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33372A - 基于安全帽的报警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安全帽的报警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33372A
CN112233372A CN201910639625.5A CN201910639625A CN112233372A CN 112233372 A CN112233372 A CN 112233372A CN 201910639625 A CN201910639625 A CN 201910639625A CN 112233372 A CN112233372 A CN 1122333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arm
vibration
preset
position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3962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雷
张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Lansite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Lansite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Lansite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Lansite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3962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33372A/zh
Publication of CN1122333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333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02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 G08B21/0202Child monitoring systems using a transmitter-receiver system carried by the parent and the child
    • G08B21/0205Specific application combined with child monitoring using a transmitter-receiver system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02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 G08B21/0202Child monitoring systems using a transmitter-receiver system carried by the parent and the child
    • G08B21/0272System arrangements wherein the object is to detect exact location of child or item using triangulation other than GP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Helmets And Other Head Coverin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安全帽的报警方法。该方法包括:智能佩戴终端检测得到用户触发信息;判断所述用户触发信息是否满足预设的报警触发条件;如果满足,则通过所述智能佩戴终端定位得到位置信息,并生成报警信号;以及,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报警信号发送至救援终端。本申请解决了由于施工人员无法通过简单、有效的手段及时向外界发出报警信息,导致救援延时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基于安全帽的报警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安全报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安全帽的报警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安全帽在施工中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发明人发现,安全帽在一些技术中,以安全帽为基础搭建物联网,能够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效率进行监控;但是,在发生意外时,施工人员无法通过简单、有效的手段及时向外界发出报警信息,导致救援延时。
针对相关技术中施工人员无法通过简单、有效的手段及时向外界发出报警信息,导致救援延时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安全帽的报警方法及装置,以解决施工人员无法通过简单、有效的手段及时向外界发出报警信息,导致救援延时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安全帽的报警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基于安全帽的报警方法包括:智能佩戴终端检测得到用户触发信息;判断所述用户触发信息是否满足预设的报警触发条件;如果满足,则通过所述智能佩戴终端定位得到位置信息,并生成报警信号;以及,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报警信号发送至救援终端。
进一步的,智能佩戴终端检测得到触发信号包括:智能佩戴终端中的九轴传感器或者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在预设的时间阈值内得到的震动信号;当达到预设的时间阈值时,确定所述震动信号的震动次数和敲击频率。
