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35860A - 有源天线单元时延对齐方法、装置及有源天线单元 - Google Patents

有源天线单元时延对齐方法、装置及有源天线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35860A
CN112235860A CN201910634622.2A CN201910634622A CN112235860A CN 112235860 A CN112235860 A CN 112235860A CN 201910634622 A CN201910634622 A CN 201910634622A CN 112235860 A CN112235860 A CN 1122358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fier
air interface
alignment
delay
aau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3462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佳
李小飞
朱少斐
刘丹军
何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063462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3586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01944 priority patent/WO202100853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2358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358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4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determining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源天线单元时延对齐方法、装置及有源天线单元,该方法包括:基于前传接口协议生成空口同步标识;基于所述空口同步标识生成对齐标识并根据所述对齐标识将天线数据延时对齐。本发明通过空口同步标识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时延的自动校正,可以兼顾大范围和高精度的时延对齐需求,由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补偿值固化,无法自动校正问题。

Description

有源天线单元时延对齐方法、装置及有源天线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源天线单元时延对齐方法、装置及有源天线单元。
背景技术
在5G移动通信领域,Massive-MIMO作为一项关键技术,极大的提高了小区吞吐量,并大幅降低了基站对外界的干扰。Massive-MIMO技术一般要求AAU天线数为64、128、256,远大于3G、4G RRU天线数,必须通过多个处理器并行处理,来支持大规模天线阵列对天线个数的要求。
同时,5G系统对空口多天线间的数据对齐也提出很高要求,从4G的65ns,提升到10ns以内,对AAU上多个处理器之间工作的同步性提出很高的挑战。
目前AAU上多个天线的精时延对齐方式如附图1所示,需要基带处理单元(BaseBand Unit BBU)发送特殊测试源,并提供触发信号给仪表。通过仪表测量每个天线的时延值,经过人为计算,获取天线间时延偏差,配置到处理器的缓存单元,使各天线数据对齐。
但上述方案的问题表现在:多个异步处理环节,伴随复位,温度变化,工作过程中,数据时延会动态变化。目前的方法,补偿值固化,无法自动校正。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AAU时延对齐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补偿值固化,无法自动校正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有源天线单元AAU时延对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前传接口协议生成空口同步标识;
基于所述空口同步标识生成对齐标识,并根据所述对齐标识将天线数据延时对齐。
第二方面,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出一种AAU时延对齐装置,包括:
空口同步标识生成单元,用于基于前传接口协议生成空口同步标识;
对齐标识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空口同步标识生成对齐标识;
时延对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对齐标识将天线数据延时对齐。
第三方面,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出一种有源天线单元,包含权利要求7-12任一项所述的时延对齐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空口同步标识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时延的自动校正,可以兼顾大范围和高精度的时延对齐需求,由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补偿值固化,无法自动校正问题,取得了积极的技术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多个天线的时延对齐方式;
