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13574A - 输入检测装置及输入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输入检测装置及输入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13574A
CN112213574A CN202010660919.9A CN202010660919A CN112213574A CN 112213574 A CN112213574 A CN 112213574A CN 202010660919 A CN202010660919 A CN 202010660919A CN 112213574 A CN112213574 A CN 1122135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detected
depression
state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6091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须藤俊一
大野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ine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Alpine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ine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Alpine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22135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135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force sensing means to determine a posi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5Pressure sensors for measuring the pressure or force exerted on the touch surface without providing the touch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在检测到在压下可检测区域中作用有压下力的状态下由用户进行了压下操作的情况下、也抑制以与通常时较大地不同的形态而接触被设为有效的情况的“输入检测装置及输入检测方法”。输入检测装置(1)在检测到向接触可检测区域的接触之前检测到向压下可检测区域作用有压下力的情况下,向特别模式转移,在向特别模式转移后检测到接触的情况下,监视在特别模式中设定的规定的条件是否成立,在成立时,将检测到的接触设为有效。由此,输入检测装置(1)在检测到作用有压下力的状态下检测到接触的情况下,只要没有进行持续接触直到规定的条件成立的有意的操作,就不将接触设为有效。

Description

输入检测装置及输入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入检测装置及输入检测方法,特别涉及适合用于检测接触并检测压下力的输入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以下这样的输入检测装置:当用户对显示于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器上的GUI(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等进行接触操作时,除了检测向触控面板的接触以外还检测压下力,不是当检测到接触时立即使该接触成为有效,而是当压下力成为阈值以上时才判定该接触是有效的。通过对接触的有效/无效的判定追加压下力的检测,仅在用户进行了将对象以压入的方式压下的压下操作的情况下接触成为有效,要求用户进行可靠的操作,能够抑制误操作的发生。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被设为通过检测向触控面板的接触和压下力来执行规定的动作的输入装置。即,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输入装置具备显示图像的显示部、被重叠配置在显示部的显示面的上表面的触控面板、和被重叠配置在显示部的显示面的下表面的压力传感器,通过检测向触控面板的接触而执行第1动作,通过检测向触控面板的接触和作用在压力传感器上的压力来执行第2动作。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以下的技术:在作为智能电话等的便携终端的侧部、用户在把持着壳体时推压力传递的位置处设置推压传感器,当从触控面板输出的信号被设为无效时,仅在由推压传感器以规定的形态检测到推压检测值的情况下(包括用户把持着便携终端的情况)使得该信号成为有效,由此防止便携终端的误动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6336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1428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以往的输入检测装置中,在检测到接触、并且压下力是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一律将被检测到的接触设为有效。因此,在当由用户进行压下操作之前,因某种原因而阈值以上的压下力已经对压下可检测区域作用的情况下,如果检测到基于压下操作的接触,则被检测到的接触立即被设为有效,执行与压下操作对应的处理。在此情况下,由于在较轻的接触下瞬间地接触成为有效,所以以为以压入的方式进行压下操作接触才成为有效的用户抱有以与通常不同的形态进行与接触的有效/无效有关的处理的印象,有可能以为发生了不良状况。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做出的,目的是即使在检测到对压下可检测区域作用有压下力的状态下由用户进行了压下操作的情况下、也抑制以与通常时较大地不同的形态使接触成为有效。
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在本发明中,在检测到接触之后检测到作用有压下力、然后压下力成为判定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将该接触设为有效。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中,在检测到接触之前检测到作用有压下力的情况下,向特别模式转移,在向特别模式转移后检测到接触的情况下,监视在特别模式下设定的规定的条件是否成立,当规定的条件成立时将检测到的接触设为有效。
发明效果
根据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本发明,在检测到压下力之前检测到接触的通常时,在有接触后,检测到判定基准值以上的压下力才将检测到的接触设为有效,所以当用户进行了压下操作时,能够将接触判定为有效。另一方面,在检测到压下力的状态下检测到接触的情况下,不是当检测到接触时立即将该接触设为有效,而是当在特别模式下设定的规定的条件成立时该接触才被设为有效。因此,在此情况下,不是与较轻的接触对应而瞬间地接触成为有效,为了使接触成为有效,需要进行以在到规定的条件成立为止的期间中持续接触这样的压下操作为基准的有意的操作。因而,在此情况下,能够抑制以与通常时较大地不同的形态而接触被设为有效。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在车辆的车室设有应用了有关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输入检测装置的车载装置的状况的图、以及显示输入装置的正视图。
