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72588A - 一种电动车充电方法、电动车充电装置及充电桩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车充电方法、电动车充电装置及充电桩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72588A
CN112172588A CN201910603195.1A CN201910603195A CN112172588A CN 112172588 A CN112172588 A CN 112172588A CN 201910603195 A CN201910603195 A CN 201910603195A CN 112172588 A CN112172588 A CN 1121725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
power information
electric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0319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72588B (zh
Inventor
毛广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e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Re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0319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7258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725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725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725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725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6Data transfer between charging stations and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6Data transfer between charging stations and vehicles
    • B60L53/665Methods related to measuring, billing or pay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充电桩技术领域,主要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充电方法、电动车充电装置及充电桩系统,通过获取电动车的功率信息,根据所述功率信息生成对应的充电指令,然后根据所述充电指令对所述电动车进行充电,并对所述电动车的电芯进行采样得到对应的反馈,根据所述反馈信号对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进行调节,解决了小型停车场、居民小区等位置设置的小型充电桩存在充电汽车种类较少、安全性能需要进一步提高的问题,扩展了电动车的应用范围。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车充电方法、电动车充电装置及充电桩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充电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车充电方法、电动车充电装置及充电桩系统。
背景技术
新能源电动车使用电能作为驱动能源,以其噪声小、无废气排放、能耗价格低等优点越来越得到人们的亲睐,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热点。由于电动车电池蓄电能力有限,需要充电桩补给电量,且不同的汽车充电需求不同,有的需要交流电慢充,有的需要直流电快充,这就导致对于充电桩的种类和数量都有多方面要求。由于充电桩的设备成本和空间成本的要求较大,通常规模较大的充电站才具备大部分车辆的充电需求。
然而,小型停车场、居民小区等位置设置的小型充电桩存在充电汽车种类较少、安全性能需要进一步提高的问题,极大的限制了电动车的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充电方法、电动车充电装置及充电桩系统,旨在解决小型停车场、居民小区等位置设置的小型充电桩存在充电汽车种类较少、安全性能需要进一步提高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充电方法,包括:
获取电动车的功率信息,根据所述功率信息生成对应的充电指令;
根据所述充电指令对所述电动车进行充电,并对所述电动车的电芯进行采样得到对应的反馈信号;
根据所述反馈信号对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进行调节。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充电桩装置,包括:
功率信息检测模块,用于获取电动车的功率信息,根据所述功率信息生成对应的充电指令;
充电反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充电指令对所述电动车进行充电,并对所述电动车的电芯进行采样得到对应的反馈信号;
充电调节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反馈信号对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进行调节。
