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88580A - 一种频段切换方法、装置、ap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频段切换方法、装置、ap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88580A
CN112188580A CN202011019095.3A CN202011019095A CN112188580A CN 112188580 A CN112188580 A CN 112188580A CN 202011019095 A CN202011019095 A CN 202011019095A CN 112188580 A CN112188580 A CN 1121885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band
wireless terminal
switching
parameter
cond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1909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88580B (zh
Inventor
邓志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iroo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iroo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iroo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iroo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1909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885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885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885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885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885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6Reselecting a communication resource in the serving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5Hand-off measu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22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handling the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0Access point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e.g. multi-mode access poi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适用于数据安全领域,提供了一种频段切换方法、装置、AP及存储介质,其中,频段切换方法应用于AP,所述AP同时工作在至少两个频段,所述至少两个频段至少包括第一频段和第二频段,频段切换方法包括:确定所述至少两个频段中每个频段的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表征对应的频段的网络负载;基于所述至少两个频段中每个频段的第一参数,确定所述AP的运行模式;基于所述运行模式对应的切换条件,对接入所述AP且满足对应的切换条件的无线终端进行频段切换。

Description

一种频段切换方法、装置、AP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频段切换方法、装置、无线接入点(AP,Access Point)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AP也朝着更高端的方向发展。无线路由器是AP的一种,目前有一些支持双频的无线路由器,双频即2.4GHz和5GHz两个频段同时开启,2.4GHz和5GHz分别指无线路由器的发射频率。对于无线终端来说只能选择一个频段接入,目前,相关技术需要由用户来决定无线终端接入哪个频段,当某个频段接入用户过多时,会导致AP的频段资源浪费和频段负载过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频段切换方法、装置、AP及存储介质,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需要由用户来决定无线终端接入哪个频段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频段切换方法,应用于无线接入点AP,所述AP同时工作在至少两个频段,所述至少两个频段至少包括第一频段和第二频段,该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至少两个频段中每个频段的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表征对应的频段的网络负载;
基于所述至少两个频段中每个频段的第一参数,确定所述AP的运行模式;
基于所述运行模式对应的切换条件,对接入所述AP且满足对应的切换条件的无线终端进行频段切换。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运行模式对应的切换条件,对接入所述AP且满足对应的切换条件的无线终端进行频段切换,包括:
当所述AP处于第一运行模式下,确定接入所述AP的所有无线终端中的每个无线终端的第二参数;所述第一工作模式表征所述至少两个频段中的每个频段均未过载;所述第二参数表征对应的无线终端的传输质量;
在无线终端对应的第二参数满足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对对应的无线终端进行频段切换;所述第一设定条件表征第二参数在无线终端接入的频段中对应的门限值。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运行模式对应的切换条件,对接入所述AP且满足对应的切换条件的无线终端进行频段切换,包括:
在所述AP处于第二运行模式的情况下,确定至少一个第一无线终端中每个第一无线终端的第三参数;所述第二工作模式表征所述至少两个频段中的至少一个频段过载且至少一个频段未过载;所述第一无线终端表征接入过载频段的无线终端;
基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无线终端中每个第一无线终端的第三参数,对满足第二设定条件的第一无线终端进行频段切换。
上述方案中,在过载频段为2.4GHz频段的情况下,所述第三参数表征对应的第一无线终端的传输质量;所述第二设定条件表征第三参数在2.4GHz频段中对应的门限值。
上述方案中,在过载频段为5GHz频段的情况下,所述第三参数表征对应的第一无线终端与所述AP之间的信道强度;
所述基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无线终端中每个第一无线终端的第三参数,对满足第二设定条件的第一无线终端进行频段切换,包括:
基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无线终端中每个第一无线终端的第三参数,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无线终端进行排序,得到排序结果;
