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01156A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01156A
CN112201156A CN202010898613.7A CN202010898613A CN112201156A CN 112201156 A CN112201156 A CN 112201156A CN 202010898613 A CN202010898613 A CN 202010898613A CN 112201156 A CN112201156 A CN 1122011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layer
display
region
bendable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9861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东华
吴守政
禹少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9861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01156A/zh
Publication of CN1122011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011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该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层、保护层和支撑组件,显示层设有可弯折区域、第一非弯折区域和第二非弯折区域,第一非弯折区域和第二非弯折区域分别位于可弯折区域的相对两侧,保护层为透明件且设置在显示层的显示面上,支撑组件设置在显示层远离显示面的侧面上,支撑组件包括磁性结构,磁性结构与可弯折区域对应设置且用于展平可弯折区域。当将显示层展平时,磁性结构对显示层的可弯折区域发生作用,消除了显示层的可弯折区域的内应力,使得显示层抵靠在支撑组件朝向显示层的侧面上,以展平显示层,保证了显示层展平后的显示效果,由于显示层被展平,提高了用户使用时的手感,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得到了提升。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具有可弯折性能的显示模组被不断应用在显示装置上,具有可弯折性能的显示模组通常包括支撑机构以及设置在支撑机构上的显示层,支撑机构能够进行弯折或展平动作,利用支撑机构的弯折或展平动作实现显示层的弯折或展平。
当显示层处于弯折状态时,在显示层的可弯折区域产生内应力,当显示层自弯折状态切换至展平状态时,位于显示层的可弯折区域的内应力无法消除,从而导致显示层的可弯折区域无法被展平,进而影响显示层的显示效果以及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解决显示层的可弯折区域无法被展平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
显示层,所述显示层设有可弯折区域、第一非弯折区域和第二非弯折区域,所述第一非弯折区域和所述第二非弯折区域分别位于所述可弯折区域的相对两侧;
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为透明件且设置在所述显示层的显示面上;
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显示层远离所述显示面的侧面上,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磁性结构,所述磁性结构与所述可弯折区域对应设置且用于展平所述可弯折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显示模组,保护层和支撑组件分别设置在显示层的相对两个侧面上,并且保护层设置在显示层的显示面上,支撑组件上设有可弯折位置,可弯折位置与显示层的可弯折区域对应设置,磁性结构位于可弯折位置上。
当需要将显示层弯折时,操控支撑组件,使得弯折位置向显示层的一侧弯折,从而带动显示层在显示层的可弯折区域发生内弯折(第一非弯折区域位于显示面的侧面向靠近第二非弯折区域位于显示面的侧面的方向运动),以实现显示层的弯折,此时磁性结构对显示层的可弯折区域不发生作用。
当需要将显示层展平时,操控支撑组件,使得弯折位置向远离显示层的一侧弯折,以带动显示层展开,展开后的支撑组件朝向显示层的侧面为平面,磁性结构对显示层的可弯折区域发生作用,从而消除了显示层的可弯折区域的内应力,使得显示层抵靠在支撑组件朝向显示层的侧面上,以展平显示层,进而保证了显示层展平后的显示效果,另外,由于显示层被展平,有效提高了用户使用时的手感,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得到了提升。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显示模组,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延展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非弯折区域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延展部向所述可弯折区域的底部延展;
