所述中央板的中心可以与所述内轮缘的中心同轴布置。所述多个第一格栅肋可以与所述中央板间隔开,以围绕所述中央板的外周。所述多个第一格栅肋可以在径向方向上布置成彼此间隔开。多个第二格栅肋将所述中央板和所述多个第一格栅肋相互连接,并在所述径向方向上直线地形成为径向布置。
所述多个第二格栅肋可以将所述中央板和所述多个第一格栅肋相互连接。所述多个第二格栅肋可以在所述径向方向上直线地形成。所述多个第二格栅肋可以径向布置。
在所述多个第一格栅肋中,布置在最外侧的第一格栅肋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可以比其余第一格栅肋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大。所述其余第一格栅肋可以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宽度。
离所述中央板越远的所述多个第一格栅肋的前端越布置在前方。布置在最外侧的第一格栅肋的后端可以布置在所述其余第一格栅肋的后端之后。
所述中央板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可以与所述其余第一格栅肋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的所述宽度相同。所述中央板的前表面可以形成为凹进,并且所述中央板的后表面可以形成为凸起。
所述中央板可以插入到所述内轮缘中。所述外轮缘可以插入到所述多个第一格栅肋中的最外侧的第一格栅肋中。
所述多个第二格栅肋中的每一者均可以形成为三角形。所述多个第二格栅肋中的每一者的基部与所述多个第一格栅肋中的布置在最外侧的第一格栅肋的内周表面连接。所述多个第二格栅肋中的每一者的顶点可以与所述中央板的外周表面连接。
所述风扇壳体单元可以包括:风扇壳体主体;以及风扇壳体基座。该风扇壳体主体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可以是敞开的。环形壳体肋可以形成为从所述前表面突出。所述空气排出口可以形成在所述壳体肋内部。风扇壳体基座可以布置在所述风扇壳体主体的所述后表面上。环形的孔口可以形成为从所述风扇壳体基座的前表面突出。所述进气口可以形成在所述孔口内部。所述孔口可以穿过所述风扇壳体主体的敞开的后表面插入到所述风扇壳体主体中。
所述壳体肋可以形成为使其内径从后端向前端增大。
所述混流风扇可以包括护罩、轮毂以及多个叶片。所述护罩可以包括抽吸部以及第一倾斜部。所述抽吸部可以沿轴向方向形成有进气口。所述第一倾斜部可以在所述抽吸部中在轴向方向和径向方向之间斜向延伸。所述轮毂可以包括中央部以及第二倾斜部。所述轮毂的面对所述进气口的表面可以形成为凸面,并且与所述进气口相反的表面可以形成为凹面。所述中央部可以布置在所述第一倾斜部中。所述第二倾斜部可以在所述中央部处在所述轴向方向和所述径向方向之间斜向延伸。所述第二倾斜部可以布置在所述第一倾斜部的外部。多个叶片可以布置在所述护罩和所述轮毂之间以将所述护罩和所述轮毂相互连接。所述多个叶片可以布置成在周向方向上相互间隔开。
所述多个叶片中的每个叶片均可以包括前缘、后缘、护罩线以及轮毂线。所述前缘可以位于所述叶片的旋转方向上的远端并且直线地形成。所述后缘可以位于所述叶片的旋转方向上的后端并且直线地形成。所述护罩线可以将所述前缘的一端和所述后缘的一端相互连接。所述护罩线可以从所述护罩的内周表面延伸。所述轮毂线可以将所述前缘的另一端和所述后缘的另一端相互连接。所述轮毂线可以从所述轮毂的外周表面延伸。所述后缘的所述一端可以连接至所述第一倾斜部的所述内周表面在所述径向方向上的最外缘端。所述后缘的所述另一端可以在所述旋转方向上布置在所述后缘的所述一端的后方,并且可以连接至所述第二倾斜部的所述外周表面在所述径向方向上的最外缘端。所述前缘的所述一端可以连接至所述第一倾斜部的所述内周表面在所述径向方向上的最内缘端。所述前缘的所述另一端可以在所述旋转方向上布置在所述前缘的所述一端的前方,布置成比所述后缘的所述另一端更靠近所述轮毂的所述中央部并连接至与所述第二倾斜部的所述外周表面在所述径向方向上的最内缘端在所述轴向方向上间隔开的位置。
所述第二倾斜部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的直线长度可以比所述护罩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的直线长度长。
穿过所述第一倾斜部的直线与在所述轴向方向上延伸的直线之间的夹角可以大于穿过所述第二倾斜部的直线与在所述轴向方向上延伸的所述直线之间的夹角。
将所述护罩线的两端相互连接的直线的长度可以比将所述轮毂线的两端相互连接的直线的长度短。
所述护罩线和所述轮毂线中的每一者均可以形成为弯曲的。
所述多个叶片可以包括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所述第二叶片在所述旋转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叶片的紧后方,并且穿过所述轮毂的中心和所述第一叶片的所述后缘的一端的直线与穿过所述轮毂的中心和所述第二叶片的所述前缘的另一端的直线之间的夹角可以小于穿过所述轮毂的中心和所述第一叶片的所述后缘的一端的直线与穿过所述轮毂的中心和所述第二叶片的所述前缘的一端的直线之间的夹角。
本公开的一种空调器包括:第一风扇组件,其将空气排出到两个侧表面;以及第二风扇组件,其布置在所述第一风扇组件上方,并将空气排出至前方。在所述第二风扇组件中,混流风扇能旋转地安装在风扇壳体单元中。进气口形成在风扇壳体单元的后表面上,并且空气排出口形成在风扇壳体单元的前表面上。所述混流风扇的前方布置有排出轮叶,该排出轮叶控制从所述混流风扇吹出的空气的方向。所述排出轮叶的前方布置有排出格栅,该排出格栅控制已穿过所述排出轮叶的空气的方向。所述排出轮叶包括:环形的内轮缘;环形的外轮缘;以及多个轮叶肋。使混流风扇旋转的风扇马达联接至所述内轮缘的内侧。所述外轮缘布置在所述内轮缘的后方。所述外轮缘的中心与所述内轮缘的中心同轴布置。所述外轮缘的直径大于内轮缘的直径。所述多个轮叶肋在所述内轮缘和所述外轮缘之间布置成将所述内轮缘和所述外轮缘相互连接。所述多个轮叶肋径向地布置成沿周向方向相互间隔开。
其他实施方式的细节包括在详细的描述和附图中。
有益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风扇组件以及包括该风扇组件的空调器,由于排出轮叶安装在混流风扇和排出格栅之间,从混流风扇吹出的空气的方向在穿过排出叶片时首先被改变,然后空气的方向在穿过排出格栅时再次被改变。因此,排出的空气能够向前移动很远。
另外,因为风扇马达安装在排出轮叶的内轮缘内,所以能够减小风扇组件的前后宽度。
本公开的效果并不限于上述效果,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从权利要求的描述中清楚地理解到未提及的其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空调器的室内单元的立体图,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风扇组件应用于该室内单元。
图2是图1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的前视图。
图4是图1的左视图。
图5是图1的右视图。
图6是图1的平面图。
图7是图1的仰视图。
图8是图3的右剖视图。
图9是图2中所示的第二风扇组件的前视图。
图10是图9的左视图。
图11是图9的右视图。
图12是图8中所示的第二风扇组件的放大剖视图。
图13是图8的剖视平面图。
图14是图2中所示的第二风扇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图14中所示的引导壳体的前视图。
图16是图14中所示的引导壳体的平面图。
图17是图14中所示的引导壳体的左视图。
图18是图2中所示的第一风扇组件的前剖视图。
图19是示出图18中所示的混流风扇的前视图。
图20是图19的前剖视图。
图21是图19的平面图。
图22是图21中的护罩被投影时的视图。
图23是示出图2中所示的第二风扇组件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24是示出图23的联接状态的剖视图。
图25是图23中所示的排出格栅的后视立体图。
图26是图25的平面剖视图。
图27是示出图25中所示的排出格栅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风扇组件。
图1是空调器的室内单元的立体图,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风扇组件应用于该室内单元,图2是图1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1的前视图,图4是图1的左视图,图5是图1的右视图,图6是图1的平面图,图7是图1的仰视图,并且图8是图3的右剖视图。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器包括室内单元10和室外单元(未图示),室外单元借助制冷剂管连接到室内单元10以使制冷剂循环。
室外单元包括:压缩机(未图示),其压缩制冷剂;室外热交换器(未图示),其接收并冷凝来自压缩机的制冷剂;室外风扇(未图示),其向室外热交换器供应空气;以及蓄能器(未图示),其在接收从室内单元排出的制冷剂后向压缩机仅供应气体制冷剂。
室外单元还可以包括四通阀(未图示),以在冷却模式或加热模式下操作室内单元。当在冷却模式下操作时,制冷剂在室内单元中蒸发以冷却室内空气。当在加热模式下操作时,制冷剂在室内单元中冷凝以加热室内空气。