图2为本发明对齐方法第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对齐方法第一实施例空口同步标识生成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对齐方法第一实施例空口同步标识生成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对齐方法第一实施例第一延时对齐标识生成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对齐方法第一实施例采用第一延时对齐标识对齐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对齐方法第一实施例第二延时对齐标识生成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对齐方法第一实施例鉴相调整前时序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对齐方法第一实施例鉴相调整后时序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对齐方法第二实施例空口同步标识生成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对齐方法第二实施例空口同步标识生成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时延对齐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第二时延对齐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对齐方法实例一时延对齐装置的一种结构框图;
图15为本发明对齐方法实例一1588时间同步报文交互流程图;
图16为本发明对齐方法实例一IR协议空口恢复时序图;
图17为本发明对齐方法实例一四个天线不同带宽信号粗延时对齐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对齐方法实例二时延对齐装置的另一种结构框图;
图19为本发明对齐方法实例二延时对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AAU时延对齐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101,基于前传接口协议生成空口同步标识;
S102,基于所述空口同步标识生成对齐标识;
S103,根据所述对齐标识将天线数据延时对齐。
本实施例通过根据前传接口协议生成空口同步标识的方案,能够基于该空口同步标识产生对齐标识从而实现时延的自动校正,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补偿值固化,无法自动校正的技术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于前传接口协议生成空口同步标识,
从AAU接收到的通信数据中获取基带池单元发送通信数据时提前的指定时间以及在通信数据中插入的随路定时标识;
基于所述指定时间和所述随路定时标识恢复所述空口同步标识。
具体的说,如图3所示,从所述AAU的指定管脚中恢复并生成空口同步标识,可以包括:
S1011,基带池单元插入随路定时标识并提前指定时间向AAU发射通信数据;
S1012,AAU接收所述通信数据并根据所述随路定时标识与所述指定时间恢复所述空口同步标识。
具体的,如图4所示,基带池单元提前TA时间发射数据,并插入随路定时标识。AAU接收侧恢复随路的定时标识。通过测量可以获取基带池单元到AAU的传输时延T1。将AAU侧恢复的定时标识延时TA-T1时间,由此恢复空口同步标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实现了每个处理器可以利用时间同步报文,恢复出空口同步标识。且同步报文的传输不占用独立的IO管脚,可以和业务数据可以混合传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空口同步标识生成对齐标识并根据所述对齐标识将天线数据延时对齐,如图5所示,包括:
S1031,将所述空口同步标识提前指定时间以生成第一延时对齐标识;
S1032,基于所述第一延时对齐标识复位第一延时的读地址初始值以对齐天线的读取数据。
具体的说,如图6所示,将①点的空口同步标识前提Tdl时间,得到②点粗延时对齐标识,即第一延时对齐标识,Tdl时间是指各个天线公共处理时延值。
则可以利用该粗延时对齐标识控制粗延时缓存中的读地址初始值进行复位,如图6所示,确保各天线在同一个位置从同一地址读取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对齐标识将天线数据延时对齐,如图7所示,还可以包括:
S1033,基于所述空口同步标识与DAC芯片的参考定时信号进行鉴相;
S1034,根据鉴相获得的时延差计算天线时延差偏移量以获取第二延时对齐标识;
S1035,基于所述第二延时对齐标识对空口对齐标识进行调整以将DAC芯片输出信号对齐。
在调整天线的读取数据对齐之后,还可以对输出的数据再进行一次对齐调整,可以实现DAC芯片输出模拟信号对齐工整。
如图8所示,如果直接使用空口同步帧频作为缓存单元的读标志,虽然数字域多天线可以对齐。但是由于不同DAC芯片的定时参考存在时偏,则DAC芯片输出的天线模拟信号不对齐。因此本实施例中还提出利用空口同步标识与sysref信号进行鉴相,将偏差提前补偿到末级时延对齐单元中,解决该问题。