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延展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非弯折区域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延展部沿所述可弯折区域的底部延展且靠近所述第一延展部设置,所述磁性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延展部和/或所述第二延展部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性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延展部和所述第二延展部上,所述磁性结构包括:
第一磁性部,所述第一磁性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延展部上;
第二磁性部,所述第二磁性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延展部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层上设有磁性区域,所述磁性区域对应所述可弯折区域设置,所述第一磁性部和所述第二磁性部均能够与所述磁性区域相互吸引,以展平所述可弯折区域。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性区域为第一电致磁性层。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致磁性层包括多个电磁线圈单元,各所述电磁线圈单元间隔设置;
并且/或者所述第一电致磁性层为透明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部靠近所述第二磁性部的一侧为第一磁极,所述第二磁性部靠近所述第一磁性部的一侧为第二磁极,所述第一磁极能够与所述第二磁极相斥,以展平所述可弯折区域。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部靠近所述第二磁性部的一侧为第一磁极,所述第二磁性部靠近所述第一磁性部的一侧为第二磁极,所述磁性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可弯折区域的底部的第三磁性部,所述第三磁性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延展部和所述第二延展部之间,所述第三磁性部朝向所述第一磁极的一侧设有第三磁极,所述第三磁性部朝向所述第二磁极的一侧设有第四磁极,所述第一磁极能够与所述第三磁极相斥,所述第二磁极能够与所述第四磁极相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部为第一永磁体或第二电致磁性层;
并且/或者所述第二磁性部为第二永磁体或第三电致磁性层;
并且/或者所述第三磁性部为第三永磁体或第四电致磁性层。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为根据如上所述的显示模组。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处于弯折状态);
图2为图1中所示的显示模组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黑色空心箭头表示力方向);
图3为图1所示的显示模组的显示层处于被展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所示的保护层的剖视图;
图5为图3中所示的保护层的俯视图;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黑色空心箭头表示力方向);
图7为图6所示的显示模组的显示层处于被展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黑色空心箭头表示力方向);
图9为图8所示的显示模组的显示层处于被展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00为显示模组;
10为显示层;
11为第一非弯折区域,12为可弯折区域,13为第二非弯折区域;
20为保护层;
21为第一透明层;
22为第一电致磁性层,221为磁性区域,2211为电磁线圈单元;
23为第二透明层;
30为支撑组件;
31为第一支撑板,311为第一连接部,312为第一延展部,3121为第一磁极;
32为第二支撑板,321为第二连接部,322为第二延展部,3221为第二磁极;
33为第三磁性部,331为第三磁极,332为第四磁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如图1至图3、或图6和图7、或图8和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显示模组100,显示模组100包括显示层10、保护层20和支撑组件30,显示层10设有可弯折区域12、第一非弯折区域11和第二非弯折区域13,第一非弯折区域11和第二非弯折区域13分别位于可弯折区域12的相对两侧,保护层20为透明件,保护层20通过粘接等方式固定在显示层10的显示面上,保护层20用于保护显示层20的显示面,支撑组件30设置在显示层10远离显示面的侧面上,支撑组件30用于支撑显示层10,支撑组件30包括磁性结构,磁性结构与可弯折区域12对应设置且用于展平可弯折区域12。
具体地,保护层20和支撑组件30分别设置在显示层10的相对两个侧面上,并且保护层20设置在显示层10的显示面上,支撑组件30上设有可弯折位置,可弯折位置与显示层10的可弯折区域12对应设置,磁性结构位于可弯折位置上。
当需要将显示层10弯折时,操控支撑组件30,从而带动显示层10在显示层10的可弯折区域12发生内弯折(第一非弯折区域11位于显示面的侧面向靠近第二非弯折区域13位于显示面的侧面的方向运动),以实现显示层10的弯折,此时磁性结构对显示层10的可弯折区域12不发生作用。
