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81342A - 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81342A
CN112181342A CN202011104838.7A CN202011104838A CN112181342A CN 112181342 A CN112181342 A CN 112181342A CN 202011104838 A CN202011104838 A CN 202011104838A CN 112181342 A CN112181342 A CN 1121813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source
display interface
interface
parameter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0483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81342B (zh
Inventor
何�轩
廖家伟
杨俊拯
钟卫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0483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813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813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8134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12281 priority patent/WO2022078040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813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813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5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involving copying of the display data of a local workstation or window to a remote workstation or window so that an actual copy of the data is displayed simultaneously on two or more displays, e.g. teledisp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源显示界面的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和第二源显示界面的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基于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和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对第一源显示界面和第二源显示界面进行缩放显示以分别形成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其中,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的界面面积之和与目标显示设备的屏幕的显示面积之比最大。本申请通过获取第一源显示界面的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第二源显示界面的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和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以缩放显示形成占比最大的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提升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投屏功能已经广泛应用到电子设备中。例如,用户可以将源设备(如手机)中的显示界面投射至目标显示设备(如电视)中进行显示,方便用户在目标显示设备上查看源设备中的显示内容。另外,随着投屏技术的发展,在投屏应用场景下,可将多个源设备中的显示内容投射至同一目标显示设备中显示。但是,目标显示设备在显示多个源设备投射的显示内容时,显示杂乱,不仅影响显示效果,也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以解决上述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方法,应用于目标显示设备,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源显示界面的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和第二源显示界面的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其中,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包括第一源显示界面的尺寸信息和显示状态,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包括第二源显示界面的尺寸信息和显示状态,显示状态包括横屏显示状态和竖屏显示状态;基于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和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对第一源显示界面和第二源显示界面进行缩放显示以分别形成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其中,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的界面面积之和与目标显示设备的屏幕的显示面积之比最大。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应用于目标显示设备,装置包括:显示参数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源显示界面的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和第二源显示界面的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其中,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包括第一源显示界面的尺寸信息和显示状态,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包括第二源显示界面的尺寸信息和显示状态,显示状态包括横屏显示状态和竖屏显示状态;显示界面显示模块,用于基于对第一源显示界面和第二源显示界面进行缩放显示以分别形成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其中,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的界面面积之和与目标显示设备的屏幕的显示面积之比最大。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耦接到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指令,当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时处理器执行上述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可被处理器调用执行上述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获取第一源显示界面的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和第二源显示界面的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其中,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包括第一源显示界面的尺寸信息和显示状态,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包括第二源显示界面的尺寸信息和显示状态,显示状态包括横屏显示状态和竖屏显示状态,基于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和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对第一源显示界面和第二源显示界面进行缩放显示以分别形成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其中,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的界面面积之和与目标显示设备的屏幕的显示面积之比最大。本申请通过获取第一源显示界面的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第二源显示界面的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和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以缩放显示形成占比最大的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提升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示出了可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的应用环境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显示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显示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显示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具有两路源显示界面的一种布局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具有两路源显示界面的又一种布局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具有三路源显示界面的一种布局示意;
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具有两路源显示界面的又一种布局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具有两路源显示界面的再一种布局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具有四路源显示界面的一种布局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具有四路源显示界面的又一种布局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具有四路源显示界面的再一种布局示意图;
请参阅图14,图1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具有四路源显示界面的另一种布局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布局的候选排列方式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7示出了本申请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显示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1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显示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显示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1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21所示的显示方法的步骤S450的流程示意图;
图23示出了本申请又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4示出了本申请的图23所示的显示方法的步骤S540的流程示意图;
图2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七种显示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6示出了本申请又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7示出了本申请又又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8示出了本申请又又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界面突出显示示意图;
图30示出了本申请又又又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1示出了本申请又又又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2示出了本申请又又又又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模块框图;
图3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用于执行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方法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图3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保存或者携带实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方法的程序代码的存储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目标显示设备在显示多个源设备投射的显示内容时,一般采用固定的左右分屏结构,或者对于同一源设备使用固定槽位去填充画面,并不会因为源设备对应的显示参数信息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布局方式,这种粗粒度的统一布局方式会导致某些布局方式非常凌乱、显示占比低,多路画面的尺寸分配不均衡等问题,从而造成用户的使用体验不佳。
针对上述问题,发明人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并提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通过获取第一源显示界面的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第二源显示界面的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和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以缩放显示形成占比最大的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提升显示效果。其中,具体的显示方法在后续的实施例中进行详细的说明。
下面将针对可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的应用环境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1,图1示出了可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的应用环境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应用场景可以包括目标显示设备100以及多个源设备200。目标显示设备100可以为如图1中所示的智能电视等,当然,目标显示设备100也可以为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设备,例如,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在此不做限定。源设备200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电脑等设备。在该应用场景中,源设备200可以作为内容提供设备,将显示内容投射到目标显示设备100进行显示。当然,源设备200还可以将音频内容传输至目标显示设备100进行播放。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目标显示设备100与源设备200可以进行通信,以完成数据交互。其中,目标显示设备100与源设备200可以通过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互相通信。例如,目标显示设备100与源设备200可以同时连接至一个路由器,目标显示设备100与源设备200可以通过路由器所提供的局域网进行通信;又例如,目标显示设备100与源设备200可以与云端进行通信,并通过云端实现两者之间的数据交互;再例如,目标显示设备100与源设备200也可以通过蓝牙、Zigbee、WebRTC等通信方式,建立端到端的网络连接(即P2P网络连接),并通过建立的网络连接进行通信。当然,目标显示设备100与源设备200之间的通信方式可以不做限定。
在一些场景中,目标显示设备100可以为大屏设备(例如图1所示的智能电视等),用户可以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小屏设备上的显示内容投射至大屏设备进行显示,从而提升用户查看显示内容时的体验。另外,目标显示设备100可以同时接收多个源设备200投射的内容,并将多个源设备200投射的内容进行显示,从而可以实现多个源设备200投射内容至目标显示设备100进行显示,使用户可以同时查看多个源设备200投屏的内容,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目标显示设备100可以根据接收的多个源设备100的显示内容,对多个源设备输入的显示内容进行显示布局(例如布局位置、显示区域的大小等),然后基于显示布局,对多个源设备输入的显示内容进行渲染后,在显示屏上进行显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目标显示设备100可以包括内容接收模块、第一能力协商模块、布局生成模块以及显示渲染模块;源设备200可以包括内容采集模块、内容发送模块以及第二能力协商模块。
其中,源设备200可以首先通过内容采集模块采集内容作为待显示内容,再通过内容发送模块将待显示内容通过无线等方式传输给目标显示设备100,在目标显示设备100由内容接收模块负责接收。同时,源设备200的第二能力协商模块和目标显示设备100的第一能力协商模块,负责协商双方的软硬件能力,同时在目标显示设备100上依据当前画面的路数即显示区域大小,动态协商出最优的显示参数(如分辨率/比特率/帧率),并反馈给源设备200进行自适应调优。目标显示设备100的布局生成模块根据当前的约束条件(如接入的源设备的个数、源设备自身的显示参数信息、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等),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依照布局原则,动态生成显示布局。生成好当前的布局方式之后,再交由显示渲染模块依据布局将待显示内容进行绘制并显示。