本申请实还提供了一种充电桩系统,所述充电桩系统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车充电装置。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充电方法、电动车充电装置及充电桩系统,通过获取电动车的功率信息,根据所述功率信息生成对应的充电指令,然后根据所述充电指令对所述电动车进行充电,并对所述电动车的电芯进行采样得到对应的反馈,根据所述反馈信号对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进行调节,解决了小型停车场、居民小区等位置设置的小型充电桩存在充电汽车种类较少、安全性能需要进一步提高的问题,扩展了电动车的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充电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充电方法中步骤11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充电方法的另一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充电方法步骤S10的第一具体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充电方法步骤S10的第二具体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充电方法步骤S10的第三具体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通常电动车设置有一个快充座和一个慢充座,用户根据充电桩的类型自由选择用哪一个充电座进行充电,充电枪与车上的充电接口连接,选择相应的接口即可以选择相应的充电模式。快充模式主要应用于电动车在使用过程中的间歇对其进行快充充电,慢充模式主要应用于夜间长时间充电。慢充模式下充电需要的时间较长,但对电池损害较小,快充模式下虽然耗时少,但是充电桩安装成本相对较高,且对电池寿命、电池容量会有一定影响。因此,车主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或者应用需求选择不同的充电方式,例如,白天用车时采用快充模式进行充电,晚上不用车时采用慢充模式进行充电。
图1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充电方法的示意图,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动车充电方法包括:
步骤S10:获取电动车的功率信息,根据所述功率信息生成对应的充电指令。
在本实施例中,当用户需要进行充电时,首先通过充电桩获取电动车的功率信息,其中,电动车的功率信息包括电动车的充电座的工作功率、电动车电池的功率、电动车电池的充电电压以及电动车电池的充电电流等,然后根据所述功率信息生成对应的充电指令,例如,若充电桩的功率范围为1-6千瓦,电动车的功率为3.3千瓦,则判定电动车满足充电要求,同时生成对应的第一充电指令,该第一充电指令用于控制充电桩对电动车进行充电,若电动车的功率为10千瓦,则判定电动车不满足充电要求,同时生成对应的第二充电指令,该第二充电指令用于控制充电桩不对该电动车进行充电,此时充电桩接受到该第二充电指令后无法对其进行充电,从而避免电动车与充电桩在功率不匹配的情况下强行充电发生安全事故。
步骤S20:根据所述充电指令对所述电动车进行充电,并对所述电动车的电芯进行采样得到对应的反馈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充电指令对电动车进行充电,并对电动车的电芯进行采样得到对应的反馈信号,其中,对电动车的电芯进行采样的数据可以包括单体电芯的电流值、单体电池的电压值、整体电池包的电流值、整体电池包的电压值、整体电池包的电容量以及电池温度等,该反馈信号用于控制充电桩对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进行调节。
步骤S30:根据所述反馈信号对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进行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接收的反馈信号对充电桩的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进行调节,以使得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与电动车的电池匹配,避免对电动车电池造成损坏,例如,若根据反馈信号监测到电动车电池包已经充满,则控制充电桩停止充电,或者,若根据反馈信号监测到电动车电池包的电容量已经达到百分之八十,则控制充电桩对电动车进行涓流充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电动车充电方法还包括:
步骤S11:确定电动车的充电模式,并根据所述充电模式以及所述电动车的功率信息生成对应的充电指令。
在本实施例中,快充模式采用直流电进行充电,具体的,当用户根据需要选择通过快充模式进行充电时,充电桩上的快充枪与直接与车上的快充座连接,快充座直接与车载电池连接,由于直流充电桩内设有直流充电机,直流充电机直接将交流电进行整流处理得到符合标准的直流电对电动车进行充电。当用户根据需要选择慢充模式尽心充电时,由于慢充模式采用交流电进行充电,因此需要将充电桩上的慢充枪与车载充电机连接,通过车载充电机与汽车电池连接,从而对汽车电池进行充电,其中,车载充电机为交流充电机,通过电动车内部的整流电路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供给车载电池进行充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示,步骤S11:确定电动车的充电模式,并根据所述充电模式以及所述电动车的功率信息生成对应的充电指令,包括:
步骤S111:若确定对电动车采用快充模式进行充电,则通过直流充电机与电动车建立通信;
步骤S112:验证所述电动车与所述直流充电机之间的快充协议,并生成对应的快充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充电桩中的直流充电机在对电动车进行快充之前需要验证双方的快充协议,并根据该快充协议生成对应的快充参数,该快充参数用于对直流充电机配置相应的参数,使得直流充电机输出与电动车匹配的快充电压和快充电流,避免因为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与电动车的电池包不匹配而损坏电动车。若直流充电机与电动车在预设的时间段内没有握手成功,则直接判定握手失败,此时直流充电机无法向电动车采用快充模式进行充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直流充电机需要的功率较大,通常大于30kW,可以采用三相四线制380V进行供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动车充电方法中,在步骤S10前还包括:
步骤S01:对所述电动车进行绝缘检测得到对应的耐压能力值;