具体的说,使用采样后的空口同步标识与DAC参考定时sysref信号进行鉴相,得到时延差。计算各个天线时延差偏移量,对空口对齐标识进行调整,一个数字处理芯片会对应多个DAC芯片,不同DAC芯片的sysref信号传输存在延时差,导致不同DAC芯片间的天线数据不对齐,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计算各个天线时延差偏移量,对空口对齐标识进行相应调整,如图9所示,虽然数字芯片输出不对齐,但是DAC芯片输出的模拟信号是对齐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可以兼顾大范围和高精度的时延对齐需求;
本实施例还可以自动补偿AAU重启、复位、工作中多级跨时钟域引入的时延抖动,解决人为测试带来的偏差,同时解决数字处理芯片与数模转换芯片间数据传输的时延抖动问题。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AAU时延对齐方法,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于前传接口协议生成空口同步标识的方式不同,包括:从所述AAU的光口或电口中恢复并生成空口同步标识。
具体的说所述从所述AAU的光口或电口中恢复并生成空口同步标识,如图10所示,包括:
获取所述AAU与基带池单元之间通过光口或者电口通信时的报文交互时刻信息,该方案的前提条件为基带池计时器与GPS同步;
在具体获取报文交互时刻信息的时候可以通过基带池单元和AAU单元经过三次时间报文的交互,如图11所示,AAU单元可以获取两次发送和两次接收的时刻信息,即为报文交互时刻信息。
根据所述报文交互时刻信息确定所述AAU与所述基带池单元之间的计时器偏差,本实施例中,计算方法如下:
a=TD+TΔ=t2-t1
b=TD-TΔ=t4-t3
Figure BDA0002129876390000061
经过上述计算,可以得到基带池单元和AAU单元之间的计时器偏差TΔ
根据所述报文交互时刻信息确定所述AAU与所述基带池单元之间的计时器偏差;
根据所述计时器偏差调整所述AAU的计时器补偿量,根据所述计时器补偿量通过时间计数单元输出秒周期脉冲(1periodper second,1PPS)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软件调整AAU计时器补偿量,输出的是与GPS同步的1PPS信号。
基于所述1PPS信号生成所述空口同步标识,本实施例中,可以对秒周期脉冲信号经过分频后得到空口同步标识。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实现使用空口对齐标识,不但使AAU多天线数据相对时延对齐,也和空口GPS 1PPS绝对时延对齐;
数字域处理对齐精度为±1ns。为AAU天线射频校准处理提供了极好的天线数字信号对齐指标,提升天线射频校准可靠性。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AAU时延对齐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空口同步标识生成单元101,用于基于前传接口协议生成空口同步标识;
对齐标识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空口同步标识生成对齐标识;
时延对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对齐标识将天线数据延时对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口同步标识生成单元可以工作于主模式或者从模式。
在主模式下,所述空口同步标识生成单元用于从所述AAU的光口或电口中恢复并生成空口同步标识。因为无线基站接入网,在天线口是以GPS 1PPS信号作为同步定时。该空口同步标识生成单元产生的空口同步标识与GPS 1PPS对齐,如果该单元采用1GHz工作时钟,则对齐精度可达1ns。空口同步标识可以作为多芯片多通道数据对齐的绝对时间基准。
在本实施例中,空口同步标识生成单元,用于:
获取所述AAU与基带池单元之间通过光口或者电口通信时的报文交互时刻信息;
根据所述报文交互时刻信息确定所述AAU与所述基带池单元之间的计时器偏差;
根据所述计时器偏差调整所述AAU的计时器补偿量,根据所述计时器补偿量通过时间计数单元输出秒周期脉冲信号;
基于所述秒周期脉冲信号生成所述空口同步标识。
具体的说,在主模式下,前提条件,基带池计时器与GPS同步。通过基带池单元和AAU经过三次时间报文的交互。AAU可以获取两次发送和两次接收的时刻信息。根据公式计算可以得到基带池单元和AAU之间的计时器偏差,然后通过软件调整AAU计时器补偿量,可以输出与GPS同步的1PPS信号,最后经过分频后得到空口同步标识。如图12中的空口同步标识生成单元(Psync单元)101,通过以太网前传接口,AAU/RRU和远端BBU,可以通过时间同步报文,如1588时间同步报文,恢复出1pps基准定时。一般情况下1pps即为全网GPS定时基准,每个芯片的Psync单元使用1pps基准定时,分频后生成空口对齐时标。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时延对齐单元是通过使用同步对齐标识作为缓存模块的读地址复位信号即第一延时对齐标识,控制数据时延,由此不再需要软件配置缓存模块的延时值,自动调整和吸收时延变化。
由于无线信号从基带池单元到天线口的数据延时差主要由如下三方面因素引入:
1、基带池单元到AAU单元不同光纤长度差值,为几十~几百us级别;
2、AAU单元内部不同制式信号处理延时差,一般为10us级别;
3、AAU单元内部多级跨时钟处理的时延抖动,一般为几十~几百ns级别。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对齐标识生成单元用于:
将所述空口同步标识提前指定时间以获取第一延时对齐标识;
所述时延对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延时对齐标识复位所述第一时延对齐缓存的读地址初始值以对齐天线的读取数据。
