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08616A - 一种智能电动婴儿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电动婴儿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08616A
CN112208616A CN202011286906.6A CN202011286906A CN112208616A CN 112208616 A CN112208616 A CN 112208616A CN 202011286906 A CN202011286906 A CN 202011286906A CN 112208616 A CN112208616 A CN 1122086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seat
plate
spring
baby carri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8690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128690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08616A/zh
Publication of CN112208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08616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9/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s carriages or perambulators
    • B62B9/10Perambulator bodies; Equipment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7/00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 B62B7/04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9/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s carriages or perambul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9/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s carriages or perambulators
    • B62B9/10Perambulator bodies; Equipment therefor
    • B62B9/102Perambulator bodies; Equipment therefor characterized by details of the se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9/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s carriages or perambulators
    • B62B9/10Perambulator bodies; Equipment therefor
    • B62B9/102Perambulator bodies; Equipment therefor characterized by details of the seat
    • B62B9/104Perambulator bodies; Equipment therefor characterized by details of the seat with adjustable or reclining backres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9/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s carriages or perambulators
    • B62B9/18Resilient suspensions of bod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9/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s carriages or perambulators
    • B62B9/20Handle bars; Hand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智能电动婴儿车,包括两个座椅、车架机构、底盘机构、扶手架,座椅可为婴幼儿提供一个舒适的乘坐和卧躺空间,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也可根据婴幼儿喜好进行调整,车架机构与座椅可通过模块化的快插结构进行连接和分离,车架机构可调节两个座椅的高度,也可实现两个座椅的旋转木马功能,增加婴幼儿乘坐时的趣味性,同时也能依据钟摆效应实现两个座椅的横向摇篮功能,车架机构和扶手架均与底盘机构紧固连接,底盘机构下设有的四个车轮均为独立悬挂,以提高底盘机构的减震性能和通过性能,为婴幼儿提供更舒适的乘坐环境,智能化的操控系统不仅能为婴幼儿播放摇篮曲,也使家长能够通过扶手架轻松地实现对婴儿车的操控。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电动婴儿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婴儿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电动婴儿车。
背景技术
婴儿车是婴幼儿的代步工具,其车体内的空间可供婴幼儿进行坐卧等活动,极大地方便了家长携带婴幼儿的出行活动,也为婴幼儿提供了舒适的乘坐及成长空间;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不同功能的婴儿车,在婴幼儿较小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睡眠度过,出行时仍需要平躺,软减震、高车款式的婴儿车比较方便家长对婴幼儿的看护;在婴幼儿较大时,可以进食一些婴儿餐,为方便给婴儿喂食常常会用到高餐椅,并且婴幼儿在学习行走阶段需要用到辅助婴幼儿行走的安全车,此时活动量也比较大,因此需要使用较低重心的婴儿车,防止婴儿车倾覆或婴幼儿摔下造成较大伤害;在使用婴儿车过程中,有的婴幼儿要面向家长才能有安全感,另一些则要面向前方,方便观察沿途新鲜事物,这就要求婴儿车具有调整座椅方向的功能;现有婴儿车的功能较为单一,使用寿命一般在一年左右便因不能满足婴幼儿成长需求而成为闲置品;并且现有婴儿车大多不具有摇篮功能,当婴幼儿由于烦躁或无聊等情绪而发生哭闹时,家长只能抱着晃动,才能止住婴幼儿的哭闹,这会加重家长体力上的负担和行动上的不便。
为满足婴幼儿各个生长阶段的不同需求,尤其是双胞胎婴幼儿的成长需求,采购多个婴儿车和辅助椅会导致家庭购置费用增大,造成资源的浪费,也占用较多的室内存放空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消费者对婴儿车也出现多样化的需求,功能单一的产品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婴儿车多样化的需求。
公开号为CN102616263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摇篮式多功能婴儿车,其篮体下端设有篮体座,篮座板上侧设有篮体槽,篮体座可在篮体槽内转动,从而实现篮体纵向摇摆的摇篮功能,由于摇摆动作由人力驱动并需要时刻控制平衡,且没有限位缓冲装置,使用过程中不仅会造成手臂疲劳,并且存在意外脱手从而使篮体一端由于重力不平衡突然下降的风险,对婴幼儿造成惊吓和伤害;另外由于是纵向摇摆,婴幼儿在使用这种摇篮时会出现头低脚高的状态,婴幼儿在这种状态时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或恐惧,这会对婴幼儿脆弱的心理产生不利的影响,相比较而言,依据钟摆效应设计的横向摇摆的摇篮不会突然下降,也不会使婴幼儿出现头低脚高的状态,从而可以避免上述缺点。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电动婴儿车,其结构新颖,功能丰富,操作方便。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电动婴儿车,包括第一座椅、第二座椅、车架机构、底盘机构、扶手架,其特征在于:第一座椅与第二座椅结构相同,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可自动调整俯仰倾角,以使婴儿车在上坡和下坡时两个座椅可始终保持水平状态,两个座椅均可为婴幼儿提供一个舒适的乘坐和卧躺空间,其内部可构成平整的平面以方便婴幼儿卧躺和玩耍,两个座椅的靠背倾斜角度也可根据婴幼儿喜好进行调整,车架机构上端与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可通过模块化的快插结构进行连接和分离,车架机构通过伸缩结构实现两个座椅高度的调节,也可实现两个座椅的周向旋转,增加婴幼儿乘坐时的趣味性,同时也能依据钟摆效应实现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的横向摇篮功能,车架机构下端与底盘机构紧固连接,扶手架下端与底盘机构紧固连接,底盘机构下设有的四个车轮均为独立悬挂,以提高底盘机构的减震性能和通过性能,为婴幼儿提供更舒适的乘坐环境,智能化的操控系统不仅能为婴幼儿播放摇篮曲,也使家长能够通过扶手架轻松地实现对婴儿车的操控。
作为优选,第一座椅包括框架、后翻板、压板、前翻板、第一插杆、第一弹簧、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二弹簧、第二插杆、第一定位罩、第一旋钮、第二旋钮、第二定位罩、第三插杆、第三弹簧、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四弹簧、第四插杆、弹簧片、压板勾、按钮、挂钩、插槽架、挂钩弹簧、紧定螺钉、座椅倾角仪,框架为第一座椅的主体支撑结构,其前端设有坐板和横向扶手,座椅倾角仪紧固安装于坐板下侧,用于实时监测座椅的俯仰角度,前翻板与坐板构成转动副,并通过由第一插杆、第一弹簧、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二弹簧、第二插杆、第一旋钮构成的定位机构锁定前翻板的倾斜角度,为婴幼儿提供舒适的倚靠靠背,第一定位罩覆盖于上述定位机构外侧,后翻板与前翻板构成转动副,并通过压板、压板勾和弹簧片构成的锁定机构实现后翻板相对于前翻板的锁定,由第二旋钮、第三插杆、第三弹簧、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四弹簧、第四插杆构成的定位机构可在前翻板处于水平状态时,锁定后翻板的倾斜角度,第二定位罩覆盖于上述定位机构外侧,插槽架与框架后侧紧固连接,由插槽架、按钮、挂钩弹簧、紧定螺钉、挂钩构成的模块化快插结构可实现第一座椅与车架机构高效且快速的连接和分离。
作为优选,框架中部两侧设有等间距圆弧分布的六对前定位孔,其后端两侧设有等间距圆弧分布的五对后定位孔,框架前端设置有坐板,前翻板下端与坐板后端构成转动副,前翻板后侧设有前板立柱、前板左插座和前板右插座,第一旋钮前端上下侧两设有两个拨柱,并与前板立柱构成转动副,第一插杆安装于前板左插座内并构成移动副,第一弹簧安装于第一插杆和前板左插座之间,在第一弹簧弹力作用下,第一插杆始终处于前板左插座左端位置,第一连杆安装于第一插杆右端与第一旋钮前端上侧拨柱之间,并与后两者均构成转动副;第二插杆安装于前板右插座内并构成移动副,第二弹簧安装于第二插杆和前板右插座之间,在第二弹簧弹力作用下,第二插杆始终处于前板右插座右端位置,第二连杆安装于第二插杆左端与第一旋钮前端下侧拨柱之间,并与后两者均构成转动副。