当需要将显示层10展平时,操控支撑组件30,从而带动显示层10展开(第一非弯折区域11与第二非弯折区域13彼此相离运动),展开后的支撑组件30朝向显示层10的侧面为平面,磁性结构对显示层10的可弯折区域12发生作用,从而消除了显示层10的可弯折区域12的内应力,使得显示层10抵靠在支撑组件30朝向显示层10的侧面上,以展平显示层10,进而保证了显示层10展平后的显示效果,另外,由于显示层10被展平,有效提高了用户使用时的手感,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得到了提升。
需要理解的是,显示层10自弯折状态切换至展平状态后,其可弯折区域12由于内应力的作用会出现起伏不平的状态,磁性结构与可弯折区域12对应设置,当显示层10处于被展平状态时,磁性结构产生作用力,该作用力对内应力进行作用,从而消除可弯折区域12内存在的内应力,使得可弯折区域12与支撑组件30贴合,以消除起伏状态,进而实现可弯折区域12被展平。
需要指出的是,保护层20为透明件,保护层20上设有遮光结构(可以为设置在保护层20上的不透光油墨层),该遮光结构沿保护层20的边缘设置,遮光结构向保护层20的内侧设置有预设宽度(该预设宽度小于或等于2mm),当保护层20固定在显示层10的显示面上时,遮光结构对应显示层10的边缘设置,从而对显示层10的边缘形成遮挡,避免出现显示层10的电路结构外漏的情况,进而保证了显示模组100的整体品质。
另外,显示层10包括依次设置的阵列基板层、发光元件层以及封装层,显示面位于封装层远离发光元件层的一侧。
进一步理解的是,如图1至图3、或图6和图7、或图8和图9所示,支撑组件30包括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第一支撑板31包括第一连接部311和第一延展部312,第一连接部311与第一非弯折区域11对应设置,第一连接部311用于支撑第一非弯折区域11,第一延展部312向可弯折区域12的底部延展,用于在展平显示层10时,对显示层10的可弯折区域12起到支撑作用,第二支撑板32包括第二连接部321和第二延展部322,第二连接部321与第二非弯折区域13对应设置,第二连接部321用于支撑第二非弯折区域13,第二延展部322沿可弯折区域12的底部延展且靠近第一延展部312设置,用于在展平显示层10时,对显示层10的可弯折区域12起到支撑作用,磁性结构设置在第一延展部312和/或第二延展部322上。具体地,第一连接部311位于显示层10的底部且与第一非弯折区域11通过粘接等方式固定连接,第一延展部312贴合设置在显示层10的可弯折区域12的底部(显示层10处于展平状态),第二连接部321位于显示层10的底部且与第二非弯折区域13通过粘接等方式固定连接,第二延展部322也贴合设置在显示层10的可弯折区域12的底部(显示层10处于展平状态),并且第二延展部322与第一延展部312靠近设置。
当需要对显示层10进行弯折时,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相对转动(第一支撑板31朝向显示层10的侧面与第二支撑板32朝向显示层10的侧面相互靠近,相对转动的位置为第一延展部312与第二延展部322之间的位置),从而带动显示层10在可弯折区域12发生弯折,此时,第一延展部312和第二延展部322均与显示层10的可弯折区域12处于分离状态,当需要展平显示层10时,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反向转动(第一支撑板31与第二支撑板32相互远离)直至第一延展部312朝向显示层10的侧面和第二延展部322朝向显示层10的侧面处于同一平面,磁性结构对处于展开后的可弯折区域12进行进一步展平,从而使得可弯折区域12分别抵靠在第一延展部312和第二延展部322上,第一延展部312和第二延展部322对可弯折区域12形成支撑,以消除可弯折区域12存在的内应力,进而保证了显示层10展开后处于同一平面,以使显示效果及用户的使用体验得到了有效提升。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支撑板31为强度高的金属材质(例如不锈钢等),通过冲压等方式进行制造,从而形成一体结构的第一连接部311和第一延展部312,进而保证了第一连接部311与第一延展部312之间的连接强度与稳定性,使得第一支撑板31对显示层10的支撑稳定性得到了保证。
另外,第二支撑板32的材质以及制造方式与第一支撑板31相同,具体内容可参见第一支撑板31部分,在此本发明不再进行赘述。
如图1至图3、或图6和图7、或图8和图9所示,本发明中,第一延展部312和第二延展部322为对称结构,即第一延展部312的尺寸与第一延展部312的尺寸相等,第一延展部312与可弯折区域12的底部的一半的区域对应设置,第二延展部322与可弯折区域12的底部的另一半的区域对应设置,第一延展部312与第二延展部322之间间隔的位置位于可弯折区域12的底部的中间位置,磁性结构分别设置在第一延展部312和第二延展部322上,当显示屏处于展开状态时,磁性结构对可弯折区域12进行作用,以使可弯折区域12被展平,从而保证了显示层10的显示效果以及提高了用户使用过程的手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显示模组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延展部312可以与第二延展部322接触,即两者之间的间距为0,从而避免了灰尘等异物经第一延展部312和第二延展部322之间的间隙进入到显示层10位置,从而保证了显示层10的显示效果,降低了显示层10的故障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显示模组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延展部312与第二延展部322间隔设置,两者