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96259B - 一种框架柱模板底部的加固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框架柱模板底部的加固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96259B
CN112196259B CN202011090867.2A CN202011090867A CN112196259B CN 112196259 B CN112196259 B CN 112196259B CN 202011090867 A CN202011090867 A CN 202011090867A CN 112196259 B CN112196259 B CN 1121962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ssis
adjusting
side wall
groove
reinforc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9086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96259A (zh
Inventor
张桂松
卢宁
黄运昌
李朝朋
肖含
张卫鸿
刘文强
李享
赵文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urth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urth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urth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urth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9086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9625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962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962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962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962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3/00Falsework, forms, or shutterings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buildings, e.g. stairs, steps, cornices, balconies foundations, sills
    • E04G13/02Falsework, forms, or shutterings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buildings, e.g. stairs, steps, cornices, balconies foundations, sills for columns or like pillars; Special tying or clamping means theref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9/00Measuring inclination, e.g. by clinometers, by levels
    • G01C9/18Measuring inclination, e.g. by clinometers, by levels by using liquids
    • G01C9/24Measuring inclination, e.g. by clinometers, by levels by using liquids in closed containers partially filled with liquid so as to leave a gas bub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框架柱模板底部的加固装置,包括三个底盘,三个所述底盘呈环形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底盘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底盘通过多个连接片连接有主板,且多个所述连接片呈等距分布;所述底盘上安装有气泡水平仪,所述底盘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调节板,所述底盘上设置有用于所述调节板调节的调节机构。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建筑物框架柱模板底部采用加固装置的方式进行加固,此方法相比传统落地式加固方式能系统解决框架柱底部基础不平、模板底部受雨淋变形、混凝土柱脚漏浆变形等质量缺陷;具有拆装方便、反复周转使用的优势,从而达到加快施工速度、施工质量可控、节省项目成本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框架柱模板底部的加固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框架柱模板底部的加固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框架柱模板底部传统的加固工艺为模板直接落地,周边使用方木箍紧,底部用砂浆封堵,因而存在如下弊端:1、模板底部基础不平导致模板的垂直度很难保证;2、模板一旦封闭内部的垃圾无法清理,导致混凝土底部烂根;3、模板底部加固措施较为随意,封堵质量差,漏浆无法控制;4、雨期施工柔性模板(木模、纸模)底部容易产生毛细现象,从而导致翘曲、变形、刚度变低等质量问题,进而影响混凝土成型质量;5、模板拆除时容易造成底部破坏、变形,影响周转次数,从而造成成本增加;综上所述,基于传统方案诸多弊端,迫切需要一种更为系统、高效、隐患少、拆装方便、机械化程度更高的装置和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框架柱模板底部的加固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框架柱模板底部的加固装置,包括三个底盘,三个所述底盘呈环形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底盘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底盘通过多个连接片连接有主板,且多个所述连接片呈等距分布;所述底盘上安装有气泡水平仪,所述底盘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调节板,所述底盘上设置有用于所述调节板调节的调节机构;所述底盘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所述调节板转动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旋转轴,且所述旋转轴垂直于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壁,所述调节板转动套接于所述旋转轴的外侧壁上;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底盘上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螺纹杆的外侧壁螺纹套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与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壁上下滑动连接,所述螺纹套通过调节件与所述调节板的顶部连接,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壁开设有用于所述调节件运动的运动槽。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分别设置于底盘两端的上固定片和下固定片,且所述上固定片和所述下固定片上下错位设置,所述上固定片和所述下固定片上均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的螺纹孔。