自然状态时,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分别在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分别插入框架两侧的一对前定位孔内,当需要调节前翻板的倾斜角度时,顺时针扭转第一旋钮,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拉力作用下,第一插杆向右移动,第二插杆向左移动,待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均脱离前定位孔后,可将前翻板调整到合适倾斜位置,并松开对第一旋钮的扭转,使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插入新位置的前定位孔内,便可完成前翻板的倾斜角度调节动作;当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插入到最下端的一对前定位孔内时,前翻板可与坐板构成一个平面。
作为优选,后翻板下端与前翻板上端构成转动副,两个压板勾安装于前翻板上端并构成转动副,弹簧片安装于压板勾下端与前翻板之间,两个压板通过螺钉紧固安装于后翻板下端,后翻板相对于前翻板逆时针转动至两者构成一个平面后,两个压板会卡入两个压板勾内,并在弹簧片弹力的作用下,压板勾压紧压板,从而锁止后翻板相对于前翻板的转动;按压两个压板勾下端,使其逆时针转动,并使压板脱离压板勾后,可恢复后翻板相对于前翻板的转动。
作为优选,后翻板后侧设有后板立柱、后板右插座和后板左插座,第二旋钮前端上下侧两设有两个拨柱,并与后板立柱构成转动副,第三插杆安装于后板右插座内并构成移动副,第三弹簧安装于第三插杆和后板右插座之间,在第三弹簧弹力作用下,第三插杆始终处于后板右插座右端位置,第三连杆安装于第三插杆左端与第二旋钮前端下侧拨柱之间,并与后两者均构成转动副;第四插杆安装于后板左插座内并构成移动副,第四弹簧安装于第四插杆和后板左插座之间,在第四弹簧弹力作用下,第四插杆始终处于后板左插座左端位置,第四连杆安装于第四插杆右端与第二旋钮前端上侧拨柱之间,并与后两者均构成转动副。
作为优选,前翻板与坐板构成一个平面后,在自然状态下,第三插杆和第四插杆分别在第三弹簧和第四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分别插入一对后定位孔内,当需要调节后翻板的倾斜角度时,顺时针扭转第二旋钮,在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拉力作用下,第三插杆向左移动,第四插杆向右移动,待第三插杆和第四插杆均脱离后定位孔后,可将后翻板调整到合适倾斜位置,并松开对第二旋钮的扭转,使第三插杆和第四插杆插入新位置的后定位孔内,便可完成后翻板的倾斜角度调节动作;当第三插杆和第四插杆插入到最下端的一对后定位孔内时,后翻板可与前翻板和坐板构成一个平面,供婴幼儿躺卧休息。
作为优选,插槽架通过螺钉与框架后侧上端紧固连接,插槽架右侧上端设有矩形凹槽,矩形凹槽上端设有两个矩形的插孔,插槽架下端内部设有挂钩空腔和横向的按钮孔,挂钩安装于挂钩空腔内,且可在挂钩空腔内上下滑动,挂钩上端设有斜面结构,中间位置设有矩形开孔,按钮下侧设有斜面,按钮穿过挂钩中间的矩形开孔并安装于插槽架的按钮孔内,插槽架下端设有两个与挂钩空腔相通的螺纹孔,两个紧定螺钉分别安装于两个螺纹孔内,两个挂钩弹簧分别设置于两个紧定螺钉与挂钩之间。
初始状态时,在挂钩弹簧弹力的作用下,挂钩处于挂钩空腔的上端位置,挂钩上端的斜面结构伸入到插槽架右侧上端的矩形凹槽内,向左按压按钮其下侧斜面推动挂钩向下移动,使挂钩上端的斜面结构缩回到挂钩空腔内;松开对按钮的按压后,在挂钩弹簧的弹力的作用下,挂钩恢复到初始位置。
紧定螺钉与插槽架构成螺纹副连接,可通过调节紧定螺钉的位置来改变挂钩弹簧的压缩量,从而实现对按钮按压和回弹力度的调节。
作为优选,车架机构包括固定座、直驱电机、第二支杆、第二摆杆、第二摇篮插杆、第二插杆弹簧、第二锁止扳手、第一锁止扳手、第一插杆弹簧、第一摇篮插杆、第一压杆、第二电推杆、锁止套、内杆、第一喇叭、第二喇叭、外杆、第一摆杆、第一支杆、第二压杆、第一电推杆、气压棒,车架机构可通过第一支杆实现与第一座椅的模块化连接,通过第二支杆实现与第二座椅的模块化连接,第一摆杆、第二摆杆均与外杆构成转动副,可分别实现第一座椅、第二座椅的横向摇篮功能,第一电推杆安装于第一支杆和第一摆杆之间用于实时调整第一座椅的俯仰倾角,第二电推杆安装于第二支杆和第二摆杆之间用于实时调整第二座椅的俯仰倾角,第一锁止扳手、第一插杆弹簧、第一摇篮插杆构成的锁止结构安装于外杆上端前侧,用于锁定第一座椅的摇篮功能,第二摇篮插杆、第二插杆弹簧、第二锁止扳手构成的锁止结构安装于外杆上端后侧,用于锁定第二座椅的摇篮功能,第一喇叭、第二喇叭安装于外杆两侧,可根据婴幼儿喜好播放摇篮曲、儿歌和轻音乐,外杆与内杆构成移动副,为方便调整外杆高度位置,外杆与内杆内部之间安装有气压棒,并可由第一压杆和第二压杆控制气压棒的调整开关,内杆与固定座构成的转动副可由锁止套进行锁止,直驱电机可驱动内杆旋转,从而可实现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的旋转木马效果,增加婴幼儿乘坐时的趣味性。
作为优选,第一支杆左侧为矩形板结构,矩形板结构上端设有两个插板,第一支杆上端与第一摆杆左端构成转动副,第一电推杆安装于第一支杆下端与第一摆杆下端之间,并与后两者均构成转动副,第一摆杆右端为圆轴结构,圆轴结构上侧竖直向设有一个圆孔,圆轴结构通过轴承与外杆上侧前端构成转动副,外杆上侧前端竖直向设有阶梯圆孔,第一摇篮插杆同轴安装于阶梯圆孔内并构成移动副,第一插杆弹簧安装于外杆上端与第一摇篮插杆之间,第一锁止扳手下端与第一摇篮插杆上端构成转动副。
作为优选,第二支杆右侧为矩形板结构,矩形板结构上端设有两个插板,第二支杆上端与第二摆杆右端构成转动副,第二电推杆安装于第二支杆下端与第二摆杆下端之间,并与后两者均构成转动副,第二摆杆左端为圆轴结构,圆轴结构上侧竖直向设有一个圆孔,圆轴结构通过轴承与外杆上侧后端构成转动副,外杆上侧后端竖直向设有阶梯圆孔,第二摇篮插杆同轴安装于阶梯圆孔内并构成移动副,第二插杆弹簧安装于外杆上端与第二摇篮插杆之间,第二锁止扳手下端与第二摇篮插杆上端构成转动副。
作为优选,第一支杆左侧矩形板结构可嵌入插槽架的矩形凹槽内,矩形板结构上端的两个插板插入插槽架矩形凹槽上端的两个矩形的插孔内,挂钩可勾住矩形板结构下沿,从而实现第一座椅与车架机构的模块化连接;按压按钮可使挂钩内缩,从而可解除第一座椅与车架机构的连接;第二座椅通过第二支杆与车架机构的模块化连接原理与上述相同。
初始状态时,第一锁止扳手处于竖直状态,第一摇篮插杆在第一插杆弹簧弹力作用下向下插入第一摆杆右端圆轴结构上侧的圆孔内,从而锁止第一座椅的摇篮功能,将第一锁止扳手向前扳动至水平状态后,第一摇篮插杆向上移动并从第一摆杆右端圆轴结构上侧的圆孔内脱离并保持,从而可使第一座椅恢复摇篮功能。
初始状态时,第二锁止扳手处于竖直状态,第二摇篮插杆在第二插杆弹簧弹力作用下向下插入第二摆杆左端圆轴结构上侧的圆孔内,从而锁止第二座椅的摇篮功能,将第二锁止扳手向后扳动至水平状态后,第二摇篮插杆向上移动并从第二摆杆左端圆轴结构上侧的圆孔内脱离并保持,从而可使第二座椅恢复摇篮功能。
作为优选,内杆安装于外杆内部,两者构成移动副,气压棒顶端设有通气阀开关,按压通气阀开关可使气压棒伸长,气压棒下端安装于内杆内部下端,其上端安装于外杆内部上端,外杆上设有前长孔和后长孔,第一压杆左侧设有第一压板,其后端与内杆构成转动副,其前端可在前长孔内上下摆动,第二压杆右侧设有第二压板,其后端与内杆构成转动副,其前端可在后长孔内上下摆动。
在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空载状态时,向下按压第一压杆或第二压杆可使第一压板或第二压板向下压动气压棒顶端的通气阀开关,可使气压棒自由伸长,使外杆向上移动,从而实现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位置升高。
在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空载状态时,向下按压第一压杆或第二压杆同时向下按压外杆,可使气压棒缩短,松开第一压杆和第二压杆,气压棒长度被锁定,从而实现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高度降低。
作为优选,内杆下端通过两个深沟球轴承和一个推力球轴承与固定座构成转动副,靠近内杆下端位置设有第二花键,第二花键每个齿的左侧为平整结构,右侧下半部分设有凸起,每个凸起顶端均设有一个凹槽,锁止套内部上端设有内上花键,内上花键每个齿的下端右侧设有凸块,固定座顶端设有第一花键,锁止套与内杆下端同轴安装,且内上花键与第二花键配合安装,且锁止套可相对于内杆上下移动和转动,即锁止套在上位时可相对于内杆转动,锁止套在下位时只能相对于内杆移动,锁止套内部下端设有内下花键,内下花键可与第一花键进行配合和分离。
当需要锁止内杆和固定座的相对转动时,向上移动锁止套至上位最高位置,之后逆时针转动锁止套,使内上花键的每个键齿贴合第二花键每个键齿的左侧平整面,之后向下移动锁止套至下位,使内下花键与第一花键啮合,锁止套在下位时由于花键的啮合关系不能相对于内杆和固定座转动,并且锁止套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始终处于下位,从而可稳固地锁止内杆和固定座的相对转动。
当需要解锁内杆和固定座的相对转动时,向上移动锁止套至上位最高位置,使内下花键与第一花键啮合脱离啮合,之后顺时针转动锁止套,使内上花键的键齿右侧贴合凹槽上方的键齿侧,之后向下移动锁止套使凸块卡入凹槽并实现配合,从而使锁止套不能转动,避免内杆在转动过程中,由于设备震动或人为误碰的原因使锁止套落入下位,导致内杆的转动突然被锁止而发生危险的状况。
作为优选,直驱电机安装于固定座内部中心位置,内杆下端设有的驱动杆与直驱电机的转子紧固连接,直驱电机可驱动内杆的转动,从而使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实现旋转木马的效果,增加婴幼儿乘坐时的趣味性。
作为优选,底盘机构包括底板、控制中心、电池组、第一弹杆、第一上连杆、第一下连杆、左后腿杆、左后轮、右后轮、右后腿杆、第二下连杆、第二上连杆、第二弹杆、底盘倾角仪、第三弹杆、第三上连杆、第三下连杆、右前腿杆、右前轮、第四上连杆、第四下连杆、左前轮、左前腿杆、第四弹杆,底板为底盘机构的支撑主体,左前轮为万向轮结构,并通过左前腿杆、第四下连杆、第四上连杆、第四弹杆构成独立悬挂,右前轮为万向轮结构,并通过右前腿杆、第三下连杆、第三上连杆、第三弹杆构成独立悬挂,左后轮内部集成有带刹车功能的轮毂电机,并通过左后腿杆、第一下连杆、第一上连杆、第一弹杆构成独立悬挂,右后轮内部集成有带刹车功能的轮毂电机,并通过右后腿杆、第二下连杆、第二上连杆、第二弹杆构成独立悬挂,四车轮独立悬挂提高了底盘机构的减震性能和通过性能,为婴幼儿提供了更舒适的乘坐环境,也使家长能够更轻松地实现对婴儿车的操控。
作为优选,扶手架下端通过螺钉与底板后端紧固连接,其上端左侧设有左手柄,左手柄前端设有左拨套、D档、N档和R档,其中D档为前进档,N档为空档,R档为倒退档,左拨套上设有指针,用于指示当前档位,左手柄后端手握位置设置有波浪纹状的左触摸传感器,用于监测左手柄是否被握持,扶手架上端右侧设有右手柄,右手柄前端设有右拨套和刻度线,刻度线左端为刻度,右端为刻度,顺时针从左至右的刻度数值逐渐增加,右拨套初始位于刻度,松开右拨套后可以自动归零,右手柄后端手握位置设置有波浪纹状的右触摸传感器,用于监测右手柄是否被握持;触摸显示屏安装于扶手架上端位置,可用于显示和设置婴儿车的各项功能和参数。
作为优选,底盘倾角仪安装于底板上侧,用于实时监测底板的俯仰角度,电池组固定安装于底板下侧前端,用于为婴儿车提供电力能源,控制中心固定安装于底板下侧后端,其内部集成有智能处理器,用于调控婴儿车各项参数。
作为优选,左前腿杆前端与左前轮上端构成转动副,其后端与底板前端左侧构成转动副,第四上连杆后端与底板前端左侧构成转动副,第四下连杆上端与第四上连杆前端构成转动副,下端与左前腿杆构成转动副,第四弹杆内置弹簧,其后端与底板上侧构成转动副,其前端与第四上连杆的前端构成转动副;右前腿杆前端与右前轮上端构成转动副,其后端与底板前端右侧构成转动副,第三上连杆后端与底板前端右侧构成转动副,第三下连杆上端与第三上连杆前端构成转动副,下端与右前腿杆构成转动副,第三弹杆内置弹簧,其后端与底板上侧构成转动副,其前端与第三上连杆的前端构成转动副。
作为优选,左后腿杆前端与底板后端左侧构成转动副,其后端安装有左后轮,第一上连杆前端与底板后端左侧构成转动副,第一下连杆上端与第一上连杆后端构成转动副,其下端与左后腿杆构成转动副,第一弹杆内置弹簧,其前端与底板上侧构成转动副,其后端与第一上连杆后端构成转动副;右后腿杆前端与底板后端右侧构成转动副,其后端安装有右后轮,第二上连杆前端与底板后端右侧构成转动副,第二下连杆上端与第二上连杆后端构成转动副,其下端与右后腿杆构成转动副,第二弹杆内置弹簧,其前端与底板上侧构成转动副,其后端与第二上连杆后端构成转动副。
