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03198B - 换能器振动悬挂系统与驱动系统组件及其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换能器振动悬挂系统与驱动系统组件及其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03198B
CN112203198B CN201910612018.XA CN201910612018A CN112203198B CN 112203198 B CN112203198 B CN 112203198B CN 201910612018 A CN201910612018 A CN 201910612018A CN 112203198 B CN112203198 B CN 1122031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suspension
magnetic field
transducer
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1201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03198A (zh
Inventor
刘春发
祖峰磊
杨鑫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191061201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03198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00300 priority patent/WO2021003797A1/zh
Priority to US17/625,643 priority patent/US20220272456A1/en
Publication of CN1122031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031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031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031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4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centering of coil
    • H04R9/045Moun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3/00Transducers having an acoustic diaphragm of magnetisable material directly co-acting with electromagn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2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28Transducer mountings or enclosures modified by provision of mechanical or acoustic impedances, e.g. resonator, damping means
    • H04R1/2807Enclosures comprising vibrating or resonating arrangements
    • H04R1/2811Enclosures comprising vibrating or resonating arrangements for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7/00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 H04R7/02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 H04R7/04Plane diaphrag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25Magnet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00/00Loudspeakers
    • H04R2400/11Aspects regarding the frame of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99/00Aspects covered by H04R or H04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eir subgroups
    • H04R2499/10General applications
    • H04R2499/11Transducers incorporated or for use in hand-held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PDA's, camer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能器振动悬挂系统与驱动系统组件,其中振动悬挂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运动装置和至少一个悬挂装置;驱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线圈,振动悬挂系统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线圈内部,且振动悬挂系统的至少一部分穿过线圈的内孔,线圈在换能器内部固定设置,运动装置的运动方向与线圈的轴线方向正交或部分正交。这种设计将振动悬挂系统的一个或多个部分与驱动系统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复用,将更加有利于节省器件内部空间,达到进一步小型化的目的。

