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65137A - 一种多功能的便携式可储存电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的便携式可储存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65137A
CN112165137A CN202011065093.8A CN202011065093A CN112165137A CN 112165137 A CN112165137 A CN 112165137A CN 202011065093 A CN202011065093 A CN 202011065093A CN 112165137 A CN112165137 A CN 1121651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output
input end
shell
re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6509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65137B (zh
Inventor
王兴禄
沈正华
孙小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Hiten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Hiten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Hiten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Hiten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6509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651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651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651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651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651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48Detection of remaining charge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circuits adapted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the batter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的便携式可储存电源,包括电源外壳,电源外壳内设置有电池组件,电池组件的上方设置有单片机,电源外壳内至少设置有一个扬声器,且扬声器位于电池组件的后方,电池组件的前侧设置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上设置有AC输出和DC输出,电源外壳右侧下端还设置有DC输入口和音频输入口,电源外壳后侧上端设置有照明灯,电源外壳顶面设置有可转动提手组件,电源外壳前侧上端设置有用于显示电量的显示屏。设置有扬声器、音频输入口和照明灯,使本可储存电源具有音响和照明功能;控制面板上设置有AC输出和DC输出,使得本可储存电源不仅能交流输出还能直流输出;还设置有显示屏,能用于显示电源现有电量,便于及时补充电量。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的便携式可储存电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携供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的便携式可储存电源。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电力在日常生活工作显得必不可少,但常常会遇到户外用电、设备备电、停电等一系列问题。由于没电、停电问题,造成工作无法继续进行,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受到影响。特别是在用电高峰的夏季,停电成了家常便饭;或者在一些偏远地区、饱受战乱的国家,也常常面临着断电和用电难题,便携式可储存电源的产品便成为他们解决这些难题的选择之一。现有技术中,便携式可储存电源的功能单一,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拟提出一种多功能的便携式可储存电源,方便携带,同时具有多种功能。