具体的说,所述对齐标识生成单元包括:第一对齐标识生成单元104,用于将所述空口同步标识提前指定时间以获取第一延时对齐标识;
则所述时延对齐单元包括:
第一时延对齐单元102,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延时对齐标识复位所述第一时延对齐单元的读地址初始值以对齐天线的读取数据。
具体的说,第一对齐标识生成单元104,用于将空口同步标识前提Tdl时间,得到第一延时对齐标识,也可以称为粗延时对齐标识。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时延对齐单元102也可以称作粗延时单元,则粗延时单元利用该粗延时对齐标识将粗延时单元缓存模块的读地址初始值进行以对齐天线的读取数据。
本实施例中引入第一时延对齐单元102在信号低采样率上进行时延对齐调整,特点是,延时范围大,达到百us级,延时精度低,一般可达百ns级。同时粗延时单元,获取数据公共处理链路处理时延,利用时延值调整空口时标,作为粗延时补偿单元数据读时标。补偿精度为一个码片周期,即260ns。可以用较少的RAM缓存资源补偿较长的时间。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对齐标识生成单元,还可以用于:
基于所述空口同步标识与DAC芯片的参考定时信号进行鉴相,根据鉴相获得的时延差计算天线时延差偏移量以获取第二延时对齐标识;
所述时延对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二延时对齐标识对空口对齐标识进行调整以将DAC芯片输出信号对齐。
具体的说,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信号鉴相单元105,用于基于所述空口同步标识与DAC芯片的参考定时信号进行鉴相;
则所述对齐标识生成单元还包括:
第二对齐标识生成单元106,用于根据鉴相获得的时延差计算天线时延差偏移量以获取第二延时对齐标识;
则所述时延对齐单元还包括:
第二时延对齐单元103,用于基于所述第二延时对齐标识对空口对齐标识进行调整以将DAC芯片输出信号对齐。
目前业界数字处理芯片与数模转换DAC芯片通过JESD 204接口协议(J204)进行数据传输,J204接口传输确定性延时由sysref信号决定。AAU内部,一个数字处理芯片会对应多个DAC芯片,不同DAC芯片的sysref信号传输存在延时差,导致不同DAC芯片间的天线数据不对齐。
因此本实施例中引入第二时延对齐单元103也可以称作精时延对齐单元,本实施例中精时延对齐单元结构如图13所示,其工作原理为,使用空口同步标识对精时延对齐单元工作时钟锁相环进行复位,使各芯片采样时钟相位对。在信号低采样率上进行时延对齐调整,特点是,延时范围大,达到百us级,延时精度低,一般可达百ns级。
具体的说使用采样后的空口同步标识与DAC参考定时sysref信号进行鉴相,得到时延差。计算各个天线时延差偏移量,对空口对齐标识进行调整,从而使得DAC芯片输出的模拟信号是对齐的。本实施例中,精时延对齐单元位于各天线数字域处理的最末级,直接使用空口对齐时标作为缓存RAM的读时标,用于补偿一个码片周期内的时间抖动。对齐精度取决于Psync单元1pps精度。实际操作中,Psync单元的工作时钟为1GHz,精度正负1ns。
本实施例通过多级补偿单元进行高精度时延调整。第一级单元进行粗延时补偿,一般在信号基带采样率上完成,用于减少RAM缓存的消耗。第二级单元在天线发射口进行精时延补偿,自动吸收工作过程中延时的不确定性。
本实施例的方案不需要人工计算各天线处理时延的偏差,使用偏差值配置缓存RAM实现对齐功能,而是通过空口同步标识本直接作为缓存RAM输出对齐标识。
经过本装置的时延对齐,各天线数字域对齐精度为ns级。AAU/RRU物理天线口的时偏完全取决于硬件射频链路的特性。射频链路本身时延很小,天线间偏差也可以通过天线校准的方法进行补偿。完全满足5G应用场景的需求。
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出一种AAU时延对齐装置,与第三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口同步标识生成单元工作于从模式。
在从模式下,所述空口同步标识生成单元用于从所述AAU的指定管脚中恢复并生成空口同步标识。
可选的,所述从所述AAU的指定管脚中恢复并生成空口同步标识,包括:
从AAU接收到的通信数据中获取基带池单元发送通信数据时提前的指定时间以及在业务数据中插入的随路定时标识;
基于所述指定时间和所述随路定时标识恢复所述空口同步标识。
具体的说,基带池单元插入随路定时标识并提前指定时间向AAU发射通信数据;
AAU接收所述通信数据并根据所述随路定时标识与所述指定时间恢复所述空口同步标识。
在从模式下,从专用IO管脚恢复空口同步标识。在本实施例中,从模式下为了确保各芯片对基准帧频的采样相位一致,设计了利用空口同步标识复位采样工作时钟锁相环,确保各芯片采样后的空口同步标识相位一致。
通过上述方案本发明实现了:
在5G以太网前传接口下,每个处理器可以利用时间同步报文,恢复出空口同步标识。该同步报文的传输不占用独立的IO管脚,和业务数据可以混合传输。该标识单元可以采用1G工作时钟,恢复同步标识精度1ns。多个处理器之间可以不用通过专用IO管脚来传输同步信息。
通过本实施例的装置,单板多个芯片多个通道间对齐精度为处理器1个工作时钟周期,最高可到达1ns。同时不再依赖仪表进行测量校准。在工作过程中,自动吸收链路处理的时延的不确定性。
经过本实施例的装置的时延对齐,各天线数字域对齐精度为ns级。AAU/RRU物理天线口的时偏完全取决于硬件射频链路的特性。射频链路本身时延很小,天线间偏差也可以通过天线校准的方法进行补偿。完全满足5G应用场景的需求。
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出一种有源天线单元,包含前述第三实施例、第四实施例中的时延对齐装置。
综上,本发明的技术路线为