室内单元10包括:柜体组件100,其前表面敞开并在后表面上形成有抽吸口101;门组件200,其组装至柜体组件100的敞开的前侧并打开或关闭柜体组件100的内部空间S;风扇组件300和400,其布置在柜体组件100内并将内部空间S的空气排出到外部;热交换组件500,其布置在风扇组件300和400与柜体组件100之间并在被抽吸的室内空气和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加湿组件800,其布置在柜体组件100中,并向柜体100的内部空间S供应水分;过滤器组件600,其布置在柜体组件100的后表面上,并过滤流向内部空间S的空气;以及移动清洁器700,其布置在柜体组件100的后表面上,沿过滤器组件600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并分离和收集过滤器组件600的异物。
室内单元10经由形成在柜体组件100的后表面上的抽吸口101抽吸空气。
风扇组件300和400包括第一风扇组件300和第二风扇组件400。热交换组件500布置在第一风扇组件300和第二风扇组件400的后面。
由于经由柜体组件100的后表面抽吸空气,因此热交换组件500垂直于地面布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经由柜体组件100抽吸的空气在正交穿过热交换组件500后流向第一风扇组件300和第二风扇组件400。
热交换组件500制造成长度与第一风扇组件300和第二风扇组件400的高度相对应。
第一风扇组件300朝柜体组件100的侧面排出空气。第一风扇组件300向用户提供间接的风。
第二风扇组件400布置在柜体组件100的上方,并且沿柜体组件100的前部方向排出空气。第二风扇组件400向用户提供直接风。此外,第二风扇组件400通过向室内空间的远处排出空气,改善了室内空气的循环。
特别是,第二风扇组件400可以将空气的排出方向控制成上、下、左、右或斜方向。
门组件200可以与柜体组件100的前表面联接,并沿左右方向滑动。
门组件200可以沿左方向或右方向移动以打开内部空间S。此外,门组件200可以沿左方向或右方向移动以仅打开内部空间S的一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门组件200的开闭包括两个步骤。
在门组件200的第一阶段的开闭中,门组件部分打开,以向加湿组件800供应水,并且仅将暴露加湿组件800的水箱810的区域暴露。
在门组件200的第二阶段的开闭中,门组件200打开到最大程度,以便安装和维修。为此,门组件200包括限制第二阶段的开闭的门止挡结构。
过滤器组件600布置在柜体组件100的后表面上。过滤器组件600可以在布置在柜体组件100的后表面上的状态下朝柜体组件100的侧面旋转。用户可以从移动到柜体组件100的侧面的过滤器组件600仅分离过滤器。
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滤器组件600包括两部分,每个部分均可以向左或向右旋转。
移动清洁器700是用于清洁过滤器组件600的装置。移动清洁器700可以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同时清洁过滤器组件600。移动清洁器700可以在移动的同时通过抽吸空气将附着至过滤器组件600的异物分离,并且分离的异物存放在移动清洁器700内。
移动清洁器700安装成具有不干扰过滤器组件600旋转的结构。
加湿组件800为柜体组件100的内部空间S提供水分,并且所提供的水分可以经由风扇组件排出到室内。加湿组件800包括可拆卸的水箱810。
在本实施方式中,加湿组件800布置在柜体组件100的下部内侧。热交换组件500和风扇组件300和400布置在加湿组件800的上方。
下文中,将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室内单元的各个构造。
第一风扇组件300是用于相对于柜体组件100在横向方向上排出空气的构造。第一风扇组件300向用户提供间接风。第一风扇组件300布置在热交换组件500前方。
通过在上下方向上堆叠多个鼓风扇310来装设第一风扇组件300。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三个鼓风扇310,并且它们在上下方向上堆叠。
鼓风扇310沿轴向方向抽吸空气,并沿相对于轴向方向倾斜向前的方向排出空气。
鼓风扇310从后方抽吸空气,然后向前方和侧面斜向排出空气。
第一风扇组件300包括:前后开口;与柜体组件100联接的风扇外壳320;以及与风扇外壳320联接并安装在风扇外壳320中的多个鼓风扇310。
风扇外壳320制造成具有敞开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的箱形形状。风扇外壳320与柜体组件100联接。
风扇外壳320的前表面布置成面向门组件200。风扇外壳320的后表面布置成面向热交换组件500。
风扇外壳320的前表面可以与门组件200紧密接触而封闭。
在本实施方式中,风扇外壳320的侧表面的一部分暴露于外部。在暴露于外部的风扇外壳320上形成有侧表面排出口301。侧表面排出口301中布置有能够控制空气的排出方向的排出轮叶。侧表面排出口301布置在在风扇外壳320的左右两侧中的每一侧。
鼓风扇310在上下方向上堆叠成一排。
图9是图2中所示的第二风扇组件的前视图,图10是图9的左视图,图11是图9的右视图,图12是图8中所示的第二风扇组件的放大剖视图,图13是图8的剖视平面图,图14是图2中所示的第二风扇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15是图14中所示的引导壳体的前视图,图16是图14中所示的引导壳体的平面图,并且图17是图14中所示的引导壳体的左视图。
第二风扇组件400是用于向柜体组件100的前方排出空气的部件。第二风扇组件400向用户提供直接风。
第二风扇组件400布置在热交换组件500前方。第二风扇组件400堆叠在第一风扇组件300上方。
第二风扇组件400向形成在门组件200中的前排出口401排出空气。第二风扇组件400提供可在上、下、左、右或斜方向旋转的结构。第二风扇组件400可以通过将空气远离室内空间排出来改善室内空气的循环。
第二风扇组件400包括:风扇基座410,该风扇基座410中形成有风扇抽吸口411,穿过热交换组件500的空气经由该风扇抽吸口411被抽吸;风扇420,其布置在风扇基座410前方,并将从风扇抽吸口411抽吸的空气以横流方向排出;风扇壳体430,其布置在风扇基座410前方,并与风扇基座410联接,以将被风扇420加压的空气引导至前侧;风扇马达440,其安装在风扇壳体430中,并经由马达轴与风扇420联接,以使风扇420旋转;排出格栅450,其位于风扇壳体430前方,并控制由风扇壳体430引导的空气的排出方向;引导壳体460,其与风扇外壳320和柜体组件100中的至少一者联接,并且风扇壳体430联接至引导壳体460从而可沿前后方向移动,使得风扇壳体430的滑动移动受到引导;风扇壳体致动器470,其在风扇壳体430滑动时提供驱动力;以及倾斜组件1000,其控制排出格栅450的倾斜,使排出格栅450相对于风扇壳体430在上、下、左、右、斜方向上旋转。
组装成单个结构的风扇基座410、风扇420、风扇壳体430和风扇马达440被定义为风扇壳体组件。
风扇基座410相对于地面沿上下方向布置。热交换组件500布置在风扇基座410后方,并且风扇420布置在风扇基座410前方。风扇基座410的前表面上形成有向前突出的孔道。风扇抽吸口411形成在孔道的中央。
风扇420定位在孔道内并旋转。风扇420将经由风扇抽吸口411抽吸的空气沿横流方向排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横流方向被定义为向前的斜方向。
风扇壳体430形成为圆柱形形状,并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敞开。风扇马达440位于风扇壳体430前方,并且风扇420位于风扇壳体430后方。
风扇马达440的马达轴穿过风扇壳体430,并与风扇420联接。风扇马达440位于风扇壳体430内,借此可以减小第二风扇组件400的厚度。风扇马达440安装在风扇壳体430上。
风扇壳体430包括外风扇壳体432、内风扇壳体434和轮叶436。
外风扇壳体432形成为具有敞开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的圆柱形形状,并安装在引导壳体460中。外风扇壳体432可以通过接受来自风扇壳体致动器470的驱动力而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内风扇壳体434形成为具有敞开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的圆柱形形状,并位于外风扇壳体432内。内风扇壳体434和外风扇壳体432以预定的间隔布置,并且轮叶436将外风扇壳体432和内风扇壳体434一体地彼此连接。
外风扇壳体432、内风扇壳体434和轮叶436增加了从风扇420排出的空气的直线度。
风扇马达440安装在内风扇壳体434的内侧,以最小化对排出空气的干扰程度。
引导壳体460支架风扇壳体430,并沿前后方向引导风扇壳体430。
引导壳体460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壳体460可以安装或联接至风扇外壳320的上部。
引导壳体460制造成具有与风扇外壳320的上表面相对应的底表面,以便于与风扇外壳320联接。引导壳体460形成为围绕风扇壳体430的底表面和两个侧表面的一部分。引导风扇壳体430的结构可以布置在底表面或侧表面上。
引导壳体460包括:壳体基座462,其布置在第一风扇组件300上方;以及壳体侧壁463和464,其形成为从壳体基座462的两个边缘向上突出。
引导壳体460和风扇壳体组件中的至少一者包括风扇壳体止挡件461,该风扇壳体止挡件限制了风扇壳体组件的向前移动距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风扇壳体止挡件461布置在引导壳体460上,并且当风扇壳体组件向前移动时,风扇壳体止挡件461与风扇壳体组件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风扇壳体止挡件461布置在壳体基座462上。与本实施方式不同的是,风扇壳体止挡件461可以布置在壳体侧壁463和464上。