请参阅图2,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显示方法用于通过获取第一源显示界面的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第二源显示界面的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和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以缩放显示形成占比最大的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提升显示效果。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显示方法应用于如图33所示的显示装置300以及配置有显示装置300的电子设备100(图34)。下面将以目标显示设备为例,说明本实施例的具体流程,当然,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所应用的目标显示设备可以为移动终端、电视、台式电脑、平板电脑、投影设备等,在此不做限定。下面将针对图2所示的流程进行详细的阐述,显示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获取第一源显示界面的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和第二源显示界面的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其中,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包括第一源显示界面的尺寸信息和显示状态,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包括第二源显示界面的尺寸信息和显示状态,显示状态包括横屏显示状态和竖屏显示状态。
作为第一种方式,第一源显示界面可以由第一源设备提供,且第二源显示界面可以由第二源设备提供,即,第一源显示界面和第二源显示界面可以由不同的源设备提供。作为第二种方式,第一源显示界面可以由第一源设备提供,且第二源显示界面可以由第一源设备提供,即,第一源显示界面和第二源显示界面可以由同一源设备提供。作为第三种方式,第一源显示界面可以由第二源设备提供,且第二源显示界面可以由第二源设备提供,即,第一源显示界面和第二源显示界面可以由同一源设备提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第一源显示界面和第二源显示界面由同一源设备提供时,该源设备可以同时分别显示同一个应用程序的两个不同的应用界面,其中一个应用界面提供第一源显示界面,另一个应用界面提供第二源显示界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第一源显示界面和第二源显示界面由同一源设备提供时,该源设备可以同时分屏显示两个不同的应用程序,其中一个应用程序提供第一源显示界面,另一个应用程序提供第二源显示界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第一源显示界面和第二源显示界面由同一源设备提供时,该源设备可以为双面屏设备(正面屏和背面屏),且正面屏运行一个应用程序,背面屏运行另一个应用程序,则正面屏运行的一个应用程序提供第一源显示界面,背面屏运行的另一个应用程序提供第二源显示界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第一源显示界面和第二源显示界面由同一源设备提供时,该源设备可以为折叠屏设备,当折叠屏设备折叠到指定角度时,折叠屏设备的显示屏可以形成两个显示区域以显示两个不同的应用程序,其中一个应用程序提供第一源显示界面,另一个应用程序提供第二源显示界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包括第一源显示界面的尺寸信息和显示状态,其中,该尺寸信息可以包括“长”、“宽”、“长宽比”、“面积”等,该显示状态包括横屏显示状态和竖屏显示状态。则目标显示设备获取第一源显示界面的第一显示参数信息可以包括:目标显示设备获取第一源显示界面的尺寸信息和显示状态。
作为一种方式,目标显示设备可以获取第一源显示界面的显示状态,即,目标显示设备可以获取第一源显示界面为横屏显示状态或者为竖屏显示状态。作为一种方式,第一源显示界面的提供设备可以使用Java判断其为横屏显示状态或者为竖屏显示状态,具体地,第一源显示界面的提供设备可以通过从安卓的API中获取display.getRotation的方式判断出其显示状态,并将该显示状态发送给目标显示设备。另外,目标显示设备可以获取第一源显示界面的尺寸信息,即目标显示设备可以获取第一源显示界面的“长”、“宽”、“长宽比”、“面积”等尺寸信息。作为一种方式,第一源显示界面的提供设备可以使用Java获取其可尺寸信息,并将该尺寸信息发送给目标显示设备,具体地,第一源显示界面的提供设备可以通过display.getRealMetrics接口获取其尺寸信息,并将该尺寸信息发送给目标显示设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包括第二源显示界面的尺寸信息和显示状态,其中,该尺寸信息可以包括“长”、“宽”、“长宽比”、“面积”等,该显示状态包括横屏显示状态和竖屏显示状态。则目标显示设备获取第二源显示界面的第二显示参数信息可以包括:目标显示设备获取第二源显示界面的尺寸信息和显示状态。
作为一种方式,目标显示设备可以获取第二源显示界面的显示状态,即,目标显示设备可以获取第二源显示界面为横屏显示状态或者为竖屏显示状态。作为一种方式,第二源显示界面的提供设备可以使用Java判断其为横屏显示状态或者为竖屏显示状态,具体地,第二源显示界面的提供设备可以通过从安卓的API中获取display.getRotation的方式判断出其显示状态,并将该显示状态发送给目标显示设备。另外,目标显示设备可以获取第二源显示界面的尺寸信息,即目标显示设备可以获取第二源显示界面的“长”、“宽”、“长宽比”、“面积”等尺寸信息。作为一种方式,第二源显示界面的提供设备可以使用Java获取其可尺寸信息,并将该尺寸信息发送给目标显示设备,具体地,第二源显示界面的提供设备可以通过display.getRealMetrics接口获取其尺寸信息,并将该尺寸信息发送给目标显示设备。
步骤S120:基于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和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对第一源显示界面和第二源显示界面进行缩放显示以分别形成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其中,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的界面面积之和与目标显示设备的屏幕的显示面积之比最大。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显示设备的本地可以预先设置并存储有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其中,该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用于对源设备的投屏显示形成约束。作为一种方式,该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可以包括:最小纵横间距、最小纵横边距、显示端分辨率、特殊的约束条件(如屏幕的分配占比)等,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目标显示设备在获取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和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后,可以基于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以及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对第一源显示界面进行缩放显示以在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界面上形成第一显示界面,并对第二源显示界面进行缩放显示以在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界面上形成第二显示界面,其中,显示形成的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的界面面积之和与目标显示设备的屏幕的显示界面之比最大。其中,缩放显示是指将第一源显示界面按指定比较进行缩放处理后显示,缩放显示形成的显示界面不改变源显示界面长宽比、显示状态等。
作为一种方式,目标显示设备在获取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和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后,可以结合第一源显示界面的尺寸信息和显示状态、第二源显示界面的尺寸信息和显示状态以及目标显示设备自身设定的最小纵横间距、最小纵横边距、显示端分辨率、特殊的约束条件等显示参数信息,对第一源显示界面进行缩放显示以在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界面上形成第一显示界面,并对第二源显示界面进行缩放显示以在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界面上形成第二显示界面,基于此,所形成的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的界面面积之和与目标显示设备的屏幕的显示界面之比最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基于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和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对第一源显示界面和第二源显示界面进行缩放显示以分别形成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的前提下,可以按照以下的布局原则来生成特定的布局样式(优先级从前往后依次降低):1.显示界面的长宽比与源显示界面的长宽比保持一致;2.显示界面的显示状态与源显示界面的显示状态保持一致;3.尽可能地提升屏占比;4.尽可能地保证布局的工整性(宽度和高度对齐);5.尽可能地保证投屏画面的有序性,方便布局切换时用户定位;6.布局切换时尽可能地减小位置的移动;7.尽可能地保证多路显示界面的尺寸均衡等,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尺寸信息可以包括长宽比。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显示界面的长宽比与第一源显示界面的长宽比相同,第二显示界面的长宽比与第二源显示界面的长宽比相同。例如,若第一源显示界面的长宽比为2:1,则第一显示界面的长宽比为2:1,若第二源显示界面的长宽比为1.5:1,则第二显示界面的长宽比为1.5:1。
请参阅图3,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显示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一源显示界面由第一源设备210提供,第二源显示界面由第二源设备220提供,第一源显示界面的长宽比为2:1,第二源显示界面的长宽比为1.5:1时,则第一显示界面“A”对应的长宽比为2:1,第二显示界面“B”对应的长宽比为1.5: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显示界面的显示状态与第一源显示界面的显示状态相同,第二显示界面的显示状态与第二源显示界面的显示状态相同。例如,若第一源显示界面的显示状态为横屏显示状态且第二源显示界面的显示状态为竖屏显示状态,则第一显示界面的显示状态为横屏显示状态且第二显示界面的显示状态为竖屏显示状态;若第一源显示界面的显示状态为横屏显示状态且第二源显示界面的显示状态为横屏显示状态,则第一显示界面的显示状态为横屏显示状态且第二显示界面的显示状态为横屏显示状态。
请参阅图4,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显示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一源显示界面由第一源设备210提供,第二源显示界面由第二源设备220提供,第一源设备210(第一源显示界面)的显示状态为横屏显示状态,第二源设备210(第二源显示界面)的显示状态为竖屏显示状态时,则可以将第一显示界面“A”横屏显示于目标显示设备100,将第一显示界面“B”竖屏显示于目标显示设备100。
请参阅图5,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显示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一源显示界面由第一源设备210提供,第二源显示界面由第二源设备220提供,第一源设备210(第一源显示界面)的显示状态为竖屏显示状态,第二源设备210(第二源显示界面)的显示状态为横屏显示状态时,则可以将第一显示界面“A”竖屏显示于目标显示设备100,将第一显示界面“B”横屏显示于目标显示设备100。
本实施例中,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包括可显示区域的最小边界信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显示界面在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区域与目标显示设备的可显示区域的边界之间的最小距离满足第一预设阈值条件;和/或,第二显示界面在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区域与目标显示设备的可显示区域的边界之间的最小距离满足第一预设阈值条件。其中,该第一预设阈值条件可以由目标显示设备预先默认设置,也可以由用户根据喜好或需求动态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包括多个显示界面在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区域之间的最小间距信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显示界面在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界面在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区域之间的最小距离满足第二预设阈值条件。其中,该第二预设阈值条件可以由目标显示设备预先默认设置,也可以由用户根据喜好或需求动态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源显示界面的数量为多个时,目标显示设备还可以分别获取多个源显示界面中的每个源显示界面的源显示参数信息,并基于多个源显示界面的路数、每个源显示界面的源显示参数信息以及目标显示界面的显示参数信息,对多个源显示界面进行缩放显示以形成多个显示界面,其中多个显示界面的界面面积之和与目标显示界面的屏幕的显示面积之比最大。
请参阅图6,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具有两路源显示界面的一种布局示意图。如图6所示,两路源显示界面在目标显示设备100分别缩放显示形成显示界面1和显示界面2。其中,当两路源显示界面的显示状态均为竖屏显示状态时,则显示界面1和显示界面2均为竖屏显示状态,当两路源显示界面的显示状态均为横屏显示状态时,则显示界面1和显示界面2均为横屏显示状态,且显示界面1和显示界面2的界面面积之和与目标显示设备的屏幕的显示面积之比最大。
请参阅图7,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具有两路源显示界面的又一种布局示意图。如图7所示,两路源显示界面在目标显示设备100分别缩放显示形成显示界面1和显示界面2。其中,当两路源显示界面的显示状态为一个横屏显示状态和一个竖屏显示状态时,则显示界面1竖屏显示且显示界面2横屏显示,或者,显示界面1横屏显示且显示界面2竖屏显示,且显示界面1和显示界面2的界面面积之和与目标显示设备的屏幕的显示面积之比最大。
请参阅图8,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具有三路源显示界面的一种布局示意图。如图8所示,三路源显示界面在目标显示设备100分别缩放显示形成显示界面1、显示界面2、显示界面3。其中,当三路源显示界面的显示状态均为竖屏显示状态时,则显示界面1、显示界面2、显示界面3均为竖屏显示状态,当三路源显示界面的显示状态均为横屏显示状态时,则显示界面1、显示界面2、显示界面3均为横屏显示状态,且显示界面1、显示界面2以及显示界面3的界面面积之和与目标显示设备的屏幕的显示面积之比最大。
请参阅图9,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具有两路源显示界面的又一种布局示意图。如图9所示,三路源显示界面在目标显示设备100分别缩放显示形成显示界面1、显示界面2、显示界面3。其中,当三路源显示界面的显示状态为两个横屏显示状态和一个竖屏显示状态时,则显示界面1竖屏显示且显示界面2和显示界面3横屏显示,或者,显示界面1和显示界面2横屏显示且显示界面3竖屏显示,或者,显示界面1和显示界面3横屏显示且显示界面2竖屏显示,且显示界面1、显示界面2以及显示界面3的界面面积之和与目标显示设备的屏幕的显示面积之比最大。
请参阅图10,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具有两路源显示界面的再一种布局示意图。如图10所示,三路源显示界面在目标显示设备100分别缩放显示形成显示界面1、显示界面2、显示界面3。其中,当三路源显示界面的显示状态为一个横屏显示状态和两个竖屏显示状态时,则显示界面1和显示界面2竖屏显示且显示界面3横屏显示,或者,显示界面1和显示界面3竖屏显示且显示界面2横屏显示,或者,显示界面1横屏显示且显示界面2和显示界面3竖屏显示,且显示界面1、显示界面2以及显示界面3的界面面积之和与目标显示设备的屏幕的显示面积之比最大。
请参阅图11,图1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具有四路源显示界面的一种布局示意图。如图11所示,四路源显示界面在目标显示设备100分别缩放显示形成显示界面1、显示界面2、显示界面3、显示界面4。其中,当四路源显示界面的显示状态均为竖屏显示状态时,则显示界面1、显示界面2、显示界面3、显示界面4均为竖屏显示状态,当四路源显示界面的显示状态均为横屏显示状态时,则显示界面1、显示界面2、显示界面3、显示界面4均为横屏显示状态,且显示界面1、显示界面2、显示界面3以及显示界面4的界面面积之和与目标显示设备的屏幕的显示面积之比最大。
请参阅图12,图1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具有四路源显示界面的又一种布局示意图。如图12所示,四路源显示界面在目标显示设备100分别缩放显示形成显示界面1、显示界面2、显示界面3、显示界面4。其中,当四路源显示界面的显示状态为三个横屏显示状态和一个竖屏显示状态时,则显示界面1竖屏显示且显示界面2、显示界面3、显示界面4横屏显示,或者,显示界面2竖屏显示且显示界面1、显示界面3、显示界面4横屏显示,或者,显示界面3竖屏显示且显示界面1、显示界面2、显示界面4横屏显示,显示界面4竖屏显示且显示界面1、显示界面2、显示界面3横屏显示,且显示界面1、显示界面2、显示界面3以及显示界面4的界面面积之和与目标显示设备的屏幕的显示面积之比最大。
请参阅图13,图1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具有四路源显示界面的再一种布局示意图。如图13所示,四路源显示界面在目标显示设备100分别缩放显示形成显示界面1、显示界面2、显示界面3、显示界面4。其中,当四路源显示界面的显示状态为一个横屏显示状态和三个竖屏显示状态时,则显示界面1横屏显示且显示界面2、显示界面3、显示界面4竖屏显示,或者,显示界面2横屏显示且显示界面1、显示界面3、显示界面4竖屏显示,或者,显示界面3横屏显示且显示界面1、显示界面2、显示界面4竖屏显示,显示界面4横屏显示且显示界面1、显示界面2、显示界面3竖屏显示,且显示界面1、显示界面2、显示界面3以及显示界面4的界面面积之和与目标显示设备的屏幕的显示面积之比最大。
请参阅图14,图1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具有四路源显示界面的另一种布局示意图。如图14所示,四路源显示界面在目标显示设备100分别缩放显示形成显示界面1、显示界面2、显示界面3、显示界面4。其中,当四路源显示界面的显示状态两个横屏显示状态和两个竖屏显示状态时,则显示界面1和显示界面2竖屏显示且显示界面3和显示界面4横屏显示,或者,界面1和显示界面4竖屏显示且显示界面2和显示界面3横屏显示,或者,界面1和显示界面2横屏显示且显示界面3和显示界面4竖屏显示,或者,界面1和显示界面3竖屏显示且显示界面2和显示界面4横屏显示,或者,界面1和显示界面3横屏显示且显示界面2和显示界面4竖屏显示,或者,界面1和显示界面4横屏显示且显示界面2和显示界面3竖屏显示,且显示界面1、显示界面2、显示界面3以及显示界面4的界面面积之和与目标显示设备的屏幕的显示面积之比最大。
