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65573B - 拍摄处理方法和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拍摄处理方法和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65573B
CN112165573B CN202010962102.7A CN202010962102A CN112165573B CN 112165573 B CN112165573 B CN 112165573B CN 202010962102 A CN202010962102 A CN 202010962102A CN 112165573 B CN112165573 B CN 1121655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target object
shooting
initial
initial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6210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65573A (zh
Inventor
白焕鹏
王超
王美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ensetim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ensetim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ensetim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ensetim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6210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655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655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6557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89054 priority patent/WO2022052475A1/zh
Priority to TW110122987A priority patent/TW2022116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655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655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40Spoof detection, e.g. liveness detection
    • G06V40/45Detection of the body part being aliv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1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for generating image signals from different wavelength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4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scene brightness using illumina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30Transforming light or analogous information into electric information
    • H04N5/33Transforming infrared radiation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拍摄处理方法和装置、设备、存储介质,拍摄处理方法包括:获取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当前亮度信息,其中,拍摄设备包括至少两个图像采集组件;将至少一个图像采集组件调整为与当前亮度信息匹配的拍摄模式;其中,不同拍摄模式是采用不同的光形成图像。上述方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采集得到的图像的质量。

Description

拍摄处理方法和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图像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拍摄处理方法和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图像拍摄已广泛应用在各领域中,例如监控、门禁控制、人脸验证等领域。通常,需要采用拍摄设备对目标进行拍摄,进而再利用拍摄得到的图像进行如目标识别、活体检测等处理。
一般,传统场景中使用都是传统的拍摄设备,通常采用的是单摄像头拍照图像采集到的图像。但是单摄像头由于本身特性的限制,致使成像的质量一直得不到提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至少提供一种拍摄处理方法和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拍摄处理方法,包括:获取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当前亮度信息,其中,拍摄设备包括至少两个图像采集组件;将至少一个图像采集组件调整为与当前亮度信息匹配的拍摄模式;其中,不同拍摄模式是采用不同的光形成图像。
因此,通过使用至少两个图像采集组件拍摄得到图像,相对于单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能够提高图像质量。而且,通过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当前亮度信息来调整图像采集组件的拍摄模式,使得能够在不同的光照环境下,选择合适的拍摄模式来采集得到图像,以使采集到的图像的质量更好。
其中,将至少一个图像采集组件调整为与当前亮度信息匹配的拍摄模式,包括:在当前亮度信息大于亮度阈值的情况下,将至少一个图像采集组件调整为第一拍摄模式;在当前亮度信息不大于亮度阈值的情况下,将至少一个图像采集组件调整为第二拍摄模式。
因此,利用亮度信息是否大于阈值的条件来调整图像采集组件的拍摄模式,使得获取到的图像的质量更好。
其中,第一拍摄模式为彩色拍摄模式,第二拍摄模式为红外拍摄模式;和/或,拍摄设备中的每个图像采集组件的拍摄模式相同。
因此,通过在亮度信息大于阈值时,选择彩色拍摄模式,当亮度信息小于阈值时,选择红外拍摄模式,使得白天亮度较高红外线过强时,减少红外成像会受到强红外线的干扰,而在夜晚亮度较暗时,选择红外拍摄模式,减轻了对可见光的依赖,从而提高了成像质量。
其中,在第一拍摄模式为彩色拍摄模式,第二拍摄模式为红外拍摄模式的情况下,将至少一个图像采集组件调整为第一拍摄模式,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步骤:关闭拍摄设备的红外补光灯;将拍摄设备的红外截止滤光片移动至需调整为第一拍摄模式的图像采集组件的入光通道中;将至少一个图像采集组件调整为第二拍摄模式,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步骤:打开拍摄设备的红外补光灯;将拍摄设备的红外截止滤光片移动至需调整为第二拍摄模式的图像采集组件的入光通道以外。
因此,在图像采集组件为彩色拍摄模式时,说明环境亮度较高,红外光比较强,因此,无需打开红外补光灯,且将红外截止滤光片放置在图像采集组件的入光通道内,对红外光进行过滤,减轻了红外光对拍摄到的图像的影响,而在图像采集组件为红外拍摄模式时,说明环境亮度较暗,才利用打开红外补光灯,使得拍摄到的图像更清楚即质量更好。
其中,方法还包括:获取至少两帧初始图像,其中,至少两帧初始图像为至少图像采集组件对所处环境中的目标对象分别拍摄得到的;基于每帧初始图像,对应得到包含目标对象的待检测图像;对至少两帧待检测图像进行活体检测,得到关于目标对象的活体检测结果。
因此,通过利用拍摄设备的至少两个图像采集组件拍摄的图像而获取到的待检测图像用于活体检测相对于单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进行活体检测,前者在活体检测过程中可以利用两张图像之间的视场差,从而提高活体检测的准确性。
其中,至少两个图像采集组件包括第一图像采集组件和第二图像采集组件;基于每帧初始图像,对应得到包含目标对象的待检测图像,包括:从第一图像采集组件采集到的若干帧第一初始图像中,选出最终第一初始图像;获取第二图像采集组件采集的与最终第一初始图像对应帧的第二初始图像;分别利用最终第一初始图像和第二初始图像,对应得到包含目标对象的两帧待检测图像。
因此,通过先在第一图像采集组件采集到的若干张第一初始图像,然后再利用选择出的第一初始图像以及对应的第二初始图像获得待检测图像,加快了选择的速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获取待检测图像的效率,而且相比于对两个图像采集组件的初始图像分别进行选择,本方案只需对其中一个图像采集组件的初始图像进行选择,可以减少对处理资源的使用。
其中,从第一图像采集组件采集到的若干帧第一初始图像中,选出最终第一初始图像,包括:对每帧第一初始图像进行目标检测和跟踪,得到每帧第一初始图像所包含的第一目标对象;从若干帧第一初始图像中,选择第一目标对象符合活体检测要求的第一初始图像,作为最终第一初始图像;和/或,分别利用最终第一初始图像和第二初始图像,对应得到包含目标对象的两帧待检测图像,包括:对第二初始图像进行目标检测,得到第二初始图像所包含的第二目标对象;从最终第一初始图像和第二初始图像中,查找出匹配的一组第一目标对象和第二目标对象;利用最终第一初始图像,得到包含查找出的第一目标对象的一帧待检测图像,以及利用第二初始图像,得到包含查找出的第二目标对象的另一帧待检测图像。
因此,通过先对若干张第一初始图像进行目标检测和跟踪,选择出符合条件的第一初始图像,然后再对选择出的第一初始图像对应的第二初始图像进行目标检测,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系统资源的占用。
