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30431B - 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30431B
CN112230431B CN202011157051.7A CN202011157051A CN112230431B CN 112230431 B CN112230431 B CN 112230431B CN 202011157051 A CN202011157051 A CN 202011157051A CN 112230431 B CN112230431 B CN 1122304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protrusion
wearable electronic
electronic device
mirr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5705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30431A (zh
Inventor
王雪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5705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3043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304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304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304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304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7/0176Head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027/0178Eyeglass type

Abstract

本申请主要是涉及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包括镜架组件、镜腿组件、转轴组件和弹性组件,镜腿组件的一端通过转轴组件与镜架组件活动连接,弹性组件设置在转轴组件与镜架组件之间,以在镜腿组件相对于镜架组件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之后,镜腿组件通过转轴组件使得弹性组件产生弹性形变,进而相对于镜架组件由第二位置进一步转动至第三位置。本申请提供的可穿戴电子设备通过在转轴组件与镜架组件之间设置弹性组件,以在可穿戴电子设备呈打开状态之后还可以进一步呈外扩状态,进而适配更多的用户群体,弹性组件的反作用还能够使得镜腿组件更加贴合用户,以改善佩戴不稳、佩戴夹痛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普及,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交、娱乐工具,人们对于电子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如此,人们与电子设备之间的交互已经不在局限于传统的触控体验,而是越来越多地聚焦于视觉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其中,该可穿戴电子设备包括镜架组件、镜腿组件、转轴组件和弹性组件,镜腿组件的一端通过转轴组件与镜架组件活动连接,弹性组件设置在转轴组件与镜架组件之间,以在镜腿组件相对于镜架组件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之后,镜腿组件通过转轴组件使得弹性组件产生弹性形变,进而相对于镜架组件由第二位置进一步转动至第三位置;其中,镜腿组件在第三位置与镜架组件形成的夹角大于镜腿组件在第二位置与镜架组件形成的夹角,且镜腿组件在第二位置与镜架组件形成的夹角大于镜腿组件在第一位置与镜架组件形成的夹角。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的可穿戴电子设备通过在转轴组件与镜架组件之间设置弹性组件,以在可穿戴电子设备呈打开状态之后还可以进一步呈外扩状态,进而适配更多的用户群体,弹性组件的反作用还能够使得镜腿组件更加贴合用户,以改善佩戴不稳、佩戴夹痛等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可穿戴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可穿戴电子设备沿XZ平面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光机模组一实施例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一光机模组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电磁驱动组件另一实施方式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第一导向支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可穿戴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组成框图;
图8是图7中可穿戴电子设备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中可穿戴电子设备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转轴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转轴组件沿XY平面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0中转轴组件一实施例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2中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位置之间的相对关系示意图;
图16是图1中转轴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转轴组件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他实施例相结合。