壳体侧壁463和464中形成有用于后述引导马达472布线的布线孔465。布线孔465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伸长地延伸,并且连通引导壳体460的内部和外部。布线孔465提供了当风扇壳体组件移动时连接到引导马达的布线也可以在其中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空间。由于导线可以沿着布线孔465移动,因此布线孔提供了与引导马达472的连接可靠性。
在引导壳体460中形成有用于与风扇外壳320联接的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形成在壳体基座462上。
风扇壳体致动器470是使风扇壳体430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部件。风扇壳体致动器470可以借助来自控制器的控制信号使风扇壳体430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当操作室内单元时,风扇壳体致动器470将风扇壳体430向前移动。当室内单元停止时,风扇壳体致动器470将风扇壳体430向后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风扇壳体致动器470借助引导马达的驱动力使风扇壳体430移动。与本实施方式不同的是,风扇壳体致动器470可以利用诸如液压缸之类的装置使风扇壳体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风扇壳体组件的中心轴线M1和前表面排出口401的中心轴线C1布置成相互重合。风扇壳体致动器470在中心轴线M1和C1相互重合的状态下,在前后方向上移动风扇壳体组件。
风扇壳体致动器470包括:引导马达472,其布置在风扇壳体组件中,以提供驱动力,从而使风扇壳体组件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引导轴474,其布置在风扇壳体组件中,并接收引导马达472的旋转力,从而进行旋转;第一引导齿轮476,其与引导轴474的左侧联接以与引导轴474一起旋转;第二引导齿轮474,其与引导轴474的右侧联接以与引导轴474一起旋转;第一齿条478,其布置在引导壳体460中并与第一引导齿轮476啮合;以及第二齿条479,其布置在引导壳体460中并与第二引导齿轮477啮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马达472安装在风扇壳体430中,并且第一齿条478和第二齿条479布置在引导壳体460中。与本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引导马达472可以布置在引导壳体460上,并且齿条478可以布置在风扇壳体430上。
通过齿条478和479与引导齿轮476和477的相互作用,风扇壳体430向前或向后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一个引导马达472,引导轴474布置成均匀地移动风扇壳体430,并且第一引导齿轮476和第二引导齿轮477分别布置在引导轴474的两端。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引导齿轮476布置在引导轴474的左侧,并且第二引导齿轮477布置在引导轴474的右侧。
与引导齿轮476和477啮合的齿条478和479分别布置在引导壳体470的左侧和右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引导齿轮476和第二引导齿轮477布置在第一齿条478和第二齿条479的上方。第一引导齿轮476和第二引导齿轮477在第一齿条478和第二齿条479上沿前后方向移动。
第一齿条478和第二齿条479形成在引导壳体470的壳体基座462的上表面上,从壳体基座462向上突出,并与引导齿轮476和477相互作用。齿条478布置成在前后方向上伸长地延伸。
引导马达472可以布置在风扇壳体430的左下方或右下方。引导马达472的马达轴可以与第一引导齿轮476或第二引导齿轮477直接联接。
据此,当引导马达472旋转时,第一引导齿轮476和第二引导齿轮477借助引导马达472的旋转力同时旋转,并且风扇壳体430的左侧和右侧可以借助同一力向前或向后移动。
为了顺畅地进行风扇壳体430的滑动移动,风扇壳体430和引导外壳470之间还布置有第一导轨480和第二导轨490。
第一导轨480将引导壳体470的左侧和风扇壳体组件的左侧相互联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导轨480固定至引导壳体470的左内壁。第一导轨480固定至风扇壳体430的左侧。
第一导轨480支撑风扇壳体组件的载荷,并引导风扇壳体组件的移动方向。
第二导轨490将引导壳体470的右侧和风扇壳体组件的右侧相互联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导轨490固定至引导壳体470的右内壁。第二导轨490固定至风扇壳体430的右侧。
第二导轨490支撑风扇壳体组件的载荷,并引导风扇壳体组件的移动方向。
第一导轨480和第二导轨490布置成相对于风扇壳体组件的中心轴线M1左右对称。
由于第一导轨480和第二导轨490支撑风扇壳体组件的部分载荷,因此能够平稳地进行风扇壳体组件的前后移动。
由于第一导轨480和第二导轨490相对于中心轴线对称地布置,因此引导风扇壳体组件的左侧和右侧以相同的速度和距离移动。当风扇壳体组件的左侧或右侧的移动速度和距离不均衡时,第二风扇组件400在移动时被扭曲。另外,当风扇壳体组件的左侧或右侧的移动速度和距离不均衡时,可能无法准确地插入到前表面排出口401中。
第一导轨480布置在壳体侧壁463与风扇壳体430的左侧之间。第二导轨490布置在壳体侧壁464与风扇壳体430的右侧之间。
第一导轨480和第二导轨490借助滚动摩擦使风扇壳体430移动时的摩擦最小化。
通过风扇壳体致动器470的操作,风扇壳体组件可以向前移动,并因此排出格栅450的一部分可以暴露于前表面排出口401的外部。
在风扇壳体致动器470被操作之前,排出格栅450不暴露于前表面排出口401的外部。
排出格栅450位于风扇壳体430前方。排出格栅450部分插入风扇壳体430中。排出格栅450在插入到风扇壳体430中的状态下可以在上、下、左、右或斜方向上倾斜。
排出格栅450形成为与风扇壳体430的前表面相对应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排出格栅450形成为圆柱形形状。由于排出格栅450在插入到风扇壳体430中的状态下倾斜,因此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排出格栅450与风扇壳体430之间的排出空气的泄漏。
排出格栅450的外表面451在前后方向上形成为曲面。当排出格栅450借助排出格栅450的外表面451上形成的曲面倾斜时,可以与风扇壳体430形成恒定的间隙。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排出格栅450倾斜时,中心轴线C1与风扇马达440的马达轴重合。与本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当排出格栅450倾斜时,中心轴线C1可以布置成借助风扇马达440偏离中心轴线M1。
排出格栅450可以相对于中心轴线C1在上、下、左、右或斜方向上倾斜。排出格栅450可以在暴露于前表面排出口401的状态下在上、下、左、右或斜方向上倾斜。倾斜组件1000布置成掌控排出格栅450的倾斜角度。
倾斜组件1000布置在排出格栅450和风扇壳体430之间。倾斜组件1000布置在对排出的空气的干扰最小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倾斜组件1000位于内风扇壳体434前方,以使对排出空气的干扰最小化。特别是,倾斜组件1000位于风扇马达440前方。
倾斜组件1000提供了一种对排出轮叶450的倾斜方向或顺序没有限制的结构。即,倾斜组件1000可以在进行上下方向上的倾斜后,进行左右方向上的倾斜。此外,倾斜组件1000可以在进行左右方向上的倾斜之后,进行上下方向上的倾斜。
由于根据本公开的倾斜组件1000对倾斜方向没有限制,因此可以立即实施排出轮叶450的转向。
倾斜组件1000包括:接头1050,其后表面固定至风扇壳体430侧,并且前表面可倾斜地组装至排出轮叶450;倾斜单元1001,其固定至风扇壳体430侧或排出轮叶450侧,相对于排出轮叶450可旋转地联接,并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成使排出轮叶450沿第一方向倾斜;以及第二倾斜单元1002,其固定至风扇壳体430侧或排出轮叶450侧,相对于排出轮叶450旋转地联接,并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成使排出轮叶450沿第二方向倾斜。
接头1050布置在中心轴线C1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头1050是球形接头。与本实施方式不同,可以使用万向接头代替以上球形接头。
接头1050可以固定至风扇壳体320或者可以固定至风扇马达440。
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头1050安装在风扇安装器442中,该风扇安装器将风扇马达440固定至风扇壳体430。
接头1050布置成面向前表面,并布置在排出轮叶450的中心轴线C1和风扇马达440的中心轴线M1上。
接头1050可以直接组装在排出轮叶450的后表面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倾斜盖1070,并且倾斜盖1070布置在排出轮叶450和接头1050之间。