作为一种方式,目标显示设备首先可以根据多个源显示界面的显示参数信息进行布局候选方案的选择,然后基于所选择的布局候选方案计算多个源显示界面中的每个源显示界面的显示分辨率,以使得多个源显示界面在目标显示界面形成的显示界面的界面面积之和与目标显示设备的屏幕的显示面积之比最大,再根据每个源显示界面的显示分辨率以及布局原则确定布局的排列方式,基于确定的排列方式计算每路显示界面的实际显示位置并显示。
具体地,以多个源显示界面为四路源显示界面为例进行说明,其中,四路源显示界面分别为:源显示界面1、源显示界面2、源显示界面3以及源显示界面4。其中,源显示界面1的源显示参数信息:分辨率2340x1080,长宽比2.167,竖屏显示状态;源显示界面2的源显示参数信息:分辨率2400x1080,长宽比2.222,横屏显示状态;源显示界面3的源显示参数信息:分辨率1920x1080,长宽比1.778(16:9),竖屏显示状态;源显示界面4的源显示参数信息:分辨率2048x1536,长宽比1.333(4:3),横屏显示状态状态(如图14所示)。
其中,目标显示设备可以首先根据源显示界面1的源显示参数信息、源显示界面2的源显示参数信息、源显示界面3的源显示参数信息、源显示界面4的源显示参数信息,初步确定布局的候选方案,其中,针对本实施例中两个横屏显示状态和两个竖屏显示状态的情况,布局的最佳候选方案为:两个横屏显示状态对应的源显示界面先纵向堆叠再和另外两个竖屏显示状态对应的源显示界面横向拼接。
在确定布局候选方案后,可以对源显示界面1对应的显示分辨率、源显示界面2对应的显示分辨率、源显示界面3对应的显示分辨率以及源显示界面4对应的显示分辨率进行计算。
作为一种方式,假设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包括:宽W=1920和高H=1080,最小纵边距mh=10,最小横边距mw=10,最小纵间距gh=12,最小横间距gw=12;计算目标为源显示界面1对应的显示分辨率、源显示界面2对应的显示分辨率、源显示界面3对应的显示分辨率以及源显示界面4对应的显示分辨率:即宽度wi与高度hi,其中,i代表第i路,i的取值范围为1~4,长宽比ri为宽度除以高度所获得的比例,即:
Figure BDA0002726609970000071
在本实施例中,r1=0.462,r2=2.222,r3=0.563,r4=1.333。
根据布局原则推导出的线性约束条件:
屏幕的宽度限制:w1+w2+w3+2mw+2gw≤W (2)
屏幕的高度限制:h1+2mh≤H (3)
宽度和高度合法化:0<wi≤W,0<hi≤H
依据画面工整性原则:
横屏画面的宽度对齐:w2=w4 (4)
竖屏画面的高度对齐:h1=h3 (5)
纵向堆叠的两个横屏显示状态对应的高度与竖屏显示状态对应的高度对齐:h2+h4+gh≤h1(6)
依据布局原则的优先级,即在上述限制条件的约束下,求源显示界面1形成的显示界面1、源显示界面2形成的显示界面2、源显示界面3形成的显示界面3以及源显示界面4形成的显示界面4的界面面积占目标显示设备的屏幕的显示面积的最大值。即求以下表达式的最大值:
Figure BDA0002726609970000072
因此,该问题化归为,在线性约束条件下求非线性目标函数的极值问题,具体地,将上述公式(1)(4)(5)代入上述公式(2)(3)(6)得:
a)(1+r3/r1)w1+w2+2mw+2gw≤W,b)r1 -1w1+2mh≤H,c)(r2 -1+r4 -1)w2+gh≤r1 -1w1
再代入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可以得出以下线性约束条件:
a)2.219w1+w2-1876≤0,b)2.167w1-1060≤0,c)-2.167w1+1.2w2+12≤0,d)0<w1≤1920,e)0<w2≤1920,f)0<h1≤1080,g)0<h1≤1080;
同理,目标函数(7)也具化为:
Figure BDA0002726609970000073
代入参数后:
Figure BDA0002726609970000074
求解得出:
w1=489.2,w2=w4=790.6,w3=596.3,h1=h3=1060,h2=355.8,h4=593.0
屏占比为Rs=S/(W*H)=91.66%
至此,可以获取源显示界面1对应的显示分辨率为:w1=489.2,h1=1060,源显示界面2对应的显示分辨率为:w2=790.6,h2=355.8,源显示界面3对应的显示分辨率为:w3=596.3,h3=1060,源显示界面4对应的显示分辨率为:w4=790.6,h4=593.0时,源显示界面1形成的显示界面1、源显示界面2形成的显示界面2、源显示界面3形成的显示界面3以及源显示界面4形成的显示界面4的界面面积之和与目标显示设备的屏幕的显示面积之比最大。
请参阅图15,图1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布局的候选排列方式的示意图。如图15所示,其中,基于源显示界面1对应的显示分辨率、源显示界面2对应的显示分辨率、源显示界面3对应的显示分辨率以及源显示界面4对应的显示分辨率,可以生成3个布局的候选排列方式a、b、c,然后根据布局原则,例如根据尽可能的保证显示界面的有序性、尽可能地减小位置的移动等布局原则,从布局的候选排列方式中确定b作为最终的排列方式。
最后,在确定了源显示界面1对应的显示分辨率、源显示界面2对应的显示分辨率、源显示界面3对应的显示分辨率以及源显示界面4对应的显示分辨率和最终的排列方式之后,可以计算出显示界面1、显示界面2、显示界面3以及显示界面4的绝对坐标。其中:
显示界面1、显示界面2以及显示界面3的y坐标:y1=y2=y3=mh=10。
显示界面4的y坐标,依照原则高度和宽度对齐的原则,即下边界应跟显示界面1和显示界面3的下边界对齐。因此,y4=H-mh-h4=477。
横向则遵循布局均衡性的原则,将空白间隙进行均摊。
Figure BDA0002726609970000075
再根据横向边距、宽度、横向间距和
Figure BDA0002726609970000081
计算xi坐标:
Figure BDA0002726609970000082
Figure BDA0002726609970000083
Figure BDA0002726609970000084
则经过上述四个布局算法的步骤,最终的布局结果如下表所示:
输入顺序 横竖屏状态 x坐标 y坐标 宽度 高度
1 竖屏 10 10 489 1060
2 横屏 511 10 791 356
3 竖屏 1314 10 596 1060
4 横屏 511 477 791 593
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获取第一源显示界面的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和第二源显示界面的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其中,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包括第一源显示界面的尺寸信息和显示状态,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包括第二源显示界面的尺寸信息和显示状态,显示状态包括横屏显示状态和竖屏显示状态,基于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和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对第一源显示界面和第二源显示界面进行缩放显示以分别形成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其中,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的界面面积之和与目标显示设备的屏幕的显示面积之比最大。本申请通过获取第一源显示界面的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第二源显示界面的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和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以缩放显示形成占比最大的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提升显示效果。
请参阅图16,图16示出了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上述目标显示设备,下面将针对图16所示的流程进行详细的阐述,显示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0:获取第一源显示界面的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和第二源显示界面的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其中,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包括第一源显示界面的尺寸信息和显示状态,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包括第二源显示界面的尺寸信息和显示状态,显示状态包括横屏显示状态和竖屏显示状态。
其中,步骤S210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110,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220:基于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和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确定显示布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目标显示设备在获取第一源显示界面的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和第二源显示界面的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后,可以基于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以及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确定显示布局。其中,基于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以及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确定的显示布局可以包括:第一源显示界面形成的第一显示界面在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位置、第二源显示界面形成的第二显示界面在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位置、第一源显示界面形成的第一显示界面在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区域大小、第二源显示界面形成的第二显示界面在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区域大小等,第一源显示界面形成的第一显示界面在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第二源显示界面形成的第二显示界面在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等,在此不做限定。
步骤S230:获取与第一源显示界面关联的第一待显示内容以形成第一显示界面,并获取与第二源显示界面关联的第二待显示内容以形成第二显示界面。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显示设备可以获取与第一源显示界面关联的第一待显示内容以形成第一显示界面,并获取与第二源显示界面关联的第二待显示内容以形成第二显示界面。作为一种方式,目标显示设备可以获取第一源设备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发送的待显示内容,并将该待显示内容作为与第一源显示界面关联的第一待显示内容,另外,目标显示设备可以获取第二源设备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发送的待显示内容,并将待显示内容作为与第二源显示界面关联的第二待显示内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待显示内容可以为静态内容,例如可以为静态的图片,也可以为动态内容,例如可以为动态的视频,该第二待显示内容可以为静态内容,例如可以为静态的图片,也可以为动态内容,例如可以为动态的视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待显示内容可以包括:视频、音乐、文档、游戏等,该第二待显示内容可以包括:视频、音乐、文档、游戏等,在此不做限定。
步骤S240:基于显示布局,显示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
在本实施例中,在确定显示布局后,可以基于该显示布局显示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以使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的界面面积之和与目标显示设备的屏幕的显示面积之比最大。
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相较于图2所示的方法,本实施例还通过获取第一源显示界面的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第二源显示界面的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和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以确定显示布局,并基于该显示布局显示第一待显示内容形成的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待显示内容形成的第二显示界面,提升显示效果。
请参阅图17,图17示出了本申请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上述目标显示设备,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源显示界面由第一源设备提供,第二源显示界面由第二源设备提供,下面将针对图17所示的流程进行详细的阐述,显示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0:获取第一源显示界面的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和第二源显示界面的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其中,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包括第一源显示界面的尺寸信息和显示状态,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包括第二源显示界面的尺寸信息和显示状态,显示状态包括横屏显示状态和竖屏显示状态。
其中,步骤S310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110,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320:获取第一源设备与目标显示设备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信息和第二源设备与目标显示设备的第二相对位置关系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源显示界面由第一源设备提供,第二源显示界面由第二源设备提供。其中,第一相对位置关系可以用于表征第一源设备和目标显示设备的相对距离和相对角度,第二相对位置关系可以用于表征第二源设备和目标显示设备的相对距离和相对角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源设备可以位于目标显示设备的正前方、可以位于目标显示设备的左前方、可以位于目标显示设备的右前方、可以位于目标显示设备的上前方、也可以位于目标显示设备的下前方等,第二源设备可以位于目标显示设备的正前方、可以位于目标显示设备的左前方、可以位于目标显示设备的右前方、可以位于目标显示设备的上前方、也可以位于目标显示设备的下前方等,在此不做限定。
作为第一种方式,目标显示设备可以包括第一超宽带传感器(ultra wide band,UWB),第一源设备可以包括第二超宽带传感器,第二源设备可以包括第三超宽带传感器,则可以通过第一超宽带传感器和第二超宽带传感器获取第一源设备与目标显示设备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可以通过第一超宽带传感器和第三超宽带传感器获取第二源设备与目标显示设备的第二相对位置关系。
作为第二种方式,目标显示设备可以包括图像采集装置,则可以通过图像采集装置获取第一源设备与目标显示设备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和第二源设备与目标显示设备的第二相对位置关系。
步骤S330:基于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第一相对位置关系信息和第二相对位置关系信息,对第一源显示界面和第二源显示界面进行缩放显示以分别形成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获取第一源设备和目标显示设备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和第二源设备和目标显示设备的第二相对位置关系后,可以基于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第一相对位置关系以及第二相对位置关系,对第一源显示界面进行缩放显示以形成第一显示界面,并对第二源显示界面进行缩放显示以形成第二显示界面。
作为一种方式,当第一相对位置关系表征第一源设备位于目标显示设备的左前方,第二相对位置关系表征第二源设备位于目标显示设备的右前方时,则第一显示界面在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位置位于该目标显示设备的左部区域,第二显示界面在目标显示内容的显示位置位于该目标显示设备的右部区域等,在此不做限定。当第一相对位置关系表征第一源设备位于目标显示设备的右前方,第二相对位置关系表征第二源设备位于目标显示设备的左前方时,则第一显示界面在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位置位于该目标显示设备的右部区域,第二显示界面在目标显示内容的显示位置位于该目标显示设备的左部区域等,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的相对位置与第一源设备和第二源设备的相对位置相同。例如,当第一源设备和第二源设备的相对位置为:第一源设备位于第二源设备的左边,则第一显示界面位于第二显示界面的左边。又例如,当第一源设备和第二源设备的相对位置为:第一源设备位于第二源设备的右边,且第一源设备和第二源设备的相对距离为第一距离,则第一显示界面位于第二显示界面的右边,且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的相对距离为第一距离按指定比例缩放后获得的距离,即,在第一源设备和第二源设备的相对距离较远时,则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的相对距离也较远,在第一源设备和第二源设备的相对距离较近时,则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的相对距离也较近。
请参阅图18,图1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显示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8所示,当第一源设备210位于目标显示设备100的左侧,且第二源设备220位于目标显示设备100的右侧时,则可以将第一显示界面“A”显示于目标显示设备100的左部区域,将第二显示界面“B”显示于目标显示设备100的右部区域。
请参阅图19,图1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显示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9所示,当第一源设备210位于目标显示设备100的右侧,且第二源设备220位于目标显示设备100的左侧时,则可以将与第一显示界面“A”显示于目标显示设备100的右部区域,将第二显示界面“B”显示于目标显示设备100的左部区域。
请参阅图20,图2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显示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20所示,当第一源设备210位于目标显示设备100的右侧,且第二源设备220位于目标显示设备的右侧时,则如果第一源设备210位于第二源设备200的左侧时,则可以将第一显示界面“A”显示于目标显示设备100的左部区域,将第二显示界面“B”显示于目标显示设备100的右部区域。