图2是表示从在车辆中设有车载装置的场所从横侧观察的状况的图。
图3是表示应用了有关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输入检测装置的车载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图4是表示应用了有关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输入检测装置的运算处理装置的功能结构例的框图。
图5是表示到检测接触被设为有效为止的状态的变化的时序图。
图6是表示应用了有关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输入检测装置的运算处理装置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应用了有关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输入检测装置的运算处理装置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应用了有关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输入检测装置的运算处理装置的功能结构例的框图。
图9是表示伴随着时间的经过的检测压下力的变化的图。
图10是表示应用了有关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输入检测装置的运算处理装置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标号说明
1、1A 输入检测装置
5 容纳空间
6 壳体
11 压下可检测区域
20 接触检测部
21 压下检测部
22、22A 操作判定部
23 报告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图1的(A)是表示在车辆的车室中设置有应用了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输入检测装置1(图4)的车载装置2的状况的图。图1的(B)是车载装置2具备的显示输入装置3的正视图。图2是表示将在车辆的车室中设有车载装置2的地方从横侧观察的状况的图。
如图2所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车载装置2具备显示输入装置3、和包括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输入检测装置1的运算处理装置4。运算处理装置4的壳体被容纳于设置在仪表板的规定的位置处的容纳空间5中。显示输入装置3具有板状的壳体6,在容纳空间5的外侧经由支承部件7被运算处理装置4支承。
显示输入装置3是具备显示图像的功能、以及受理通过接触操作进行的用户的输入的功能的装置。如上述那样,显示输入装置3没有被容纳在容纳空间5中,被配置在容纳空间5的外侧。因此,显示输入装置3的壳体6的侧面露出,用户能够从壳体6的侧方把持壳体6。
如图1的(B)所示,在显示输入装置3的前表面,形成有作为能够检测用户的接触操作的最大的区域的接触可检测区域8。进而,在显示输入装置3的前表面,在由接触可检测区域8和作为包围该接触可检测区域8的框状的框部9的前表面的区域的框部前表面区域10构成的区域中形成有压下可检测区域11。压下可检测区域11与显示输入装置3的前表面的全域相等。关于接触可检测区域8及压下可检测区域11在后面详细叙述。
图3是示意地表示车载装置2的结构例的图。如图3所示,车载装置2具备运算处理装置4及显示输入装置3而构成,显示输入装置3具备触控面板13、显示面板14及压下力检测传感器15而构成。图3是以使触控面板13、显示面板14及压下力检测传感器15的关系变得明确、进而使这些部件与接触可检测区域8及压下可检测区域11的关系变得明确为目的的图,将显示输入装置3的各部件简单化而示意地表示。在图3中,在图中朝上的方向是显示输入装置3的前表面侧。
如图3所示,在显示输入装置3的前表面,在与触控面板13的前表面的全域对应的区域中形成有能够由触控面板13检测接触的接触可检测区域8。触控面板13检测对于接触可检测区域8的接触,输出表示其接触位置的接触位置信息。触控面板13在检测到接触的期间中持续地输出接触位置信息。
在触控面板13的背面侧设有显示面板14。显示面板14是显示由运算处理装置4生成的图像的面板,例如由液晶面板或有机EL面板等构成。
在触控面板13及显示面板14的周围,以将这些部件包围的方式设有框部9,触控面板13及显示面板14被框部9支承。
在显示输入装置3中,在显示面板14的背面侧设有压下力检测传感器15。如图3所示,相当于压下力检测传感器15的前表面的全域的区域包括接触可检测区域8(触控面板13的前表面的全域)和作为包围接触可检测区域8的框部9的前表面的区域的框部前表面区域10而构成。即,压下力检测传感器15的前表面的全域等于显示输入装置3的前表面的全域。在显示输入装置3的前表面,在相当于压下力检测传感器15的前表面的全域的区域、即显示输入装置3的前表面的全域中,形成有压下可检测区域11。压下力检测传感器15检测在压下可检测区域11中作用压下力的情况,输出表示压下力的压下力信息。压下力检测传感器15在压下可检测区域11中作用有压下力的期间中持续地输出压下力信息。这样,压下可检测区域11是能够由压下力检测传感器15检测压下的最大的区域。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压下可检测区域11包括接触可检测区域8,并且比接触可检测区域8宽框部前表面区域10的量。并且,压下力检测传感器15在对于压下可检测区域11作用有压下力的情况下检测到该情况。因而,在对于框部前表面区域10作用有压下力的情况下,也与对接触可检测区域8作用有压下力的情况同样,从压下力检测传感器15输出压下力信息。因此,根据从压下力检测传感器15输出的压下力信息,不能做出对于显示输入装置3的压下是对压下可检测区域8进行、还是对框部前表面区域10进行的区别。
触控面板13输出的接触位置信息及压下力检测传感器15输出的压下力信息被向运算处理装置4供给。
图4是表示包括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输入检测装置1的运算处理装置4的功能结构例的框图。如图4所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运算处理装置4作为其功能结构而具备接触检测部20、压下检测部21、操作判定部22、报告部23、处理执行部24及显示控制部25。其中,由接触检测部20、压下检测部21、操作判定部22及报告部23构成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输入检测装置1。
上述各功能块20~25由硬件、DSP(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软件的哪种构成都可以。例如在由软件构成的情况下,上述各功能块20~25实际上具备计算机的CPU、RAM、ROM等而构成,通过存储在RAM、ROM、硬盘或半导体存储器等的记录介质中的程序动作而实现。
接触检测部20基于被从触控面板13供给的接触位置信息,检测对于接触可检测区域8的接触及其接触位置。以下,将由接触检测部20检测到对于接触可检测区域8的接触的状态称作“接触检出状态”,相反将没有由接触检测部20检测到对于接触可检测区域8的接触的状态称作“接触非检出状态”。接触检测部20将表示检测到的接触位置的检测接触位置信息向处理执行部24输出。此外,接触检测部20在向接触检出状态变迁时及向接触非检出状态变迁时,向状态操作判定部22通知已变迁。