作为优选,婴儿车具有智能化的操作系统,控制中心为操作系统的核心处理单元,其内部的智能处理器可将座椅倾角仪、底盘倾角仪、左手柄、右手柄和触摸显示屏上采集到的数据信息经过处理后,驱动第一电推杆、第二电推杆、直驱电机、左后轮、右后轮做出相应动作,也可使第一喇叭、第二喇叭播放相应的音乐,并将系统信息实时在触摸显示屏上显示以供家长读取,实现可视化的人机交互。
作为优选,左触摸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左手时,左后轮和右后轮内的轮毂电机均不动作,若左触摸传感器或右触摸传感器柄是否被握持,右触摸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右手柄是否被握持;当左拨套指针指示N档检测到左手柄或右手柄被握持,此时,控制中心使左后轮和右后轮内部的刹车解除,家长可人力推动婴儿车进行移动;若左触摸传感器和右触摸传感器检测到左手柄和右手柄均没有被握持,则控制中心使左后轮和右后轮内部的刹车结构将两个车轮刹住,使婴儿车在没有人把持的状态下稳固地停在原地不会溜车,保证婴儿车的停靠安全。
当婴儿车需要向前行进时,左拨套的指针指示D档,右拨套的指针初始指示刻度时,左后轮和右后轮不动作,并且其内部的刹车结构将两个车轮刹住,当右拨套顺时针转动后,左后轮和右后轮内部的刹车解除并开始向前转动,使婴儿车向前移动,右拨套的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越大则婴儿车移动速度越快,婴儿车向前移动的最高速度不超过1.2m/s,以防家长跟不上婴儿车向前移动速度而发生危险,婴儿车向前移动的最大加速度不超过0.4m/s2,以防止婴儿车在加速过程中速度突然变大而使家长脱手发生危险。
当婴儿车需要向后倒退时,左拨套的指针指示R档,右拨套的指针初始指示刻度时,左后轮和右后轮不动作,并且其内部的刹车结构将两个车轮刹住,当右拨套顺时针转动后,左后轮和右后轮内部的刹车解除并开始向后转动,使婴儿车向后移动,右拨套的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越大则婴儿车移动速度越快,婴儿车向后移动的最高速度不超过0.3m/s,以防婴儿车向后倒退的速度大于家长后退的速度从而撞上家长,婴儿车向后倒退的最大加速度不超过0.3m/s2,以防止婴儿车在向后倒退过程中速度变化过快,撞上来不及后退的家长。
当婴儿车上坡时,第一座椅会向上倾斜,第二座椅会向下倾斜,特别使乘坐第二座椅的婴幼儿感觉紧张和不适,当婴儿车下坡时,第一座椅会向下倾斜,第二座椅会向上倾斜,特别使乘坐第一座椅的婴幼儿感觉紧张和不适,因此,在上下坡过程中为使两个座椅始终保持初始位置,第一电推杆和第二电推杆可分别实时调整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的俯仰角度。
初始状态时,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均处于水平状态的初始位置,当婴儿车上坡或下坡时,底盘倾角仪检测到底板的倾斜角度,并将数据发送至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将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后将运动指令分别发送至第一电推杆和第二电推杆,使其进行相应的伸缩动作,来调节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保持初始位置,两个座椅上的座椅倾角仪可实时监测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是否保持在初始位置,并将两个座椅的实时俯仰角度传送至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将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后,再将运动指令分别发送至第一电推杆和第二电推杆分别进行实时微调,形成负反馈闭环控制系统,从而使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始终保持在初始位置,增强婴幼儿乘坐的舒适性;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的初始位置可根据婴幼儿的喜好,通过触摸显示屏进行单独设置。
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的横向摇篮功能分为手动摇篮和自动摇篮两种实现方式。
手动摇篮时:将第一锁止扳手向前扳动至水平位置后,可手动摇晃第一座椅,将第二锁止扳手向后扳动至水平位置后,可手动摇晃第二座椅。
自动摇篮时:将第一锁止扳手向前扳动至水平位置,将第二锁止扳手向后扳动至水平位置,将锁止套移动至上位并使凸块卡入凹槽内,以使内杆可相对于固定座转动,之后直驱电机驱动外杆周期性左右摇摆,从而实现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的自动摇篮动作,自动摇篮时的摇摆参数可通过触摸显示屏进行设置。
通过操作触摸显示屏可使第一喇叭和第二喇叭根据婴幼儿喜好播放儿歌、古诗、轻音乐和儿童故事,并可进行音量调节。
当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需要实现旋转木马功能时,将锁止套移动至上位并使凸块卡入凹槽内,以使内杆可相对于固定座转动,通过触摸显示屏可设置直驱电机的转速和转向,从而使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实现旋转木马功能,增加婴幼儿乘坐时的趣味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①一台婴儿车可同时满足双胞胎婴幼儿或年龄差别不大的两个婴幼儿同时出行的需求,相比于两台普通婴儿车,不仅采购成本降低,还节约存放空间,并且一个家长便可完成对两个婴幼儿的照看,使用方便。
②两个座椅的高度可以根据婴幼儿需要进行调节,承载较小的婴幼儿时,可将座椅位置适当调高,方便家长进行照看;婴幼儿较大时,可将座椅位置适当调低,降低整体重心,增加乘用的安全性。
③采用气压棒结构对座椅高度进行调整,不仅操作方便,而且气压棒具有一定的减震缓冲作用,提高了座椅的乘坐舒适性。
④两个座椅的靠背倾斜角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使不同体型的婴幼儿均能保持舒适的坐姿,只需扭转第一旋钮便可调整前翻板的倾斜角度,操作方便。
⑤后翻板可锁定后与前翻板构成一个平整面,方便婴幼儿倚靠,也可与坐板和前翻板构成一个平整面,方便婴幼儿躺卧,也可单独调整后翻板的倾斜角度,方便婴幼儿躺卧时支撑头部。
⑥两个座椅可以实现旋转木马的功能,增加婴幼儿乘坐时的趣味性。
⑦两个喇叭可播放儿歌、古诗、轻音乐和儿童故事等,有助于安抚婴幼儿情绪,扩大婴幼儿知识面,启蒙婴幼儿对事物的认识。
⑧两个座椅具有摇篮功能,可依据钟摆效应实现横向摇摆,座椅在摇摆过程中不会出现突然下降的危险,也不会出现头低脚高的状态使婴幼儿产生不安和紧张,能有效止住婴幼儿由于烦躁或无聊等情绪而引发的哭闹,减轻家长的负担,并且具有手动摇篮和自动摇篮两种方式,其中手动摇篮可单独对一个座椅进行摇晃,自动摇篮可同时对两个座椅进行摇晃。
⑨扳动锁止扳手可对摆杆的摆动进行锁止和解锁,从而锁止或解锁两个座椅的摇篮摆动功能,在移动婴儿车时可对摇篮功能进行锁止,提高安全性,婴幼儿哭闹时,可解锁摇篮功能,操作快速便捷。
⑩两个座椅与车架可通过模块化连接机构进行快速且稳固的连接,不仅提高了组装效率,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快速且方便地更换其他采用相同连接模块的座椅,提高婴儿车的互换性。
Figure BDA0002782611820000081
无论上坡还是下坡,负反馈闭环控制系统可始终使两个座椅保持初始位置,增强了婴幼儿乘坐时的舒适性。
Figure BDA0002782611820000082
内杆相对于固定座的转动只需一个锁止套便可完成锁止,花键结构技术成熟,成本低廉,具有较高的加工精度,并且依靠重力作用实现锁止保持,并不需要额外的动力源支持,操作方便,简单可靠。
Figure BDA0002782611820000083
四个车轮均采用独立悬挂结构,提高了底盘机构的减震性能和通过性能,为婴幼儿提供更舒适的乘坐环境,也使家长能够更加轻松地实现对婴儿车的操控。
Figure BDA0002782611820000084
婴儿车具有智能化的操作系统,控制中心做为操作系统的核心处理单元,能够实时对各个传感器的数据进行处理,并控制各个执行单元做出相应动作,采用触摸显示屏的可视化人机交互方式也极大地提高了家长的操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两个座椅实现旋转木马功能时的示意图。
图3为自动摇篮功能示意图。
图4为第一座椅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座椅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一座椅的爆炸示意图。
图7为车架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8为车架机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9为车架机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10为车架机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11为车架机构局部拆解示意图。
图12为底盘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左手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右手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控制系统原理图。
附图标号:1.1第一座椅、1.2第二座椅、101框架、101.1坐板、101.2前定位孔、101.3后定位孔、102后翻板、102.1后板立柱、102.2压板、102.3后板右插座、102.4后板左插座、103前翻板、103.1前板立柱、103.2前板左插座、103.3前板右插座、104第一插杆、105第一弹簧、106第一连杆、107第二连杆、108第二弹簧、109第二插杆、110第一定位罩、111第一旋钮、112第二旋钮、113第二定位罩、114第三插杆、115第三弹簧、116第三连杆、117第四连杆、118第四弹簧、119第四插杆、120弹簧片、121压板勾、122按钮、123挂钩、124插槽架、125挂钩弹簧、126紧定螺钉、127座椅倾角仪;
2车架机构、201固定座、201.1第一花键、202直驱电机、203第二支杆、203.1第二插板、204第二摆杆、205第二摇篮插杆、206第二插杆弹簧、207第二锁止扳手、208第一锁止扳手、209第一插杆弹簧、210第一摇篮插杆、211第一压杆、211.1第一压板、212第二电推杆、213锁止套、213.1内下花键、213.2内上花键、213.3凸块、214内杆、214.1第二花键、214.2凹槽、214.3驱动杆、215.1第一喇叭、215.2第二喇叭、216外杆、216.1前长孔、216.2后长孔、217第一摆杆、218第一支杆、218.1第一插板、219第二压杆、219.1第二压板、220第一电推杆、221气压棒;
3底盘机构、301底板、301.1控制中心、301.2电池组、302第一弹杆、303第一上连杆、304第一下连杆、305左后腿杆、306左后轮、307右后轮、308右后腿杆、309第二下连杆、310第二上连杆、311第二弹杆、312底盘倾角仪、313第三弹杆、314第三上连杆、315第三下连杆、316右前腿杆、317右前轮、318第四上连杆、319第四下连杆、320左前轮、321左前腿杆、322第四弹杆;