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0,且小于0.2mm,当显示层10处于展平状态时,通过控制第一延展部312与第二延展部322之间的距离,在避免灰尘等异物经第一延展部312和第二延展部322之间的间隙进入到显示层10位置的基础上,降低了制造的难度,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延展部312和第二延展部322为非对称结构,在第一非弯折区域11、可弯折区域12和第二非弯折区域13的排列方向上,第一延展部312的尺寸大于第二延展部322的尺寸或者第二延展部322的尺寸大于第一延展部312的尺寸,以第一延展部312的尺寸大于第二延展部322的尺寸为例(第二延展部322的尺寸大于第一延展部312的尺寸的结构的实施方式与该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第一延展部312与可弯折区域12的底部的大部分区域对应设置,磁性结构设置在第一延展部312上,当显示屏处于展开状态时,磁性结构能够可弯折区域12与第一延展部312所对应的区域进行作用,从而对可弯折区域12进行展平,使得显示层10的显示效果的到保证,并且提高了用户使用过程的手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一非弯折区域11、可弯折区域12和第二非弯折区域13的排列方向上,第一延展部312的尺寸可以与可弯折区域12的尺寸相同,同时,第二支撑板32可以仅设置第二连接部321,而不设置第二延展部322,从而简化了第二支撑板32的结构,使得制造成本低得到了降低。
需要理解的是,当第一延展部312和第二延展部322为非对称结构时,利用支撑组件30驱使显示层10发生弯折时,弯折位置靠近可弯折区域12的一侧(第一延展部312的一侧或第二延展部322的一侧),从而满足了产品的不同设计要求。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或图6和图7、或图8和图9所示,磁性结构设置在第一延展部312和第二延展部322上,磁性结构包括第一磁性部和第二磁性部,第一磁性部设置在第一延展部312上,第二磁性部设置在第二延展部322上。具体地,磁性结构包括第一磁性部和第二磁性部两部分,并且第一磁性部对应设置在第一延展部312上,第二磁性部对应设置在第二延展部322上,当显示层10自弯折状态切换至展平状态后,第一磁性部的磁力和第二磁性部的磁力分别发挥作用,从而消除可弯折区域12内残留的内应力,使得可弯折区域12与第一延展部312和第二延展部322贴合,以消除起伏状态,进而实现了可弯折区域12被展平。
利用磁力对可弯折区域12进行展平的结构简单,避免占用较大的空间,使得显示模组100更加轻薄,另外,第一磁性部和第二磁性部通过磁力对可弯折区域12进行展平,磁力稳定均匀,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可弯折区域12展平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3所示,保护层20上设有磁性区域221,磁性区域221对应可弯折区域12设置,第一磁性部和第二磁性部均能够与磁性区域221相互吸引,以展平可弯折区域12。具体地,设于保护层20的磁性区域221与显示层10的可弯折区域12对应设置,位于第一延展部312上的第一磁性部能够与磁性区域221产生磁吸作用,位于第二延展部322上的第二磁性部也能够与磁性区域221产生磁吸作用,当显示层10自弯折状态切换至展平状态后,第一磁性部和第二磁性部分别与磁性区域221相互吸引,利用保护层20在磁吸的作用下,压迫显示层10抵靠在第一延展部312和第二延展部322上,从而消除可弯折区域12内残留的内应力以及消除起伏状态,进而实现了可弯折区域12被展平。另外,第一磁性部和第二磁性部位于可弯折区域12的一侧,磁性区域221位于可弯折区域12的另一侧,利用磁吸作用实现对可弯折区域12的展平,能够有效避免可弯折区域12出现显示层分层剥离的现象,使得显示层10的结构可靠性得到提高。
需要理解的是,第一延展部312和第二延展部322位于显示层10的底部且与可弯折区域12对应设置,磁性区域221位于显示层10的顶部且与可弯折区域12对应设置,通过磁吸作用,磁性区域221向靠近第一延展部312和第二延展部322的方向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带动显示层10抵靠在第一延展部312朝向显示层10的侧面上和第二延展部322朝向显示层10的侧面上,由于第一延展部312朝向显示层10的侧面与第二延展部322朝向显示层10的侧面位于同一平面上,当显示层10分别与第一延展部312和第二延展部322相抵靠时,能够实现对显示层10的展平,从而保证了展平后的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磁性区域221的面积大于或等于可弯折区域12的面积,当磁性区域221的面积大于可弯折区域12的面积时,磁性区域221的边缘凸出于可弯折区域12的边缘设置,当第一磁性部和第二磁性部分别对磁性区域221进行磁吸实现对可弯折区域12进行展平操作时,能够实现可弯折区域12的边缘被有效展平,进一步提高了可弯折区域12的展平效果;当磁性区域221的面积等于可弯折区域12的面积时,磁性区域221的边缘与可弯折区域12的边缘对应设置,在保证对可弯折区域12能够展平的基础上,能够减小磁性区域221的面积,从而降低了生产的成本。