进一步的,判断所述用户触发信息是否满足预设的报警触发条件包括:判断所述用户触发信息中的震动次数或敲击频率是否预设的报警触发条件;如果满足,则通过所述智能佩戴终端定位得到位置信息,并生成报警信号包括:如果是,则通过所述智能佩戴终端中的定位模块定位得到位置信息;通过所述智能佩戴终端中的蜂鸣报警器发出蜂鸣声;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生成报警信号。
进一步的,判断所述用户触发信息是否满足预设的报警触发条件包括:判断所述用户触发信息中的震动次数和敲击频率是否预设的报警触发条件;如果满足,则通过所述智能佩戴终端定位得到位置信息,并生成报警信号包括:如果是,则通过所述智能佩戴终端中的定位模块定位得到位置信息;通过所述智能佩戴终端中的蜂鸣报警器发出蜂鸣声;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生成报警信号。
进一步的,智能佩戴终端检测得到用户触发信息之后,判断所述用户触发信息是否满足预设的报警触发条件之前还包括:检测获取所述震动信号的震动强度;根据所述用户触发信息中敲击频率和震动强度,绘制震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判断所述变化曲线是否满足预设曲线模型;如果是,则终止程序;如果不是,则判断所述用户触发信息是否满足预设的报警触发条件。
进一步的,判断所述用户触发信息是否满足预设的报警触发条件之后还包括:如果不满足,则终止程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安全帽的报警装置。
根据本申请的基于安全帽的报警装置包括:检测模块,用于智能佩戴终端检测得到用户触发信息;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用户触发信息是否满足预设的报警触发条件;报警模块,用于如果满足,则通过所述智能佩戴终端定位得到位置信息,并生成报警信号;发送模块,用于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所述位置信息和报警信号发送至救援终端。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模块包括:智能佩戴终端中的九轴传感器或者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在预设的时间阈值范围内得到的震动信号;当达到预设的时间阈值范围时,确定所述震动信号的震动次数和敲击频率。
进一步的,所述判断模块包括:判断所述用户触发信息中的震动次数或敲击频率是否预设的报警触发条件;所述报警模块包括:如果是,则通过所述智能佩戴终端中的定位模块定位得到位置信息;通过所述智能佩戴终端中的蜂鸣报警器发出蜂鸣声;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生成报警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判断模块还包括:判断所述用户触发信息中的震动次数和敲击频率是否预设的报警触发条件;所述报警模块还包括:如果是,则通过所述智能佩戴终端中的定位模块定位得到位置信息;通过所述智能佩戴终端中的蜂鸣报警器发出蜂鸣声;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生成报警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基于安全帽报警的方式,通过智能佩戴终端检测得到用户触发信息;判断所述用户触发信息是否满足预设的报警触发条件;如果满足,则通过所述智能佩戴终端定位得到位置信息,并生成报警信号;以及,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报警信号发送至救援终端;达到了施工人员借助智能佩戴终端,能够通过简单、有效的手段及时向外界发出报警信息的目的,从而实现了不耽误救援时间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由于施工人员无法通过简单、有效的手段及时向外界发出报警信息,导致救援延时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基于安全帽的报警方法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基于安全帽的报警方法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基于安全帽的报警方法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基于安全帽的报警方法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的基于安全帽的报警方法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第六实施例的基于安全帽的报警方法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基于安全帽的报警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安全帽的报警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S100至步骤S106:
步骤S100、智能佩戴终端检测得到用户触发信息;
具体的,如图2所示,智能佩戴终端检测得到触发信号包括:
步骤S200、智能佩戴终端中的九轴传感器或者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在预设的时间阈值范围内得到的震动信号;
步骤S202、当达到预设的时间阈值范围时,确定所述震动信号的震动次数和敲击频率。
智能佩戴终端可以是智能头戴设备、智能手环等;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智能佩戴终端为智能安全帽,在智能安全帽中至少集成通信模块、定位模块、加速度传感器。其中,加速度传感器能够检测安全帽产生的加速度信息,诸如:敲打产生的震动、人员移动、帽子佩戴时、不慎掉落等都会产生加速度。
上述的加速度产生后,通过计算芯片采集预设时间阈值范围内的加速度值并转化为震动信号,并确定震动次数和敲击频率两个触发信息,从而通过触发信息为报警触发的判断提供保障。