共同参阅图1及图2,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可穿戴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可穿戴电子设备沿XZ平面的截面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示意图出可穿戴电子设备的X、Y、Z三个方向,主要是为了示意出XY、XZ、YZ三个平面,以便于后文中进行相应的描述。进一步地,图1中箭头T可以视作镜腿组件相对于镜架组件转动的方向。因此,本申请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主要是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1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本申请中,可穿戴电子设备10可以是基于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MR)、介导现实(MediatedReality,MR)等概念的电子设备。其中,虚拟现实的实现方式一般是基于纯虚拟数字画面(例如由后文中提及的图像源142生成虚拟场景),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的实现方式一般是基于虚拟数字画面与裸眼现实(例如由人眼获取现实场景),介导现实的实现方式一般是基于虚拟数字画面与数字现实(例如由设备上额外的摄像头获取现实场景)。进一步地,由于这类电子设备需要为用户提供别样的视觉体验,使得它们在整机结构上可以是头戴式、眼镜式等。基于此,本实施例以可穿戴电子设备10为AR眼镜为例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结合图1及图2,可穿戴电子设备10可以包括镜架组件11、镜腿组件12、转轴组件13和光机模组14。其中,镜腿组件12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镜腿组件12的一端可以分别通过转轴组件13与镜架组件11的两端一一对应活动连接。进一步地,光机模组14可以与镜架组件11连接,以便于为用户提供视觉体验,后文有相应的示例性说明。
通过上述方式,镜腿组件12可以相对于镜架组件11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以使得可穿戴电子设备10呈打开状态,进而便于用户佩戴可穿戴电子设备10。此时,用户可以通过光机模组14获得相应的视觉体验。进一步地,镜腿组件12也可以相对于镜架组件11由第二位置转动至第一位置,以使得可穿戴电子设备10呈折叠状态,进而便于用户收纳可穿戴电子设备10。
需要说明的是:结合图1,以镜架组件11所在的YZ平面作为参考基准,本申请所述的第一位置可以指镜腿组件12相对于镜架组件11转动至沿Y方向延伸设置(也即是图15中A所示的位置),本申请所述的第二位置可以指镜腿组件12相对于镜架组件11转动至沿X方向延伸设置(也即是图15中B所示的位置)。换言之,镜腿组件12在第二位置与镜架组件11形成的夹角大于镜腿组件12在第一位置与镜架组件11形成的夹角。作为示例性地,镜腿组件12在第一位置与镜架组件11形成的夹角约为-5°~10°,镜腿组件12在第二位置与镜架组件11形成的夹角约为80°~100°。其中,本实施例以镜腿组件12在第一位置与镜架组件11形成的夹角约为0°,而镜腿组件12在第二位置与镜架组件11形成的夹角约为90°为例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结合图1及图2,镜架组件11可以包括前壳111和后壳112,两者可以通过胶接、卡接、螺纹连接等组装方式中的一种或其组合进行装配连接。此时,后壳112与前壳111可以配合形成一设置光机模组14的收纳腔(图中未标注)。基于增强现实的实现方式,前壳111可以设有第一视窗113,后壳112可以设有第二视窗114,光机模组14则可以介于第一视窗113与第二视窗114之间。如此设置,当用户佩戴可穿戴电子设备10时,外界环境的光线可以依次通过第一视窗113、光机模组14、第二视窗114而被用户的眼睛接收,以使得用户能够感受到裸眼现实;与此同时,光机模组14发出的光线也可以通过第二视窗114而被用户的眼睛接收,以使得用户能够感受到虚拟数字画面,进而将虚拟场景叠加到现实场景中。此时,第一视窗113和/或第二视窗114处可以设置光学镜片,这样至少可以控制外界环境的光线的透过率,以增加裸眼现实与虚拟数字画面之间的对比度。除此之外,光学镜片还可以保护光机模组14。
进一步地,镜腿组件12可以内壳121和外壳122,两者可以通过胶接、卡接、螺纹连接等组装方式中的一种或其组合进行装配连接。此时,外壳122与内壳121可以配合形成一设置主板15和/或电池16的收纳腔(图中未示出)。作为示例性地,结合图1,主板15可以设置在一镜腿组件12(例如对应于用户的右手的)内,以便于用户控制可穿戴电子设备10;电池16可以设置在另一镜腿组件12(例如对应于用户的左手的)内,以便于增加电池16的容量,进而改善可穿戴电子设备10的续航能力。除此之外,将光机模组14、主板15、电池16等结构件合理地分布设置在镜架组件11、镜腿组件12等结构件内,可以均衡可穿戴电子设备10的重量分布,进而改善可穿戴电子设备10在佩戴方面的可靠性和舒适性。
需要说明的是:当用户佩戴可穿戴电子设备10时,后壳112相较于前壳111更贴近用户,内壳121相较于外壳122更贴近用户。
共同参阅图3至图6,图3是图2中光机模组一实施例的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一光机模组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中电磁驱动组件另一实施方式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2中第一导向支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3及图4,光机模组14可以包括基座141和组装在基座141上的图像源142、第一镜片143、第二镜片144。其中,图像源142、第一镜片143和第二镜片144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呈三角形。作为示例性地,上述三角形可以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第一镜片143位于其斜边。当然,图像源142与第一镜片143之间还可以设一透镜145,以便于图像聚焦。再结合图2,在光机模组14与镜架组件11组装时,基座141可以与前壳111和/或后壳112组装连接,第一镜片143靠近第二视窗114,第二镜片144靠近第一视窗113。
进一步地,基于增强现实的实现方式,图像源142可以是LCD(Liquid CrystalDisplay)这类显示屏,也可以是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QLED(QuantumDot Light Emitting Diode)这类显示屏,还可以是Mini-LED、Micro-LED这类显示屏,以提供所需的虚拟数字画面;第一镜片143可以为分光镜,其具有相应的反射值和透射值(R1/T1);第二镜片144可以为凹面镜,其也具有相应的反射值和透射值(R2/T2)。结合图4,对于图像源142生成的虚拟数字画面而言,其光线的传播路径可以为:图像源142发出的光线投射至第一镜片143,光线以R1的百分比被第一镜片143部分反射至第二镜片144;这部分光线再以R2的百分比被第二镜片144部分反射至第一镜片143,并被第二镜片144聚焦;这部分光线以T1的百分比穿过第一镜片143而被用户的眼睛接收。对于外界环境的光线而言,其光线的传播路径可以为:光线以T2的百分比穿过第二镜片144,并进一步传播至第一镜片143;这部分光线以T1的百分比穿过第一镜片143而被用户的眼睛接收。