Description

换能器振动悬挂系统与驱动系统组件及其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能器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换能器振动悬挂与驱动系统组件,同时涉及应用该振动悬挂系统与驱动系统组件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换能器是电子设备中承载能量转换的重要器件,以手机、平板电脑、手提电脑等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为例,普遍使用各类换能器作为其发声、振动的主要器件,换能器的振动悬挂与驱动系统对换能器的整体性能和结构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主流的微型换能器的振动悬挂和驱动系统的设计有:a.音圈和运动装置直接贴合(例如图1中所示的扬声器结构);b.一端固定的衔铁通过传动部件与振动部件结合的动铁结构(例如图2中所示的动铁受话器);c.磁路与振动部分结合复用的振动马达。这几种换能器的主要缺陷有:
1.动圈式换能器的线圈4’与振动部分(即悬挂装置2’以及补强部3’,其悬挂装置具体为振膜)为上下结构,线圈与磁路(包括导磁件、永磁铁5’)空间复用,但与悬挂系统无法复用;
2.动铁式换能器中将悬挂装置2’与衔铁(即传动机构6)尽可能的贴合,在振动方向上一定程度上做到了线圈与磁路、线圈与悬挂系统同时复用,但在与振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线圈与磁路、线圈与悬挂系统都无法复用;
3.振动马达的磁路与振子相结合,可以保证在器件厚度方向上磁路与悬挂系统复用,但线圈就无法与之复用。
所以有必要对现有技术换能器的振动悬挂与驱动系统和电子设备进行改进,以避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换能器振动悬挂系统与驱动系统组件,其中,所述振动悬挂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运动装置和至少一个悬挂装置;
所述驱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线圈;
所述振动悬挂系统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线圈内部,且所述振动悬挂系统的至少一部分穿过所述线圈的内孔,所述线圈在所述换能器内部固定设置,所述运动装置的运动方向与所述线圈的轴线方向正交或部分正交。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运动装置上设置有导磁材料,所述导磁材料的至少一部分置于所述交变磁场和所述静磁场交叠的区域,所述导磁材料使所述静磁场和所述交变磁场汇聚,所述静磁场与交变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磁场力作用在导磁材料上,驱动所述振动悬挂系统运动。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悬挂装置为弹片、弹簧或膜片的一种或者其组合。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换能器为磁势扬声器,所述运动装置为振膜,所述振膜隔离所述磁势扬声器的前后声腔,并且所述振膜形成所述悬挂装置的一部分。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运动装置或悬挂装置穿过线圈的内孔。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导磁材料为平面结构。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导磁材料为一组或多组,所述每组导磁材料设置在所述振膜的两个侧面上。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磁路设置与所述线圈并列。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线圈为多个,所述磁路设置在所述多个线圈之间。
本发明提出将振动悬挂系统的全部或一部分直接置于线圈内部,运动装置的全部或一部分在线圈内部振动。该设计将振动悬挂系统的一个或多个部分与驱动系统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复用,将更加有利于节省器件内部空间,便于产品的进一步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上述的换能器振动悬挂系统与驱动系统组件。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电子设备为手机、平板、电视、汽车音响或音箱。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为现有技术一动圈式换能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二动铁式换能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换能器振动悬挂系统与驱动系统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换能器振动悬挂系统与驱动系统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换能器振动悬挂系统与驱动系统组件的示意图;
