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15022B - 物流读码方法和物流读码装置以及物流系统 - Google Patents

物流读码方法和物流读码装置以及物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15022B
CN112215022B CN201910629576.7A CN201910629576A CN112215022B CN 112215022 B CN112215022 B CN 112215022B CN 201910629576 A CN201910629576 A CN 201910629576A CN 112215022 B CN112215022 B CN 1122150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e reading
parcel
bill
code
conveyor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2957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15022A (zh
Inventor
王治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ikrobo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ik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ikrob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ik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2957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150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150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150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150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150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54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 G06K7/10712Fixed beam scann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54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 G06K7/10821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further details of bar or optical code scanning devices
    • G06K7/10861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further details of bar or optical code scanning devices sensing of data fields affixed to objects or articles, e.g. coded lab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3Shipp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ntrol Of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物流系统、一种物流读码方法、以及一种物流读码装置。基于本发明,可以设置位于条码识别区上游的面单识别区,其中,对于在面单识别区中识别到的包裹面单,可以确定包裹面单的识别位置、并预测以识别位置为起始的传送轨迹,并且,当在条码识别区中对条码读码成功时,可以确定读码成功的条码的读码位置、并与预测的传送轨迹进行位置匹配。由此,即便传送带出现包裹并发传送的情况,通过对包裹面单的传送轨迹预测、以及读码位置与预测的传送轨迹的位置匹配,也可以将读码位置定位到正确的包裹,从而在保持基于包裹并发传送的传输效率的前提下,可以提高多包裹并发传送的读码准确性。

Description

物流读码方法和物流读码装置以及物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流自动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物流读码方法、一种物流读码装置、一种物流系统、以及一种物流系统的读码信息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条码是包裹的一个重要属性,物流系统中通常需要通过读取条码来分拣包裹。
然而,当物流系统中出现多包裹并发传送的情况时,即,当多个包裹并排或前后交错地同时出现在读码相机的视野内时,容易发生多包裹的读码信息的混淆。若为了降低读码信息混淆的发生概率而将多包裹调整为以预定时间间隔顺序传递,则会降低物流系统的传输效果。
由此,在不降低物流系统的传输效率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多包裹并发传送的读码准确性,成为现有技术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各实施例分别提供了一种物流读码方法、一种物流读码装置、一种物流系统、以及一种物流系统的读码信息管理装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物流读码方法,包括:
当在传送带的面单识别区中识别到包裹面单时,确定识别到的包裹面单的识别位置,其中,面单识别区在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上位于条码识别区的上游;
预测包裹面单以识别位置为起始的传送轨迹;
当在传送带的条码识别区中对条码读码成功时,确定读码成功的条码的读码位置;
将确定的读码位置与预测的包裹面单的传送轨迹进行位置匹配;
当读码位置匹配到包裹面单的传送轨迹时,确定与读码位置匹配的包裹面单所属的包裹读码成功。
可选地,预测包裹面单以识别位置为起始的传送轨迹包括:依据传送带的传送速度,更新包裹面单随时间变化的假想位置、并对假想位置的更新开始计时,其中,假想位置以包裹面单的识别位置为起始位置,并且,对假想位置的更新计时以包裹面单被识别的时刻为计时起始时刻、并以预设时长范围为计时到达条件;将确定的读码位置与预测的包裹面单的传送轨迹进行位置匹配包括:将确定的读码位置与计时未到达的包裹面单在当前时刻的假想位置进行位置匹配。
可选地,预测包裹面单以识别位置为起始位置的传送轨迹之后,进一步包括:当包裹面单的假想位置在计时到达时仍未匹配到读码位置时,确定该包裹面单所属的包裹读码失败。