AAU处理器BB SOC或IF SOC处理器通过时间同步报文,实际应用为1588时间同步报文,然后计算出AAU的时间偏差,AAU软件更新AAU时间计数器单元的补偿量,实现与BBU的同步。
AAU上BB SOC的时间计数单元输出1PPS秒脉冲,分发给多个IF SOC芯片的PSYNC单元。每个芯片的Psync单元分频得到空口对齐标识。
前述步骤也可以通过AAU内部BB SOC和IF SOC通过时间同步报文实现时间对齐,在IF SOC内部产生1PPS秒脉冲,不需要额外的同步管脚。
每片IF SOC内部,调整空口对齐标识,与每个天线基带信号位置数据对齐,作为粗时延补偿读标识;
每片IF SOC内部,直接使用空口对齐标识,作为末级精时延补偿读标识。
为了对本发明方法进行详细阐述,下面根据实例进行介绍:
实例一
如图14所示,多天线数据在一片数字芯片中完处理,对应2个DAC芯片。实施过程为:
步骤一、BBU和AAU单元使用RoE前传接口协议进行数据传输。RoE前传协议为以太网传输方式,因此AAU单元通过1588时间同步报文,如图15所示,得到与BBU单元的计时器的偏差等于5。
步骤二、将偏差5补偿到AAU计时器单元中,AAU计数器和BBU实现了同步,即与GSP钟实现同步。通过该计时器分频得到空口10ms标识,即为空口同步标识。
以上两个步骤的获取空口同步标识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为:
步骤一、BBU和AAU采用IR协议作为前传接口协议,帧频恢复方法,如图16所示,得到空口10ms标识。
步骤二、对于不同带宽的无线信号,数字基带处理时延存在差异,如图17所示,信号达到粗延时单元的时刻不同。使用提前的空口10ms标识作为读标识,延时步进:1/3.84MHz。可以用来消除信号处理链路时延差。
数字处理芯片与DAC芯片采用JESD 204B传输协议。AAU单板通过时钟芯片向一片片数字处理芯片和2片DAC芯片提供J204传输边界基准信号SysRef信号。此时多个天线空口标识和SysRef鉴相值一致,不需要调整。
经过以上调整,四个天线的数据从DAC口发送对齐。
实例二
如图18所示,四天线数据在两片数字芯片中完处理,对应2个DAC芯片。相比实例一,主要差别在于精时延对齐单元的处理,说明如下,
如图19所示,两个芯片收到的SysRef信号由于走线差异,存在时差。天线2,3的SysRef与空口帧频的时差较大,因此需要对天线0,1的空口帧频进行延时,延时量等于T4-T3。天线2,3的调整量为0。
通过以上调整,四个天线从DAC芯片口发送对齐。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有源天线单元AAU时延对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前传接口协议生成空口同步标识;
基于所述空口同步标识生成对齐标识,并根据所述对齐标识将天线数据延时对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前传接口协议生成空口同步标识,包括:
从所述AAU的光口或电口中恢复空口同步标识;或者,
从所述AAU的指定管脚中恢复空口同步标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AAU的光口或电口中恢复空口同步标识,包括:
获取所述AAU与基带池单元之间通过光口或者电口通信时的报文交互时刻信息;
根据所述报文交互时刻信息确定所述AAU与所述基带池单元之间的计时器偏差;
根据所述计时器偏差调整所述AAU的计时器补偿量,根据所述计时器补偿量通过时间计数单元输出秒周期脉冲信号;
基于所述秒周期脉冲信号生成所述空口同步标识。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AAU的指定管脚中恢复空口同步标识,包括:
从AAU接收到的通信数据中获取基带池单元发送通信数据时提前的指定时间以及在通信数据中插入的随路定时标识;
基于所述指定时间和所述随路定时标识恢复所述空口同步标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空口同步标识生成对齐标识并根据所述对齐标识将天线数据延时对齐,包括:
将所述空口同步标识提前指定时间以生成第一延时对齐标识;
基于所述第一延时对齐标识复位第一延时缓存的读地址初始值以对齐天线的读取数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对齐标识将天线数据延时对齐,包括:
基于所述空口同步标识与数模转换器DAC芯片的参考定时信号进行鉴相;
根据鉴相获得的时延差确定天线时延差偏移量,根据所述天线时延差偏移量获取第二延时对齐标识;
基于所述第二延时对齐标识对空口对齐标识进行调整以将DAC芯片输出信号对齐。
7.一种AAU时延对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口同步标识生成单元,用于基于前传接口协议生成空口同步标识;
对齐标识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空口同步标识生成对齐标识;
时延对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对齐标识将天线数据延时对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口同步标识生成单元用于:
从所述AAU的光口或电口中恢复空口同步标识;或者,
从所述AAU的指定管脚中恢复并生成空口同步标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口同步标识生成单元,用于:
获取所述AAU与基带池单元之间通过光口或者电口通信时的报文交互时刻信息;
根据所述报文交互时刻信息确定所述AAU与所述基带池单元之间的计时器偏差;
根据所述计时器偏差调整所述AAU的计时器补偿量,根据所述计时器补偿量通过时间计数单元输出秒周期脉冲信号;