图6为对应图5中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图及其工作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导磁材料,2、悬挂装置,2’、悬挂装置,3、补强部,3’、补强部,4、线圈,4’、线圈,41、第一线圈,42、第二线圈,5、永磁铁,5’、永磁铁,51、第一永磁铁,52、第二永磁铁,6、传动机构,A、静磁场,B、交变磁场,C、振动悬挂系统,D、运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本发明提供一种换能器振动悬挂系统与驱动系统组件,其中,振动悬挂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运动装置和至少一个悬挂装置;驱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线圈;振动悬挂系统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线圈内部,且振动悬挂系统的至少一部分穿过线圈的内孔,线圈在换能器内部固定设置,运动装置的运动方向与线圈的轴线方向正交或者部分正交。
下面结合具体的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构思进行详细阐述。
实施例一: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一种本发明构思下的换能器结构。其振动悬挂系统C包括能够往复运动的运动装置D和悬挂装置2,振动悬挂系统C通过悬挂装置2悬设在换能器中。运动装置D的具体构成基于不同的应用场景也有所不同:例如当应用于微型的扬声器中时,该运动装置D可以为振动膜片,应用于微型马达中时,该运动装置D可以为配重块。运动装置D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上述的不同产品进行灵活选择,均不影响本发明的实施。
悬挂装置2提供运动装置D运动时回复到平衡位置的弹性回复力。具体实施时,悬挂装置2为柔性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弹性。由于其需要对运动装置D提供弹性回复力,因此其在装配时,一端需要与运动装置D中的至少一部分连接固定在一起,而另一端则固定在换能器中,这样当运动装置D振动时,其可以基于自身的弹性,由于运动装置D的振动对其产生挤压从而发生弹性形变,由此提供运动装置D回复到平衡位置的回复力。
具体地,悬挂装置2可以为具有弹性的振动膜片、弹片或者弹簧等结构或者上述结构的组合,并且在具体设计时,悬挂装置2优选为在运动装置D的运动方向上预留出弹性形变的空间。选取振动膜片作为悬挂装置2时,其可以设置为至少存在一个在运动方向上凸起或者凹陷的弧形部;再例如,选取弹片结构时,其既可以选择V型弹片、C型弹片或者其任意组合,也可以选取其他形式的弹片,具体形式不受限制。
本实施方式中,其驱动系统由一个线圈4构成,而振动悬挂系统C中运动装置D的一部分穿过线圈4的内孔,与线圈4部分复用。这里所说的复用具体是指各个部件之间并列放置,不存在层叠。具体地,该运动装置D上包括有导磁材料1,该导磁材料1的一部分穿过线圈4的内孔。
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系统除包括线圈4之外,还包括两个磁场,即静磁场A和交变磁场B,其中,静磁场A是由两个对应设置的永磁铁5产生,而交变磁场B则是由线圈4通电产生。并且,静磁场A与交变磁场B被设置为正交或者部分正交。导磁材料1平行于交变磁场B的方向设置,即沿水平方向布置。当交变磁场产生装置即线圈4未通电时,即交变磁场B还未产生时,在理想状态下,导磁材料1本身会受到静磁场A的静磁力的作用,而静磁力在导磁材料1的两侧表现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静磁力的整体表现为合力为0,导磁材料1因此可保持在平衡位置。在另外的一些情况下,静磁场A施加在导磁材料1上的静磁力合力≠0,此时导磁材料1本身具有偏离平衡位置的倾向,但由于悬挂装置2的存在,可以提供弹性回复力使导磁材料1仍然保持在原来的平衡位置。
而当交变磁场B产生时,导磁材料1自身位于静磁场A和交变磁场B的交叠的区域,该导磁材料1使磁场汇聚,而交变磁场B与静磁场A之间必然会产生相互的作用力,这部分作用力作用在导磁材料1上,使导磁材料1驱动振动悬挂系统C运动。在这个往复运动的过程中,由于运动装置D与悬挂装置2连接在一起,故悬挂装置2能够为其提供弹性的回复力,即如果振动悬挂系统C向下运动,那么悬挂装置2提供向上的一个拉力,而如果振动悬挂系统C向上运动,那么悬挂装置2可以提供向下的一个拉力,即导磁材料1上在静磁场A、交变磁场B以及悬挂装置2的整体作用力下整体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创造中关于导磁材料1在磁势换能器中整体运动,是指导磁材料1在悬挂装置2上自由设置,其边界并没有钳定在其它部件上,这与前述所描述的动铁换能器的U型或T型的衔铁结构有本质区别。
更具体地,当线圈4通入交流电信号时,能够产生交变磁场B,导磁材料1在交变磁场B的作用下极化,即一端为N极,一端为S极。两个永磁铁5也可以被配置为两个相对端的磁极相反,即相对的两端一个为N极,一个为S极,而导磁材料1的一个末端同时位于永磁铁5产生的静磁场A中,这样极化后的导磁材料1就与永磁铁的两个相对端产生吸引力和排斥力,在这种磁场力的作用下导磁材料1可以发生往复运动,由此带动运动装置D整体相对于固定在换能器上的线圈4在与线圈4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例如,本实施方式中,线圈4沿水平方向设置,运动装置D整体上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当然,具体设计时,运动装置D的运动方向也可以是与线圈4的轴线方向部分正交。
如前面所述,当应用于微型的扬声器中时,导磁材料1可以直接与振动膜片连接固定在一起,很容易理解的是当导磁材料1往复运动时,自然可以带动柔性的振动膜片也发生往复运动,由此实现其发声功能。当应用于微型的马达中时,运动装置D还包括配重块,同样地,配重块可以与导磁材料1连接固定,在导磁材料1的驱动下整体振动。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示出了在本发明构思下的另一种换能器的结构。其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驱动单元的线圈设置有两个,且该两个线圈平行排布。其具体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示出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示出了在本发明构思下的又一种换能器的结构。其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作为驱动单元的线圈4包括两个并且二者沿水平方向分别设置在导磁材料1的两侧,永磁铁5设置在二者之间。导磁材料1的一部分设置于线圈4的内部,与线圈4部分复用。
