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43250A - 网络切换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网络切换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43250A
CN113543250A CN202110655843.5A CN202110655843A CN113543250A CN 113543250 A CN113543250 A CN 113543250A CN 202110655843 A CN202110655843 A CN 202110655843A CN 113543250 A CN113543250 A CN 1135432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network
threshold
rssi
threshold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5584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维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5584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432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5432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32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网络切换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通过获取第一终端的第一性能信息;发送请求消息至第二终端,接收第二终端响应于请求消息而返回的响应消息,并根据响应消息得到第二终端的第二性能信息;根据第一性能信息和第二性能信息确定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状态;根据通信链路状态确定网络切换策略,并根据网络切换策略确定是否切换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连接的网络,解决了网络切换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升了网络切换效果。

Description

网络切换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网络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网络切换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的AP(Access Point无线网络接入点)端具备双频合一功能,即可以同时发射两个频段的网络信号,例如2.4G网络信号和5G网络信号,且该两个网络的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相同、密码相同。在监控相机和AP端首次通信连接的时候,监控相机根据扫描到的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来进行连接,监控相机优先选择连接5G网络,如果5G网络的RSSI大于阈值,则直接连接5G网络,否则连接2.4G网络;在连接5G网络之后,如果5G网络的RSSI小于阈值,监控相机就会从5G网络切换至2.4G网络。相关技术的双频网络切换方式存在如下问题:
1、监控相机在选择网络时,通过一次扫描来获取AP端的RSSI,根据AP端的RSSI选择频段。AP端的RSSI属于单端设备的性能信息,以这种单端设备的性能信息作为选网依据,容易在网络信号传播过程中受到距离和障碍物的影响,导致网络信号的功率强度随之衰减,间接影响RSSI精度,本身该连接上5G网络,最后连接上了2.4G网络,导致设备卡顿掉线。
2、由于网络的RSSI存在波动以及不稳定的情况,监控相机扫描到的AP端的RSSI刚好处于阈值附近,导致监控相机在2.4G网络跟5G网络之间频繁地来回切换。
3、相关技术的阈值不适用于所有场景,当环境较为友好时,监控相机连接5G网络会更优,但是由于阈值门槛定得较高,监控相机扫描到的AP端的RSSI达不到阈值的要求,导致监控相机连接至2.4G网络;当环境较差时,监控相机应该从5G网络切换至2.4G网络,但是由于阈值门槛定得较低,导致监控相机不会切换至2.4G网络。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网络切换效果较差的问题,目前还没有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网络切换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网络切换效果较差的问题。
第一个方面,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终端的第一性能信息;
发送请求消息至第二终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响应于所述请求消息而返回的响应消息,并根据所述响应消息得到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性能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性能信息和所述第二性能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状态;
根据所述通信链路状态确定网络切换策略,并根据所述网络切换策略确定是否切换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连接的网络。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性能信息和所述第二性能信息均包括多个项目的性能参数,根据所述第一性能信息和所述第二性能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通信链路状态包括:
获取对应于各所述项目的预设指标和预设权重;
根据所述性能参数和所述预设指标计算各项目的性能达标程度,并根据所述项目的性能达标程度和所述预设权重分别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的运行状态;
根据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的运行状态确定所述通信链路状态。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性能信息和所述第二性能信息均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项:RSSI、信噪比、误码率、丢包率。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响应消息均携带有Action帧,根据所述响应消息得到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性能信息包括:
解析所述Action帧,读取所述Action帧携带的信息元素,得到所述第二性能信息。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通信链路状态确定网络切换策略包括:
根据所述通信链路状态从预先存储的数据库中查询RSSI的阈值作为当前阈值,所述RSSI的阈值包括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其中,所述第一阈值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所述第一阈值为用于将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连接的网络切换为第一网络的临界值,所述第二阈值为用于将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连接的网络切换为第二网络的临界值,所述第一网络的频段小于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通信链路状态确定网络切换策略包括:
获取预先设置的RSSI的初始阈值,所述初始阈值包括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所述第一阈值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所述第一阈值为用于将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连接的网络切换为第一网络的临界值,所述第二阈值为用于将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连接的网络切换为第二网络的临界值,所述第一网络的频段小于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
判断所述通信链路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在判断到所述通信链路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情况下,调整所述初始阈值,得到当前阈值。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性能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的RSSI,在判断到所述通信链路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情况下,调整所述初始阈值,得到所述当前阈值包括:
获取允许所述RSSI发生波动的预设波动参数;
根据所述预设波动参数,将所述RSSI和所述初始阈值进行比较,根据得到的比较结果调整所述第一阈值和/或所述第二阈值,得到所述当前阈值。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包括:
在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保持所述第一阈值不变,将所述第二阈值调整为所述RSSI的值;所述第一条件包括:所述RSSI处于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之间,且所述RSSI和所述预设波动参数之间的差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或者,
在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阈值调整为所述RSSI和所述预设波动参数之间的差值,将所述第二阈值调整为所述RSSI的值;所述第二条件包括:所述RSSI处于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之间,且所述RSSI和所述预设波动参数之间的差值不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或者,
在满足第三条件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阈值调整为所述RSSI和所述预设波动参数之间的差值,将所述第二阈值调整为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三条件包括:所述RSSI和所述预设波动参数相加后的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或者,
在满足第四条件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阈值调整为所述RSSI和所述预设波动参数之间的差值,将所述第二阈值调整为所述RSSI和所述预设波动参数相加后的值;所述第四条件包括:所述RSSI和所述预设波动参数之间的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且所述RSSI和所述预设波动参数相加后的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网络切换策略确定是否切换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连接的网络包括:
获取连接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的无线网络的RSSI;
确定所述RSSI落在由所述当前阈值构成的目标区间;
根据所述RSSI所处的所述目标区间确定是否切换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连接的网络。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根据所述第一性能信息和所述第二性能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状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终端通信连接所述第二终端之后进行计时;
在计时时间达到预设计时时间的情况下,发送所述请求消息至所述第二终端。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通信链路状态确定网络切换策略,并根据所述网络切换策略确定是否切换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连接的网络包括:
在预设时间内所述通信链路状态达到预设条件满足预设次数的情况下,切换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连接的网络。
第二个方面,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网络切换系统,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通信连接,所述第一终端用于执行上述第一个方面所述的网络切换方法。
第三个方面,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第一个方面所述的网络切换方法。
第四个方面,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个方面所述的网络切换方法的步骤。
与相关技术相比,在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网络切换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网络切换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升了网络切换效果。
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在以下附图和描述中提出,以使本申请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切换方法的终端的硬件结构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Action帧的格式示意图;
图4是IE的格式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选网阈值区间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优选实施例中监控相机和AP端的交互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优选实施例中监控相机和AP端从5G网络切换至2.4G网络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优选实施例中监控相机和AP端从2.4G网络切换至5G网络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优选实施例中选网阈值自适应调整的整体流程图;
图10是本申请优选实施例中网络切换的整体流程图一;
图11是本申请优选实施例中网络切换的整体流程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和说明。