另外,第一磁性部的磁极方向和第二磁性部的磁极方向均与显示层10的厚度方向一致,并且第一磁性部的磁极方向与第二磁性部的磁极方向一致,磁性区域221的磁极方向也与显示层10的厚度方向一致,磁性区域221的磁极方向与第一磁性部或第二磁性部的方向相同,从而保证了第一磁性部和第二磁性部能够与磁性区域221产生磁吸作用。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磁性区域221为第一电致磁性层22。具体地,第一电磁磁性层设于保护层20且与显示层10的可弯折区域12对应设置,当显示层10自弯折状态切换至展平状态后,第一电致磁性层22通电,第一电致磁性层22产生磁力,第一磁性部和第二磁性部分别与第一电致磁性层22相互吸引,利用保护层20在磁吸的作用下,压迫显示层10抵靠在第一延展部312和第二延展部322上,从而消除可弯折区域12内残留的内应力以及消除起伏状态,进而实现了可弯折区域12被展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显示层10处于弯折状态时,第一电致磁性层22处于断电状态,当显示层10自弯折状态切换至展平状态后,第一电致磁性层22始终处于通电状态,使得第一电致磁性层22始终与第一磁性部和第二磁性部处于相互吸引的状态,进一步保证了显示层的展平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显示层10处于弯折状态时,第一电致磁性层22处于断电状态,当显示层10自弯折状态切换至展平状态后,第一电致磁性层22通电,使得第一电致磁性层22与第一磁性部和第二磁性部处于相互吸引,显示层10的可弯折区域12被展平,当显示模组处于熄灭状态且达到预设时间后,第一电致磁性层22断电,从而降低了显示模组的能耗。
进一步地,第一电致磁性层22包括多个电磁线圈单元2211,各电磁线圈单元2211间隔设置。具体地,多个电磁线圈单元2211分布在保护层20上,以形成磁性区域221,相邻两个电磁性线圈单元间隔设置,各电磁线圈单元2211的磁极方向沿显示层10的厚度方向设置且与第一磁性部或第二磁性部的磁极方向相同,当显示层10自弯折状态切换至展平状态后,各电磁线圈单元2211分别通电,从而产生磁力,第一磁性部和第二磁性部分别与电磁线圈单元2211相互吸引,从而使得保护层20向靠近第一延展部312和第二延展部322的方向运动,保护层20在运动的过程中,压迫显示层10,使得显示层10抵靠在第一延展部312和第二延展部322上,从而消除可弯折区域12内残留的内应力以及消除起伏状态,进而实现了可弯折区域12被展平。通过在保护层20与可弯折区域12对应的位置设置多个电磁线圈单元2211,进一步提高了可弯折区域12被展平过程中受力的均匀性,使得显示层10的可弯折区域12的展平效果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电致磁性层22设置在保护层20的内部,从而避免了外部因素对第一电致磁性层22的影响,进而降低了第一电致磁性层22的故障率。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保护层20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透明层21、第一电致磁性层22和第二透明层23,其中,第一透明层21和第二透明层23的均为透明材料(玻璃、PI、PET、PU等透明且质地轻薄的材料)形成。
另外,第一电致磁性层22的电磁线圈单元2211包括线圈部以及与线圈部连接的引线部(包括正极引线和负极引线),线圈部的形状为圆形、矩形或其它多边形结构,引线部用于线圈部与电源连接,从而实现线圈的供电。
此外,多个电磁线圈单元2211在保护层20与可弯折区域12对应的区域均匀分布,并且分布的形状与可弯折区域12的形状相一致,以保证为可弯折区域12提供均匀稳定的作用力;另外,相邻电磁线圈单元2211之间间隔设置,两者之间所间距的距离以彼此之间不出现干扰为宜。
具体地,第一电致磁性层22为透明结构。为第一电致磁性层22的磁性区域221与显示层10的可弯折区域12对应设置,利用第一电致磁性层22通电产生的磁力,所产生的磁力分别与第一磁性部和第二磁性部相互吸引,从而使得可弯折区域12被展平,由于第一电致磁性层22为透明结构,从而避免第一电致磁性层22对显示层10形成遮挡,进而保证了显示层10的显示效果,使得用户能够有效获得显示层10的可弯折区域12位置所显示的内容,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磁性部靠近第二磁性部的一侧为第一磁极3121,第二磁性部靠近第一磁性部的一侧为第二磁极3221,第一磁极3121能够与第二磁极3221相斥,以展平可弯折区域12。具体地,第一磁性部的磁性方向和第二磁性部的磁性方向均与显示层10的厚度方向垂直,并且第一磁性部的磁性方向与第二磁性部的磁性方向相反,即第一磁性部靠近第二磁性部的一侧为第一磁极3121,第二磁性部靠近第一磁性部的一侧为第二磁极3221,第一磁极3121和第二磁极3221的极性相同。
当显示层10自弯折状态切换至展平状态后,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相对转动,从而带动显示层10逐渐展开,第一支撑板31的第一延展部312与第二支撑板32的第二延展部322逐渐靠近,当第一支撑板31相对第二支撑板32完全展开后,第一磁极3121与第二磁极3221彼此靠近,由于第一磁极3121的极性与第二磁极3221的极性相同,从而产生相斥的作用力,以驱动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向远离的方向移动,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相离运动的过程中,第一支撑板31带动显示层10的第一非弯折区域11以及第二支撑板32带动显示层10的第二非弯折区域13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第一连接部311带动第一非弯折区域11,第二连接部321带动第二非弯折区域13分别向相反的方向外拉),从而消除可弯折区域12内残留的内应力,使得可弯折区域12的起伏状态被展平。