为此,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功能的便携式可储存电源,包括电源外壳,所述电源外壳内设置有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的上方设置有单片机,所述电源外壳内至少设置有一个扬声器,且扬声器位于电池组件的后方,所述电源外壳后侧对应扬声器的位置处设置有声音输出孔,所述电池组件的前侧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AC输出和DC输出,所述电源外壳前侧对应控制面板的位置处设置有控制面板孔,所述电池组件的左侧上下间隔设置有两个散热风扇,用于单片机和电池组件的散热,所述电源外壳左右侧面均设置有散热进风口,所述电源外壳右侧下端还设置有DC输入口和音频输入口,所述电源外壳后侧上端设置有照明灯,所述电源外壳顶面设置有可转动提手组件,所述电源外壳前侧上端设置有用于显示电量的显示屏,所述控制面板、散热风扇、扬声器、照明灯、DC输入口、音频输入口、显示屏与单片机电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控制面板的上端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音响输出键、照明键和电源输出键,所述控制面板的中部左右间隔设置有DC输出键和AC输出键,所述DC输出键下方设置有DC输出口,所述AC输出键下方设置有AC输出口。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电池组件通过左右间隔设置的底部支撑板安装在电源外壳内,所述电池组件由电池外壳和设置在电池外壳内的锂电池组组成,所述电池外壳由电池上外壳和电池下外壳围成,所述电池外壳的右侧设置有电池散热口,电池外壳的右侧对应散热风扇的位置处设置有电池散热孔,电池上外壳顶面设置有安装单片机的安装柱和安装散热风扇的风扇安装槽。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可转动提手组件包括提手和转动轴,所述电源外壳的上端左右间隔设置有顶部支撑板,所述提手由前提手和后提手扣合在一起,所述转动轴设置在提手内,且穿过两个顶部支撑板,所述提手左右侧对应转动轴的位置处设置有遮挡件,所述电源后壳体上设置有容纳提手的提手放置槽,当提手沿着转动轴转动到提手放置槽内时,电源外壳的顶面为平面。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电源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呈矩形分布的四个减震垫。
进一步优选为,上述可储存电源的工作电路如下:单片机锂电池保护数据信号输入端连接电池组件保护数据信号输出端,单片机系统母线电压电流检测输入端连接第一电流电压检测模块数据输出端,第一电流电压检测模块第一检测端连接电池组件负极,第一电流电压检测模块第二检测端连接电池组件正极,单片机正弦波电压频率控制输出端连接正弦波发生器频率控制输输入端,正弦波发生器正弦波频率输出端连接IGBT驱动模块正弦波频率输入端,IGBT驱动模块波形输出端连接H桥波形输入端,H桥信号输出端连接电感滤波器信号输入端,电感滤波器滤波输出端连接交流输出电路输入端;单片机交流控制输出端连接交流输出启动电路交流控制输入端,交流输出启动电路控制输出端连接H桥电源电压输入端,单片机过流保护控制输出端连接过流保护模块过流保护输入端,过流保护模块过流保护信号输出端连接正弦波发生器过流保护输入端;电池组件正极连接交流输出启动电路信号输入端、电池组件充电电路信号输入端和开关电源信号输入端,交流输出启动电路信号输出端连接H桥电源电压输入端,单片机充电管理信号连接充电保护控制电路信号输入端,充电保护控制电路控制输出端连接电池组件充电电路控制信号输入端;开关电源信号输出端连接开关模块电路信号输入端,开关模块电路信号输出端连接直流输出模块信号输入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设置有扬声器和音频输入口,使本可储存电源具有音响的功能,同时还设置有照明灯,使本可储存电源具有照明功能;控制面板上设置有AC输出和DC输出,使得本可储存电源不仅能交流输出还能直流输出;还设置有显示屏,能用于显示电源现有电量,便于及时补充电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发明中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发明中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发明中控制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可转动提手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系统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门驱动电源适配模块的电路图;