本申请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相较于图2所示的显示方法,本实施例还根据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目标显示设备和第一源设备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以及目标显示设备和第二源设备的第二相对位置关系,缩放显示以形成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以使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在目标显示设备与源设备相适配的位置上显示,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请参阅图21,图21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上述目标显示设备,下面将针对图21所示的流程进行详细的阐述,显示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10:获取第一源显示界面的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和第二源显示界面的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其中,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包括第一源显示界面的尺寸信息和显示状态,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包括第二源显示界面的尺寸信息和显示状态,显示状态包括横屏显示状态和竖屏显示状态。
步骤S420:基于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和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确定显示布局。
步骤S430:获取与第一源显示界面关联的第一待显示内容以形成第一显示界面,并获取与第二源显示界面关联的第二待显示内容以形成第二显示界面。
步骤S440:基于显示布局,显示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
其中,步骤S410-步骤S440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210-步骤S240,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450:当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和/或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发生变化时,确定变化后的第一显示布局。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显示设备在显示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的过程中,可以监测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以判断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是否发生变化,并监测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以判断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是否发生变化。其中,当监测到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发生变化,和/或,监测到第二显示参数信息发生变化时,则可以确定变化后的第一显示布局。例如,当第一源显示界面的显示状态发生变化时,可以确定第一源显示参数发生变化,当第二源显示界面的显示状态发生变化时,可以确定第二源显示参数发生变化。
作为第一种方式,当监测到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发生变化且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未发生变化时,则可以基于变化后的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以及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确定变化后的第一显示布局。
作为第二种方式,当监测到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未发生变化且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发生变化时,则可以基于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变化后的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以及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确定变化后的第一显示布局。
作为第三种方式,当监测到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发生变化且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发生变化时,则可以基于变化后的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变化后的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以及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确定变化后的第一显示布局。
请参阅图22,图22示出了本申请的图21所示的显示方法的步骤S450的流程示意图。下面将针对图22所示的流程进行详细的阐述,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51:当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和/或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发生变化时,生成多个待选取显示布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监测到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发生变化,和/或,监测到第二显示参数信息发生变化时,可以生成多个待选取显示布局。
步骤S452:从多个待选取显示布局中选取位置变化最小的待选取显示布局,确定为变化后的第一显示布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获取多个待选取显示布局后,可以基于布局原则从多个待选取显示布局中选取一个待选取显示布局,确定为变化后的第一显示布局。作为一种方式,在获取多个待选取显示布局后,可以基于“布局切换时尽可能地减小位置的移动”的布局原则,从多个待选取显示布局中选取位置变化最小的待选取显示布局,确定为变化后的第一显示布局。作为一种方式,在获取多个待选取显示布局后,可以基于“尽可能地保证多路显示界面的尺寸均衡”的布局原则,从多个待选取显示布局中选取多路显示界面的尺寸最均衡的待选取显示布局,确定为变化后的第一显示布局等,在此不做限定。
步骤S460:将显示布局切换为变化后的第一显示布局。
在本实施例中,在确定变化后的显示布局后,可以将当前的显示布局切换为变化后的显示布局。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将当前的显示布局切换为变化后的第一显示布局时,可以显示过渡动画以跟踪显示布局的变化路径,从而减少显示布局切换时的生硬突兀感、便于用户做屏幕跟踪以及提升视觉效果和用户体验。作为一种方式,该过渡动画可以融合旋转、平移、缩放变换等,在此不做限定。
步骤S470:基于变化后的第一显示布局,显示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
在本实施例中,在确定变化后的第一显示布局后,可以基于变化后的第一显示布局显示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以使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的界面面积之和与目标显示设备的屏幕的显示面积之比最大。
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相较于图2所示的显示方法,本实施例还在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和/或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发生变化时,基于变化后的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和/或变化后的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确定变化后的第一显示布局,并将原显示布局切换为第一显示布局后,对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进行显示,以实时根据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和/或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的变化,对显示界面的显示进行更新,提升显示界面的显示效果。
请参阅图23,图23示出了本申请又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上述目标显示设备,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源显示界面由第一源设备提供,第二源显示界面由第二源设备提供,下面将针对图23所示的流程进行详细的阐述,显示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10:获取第一源显示界面的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和第二源显示界面的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其中,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包括第一源显示界面的尺寸信息和显示状态,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包括第二源显示界面的尺寸信息和显示状态,显示状态包括横屏显示状态和竖屏显示状态。
步骤S520:基于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和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对第一源显示界面和第二源显示界面进行缩放显示以分别形成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其中,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的界面面积之和与目标显示设备的屏幕的显示面积之比最大。
其中,步骤S510-步骤S520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110-步骤S120,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530:获取第三源显示界面的第三源显示参数信息,其中,第三源显示参数信息包括第三源显示界面的尺寸信息和显示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源显示参数包括第三源显示界面的尺寸信息和显示状态,其中,该尺寸信息可以包括“长”、“宽”、“长宽比”、“面积”等,该显示状态包括横屏显示状态和竖屏显示状态。则目标显示设备获取第三源显示界面的第三显示参数可以包括:目标显示设备获取第三源显示界面的尺寸信息和显示状态。
作为一种方式,目标显示设备可以获取第三源显示界面的显示状态,即,目标显示设备可以获取第三源显示界面为横屏显示状态或者为竖屏显示状态。作为一种方式,第三源显示界面的提供设备可以使用Java判断其为横屏显示状态或者为竖屏显示状态,具体地,第三源显示界面的提供设备可以通过从安卓的API中获取display.getRotation的方式判断出其显示状态,并将该显示状态发送给目标显示设备。另外,目标显示设备可以获取第三源显示界面的尺寸信息,即目标显示设备可以获取第三源显示界面的“长”、“宽”、“长宽比”、“面积”等尺寸信息。作为一种方式,第三源显示界面的提供设备可以使用Java获取其可尺寸信息,并将该尺寸信息发送给目标显示设备,具体地,第一源显示界面的提供设备可以通过display.getRealMetrics接口获取其尺寸信息,并将该尺寸信息发送给目标显示设备。
步骤S540:基于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第三源显示参数信息以及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对第一源显示界面、第二源显示界面以及第三源显示界面进行缩放显示以分别形成第一显示界面、第二显示界面以及第三显示界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获取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以及第三源显示参数信息后,可以基于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第三源显示参数信息以及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对第一源显示界面进行缩放显示以在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界面上形成第一显示界面,对第二源显示界面进行缩放显示以在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界面上形成第二显示界面,并对第三源显示界面进行缩放显示以在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界面上形成第三显示界面,其中,显示形成的第一显示界面、第二显示界面以及第三显示界面的界面面积之和与目标显示设备的屏幕的显示界面之比最大,基于此,在有源设备接入目标显示设备时,可以实现对应显示界面在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
请参阅图24,图24示出了本申请的图23所示的显示方法的步骤S540的流程示意图。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源显示界面由第三源设备提供,下面将针对图24所示的流程进行详细的阐述,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41:获取第一源设备、第二源设备以及第三源设备接入目标显示设备的接入顺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源显示界面由第三源设备提供。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目标显示设备可以获取第一源设备、第二源设备以及第三源设备接入目标显示设备的接入顺序。
作为一种方式,每当有源设备接入目标显示设备时,目标显示设备均可以对接入的源设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编号,基于此,目标显示设备可以基于第一源设备、第二源设备以及第三源设备各自对应的编号,确定第一源设备、第二源设备以及第三源设备接入目标显示设备的接入顺序。
作为又一种方式,每当有源设备接入目标显示设备时,目标显示设备均可以记录源设备的接入时间,基于此,目标显示设备可以基于第一源设备、第二源设备以及第三源设备各自对应的接入时间,确定第一源设备、第二源设备以及第三源设备接入目标显示设备的接入顺序。
步骤S542:基于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第三源显示参数信息、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以及接入顺序,对第一源显示界面、第二源显示界面以及第三源显示界面进行缩放显示以分别形成第一显示界面、第二显示界面以及第三显示界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获取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以及第三源显示参数信息以及第一源设备、第二源设备、第三源设备的接入顺序后,可以基于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第三源显示参数信息、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以及接入顺序,对第一源显示界面进行缩放显示以在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界面上形成第一显示界面,对第二源显示界面进行缩放显示以在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界面上形成第二显示界面,并对第三源显示界面进行缩放显示以在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界面上形成第三显示界面,其中,显示形成的第一显示界面、第二显示界面以及第三显示界面的界面面积之和与目标显示设备的屏幕的显示界面之比最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显示界面、第二显示界面以及第三显示界面在目标显示界面上的布局顺序与第一源设备、第二源设备、第三源设备接入目标显示设备的接入顺序匹配。例如,若第一源设备、第二源设备、第三源设备接入目标显示设备的接入顺序依次为:第二源设备、第一源设备、第三源设备,则第一显示界面、第二显示界面以及第三显示界面在目标显示界面上的布局顺序可以依次为:第二显示界面、第一显示界面、第三显示界面。
请参阅图25,图2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七种显示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25所示,当目标显示设备100新接入第三源设备230时,目标显示设备100获取第三源显示界面并缩放显示形成第三显示界面“C”。其中,当第一源设备210位于目标显示设备100的左侧,第三源设备230位于目标显示设备的前方,且第二源设备220位于目标显示设备100的右侧时,则可以将与第一源设备210关联的第一待显示内容“A”显示于目标显示设备100的左部区域,将与第二源设备220关联的第二待显示内容“B”显示于目标显示设备100的右部区域,将与第三源设备230关联的第三待显示内容“C”显示于目标显示设备100的中部区域。
本申请又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相较于图2所示的显示方法,本实施例还在目标显示设备新增接入的源设备时,获取第三源显示界面的第三源显示参数信息,并基于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第三源显示参数信息以及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缩放显示以形成第一显示界面、第二显示界面以及第三显示界面,以在目标显示设备新增接入的源设备时,实时更新显示所有源设备对应的显示界面,以提升待显示内容的显示效果。
请参阅图26,图26示出了本申请又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上述目标显示设备,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源显示界面由第一源设备提供,第二源显示界面由第二源设备提供,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包括第一内容显示参数信息和第二内容显示参数信息,下面将针对图26所示的流程进行详细的阐述,显示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10:获取第一源显示界面的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和第二源显示界面的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其中,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包括第一源显示界面的尺寸信息和显示状态,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包括第二源显示界面的尺寸信息和显示状态,显示状态包括横屏显示状态和竖屏显示状态。