除另作定义外,本申请所涉及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具有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具备一般技能的人所理解的一般含义。在本申请中的“一”、“一个”、“一种”、“该”、“这些”等类似的词并不表示数量上的限制,它们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在本申请中所涉及的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其任何变体,其目的是涵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一系列步骤或模块(单元)的过程、方法和系统、产品或设备并未限定于列出的步骤或模块(单元),而可包括未列出的步骤或模块(单元),或者可包括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模块(单元)。在本申请中所涉及的“连接”、“相连”、“耦接”等类似的词语并不限定于物理的或机械连接,而可以包括电气连接,无论是直接连接还是间接连接。在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通常情况下,字符“/”表示前后关联的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在本申请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只是对相似对象进行区分,并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可以在终端、计算机或者类似的运算装置中执行。比如在终端上运行,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切换方法的终端的硬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终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图1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102和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104,其中,处理器10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MCU或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等的处理装置。上述终端还可以包括用于通信功能的传输设备106以及输入输出设备108。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上述终端的结构造成限制。例如,终端还可包括比图1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1所示出的不同配置。
存储器104可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例如,应用软件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在本实施例中的网络切换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102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4内的计算机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方法。存储器104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104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02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终端。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传输设备106用于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上述的网络包括终端的通信供应商提供的无线网络。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设备106包括一个网络适配器(NetworkInterface Controller,简称为NIC),其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网络设备相连从而可与互联网进行通讯。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设备106可以为射频(Radio Frequency,简称为RF)模块,其用于通过无线方式与互联网进行通讯。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切换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1,获取第一终端的第一性能信息。
第一性能信息是用于表征第一终端接入无线网络后在信号传输能力方面体现的信息,第一终端的性能信息可以通过接口调用方式获取得到,例如从其内置的Wi-Fi驱动模块读取得到。
步骤S202,发送请求消息至第二终端,接收第二终端响应于请求消息而返回的响应消息,并根据响应消息得到第二终端的第二性能信息。
通过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消息交互,获取得到第二终端的第二性能信息,第二性能信息是用于表征第二终端和第一终端通信连接后在信号传输能力方面体现的信息。
步骤S203,根据第一性能信息和第二性能信息确定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状态。
通信链路状态是用于表征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网络拓扑结构是否稳定的信息,可以分别将第一性能信息和第二性能信息和预设的标准性能信息进行比较,分别得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在信号传输方面的性能达标程度,再结合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在信号传输方面的性能达标程度评估网络拓扑结构是否稳定,即确定通信链路状态。
步骤S204,根据通信链路状态确定网络切换策略,并根据网络切换策略确定是否切换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连接的网络。
举例而并非限定,以2.4G网络和5G网络为例,2.4G网络频率较低,能够传输的带宽不高,但是波长较长,穿透性较强,5G网络频率较高,能够传输的带宽较高,但是波长较短,穿透性较差,所以5G网络对外在环境要求较高,即要求网络拓扑结构相对稳定。
具体而言,网络切换策略是根据当前的网络拓扑结构的稳定性来决定连接何种网络。例如,如果通信链路状态表明当前的网络拓扑结构是稳定的,则代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应该选择频段较高的无线网络(例如5G网络)进行连接,否则,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应该选择频段较低(例如2.4G网络)的无线网络进行连接。
上述步骤通过两端的性能信息实时评估网络拓扑结构,根据网络拓扑结构的稳定性来设置网络切换策略,能够克服以单端设备的性能信息作为选网依据,容易在网络信号传播过程中受到距离和障碍物的影响的情况,解决了网络切换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升了网络切换效果。
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中,其中一者为无线网络的发射端,另一者为无线网络的接收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为无线网络的接收端(例如监控相机),第二终端为无线网络的发射端(例如路由器),第一终端可以获取自身的第一性能信息,并向第二终端发送请求消息,根据第二终端返回的响应消息得到第二性能信息,进而根据第一性能信息和第二性能信息确定通信链路状态,根据通信链路状态确定网络切换策略,并根据网络切换策略确定是否切换网络。
若不作特殊说明,以下实施例的第一终端均为无线网络的接收端,第二终端为无线网络的发射端,且网络切换方法运行在第一终端上。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性能信息和第二性能信息均包括多个项目的性能参数,根据第一性能信息和第二性能信息确定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通信链路状态包括:
获取对应于各项目的预设指标和预设权重;
根据性能参数和预设指标计算各项目的性能达标程度,并根据项目的性能达标程度和预设权重分别确定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运行状态;
根据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运行状态确定通信链路状态。