压下检测部21基于被从压下力检测传感器15供给的压下力信息,检测对于压下可检测区域11作用有压下力的情况及其压下力。以下,将由压下检测部21检测到对于压下可检测区域11作用有压下力的状态称作“压下检出状态”,相反将没有由压下检测部21检测到对于压下可检测区域11作用有压下力的状态称作“压下非检出状态”。压下检测部21将表示检测到的压下力的检测压下力信息向操作判定部22输出。此外,压下检测部21在向压下检出状态变迁时及向压下非检出状态变迁时,将状态已变迁的情况向操作判定部22通知。
操作判定部22在由接触检测部20检测到接触后由压下检测部21检测到作用有压下力、然后压下力成为判定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将由接触检测部20检测到的接触设为有效。另一方面,操作判定部22在由接触检测部20检测到接触之前由压下检测部21检测到作用有压下力的情况下,向特别模式转移,在向特别模式转移后由接触检测部20检测到接触的情况下,当在特别模式中设定的规定的条件成立时将该接触设为有效。特别是,有关本实施方式的操作判定部22在向特别模式转移后由接触检测部20检测到接触的情况下,当该接触的持续时间成为一定时间以上时,不论此时的压下力如何都将该接触设为有效。以下,对于操作判定部22的处理详细叙述。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用户在通过接触操作选择图标或块等显示在显示面板14的GUI上的对象的情况下,认识到应进行压下操作。所述的压下操作,不仅是轻轻地触碰接触可检测区域8的所希望的位置,而是在触碰到该所希望的位置后、以压入的方式将该所希望的位置压下的操作。如之后变得清楚那样,在压下可检测区域11处没有作用任何压下力的状态下进行压下操作,与此对应而由接触检测部20检测到接触的情况下,当由压下检测部21检测的压下力成为判定基准值L1以上时,该接触被设为有效。
在以下的操作判定部22的处理的说明中,假设操作判定部22基于来自接触检测部20的通知及来自压下检测部21的通知,随时识别接触检出状态与接触非检出状态之间的变迁、以及压下检出状态与压下非检出状态之间的变迁。此外,假设操作判定部22基于从压下检测部21输入的检测压下力信息,随时识别压下检测部21检测到的压下力。以下,将操作判定部22基于检测压下力信息识别的压下力(=在该时点实际作用于压下可检测区域11的压下力)称作“检测压下力”。
现在,假设是接触非检出状态并且是压下非检出状态。在该状态下,操作判定部22一边监视是否向接触检出状态变迁了,一边监视是否向压下检出状态变迁了。以下,将该处理称作“初始监视处理”。在向压下检出状态变迁前向接触检出状态变迁了的情况下,是对于压下可检测区域11没有作用任何压下力的状况,在该状况下,有可能用户对于接触可检测区域8进行了压下操作。遵循于此,在此情况下,操作判定部22一边监视是否再成为接触非检出状态,一边监视检测压下力是否成为判定基准值L1以上。
在没有成为接触非检出状态、检测压下力成为判定基准值L1以上的情况下,操作判定部22判定为由接触检测部20检测到的接触是基于压下操作的,将该接触设为有效。以下,将由接触检测部20检测到的接触称作“检测接触”。在将检测接触设为了有效的情况下,操作判定部22向处理执行部24输出通知将检测接触设为了有效的有效通知信息。
图5是表示在向压下检出状态变迁前向接触检出状态变迁了的情况下,到由操作判定部22将检测接触设为有效为止的、接触检出状态和接触非检出状态的伴随着时间的经过的变化(图5的(a)),以及检测压下力低于判定基准值L1的状态(以下称作“不到基准状态”)和检测压下力为判定基准值L1以上的状态(以下称作“基准以上状态”)的伴随着时间的经过的变化(图5的(B))的时序图。
在图5中,在定时T5-0,是接触非检出状态且不到基准状态。然后,在定时T5-1向接触检出状态变迁,再然后,在定时T5-2向基准以上状态变迁。在此情况下,操作判定部22在定时T5-2判定为检测接触是基于压下操作的,将检测接触设为有效。另外,在定时T5-3成为不到基准状态,在定时T5-4成为接触非检出状态。
另一方面,在检测压下力成为判定基准值L1以上之前成为了接触非检出状态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是用户对接触可检测区域8较轻地进行了接触操作、或某种物体偶然地接触到了接触可检测区域8。在此情况下,操作判定部22在成为接触非检出状态且压下非检出状态之后,再次开始初始监视处理的执行。
这样,操作判定部22在由接触检测部20检测到接触之后由压下检测部21检测到作用有压下力、然后压下力成为判定基准值L1以上的情况下,将检测接触设为有效。由此,尽可能排除在进行了向接触可检测区域8的较轻的接触操作、或偶然性的非有意的较轻的接触的情况下,检测接触成为有效的情况,理想的是能够仅在用户进行了压下操作的情况下,将基于该压下操作的检测接触设为有效。
另一方面,在向接触检出状态变迁前向压下检出状态变迁了的情况下,是并非对接触可检测区域8、而是对框部前表面区域10作用有压下力的状态。这是因为,在对于接触可检测区域8作用有压下力的情况下,应该先成为接触检出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对于框部前表面区域10作用压下力的代表性的情形,有以下的情形。
即,如使用图1、图2说明那样,有关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输入装置3其壳体6的侧面露出,用户能够从壳体6的侧方把持壳体6。并且,用户当对接触可检测区域8进行压下操作时,有为了稳定地进行压下操作,从壳体6的侧方用一只手的“手掌”的部分把持壳体6,一边将该一只手的位置相对于壳体6定位,一边用该一只手的拇指尝试压下操作的情况。此时,把持壳体6的手将框部前表面区域10朝向里侧压入,起因于此,有对于框部前表面区域10作用压下力的情况。但是,对于框部前表面区域10作用压下力的情形并不限于该情形,例如在用一只手把持显示输入装置3的壳体6、用另一只手的手指尝试压下操作的情况下,有对框部前表面区域10作用压下力的情况。
顺便说一下,在向接触检出状态变迁之前向压下检出状态变迁了的情况下,操作判定部22一边监视是否再向压下非检出状态变迁了,一边监视检测压下力是否成为压下力阈值OT1以上。另外,压下力阈值OT1比判定基准值L1小。检测压下力是否成为压下力阈值OT1以上的监视,是为了防止在对于框部前表面区域10的压下是瞬间性的(例如,来源于车辆的振动的压下)的情况下动作模式向特别模式(后述)转移而进行的处理。遵循于此,压下力阈值OT1被设定为在检测压下力成为该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能够推测为以后对于框部前表面区域10的压下也持续那样的值。另外,也可以是代替检测压下力是否成为压下力阈值OT1以上的判定、而监视向压下检出状态变迁后的经过时间是否成为预先设定的时间阈值以上的结构。这是因为,在压下检出状态持续了某种程度的时间的情况下,能够推测以后对于框部前表面区域10的压下也会持续。
另外,也可以是不进行检测压下力是否成为压下力阈值OT1的判定的结构。在该结构的情况下,在向压下检出状态变迁的情况下向特别模式(后述)转移。
在检测压下力没有成为压下力阈值OT1以上而向压下非检出状态变迁的情况下,是虽然在框部前表面区域10上因某种原因而作用有压下力、但对于框部前表面区域10的压下立即被解除的状态。在此情况下,操作判定部22在成为接触非检出状态且压下非检出状态后,再次开始初始监视处理的执行。
另一方面,在检测压下力成为压下力阈值OT1的情况下,操作判定部22将动作模式向特别模式转移。在将动作模式向特别模式转移后,操作判定部22将已向特定模式转移的情况向报告部23通知。进而,操作判定部22一边监视是否向压下非检出状态变迁了,一边监视是否向接触检出状态变迁了。在没有向接触检出状态变迁而向压下非检出状态变迁的情况下,是在进行对于接触可检测区域8的接触之前对于框部前表面区域10的压下被解除的状态。在此情况下,操作判定部22将向特别模式的转移解除,将解除了向特别模式的转移的情况向报告部23通知。进而,操作判定部22在成为接触非检出状态且压下非检出状态之后,再次开始初始监视处理的执行。