4扶手架机构、4.1左手柄、4.11左拨套、4.12左触摸传感器、4.2右手柄、4.21右拨套、4.22右触摸传感器、4.3触摸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在此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智能电动婴儿车,包括第一座椅1.1、第二座椅1.2、车架机构2、底盘机构3、扶手架4,其特征在于:第一座椅1.1与第二座椅1.2结构相同,第一座椅1.1和第二座椅1.2可自动调整俯仰倾角,以使婴儿车在上坡和下坡时两个座椅可始终保持水平状态,两个座椅均可为婴幼儿提供一个舒适的乘坐和卧躺空间,其内部可构成平整的平面以方便婴幼儿卧躺和玩耍,两个座椅的靠背倾斜角度也可根据婴幼儿喜好进行调整,车架机构2上端与第一座椅1.1和第二座椅1.2可通过模块化的快插结构进行连接和分离,车架机构2通过伸缩结构实现两个座椅高度的调节,也可实现两个座椅的周向旋转,增加婴幼儿乘坐时的趣味性,同时也能依据钟摆效应实现第一座椅1.1和第二座椅1.2的横向摇篮功能,车架机构2下端与底盘机构3紧固连接,扶手架4下端与底盘机构3紧固连接,底盘机构3下设有的四个车轮均为独立悬挂,以提高底盘机构3的减震性能和通过性能,为婴幼儿提供更舒适的乘坐环境,智能化的操控系统不仅能为婴幼儿播放摇篮曲,也使家长能够通过扶手架4轻松地实现对婴儿车的操控。
如图4、图5、图6所示,所述的第一座椅1.1包括框架101、后翻板102、压板102.2、前翻板103、第一插杆104、第一弹簧105、第一连杆106、第二连杆107、第二弹簧108、第二插杆109、第一定位罩110、第一旋钮111、第二旋钮112、第二定位罩113、第三插杆114、第三弹簧115、第三连杆116、第四连杆117、第四弹簧118、第四插杆119、弹簧片120、压板勾121、按钮122、挂钩123、插槽架124、挂钩弹簧125、紧定螺钉126、座椅倾角仪127,框架101为第一座椅1.1的主体支撑结构,其前端设有坐板101.1和横向扶手,座椅倾角仪127紧固安装于坐板101.1下侧,用于实时监测座椅的俯仰角度,前翻板103与坐板101.1构成转动副,并通过由第一插杆104、第一弹簧105、第一连杆106、第二连杆107、第二弹簧108、第二插杆109、第一旋钮111构成的定位机构锁定前翻板103的倾斜角度,为婴幼儿提供舒适的倚靠靠背,第一定位罩110覆盖于上述定位机构外侧,后翻板102与前翻板103构成转动副,并通过压板102.2、压板勾121和弹簧片120构成的锁定机构实现后翻板102相对于前翻板103的锁定,由第二旋钮112、第三插杆114、第三弹簧115、第三连杆116、第四连杆117、第四弹簧118、第四插杆119构成的定位机构可在前翻板103处于水平状态时,锁定后翻板102的倾斜角度,第二定位罩113覆盖于上述定位机构外侧,插槽架124与框架101后侧紧固连接,由插槽架124、按钮122、挂钩弹簧125、紧定螺钉126、挂钩123构成的模块化快插结构可实现第一座椅1.1与车架机构2高效且快速的连接和分离。
框架101中部两侧设有等间距圆弧分布的六对前定位孔101.2,其后端两侧设有等间距圆弧分布的五对后定位孔101.3,框架101前端设置有坐板101.1,前翻板103下端与坐板101.1后端构成转动副,前翻板103后侧设有前板立柱103.1、前板左插座103.2和前板右插座103.3,第一旋钮111前端上下侧两设有两个拨柱,并与前板立柱103.1构成转动副,第一插杆104安装于前板左插座103.2内并构成移动副,第一弹簧105安装于第一插杆104和前板左插座103.2之间,在第一弹簧105弹力作用下,第一插杆104始终处于前板左插座103.2左端位置,第一连杆106安装于第一插杆104右端与第一旋钮111前端上侧拨柱之间,并与后两者均构成转动副;第二插杆109安装于前板右插座103.3内并构成移动副,第二弹簧108安装于第二插杆109和前板右插座103.3之间,在第二弹簧108弹力作用下,第二插杆109始终处于前板右插座103.3右端位置,第二连杆107安装于第二插杆109左端与第一旋钮111前端下侧拨柱之间,并与后两者均构成转动副。
自然状态时,第一插杆104和第二插杆109分别在第一弹簧105和第二弹簧108的弹力作用下,分别插入框架101两侧的一对前定位孔101.2内,当需要调节前翻板103的倾斜角度时,顺时针扭转第一旋钮111,在第一连杆106和第二连杆107拉力作用下,第一插杆104向右移动,第二插杆109向左移动,待第一插杆104和第二插杆109均脱离前定位孔101.2后,可将前翻板103调整到合适倾斜位置,并松开对第一旋钮111的扭转,使第一插杆104和第二插杆109插入新位置的前定位孔101.2内,便可完成前翻板103的倾斜角度调节动作;当第一插杆104和第二插杆109插入到最下端的一对前定位孔101.2内时,前翻板103可与坐板101.1构成一个平面。
后翻板102下端与前翻板103上端构成转动副,两个压板勾121安装于前翻板103上端并构成转动副,弹簧片120安装于压板勾121下端与前翻板103之间,两个压板102.2通过螺钉紧固安装于后翻板102下端,后翻板102相对于前翻板103逆时针转动至两者构成一个平面后,两个压板102.2会卡入两个压板勾121内,并在弹簧片120弹力的作用下,压板勾121压紧压板102.2,从而锁止后翻板102相对于前翻板103的转动;按压两个压板勾121下端,使其逆时针转动,并使压板102.2脱离压板勾121后,可恢复后翻板102相对于前翻板103的转动。
后翻板102后侧设有后板立柱102.1、后板右插座102.3和后板左插座102.4,第二旋钮112前端上下侧两设有两个拨柱,并与后板立柱102.1构成转动副,第三插杆114安装于后板右插座102.3内并构成移动副,第三弹簧115安装于第三插杆114和后板右插座102.3之间,在第三弹簧115弹力作用下,第三插杆114始终处于后板右插座102.3右端位置,第三连杆116安装于第三插杆114左端与第二旋钮112前端下侧拨柱之间,并与后两者均构成转动副;第四插杆119安装于后板左插座102.4内并构成移动副,第四弹簧118安装于第四插杆119和后板左插座102.4之间,在第四弹簧118弹力作用下,第四插杆119始终处于后板左插座102.4左端位置,第四连杆117安装于第四插杆119右端与第二旋钮112前端上侧拨柱之间,并与后两者均构成转动副。
前翻板103与坐板101.1构成一个平面后,在自然状态下,第三插杆114和第四插杆119分别在第三弹簧115和第四弹簧118的弹力作用下,分别插入一对后定位孔101.3内,当需要调节后翻板102的倾斜角度时,顺时针扭转第二旋钮112,在第三连杆116和第四连杆117拉力作用下,第三插杆114向左移动,第四插杆119向右移动,待第三插杆114和第四插杆119均脱离后定位孔101.3后,可将后翻板102调整到合适倾斜位置,并松开对第二旋钮112的扭转,使第三插杆114和第四插杆119插入新位置的后定位孔101.3内,便可完成后翻板102的倾斜角度调节动作;当第三插杆114和第四插杆119插入到最下端的一对后定位孔101.3内时,后翻板102可与前翻板103和坐板101.1构成一个平面,供婴幼儿躺卧休息。
插槽架124通过螺钉与框架101后侧上端紧固连接,插槽架124右侧上端设有矩形凹槽,矩形凹槽上端设有两个矩形的插孔,插槽架124下端内部设有挂钩空腔和横向的按钮孔,挂钩123安装于挂钩空腔内,且可在挂钩空腔内上下滑动,挂钩123上端设有斜面结构,中间位置设有矩形开孔,按钮122下侧设有斜面,按钮122穿过挂钩123中间的矩形开孔并安装于插槽架124的按钮孔内,插槽架124下端设有两个与挂钩空腔相通的螺纹孔,两个紧定螺钉126分别安装于两个螺纹孔内,两个挂钩弹簧125分别设置于两个紧定螺钉126与挂钩123之间。
初始状态时,在挂钩弹簧125弹力的作用下,挂钩123处于挂钩空腔的上端位置,挂钩123上端的斜面结构伸入到插槽架124右侧上端的矩形凹槽内,向左按压按钮122其下侧斜面推动挂钩123向下移动,使挂钩123上端的斜面结构缩回到挂钩空腔内;松开对按钮122的按压后,在挂钩弹簧125的弹力的作用下,挂钩123恢复到初始位置。
紧定螺钉126与插槽架124构成螺纹副连接,可通过调节紧定螺钉126的位置来改变挂钩弹簧125的压缩量,从而实现对按钮122按压和回弹力度的调节。
如图7、图8、图9、图10所示,所述的车架机构2包括固定座201、直驱电机202、第二支杆203、第二摆杆204、第二摇篮插杆205、第二插杆弹簧206、第二锁止扳手207、第一锁止扳手208、第一插杆弹簧209、第一摇篮插杆210、第一压杆211、第二电推杆212、锁止套213、内杆214、第一喇叭215.1、第二喇叭215.2、外杆216、第一摆杆217、第一支杆218、第二压杆219、第一电推杆220、气压棒221,车架机构2可通过第一支杆218实现与第一座椅1.1的模块化连接,通过第二支杆203实现与第二座椅1.2的模块化连接,第一摆杆217、第二摆杆204均与外杆216构成转动副,可分别实现第一座椅1.1、第二座椅1.2的横向摇篮功能,第一电推杆220安装于第一支杆218和第一摆杆217之间用于实时调整第一座椅1.1的俯仰倾角,第二电推杆212安装于第二支杆203和第二摆杆204之间用于实时调整第二座椅1.2的俯仰倾角,第一锁止扳手208、第一插杆弹簧209、第一摇篮插杆210构成的锁止结构安装于外杆216上端前侧,用于锁定第一座椅1.1的摇篮功能,第二摇篮插杆205、第二插杆弹簧206、第二锁止扳手207构成的锁止结构安装于外杆216上端后侧,用于锁定第二座椅1.2的摇篮功能,第一喇叭215.1、第二喇叭215.2安装于外杆216两侧,可根据婴幼儿喜好播放摇篮曲、儿歌和轻音乐,外杆216与内杆214构成移动副,为方便调整外杆216高度位置,外杆216与内杆214内部之间安装有气压棒221,并可由第一压杆211和第二压杆219控制气压棒221的调整开关,内杆214与固定座201构成的转动副可由锁止套213进行锁止,直驱电机202可驱动内杆214旋转,从而可实现第一座椅1.1和第二座椅1.2的旋转木马效果,增加婴幼儿乘坐时的趣味性。
第一支杆218左侧为矩形板结构,矩形板结构上端设有两个插板218.1,第一支杆218上端与第一摆杆217左端构成转动副,第一电推杆220安装于第一支杆218下端与第一摆杆217下端之间,并与后两者均构成转动副,第一摆杆217右端为圆轴结构,圆轴结构上侧竖直向设有一个圆孔,圆轴结构通过轴承与外杆216上侧前端构成转动副,外杆216上侧前端竖直向设有阶梯圆孔,第一摇篮插杆210同轴安装于阶梯圆孔内并构成移动副,第一插杆弹簧209安装于外杆216上端与第一摇篮插杆210之间,第一锁止扳手208下端与第一摇篮插杆210上端构成转动副。
第二支杆203右侧为矩形板结构,矩形板结构上端设有两个插板203.1,第二支杆203上端与第二摆杆204右端构成转动副,第二电推杆212安装于第二支杆203下端与第二摆杆204下端之间,并与后两者均构成转动副,第二摆杆204左端为圆轴结构,圆轴结构上侧竖直向设有一个圆孔,圆轴结构通过轴承与外杆216上侧后端构成转动副,外杆216上侧后端竖直向设有阶梯圆孔,第二摇篮插杆205同轴安装于阶梯圆孔内并构成移动副,第二插杆弹簧206安装于外杆216上端与第二摇篮插杆205之间,第二锁止扳手207下端与第二摇篮插杆205上端构成转动副。
第一支杆218左侧矩形板结构可嵌入插槽架124的矩形凹槽内,矩形板结构上端的两个插板218.1插入插槽架124矩形凹槽上端的两个矩形的插孔内,挂钩123可勾住矩形板结构下沿,从而实现第一座椅1.1与车架机构2的模块化连接;按压按钮112可使挂钩123内缩,从而可解除第一座椅1.1与车架机构2的连接;第二座椅1.2通过第二支杆203与车架机构2的模块化连接原理与上述相同。
初始状态时,第一锁止扳手208处于竖直状态,第一摇篮插杆210在第一插杆弹簧209弹力作用下向下插入第一摆杆217右端圆轴结构上侧的圆孔内,从而锁止第一座椅1.1的摇篮功能,将第一锁止扳手208向前扳动至水平状态后,第一摇篮插杆210向上移动并从第一摆杆217右端圆轴结构上侧的圆孔内脱离并保持,从而可使第一座椅1.1恢复摇篮功能。
初始状态时,第二锁止扳手207处于竖直状态,第二摇篮插杆205在第二插杆弹簧206弹力作用下向下插入第二摆杆204左端圆轴结构上侧的圆孔内,从而锁止第二座椅1.2的摇篮功能,将第二锁止扳手207向后扳动至水平状态后,第二摇篮插杆205向上移动并从第二摆杆204左端圆轴结构上侧的圆孔内脱离并保持,从而可使第二座椅1.2恢复摇篮功能。
内杆214安装于外杆216内部,两者构成移动副,气压棒221顶端设有通气阀开关,按压通气阀开关可使气压棒221伸长,气压棒221下端安装于内杆214内部下端,其上端安装于外杆216内部上端,外杆216上设有前长孔216.1和后长孔216.2,第一压杆211左侧设有第一压板211.1,其后端与内杆214构成转动副,其前端可在前长孔216.1内上下摆动,第二压杆219右侧设有第二压板219.1,其后端与内杆214构成转动副,其前端可在后长孔216.2内上下摆动。
在第一座椅1.1和第二座椅1.2空载状态时,向下按压第一压杆211或第二压杆219可使第一压板211.1或第二压板219.1向下压动气压棒221顶端的通气阀开关,可使气压棒221自由伸长,使外杆216向上移动,从而实现第一座椅1.1和第二座椅1.2位置升高。