本实施例中,仅在达到时间阈值时,才确定在该时间阈值内得到的所述震动信号的震动次数和敲击频率;为下一步的次数、频率判断提供保障,保证在该时间阈值内,能够有至少一次或多次震动。
本实施例中,通过累加器每出现一次震动就累加1,直至达到时间阈值,统计得到即为震动信号的震动次数。
本实施例中,通过计时器记录没出现一次震动的时间节点,根据两两相邻的时间节点能够计算敲击频率。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人员仅需要通过敲打智能安全帽,就可以实现报警触发;报警手段简单、有效,符合出现意外时的状况。
优选的,如图6所示,智能佩戴终端检测得到用户触发信息之后,判断所述用户触发信息是否满足预设的报警触发条件之前还包括:
步骤S600、检测获取所述震动信号的震动强度;
步骤S602、根据所述用户触发信息中敲击频率和震动强度,绘制震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步骤S604、判断所述变化曲线是否满足预设曲线模型;
步骤S606、如果是,则终止程序;
步骤S608、如果不是,则判断所述用户触发信息是否满足预设的报警触发条件。
仅仅通过频率和次数条件的设置,无法排除帽子佩戴时、不慎掉落、人员移动、人员误操作等的干扰,以上的任意一种都可能产生震动,但实际上并未出现意外,这种情况下,实际会造成误报警。
针对于此,采用智能佩戴终端(智能安全帽)中的震动传感器,检测得到安全帽每次产生震动时的震动强度,再参照震动频率可以绘制出震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帽子佩戴时、不慎掉落、人员移动得到的曲线,将是震动强度较大,且连续产生变化的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人员误操作将是震动强度较小,且强度随时间仅产生一次变化。
具体而言,帽子佩戴时,由于有抬起帽子、佩戴纠正帽子位置的动作,这些动作均会产生加速度变化,因此产生的震动-时间曲线是一段连续产生变化的曲线;不慎掉落时,做自由落体运动,接触地面时会和地面碰撞,则产生的震动-时间曲线是一段连续变化的曲线和间断性变化曲线的结合;人员移动时,由于人员移动时的摆动,产生的震动-时间曲线是一段连续变化的曲线;人员误操作时,图中仅为一个峰值的曲线。
本实施例中,预设多种曲线形式,如果判断出变化曲线和预设的曲线较为近似,即判定为满足,表明出现了帽子佩戴时、不慎掉落、人员移动、人员误操作等情况;如果判定为不满足,再判断是否为震动强度较小,且间断性变化曲线,如果是则可以认为该信号为敲打产生的震动信号,进入判断所述用户触发信息是否满足预设的报警触发条件中。
从而实现了排除以外状况造成的误触发,提升了算法的精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置震动强度阈值,大于该阈值且是连续变化曲线或连续变化曲线和间断变化曲线的结合,则认为是以外状况造成的误触发;否小于该阈值且是间断变化曲线,则认为是敲打产生的震动信号,继续执行判断所述用户触发信息是否满足预设的报警触发条件。
本实施例中,报警的形式不排除通过故意摔打安全帽、晃动安全帽等,仅需要和以上的变化曲线相结合,即可实现震动信号判断。
步骤S102、判断所述用户触发信息是否满足预设的报警触发条件;
步骤S104、如果满足,则通过所述智能佩戴终端定位得到位置信息,并生成报警信号;
优选的,如图3所示,判断所述用户触发信息是否满足预设的报警触发条件包括:
步骤S300、判断所述用户触发信息中的震动次数或敲击频率是否预设的报警触发条件;
如果满足,则通过所述智能佩戴终端定位得到位置信息,并生成报警信号包括:
步骤S302、如果是,则通过所述智能佩戴终端中的定位模块定位得到位置信息;
步骤S304、通过所述智能佩戴终端中的蜂鸣报警器发出蜂鸣声;
步骤S306、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生成报警信号。
检测到用户触发信息后,需要判断其中的震动次数是否为预设的震动次数,或敲击频率是否为预设的敲击频率,如果是,判定满足条件,即确定该触发信息为发出的求救信号;则启动定位模块,并通过定位模块定位得到位置信息,并启动蜂鸣报警器,通过蜂鸣报警器发出蜂鸣声,同时根据位置信息生成报警信号,报警信号携带报警信息和位置信息,从而为给救援人员发出报警提供保障。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可以预先配置一个震动次数和一个敲击频率,比如:震动次数为3次,敲击频率为两长一短。
优选的,如图4所示,判断所述用户触发信息是否满足预设的报警触发条件包括:
步骤S400、判断所述用户触发信息中的震动次数和敲击频率是否预设的报警触发条件;
如果满足,则通过所述智能佩戴终端定位得到位置信息,并生成报警信号包括:
步骤S402、如果是,则通过所述智能佩戴终端中的定位模块定位得到位置信息;
步骤S404、通过所述智能佩戴终端中的蜂鸣报警器发出蜂鸣声;
步骤S406、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生成报警信号。
检测到用户触发信息后,需要判断其中的震动次数是否为预设的震动次数,且是否为预设的敲击频率,如果是,判定满足条件,即确定该触发信息为发出的求救信号;则启动定位模块,并通过定位模块定位得到位置信息,并启动蜂鸣报警器,通过蜂鸣报警器发出蜂鸣声,同时根据位置信息生成报警信号,报警信号携带报警信息和位置信息,从而为给救援人员发出报警提供保障。通过蜂鸣报警,可以提醒人员救援信息已经发出,同时也能在救援人员达到附近时,辅助精确定位。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可以预先配置一个震动次数和一个敲击频率,比如:震动次数为3次,敲击频率为两长一短。
优选的,如图6所示,判断所述用户触发信息是否满足预设的报警触发条件之后还包括:
步骤S600、如果不满足,则终止程序。
如果不满足预设报警触发条件,则终止程序。
步骤S106、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报警信号发送至救援终端。
报警信号中携带报警信息和位置信息,更进一步的,携带用户唯一识别信息(可以是电话号码、姓名、MAC地址等预先建立与智能安全帽对应关系的信息),报警信息可以是在某某位置,某某用户发生意外,需要救援,并且根据该位置信息提供搜救地图,从而实现了通过简单、有效敲打安全帽的手段及时向救援人员发出报警信息,提升了救援效率,不会耽误救援时机。