另一方面,在没有向压下非检出状态变迁而向接触检出状态变迁了的情况下,设想用户对接触可检测区域8开始了压下操作。特别在本实施方式中,有可能用户一边用一只手把持显示输入装置3的壳体6一边用该一只手的拇指开始了压下操作。在此情况下,操作判定部22执行以下的处理。
即,操作判定部22监视是否向压下非检出状态变迁了,监视是否在压下检出状态的原状下向接触非检出状态变迁了,再监视接触检出状态的持续时间是否成为了时间阈值TT1。在本实施方式中,“接触检出状态的持续时间成为时间阈值TT1”的条件,相当于权利要求书的“在特别模式中设定的规定的条件”。
在接触检出状态的持续时间成为时间阈值TT1之前向压下非检出状态变迁了的情况,是对于压下可检测区域11没有作用任何压下力的状态。在此情况下,由于可以考虑同时向接触非检出状态变迁,所以操作判定部22将向特别模式的转移解除,将解除了向特别模式的转移的情况向报告部23通知。进而,操作判定部22再次开始初始监视处理的执行。
另一方面,在接触检出状态的持续时间成为时间阈值TT1前、在压下检出状态的原状下向接触非检出状态变迁了的情况,是向框部前表面区域10的压下持续、并且向接触可检测区域8的接触被解除的情况。在此情况下,用户有可能一边把持显示输入装置3的壳体6,一边将压下操作暂且停止。遵循于此,在此情况下,操作判定部22将经过时间的计测清空。并且,操作判定部22一边监视是否在压下检出状态的原状下再次向接触检出状态变迁了,一边监视是否向压下非检出状态变迁了。在压下检出状态的原状下再次向接触检出状态变迁了的情况下,有可能用户再次开始了压下操作。因此,在此情况下,操作判定部22监视是否再次向压下非检出状态变迁了,监视是否在压下检出状态的原状下向接触非检出状态变迁了,监视是否进而接触检出状态的持续时间成为了时间阈值TT1。另一方面,在向压下非检出状态变迁了的情况下,操作判定部22将向特别模式的转移解除,向报告部23通知解除了向特别模式的转移。进而,操作判定部22再次开始初始监视处理的执行。
在没有向压下非检出状态变迁,并且没有在压下检出状态的原状下向接触非检出状态变迁,而接触检出状态的持续时间成为时间阈值TT1的情况下,操作判定部22将检测接触设为有效,向处理执行部24输出通知将检测接触设为了有效的有效通知信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判定部22不论接触检出状态的持续时间成为时间阈值TT1的时点的检测压下力的值如何,都将检测接触设为有效。进而,操作判定部22将向特别模式的转移解除,向报告部23通知已解除了向特别模式的转移。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由接触检测部20检测到接触之前由压下检测部21检测到作用有压下力的情况下,向特别模式转移,在向特别模式转移后由接触检测部20检测到接触的情况下,监视该接触的持续时间是否成为时间阈值TT1,当该接触的持续时间成为时间阈值TT1以上时,不论此时的压下力如何,都将该接触设为有效。通过进行这样的处理,起到以下的效果。
即,在向特别模式转移的状况下成为接触检出状态的情况下,有可能在成为接触检出状态的时点,检测压下力成为判定基准值L1以上。假如在由接触检测部20检测到接触、并且检测压下力是判定基准值L1以上的情况下一律将检测接触设为有效的结构的情况下,如果在成为接触检出状态的时点检测压下力成为判定基准值L1以上,则该检测接触立即被设为有效,执行与检测接触对应的处理。在此情况下,由于与较轻的接触对应而瞬间地检测接触成为有效,所以以为进行以压入的方式将接触可检测区域8压下的压下操作而检测接触才成为有效的用户抱有以与通常不同的形态进行了检测接触的有效/无效的判定的印象,有可能误以为发生了不良状况。
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向特别模式转移后由接触检测部20检测到接触的情况下,不是与该接触的检测对应而检测接触立即被设为有效,而是进行时间阈值TT1以上的持续性的接触而检测接触才被设为有效。因此,不对应于较轻的接触而瞬间地检测接触成为有效,为了使接触成为有效,需要进行以持续接触直到经过时间阈值TT1以上的时间这样的压下操作为基准的有意的操作。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由接触检测部20检测到接触之前由压下检测部21检测到作用有压下力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以与通常时较大地不同的形态而接触被设为有效的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判定部22不论接触检出状态的持续时间成为时间阈值TT1的时点的检测压下力的值如何,都将检测接触设为有效。这基于以下的理由。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框部前表面区域10作用有压下力的状态下,以时间阈值TT1以上在接触可检测区域8中有接触的情况下,设想用户一边把持显示输入装置3的壳体6一边进行了压下操作。遵循于此,在接触检出状态的持续时间成为时间阈值TT1的情况下,看作由用户进行了压下操作,不论该时点的检测压下力的值如何,都将检测接触设为有效。
报告部23在从操作判定部22接受到已将动作模式向特定模式转移的通知、到接受到解除了向特定模式的转移的通知的期间中,向用户报告是转移到了特定模式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报告部23通过使显示在显示面板14上的GUI的对象的形状或颜色等的形态按照规定的规则变化,向用户报告是转移到了特定模式的状态。用户通过识别GUI的对象的形状或颜色等的形态变化,能够识别出是转移到了特定模式的状态。另外,报告部23的报告方法并不限于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的方法。例如,报告部23也可以将表示是转移到了特定模式的状态的信息用弹出窗口显示在显示面板14的GUI上,此外也可以利用声音进行报告。
处理执行部24在从操作判定部22输入了有效通知信息的情况下,识别为检测接触是有效的,在输入了有效通知信息的时点基于从接触检测部20输入的检测接触位置信息识别接触位置。接着,处理执行部24在显示面板14的GUI中执行与显示在接触位置处的对象对应的规定的处理。
显示控制部25基于由处理执行部24进行的规定的处理的执行结果进行控制,以使显示面板14显示由处理执行部24生成的图像。由此,与对于压下可检测区域11的用户的压下操作对应,切换显示在显示面板14上的图像。
接着,使用图6、图7的流程图FA对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包括输入检测装置1的运算处理装置4的动作例进行说明。流程图FA是表示开始初始监视处理后的操作判定部22的动作例的流程图。假设在流程图FA的开始时点,是接触非检出状态,并且是压下非检出状态。
如图6所示,操作判定部22一边监视是否向接触检出状态变迁了(步骤SA1),一边监视是否向压下检出状态变迁了(步骤SA2)。在向压下检出状态变迁前向接触检出状态变迁了的情况下(步骤SA1:YES),操作判定部22还一边监视是否成为接触非检出状态(步骤SA3),一边监视检测压下力是否成为判定基准值L1以上(步骤SA4)。
在没有成为接触非检出状态、而检测压下力成为判定基准值L1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A4:YES),操作判定部22判定为由接触检测部20检测到的接触是基于压下操作的,将该接触设为有效(步骤SA5)。接着,操作判定部22向处理执行部24输出通知将检测接触设为了有效的有效通知信息(步骤SA6)。在步骤SA6的处理后,流程图FA结束。另一方面,在检测压下力成为判定基准值L1以上之前成为接触非检出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A3:YES),流程图FA结束。
