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28336A - 一种乳化液泵及其动力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乳化液泵及其动力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228336A CN112228336A CN202011165357.7A CN202011165357A CN112228336A CN 112228336 A CN112228336 A CN 112228336A CN 202011165357 A CN202011165357 A CN 202011165357A CN 112228336 A CN112228336 A CN 11222833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d cover
- input
- emulsion pump
- gear shaft
- input ge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0839 emulsion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0000017105 transpo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6
- 230000001050 lubric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9000010687 lubricating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61 lubr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45 co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53/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23/00 or F04B39/00 - F04B47/00
- F04B53/16—Casings; Cylinders; Cylinder liners or heads; Fluid connec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53/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23/00 or F04B39/00 - F04B47/00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53/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23/00 or F04B39/00 - F04B47/00
- F04B53/18—Lubric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乳化液泵的动力端及乳化液泵,属于乳化液泵的设计制造领域。该乳化液泵的动力端包括:曲轴箱体,以及位于曲轴箱体内的至少一级齿轮副以及曲柄滑块机构;其中,所述齿轮副的输入齿轮轴用于与主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曲柄滑块机构的曲轴与所述齿轮副的输出齿轮连接,所述曲柄滑块机构的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曲轴箱体上;所述输入齿轮轴与所述曲轴箱体之间设置端盖,所述端盖与所述输入齿轮轴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密封件以及至少一个换位环,所述换位环的外壁与所述端盖间隙配合,所述换位环的内壁与所述输入齿轮轴具有间隙。本发明解决了现有乳化液泵的动力端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维修成本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乳化液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乳化液泵及其动力端。
背景技术
乳化液泵用于采煤工作面,为液压支架提供乳化液,乳化液泵是一种以乳化液或水作为介质,靠曲轴的旋转带动柱塞做往复运动,实现吸液和排液,进而转化为乳化液的液压能的装置。
目前,乳化液泵的动力端结构较为成熟,各乳化液泵生产厂家均采用曲柄滑块机构,生产工艺成熟、制造成本相对较低。由于乳化液泵用于采煤工作面,为液压支架提供液压动力,其连续工作时间较长,因此对各部分零部件的可靠性要求较高。而现有乳化液泵中,输入轴联轴器端密封采用单一的唇型油封周向密封,密封效果差、容易产生渗漏油。且油封唇口与输入轴接触处的输入轴在长期运行状态下会摩损产生沟槽,即使更换新的油封也无法对其有效密封,容易再次发生渗漏油,只能通过更换输入轴以实现可靠密封,导致维修成本较高。另外,输入轴联轴器端的轴承与其端盖间的空隙内存油后易产生渗漏油,影响端盖与输入轴之间的密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乳化液泵的动力端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维修成本高的问题。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乳化液泵的动力端,其包括:曲轴箱体,以及位于曲轴箱体内的至少一级齿轮副以及曲柄滑块机构;其中,所述齿轮副的输入齿轮轴用于与主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曲柄滑块机构的曲轴与所述齿轮副的输出齿轮连接,所述曲柄滑块机构的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曲轴箱体上;所述输入齿轮轴与所述曲轴箱体之间设置端盖,所述端盖与所述输入齿轮轴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密封件以及至少一个换位环,所述换位环的外壁与所述端盖间隙配合,所述换位环的内壁与所述输入齿轮轴具有间隙。
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所述端盖与所述输入齿轮轴之间设置两个所述换位环,两个所述换位环的厚度不同。
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所述端盖的内壁设有台肩,所述密封件与所述换位环安装于所述台肩与所述端盖的外端面之间的区域。