其中,步骤S610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110,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620:基于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和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确定显示布局。
其中,步骤S620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220,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630:基于第一内容显示参数信息,发送第一参数调整指令至第一源设备,以指示第一源设备调整第一待显示内容的显示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源显示界面由第一源设备提供,第二源显示界面由第二源设备提供,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包括第一内容显示参数信息和第二内容显示参数信息。作为一种方式,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至少包括分辨率、比特率以及帧率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包括第一内容显示参数信息,其中,目标显示设备可以基于源显示界面的数量、每个源显示界面的显示参数信息以及自身约束条件确定第一内容显示参数信息。其中,该第一内容显示参数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源显示界面在目标显示界面形成的第一显示界面的显示参数。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基于第一内容显示参数信息,发送第一参数调整指令至第一源设备,以指示第一源设备基于第一内容显示参数信息调整第一待显示内容的显示参数,并将调整后的第一待显示内容发送至目标显示设备,以使调整后的第一待显示内容的显示参数符合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要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目标显示设备还可以获取与第一源设备之间的第一网络状态,基于第一内容显示参数和第一网络状态,发送第一参数调整指令至第一源设备,以指示第一源设备基于第一内容显示参数信息和第一网络状态调整第一待显示内容的显示参数,并将调整后的第一待显示内容发送至目标显示设备,以使调整后的第一待显示内容的显示参数符合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要求和第一网络状态的传输状况。其中,第一网络状态越好,则调整后的第一待显示内容对应的数据量越大,第一网络状态越差,则调整后的第一待显示内容对应的数据量越小。
步骤S640:基于第二内容显示参数信息,发送第二参数调整指令至第二源设备,以指示第二源设备调整第二待显示内容的显示参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包括第二内容显示参数信息,其中,目标显示设备可以基于源显示界面的数量、每个源显示界面的显示参数信息以及自身约束条件确定第二内容显示参数信息。其中,该第二内容显示参数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源显示界面在目标显示界面形成的第二显示界面的显示参数。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基于第二内容显示参数信息,发送第二参数调整指令至第二源设备,以指示第二源设备基于第二内容显示参数信息调整第二待显示内容的显示参数,并将调整后的第二待显示内容发送至目标显示设备,以使调整后的第二待显示内容的显示参数符合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要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目标显示设备还可以获取与第二源设备之间的第二网络状态,基于第二内容显示参数和第二网络状态,发送第二参数调整指令至第二源设备,以指示第二源设备基于第二内容显示参数信息和第二网络状态调整第二待显示内容的显示参数,并将调整后的第二待显示内容发送至目标显示设备,以使调整后的第二待显示内容的显示参数符合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要求和第二网络状态的传输状况。其中,第二网络状态越好,则调整后的第二待显示内容对应的数据量越大,第二网络状态越差,则调整后的第二待显示内容对应的数据量越小。
步骤S650:获取第一源设备提供的与第一源显示界面关联的调整后的第一待显示内容以形成第一显示界面,并获取第二源设备提供的与第二源显示界面关联的调整后的第二待显示内容以形成第二显示界面。
步骤S660:基于显示布局,显示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
其中,步骤S650-步骤S660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230-步骤S240,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又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相较于图2所示的显示方法,在本实施例中,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包括第一内容显示参数信息和第二内容显示参数信息,目标显示设备基于第一内容显示参数信息,发送第一参数调整指令至第一源设备,以指示第一源设备调整第一待显示内容的显示参数,并基于第二内容显示参数信息,发送第二参数调整指令至第二源设备,以指示第二源设备调整第二待显示内容的显示参数,从而根据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在源设备对待显示内容的显示参数进行调整,以适配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降低目标显示设备的功耗,并提升待显示内容的显示效果。
请参阅图27,图27示出了本申请又又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上述目标显示设备,下面将针对图27所示的流程进行详细的阐述,显示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710:获取第一源显示界面的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和第二源显示界面的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其中,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包括第一源显示界面的尺寸信息和显示状态,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包括第二源显示界面的尺寸信息和显示状态,显示状态包括横屏显示状态和竖屏显示状态。
其中,步骤S710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110,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720:基于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和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确定显示布局。
步骤S730:获取与第一源显示界面关联的第一待显示内容以形成第一显示界面,并获取与第二源显示界面关联的第二待显示内容以形成第二显示界面。
其中,步骤S720-步骤S730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220-步骤S230,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740:基于显示布局,关联显示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一身份标识信息,并关联显示第二显示界面和第二身份标识信息,其中,第一身份标识信息用于标识第一显示界面对应的源设备,第二身份标识信息用于标识第二显示界面对应的源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在确定显示布局后,可以基于该显示布局,关联显示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一身份标识信息,其中,第一身份标识信息用于标识第一显示界面对应的源设备,并关联显示第二显示界面和第二身份标识信息,其中,第二身份标识信息用于标识第二显示界面对应的源设备,以通过辅助手段来标识不同显示界面对应的源设备,便于用户区分。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身份标识信息可以包括:使用第一特定外框颜色来标识第一显示界面、使用第一特定数字来标识第一显示界面、使用第一特定字符来标识第一显示界面等,第二身份标识信息可以包括:使用第二特定外框颜色来标识第一显示界面、使用第二特定数字来标识第一显示界面、使用第二特定字符来标识第一显示界面等,在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又又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相较于图2所示的显示方法,本实施例还基于显示布局,关联显示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一身份标识信息,并关联显示第二显示界面和第二身份标识信息,以对不同的输入源进行不同的标识,便于用户区分不同的输入源,提升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28,图28示出了本申请又又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上述目标显示设备,下面将针对图28所示的流程进行详细的阐述,显示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810:获取第一源显示界面的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和第二源显示界面的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其中,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包括第一源显示界面的尺寸信息和显示状态,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包括第二源显示界面的尺寸信息和显示状态,显示状态包括横屏显示状态和竖屏显示状态。
其中,步骤S810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110,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820:基于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和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确定显示布局。
步骤S830:获取与第一源显示界面关联的第一待显示内容以形成第一显示界面,并获取与第二源显示界面关联的第二待显示内容以形成第二显示界面。
其中步骤S820-步骤S830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220-步骤S230,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840:当第一待显示内容或第二待显示内容为目标类型的待显示内容时,对显示布局进行更新,获得更新后的显示布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目标显示设备可以预先设置并存储有目标类型,其中,该目标类型用于作为第一待显示内容和第二待显示内容的判断依据,其中,该目标类型例如可以包括:直播类型、视频聊天类型等。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目标显示设备在获取第一待显示内容和第二待显示内容后,可以判断第一待显示内容是否为目标类型的待显示内容并判断第二待显示内容是否为目标类型的待显示内容,若判断结果表征第一待显示内容或第二待显示内容为目标类型的待显示内容时,则可以对显示布局进行更新,以获得更新后的显示布局。
例如,当第一待显示内容为目标类型的待显示内容且第二待显示内容为非目标类型的待显示内容时,则可以对显示布局进行更新,以获得更新后的显示布局;或者,当第一待显示内容为非目标类型的待显示内容且第二待显示内容为目标类型的待显示内容时,则可以对显示布局进行更新,以获得更新后的显示布局。
步骤S850:基于更新后的显示布局,突出显示目标类型的待显示内容对应的显示界面。
在本实施例中,在获得更新后的显示布局后,可以基于该更新后的显示布局,突出显示该目标类型的待显示内容对应的显示界面,例如,将该目标类型的待显示内容对应的显示界面放大。例如,当第一待显示内容为目标类型的待显示内容且第二待显示内容为非目标类型的待显示内容时,则基于更新后的显示布局,突出显示第一显示界面;当第一待显示内容为非目标类型的待显示内容且第二待显示内容为目标类型的待显示内容时,则基于更新后的显示布局,突出显示第二显示界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突出显示的显示界面还可以基于用户的输入来制定和切换,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29,图2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界面突出显示示意图。如图29所示,形成第一显示界面“A”的第一待显示内容为目标类型的待显示内容且形成第二显示界面“B”的第二待显示内容为非目标类型的待显示内容时,则突出显示第一显示界面“A”。
本申请又又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相较于图2所示的显示方法,本实施例还在第一待显示内容或第二待显示内容为目标类型的待显示内容时,对显示布局进行更新获得更新后的显示布局,并基于更新后的显示布局,突出显示目标类型的待显示内容,以提升针对目标类型的待显示内容的显示效果。
请参阅图30,图30示出了本申请又又又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上述目标显示设备,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源显示界面由第一源设备提供,第二源显示界面由第二源设备提供,下面将针对图30所示的流程进行详细的阐述,显示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910:获取第一源显示界面的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和第二源显示界面的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其中,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包括第一源显示界面的尺寸信息和显示状态,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包括第二源显示界面的尺寸信息和显示状态,显示状态包括横屏显示状态和竖屏显示状态。
步骤S920:基于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和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对第一源显示界面和第二源显示界面进行缩放显示以分别形成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其中,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的界面面积之和与目标显示设备的屏幕的显示面积之比最大。
其中,步骤S910-步骤S920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110-步骤S120,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930:接收第一源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源显示界面由第一源设备提供,第二源显示界面由第二源设备提供。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源设备和第二源设备存在主从关系,且第一源设备可以视作主设备,第二源设备可以视作从设备,基于此,用于可以基于第一源设备控制第二源设备对应的第二显示界面的显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目标显示设备可以对第一源设备和第二源设备的主从关系进行检测。作为一种方式,目标显示设备可以基于第一源设备和第二源设备的标识信息对第一源设备和第二源设备的主从关系进行检测,例如,第一源设备的标识信息可以为“主”,第二源设备的标识信息可以为“从”。作为又一种方式,目标显示设备可以基于第一源设备和第二源设备的各自登录的账号信息对第一源设备和第二源设备的主从关系进行检测,例如,第一源设备登录的账号信息为与目标显示设备绑定的账号。
作为一种方式,目标显示设备可以接收第一源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其中,该控制指令可以由第一源设备自动生成并发送,也可以基于用户作用于第一源设备的操作生成并发送,在此不做限定。
步骤S940:响应控制指令,控制第二显示界面的显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目标显示设备可以响应该控制指令,控制第二显示界面的显示。例如,目标显示设备可以响应该控制指令,控制第二显示界面关闭、翻页、增大、缩小等,在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又又又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相较于图2所示的显示方法,本实施例还接收第一源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并响应该控制指令控制第二显示界面的显示,从而实现通过第一源设备对第二源设备关联的第二显示界面的显示进行控制,提升待显示内容的显示多样性和趣味性。
请参阅图31,图31示出了本申请又又又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上述目标显示设备,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源显示界面由第一源设备提供,第二源显示界面由第二源设备提供,下面将针对图31所示的流程进行详细的阐述,显示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0:获取第一源显示界面的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和第二源显示界面的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其中,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包括第一源显示界面的尺寸信息和显示状态,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包括第二源显示界面的尺寸信息和显示状态,显示状态包括横屏显示状态和竖屏显示状态。