图10是本发明中交流输出电路、交流检测电路和交流保护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图11是本发明中充电保护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图12是本发明中第一H桥检测电路和第二H桥检测电路交流检测电路的电路图;
图13是本发明中过流保护控制输出电路的电路图;
图14是本发明中IGBT驱动模块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结合图1-图14所示,一种多功能的便携式可储存电源,主要由电源外壳1、电池组件2、单片机3、扬声器4、控制面板5、散热风扇6、照明灯7、可转动提手组件8和显示屏9组成。
电源外壳1内设置有电池组件2,电池组件2的上方设置有单片机3,电源外壳1内至少设置有一个扬声器4,且扬声器4位于电池组件2的后方,电源外壳1后侧对应扬声器4的位置处设置有声音输出孔1b,电池组件2的前侧设置有控制面板5,控制面板5上设置有AC输出和DC输出,电源外壳1前侧对应控制面板5的位置处设置有控制面板孔,电池组件2的左侧上下间隔设置有两个散热风扇6,用于单片机3和电池组件2的散热,电源外壳1左右侧面均设置有散热进风口1a,电源外壳1右侧下端还设置有DC输入口1c和音频输入口1d,电源外壳1后侧上端设置有照明灯7,电源外壳1顶面设置有可转动提手组件8,电源外壳1前侧上端设置有用于显示电量的显示屏9,控制面板5、散热风扇6、扬声器4、照明灯7、DC输入口1c、音频输入口1d、显示屏9与单片机3电连接。
最好是,控制面板5的上端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音响输出键5a、照明键5b和电源输出键5c,控制面板5的中部左右间隔设置有DC输出键5d和AC输出键5e,DC输出键5d下方设置有DC输出口5f,AC输出键5e下方设置有AC输出口5g。本实施例中,DC输出口5f包括两个USB-A接口和一个USB-C接口,AC输出口5g为五孔插座。设置有AC输出口和DC输出口,并通过按键转换,使用方便。
最好是,电池组件2通过左右间隔设置的底部支撑板10安装在电源外壳1内,电池组件2由电池外壳和设置在电池外壳内的锂电池组组成,电池外壳由电池上外壳和电池下外壳围成,电池外壳的右侧设置有电池散热口2a,电池外壳的右侧对应散热风扇7的位置处设置有电池散热孔2b,电池上外壳顶面设置有安装单片机的安装柱2c和安装散热风扇6的风扇安装槽2d。锂电池组能够根据可储存电源的电量需求,串联或并联多个锂电池。
最好是,可转动提手组件8包括提手和转动轴8a,电源外壳1的上端左右间隔设置有顶部支撑板11,提手由前提手8b和后提手8c扣合在一起,转动轴设置8a在提手内,且穿过两个顶部支撑板11,提手左右侧对应转动轴8a的位置处设置有遮挡件8d,电源后壳体上设置有容纳提手的提手放置槽,当提手沿着转动轴8a转动到提手放置槽内时,电源外壳1的顶面为平面。可转动提手组件8只能转动90°,当提手绕转动轴8a逆时针转动使提手垂直电源外壳1的顶面时,为电源的移动状态;当提手绕转动轴8a顺时针转动使提手置于提手放置槽内时,为电源的静止状态。
最好是,电源外壳1的底部设置有呈矩形分布的四个减震垫12,减少因震动而产生的噪音。
最好是,如图8-图14所示,本可储存电源的工作电路如下:单片机锂电池保护数据信号输入端连接电池组件保护数据信号输出端,单片机系统母线电压电流检测输入端连接第一电流电压检测模块数据输出端,第一电流电压检测模块第一检测端连接电池组件负极,第一电流电压检测模块第二检测端连接电池组件正极,单片机正弦波电压频率控制输出端连接正弦波发生器频率控制输输入端,正弦波发生器正弦波频率输出端连接IGBT驱动模块正弦波频率输入端,IGBT驱动模块波形输出端连接H桥波形输入端,H桥信号输出端连接电感滤波器信号输入端,电感滤波器滤波输出端连接交流输出电路输入端;单片机交流控制输出端连接交流输出启动电路交流控制输入端,交流输出启动电路控制输出端连接H桥电源电压输入端,单片机过流保护控制输出端连接过流保护模块过流保护输入端,过流保护模块过流保护信号输出端连接正弦波发生器过流保护输入端;电池组件正极连接交流输出启动电路信号输入端、电池组件充电电路信号输入端和开关电源信号输入端,交流输出启动电路信号输出端连接H桥电源电压输入端,单片机充电管理信号连接充电保护控制电路信号输入端,充电保护控制电路控制输出端连接电池组件充电电路控制信号输入端;开关电源信号输出端连接开关模块电路信号输入端,开关模块电路信号输出端连接直流输出模块信号输入端。还包括用于为IGBT驱动模块供电的门驱动电源适配模块。