可选地,进一步包括:获取传送带的延展处理区的全景图像,其中,延展处理区在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上位于条码识别区的下游;依据包裹面单在计时到达后持续更新的假想位置在全景图像中添加提示框;若包裹面单所属的包裹读码成功,则依据该包裹面单的假想位置添加的提示框呈现为第一颜色;若包裹面单所属的包裹读码失败,则依据该包裹面单的假想位置添加的提示框呈现为第二颜色。
可选地,当在传送带的面单识别区中识别到包裹面单时,确定识别到的包裹面单的识别位置包括:获取面单识别装置输出的面单识别区图像,其中,面单识别装置的视野独立覆盖面单识别区;在获取的面单识别区图像中识别包裹面单;当在面单识别区图像中识别到包裹面单时,确定在面单识别区中识别到包裹面单、并检测识别到的包裹面单在面单识别区图像中的图像坐标;根据面单识别装置相对于传送带的布设位置,将包裹面单的图像坐标转换为传送带的承载平面中的平面坐标,并将转换得到的平面坐标确定为包裹面单的识别位置。
可选地,当在传送带的面单识别区中识别到包裹面单时,确定识别到的包裹面单的识别位置包括:监测面单识别装置输出的面单识别通知,其中,面单识别通知中包含包裹面单在面单识别装置拍摄的面单识别区图像中的图像坐标;当监测到面单识别通知时,确定在面单识别区中识别到包裹面单、并从面单识别通知中获取包裹面单在面单识别区图像中的图像坐标;根据面单识别装置相对于传送带的布设位置,将包裹面单的图像坐标转换为传送带的承载平面中的平面坐标、并将转换得到的平面坐标确定为包裹面单的识别位置。
可选地,当在传送带的条码识别区中对条码读码成功时,确定读码成功的条码的读码位置包括:接收读码装置阵列并发输出的读码视野图像,其中,读码装置阵列的视野拼合覆盖条码识别区;在接收到的每个读码视野图像中进行读码检测;当在至少一个读码视野图像中读码检测成功时,确定在条码识别区对条码读码成功,检测拍摄到读码检测成功的读码视野图像的读码装置在读码装置阵列中的排布位置、以及读码成功的条码在所属读码视野图像中的图像坐标;根据读码装置阵列相对于传送带的布设位置、以及拍摄到条码所属读码视野图像的读码装置在读码装置阵列中的排布位置,将条码的图像坐标转换为传送带的承载平面中的平面坐标,并将转换得到的条码的平面坐标确定为条码的读码位置。
可选地,当在传送带的条码识别区中对条码读码成功时,确定读码成功的条码的读码位置包括:监测读码装置阵列中的每个读码装置输出的读码信息,其中,读码装置阵列的视野拼合覆盖条码识别区,并且,读码信息中包含读码装置成功读码的条码在该读码装置拍摄的读码视野图像中的图像坐标;当监测到至少一个读码装置输出的读码信息时,确定在条码识别区中对条码读码成功,并检测输出读码信息的读码装置在读码装置阵列中的排布位置、以及读码成功的条码在所属读码视野图像中的图像坐标;根据读码装置阵列相对于传送带的布设位置、以及输出读码信息的读码装置在读码装置阵列中的排布位置,将条码的图像坐标转换为传送带的承载平面中的平面坐标,并将转换得到的条码的平面坐标确定为条码的读码位置。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物流读码装置,包括:
面单定位模块,用于当在传送带的面单识别区中识别到包裹面单时,确定识别到的包裹面单的识别位置,其中,面单识别区在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上位于条码识别区的上游;
轨迹预测模块,用于预测包裹面单以识别位置为起始的传送轨迹;
条码定位模块,用于当在传送带的条码识别区中对条码读码成功时,确定读码成功的条码的读码位置;
位置匹配模块,用于将确定的读码位置与预测的包裹面单的传送轨迹进行位置匹配;
结果判定模块,用于当包裹面单的传送轨迹匹配到读码位置时,确定与读码位置匹配的包裹面单所属的包裹读码成功。
可选地,轨迹预测模块进一步用于依据传送带的传送速度,更新包裹面单随时间变化的假想位置、并对假想位置的更新开始计时,其中,假想位置以包裹面单的识别位置为起始位置,并且,对假想位置的更新计时以包裹面单被识别的时刻为计时起始时刻、并以预设时长范围为计时到达条件;位置匹配模块进一步用于将确定的读码位置与计时未到达的包裹面单在当前时刻的假想位置进行位置匹配。
可选地,结果判定模块进一步用于当包裹面单的假想位置在计时到达时仍未匹配到读码位置时,确定该包裹面单所属的包裹读码失败。
可选地,进一步包括:结果呈现模块,用于获取覆盖传送带的延展处理区的全景图像,其中,延展处理区在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上位于条码识别区的下游;依据包裹面单在计时到达后持续更新的假想位置在全景图像中添加提示框;其中,若包裹面单所属的包裹读码成功,则依据该包裹面单的假想位置添加的提示框呈现为第一颜色;若包裹面单所属的包裹读码失败,则依据该包裹面单的假想位置添加的提示框呈现为第二颜色。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物流系统,该物流系统包括传送带、面单识别装置、读码装置阵列以及处理器,其中:
其中,面单识别装置的视野独立覆盖传送带中的面单识别区,读码装置阵列的视野拼合覆盖传送带中的条码识别区,面单识别区在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上位于条码识别区的上游;
并且,处理器用于响应于面单识别装置和读码装置阵列的输出,执行如上所述的物流读码方法中的步骤。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及一种物流系统的读码信息管理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如上所述的物流读码方法中的步骤。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指令,所述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所述的物流读码方法中的步骤。
基于上述实施例,可以设置在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上位于条码识别区上游的面单识别区,其中,对于在面单识别区中识别到的包裹面单,可以确定包裹面单的识别位置、并预测以识别位置为起始的传送轨迹,并且,当在条码识别区中对条码读码成功时,可以确定读码成功的条码的读码位置、并与预测的传送轨迹进行位置匹配,以在包裹面单的传送轨迹匹配到读码位置时,确定与读码位置匹配的包裹面单所属的包裹读码成功。由此,即便传送带出现包裹并发传送的情况,通过对包裹面单的传送轨迹预测、以及读码位置与预测的传送轨迹的位置匹配,也可以将读码位置定位到正确的包裹,从而在保持基于包裹并发传送的传输效率的前提下,可以提高多包裹并发传送的读码准确性。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物流系统的示例性结构示意图;
图2为如图1所示的物流系统的扩展结构示意图;
图3a和图3b分别为基于如图1和图2所示的物流系统的读码实例示意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物流读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如图4所示物流读码方法引入轨迹追踪机制的扩展流程示意图;
图6为如图4所示物流读码方法引入失败判定机制的扩展流程示意图;
图7为如图4所示物流读码方法的一实例流程示意图;
图8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的物流读码装置的示例性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9为如图8所示物流读码装置的扩展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读码信息管理装置的示例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物流系统的示例性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物流系统可以包括传送带100、面单识别装置110、读码装置阵列120以及处理器200。