基于上述的详细描述,光机模组14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丰富用户看到的场景。因此,光机模组14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光机模组14可以与用户的双眼一一对应,也即是双目显示。当然,光机模组14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一个光机模组14可以对应于用户的双眼中的任意一个(例如右眼),也即是单目显示。其中,本实施例以光机模组14的数量为两个为例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由于用户的瞳距(双眼瞳孔之间的距离)会因年龄、健康状况、个体差异等因素而存在些许差异。如果两个光机模组14之间的瞳距无法与用户的瞳距匹配,将导致用户接收到的画面无法重叠起来,也即是无法实现“双眼单视”的效果,进而容易引起疲劳眩晕。另外,部分用户可能还存在诸如内侧斜视(俗称“斗鸡眼”)的生理问题。显然,光机模组14有必要设置成可调节,以调节两个光机模组14之间的瞳距,使之匹配用户的瞳距,进而改善可穿戴电子设备10的用户体验度。为此,至少一个光机模组14可以与镜架组件11活动连接,并能够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相对于镜架组件11沿Y方向移动,例如基座141与后壳112通过滑块与滑槽配合的方式滑动连接,以调节两个光机模组14之间的瞳距。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可以基于螺纹啮合,例如包括螺母套、丝杠和电机,螺母套与光机模组14固定连接,丝杠穿设于螺母套,并与螺母套啮合,电机可以驱动丝杠以实现光机模组14的调节。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也可以基于电磁驱动,例如包括电磁体和永磁体,一者与光机模组14相对固定,另一者与镜架组件11相对固定,同样可以实现光机模组14的调节。其中,本实施例以电磁驱动为例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结合图3,可穿戴电子设备10还可以包括电磁驱动组件17,电磁驱动组件17设置成驱动与镜架组件11活动连接的光机模组14靠近或者背离另一光机模组14,进而调节两个光机模组14之间的瞳距。其中,本实施例以两个光机模组14分别与镜架组件11活动连接为例进行示例性的说明。换言之,两个光机模组14均能够在电磁驱动组件17的作用下相对于镜架组件11沿Y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光机模组14可以在电磁驱动组件17的驱动下彼此同步靠近或者同步背离,这样可以增加上述调节的时效性。作为示例性地,结合图3,电磁驱动组件17可以包括第一磁性件171和第二磁性件172。其中,第一磁性件171可以与一个光机模组14固定连接,第二磁性件172则可以与另一个光机模组14固定连接,例如第一磁性件171和第二磁性件172分别一一对应地固定在相应的基座141上。此时,第一磁性件171与第二磁性件172可以在Y方向上相对设置。进一步地,第一磁性件171可以设置成电磁体,第二磁性件172可以设置成电磁体或者永磁体。其中,上述电磁体可以为线圈,也可以为线圈与铁芯(线圈缠绕在铁芯上)形成的组件。一般地,由于线圈在通电时可以产生一磁场,且磁场强弱、方向及其存在的时长等参数可以分别通过控制线圈中电流的大小、方向及其通断等方式进行调节,使得两个光机模组14的运动速度、运动方向及其运动与否均能够被精确的控制,进而实现上述调节。
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一光机模组14在电磁驱动组件17的驱动下分别单独靠近或者单独背离另一光机模组14,这样可以增加上述调节的针对性。作为实施例地,结合图5,电磁驱动组件17可以包括第一磁性件171、第二磁性件172和永磁体173。其中,永磁体173可以与镜架组件11(具体可以为前壳111或后壳112,或者后文中提及的第一导向支架181)固定连接,第一磁性件171可以与一个光机模组14(具体可以为相应的基座141,或者后文中提及的第二导向支架182)固定连接,并位于永磁体173的一侧,第二磁性件172则可以与另一个光机模组14(具体可以为相应的基座141,或者后文中提及的第二导向支架182)固定连接,并位于永磁体173的另一侧。此时,第一磁性件171与第二磁性件172可以在Y方向上相对设置,并分别位于永磁体173相对的两侧。进一步地,第一磁性件171和第二磁性件172均可以设置成电磁体。其中,上述电磁体可以为线圈,也可以为线圈与铁芯(线圈缠绕在铁芯上)形成的组件。类似地,由于线圈在通电时可以产生一磁场,且磁场强弱、方向及其存在的时长等参数可以分别通过控制线圈中电流的大小、方向及其通断等方式进行调节,使得两个光机模组14的运动速度、运动方向及其运动与否均能够分别被精确的控制,进而实现上述调节。
进一步地,结合图3,可穿戴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导向组件18,每一光机模组14均可以设置成通过导向组件18与镜架组件11活动连接,例如导向组件18与后壳112固定连接,而每一基座141与第一、第二镜片相背的一侧与导向组件18滑动连接,以使得光机模组14相对于镜架组件11的运动轨迹能够“有迹可循”,进而增加上述调节过程的可靠性、稳定性。
作为示例性地,导向组件18可以包括第一导向支架181和两个第二导向支架182。其中,第一导向支架181可以与镜架组件11固定连接,例如第一导向支架181与后壳112胶接和/或卡接;两个第二导向支架182分别与两个光机模组14一一对应固定连接,例如第二支架182与基座141螺纹连接。进一步地,第一导向支架181与第二导向支架182配合的一侧设有导向滑槽183,第二导向支架182与第一导向支架181配合的一侧设有与导向滑槽183配合的导向滑块184。其中,导向滑槽183可以沿Y方向延伸。如此设置,光机模组14即可通过导向组件18与镜架组件11活动连接。此时,第一磁性件171可以与一个第二导向支架182固定连接,第二磁性件172则可以与另一个第二导向支架182固定连接。如此设置,光机模组14即可在电磁驱动组件17的驱动及导向组件18的导向下相对于镜架组件11运动,进而可靠、稳定地调节两个光机模组14之间的瞳距。
需要说明的是:导向滑块184与第一导向支架181之间还可以设有滚珠,以使得导向滑块184以滚动摩擦的方式沿导向滑槽184运动,从而降低摩擦以节省电能,进而延长可穿戴电子设备10的续航能力。
结合图3,导向滑块184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导向滑块184可以沿导向滑槽183的延伸方向(例如图3中Y所示的方向)间隔分布。例如:第二导向支架182沿Y方向设有间隔分布的三个导向滑块184,相当于第二导向支架182被挖去两部分结构;其中一个导向滑块184可以较大,并可以位于第二导向支架182的中间,余下两个导向滑块184可以较小,并可以分别一一对应地位于第二导向支架182的两端。如此设置,既可以保证第二导向支架182的结构强度,又可以降低第二导向支架182的重量,一举两得。
进一步地,每一第二导向支架182上多个导向滑块184中最靠近另一第二导向支架182的导向滑块184设有收容仓185,也即是每一第二导向支架182均设有一收容仓185,第一磁性件171可以固定在一个收容仓185内,第二磁性件172则可以固定在另一个收容仓185内。换言之,导向滑块184既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又可以起到收纳第一、第二磁性件的作用,一件两用。作为示例性地,结合图3,对于左边的第二导向支架182而言,其上三个导向滑块184中最右侧的导向滑块184设有收纳第一磁性件171的收容仓185;对于右边的第二导向支架182而言,其上三个导向滑块184中最左侧的导向滑块184设有收纳第二磁性件172的收容仓185。如此设置,既可以增加可穿戴电子设备10在结构上的紧凑性以降低其重量,又可以减小第一磁体件171、第二磁性件172及永磁体173之间的最大距离以充分利用上述磁场而节省电能。