其中,预设指标为预先设置的标准参数,预设权重为各项目决定终端运行状态所贡献的比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性能信息和第二性能信息均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项:RSSI、信噪比(SNR)、误码率(SER)、丢包率(PLR)。其中,第一终端的RSSI可以直接从其内置的Wi-Fi驱动模块读取得到,第二终端的RSSI从响应消息中解析获取得到。
以下将以信噪比、误码率、丢包率作为性能信息的项目介绍通信链路状态的确定方法。
Figure BDA0003112721840000081
Figure BDA0003112721840000082
Figure BDA0003112721840000083
其中,各符号物理含义解释如下:
Figure BDA0003112721840000084
Figure BDA0003112721840000091
可以将当前通信链路状态(result)和预设阈值比较,根据得到的比较结果确定当前通信链路状态是否良好,即当前网络拓扑结构是否稳定。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响应消息均携带有Action帧,根据响应消息得到第二终端的第二性能信息包括:
解析Action帧,读取Action帧携带的信息元素,得到第二性能信息。
Action帧是属于802.11协议的一种管理帧,用于管理终端接入或者断开无线网络。图3是Action帧的格式示意图,Action帧不携带上层payload(负载)信息,其携带可变大小的IE(Information Element,信息元素)。图4是IE的格式示意图,IE为管理帧的组成元件,其长度不定,IE包括一个Element ID(元素识别码)位、一个Length(长度)位以及一个长度不定的位。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Action帧为私有帧,私有Action帧有标准定义的ElementID(元素识别码)、特定的IE以及内容。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根据通信链路状态确定网络切换策略包括:
根据通信链路状态从预先存储的数据库中查询RSSI的阈值作为当前阈值,RSSI的阈值包括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其中,第一阈值小于第二阈值,第一阈值为用于将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连接的网络切换为第一网络的临界值,第二阈值为用于将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连接的网络切换为第二网络的临界值,第一网络的频段小于第二网络的频段。
可以通过实验测试得到不同历史通信链路状态下相匹配的RSSI的阈值,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可根据当前通信链路状态查询相匹配的RSSI的阈值作为当前阈值。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选网阈值区间示意图,如图5所示,RSSI的阈值通过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形成三个区间。
第一阈值为用于将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连接的网络切换为第一网络的临界值,表示在当前RSSI小于第一阈值时(当前RSSI落在最左边的第一区间,第一区间不包括端点),第一终端应该选择接入第一网络。
第二阈值为用于将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连接的网络切换为第二网络的临界值,表示在当前RSSI大于第二阈值时(当前RSSI落在最右边的第三区间,第三区间不包括端点),第一终端应该选择接入第二网络。
在当前RSSI处于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之间时(当前RSSI落在中间的第二区间,第二区间包括端点),第一终端不进行网络切换处理。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分别作为切换第一网络和切换第二网络的临界值,并在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之间拉开数值差距,对当前RSSI落在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之间的情况不做网络切换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当前RSSI为第一终端的RSSI。在以下实施例中,若不作特殊声明,用于和初始阈值或者当前阈值进行比较的RSSI均为第一终端的RSSI。
相关技术的选网依据是固定的RSSI阈值,但是某些情况下,实际测得的RSSI会在RSSI阈值附近来回波动,导致第一终端在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之间频繁地来回切换。相比于用一个阈值作为选网依据,能够解决第一终端扫描到的网络的RSSI刚好处于阈值附近,导致第一终端在第一网络跟第二网络之间频繁地来回切换的问题。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根据通信链路状态确定网络切换策略包括:
获取预先设置的RSSI的初始阈值,初始阈值包括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第一阈值小于第二阈值,第一阈值为用于将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连接的网络切换为第一网络的临界值,第二阈值为用于将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连接的网络切换为第二网络的临界值,第一网络的频段小于第二网络的频段;
判断通信链路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在判断到通信链路状态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调整初始阈值,得到当前阈值。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条件为代表网络拓扑结构处于稳定状态的一种条件,结合上述实施例的公式,通信链路状态和预设条件都可以量化为具体数值,通过数值比较能够确定通信链路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如果满足,则代表当前网络拓扑结构处于稳定状态。由于第一终端接入第二网络相比较于接入第一网络所要求的外在环境条件更为苛刻,而当前网络拓扑结构处于稳定状态代表当前外在环境条件利好于第二网络的接入,因此,此时调整初始阈值能够增大第一终端接入第二网络的概率。如此设置,实现了阈值的自适应调整功能,进一步提升了网络切换效果。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性能信息包括第一终端的RSSI,在判断到通信链路状态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调整初始阈值,得到当前阈值包括:
获取允许RSSI发生波动的预设波动参数;
根据预设波动参数,将RSSI和初始阈值进行比较,根据得到的比较结果调整第一阈值和/或第二阈值,得到当前阈值。
以下将分四种情况进行说明。
在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保持第一阈值不变,将第二阈值调整为RSSI的值;第一条件包括:RSSI处于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之间,且RSSI和预设波动参数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
在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将第一阈值调整为RSSI和预设波动参数之间的差值,将第二阈值调整为RSSI的值;第二条件包括:RSSI处于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之间,且RSSI和预设波动参数之间的差值不大于第一阈值。
在满足第三条件的情况下,将第一阈值调整为RSSI和预设波动参数之间的差值,将第二阈值调整为第一阈值;第三条件包括:RSSI和预设波动参数相加后的值小于第一阈值。
在满足第四条件的情况下,将第一阈值调整为RSSI和预设波动参数之间的差值,将第二阈值调整为RSSI和预设波动参数相加后的值;第四条件包括:RSSI和预设波动参数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一阈值,且RSSI和预设波动参数相加后的值大于第一阈值。