倾斜盖1070与排出轮叶450的后表面联接。倾斜盖1070与排出轮叶450一起在上、下、左、右或斜方向上倾斜。
倾斜盖1070覆盖内风扇壳体434的敞开的前表面。倾斜盖1070将风扇马达440隐藏在内风扇壳体434内。
接头1050组装成在倾斜盖1070的后表面上可倾斜。倾斜盖1070与接头1050是球形接头联接的,因此,倾斜盖1070可以自由旋转。
排出轮叶450可以在面向前表面的状态下,在上下方向、左右方向或斜方向上倾斜。排出轮叶450在面向前表面的状态下,对倾斜方向没有限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被设定为上下方向,并且第二方向被设定为左右方向。与本实施方式不同的是,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以任意改变。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形成的夹角为90。
第一倾斜单元1001可以推动或拉动排出轮叶450,并使排出轮叶450相对于接头1050在上下方向上倾斜。
第二倾斜单元1002可以推动或拉动排出轮叶450,并使排出轮叶450相对于接头1050在左右方向上倾斜。
第一倾斜单元1001和第二倾斜单元1002的组合可以使排出轮叶450相对于接头1050在斜方向上倾斜。
第一倾斜单元1001和第二倾斜单元1002由相同的部件构成。将以第一倾斜单元1001的构造为实施例进行描述。
第一倾斜单元1001包括:支架1010,其固定至风扇壳体430侧或排出轮叶450侧;移动齿条1020,其相对于支架1010可移动地联接;引导部1012,其形成在支架1001中,相对于移动齿条1020可移动地组装,并引导移动齿条1020的移动方向;倾斜马达1030,其提供移动该移动齿条1020的驱动力;倾斜齿轮1040,其与倾斜马达1030的马达轴1031联接以旋转并与移动齿条1020啮合;以及调整组件1060,其将移动齿条1020和排出格栅450相互联接,并在移动齿条1020移动时调整排出格栅450的倾斜角度。
支架1010可以固定至风扇壳体430或排出轮叶450。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架1010固定至布置在排出轮叶450侧的倾斜盖1070。支架1010与倾斜盖1070的后表面联接,并且调整组件1060穿过倾斜盖1070布置。
倾斜马达1030安装在支架1010中。倾斜马达1030在固定至支架1010的状态下,使移动齿条1020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引导部1012沿前后方向形成在支架1010中,并且移动齿条1020沿着引导部1012滑动。
引导部1012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贯通的狭缝形状。与本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引导部1012可以形成为槽的形状。
移动齿条1020具有插入部1022,该插入部1022穿过引导部1012插入。插入部1022可以沿着引导部1012移动。引导部1012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伸长,并且插入部1022沿着引导部1012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移动齿条1020具有在纵向方向上形成的齿条,并与倾斜齿轮1040啮合。移动齿条1020可以根据倾斜齿轮1040的旋转方向向前或向后移动。
倾斜马达1030的马达轴1031布置成面向支架1010。马达轴1031沿左右方向布置。倾斜齿轮1040和移动齿条1020布置在倾斜马达1030和支架1010之间。
调整组件1060是用于将排出轮叶450和移动齿条1020相互连接的部件。
当排出轮叶450倾斜时,排出轮叶450与移动齿条1020之间的相对距离会变更,并且调整组件1060布置成消除可变的距离差。
调整组件1060校正排出轮叶450和移动齿条1020的相对位移和相对角度,并将排出轮叶450维持在倾斜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调整组件1060借助多接头结构校正相对位移和相对角度。
调整组件1060包括:第一球头螺栓1061,其后侧与移动齿条1020联接并且前侧具有第一球铰链1065;第一球壳体1063,布置在第一球头螺栓1061前方的第一球铰链1065插入该第一球壳体中;第二球头螺栓1062,其前侧与排出轮叶450联接并且后侧具有第二球铰链1066;以及铰链杆1068,布置在第二球头螺栓1062后面的第二球铰链1066插入该铰链杆中,并且该铰链杆布置在与第一球壳体1063联接的第二壳体1064与第一球壳体1063之间,并相对于第一球铰链1065和第二球铰链1066中的每一者形成相对旋转。
第一球头螺栓1061的后侧固定至移动齿条1020。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齿条1020的前侧形成有与第一球头螺栓1061配合联接的第一球头螺栓安装部1023。
球形的第一球铰链1065布置在第一球头螺栓1061前方。
第一球铰链1065插入到第一球壳体1063中。第一球铰链1065可以在第一球壳体1063内相对于第一球壳体1063自由旋转。
同样地,第二球头螺栓1062的前侧固定至倾斜盖1070。球形的第二球铰链1066布置在第二球头螺栓1062后方。
第二球铰链1066插入到第二球壳体1064中。第二球铰链1066可在第二球壳体1064内相对于第二球壳体1064自由旋转。
第一球壳体1063和第二球壳体1064联接以形成球壳体。第一球铰链1065和第二球铰链1066布置成在球壳体内面向彼此。
铰链杆1068布置在第一球铰链1065和第二球铰链1066之间。铰链杆1068维持第一球铰链1065和第二球铰链1066之间的最小距离。铰链杆1068减小第一球铰链1065和第二球铰链1066之间的摩擦。
铰链杆1068的后侧形成有能够容纳第一球铰链1065的一部分的第一凹容纳部1068a,并且铰链杆1068的前侧形成有能够容纳第二球铰链1066的一部分的第二凹容纳部1068b。
铰链杆1068的两侧形成为研钵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调整组件1060穿透倾斜盖1070,并将移动齿条1020和排出轮叶450相互连接。为此,倾斜盖1070具有通孔1071和1072,调整组件1060穿过这些通孔。
两个通孔1071和1072形成用于第一倾斜单元1001和第二倾斜单元1002。
图18是图2中所示的第一风扇组件的前剖视图。
风扇外壳320中安装有三个鼓风扇310。但是,由于三个鼓风扇310的结构彼此相同,因此仅将一个鼓风扇310以及供安装这一个鼓风扇310的风扇外壳320的结构为实施例进行描述。
鼓风扇310包括混流风扇340和风扇马达350,风扇马达350使混流风扇340旋转。当混流风扇340借助风扇马达350的驱动旋转时,混流风扇340在轴向方向上抽吸空气,并将抽吸的空气在轴向和径向方向之间排出。混流风扇340从后侧抽吸空气,并将抽吸的空气排出到侧表面之间以及前表面。同时,混流风扇340形成为与第二风扇组件400的风扇420的结构相同。
混流风扇340包括:护罩341;与护罩341间隔布置的轮毂342;以及连接在护罩341和轮毂342之间的叶片343。设置有多个叶片343,并且多个叶片343沿周向方向彼此间隔布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七个叶片343。由于多个叶片343形成相同的形状,因此下面仅以一个叶片343为实施例进行描述。
风扇马达350的旋转轴与轮毂342的中心联接。因此,如果在风扇马达350操作时风扇马达350的旋转轴旋转,则轮毂342可以与风扇马达350的旋转轴一起旋转。
在风扇外壳320中,在轴向方向的一个表面上形成有进气口325。当轴向方向被定义为前后方向时,进气口325可以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穿过风扇外壳320。
风扇外壳320中形成有蜗壳330,以将从鼓风扇310排出的空气沿横向方向引导至柜体组件100。
蜗壳330将从鼓风扇310排出的空气引导到侧表面排出口301。蜗壳330将穿过进气口325引入蜗壳330的空气引导到两侧的空气排出口326和327。两侧的空气排出口326和327可以是与侧表面排出口301连通的孔。
混流风扇340容纳在风扇外壳320中。在风扇外壳320中,进气口325形成在轴向方向上的一个表面上,并且空气排出口326和327分别形成在径向方向上的两侧。在混流风扇340的护罩341中,在轴向方向上形成有与进气口325连通的孔,并且当仅考虑混流风扇340本身时,与进气口325连通的孔可以是进气口。
混流风扇340的轮毂342形成为朝进气口325凸起,并且进气口325的相反面形成为凹进。轮毂342可以具有向后凸起的后表面和向后凹进的前表面。风扇壳体320的前表面上设置有风扇马达插入部302,该风扇马达插入部302的形状形成为与轮毂342的形状相对应,并且形成为向后凹进。风扇马达插入部302可以插入到轮毂342的凹进的前表面中。风扇马达350可以插入到风扇马达插入部302中,并且布置在风扇马达插入部302内。风扇马达350的旋转轴可以在穿过风扇外壳320的前表面处的风扇马达插入部302后与轮毂342的中心联接。轮毂342可以在轴向方向上与风扇马达插入部302间隔开。轮毂342和风扇马达插入部302的相对表面可以整体以相等的间隔间隔开。风扇马达350可以借助具有三角形形状的马达支座351联接到风扇马达插入部302中。马达支座351的一个表面支撑风扇马达350的外壳的突出形成有旋转轴的表面的相反侧的表面,并且三个角可以借助螺栓紧固至风扇马达插入部302的三个向内突出的紧固凸台302A。