IGBT驱动模块包括IGBT驱动芯片IC603、IGBT驱动芯片IC604、IGBT驱动芯片IC605和IGBT驱动芯片IC606。
正弦波SPWM波形发生器第一波形输出端连接电阻R611一端,电阻R611另一端连接IGBT驱动芯片IC603正极输入端和二极管D601正极,二极管D601负极连接过流保护模块波形保护控制检测输入端,IGBT驱动芯片IC603电源电压端连接门驱动电源适配模块电源电压供电端和电容C606一端,IGBT驱动芯片IC603负极电压端连接门驱动电源适配模块负极电压供电端和电容C606另一端,IGBT驱动芯片IC603电源电压端连接H桥第一波形输入端。
正弦波SPWM波形发生器第二波形输出端连接电阻R612一端,电阻R6121另一端连接IGBT驱动芯片IC604正极输入端和二极管D602正极,二极管D602负极连接过流保护模块波形保护控制检测输入端,IGBT驱动芯片IC604电源电压端连接门驱动电源适配模块电源电压供电端和电容C607一端,IGBT驱动芯片IC604负极电压端连接门驱动电源适配模块负极电压供电端和电容C607另一端,IGBT驱动芯片IC604电源电压端连接H桥第二波形输入端。
正弦波SPWM波形发生器第三波形输出端连接电阻R613一端,电阻R613另一端连接IGBT驱动芯片IC605正极输入端和二极管D603正极,二极管D603负极连接过流保护模块波形保护控制检测输入端,IGBT驱动芯片IC605电源电压端连接门驱动电源适配模块电源电压供电端和电容C608一端,IGBT驱动芯片IC605负极电压端连接门驱动电源适配模块负极电压供电端和电容C608另一端,IGBT驱动芯片IC605电源电压端连接H桥第三波形输入端。
正弦波SPWM波形发生器第四波形输出端连接电阻R614一端,电阻R614另一端连接IGBT驱动芯片IC606正极输入端和二极管D604正极,二极管D604负极连接过流保护模块波形保护控制检测输入端,IGBT驱动芯片IC606电源电压端连接门驱动电源适配模块电源电压供电端和电容C609一端,IGBT驱动芯片IC606负极电压端连接门驱动电源适配模块负极电压供电端和电容C609另一端,IGBT驱动芯片IC606电源电压端连接H桥第四波形输入端。
其中,门驱动电源适配模块包括直流电源IC607,直流电源IC607正极输入端连接电阻R659一端,电阻R659另一端连接5V电源,直流电源IC607负极输入端连接电容C636一端、电容C637一端、电容C638一端和电阻R649一端,电阻R649另一端连接电源地,电容C636另一端、电容C637另一端和电容C638另一端连接5V电源,直流电源IC607正极输出端连接电阻R651一端、电容C623一端和电容C625一端,直流电源IC607负极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612正极、电容C624一端和电容C626一端,二极管D612负极连接电阻R651另一端。电容C623另一端、电容C625另一端、电容C624另一端和电容C626另一端均连接电阻R651另一端;通过直流电源IC607正极输出端为IGBT驱动芯片提供正电压,通过直流电源IC607负极输出端为IGBT驱动芯片提供负电压。
最好是,门驱动电源适配模块还包括直流电源IC608,直流电源IC608正极输入端连接电阻R654一端,电阻R654另一端连接5V电源,直流电源IC608负极输入端连接电阻R649一端,直流电源IC608正极输出端连接电阻R652一端、电容C627一端和电容C630一端,直流电源IC608负极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613正极、电容C628一端和电容C631一端,二极管D613负极连接电阻R652另一端;电容C627另一端、电容C630另一端、电容C628另一端和电容C631另一端均连接电阻R652另一端。
还包括直流电源IC609,直流电源IC609正极输入端连接电阻R655一端,电阻R655另一端连接5V电源,直流电源IC609负极输入端连接电阻R649一端,直流电源IC609正极输出端连接电阻R653一端、电容C632一端和电容C634一端,直流电源IC609负极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613正极、电容C633一端和电容C635一端,二极管D613负极连接电阻R653另一端。电容C632另一端、电容C634另一端、电容C633另一端和电容C635另一端均连接电阻R653另一端。
一般的H桥,通常是采用电荷泵的来实现的,但是电荷泵电路供电功率小,不能驱动大功率管,同时也无法产生负电压,无法驱动IGBT驱动芯片,因此采用直流电源IC607,能够对IGBT驱动芯片进行供电。
具体的,直流电源IC608为IGBT驱动芯片IC603供电,IGBT驱动芯片IC603电源电压端连接直流电源IC608正极输出端,IGBT驱动芯片IC603负极电压端连接直流电源IC608负极输出端。