本实施例中,救援终端可以是救援人员的手机、电脑或其他智能设备,服务器收到智能佩戴终端的报警信号后,再分配给救援终端,从而救援人员可以根据该位置信息提供的搜救地图实施现场救援。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根据救援人员的位置和报警信号中的位置推定救援距离,并比对救援距离,将距离最近的确定为救援对象;进一步提升救援效率,不会耽误救援时机。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基于安全帽报警的方式,通过智能佩戴终端检测得到用户触发信息;判断所述用户触发信息是否满足预设的报警触发条件;如果满足,则通过所述智能佩戴终端定位得到位置信息,并生成报警信号;以及,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报警信号发送至救援终端;达到了施工人员借助智能佩戴终端,能够通过简单、有效的手段及时向外界发出报警信息的目的,从而实现了不耽误救援时间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由于施工人员无法通过简单、有效的手段及时向外界发出报警信息,导致救援延时的技术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施上述基于安全帽的报警方法的装置,如图7所示,该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10,用于智能佩戴终端检测得到用户触发信息;
具体的,检测模块10包括:
智能佩戴终端中的九轴传感器或者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在预设的时间阈值范围内得到的震动信号;
当达到预设的时间阈值范围时,确定所述震动信号的震动次数和敲击频率。
智能佩戴终端可以是智能头戴设备、智能手环等;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智能佩戴终端为智能安全帽,在智能安全帽中至少集成通信模块、定位模块、加速度传感器。其中,加速度传感器能够检测安全帽产生的加速度信息,诸如:敲打产生的震动、人员移动、帽子佩戴时、不慎掉落等都会产生加速度。
上述的加速度产生后,通过计算芯片采集预设时间阈值范围内的加速度值并转化为震动信号,并确定震动次数和敲击频率两个触发信息,从而通过触发信息为报警触发的判断提供保障。
本实施例中,仅在达到时间阈值时,才确定在该时间阈值内得到的所述震动信号的震动次数和敲击频率;为下一步的次数、频率判断提供保障,保证在该时间阈值内,能够有至少一次或多次震动。
本实施例中,通过累加器每出现一次震动就累加1,直至达到时间阈值,统计得到即为震动信号的震动次数。
本实施例中,通过计时器记录没出现一次震动的时间节点,根据两两相邻的时间节点能够计算敲击频率。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人员仅需要通过敲打智能安全帽,就可以实现报警触发;报警手段简单、有效,符合出现意外时的状况。
优选的,如图6所示,智能佩戴终端检测得到用户触发信息之后,判断所述用户触发信息是否满足预设的报警触发条件之前还包括:
检测获取所述震动信号的震动强度;
根据所述用户触发信息中敲击频率和震动强度,绘制震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判断所述变化曲线是否满足预设曲线模型;
如果是,则终止程序;
如果不是,则判断所述用户触发信息是否满足预设的报警触发条件。
仅仅通过频率和次数条件的设置,无法排除帽子佩戴时、不慎掉落、人员移动、人员误操作等的干扰,以上的任意一种都可能产生震动,但实际上并未出现意外,这种情况下,实际会造成误报警。
针对于此,采用智能佩戴终端(智能安全帽)中的震动传感器,检测得到安全帽每次产生震动时的震动强度,再参照震动频率可以绘制出震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帽子佩戴时、不慎掉落、人员移动得到的曲线,将是震动强度较大,且连续产生变化的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人员误操作将是震动强度较小,且强度随时间仅产生一次变化。
具体而言,帽子佩戴时,由于有抬起帽子、佩戴纠正帽子位置的动作,这些动作均会产生加速度变化,因此产生的震动-时间曲线是一段连续产生变化的曲线;不慎掉落时,做自由落体运动,接触地面时会和地面碰撞,则产生的震动-时间曲线是一段连续变化的曲线和间断性变化曲线的结合;人员移动时,由于人员移动时的摆动,产生的震动-时间曲线是一段连续变化的曲线;人员误操作时,图中仅为一个峰值的曲线。
本实施例中,预设多种曲线形式,如果判断出变化曲线和预设的曲线较为近似,即判定为满足,表明出现了帽子佩戴时、不慎掉落、人员移动、人员误操作等情况;如果判定为不满足,再判断是否为震动强度较小,且间断性变化曲线,如果是则可以认为该信号为敲打产生的震动信号,进入判断所述用户触发信息是否满足预设的报警触发条件中。
从而实现了排除以外状况造成的误触发,提升了算法的精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置震动强度阈值,大于该阈值且是连续变化曲线或连续变化曲线和间断变化曲线的结合,则认为是以外状况造成的误触发;否小于该阈值且是间断变化曲线,则认为是敲打产生的震动信号,继续执行判断所述用户触发信息是否满足预设的报警触发条件。
本实施例中,报警的形式不排除通过故意摔打安全帽、晃动安全帽等,仅需要和以上的变化曲线相结合,即可实现震动信号判断。
判断模块20,用于判断所述用户触发信息是否满足预设的报警触发条件;
报警模块30,用于如果满足,则通过所述智能佩戴终端定位得到位置信息,并生成报警信号;
优选的,判断所述用户触发信息是否满足预设的报警触发条件包括:
判断所述用户触发信息中的震动次数或敲击频率是否预设的报警触发条件;
如果满足,则通过所述智能佩戴终端定位得到位置信息,并生成报警信号包括:
如果是,则通过所述智能佩戴终端中的定位模块定位得到位置信息;
通过所述智能佩戴终端中的蜂鸣报警器发出蜂鸣声;
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生成报警信号。
检测到用户触发信息后,需要判断其中的震动次数是否为预设的震动次数,或敲击频率是否为预设的敲击频率,如果是,判定满足条件,即确定该触发信息为发出的求救信号;则启动定位模块,并通过定位模块定位得到位置信息,并启动蜂鸣报警器,通过蜂鸣报警器发出蜂鸣声,同时根据位置信息生成报警信号,报警信号携带报警信息和位置信息,从而为给救援人员发出报警提供保障。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可以预先配置一个震动次数和一个敲击频率,比如:震动次数为3次,敲击频率为两长一短。