优选地,所述调节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螺纹套外侧壁上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调节板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运动槽用于所述调节杆的转动。
优选地,所述螺纹套的外侧壁和调节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U型块,所述U型块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轴,所述调节杆的两端分别转动套接于所述固定轴的外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壁开设有与所述螺纹杆对应的贯穿槽,且所述贯穿槽与所述运动槽连通设置,所述螺纹杆的外侧壁固定套接有用于转动的凸缘,且所述贯穿槽的内侧壁设置有用于所述凸缘转动的旋转槽。
一种框架柱模板底部的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过程:
S1、放线定位:用全站仪放出圆柱的中心控制点,以控制点放出圆柱轮廓线;
S2、其中两个底盘的安装:根据圆柱轮廓线安装其中两个底盘,即通过连接件实现;
S3、调平:利用旋转两个底盘上面的调节机构对底盘进行调平,随时观察气泡的动向,气泡居中时停止调平;
S4、安装模板:将纸模吊装对准主板台面就位,吊装过程中反复确认主板的移位,发现移位及时调整;
S5、垃圾清理:通过第三个底盘位置预留的清扫孔将掉落到模板内部的垃圾清理干净,反复冲洗;
S6、第三个底盘安装:确认第三个底盘底部的垃圾清理干净将第三个底盘安装就位,第三个底盘两端进行简单螺栓与另外两个稳定的底盘端部固定,再通过调节机构对三个底盘进行微调,保证三个底盘连接成的基座呈水平状态;
S7、紧固螺栓:确认基座处于水平状态后对三个底盘连接区螺栓进行最终紧固,紧固完成后再次观察气泡水平仪气泡位置,对基座进行微调;
S8、封堵槽注浆:基座完成拼装连接后,在底盘、连接片和主板三者之间形成的封堵槽内用1:2水泥砂浆进行填塞,连接片底部用钢筋将砂浆插捣到位保证密实;
S9、框架柱混凝土浇筑;
S10、基座拆除周转使用:待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拆除构件不能导致菱角破坏时,松动三个底盘的连接螺栓,逐次拆除构件,将封堵槽内的砂浆敲掉,对基座进行清理后周转下次使用,注意拆除过程中不要丢失螺栓。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1、通过标准构件调节机构及气泡水平仪的调平实现三个底盘组成模板基座的水平,进而保证模板的垂直度。
2、通过先安装两个底盘而后安装第三个底盘的形式,实现对模板底部的清扫;
3、通过基座调平后向底盘、连接片和主板形成的封堵槽内填塞砂浆的形式实现柱脚的封堵,保证柱脚的防漏浆。
4、通过钢构件将柔性板材底部架空的方式,防止柔性板材的毛细水现象保证板材底部的刚度,并且主板企口上方伸出的副板除实现对板材的定位外,从侧面上保证板材底部的刚度,从而保证底部混凝土的成型质量。
5、三个底盘组成的基座拆装方便,可以反复使用,并且起到了保护模板棱边的作用,节约材料,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框架柱模板底部的加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框架柱模板底部的加固装置中底盘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框架柱模板底部的加固装置中底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框架柱模板底部的加固装置中底盘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框架柱模板底部的加固装置中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盘、2连接片、3主板、4气泡水平仪、5调节板、6上固定片、7下固定片、8螺纹杆、9螺纹套、10调节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5,一种框架柱模板底部的加固装置,包括三个底盘1,三个底盘1呈环形设置,相邻两个底盘1通过连接件连接,底盘1通过多个连接片2连接有主板3,主板3上设置有副板,参照图2,且多个连接片2呈等距分布;
进一步的,连接件包括分别设置于底盘1两端的上固定片6和下固定片7,且上固定片6和下固定片7上下错位设置,上固定片6和下固定片7上均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的螺纹孔,通过连接螺栓设置于上固定片6和下固定片7的螺纹孔内,从而实现相邻两个底盘1的连接。
其中,底盘1上安装有气泡水平仪4,底盘1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调节板5,进一步的,底盘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调节板5转动的安装槽,安装槽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旋转轴,且旋转轴垂直于安装槽的内侧壁,调节板5转动套接于旋转轴的外侧壁上,如此设置便于调节板5与底盘1之间的转动连接;
其中,底盘1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板5调节的调节机构;
进一步的,调节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底盘1上的螺纹杆8,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安装槽的内侧壁开设有与螺纹杆8对应的贯穿槽,且贯穿槽与运动槽连通设置,螺纹杆8的外侧壁固定套接有用于转动的凸缘,且贯穿槽的内侧壁设置有用于凸缘转动的旋转槽,如此设置保证螺纹杆8与底盘1之间转动连接,螺纹杆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螺纹杆8的外侧壁螺纹套接有螺纹套9,螺纹套9与安装槽的内侧壁上下滑动连接,螺纹套9通过调节件与调节板5的顶部连接,安装槽的内侧壁开设有用于调节件运动的运动槽,通过调节机构的设置实现调节板5的转动,进而通过调节板5的转动调节底盘1设置于地面上的稳定性;
再进一步的,调节件包括转动连接于螺纹套9外侧壁上的调节杆10,调节杆10的另一端与调节板5的顶部转动连接,运动槽用于调节杆10的转动,如此设置便于螺纹套9的上下运动带动调节板5的转动,即通过调节杆10实现调节;其中,螺纹套9的外侧壁和调节板5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U型块,U型块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轴,调节杆10的两端分别转动套接于固定轴的外侧壁上,如此设置便于调节杆10与调节板5和螺纹套9之间的转动连接。
一种框架柱模板底部的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过程:
S1、放线定位:用全站仪放出圆柱的中心控制点,以控制点放出圆柱轮廓线;
S2、其中两个底盘1的安装:根据圆柱轮廓线安装其中两个底盘1,即通过连接件实现;进一步的,两个底盘1相互靠近,两者相连的一端使得上固定片6和下固定片7相互贴合,其贴合端通过上固定片6和下固定片7上的螺纹孔连接有连接螺栓,但连接螺栓不要拧紧;
S3、调平:利用旋转两个底盘1上面的调节机构对底盘1进行调平,随时观察气泡的动向,气泡居中时停止调平;