对所述排序结果中对应的信道强度最弱的无线终端进行频段切换。
上述方案中,所述确定所述至少两个频段中每个频段的第一参数时,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以下至少一类参数确定对应频段的第一参数:
接入频段的无线终端的数量;
频段的占空比;
频段的流量值。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无线终端进行频段切换时连续失败的累积次数,确定第一时长;
在对所述无线终端进行频段切换失败的情况下,等待所述第一时长后再次对所述无线终端进行频段切换。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频段切换装置,该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至少两个频段中每个频段的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表征对应的频段的网络负载;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至少两个频段中每个频段的第一参数,确定所述AP的运行模式;
切换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运行模式对应的切换条件,对接入所述AP且满足对应的切换条件的无线终端进行频段切换。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AP,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和存储器相互连接,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被配置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指令,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频段切换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频段切换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AP通过确定所述至少两个频段中每个频段的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表征对应的频段的网络负载。然后基于至少两个频段中每个频段的第一参数,确定AP的运行模式。再基于运行模式对应的切换条件,对接入所述AP且满足对应的切换条件的无线终端进行频段切换。本发明实施例对接入所述AP且满足对应的切换条件的无线终端进行频段切换,可以有效降低过载频段的负载,有效利用了AP的频段资源,避免了AP频段资源的浪费,使用户获得更好的上网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频段切换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频段切换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频段切换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频段切换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频段切换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应用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频段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频段切换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AP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双频无线路由器,指同时工作在2.4GHz和5.0GHz频段的无线路由器,相比于单频段无线路由器,双频无线路由器可以接入更多的无线终端,而且具有更高的无线传输速率,具备更强的抗干扰性,无线信号更强,稳定性更高,不容易掉线。
对于无线终端来说只能选择一个频段接入,通常需要由用户来决定无线终端接入哪个频段,由于5GHz频段相比2.4GHz具有更高的无线传输速率,用户通常会将无线终端接入5GHz频段。这样会使得AP的5GHz频段接入用户过多,而2.4GHz接入用户较少,导致AP的频段资源浪费。而且当5GHz频段接入用户过多时,会使得5GHz频段负载过大,从而影响5GHz频段的接入用户的上网体验。而且,由于AP周围的信号干扰和接入用户的数量不断变化,无线终端接入的频段可能无法持续提供良好的网络体验。
针对上述相关技术的缺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频段切换方法,能够自动根据网络环境进行频段切换,使得无线终端获得更好的上网体验。为了说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参考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频段切换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该频段切换方法应用于AP,所述AP同时工作在至少两个频段,所述至少两个频段至少包括第一频段和第二频段,例如2.4GHz和5.0GHz频段。其特征在于,频段切换方法包括:
S101,确定所述至少两个频段中每个频段的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表征对应的频段的网络负载。
这里,第一参数表征频段的网络负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至少两个频段中每个频段的第一参数时,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以下至少一类参数确定对应频段的第一参数:
接入频段的无线终端的数量;
频段的占空比;
频段的流量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频段的网络负载与接入频段的无线终端数量、频段的占空比和频段的流量值相关,可以基于上述至少一类参数计算频段的第一参数。
在计算频段的网络负载时,无线终端数量、频段的占空比和频段的流量值对网络负载都有各自对应的权重,权重的大小表征该参数对网络负载的重要程度。
例如,第一频段的第一参数=接入第一频段的无线终端的数量*A+第一频段的占空比*B+第一频段的数据值*C。其中A、B和C分别为无线终端数量、频段的占空比和频段的流量值对应的权重值。第一频段的占空比表示在某一段时间内第一频段的工作时间与总时间的比值。第一频段的数据值可以是某一段时间内,接入第一频段的所有无线终端产生的流量的平均值。最终计算出的第一参数越大,说明第一频段的网络负载越大。如果第一参数大于设定值,说明第一频段过载。同理,可以计算出第二频段的第一参数。
S102,基于所述至少两个频段中每个频段的第一参数,确定所述AP的运行模式。
基于至少两个频段中每个频段的第一参数确定AP的运行模式,即根据第一频段和第二频段的网络负载来确定AP的运行模式。
具体的,在第一频段和第二频段的第一参数均小于设定值的情况下,即第一频段和第二频段都未过载的情况下,确定AP的运行模式为第一运行模式。
在第一频段的第一参数小于设定值,且第二频段的第一参数大于设定值;或第二频段的第一参数小于设定值,且第一频段的第一参数大于设定值的情况下,确定AP的运行模式为第二运行模式。即一个频段过载,一个频段未过载,例如,可以是第一频段过载且第二频段未过载,或者是第二频段过载且第一频段未过载。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频段为2.4GHz频段,第二频段为5GHz频段;或者,第一频段为5GHz频段,第二频段为2.4GHz频段。