图6提供了一种对应图5中实施方式的一种具体的结构构成,为一种磁势扬声器结构。其导磁材料1也设置有两组,每组导磁材料分别有两个片状的导磁材料,标记为第一导磁材料组11和第二导磁材料组12。其运动装置D包括振动膜片。下面结合图6具体对本实施方式工作时的原理进行说明。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4设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线圈41和第二线圈42。永磁铁5也对应设置有两个,即第一永磁铁51和第二永磁铁52,并且第一永磁铁51和第二永磁铁52相对设置在导磁材料1的两侧,即第一永磁铁51可设置在导磁材料1的上侧位置,而第二永磁铁52则对应设置在导磁材料1的下侧位置。
其中,交变磁场B是线圈4通过交流电形成的交变磁场,导磁材料1平行于交变磁场B的磁场方向设置,并且一部分穿过线圈4的内孔。交变磁场A为永磁铁5形成的静磁场,静磁场A的方向沿竖直方向设置,并且位于两个线圈之间。当然,静磁场A的分布也可以位于线圈4的一侧。具体的排布方式可以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
为了能够使得导磁材料1驱动振动装置振动,本实施方式中,从各个部件的分布上看,第一导磁材料组11的端部位于第一线圈41产生的交变磁场B中,并且第一导磁材料组11的至少一部分同时位于第一永磁铁51和第二永磁铁52所产生的静磁场A中。同样的,第二导磁材料组12的端部位于第二线圈42产生的交变磁场B中,并且第二导磁材料组12的至少一部分同时位于第一永磁铁51和第二永磁铁52产生的静磁场A中。
第一永磁铁51与第二永磁铁52的相对端的磁极相反,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假设第一永磁铁51和第二永磁铁52的相对端的磁极分别为S极、N极,其相互远离的两端的磁极分别为N极、S极。同样的,第一线圈41和第二线圈中通入方向相反的交流电信号,其中,“⊕”表示电流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用“⊙”表示电流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第一导磁材料组11在第一线圈41产生的交变磁场B中被极化,第二导磁材料组12在第二线圈42产生的交变磁场B中被极化。根据右手定则可以判定,第一导磁材料组11、第二导磁材料组12的相邻端的磁极均为N极,相互远离的两端的磁极均为S极。图6中的箭头分别示出了导磁材料1极化后内部的磁感线方向以及静磁场A的磁感线方向。以第一导磁材料组11为例,其一端为N极,而第一永磁铁51的一端为S极并且靠近第一导磁材料组11的N极,第二永磁铁52的一端为N极也靠近第一导磁材料组的N极,因此第一导磁材料组11会分别受到第一永磁铁51、第二永磁铁52之间静磁场的吸引力和排斥力,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同样的,第二导磁材料组12也同样会受到相同的第一永磁铁51、第二永磁铁52之间静磁场的吸引力和排斥力,同时在悬挂装置2的共同作用下,导磁材料1在静磁场A和交变磁场B的相互作用下可做往复运动。
也就是说,在这种振动悬挂系统C中,导磁材料1基于本身的聚磁效应以及对应设置的两个外部磁场的相互作用力,其本身就作为一个整体参与了振动,构成了运动装置D的一部分。
当然,本实施方式示出的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实现形式,其中,静磁场A和交变磁场B的磁感线方向并不限于图示中的方向,例如,第一永磁铁51和第二永磁铁52的相对端的磁极可以设置为与图示中相反,另外,第一线圈41和第二线圈42的电流通入方向也可以与图示中相反,对应的,其中导磁材料1极化后的相邻端和相互远离的端部的极性也会相反,但仍然会产生相应的吸引力和排斥力,仍然能够在交变磁场和静磁场的作用下往复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其悬挂装置2即为振动膜片,该振动膜片直接与导磁材料1连接固定,因此在其驱动下发生往复运动。同时,振动膜片自身具有弹性,其在往复运动的过程中边缘部分本身也提供了使运动装置D回复到平衡位置的弹性回复力。
优选地,当悬挂装置2(具体包括有振膜)振动时,为了改善分割振动的现象,可以在悬挂装置2的表面上设置补强部3,补强部3一般为刚性较大的材料部件。
另外,在具体实施时,由于消费类电子领域的微型换能器中,为提高驱动力或降低第一阶谐振频率以提升低频性能,在磁路设计时会产生逆刚度。逆刚度与驱动力都与磁路结构关系密切,很难单独设计使其分别满足各自的要求,即要求驱动力大可能导致逆刚度过大,要求逆刚度适度可能导致驱动力过小。此处为了方便说明,解释两个概念,第一,第一阶谐振频率是指在第一阶模态时的谐振频率。第二,逆刚度,也称为磁刚度,即导磁材料(包括软磁和硬磁材料)在靠近磁通量密度较高的区域时出现对其作用力逐渐增大,并与其移动的方向一致。该作用力对其位移的变化率称为该导磁材料的逆刚度。
因此,考虑到上述因素,还可以另外单独设置一个弹性部件作为逆刚度平衡装置,重新构件一个力平衡装置。具体设计时可以参照以下因素;
1)通过仿真或试验测量微型换能器内逆刚度的大小,如果存在非线性,必须仿真或测量得到运动装置受到的静磁场力随其位移变化的曲线;
2)根据第一阶谐振频率的设计要求并结合逆刚度的测量结果,得到力平衡装置的刚度要求。根据该要求并结合微型换能器内部空间结构,设计至少一个逆刚度平衡装置,该结构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前述的弹片、弹簧、磁弹簧等;
