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局部空气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室内空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室内局部空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室的舒适性及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例如对室内的温度,人们总希望获得一个舒适的温度且具有较有较高的安全性。另外,人们对精神追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喂养宠物,以获得精神满足。
由于人们与宠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虽然对宠物具有足够的关心,但是,对于室内环境,人们更多的还是在考虑自身需求,例如,空调器的应用等等。空调器仅能调整室内整体环境,无法对室内局部环境进行调节,尤其对于小动物,给小动物配置一个独立的空间将大幅增加宠物的喂养成本。
现有技术中没有一种应用于室内且具有局部空气处理能力的设备,无法给宠物提供一个相对较为舒适的环境。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室内局部空气处理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局部处理室内空气的技术问题。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一些实施方案包括:
一种室内局部空气处理系统,包括:
气墙形成器,所述气墙形成器用于形成气墙,并限定局部空间的体积;
空气处理器,用于处理室内空气,并且,将处理后的室内空气供入所述局部空间;
第一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局部空间内的空气参数;
第二检测器,用于检测室内的空气参数;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检测器、所述第二检测器检测到的参数控制所述气墙形成器、所述空气处理器工作;
所述气墙形成器,包括气源以及出风框,所述出风框为筒形,所述出风框具有风道,所述出风框还配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风道相通,所述气源排出的气流经所述风道由所述出风口排出形成气墙;
所述出风口包括形成内层气墙的内风口和形成外层气墙的外风口,所述内风口与所述外风口之间配置有隔板,所述隔板通过连接体配置于所述出风框以形成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内风口内的连接体与位于所述外风口内的连接体相互错开;
所述隔板配置有对所述出风口排出的气流进行导向的导向面,所述导向面为斜面;
所述出风框还配置有支架,所述支架将所述出风框支撑于目标位置,所述支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配置有立杆,所述立杆上配置有横杆,所述出风框配置于所述横杆,所述立杆为伸缩杆;
所述空气处理器包括温度调节器和湿度调节器,所述气源包括控制阀,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控制阀工作,其中:
所述湿度调节器工作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控制阀工作,使所述气源将所述室内空气供入所述风道形成气墙;
所述温度调节器工作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控制阀工作,使所述气源将所述空气处理器处理后的空气供入所述风道形成气墙。
在一些设计中,所述立杆包括内杆以及套设于所述内杆的外杆,所述外杆配置于所述底座,所述横杆配置于所述内杆,所述外杆配置有锁紧所述内杆相对于所述外杆位置的锁紧螺钉,所述外杆配置有与所述锁紧螺钉配合的螺孔。
本设计中,立杆结构简单且制造成本低。
在一些设计中,所述内杆与所述锁紧螺钉接触的面为平面,所述锁紧螺钉利用摩擦力锁紧所述内杆相对于所述外杆的位置,所述内杆与所述锁紧螺钉接触的面上配置有花纹,所述花纹为网格状。
本设计中,立杆的长度可以实现无级调节,优化了立杆的性能,出风框的位置可以任意调节优化了支架的性能。
在一些设计中,所述底座配置有吸盘,所述吸盘将所述底座固定于目标位置。
本设计中,吸盘的配置提高了底座定位的稳定性。
在一些设计中,所述吸盘均布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上配置有容纳所述吸盘的凹槽,所述吸盘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凹槽内。
本设计中,凹槽用于容纳吸盘,底座的其中一个面与地面接触,提高了底座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支架的稳定性。
在一些设计中,所述气源包括气泵,所述气泵排出的气流一部分进入所述风道,所述气泵排出的气流一部分进入所述空气处理器,所述气泵通过管道分别与所述风道、所述空气处理器连通,所述控制阀配置于所述管道,并且,所述控制阀使所述气泵、所述空气处理器其中之一向所述风道供风形成气墙。
本设计中,管道的配置使得气源易于布设,并且,气源布设形式灵活,室内局部空气处理系统易于维护。
在一些设计中,所述第一检测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或者,所述第一检测器包括湿度传感器。
在一些设计中,所述第二检测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或者,所述第二检测器包括湿度传感器。