其中,步骤S1010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110,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1020:获取第一源显示界面关联的第一账号信息,并获取第二源显示界面关联的第二账号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显示设备可以获取第一源显示界面关联的第一账号信息,例如,目标显示设备可以通过获取第一源显示界面的提供设备当前登录的账号信息,并将第一源显示界面的提供设备当前登录的账号信息作为第一账号信息,当第一源显示界面由第一源设备提供时,则可以将第一源设备当前登录的账号信息确定为第一账号信息。另外,目标显示设备可以获取第二源显示界面关联的第二账号信息,例如,目标显示设备可以通过获取第二源显示界面的提供设备当前登录的账号信息,并将第二源显示界面的提供设备当前登录的账号信息作为第二账号信息,当第二源显示界面由第二源设备提供时,则可以将第二源设备当前登录的账号信息确定为第二账号信息。
步骤S1030:当第一账号信息满足预设账号信息且第二账号信息满足预设账号信息时,基于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和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对第一源显示界面和第二源显示界面进行缩放显示以分别形成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目标显示设备可以预先设置并存储有预设账号信息,该预设账号信息用于作为第一账号信息和第二账号信息的判断依据,其中,该预设账号信息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在本实施例中,在获取第一账号信息后,可以将第一账号信息与预设账号信息进行匹配,以判断第一账号信息是否满足预设账号信息,其中,当判断结果表征第一账号信息满足预设账号信息时,表征第一源设备已获得安全认证,则目标显示设备可以信任第一源设备并显示第一源设备对应的第一显示界面。另外,在获取第二账号信息后,可以将第二账号信息与预设账号信息进行匹配,以判断第二账号信息是否满足预设账号信息,其中,当判断结果表征第二账号信息满足预设账号信息时,表征第二源设备已获得安全认证,则目标显示设备可以信任第二源设备并显示第二源设备对应的第二显示界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账号信息满足预设账号信息且第二账号信息满足预设账号信息时,可以认为第一源设备和第二源设备均已获得完全认证,则可以基于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和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对第一源显示界面和第二源显示界面进行缩放显示以分别形成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
本申请又又又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相较于图2所示的显示方法,本实施例还获取第一源显示界面关联的第一账号信息,并获取第二源显示界面关联的第二账号信息,在第一账号信息满足预设账号信息且第二账号信息满足预设账号信息时,再缩放显示以形成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从而通过对输入源进行身份验证,提升目标显示设备的内容显示的安全性。
请参阅图32,图32示出了本申请又又又又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上述目标显示设备,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源显示界面由第一源设备提供,第二源显示界面由第二源设备提供,下面将针对图32所示的流程进行详细的阐述,显示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10:获取第一源显示界面的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和第二源显示界面的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其中,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包括第一源显示界面的尺寸信息和显示状态,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包括第二源显示界面的尺寸信息和显示状态,显示状态包括横屏显示状态和竖屏显示状态。
步骤S1120:基于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和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对第一源显示界面和第二源显示界面进行缩放显示以分别形成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
其中,步骤S1110-步骤S1120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110-步骤S120,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1130:接收作用于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操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目标显示设备在第一显示界面的过程中,可以接收作用于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操作。其中,第一操作可以包括:第一点击操作、第一滑动操作、第一按压操作等,在此不做限定。
步骤S1140:响应于第一操作,更新第一显示界面并发送更新指令至第一源设备,以指示第一源设备更新第一源显示界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目标显示设备可以接收并响应该第一操作,更新第一显示界面并发送更新指令至第一源设备,以指示第一源设备更新第一源显示界面,以实现第一显示界面与第一源显示界面的同步。例如,当第一操作指示第一显示界面翻页时,则目标显示设备发送更新指令至第一源设备指示第一源显示界面翻页。
步骤S1150:接收作用于第二显示界面的第二操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目标显示设备在第二显示界面的过程中,可以接收作用于第二显示界面的第一操作。其中,第二操作可以包括:第二点击操作、第二滑动操作、第二按压操作等,在此不做限定。
步骤S1160:响应于第二操作,更新第二显示界面并发送更新指令至第二源设备,以指示第二源设备更新第二源显示界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目标显示设备可以接收并响应该第二操作,更新第二显示界面并发送更新指令至第二源设备,以指示第二源设备更新第二源显示界面,以实现第二显示界面与第二源显示界面的同步。例如,当第二操作指示第二显示界面翻页时,则目标显示设备发送更新指令至第二源设备指示第二源显示界面翻页。
本申请又又又又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相较于图2所示的显示方法,本实施例还在目标显示设备接收第一操作对第一源设备的第一源显示界面进行更新,在目标显示设备接收第二操作对第二源设备的第二源显示界面进行更新,以实现目标显示设备对源设备的控制,以及目标显示设备和源设备的数据同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请参阅图33,图3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模块框图。该显示装置300应用于上述目标显示设备,下面将针对图33所示的框图进行阐述,显示装置300包括:显示参数信息获取模块310和显示界面显示模块320,其中:
显示参数信息获取模块310,用于获取第一源显示界面的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和第二源显示界面的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其中,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包括第一源显示界面的尺寸信息和显示状态,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包括第二源显示界面的尺寸信息和显示状态,显示状态包括横屏显示状态和竖屏显示状态。
显示界面显示模块320,用于基于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和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对第一源显示界面和第二源显示界面进行缩放显示以分别形成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其中,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的界面面积之和与目标显示设备的屏幕的显示面积之比最大。
进一步地,显示界面显示模块320包括:显示布局确定子模块、显示界面形成子模块以及第一显示界面显示子模块,其中:
显示布局确定子模块,用于基于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和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确定显示布局。
显示界面形成子模块,用于获取与第一源显示界面关联的第一待显示内容以形成第一显示界面,并获取与第二源显示界面关联的第二待显示内容以形成第二显示界面。
进一步地,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包括第一内容显示参数信息和第二内容显示参数信息,显示界面形成子模块包括:第一参数调整指令发送单元、第二参数调整指令发送单元以及第一显示界面形成单元,其中:
第一参数调整指令发送单元,用于基于第一内容显示参数信息,发送第一参数调整指令至第一源设备,以指示第一源设备调整第一待显示内容的显示参数。
第二参数调整指令发送单元,用于基于第二内容显示参数信息,发送第二参数调整指令至第二源设备,以指示第二源设备调整第二待显示内容的显示参数。
第一显示界面形成单元,用于获取第一源设备提供的与第一源显示界面关联的调整后的第一待显示内容以形成第一显示界面,并获取第二源设备提供的与第二源显示界面关联的调整后的第二待显示内容以形成第二显示界面。
进一步地,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包括第一内容显示参数信息和第二内容显示参数信息,显示界面形成子模块包括:网络状态获取单元、第三参数调整指令发送单元、第四参数调整指令发送单元以及第二显示界面形成单元,其中:
网络状态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显示设备和第一源设备之间的第一网络状态,并获取目标显示设备和第二源设备之间的第二网络状态。
第三参数调整指令发送单元,用于基于第一内容显示参数信息和第一网络状态,发送第一参数调整指令至第一源设备,以指示第一源设备调整第一待显示内容的显示参数。
第四参数调整指令发送单元,用于基于第二内容显示参数信息和第二网络状态,发送第二参数调整指令至第二源设备,以指示第二源设备调整第二待显示内容的显示参数。
第二显示界面形成单元,用于获取第一源设备提供的与第一源显示界面关联的调整后的第一待显示内容以形成第一显示界面,并获取第二源设备提供的与第二源显示界面关联的调整后的第二待显示内容以形成第二显示界面。
第一显示界面显示子模块,用于基于显示布局,显示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
进一步地,第一显示界面显示子模块包括:第一显示界面显示单元,其中:
第一显示界面显示单元,用于基于显示布局,关联显示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一身份标识信息,并关联显示第二显示界面和第二身份标识信息,其中,第一身份标识信息用于标识第一显示界面对应的源设备,第二身份标识信息用于标识第二显示界面对应的源设备。
进一步地,第一显示界面显示子模块包括:更新后显示布局获取单元和突出显示单元,其中:
更新后显示布局获取单元,用于当第一待显示内容或第二待显示内容为目标类型的待显示内容时,对显示布局进行更新,获得更新后的显示布局。
突出显示单元,用于基于更新后的显示布局,突出显示目标类型的待显示内容对应的显示界面。
进一步地,显示界面显示模块320包括:相对位置关系信息获取子模块和第二显示界面显示子模块,其中:
相对位置关系信息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源设备与目标显示设备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信息和第二源设备与目标显示设备的第二相对位置关系信息。
第二显示界面显示子模块,用于基于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第一相对位置关系信息和第二相对位置关系信息,对第一源显示界面和第二源显示界面进行缩放显示以分别形成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
进一步地,显示界面显示模块320还包括:第一显示布局确定子模块、显示布局切换子模块以及第三显示界面显示子模块,其中:
第一显示布局确定子模块,用于当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和/或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发生变化时,确定变化后的第一显示布局。
进一步地,第一显示布局确定子模块包括:待选取显示布局生成单元和第一显示布局确定单元,其中:
待选取显示布局生成单元,用于当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和/或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发生变化时,生成多个待选取显示布局。
第一显示布局确定单元,用于从多个待选取显示布局中选取位置变化最小的待选取显示布局,确定为变化后的第一显示布局。
显示布局切换子模块,用于将显示布局切换为变化后的第一显示布局。
第三显示界面显示子模块,用于基于变化后的第一显示布局,显示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
进一步地,显示界面显示模块320还包括:过渡动画显示模块,其中:
过渡动画显示模块,用于在将显示布局切换为变化后的第一显示布局时,显示过渡动画,其中,过渡动画用于跟踪显示布局的变化路径。
进一步地,显示界面显示模块320还包括:账号信息获取子模块和第三显示界面形成子模块,其中:
账号信息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源显示界面关联的第一账号信息,并获取第二源显示界面关联的第二账号信息;
第三显示界面形成子模块,用于当第一账号信息满足预设账号信息且第二账号信息满足预设账号信息时,基于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和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对第一源显示界面和第二源显示界面进行缩放显示以分别形成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
进一步地,显示装置300还包括:第三源显示参数信息获取模块和第三显示界面显示模块,其中:
第三源显示参数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三源显示界面的第三源显示参数信息,其中,第三源显示参数信息包括第三源显示界面的尺寸信息和显示状态。
第三显示界面显示模块,用于基于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第三源显示参数信息以及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对第一源显示界面、第二源显示界面以及第三源显示界面进行缩放显示以分别形成第一显示界面、第二显示界面以及第三显示界面。
进一步地,第三源显示界面由第三源设备提供,第三显示界面显示模块包括:接入顺序获取子模块和第三显示界面显示子模块,其中:
接入顺序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源设备、第二源设备以及第三源设备接入目标显示设备的接入顺序。
第三显示界面显示子模块,用于基于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第三源显示参数信息、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以及接入顺序,对第一源显示界面、第二源显示界面以及第三源显示界面进行缩放显示以分别形成第一显示界面、第二显示界面以及第三显示界面。
进一步地,当第一源设备的优先级高于第二源设备的优先级时,显示装置300还包括:控制指令接收模块和控制指令响应模块,其中:
控制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源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
控制指令响应模块,用于响应控制指令,控制第二显示界面的显示。
进一步地,显示装置300还包括:第一操作接收模块、第一更新指令发送模块、第二操作接收模块以及第二更新指令发送模块,其中:
第一操作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作用于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操作。
第一更新指令发送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一操作,更新第一待显示内容并发送更新指令至第一源设备,以指示第一源设备更新第一源显示界面。
第二操作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作用于第二显示界面的第二操作。
第二更新指令发送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二操作,更新第二显示界面并发送更新指令至第二源设备,以指示第二源设备更新第二源显示界面。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装置和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模块相互之间的耦合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形式的耦合。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请参阅图34,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00(目标显示设备100)的结构框图。该电子设备100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等能够运行应用程序的电子设备。本申请中的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如下部件:处理器110、存储器120、显示屏130以及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器120中并被配置为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0执行,一个或多个程序配置用于执行如前述方法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
其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处理器110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设备100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1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地,处理器110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Logic 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110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待显示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10中,单独通过一块通信芯片进行实现。