其中,从若干帧第一初始图像中,选择第一目标对象符合活体检测要求的第一初始图像,作为最终第一初始图像,包括:对于每帧第一初始图像:基于第一目标对象的至少一个质量因子,得到第一目标对象的质量分数;其中,第一目标对象的质量因子包括第一目标对象置信度、角度、大小、模糊度以及第一目标对象所在的第一初始图像的模糊度;选择第一目标对象的质量分数大于预设分数阈值的第一初始图像,作为最终第一初始图像;利用最终第一初始图像,得到包含查找出的第一目标对象的一帧待检测图像,包括:将最终第一初始图像中的第一目标对象所在区域按照预设比例进行第一外扩,并提取第一外扩之后的区域作为一帧待检测图像;利用第二初始图像,得到包含查找出的第二目标对象的另一帧待检测图像,包括:将第二初始图像中的第二目标对象所在区域按照预设比例进行第二外扩,并提取第二外扩之后的区域作为另一帧待检测图像。
因此,通过获取质量分数满足条件的第一初始图像以及第一初始图像对应的第二初始图像,减轻了外界因素对活体检测的影响,从而使得得到的待检测图像的活体检测结果越准确;其中,通过对第一初始图像中的第一目标对象以及对应第二初始图像中的第二目标对象进行外扩提取,从而减轻了其他目标对象对活体检测结果的影响,提高了活体检测的精度。
其中,对至少两帧待检测图像进行活体检测,得到关于目标对象的活体检测结果,包括:对于每帧待检测图像,利用待检测图像对应的拍摄模式匹配的活体检测模型对待检测图像进行活体检测。
因此,通过将拍摄模式与活体检测模型对应,使得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对待检测图像进行活体检测,使得活体检测的准确度更高。
其中,活体检测模型是样本图像训练得到的;其中,活体检测模型的样本图像是利用活体检测模型匹配的拍摄模式拍摄得到的;和/或,样本图像包括对活体目标拍摄得到的活体样本图像和对假体目标拍摄得到的假体样本图像,假体目标包括二维静态图像、二维动态图像、三维模具中的至少一种。
因此,利用多样的样本对活体检测模型进行训练使得活体检测模型的适用性更强,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更高。
其中,在对至少两帧待检测图像进行活体检测,得到关于目标对象的活体检测结果之后,方法包括以下至少一步:在活体检测结果为目标对象属于活体的情况下,对其中一帧待检测图像进行目标识别,得到目标对象的识别结果;在活体检测结果为目标对象不属于活体的情况下,发送关于活体检测结果的第一通知。
因此,只有在活体检测结果为活体的情况下进行目标识别,减轻了后续目标识别的计算量,当目标对象不属于活体时,将检测结果以第一通知的方式发送出去以使得后续能够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
其中,对其中一帧待检测图像进行目标识别,得到目标对象的识别结果,包括:对其中一帧待检测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得到关于目标对象的目标特征;获取目标特征分别与至少一个预存特征的相似度;基于相似度,确定目标对象的识别结果。
因此,通过相似度的比对来确定识别结果,使得目标识别结果更有依据且准确。
其中,在得到目标对象的识别结果之后,方法还包括:在识别结果为目标对象被识别成功的情况下,执行与目标对象的身份匹配的联动控制;在识别结果为目标对象未被识别成功的情况下,发送关于识别结果的第二通知。
因此,通过将识别结果执行联动控制使得联动过程更加方便。
其中,执行与目标对象的身份匹配的联动控制,包括:在目标对象的身份属于第一类身份,则控制关联的门体打开,和/或,将目标对象的身份发送给关联的第一通信设备,以使第一通信设备基于目标对象的身份进行与第一类身份相关的业务;在目标对象的身份属于第二类身份,则控制外接设备发出警报,和/或,将目标对象的身份发送给第一通信设备,以使第一通信设备基于目标对象的身份进行与第二类身份相关的业务;发送关于活体检测结果的第一通知,包括:将待检测图像和活体检测结果中的至少一者进行第一编码,并将第一编码的结果打包至第一通知以发送给第二通信设备;发送关于识别结果的第二通知,包括:将待检测图像和识别结果中的至少一者进行第二编码,并将第二编码的结果打包至第二通知以发送给第三通信设备。
因此,通过目标识别结果联动开门或联动报警或其他相关业务,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通行的安全以及起到视频监控的作用。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拍摄处理装置,包括:亮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当前亮度信息,其中,拍摄设备包括至少两个图像采集组件;模式切换模块,用于将至少一个图像采集组件调整为与当前亮度信息匹配的拍摄模式,其中,不同拍摄模式是采用不同的光形成图像。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以实现上述拍摄处理方法。
其中,电子设备为拍摄设备,拍摄设备还包括至少两个图像采集组件;处理器连接于图像采集组件,以控制图像采集组件的拍摄模式。
其中,两个图像采集组件之间的基线距离为60mm-150mm;和/或,拍摄设备还包括以下一者或多者:编解码器,用于对待发送给外部通信设备的第一数据进行编码,以及对外部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二数据进行解码;联动电路,用于向外部关联设备发送联动控制指令;通信电路,用于与外部通信设备进行通信。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指令,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拍摄处理方法。
上述方案,通过使用至少两个图像采集组件拍摄得到图像,相对于单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能够提高图像质量。而且,通过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当前亮度信息来调整图像采集组件的拍摄模式,使得能够在不同的光照环境下,选择合适的拍摄模式来采集得到图像,以使采集到的图像的质量更好。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而非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这些附图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图1是本申请拍摄处理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拍摄处理方法实施例中具有两图像采集组件的拍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拍摄处理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接口、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此外,本文中的“多”表示两个或者多于两个。另外,本文中术语“至少一种”表示多种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中的至少两种的任意组合,例如,包括A、B、C中的至少一种,可以表示包括从A、B和C构成的集合中选择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元素。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拍摄处理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具体而言,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获取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当前亮度信息,其中,拍摄设备包括至少两个图像采集组件。
一些公开实施例中,图像采集组件包括镜头以及图像传感器。
可选地,获取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当前亮度信息的方式可以包括以下两种,方式一:获取当前图像采集组件拍摄的图像,提取拍摄的图像的亮度信息,作为当前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亮度信息;方式二,可以在拍摄设备上设置光敏元件,利用光敏元件获取到的亮度信息作为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当前亮度信息。本公开实施例选择方式一获取拍摄设备所述环境的当前亮度信息,拍摄得到的图像的亮度直接影响到图像的质量,因此,通过从高拍摄得到的图像中获取亮度信息作为环境的亮度信息更能够体现当前环境亮度对拍摄图像的影响程度。当然在其他公开实施例中也可单独采用方式二获取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当前亮度信息,也可将方式一与方式二结合得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当前亮度信息,此时,可以设置方式一以及方式二获取到的环境亮度信息的权重,例如,通过预先设置方式一获取到的环境亮度信息的权重值为三分之二,利用方式二获得的环境亮度信息的权重值为三分之一,然后将方式一以及方式二获取到的环境亮度信息乘以各自的权重值然后相加得到最终的当前环境亮度信息。因此,具体获取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当前亮度信息的方式此处不做具体规定。
步骤S12:将至少一个图像采集组件调整为与当前亮度信息匹配的拍摄模式;其中,不同拍摄模式是采用不同的光形成图像。
一些公开实施例中,一个图像采集组件可以设置多种拍摄模式,例如两种,不同的拍摄模式采用不同的光形成图像,其中,光可以是自然光,可以是红外光等等,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将至少一个图像采集组件调整为与当前亮度信息匹配的拍摄模式的方式,其中,这里的当前亮度信息可以是一个亮度区间,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亮度值,可选地,这里的亮度区间可以仅具有最小亮度值,最大亮度值不限的半包围区间,也可以是仅具有最大亮度值,最小亮度值不限的半包围区间。本公开实施例中当前亮度信息指的是一个亮度区间。通过当前亮度信息调整拍摄模式的方式可以是当环境亮度信息处于第一环境亮度区间时,则控制其中一个或两个图像采集组件调整为与第一环境亮度区间匹配的拍摄模式,而当环境亮度信息处于第二环境亮度区间时,则将其中一个或两个图像采集组件调整为与第二环境亮度区间匹配的拍摄模式。
