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69442A -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69442A
CN112169442A CN202011045477.3A CN202011045477A CN112169442A CN 112169442 A CN112169442 A CN 112169442A CN 202011045477 A CN202011045477 A CN 202011045477A CN 112169442 A CN112169442 A CN 1121694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dimentation tank
sedimentation
water
tank
pu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4547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nshou Xinluda Concre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enshou Xinluda Concre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nshou Xinluda Concre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Renshou Xinluda Concre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4547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69442A/zh
Publication of CN1121694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694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36/00Filter circuits or combinations of filters with other separating devices
    • B01D36/04Combinations of filters with settling tank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包括骨料过滤装置、一级沉降装置、二级沉降装置、三级沉降装置和储水装置,一级沉降装置包括第一沉降池和第二沉降池,二级沉降装置包括第三沉降池和第四沉降池,三级沉降装置包括第五沉降池和第六沉降池;骨料过滤装置与一级沉降装置之间设置有排水装置;一级沉降装置上设置有第一抽水装置,第一抽水装置用于将一级沉降装置内的水抽入至第三沉降池或第四沉降池内;二级沉降装置上设置有第二抽水装置,第二抽水装置用于将二级沉降装置内的水抽入至第五沉降池或第六沉降池内;第五沉降池和第六沉降池内设置有第三水泵。本申请具有便于提高污水处理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混凝土罐车(商砼车)运输完混凝土后,常会对罐内进行清洗,这时,罐内的残余的混凝土会被清理出来,在这些混凝土混合物清理出来后常会对混凝土混合物进行筛选分离,分离出来的石料和沙子会被再次进行利用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但是筛选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往往会被直接处理掉,降低了资源的利用率,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现有的申请公布号为CN110304746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污水处理回收再利用系统,包括砂石分离装置、一级沉降池、二级沉降池、三级沉降池和回收装置,砂石分离装置产生的废水流入到一级沉降池内,一级沉降池内的污水经过沉淀通过第一水泵抽入到二级沉降池内,二级沉降池内污水经过沉淀后通过第二水泵抽入到三级沉降池内,三级沉降池内的污水经过沉淀后通过第三水泵将污水抽到回收装置中,三级沉降池上方设置有自来水管,第三搅拌池内设置有第一搅拌组件。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污水在进入一级沉降池、二级沉降池和三级沉降池后,需要一定的沉淀时间才能使杂质沉淀,若在沉淀时间内再排入污水,此时便会导致沉淀时间的增长,影响到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便于提高污水处理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骨料过滤装置、一级沉降装置、二级沉降装置、三级沉降装置和储水装置,所述一级沉降装置包括第一沉降池和第二沉降池,所述二级沉降装置包括第三沉降池和第四沉降池,所述三级沉降装置包括第五沉降池和第六沉降池;
所述骨料过滤装置与一级沉降装置之间设置有排水装置,所述排水装置用于将污水排入至第一沉降池和第二沉降池;
所述一级沉降装置上设置有第一抽水装置,所述第一抽水装置用于将一级沉降装置内的水抽入至第三沉降池或第四沉降池内;