优选的,判断所述用户触发信息是否满足预设的报警触发条件包括:
判断所述用户触发信息中的震动次数和敲击频率是否预设的报警触发条件;
如果满足,则通过所述智能佩戴终端定位得到位置信息,并生成报警信号包括:
如果是,则通过所述智能佩戴终端中的定位模块定位得到位置信息;
通过所述智能佩戴终端中的蜂鸣报警器发出蜂鸣声;
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生成报警信号。
检测到用户触发信息后,需要判断其中的震动次数是否为预设的震动次数,且是否为预设的敲击频率,如果是,判定满足条件,即确定该触发信息为发出的求救信号;则启动定位模块,并通过定位模块定位得到位置信息,并启动蜂鸣报警器,通过蜂鸣报警器发出蜂鸣声,同时根据位置信息生成报警信号,报警信号携带报警信息和位置信息,从而为给救援人员发出报警提供保障。通过蜂鸣报警,可以提醒人员救援信息已经发出,同时也能在救援人员达到附近时,辅助精确定位。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可以预先配置一个震动次数和一个敲击频率,比如:震动次数为3次,敲击频率为两长一短。
优选的,判断所述用户触发信息是否满足预设的报警触发条件之后还包括:
如果不满足,则终止程序。
如果不满足预设报警触发条件,则终止程序。
发送模块40,用于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所述位置信息和报警信号发送至救援终端。
报警信号中携带报警信息和位置信息,更进一步的,携带用户唯一识别信息(可以是电话号码、姓名、MAC地址等预先建立与智能安全帽对应关系的信息),报警信息可以是在某某位置,某某用户发生意外,需要救援,并且根据该位置信息提供搜救地图,从而实现了通过简单、有效敲打安全帽的手段及时向救援人员发出报警信息,提升了救援效率,不会耽误救援时机。
本实施例中,救援终端可以是救援人员的手机、电脑或其他智能设备,服务器收到智能佩戴终端的报警信号后,再分配给救援终端,从而救援人员可以根据该位置信息提供的搜救地图实施现场救援。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根据救援人员的位置和报警信号中的位置推定救援距离,并比对救援距离,将距离最近的确定为救援对象;进一步提升救援效率,不会耽误救援时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服务器收到报警信号并发送给救援终端后,向智能佩戴终端反馈一个已报警的反馈信号,此时,控制智能佩戴终端中的蜂鸣报警器发出不同于前端的蜂鸣声,以此提示人员报警信号已发出给救援人员。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基于安全帽报警的方式,通过智能佩戴终端检测得到用户触发信息;判断所述用户触发信息是否满足预设的报警触发条件;如果满足,则通过所述智能佩戴终端定位得到位置信息,并生成报警信号;以及,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报警信号发送至救援终端;达到了施工人员借助智能佩戴终端,能够通过简单、有效的手段及时向外界发出报警信息的目的,从而实现了不耽误救援时间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由于施工人员无法通过简单、有效的手段及时向外界发出报警信息,导致救援延时的技术问题。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安全帽的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智能佩戴终端检测得到用户触发信息;
判断所述用户触发信息是否满足预设的报警触发条件;
如果满足,则通过所述智能佩戴终端定位得到位置信息,并生成报警信号;以及,
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报警信号发送至救援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安全帽的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智能佩戴终端检测得到触发信号包括:
智能佩戴终端中的九轴、六轴传感器或者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在预设的时间阈值内得到的震动信号;
当达到预设的时间阈值时,确定所述震动信号的震动次数和敲击频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安全帽的报警方法,
判断所述用户触发信息是否满足预设的报警触发条件包括:
判断所述用户触发信息中的震动次数或敲击频率是否预设的报警触发条件;
如果满足,则通过所述智能佩戴终端定位得到位置信息,并生成报警信号包括:
如果是,则通过所述智能佩戴终端中的定位模块定位得到位置信息;
通过所述智能佩戴终端中的蜂鸣报警器发出蜂鸣声;
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生成报警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安全帽的报警方法,
判断所述用户触发信息是否满足预设的报警触发条件包括:
判断所述用户触发信息中的震动次数和敲击频率是否预设的报警触发条件;
如果满足,则通过所述智能佩戴终端定位得到位置信息,并生成报警信号包括:
如果是,则通过所述智能佩戴终端中的定位模块定位得到位置信息;
通过所述智能佩戴终端中的蜂鸣报警器发出蜂鸣声;
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生成报警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安全帽的报警方法,智能佩戴终端检测得到用户触发信息之后,判断所述用户触发信息是否满足预设的报警触发条件之前还包括:
检测获取所述震动信号的震动强度;
根据所述用户触发信息中敲击频率和震动强度,绘制震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判断所述变化曲线是否满足预设曲线模型;
如果是,则终止程序;