上述方案,通过使用至少两个图像采集组件拍摄得到图像,相对于单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能够提高图像质量。而且,通过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当前亮度信息来调整图像采集组件的拍摄模式,使得能够在不同的光照环境下,选择合适的拍摄模式来采集得到图像,以使采集到的图像的质量更好。
一些公开实施例中,至少两个图像采集组件可以是包括两个图像采集组件,也可以是包括三个图像采集组件等等。两个图像采集组件的拍摄设备可以是双目摄像机,三个图像采集组件的拍摄设备可以是三目摄像机。本公开实施例以拍摄设备包括两个图像采集组件为例,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拍摄设备可以包括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图像采集组件,
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拍摄处理方法实施例中具有两图像采集组件的拍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拍摄设备20具有第一图像采集组件21和第二图像采集组件22,其中,第一图像采集组件21和第二图像采集组件22可并列设置在拍摄设备20上。图2中,拍摄设备20的第一图像采集组件21和第二图像采集组件22的基线距离大于等于60mm。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个图像采集组件还可处于同一竖直方向上,因此,第一图像采集组件21和第二图像采集组件22在拍摄设备20上具体如何排列,本公开实施例不做具体规定。
同一拍摄设备上的图像采集组件均是帧同步的,其中,可以对图像采集组件进行分类,例如,将其中一个图像采集组件作为主图像采集组件,另外所有的图像采集组件作为副图像采集组件。主图像采集组件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一图像采集组件相同,所有的副图像采集组件与第二图像采集组件相同。至少两个图像采集组件包括第一图像采集组件和第二图像采集组件。其中,第一图像采集组件和第二图像采集组件是帧同步的。图像采集组件的拍摄模式包括第一拍摄模式和第二拍摄模式。可选地,第一拍摄模式可以是彩色拍摄模式,第二拍摄模式可以是红外拍摄模式。其中,彩色拍摄模式则是利用可见光进行成像,而红外拍摄模式则是利用红外光进行成像。
其中,在当前亮度信息大于亮度阈值的情况下,将至少一个图像采集组件调整为第一拍摄模式。其中,这里将图像采集组件调整为第一拍摄模式的具体方式可以是调整图像采集组件中图像传感器的模式为第一拍摄模式。也就是经过图像传感器生成的是第一拍摄模式对应的图像,当第一拍摄模式为彩色模式时,图像传感器生成的图像为彩色图像。
可选地,拍摄设备中的每个图像采集组件的拍摄模式相同。两个图像采集组件的拍摄模式相同,说明当亮度信息大于亮度阈值时,将两个图形采集组件皆调整为第一拍摄模式,当然,如果在调整之前两个图像采集组件就处于第一拍摄模式下,则继续保持第一拍摄模式即可,当亮度信息小于或等于亮度阈值时,则将两个图像采集组件皆调整为第二拍摄模式,当然,如果在调整之前两个图像采集组件就处于第二拍摄模式下,则继续保持第二拍摄模式即可。
上述方案,通过在亮度信息大于阈值时,选择彩色拍摄模式,当亮度信息小于阈值时,选择红外拍摄模式,使得当拍摄设备在白天亮度较高红外线过强时,减少红外成像会受到强红外线的干扰,而在夜晚亮度较暗时,选择红外拍摄模式,减轻了对可见光的依赖,从而提高了成像质量。
一些公开实施例中,当图像采集组件调整为第一拍摄模式时,也就是调整为彩色模式时,关闭拍摄设备的红外补光灯,因为当图像采集组件为彩色模式,利用可见光进行形成图像,因此,无需打开红外补光灯进行补光。同样,当图像采集组件调整为第二拍摄模式时,即调整为红外拍摄模式时,则打开拍摄设备的红外补光灯,打开了拍摄设备的红外补光灯相当于开了一盏红外线灯,照亮了拍摄设备的拍摄区域,然后拍摄设备通过接收红外线的反光形成图像。
其中,当至少图像采集组件调整为第一拍摄模式时,将拍摄设备的红外截止滤光片移动至需调整为第一拍摄模式的图像采集组件的入光通道中。入光通道指的是镜头与图像传感器之间的通道,即光线从镜头到图像传感器所经过的通道。其中,若只有一个图像采集组件需要调整为第一拍摄模式,那么红外截止滤光片则移动到该图像采集组件的入光通道中,能够过滤外界的红外光,减轻红外光对拍摄的图像的影响,若两个图像采集组件均需要调整为第一拍摄模式,那么两个图像采集组件的入光通道均有红外截止绿光片。而当至少一个图像采集组件调整为第二拍摄模式时,则将拍摄设备的红外截止滤光片移动至需调整为第二拍摄模式的图像采集组件的入光通道以外。其意思是,当其中一个图像采集组件调整为第二拍摄模式时,则将拍摄设备的红外截止滤光片移动至该图像采集组件的入光通道以外,不对红外光进行过滤,使得图像采集组件可以利用红外光进行成像。
上述方案,在图像采集组件为彩色拍摄模式时,说明环境亮度较高,红外光比较强,因此,无需打开红外补光灯,且将红外截止滤光片放置在图像采集组件的入光通道内,对红外光进行过滤,减轻了红外光对拍摄到的图像的影响,而在图像采集组件为红外拍摄模式时,说明环境亮度较暗,才利用打开红外补光灯,使得拍摄到的图像更清楚即质量更好。
一些公开实施例中,拍摄处理方法包括,获取至少两帧初始图像,其中,至少两帧初始图像为两个图像采集组件对所处环境中的目标对象分别拍摄得到的。本公开实施例中,将第一图像采集组件拍摄得到的初始图像称为第一初始图像,第二图像采集组件拍摄得到的初始图像称为第二初始图像。一些公开实施例中,将可以对第一初始图像和第二初始图像进行编码以便后续存储,或者发送到其他关联设备。
一些公开实施例中,利用获取到的第一初始图像和/或第二初始图像获取摄像设备所处环境的当前亮度信息,然后将其中一个或两个图像采集组件调整为与当前亮度信息匹配的拍摄模式以使得图像采集组件在后续利用调整后的拍摄模式获取图像。其中,第一图像采集组件和第二图像采集组件的拍摄模式包括第一拍摄模式和第二拍摄模式,其中,可根据环境的亮度信息来动态调整第一图像采集组件和第二图像采集组件的拍摄模式。具体调整拍摄模式的方式如上所述,此处不再赘述。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获取初始图像之前,先行调整拍摄设备中第一图像采集组件和/或第二图像采集组件的拍摄模式,例如利用在获取初始图像之前,利用光敏元件采集到的亮度信息来调整拍摄设备的第一图像采集组件和/或第二图像采集组件的拍摄模式。
基于每帧初始图像,对应得到包含目标对象的待检测图像。其中,待检测图像可用于活体检测。可选地,从第一图像采集组件采集到的若干帧第一初始图像中,选出最终第一初始图像。其中,第一图像采集组件对目标对象拍摄若干帧初始图像,可以从这些若干帧初始图像中选择出合适的一帧或多帧初始图像作为最终第一初始图像。
一些公开实施例中,从第一图像采集组件对目标对象拍摄得到的若干帧第一初始图像中,选出最终第一初始图像的方式可以是:先对每帧第一初始图像进行目标检测和跟踪,得到每帧第一初始图像所包含的第一目标对象。具体地,对每帧第一初始图像进行目标检测和跟踪,得到目标检测结果,其中,目标检测结果中包括第一目标对象以及第一目标对象的关键点信息。其中,第一目标对象即是需要进行活体检测或目标识别的对象,例如人脸。其中,这里的关键点信息指的是第一目标对象中具有可识别性的点的信息,例如当第一目标对象为人脸时,关键点的信息可以是具有可识别性的眉毛、眼睛、鼻子或嘴巴等点的信息。在其他公开实施例中,在对第一初始图像进行目标检测和跟踪之前,可以先对获取到的第一初始图像和第二初始图像进行预处理,其中,预处理的方式包括调整第一初始图像和第二初始图像的尺寸和/或色彩的调整,使得后续能够对统一样式的第一初始图像和第二初始图像进行目标检测和跟踪,使得目标检测和跟踪的鲁棒性更强,目标检测结果更准确。
对每帧述第一初始图像进行目标检测和跟踪,得到每帧述第一初始图像所包含的第一目标对象之后,从若干帧第一初始图像中,选择第一目标对象符合活体检测要求的第一初始图像,作为最终第一初始图像。具体的选择方式可以是对于每帧第一初始图像:基于第一目标对象的至少一个质量因子,得到第一目标对象的质量分数,其中第一目标对象的质量因子包括第一目标对象置信度、角度、大小、模糊度以及第一目标对象所在的第一初始图像的模糊度。其中这里的第一目标对象的置信度指的是检测到的第一目标对象是真的第一目标对象的概率,例如当第一目标对象为人脸时,对第一初始图像进行检测时,可能会将其他动物的脸认定为人脸的概率为0.6,此时,这里的0.6就是其他动物人脸的置信度。角度指的是第一目标对象相对于第一图像采集组件的角度,具体可分为XYZ方向的角度。例如,以拍摄设备中第一图像采集组件作为原点,建立三维坐标系,具体地,拍摄设备的第一图像采集组件与地心的连线为X轴,拍摄设备中两图像采集组件的连线垂作为Y轴,过原点且同时与X轴和Y轴垂直的连线作为Z轴,当然,这个三维坐标系仅为举例,三维坐标系还可以其他物体作为原点建立,以此来计算拍摄设备与目标对象的角度关系。例如,第一目标对象正对第一图像采集组件则沿XYZ方向上的角度皆为0°,而第一目标对象正侧对第一图像采集组件,则第一目标对象相对于第一图像采集组件X方向上的角度为90°,沿Y方向上的角度为0°,沿Z方向上的角度也为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不必建立三维坐标系,其他能用于表示拍摄对象和拍摄设备之间的角度的方式均可,例如,先判断第一目标对象是否被其他物体遮挡,若没有被遮挡,则提取第一目标对象的关键点,将从多个目标对象上提取到的关键点进行比较,若关键点的数量较多,则认为该目标对象与拍摄设备的角度越小,反之则认为该目标对象与拍摄设备的角度越大。大小指的是第一目标对象所占第一初始图像的面积大小,一般地,第一目标对象远离第一图像采集组件,则面积越小,越靠近第一图像采集组件则面积越大。面积越大则活体检测结果越准确,若面积过小,则对活体检测的影响越大,检测结果可能不是很准确。模糊度则指的是第一目标对象或第一初始图像的模糊程度。
其中,通过多个质量因子来计算质量分数时,可以预设各个质量因子所占权重,例如以第一目标对象的置信度以及角度、大小来计算质量分数时,预设置信度的权重为0.4、角度的权重为0.3、大小的权重为0.3,当然,这只是举例,利用哪些质量因子来计算质量分数本公开实施例不做具体规定,权重的设置可以考虑到实际的图像检测精度需求以及图像检测设备的处理能力、资源占用情况等。例如,一些公开实施例中,若图像检测设备的处理能力较高、资源占用较少,则可考量多个质量因子来计算质量分数,而如果图像检测设备的处理能力过低,则可适当采用几个质量因子来计算质量分,例如根据计算各个质量因子的所需时间或内存空间占用来选择合适的质量因子。因此,采用多少质量因子或采用哪几个质量因子,可灵活做出选择。
得到第一目标对象的质量分数之后,选择第一目标对象的质量分数大于预设分数阈值的第一初始图像,作为最终第一初始图像。例如,预设分数阈值为0.7、0.8或0.9等。经检测,如果发现若干帧中有多帧第一初始图像皆满足活体检测要求,可以从满足活体检测要求的若干帧中选择出质量分数最高的一帧作为最终第一初始图像。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将满足活体检测要求的第一初始图像全部或部分作为最终第一初始图像均可,可按照需求选择具体的处理方式。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确定一个较低的质量分数阈值,若第一图像的质量分数低于质量分数阈值,就将其排除,保留质量分数大于该质量分数阈值的第一图像。