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所述端盖设置于所述输入齿轮轴的与所述主驱动电机连接的一侧。
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入齿轮轴上套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端盖的端面抵靠于所述第一轴承上。
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所述端盖与所述输入齿轮轴沿轴向在位于所述密封件与所述第一轴承之间区域具有润滑空隙,所述端盖设有连通所述曲轴箱主润滑油孔的润滑输入孔,所述润滑输入孔与所述润滑空隙连通。
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所述端盖在与所述第一轴承配合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润滑空隙连通的第一进油槽,所述润滑输入孔包括设置于所述端盖外壁上沿径向延伸的第一输入盲孔,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油槽上并与所述第一输入盲孔连通的第二输入孔。
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所述端盖的外壁上设置与所述第一输入盲孔连通的第二进油槽,所述曲轴箱主润滑油孔与所述第二进油槽连通,所述第二进油槽沿所述端盖的周向延伸。
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所述端盖在与所述第一轴承配合的端面上设置与所述润滑空隙连通的回油槽,所述曲轴箱体设置有对应所述回油槽的第一回油孔,所述端盖与所述输入齿轮轴之间的润滑油通过所述回油槽与所述第一回油孔回流至所述曲轴箱体内。
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乳化液泵,其包括上述乳化液泵的动力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乳化液泵的动力端中,通过在端盖与输入齿轮轴之间的密封区域内设置至少一个密封件以及至少一个换位环,当乳化液泵在长期不停机运行过程中造成与所述密封件配合处的所述输入齿轮轴造成磨损后进行设备检修时,通过更换换位环与密封件的轴向位置使密封件与输入齿轮轴的未磨损段配合,在保证密封性的同时大大降低了该设备的维修成本。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乳化液泵的动力端中,端盖在与第一轴承配合的端面上设置与所述润滑空隙连通的回油槽,曲轴箱体设置有对应回油槽的第一回油孔,润滑油通过所述回油槽与第一回油孔回流至曲轴箱体内。避免了润滑空隙内的润滑油过多导致润滑油从所述密封件与所述输入齿轮轴的配合面向外渗出导致密封效果变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中优选实施例,将有助于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1为本发明乳化液泵的动力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E-E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中端盖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乳化液泵的动力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包括:曲轴箱体100以及位于曲轴箱体100内的至少一级齿轮副以及曲柄滑块机构;其中,所述齿轮副的输入齿轮轴200用于与主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曲柄滑块机构的曲轴300与所述齿轮副的输出齿轮400连接,所述曲柄滑块机构的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曲轴箱体100上。上述乳化液泵在工作过程中,主驱动电机驱动输入齿轮轴200转动,所述输入齿轮轴200与所述输出齿轮400啮合,带动曲柄滑块机构的曲轴300转动,曲轴300的转动带动滑块沿曲轴箱体100滑动,滑块的滑动带动柱塞的运动进而造成了所述乳化液泵的泵头总成部分的液力变化,以进行泵送乳化液。
如图2所示,所述乳化液泵的所述输入齿轮轴200与所述曲轴箱体100之间设置端盖500,所述端盖500与所述输入齿轮轴200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密封件600以及至少一个换位环700,所述换位环700的外壁与所述端盖500间隙配合,所述换位环700的内壁与所述输入齿轮轴200具有间隙。由于所述端盖500与所述输入齿轮轴200直接需要进行动密封连接,所述密封件600具体为唇形油封。
上述乳化液泵的动力端通过在端盖500与输入齿轮轴200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密封件600以及至少一个换位环700,当乳化液泵在长期不停机运行过程中造成与所述密封件600配合处的所述输入齿轮轴200造成磨损后,进行设备检修时,在端盖500与输入齿轮轴200的密封区域内,通过更换换位环700与密封件600的轴向位置使密封件600与输入齿轮轴200的未磨损段配合,密封效果好,降低了该设备的维修成本。
具体地,所述端盖500与所述输入齿轮轴200之间可以设置一个密封件600与一个换位环700,或者,为了使该密封件600的位置有更多的调节范围,可以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密封件600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换位环700,通过多个密封件600与多个换位环700的位置调节延长该输入齿轮轴200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如图2所示,为了兼顾成本及装配方便性,所述端盖500与所述输入齿轮轴200之间设置两个或多个所述换位环700,两个所述换位环700的厚度不同,这样,密封件600与两个换位环700配合即可实现更多位置的配合。
具体地,所述端盖500与所述输入齿轮轴200之间的密封区域形成方式不唯一,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端盖500的内壁设有台肩501,所述台肩501与所述端盖500的外端面之间的区域形成所述密封区域,所述密封件600与所述换位环700安装于该密封区域。