所述二级沉降装置上设置有第二抽水装置,所述第二抽水装置用于将二级沉降装置内的水抽入至第五沉降池或第六沉降池内;
所述第五沉降池和第六沉降池内设置有第三水泵,所述第三水泵的输出端与储水装置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该污水处理系统时,污水首先通过骨料过滤装置进行过滤,将污水中的砂石过滤出来以供回收利用,过滤后的污水通过排水装置排入一级沉降装置内,污水在一级沉降装置内沉淀后,通过第一抽水装置抽入二级沉降装置内,并在二级沉降装置内沉淀后,再通过第二抽水装置抽入三级沉降装置内,在三级沉降装置进行最终沉降后,通过第三水泵抽入储水装置内进行储存,在使用过程中,若第一沉降池内污水装满并进入沉淀过程,此时工作人员便可以将污水排入第二沉降池;在第三沉降池内污水装满并进入沉淀过程后,工作人员可以将第一沉降池或第二沉降池内的沉淀后水抽入第四沉降池内,同样地,在第五沉降池进入沉淀过程时,可以将第三沉降池和第四沉降池的水抽入第六沉降池,在此过程中,无需停止使用污水处理系统,只需要根据情况调节污水排入不同的沉降池内,从而提高了污水处理系统的效率。
可选的,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排水主槽道,所述排水主槽道的一端位于骨料过滤装置的所在的位置,另一端连通设置有两个排水支槽道,两个所述排水支槽道分别与第一沉降池和第二沉降池连通,所述排水支槽道内设置有封堵板,所述封堵板位于排水支槽道和排水主槽道连通的位置,所述封堵板沿垂直于排水支槽道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排水支槽道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进入排水主槽道内,随后通过排水主槽道进入排水支槽道内,最终再排入第一沉降池或第二沉降池内,需要将污水排入哪个沉降池内,则使与该沉降池连通的排水支槽道内封堵板移出,使该排水支槽道与排水主槽道连通,如此便使得污水可以根据情况排入相应的沉降池内,较为方便。
可选的,所述第一抽水装置包括两个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入端上设置有第一进水管,两个所述第一水泵的第一进水管分别位于第一沉降池和第二沉降池内,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出端上连通设置有第一抽水管,所述第一抽水管上连通设置有两个第一抽水支管,两个所述第一抽水支管分别延伸至第三沉降池和第四沉降池内,两个所述第一抽水支管上均设置有第一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第一水泵后,第一水泵将污水泵入第一抽水管,随后污水通过第一抽水管进入第一抽水支管,使得污水可以排入第三沉降池或第四沉降池内,在需要使污水排入第三沉降池内时,便将与第三沉降池连通的第一抽水支管上的第一阀门打开,在需要使污水排入第四沉降池内时,便将与第四沉降池连通的第一抽水支管上的第一阀门打开,从而使得污水可以根据情况排入相应的沉降池内。
可选的,所述第二抽水装置包括两个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的输入端上设置有第二进水管,两个所述第二水泵的第二进水管分别位于第二沉降池和第二沉降池内,所述第二水泵的输出端上连通设置有第二抽水管,所述第二抽水管上连通设置有两个第二抽水支管,两个所述第二抽水支管分别延伸至第五沉降池和第六沉降池内,两个所述第二抽水支管上均设置有第二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第二水泵后,第二水泵将污水泵入第二抽水管,随后污水通过第二抽水管进入第二抽水支管,使得污水可以排入第五沉降池或第六沉降池内,在需要使污水排入第五沉降池内时,便将与第五沉降池连通的第二抽水支管上的第二阀门打开,在需要使污水排入第六沉降池内时,便将与第六沉降池连通的第二抽水支管上的第二阀门打开,从而使得污水可以根据情况排入相应的沉降池内。
可选的,所述第一沉降池、第二沉降池、第三沉降池和第四沉降池内均设置有沉渣处理装置,所述沉渣处理装置包括沉渣收集箱,所述沉渣收集箱位于第一沉降池、第二沉降池、第三沉降池和第四沉降池的底部,所述沉渣收集箱的大小与第一沉降池、第二沉降池、第三沉降池和第四沉降池的大小相适配,还包括用于将沉渣收集箱从第一沉降池、第二沉降池、第三沉降池和第四沉降池底部提起的提升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第一沉降池、第二沉降池、第三沉降池和第四沉降池内的沉渣进行处理时,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提升组件使第一沉降池、第二沉降池、第三沉降池和第四沉降池内的沉渣收集箱移出,从而使沉渣收集箱带动沉渣移动第一沉降池、第二沉降池、第三沉降池和第四沉降池外,使得工作人员无需下到第一沉降池、第二沉降池、第三沉降池和第四沉降池内,提高了沉渣处理的便利性。
可选的,所述沉渣收集箱的侧壁和底壁上均匀开设有透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水孔的设置可以减少沉渣收集箱带起的水,从而更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沉渣的处理。