S103,基于所述运行模式对应的切换条件,对接入所述AP且满足对应的切换条件的无线终端进行频段切换。
AP在不同的运行模式下,对应的频段切换条件不相同。
参考图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运行模式对应的切换条件,对接入所述AP且满足对应的切换条件的无线终端进行频段切换,包括:
S201,当所述AP处于第一运行模式下,确定接入所述AP的所有无线终端中的每个无线终端的第二参数;所述第一工作模式表征所述至少两个频段中的每个频段均未过载;所述第二参数表征对应的无线终端的传输质量。
在所述AP处于第一运行模式下,获取接入AP的所有无线终端中的每个无线终端的第二参数。例如,如果AP包括第一频段和第二频段,则获取所有接入第一频段和第二频段的无线终端的第二参数。这里,第二参数表征对应的无线终端的传输质量,例如,第二参数可以是无线终端的信号强度、无线发包和收包速率等。
S202,在无线终端对应的第二参数满足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对对应的无线终端进行频段切换;所述第一设定条件表征第二参数在无线终端接入的频段中对应的门限值。
对于接入不同频段的无线终端,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不同。第一设定条件表征第二参数在无线终端接入的频段中对应的门限值。例如,如果无线终端接入的频段是2.4GHz频段,则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为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Indication)大于预设阈值(比如-65dBm)、TX(Transmit)速率低于调制与编码策略2(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和RX(Receive)速率低于MCS2。当接入2.4GHz频段的无线终端的第二参数满足上述第一设定条件时,将该无线终端切换到5GHz频段。如果无线终端接入的频段是5GHz频段,则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为Rssi信号强度小于预设阈值(例如-75dBm),且TX速率和RX速率均小于MCS1。当接入5GHz频段的无线终端的第二参数满足上述第一设定条件时,将第二无线终端从5GHz频段切换到2.4GHz频段。
在实际应用中,AP可以发送btm request帧给无线终端,btm request帧可以引导无线终端切换频段。
参考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运行模式对应的切换条件,对接入所述AP且满足对应的切换条件的无线终端进行频段切换,包括:
S301,在所述AP处于第二运行模式的情况下,确定至少一个第一无线终端中每个第一无线终端的第三参数;所述第二工作模式表征所述至少两个频段中的至少一个频段过载且至少一个频段未过载;所述第一无线终端表征接入过载频段的无线终端。
第二运行模式表征至少两个频段中的至少一个频段过载且至少一个频段未过载,例如,第一频段过载且第二频段未过载,或第一频段未过载且第二频段过载。这里,根据过载频段的不同,对应的第三参数也不相同。例如,在过载频段为2.4G频段的情况下,第三参数表征对应的第一无线终端的传输质量。在过载频段为5G频段的情况下,第三参数表征对应的第一无线终端与所述AP之间的信道强度。
S302,基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无线终端中每个第一无线终端的第三参数,对满足第二设定条件的第一无线终端进行频段切换。
根据过载频段的不同,对应的第二设定条件不同。
在一实施例中,在过载频段为2.4GHz频段的情况下,第二设定条件表征第三参数在2.4G频段中对应的门限值。例如,在过载频段为2.4GHz频段的情况下,对应的第二设定条件为:TX速率与RX速率均小于MCS3,且Rssi信号强度大于-65dBm。在接入2.4GHz频段的第一无线终端的第三参数满足上述第二设定条件时,将第一无线终端切换到5GHz频段。
在一实施例中,在过载频段为5GHz频段的情况下,所述第三参数表征对应的第一无线终端与所述AP之间的信道强度。
参考图4,在过载频段为5GHz频段的情况下,所述基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无线终端中每个第一无线终端的第三参数,对满足第二设定条件的第一无线终端进行频段切换,包括:
S401,基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无线终端中每个第一无线终端的第三参数,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无线终端进行排序,得到排序结果。
在过载频段为5GHz频段的情况下,按照第三参数对接入5GHz频段的第一无线终端进行排序,即按照信号强度进行排序,得到排序结果。
S402,对所述排序结果中对应的信道强度最弱的无线终端进行频段切换。
将排序结果中信号最弱的第一无线终端切换到2.4GHz频段,在频段切换完后重新计算各频段负载,如果还是5GHz频段过载,则继续将排序结果中信号最弱的第一无线终端切换到2.4GHz频段,直至5GHz频段不过载,或直至2.4GHz频段和5GHz频段负载平衡。这样,可以将5GHz频段中信号较差的第一无线终端切换到其他频段,即解决了5GHz频段网络负载过大的问题,又可以使得信号较差的第一无线终端切换到信号较好的频段,获得更好的上网体验。
在实际应用中,AP可以发送btm request帧给无线终端,btm request帧可以引导无线终端切换频段。
本发明实施例AP通过确定所述至少两个频段中每个频段的第一参数;第一参数表征对应的频段的网络负载。然后基于至少两个频段中每个频段的第一参数,确定AP的运行模式。再基于运行模式对应的切换条件,对接入所述AP且满足对应的切换条件的无线终端进行频段切换。本发明实施例对接入所述AP且满足对应的切换条件的无线终端进行频段切换,可以有效降低过载频段的网络负载,有效利用了AP的频段资源,避免了AP频段资源的浪费,使用户获得更好的上网体验。
参考图5,在一实施例中,频段切换方法还包括:
S501,基于所述无线终端进行频段切换时连续失败的累积次数,确定第一时长。
在确定无线终端需要切换频段时,无线终端会一直尝试切换频段,如果无线终端频段切换失败,AP自动记录无线终端进行频段切换时连续失败的累积次数。
基于无线终端进行频段切换时连续失败的累积次数,确定第一时长。第一时长是无线终端进行频段切换失败的情况下,再次进行频段切换所需的等待时长。
在实际应用中,无线终端每次频段切换失败后,第一时长增加。例如,第一时长=n×基础时长,n为连续失败次数。这样,随着连续失败次数增加,第一时长也变的更长。
S502,在对所述无线终端进行频段切换失败的情况下,等待所述第一时长后再次对所述无线终端进行频段切换。
在无线终端进行频段切换失败后,等待第一时长后再次对所述无线终端进行频段切换。
参考图6,图6是本发明应用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漏洞处理装置频段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频段切换流程包括:
S601,计算当前2.4GHz频段和5GHz频段的网络负载。
这里,AP为双频无线路由器,双频无线路由器同时工作在2.4GHz和5.0GHz频段。
S602,根据网络负载确定AP的运行模式。
根据2.4GHz频段和5GHz频段的网络负载确定AP的运行方式。
在2.4GHz频段和5GHz频段的网络负载均小于设定值的情况下,确定AP的运行模式为第一运行模式。
在2.4GHz频段和5GHz频段中有一个频段过载,另一个频段未过载的情况下,确定AP的运行模式为第二运行模式。例如,可以是2.4GHz频段过载且5GHz频段未过载,或者是5GHz频段过载且2.4GHz频段未过载。
S603,确定运行模式对应的切换条件。
