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91748A - 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件热处理整形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件热处理整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91748A
CN112191748A CN202011077509.8A CN202011077509A CN112191748A CN 112191748 A CN112191748 A CN 112191748A CN 202011077509 A CN202011077509 A CN 202011077509A CN 112191748 A CN112191748 A CN 1121917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sheet metal
heat treatment
fixing
new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7750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91748B (zh
Inventor
陶诚
张贤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inglida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inglida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inglida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inglida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7750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917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917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917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917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917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37/00Tools as parts of machin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B21D37/16Heating or 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1/00Straightening, restoring form or removing local distortions of sheet metal or specific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Stretching sheet metal combined with rol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43/00Feeding, positioning or storing devices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pparatus for working or processing sheet metal, metal tubes or metal profiles; Associations therewith of cutting devices
    • B21D43/003Positioning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aightening Metal Sheet-Like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件热处理整形装置,包括支座,设置在支座上的下支撑校正组件,以及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朝向或远离下支撑校正组件运动的上支撑校正组件,所述上支撑校正组与下支撑校正件相配合形成对汽车钣金校正的校正机构,所述上支撑校正组件和下支撑校正组件均包括有可调支撑部、定型固定部,以及渐进加热部,在进行使用时,能够通过渐进加热部对需要弯折校正的位置进行加热,在加热初始阶段可通过水雾对汽车钣金件进行保护,在能够快速的对其进行加热的同时,还可避免汽车钣金件的局部在较短时间内升温过快,导致汽车钣金件容易出现二次形变或损坏的问题,后续校正时会更加的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件热处理整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件热处理整形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根据全球日益趋紧的节能环保要求,众多新材料被使用,其中铝合金是最好的选择。铝合金的使用,不仅在动力总成的部件上如发动机缸体、离合器壳体、齿轮箱和发动机中的一些常规部件,还有车身结构件,在政策及市场双驱动下的新能源汽车背景下,铝合金车身结构件渐渐显示出其优势,