相应地,结合图6,第一导向支架181与第二导向支架182配合的一侧还可以设有至少三个止挡块186,它们沿导向滑槽183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以在导向滑块184沿导向滑槽183运动的过程中起到限位的作用,位于第一导向支架181中间的至少一个止挡块186可以避免两个光机模组14相向运动时相撞(俗称“撞机”),分别位于第一导向支架181两端的至少一个止挡块186可以避免两个光机模组14相背运动时脱离导向组件18(俗称“脱轨”)。作为示例性地,结合图6及图3,对于两个第二导向支架182而言,总共可以有六个导向滑块184;相应地,止挡块186的数量可以为五个,并可以沿导向滑槽183的延伸方向将其分隔成六个子区间,每一导向滑块184可以在对应的子区间内滑动,并能够被与之邻近的止挡块186止挡。除此之外,对于第一导向支架181而言,止挡快186还可以起到加强筋的作用,以在兼顾第一导向支架181的重量的情况下,又可以增加第一导向支架181的结构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一导向支架181而言,可以简单地视作图6与图3恰好示意出了其相背的正反两面。
共同参阅图7至图9,图7是图1中可穿戴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组成框图,图8是图7中可穿戴电子设备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7中可穿戴电子设备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7,可穿戴电子设备10还可以包括控制电路151,控制电路151可以通过诸如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导线等走线结构152与电磁驱动组件17耦接,并用于接收控制指令,以控制电磁驱动组件17(例如控制上述线圈中电流的大小、方向及其通断等)驱动与镜架组件11活动连接的光机模组14靠近或者背离另一光机模组14,进而调节两个光机模组14之间的瞳距。其中,控制电路151可以设置于两个镜腿组件12中的至少一者。作为示例性地,结合图1,控制电路151可以设置在对应于用户的右手的一镜腿组件12内,具体可以位于其外壳122一侧,以便于满足大多数用户对可穿戴电子设备10的控制需求。另外,由于主板15也可以设置在对应于用户的右手的一镜腿组件12内,使得控制电路151可以集成在主板15上。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光机模组14(具体可以为相应的图像源142)、电磁驱动组件17(具体可以为相应的线圈)、主板15、电池16等结构件之间同样可以通过相应的走线结构152以实现相应的耦接需求,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8,可穿戴电子设备10还可以包括与控制电路151耦接的操作按键153,控制指令可以为用户通过操作按键153输入的触发指令。其中,操作按键153可以为轻触开关(Tact Switch)等。作为示例性地,操作按键153可以包括“加键”、“减键”及“电源键”,依次分别对应实现两个光机模组14之间瞳距的增加与减小、可穿戴电子设备10的开启与关闭。当然,操作按键153还可以与可穿戴电子设备10上的其他按键复用,以拓展操作按键153的功能。
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9,可穿戴电子设备10还可以包括与控制电路151耦接的触发传感器154,控制指令可以为用户通过触发传感器154输入的触发指令。换言之,控制指令可以为用户在镜腿组件12上进行的触控操作,该触控操作可以包括点击、滑动、长按中的至少一种。其中,触发传感器154可以为接近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等。作为示例性地,用户(的手指)在镜腿组件12上进行点击,可以定义为实现电磁驱动组件10的通电与断电;用户(的手指)在镜腿组件12上朝靠近镜架组件11的方向进行滑动,可以定义为实现两个光机模组14之间瞳距的减小;用户(的手指)在镜腿组件12上朝背离镜架组件11的方向进行滑动,可以定义为实现两个光机模组14之间瞳距的增加;用户(的手指)在镜腿组件12上进行长按,可以定义为实现可穿戴电子设备10的开启与关闭。
在其他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可穿戴电子设备1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镜腿组件12上并与控制电路151耦接的一触控显示屏(类似于手机的触控显示屏),控制指令可以对应为用户在触控显示屏上进行的诸如点击、滑动、长按等触控操作。其中,触控操作的具体定义可以类似于上一实施方式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进一步地,触控显示屏还可以用于显示可穿戴电子设备10的电量、有线/无线网络连接状态及其强弱,两个光机模组14之间的瞳距等信息。
在其他又一些实施方式中,可穿戴电子设备10还可以与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建立有线/无线通信连接,并可以接收来自上述电子设备的控制指令。换言之,用户通过上述电子设备即可控制可穿戴电子设备10。当然,上述电子设备也可以是设备厂商为可穿戴电子设备10单独配置的遥控器。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结合图1,图8及图9仅示意出了可穿戴电子设备10对应于用户的右手的镜腿组件12。
共同参阅图10及图11,图10是图1中转轴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转轴组件沿XY平面的截面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0中转轴组件的各个结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对应于可穿戴电子设备的上述打开状态。
结合图10,转轴组件13可以包括第一连接件131和第二连接件132,第二连接件132与第一连接件131转动连接。其中,第一连接件131可以与镜架组件11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132可以与镜腿组件12固定连接,以使得镜腿组件12通过转轴组件13与镜架组件11活动连接,进而使得可穿戴电子设备10可以在上述打开状态(例如镜腿组件12及第二连接件132相对于镜架组件11及第一连接件131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与上述折叠状态(例如镜腿组件12及第二连接件132相对于镜架组件11及第一连接件131由第二位置转动至第一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基于上述的相关描述,结合图7,由于两个光机模组14、电磁驱动组件17等结构件设置在镜架组件11一侧,而主板15、电池16等结构件可以设置在镜腿组件12一侧,使得走线结构152(诸如柔性电路板、导线等)需要从镜腿组件12内途径转轴组件13而延伸至镜架组件11内,以便于实现相应的耦接需求。其中,本实施例以走线结构152为柔性电路板为例进行示例性的说明。进一步地,可穿戴电子设备10在上述打开状态与上述折叠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过程中,走线结构152对应于转轴组件13的部分可能会外露而被用户看到,进而影响可穿戴电子设备10的外观表现力。
结合11及图7,可穿戴电子设备10还可以包括盖壳123。其中,盖壳123可以与转轴组件13配合形成一走线通道155,以允许走线结构152从镜腿组件12内经走线通道155延伸至镜架组件11内(例如图11中虚线箭头所示的走线路径),使得走线结构152在镜腿组件12与镜架组件11相对转动的过程中被盖壳131遮蔽,也即是避免走线结构152外露,进而改善可穿戴电子设备10的外观表现力。
作为示例性地,盖壳123可以与第二连接件132配合形成走线通道155。此时,盖壳123可以通过卡接、胶接、螺纹连接等组装方式中的一种或其组合与第二连接件132固定连接。此时,盖壳123可以作为镜腿组件12的一部分结构。