蜗壳330在周向方向上围绕混流风扇340,蜗壳330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空气排出口326和327,并因此穿过进气口325引入的空气被引导至空气排出口326和327。
蜗壳330包括:围绕混流风扇340的一侧的第一蜗壳部331;以及围绕混流风扇340的另一侧的第二蜗壳部332。第一蜗壳部331定位在第二蜗壳部332上方,并且形成为在水平方向上伸长。第二蜗壳部332定位在第一蜗壳部331下方,并且形状为在水平方向上伸长。第一蜗壳部331和第二蜗壳部332以相同的形状形成,其内表面相互面对。然而,第二蜗壳部332形成为其中第一蜗壳部331的两端相对于进气口325的中心反转180°这样的形状。第一蜗壳部331和第二蜗壳部331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只是第一蜗壳部331和第二蜗壳部332的两端形成为相对于进气口325的中心反转180°的形状。因此,仅以第二蜗壳部332为实施例进行描述。
第二蜗壳部332的内表面包括从两个空气排出口326和327中的一个空气排出口326到另一个空气排出口327依次布置的平坦表面部分332A和弯曲部分332B。
平坦表面部分332A从两个空气排出口326和327中的一个空气排出口326朝另一个空气排出口327平行于轴向方向延伸。弯曲部分332B从平坦表面部分332A朝另一个空气排出口327弯曲并延伸。倾斜表面部分332C从弯曲部分332B朝另一个空气排出口327延伸,并且相对于轴向方向倾斜地延伸。倾斜表面部分332C倾斜地形成为使得作为轴向方向上的一端的前端较高,而作为轴向方向上的另一端的后端较低。当然,第一蜗壳部331的倾斜表面部分332C倾斜地形成为使得作为轴向方向上的一端的前端较低,而作为轴向方向上的另一端的后端较高。即,第一蜗壳部331的倾斜表面部分332C和第二蜗壳部332的倾斜表面部分332C中的任一者倾斜地形成为使轴向方向上的一端较高而另一端较低,并且另一者倾斜地形成为使轴向方向上的一端较低而另一端较高。因此,在两个空气排出口326和327中,风扇外壳320的形成有进气口325的一个表面侧形成为比另一个表面侧更宽。
图19是示出图18所示的混流风扇的前视图,图20是图19的前剖视图,图21是图19的平面图,并且图22是图21中的护罩被投影时的视图。
护罩341包括在轴向方向上连通的圆形进气口345。这里,进气口345可以是与形成在风扇外壳320中的进气口325连通的孔。当轴向方向被定义为上下方向时,护罩341的上端和下端是敞开的,并且敞开的上端成为进气口345。
轮毂342可以具有插入到护罩341中的中央部342A。即,中央部342A指的是整个轮毂342中插入到护罩341中的部分。中央部342A可以具有面向进气口345的凸面和与进气口345相对的凹面。轮毂342形成为向上凸起,并且下端敞开的内部形成为空结构。轮毂342的上端部穿过护罩341的敞开的下端插入到护罩341中,并且轮毂342的下端部布置成朝护罩341的下端突出。
叶片343包括:前缘343A,其布置在旋转方向上的远端并直线地形成;后缘343B,其布置在旋转方向上的后端并直线地形成;护罩线343C,其将前缘343A的一端和后缘343B的一端相互连接并从护罩341的内周表面延伸;以及轮毂线343D,其将前缘343A的另一端和后缘343B的另一端相互连接并从轮毂342的外周表面延伸。
后缘343B的一端与护罩341的最外缘端连接,并且其另一端在旋转方向上布置在后缘343B的所述一端的后面,并与轮毂342的最外缘端连接。这里,护罩341的最外缘端是指在径向方向上位于护罩341的内周表面的最外侧的边缘端,并且当轴向方向被定义为上下方向时,最外缘端是指护罩341的内周表面的最下端,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指后述第一倾斜部341B的内周表面的最下端。另外,轮毂342的最外缘端是指在径向方向上位于轮毂342的外周表面的最外侧的边缘端,并且当轴向方向被定义为上下方向时,最外缘端是指轮毂342的外周表面的最下端,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指后述第二倾斜部342B的外周表面的最下端。
前缘343A的一端与护罩341的最内缘端连接,并且其另一端在旋转方向上布置在前缘343A的所述一端的前方。前缘343A的另一端比后缘343B的另一端更接近轮毂342的中央部342A,并因此在中央部342A的下方与轮毂342连接。这里,护罩341的最内侧边缘端是指在径向方向上位于护罩341的内周表面的最内侧的边缘端,并且当轴向方向被定义为上下方向时,可以指的是护罩341的内周表面的最上端,在本实施方式中,指的是后述第一倾斜部341B的内周表面的最上端。另外,轮毂342的与前缘343A的另一端连接的部分是指与后述第二倾斜部342B的外周表面在径向方向上的最内缘端在轴向方向上间隔开的位置,并且当轴向方向被定义为上下方向时,是指第二倾斜部342B的外周表面的最上端下方的位置。
护罩线343C形成为从护罩341的内周表面延伸,并且可以形成为以与护罩341的内周表面相对应的形状弯曲。轮毂线343D形成为从轮毂342的外周表面延伸,并且可以形成为以与轮毂342的外周表面对应的形状弯曲。
护罩341包括:抽吸部341A,其在轴向方向上形成进气口345;以及第一倾斜部341B,其在轴向方向和径向方向之间从抽吸部341A倾斜地延伸。
轮毂342包括第二倾斜部342B,该第二倾斜部342B在轴向方向和径向方向之间从中央部342A倾斜地延伸并且布置在第一倾斜部341B的外部。第二倾斜部342B是布置在第一倾斜部341B外部的部分,并且是指护罩341向外突出的部分。即,在轮毂342中,基于图20所示的虚拟直线L的上部成为中央部342A,该中央部是插入并布置在护罩341的第一倾斜部341B中的部分,而基于虚拟直线L的下部成为第二倾斜部342B,该第二倾斜部342B是向护罩341的第一倾斜部341B的外部突出的部分。
后缘343B的一端与第一倾斜部341B的内周表面的在径向方向上的最外缘端连接,并且其另一端与第二倾斜部342B的外周表面的在径向方向上的最外缘端连接。当轴向方向被定义为上下方向时,后缘343B的所述一端与第一倾斜部341B的内周表面的最下端连接,并且另一端与第二倾斜部342B的外周表面的最下端连接。
前缘343A的一端与第一倾斜部341B的内周表面的在径向方向上的最内缘端连接,并且其另一端与第二倾斜部342B的外周表面连接。当轴向方向被定义为上下方向时,前缘343A的所述一端与第一倾斜部341B的内周表面的最上端连接,并且其另一端与第二倾斜部342B的外周表面的最上端的下方连接。
第二倾斜部342B在轴向方向上的直线长度L1可以比护罩341在轴向方向上的直线长度L2长。即,轮毂342从护罩341突出的部分在轴向方向上的直线长度L1比护罩341在轴向方向上的直线长度L2长。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倾斜部342b在轴向方向上的直线长度L1为42mm,并且护罩341在轴向方向上的直线长度L2为26mm。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整个混流风扇340在轴向方向上的直线长度L3为68mm。
穿过第一倾斜部341B的直线L4与沿轴向方向延伸的直线L5之间的夹角D1大于穿过第二倾斜部342B的直线L6与沿轴向方向延伸的直线L7之间的夹角D2。在本实施方式中,穿过第一倾斜部341B的直线L4与沿轴向方向延伸的直线L5之间的夹角D1为55.2°,并且穿过第二倾斜部342B的直线L6与沿轴向方向延伸的直线L7之间的夹角D2为44.1°。即,第一倾斜部341B与第二倾斜部342B之间的分离距离随着与进气口345的距离增加而逐渐增大。换句话说,第一倾斜部341B和第二倾斜部342B之间的分离空间成为从进气口345抽吸的空气流经的流路,并且随着流路远离进气口345侧,流路逐渐变宽。
将护罩线343C的两端彼此连接的直线L8的长度可以比将轮毂线343D的两端相互连接的直线L9的长度短。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护罩线343C的两端彼此连接的直线L8的长度为45.5mm,并且将轮毂线343D的两端相互连接的直线L9的长度为58mm。
穿过护罩线343C的曲线L10与穿过第一倾斜部341B的最内缘端的曲线L11之间的夹角D3小于穿过护罩线343C的曲线L10与穿过第一倾斜部341B的最外缘端的曲线L12之间的夹角D4。在本实施方式中,穿过护罩线343C的曲线L10与穿过第一倾斜部341B的最内缘端的曲线L11之间的夹角D3可以称为护罩侧入口角,并且为26.9°,并且穿过护罩线343C的曲线L10与穿过第一倾斜部341B的最外缘端的曲线L12之间的夹角D4可以称为护罩侧出口角,并且为36.7°。
穿过轮毂线343D的曲线L13与穿过第二倾斜部342B的外周表面的轮毂线343D的径向远端的曲线L14之间的夹角D5小于穿过轮毂线343D的曲线L13与穿过第二倾斜部342B的最外缘端的曲线L15之间的夹角D6。在本实施方式中,穿过轮毂线343D的曲线L13与穿过第二倾斜部342B外周表面的轮毂线343D的径向远端的曲线L14之间的夹角D5可以称为轮毂侧入口角,且为21.6°,而穿过轮毂线343D的曲线L13与穿过第二倾斜部342B的最外缘端的曲线L15之间的夹角D6可以称为轮毂侧出口角,且为37.9°。
多个叶片343可以包括第一叶片343-1和在旋转方向上位于第一叶片343-1紧后方的第二叶片343-2。穿过轮毂342的中心C和第一叶片343-1的后缘343B的一端的直线L16与穿过轮毂342的中心C和第二叶片343-2的前缘343A的另一端的直线L17之间的夹角D7小于穿过轮毂342的中心C和第一叶片343-1的后缘343B的一端的直线L16与穿过轮毂342的中心C和第二叶片343-2的前缘343A的一端的直线L18之间的夹角D8。在本实施方式中,穿过轮毂342的中心C和第一叶片343-1的后缘343B的所述一端的直线L16与穿过轮毂342的中心C和第二叶片343-2的前缘343A的另一端的直线L17之间的夹角D7可以称为轮毂侧安装角,并且为41.3°,而穿过轮毂342的中心C和第一叶片343-1的后缘343B的所述一端的直线L16与穿过轮毂342的中心C和第二叶片343-2的前缘343A的所述一端的直线L18之间的夹角D8可以称为护罩侧安装角,并且为42.8°。