利用同极相斥原理实现对显示层10的可弯折区域12进行展平的结构简单,便于实现,从而提高了可弯折区域12的展平效果,使得显示层10的显示效果及用户使用手感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磁性部靠近第二磁性部的一侧为第一磁极3121,第二磁性部靠近第一磁性部的一侧为第二磁极3221,磁性结构还包括位于可弯折区域12的底部的第三磁性部33,第三磁性部33设置在第一延展部312和第二延展部322之间,第三磁性部33朝向第一磁极3121的一侧设有第三磁极331,第三磁性部33朝向第二磁极3221的一侧设有第四磁极332,第一磁极3121能够与第三磁极331相斥,第二磁极3221能够与第四磁极332相斥。具体地,第三磁性部33设置在显示层10的可弯折区域12的底部,并且位于第一磁性部和第二磁性部之间,第一磁性部的磁性方向、第二磁性部的磁性方向和第三磁性部33的磁性方向均与显示层10的厚度方向垂直,其中,第一磁极3121与第三磁极331靠近设置且两者的极性相同,第二磁极3221与第四磁极332靠近设置且两者的极性相同。
当显示层10处于弯折状态时,第三磁性部33不参与显示层10的弯折,当显示层10自弯折状态切换至展平状态后,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相对转动,从而带动显示层10逐渐展开,第一支撑板31的第一延展部312和第二支撑板32的第二延展部322分别向靠近第三磁性部33的方向运动,当第一支撑板31相对第二支撑板32完全展开后,第一磁极3121与第三磁极331彼此靠近,第二磁极3221与第四磁极332彼此靠近,由于第一磁极3121的极性与第三磁极331的极性相同,第二磁极3221的极性与第四磁极332的极性相同,第一磁极3121的极性与第三磁极331同极相斥,使得第一延展部312向远离第三磁性部33的方向运动,第二磁极3221的极性与第四磁极332同极相斥,使得第二延展部322向远离第三磁性部33的方向运动,从而消除了可弯折区域12内残留的内应力,使得可弯折区域12的起伏状态被展平。
利用同极相斥原理实现对显示层10的可弯折区域12的展平,并且设置第三磁性部33,从而增大了可弯折区域12展平过程中的驱动力,使得展平的效果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
进一步地,第一磁性部为第一永磁体或第二电致磁性层。具体地,当第一磁性部为第一永磁体时,第一永磁体可以通过对第一延展部312进行注磁形成(第一永磁体与第一延展部312为一体式结构),第一永磁体也可以通过粘接固定在第一延展部312上(第一永磁体和第一延展部312均为独立结构),通过使用第一永磁体,能够保证第一延展部312具有稳定的磁力,从而保证对可弯折区域12展平过程中提供稳定的作用力,使得可弯折区域12的展平效果得到了进一步地保证。当第一磁性部为第二电致磁性层时,第二电致磁性层通过粘接固定在第一延展部312上,通过通断电实现对第二电致磁性层是否具有磁力进行控制,使得磁力仅在可弯折区域12被展平时启动,避免了磁力对显示屏处于其它状态时的影响。
具体地,第二磁性部为第二永磁体或第三电致磁性层。当第二磁性部为第二永磁体时,第二永磁体可以通过对第二延展部322进行注磁形成(第二永磁体与第二延展部322为一体式结构),第二永磁体也可以通过粘接固定在第二延展部322上(第二永磁体和第二延展部322均为独立结构),通过使用第二永磁体,能够保证第二延展部322具有稳定的磁力,从而保证对可弯折区域12展平过程中提供稳定的作用力,使得可弯折区域12的展平效果得到了进一步地保证。当第二磁性部为第三电致磁性层时,第三电致磁性层通过粘接固定在第二延展部322上,通过通断电实现对第三电致磁性层是否具有磁力进行控制,使得磁力仅在可弯折区域12被展平时启动,避免了磁力对显示屏处于其它状态时的影响。
具体地,第三磁性部33为第三永磁体或第四电致磁性层。当第三磁性部33为第三永磁体时,第三永磁体可以通过对磁钢件注磁形成,通过使用第三永磁体,能够保证第三磁性部33具有稳定的磁力,从而保证对可弯折区域12展平过程中提供稳定的作用力,使得可弯折区域12的展平效果得到了进一步地保证。当第三磁性部33为第四电致磁性层时,第四电致磁性层通过粘接等方式固定在磁钢件上,通过通断电实现对第四电致磁性层是否具有磁力进行控制,使得磁力仅在可弯折区域12被展平时启动,避免了磁力对显示屏处于其它状态时的影响。
需要理解的是,第二电致磁性层的结构、第三电致磁性层的结构和第四电致磁性层的结构均与第一电致磁性层22的结构相近,第二电致磁性层的结构、第三电致磁性层的结构和第四电致磁性层的结构的具体结构可参考本发明中的第一电致磁性层22的具体结构,在此本发明对于第二电致磁性层的结构、第三电致磁性层的结构和第四电致磁性层的结构的具体结构不再进行赘述。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100,显示模组100为根据如上的显示模组100。
另外,上述显示装置为可折叠手机或可折叠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该显示装置的其它的各部分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
显示层,所述显示层设有可弯折区域、第一非弯折区域和第二非弯折区域,所述第一非弯折区域和所述第二非弯折区域分别位于所述可弯折区域的相对两侧;
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为透明件且设置在所述显示层的显示面上;
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显示层远离所述显示面的侧面上,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磁性结构,所述磁性结构与所述可弯折区域对应设置且用于展平所述可弯折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延展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非弯折区域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延展部向所述可弯折区域的底部延展;