在第一座椅1.1和第二座椅1.2空载状态时,向下按压第一压杆211或第二压杆219同时向下按压外杆216,可使气压棒221缩短,松开第一压杆211和第二压杆219,气压棒221长度被锁定,从而实现第一座椅1.1和第二座椅1.2高度降低。
如图10、图11所示,内杆214下端通过两个深沟球轴承和一个推力球轴承与固定座201构成转动副,靠近内杆214下端位置设有第二花键214.1,第二花键214.1每个齿的左侧为平整结构,右侧下半部分设有凸起,每个凸起顶端均设有一个凹槽214.2,锁止套213内部上端设有内上花键213.2,内上花键213.2每个齿的下端右侧设有凸块213.3,固定座201顶端设有第一花键201.1,锁止套213与内杆214下端同轴安装,且内上花键213.2与第二花键214.1配合安装,且锁止套213可相对于内杆214上下移动和转动,即锁止套213在上位时可相对于内杆214转动,锁止套213在下位时只能相对于内杆214移动,锁止套213内部下端设有内下花键213.1,内下花键213.1可与第一花键201.1进行配合和分离。
当需要锁止内杆214和固定座201的相对转动时,向上移动锁止套213至上位最高位置,之后逆时针转动锁止套213,使内上花键213.2的每个键齿贴合第二花键214.1每个键齿的左侧平整面,之后向下移动锁止套213至下位,使内下花键213.1与第一花键201.1啮合,锁止套213在下位时由于花键的啮合关系不能相对于内杆214和固定座201转动,并且锁止套213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始终处于下位,从而可稳固地锁止内杆214和固定座201的相对转动。
当需要解锁内杆214和固定座201的相对转动时,向上移动锁止套213至上位最高位置,使内下花键213.1与第一花键201.1啮合脱离啮合,之后顺时针转动锁止套213,使内上花键213.2的键齿右侧贴合凹槽214.2上方的键齿侧,之后向下移动锁止套213使凸块213.3卡入凹槽214.2并实现配合,从而使锁止套213不能转动,避免内杆214在转动过程中,由于设备震动或人为误碰的原因使锁止套213落入下位,导致内杆214的转动突然被锁止而发生危险的状况。
直驱电机202安装于固定座201内部中心位置,内杆214下端设有的驱动杆214.3与直驱电机202的转子紧固连接,直驱电机202可驱动内杆214的转动,从而使第一座椅1.1和第二座椅1.2实现旋转木马的效果,增加婴幼儿乘坐时的趣味性。
如图12、图13、图14所示,所述的底盘机构3包括底板301、控制中心301.1、电池组301.2、第一弹杆302、第一上连杆303、第一下连杆304、左后腿杆305、左后轮306、右后轮307、右后腿杆308、第二下连杆309、第二上连杆310、第二弹杆311、底盘倾角仪312、第三弹杆313、第三上连杆314、第三下连杆315、右前腿杆316、右前轮317、第四上连杆318、第四下连杆319、左前轮320、左前腿杆321、第四弹杆322,底板301为底盘机构3的支撑主体,左前轮320为万向轮结构,并通过左前腿杆321、第四下连杆319、第四上连杆318、第四弹杆322构成独立悬挂,右前轮317为万向轮结构,并通过右前腿杆316、第三下连杆315、第三上连杆315、第三弹杆313构成独立悬挂,左后轮306内部集成有带刹车功能的轮毂电机,并通过左后腿杆305、第一下连杆304、第一上连杆303、第一弹杆302构成独立悬挂,右后轮307内部集成有带刹车功能的轮毂电机,并通过右后腿杆308、第二下连杆309、第二上连杆310、第二弹杆311构成独立悬挂,四车轮独立悬挂提高了底盘机构3的减震性能和通过性能,为婴幼儿提供了更舒适的乘坐环境,也使家长能够更轻松地实现对婴儿车的操控。
扶手架4下端通过螺钉与底板301后端紧固连接,其上端左侧设有左手柄4.1,左手柄4.1前端设有左拨套4.11、D档、N档和R档,其中D档为前进档,N档为空档,R档为倒退档,左拨套4.11上设有指针,用于指示当前档位,左手柄4.1后端手握位置设置有波浪纹状的左触摸传感器4.12,用于监测左手柄4.1是否被握持,扶手架4上端右侧设有右手柄4.2,右手柄4.2前端设有右拨套4.21和刻度线,刻度线左端为0刻度,右端为5刻度,顺时针从左至右的刻度数值逐渐增加,右拨套4.21初始位于0刻度,松开右拨套4.21后可以自动归零,右手柄4.2后端手握位置设置有波浪纹状的右触摸传感器4.22,用于监测右手柄4.2是否被握持;触摸显示屏4.3安装于扶手架4上端位置,可用于显示和设置婴儿车的各项功能和参数。
底盘倾角仪312安装于底板301上侧,用于实时监测底板301的俯仰角度,电池组301.2固定安装于底板301下侧前端,用于为婴儿车提供电力能源,控制中心301.1固定安装于底板301下侧后端,其内部集成有智能处理器,用于调控婴儿车各项参数。
左前腿杆321前端与左前轮320上端构成转动副,其后端与底板301前端左侧构成转动副,第四上连杆318后端与底板301前端左侧构成转动副,第四下连杆319上端与第四上连杆318前端构成转动副,下端与左前腿杆321构成转动副,第四弹杆322内置弹簧,其后端与底板301上侧构成转动副,其前端与第四上连杆318的前端构成转动副;右前腿杆316前端与右前轮317上端构成转动副,其后端与底板301前端右侧构成转动副,第三上连杆314后端与底板301前端右侧构成转动副,第三下连杆315上端与第三上连杆314前端构成转动副,下端与右前腿杆316构成转动副,第三弹杆313内置弹簧,其后端与底板301上侧构成转动副,其前端与第三上连杆314的前端构成转动副。
左后腿杆305前端与底板301后端左侧构成转动副,其后端安装有左后轮306,第一上连杆303前端与底板301后端左侧构成转动副,第一下连杆304上端与第一上连杆303后端构成转动副,其下端与左后腿杆305构成转动副,第一弹杆302内置弹簧,其前端与底板301上侧构成转动副,其后端与第一上连杆303后端构成转动副;右后腿杆308前端与底板301后端右侧构成转动副,其后端安装有右后轮307,第二上连杆310前端与底板301后端右侧构成转动副,第二下连杆309上端与第二上连杆310后端构成转动副,其下端与右后腿杆308构成转动副,第二弹杆311内置弹簧,其前端与底板301上侧构成转动副,其后端与第二上连杆310后端构成转动副。
如图1、图2、图13、图14、图15所示,婴儿车具有智能化的操作系统,控制中心301.1为操作系统的核心处理单元,其内部的智能处理器可将座椅倾角仪127、底盘倾角仪312、左手柄4.1、右手柄4.2和触摸显示屏4.3上采集到的数据信息经过处理后,驱动第一电推杆220、第二电推杆212、直驱电机202、左后轮306、右后轮307做出相应动作,也可使第一喇叭215.1、第二喇叭215.2播放相应的音乐,并将系统信息实时在触摸显示屏4.3上显示以供家长读取,实现可视化的人机交互。
左触摸传感器4.12用于实时监测左手柄4.1是否被握持,右触摸传感器4.22用于实时监测右手柄4.2是否被握持;当左拨套4.11指针指示N档时,左后轮306和右后轮307内的轮毂电机均不动作,若左触摸传感器4.12或右触摸传感器4.22检测到左手柄4.1或右手柄4.2被握持,此时,控制中心301.1使左后轮306和右后轮307内部的刹车解除,家长可人力推动婴儿车进行移动;若左触摸传感器4.12和右触摸传感器4.22检测到左手柄4.1和右手柄4.2均没有被握持,则控制中心301.1使左后轮306和右后轮307内部的刹车结构将两个车轮刹住,使婴儿车在没有人把持的状态下稳固地停在原地不会溜车,保证婴儿车的停靠安全。
当婴儿车需要向前行进时,左拨套4.11的指针指示D档,右拨套4.21的指针初始指示0刻度时,左后轮306和右后轮307不动作,并且其内部的刹车结构将两个车轮刹住,当右拨套4.21顺时针转动后,左后轮306和右后轮307内部的刹车解除并开始向前转动,使婴儿车向前移动,右拨套4.21的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越大则婴儿车移动速度越快,婴儿车向前移动的最高速度不超过1.2m/s,以防家长跟不上婴儿车向前移动速度而发生危险,婴儿车向前移动的最大加速度不超过0.4m/s2,以防止婴儿车在加速过程中速度突然变大而使家长脱手发生危险。
当婴儿车需要向后倒退时,左拨套4.11的指针指示R档,右拨套4.21的指针初始指示0刻度时,左后轮306和右后轮307不动作,并且其内部的刹车结构将两个车轮刹住,当右拨套4.21顺时针转动后,左后轮306和右后轮307内部的刹车解除并开始向后转动,使婴儿车向后移动,右拨套4.21的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越大则婴儿车移动速度越快,婴儿车向后移动的最高速度不超过0.3m/s,以防婴儿车向后倒退的速度大于家长后退的速度从而撞上家长,婴儿车向后倒退的最大加速度不超过0.3m/s2,以防止婴儿车在向后倒退过程中速度变化过快,撞上来不及后退的家长。
当婴儿车上坡时,第一座椅1.1会向上倾斜,第二座椅1.2会向下倾斜,特别使乘坐第二座椅1.2的婴幼儿感觉紧张和不适,当婴儿车下坡时,第一座椅1.1会向下倾斜,第二座椅1.2会向上倾斜,特别使乘坐第一座椅1.1的婴幼儿感觉紧张和不适,因此,在上下坡过程中为使两个座椅始终保持初始位置,第一电推杆220和第二电推杆212可分别实时调整第一座椅1.1和第二座椅1.2的俯仰角度。
初始状态时,第一座椅1.1和第二座椅1.2均处于水平状态的初始位置,当婴儿车上坡或下坡时,底盘倾角仪312检测到底板301的倾斜角度,并将数据发送至控制中心301.1,控制中心301.1将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后将运动指令分别发送至第一电推杆220和第二电推杆212,使其进行相应的伸缩动作,来调节第一座椅1.1和第二座椅1.2保持初始位置,两个座椅上的座椅倾角仪127可实时监测第一座椅1.1和第二座椅1.2是否保持在初始位置,并将两个座椅的实时俯仰角度传送至控制中心301.1,控制中心301.1将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后,再将运动指令分别发送至第一电推杆220和第二电推杆212分别进行实时微调,形成负反馈闭环控制系统,从而使第一座椅1.1和第二座椅1.2始终保持在初始位置,增强婴幼儿乘坐的舒适性;第一座椅1.1和第二座椅1.2的初始位置可根据婴幼儿的喜好,通过触摸显示屏4.3进行单独设置。
第一座椅1.1和第二座椅1.2的横向摇篮功能分为手动摇篮和自动摇篮两种实现方式。
手动摇篮时:将第一锁止扳手208向前扳动至水平位置后,可手动摇晃第一座椅1.1,将第二锁止扳手207向后扳动至水平位置后,可手动摇晃第二座椅1.2。
自动摇篮时:将第一锁止扳手208向前扳动至水平位置,将第二锁止扳手207向后扳动至水平位置,将锁止套213移动至上位并使凸块213.3卡入凹槽214.2内,以使内杆214可相对于固定座201转动,之后直驱电机202驱动外杆216周期性左右摇摆,从而实现第一座椅1.1和第二座椅1.2的自动摇篮动作,自动摇篮时的摇摆参数可通过触摸显示屏4.3进行设置。
通过操作触摸显示屏4.3可使第一喇叭215.1和第二喇叭215.2根据婴幼儿喜好播放儿歌、古诗、轻音乐和儿童故事,并可进行音量调节。
当第一座椅1.1和第二座椅1.2需要实现旋转木马功能时,将锁止套213移动至上位并使凸块213.3卡入凹槽214.2内,以使内杆214可相对于固定座201转动,通过触摸显示屏4.3可设置直驱电机202的转速和转向,从而使第一座椅1.1和第二座椅1.2实现旋转木马功能,增加婴幼儿乘坐时的趣味性。
“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Claims (10)