可选的,所述提升组件包括两个提升轮,两个所述提升轮分别位于第一沉降池、第二沉降池、第三沉降池和第四沉降池的两侧,所述提升轮上设置有提升索,所述提升索远离提升轮的一端与沉渣收集箱固定连接,所述提升轮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驱动提升轮转动的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电机后,电机驱动提升轮转动,提升轮转动时则会使提升索缠绕到提升轮上,从而使提绳索带动沉渣收集箱沿竖直方向朝上移动,最终使得沉渣收集箱移出第一沉降池、第二沉降池、第三沉降池和第四沉降池,且整体结构简单,便于使用。
可选的,所述第一沉降池、第二沉降池、第三沉降池、第四沉降池、第五沉降池和第六沉降池的周围设置有防护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栏的设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工作人员掉入沉降池内,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包含第一沉降池和第二沉降池的一级沉降装置,包含第三沉降池和第四沉降池的二级沉降装置,包括第五沉降池和第六沉降池的三级沉降装置,再分别设置排水装置、第一抽水装置和第二抽水装置将污水分别排入每个沉降池内,如此便使得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沉淀时间需要在每个沉淀过程中选择相应的沉降池,无需停止使用污水处理系统,从而提高了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率;
2.通过在第一沉降池、第二沉降池、第三沉降池和第四沉降池内设置沉渣收集箱,并利用提升组件来移动沉渣收集箱,使得工作人员可以更方便地处理第一沉降池、第二沉降池、第三沉降池和第四沉降池内的沉渣;
3.通过设置防护栏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安全性,减少了发生工作人员掉入第一沉降池、第二沉降池、第三沉降池、第四沉降池、第五沉降池和第六沉降池内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隐藏顶棚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骨料过滤装置;2、一级沉降装置;21、第一沉降池;22、第二沉降池;3、二级沉降装置;31、第三沉降池;32、第四沉降池;4、三级沉降装置;41、第五沉降池;42、第六沉降池;43、第三水泵;5、储水装置;6、排水主槽道;61、排水支槽道;62、封堵板;7、第一水泵;71、第一进水管;72、第一抽水管;73、第一抽水支管;74、第一阀门;8、第二水泵;81、第二进水管;82、第二抽水管;83、第二抽水支管;84、第二阀门;9、沉渣处理装置;91、沉渣收集箱;911、透水孔;92、提升轮;921、提升索;93、电机;10、防护栏;11、顶棚。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参照图1和图2,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骨料过滤装置1、一级沉降装置2、二级沉降装置3、三级沉降装置4和储水装置5,一级沉降装置2包括第一沉降池21和第二沉降池22,二级沉降装置3包括第三沉降池31和第四沉降池32,三级沉降装置4包括第五沉降池41和第六沉降池42;骨料过滤装置1包括筛石机和筛砂机,筛石机位于筛砂机上方,筛石机和筛砂机可以分别过滤掉污水中的石子和砂子,至于筛石机和筛砂机均为现有技术,在本实施例中不过多赘述,而储水装置5则为储水罐。
参照图1和图2,骨料过滤装置1与一级沉降装置2之间设置有排水装置,排水装置可以将经过骨料过滤装置1处理后的污水排入至第一沉降池21和第二沉降池22;而一级沉降装置2和二级沉降装置3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抽水装置和第二抽水装置,第一抽水装置可以将第一沉降池21或第二沉降池22内的水抽入至第三沉降池31或第四沉降池32内,第二抽水装置可以将第三沉降池31或第四沉降池32内的水抽入至第五沉降池41或第六沉降池42内;而第五沉降池41和第六沉降池42内设置有第三水泵43,第三水泵43的输出端与储水罐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连通。
在使用过程中,若第一沉降池21内污水装满并进入沉淀过程,此时工作人员便可以通过排水装置将污水排入第二沉降池22;在第三沉降池31内污水装满并进入沉淀过程后,工作人员可以将第一沉降池21或第二沉降池22内的水通过第一抽水装置抽入第四沉降池32内,同样地,在第五沉降池41进入沉淀过程时,可以将第三沉降池31和第四沉降池32的水通过第二抽水装置抽入第六沉降池42,只需要根据情况调节污水排入不同的沉降池内即可,如此便提高了污水处理系统的效率。
参照图2和图3,排水装置包括排水主槽道6,排水主槽道6的一端位于骨料过滤装置1的下方,且与筛砂机的污水口连通,另一端连通设置有两个排水支槽道61,两个排水支槽道61分别延伸至第一沉降池21和第二沉降池22内,每个排水支槽道61内均设置有封堵板62,封堵板62位于排水支槽道61和排水主槽道6连通的位置,排水支槽道6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滑槽,滑槽沿竖直与排水支槽道61的长度方向开设,封堵板62滑动连接于滑槽内,在需要使排水支槽道61与排水主槽道6连通时,则将封堵板62从排水支槽道61的滑槽内滑出即可。