参阅图12,图12是图10中转轴组件一实施例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12及图10,转轴组件13还可以包括第三连接件133,第三连接件133可以作为第二连接件132与第一连接件131相对转动的转轴。其中,第三连接件133与第一连接件131或者第二连接件132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件。进一步地,转轴组件13还可以包括弹性件134,弹性件134可以套设在第三连接件133上,以沿第三连接件133的轴向方向(如图10中箭头Z所示的方向)提供一弹性力,使得第二连接件132与第一连接件131能够相互弹性压持,进而使得两者之间形成一定的摩擦力。如此设置,可穿戴电子设备10既可以在上述打开状态与上述折叠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阻尼感,又便于维持上述打开状态或者上述折叠状态或者其他介于打开与折叠之间的中间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弹性件134可以为弹簧、碟簧等。其中,本实施例以弹性件134为碟簧为例进行示例性的说明。进一步地,碟簧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碟簧可以采用串联和/或并联的方式相互连接形成组件,以便于调节弹性件134的形变量及其提供的弹性力。
作为示例性地,结合图12,第一连接件131可以包括第一安装部1311和与第一安装部1311连接的第一转轴部1312。其中,第一安装部1311可以与镜架组件11固定连接,第一转轴部1312可以设有第一安装孔1313。类似地,第二连接件132可以包括第二安装部1321和与第二安装部1321连接的第二转轴部1322。其中,第二安装部1322可以与镜腿组件12固定连接,第二转轴部1322可以设有第二安装孔1323。进一步地,第三连接件133可以穿设在第一安装孔1313和第二安装孔1323内,并使得第二连接件132绕第三连接件133相对于第一连接件131转动;第二转轴部1322也可以在弹性件134的弹性作用下压持于第一转轴部1312。此时,第一安装孔1313可以为异形孔(例如方孔),第二安装孔1323可以为圆孔,而第三连接件133可以为销轴,以使得第一连接件131能够在第三连接件133的周向方向(如图10中箭头T所示的方向)与第三连接件133保持相对固定,而第二连接件132既能够沿第三连接件133的周向方向相对于第一连接件131转动,又能够在弹性件134的作用下沿第三连接件133的轴向方向(如图10中箭头Z所示的方向)相对于第一连接件131运动。进一步地,第三连接件133背离第一连接件131的另一端可以设有诸如螺母、卡环等紧固件135,以在第三连接件133的轴向方向上止挡弹性件134。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孔1313可以为圆孔,第二安装孔1323可以为异形孔(例如方孔),第三连接件133同样可以为销轴。此时,第二连接件132能够连同第三连接件133一起相对于第一连接件131转动,又能够单独沿第三连接件133的轴向方向相对于第一连接件131运动。
参阅图13,图13是图12中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3所示的虚线箭头主要是为了便于示意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组装的一种可能方式,也即是图13中第二连接件可视的一侧与第一连接件可视的一侧组装配合。
结合图13及图10,第一转轴部1312还可以设有沿第三连接件133的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凸块1314,第二转轴部1322还可以设有沿第三连接件133的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二凸块1324。其中,第一凸块1314在弹性件134的弹性作用下可以压持于第二转轴部1322;和/或,第二凸块1324在弹性件134的弹性作用下压持于第一转轴部1312。作为示例性地,第一凸块1314在第三连接件133的轴向方向上的尺寸可以等于第二凸块1324在第三连接件133的轴向方向上的尺寸,以在弹性件134的弹性作用下,第一凸块1314可以压持于第二转轴部1322,第二凸块1324也可以压持于第一转轴部1312。进一步地,第二凸块1324与第一凸块1314在第三连接件133的周向方向上相对设置,以在第二连接件132相对于第一连接件131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结合图10,第一凸块1314能够止挡第二凸块1324,进而提醒用户可穿戴电子设备10已切换至上述打开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13,第一凸块1314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一凸块1314可以沿第一安装孔1313的周向方向(如图10中箭头T所示的方向)间隔设置。此时,第二凸块1324可以在第一安装孔1313的周向方向上位于两个第一凸块1314之间,以在第二连接件132相对于第一连接件131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一个第一凸块1314能够止挡第二凸块1324,进而提醒用户可穿戴电子设备10已切换至上述折叠状态;并在第二连接件132相对于第一连接件131由第二位置转动至第一位置时,另一个第一凸块1313能够止挡第二凸块1324,进而提醒用户可穿戴电子设备10已切换至上述打开状态。在此过程中,对于第二凸块1324而言,主要是其相对的两个表面分别被第一凸块1314止挡。进一步地,第二凸块1324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二凸块1324可以沿第二安装孔1323的周向方向(如图10中箭头T所示的方向)间隔设置。此时,两个第二凸块1324可以在第一安装孔1313的周向方向上分别位于两个第一凸块1314之间,并能够分别被第一凸块1314止挡。如此设置,可以最大程度地增加上述提醒的有效性。
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二连接件132相对于第一连接件131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镜腿组件12可以被镜架组件11止挡而无法继续转动,进而提醒用户可穿戴电子设备10已切换至上述折叠状态。此时,第一凸块1314和第二凸块1324的数量均可以为一个。如此设置,可以最大程度地简化转轴组件13的结构。
进一步地,第一凸块1314和第二凸块1324均可以为棱台结构,以使得第一凸块1314与第二凸块1324配合的一面相对于第一转轴部1312可以呈斜面,第二凸块1324与第一凸块1314配合的一面相对于第二转轴部1322也可以呈斜面。如此设置,既可以避免第一凸块1314与第一转轴部1312连接的根部、第二凸块1324与第二转轴部1322连接的根部出现应力集中,进而增加转轴组件13的可靠性;又可以在第二连接件132相对于第一连接件131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或者由第二位置转动至第一位置)之后,允许两者能够沿第三连接件133的轴向方向发生一定的错动,并压缩弹性件134,进而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当然,第一凸块1314、第二凸块1324中也可以仅一个为棱台结构。