获取第二图像采集组件采集的与最终第一初始图像对应帧的第二初始图像。如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中描述的第一图像采集组件与第二图像采集组件帧同步。也就是只要第一图像采集组件与第二图像采集组件能够正常工作,那么当第一图像采集组件在第一时刻获取到一帧图像时,第二图像采集组件也会在第一时刻同步获取一帧图像。
其中,若选择出了一帧或多帧最终第一初始图像,那么会在第二初始图像中选择与这些最终第一初始图像帧同步的第二初始图像,作为最终第二初始图像。例如,经过筛选发现若干帧第一初始图像中就第一帧的第一初始图像满足活体检测的要求,那么获取第二图像采集组件采集的与该第一帧第一初始图像对应帧的第二初始图像,也就是第二图像采集组件采集的第一帧第二初始图像。
通过获取质量分数满足条件的第一初始图像以及第一初始图像对应的第二初始图像,减轻了外界因素对活体检测的影响,从而使得后续得到的待检测图像的活体检测结果越准确。
分别利用最终第一初始图像和第二初始图像,对应得到包含目标对象的两帧待检测图像。这里的两帧待检测图像指的是最终第一初始图像会对应得到一帧待检测图像,与最终第一初始图像帧同步的最终第二初始图像会对应得到另一帧待检测图像。当然,如果在选择出的最终第一初始图像与第二初始图像只有一组时,利用帧同步的最终第一初始图像和最终第二初始图像得到一组待检测图像,若存在多组最终第一初始图像和第二初始图像,那么就会对应得到多组包含目标对象的两帧待检测图像。
通过先在第一图像采集组件采集到的若干张第一初始图像,然后再利用选择出的第一初始图像以及对应的第二初始图像获得待检测图像,加快了选择的速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获取待检测图像的效率。而且相比于对两个图像采集组件的初始图像分别进行选择,本方案只需对其中一个图像采集组件的初始图像进行选择,可以减少对处理资源的使用。
可选地对第二初始图像进行目标检测,得到第二初始图像所包含的第二目标对象。其中,这里的第二初始图像指的是与选择出的最终第一初始图像对应的第二初始图像,而不是第二图像采集组件采集到的所有第二图像采集组件。第二目标对象指的是需要进行活体检测或目标识别的对象。
从最终第一初始图像和第二初始图像中,查找出匹配的一组第一目标对象和第二目标对象。其中,最终第一初始图像中可能包含多个第一目标对象,最终第二初始图像中也可能包含多个第二目标对象。如果直接对最终第一初始图像和最终第二初始图像进行活体检测,那么不同的目标对象之间可能存在干扰噪音,因此,先将查找到的第一目标对象和第二目标对象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利用最终第一初始图像得到包含查找出的第一目标对象的一帧待检测图像,以及利用第二初始图像,得到包含查找出的第二目标对象的另一帧待检测图像。
因此,通过先对若干张第一初始图像进行目标检测和跟踪,选择出符合条件的第一初始图像,然后再对选择出的第一初始图像对应的第二初始图像进行目标检测,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系统资源的占用。
可选地,将最终第一初始图像中的第一目标对象所在区域按照预设比例进行第一外扩,并提取第一外扩之后的区域作为一帧待检测图像。预设比例可以是原第一目标对象所在区域的上下左右各外扩二分之一,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外扩其他比例,例如上下左右各外扩三分之一,因此,关于预设比例此处不做具体规定。具体地,外扩之后的区域应当包含完整的第一目标对象,若原本第一目标对象处于第一初始图像的边缘,外扩之后的区域可能会超出原本第一初始图像的边缘,那么只保留未超出第一初始图像的部分。当然在其他公开实施例中,若外扩之后超出第一初始图像的边缘,也可用第一初始图像中非第一目标对象的背景区域对超出第一初始图像边缘的区域进行填充或利用预设像素值对这部分区域进行填充。当然,经过外扩之后的区域,不包括其他第一目标对象的中心点,使得提取到的一帧待检测图像中仅包含一个完整的第一目标对象,减少其他目标对象对该第一目标对象的影响,使得活体检测的准确度更高。
将第二初始图像中的第二目标对象所在区域按照预设比例进行第二外扩,并提取第二外扩之后的区域作为另一帧待检测图像。这里的预设比例同上述预设比例,第二外扩的方式同上述第一外扩,因此,这里不再赘述。
通过对第一初始图像中的第一目标对象以及对应第二初始图像中的第二目标对象进行外扩提取,从而减轻了其他目标对象对活体检测结果的影响,提高了活体检测的精度。
一些公开实施例中,对至少两帧待检测图像进行活体检测,得到关于目标对象的活体检测结果。通过利用两个图像采集组件对环境中的目标对象进行拍摄得到帧同步的两张初始图像,可以利用两个初始图像的视场差进行活体检测,使得活体检测的准确度更高。可选地,对每帧待检测图像,利用待检测图像对应的拍摄模型匹配的活体检测模型对待检测图像进行活体检测。其中,活体检测模型是样本图像训练得到的,其中,活体检测模型的样本图像是利用活体检测模型匹配的拍摄模式拍摄得到的,和/或,样本图像包括对活体目标拍摄得到的活体样本图像和对假体目标拍摄得到的假体样本图像,其中,假体样本图像包括二维静态图像、二维动态图像、三维模具中的至少一种。这里的二维图像包括静态纸质图像,例如各类纸质的打印图片、照片、图片剪影、照片剪影等,还可包括二维静态非纸质图像,例如各类材质的印染图片等,还可包括二维静态电子屏幕,例如手机、平板电脑、显示器上显示的动态视频攻击等,三维模具包括三维面具攻击以及三维头模攻击等。具体的活体检测方式可以是,活体检测模型获取两帧待检测图像的特征,其中,这里的特征包括活体和非活体的特征,然后给予提取到的特征判断待检测图像中的目标对象是否为活体,最后输出检测结果。其中,当待检测图像是图像采集组件在第一拍摄模式下拍摄得到,那么活体检测模型则为第一拍摄模式对应的活体检测模型,例如,第一拍摄模式为彩色拍摄模式,则活体检测模型则为彩色活体检测模型,当待检测图像是图像采集组件在第二拍摄模式下拍摄得到,那么活体检测模型则为第二拍摄模式对应的活体检测模型,例如,第二拍摄模式为红外拍摄模式,则活体检测模型则为红外活体检测模型。通过将拍摄模式与活体检测模型对应,使得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对待检测图像进行活体检测,使得活体检测的准确度更高,同时,利用多样的样本对活体检测模型进行训练使得活体检测模型的适用性更强,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更高。
一些公开实施例中,在得到关于目标对象的活体检测结果之后,在活体检测结果为目标对象属于活体的情况下,对其中一帧待检测图像进行目标识别,得到目标对象的识别结果。可选地,对通过第一初始图像得到的一帧待检测图像进行目标识别,当然,在他实施例中,也可对通过第二初始图像得到的一帧待检测图像进行目标识别。具体地,对其中一帧待检测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得到关于目标对象的目标特征。获取目标特征分别与至少一个预存特征的相似度,基于相似度,确定目标对象的识别结果。预存特征指的是预设目标的特征数据,例如,当目标对象为人脸时,预设目标则也是人脸,预存特征则是预设人脸的特征数据。可选地,将目标对象的目标特征与数据库中所有预设目标的特征数据进行比对,输出与各个预设目标的特征数据的相似度,并进行相似度排名,判断最高的相似度是否大于相似度阈值,若大于则认定识别成功,若不大于相似度阈值,则认定识别不成功。其中在识别结果为目标对象被识别成功的情况下,执行与目标对象的身份匹配的联动控制。可选地,在目标对象的身份属于第一类身份的情况下,控制关联的门体打开,和/或将目标对象的身份发送给关联的第一通信设备,以使第一通信设备基于目标对象的身份进行第一类身份相关的业务。第一通信设备可以是后端系统,具体地,当相关的业务可以是做考勤、迎宾等等应用。而在目标对象的身份属于第二类身份时,则控制外界设备发出警报,和/或将目标对象的身份发送给第一通信设备以使第一通信设备基于目标对象的身份进行第二类身份相关的业务。这里的第二类身份相关的业务可以是布防布控、轨迹检索等应用。通过将识别结果执行联动控制使得联动过程更加方便,进一步地,通过目标识别结果联动开门或联动报警或其他相关业务,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通行的安全以及起到视频监控的作用。
一些公开实施例中,在得到关于目标对象的活体检测结果之后,若活体检测结果为目标对象不属于活体的情况下,发送关于活体检测结果的第一通知。可选地,将待检测图像和活体检测结果中的至少一者进行第一编码,并将第一编码的结果打包至第一通知,以发送给第二通信设备。或者经过编码之后的数据存储到存储器中。第二通信设备可以是与拍摄设备具有关联关系的其他设备或其他系统。
在得到目标对象的识别结果之后,在识别结果为目标对象未被识别成功的情况下,发送关于识别结果的第二通知。具体地,将待检测图像和识别结果中的至少一者进行第二编码,并将第二编码的结果打包至第二通知以发送给第三通信设备。其中,本公开实施例中提到的编码可以是硬件编码,也可以是软件编码。这里的第三通信设备也是与拍摄设备具有关联关系的设备或系统。其中,第一通信设备、第二通信设备以及第三通信设备可以是同一设备也可以不同的设备。
通过只有在活体检测结果为活体的情况下进行目标识别,减轻了后续目标识别的计算量,当目标对象不属于活体时,将检测结果以第一通知的方式发送出去以使得后续能够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
上述方案,通过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当前亮度信息来调整图像采集组件的拍摄模式,使得能够在不同的光照环境下,选择合适的图像采集组件来获取图像,从而获取到的图像的质量更好。
其中,拍摄处理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拍摄处理装置或具有拍摄处理装置的设备,例如,拍摄处理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或服务器或其它处理设备执行,其中,终端设备可以为拍摄设备(例如,摄像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手持设备、计算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拍摄处理方法可以通过处理器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可读指令的方式来实现。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拍摄处理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拍摄处理装置30包括亮度获取模块31以及模式切换模块32。亮度获取模块31用于获取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当前亮度信息,其中,拍摄设备包括至少两个图像采集组件;模式切换模块32用于将至少一个所述图像采集组件调整为与所述当前亮度信息匹配的拍摄模式,其中,不同所述拍摄模式是采用不同的光形成图像。