在第一运行模式下,如果无线终端接入的频段是2.4GHz频段,则对应的切换条件为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大于预设阈值(比如-65dBm)、TX(Transmit)速率低于调制与编码策略2(MCS,Modulation and CodingScheme)和RX(Receive)速率低于MCS2。当接入2.4GHz频段的无线终端的第二参数满足上述切换条件时,将该无线终端切换到5GHz频段。如果无线终端接入的频段是5GHz频段,则对应的切换条件为Rssi信号强度小于预设阈值(例如-75dBm),且TX速率和RX速率均小于MCS1。当接入5GHz频段的无线终端的第二参数满足上述切换条件时,将第二无线终端从5GHz频段切换到2.4GHz频段。
在第二运行模式下,在过载频段为2.4GHz频段的情况下,切换条件为:TX速率与RX速率均小于MCS3,且Rssi信号强度大于-65dBm。在接入2.4GHz频段的第一无线终端的第三参数满足上述第二设定条件时,将第一无线终端切换到5GHz频段。在过载频段为5GHz频段的情况下,切换条件为无线终端与所述AP之间的信道强度小于设定强度,对小于设定强度的无线终端进行频段切换。
S604,遍历连接AP的所有无线终端。
S605,确定是否存在满足切换条件的无线终端。
如果存在,执行S606。如果不存在,等待下一个周期,重新执行S601。
S606,引导无线终端切换频段。
双频无线路由器可以发送btm request帧给无线终端,btm request帧可以引导无线终端切换频段。
本发明应用实施例可以有效降低双频无线路由器的过载频段的网络负载,有效利用了双频无线路由器的频段资源,避免了双频无线路由器的频段资源的浪费,使用户获得更好的上网体验。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之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参考图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频段切换装置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确定、第二确定模块和切换模块。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至少两个频段中每个频段的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表征对应的频段的网络负载;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至少两个频段中每个频段的第一参数,确定所述AP的运行模式;
切换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运行模式对应的切换条件,对接入所述AP且满足对应的切换条件的无线终端进行频段切换。
所述切换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AP处于第一运行模式下,确定接入所述AP的所有无线终端中的每个无线终端的第二参数;所述第一工作模式表征所述至少两个频段中的每个频段均未过载;所述第二参数表征对应的无线终端的传输质量;
在无线终端对应的第二参数满足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对对应的无线终端进行频段切换;所述第一设定条件表征第二参数在无线终端接入的频段中对应的门限值。
所述切换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AP处于第二运行模式的情况下,确定至少一个第一无线终端中每个第一无线终端的第三参数;所述第二工作模式表征所述至少两个频段中的至少一个频段过载且至少一个频段未过载;所述第一无线终端表征接入过载频段的无线终端;
基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无线终端中每个第一无线终端的第三参数,对满足第二设定条件的第一无线终端进行频段切换。
在过载频段为2.4GHz频段的情况下,所述第三参数表征对应的第一无线终端的传输质量;所述第二设定条件表征第三参数在2.4GHz频段中对应的门限值。
在过载频段为5GHz频段的情况下,所述第三参数表征对应的第一无线终端与所述AP之间的信道强度;
所述切换模块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无线终端中每个第一无线终端的第三参数,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无线终端进行排序,得到排序结果;
对所述排序结果中对应的信道强度最弱的无线终端进行频段切换。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基于以下至少一类参数确定对应频段的第一参数:
接入频段的无线终端的数量;
频段的占空比;
频段的流量值。
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时长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无线终端进行频段切换时连续失败的累积次数,确定第一时长;
等待模块,用于在对所述无线终端进行频段切换失败的情况下,等待所述第一时长后再次对所述无线终端进行频段切换。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频段切换装置在进行频段切换时,仅以上述各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处理分配由不同的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频段切换装置与频段切换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AP的示意图。所述AP包括:双频无线路由器等。如图8所示,该实施例的AP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的步骤101至103。或者,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的功能,例如图7所示第一确定、第二确定模块和切换模块的功能。
示例性的,所述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由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完成本发明。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在所述AP中的执行过程。
所述AP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存储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仅仅是AP的示例,并不构成对AP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AP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模块(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可以是所述AP的内部存储模块,例如AP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也可以是所述AP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AP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还可以既包括所述AP的内部存储模块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所述AP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模块、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模块、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模块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AP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AP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模块/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频段切换方法,应用于无线接入点AP,所述AP同时工作在至少两个频段,所述至少两个频段至少包括第一频段和第二频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至少两个频段中每个频段的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表征对应的频段的网络负载;