除上述因素以外,该逆刚度平衡装置的设计应遵循其自身的设计准则:如弹片或弹簧结构,就必须满足拉伸或压缩至极限位移时产生的应力小于该构件的屈服强度;如磁弹簧结构,就必须满足拉伸或压缩至极限位移时没有超出其磁场力的作用域等。
由此可见,本实施方式中,除振动膜片能够兼顾弹性回复功能外,通过额外添加逆刚度平衡装置平衡逆刚度。这样设计能够带来以下几点优势:
a)单独设计力平衡装置的刚度和逆刚度平衡,那么驱动力也就可以不考虑逆刚度的大小进行单独设计;
b)力平衡装置的刚度仅受其自身结构影响,这样就可以通过调节该刚度来调整系统总刚度,从而间接调整系统的第一阶谐振频率。
申请人进一步从本实施方式的磁势扬声器装配的角度进行阐述。扬声器本身提供支架作为外围框架,其中,永磁铁5、第一线圈41、第二线圈42均可以在支架提供的框架中进行定位,具体的,第一线圈41、永磁铁5以及第二线圈42沿水平方向自左向右顺序装配,即第一线圈41和第二线圈42分别固定在永磁铁5的两侧,并与永磁铁5保持一定间隙。两个永磁铁对应安装后,在换能器的振动方向上形成了振动空间,在该振动空间内,装配有悬挂装置2以及驱动悬挂装置2振动的导磁材料1,其中,导磁材料1连接固定在悬挂装置2的表面上,并且与第一永磁铁51、第二永磁铁52的第二端之间均存在一定距离,这样可以保证其具有在静磁场A和交变磁场B的作用下往复运动的空间。
结合上述实施方式可知,本发明的振动悬挂系统C的全部或一部分穿过线圈4的内孔,这样可以实现全部或者部分复用,配合导磁材料1的驱动,不仅可以实现较高的能量转化率,还能够节省产品的空间,满足薄型化的需求。这种新型的振动悬挂系统与驱动系统组件的设计,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具体说明如下:
1.与动圈扬声器的音圈和振子直接贴合设计的对比而言,本发明提出的振动悬挂系统置于线圈内部的设计,线圈不仅与磁路空间复用,同时也与悬挂系统空间复用;
2.与动铁受话器的衔铁与振膜直接贴合设计的对比而言,本发明提出的设计不仅在振动方向上线圈与磁路、线圈与悬挂系统同时复用,而且在与振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线圈与悬挂系统复用;
3.与线性振动马达的磁路与振子结合的设计的对比而言,本发明提出的设计在器件厚度方向磁路与线圈、线圈与悬挂系统同时复用。
需要说明的是:
第一、导磁材料1可以是平面的片状结构,可以设置一片,也可以也可以是两片或者更多组,且每一组导磁材料所能设置的导磁体的个数也不受限制。并且,导磁材料的构成也不一定必须由导磁体形成,例如,当导磁材料连接振膜时,也可以采用在振膜的表面通过涂覆等方式覆盖一部分振膜表面的导磁性的材料所构成。
第二、为了使运动装置振动更趋于平衡,导磁材料优选为在振膜的表面对称分布,当然,在设置为多组时,也可以采用交错分布的方式等。
第三、本发明具体实施时,既可以应用到方形的换能器中,也可以应用到圆形或者其他形状的换能器结构中,此处所说的换能器包括扬声器、马达等换能器产品。对应的,振膜可以设置为方形或者圆形等。
第四、磁势换能器中的静磁场产生装置、交变磁场产生装置以及运动装置、悬挂装置、驱动组件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第五、本专利说明书附图中示出的均为运动装置一部分穿过线圈内孔的结构,实际上,在产品设计时,也可以设置悬挂装置的至少一部分穿过线圈内孔,以及,运动装置和悬挂装置同时具有穿过线圈内孔的部分。
第六、本专利附图中示出的驱动系统均包括了永磁铁,但实际上,当驱动系统仅仅包括线圈时,依靠电磁铁的作用力也能应用在换能器产品上。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应用上述的换能器振动悬挂系统及驱动系统组件,具体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视、汽车音响或音箱等终端产品。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结构设计始于各种结构的磁势换能器,如针对消费电子产品领域的扬声器、马达、振动发声一体化的多功能等产品,也包括应用在非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的汽车电子、智能音响等产品,如可以输出声辐射、实现一定位移或振动能量的马达、扬声器等。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1)

1.一种换能器振动悬挂系统与驱动系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悬挂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运动装置和至少一个悬挂装置;
所述驱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线圈;
所述振动悬挂系统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线圈内部,且所述振动悬挂系统至少一部分穿过所述线圈的内孔,所述线圈在所述换能器内部固定设置,所述运动装置的运动方向与所述线圈的轴线方向正交或部分正交;
所述换能器为磁势扬声器,所述运动装置为振膜,并且所述振膜形成所述悬挂装置的一部分;
所述运动装置包括导磁材料组,每一所述导磁材料组包括两个片状的导磁材料结构,所述片状的导磁材料结构在所述振膜的表面对称分布;当设置有多个导磁材料组时,所述片状的导磁材料结构在所述振膜的表面对称/交错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能器振动悬挂系统与驱动系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系统还包括磁路,所述磁路包括永磁铁;所述永磁铁产生的磁场为静磁场,所述线圈通电产生的磁场为交变磁场;所述运动装置上设置有导磁材料,所述导磁材料的至少一部分置于所述交变磁场和所述静磁场交叠的区域,所述导磁材料使所述静磁场和所述交变磁场汇聚,所述静磁场与交变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磁场力作用在导磁材料上,驱动所述振动悬挂系统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