参照图2和图4,第一抽水装置包括两个第一水泵7,第一水泵7的输入端上设置有第一进水管71,两个第一水泵7上的第一进水管71分别位于第一沉降池21和第二沉降池22内,第一水泵7的输出端上连通设置有第一抽水管72,第一抽水管72上连通设置有两个第一抽水支管73,两个第一抽水支管73分别延伸至第三沉降池31和第四沉降池32内,且两个第一抽水支管73上均设置有第一阀门74;第二抽水装置包括两个第二水泵8,第二水泵8的输入端上设置有第二进水管81,两个第二水泵8上的第二进水管81分别位于第三沉降池31和第四沉降池32内,第二水泵8的输出端上连通设置有第二抽水管82,第二抽水管82上连通设置有两个第二抽水支管83,两个第二抽水支管83分别延伸至第五沉降池41和第六沉降池42内,两个第二抽水支管83上均设置有第二阀门84。
在使用时,若需要将第一沉降池21或第二沉降池22内的水抽入第三沉降池31或第四沉降池32,则打开第一沉降池21或第二沉降池22的第一水泵7,使第一水泵7通过第一进水管71将第一沉降池21或第二沉降池22内的水泵入第一抽水管72,水通过第一抽水管72进入第一抽水支管73,随后再通过打开相应的第一阀门74则可以使水进入第三沉降池31或第四沉降池32内;同样地,若需要将第三沉降池31或第四沉降池32内的水抽入第五沉降池41或第六沉降池42,则打开第三沉降池31或第四沉降池32的第二水泵8,使第二水泵8通过第二进水管81将第三沉降池31或第四沉降池32内的水泵入第二抽水管82,水通过第二抽水管82进入第二抽水支管83,随后再通过打开相应的第二阀门84则可以使水进入第三沉降池31或第四沉降池32内。
参照图2和图4,由于第一沉降池21、第二沉降池22、第三沉降池31和第四沉降池32内的沉渣较多,因此需要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清理,为了便于工作人员清理沉渣,在第一沉降池21、第二沉降池22、第三沉降池31和第四沉降池32内均设置有沉渣处理装置9,沉渣处理装置9包括沉渣收集箱91,沉渣收集箱91位于第一沉降池21、第二沉降池22、第三沉降池31和第四沉降池32的底部,沉渣收集箱91的侧壁和底壁上均匀开设有透水孔911,且沉渣收集箱91的大小与第一沉降池21、第二沉降池22、第三沉降池31和第四沉降池32的大小相适配,同时还包括提升组件,提升组件可以将沉渣收集箱91从第一沉降池21、第二沉降池22、第三沉降池31和第四沉降池32底部提起。
参照图2和图4,提升组件包括两个提升轮92,两个提升轮92分别位于第一沉降池21、第二沉降池22、第三沉降池31和第四沉降池32的两侧,提升轮92上设置有提升索921,提升索921缠绕在提升轮92上,提升索921为钢索,提升索921远离提升轮92的一端与沉渣收集箱91固定连接,提升轮92的一侧设置有电机93,电机93的输出轴与提升轮92同轴连接。
在需要清理第一沉降池21、第二沉降池22、第三沉降池31或第四沉降池32内的沉渣时,则启动相应位置的电机93,电机93启动后驱动提升轮92转动,提升轮92将提升索921缠绕到提升轮92上,从而使得提绳索带动沉渣收集箱91从第一沉降池21、第二沉降池22、第三沉降池31或第四沉降池32的底部移出至第一沉降池21、第二沉降池22、第三沉降池31或第四沉降池32外,随后工作人员便可以清理掉沉渣收集箱91内的沉渣,如此便使得沉渣的清理更加方便。
参照图2和图4,为了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性,在第一沉降池21、第二沉降池22、第三沉降池31、第四沉降池32、第五沉降池41和第六沉降池42的周围设置有防护栏10,并且在在第一沉降池21、第二沉降池22、第三沉降池31、第四沉降池32、第五沉降池41和第六沉降池42的上方设置有顶棚11,避免雨天时雨水进入沉降池内。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的实施原理为:在使用该污水处理系统时,污水首先通过骨料过滤装置1进行过滤,将污水中的砂石过滤出来以供回收利用,过滤后的污水通过排水主槽道6和排水支槽道61排入第一沉降池21或第二沉降池22内,污水第一沉降池21和第二沉降池22内沉淀后,通过第一水泵7抽入第三沉降池31或第四沉降池32内,并在第三沉降池31或第四沉降池32内沉淀后,再通过第二水泵8抽入第五沉降池41或第六沉降池42内,在第五沉降池41或第六沉降池42内进行最终沉降后,通过第三水泵43抽入储水罐内进行储存。
在使用过程中,若第一沉降池21内污水装满并进入沉淀过程,此时工作人员便可以改变排水支槽道61的连通将污水排入第二沉降池22;在第三沉降池31内污水装满并进入沉淀过程后,工作人员可以将第一沉降池21或第二沉降池22内的沉淀后的水抽入第四沉降池32内,同样地,在第五沉降池41进入沉淀过程时,可以将第三沉降池31和第四沉降池32的水抽入第六沉降池42,在此过程中,无需停止使用污水处理系统,只需要根据情况调节污水排入不同的沉降池内,从而提高了污水处理系统的效率。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骨料过滤装置(1)、一级沉降装置(2)、二级沉降装置(3)、三级沉降装置(4)和储水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沉降装置(2)包括第一沉降池(21)和第二沉降池(22),所述二级沉降装置(3)包括第三沉降池(31)和第四沉降池(32),所述三级沉降装置(4)包括第五沉降池(41)和第六沉降池(42);