作为示例性地,弹性件134的最大压缩量可以小于第一凸块1314在第三连接件133的轴向方向上的尺寸与第二凸块1324在第三连接件133的轴向方向上的尺寸中的较小者,以在第二连接件132相对于第一连接件131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或者由第二位置转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二凸块1324不会在第三连接件133的轴向方向上与第一凸块1314分离。如此设置,以在兼顾上述缓冲作用的情况下,避免第二凸块1324从第一凸块1314的一侧错动至其另一侧。
共同参阅图14及图15,图14是图12中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申请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位置之间的相对关系示意图。
基于上述的相关描述,虽然用户可以如普通眼镜那般佩戴可穿戴电子设备10,但是可穿戴电子设备10除了基本的镜架组件11、镜腿组件12、转轴组件13等结构件之外,还集成有光机模组14、主板15、电池16、电磁驱动组件17等结构件,使得可穿戴电子设备10不论是重量、尺寸还是结构强度、刚度等均与普通眼镜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其中,一个显著的区别在于:镜腿组件12的形变能力要弱于普通眼镜的镜腿,导致两个镜腿组件12之间的有效距离在可穿戴电子设备10呈上述打开状态时相对固定,进而导致可穿戴电子设备10能够提供的夹紧力相对固定。换言之,头部较大的用户佩戴可穿戴电子设备10时,可能会因夹紧力过大而出现佩戴夹痛的问题;头部较小的用户佩戴可穿戴电子设备10时,可能因夹紧力过小而出现佩戴不稳的问题。
与上述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4,第一凸块1314沿第三连接件133的轴向方向可以划分为第一限位段13141和第二限位段13142,第二限位段13142相较于第一限位段13141更背离第一转轴部1312。其中,第一限位段13141与第二凸块1324配合的一面相对于第一转轴部1312呈斜面。如此设置,结合图15,以在第二连接件132相对于第一连接件131由第一位置(如图15中A所示的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如图15中B所示的位置)时,第一限位段13141能够止挡第二凸块1324(可以简单地视作“第一次限位”);第二凸块1324还能够沿第一限位段13141移动而压缩弹性件134,并在第二连接件132相对于第一连接件131由上述第二位置进一步转动至第三位置(如图15中C所示的位置)时,第二限位段13142能够止挡第二凸块1324(可以简单地视作“第二次限位”)。
需要说明的是:镜腿组件12在第三位置与镜架组件11形成的夹角大于镜腿组件12在第二位置与镜架组件11形成的夹角。作为示例性地,镜腿组件12在第三位置与镜架组件11形成的夹角约为90°~110°。其中,本实施例以镜腿组件12在第三位置与镜架组件11形成的夹角约为100°为例进行示例性的说明。换言之,相对于上述打开状态(对应于第二位置)而言,可穿戴电子设备10还可以进一步呈外扩状态(对应于第三位置)。
通过上述方式,当头部较小的用户佩戴可穿戴电子设备10时,镜腿组件12相对于镜架组件11的位置可以趋近于第二位置,以改善佩戴不稳的问题;而当头部较大的用户佩戴可穿戴电子设备10时,镜腿组件12相对于镜架组件11的位置则可以趋近于第三位置,以改善佩戴夹痛的问题,进而改善可穿戴电子设备10的体验好感度,以适配更多的用户群体。
作为示例性地,第二限位段13142与第二凸块1324配合的一面相对于第一转轴部1312可以呈直立面,第二凸块1324与第一凸块1314配合的一面相对于第二转轴部1322也可以呈直立面,以便于兼顾上述第一、第二次限位的止挡需求。
进一步地,第一限位段13141所在平面与第一转轴部1322所在平面之间可以存在一高度段差(例如0.2~0.4mm),以便于实现上述第一次限位。相应地,第二凸块1324背离第二转轴部1322的端部可以设有倒角,以便于打破上述第一次限位,进而使得第二凸块1324能够沿第一限位段13141移动。
共同参阅图16及图17,图16是图1中转轴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图16中转轴组件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6,可穿戴电子设备10还可以包括弹性组件19,弹性组件19设置在转轴组件13与镜架组件11之间。如此设置,结合图15,以在镜腿组件12相对于镜架组件11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之后,镜腿组件12通过转轴组件13使得弹性组件19产生弹性形变,进而相对于镜架组件11由上述第二位置进一步转动至第三位置。显然,这样同样可以使得可穿戴电子设备10适配更多的用户群体。换言之,当头部较小的用户佩戴可穿戴电子设备10时,镜腿组件12相对于镜架组件11的位置可以趋近于第二位置,以改善佩戴不稳的问题;而当头部较大的用户佩戴可穿戴电子设备10时,镜腿组件12相对于镜架组件11的位置则可以趋近于第三位置,以改善佩戴夹痛的问题,进而改善可穿戴电子设备10的体验好感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镜腿组件12相对于镜架组件11由第二位置进一步转动至第三位置的过程中,弹性组件19既可以产生压缩弹性形变,也可以产生拉伸弹性形变。其中,本实施例以镜腿组件12通过转轴组件13使得弹性组件19产生压缩弹性形变为例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作为示例性地,结合图17,弹性组件19可以包括导向座191和弹性体192。其中,导向座191可以与镜架组件11固定连接,并设有一凹槽1911,弹性体192设置在凹槽1911内,并可以为弹簧等。当然,导向座191也可以与内壳121或者外壳122为一体成型结构。进一步地,转轴组件13(具体可以为前文中提及的第一安装部1311)部分伸入凹槽1911内,并至少在镜腿组件12相对于镜架组件11由第二位置转动至第三位置的过程中与弹性体192抵接,以便于迫使弹性体192产生弹性形变。
进一步地,导向座191可以包括沿凹槽191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1912和第二侧壁1913,弹性体192位于第一侧壁1912与转轴组件13之间,并在镜腿组件12相对于镜架组件11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处于压缩状态,以使得转轴组件13背离弹性体192的一侧与第二侧壁1913抵接。当然,在镜腿组件12相对于镜架组件11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弹性体192可以在前半程处于自然状态,但在后半程处于压缩状态。如此设置,以在镜腿组件12相对于镜架组件11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转轴组件13能够与镜架组件11保持相对固定。
结合图17,弹性组件19还可以包括导向杆193,导向杆193的一端可以固定在第一侧壁1912上以形成悬臂结构。此时,弹性体192可以套设在导向杆193上。相应地,第一连接件131(具体可以为第一安装部1311)靠近弹性体192的一端可以设有与导向杆193配合导向孔或导向槽1315。如此设置,以使得转轴组件13与弹性组件19之间的相对运动“有迹可循”。