上述方案,通过使用至少两个图像采集组件拍摄得到图像,相对于单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能够提高图像质量。而且,通过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当前亮度信息来调整图像采集组件的拍摄模式,使得能够在不同的光照环境下,选择合适的拍摄模式来采集得到图像,以使采集到的图像的质量更好。
一些公开实施例中,模式切换模块32将至少一个图像采集组件调整为与当前亮度信息匹配的拍摄模式,包括:在当前亮度信息大于亮度阈值的情况下,将至少一个图像采集组件调整为第一拍摄模式;在当前亮度信息不大于亮度阈值的情况下,将至少一个图像采集组件调整为第二拍摄模式。
上述方案,利用亮度信息是否大于阈值的条件来调整图像采集组件的拍摄模式,使得获取到的图像的质量更好。
一些公开实施例中,第一拍摄模式为彩色拍摄模式,第二拍摄模式为红外拍摄模式;和/或,拍摄设备中的每个图像采集组件的拍摄模式相同。
上述方案,通过在亮度信息大于阈值时,选择彩色拍摄模式,当亮度信息小于阈值时,选择红外拍摄模式,使得白天亮度较高红外线过强时,减少红外成像会受到强红外线的干扰,而在夜晚亮度较暗时,选择红外拍摄模式,减轻了对可见光的依赖,从而提高了成像质量。
一些公开实施例中,在第一拍摄模式为彩色拍摄模式,第二拍摄模式为红外拍摄模式的情况下,模式切换模块32将至少一个图像采集组件调整为第一拍摄模式,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步骤:关闭拍摄设备的红外补光灯;将拍摄设备的红外截止滤光片移动至需调整为第一拍摄模式的图像采集组件的入光通道中;将至少一个图像采集组件调整为第二拍摄模式,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步骤:打开拍摄设备的红外补光灯;将拍摄设备的红外截止滤光片移动至需调整为第二拍摄模式的图像采集组件的入光通道以外。
上述方案,在图像采集组件为彩色拍摄模式时,说明环境亮度较高,红外光比较强,因此,无需打开红外补光灯,且将红外截止滤光片放置在图像采集组件的入光通道内,对红外光进行过滤,减轻了红外光对拍摄到的图像的影响,而在图像采集组件为红外拍摄模式时,说明环境亮度较暗,才利用打开红外补光灯,使得拍摄到的图像更清楚即质量更好。
一些公开实施例中,拍摄处理模块还包括图像获取模块(图未示)图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至少两帧初始图像,其中,至少两帧初始图像为至少图像采集组件对所处环境中的目标对象分别拍摄得到的;基于每帧初始图像,对应得到包含目标对象的待检测图像;对至少两帧待检测图像进行活体检测,得到关于目标对象的活体检测结果。
上述方案,通过利用拍摄设备的至少两个图像采集组件拍摄的图像而获取到的待检测图像用于活体检测相对于单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进行活体检测,前者在活体检测过程中可以利用两张图像之间的视场差,从而提高活体检测的准确性。
一些公开实施例中,至少两个图像采集组件包括第一图像采集组件和第二图像采集组件;图像获取模块基于每帧初始图像,对应得到包含目标对象的待检测图像,包括:从第一图像采集组件采集到的若干帧第一初始图像中,选出最终第一初始图像;获取第二图像采集组件采集的与最终第一初始图像对应帧的第二初始图像;分别利用最终第一初始图像和第二初始图像,对应得到包含目标对象的两帧待检测图像。
上述方案,通过先在第一图像采集组件采集到的若干张第一初始图像,然后再利用选择出的第一初始图像以及对应的第二初始图像获得待检测图像,加快了选择的速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获取待检测图像的效率,而且相比于对两个图像采集组件的初始图像分别进行选择,本方案只需对其中一个图像采集组件的初始图像进行选择,可以减少对处理资源的使用。
一些公开实施例中,图像获取模块从第一图像采集组件对目标对象拍摄得到的若干帧第一初始图像中,选出最终第一初始图像,包括:对每帧第一初始图像进行目标检测和跟踪,得到每帧第一初始图像所包含的第一目标对象;从若干帧第一初始图像中,选择第一目标对象符合活体检测要求的第一初始图像,作为最终第一初始图像;和/或,图像处理模块分别利用最终第一初始图像和第二初始图像,对应得到包含目标对象的两帧待检测图像,包括:对第二初始图像进行目标检测,得到第二初始图像所包含的第二目标对象;从最终第一初始图像和第二初始图像中,查找出匹配的一组第一目标对象和第二目标对象;利用最终第一初始图像,得到包含查找出的第一目标对象的一帧待检测图像,以及利用第二初始图像,得到包含查找出的第二目标对象的另一帧待检测图像。
上述方案,通过将先对若干张第一初始图像进行目标检测和跟踪,选择出符合条件的第一初始图像,然后再对选择出的第一初始图像对应的第二初始图像进行目标检测,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系统资源的占用。
一些公开实施例中,图像获取模块从若干帧第一初始图像中,选择第一目标对象符合活体检测要求的第一初始图像,作为最终第一初始图像,包括:对于每帧第一初始图像:基于第一目标对象的至少一个质量因子,得到第一目标对象的质量分数;其中,第一目标对象的质量因子包括第一目标对象置信度、角度、大小、模糊度以及第一目标对象所在的第一初始图像的模糊度;选择第一目标对象的质量分数大于预设分数阈值的第一初始图像,作为最终第一初始图像;图像处理模块43利用最终第一初始图像,得到包含查找出的第一目标对象的一帧待检测图像,包括:将最终第一初始图像中的第一目标对象所在区域按照预设比例进行第一外扩,并提取第一外扩之后的区域作为一帧待检测图像;图像处理模块43利用第二初始图像,得到包含查找出的第二目标对象的另一帧待检测图像,包括:将第二初始图像中的第二目标对象所在区域按照预设比例进行第二外扩,并提取第二外扩之后的区域作为另一帧待检测图像。
上述方案,通过获取质量分数满足条件的第一初始图像以及第一初始图像对应的第二初始图像,减轻了外界因素对活体检测的影响,从而使得得到的待检测图像的活体检测结果越准确;其中,通过对第一初始图像中的第一目标对象以及对应第二初始图像中的第二目标对象进行外扩提取,从而减轻了其他目标对象对活体检测结果的影响,提高了活体检测的精度。
一些公开实施例中,拍摄处理装置30包括活体检测模块(图未示),活体检测模块对至少两帧待检测图像进行活体检测,得到关于目标对象的活体检测结果,包括:对于每帧待检测图像,利用待检测图像对应的拍摄模式匹配的活体检测模型对待检测图像进行活体检测。
上述方案,通过将拍摄模式与活体检测模型对应,使得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对待检测图像进行活体检测,使得活体检测的准确度更高。
一些公开实施例中,活体检测模型是样本图像训练得到的;其中,活体检测模型的样本图像是利用活体检测模型匹配的拍摄模式拍摄得到的;和/或,样本图像包括对活体目标拍摄得到的活体样本图像和对假体目标拍摄得到的假体样本图像,假体目标包括二维静态图像、二维动态图像、三维模具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方案,利用多样的样本对活体检测模型进行训练使得活体检测模型的适用性更强,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更高。
一些公开实施例中,拍摄处理装置30包括目标识别模块(图未示),通信模块(图未示),在活体检测模块对至少两帧待检测图像进行活体检测,得到关于目标对象的活体检测结果之后,包括以下至少一步:在活体检测结果为目标对象属于活体的情况下,目标识别模块对其中一帧待检测图像进行目标识别,得到目标对象的识别结果;在活体检测结果为目标对象不属于活体的情况下,通信模块发送关于活体检测结果的第一通知。
上述方案,只有在活体检测结果为活体的情况下进行目标识别,减轻了后续目标识别的计算量,当目标对象不属于活体时,将检测结果以第一通知的方式发送出去以使得后续能够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
一些公开实施例中,目标识别模块对其中一帧待检测图像进行目标识别,得到目标对象的识别结果,包括:对其中一帧待检测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得到关于目标对象的目标特征;获取目标特征分别与至少一个预存特征的相似度;基于相似度,确定目标对象的识别结果。
上述方案,通过相似度的比对来确定识别结果,使得目标识别结果更有依据且准确。
一些公开实施例中,拍摄处理装置30包括联动模块(图未示),在得到目标对象的识别结果之后,包括:在识别结果为目标对象被识别成功的情况下,联动模块执行与目标对象的身份匹配的联动控制;在识别结果为目标对象未被识别成功的情况下,通信模块发送关于识别结果的第二通知。
上述方案,通过将识别结果执行联动控制使得联动过程更加方便。
一些公开实施例中,联动模块执行与目标对象的身份匹配的联动控制,包括:在目标对象的身份属于第一类身份,则控制关联的门体打开,和/或,将目标对象的身份发送给关联的第一通信设备,以使第一通信设备基于目标对象的身份进行与第一类身份相关的业务;在目标对象的身份属于第二类身份,则控制外接设备发出警报,和/或,通信模块将目标对象的身份发送给第一通信设备,以使第一通信设备基于目标对象的身份进行与第二类身份相关的业务;通信模块发送关于活体检测结果的第一通知,包括:将待检测图像和活体检测结果中的至少一者进行第一编码,并将第一编码的结果打包至第一通知以发送给第二通信设备;通信模块发送关于识别结果的第二通知,包括:将待检测图像和识别结果中的至少一者进行第二编码,并将第二编码的结果打包至第二通知以发送给第三通信设备。
上述方案,通过目标识别结果联动开门或联动报警或其他相关业务,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通行的安全以及起到视频监控的作用。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50包括存储器52和处理器51,处理器51用于执行存储器52中存储的程序指令,以实现上述任一拍摄处理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在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电子设备5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拍摄设备、微型计算机、服务器,此外,电子设备50还可以包括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在此不做限定。