1.一种智能电动婴儿车,包括第一座椅(1.1)、第二座椅(1.2)、车架机构(2)、底盘机构(3)、扶手架(4),其特征在于:第一座椅(1.1)与第二座椅(1.2)结构相同,第一座椅(1.1)和第二座椅(1.2)可自动调整俯仰倾角,以使婴儿车在上坡和下坡时两个座椅可始终保持水平状态,两个座椅均可为婴幼儿提供一个舒适的乘坐和卧躺空间,其内部可构成平整的平面以方便婴幼儿卧躺和玩耍,两个座椅的靠背倾斜角度也可根据婴幼儿喜好进行调整,车架机构(2)上端与第一座椅(1.1)和第二座椅(1.2)可通过模块化的快插结构进行连接和分离,车架机构(2)通过伸缩结构实现两个座椅高度的调节,也可实现两个座椅的周向旋转,增加婴幼儿乘坐时的趣味性,同时也能依据钟摆效应实现第一座椅(1.1)和第二座椅(1.2)的横向摇篮功能,车架机构(2)下端与底盘机构(3)紧固连接,扶手架(4)下端与底盘机构(3)紧固连接,底盘机构(3)下设有的四个车轮均为独立悬挂,以提高底盘机构(3)的减震性能和通过性能,为婴幼儿提供更舒适的乘坐环境,智能化的操控系统不仅能为婴幼儿播放摇篮曲,也使家长能够通过扶手架(4)轻松地实现对婴儿车的操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电动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座椅(1.1)包括框架(101)、后翻板(102)、压板(102.2)、前翻板(103)、第一插杆(104)、第一弹簧(105)、第一连杆(106)、第二连杆(107)、第二弹簧(108)、第二插杆(109)、第一定位罩(110)、第一旋钮(111)、第二旋钮(112)、第二定位罩(113)、第三插杆(114)、第三弹簧(115)、第三连杆(116)、第四连杆(117)、第四弹簧(118)、第四插杆(119)、弹簧片(120)、压板勾(121)、按钮(122)、挂钩(123)、插槽架(124)、挂钩弹簧(125)、紧定螺钉(126)、座椅倾角仪(127),框架(101)为第一座椅(1.1)的主体支撑结构,其前端设有坐板(101.1)和横向扶手,座椅倾角仪(127)紧固安装于坐板(101.1)下侧,用于实时监测座椅的俯仰角度,前翻板(103)与坐板(101.1)构成转动副,并通过由第一插杆(104)、第一弹簧(105)、第一连杆(106)、第二连杆(107)、第二弹簧(108)、第二插杆(109)、第一旋钮(111)构成的定位机构锁定前翻板(103)的倾斜角度,为婴幼儿提供舒适的倚靠靠背,第一定位罩(110)覆盖于上述定位机构外侧,后翻板(102)与前翻板(103)构成转动副,并通过压板(102.2)、压板勾(121)和弹簧片(120)构成的锁定机构实现后翻板(102)相对于前翻板(103)的锁定,由第二旋钮(112)、第三插杆(114)、第三弹簧(115)、第三连杆(116)、第四连杆(117)、第四弹簧(118)、第四插杆(119)构成的定位机构可在前翻板(103)处于水平状态时,锁定后翻板(102)的倾斜角度,第二定位罩(113)覆盖于上述定位机构外侧,插槽架(124)与框架(101)后侧紧固连接,由插槽架(124)、按钮(122)、挂钩弹簧(125)、紧定螺钉(126)、挂钩(123)构成的模块化快插结构可实现第一座椅(1.1)与车架机构(2)高效且快速的连接和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电动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框架(101)中部两侧设有等间距圆弧分布的六对前定位孔(101.2),其后端两侧设有等间距圆弧分布的五对后定位孔(101.3),框架(101)前端设置有坐板(101.1),前翻板(103)下端与坐板(101.1)后端构成转动副,前翻板(103)后侧设有前板立柱(103.1)、前板左插座(103.2)和前板右插座(103.3),第一旋钮(111)前端上下侧两设有两个拨柱,并与前板立柱(103.1)构成转动副,第一插杆(104)安装于前板左插座(103.2)内并构成移动副,第一弹簧(105)安装于第一插杆(104)和前板左插座(103.2)之间,在第一弹簧(105)弹力作用下,第一插杆(104)始终处于前板左插座(103.2)左端位置,第一连杆(106)安装于第一插杆(104)右端与第一旋钮(111)前端上侧拨柱之间,并与后两者均构成转动副;第二插杆(109)安装于前板右插座(103.3)内并构成移动副,第二弹簧(108)安装于第二插杆(109)和前板右插座(103.3)之间,在第二弹簧(108)弹力作用下,第二插杆(109)始终处于前板右插座(103.3)右端位置,第二连杆(107)安装于第二插杆(109)左端与第一旋钮(111)前端下侧拨柱之间,并与后两者均构成转动副;
自然状态时,第一插杆(104)和第二插杆(109)分别在第一弹簧(105)和第二弹簧(108)的弹力作用下,分别插入框架(101)两侧的一对前定位孔(101.2)内,当需要调节前翻板(103)的倾斜角度时,顺时针扭转第一旋钮(111),在第一连杆(106)和第二连杆(107)拉力作用下,第一插杆(104)向右移动,第二插杆(109)向左移动,待第一插杆(104)和第二插杆(109)均脱离前定位孔(101.2)后,可将前翻板(103)调整到合适倾斜位置,并松开对第一旋钮(111)的扭转,使第一插杆(104)和第二插杆(109)插入新位置的前定位孔(101.2)内,便可完成前翻板(103)的倾斜角度调节动作;当第一插杆(104)和第二插杆(109)插入到最下端的一对前定位孔(101.2)内时,前翻板(103)可与坐板(101.1)构成一个平面;
后翻板(102)下端与前翻板(103)上端构成转动副,两个压板勾(121)安装于前翻板(103)上端并构成转动副,弹簧片(120)安装于压板勾(121)下端与前翻板(103)之间,两个压板(102.2)通过螺钉紧固安装于后翻板(102)下端,后翻板(102)相对于前翻板(103)逆时针转动至两者构成一个平面后,两个压板(102.2)会卡入两个压板勾(121)内,并在弹簧片(120)弹力的作用下,压板勾(121)压紧压板(102.2),从而锁止后翻板(102)相对于前翻板(103)的转动;按压两个压板勾(121)下端,使其逆时针转动,并使压板(102.2)脱离压板勾(121)后,可恢复后翻板(102)相对于前翻板(103)的转动;
后翻板(102)后侧设有后板立柱(102.1)、后板右插座(102.3)和后板左插座(102.4),第二旋钮(112)前端上下侧两设有两个拨柱,并与后板立柱(102.1)构成转动副,第三插杆(114)安装于后板右插座(102.3)内并构成移动副,第三弹簧(115)安装于第三插杆(114)和后板右插座(102.3)之间,在第三弹簧(115)弹力作用下,第三插杆(114)始终处于后板右插座(102.3)右端位置,第三连杆(116)安装于第三插杆(114)左端与第二旋钮(112)前端下侧拨柱之间,并与后两者均构成转动副;第四插杆(119)安装于后板左插座(102.4)内并构成移动副,第四弹簧(118)安装于第四插杆(119)和后板左插座(102.4)之间,在第四弹簧(118)弹力作用下,第四插杆(119)始终处于后板左插座(102.4)左端位置,第四连杆(117)安装于第四插杆(119)右端与第二旋钮(112)前端上侧拨柱之间,并与后两者均构成转动副;
前翻板(103)与坐板(101.1)构成一个平面后,在自然状态下,第三插杆(114)和第四插杆(119)分别在第三弹簧(115)和第四弹簧(118)的弹力作用下,分别插入一对后定位孔(101.3)内,当需要调节后翻板(102)的倾斜角度时,顺时针扭转第二旋钮(112),在第三连杆(116)和第四连杆(117)拉力作用下,第三插杆(114)向左移动,第四插杆(119)向右移动,待第三插杆(114)和第四插杆(119)均脱离后定位孔(101.3)后,可将后翻板(102)调整到合适倾斜位置,并松开对第二旋钮(112)的扭转,使第三插杆(114)和第四插杆(119)插入新位置的后定位孔(101.3)内,便可完成后翻板(102)的倾斜角度调节动作;当第三插杆(114)和第四插杆(119)插入到最下端的一对后定位孔(101.3)内时,后翻板(102)可与前翻板(103)和坐板(101.1)构成一个平面,供婴幼儿躺卧休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电动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插槽架(124)通过螺钉与框架(101)后侧上端紧固连接,插槽架(124)右侧上端设有矩形凹槽,矩形凹槽上端设有两个矩形的插孔,插槽架(124)下端内部设有挂钩空腔和横向的按钮孔,挂钩(123)安装于挂钩空腔内,且可在挂钩空腔内上下滑动,挂钩(123)上端设有斜面结构,中间位置设有矩形开孔,按钮(122)下侧设有斜面,按钮(122)穿过挂钩(123)中间的矩形开孔并安装于插槽架(124)的按钮孔内,插槽架(124)下端设有两个与挂钩空腔相通的螺纹孔,两个紧定螺钉(126)分别安装于两个螺纹孔内,两个挂钩弹簧(125)分别设置于两个紧定螺钉(126)与挂钩(123)之间;
初始状态时,在挂钩弹簧(125)弹力的作用下,挂钩(123)处于挂钩空腔的上端位置,挂钩(123)上端的斜面结构伸入到插槽架(124)右侧上端的矩形凹槽内,向左按压按钮(122)其下侧斜面推动挂钩(123)向下移动,使挂钩(123)上端的斜面结构缩回到挂钩空腔内;松开对按钮(122)的按压后,在挂钩弹簧(125)的弹力的作用下,挂钩(123)恢复到初始位置;
紧定螺钉(126)与插槽架(124)构成螺纹副连接,可通过调节紧定螺钉(126)的位置来改变挂钩弹簧(125)的压缩量,从而实现对按钮(122)按压和回弹力度的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电动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架机构(2)包括固定座(201)、直驱电机(202)、第二支杆(203)、第二摆杆(204)、第二摇篮插杆(205)、第二插杆弹簧(206)、第二锁止扳手(207)、第一锁止扳手(208)、第一插杆弹簧(209)、第一摇篮插杆(210)、第一压杆(211)、第二电推杆(212)、锁止套(213)、内杆(214)、第一喇叭(215.1)、第二喇叭(215.2)、外杆(216)、第一摆杆(217)、第一支杆(218)、第二压杆(219)、第一电推杆(220)、气压棒(221),车架机构(2)可通过第一支杆(218)实现与第一座椅(1.1)的模块化连接,通过第二支杆(203)实现与第二座椅(1.2)的模块化连接,第一摆杆(217)、第二摆杆(204)均与外杆(216)构成转动副,可分别实现第一座椅(1.1)、第二座椅(1.2)的横向摇篮功能,第一电推杆(220)安装于第一支杆(218)和第一摆杆(217)之间用于实时调整第一座椅(1.1)的俯仰倾角,第二电推杆(212)安装于第二支杆(203)和第二摆杆(204)之间用于实时调整第二座椅(1.2)的俯仰倾角,第一锁止扳手(208)、第一插杆弹簧(209)、第一摇篮插杆(210)构成的锁止结构安装于外杆(216)上端前侧,用于锁定第一座椅(1.1)的摇篮功能,第二摇篮插杆(205)、第二插杆弹簧(206)、第二锁止扳手(207)构成的锁止结构安装于外杆(216)上端后侧,用于锁定第二座椅(1.2)的摇篮功能,第一喇叭(215.1)、第二喇叭(215.2)安装于外杆(216)两侧,可根据婴幼儿喜好播放摇篮曲、儿歌和轻音乐,外杆(216)与内杆(214)构成移动副,为方便调整外杆(216)高度位置,外杆(216)与内杆(214)内部之间安装有气压棒(221),并可由第一压杆(211)和第二压杆(219)控制气压棒(221)的调整开关,内杆(214)与固定座(201)构成的转动副可由锁止套(213)进行锁止,直驱电机(202)可驱动内杆(214)旋转,从而可实现第一座椅(1.1)和第二座椅(1.2)的旋转木马效果,增加婴幼儿乘坐时的趣味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电动婴儿车,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杆(218)左侧为矩形板结构,矩形板结构上端设有两个插板(218.1),第一支杆(218)上端与第一摆杆(217)左端构成转动副,第一电推杆(220)安装于第一支杆(218)下端与第一摆杆(217)下端之间,并与后两者均构成转动副,第一摆杆(217)右端为圆轴结构,圆轴结构上侧竖直向设有一个圆孔,圆轴结构通过轴承与外杆(216)上侧前端构成转动副,外杆(216)上侧前端竖直向设有阶梯圆孔,第一摇篮插杆(210)同轴安装于阶梯圆孔内并构成移动副,第一插杆弹簧(209)安装于外杆(216)上端与第一摇篮插杆(210)之间,第一锁止扳手(208)下端与第一摇篮插杆(210)上端构成转动副;
第二支杆(203)右侧为矩形板结构,矩形板结构上端设有两个插板(203.1),第二支杆(203)上端与第二摆杆(204)右端构成转动副,第二电推杆(212)安装于第二支杆(203)下端与第二摆杆(204)下端之间,并与后两者均构成转动副,第二摆杆(204)左端为圆轴结构,圆轴结构上侧竖直向设有一个圆孔,圆轴结构通过轴承与外杆(216)上侧后端构成转动副,外杆(216)上侧后端竖直向设有阶梯圆孔,第二摇篮插杆(205)同轴安装于阶梯圆孔内并构成移动副,第二插杆弹簧(206)安装于外杆(216)上端与第二摇篮插杆(205)之间,第二锁止扳手(207)下端与第二摇篮插杆(205)上端构成转动副;