进一步的,调平过程如下:通过气泡水平仪4检测到底盘1不平整时,即观察底盘1哪端位置偏低,接着,通过把手带动螺纹杆8的转动控制螺纹套9的上下运动,进而通过调节杆10带动调节板5的转动,则转动过程中使得调节板5呈倾斜设置,倾斜方向与底盘1状态相同,即通过调节板5向下倾斜端弥补底盘1位置偏低端,即调节板5向下倾斜端将底盘1倾斜端向上“撑起”,使其与底盘1另一端齐平;
S4、安装模板:将纸模吊装对准主板3台面就位,吊装过程中反复确认主板3的移位,发现移位及时调整;
S5、垃圾清理:通过第三个底盘1位置预留的清扫孔将掉落到模板内部的垃圾清理干净,反复冲洗;
S6、第三个底盘1安装:确认第三个底盘1底部的垃圾清理干净将第三个底盘1安装就位,第三个底盘1两端进行简单螺栓与另外两个稳定的底盘1端部固定,再通过调节机构对三个底盘1进行微调,保证三个底盘1连接成的基座呈水平状态;其中调整呈水平状态,其对底盘1的调节过程与S3中底盘调平过程相同;
S7、紧固螺栓:确认基座处于水平状态后对三个底盘1连接区螺栓进行最终紧固,紧固完成后再次观察气泡水平仪4气泡位置,对基座进行微调;其中基座调整呈水平状态,其对底盘1的调节过程与S3中底盘调平过程相同;
S8、封堵槽注浆:基座完成拼装连接后,在底盘1、连接片2和主板3三者之间形成的封堵槽内用1:2水泥砂浆进行填塞,连接片2底部用钢筋将砂浆插捣到位保证密实;
S9、框架柱混凝土浇筑;
S10、基座拆除周转使用:待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拆除构件不能导致菱角破坏时,松动三个底盘1的连接螺栓,逐次拆除构件,将封堵槽内的砂浆敲掉,对基座进行清理后周转下次使用,注意拆除过程中不要丢失螺栓。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框架柱模板底部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三个底盘(1),三个所述底盘(1)呈环形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底盘(1)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底盘(1)通过多个连接片(2)连接有主板(3),且多个所述连接片(2)呈等距分布;
所述底盘(1)上安装有气泡水平仪(4),所述底盘(1)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调节板(5),所述底盘(1)上设置有用于所述调节板(5)调节的调节机构;
所述底盘(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所述调节板(5)转动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旋转轴,且所述旋转轴垂直于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壁,所述调节板(5)转动套接于所述旋转轴的外侧壁上;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底盘(1)上的螺纹杆(8),所述螺纹杆(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螺纹杆(8)的外侧壁螺纹套接有螺纹套(9),所述螺纹套(9)与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壁上下滑动连接,所述螺纹套(9)通过调节件与所述调节板(5)的顶部连接,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壁开设有用于所述调节件运动的运动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柱模板底部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分别设置于底盘(1)两端的上固定片(6)和下固定片(7),且所述上固定片(6)和所述下固定片(7)上下错位设置,所述上固定片(6)和所述下固定片(7)上均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的螺纹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柱模板底部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螺纹套(9)外侧壁上的调节杆(10),所述调节杆(10)的另一端与所述调节板(5)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运动槽用于所述调节杆(10)的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框架柱模板底部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套(9)的外侧壁和调节板(5)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U型块,所述U型块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轴,所述调节杆(10)的两端分别转动套接于所述固定轴的外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柱模板底部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壁开设有与所述螺纹杆(8)对应的贯穿槽,且所述贯穿槽与所述运动槽连通设置,所述螺纹杆(8)的外侧壁固定套接有用于转动的凸缘,且所述贯穿槽的内侧壁设置有用于所述凸缘转动的旋转槽。
6.一种框架柱模板底部的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过程:
S1、放线定位:用全站仪放出圆柱的中心控制点,以控制点放出圆柱轮廓线;
S2、其中两个底盘(1)的安装:根据圆柱轮廓线安装其中两个底盘(1),即通过连接件实现;
S3、调平:利用旋转两个底盘(1)上面的调节机构对底盘(1)进行调平,随时观察气泡的动向,气泡居中时停止调平;
S4、安装模板:将纸模吊装对准主板(3)台面就位,吊装过程中反复确认主板(3)的移位,发现移位及时调整;
S5、垃圾清理:通过第三个底盘(1)位置预留的清扫孔将掉落到模板内部的垃圾清理干净,反复冲洗;
S6、第三个底盘(1)安装:确认第三个底盘(1)底部的垃圾清理干净将第三个底盘(1)安装就位,第三个底盘(1)两端进行简单螺栓与另外两个稳定的底盘(1)端部固定,再通过调节机构对三个底盘(1)进行微调,保证三个底盘(1)连接成的基座呈水平状态;
S7、紧固螺栓:确认基座处于水平状态后对三个底盘(1)连接区螺栓进行最终紧固,紧固完成后再次观察气泡水平仪(4)气泡位置,对基座进行微调;
S8、封堵槽注浆:基座完成拼装连接后,在底盘(1)、连接片(2)和主板(3)三者之间形成的封堵槽内用1:2水泥砂浆进行填塞,连接片(2)底部用钢筋将砂浆插捣到位保证密实;
S9、框架柱混凝土浇筑;
S10、基座拆除周转使用:待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拆除构件不能导致菱角破坏时,松动三个底盘(1)的连接螺栓,逐次拆除构件,将封堵槽内的砂浆敲掉,对基座进行清理后周转下次使用,注意拆除过程中不要丢失螺栓。
CN202011090867.2A 2020-10-13 2020-10-13 一种框架柱模板底部的加固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Active CN1121962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90867.2A CN112196259B (zh) 2020-10-13 2020-10-13 一种框架柱模板底部的加固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90867.2A CN112196259B (zh) 2020-10-13 2020-10-13 一种框架柱模板底部的加固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96259A CN112196259A (zh) 2021-01-08
CN112196259B true CN112196259B (zh) 2022-03-29