具体而言,处理器51用于控制其自身以及存储器52以实现上述任一拍摄处理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处理器51还可以称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处理器5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处理器51还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另外,处理器51可以由集成电路芯片共同实现。
上述方案,通过使用至少两个图像采集组件拍摄得到图像,相对于单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能够提高图像质量。而且,通过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当前亮度信息来调整图像采集组件的拍摄模式,使得能够在不同的光照环境下,选择合适的拍摄模式来采集得到图像,以使采集到的图像的质量更好。
一些公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50为拍摄设备50,拍摄设备50还包括至少两个图像采集组件53,其中,处理器51连接图像采集组件53,以控制图像采集组件53的拍摄模式。其中,两个图像采集组件53之间的基线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具体地,基线距离为60mm-150mm。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基线的距离还可以更长,这主要取决于拍摄设备50的大小以及具体场景中的需求。
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基线距离在60mm-150mm,使得拍摄设备50的视程能够达到8米左右,从而能够兼顾监控和通行。
一些公开实施例中,拍摄设备50还包括编解码器54,用于对待发送给外部通信设备的第一数据进行编码,以及对外部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二数据进行解码。其中,编解码器54还能对图像采集组件53获取到的图像数据以及上述方法实施例中从若干帧第一初始图像和第二初始图像中选择出来的最终第一初始图像和第二初始图像以及经过活体检测之后的活体检测结果以及待检测图像、经过目标识别之后的识别结果以及待检测图像进行编码以使得这些数据能够在后续进行存储或传输。
上述方案,通过硬件进行编解码则不需要占用CPU,CPU就可以如释重负,轻松上阵,承担更多的其他任务。
一些公开实施例中,拍摄设备50还包括联动电路55,用于向外部关联设备发送联动控制指令。联动电路55可以是继电器电路、韦根接口等
上述方案,通过将设置联动电路55,建立了拍摄设备50和其他关联设备的连接。
一些公开实施例中,拍摄设备50还包括通信电路56,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
上述方案,通过设置通信电路使得拍摄设备50更加智能,使得数据的传输更加方便。
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60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运行的程序指令41,程序指令61用于实现上述任一拍摄处理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上述方案,通过使用至少两个图像采集组件拍摄得到图像,相对于单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能够提高图像质量。而且,通过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当前亮度信息来调整图像采集组件的拍摄模式,使得能够在不同的光照环境下,选择合适的拍摄模式来采集得到图像,以使采集到的图像的质量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具有的功能或包含的模块可以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描述的方法,其具体实现可以参照上文方法实施例的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上文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倾向于强调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之处,其相同或相似之处可以互相参考,为了简洁,本文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和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17)

1.一种拍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当前亮度信息,其中,所述拍摄设备包括至少两个图像采集组件;
将至少一个所述图像采集组件调整为与所述当前亮度信息匹配的拍摄模式;其中,不同所述拍摄模式是采用不同的光形成图像;
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至少两帧初始图像,其中,所述至少两帧初始图像为所述至少两个图像采集组件对所处环境中的目标对象分别拍摄得到的,所述至少两个图像采集组件包括第一图像采集组件和第二图像采集组件;
基于每帧所述初始图像,对应得到包含所述目标对象的待检测图像;
对至少两帧所述待检测图像进行活体检测,得到关于所述目标对象的活体检测结果;
所述基于每帧所述初始图像,对应得到包含所述目标对象的待检测图像,包括:
对所述第一图像采集组件采集得到的每帧第一初始图像进行目标检测和跟踪,得到每帧所述第一初始图像所包含的第一目标对象;
从若干帧所述第一初始图像中,选择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符合活体检测要求的所述第一初始图像,作为最终第一初始图像;
获取所述第二图像采集组件采集的与所述最终第一初始图像对应帧的第二初始图像;
分别利用所述最终第一初始图像和第二初始图像,对应得到包含所述目标对象的两帧待检测图像;
所述从若干帧所述第一初始图像中,选择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符合活体检测要求的所述第一初始图像,作为最终第一初始图像,包括:
对于每帧所述第一初始图像: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至少一个质量因子,得到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质量分数;其中,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质量因子包括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角度;
选择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质量分数大于预设分数阈值的第一初始图像,作为所述最终第一初始图像;
其中,获取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角度的方式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目标对象是否被其他物体遮挡;
响应于所述第一目标对象未被其他物体遮挡,提取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关键点;
基于提取得到的关键点数量确定所述角度,所述角度的大小与所述数量呈负相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至少一个所述图像采集组件调整为与所述当前亮度信息匹配的拍摄模式,包括:
在所述当前亮度信息大于亮度阈值的情况下,将至少一个所述图像采集组件调整为第一拍摄模式;
在所述当前亮度信息不大于所述亮度阈值的情况下,将至少一个所述图像采集组件调整为第二拍摄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拍摄模式为彩色拍摄模式,所述第二拍摄模式为红外拍摄模式;和/或,
所述拍摄设备中的每个所述图像采集组件的拍摄模式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拍摄模式为彩色拍摄模式,所述第二拍摄模式为红外拍摄模式的情况下,所述将至少一个所述图像采集组件调整为第一拍摄模式,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步骤:
关闭所述拍摄设备的红外补光灯;
将所述拍摄设备的红外截止滤光片移动至需调整为所述第一拍摄模式的图像采集组件的入光通道中;
所述将至少一个所述图像采集组件调整为第二拍摄模式,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步骤:
打开所述拍摄设备的红外补光灯;
将所述拍摄设备的红外截止滤光片移动至需调整为所述第二拍摄模式的图像采集组件的入光通道以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利用所述最终第一初始图像和第二初始图像,对应得到包含所述目标对象的两帧待检测图像,包括:
对所述第二初始图像进行目标检测,得到所述第二初始图像所包含的第二目标对象;
从所述最终第一初始图像和所述第二初始图像中,查找出匹配的一组所述第一目标对象和第二目标对象;
利用所述最终第一初始图像,得到包含查找出的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一帧待检测图像,以及利用所述第二初始图像,得到包含查找出的所述第二目标对象的另一帧待检测图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质量因子还包括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置信度、大小、模糊度以及所述第一目标对象所在的第一初始图像的模糊度;
所述利用所述最终第一初始图像,得到包含查找出的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一帧待检测图像,包括:
将所述最终第一初始图像中的所述第一目标对象所在区域按照预设比例进行第一外扩,并提取第一外扩之后的区域作为所述一帧待检测图像;
所述利用所述第二初始图像,得到包含查找出的所述第二目标对象的另一帧待检测图像,包括:
将所述第二初始图像中的所述第二目标对象所在区域按照预设比例进行第二外扩,并提取第二外扩之后的区域作为所述另一帧待检测图像。