在一些设计中,所述空气处理器包括供风管,所述空气处理器通过所述供风管向所述局部空间供风,所述供风管包括供风器,所述出风框围绕所述供风器。
本设计中,供风管的配置使得空气处理器可以布置于任意位置,而不受出风框位置的限定,优化了室内局部温度处理系统的性能。
在一些设计中,所述供风器包括具有内腔的外壳,所述外壳上配置有接嘴,所述接嘴与所述供风管相通,所述供风管通过所述接嘴向所述内腔供风,所述外壳配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内腔相通,所述通孔均布于所述外壳上,并且,所有通孔均为斜孔,以使所述通孔排出的气流向所述供风器的周围辐射。
本设计中,供风器的配置使得局部空间内的空气参数均匀,优化了室内局部空气处理系统的性能。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室内局部空气处理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本方案包括气墙形成器、空气处理器,第一检测器、第二检测器以及控制器,气墙形成器用于形成气墙,空气处理器用于对室内空气进行处理,空气处理器包括湿度调节器以及温度调节器,气墙形成器包括出风框,出风框配置有出风口,出风口通过隔板分为内风口和外风口,内风口形成内层气墙,外风口形成外层气墙。气墙在室内形成局部空间,局部空间与室内空间通过气墙隔离,小动物在局部空间内活动。实践中,由于局部空间与室内空间通过气墙隔开,小动物可以自由往返于局部空间与室内空间不受限制,优化了室内局部空气处理系统的性能。
控制器通过控制阀将气墙形成的模式分为两种,湿度调节器工作时,气源将所述室内空气供入所述风道形成气墙;温度调节器工作时,气源将所述空气处理器处理后的空气供入所述风道形成气墙。两种模式下形成气墙的气流是不一样的,湿度的变化容易造成人体不适,因此,湿度调节器工作时,采用室内空气形成气墙,降低了湿度调节器对室内环境的影响,温度调节器工作时,采用空气处理器处理后的气流形成气墙,使温度调节器可以对室内温度造成一定的影响,由于人体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与小动物对温度的适应能力类似,因此,采用空气处理器处理后的气流形成气墙,更有利于室内温度的变化,优化了室内局部空气处理系统的性能。
支架的配置可以将出风框定位于任意目标位置,出风框布置位置灵活,从而使得局部空间的布置位置不受限制,进一步优化了室内空气处理系统的性能。
附图说明
出于解释的目的,在以下附图中阐述了本公开技术的若干实施方案。以下附图被并入本文本并且构成具体实施方案的一部分。在一些情况下,以框图形式示出了熟知的结构和部件,以便避免使本公开主题技术的概念模糊。
图1为本公开的示意图。
图2为出风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隔板的断面图。
图4为供风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底座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气墙形成器,101、出风框,102、风道,103、内层气墙,104、内风口,105、外层气墙,106、外风口,107、隔板,108、连接体,109、导向面,110、支架,111、底座,112、立杆,113、横杆,114、内杆,115、外杆,116、锁紧螺钉,117、吸盘,118、凹槽。
2、空气处理器,21、供风管,22、供风器,23、外壳,24、接嘴,25、通孔。
3、控制器。
4、控制阀。
5、气泵,51、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示出的具体实施方案旨在作为本公开主题技术的各种配置的描述,并且,不旨在表示本公开主题技术可被实践的唯一配置。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具体的细节旨在提供对本公开主题技术的透彻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清楚和显而易见的是,本公开主题技术不限于本文示出的具体细节,并且,可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被实践。
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一种室内局部空气处理系统,包括:
气墙形成器1,所述气墙形成器1用于形成气墙,并限定局部空间的体积;
空气处理器2,用于处理室内空气,并且,将处理后的室内空气供入所述局部空间;
第一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局部空间内的空气参数;
第二检测器,用于检测室内的空气参数;
控制器3,所述控制器3根据所述第一检测器、所述第二检测器检测到的参数控制所述气墙形成器1、所述空气处理器2工作;
所述气墙形成器1,包括气源以及出风框101,所述出风框101为筒形,所述出风框101具有风道102,所述出风框101还配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风道102相通,所述气源排出的气流经所述风道102由所述出风口排出形成气墙;
所述出风口包括形成内层气墙103的内风口104和形成外层气墙105的外风口106,所述内风口104与所述外风口106之间配置有隔板107,所述隔板107通过连接体108配置于所述出风框101以形成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内风口104内的连接体108与位于所述外风口106内的连接体108相互错开;
所述隔板107配置有对所述出风口排出的气流进行导向的导向面109,所述导向面109为斜面;