如果不是,则判断所述用户触发信息是否满足预设的报警触发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安全帽的报警方法,判断所述用户触发信息是否满足预设的报警触发条件之后还包括:
如果不满足,则终止程序。
7.一种基于安全帽的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智能佩戴终端检测得到用户触发信息;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用户触发信息是否满足预设的报警触发条件;
报警模块,用于如果满足,则通过所述智能佩戴终端定位得到位置信息,并生成报警信号;
发送模块,用于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所述位置信息和报警信号发送至救援终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安全帽的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
智能佩戴终端中的九轴传感器或者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在预设的时间阈值范围内得到的震动信号;
当达到预设的时间阈值范围时,确定所述震动信号的震动次数和敲击频率。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安全帽的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模块包括:
判断所述用户触发信息中的震动次数或敲击频率是否预设的报警触发条件;
所述报警模块包括:
如果是,则通过所述智能佩戴终端中的定位模块定位得到位置信息;
通过所述智能佩戴终端中的蜂鸣报警器发出蜂鸣声;
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生成报警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安全帽的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模块还包括:
判断所述用户触发信息中的震动次数和敲击频率是否预设的报警触发条件;
所述报警模块还包括:
如果是,则通过所述智能佩戴终端中的定位模块定位得到位置信息;
通过所述智能佩戴终端中的蜂鸣报警器发出蜂鸣声;
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生成报警信号。
CN201910639625.5A 2019-07-15 2019-07-15 基于安全帽的报警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22333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39625.5A CN112233372A (zh) 2019-07-15 2019-07-15 基于安全帽的报警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39625.5A CN112233372A (zh) 2019-07-15 2019-07-15 基于安全帽的报警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33372A true CN112233372A (zh) 2021-01-15

Family

ID=74111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39625.5A Pending CN112233372A (zh) 2019-07-15 2019-07-15 基于安全帽的报警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3337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69927A (zh) * 2023-11-01 2023-12-05 河歌科技(深圳)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数据分析的智能穿戴设备状态评估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81420A1 (en) * 2010-01-22 2011-07-28 X2Impact, Inc. Head impact event display
CN102202131A (zh) * 2010-03-26 2011-09-28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基于振动的应用激活
CN102429366A (zh) * 2011-12-02 2012-05-02 常熟市百乐帽业有限公司(原常熟市帽厂) 会发出警报声的帽子
CN103478949A (zh) * 2013-09-30 2014-01-01 张家港市金冠针织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感测报警功能的安全帽
CN204348026U (zh) * 2014-12-15 2015-05-20 朱保东 一种穿戴式安全设备及其系统
CN104933826A (zh) * 2015-04-30 2015-09-23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可穿戴设备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的方法及系统
CN105701965A (zh) * 2014-12-15 2016-06-22 朱保东 一种穿戴式安全设备及其方法
CN106686566A (zh) * 2015-11-06 2017-05-17 巨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腕表、穿戴装置、紧急求救方法以及快速拨话方法
CN107689148A (zh) * 2017-10-10 2018-02-13 重庆金康特智能穿戴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紧急报警功能的智能穿戴设备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81420A1 (en) * 2010-01-22 2011-07-28 X2Impact, Inc. Head impact event display