例如,第一终端为手机,第二终端为路由器,默认的初始阈值为-70(第一阈值)和-60(第二阈值),K=3(预设波动参数)。手机跟路由器连接,手机连接的网络是5G。
情况0:手机的RSSI为-50,此时通信链路状态表现良好,因为-50>-60,所以不做阈值调整。
情况1:手机的RSSI为-65,此时通信链路状态表现良好,因为第一阈值<RSSI<第二阈值,且RSSI-K>第一阈值,则第一阈值不做调整,第二阈值调整为RSSI。
情况3:手机的RSSI为-68,此时通信链路状态表现良好,因为第一阈值<RSSI<第二阈值,且RSSI-K<第一阈值,则第一阈值调整为RSSI-K,第二阈值调整为RSSI。
情况4:手机的RSSI为-75,此时通信链路状态表现良好,因为RSSI或者RSSI+K<第一阈值,则第一阈值调整为RSSI-K,第二阈值调整为第一阈值。
情况5:手机的RSSI为-72,此时通信链路状态表现良好,因为RSSI-K<第一阈值<RSSI+K,则第一阈值调整为RSSI-K,第二阈值调整为RSSI+K。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网络切换策略确定是否切换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连接的网络包括:
确定RSSI落在由当前阈值构成的目标区间;
根据RSSI所处的目标区间确定是否切换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连接的网络。
参考图5,RSSI的阈值通过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形成三个区间。
当前RSSI落在最左边的第一区间时,确定第一终端应该选择接入第一网络。
当前RSSI落在最右边的第三区间时,确定第一终端应该选择接入第二网络。
当前RSSI落在中间的第二区间时,确定第一终端不进行网络切换处理。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根据第一性能信息和第二性能信息确定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状态之前,方法还包括:
在第一终端通信连接第二终端之后进行计时;
在计时时间达到预设计时时间的情况下,发送请求消息至第二终端。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根据通信链路状态确定网络切换策略,并根据网络切换策略确定是否切换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连接的网络包括:
在预设时间内通信链路状态达到预设条件满足预设次数的情况下,切换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连接的网络。
下面通过优选实施例对本实施例进行描述和说明。
图6是本申请优选实施例中监控相机和AP端的交互示意图,如图6所示,监控相机周期性地发送请求消息给AP端,并接收AP端返回的响应消息,响应消息携带有Action帧,监控相机解析Action帧,获取私有IE,从而获取AP端的RSSI、SNR、SER和PLR,以及从自身获取自身的RSSI、SNR、SER和PLR。
图7是本申请优选实施例中监控相机和AP端从5G网络切换至2.4G网络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监控相机和AP端发射的5G网络连接,当监控相机检测到5G的RSSI小于第二阈值时,监控相机通过私有Action帧获取到AP端的RSSI、SNR、SER和PLR,以及从自身获取自身的RSSI、SNR、SER和PLR,判断当前5G场景下的网络拓扑结构是否稳定,当判断为不稳定时,此时将网络切换至2.4G。
图8是本申请优选实施例中监控相机和AP端从2.4G网络切换至5G网络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监控相机和AP端发射的2.4G网络连接,监控相机通过私有Action帧获取到AP端的RSSI、SNR、SER和PLR,以及从自身获取自身的RSSI、SNR、SER和PLR,判断当前5G场景下的网络拓扑结构是否稳定,当判断为稳定,同时监控相机处于空闲时扫描5G频段,且检测到5G的RSSI不小于第二阈值时,此时将网络切换至5G。
图9是本申请优选实施例中选网阈值自适应调整的整体流程图,如图9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判断监控相机是否接入5G热点;若是,则执行步骤S12;若否,则结束流程。
步骤S12,判断监控相机接入网络是否达到定时时间;若是,则执行步骤S13;若否,则继续等待。
步骤S13,发送Action帧请求至AP端。
步骤S14,判断是否接收到AP端返回的Action帧响应;若是,则执行步骤S15;若否,则返回步骤S13。
步骤S15,解析Action帧响应,获取AP端的RSSI、SNR、SER和PLR。
步骤S16,获取监控相机自身的RSSI、SNR、SER和PLR。
步骤S17,根据监控相机和AP端的性能信息确定通信链路状态。
步骤S18,判断是否达到检测计数;若是,则执行步骤S19;若否,则返回步骤S92。
步骤S19,根据通信链路状态调整选网阈值;结束流程。
图10是本申请优选实施例中网络切换的整体流程图一,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检测通信链路状态。
步骤S22,判断通信链路状态是否良好;若是,则返回步骤S21;若否,则执行步骤S23。
步骤S23,通信链路状态差计数加1。
步骤S24,获取自身的RSSI。
步骤S25,判断是否连接5G热点;若是,则执行步骤S29;若否,则执行步骤S26。
步骤S26,RSSI大于第一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21;若否,则执行步骤S31。
步骤S27,判断是否扫描到5G热点;若是,则执行步骤S28;若否,则执行步骤S31。
步骤S28,判断RSSI是否大于第二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30;若否,则执行步骤S31。
步骤S29,判断RSSI是否小于第二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30;若否,则执行步骤S32。
步骤S30,切网计数加1。
步骤S31,切网计清0。
步骤S33,判断是否达到检测次数;若是,则执行步骤S34;若否,则执行步骤S35。
步骤S34,切换网络;并结束流程。
步骤S35,判断一定时间内通信链路状态差计数是否达到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34;若否,则返回步骤S31。
结合图10给出的流程,图11是本申请优选实施例中网络切换的整体流程图二,如图11所示,在步骤S34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6,扫描待连接的无线网络的SSID。
步骤S37,判断是否扫描成功;若是,则执行步骤S38;若否,则返回步骤S36。
步骤S38,判断是否有5G热点;若是,则执行步骤S43;若否,则执行步骤S39。
步骤S39,准备接入2.4G。
步骤S40,判断是否存在多个2.4G热点;若是,则执行步骤S41;若否,则执行步骤S42。
步骤S41,选择RSSI最强的2.4G热点。
步骤S42,连接选定的SSID的2.4G热点;并结束流程。
步骤S43,准备接入5G热点。
步骤S44,判断是否存在多个5G热点;若是,则执行步骤S45;若否,则执行步骤S46。
步骤S45,选择RSSI最强的5G热点。
步骤S46,判断RSSI是否大于第二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47;若否,则执行步骤S39。
步骤S47,连接选定的SSID的5G热点;并结束流程。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网络切换系统,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信连接,第一终端用于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网络切换方法。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可选地,上述电子装置还可以包括传输设备以及输入输出设备,其中,该传输设备和上述处理器连接,该输入输出设备和上述处理器连接。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可以被设置为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以下步骤:
S1,获取第一终端的第一性能信息;
S2,发送请求消息至第二终端,接收第二终端响应于请求消息而返回的响应消息,并根据响应消息得到第二终端的第二性能信息;
S3,根据第一性能信息和第二性能信息确定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状态;
S4,根据通信链路状态确定网络切换策略,并根据网络切换策略确定是否切换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连接的网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此外,结合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网络方法,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来实现。该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网络方法。
应该明白的是,这里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只是用来解释这个应用,而不是用来对它进行限定。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本申请保护范围。
显然,附图只是本申请的一些例子或实施例,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也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将本申请适用于其他类似情况,但无需付出创造性劳动。另外,可以理解的是,尽管在此开发过程中所做的工作可能是复杂和漫长的,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根据本申请披露的技术内容进行的某些设计、制造或生产等更改仅是常规的技术手段,不应被视为本申请公开的内容不足。
“实施例”一词在本申请中指的是结合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该短语出现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并不一定意味着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意味着与其它实施例相互排斥而具有独立性或可供选择。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清楚或隐含地理解的是,本申请中描述的实施例在没有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结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4)

1.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终端的第一性能信息;
发送请求消息至第二终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响应于所述请求消息而返回的响应消息,并根据所述响应消息得到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性能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性能信息和所述第二性能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状态;
根据所述通信链路状态确定网络切换策略,并根据所述网络切换策略确定是否切换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连接的网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性能信息和所述第二性能信息均包括多个项目的性能参数,根据所述第一性能信息和所述第二性能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通信链路状态包括:
获取对应于各所述项目的预设指标和预设权重;
根据所述性能参数和所述预设指标计算各项目的性能达标程度,并根据所述项目的性能达标程度和所述预设权重分别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的运行状态;
根据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的运行状态确定所述通信链路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网络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性能信息和所述第二性能信息均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项:RSSI、信噪比、误码率、丢包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消息均携带有Action帧,根据所述响应消息得到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性能信息包括:
解析所述Action帧,读取所述Action帧携带的信息元素,得到所述第二性能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通信链路状态确定网络切换策略包括:
根据所述通信链路状态从预先存储的数据库中查询RSSI的阈值作为当前阈值,所述RSSI的阈值包括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其中,所述第一阈值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所述第一阈值为用于将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连接的网络切换为第一网络的临界值,所述第二阈值为用于将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连接的网络切换为第二网络的临界值,所述第一网络的频段小于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通信链路状态确定网络切换策略包括:
获取预先设置的RSSI的初始阈值,所述初始阈值包括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所述第一阈值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所述第一阈值为用于将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连接的网络切换为第一网络的临界值,所述第二阈值为用于将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连接的网络切换为第二网络的临界值,所述第一网络的频段小于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
判断所述通信链路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在判断到所述通信链路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情况下,调整所述初始阈值,得到当前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络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性能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的RSSI,在判断到所述通信链路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情况下,调整所述初始阈值,得到所述当前阈值包括:
获取允许所述RSSI发生波动的预设波动参数;
根据所述预设波动参数,将所述RSSI和所述初始阈值进行比较,根据得到的比较结果调整所述第一阈值和/或所述第二阈值,得到所述当前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络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保持所述第一阈值不变,将所述第二阈值调整为所述RSSI的值;所述第一条件包括:所述RSSI处于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之间,且所述RSSI和所述预设波动参数之间的差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或者,