对于钣金类汽车结构而言,其刚度一般较低,在热处理后容易产生较大的形变;目前,对于此类工件大多采用模具下压的方式实现修复,但不仅修复效果差,并且在修复时难以消除工件的金属内应力,这就导致此类工件很容易在修复后再次产生形变,进而影响到该工件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件热处理整形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模具下压对热处理后而产生形变的工件进行修复,无法有效消除金属内应力,修复效果差,而且也容易在后续使用过程中产生二次形变的问题的技术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件热处理整形装置,包括支座,设置在支座上的下支撑校正组件,以及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朝向或远离下支撑校正组件运动的上支撑校正组件,所述上支撑校正组与下支撑校正件相配合形成对汽车钣金校正的校正机构;
所述上支撑校正组件和下支撑校正组件均包括有可调支撑部、定型固定部,以及渐进加热部,所述渐进加热部固定于可调支撑部朝向汽车钣金件的一侧,所述可调支撑部包括支撑板,以及以矩形阵列状滑动连接在支撑板上的多个定位支撑柱,所述定型固定部用于使定位支撑柱贴合汽车钣金形状,并使所述支撑板配合汽车钣金件形成加热空腔,所述渐进加热部通过向加热空腔提供热量对汽车钣金件进行渐进加热,并根据所述汽车钣金件温度同步提供用于对汽车钣金件保护的水雾,所述上支撑校正组件与下支撑校正组件相贴合对加热软化后的汽车钣金进行校正。
可选地,所述渐进加热部包括设置在支撑板上的多个喷头组合件,且多个所述喷头组合件以矩形阵列状均匀分布在支撑板上;
所述喷头组合件包括为圆盘形结构的支架,在所述支架的侧面设置有多个交错设置的燃气喷头与雾化喷头,多个所述燃气喷头均通过管道与外界燃气通道相连接,多个所述雾化喷头均通过管道与外界水泵相连接,且多个所述燃气喷头和多个所述雾化喷头均关于支架的中心轴线环形阵列设置。
可选地,所述雾化喷头与外界水泵相连接的管道上,以及所述燃气喷头与外界燃气通道相连接的管道上均设置有电磁阀。
可选地,所述定型固定部包括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在支撑板上进行运动的调节板,在所述调节板上设置有多个与定位支撑柱相匹配的调节支柱,每个所述调节支柱均由独立的直线驱动件驱动,所述直线驱动件通过调节支柱推动定位支撑柱调整至对汽车钣金支撑的状态。
可选地,所述定位支撑柱上开设有与定位支撑柱同轴心设置的安装孔,在所述安装孔中设置有随动固定件,所述随动固定件用于随调节支柱的运动对调整后的定位支撑柱位置进行固定;
所述随动固定件包括通过拉簧滑动连接在安装孔中的固定支杆,用于控制固定支杆位置的控制驱动件,以及由两个连接杆铰接在一起的多个铰接件,所述铰接件用于连接固定支杆与安装孔的孔底,所述铰接件的铰接点位置处连接有沿定位支撑柱径向方向滑动的凸条,在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与凸条相匹配的限位块,所述控制驱动件通过控制固定支杆位置,使所述铰接件带动凸条抵住限位块对所述定位支撑柱与所述支撑板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
可选地,多个所述铰接件关于固定支杆中心轴线环形阵列设置。
可选地,所述凸条为凸出定位支撑柱设置,且在所述凸条与限位块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卡齿。
可选地,所述控制驱动件包括设置在调节支柱朝向定位支撑柱一端头处的电磁吸盘,在所述定位支撑柱和固定支杆朝向调节支柱的一端均设置有与电磁吸盘相匹配的铁块。
可选地,所述固定支杆的长度小于安装孔的深度。
可选地,与所述固定支杆相连接的拉簧拉力大于对定位支撑柱的重力。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进行使用时,能够通过渐进加热部对需要弯折校正的位置进行加热,在加热初始阶段可通过水雾对汽车钣金件进行保护,在能够快速的对其进行加热的同时,还可避免汽车钣金件的局部在较短时间内升温过快,导致汽车钣金件容易出现二次形变或损坏的问题,后续校正时会更加的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定型固定部与可调支撑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喷头组合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喷头组合件的主视图;
图5为图2中A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示说明:1、支座;2、下支撑校正组件;3、上支撑校正组件;4、可调支撑部;5、定型固定部;6、渐进加热部;7、随动固定件;
401、支撑板;402、定位支撑柱;403、安装孔;
501、调节板;502、调节支柱;503、直线驱动件;
601、喷头组合件;602、支架;603、燃气喷头;604、雾化喷头;605、电磁阀;