另一方面,在向接触检出状态变迁之前向压下检出状态变迁了的情况下(步骤SA2:YES),操作判定部22一边监视是否再向压下非检出状态变迁了(步骤SA7),一边监视检测压下力是否成为了压下力阈值OT1以上(步骤SA8)。在检测压下力没有成为压下力阈值OT1以上而向压下非检出状态变迁的情况下(步骤SA7:YES),流程图FA结束。
如图7所示,在没有向压下非检出状态变迁,而检测压下力成为阈值OT1的情况下(步骤SE8:YES),操作判定部22将动作模式向特别模式转移(步骤SA9)。接着,操作判定部22向报告部23通知向特定模式转移了(步骤SA10)。
进而,操作判定部22一边监视是否向压下非检出状态变迁了(步骤SA11),一边监视是否向接触检出状态变迁了(步骤SA12)。在没有向接触检出状态变迁、而向压下非检出状态变迁了的情况下(步骤SA11:YES),操作判定部22将向特别模式的转移解除(步骤SA13),向报告部23通知解除了向特别模式的转移(步骤SA14)。在步骤SA14的处理后,流程图FA结束。
另一方面,在没有向压下非检出状态变迁、而向接触检出状态变迁了的情况下(步骤SA12:YES),操作判定部22监视是否向压下非检出状态变迁了(步骤SA15),监视是否在压下检出状态的原状下向接触非检出状态变迁了(步骤SA16),监视是否进而接触检出状态的持续时间成为了时间阈值TT1(步骤SA17)。在接触检出状态的持续时间成为时间阈值TT1之前向压下非检出状态变迁了的情况下(步骤SA15:YES),操作判定部22将向特别模式的转移解除(步骤SA18),向报告部23通知解除了向特别模式的转移(步骤SA19)。在步骤SA19的处理后,流程图FA结束。
另一方面,在接触检出状态的持续时间成为时间阈值TT1之前、在压下检出状态的原状下向接触非检出状态变迁了的情况下(步骤SA16:YES),操作判定部22将经过时间的计测清空(步骤SA20)。接着,操作判定部22一边监视是否在压下检出状态的原状下再次向接触检出状态变迁了(步骤SA21),一边监视是否向压下非检出状态变迁了(步骤SA22)。在压下检出状态的原状下再次向接触检出状态变迁了的情况下(步骤SA21:YES),处理次序向步骤SA15返回。另一方面,在向压下非检出状态变迁了的情况下(步骤SA22:YES),处理次序向步骤SA18转移。
另一方面,在没有向压下非检出状态变迁、并且没有在压下检出状态的原状下向接触非检出状态变迁、没有向压下非检出状态或接触非检出状态变迁、而接触检出状态的持续时间成为了时间阈值TT1的情况下(步骤SA17:YES),操作判定部22将检测接触设为有效(步骤SA23),向处理执行部24输出通知使检测接触成为了有效的有效通知信息(步骤SA24)。接着,操作判定部22将向特别模式的转移解除(步骤SA25),向报告部23通知解除了向特别模式的转移的情况(步骤SA26)。在步骤SA26的处理后,流程图FA结束。
<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接着,对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在向特别模式转移后,在接触检出状态的持续时间成为时间阈值TT1的情况下,操作判定部22不论接触检出状态的持续时间成为时间阈值TT1的时点的检测压下力的值如何,都将检测接触设为有效。关于这一点,也可以是操作判定部22在接触检出状态的持续时间成为时间阈值TT1、此时的检测压下力为一定量以上的情况、进而在其后检测压下力成为一定量以上的情况下,将检测接触设为有效的结构。一定量被设为与判定基准值L1同等的值。
这里,在接触检出状态的持续时间成为时间阈值TT1的时点,检测压下力低于一定量的情况下,设想检测接触不是基于用户的压下操作的。遵循于此,根据该变形例,能够提高将由用户的压下操作以外来源于事件的检测接触被设为有效的情况排除的可能性。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第2实施方式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要素赋予相同的标号,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8是表示包括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输入检测装置1A的运算处理装置4A的功能结构例的框图。通过图4与图8的比较可知,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运算处理装置4A代替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操作判定部22而具备操作判定部22A。
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运算处理装置4A中,转移到特别模式之后的操作判定部22A的处理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遵循于此,以下对转移到特别模式之后的操作判定部22A的处理进行说明。另外,操作判定部22A在向特别模式转移的情况、以及解除了向特别模式的转移的情况下,与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操作判定部22同样,向报告部23进行通知。但是,在以下的说明中,省略由操作判定部22A进行的向报告部23的报告。
操作判定部22A在转移到特别模式的情况下,设定高于判定基准值L1的修正基准值,在向特别模式转移后由接触检测部20检测到接触的情况下,监视由压下检测部21检测的压下力是否成为修正基准值以上,当由压下检测部21检测的压下力成为修正基准值以上时,将与该接触对应的操作设为有效。更详细地讲,操作判定部22A在转移到特别模式之后,对应于由压下检测部21检测到的压下力的增加,使修正基准值增加。更详细地讲,操作判定部22A在转移到特别模式之后,对应于由压下检测部21检测到的压下力的增加,以该压下力的增加的比例以下的比例使修正基准值增加,直到修正基准值达到最大值。以下,对操作判定部22A的处理详细叙述。
图9的各图表示在向接触检出状态变迁之前向压下检出状态变迁了的情况下的、伴随着时间的经过的检测压下力的变化的图。图9的(B)还表示了修正基准值L2(后述)的变化。首先,使用图9的(A),说明在假如没有进行修正基准值L2的设定、当“由接触检测部20检测到接触并且检测压下力是判定基准值L1以上”时一律地将检测接触设为有效的结构的情况下,检测接触被设为有效的定时。
在对于框部前表面区域10作用了超过压下力阈值OT1那样的压下力的情况下,如图9的(A)所示,检测压下力随着时间的经过而大体以相同的比例逐渐变大,直到达到可检测的压下力的最大值。在图9的(A)中,定时T8-0是向框部前表面区域10的压下的定时,在定时T8-2,检测压下力超过了判定基准值L1。定时T8-3是由接触检测部20检测到接触的定时,在定时T8-3的时点,检测压下力超过了判定基准值L1。因此,在上述结构的情况下,在由接触检测部20检测到接触的定时T8-3,检测接触被设为有效。
顺便说一下,有关本实施方式的操作判定部22A在转移到特别模式的情况下,计算检测压下力的每单位时间的预测变化量(预测增加量)。以下,将检测压下力的每单位时间的预测变化量单称作“预测变化量”。这里,转移到特别模式的定时是检测压下力达到了压下力阈值OT1的定时。遵循于此,操作判定部22A计算从向压下检出状态变迁到转移至特别模式(=到检测压下力到达压下力阈值OT1)的期间中的检测压下力的变化率,将其设为预测变化量。如上述那样,由于检测压下力随着时间的经过而大体以相同的比例逐渐变大,所以在向特别模式转移后,检测压下力被预测为会随着计算出的预测变化量而逐渐增加。