基于所述秒周期脉冲信号生成所述空口同步标识。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口同步标识生成单元,用于:
从AAU接收到的通信数据中获取基带池单元发送通信数据时提前的指定时间以及在业务数据中插入的随路定时标识;
基于所述指定时间和所述随路定时标识恢复所述空口同步标识。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齐标识生成单元用于:
将所述空口同步标识提前指定时间以获取第一延时对齐标识;
所述时延对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延时对齐标识复位所述第一时延对齐缓存的读地址初始值以对齐天线的读取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齐标识生成单元,用于:
基于所述空口同步标识与DAC芯片的参考定时信号进行鉴相,根据鉴相获得的时延差计算天线时延差偏移量以获取第二延时对齐标识;
所述时延对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二延时对齐标识对空口对齐标识进行调整以将DAC芯片输出信号对齐。
13.一种有源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7-12任一项所述的时延对齐装置。
CN201910634622.2A 2019-07-15 2019-07-15 有源天线单元时延对齐方法、装置及有源天线单元 Pending CN1122358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34622.2A CN112235860A (zh) 2019-07-15 2019-07-15 有源天线单元时延对齐方法、装置及有源天线单元
PCT/CN2020/101944 WO2021008532A1 (zh) 2019-07-15 2020-07-14 有源天线单元时延对齐方法、装置及有源天线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34622.2A CN112235860A (zh) 2019-07-15 2019-07-15 有源天线单元时延对齐方法、装置及有源天线单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35860A true CN112235860A (zh) 2021-01-15

Family

ID=74111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34622.2A Pending CN112235860A (zh) 2019-07-15 2019-07-15 有源天线单元时延对齐方法、装置及有源天线单元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35860A (zh)
WO (1) WO202100853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2789A (zh) * 2021-06-29 2021-09-28 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传接口频域合路系统及频域合路方法
CN115134272A (zh) * 2021-03-24 2022-09-30 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时延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54152A (zh) * 2022-06-27 2024-0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维测时间的确定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5243358B (zh) * 2022-07-08 2023-04-07 深圳泽惠通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延时测量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8600A (zh) * 2004-07-26 2006-0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基站同步传输的方法
CN104185193A (zh) * 2014-08-18 2014-12-03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多通道rru时延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6059B (zh) * 2002-06-11 2012-05-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拉远软基站自动时延测量方法及系统
CN101098328B (zh) * 2007-06-29 2010-06-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带与射频系统同步和时延补偿方法