7.根据权利要求5-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至少两帧所述待检测图像进行活体检测,得到关于所述目标对象的活体检测结果,包括:
对于每帧所述待检测图像,利用所述待检测图像对应的拍摄模式匹配的活体检测模型对所述待检测图像进行活体检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体检测模型是样本图像训练得到的;
其中,所述活体检测模型的样本图像是利用所述活体检测模型匹配的拍摄模式拍摄得到的;和/或,所述样本图像包括对活体目标拍摄得到的活体样本图像和对假体目标拍摄得到的假体样本图像,所述假体目标包括二维静态图像、二维动态图像、三维模具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至少两帧所述待检测图像进行活体检测,得到关于所述目标对象的活体检测结果之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至少一步:
在所述活体检测结果为所述目标对象属于活体的情况下,对其中一帧所述待检测图像进行目标识别,得到所述目标对象的识别结果;
在所述活体检测结果为所述目标对象不属于活体的情况下,发送关于所述活体检测结果的第一通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其中一帧所述待检测图像进行目标识别,得到所述目标对象的识别结果,包括:
对其中一帧所述待检测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得到关于所述目标对象的目标特征;
获取所述目标特征分别与至少一个预存特征的相似度;
基于所述相似度,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识别结果。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得到所述目标对象的识别结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识别结果为所述目标对象被识别成功的情况下,执行与所述目标对象的身份匹配的联动控制;
在所述识别结果为所述目标对象未被识别成功的情况下,发送关于所述识别结果的第二通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与所述目标对象的身份匹配的联动控制,包括:
在所述目标对象的身份属于第一类身份,则控制关联的门体打开,和/或,将所述目标对象的身份发送给关联的第一通信设备,以使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基于所述目标对象的身份进行与所述第一类身份相关的业务;
在所述目标对象的身份属于第二类身份,则控制外接设备发出警报,和/或,将所述目标对象的身份发送给第一通信设备,以使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基于所述目标对象的身份进行与所述第二类身份相关的业务;
所述发送关于所述活体检测结果的第一通知,包括:
将所述待检测图像和所述活体检测结果中的至少一者进行第一编码,并将所述第一编码的结果打包至第一通知以发送给第二通信设备;
所述发送关于所述识别结果的第二通知,包括:
将所述待检测图像和所述识别结果中的至少一者进行第二编码,并将所述第二编码的结果打包至第二通知以发送给第三通信设备。
13.一种拍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亮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当前亮度信息,其中,所述拍摄设备包括至少两个图像采集组件;
模式切换模块,用于将至少一个所述图像采集组件调整为与所述当前亮度信息匹配的拍摄模式,其中,不同所述拍摄模式是采用不同的光形成图像;
所述拍摄处理装置还包括图像获取模块和活体检测模块,所述图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至少两帧初始图像,其中,所述至少两帧初始图像为所述至少两个图像采集组件对所处环境中的目标对象分别拍摄得到的,所述至少两个图像采集组件包括第一图像采集组件和第二图像采集组件;以及,基于每帧所述初始图像,对应得到包含所述目标对象的待检测图像;
所述活体检测模块,用于对至少两帧所述待检测图像进行活体检测,得到关于所述目标对象的活体检测结果;
所述活体检测模块,用于基于每帧所述初始图像,对应得到包含所述目标对象的待检测图像,包括:
对所述第一图像采集组件采集得到的每帧第一初始图像进行目标检测和跟踪,得到每帧所述第一初始图像所包含的第一目标对象;
从若干帧所述第一初始图像中,选择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符合活体检测要求的所述第一初始图像,作为最终第一初始图像;
获取所述第二图像采集组件采集的与所述最终第一初始图像对应帧的第二初始图像;
分别利用所述最终第一初始图像和第二初始图像,对应得到包含所述目标对象的两帧待检测图像;
所述从若干帧所述第一初始图像中,选择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符合活体检测要求的所述第一初始图像,作为最终第一初始图像,包括:
对于每帧所述第一初始图像: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至少一个质量因子,得到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质量分数;其中,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质量因子包括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角度;
选择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质量分数大于预设分数阈值的第一初始图像,作为所述最终第一初始图像;
其中,获取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角度的方式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目标对象是否被其他物体遮挡;
响应于所述第一目标对象未被其他物体遮挡,提取所述第一目标对象的关键点;
基于提取得到的关键点数量确定所述角度,所述角度的大小与所述数量呈负相关。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以实现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为拍摄设备,所述拍摄设备还包括至少两个图像采集组件;所述处理器连接于所述图像采集组件,以控制所述图像采集组件的拍摄模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图像采集组件之间的基线距离为60mm-150mm;和/或,
所述拍摄设备还包括以下一者或多者:
编解码器,用于对待发送给外部通信设备的第一数据进行编码,以及对外部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二数据进行解码;
联动电路,用于向外部关联设备发送联动控制指令;
通信电路,用于与外部通信设备进行通信。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962102.7A 2020-09-14 2020-09-14 拍摄处理方法和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1655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62102.7A CN112165573B (zh) 2020-09-14 2020-09-14 拍摄处理方法和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PCT/CN2021/089054 WO2022052475A1 (zh) 2020-09-14 2021-04-22 拍摄处理方法和装置、设备、存储介质、程序产品
TW110122987A TW202211668A (zh) 2020-09-14 2021-06-23 拍攝處理方法和電子設備、電腦可讀儲存介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62102.7A CN112165573B (zh) 2020-09-14 2020-09-14 拍摄处理方法和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65573A CN112165573A (zh) 2021-01-01
CN112165573B true CN112165573B (zh) 2023-04-18

Family

ID=73859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62102.7A Active CN112165573B (zh) 2020-09-14 2020-09-14 拍摄处理方法和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65573B (zh)
TW (1) TW202211668A (zh)
WO (1) WO20220524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65573B (zh) * 2020-09-14 2023-04-18 上海商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拍摄处理方法和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13038017A (zh) * 2021-03-24 2021-06-25 重庆中科云从科技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542595B (zh) * 2021-06-28 2023-04-18 北京沧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昼夜图像的捕获与监控方法与系统
CN114390249B (zh) * 2021-12-14 2023-05-02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视频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845052B (zh) * 2022-04-22 2024-03-12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参数调整方法、装置、摄像机及目标设备