进一步地,转轴组件13的相关结构可以参照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再赘述。下面仅对弹性组件19与转轴组件13之间的协同工作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类似地,在弹性件134的弹性作用下,第一连接件131和第二连接件132能够相互弹性压持,进而使得两者之间形成一定的摩擦力。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131能够在第三连接件133的周向方向(如图16中箭头T所示的方向)与第三连接件133保持相对固定,而第二连接件132既能够沿第三连接件133的周向方向相对于第一连接件131转动,又能够在弹性件134的作用下沿第三连接件133的轴向方向(如图16中箭头Z所示的方向)相对于第一连接件131运动。
类似地,在第二连接件132相对于第一连接件131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结合图16,第一凸块1314能够止挡第二凸块1324,以提醒用户可穿戴电子设备10已切换至上述打开状态。除此之外,第二连接件132与第一连接件131也能够在镜腿组件12相对于镜架组件11由第二位置进一步转动至第三位置的过程中保持相对固定,以便于镜腿组件12通过转轴组件13使得弹性组件19产生弹性形变,进而进一步切换至上述外扩状态。
类似地,在第二连接件132相对于第一连接件131由第二位置转动至第一位置(或者由第三位置转动至第一位置)时,另一第一凸块1314能够止挡第二凸块1324,以提醒用户可穿戴电子设备10已切换至上述折叠状态。当然,镜腿组件12也可以被镜架组件11止挡而无法继续转动,同样能够提醒用户可穿戴电子设备10已切换至上述折叠状态。
与上述任一实施例不同的是:结合图17及图16,转轴组件13还可以包括套筒136,弹性件134、紧固件135等结构件可以收纳在套筒136内,以避免外露。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包括镜架组件、镜腿组件、转轴组件和弹性组件,所述转轴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所述弹性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镜架组件之间,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镜腿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件穿设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安装孔内,并使得所述第二连接件绕所述第三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转动,进而允许所述镜腿组件通过所述转轴组件与所述镜架组件活动连接,在所述镜腿组件相对于所述镜架组件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之后,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保持相对固定,以允许所述镜腿组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使得所述弹性组件产生压缩弹性形变,进而相对于所述镜架组件由所述第二位置进一步转动至第三位置;其中,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导向座和弹性体,所述导向座与所述镜架组件固定连接,并设有一凹槽,所述弹性体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连接件部分伸入所述凹槽内,并至少在所述镜腿组件相对于所述镜架组件由所述第二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三位置的过程中与所述弹性体抵接,所述镜腿组件在所述第三位置与所述镜架组件形成的夹角大于所述镜腿组件在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镜架组件形成的夹角,且所述镜腿组件在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镜架组件形成的夹角大于所述镜腿组件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镜架组件形成的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座包括沿所述凹槽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弹性体位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还包括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侧壁上以形成悬臂结构,所述弹性体套设在所述导向杆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组件包括弹性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安装部和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的第一转轴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伸入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转轴部设有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安装部和与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的第二转轴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镜腿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部设有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第三连接件上,并使得所述第二转轴部在所述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下压持于所述第一转轴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部设有沿所述第三连接件的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凸块,所述第二转轴部设有沿所述第三连接件的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在所述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下压持于所述第二转轴部和/或所述第二凸块在所述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下压持于所述第一转轴部,且所述第二凸块与所述第一凸块在所述第三连接件的周向方向上相对设置,以在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由所述第一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凸块能够止挡所述第二凸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凸块沿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凸块在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周向方向上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凸块之间,以在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由所述第一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一个所述第一凸块能够止挡所述第二凸块,并在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由所述第二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另一个所述第一凸块能够止挡所述第二凸块。