同时,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轮毂342的最大外直径的第二倾斜部342B的下端外直径可以称为轮毂342的直径并且为194.7mm,并且进气口345的直径为216.9mm。此外,作为护罩341的最大外直径的第一倾斜部341B的下端外直径为270mm。
图23是示出图2中所示的第二风扇组件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图24是示出图23的联接状态的剖视图,图25是图23中所示的排出格栅的后视立体图,并且图26是图25的平面剖视图。
另一实施方式的第二风扇组件4000包括风扇壳体单元4200、混流风扇340、风扇马达4400、排出轮叶4500和排出格栅4600。在此,由于混流风扇340与第一风扇组件300的混流风扇340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赋予与第一风扇组件300的混流风扇340相同的附图标记,并将省略详细描述。
在风扇壳体单元4200中,在其后表面上形成有进气口4115,并在其前表面上形成有空气排出口4315。风扇壳体单元4200包括风扇壳体主体4300和风扇壳体基座4100。风扇壳体主体4300布置在风扇壳体基座4100的前表面上,并且风扇壳体基座4100布置在风扇壳体主体4300的后表面上。
风扇壳体主体4300具有敞开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环形的壳体肋4310从风扇壳体主体4300的前表面突出。壳体肋4310中形成有空气排出口4315。壳体肋4310从后端到前端具有渐大的内直径。
环形孔口4110从风扇壳体基座4100的前表面突出。孔口4110中形成有进气口4115。孔口4110穿过风扇壳体主体4300的敞开的后表面插入到风扇壳体主体4300中。孔口4110插入到风扇壳体本体4300内的混流风扇340的护罩341中形成的抽吸部341A中。优选的是,孔口4110的直径小于壳体肋4310的直径,并且小于抽吸部341A的直径。
混流风扇340可旋转地布置在风扇壳体单元4200中。风扇马达4400的旋转轴与混流风扇340的轮毂342的中心联接,因此,风扇马达使混流风扇340旋转。风扇马达4400可以部分地插入到轮毂342的凹形内部中。
排出轮叶4500布置在混流风扇340的前方,并且排出格栅4600布置在排出轮叶4500的前方。排出轮叶4500和排出格栅4600可以控制从混流风扇340吹出的空气的方向。排出轮叶4500可以首先控制从混流风扇340吹出的空气的方向,而排出格栅4600可以二次控制穿过排出轮叶4500的空气的方向。通过借助排出轮叶4500和排出格栅4600控制从混流风扇340吹出的空气的方向,能够将朝前方排出的空气吹得尽可能远。特别是,由于通过利用排出轮叶4500和排出格栅4600控制从混流风扇340吹出的空气的方向,从混流风扇340吹出的空气在横流方向上的流动力比流向前方的空气的流动力强,因此能够将在横流方向上流动的空气的流动改变为朝前方。
排出轮叶4500包括内轮缘4510、外轮缘4520和多个轮叶肋4530。
内轮缘4510形成为环形形状,并且风扇马达4400与内轮缘4510的内侧联接。内轮缘4510的内周表面上形成有紧固凸台4515。多个紧固凸台4515沿周向方向形成在内轮缘4510的内周表面上。风扇马达4400的前表面联接有板状的马达支座4450,并且马达支座4450借助螺钉在紧固凸台4515的前方紧固至紧固凸台4515,因此,风扇马达4400能够联接至内轮缘4510的内侧。
外轮缘4520形成为环形形状,并且布置在内轮缘4510的后方。外轮缘4520的中心与内轮缘4510的中心同轴布置。外轮缘4520的直径大于内轮缘4510的直径。
多个轮叶肋4530在内轮缘4510和外轮缘4520之间布置成将内轮缘4510和外轮缘4520相互连接。多个轮叶肋4530沿周向方向彼此径向分开布置。
内轮缘4510的前后宽度形成为大于外轮缘4520的前后宽度。多个轮叶肋4530中的每一者均形成为三角形。多个轮叶肋4530中的每一者均形成为这样的三角形,其中三角形的基部与内轮缘4510的外周表面连接,并且其顶点与外轮缘4520的内周表面连接。
排出格栅4600包括中央板4610、多个第一格栅肋4620和多个第二格栅肋4630。
中央板4610形成为圆形形状,并且中央板4610的中心与内轮缘4510的中心同轴布置。中央板4610可以插入到内轮缘4510中,以遮挡内轮缘4510敞开的前端。
多个第一格栅肋4620中的每一者均形成为环形形状。多个第一格栅肋4620与中央板4610间隔开,并围绕中央板的外周。多个第一格栅肋4620在径向方向上相互间隔布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八个第一格栅肋4620。排出轮叶4500的外轮缘4520插入到布置在多个第一格栅肋4620的最外侧的第一格栅肋4620中。即,外轮缘4520插入到布置在多个第一格栅肋4620的最外侧的第一格栅肋4620中,因此外轮缘4520的外周表面与布置在最外侧的第一格栅肋4620的内周表面紧密接触。
多个第二格栅肋4630将中央板4610和多个第一格栅肋4620相互连接。多个第二格栅肋4630沿径向方向直线地形成。多个第二格栅肋4630的一端可以与布置在多个第一格栅肋4620的最外侧的第一格栅肋4620的内周表面连接,并且另一端与中央板4610的外周表面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三个第二格栅肋4630径向布置。
在多个第一格栅肋4620中,布置在最外侧的第一格栅肋4620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大于其余第一格栅肋4620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其余的第一格栅肋4620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宽度。
离中央板4610越远地多个第一格栅肋4620的前端越布置在前方,并且布置在最外侧的第一格栅肋4620的后端布置在其余第一格栅肋4620的后端之后。因此,多个第一格栅肋4620的前端随着前端从中央板4610径向向外辐射而布置在前方,其余第一格栅肋4620的后端随着后端从中央板4610径向向外辐射而位于前方,并且位于最外侧的第一格栅肋4620的后端位于其余第一格栅肋4620的后端之后。
中央板4610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与其余第一格栅肋4620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相同。此外,中央板4610具有凹进的前表面和凸起的后表面。因此,当从前方观察时,将中央板4610的前表面与多个第一格栅肋4620的前端的相互连接的直线形成凹曲面,其中中央板4610的前表面位于最后侧;并且当从后方观察时,将中央板4610的后表面和其余的第一格栅肋4620的后端相互连接的直线形成为凸曲面,其中中央板4610的后表面位于最后侧。
图27是示出图25中所示的排出格栅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视图。
在另一实施方式的排出格栅5600中,多个第二格栅肋5630的形状和数量不同于图25中所示的排出格栅4600中包括的多个第二格栅肋4630的形状和数量。即,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二格栅肋4630直线地形成,并且设置有三个第二格栅肋4630。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第二格栅肋5630形成为三角形,并且设置有29个第二格栅肋5630。
多个第二格栅肋5630连接至除布置在多个第一格栅肋5620的最外侧的第一格栅肋5620外的其余第一格栅肋5620的后端,并且布置在布置于最外侧的第一格栅肋5620的内周表面与中央板5610的外周表面之间。
第二格栅肋5630形成为三角形,该三角形的基部与布置在多个第一格栅肋5620的最外侧的第一格栅肋5620的内周表面连接,并且其顶点与中央板5610的外周表面连接。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风扇组件4000和包括该风扇组件的空调器中,由于排出轮叶4500安装在混流风扇340与排出格栅4600和5600之间。因此,从混流风扇340吹出的空气的方向在穿过排出轮叶4500时首先被改变,然后空气的方向在穿过排出格栅4600和5600时被二次改变。因此,排出的空气可以向前移动很远。
另外,因为风扇马达4400安装在排出轮叶4500的内轮缘4510内,所以能够减小风扇组件4000的前后宽度。
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能够理解,在不改变技术思想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本公开可以以其它具体形式实施。因此,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公开的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而不是上面的详细描述来表明,并且权利要求的含义和范围以及由等效概念衍生出的所有变化或变型都应被解释为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主要元件的详细说明]
340:混流风扇 341:护罩
341A:抽吸部 341B:第一倾斜部
342:轮毂 341A:中央部
341B:第二倾斜部 343:叶片
343-1:第一叶片 343-2:第二叶片
343A:前缘 343B:后缘
343C:护罩线 343D:轮毂线
4100:风扇壳体基座 4110:孔口