第一支杆(218)左侧矩形板结构可嵌入插槽架(124)的矩形凹槽内,矩形板结构上端的两个插板(218.1)插入插槽架(124)矩形凹槽上端的两个矩形的插孔内,挂钩(123)可勾住矩形板结构下沿,从而实现第一座椅(1.1)与车架机构(2)的模块化连接;按压按钮(112)可使挂钩(123)内缩,从而可解除第一座椅(1.1)与车架机构(2)的连接;第二座椅(1.2)通过第二支杆(203)与车架机构(2)的模块化连接原理与上述相同;
初始状态时,第一锁止扳手(208)处于竖直状态,第一摇篮插杆(210)在第一插杆弹簧(209)弹力作用下向下插入第一摆杆(217)右端圆轴结构上侧的圆孔内,从而锁止第一座椅(1.1)的摇篮功能,将第一锁止扳手(208)向前扳动至水平状态后,第一摇篮插杆(210)向上移动并从第一摆杆(217)右端圆轴结构上侧的圆孔内脱离并保持,从而可使第一座椅(1.1)恢复摇篮功能;
初始状态时,第二锁止扳手(207)处于竖直状态,第二摇篮插杆(205)在第二插杆弹簧(206)弹力作用下向下插入第二摆杆(204)左端圆轴结构上侧的圆孔内,从而锁止第二座椅(1.2)的摇篮功能,将第二锁止扳手(207)向后扳动至水平状态后,第二摇篮插杆(205)向上移动并从第二摆杆(204)左端圆轴结构上侧的圆孔内脱离并保持,从而可使第二座椅(1.2)恢复摇篮功能。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电动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内杆(214)安装于外杆(216)内部,两者构成移动副,气压棒(221)顶端设有通气阀开关,按压通气阀开关可使气压棒(221)伸长,气压棒(221)下端安装于内杆(214)内部下端,其上端安装于外杆(216)内部上端,外杆(216)上设有前长孔(216.1)和后长孔(216.2),第一压杆(211)左侧设有第一压板(211.1),其后端与内杆(214)构成转动副,其前端可在前长孔(216.1)内上下摆动,第二压杆(219)右侧设有第二压板(219.1),其后端与内杆(214)构成转动副,其前端可在后长孔(216.2)内上下摆动;
在第一座椅(1.1)和第二座椅(1.2)空载状态时,向下按压第一压杆(211)或第二压杆(219)可使第一压板(211.1)或第二压板(219.1)向下压动气压棒(221)顶端的通气阀开关,可使气压棒(221)自由伸长,使外杆(216)向上移动,从而实现第一座椅(1.1)和第二座椅(1.2)位置升高;
在第一座椅(1.1)和第二座椅(1.2)空载状态时,向下按压第一压杆(211)或第二压杆(219)同时向下按压外杆(216),可使气压棒(221)缩短,松开第一压杆(211)和第二压杆(219),气压棒(221)长度被锁定,从而实现第一座椅(1.1)和第二座椅(1.2)高度降低;
内杆(214)下端通过两个深沟球轴承和一个推力球轴承与固定座(201)构成转动副,靠近内杆(214)下端位置设有第二花键(214.1),第二花键(214.1)每个齿的左侧为平整结构,右侧下半部分设有凸起,每个凸起顶端均设有一个凹槽(214.2),锁止套(213)内部上端设有内上花键(213.2),内上花键(213.2)每个齿的下端右侧设有凸块(213.3),固定座(201)顶端设有第一花键(201.1),锁止套(213)与内杆(214)下端同轴安装,且内上花键(213.2)与第二花键(214.1)配合安装,且锁止套(213)可相对于内杆(214)上下移动和转动,即锁止套(213)在上位时可相对于内杆(214)转动,锁止套(213)在下位时只能相对于内杆(214)移动,锁止套(213)内部下端设有内下花键(213.1),内下花键(213.1)可与第一花键(201.1)进行配合和分离;
当需要锁止内杆(214)和固定座(201)的相对转动时,向上移动锁止套(213)至上位最高位置,之后逆时针转动锁止套(213),使内上花键(213.2)的每个键齿贴合第二花键(214.1)每个键齿的左侧平整面,之后向下移动锁止套(213)至下位,使内下花键(213.1)与第一花键(201.1)啮合,锁止套(213)在下位时由于花键的啮合关系不能相对于内杆(214)和固定座(201)转动,并且锁止套(213)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始终处于下位,从而可稳固地锁止内杆(214)和固定座(201)的相对转动;
当需要解锁内杆(214)和固定座(201)的相对转动时,向上移动锁止套(213)至上位最高位置,使内下花键(213.1)与第一花键(201.1)啮合脱离啮合,之后顺时针转动锁止套(213),使内上花键(213.2)的键齿右侧贴合凹槽(214.2)上方的键齿侧,之后向下移动锁止套(213)使凸块(213.3)卡入凹槽(214.2)并实现配合,从而使锁止套(213)不能转动,避免内杆(214)在转动过程中,由于设备震动或人为误碰的原因使锁止套(213)落入下位,导致内杆(214)的转动突然被锁止而发生危险的状况;
直驱电机(202)安装于固定座(201)内部中心位置,内杆(214)下端设有的驱动杆(214.3)与直驱电机(202)的转子紧固连接,直驱电机(202)可驱动内杆(214)的转动,从而使第一座椅(1.1)和第二座椅(1.2)实现旋转木马的效果,增加婴幼儿乘坐时的趣味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电动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盘机构(3)包括底板(301)、控制中心(301.1)、电池组(301.2)、第一弹杆(302)、第一上连杆(303)、第一下连杆(304)、左后腿杆(305)、左后轮(306)、右后轮(307)、右后腿杆(308)、第二下连杆(309)、第二上连杆(310)、第二弹杆(311)、底盘倾角仪(312)、第三弹杆(313)、第三上连杆(314)、第三下连杆(315)、右前腿杆(316)、右前轮(317)、第四上连杆(318)、第四下连杆(319)、左前轮(320)、左前腿杆(321)、第四弹杆(322),底板(301)为底盘机构(3)的支撑主体,左前轮(320)为万向轮结构,并通过左前腿杆(321)、第四下连杆(319)、第四上连杆(318)、第四弹杆(322)构成独立悬挂,右前轮(317)为万向轮结构,并通过右前腿杆(316)、第三下连杆(315)、第三上连杆(315)、第三弹杆(313)构成独立悬挂,左后轮(306)内部集成有带刹车功能的轮毂电机,并通过左后腿杆(305)、第一下连杆(304)、第一上连杆(303)、第一弹杆(302)构成独立悬挂,右后轮(307)内部集成有带刹车功能的轮毂电机,并通过右后腿杆(308)、第二下连杆(309)、第二上连杆(310)、第二弹杆(311)构成独立悬挂,四车轮独立悬挂提高了底盘机构(3)的减震性能和通过性能,为婴幼儿提供了更舒适的乘坐环境,也使家长能够更轻松地实现对婴儿车的操控;
扶手架(4)下端通过螺钉与底板(301)后端紧固连接,其上端左侧设有左手柄(4.1),左手柄(4.1)前端设有左拨套(4.11)、D档、N档和R档,其中D档为前进档,N档为空档,R档为倒退档,左拨套(4.11)上设有指针,用于指示当前档位,左手柄(4.1)后端手握位置设置有波浪纹状的左触摸传感器(4.12),用于监测左手柄(4.1)是否被握持,扶手架(4)上端右侧设有右手柄(4.2),右手柄(4.2)前端设有右拨套(4.21)和刻度线,刻度线左端为0刻度,右端为5刻度,顺时针从左至右的刻度数值逐渐增加,右拨套(4.21)初始位于0刻度,松开右拨套(4.21)后可以自动归零,右手柄(4.2)后端手握位置设置有波浪纹状的右触摸传感器(4.22),用于监测右手柄(4.2)是否被握持;触摸显示屏(4.3)安装于扶手架(4)上端位置,可用于显示和设置婴儿车的各项功能和参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智能电动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底盘倾角仪(312)安装于底板(301)上侧,用于实时监测底板(301)的俯仰角度,电池组(301.2)固定安装于底板(301)下侧前端,用于为婴儿车提供电力能源,控制中心(301.1)固定安装于底板(301)下侧后端,其内部集成有智能处理器,用于调控婴儿车各项参数;
左前腿杆(321)前端与左前轮(320)上端构成转动副,其后端与底板(301)前端左侧构成转动副,第四上连杆(318)后端与底板(301)前端左侧构成转动副,第四下连杆(319)上端与第四上连杆(318)前端构成转动副,下端与左前腿杆(321)构成转动副,第四弹杆(322)内置弹簧,其后端与底板(301)上侧构成转动副,其前端与第四上连杆(318)的前端构成转动副;右前腿杆(316)前端与右前轮(317)上端构成转动副,其后端与底板(301)前端右侧构成转动副,第三上连杆(314)后端与底板(301)前端右侧构成转动副,第三下连杆(315)上端与第三上连杆(314)前端构成转动副,下端与右前腿杆(316)构成转动副,第三弹杆(313)内置弹簧,其后端与底板(301)上侧构成转动副,其前端与第三上连杆(314)的前端构成转动副;
左后腿杆(305)前端与底板(301)后端左侧构成转动副,其后端安装有左后轮(306),第一上连杆(303)前端与底板(301)后端左侧构成转动副,第一下连杆(304)上端与第一上连杆(303)后端构成转动副,其下端与左后腿杆(305)构成转动副,第一弹杆(302)内置弹簧,其前端与底板(301)上侧构成转动副,其后端与第一上连杆(303)后端构成转动副;右后腿杆(308)前端与底板(301)后端右侧构成转动副,其后端安装有右后轮(307),第二上连杆(310)前端与底板(301)后端右侧构成转动副,第二下连杆(309)上端与第二上连杆(310)后端构成转动副,其下端与右后腿杆(308)构成转动副,第二弹杆(311)内置弹簧,其前端与底板(301)上侧构成转动副,其后端与第二上连杆(310)后端构成转动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电动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婴儿车具有智能化的操作系统,控制中心(301.1)为操作系统的核心处理单元,其内部的智能处理器可将座椅倾角仪(127)、底盘倾角仪(312)、左手柄(4.1)、右手柄(4.2)和触摸显示屏(4.3)上采集到的数据信息经过处理后,驱动第一电推杆(220)、第二电推杆(212)、直驱电机(202)、左后轮(306)、右后轮(307)做出相应动作,也可使第一喇叭(215.1)、第二喇叭(215.2)播放相应的音乐,并将系统信息实时在触摸显示屏(4.3)上显示以供家长读取,实现可视化的人机交互;
左触摸传感器(4.12)用于实时监测左手柄(4.1)是否被握持,右触摸传感器(4.22)用于实时监测右手柄(4.2)是否被握持;当左拨套(4.11)指针指示N档时,左后轮(306)和右后轮(307)内的轮毂电机均不动作,若左触摸传感器(4.12)或右触摸传感器(4.22)检测到左手柄(4.1)或右手柄(4.2)被握持,此时,控制中心(301.1)使左后轮(306)和右后轮(307)内部的刹车解除,家长可人力推动婴儿车进行移动;若左触摸传感器(4.12)和右触摸传感器(4.22)检测到左手柄(4.1)和右手柄(4.2)均没有被握持,则控制中心(301.1)使左后轮(306)和右后轮(307)内部的刹车结构将两个车轮刹住,使婴儿车在没有人把持的状态下稳固地停在原地不会溜车,保证婴儿车的停靠安全;
当婴儿车需要向前行进时,左拨套(4.11)的指针指示D档,右拨套(4.21)的指针初始指示0刻度时,左后轮(306)和右后轮(307)不动作,并且其内部的刹车结构将两个车轮刹住,当右拨套(4.21)顺时针转动后,左后轮(306)和右后轮(307)内部的刹车解除并开始向前转动,使婴儿车向前移动,右拨套(4.21)的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越大则婴儿车移动速度越快,婴儿车向前移动的最高速度不超过1.2m/s,以防家长跟不上婴儿车向前移动速度而发生危险,婴儿车向前移动的最大加速度不超过0.4m/s2,以防止婴儿车在加速过程中速度突然变大而使家长脱手发生危险;
当婴儿车需要向后倒退时,左拨套(4.11)的指针指示R档,右拨套(4.21)的指针初始指示0刻度时,左后轮(306)和右后轮(307)不动作,并且其内部的刹车结构将两个车轮刹住,当右拨套(4.21)顺时针转动后,左后轮(306)和右后轮(307)内部的刹车解除并开始向后转动,使婴儿车向后移动,右拨套(4.21)的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越大则婴儿车移动速度越快,婴儿车向后移动的最高速度不超过0.3m/s,以防婴儿车向后倒退的速度大于家长后退的速度从而撞上家长,婴儿车向后倒退的最大加速度不超过0.3m/s2,以防止婴儿车在向后倒退过程中速度变化过快,撞上来不及后退的家长;