在计算出预测变化量之后,操作判定部22A基于预测变化量,计算修正基准值变化量。所述的修正基准值变化量,是对应于时间的经过而使修正基准值L2变化时的每单位时间的修正基准值L2的变化量。操作判定部22A按照规定的规则计算修正基准值变化量,以使修正基准值变化量的增加的比例与预测变化量的增加的比例相同或稍小。例如,操作判定部22A计算修正基准值变化量,以使修正基准值变化量的增加的比例成为预测变化量的增加的比例的9/10左右。
并且,操作判定部22A在转移至特别模式后,将判定基准值L1的值设为修正基准值L2的初始值,将使初始值的修正基准值L2对应于时间的经过而按照修正基准值变化量变化(增加)后的值设定为修正基准值L2。因而,修正基准值L2对应于时间的经过,以与检测压下力增加的比例相同或稍小的比例逐渐增加。操作判定部22A在修正基准值L2成为最大值的情况下,将与时间的经过对应的修正基准值L2的增加停止,以后将该最大值设为修正基准值L2的值。
在如以上那样设定修正基准值L2后,在向特别模式转移后,操作判定部22A一边监视是否向压下非检出状态变迁了,一边监视是否向接触检出状态变迁了。在没有向接触检出状态变迁而向压下非检出状态变迁了的情况下,操作判定部22A将向特别模式的转移解除,在成为接触非检出状态且压下非检出状态后,再次开始初始监视处理的执行。
另一方面,在没有向压下非检出状态变迁而向接触检出状态变迁了的情况下,操作判定部22A执行以下的处理。即,操作判定部22A监视是否向压下非检出状态变迁了,监视是否在压下检出状态的原状下向接触非检出状态变迁了,还监视检测压下力是否成为修正基准值L2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测压下力成为修正基准值L2以上”的条件相当于权利要求书的“在特别模式中设定的规定的条件”。
在检测压下力成为修正基准值L2以上之前向压下非检出状态变迁了的情况下,操作判定部22A将向特别模式的转移解除。
另一方面,在检测压下力成为修正基准值L2以上之前、在压下检出状态的原状下向接触非检出状态变迁了的情况下,操作判定部22A一边监视是否在压下检出状态的原状下再次向接触检出状态变迁了,一边监视是否向压下非检出状态变迁了。在压下检出状态的原状下再次向接触检出状态变迁了的情况下,操作判定部22A监视是否再次向压下非检出状态变迁了,监视是否在压下检出状态的原状下向接触非检出状态变迁了,监视是否检测压下力再成为了修正基准值L2以上。另一方面,在向压下非检出状态变迁了的情况下,操作判定部22A将向特别模式的转移解除。
此外,在没有向压下非检出状态变迁、并且没有在压下检出状态的原状下向接触非检出状态变迁、而检测压下力成为修正基准值L2以上的情况下,操作判定部22A将检测接触设为有效,向处理执行部24输出通知将检测接触设为了有效的有效通知信息。
这里,在对于框部前表面区域10的压下与对于接触可检测区域8的接触间有关联性的情况下,推测在转移到特别模式之后到对于接触可检测区域8进行接触为止花费的时间比在转移到特别模式之后检测压下力成为修正基准值L2为止所需要的时间短。特别是,如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那样,在框部前表面区域10中作用有压下力、然后由接触检测部20检测到接触的代表性的情形,是用户一边把持显示输入装置3一边进行压下操作的情形。在该情形中,在动作模式转移至特别模式之后,到开始压下操作为止花费的时间较短,较强地推测为该时间比在转移至特别模式后到检测压下力成为修正基准值L2所需要的时间短。遵循以上,在向接触检出状态变迁的时点,基本上是检测压下力低于修正基准值L2的状态,在向接触检出状态变迁了的情况下,检测接触没有立即被设为有效,在向接触检出状态变迁后,经过某种程度的时间,检测接触被设为有效。
使用图9的(B),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测接触被设为有效的定时。在图9的(B)中,双点划线表示判定基准值L1,虚线表示修正基准值L2。在图9的(B)中,在定时T8-0,开始对于框部前表面区域10的压下,在定时T8-1,检测压下力成为压下力阈值OT1以上,动作模式向特别模式转移。如在图9的(B)中用虚线表示那样,在定时T8-1计算出修正基准值变化量,在定时T8-1以后,修正基准值L2在达到最大值为止的期间中,按照修正基准值变化量随着时间的经过而变化。
在图9的(B)中,在定时T8-3,成为接触检出状态。在该定时T8-3,检测压下力虽然高于判定基准值L1,但低于修正基准值L2。然后,在定时T8-4,修正基准值L2达到最大值,以后,修正基准值L2不变化。另一方面,在定时T8-4以后,检测压下力也增加。然后,在定时T8-5,检测压下力达到修正基准值L2。在该定时T8-5,由操作判定部22A将检测接触设为有效。如图9的(B)所示,成为接触检出状态的定时T8-3与检测接触被设为有效的定时T8-5之间发生时间差。
如以上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转移到特别模式的情况下,在其后由接触检测部20检测到接触时,操作判定部22A设定高于判定基准值L1的修正基准值L2。并且,在向特别模式转移后由接触检测部20检测到接触的情况下,操作判定部22A当由压下检测部21检测的压下力成为修正基准值L2以上时将该接触设为有效。通过进行这样的处理,起到以下的效果。
即,在向特别模式转移后由接触检测部20检测到接触的情况下,不是与该接触的检测对应而检测接触立即被设为有效,而是进行持续性的接触直到检测压下力成为修正基准值L2以上,检测接触才被设为有效。因此,不是与较轻的接触对应而瞬间地检测接触成为有效,而是为了检测接触被设为有效,需要进行以持续接触直到检测压下力成为修正基准值L2以上的压下操作为基准的有意的接触操作。遵循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由接触检测部20检测到接触之前由压下检测部21检测到作用有压下力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以与通常时较大地不同的形态使接触成为有效。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修正基准值变化量的增加的比例与预测变化量的增加的比例相同或稍小。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即,根据该结构,在转移到特别模式之后,到检测压下力成为最大值为止的期间中,能够将检测压下力与修正基准值L2的差保持为相同程度。由此,不论是在该期间的哪个定时进行了压下操作的情况,都能够使从有向接触可检测区域8的接触到检测接触被设为有效为止所需要的时间成为相同程度。特别是,通过使修正基准值变化量的增加的比例比预测变化量的增加的比例稍小,而将检测压下力与修正基准值L2的差保持为相同程度,并且和使与修正基准值变化量有关的比例比与预测变化量有关的比例大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到修正基准值L2达到最大值为止所需要的时间变长,使检测压下力与修正基准值L2的差为相同程度的期间变得更长。
接着,使用图10的流程图FB对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包括输入检测装置1A的运算处理装置4A的动作例进行说明。流程图FB是表示动作模式转移至特别模式之后的操作判定部22A的动作例的处理。有关本实施方式的操作判定部22A代替流程图FA的步骤SA9~步骤SA26(图7)而执行流程图FB的处理。
如图10所示,操作判定部22A在转移至特别模式之后(步骤SB1),计算检测压下力的每单位时间的预测变化量(预测增加量)(步骤SB2)。接着,操作判定部22A基于预测变化量,计算修正基准值变化量(步骤SB3)。接着,操作判定部22A开始与时间的经过对应而使修正基准值变化的处理(步骤SB4)。如上述那样,操作判定部22A将判定基准值L1的值设为修正基准值L2的初始值,将使初始值的修正基准值L2对应于时间的经过而按照修正基准值变化量变化后的值设定为修正基准值L2。