直流电源IC607为IGBT驱动芯片IC605供电,IGBT驱动芯片IC605电源电压端连接直流电源IC607正极输出端,IGBT驱动芯片IC605负极电压端连接直流电源IC607负极输出端。
直流电源IC609为IGBT驱动芯片IC604和IGBT驱动芯片IC606供电,IGBT驱动芯片IC604电源电压端和IGBT驱动芯片IC606电源电压端连接直流电源IC609正极输出端,IGBT驱动芯片IC604负极电压端和IGBT驱动芯片IC606负极电压端连接直流电源IC609负极输出端。
设置三个分别为直流电源IC607、直流电源IC608和直流电源IC609的供电模块,能够对四个IGBT驱动芯片分散供电,产生故障也不会影响其他IGBT驱动芯片的供电,保障系统正常运行。
H桥包括电阻R619,电阻R619一端为H桥第一波形输入端,电阻R619另一端连接MOS管Q608栅极、电阻R620一端和MOS管Q8-1栅极,电阻R620另一端连接MOS管Q608源极,MOS管Q608源极和MOS管Q8-1源极均连接电容C619一端、电容C620一端和交流输出电路第二输入端,MOS管Q608漏极和MOS管Q8-1漏极均连接电容C611一端和电容C610一端;MOS管Q608漏极为H桥电源电压输入端。
还包括电阻R621,电阻R621一端为H桥第二波形输入端,电阻R621另一端连接MOS管Q609栅极、电阻R622一端和MOS管Q9-1栅极,电阻R622另一端连接MOS管Q609源极,MOS管Q609源极和MOS管Q9-1源极均连接电容C610另一端和电容C611另一端,MOS管Q609漏极和MOS管Q9-1漏极均连接电容C619一端、电容C620一端和交流输出电路第二输入端。
还包括电阻R615,电阻R615一端为H桥第三波形输入端,电阻R615另一端连接MOS管Q606栅极、电阻R616一端和MOS管Q6-1栅极,电阻R616另一端连接MOS管Q606源极,MOS管Q606漏极和MOS管Q6-1漏极均连接MOS管Q608漏极,MOS管Q606源极和MOS管Q6-1源极均连接电感L601一端,电感L601另一端连接电容C619另一端、电容C620另一端和交流输出电路第一输入端。
还包括电阻R617,电阻R617一端为H桥第三波形输入端,电阻R617另一端连接MOS管Q607栅极、电阻R618一端和MOS管Q7-1栅极,电阻R618另一端连接MOS管Q607源极,MOS管Q607源极和MOS管Q7-1源极均连接电容C610另一端和电容C621另一端,电容C610另一端和电容C621另一端均连接电源地,MOS管Q607漏极和MOS管Q7-1漏极均连接滤波电感L601一端。
交流输出电路包括共轭电感器L602,共轭电感器L602第一绕组一端为交流输出电路第一输入端,共轭电感器L602第二绕组一端为交流输出电路第二输入端,共轭电感器L602第二绕组另一端连接电容C621一端、接线排J602一端、滑动变阻器R668一端和电阻R667一端,电容C621另一端连接电容C622一端,电容C622另一端连接共轭电感器L602第一绕组另一端;共轭电感器L602第一绕组另一端连接接线排J602另一端、滑动变阻器R668另一端和电阻R656一端,电阻R656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621正极,二极管D621负极连接交流输出指示灯LED602正极,交流输出指示灯LED602负极连接共轭电感器L602第二绕组另一端。
过流保护模块包括交流检测电路、交流保护控制电路、第一H桥检测电路、第二H桥检测电路和过流保护控制输出电路。
其中,交流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643,电阻R643一端为交流电流检测端,连接共轭电感器L602第一绕组一端,电阻R643另一端连接电阻R644一端,电阻R644另一端连接电阻R645一端、电阻R646一端、电容C615一端和二极管D605正极,电容C615另一端连接电阻R646另一端,电阻R646另一端连接电源地,二极管D605负极连接电阻R639一端、电阻R641一端、电容C614一端和正弦波发生器交流输出检测输入端,电阻R639另一端连接5V电源,电阻R641另一端和电容C614另一端连接电源地,电阻R645另一端连接电容C616一端,电容C616另一端连接电源地。通过交流检测电路检测交流输出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避免由于过流或过压对电路元件产生过载而烧毁。
其中,交流保护控制电路包括二极管D611,二极管D611正极连接单片机过流保护控制输出端,二极管D611负极连接电阻R647一端和二极管D610负极,二极管D610正极连接过流保护模块交流保护输出端,电阻R647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610基极和电阻R648一端;电阻R648另一端和三极管Q610发射极均连接电源地,三极管Q610集电极连接电容C617一端和交流保护继电器K601绕组一端,交流保护继电器K601绕组另一端连接5V电源;电容C617另一端连接电源地。