面单识别装置110的视野可以独立覆盖传送带100中的面单识别区Se,读码装置120阵列的视野可以拼合覆盖传送带100中的条码识别区Sc,并且,面单识别区Se在传送带100的传送方向上位于条码识别区Sc的上游。
其中,面单识别区Se和条码识别区Sc均为二维区域,面单识别区Se和条码识别区Sc的视野位于传送带100的传送行程范围内、并且覆盖传送带100的宽度范围。
面单识别装置110可以选用具有图像拍摄功能的工业相机、或者一体集成图像拍摄以及图像处理等功能的智能相机。并且,面单识别装置110的视野覆盖面单识别区Se,意味着出现在面单识别区Se的包裹都在面单识别装置110的拍摄范围内。
读码装置120同样可以选用具有图像拍摄功能的工业相机、或者一体集成图像拍摄以及图像处理等功能的智能相机。并且,读码装置120以阵列方式布置,在阵列中相邻的读码装置120的视野范围可以邻接或局部交叠,以实现读码装置120阵列的视野拼合覆盖条码识别区Sc。另外,单个读码装置120的视野在条码识别区Sc的投影面积,至少大于等于一个条码的面积尺寸。
处理器200用于响应于面单识别装置110的输出,判定在传送带100的面单识别区Se中是否识别到包裹面单,当在传送带100的面单识别区中识别到包裹面单时,确定识别到的包裹面单的识别位置、并预测包裹面单以识别位置为起始的传送轨迹。
其中,若面单识别装置110选用工业相机,则面单识别装置110的输出可以包括以视频流形式传输的面单识别区图像,此时,处理器200可以通过对面单识别区图像的检测来判定在传送带100的面单识别区Se中是否识别到包裹面单;若面单识别装置110选用智能相机,则面单识别装置110的输出可以包括面单识别通知,此时,处理器200可以根据面单识别通知的接收情况判定在传送带100的面单识别区Se中是否识别到包裹面单。
并且,处理器200为包裹面单预测的传送轨迹,可以认为是包裹在传送带100响应于时间变化而沿传送方向偏移的位置集合,其中,响应于时间变化而偏移的位置集合,可以理解为包裹在传送带100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不变、在传送带100的传送方向上的位置响应于时间变化而偏移,并且,时间变化是指在有限时长范围内的变化,因而预测的传送轨迹可以具有有限的有效行程长度,有效行程长度可以认为是包裹面单从被识别的位置传送至条码识别区Sc的下游侧边界的传送距离。
相应地,处理器200可以依据传送带的传送速度估算预设时长范围内的传送行程,例如,处理器200可以依据传送带的传送速度,更新包裹面单随时间变化的假想位置、并对假想位置的更新开始计时,其中,假想位置以包裹面单的识别位置为起始位置,并且,对假想位置的更新计时以包裹面单被识别的时刻为计时起始时刻、并以预设时长范围为计时到达条件。其中,在计时到达之前,可以认为包裹面单的假想位置的偏移距离尚处在有效行程长度之内,即,包裹面单尚未到达条码识别区Sc的下游侧边界;当计时到达时,可以认为包裹面单的假想位置的偏移距离超过了有效行程长度,即,包裹面单从被识别的位置传送至条码识别区Sc的下游侧边界。
处理器200还用于响应于读码装置120阵列的输出,在传送带100的条码识别区Sc中是否有条码被读码成功,当在传送带100的条码识别区Sc中对条码读码成功时,确定读码成功的条码的读码位置、并将确定的读码位置与预测的包裹面单的传送轨迹进行位置匹配。
其中,若读码装置120选用工业相机,则读码装置120的输出可以包括以视频流形式传输的读码视野图像,此时,处理器200可以通过对读码视野图像的检测来判定在传送带100的条码识别区Sc中是否有条码被读码成功;若读码装置120选用智能相机,则读码装置120的输出可以包括读码信息,此时,处理器200可以根据读码信息的接收情况判定在传送带100的条码识别区Sc中是否有条码被读码成功。
并且,处理器200对包裹面单的传送轨迹与读码位置进行的位置匹配,可以认为是将确定的读码位置与计时未到达的包裹面单在当前时刻的假想位置进行位置匹配。
从而,当包裹面单的传送轨迹匹配到读码位置时,处理器200可以确定与读码位置匹配的包裹面单所属的包裹读码成功。对于读码成功的情况,处理器200可以将成功匹配的包裹面单和条码进行绑定,以便于后续依据对条码的读码结果查找包裹。
而当有包裹面单的假想位置在计时到达时仍未匹配到读码位置时,处理器200可以确定计时到达时仍未匹配到读码位置的包裹面单所属的包裹读码失败。
图2为如图1所示的物流系统的扩展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2,物流系统中还可以进一步增设一全景相机130,该全景相机130的视野覆盖传送带100的延展处理区Sd,其中,延展处理区Sd在传送带100的传送方向上位于条码识别区Sc的下游。相应地,处理器200可以从全景相机130获取延展处理区Sd的全景图像,并且,依据包裹面单在计时到达后持续更新的假想位置在全景图像中添加提示框;其中,若包裹面单所属的包裹读码成功,则依据该包裹面单的假想位置添加的提示框呈现为第一颜色;若包裹面单所属的包裹读码失败,则依据该包裹面单的假想位置添加的提示框呈现为第二颜色。
基于上述实施例,可以设置在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上位于条码识别区上游的面单识别区Se,其中,对于在面单识别区Se中识别到的包裹面单,可以确定包裹面单的识别位置、并预测以识别位置为起始的传送轨迹,并且,当在条码识别区Sc中对条码读码成功时,可以确定读码成功的条码的读码位置、并与预测的传送轨迹进行位置匹配,以在包裹面单的传送轨迹匹配到读码位置时,确定与读码位置匹配的包裹面单所属的包裹读码成功。由此,即便传送带出现包裹并发传送的情况,通过对包裹面单的传送轨迹预测、以及读码位置与预测的传送轨迹的位置匹配,也可以将读码位置定位到正确的包裹,从而在保持基于包裹并发传送的传输效率的前提下,可以提高多包裹并发传送的读码准确性。而且,上述实施例可以检测出读码失败的包裹,并对读码失败的包裹产生可视化提示信息,以提醒物流系统的值守人员通过人工方式复检读码失败的包裹。
另外,该实施例中的物流系统可以进一步包括包裹传感模组(图1中未标识),该包裹传感模组可以感测传送带100的包裹负载状态,面单识别装置110和读码装置120阵列可以响应于包裹传感模组感测到的负载状态而启动。
图3a和图3b分别为基于如图1和图2所示的物流系统的读码实例示意图。
请先参见图3a,假设第一包裹21、第二包裹22以及第三包裹23在传送带100并发传送,其中,第一包裹21的顶面具有第一包裹面单211、并且第一包裹面单211中印有完好的第一条码212,第二包裹22的顶面具有第二包裹面单221、并且第二包裹面单221中印有完好的第二条码222,第三包裹23的顶面具有第三包裹面单231、并且第二包裹面单231中印有破损的第三条码232。
首先,当第一包裹21、第二包裹22以及第三包裹23随传送带100并发经过面单识别区Se时,处理器200响应于面单识别装置110的输出,可以判定出在传送带100的面单识别区Se中识别到第一包裹面单211、第二包裹面单221以及第三包裹面单231,此时,处理器200确定第一包裹面单211、第二包裹面单221以及第三包裹面单231的识别位置,并且预测第一包裹面单211、第二包裹面单221以及第三包裹面单231分别以各自识别位置为起始的第一传送轨迹210、第二传送轨迹220以及第三传送轨迹230。