能器振动悬挂系统与驱动系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装置为弹片、弹簧或膜片的一种或者其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能器振动悬挂系统与驱动系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隔离所述磁势扬声器的前后声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能器振动悬挂系统与驱动系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装置和/或悬挂装置穿过线圈的内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能器振动悬挂系统与驱动系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材料为平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能器振动悬挂系统与驱动系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材料为一组或多组,每组导磁材料设置在所述振膜的两个侧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能器振动悬挂系统与驱动系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设置与所述线圈并列。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换能器振动悬挂系统与驱动系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为多个,所述磁路设置在所述多个线圈之间。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换能器振动悬挂系统与驱动系统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为手机、平板、电视、汽车音响或音箱。
CN201910612018.XA 2019-07-08 2019-07-08 换能器振动悬挂系统与驱动系统组件及其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2031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12018.XA CN112203198B (zh) 2019-07-08 2019-07-08 换能器振动悬挂系统与驱动系统组件及其电子设备
PCT/CN2019/100300 WO2021003797A1 (zh) 2019-07-08 2019-08-13 换能器振动悬挂系统与驱动系统组件及其电子设备
US17/625,643 US20220272456A1 (en) 2019-07-08 2019-08-13 A transducer and an electronic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12018.XA CN112203198B (zh) 2019-07-08 2019-07-08 换能器振动悬挂系统与驱动系统组件及其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03198A CN112203198A (zh) 2021-01-08
CN112203198B true CN112203198B (zh) 2022-05-27

Family

ID=74004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12018.XA Active CN112203198B (zh) 2019-07-08 2019-07-08 换能器振动悬挂系统与驱动系统组件及其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72456A1 (zh)
CN (1) CN112203198B (zh)
WO (1) WO202100379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08407B (zh) * 2021-05-31 2022-03-01 厦门聚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米箱的智能电饭煲
CN113347538B (zh) * 2021-08-05 2021-10-01 深圳市汇鑫垒刀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减震扬声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8182A (zh) * 2004-06-09 2005-12-14 株式会社西铁城电子 动态激励器和使用动态激励器的扬声器
CN107846649A (zh) * 2016-09-20 2018-03-27 固昌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平面喇叭单体
CN109104663A (zh) * 2018-09-20 2018-12-28 苏州逸巛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薄型受话器
CN110012398A (zh) * 2019-05-14 2019-07-12 潘国昌 一种平衡振动系统
CN112203199A (zh) * 2019-07-08 2021-01-08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换能器振动悬挂系统、换能器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76108A (en) * 1985-08-08 1987-06-30 Combustion Engineering, Inc. Multilayer diaphragm for pressure transducer