4115:进气口 4200:风扇壳体单元
4300:风扇壳体主体 4310:壳体肋
4315:空气排出口 4400:风扇马达
4500:排出轮叶 4510:内轮缘
4520:外轮缘 530:轮叶肋
4600、5600:排出格栅 4610、5610:中央板
4620、5620:第一格栅肋 4630、5630:第二格栅肋

Claims (16)

1.一种风扇组件,所述风扇组件包括:
风扇壳体单元,所述风扇壳体单元具有形成在后表面上的进气口以及形成在前表面上的空气排出口;
混流风扇,所述混流风扇能旋转地布置在所述风扇壳体单元中;
风扇马达,所述风扇马达旋转所述混流风扇;
排出轮叶,所述排出轮叶布置在所述混流风扇的前方,并控制从所述混流风扇吹出的空气的方向;以及
排出格栅,所述排出格栅布置在所述排出轮叶的前方,并控制已穿过所述排出轮叶的空气的方向,
其中,所述排出轮叶包括:
环形的内轮缘,在所述内轮缘中,所述风扇马达联接至所述内轮缘的内侧;
环形的外轮缘,所述外轮缘布置在所述内轮缘的后方,所述外轮缘的中心与所述内轮缘的中心同轴布置,并且所述外轮缘的直径大于所述内轮缘的直径;以及
多个轮叶肋,所述多个轮叶肋在所述内轮缘和所述外轮缘之间布置成将所述内轮缘和所述外轮缘相互连接,并且径向地布置成沿周向方向相互间隔开,
其中,所述排出格栅包括:
圆形的中央板,所述中央板的中心与所述内轮缘的中心同轴布置;
多个第一格栅肋,所述多个第一格栅肋与所述中央板间隔开,以围绕所述中央板的外周;以及
多个第二格栅肋,所述多个第二格栅肋将所述中央板和所述多个第一格栅肋相互连接,
其中,离所述中央板越远的所述多个第一格栅肋的前端越布置在前方,
布置在最外侧的第一格栅肋的后端布置在其余第一格栅肋的后端之后,并且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格栅肋布置成在径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并形成环状;并且
所述多个第二格栅肋在所述径向方向上直线地形成为径向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所述内轮缘的前后宽度大于所述外轮缘的前后宽度,
所述多个轮叶肋中的每一者均形成为三角形,所述三角形的基部与所述内轮缘的外周表面连接,并且顶点与所述外轮缘的内周表面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在所述多个第一格栅肋中,布置在最外侧的第一格栅肋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比其余第一格栅肋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大,并且
所述其余第一格栅肋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所述中央板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与所述其余第一格栅肋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宽度相同,所述中央板的前表面形成为凹进,并且所述中央板的后表面形成为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所述中央板插入到所述内轮缘中,并且
所述外轮缘插入到所述多个第一格栅肋中的最外侧的第一格栅肋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所述多个第二格栅肋中的每一者均形成为三角形,所述三角形的基部与所述多个第一格栅肋中的布置在最外侧的第一格栅肋的内周表面连接,并且顶点与所述中央板的外周表面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所述风扇壳体单元包括:风扇壳体主体,所述风扇壳体主体的前表面和后表面是敞开的,并且形成在所述空气排出口内的环形壳体肋形成为从所述前表面突出;以及
风扇壳体基座,所述风扇壳体基座布置在所述风扇壳体主体的所述后表面上,并且在所述风扇壳体基座中,所述进气口形成在所述风扇壳体基座内部,并且穿过所述风扇壳体主体的敞开的所述后表面插入到所述风扇壳体主体中的环形的孔口形成为从所述风扇壳体基座的前表面突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所述壳体肋形成为使其内径从后端向前端增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所述混流风扇包括:
护罩,所述护罩包括供插入所述孔口的抽吸部以及在所述抽吸部中在轴向方向和径向方向之间斜向延伸的第一倾斜部;
轮毂,所述轮毂的面对所述进气口的表面形成为凸起,与所述进气口相反的表面形成为凹进,并且所述轮毂包括:中央部,所述中央部布置在所述第一倾斜部中;以及第二倾斜部,所述第二倾斜部在所述中央部处在所述轴向方向和所述径向方向之间斜向延伸并布置在所述第一倾斜部的外部;以及
多个叶片,所述多个叶片布置在所述护罩和所述轮毂之间以将所述护罩和所述轮毂相互连接,并且布置成在周向方向上相互间隔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所述多个叶片中的每个叶片均包括:
前缘,所述前缘位于旋转方向上的远端并且直线地形成;
后缘,所述后缘位于所述旋转方向上的后端并且直线地形成,
护罩线,所述护罩线将所述前缘的一端和所述后缘的一端相互连接,并从所述护罩的内周表面延伸;以及
轮毂线,所述轮毂线将所述前缘的另一端和所述后缘的另一端相互连接,并从所述轮毂的外周表面延伸,
其中,所述后缘的所述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倾斜部的所述内周表面在所述径向方向上的最外缘端,并且所述后缘的所述另一端在所述旋转方向上布置在所述后缘的所述一端的后方并连接至所述第二倾斜部的所述外周表面在所述径向方向上的最外缘端,并且
所述前缘的所述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倾斜部的所述内周表面在所述径向方向上的最内缘端,并且所述前缘的所述另一端在所述旋转方向上布置在所述前缘的所述一端的前方,布置成比所述后缘的所述另一端更靠近所述轮毂的所述中央部并连接至与所述第二倾斜部的所述外周表面在所述径向方向上的最内缘端在所述轴向方向上间隔开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所述第二倾斜部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的直线长度比所述护罩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的直线长度长。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穿过所述第一倾斜部的直线与在所述轴向方向上延伸的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穿过所述第二倾斜部的直线与在所述轴向方向上延伸的所述直线之间的夹角。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将所述护罩线的两端相互连接的直线的长度比将所述轮毂线的两端相互连接的直线的长度短。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所述护罩线和所述轮毂线中的每一者均形成为弯曲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所述多个叶片包括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所述第二叶片在所述旋转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叶片的紧后方,并且
穿过所述轮毂的中心和所述第一叶片的所述后缘的一端的直线与穿过所述轮毂的中心和所述第二叶片的所述前缘的另一端的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穿过所述轮毂的中心和所述第一叶片的所述后缘的一端的直线与穿过所述轮毂的中心和所述第二叶片的所述前缘的一端的直线之间的夹角。
16. 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
第一风扇组件,所述第一风扇组件将空气排出到两个侧表面;以及
第二风扇组件,所述第二风扇组件布置在所述第一风扇组件上方,并将空气排出至前方,
其中,所述第二风扇组件包括:
风扇壳体单元,所述风扇壳体单元具有形成在后表面上的进气口以及形成在前表面上的空气排出口;
混流风扇,所述混流风扇能旋转地布置在所述风扇壳体单元中;
风扇马达,所述风扇马达旋转所述混流风扇;
排出轮叶,所述排出轮叶布置在所述混流风扇的前方,并控制从所述混流风扇吹出的空气的方向;以及
排出格栅,所述排出格栅布置在所述排出轮叶的前方,并控制已穿过所述排出轮叶的空气的方向,
所述排出轮叶包括:
环形的内轮缘,在所述内轮缘中,所述风扇马达联接至所述内轮缘的内侧;
环形的外轮缘,所述外轮缘布置在所述内轮缘的后方,所述外轮缘的中心与所述内轮缘的中心同轴布置,并且所述外轮缘的直径大于所述内轮缘的直径;以及
多个轮叶肋,所述多个轮叶肋在所述内轮缘和所述外轮缘之间布置成将所述内轮缘和所述外轮缘相互连接,并且径向地布置成沿周向方向相互间隔开,
其中,所述排出格栅包括:
圆形的中央板,所述中央板的中心与所述内轮缘的中心同轴布置;
多个第一格栅肋,所述多个第一格栅肋与所述中央板间隔开,以围绕所述中央板的外周;以及
多个第二格栅肋,所述多个第二格栅肋将所述中央板和所述多个第一格栅肋相互连接,
其中,离所述中央板越远的所述多个第一格栅肋的前端越布置在前方,
布置在最外侧的第一格栅肋的后端布置在其余第一格栅肋的后端之后,并且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格栅肋布置成在径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并形成环状;并且