在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阈值调整为所述RSSI和所述预设波动参数之间的差值,将所述第二阈值调整为所述RSSI的值;所述第二条件包括:所述RSSI处于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之间,且所述RSSI和所述预设波动参数之间的差值不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或者,
在满足第三条件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阈值调整为所述RSSI和所述预设波动参数之间的差值,将所述第二阈值调整为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三条件包括:所述RSSI和所述预设波动参数相加后的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或者,
在满足第四条件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阈值调整为所述RSSI和所述预设波动参数之间的差值,将所述第二阈值调整为所述RSSI和所述预设波动参数相加后的值;所述第四条件包括:所述RSSI和所述预设波动参数之间的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且所述RSSI和所述预设波动参数相加后的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络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网络切换策略确定是否切换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连接的网络包括:
确定所述RSSI落在由所述当前阈值构成的目标区间;
根据所述RSSI所处的所述目标区间确定是否切换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连接的网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第一性能信息和所述第二性能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状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终端通信连接所述第二终端之后进行计时;
在计时时间达到预设计时时间的情况下,发送所述请求消息至所述第二终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通信链路状态确定网络切换策略,并根据所述网络切换策略确定是否切换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连接的网络包括:
在预设时间内所述通信链路状态达到预设条件满足预设次数的情况下,切换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连接的网络。
12.一种网络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通信连接,所述第一终端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切换方法。
13.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切换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切换方法的步骤。
CN202110655843.5A 2021-06-11 2021-06-11 网络切换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35432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55843.5A CN113543250A (zh) 2021-06-11 2021-06-11 网络切换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55843.5A CN113543250A (zh) 2021-06-11 2021-06-11 网络切换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43250A true CN113543250A (zh) 2021-10-22

Family

ID=78095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55843.5A Pending CN113543250A (zh) 2021-06-11 2021-06-11 网络切换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4325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29209A (zh) * 2024-02-08 2024-03-19 广州基医云计算有限公司 基于云计算的健康管理数据智能管理系统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64049A1 (en) * 2009-09-11 2011-03-17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handover between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broadcast network for providing broadcast content, communication network handover controller, and broadcast network handover controller
CN102026320A (zh) * 2009-09-22 2011-04-20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7046693A (zh) * 2017-05-27 2017-08-15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为接入终端进行频段切换的无线路由器和方法
CN107105464A (zh) * 2016-02-22 2017-08-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切换的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CN107426781A (zh) * 2017-08-16 2017-12-01 深圳市中兴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频WiFi自动切换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466077A (zh) * 2017-07-24 2017-12-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466078A (zh) * 2017-08-10 2017-12-12 深圳益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切换WiFi网络的方法及终端
US20180124649A1 (en) * 2015-06-23 2018-05-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andover method for grant-free transmission,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0402598A (zh) * 2017-03-23 2019-11-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切换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20200128458A1 (en) * 2016-09-22 2020-04-23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used to manage links