Family

ID=74008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90867.2A Active CN112196259B (zh) 2020-10-13 2020-10-13 一种框架柱模板底部的加固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9625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85493B2 (en) * 2006-09-21 2013-07-16 Soundfootings, Llc Concrete column forming assembly
CN104612401A (zh) * 2015-02-10 2015-05-13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无拼接缝圆柱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5569331B (zh) * 2016-02-29 2017-12-19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一种混凝土圆柱模板的简易支撑方法
CN208563974U (zh) * 2018-05-08 2019-03-01 渠永全 一种混凝土圆柱施工用固定装置
CN209082991U (zh) * 2018-11-22 2019-07-09 闫强 一种方柱模板新型可调式加固件
CN110212843B (zh) * 2019-06-05 2021-02-19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支架模板的加固装置及其定位方法
CN110984572B (zh) * 2019-12-20 2021-05-25 张勇 一种建筑加固用模板夹紧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96259A (zh) 2021-0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23495B (zh) 一种可单侧支设墙体模板的支架
CN211898341U (zh) 一种控制钻孔灌注桩钢筋笼上浮的结构
CN110485713B (zh) 屋面檐口及排水沟一次性浇筑模板加固装置
CN217027194U (zh) 一种可调埋入式柱脚角钢支架
CN110725542A (zh) 一种混凝土建筑铝模板结构安装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12196259B (zh) 一种框架柱模板底部的加固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10216478U (zh) 一种沉井施工作业平台
CN201245970Y (zh) 制式模板单元
CN217420505U (zh) 一种翻边一次浇筑成型支模装置
CN115613514A (zh) 一种圆筒重力式码头现浇卸荷板可升降调节的钢底模系统
CN209760786U (zh) 一种控制二维构件精度的工具化支架体系
CN208361753U (zh) 一种塔机支腿锚固预埋结构及塔机
CN111206775A (zh) 现浇混凝土装配移动式模板支撑系统
CN220100639U (zh) 用于抽水蓄能电站水塔施工的大块悬臂模板
CN111809866A (zh) 一种混凝土剪力墙大型钢模板悬空校正固定支模法
CN219793927U (zh) 一种可调节用于超厚筏板钢筋固定支架
KR200182865Y1 (ko) 거푸집 레벨 조정장치
CN219732750U (zh) 一种屋面现浇变形缝组合式模板
CN220889467U (zh) 一种用于上翻梁模板的固定装置
CN218990908U (zh) 一种现浇楼梯踏步支模装置
CN216042595U (zh) 一种斜拉可调式现浇混凝土墙体模板锁紧垫板装置
CN214462491U (zh) 模架及悬挂式模板
CN215212324U (zh) 一种砼高低台可调节高度的吊模支撑与加固装置
CN221167903U (zh) 一种地脚螺栓定位结构
CN211850378U (zh) 一种用于制作预制构件的主筋定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ng Guisong

Inventor after: Lu Ning

Inventor after: Huang Yunchang

Inventor after: Li Chaopeng

Inventor after: Xiao Han

Inventor after: Zhang Weihong

Inventor after: Liu Wenqiang

Inventor after: Li Xiang

Inventor after: Zhao Wenbo

Inventor before: Zhang Guiso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Xiaona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