此后,当第一包裹21、第二包裹22以及第三包裹23随传送带100并发经过条码识别区Sc时,处理器200响应于读码装置120阵列的输出,可以判定出在传送带100的条码识别区Sc中对完好的第一条码212和第二条码222读码成功,此时,处理器200确定第一条码212和第二条码222的读码位置,并且将预测的第一传送轨迹210、第二传送轨迹220以及第三传送轨迹230与第一条码212和第二条码222的读码位置进行位置匹配。
例如,处理器200可以依据传送带100的传送速度,更新第一包裹面单211、第二包裹面单221以及第三包裹面单231分别随时间变化的假想位置,并在对假想位置的更新计时到达之前,将第一条码212和第二条码222的读码位置分别与第一包裹面单211、第二包裹面单221以及第三包裹面单231在条码成功识别时刻的假想位置进行位置匹配。
从而,当第一条码212的读码位置匹配到第一包裹面单211的第一传送轨迹210时,处理器200可以确定与第一条码212的读码位置匹配的第一包裹面单211所属的第一包裹21读码成功;同理,当第二条码222的读码位置匹配到第二包裹面单221的第二传送轨迹220时,处理器200可以确定与第二条码222的读码位置匹配的第二包裹面单221所属的第二包裹22读码成功。
而由于破损的第三条码232无法成功读码,因而导致第三包裹面单231的第三传送轨迹230未能在其有效行程长度范围内成功匹配到读码位置,即,第三包裹面单231的假想位置在计时到达时仍未匹配到读码位置,此时,处理器200可以确定第三包裹面单231所属的第三包裹23读码失败。
请再参见图3b,处理器200可以在从全景相机130获取的全景图像300中,依据包裹面单在计时到达后持续更新的假想位置添加提示框,其中,对于与第一条码212的读码位置匹配的第一包裹面单211、以及与第二条码222的读码位置匹配的第二包裹面单221,处理器200在全景图像300中可以依据第一包裹面单211和第二包裹面单221在计时到达后持续更新的假想位置添加第一颜色的提示框310,而对于在计时到达之前未匹配到读码位置的第三包裹面单231,处理器200在全景图像300中可以依据第三包裹面单231在计时到达后持续更新的假想位置添加第二颜色的提示框320。从而,通过第一颜色的提示框310和第二颜色的提示框320的可视化呈现色差,可以使物流系统的值守人员很容易地区分出成功读码的第一包裹21和第二包裹22、以及读码失败的第三包裹23,进而可以提醒值守人员对读码失败的第三包裹23采取补救措施。
基于上述物流系统的原理,以下实施例中提供了适用于处理器200的一种物流读码方法。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物流读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请参见图4,该实施例中的物流读码方法可以包括:
S410:当在传送带的面单识别区中识别到包裹面单时,确定识别到的包裹面单的识别位置。其中,面单识别区在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上位于条码识别区的上游。
本步骤可以依据面单识别装置的输出来判定传送带的面单识别区中是否识别到包裹面单。
例如,对于面单识别装置提供视频流形式的图像输出的情况,即,面单识别装置选用工业相机的情况,本步骤可以获取面单识别装置输出的面单识别区图像、并在获取的面单识别区图像中识别包裹面单,其中,当在面单识别区图像中识别到包裹面单时,可以确定在面单识别区中识别到包裹面单、并检测识别到的包裹面单在面单识别区图像中的图像坐标,从而,根据面单识别装置相对于传送带的布设位置,可以将包裹面单的图像坐标转换为传送带的承载平面中的平面坐标、并将转换得到的平面坐标确定为包裹面单的识别位置。
再例如,对于面单识别装置具备面单识别功能、并输出识别结果的情况,即,面单识别装置选用智能相机的情况,本步骤可以监测面单识别装置输出的面单识别通知(包含包裹面单在面单识别装置拍摄的面单识别区图像中的图像坐标),当监测到面单识别通知时,可以确定在面单识别区中识别到包裹面单、并从面单识别通知中获取包裹面单在面单识别区图像中的图像坐标,从而,根据面单识别装置相对于传送带的布设位置,可以将包裹面单的图像坐标转换为传送带的承载平面中的平面坐标、并将转换得到的平面坐标确定为包裹面单的识别位置。
S420:预测包裹面单以识别位置为起始的传送轨迹。
例如,本步骤预测的传送轨迹,可以具有有效行程长度,该有效行程长度可以认为是包裹面单以条码识别区的下游侧边界为截止的移动距离。
S430:当在传送带的条码识别区中对条码读码成功时,确定读码成功的条码的读码位置。
本步骤可以依据读码装置阵列的输出来判定传送带的条码识别区中是否有条码被读码成功。
例如,对于读码装置提供视频流形式的图像输出的情况,即,读码装置选用工业相机的情况,本步骤可以接收读码装置阵列并发输出的读码视野图像、并在接收到的每个读码视野图像中进行读码检测,当在至少一个读码视野图像中读码检测成功时,可以确定在条码识别区对条码读码成功,并且可以检测拍摄到读码检测成功的读码视野图像的读码装置在读码装置阵列中的排布位置、以及读码成功的条码在所属读码视野图像中的图像坐标,从而,根据读码装置阵列相对于传送带的布设位置、以及拍摄到条码所属读码视野图像的读码装置在读码装置阵列中的排布位置,可以将条码的图像坐标转换为传送带的承载平面中的平面坐标、并将转换得到的条码的平面坐标确定为条码的读码位置。
再例如,对于读码装置具备条码识别功能、并输出读码信息的情况,即,读码装置选用智能相机的情况,本步骤可以监测读码装置阵列中的每个读码装置输出的读码信息(包含读码装置成功读码的条码在该读码装置拍摄的读码视野图像中的图像坐标),当监测到至少一个读码装置输出的读码信息时,可以确定在条码识别区中对条码读码成功,并检测输出读码信息的读码装置在读码装置阵列中的排布位置、以及读码成功的条码在所属读码视野图像中的图像坐标,从而,根据读码装置阵列相对于传送带的布设位置、以及拍摄到条码所属读码视野图像的读码装置在读码装置阵列中的排布位置,可以将条码的图像坐标转换为传送带的承载平面中的平面坐标、并将转换得到的条码的平面坐标确定为条码的读码位置。
存在一种可能的情况,即,条码出现在相邻读码装置的视野交界处,为了降低由此导致的读码失败的概率,无论读码装置选用工业相机还是智能相机,在实际布设读码装置阵列时,可以使相邻的读码装置的视野之间存在大于条码尺寸的交叠部分。
S440:将确定的读码位置与预测的包裹面单的传送轨迹进行位置匹配。
S450:当读码位置匹配到包裹面单的传送轨迹时,确定与读码位置匹配的包裹面单所属的包裹读码成功。
另外,本步骤可以进一步将成功匹配的包裹面单和条码进行绑定,以便于后续依据对条码的读码结果查找包裹。
对于上述流程中的S440,可以通过引入包裹面单在传送轨迹中随时间变化的假想位置来实现位置匹配。
图5为如图4所示物流读码方法引入轨迹追踪机制的扩展流程示意图。请参见图5,如图4所示的物流读码方法可以扩展为包括如下步骤:
S510:当在传送带的面单识别区中识别到包裹面单时,确定识别到的包裹面单的识别位置。其中,面单识别区在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上位于条码识别区的上游。
本步骤可以与如图4所示流程中的S410的原理基本相同。
S520:依据传送带的传送速度,更新包裹面单随时间变化的假想位置、并对假想位置的更新开始计时,其中,假想位置以包裹面单的识别位置为起始位置,并且,对假想位置的更新计时以包裹面单被识别的时刻为计时起始时刻、并以预设时长范围为计时到达条件。
例如,本步骤预测传送轨迹的原理可以与如图4所示流程中的S420的原理基本相同,并且本步骤相比于如图4所示流程中的S420进一步增加了对假想位置的追踪。
S530:当在传送带的条码识别区中对条码读码成功时,确定读码成功的条码的读码位置。
本步骤可以依据读码装置阵列的输出来判定传送带的条码识别区中是否有条码被读码成功。