存储器120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存储器120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12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实现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下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还可以存储电子设备100在使用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电话本、音视频数据、聊天记录数据)等。
显示屏130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电子设备100的各种图形用户接口,这些图形用户接口可以由图形、文本、图标、数字、视频和其任意组合来构成,在一个实例中,该显示屏130可以为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也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35,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结构框图。该计算机可读介质400中存储有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可被处理器调用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400可以是诸如闪存、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硬盘或者ROM之类的电子存储器。可选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400包括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400具有执行上述方法中的任何方法步骤的程序代码410的存储空间。这些程序代码可以从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中读出或者写入到这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程序代码410可以例如以适当形式进行压缩。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获取第一源显示界面的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和第二源显示界面的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其中,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包括第一源显示界面的尺寸信息和显示状态,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包括第二源显示界面的尺寸信息和显示状态,显示状态包括横屏显示状态和竖屏显示状态,基于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和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对第一源显示界面和第二源显示界面进行缩放显示以分别形成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其中,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的界面面积之和与目标显示设备的屏幕的显示面积之比最大。本申请通过获取第一源显示界面的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第二源显示界面的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和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以缩放显示形成占比最大的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提升显示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5)

1.一种显示方法,应用于目标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源显示界面的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和第二源显示界面的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包括第一源显示界面的尺寸信息和显示状态,所述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包括第二源显示界面的尺寸信息和显示状态,所述显示状态包括横屏显示状态和竖屏显示状态;
基于所述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所述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和所述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对所述第一源显示界面和所述第二源显示界面进行缩放显示以分别形成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其中,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和所述第二显示界面的界面面积之和与所述目标显示设备的屏幕的显示面积之比最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所述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和所述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对所述第一源显示界面和所述第二源显示界面进行缩放显示以分别形成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所述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和所述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确定显示布局;
获取与所述第一源显示界面关联的第一待显示内容以形成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并获取与所述第二源显示界面关联的第二待显示内容以形成所述第二显示界面;
基于所述显示布局,显示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和所述第二显示界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源显示界面由第一源设备提供,所述第二源显示界面由第二源设备提供,所述第一源设备和所述第二源设备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于所述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所述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和所述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对所述第一源显示界面和所述第二源显示界面进行缩放显示以分别形成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源设备与所述目标显示设备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信息和所述第二源设备与所述目标显示设备的第二相对位置关系信息;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所述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和所述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对所述第一源显示界面和所述第二源显示界面进行缩放显示以分别形成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所述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所述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信息和所述第二相对位置关系信息,对所述第一源显示界面和所述第二源显示界面进行缩放显示以分别形成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和所述第二显示界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源显示界面和所述第二源显示界面均由第一源设备提供,或,所述第一源显示界面和所述第二源显示界面均由第二源设备提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尺寸信息包括长宽比,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长宽比与所述第一源显示界面的长宽比相同,所述第二显示界面的长宽比与所述第二源显示界面的长宽比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显示状态与所述第一源显示界面的显示状态相同,所述第二显示界面的显示状态与所述第二源显示界面的显示状态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包括可显示区域边界信息,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在所述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区域与所述目标显示设备的可显示区域边界之间的最小距离满足第一预设阈值条件和/或所述第二显示界面在所述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区域与所述目标显示设备的可显示区域边界之间的最小距离满足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条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在所述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区域和所述第二显示界面在所述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区域之间的最小距离满足第二预设阈值条件。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于所述显示布局,显示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和所述第二显示界面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和/或所述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发生变化时,确定变化后的第一显示布局;
将所述显示布局切换为所述变化后的第一显示布局;
基于所述变化后的第一显示布局,显示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和所述第二显示界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和/或所述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发生变化时,确定变化后的第一显示布局,包括:
当所述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和/或所述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发生变化时,生成多个待选取显示布局;
从所述多个待选取显示布局中选取位置变化最小的待选取显示布局,确定为所述变化后的第一显示布局。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将所述显示布局切换为所述变化后的第一显示布局时,显示过渡动画,其中,所述过渡动画用于跟踪所述显示布局的变化路径。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于所述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所述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和所述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对所述第一源显示界面和所述第二源显示界面进行缩放显示以分别形成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之后,还包括:
获取第三源显示界面的第三源显示参数信息,其中,所述第三源显示参数信息包括第三源显示界面的尺寸信息和显示状态;
基于所述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所述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所述第三源显示参数信息以及所述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对所述第一源显示界面、所述第二源显示界面以及所述第三源显示界面进行缩放显示以分别形成第一显示界面、第二显示界面以及第三显示界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源显示界面由第三源设备提供,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所述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所述第三源显示参数信息以及所述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对所述第一源显示界面、所述第二源显示界面以及所述第三源显示界面进行缩放显示以分别形成第一显示界面、第二显示界面以及第三显示界面,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源设备、所述第二源设备以及所述第三源设备接入所述目标显示设备的接入顺序;
基于所述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所述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所述第三源显示参数信息、所述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以及所述接入顺序,对所述第一源显示界面、所述第二源显示界面以及所述第三源显示界面进行缩放显示以分别形成第一显示界面、第二显示界面以及第三显示界面。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包括第一内容显示参数信息和第二内容显示参数信息,所述获取与所述第一源显示界面关联的第一待显示内容以形成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并获取与所述第二源显示界面关联的第二待显示内容以形成所述第二显示界面,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内容显示参数信息,发送第一参数调整指令至所述第一源设备,以指示所述第一源设备调整第一待显示内容的显示参数;
基于所述第二内容显示参数信息,发送第二参数调整指令至所述第二源设备,以指示所述第二源设备调整第二待显示内容的显示参数;
获取所述第一源设备提供的与所述第一源显示界面关联的调整后的第一待显示内容以形成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并获取所述第二源设备提供的与所述第二源显示界面关联的调整后的第二待显示内容以形成所述第二显示界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与所述第一源显示界面关联的第一待显示内容以形成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并获取与所述第二源显示界面关联的第二待显示内容以形成所述第二显示界面,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显示设备和所述第一源设备之间的第一网络状态,并获取所述目标显示设备和所述第二源设备之间的第二网络状态;
基于所述第一内容显示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一网络状态,发送第一参数调整指令至所述第一源设备,以指示所述第一源设备调整第一待显示内容的显示参数;
基于所述第二内容显示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二网络状态,发送第二参数调整指令至所述第二源设备,以指示所述第二源设备调整第二待显示内容的显示参数;
获取所述第一源设备提供的与所述第一源显示界面关联的调整后的第一待显示内容以形成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并获取所述第二源设备提供的与所述第二源显示界面关联的调整后的第二待显示内容以形成所述第二显示界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至少包括分辨率、比特率以及帧率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1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显示布局,显示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和所述第二显示界面,包括:
基于所述显示布局,关联显示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一身份标识信息,并关联显示所述第二显示界面和第二身份标识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身份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对应的源设备,所述第二身份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第二显示界面对应的源设备。
1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显示布局,显示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和所述第二显示界面,包括:
当所述第一待显示内容或所述第二待显示内容为目标类型的待显示内容时,对所述显示布局进行更新,获得更新后的显示布局;
基于所述更新后的显示布局,突出显示所述目标类型的待显示内容对应的显示界面。
2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源设备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源设备的优先级时,在基于所述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所述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和所述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对所述第一源显示界面和所述第二源显示界面进行缩放显示以分别形成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之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源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
响应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二显示界面的显示。
2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所述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和所述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对所述第一源显示界面和所述第二源显示界面进行缩放显示以分别形成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源显示界面关联的第一账号信息,并获取所述第二源显示界面关联的第二账号信息;