基于所述至少两个频段中每个频段的第一参数,确定所述AP的运行模式;
基于所述运行模式对应的切换条件,对接入所述AP且满足对应的切换条件的无线终端进行频段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运行模式对应的切换条件,对接入所述AP且满足对应的切换条件的无线终端进行频段切换,包括:
检测并确定所述AP处于第一运行模式的情况下,确定接入所述AP的所有无线终端中的每个无线终端的第二参数;所述第一工作模式表征所述至少两个频段中的每个频段均未过载;所述第二参数表征对应的无线终端的传输质量;
在无线终端对应的第二参数满足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对对应的无线终端进行频段切换;所述第一设定条件表征第二参数在无线终端接入的频段中对应的门限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运行模式对应的切换条件,对接入所述AP且满足对应的切换条件的无线终端进行频段切换,包括:
检测并确定所述AP处于第二运行模式的情况下,确定至少一个第一无线终端中每个第一无线终端的第三参数;所述第二工作模式表征所述至少两个频段中的至少一个频段过载且至少一个频段未过载;所述第一无线终端表征接入过载频段的无线终端;
基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无线终端中每个第一无线终端的第三参数,对满足第二设定条件的第一无线终端进行频段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过载频段为2.4GHz频段的情况下,所述第三参数表征对应的第一无线终端的传输质量;所述第二设定条件表征第三参数在2.4GHz频段中对应的门限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过载频段为5GHz频段的情况下,所述第三参数表征对应的第一无线终端与所述AP之间的信道强度;
所述基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无线终端中每个第一无线终端的第三参数,对满足第二设定条件的第一无线终端进行频段切换,包括:
基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无线终端中每个第一无线终端的第三参数,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无线终端进行排序,得到排序结果;
对所述排序结果中对应的信道强度最弱的无线终端进行频段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至少两个频段中每个频段的第一参数时,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以下至少一类参数确定对应频段的第一参数:
接入频段的无线终端的数量;
频段的占空比;
频段的流量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无线终端进行频段切换时连续失败的累积次数,确定第一时长;
在对所述无线终端进行频段切换失败的情况下,等待所述第一时长后再次对所述无线终端进行频段切换。
8.一种频段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至少两个频段中每个频段的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表征对应的频段的网络负载;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至少两个频段中每个频段的第一参数,确定所述AP的运行模式;
切换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运行模式对应的切换条件,对接入所述AP且满足对应的切换条件的无线终端进行频段切换。
9.一种AP,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频段切换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频段切换方法。
CN202011019095.3A 2020-09-24 2020-09-24 一种频段切换方法、装置、ap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1885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19095.3A CN112188580B (zh) 2020-09-24 2020-09-24 一种频段切换方法、装置、ap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19095.3A CN112188580B (zh) 2020-09-24 2020-09-24 一种频段切换方法、装置、ap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88580A true CN112188580A (zh) 2021-01-05
CN112188580B CN112188580B (zh) 2023-05-30

Family

ID=73943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19095.3A Active CN112188580B (zh) 2020-09-24 2020-09-24 一种频段切换方法、装置、ap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8858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80236A (zh) * 2022-08-02 2022-08-3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漫游切换方法、路由设备、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01330A (zh) * 2015-06-25 2015-11-25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连接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7148035A (zh) * 2017-05-25 2017-09-08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频段选择的方法、装置及无线设备