701、拉簧;702、固定支杆;703、控制驱动件;704、铰接件;705、凸条;706、限位块;707、卡齿;708、电磁吸盘;709、铁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请参考图1至图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定型固定部与可调支撑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喷头组合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喷头组合件的主视图,图5为图2中A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件热处理整形装置,包括支座1,设置在支座1上的下支撑校正组件2,以及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朝向或远离下支撑校正组件2运动的上支撑校正组件3,上支撑校正组与下支撑校正件相配合形成对汽车钣金校正的校正机构;
这里驱动装置为常规的驱动部件,主要用于带动上支撑校正组件3可朝向或远离下支撑校正组件2运动,在进行使用时,用于使上支撑校正组件3远离下支撑校正组件2,使上支撑校正组件3与下支撑校正组件2形成一个放置汽车钣金件的空间,确保汽车钣金件能够具有足够的空间放置于下支撑校正组件2上,进一步在驱动上支撑校正组件3朝向下支撑校正组件2运动时,能够使上支撑校正组件3配合下支撑校正组件2对汽车钣金件进行挤压,从而可通过挤压的方式实现对汽车钣金的校正。
上支撑校正组件3和下支撑校正组件2均包括有可调支撑部4、定型固定部5,以及渐进加热部6,渐进加热部6固定于可调支撑部4朝向汽车钣金件的一侧,可调支撑部4包括支撑板401,以及以矩形阵列状滑动连接在支撑板401上的多个定位支撑柱402,定型固定部5用于使定位支撑柱402贴合汽车钣金形状,并使支撑板401配合汽车钣金件形成加热空腔,渐进加热部6通过向加热空腔提供热量对汽车钣金件进行渐进加热,并根据汽车钣金件温度同步提供用于对汽车钣金件保护的水雾,上支撑校正组件3与下支撑校正组件2相贴合对加热软化后的汽车钣金进行校正。
定位支撑柱402为凸出支撑板401设置,在正常的状态下,其顶端与支撑板401存在一定间距,避免其在支撑汽车钣金件时,汽车钣金件与支撑板401接触,进一步造成无法形成加热空腔的问题。
定型固定部5与定位支撑柱402为匹配设置,在对不同的汽车钣金件进行支撑时,能够根据汽车钣金件的形状,以及汽车钣金件产生形变的位置,来调整相应的定位支撑柱402,以实现对汽车钣金件的稳定支撑,进一步在上支撑校正组件3贴向下支撑校正组件2时,能够通过相对应的定位支撑柱402抵压在一起,来完成对汽车钣金件的挤压修正。
在修正的过程中,其通过加热的方式使汽车钣金件进行软化,以此在对汽车钣金件修复时,可消除汽车钣金件的内应力,避免其容易出现二次形变的问题。
其在修复的过程中,采用水雾作为缓冲介质,因此在对汽车钣金件进行加热时,需要先将加热空腔中的水汽加热蒸发,才可使汽车钣金件超过水汽对温度的限制,在此过程中,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即通过水汽的蒸发来对汽车钣金件进行加热的同时,避免其直接加热容易在短时间内产生高温,而导致汽车钣金件容易出现损坏的问题。
其相较于传统电热丝的加温软化修正的方式,其加热会更快,而相较于燃气加热的方式,其能够起到缓冲加热的效果,可避免汽车钣金件容易局部升温过快,而使汽车钣金进容易出现二次热形变的问题。
如图1至图4所示,渐进加热部6包括设置在支撑板401上的多个喷头组合件601,且多个喷头组合件601以矩形阵列状均匀分布在支撑板401上;
喷头组合件601包括为圆盘形结构的支架602,在支架602的侧面设置有多个交错设置的燃气喷头603与雾化喷头604,多个燃气喷头603均通过管道与外界燃气通道相连接,多个雾化喷头604均通过管道与外界水泵相连接,且多个燃气喷头603和多个雾化喷头604均关于支架602的中心轴线环形阵列设置。
喷头组合件601位于相邻两个定位支撑柱402之间的间隙处,以实现可根据需要加热软化修正的部位选择相应的喷头组合件601进行加热。
雾化喷头604与外界水泵相连接的管道上,以及燃气喷头603与外界燃气通道相连接的管道上均设置有电磁阀605。
这里的燃气喷头603为一个集成的部件,其还包括电子打火器和温度检测单元,温度检测单元用于监控汽车钣金件的温度,而电子打火器用于点火对汽车钣金件进行加热,另外燃气喷头603的喷口方向为平行于汽车钣金件设置,这里主要是在使用的过程中,避免朝向汽车钣金件直接喷火加热,容易导致对汽车钣金件的造成影响的问题。
在进行使用时,雾化喷头604和燃气喷头603均由电磁阀605进行控制,保证其能够根据需要加热软化的部位,启用响应的喷头组合件601,用于防止整体加热,而导致难以对汽车钣金件进行校正的问题。
使用时,需要先通过雾化喷头604在加热空腔中喷入足量的雾化水,之后在则启动燃气喷头603对汽车钣金件进行加热,在加热过程中,水雾能够优先的吸热蒸发,通过蒸发的水雾则可实现初步的加热,因此能够避免直接的加热升温会对汽车板件件造成损伤的问题,循环此过程中,直至汽车钣金件达到指定的温度,之后则可彻底关闭雾化喷头604,只通过燃气喷头603进行加热,在此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对汽车钣金件进行加热,可有效的在加热过程中释放其内应力,在保证燃气加热速度快的效果同时,还可避免初步加热时,其整体温度不均衡,导致在将其加热至软化的温度时,容易出现烧穿、变形等问题。
定型固定部5包括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在支撑板401上进行运动的调节板501,在调节板501上设置有多个与定位支撑柱402相匹配的调节支柱502,每个调节支柱502均由独立的直线驱动件503驱动,直线驱动件503通过调节支柱502推动定位支撑柱402调整至对汽车钣金支撑的状态。