步骤S02:判断所述耐压能力值是否在预设的安全耐压阈值范围,若是,则执行下一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当用户靠近充电桩需要对电动车进行充电时,首先需要通过耐压检测仪对电动车进行充电前的绝缘检测,得到电动车的耐压能力值,避免充电时存在导电危险,对人体带来威胁。耐压检测仪可以检测电动车的耐受电压能力,还可以检测得到电动车中的充电电路与地(金属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最后判断该电动车的耐压能力值是否在预设的安全耐压阈值范围,若是,则可以执行下一步骤,进一步的,若否则可以通过发出提示音或者通过显示屏显示对应的检测结果,提醒用户对电动车进行检测,从而避免用户直接将电动车接入充电桩导致的触电危险。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4所示,步骤S10:获取电动车的功率信息,根据所述功率信息生成对应的充电指令,包括:
步骤S101:检测所述电动车的充电功率。
步骤S102:判断所述充电功率是否在预设的充电桩工作功率范围内,若是,则控制充电桩向所述电动车进行充电。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检测电动车的充电功率,以确认该充电功率是否在预设的充电桩工作功率范围内,若是则可以控制充电桩向所述电动车进行充电,避免电动车的功率不在充电桩的工作功率范围内导致的充电故障或者安全事故,例如,若充电桩的功率范围为1-6千瓦,电动车的功率为3.3千瓦,则判定电动车满足充电要求,同时生成对应的第一充电指令,该第一充电指令用于控制充电桩对电动车进行充电,若电动车的功率为10千瓦,则判定电动车不满足充电要求,同时生成对应的第二充电指令,该第二充电指令用于控制充电桩不对该电动车进行充电,此时充电桩接收到该第二充电指令后无法对其进行充电,从而避免电动车与充电桩在功率不匹配的情况下强行充电发生安全事故。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5所示,步骤S10:所述获取电动车的功率信息,根据所述功率信息生成对应的充电指令,包括:
步骤S103:读取所述电动车的唯一标识符。
步骤S104:根据所述唯一标识符确定所述电动车对应的充电规则。
在本实施例中,每辆电动车均具有一唯一标识符,通过读取电动车的唯一标识符获取该电动车的型号、生产批次以及生产日期等数据,可以从充电桩系统的云平台获取该电动车的功率参数,并根据所述唯一标识符确定所述电动车对应的充电规则,从而确定相应的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避免了每次充电均需要对电动车进行检测以获取其功率信息,不仅节约了充电过程中的检测时间,也节省了电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规则包括充电模式和充电权限。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电动车的唯一标识符确定该电动车对应的充电规则,该充电规则包括充电模式和充电权限,即通过该电动车的唯一标识符从云平台上获取该电动车可以应用的充电模式,例如,若该电动车不兼容快充模式,则充电桩无法对其进行快充,若该电动车的电池在充电电流不得超过10A,则充电桩在充电过程中的充电电流低于或等于10A。进一步的,还可以通过电动车的唯一标识符获取其充电权限,例如,若该电动车的寿命超过了预设的寿命阈值,则判定该电动车禁止使用充电桩进行充电,避免因为电动车的电池老化而产生充电事故。其中,该电动车的寿命可以通过计算充电日期与生产日期之间的时间差值得到,进一步的,该电动车的唯一标识符可以通过对电动车的电池进行检测得到,即可以将电动车的电池的唯一标识符作为该电动车的唯一标识符。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6所示,步骤S10:所述获取电动车的功率信息,根据所述功率信息生成对应的充电指令,还包括:
步骤S105:根据所述唯一标识符获取所述电动车对应的充电套餐信息。
步骤S106:根据所述充电套餐信息确定所述电动车的充电收费规则。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电动车的唯一标识符建立充电账户,并根据电动车的唯一标识符获取该电动车的充电套餐信息,再根据所述充电套餐信息确定所述电动车的充电收费规则,由此给予充电套餐信息实现了快速充电的业务,避免了用户每次充电时均需要进行缴费的问题,提高了充电的效率,提高了充电桩系统的灵活度。
进一步的,根据该充电套餐信息确定充电桩针对该电动车的充电收费规则,根据该充电收费规则判断该电动车是否需要缴费,例如,根据该电动车的充电收费规则可知,其剩余费用额度为10元,充电过程中每度电收费为1元,则在对电动车充电10度电后提醒用户缴费,若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没有缴费则停止充电,或者根据其功率信息计算将电动车充满电的费用超过其剩余费用额度时提醒用户缴费。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用户不同的充电需求建立不同的充电套餐信息。充电套餐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基本信息包括套餐编号、套餐名称,例如套餐编号为CD2011、CD0032等,例如套餐名称为次卡、月卡、免费卡或者储值卡等。基本信息还可以包括该充电套餐信息的描述信息。停车套餐信息还可以包括扩展信息。扩展信息包括授权信息,授权信息包括授权对象和授权模式,授权对象为一车一卡或者电池包识别,授权模式信息包括是否授权快充模式充电、是否上传充电容量信息、是否上传充电时间信息。扩展信息还可以包括车型信息,例如车型为小车或者大车,车辆的品牌信号信息。扩展信息还可以包括是否按区域停放的规则信息。充电套餐信息还包括收费规则,收费规则可以包括充值模式,充值模式可以为按充电时间充值或者按金额充值。收费规则还可以包括充值单位,充值基数和基数价格,例如,充值模式为按时间充值,充值单位为分钟,充值基数为1,基数价格为1。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根据用户的业务类型为用户定制不同的充电套餐信息,基于充电套餐信息实现了快速为用户办理充电业务;基于充电套餐信息,可使电动车在充电时提高效率,节省车主为电动车充电的时间,且节省了管理充电桩的人力资源;充电套餐信息可根据用户业务的变更进行修改,提高了充电套餐信息的灵活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20:所述对所述电动车的电芯进行采样得到对应的反馈信号,包括:
步骤S201:对所述电动车的电芯进行采样得到电芯工作参数。