CN102202131A (zh) * 2010-03-26 2011-09-28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基于振动的应用激活
CN102429366A (zh) * 2011-12-02 2012-05-02 常熟市百乐帽业有限公司(原常熟市帽厂) 会发出警报声的帽子
CN103478949A (zh) * 2013-09-30 2014-01-01 张家港市金冠针织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感测报警功能的安全帽
CN204348026U (zh) * 2014-12-15 2015-05-20 朱保东 一种穿戴式安全设备及其系统
CN105701965A (zh) * 2014-12-15 2016-06-22 朱保东 一种穿戴式安全设备及其方法
CN104933826A (zh) * 2015-04-30 2015-09-23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可穿戴设备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的方法及系统
CN106686566A (zh) * 2015-11-06 2017-05-17 巨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腕表、穿戴装置、紧急求救方法以及快速拨话方法
CN107689148A (zh) * 2017-10-10 2018-02-13 重庆金康特智能穿戴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紧急报警功能的智能穿戴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69927A (zh) * 2023-11-01 2023-12-05 河歌科技(深圳)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数据分析的智能穿戴设备状态评估方法
CN117169927B (zh) * 2023-11-01 2024-01-26 河歌科技(深圳)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数据分析的智能穿戴设备状态评估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00346B (zh) 一种防丢失提醒方法及防盗设备
CN109325618B (zh) 快递、外卖行业的物流系统及方法
US10891567B2 (en) System and interfaces for managing workplace events
CN110179198B (zh) 智能安全帽的预警方法及装置
CN109684989A (zh) 安全监护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579624A (zh) 一种安全帽、安全帽佩戴状态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14446026B (zh) 一种物品遗忘提醒方法、相应的电子设备及装置
CN110677807B (zh) Tws双无线耳机搜寻方法、系统及tws双无线耳机
US20210350686A1 (en) Proximity tracking system for monitoring social distancing
CN103945069A (zh)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触发急救任务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US11623108B2 (en) Safety harness motion detector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e
CN112233372A (zh) 基于安全帽的报警方法及装置
US20230252884A1 (en)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all detection and preventing false alarms
CN109410535A (zh) 一种场景信息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202025410U (zh) 移动通信报警终端
KR20190052351A (ko) 위험상황에 대처하기 위한 웨어러블 스마트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위험 상황 판단 방법
US11684811B2 (en) Safety harness motion detector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e
CN103070690A (zh) 智能终端监护系统的控制方法
RU2710986C2 (ru) Средство ин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о перемещениях носим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JP6491504B2 (ja) 転倒検知端末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4378511A (zh) 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及装置、穿戴设备
WO2022120844A1 (zh) 一种骑行摔倒检测智能头盔、报警系统及报警方法
CN203894905U (zh) 一种可穿戴人体碰撞预警防护装置
CN209732688U (zh) 安全帽撞击报警系统及撞击报警安全帽
WO2017160812A1 (en) System and interfaces for managing workplace ev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