这里的驱动装置,可采用与3D打印机驱动装置类似的结构,保证能够将支撑板401调节至平面内的任意一位置处,进一步能够使调节支柱502与定位支撑柱402相匹配设置,使用时,需要根据汽车钣金件的形状确定各个定位支撑柱402所需要调节的高度,进一步则在将调节支柱502移动至与定位支撑柱402相匹配的位置处,可通过直线驱动件503来实现对定位支撑柱402的调整,即通过多次调节的方式来实现对置于支撑板401上的所有定位支撑柱402的调整,可大幅度的降低其制造成本。
另外,安装在调节板501上的调节支柱502的数量优选为四个,用户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定位支撑柱402上开设有与定位支撑柱402同轴心设置的安装孔403,在安装孔403中设置有随动固定件7,随动固定件7用于随调节支柱502的运动对调整后的定位支撑柱402位置进行固定;
随动固定件7包括通过拉簧701滑动连接在安装孔403中的固定支杆702,用于控制固定支杆702位置的控制驱动件703,以及由两个连接杆铰接在一起的多个铰接件704,铰接件704用于连接固定支杆702与安装孔403的孔底,铰接件704的铰接点位置处连接有沿定位支撑柱402径向方向滑动的凸条705,在支撑板401上设置有与凸条705相匹配的限位块706,控制驱动件703通过控制固定支杆702位置,使铰接件704带动凸条705抵住限位块706对定位支撑柱402与支撑板401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
使用时,控制驱动件703能够克服拉簧701的力来带动固定支杆702进行运动,固定支杆702运动能够带动铰接件704的运动,因为铰接件704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安装孔403的孔底以及固定支杆702上,因此在固定支杆702进行运动时,能够使铰接件704的铰接点发生运动,从而能够带动凸条705的运动,进一步实现在固定支杆702往上运动时,可使凸条705收纳至定位支撑柱402上,相反则可使固定支杆702凸出定位支撑柱402,使其能够实现定位支撑柱402在支撑板401上的自由滑动或固定。
多个铰接件704关于固定支杆702中心轴线环形阵列设置,这里主要用于设置多个凸条705,使定位支撑柱402固定的更加稳定,同时使其受力更加的均匀,避免定位支撑柱402容易出现整体偏移的问题。
凸条705为凸出定位支撑柱402设置,且在凸条705与限位块706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卡齿707,卡齿707主要用于增加凸条705与限位块706贴合时的摩擦力,确保定位支撑柱402固定的稳定性。
控制驱动件703包括设置在调节支柱502朝向定位支撑柱402一端头处的电磁吸盘708,在定位支撑柱402和固定支杆702朝向调节支柱502的一端均设置有与电磁吸盘708相匹配的铁块709。
固定支杆702的长度小于安装孔403的深度,与固定支杆702相连接的拉簧701拉力大于对定位支撑柱402的重力。
固定支杆702的长度与安装孔403的深度差就是固定支杆702所能够活动范围,在使用时,逐步的增加电磁吸盘708的吸力,能够首先将定位支撑柱402与调节支柱502连接在一起,之后继续增加吸力则可通过电磁吸盘708与铁块709的配合,使固定支杆702克服拉簧701的力而产生运动,从而可使凸条705脱离与限位块706的嵌合,实现正常带动调节支柱502的运动。
此过程中,能够始终的使定位支撑柱402与调节支柱502进行连接在一起,可防止定位支撑柱402与调节支柱502未紧密连接在一起,而使凸条705脱离与限位块706的嵌合,会造成定位支撑柱402随重力而运动的问题。
而相反在逐步的降低电磁吸盘708的吸力时,会首先在拉簧701的作用力下松开对固定支杆702的固定,固定支杆702在松开后,会在拉簧701的作用力下复位,使凸条705重新与限位块706嵌合,完成对定位支撑柱402位置的固定,而继续降低电磁吸盘708的吸力至完全无吸力,则可完成对此定位支撑柱402的调整,可在松开时,有效的防止定位支撑柱402再次产生变动的问题。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件热处理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1),设置在支座(1)上的下支撑校正组件(2),以及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朝向或远离下支撑校正组件(2)运动的上支撑校正组件(3),所述上支撑校正组与下支撑校正件相配合形成对汽车钣金校正的校正机构;
所述上支撑校正组件(3)和下支撑校正组件(2)均包括有可调支撑部(4)、定型固定部(5)以及渐进加热部(6),所述渐进加热部(6)固定于可调支撑部(4)朝向汽车钣金件的一侧,所述可调支撑部(4)包括支撑板(401),以及以矩形阵列状滑动连接在支撑板(401)上的多个定位支撑柱(402),所述定型固定部(5)用于使定位支撑柱(402)贴合汽车钣金形状,并使所述支撑板(401)配合汽车钣金件形成加热空腔,所述渐进加热部(6)通过向加热空腔提供热量对汽车钣金件进行渐进加热,并根据所述汽车钣金件温度同步提供用于对汽车钣金件保护的水雾,所述上支撑校正组件(3)与下支撑校正组件(2)相贴合对加热软化后的汽车钣金进行校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件热处理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渐进加热部(6)包括设置在支撑板(401)上的多个喷头组合件(601),且多个所述喷头组合件(601)以矩形阵列状均匀分布在支撑板(401)上;