步骤S202:根据所述电芯工作参数生成对应的反馈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电池管理系统对电动车的电芯进行采样,实时获取电芯的工作参数,对电动车的电芯进行采样得到的电芯工作参数可以包括单体电芯的电流值、单体电池的电压值、整体电池包的电流值、整体电池包的电压值、整体电池包的电容量以及电池温度等,基于上述采样得到电芯工作参数生成对应的反馈信号,该反馈信号用于控制充电桩对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进行调节。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对电动车的电芯进行采样得到的电芯工作参数超出了预设的电芯工作阈值范围,则发出对应的警报信号,避免充电过程中发生的充电事故,例如,若监测到电池温度超过了预设的电芯工作阈值温度范围,则发出相应的语音提醒,或者发出起火警报,提醒用户或者处于充电桩附近的人群注意安全,及时报警。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电动车充电方法还包括:通过OBD接口获取电动车电池的充电量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电动车上设有OBD系统,OBD系统也称为车载自动诊断系统,用于检测汽车运行过程中的发动机电控系统以及其他功能模块的工作状态,在充电状态下,可以通过将OBD接口与充电桩连接,实时监测电动车电池的充电量信息。进一步的,充电桩系统还通过显示屏将该充电量信息进行显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电动车充电方法还包括:若用户选择慢充模式对电动车进行充电,则采用电表记录电网电量的损耗,进而计算慢充的充电效率。例如,若电动车的电池电容量充满需要9度电,而电网电量实际损耗为10度电,则计算得到慢充的充电效率为90%。
进一步的,还可以通过显示屏对该充电效率进行显示,还可以在充电结束后对充电统计数据、累计充电时间以及输出电量等数据进行显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充电装置,包括:
功率信息检测模块10,用于获取电动车的功率信息,根据所述功率信息生成对应的充电指令;
充电反馈模块20,用于根据所述充电指令对所述电动车进行充电,并对所述电动车的电芯进行采样得到对应的反馈信号;
充电调节模块30,用于根据所述反馈信号对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进行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当用户需要进行充电时,首先通过功率信息检测模块10获取电动车的功率信息,其中,电动车的功率信息包括电动车的充电座的工作功率、电动车电池的功率、电动车电池的充电电压以及电动车电池的充电电流等,然后根据所述功率信息生成对应的充电指令,例如,若充电桩的功率范围为1-6千瓦,电动车的功率为3.3千瓦,则判定电动车满足充电要求,同时生成对应的第一充电指令,该第一充电指令用于控制充电桩对电动车进行充电,若电动车的功率为10千瓦,则判定电动车不满足充电要求,同时生成对应的第二充电指令,该第二充电指令用于控制充电桩不对该电动车进行充电,此时充电桩接受到该第二充电指令后无法对其进行充电,从而避免电动车与充电桩在功率不匹配的情况下强行充电发生安全事故。充电反馈模块20根据充电指令对电动车进行充电,并对电动车的电芯进行采样得到对应的反馈信号,其中,对电动车的电芯进行采样的数据可以包括单体电芯的电流值、单体电池的电压值、整体电池包的电流值、整体电池包的电压值、整体电池包的电容量以及电池温度等,该反馈信号用于控制充电桩对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进行调节。充电调节模块30根据接收的反馈信号对充电桩的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进行调节,以使得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与电动车的电池匹配,避免对电动车电池造成损坏,例如,若根据反馈信号监测到电动车电池包已经充满,则控制充电桩停止充电,或者,若根据反馈信号监测到电动车电池包的电容量已经达到百分之八十,则控制充电桩对电动车进行涓流充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动车充电装置还包括:
耐压能力检测模块40,用于对所述电动车进行绝缘检测得到对应的耐压能力值;
耐压能力判断模块50,用于判断所述耐压能力值是否在预设的安全耐压阈值范围,若是,则采用功率信息检测模块获取电动车的功率信息,根据所述功率信息生成对应的充电指令。
在本实施例中,当用户靠近充电桩需要对电动车进行充电时,首先需要通过耐压能力检测模块40对电动车进行充电前的绝缘检测,得到电动车的耐压能力值,避免充电时存在导电危险,耐压能力检测模块40可以检测电动车的耐受电压能力,还可以检测得到电动车中的充电电路与地(金属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最后采用耐压能力判断模块50判断该电动车的耐压能力值是否在预设的安全耐压阈值范围,若是,则采用功率信息检测模块10获取电动车的功率信息,根据所述功率信息生成对应的充电指令,进一步的,若否则可以通过发出提示音或者通过显示屏显示对应的检测结果,提醒用户对电动车进行检测,从而避免用户直接将电动车接入充电桩导致的触电危险。
在一个实施例中,耐压能力检测模块40可以为耐压检测仪。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电动车充电装置还包括:
充电监控模块,所述充电监控模块通过OBD接口获取电动车电池的充电量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电动车上设有OBD系统,OBD系统也称为车载自动诊断系统,用于检测汽车运行过程中的发动机电控系统以及其他功能模块的工作状态,在充电状态下,充电监控模块与电动上的OBD接口连接,实时监测电动车电池的充电量信息。
进一步的,电动车充电装置还包括显示模块,用于对充电监控模块获取的充电量信息进行显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显示模块可以LED显示屏或者液晶面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充电监控模块还用于,在用户选择慢充模式对电动车进行充电时,对电网电量的损耗进行记录,进而计算慢充的充电效率。