CN2045045U (zh) * 1988-12-28 1989-09-27 傅昆全 停气保安器
US6003766A (en) * 1995-09-02 1999-12-21 New Transducers Limited Vending machine
US7206425B2 (en) * 2003-01-23 2007-04-17 Adaptive Technologies, Inc. Actuator for an active noise control system
CN101820567A (zh) * 2009-02-27 2010-09-01 宁波升亚电子有限公司 扬声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3027430U (zh) * 2012-12-25 2013-06-26 苏州恒听电子有限公司 超薄型受话器
CN203378029U (zh) * 2013-07-15 2014-01-01 瑞声声学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振动系统和应用该振动系统的电声器件
CN105025420A (zh) * 2014-04-28 2015-11-04 全艺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用于扁平型扬声器的导磁性振动板
CN204425644U (zh) * 2015-02-09 2015-06-24 张玮 一种平面涡旋多层联结动磁式超薄受话器
CN105916071A (zh) * 2016-07-06 2016-08-31 沈伟 一种柔性受话器、扬声器
CN207505126U (zh) * 2017-11-28 2018-06-15 苏州逸巛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受话器
CN208572427U (zh) * 2018-08-16 2019-03-01 立声(湖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装稳定的扬声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8182A (zh) * 2004-06-09 2005-12-14 株式会社西铁城电子 动态激励器和使用动态激励器的扬声器
CN107846649A (zh) * 2016-09-20 2018-03-27 固昌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平面喇叭单体
CN109104663A (zh) * 2018-09-20 2018-12-28 苏州逸巛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薄型受话器
CN110012398A (zh) * 2019-05-14 2019-07-12 潘国昌 一种平衡振动系统
CN112203199A (zh) * 2019-07-08 2021-01-08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换能器振动悬挂系统、换能器及电子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扬声器非线性失真的分析与改进;严绪东;《电声技术》;20071231;第31卷(第3期);第19-2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272456A1 (en) 2022-08-25
WO2021003797A1 (zh) 2021-01-14
CN112203198A (zh) 2021-0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42701B (zh) 屏幕振动发声装置和电子产品
CN112243183B (zh) 磁势扬声器及其电子设备
CN112203199B (zh) 换能器振动悬挂系统、换能器及电子设备
CN110896517B (zh) 屏幕发声激励器及电子设备
CN110049416B (zh) 振动发声装置以及电子产品
CN110830880B (zh) 屏幕发声激励器及电子设备
CN112203198B (zh) 换能器振动悬挂系统与驱动系统组件及其电子设备
KR20100122350A (ko) 다기능 마이크로 스피커
CN209982301U (zh) 一种激励器及电子产品
WO2020125789A1 (zh) 屏幕振动发声装置和电子产品
CN112243188B (zh) 换能器磁路结构、换能器及其电子设备
KR101212705B1 (ko) 다이나믹 스피커
CN112203197B (zh) 磁势换能器及其电子设备
US10499158B2 (en)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with radiating acoustic seal and stacked magnetic circuit assembly
CN209390332U (zh) 一种发声器件
US12010500B2 (en) Magnetic potential transduce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ing same
CN107889038B (zh) 一种电磁动铁式微型扬声器
CN111866675A (zh) 一种扬声器单体、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9304997U (zh) 一种振动装置、受话器及电子设备
CN218041160U (zh) 一种受话器马达及双振膜受话器
CN219305034U (zh) 一种振动装置及受话器
CN108702577A (zh) 扬声器
CN107994751B (zh) 线性振动马达
KR101376027B1 (ko) 대출력 박형 전자석 스피커
KR20090016367A (ko) 진동 스피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