所述喷头组合件(601)包括为圆盘形结构的支架(602),在所述支架(602)的侧面设置有多个交错设置的燃气喷头(603)与雾化喷头(604),多个所述燃气喷头(603)均通过管道与外界燃气通道相连接,多个所述雾化喷头(604)均通过管道与外界水泵相连接,且多个所述燃气喷头(603)和多个所述雾化喷头(604)均关于支架(602)的中心轴线环形阵列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件热处理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喷头(604)与外界水泵相连接的管道上,以及所述燃气喷头(603)与外界燃气通道相连接的管道上均设置有电磁阀(6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件热处理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型固定部(5)包括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在支撑板(401)上进行运动的调节板(501),在所述调节板(501)上设置有多个与定位支撑柱(402)相匹配的调节支柱(502),每个所述调节支柱(502)均由独立的直线驱动件(503)驱动,所述直线驱动件(503)通过调节支柱(502)推动定位支撑柱(402)调整至对汽车钣金支撑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件热处理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支撑柱(402)上开设有与定位支撑柱(402)同轴心设置的安装孔(403),在所述安装孔(403)中设置有随动固定件(7),所述随动固定件(7)用于随调节支柱(502)的运动对调整后的定位支撑柱(402)位置进行固定;
所述随动固定件(7)包括通过拉簧(701)滑动连接在安装孔(403)中的固定支杆(702),用于控制固定支杆(702)位置的控制驱动件(703),以及由两个连接杆铰接在一起的多个铰接件(704),所述铰接件(704)用于连接固定支杆(702)与安装孔(403)的孔底,所述铰接件(704)的铰接点位置处连接有沿定位支撑柱(402)径向方向滑动的凸条(705),在所述支撑板(401)上设置有与凸条(705)相匹配的限位块(706),所述控制驱动件(703)通过控制固定支杆(702)位置,使所述铰接件(704)带动凸条(705)抵住限位块(706)对所述定位支撑柱(402)与所述支撑板(401)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件热处理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铰接件(704)关于固定支杆(702)中心轴线环形阵列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件热处理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条(705)为凸出定位支撑柱(402)设置,且在所述凸条(705)与限位块(706)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卡齿(707)。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件热处理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驱动件(703)包括设置在调节支柱(502)朝向定位支撑柱(402)一端头处的电磁吸盘(708),在所述定位支撑柱(402)和固定支杆(702)朝向调节支柱(502)的一端均设置有与电磁吸盘(708)相匹配的铁块(709)。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件热处理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杆(702)的长度小于安装孔(403)的深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件热处理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固定支杆(702)相连接的拉簧(701)拉力大于对定位支撑柱(402)的重力。
CN202011077509.8A 2020-10-10 2020-10-10 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件热处理整形装置 Active CN1121917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77509.8A CN112191748B (zh) 2020-10-10 2020-10-10 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件热处理整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77509.8A CN112191748B (zh) 2020-10-10 2020-10-10 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件热处理整形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91748A true CN112191748A (zh) 2021-01-08
CN112191748B CN112191748B (zh) 2022-08-09

Family