CN107172673A (zh) * 2017-06-22 2017-09-15 深圳市米联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WiFi路由器系统及提高WiFi路由器系统容量的方法
JP2018129665A (ja) * 2017-02-08 2018-08-16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管理サーバ、無線lan負荷分散システム、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9548104A (zh) * 2018-12-21 2019-03-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的优化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0177384A (zh) * 2019-07-15 2019-08-27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接入方法、装置、无线接入点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225416A (zh) * 2018-11-23 2020-06-0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01330A (zh) * 2015-06-25 2015-11-25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连接切换方法及装置
JP2018129665A (ja) * 2017-02-08 2018-08-16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管理サーバ、無線lan負荷分散システム、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7148035A (zh) * 2017-05-25 2017-09-08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频段选择的方法、装置及无线设备
CN107172673A (zh) * 2017-06-22 2017-09-15 深圳市米联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WiFi路由器系统及提高WiFi路由器系统容量的方法
CN111225416A (zh) * 2018-11-23 2020-06-0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
CN109548104A (zh) * 2018-12-21 2019-03-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的优化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0177384A (zh) * 2019-07-15 2019-08-27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接入方法、装置、无线接入点及可读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袁美雄等: "无线局域网中快速切换的负载平衡", 《计算机系统应用》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80236A (zh) * 2022-08-02 2022-08-3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漫游切换方法、路由设备、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88580B (zh) 2023-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24042B2 (en) Frequency selection method,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es
CN106954225B (zh) 无线漫游的方法、装置及无线设备
US8249578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radio communication control system,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JP6676173B2 (ja) 端末能力指示方法、装置、端末および基地局
US20190342893A1 (en)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Terminal
US9622115B2 (en) Channel negoti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11866925B (zh) 频点测量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EP3738369B1 (en) Channel selection in wireless network
CN111132352B (zh) 一种wlan天线的信道控制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12188580A (zh) 一种频段切换方法、装置、ap及存储介质
CN115038100A (zh) 频段切换控制方法、终端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650474B (zh) 一种用户设备ue能力的存储、获取、上报方法及装置
CN108848536B (zh) 频宽控制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CN113543250A (zh) 网络切换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
US20120282938A1 (en) Radio base station system, radio base station controller, accepted-cell-number determination program, and accepted-cell-number determination method
CN114208262B (zh) 载波测量方法和装置
CN106231618A (zh) 一种发送编解码重协商请求的方法及装置
CN114554563A (zh) 5g网络到4g网络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EP3190847B1 (en) Capability cost signalling
CN112492670A (zh) 一种节能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888067B (zh) 信道选择方法及装置
US20230189367A1 (e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multiple connections, and network device and system
CN115694545A (zh) 控制数据收发模式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175342A (zh) 一种频段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1569959B1 (ko) 셀 할당 방법, 셀 할당 디바이스 및 무선 통신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