接着,操作判定部22A一边监视是否向压下非检出状态变迁了(步骤SB5),一边监视是否向接触检出状态变迁了(步骤SB6)。在没有向接触检出状态变迁而向压下非检出状态变迁了的情况下(步骤SB5:YES),操作判定部22A将向特别模式的转移解除(步骤SB7),向报告部23通知解除了向特别模式的转移的情况(步骤SB8)。在步骤SB8的处理后,流程图FB结束。
另一方面,在没有向压下非检出状态变迁、而向接触检出状态变迁了的情况下(步骤SB6:YES),操作判定部22A监视是否向压下非检出状态变迁了(步骤SB9),监视是否在压下检出状态的原状下向接触非检出状态变迁了(步骤SB10),进而监视检测压下力是否成为修正基准值L2以上(步骤SB11)。
顺便说一下,在检测压下力成为修正基准值L2以上之前向压下非检出状态变迁了的情况下(步骤SB9:YES),操作判定部22A将向特别模式的转移解除(步骤SB12),向报告部23通知解除了向特别模式的转移的情况(步骤SB13)。在步骤SB13的处理后,流程图FB结束。
另一方面,在检测压下力成为修正基准值L2以上之前,在压下检出状态的原状下向接触非检出状态变迁了的情况下(步骤SB10:YES),操作判定部22A一边监视是否在压下检出状态的原状下再次向接触检出状态变迁(步骤SB14),一边监视是否向压下非检出状态变迁了(步骤SB15)。在压下检出状态的原状下再次向接触检出状态变迁了的情况下(步骤SB14:YES),处理次序向步骤SB9返回。另一方面,在向压下非检出状态变迁了的情况下(步骤SB15),处理次序向步骤SB12转移。
在没有向压下非检出状态变迁、并且没有在压下检出状态的原状下向接触非检出状态变迁、而检测压下力成为修正基准值L2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B11:YES),操作判定部22将检测接触设为有效(步骤SB16),向处理执行部24输出通知将检测接触设为了有效的有效通知信息(步骤SB17)。接着,操作判定部22将向特别模式的转移解除(步骤SB18),向报告部23通知解除了向特别模式的转移(步骤SB19)。在步骤SB19的处理后,流程图FB结束。
<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接着,对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在第2实施方式中,操作判定部22A随着时间的经过而使修正基准值逐渐变化。此外,修正基准值变化量的增加的比例与预测变化量的增加的比例相同或稍小。关于这些点,也可以将修正基准值不设为随着经过而变化的变动值,而是设为修正基准值的最大值或比最大值小的固定值。此外,也可以使修正基准值变化量的增加的比例比预测变化量的增加的比例大。此外,也可以将修正基准值变化量的增加的比例设为预先设定的值。
以上,说明了第1、第2实施方式,但上述各实施方式都只不过表示了实施本发明时的具体化的一例,不能由它限定性地解释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即,本发明能够不脱离其主旨或其主要的特征而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实施。
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车辆中使用图1、图2具体地说明了设有显示输入装置3的形态,但设置显示输入装置3的形态并不限于例示的形态。作为一例,显示输入装置3也可以被嵌入到容纳空间5中而使用。在此情况下,也由于框部前表面区域10在可接触的状态下露出,所以可能发生在对于接触检测部20的接触之前对于框部前表面区域10作用压下力的状况。此外,输入检测装置1、2A不需要是设在车辆上的装置。
此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做成将作为执行输入检测装置1的功能块执行而说明的处理的一部分或全部,由输入检测装置1和外部装置协同作用而执行的结构。在此情况下,输入检测装置1和外部装置协同作用而作为“输入检测装置”发挥功能。作为一例,也可以做成可与输入检测装置1经由网络通信的云服务器执行操作判定部22的处理的一部分或全部的结构。以上关于第2实施方式也是同样的。

Claims (11)

1.一种输入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检测对于接触可检测区域的接触及其接触位置的接触检测部、和检测对于包括上述接触可检测区域的压下可检测区域作用有压下力的情况及其压下力的压下检测部,
上述输入检测装置还具备操作判定部,所述操作判定部进行:
在由上述接触检测部检测到接触之后由上述压下检测部检测到作用有压下力、然后压下力成为判定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将由上述接触检测部检测到的接触设为有效;
另一方面,在由上述接触检测部检测到接触之前由上述压下检测部检测到作用有压下力的情况下,向特别模式转移,在向上述特别模式转移后由上述接触检测部检测到接触的情况下,监视在上述特别模式中设定的规定的条件是否成立,当成立时将该接触设为有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向上述特别模式转移后由上述接触检测部检测到接触的情况下,上述操作判定部监视该接触的持续时间是否为一定时间以上,当该接触的持续时间成为一定时间以上时,不论此时的压下力如何都将该接触设为有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向上述特别模式转移后由上述接触检测部检测到接触的情况下,上述操作判定部监视该接触的持续时间是否成为一定时间以上,在该接触的持续时间成为一定时间以上时压下力为一定量以上的情况或该接触的持续时间成为一定时间以上后压下力成为一定量以上的情况下,将该接触设为有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操作判定部进行:
在转移至上述特别模式的情况下,设定高于上述判定基准值的修正基准值;
在向上述特别模式转移后由上述接触检测部检测到接触的情况下,监视由上述压下检测部检测到的压下力是否成为上述修正基准值以上,在由上述压下检测部检测到的压下力成为上述修正基准值以上时将该接触设为有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入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转移至上述特别模式之后,上述操作判定部对应于由上述压下检测部检测到的压下力的增加而使上述修正基准值增加。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入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转移到上述特别模式后,上述操作判定部对应于由上述压下检测部检测到的压下力的增加,以该压下力的增加的比例以下的比例使上述修正基准值增加,直到上述修正基准值达到最大值。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操作判定部在由上述接触检测部检测到接触之前由上述压下检测部检测到作用有压下力的情况下,当由上述压下检测部检测到的压下力成为阈值以上时、或从作用了压下力起的经过时间成为阈值以上时,转移至上述特别模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在向上述特别模式转移时报告已向上述特别模式转移的情况的报告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触可检测区域是在搭载于车辆的显示输入装置的前表面中能够检测接触的最大的区域;
上述压下可检测区域是包括上述接触可检测区域和将上述接触可检测区域包围的框状的区域的区域。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入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示输入装置具有板状的壳体,在上述壳体的侧面露出的状态下被搭载于上述车辆。