所述骨料过滤装置(1)与一级沉降装置(2)之间设置有排水装置,所述排水装置用于将污水排入至第一沉降池(21)和第二沉降池(22);
所述一级沉降装置(2)上设置有第一抽水装置,所述第一抽水装置用于将一级沉降装置(2)内的水抽入至第三沉降池(31)或第四沉降池(32)内;
所述二级沉降装置(3)上设置有第二抽水装置,所述第二抽水装置用于将二级沉降装置(3)内的水抽入至第五沉降池(41)或第六沉降池(42)内;
所述第五沉降池(41)和第六沉降池(42)内设置有第三水泵(43),所述第三水泵(43)的输出端与储水装置(5)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排水主槽道(6),所述排水主槽道(6)的一端位于骨料过滤装置(1)的所在的位置,另一端连通设置有两个排水支槽道(61),两个所述排水支槽道(61)分别与第一沉降池(21)和第二沉降池(22)连通,所述排水支槽道(61)内设置有封堵板(62),所述封堵板(62)位于排水支槽道(61)和排水主槽道(6)连通的位置,所述封堵板(62)沿垂直于排水支槽道(61)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排水支槽道(6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抽水装置包括两个第一水泵(7),所述第一水泵(7)的输入端上设置有第一进水管(71),两个所述第一水泵(7)的第一进水管(71)分别位于第一沉降池(21)和第二沉降池(22)内,所述第一水泵(7)的输出端上连通设置有第一抽水管(72),所述第一抽水管(72)上连通设置有两个第一抽水支管(73),两个所述第一抽水支管(73)分别延伸至第三沉降池(31)和第四沉降池(32)内,两个所述第一抽水支管(73)上均设置有第一阀门(7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抽水装置包括两个第二水泵(8),所述第二水泵(8)的输入端上设置有第二进水管(81),两个所述第二水泵(8)的第二进水管(81)分别位于第二沉降池(22)和第二沉降池(22)内,所述第二水泵(8)的输出端上连通设置有第二抽水管(82),所述第二抽水管(82)上连通设置有两个第二抽水支管(83),两个所述第二抽水支管(83)分别延伸至第五沉降池(41)和第六沉降池(42)内,两个所述第二抽水支管(83)上均设置有第二阀门(8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降池(21)、第二沉降池(22)、第三沉降池(31)和第四沉降池(32)内均设置有沉渣处理装置(9),所述沉渣处理装置(9)包括沉渣收集箱(91),所述沉渣收集箱(91)位于第一沉降池(21)、第二沉降池(22)、第三沉降池(31)和第四沉降池(32)的底部,所述沉渣收集箱(91)的大小与第一沉降池(21)、第二沉降池(22)、第三沉降池(31)和第四沉降池(32)的大小相适配,还包括用于将沉渣收集箱(91)从第一沉降池(21)、第二沉降池(22)、第三沉降池(31)和第四沉降池(32)底部提起的提升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渣收集箱(91)的侧壁和底壁上均匀开设有透水孔(91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组件包括两个提升轮(92),两个所述提升轮(92)分别位于第一沉降池(21)、第二沉降池(22)、第三沉降池(31)和第四沉降池(32)的两侧,所述提升轮(92)上设置有提升索(921),所述提升索(921)远离提升轮(92)的一端与沉渣收集箱(91)固定连接,所述提升轮(9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驱动提升轮(92)转动的电机(9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降池(21)、第二沉降池(22)、第三沉降池(31)、第四沉降池(32)、第五沉降池(41)和第六沉降池(42)的周围设置有防护栏(10)。
CN202011045477.3A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Pending CN1121694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45477.3A CN112169442A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45477.3A CN112169442A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69442A true CN112169442A (zh) 2021-01-05

Family

ID=73946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45477.3A Pending CN112169442A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69442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54685A (en) * 1977-05-04 1979-05-15 Oliver Marcotte Gravity flow septic tank system