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均为棱台结构,以使得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二凸块配合的一面相对于所述第一转轴部呈斜面,所述第二凸块与所述第一凸块配合的一面相对于所述第二转轴部也呈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的最大压缩量小于所述第一凸块在所述第三连接件的轴向方向上的尺寸与所述第二凸块在所述第三连接件的轴向方向上的尺寸中的较小者。
CN202011157051.7A 2020-10-26 2020-10-26 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2304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57051.7A CN112230431B (zh) 2020-10-26 2020-10-26 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57051.7A CN112230431B (zh) 2020-10-26 2020-10-26 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30431A CN112230431A (zh) 2021-01-15
CN112230431B true CN112230431B (zh) 2023-03-31

Family

ID=74109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57051.7A Active CN112230431B (zh) 2020-10-26 2020-10-26 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304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93394A (zh) * 2021-04-23 2021-07-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
CN113253460A (zh) * 2021-05-26 2021-08-13 Tcl通讯(宁波)有限公司 应用在智能眼镜上的转轴结构及应用转轴结构的智能眼镜
CN117518509A (zh) * 2024-01-08 2024-02-06 玩出梦想(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式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53662A1 (ja) * 2012-04-13 2013-10-17 青山眼鏡株式会社 弾性板状連結具を備えた眼鏡フレーム
CN203759368U (zh) * 2014-03-13 2014-08-06 温州市益大眼镜有限公司 一种眼镜的镜框与镜腿连接结构
CN107304783A (zh) * 2016-04-19 2017-10-31 鸿富锦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 转动组件及具有该转动组件的智能眼镜悬臂
CN109782447B (zh) * 2019-02-15 2021-10-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
JP3222217U (ja) * 2019-05-08 2019-07-18 株式会社三和製作所 眼鏡
CN210222367U (zh) * 2019-08-13 2020-03-31 东莞市宏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及具有该转轴的智能眼镜
CN111665633B (zh) * 2020-06-17 2022-01-04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镜腿组件及头戴设备
CN111665636A (zh) * 2020-06-19 2020-09-1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转动连接组件及ar眼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30431A (zh) 2021-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30431B (zh) 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
US11340464B2 (en) Head-mounted display apparatus
TWI599796B (zh) 具有輸入與輸出結構的可戴式裝置
US9316836B2 (en) Wearable device with input and output structures
JP3163786B2 (ja) 眼鏡型映像表示装置
WO2017075947A1 (zh) 一种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
US10802290B2 (en) Display device assembly
CN112303103B (zh) 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
CN213338219U (zh) 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
KR20150118979A (ko) 머리 장착형 디스플레이를 위한 모듈식 프레임 구성
CN108693644B (zh) 具有柔性杆的头戴式显示装置
US11194165B2 (en) Wearable display device
US11287660B2 (en) Head-mounted display
WO2018092859A1 (ja) 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WO2021070656A1 (ja) 頭部搭載型画像表示装置
US20230040647A1 (en) Wearable image display device
CN216696916U (zh) 一种智能眼镜
US11714454B1 (en) Head-mounted display device and wearable assembly
KR19980084798A (ko) 한쌍의 디스플레이부를 구비하는 hmd
JP2019132900A (ja) 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JP2018082371A (ja) 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