KR101521893B1 (ko) * 2009-01-08 2015-05-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접속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과 원격 무선 주파수 유닛 간 지연 시간 측정 및 지연 보상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3906222B (zh) * 2012-12-27 2018-09-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链路数据同步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6059698B (zh) * 2016-06-03 2018-12-07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td-lte无线授时的时间同步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8600A (zh) * 2004-07-26 2006-0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基站同步传输的方法
CN104185193A (zh) * 2014-08-18 2014-12-03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多通道rru时延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34272A (zh) * 2021-03-24 2022-09-30 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时延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134272B (zh) * 2021-03-24 2023-08-01 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时延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452789A (zh) * 2021-06-29 2021-09-28 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传接口频域合路系统及频域合路方法
CN113452789B (zh) * 2021-06-29 2022-07-01 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传接口频域合路系统及频域合路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08532A1 (zh) 2021-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35860A (zh) 有源天线单元时延对齐方法、装置及有源天线单元
US11006378B2 (en) Synchronizing clocks in a wireless system
JP6411553B2 (ja) 基地局および基地局のクロック同期のための方法
US8050296B2 (en) Radio equipment (RE)-based synchronization
EP1749362B1 (en) Determining a time difference between first and second clock domains
US20170064661A1 (en) Base station system, radio device and method
CN1211953C (zh) 用于同步移动通信网的基站的方法和装置
CN101621713B (zh) 无源光网络同步时间的计算方法、系统及光网络设备
CN102469571B (zh) 一种在分布式基站系统中实现时延补偿的方法及系统
CN103188066A (zh) 基准时钟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896134A (zh) 一种高精度模块化时间同步设备
EP3846379A1 (en) Clock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system,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1958745A (zh) 实现时间同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738127B (zh) 射频拉远单元、基带处理单元、分布式基站及其同步方法
CN102932083A (zh) 一种微波同步对时的方法和装置
US20040121806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radio base station control system, and radio base station control method
CN102916758A (zh) 以太网时间同步装置和网络设备
CN102006661B (zh) 实现时间同步的方法及基站
JP2009192277A (ja) 高精度時刻同期装置、高精度時刻同期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8111243B (zh) 时钟传递系统及对应的时钟同步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7493600B (zh) 一种massive MIMO通讯装置及同步方法
JP5217006B2 (ja) 高精度時刻同期装置、高精度時刻同期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217935627U (zh) 一种具有时间同步功能的can转以太网设备
CN111147177A (zh) 一种面向智能电网的移动网络授时方法和系统
CN115714628A (zh) 一种通信基站时间同步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