CN115578797B (zh) * 2022-09-30 2023-08-29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模型训练方法、图像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601707B (zh) * 2022-11-03 2024-01-23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荆州供电公司 电力系统输电线路在线监测方法和系统
CN116365374B (zh) * 2023-03-23 2023-10-27 深圳市欧亚特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可远程控制的智能型配电柜及其控制方法
CN116660741B (zh) * 2023-07-26 2023-11-14 天津宜科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智能基站的断路器关断检测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00192A (zh) * 2013-01-18 2014-12-10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驾驶员注视检测系统
WO2019128932A1 (zh) * 2017-12-25 2019-07-04 北京市商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人脸姿态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以及程序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04490A1 (en) * 2009-03-12 2010-09-1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epth-sensing camera system
CN102799877A (zh) * 2012-09-11 2012-11-28 上海中原电子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人脸图像筛选方法及系统
CN103595916A (zh) * 2013-11-11 2014-02-19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双摄像头目标跟踪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4504793A (zh) * 2014-12-19 2015-04-08 天津市亚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视频服务的智能门安全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5049731B (zh) * 2015-08-26 2017-11-28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摄像装置及其摄录模式切换方法
CN105491283B (zh) * 2015-11-26 2019-06-07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摄像装置设置模式的方法和系统
CN108391044A (zh) * 2017-02-03 2018-08-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及其模式切换控制方法、装置
CN206932329U (zh) * 2017-06-13 2018-01-26 深圳市尚福泰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记录仪
CN108682064A (zh) * 2018-05-14 2018-10-19 广东汇泰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语音识别和人脸识别的开锁方法及系统
CN109147116A (zh) * 2018-07-25 2019-01-04 深圳市飞瑞斯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锁及控制智能锁开启的方法
CN109151390B (zh) * 2018-09-21 2021-07-09 深圳市九洲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超低照度夜视方法、系统及高清摄像装置
CN110290353A (zh) * 2019-06-28 2019-09-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监控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0503023A (zh) * 2019-08-19 2019-11-26 深圳市商汤科技有限公司 活体检测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191567A (zh) * 2019-12-26 2020-05-22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身份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385477A (zh) * 2020-03-17 2020-07-07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机的模式切换控制方法、装置、摄像机和存储介质
CN111507192A (zh) * 2020-03-19 2020-08-07 北京捷通华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仪容仪表监测方法和装置
CN112165573B (zh) * 2020-09-14 2023-04-18 上海商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拍摄处理方法和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00192A (zh) * 2013-01-18 2014-12-10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驾驶员注视检测系统
WO2019128932A1 (zh) * 2017-12-25 2019-07-04 北京市商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人脸姿态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以及程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65573A (zh) 2021-01-01
TW202211668A (zh) 2022-03-16
WO2022052475A1 (zh) 2022-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65573B (zh) 拍摄处理方法和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KR102377728B1 (ko) 이미지 처리 방법, 컴퓨터 판독 가능 저장 매체, 및 전자 기기
JP6732902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システム
CN108734676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118581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989606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580428A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US20230360254A1 (en) Pose estim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CN109146906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800965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09409147A (zh) 一种条码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09255282B (zh) 一种生物识别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6582741A (zh) 一种拍摄方法及设备
CN108540707A (zh) 人脸识别执法仪
CN108093170B (zh) 用户拍照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7920205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KR102152072B1 (ko) 실영상카메라와 열영상카메라를 일체형으로 한 객체 감지 시스템
CN110365897B (zh) 图像修正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130308829A1 (en) Still image extraction apparatus
CN107948511A (zh) 图像亮度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US11455710B2 (en) Device and method of object detection
CN111866369B (zh)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960146A (zh) 人脸识别监控视频的图像预处理方法
CN111182199B (zh) 电子装置及拍照方法
CN110688967A (zh) 用于静态人脸活体检测的系统以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4054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