如图2所示,本发明在所述密封区域设置由所述台肩至所述端盖500的外端面设置第一换位环700a、第一唇形油封600a、第二换位环700b、第二唇形油封600b。当乳化液泵长期运转、输入齿轮轴200与唇形油封磨损后,第一换位环700a与第二换位环700b轴向换位,第二次装配后的顺序为:第二换位环700b、第一唇形油封600a、第一换位环700a、唇形油封600b,由于两个换位环的宽度不同,换位后内侧唇形油封与未磨损的、轴径周向接触,从而提高密封效果。当经第二次修复后乳化液泵再次长期运转、输入齿轮轴200与唇形油封磨损后,第二换位环700b与唇形油封轴向换位,第三次装配后的顺序为:第一唇形油封600a、第二换位环700b、第一换位环700a、第二唇形油封600b,由于换位后唇形油封与未磨损的、轴径周向接触,从而提高密封效果。经三次装配后(含以上两次换位装配),可以再经以下二次装配方式延长乳化液泵使用寿命,具体为:装配顺序1是第一唇形油封600a、第一换位环700a、第二唇形油封600b(不用第二换位环700b);装配顺序2是第一唇形油封600a、第二换位环700b、第二唇形油封600b(不用第一换位环700a)。可见,通过设置两个不同厚度的换位环700和两个密封件600可以实现5种密封连接方式,大大提高了该输入齿轮轴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所述端盖500设置于所述输入齿轮轴200的与所述主驱动电机连接的一侧。
具体地,所述输入齿轮轴200上套接有第一轴承800,所述端盖500的端面抵靠于所述第一轴承800上。
为了向所述第一轴承800提供润滑空间,如图3所示,所述端盖500与所述输入齿轮轴200沿轴向在位于所述密封件600与所述第一轴承800之间区域具有润滑空隙A,所述端盖500设有连通所述曲轴箱主润滑油孔的润滑输入孔502,所述润滑输入孔502与所述润滑空隙A连通,来自曲轴箱主润滑管路的润滑油可沿润滑输入孔502流至所述润滑空隙A内。
具体地,所述端盖500上的进油结构如下:所述端盖500在与所述第一轴承800配合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润滑空隙A连通的第一进油槽503,所述润滑输入孔502包括设置于所述端盖500外壁上沿径向延伸的第一输入盲孔5021,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油槽503上并与所述第一输入盲孔5021连通的第二输入孔5022。由于第二输入孔5022位于所述第一进油槽503上,其正对所述第一轴承800,其可以直接对第一轴承800进行润滑后再流至所述润滑空隙A内,润滑效果较好。
更具体地,所述端盖500的外壁上设置与所述第一输入盲孔5021连通的第二进油槽504,所述曲轴箱主润滑油孔与所述第二进油槽504连通。其中,所述第二进油槽504沿所述端盖500的周向延伸,其沿周向上的两侧端部分别位于所述端盖500径向上的两侧。所述第二进油槽504的周向距离较大,其可以适应不同曲轴箱的曲轴箱主润滑油孔的位置,使端盖500的装配更加容易。
为了避免所述润滑空隙A内的润滑油过多导致润滑油从所述密封件600与所述输入齿轮轴200的配合面向外渗出导致密封效果变差的问题,如图4、图5所示,所述端盖500在与所述第一轴承800配合的端面上设置与所述润滑空隙A连通的回油槽505,所述曲轴箱体100设置有对应所述回油槽505的第一回油孔101,所述端盖500与所述输入齿轮轴之间的润滑油通过所述回油槽505与所述第一回油孔101回流至所述曲轴箱体100内。
所述回油槽505与所述第一输入盲孔5021间隔至少1/4圆周的距离,以保证该润滑间隙被充满后润滑油再经过回油槽505流出,以满足该第一轴承800处的润滑效果。另外,所述回油槽505沿周向的延伸距离小于1/10圆周的距离。回油槽505周向距离较小,不会有过多的润滑油从回流槽处浪费,
本发明同时公开一种乳化液泵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与现有乳化液泵的主要区别在于该乳化液泵包括上述动力端。该动力端的结构参见上述乳化液泵的动力端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乳化液泵的动力端,其包括:
曲轴箱体,以及位于曲轴箱体内的至少一级齿轮副以及曲柄滑块机构;
其中,所述齿轮副的输入齿轮轴用于与主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曲柄滑块机构的曲轴与所述齿轮副的输出齿轮连接,所述曲柄滑块机构的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曲轴箱体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齿轮轴与所述曲轴箱体之间设置端盖,所述端盖与所述输入齿轮轴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密封件以及至少一个换位环,所述换位环的外壁与所述端盖间隙配合,所述换位环的内壁与所述输入齿轮轴具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乳化液泵的动力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与所述输入齿轮轴之间设置两个所述换位环,两个所述换位环的厚度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乳化液泵的动力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的内壁设有台肩,所述密封件与所述换位环安装于所述台肩与所述端盖的外端面之间的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乳化液泵的动力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设置于所述输入齿轮轴的与所述主驱动电机连接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乳化液泵的动力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齿轮轴上套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端盖的端面抵靠于所述第一轴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乳化液泵的动力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与所述输入齿轮轴沿轴向在位于所述密封件与所述第一轴承之间区域具有润滑空隙,所述端盖设有连通所述曲轴箱主润滑油孔的润滑输入孔,所述润滑输入孔与所述润滑空隙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乳化液泵的动力