S540:将确定的读码位置与计时未到达的包裹面单在当前时刻的假想位置进行位置匹配。
S550:当读码位置匹配到计时未到达的包裹面单在当前时刻的假想位置时,确定与读码位置匹配的包裹面单所属的包裹读码成功。
另外,本步骤可以进一步将成功匹配的包裹面单和条码进行绑定,以便于后续依据对条码的读码结果查找包裹。
图6为如图4所示物流读码方法引入失败判定机制的扩展流程示意图。请参见图6,如图4所示的流程可以进一步扩展为包括如下步骤:
S610:当在传送带的面单识别区中识别到包裹面单时,确定识别到的包裹面单的识别位置。其中,面单识别区在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上位于条码识别区的上游。
本步骤可以与如图4所示流程中的S410的原理基本相同。
S620:依据传送带的传送速度,更新包裹面单随时间变化的假想位置、并对假想位置的更新开始计时,其中,假想位置以包裹面单的识别位置为起始位置,并且,对假想位置的更新计时以包裹面单被识别的时刻为计时起始时刻、并以预设时长范围为计时到达条件。
例如,本步骤预测传送轨迹的原理可以与如图4所示流程中的S420的原理基本相同,并且本步骤相比于如图4所示流程中的S420进一步增加了对假想位置的追踪。
S630:当在传送带的条码识别区中对条码读码成功时,确定读码成功的条码的读码位置。
本步骤可以依据读码装置阵列的输出来判定传送带的条码识别区中是否有条码被读码成功。
S640:将确定的读码位置与计时未到达的包裹面单在当前时刻的假想位置进行位置匹配,若匹配成功则转至S650,若匹配失败则转至S660。
S650:当读码位置匹配到计时未到达的包裹面单在当前时刻的假想位置时,确定与读码位置匹配的包裹面单所属的包裹读码成功。
并且,本步骤可以进一步将成功匹配的包裹面单和条码进行绑定,以便于后续依据对条码的读码结果查找包裹。
S660:当包裹面单的假想位置在计时到达时仍未匹配到读码位置时,确定在计时到达时未匹配到读码位置的包裹面单所属的包裹读码失败。
如前文所述,对于包裹的不同读码结果,可以提供差异化的可视化提示信息。因此,在S650之后可以继续更新读码成功的包裹面单的假想位置,S660之后也可以不因为读码失败而停止更新假想位置,并且,可以进一步获取传送带的延展处理区的全景图像,其中,延展处理区在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上位于条码识别区的下游;依据包裹面单在计时到达后持续更新的假想位置在全景图像中添加提示框;其中,若包裹面单所属的包裹读码成功,则依据该包裹面单的假想位置添加的提示框呈现为第一颜色;若包裹面单所属的包裹读码失败,则依据该包裹面单的假想位置添加的提示框呈现为第二颜色。
图7为如图4所示物流读码方法的一实例流程示意图。请参见图7,以通过从面单识别装置取流来判定传送带的面单识别区中是否识别到包裹面单、并通过读码装置阵列的智能读码结果来判定传送带的条码识别区中是否有条码被读码成功为例,如图4所示流程的一个实例可以包括如下的步骤:
S810:从面单识别装置取流,若取流成功则继续S811,否则返回本步骤继续尝试取流。
S811:从面单识别装置取流得到的视频流中获取面单识别区图像。
S812:在获取的面单识别区图像中识别包裹面单,若成功识别出包裹面单,则继续S813,否则返回S811继续获取面单识别区图像。
S813:当在面单识别区图像中识别到包裹面单时,确定在面单识别区中识别到包裹面单、并检测识别到的包裹面单在面单识别区图像中的图像坐标;
S814:根据面单识别装置相对于传送带的布设位置,将包裹面单的图像坐标转换为传送带的承载平面中的平面坐标、并将转换得到的平面坐标确定为包裹面单的识别位置。
S820:依据传送带的传送速度,更新包裹面单随时间变化的假想位置、并对假想位置的更新开始计时,其中,假想位置以包裹面单的识别位置为起始位置,并且,对假想位置的更新计时以包裹面单被识别的时刻为计时起始时刻、并以预设时长范围为计时到达条件。
S830:监测读码装置阵列是否输出读码信息,若监测到至少一个读码装置输出读码信息则继续S831,否则返回本步骤继续监测。
S831:当监测到至少一个读码装置输出的读码信息时,确定在条码识别区中对条码读码成功。
S832:检测输出读码信息的读码装置在读码装置阵列中的排布位置、以及读码成功的条码在所属读码视野图像中的图像坐标。
S833:根据读码装置阵列相对于传送带的布设位置、以及输出读码信息的读码装置在读码装置阵列中的排布位置,将条码的图像坐标转换为传送带的承载平面中的平面坐标、并将转换得到的条码的平面坐标确定为条码的读码位置。
S840:将将确定的读码位置与计时未到达的包裹面单在当前时刻的假想位置进行位置匹配,若匹配成功则转至S850,若匹配失败则转至S860。
S850:当读码位置匹配到计时未到达的包裹面单在当前时刻的假想位置时,确定与读码位置匹配的包裹面单所属的包裹读码成功,然后返回S840等待下一次匹配。
S860:当包裹面单在当前时刻的假想位置与读码位置匹配失败时,检测对该包裹面单的假想位置的更新是否计时到达,若是则转至S870,否则返回S840等待下一次匹配。
S870:当包裹面单的假想位置在计时到达时仍未匹配到读码位置时,确定计时到达仍未匹配到读码位置的包裹面单所属的包裹读码失败。
对于如图7所示的流程,根据包裹的不同读码结果而提供的差异化的可视化提示信息同样可以适用。
图8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的物流读码装置的示例性逻辑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8,该实施例中的物流读码装置可以包括:
面单定位模块910,用于当在传送带的面单识别区中识别到包裹面单时,确定识别到的包裹面单的识别位置,其中,面单识别区在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上位于条码识别区的上游。
例如,对于面单识别装置提供视频流形式的图像输出的情况,面单定位模块910可以获取面单识别装置输出的面单识别区图像、并在获取的面单识别区图像中识别包裹面单,其中,当在面单识别区图像中识别到包裹面单时,可以确定在面单识别区中识别到包裹面单、并检测识别到的包裹面单在面单识别区图像中的图像坐标,从而,根据面单识别装置相对于传送带的布设位置,可以将包裹面单的图像坐标转换为传送带的承载平面中的平面坐标、并将转换得到的平面坐标确定为包裹面单的识别位置。
再例如,对于面单识别装置具备面单识别功能、并输出识别结果的情况,面单定位模块910可以监测面单识别装置输出的面单识别通知(包含包裹面单在面单识别装置拍摄的面单识别区图像中的图像坐标),当监测到面单识别通知时,可以确定在面单识别区中识别到包裹面单、并从面单识别通知中获取包裹面单在面单识别区图像中的图像坐标,从而,根据面单识别装置相对于传送带的布设位置,可以将包裹面单的图像坐标转换为传送带的承载平面中的平面坐标、并将转换得到的平面坐标确定为包裹面单的识别位置。
轨迹预测模块920,用于预测包裹面单以识别位置为起始的传送轨迹。
例如,轨迹预测模块920可以依据传送带的传送速度,更新包裹面单随时间变化的假想位置、并对假想位置的更新开始计时,其中,假想位置以包裹面单的识别位置为起始位置,并且,对假想位置的更新计时以包裹面单被识别的时刻为计时起始时刻、并以预设时长范围为计时到达条件。
条码定位模块930,用于当在传送带的条码识别区中对条码读码成功时,确定读码成功的条码的读码位置。
例如,对于读码装置提供视频流形式的图像输出的情况,条码定位模块930可以接收读码装置阵列并发输出的读码视野图像、并在接收到的每个读码视野图像中进行读码检测,当在至少一个读码视野图像中读码检测成功时,可以确定在条码识别区对条码读码成功,并且可以检测拍摄到读码检测成功的读码视野图像的读码装置在读码装置阵列中的排布位置、以及读码成功的条码在所属读码视野图像中的图像坐标,从而,根据读码装置阵列相对于传送带的布设位置、以及拍摄到条码所属读码视野图像的读码装置在读码装置阵列中的排布位置,可以将条码的图像坐标转换为传送带的承载平面中的平面坐标、并将转换得到的条码的平面坐标确定为条码的读码位置。