ID=74012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77509.8A Active CN112191748B (zh) 2020-10-10 2020-10-10 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件热处理整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9174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64915A (ja) * 2001-11-30 2003-06-10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微細なスリット状開口部を有する金属製薄板の欠陥修正方法
FR2863543A1 (fr) * 2003-12-16 2005-06-17 Airbus France Procede de formage par estampage a chaud de pieces de tolerie complexes en materiau composite et outillage pour sa mise en oeuvre
CN110000248A (zh) * 2019-05-16 2019-07-12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钛合金л形焊接件的热校形方法及工装
CN210547137U (zh) * 2019-08-27 2020-05-19 董涛 一种钣金加工整形平台
CN211275932U (zh) * 2019-11-07 2020-08-18 浙江敏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铝型材的在线整形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64915A (ja) * 2001-11-30 2003-06-10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微細なスリット状開口部を有する金属製薄板の欠陥修正方法
FR2863543A1 (fr) * 2003-12-16 2005-06-17 Airbus France Procede de formage par estampage a chaud de pieces de tolerie complexes en materiau composite et outillage pour sa mise en oeuvre
CN110000248A (zh) * 2019-05-16 2019-07-12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钛合金л形焊接件的热校形方法及工装
CN210547137U (zh) * 2019-08-27 2020-05-19 董涛 一种钣金加工整形平台
CN211275932U (zh) * 2019-11-07 2020-08-18 浙江敏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铝型材的在线整形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高庆毓: "试析汽车钣金应力的产生原因及消除的方法",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91748B (zh) 2022-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91748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件热处理整形装置
JP2008150087A (ja) ヒートシール装置
CN105073658A (zh) 玻璃板支撑结构
WO2005033345A1 (ja) 被熱処理物品用クランプ装置及びそのクランプ方法
WO2012130352A1 (d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solarkonzentrators
CN105710163A (zh) 一种船体火工矫正辅助工装
EP2440858A2 (en) Support structure for solar reflectors
CN211939414U (zh) 焊接工装
JP4580762B2 (ja) 2個以上の構成部材を互いに結合させる方法
CN108274766A (zh) 一种防变形热熔治具
CN206884197U (zh) 一种防变形热熔治具
JP2005144523A (ja) ガス圧による拘束治具及びその拘束治具を用いたろう付け方法
CN109863126B (zh) 玻璃制品上的带凹陷的玻璃凸起物及其形成方法
CN106694773B (zh) 一种全自动螺帽锻造成型装置
CN206219425U (zh) 用来制造模造玻璃的成型设备
CN210547142U (zh) 一种门板拉直器
CN215320733U (zh) 一种精密激光塑料焊用随焊碾压系统
CN210633806U (zh) 木板折弯机构
CN201083958Y (zh) 掩膜工艺用喷涂装置
CN210219752U (zh) 应用于箱形梁拼焊过程中的防变形预热装置
CN209008000U (zh) 一种面板熔焊机的热焊机构
CN106158608A (zh) 一种具有能量补偿的激光退火装置及退火方法
CN106624491A (zh) 一种螺栓调节的焊接预热装置
CN220246203U (zh) 一种弹性元件热处理固定机构
CN215368166U (zh) 一种铝单板的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