进一步的,显示模块还用于对该充电效率进行显示,还可以在充电结束后对充电统计数据、累计充电时间以及输出电量等数据进行显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本实施例中,充电监控模块内还加载有电池管理系统,通过电池管理系统对电动车的电芯进行采样,实时获取电芯的工作参数,对电动车的电芯进行采样得到的电芯工作参数可以包括单体电芯的电流值、单体电池的电压值、整体电池包的电流值、整体电池包的电压值、整体电池包的电容量以及电池温度等,基于上述采样得到电芯工作参数生成对应的反馈信号,该反馈信号用于控制充电桩对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进行调节。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对电动车的电芯进行采样得到的电芯工作参数超出了预设的电芯工作阈值范围,则发出对应的警报信号,避免充电过程中发生的充电事故,例如,若监测到电池温度超过了预设的电芯工作阈值温度范围,则发出相应的语音提醒,或者发出起火警报,提醒用户或者处于充电桩附近的人群注意安全,及时报警。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电动车充电装置还包括:快充验证模块,所述快充验证模块用于在用户选择采用快充模式对电动车进行充电时,通过直流充电机与电动车建立通信,验证所述电动车与所述直流充电机之间的快充协议,并生成对应的快充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直流充电机在对电动车进行快充之前需要验证双方的快充协议,并根据该快充协议生成对应的快充参数,该快充参数用于对直流充电机配置相应的参数,使得直流充电机输出与电动车匹配的快充电压和快充电流,避免因为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与电动车的电池包不匹配而损坏电动车。若直流充电机与电动车在预设的时间段内没有握手成功,则直接判定握手失败,此时直流充电机无法向电动车采用快充模式进行充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桩系统,所述充电桩系统包括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电动车充电装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电动车充电方法及充电桩系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充电桩系统的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动车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电动车的功率信息,并根据所述功率信息生成对应的充电指令;
根据所述充电指令对所述电动车进行充电,并对所述电动车的电芯进行采样得到对应的反馈信号;
根据所述反馈信号对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进行调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电动车的功率信息,根据所述功率信息生成对应的充电指令之前,还包括:
对所述电动车进行绝缘检测得到对应的耐压能力值;
判断所述耐压能力值是否在预设的安全耐压阈值范围,若是,则执行下一步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电动车的功率信息,根据所述功率信息生成对应的充电指令,包括:
检测所述电动车的充电功率;
判断所述充电功率是否在预设的充电桩工作功率范围内,若是,则控制充电桩向所述电动车进行充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电动车的功率信息,根据所述功率信息生成对应的充电指令,包括:
读取所述电动车的唯一标识符;
根据所述唯一标识符确定所述电动车对应的充电规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车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规则包括充电模式和充电权限。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车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电动车的功率信息,根据所述功率信息生成对应的充电指令,还包括:
根据所述唯一标识符获取所述电动车对应的充电套餐信息;
根据所述充电套餐信息确定所述电动车的充电收费规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电动车的电芯进行采样得到对应的反馈信号,包括:
对所述电动车的电芯进行采样得到电芯工作参数;
根据所述电芯工作参数生成对应的反馈信号。
8.一种电动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功率信息检测模块,用于获取电动车的功率信息,根据所述功率信息生成对应的充电指令;
充电反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充电指令对所述电动车进行充电,并对所述电动车的电芯进行采样得到对应的反馈信号;
充电调节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反馈信号对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进行调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充电装置还包括:
耐压能力检测模块,用于对所述电动车进行绝缘检测得到对应的耐压能力值;
耐压能力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耐压能力值是否在预设的安全耐压阈值范围。
10.一种充电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8-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车充电装置。
CN201910603195.1A 2019-07-05 2019-07-05 一种电动车充电方法、电动车充电装置及充电桩系统 Active CN1121725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03195.1A CN112172588B (zh) 2019-07-05 2019-07-05 一种电动车充电方法、电动车充电装置及充电桩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03195.1A CN112172588B (zh) 2019-07-05 2019-07-05 一种电动车充电方法、电动车充电装置及充电桩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72588A true CN112172588A (zh) 2021-01-05