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延展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非弯折区域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延展部沿所述可弯折区域的底部延展且靠近所述第一延展部设置,所述磁性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延展部和/或所述第二延展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延展部和所述第二延展部上,所述磁性结构包括:
第一磁性部,所述第一磁性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延展部上;
第二磁性部,所述第二磁性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延展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上设有磁性区域,所述磁性区域对应所述可弯折区域设置,所述第一磁性部和所述第二磁性部均能够与所述磁性区域相互吸引,以展平所述可弯折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区域为第一电致磁性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致磁性层包括多个电磁线圈单元,各所述电磁线圈单元间隔设置;
并且/或者所述第一电致磁性层为透明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部靠近所述第二磁性部的一侧为第一磁极,所述第二磁性部靠近所述第一磁性部的一侧为第二磁极,所述第一磁极能够与所述第二磁极相斥,以展平所述可弯折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部靠近所述第二磁性部的一侧为第一磁极,所述第二磁性部靠近所述第一磁性部的一侧为第二磁极,所述磁性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可弯折区域的底部的第三磁性部,所述第三磁性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延展部和所述第二延展部之间,所述第三磁性部朝向所述第一磁极的一侧设有第三磁极,所述第三磁性部朝向所述第二磁极的一侧设有第四磁极,所述第一磁极能够与所述第三磁极相斥,所述第二磁极能够与所述第四磁极相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部为第一永磁体或第二电致磁性层;
并且/或者所述第二磁性部为第二永磁体或第三电致磁性层;
并且/或者所述第三磁性部为第三永磁体或第四电致磁性层。
10.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2010898613.7A 2020-08-31 2020-08-31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22011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98613.7A CN112201156A (zh) 2020-08-31 2020-08-31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98613.7A CN112201156A (zh) 2020-08-31 2020-08-31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01156A true CN112201156A (zh) 2021-01-08

Family

ID=74005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98613.7A Pending CN112201156A (zh) 2020-08-31 2020-08-31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0115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93553A (zh) * 2021-09-08 2021-12-14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
CN114464089A (zh) * 2022-01-12 2022-05-1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550587A (zh) * 2022-02-18 2022-05-2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8936A (zh) * 2013-08-16 2015-02-2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JP2015072465A (ja) * 2013-09-03 2015-04-16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