当所述第一账号信息满足预设账号信息且所述第二账号信息满足所述预设账号信息时,基于所述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所述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和所述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对所述第一源显示界面和所述第二源显示界面进行缩放显示以分别形成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
2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于所述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所述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和所述目标显示设备的显示参数信息,对所述第一源显示界面和所述第二源显示界面进行缩放显示以分别形成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之后,还包括:
接收作用于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操作;
响应于所述第一操作,更新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并发送更新指令至所述第一源设备,以指示所述第一源设备更新所述第一源显示界面;和/或
接收作用于所述第二显示界面的第二操作;
响应于所述第二操作,更新所述第二显示界面并发送更新指令至所述第二源设备,以指示所述第二源设备更新所述第二源显示界面。
23.一种显示装置,应用于目标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显示参数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源显示界面的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和第二源显示界面的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源显示参数信息包括第一源显示界面的尺寸信息和显示状态,所述第二源显示参数信息包括第二源显示界面的尺寸信息和显示状态,所述显示状态包括横屏显示状态和竖屏显示状态;
显示界面显示模块,用于基于对所述第一源显示界面和所述第二源显示界面进行缩放显示以分别形成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其中,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和所述第二显示界面的界面面积之和与所述目标显示设备的屏幕的显示面积之比最大。
2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耦接到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指令,当所述指令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2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5.一种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被处理器调用执行如权利要求1-2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1104838.7A 2020-10-15 2020-10-15 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1813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04838.7A CN112181342B (zh) 2020-10-15 2020-10-15 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PCT/CN2021/112281 WO2022078040A1 (zh) 2020-10-15 2021-08-12 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04838.7A CN112181342B (zh) 2020-10-15 2020-10-15 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81342A true CN112181342A (zh) 2021-01-05
CN112181342B CN112181342B (zh) 2023-08-18

Family

ID=73950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04838.7A Active CN112181342B (zh) 2020-10-15 2020-10-15 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81342B (zh)
WO (1) WO2022078040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13072A (zh) * 2021-08-02 2021-11-05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投屏显示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3784192A (zh) * 2021-09-15 2021-12-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投屏方法、投屏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095909A (zh) * 2021-11-15 2022-02-25 珠海读书郎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屏电话手表投屏的方法、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4286152A (zh) * 2021-08-02 2022-04-05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通信终端及投屏画面动态显示方法
CN114327140A (zh) * 2021-12-28 2022-04-12 威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屏幕触控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078039A1 (zh) * 2020-10-15 2022-04-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WO2022078040A1 (zh) * 2020-10-15 2022-04-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6243759A (zh) * 2021-12-08 2023-06-0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nfc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99227A1 (en) * 2009-02-05 2010-08-05 Jun Xiao Image collage authoring
CN103324457A (zh) * 2013-06-21 2013-09-25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和多任务数据显示方法
CN105611389A (zh) * 2015-12-25 2016-05-25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电视的显示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5653219A (zh) * 2014-12-03 2016-06-0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屏幕传输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相关设备
US20180217727A1 (en) * 2014-06-30 2018-08-02 Google Inc. Method and system of scaling application windows
CN110708086A (zh) * 2019-08-26 2020-0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屏显示方法与电子设备
CN111026316A (zh) * 2019-11-25 2020-04-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131866A (zh) * 2019-11-25 2020-05-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投屏音视频播放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240541A (zh) * 2019-12-31 2020-06-05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界面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90725B (zh) * 2020-03-13 2023-07-14 深圳市腾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投屏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813362B (zh) * 2020-07-15 2022-09-20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和设备
CN112181342B (zh) * 2020-10-15 2023-08-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2235626B (zh) * 2020-10-15 2023-06-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视频渲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99227A1 (en) * 2009-02-05 2010-08-05 Jun Xiao Image collage authoring
CN103324457A (zh) * 2013-06-21 2013-09-25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和多任务数据显示方法
US20180217727A1 (en) * 2014-06-30 2018-08-02 Google Inc. Method and system of scaling application windows
CN105653219A (zh) * 2014-12-03 2016-06-0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屏幕传输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相关设备
CN105611389A (zh) * 2015-12-25 2016-05-25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电视的显示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0708086A (zh) * 2019-08-26 2020-0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屏显示方法与电子设备
CN111026316A (zh) * 2019-11-25 2020-04-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131866A (zh) * 2019-11-25 2020-05-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投屏音视频播放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240541A (zh) * 2019-12-31 2020-06-05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界面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78039A1 (zh) * 2020-10-15 2022-04-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WO2022078040A1 (zh) * 2020-10-15 2022-04-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3613072A (zh) * 2021-08-02 2021-11-05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投屏显示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4286152A (zh) * 2021-08-02 2022-04-05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通信终端及投屏画面动态显示方法
CN113784192A (zh) * 2021-09-15 2021-12-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投屏方法、投屏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095909A (zh) * 2021-11-15 2022-02-25 珠海读书郎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屏电话手表投屏的方法、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6243759A (zh) * 2021-12-08 2023-06-0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nfc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WO2023103463A1 (zh) * 2021-12-08 2023-06-1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nfc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6243759B (zh) * 2021-12-08 2024-04-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nfc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4327140A (zh) * 2021-12-28 2022-04-12 威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屏幕触控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27140B (zh) * 2021-12-28 2024-02-06 威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屏幕触控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81342B (zh) 2023-08-18
WO2022078040A1 (zh) 2022-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81342B (zh) 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JP5681191B2 (ja) コンピュータ周辺機器上に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インターフェイス部を提供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US9986296B2 (en) Interaction with multiple connected devices
US1158634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action control of display page
KR102616386B1 (ko) 핫스팟 리스트의 디스플레이 방법, 장치, 전자 설비 및 저장매체
EP2743814A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user interface thereof
KR20170026272A (ko) 콘텐츠 편집 장치 및 편집 방법
WO2022078056A1 (zh) 音频播放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160019693A (ko) 사용자 단말 장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2023528311A (ja) ビデオ通話インタフェース表示制御方法、装置、記憶媒体及び機器
CN112181343A (zh) 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KR20210074877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동작방법
CN113923498A (zh) 一种处理方法及装置
US9621611B2 (en) Providing content in a platform-specific format
CN113535662B (zh) 一种信息位置的指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95401A (zh) 控件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U2015264474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gramming behavior of a website to respond to capabilities of different devices
EP3048524B1 (en) Document display support device, terminal, document display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for computer program
CN110892361B (zh) 显示设备、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及其计算机程序产品
KR101914206B1 (ko) 360도 영상 기반의 클라우드 오디오 렌더링 서버
CN113204299B (zh) 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230199262A1 (en) Information display method and device, and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CN113873480B (zh) 交互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07145319B (zh) 一种数据共享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15393558A (zh) 用于交互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