CN111988771A (zh) * 2020-08-28 2020-11-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连接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210075830A1 (en) * 2019-09-05 2021-03-11 Sapura Secured Technologies Sdn Bhd Terrestrial trunked radio gateway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64049A1 (en) * 2009-09-11 2011-03-17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handover between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broadcast network for providing broadcast content, communication network handover controller, and broadcast network handover controller
CN102026320A (zh) * 2009-09-22 2011-04-20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系统及设备
US20180124649A1 (en) * 2015-06-23 2018-05-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andover method for grant-free transmission,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07105464A (zh) * 2016-02-22 2017-08-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切换的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US20200128458A1 (en) * 2016-09-22 2020-04-23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used to manage links
CN110402598A (zh) * 2017-03-23 2019-11-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切换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7046693A (zh) * 2017-05-27 2017-08-15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为接入终端进行频段切换的无线路由器和方法
CN107466077A (zh) * 2017-07-24 2017-12-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466078A (zh) * 2017-08-10 2017-12-12 深圳益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切换WiFi网络的方法及终端
CN107426781A (zh) * 2017-08-16 2017-12-01 深圳市中兴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频WiFi自动切换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10075830A1 (en) * 2019-09-05 2021-03-11 Sapura Secured Technologies Sdn Bhd Terrestrial trunked radio gateway
CN111988771A (zh) * 2020-08-28 2020-11-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连接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丁林;: "隐蔽天线解决信号深度覆盖问题", 中国新通信, no. 16 *
刘彤;潘梁;韩锐;王旭;: "WLAN中基于网络信息感知的漫游方案", 电子设计工程, no. 09 *
李冬;: "第四代海事卫星陆用型终端应用中的技术问题与解决措施", 中国无线电, no. 03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29209A (zh) * 2024-02-08 2024-03-19 广州基医云计算有限公司 基于云计算的健康管理数据智能管理系统
CN117729209B (zh) * 2024-02-08 2024-05-14 广州基医云计算有限公司 基于云计算的健康管理数据智能管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31112B (zh) 网络连接方法、智能家居设备、智能网关及电子设备
CN110049505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US9026099B2 (en) Mechanisms to improve mobile device roam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US8213302B2 (en) Management of a wireless network
EP1465451A2 (e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base station, server, network system, and handover method
KR100748683B1 (ko) 무선 랜 단말의 접속 액세스 포인트 선택 장치 및 방법
US10716043B2 (en) Access point handover method and device
CN112399484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JP6961708B2 (ja) ネットワーク接続方法及び装置
CN104919764B (zh) 一种媒体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6993317B (zh) 一种基于双频无线路由器的ssid选择方法及其装置
CN110113804A (zh) 无线网络接入点选择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KR100809055B1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
CN107222937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
US20050169294A1 (en) Dynamic network load balancing method and system
CN113543250A (zh) 网络切换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
JPWO2003015444A1 (ja) 無線通信端末装置、中継サーバ、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8848536B (zh) 频宽控制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CN102187710A (zh) 小区重选方法和设备
CN113747545A (zh) 终端设备和智能选网的方法
CN111757275B (zh) 设备连接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02986272A (zh) 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基站,无线电终端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12188580B (zh) 一种频段切换方法、装置、ap及存储介质
CN112055372B (zh) 客户前置设备及客户前置设备工作方法
CN114339952B (zh) 一种多模终端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