CN108648628A (zh) * 2018-05-16 2018-10-12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屏支撑体和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08766982A (zh) * 2018-05-29 2018-11-06 霸州市云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屏和柔性显示装置
CN110570769A (zh) * 2019-09-12 2019-12-13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屏和显示终端
CN110718152A (zh) * 2019-10-21 2020-01-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屏组件和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8936A (zh) * 2013-08-16 2015-02-2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JP2015072465A (ja) * 2013-09-03 2015-04-16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
CN108648628A (zh) * 2018-05-16 2018-10-12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屏支撑体和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08766982A (zh) * 2018-05-29 2018-11-06 霸州市云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屏和柔性显示装置
CN110570769A (zh) * 2019-09-12 2019-12-13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屏和显示终端
CN110718152A (zh) * 2019-10-21 2020-01-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屏组件和移动终端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93553A (zh) * 2021-09-08 2021-12-14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
CN114464089A (zh) * 2022-01-12 2022-05-1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550587A (zh) * 2022-02-18 2022-05-2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4550587B (zh) * 2022-02-18 2023-11-28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01156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2419900B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9795201B (zh)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102314256B (zh) 触摸屏模组及其应用的移动终端
KR20150059484A (ko) 접이식 표시장치
CN111968519B (zh) 显示装置
US9759977B2 (en) Electronic handwriting screen
US20230255056A1 (en) Profiling and laminating device, profiling and laminating method,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887414B (zh) 可定型柔性显示装置
TWI594107B (zh) 用來輔助螢幕模組與主機模組間開闔之輔助開闔機構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WO2021104356A1 (zh) 可穿戴设备、其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3465250A (zh) 微型机器人及微型移动机构
KR20140053716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3920875A (zh) 贴合治具
EP2780925B1 (en) Contactor
CN100412593C (zh) 镜头模块及应用所述模块的电子装置
KR102598763B1 (ko) 평판/곡면 가변형 표시 장치
CN209895709U (zh) 一种led灯板磁吸式安装结构
CN209342962U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JPH08324184A (ja) 磁気ボード
JP4243470B2 (ja) 点字表示装置
JP2009157216A (ja) 静電吸着掲示板
CN214098022U (zh) 一种柔性液晶显示屏
CN210246904U (zh) 一种非接触式限位结构及电视机
US20220404873A1 (en)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0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