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在与所述第一轴承配合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润滑空隙连通的第一进油槽,所述润滑输入孔包括设置于所述端盖外壁上沿径向延伸的第一输入盲孔,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油槽上并与所述第一输入盲孔连通的第二输入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乳化液泵的动力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的外壁上设置与所述第一输入盲孔连通的第二进油槽,所述曲轴箱主润滑油孔与所述第二进油槽连通,所述第二进油槽沿所述端盖的周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乳化液泵的动力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在与所述第一轴承配合的端面上设置与所述润滑空隙连通的回油槽,所述曲轴箱体设置有对应所述回油槽的第一回油孔,所述端盖与所述输入齿轮轴之间的润滑油通过所述回油槽与所述第一回油孔回流至所述曲轴箱体内。
10.一种乳化液泵,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乳化液泵的动力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165357.7A CN112228336A (zh) | 2020-10-27 | 2020-10-27 | 一种乳化液泵及其动力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165357.7A CN112228336A (zh) | 2020-10-27 | 2020-10-27 | 一种乳化液泵及其动力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228336A true CN112228336A (zh) | 2021-01-15 |
Family
ID=74109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165357.7A Pending CN112228336A (zh) | 2020-10-27 | 2020-10-27 | 一种乳化液泵及其动力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228336A (zh) |
-
2020
- 2020-10-27 CN CN202011165357.7A patent/CN112228336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715550A (zh) | 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 |
CN202012584U (zh) | 机动车用自调心液压离合器分离轴承总成 | |
CN110594150B (zh) | 轴向和径向静压支承的螺旋齿双圆弧齿形液压齿轮泵 | |
CN103363278B (zh) | 一种机油泵、发动机前罩盖以及发动机 | |
CN213870246U (zh) | 一种乳化液泵及其动力端 | |
CN112228336A (zh) | 一种乳化液泵及其动力端 | |
CN106762609A (zh) | 一种高压屏蔽摆线泵 | |
CN201031716Y (zh) | 摩托车发动机的机油离心过滤装置 | |
CN210317748U (zh) | 一种静盘 | |
EP3295030A1 (en) | Forklift, internal gear pump, and axial compensation component thereof | |
CN216589096U (zh) | 无润滑油脂窜漏的高洁净度电动回转容积泵 | |
CN201896876U (zh) | 花键润滑结构 | |
CN205503466U (zh) | 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 |
CN115325110A (zh) | 一种多动力输出带无级变速传动箱 | |
CN214838237U (zh) | 一种汽车双联齿轮 | |
CN211116581U (zh) | 一种车用压缩机 | |
CN110617213B (zh) | 轴端动静压浮动支承的螺旋齿双圆弧齿形液压齿轮泵 | |
CN103363277B (zh) | 一种机油泵、发动机前罩盖以及发动机 | |
CN103363276B (zh) | 一种机油泵、发动机前罩盖以及发动机 | |
CN201377432Y (zh) | 内啮合齿轮泵复合式卸荷槽 | |
CN103899430B (zh) | 一种汽车发动机的前罩壳 | |
CN101021172A (zh) | 发动机的机油二次精滤装置 | |
CN218494014U (zh) | 用于压缩机的曲轴、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 |
CN217926278U (zh) | 一种螺杆机转子结构和螺杆机 | |
CN104564653A (zh) | 一种内置压力润滑油路的柱塞往复泵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101399 No.27, Linhe Development Zone,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CCTEG Beijing Tianma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CCRI-TIANMA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399 No.27, Linhe Development Zone,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TIANDI-MARCO ELECTRO-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Co.,Ltd.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CCRI-TIANMA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Ltd.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