所述多个第二格栅肋在所述径向方向上直线地形成为径向布置。
CN201980038097.6A 2018-04-06 2019-04-05 风扇组件以及空调器 Active CN1122366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040117A KR102077572B1 (ko) 2018-04-06 2018-04-06 팬어셈블리
KR10-2018-0040117 2018-04-06
PCT/KR2019/004066 WO2019194637A1 (ko) 2018-04-06 2019-04-05 팬어셈블리 및 공기조화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36625A CN112236625A (zh) 2021-01-15
CN112236625B true CN112236625B (zh) 2022-05-06

Family

ID=68100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38097.6A Active CN112236625B (zh) 2018-04-06 2019-04-05 风扇组件以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2077572B1 (zh)
CN (1) CN112236625B (zh)
WO (1) WO20191946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10094910A (ko) * 2020-01-22 2021-07-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형 공기정화기 및 이에 구비되는 팬모듈
KR20210114300A (ko) * 2020-03-10 2021-09-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에어 서큘레이터
KR102459168B1 (ko) * 2020-07-10 2022-10-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청정기
KR102533664B1 (ko) * 2020-07-10 2023-05-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청정기 서큘레이터
KR102580261B1 (ko) * 2020-07-27 2023-09-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사류팬 모듈 및 사류팬 모듈을 구비하는 휴대용 공기정화기
CN113983610A (zh) 2020-07-27 2022-01-28 Lg电子株式会社 斜流风扇模块及具有斜流风扇模块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CN113996124A (zh) * 2020-07-28 2022-02-01 Lg电子株式会社 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KR20220053344A (ko) * 2020-10-22 2022-04-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팬모터
CN112902300B (zh) * 2021-02-09 2023-01-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883468U (zh) * 2012-08-20 2013-04-17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落地式空调器及其斜流风扇
CN105156344A (zh) * 2015-09-11 2015-12-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蜗壳风机组合结构及立式空调器
CN206592342U (zh) * 2017-03-29 2017-10-2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鼓风机及车辆空调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970005255B1 (ko) * 1995-05-02 1997-04-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조기용 사류팬
WO2006078083A2 (en) * 2005-01-24 2006-07-27 Lg Electronics Inc. Air conditioner
KR100794644B1 (ko) * 2005-11-01 2008-01-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KR102034104B1 (ko) * 2012-06-28 2019-10-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및 공기조화기의 제어방법
KR20170051108A (ko) * 2015-10-30 2017-05-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가습청정장치
KR20180000285A (ko) * 2017-05-04 2018-01-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 청정기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883468U (zh) * 2012-08-20 2013-04-17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落地式空调器及其斜流风扇
CN105156344A (zh) * 2015-09-11 2015-12-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蜗壳风机组合结构及立式空调器
CN206592342U (zh) * 2017-03-29 2017-10-2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鼓风机及车辆空调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90117066A (ko) 2019-10-16
WO2019194637A1 (ko) 2019-10-10
KR102077572B1 (ko) 2020-02-14
CN112236625A (zh) 2021-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36625B (zh) 风扇组件以及空调器
KR102541386B1 (ko) 공기조화기
KR102076668B1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실내기
US10465697B2 (en) Centrifugal fan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the same
CN109974084B (zh)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EP3631307B1 (en) Air conditioner
CN111649393B (zh) 空调的室内机
KR101392315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20190053594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102122265B1 (ko) 시로코팬
CN112204261B (zh) 混流风扇以及风扇组件
US6343484B1 (en) Air blowing apparatus of air conditioner
KR20190078003A (ko) 스탠드형 공기조화기
CN111868451B (zh) 空调设备的室内机
KR20230069898A (ko) 공기조화기
KR102033688B1 (ko) 팬어셈블리
KR102046469B1 (ko) 사류팬 및 팬어셈블리
CN114763921A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12262286A (zh) 风扇组件和空调器
KR20190032941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216716392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KR100364765B1 (ko) 공기조화기
KR101443923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114763925B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KR100550547B1 (ko) 분리형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토출부 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