再例如,对于读码装置具备条码识别功能、并输出读码信息的情况,条码定位模块930可以监测读码装置阵列中的每个读码装置输出的读码信息(包含读码装置成功读码的条码在该读码装置拍摄的读码视野图像中的图像坐标),当监测到至少一个读码装置输出的读码信息时,可以确定在条码识别区中对条码读码成功,并检测输出读码信息的读码装置在读码装置阵列中的排布位置、以及读码成功的条码在所属读码视野图像中的图像坐标,从而,根据读码装置阵列相对于传送带的布设位置、以及拍摄到条码所属读码视野图像的读码装置在读码装置阵列中的排布位置,可以将条码的图像坐标转换为传送带的承载平面中的平面坐标、并将转换得到的条码的平面坐标确定为条码的读码位置。
位置匹配模块940,用于将预测的包裹面单的传送轨迹与确定的读码位置进行位置匹配。
例如,对于轨迹预测模块920利用假想位置实现轨迹预测的情况,位置匹配模块940可以进一步用于将确定的读码位置与计时未到达的包裹面单在当前时刻的假想位置进行位置匹配。
结果判定模块950,用于当包裹面单的传送轨迹匹配到读码位置时,确定与读码位置匹配的包裹面单所属的包裹读码成功。
而且,结果判定模块950还可以进一步用于当包裹面单的假想位置在计时到达时仍未匹配到读码位置时,确定计时到达时仍未匹配到读码位置的包裹面单所属的包裹读码失败。
另外,对于读码成功的情况,结果判定模块950还可以进一步用于将成功匹配的包裹面单和条码进行绑定,以便于后续依据对条码的读码结果查找包裹。
图9为如图8所示物流读码装置的扩展逻辑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9并比对图8,该实施例中的物流读码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结果呈现模块960,用于获取覆盖传送带的延展处理区的全景图像,其中,延展处理区在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上位于条码识别区的下游;依据包裹面单在计时到达后持续更新的假想位置在全景图像中添加提示框;其中,若包裹面单所属的包裹读码成功,则依据该包裹面单的假想位置添加的提示框呈现为第一颜色;若包裹面单所属的包裹读码失败,则依据该包裹面单的假想位置添加的提示框呈现为第二颜色。
图10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读码信息管理装置的示例性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10,该实施例中的读码信息管理装置可以包括前述实施例中的处理器200以及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1000,其中,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1000可以存储指令,这些指令在由处理器200执行时可以使得处理器200用于执行前述实施例中的物流读码方法中的步骤。并且,该读码信息管理装置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用于在需要时进行面单识别和读码检测的算法芯片101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物流读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在传送带的面单识别区中识别到包裹面单时,确定识别到的包裹面单的识别位置,其中,面单识别区在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上位于条码识别区的上游;
预测包裹面单以识别位置为起始的传送轨迹;
当在传送带的条码识别区中对条码读码成功时,确定读码成功的条码的读码位置;
将确定的读码位置与预测的包裹面单的传送轨迹进行位置匹配;
当读码位置匹配到包裹面单的传送轨迹时,确定与读码位置匹配的包裹面单所属的包裹读码成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流读码方法,其特征在于,
预测包裹面单以识别位置为起始的传送轨迹包括:依据传送带的传送速度,更新包裹面单随时间变化的假想位置、并对假想位置的更新开始计时,其中,假想位置以包裹面单的识别位置为起始位置,并且,对假想位置的更新计时以包裹面单被识别的时刻为计时起始时刻、并以预设时长范围为计时到达条件;
将确定的读码位置与预测的包裹面单的传送轨迹进行位置匹配包括:将确定的读码位置与计时未到达的包裹面单在当前时刻的假想位置进行位置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流读码方法,其特征在于,预测包裹面单以识别位置为起始位置的传送轨迹之后,进一步包括:
当包裹面单的假想位置在计时到达时仍未匹配到读码位置时,确定该包裹面单所属的包裹读码失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流读码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获取传送带的延展处理区的全景图像,其中,延展处理区在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上位于条码识别区的下游;
依据包裹面单在计时到达后持续更新的假想位置在全景图像中添加提示框;
若包裹面单所属的包裹读码成功,则依据该包裹面单的假想位置添加的提示框呈现为第一颜色;
若包裹面单所属的包裹读码失败,则依据该包裹面单的假想位置添加的提示框呈现为第二颜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流读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在传送带的面单识别区中识别到包裹面单时,确定识别到的包裹面单的识别位置包括:
获取面单识别装置输出的面单识别区图像,其中,面单识别装置的视野独立覆盖面单识别区;
在获取的面单识别区图像中识别包裹面单;
当在面单识别区图像中识别到包裹面单时,确定在面单识别区中识别到包裹面单、并检测识别到的包裹面单在面单识别区图像中的图像坐标;
根据面单识别装置相对于传送带的布设位置,将包裹面单的图像坐标转换为传送带的承载平面中的平面坐标,并将转换得到的平面坐标确定为包裹面单的识别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流读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在传送带的面单识别区中识别到包裹面单时,确定识别到的包裹面单的识别位置包括:
监测面单识别装置输出的面单识别通知,其中,面单识别通知中包含包裹面单在面单识别装置拍摄的面单识别区图像中的图像坐标;
当监测到面单识别通知时,确定在面单识别区中识别到包裹面单、并从面单识别通知中获取包裹面单在面单识别区图像中的图像坐标;
根据面单识别装置相对于传送带的布设位置,将包裹面单的图像坐标转换为传送带的承载平面中的平面坐标、并将转换得到的平面坐标确定为包裹面单的识别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流读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在传送带的条码识别区中对条码读码成功时,确定读码成功的条码的读码位置包括:
接收读码装置阵列并发输出的读码视野图像,其中,读码装置阵列的视野拼合覆盖条码识别区;
在接收到的每个读码视野图像中进行读码检测;
当在至少一个读码视野图像中读码检测成功时,确定在条码识别区对条码读码成功,检测拍摄到读码检测成功的读码视野图像的读码装置在读码装置阵列中的排布位置、以及读码成功的条码在所属读码视野图像中的图像坐标;
根据读码装置阵列相对于传送带的布设位置、以及拍摄到条码所属读码视野图像的读码装置在读码装置阵列中的排布位置,将条码的图像坐标转换为传送带的承载平面中的平面坐标,并将转换得到的条码的平面坐标确定为条码的读码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流读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在传送带的条码识别区中对条码读码成功时,确定读码成功的条码的读码位置包括:
监测读码装置阵列中的每个读码装置输出的读码信息,其中,读码装置阵列的视野拼合覆盖条码识别区,并且,读码信息中包含读码装置成功读码的条码在该读码装置拍摄的读码视野图像中的图像坐标;
当监测到至少一个读码装置输出的读码信息时,确定在条码识别区中对条码读码成功,并检测输出读码信息的读码装置在读码装置阵列中的排布位置、以及读码成功的条码在所属读码视野图像中的图像坐标;
根据读码装置阵列相对于传送带的布设位置、以及输出读码信息的读码装置在读码装置阵列中的排布位置,将条码的图像坐标转换为传送带的承载平面中的平面坐标,并将转换得到的条码的平面坐标确定为条码的读码位置。
9.一种物流读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面单定位模块,用于当在传送带的面单识别区中识别到包裹面单时,确定识别到的包裹面单的识别位置,其中,面单识别区在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上位于条码识别区的上游;
轨迹预测模块,用于预测包裹面单以识别位置为起始的传送轨迹;
条码定位模块,用于当在传送带的条码识别区中对条码读码成功时,确定读码成功的条码的读码位置;
位置匹配模块,用于将确定的读码位置与预测的包裹面单的传送轨迹进行位置匹配;
结果判定模块,用于当包裹面单的传送轨迹匹配到读码位置时,确定与读码位置匹配的包裹面单所属的包裹读码成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物流读码装置,其特征在于,
轨迹预测模块进一步用于依据传送带的传送速度,更新包裹面单随时间变化的假想位置、并对假想位置的更新开始计时,其中,假想位置以包裹面单的识别位置为起始位置,并且,对假想位置的更新计时以包裹面单被识别的时刻为计时起始时刻、并以预设时长范围为计时到达条件;
位置匹配模块进一步用于将确定的读码位置与计时未到达的包裹面单在当前时刻的假想位置进行位置匹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物流读码装置,其特征在于,结果判定模块进一步用于当包裹面单的假想位置在计时到达时仍未匹配到读码位置时,确定该包裹面单所属的包裹读码失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物流读码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结果呈现模块,用于获取覆盖传送带的延展处理区的全景图像,其中,延展处理区在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上位于条码识别区的下游;依据包裹面单在计时到达后持续更新的假想位置在全景图像中添加提示框;其中,若包裹面单所属的包裹读码成功,则依据该包裹面单的假想位置添加的提示框呈现为第一颜色;若包裹面单所属的包裹读码失败,则依据该包裹面单的假想位置添加的提示框呈现为第二颜色。
13.一种物流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物流系统包括传送带、面单识别装置、读码装置阵列以及处理器,其中:
其中,面单识别装置的视野独立覆盖传送带中的面单识别区,读码装置阵列的视野拼合覆盖传送带中的条码识别区,面单识别区在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上位于条码识别区的上游;
并且,处理器用于响应于面单识别装置和读码装置阵列的输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物流读码方法中的步骤。
14.一种物流系统的读码信息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物流读码方法中的步骤。
15.一种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指令,所述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物流读码方法中的步骤。
CN201910629576.7A 2019-07-12 2019-07-12 物流读码方法和物流读码装置以及物流系统 Active CN1122150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29576.7A CN112215022B (zh) 2019-07-12 2019-07-12 物流读码方法和物流读码装置以及物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29576.7A CN112215022B (zh) 2019-07-12 2019-07-12 物流读码方法和物流读码装置以及物流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15022A CN112215022A (zh) 2021-01-12
CN112215022B true CN112215022B (zh) 2022-08-02

Family

ID=74047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29576.7A Active CN112215022B (zh) 2019-07-12 2019-07-12 物流读码方法和物流读码装置以及物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150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49532B (zh) * 2020-03-25 2022-04-19 杭州海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检测包裹的方法、装置、计算设备、物流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191469A (zh) * 2021-04-30 2021-07-30 南方科技大学 基于二维码的物流管理方法、系统、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CN113486993A (zh) * 2021-07-07 2021-10-08 杭州海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匹配方法和信息匹配装置