CN112172588B CN112172588B (zh) 2022-06-28

Family

ID=73914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03195.1A Active CN112172588B (zh) 2019-07-05 2019-07-05 一种电动车充电方法、电动车充电装置及充电桩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72588B (zh)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53481Y (zh) * 2006-08-21 2007-09-26 成都三力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动车快速充电器
DE202008014766U1 (de) * 2008-09-16 2010-02-25 EnBW Energie Baden-Württemberg AG Mobiler Stromzähler zum ortsunabhängigen Strombezug und/oder zur ortsunabhängigen Stromeinspeisung einer mobilen Speicher- und Verbrauchseinheit
CN102542677A (zh) * 2011-12-15 2012-07-04 江西省电力公司电动汽车服务分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及方法
CN103854373A (zh) * 2012-11-30 2014-06-11 杭州市电力局 基于套餐结算模式的电动交通工具用电计费方法及装置
US20150077054A1 (en) * 2013-09-19 2015-03-19 Honda Motor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harging
CN104777434A (zh) * 2014-01-15 2015-07-15 深圳市瑞能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后备电源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EP3018792A1 (en) * 2013-08-28 2016-05-11 LG Chem, Ltd. Method for balancing rack voltage of battery pack including rack
CN106427645A (zh) * 2016-11-16 2017-02-22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7029424A1 (en) * 2015-08-17 2017-02-23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computer-readable instructions for activating charging of an electric vehicle
CN106740240A (zh) * 2017-03-08 2017-05-31 广州车电网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充电桩设备与电动汽车自动识别系统与方法
CN106828171A (zh) * 2017-03-08 2017-06-13 广州车电网新能源有限公司 充电桩与电动汽车无线通讯的身份识别系统与方法
CN107341925A (zh) * 2017-07-20 2017-11-10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微服务的电动汽车车联网系统平台及实现充电方法
CN108879851A (zh) * 2018-07-13 2018-11-23 深圳市瑞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充电装置
CN109450006A (zh) * 2018-07-28 2019-03-08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故障诊断及安全检测系统与方法
US20190152327A1 (en) * 2017-11-23 2019-05-23 Doosan Heavy Industries & Construction Co., Ltd. Power charging/selling device and method
CN109866648A (zh) * 2019-04-25 2019-06-11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53481Y (zh) * 2006-08-21 2007-09-26 成都三力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动车快速充电器
DE202008014766U1 (de) * 2008-09-16 2010-02-25 EnBW Energie Baden-Württemberg AG Mobiler Stromzähler zum ortsunabhängigen Strombezug und/oder zur ortsunabhängigen Stromeinspeisung einer mobilen Speicher- und Verbrauchseinheit
CN102542677A (zh) * 2011-12-15 2012-07-04 江西省电力公司电动汽车服务分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及方法
CN103854373A (zh) * 2012-11-30 2014-06-11 杭州市电力局 基于套餐结算模式的电动交通工具用电计费方法及装置
EP3018792A1 (en) * 2013-08-28 2016-05-11 LG Chem, Ltd. Method for balancing rack voltage of battery pack including rack
US20150077054A1 (en) * 2013-09-19 2015-03-19 Honda Motor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harging