所述出风框101还配置有支架110,所述支架110将所述出风框101支撑于目标位置,所述支架110包括底座111,所述底座111上配置有立杆112,所述立杆112上配置有横杆113,所述出风框101配置于所述横杆113,所述立杆112为伸缩杆;
所述空气处理器2包括温度调节器和湿度调节器,所述气源包括控制阀4,所述控制器3控制所述控制阀4工作,其中:
所述湿度调节器工作时,所述控制器3控制所述控制阀4工作,使所述气源将所述室内空气供入所述风道102形成气墙;
所述温度调节器工作时,所述控制器3控制所述控制阀4工作,使所述气源将所述空气处理器2处理后的空气供入所述风道102形成气墙。
气墙,是指利用气流将空间分隔为两个相对独立的结构,由于气墙为非实质墙体,不具备阻碍能力,因此,气墙的配置并不会对人员或动物的出入形成阻碍,但是,气墙由于具有一定的隔离能力,可以使气墙内外的空气参数具有一定的差,该差异即可满足本方案所要求的局部处理需求。以适用小动物的环境要求。
控制器3,控制器3包括中央处理器以存储器等,存储器内配置程序,中央处理器执行该程序实现相应的控制能力。而对于中央处理器以及存储器、程序的具体结构及原理不做介绍,参照现有技术。
基于本方案的一种应用,小动物对环境要求与人体对环境要求具有一定差巨异时,利用气墙将室内空间分隔为两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即室内空间内具有一定独立特性的局部空间,小动物在局部空间内活动。人员在室内空间活动。室内空气的处理可以采用空调器等设备进行处理,而局部空间内的空气将由空气处理器2处理,空气处理器2处理后的空气进入局部空间,使局部空间内的空气参数体符合小动物的需求。
由于人体与动物对空气参数的需求具有部分相似的特性,例如温度,当空气处理器2调节温度参数时,形成气墙的气流可以为空气处理器2处理后的气流,该方案使得空气处理器2处理后的气流对室内环境具有一定影响,以优化室内空气参数。
出风框101可以采用铸造方法一次成型为所需要的形状,以降低出风框101的制造成本。
由于小动物的活动空间较小,通过配置支架110可以将局部空间限定于任意位置,优化了室内局部空气处理系统的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立杆112包括内杆114以及套设于所述内杆114的外杆115,所述外杆115配置于所述底座111,所述横杆113配置于所述内杆114,所述外杆115配置有锁紧所述内杆114相对于所述外杆115位置的锁紧螺钉116,所述外杆115配置有与所述锁紧螺钉116配合的螺孔。
所述内杆114与所述锁紧螺钉116接触的面为平面,所述锁紧螺钉116利用摩擦力锁紧所述内杆114相对于所述外杆115的位置,所述内杆114与所述锁紧螺钉116接触的面上配置有花纹,所述花纹为网格状。
在本实施例中锁紧螺钉116可以配置手柄,以利于操作锁紧螺钉116,手柄的配置在操作锁紧螺钉116时不需要使用工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11配置有吸盘117,所述吸盘117将所述底座111固定于目标位置。
所述吸盘117均布于所述底座111上,所述底座111上配置有容纳所述吸盘117的凹槽118,所述吸盘117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凹槽118内。
凹槽118主要用于补偿吸盘117的厚度尺寸,使得底座111即使配置吸盘117,底座111的一个面也可以与地面接触,提高底座111的稳定性。
在一些设计中,所述气源包括气泵5,所述气泵5排出的气流一部分进入所述风道102,所述气泵5排出的气流一部分进入所述空气处理器2,所述气泵5通过管道51分别与所述风道102、所述空气处理器2连通,所述控制阀4配置于所述管道51,并且,所述控制阀4使所述气泵5、所述空气处理器2其中之一向所述风道102供风形成气墙。控制阀4可以为电磁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检测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或者,所述第一检测器包括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检测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或者,所述第二检测器包括湿度传感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器2包括供风管21,所述空气处理器2通过所述供风管21向所述局部空间供风,所述供风管21包括供风器22,所述出风框101围绕所述供风器22。
所述供风器22包括具有内腔的外壳23,所述外壳23上配置有接嘴24,所述接嘴24与所述供风管21相通,所述供风管21通过所述接嘴24向所述内腔供风,所述外壳23配置有通孔25,所述通孔25与所述内腔相通,所述通孔25均布于所述外壳23上,并且,所有通孔25均为斜孔,以使所述通孔25排出的气流向所述供风器22的周围辐射。
以上对本公开主题技术方案以及相应的细节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以上介绍仅是本公开主题技术方案的一些实施方案,其具体实施时也可以省去部分细节。另外,在以上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多个实施方案并不存在并列的替代方案,因此,上述实施方案可以自由结合,以获取更佳的实施效果。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施本公开主题技术方案时,可以根据本公开的主题技术方案以及附图获得其它细节配置或附图,显而易见地,这些细节在不脱离本公开主题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这些细节仍属于本公开主题技术方案涵盖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