CN114950977B (zh) * 2022-04-08 2023-11-24 浙江华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包裹追溯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10017808U1 (de) * 2010-06-17 2012-09-12 Deutsche Post Ag Identifizierung und/oder Lieferungsverfolgung von in Sendungen zusammengefassten Objekten
CN103295108A (zh) * 2012-02-28 2013-09-11 江阴中科今朝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rfid和3g技术的物流监控防盗系统
CN109533758A (zh) * 2018-12-26 2019-03-29 浙江国自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物流分拣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04520B2 (en) * 2004-04-28 2008-07-29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location information in transaction processing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10017808U1 (de) * 2010-06-17 2012-09-12 Deutsche Post Ag Identifizierung und/oder Lieferungsverfolgung von in Sendungen zusammengefassten Objekten
CN103295108A (zh) * 2012-02-28 2013-09-11 江阴中科今朝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rfid和3g技术的物流监控防盗系统
CN109533758A (zh) * 2018-12-26 2019-03-29 浙江国自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物流分拣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15022A (zh) 2021-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15022B (zh) 物流读码方法和物流读码装置以及物流系统
US1104927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visual identification, an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lassifying and sorting
CA3058895C (en) Improved conveyor belt assembly for identifying an asset sort location and methods of utilizing the same
CN106934330B (zh) 物流信息采集方法、平台、系统及图像采集设备
US20170066597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distribution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storage medium
US7656297B2 (en) RFID tag reading rate
JP2000171215A (ja) 物流情報読取り装置
US10984207B2 (en) Label reading system
US20200074126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material flow at a material flow nod point
US9776810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items on a production/distribution line
KR102518380B1 (ko) 송장 정보 인식을 이용한 출고 패킹 영상 관리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11950304A (zh) 行李托盘的时空追踪绑定系统和方法
US10432810B2 (en) Scanner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for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EP3647233B1 (en) Parcel determination device, parcel sorting system, and parcel determination method
CN110979853B (zh)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化包装方法及系统
US20160117630A1 (en) Orphaned package identification
CN115860605A (zh) 一种基于视觉识别的仓储物流检测系统
KR20090000731A (ko) Rfid를 이용한 출입방향 감지 게이트 시스템 및 감지방법
US9790029B2 (en) Conveyor-using packing management system
KR20120068641A (ko) 바코드 인식을 통한 지역별 물류 자동화 시스템
CN113759432A (zh) 安检系统、数据采集速率调节方法和物品信息检测方法
JP4557572B2 (ja) 荷物を仕分けるために荷物を識別する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20240046056A1 (en) Logistics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by using camera
CN111259677A (zh) 一种物品的标签标识及其图像绑定的方法、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US20230139490A1 (en) Automatic training data sample colle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0051 room 304, B / F, building 2, 399 Danfeng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Hikvision Robot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52 5 / F, building 1, building 2, no.700 Dongliu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HIKROBO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