当婴儿车上坡时,第一座椅(1.1)会向上倾斜,第二座椅(1.2)会向下倾斜,特别使乘坐第二座椅(1.2)的婴幼儿感觉紧张和不适,当婴儿车下坡时,第一座椅(1.1)会向下倾斜,第二座椅(1.2)会向上倾斜,特别使乘坐第一座椅(1.1)的婴幼儿感觉紧张和不适,因此,在上下坡过程中为使两个座椅始终保持初始位置,第一电推杆(220)和第二电推杆(212)可分别实时调整第一座椅(1.1)和第二座椅(1.2)的俯仰角度;
初始状态时,第一座椅(1.1)和第二座椅(1.2)均处于水平状态的初始位置,当婴儿车上坡或下坡时,底盘倾角仪(312)检测到底板(301)的倾斜角度,并将数据发送至控制中心(301.1),控制中心(301.1)将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后将运动指令分别发送至第一电推杆(220)和第二电推杆(212),使其进行相应的伸缩动作,来调节第一座椅(1.1)和第二座椅(1.2)保持初始位置,两个座椅上的座椅倾角仪(127)可实时监测第一座椅(1.1)和第二座椅(1.2)是否保持在初始位置,并将两个座椅的实时俯仰角度传送至控制中心(301.1),控制中心(301.1)将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后,再将运动指令分别发送至第一电推杆(220)和第二电推杆(212)分别进行实时微调,形成负反馈闭环控制系统,从而使第一座椅(1.1)和第二座椅(1.2)始终保持在初始位置,增强婴幼儿乘坐的舒适性;第一座椅(1.1)和第二座椅(1.2)的初始位置可根据婴幼儿的喜好,通过触摸显示屏(4.3)进行单独设置;
第一座椅(1.1)和第二座椅(1.2)的横向摇篮功能分为手动摇篮和自动摇篮两种实现方式;
手动摇篮时:将第一锁止扳手(208)向前扳动至水平位置后,可手动摇晃第一座椅(1.1),将第二锁止扳手(207)向后扳动至水平位置后,可手动摇晃第二座椅(1.2);
自动摇篮时:将第一锁止扳手(208)向前扳动至水平位置,将第二锁止扳手(207)向后扳动至水平位置,将锁止套(213)移动至上位并使凸块(213.3)卡入凹槽(214.2)内,以使内杆(214)可相对于固定座(201)转动,之后直驱电机(202)驱动外杆(216)周期性左右摇摆,从而实现第一座椅(1.1)和第二座椅(1.2)的自动摇篮动作,自动摇篮时的摇摆参数可通过触摸显示屏(4.3)进行设置;
通过操作触摸显示屏(4.3)可使第一喇叭(215.1)和第二喇叭(215.2)根据婴幼儿喜好播放儿歌、古诗、轻音乐和儿童故事,并可进行音量调节;
当第一座椅(1.1)和第二座椅(1.2)需要实现旋转木马功能时,将锁止套(213)移动至上位并使凸块(213.3)卡入凹槽(214.2)内,以使内杆(214)可相对于固定座(201)转动,通过触摸显示屏(4.3)可设置直驱电机(202)的转速和转向,从而使第一座椅(1.1)和第二座椅(1.2)实现旋转木马功能,增加婴幼儿乘坐时的趣味性。
CN202011286906.6A 2020-11-17 2020-11-17 一种智能电动婴儿车 Withdrawn CN1122086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86906.6A CN112208616A (zh) 2020-11-17 2020-11-17 一种智能电动婴儿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86906.6A CN112208616A (zh) 2020-11-17 2020-11-17 一种智能电动婴儿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08616A true CN112208616A (zh) 2021-01-12

Family

ID=74057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86906.6A Withdrawn CN112208616A (zh) 2020-11-17 2020-11-17 一种智能电动婴儿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08616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2906A (zh) * 2021-03-31 2021-06-04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测量手术床角度带磁性高精度数显仪
GB2622563A (en) * 2022-06-10 2024-03-27 Area 52 Ltd Pram frame
CN117959559A (zh) * 2024-04-02 2024-05-03 牡丹江医学院 一种心理学催眠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7959559B (zh) * 2024-04-02 2024-05-31 牡丹江医学院 一种心理学催眠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95190A (zh) * 1970-04-13 1972-11-01
CN2668467Y (zh) * 2003-12-19 2005-01-05 李国庆 手推式婴儿车
DE202006017553U1 (de) * 2006-11-17 2007-05-16 Ilinko Ltd. Kinderhochstuhl
US20100038887A1 (en) * 2008-08-17 2010-02-18 Amir Bar-Lev Adjustable stroller
US20130270800A1 (en) * 2012-04-16 2013-10-17 Lerado (Zhong Shan) Industrial Co., Ltd Convertible tandem stroller with a double seat transfer mechanism
CN205235371U (zh) * 2015-12-09 2016-05-18 芜湖中创仿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一体乘骑式模拟器
WO2017035245A1 (en) * 2015-08-24 2017-03-02 Dream Roller Mobility, LLC Wheelchair with four wheel independent suspension and modular seating
CN108706039A (zh) * 2018-06-29 2018-10-26 连江县维佳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可升降的安全婴儿推车
KR102095465B1 (ko) * 2019-01-22 2020-03-31 동의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자이로스코프 유모차
CN111148454A (zh) * 2017-09-14 2020-05-12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摇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95190A (zh) * 1970-04-13 1972-11-01
CN2668467Y (zh) * 2003-12-19 2005-01-05 李国庆 手推式婴儿车
DE202006017553U1 (de) * 2006-11-17 2007-05-16 Ilinko Ltd. Kinderhochstuhl
US20100038887A1 (en) * 2008-08-17 2010-02-18 Amir Bar-Lev Adjustable stroller
US20130270800A1 (en) * 2012-04-16 2013-10-17 Lerado (Zhong Shan) Industrial Co., Ltd Convertible tandem stroller with a double seat transfer mechanism
WO2017035245A1 (en) * 2015-08-24 2017-03-02 Dream Roller Mobility, LLC Wheelchair with four wheel independent suspension and modular seating
CN205235371U (zh) * 2015-12-09 2016-05-18 芜湖中创仿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一体乘骑式模拟器
CN111148454A (zh) * 2017-09-14 2020-05-12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摇篮
CN108706039A (zh) * 2018-06-29 2018-10-26 连江县维佳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可升降的安全婴儿推车
KR102095465B1 (ko) * 2019-01-22 2020-03-31 동의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자이로스코프 유모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2906A (zh) * 2021-03-31 2021-06-04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测量手术床角度带磁性高精度数显仪
CN112902906B (zh) * 2021-03-31 2022-07-08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测量手术床角度带磁性高精度数显仪
GB2622563A (en) * 2022-06-10 2024-03-27 Area 52 Ltd Pram frame
CN117959559A (zh) * 2024-04-02 2024-05-03 牡丹江医学院 一种心理学催眠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7959559B (zh) * 2024-04-02 2024-05-31 牡丹江医学院 一种心理学催眠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08616A (zh) 一种智能电动婴儿车
US7891736B2 (en) Infant seat rocker
CN108852663B (zh) 一种电动轮椅
CN112339833A (zh) 一种智能电动婴儿车的主体结构
CN112429068A (zh) 双座智能电动婴儿车
CN108852658B (zh) 一种轮椅的底盘结构
CN112339829A (zh) 一种智能电动婴儿车的操作系统
CN112319593A (zh) 一种转动锁止结构
CN112339838A (zh) 一种双座智能电动婴儿车
CN112339830A (zh) 一种智能婴儿车
CN112339839A (zh) 一种双座智能婴儿车
CN112238888A (zh) 智能电动婴儿车
CN112339840A (zh) 一种双座婴儿车
CN108852659B (zh) 一种轮椅的桌板结构
CN108888424B (zh) 一种轮椅前踏板
CN108852662B (zh) 一种电动轮椅的底盘结构
CN112339850A (zh) 一种婴儿车的底盘机构
CN112339846A (zh) 多功能婴儿车
CN108852664B (zh) 一种电动轮椅的扶手结构
CN112339836A (zh) 一种婴儿车的车架机构
CN112339843A (zh) 一种刹车机构
CN112339831A (zh) 一种双座多功能婴儿车
CN112339835A (zh) 一种婴儿车的座椅
CN112339837A (zh) 双座多功能婴儿车
CN112339841A (zh) 一种多功能婴儿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