11.一种输入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是具有检测对于接触可检测区域的接触及其接触位置的接触检测部、和检测对于包括上述接触可检测区域的压下可检测区域作用有压下力的情况及其压下力的压下检测部的输入检测装置的输入检测方法,
上述输入检测方法包括:
第1步骤,上述输入检测装置的操作判定部一边监视是否由上述接触检测部检测到接触,一边监视是否由上述压下检测部检测到作用有压下力;以及
第2步骤,上述输入检测装置的操作判定部基于上述第1步骤的结果执行处理;
在上述第2步骤中,上述操作判定部在由上述接触检测部检测到接触之后由上述压下检测部检测到作用有压下力、然后压下力成为判定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将由上述接触检测部检测到的接触设为有效,另一方面,在由上述接触检测部检测到接触之前由上述压下检测部检测到作用有压下力的情况下,向特别模式转移,在向上述特别模式转移后由上述接触检测部检测到接触的情况下,监视在上述特别模式中设定的规定的条件是否成立,当成立时将该接触设为有效。
CN202010660919.9A 2019-07-12 2020-07-10 输入检测装置及输入检测方法 Pending CN11221357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30010 2019-07-12
JP2019130010A JP7337574B2 (ja) 2019-07-12 2019-07-12 入力検出装置および入力検出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13574A true CN112213574A (zh) 2021-01-12

Family

ID=71607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60919.9A Pending CN112213574A (zh) 2019-07-12 2020-07-10 输入检测装置及输入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963101B2 (zh)
EP (1) EP3767444A1 (zh)
JP (1) JP7337574B2 (zh)
CN (1) CN112213574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077837A (ja) * 2021-11-25 2023-06-0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43641B2 (ja) 2007-12-28 2012-10-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
US9696805B2 (en) * 2011-06-28 2017-07-04 Kyocera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JP5792553B2 (ja) 2011-08-05 2015-10-14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および制御方法
TWI490763B (zh) 2011-12-16 2015-07-01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Touch operation input device
JP5998661B2 (ja) 2012-06-11 2016-09-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端末装置及び押下判定方法
WO2014112080A1 (ja) 2013-01-17 2014-07-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操作装置
JP6089317B2 (ja) * 2013-01-24 2017-03-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および電子機器操作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736551B1 (ja) 2014-06-20 2015-06-1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及び制御方法
KR20170141012A (ko) * 2016-06-14 2017-12-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사용자 입력을 처리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67444A1 (en) 2021-01-20
JP2021015474A (ja) 2021-02-12
US10963101B2 (en) 2021-03-30
US20210011576A1 (en) 2021-01-14
JP7337574B2 (ja) 2023-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79727B2 (en) Input device and method of detecting an input
US8723657B2 (en) Input device, vibration device and input detection method
JP2008015890A (ja) キー入力装置
CN103477316B (zh) 触摸面板装置和其显示方法
KR101714315B1 (ko) 보간법을 이용한 터치 입력 인식 장치 및 방법
KR20100061025A (ko) 키보드 보안상태 확인모듈 및 그 방법
CN112213574A (zh) 输入检测装置及输入检测方法
JP2012098827A (ja) 電子機器の入力装置及び入力制御方法
JP4521320B2 (ja) 入力端末
US20120249460A1 (en) Input device and input method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s
CN112068726B (zh) 按下操作检测装置及按下操作检测方法
JP7305528B2 (ja) 押下検出装置および押下検出方法
JP6996355B2 (ja) 静電容量式操作装置
JP7254634B2 (ja) 押下操作検出装置および押下操作検出方法
EP3832448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press
JP5566338B2 (ja) 情報入力装置およびナビゲーション装置
TW200519755A (en) Method for recognition of click operation, and the controller thereof
JP5462386B2 (ja) 入力端末
JP2023150059A (ja) 入力装置、入力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5129220A (zh) 输入受理装置、输入受理方法、非临时性存储介质
JPH09222938A (ja) 電源制御装置
JP2008040880A (ja) 情報処理装置
JP2014035632A (ja) 操作装置
JP2014056436A (ja) キーボードの制御方法
JP2008158618A (ja) 携帯端末および入力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