GB8305345D0 (en) * 1982-03-09 1983-03-30 Pielkenrood Vinitex Bv Plate liquids separator
CN204125217U (zh) * 2014-08-11 2015-01-28 云南博曦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序批式混凝反应沉淀器
CN108409051A (zh) * 2018-04-23 2018-08-17 浙江兴舟纸业有限公司 一种造纸废水的多级沉降处理设备
CN108421285A (zh) * 2018-03-15 2018-08-21 安徽合众智信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矿杂质沉淀机
CN109381897A (zh) * 2017-08-09 2019-02-26 王双林 一种商品砼浆水回收装置
CN110217868A (zh) * 2018-12-30 2019-09-10 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工艺的平流沉淀池
CN110304746A (zh) * 2019-06-21 2019-10-08 深圳市振惠通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污水处理回收再利用系统
CN211394223U (zh) * 2019-12-18 2020-09-01 河南亚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54685A (en) * 1977-05-04 1979-05-15 Oliver Marcotte Gravity flow septic tank system
GB8305345D0 (en) * 1982-03-09 1983-03-30 Pielkenrood Vinitex Bv Plate liquids separator
CN204125217U (zh) * 2014-08-11 2015-01-28 云南博曦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序批式混凝反应沉淀器
CN109381897A (zh) * 2017-08-09 2019-02-26 王双林 一种商品砼浆水回收装置
CN108421285A (zh) * 2018-03-15 2018-08-21 安徽合众智信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矿杂质沉淀机
CN108409051A (zh) * 2018-04-23 2018-08-17 浙江兴舟纸业有限公司 一种造纸废水的多级沉降处理设备
CN110217868A (zh) * 2018-12-30 2019-09-10 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工艺的平流沉淀池
CN110304746A (zh) * 2019-06-21 2019-10-08 深圳市振惠通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污水处理回收再利用系统
CN211394223U (zh) * 2019-12-18 2020-09-01 河南亚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94156B (zh) 一种船式污水沉淀处理装置
CN209270904U (zh) 一种污泥沉淀池
CN209227713U (zh) 基于雨污分流市政道路初期雨水收集装置
CN106894337A (zh) 桥梁桥面污水处理方法
CN214653703U (zh) 一种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CN112169442A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113248072B (zh) 一种节能环保建筑废水处理装置
CN113716719B (zh) 雨水再利用型雨水井结构
CN214528376U (zh) 一种清洗便利的模块化污水处理系统
CN211562145U (zh) 一种移动式废水处理装置
CN111675372B (zh) 一种多级沉降园林污水再生系统
CN212641678U (zh) 一种地下车库的雨水收集装置
CN209076230U (zh) 一种雨水过滤净化装置
CN112807846A (zh) 一种用于处理施工车辆清洗污水的系统
CN218148750U (zh) 一种市政雨水调蓄系统
CN105174591A (zh) 一种矿井下水处理的设备
CN212594464U (zh) 一种市政路面污水收集沉淀装置
CN219411161U (zh) 一种污水截流井
CN219251949U (zh) 无外排的废水循环回用系统
CN217287535U (zh) 多级沉淀池系统
CN213623639U (zh) 一种绿色建筑施工中使用的废水回收装置
CN214808789U (zh) 一种具有分级过滤处理的污水泵站
CN108970239A (zh) 一种雨水过滤净化装置及过滤方法
CN212440168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淤泥清理装置
CN212742823U (zh) 一种市政建设用雨水收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