CN104777434A (zh) * 2014-01-15 2015-07-15 深圳市瑞能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后备电源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WO2017029424A1 (en) * 2015-08-17 2017-02-23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computer-readable instructions for activating charging of an electric vehicle
CN106427645A (zh) * 2016-11-16 2017-02-22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740240A (zh) * 2017-03-08 2017-05-31 广州车电网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充电桩设备与电动汽车自动识别系统与方法
CN106828171A (zh) * 2017-03-08 2017-06-13 广州车电网新能源有限公司 充电桩与电动汽车无线通讯的身份识别系统与方法
CN107341925A (zh) * 2017-07-20 2017-11-10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微服务的电动汽车车联网系统平台及实现充电方法
US20190152327A1 (en) * 2017-11-23 2019-05-23 Doosan Heavy Industries & Construction Co., Ltd. Power charging/selling device and method
CN108879851A (zh) * 2018-07-13 2018-11-23 深圳市瑞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充电装置
CN109450006A (zh) * 2018-07-28 2019-03-08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故障诊断及安全检测系统与方法
CN109866648A (zh) * 2019-04-25 2019-06-11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冯义等: "充电设施用电需求参与大用户直接交易模式", 《中国电力》 *
秦国花: "多功能车用智能充电电源控制系统", 《电子测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72588B (zh) 2022-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22069B (zh) 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方法、装置、系统、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08422887B (zh) 车载交流充放电机充放电接口、方法、充电桩、及电子设备
CN110239391A (zh) 一种适用于电动汽车的充电方法及充电桩系统
KR102305120B1 (ko) 전기차 충전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11231766B (zh)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控制方法、电动汽车及计算机装置
CN104300657A (zh) 电动车无线充电控制装置及方法
KR20120114074A (ko) 전기차 충전시스템
CN111106635A (zh) 一种充电方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1231726A (zh) 一种移动充电桩的控制方法及电路
CN109017399B (zh) 电动汽车的智能充电系统及方法
FR2936630A1 (fr) Procede de charge en energie electrique d'un equipement mobile mettant en oeuvre un mode de paiement a distance
CN112937353A (zh) 实现即插即充的充电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2744112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交直流通用充电桩的充电方法及系统
CN106183851A (zh) 一种充电桩充电方法
US10101397B2 (en) Electric vehicle charge-relate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display
CN210591449U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分时共享监控管理系统
CN107067561A (zh) 电动车的充电支付装置和系统
CN108482136A (zh) 基于物联网的直流充电桩
CN106384436A (zh) 一种智能充电系统及方法
CN112172588B (zh) 一种电动车充电方法、电动车充电装置及充电桩系统
CN113580981A (zh) 充电检测方法、终端以及系统
CN106911166A (zh) 智能防溃电方法和装置
CN113715664A (zh) 一种新能源电车盗充的检测方法及相关系统
CN207367311U (zh) 电动车的充电支付装置和系统
CN113352913B (zh) 车辆无线充电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floor 11, building A3, Nanshan Zhiyuan, No. 1001, Xueyuan Avenue, Changyuan community, Taoyuan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REPOW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 / F, No.2 factory building, tongfuyu industrial town, Liuxian Avenue,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REPOWER TECHNOLOGY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