交流保护继电器K601触点公共端连接共轭电感器L602第一绕组另一端,交流保护继电器K601触点常开端连接电阻R667另一端;交流保护继电器K601触点常闭端连接接线排J602另一端、滑动变阻器R668另一端和电阻R656一端。通过接线排J602连接外部用电设备。通过交流保护控制电路控制交流保护继电器K601断开接线排J602,从而停止交流供电输出。
其中,第一H桥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625,电阻R625一端连接H桥第二波形输入端和电阻R626一端,电阻R625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617正极、二极管D616正极和电容C646一端,电容C646另一端连接电源地,二极管D616负极连接二极管D615正极,二极管D615负极连接门驱动电源适配模块第一工作端,二极管D617负极连接运放IC610A同相输入端和电阻R630一端,电阻R630另一端连接电源地,电阻R626另一端连接电阻R627一端、MOS管Q611栅极和MOS管Q617栅极,电阻R627另一端、MOS管Q611源极和MOS管Q617源极均连接电源地,MOS管Q617漏极连接电阻R628一端和运放IC610A异相输入端,电阻R628另一端连接12V,MOS管Q611漏极连接电阻R631一端,电阻R631另一端连接12V电压,运放IC610A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606正极,二极管D606负极为第二H桥检测电路过流信号输出端。通过第一H桥检测电路检测H桥第二波形输入端处的电流电压情况。
其中,第二H桥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632,电阻R632一端连接H桥第四波形输入端和电阻R633一端,电阻R632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620正极、二极管D619正极和电容C648一端,电容C648另一端连接电源地,二极管D619负极连接二极管D618正极,二极管D618负极连接门驱动电源适配模块第二工作端,二极管D620负极连接运放IC610B同相输入端和电阻R637一端,电阻R637另一端连接电源地,电阻R633另一端连接电阻R634一端、MOS管Q612栅极和MOS管Q619栅极,电阻R634另一端、MOS管Q612源极和MOS管Q619源极均连接电源地,MOS管Q619漏极连接电阻R635一端和运放IC610B异相输入端,电阻R635另一端连接12V电压,运放IC610A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609正极、MOS管Q612漏极和电阻R638一端,电阻R638另一端连接12V电压,二极管D609负极为第二H桥检测电路过流信号输出端,连接过流光耦IC611第一输入端。通过第二H桥检测电路检测H桥第四波形输入端处的电流电压情况。
其中,过流保护控制输出电路包括光耦IC611,第一H桥检测电路过流信号输出端和第二H桥检测电路过流信号输出端均连接过流光耦IC611第一输入端,过流光耦IC611第一输出端连接电源地;过流光耦IC611第二输入端连接5V电压,过流光耦IC611第二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608负极、电阻R660一端、MOS管Q614栅极、MOS管Q613栅极和可控硅Q615一端,电阻R660另一端、MOS管Q614源极和MOS管Q613源极连接电源地,可控硅Q615另一端连接5V电压,二极管D608正极连接单片机过流保护控制输出端,MOS管Q614漏极连接电阻R661一端和正弦波发生器过流保护信号输入端,MOS管Q613漏极为过流保护模块波形保护控制检测输入端,MOS管Q613漏极连接电阻R657一端和电阻R658一端,电阻R658另一端连接电容C613一端,电容C613另一端连接电源地,可控硅Q615第三端连接电阻R659一端,电阻R659另一端连接电源地。
当交流输出电路、H桥第二波形输入端处和H桥第四波形输入端处三者任意一处产生过流或过压的情况时,过流保护模块同时向交流保护控制电路、正弦波发生器发出过流保护信号,通过交流保护继电器K601断开接线排J602,从而停止交流供电输出。
交流输出启动电路包括电阻R23,电阻R23一端连接单片机交流启动端,电阻R23另一端连接电阻R22一端和MOS管Q6栅极,电阻R22另一端和MOS管Q6源极连接电源地,MOS管Q6漏极连接交流启动继电器K602绕组一端和电容C12一端,交流启动继电器K602绕组另一端连接5V电源;电容C12另一端连接电源地。
交流启动继电器K602公共端连接340V电源,交流启动继电器K602触点常开端连接H桥电源电压输入端、电阻R604一端、电阻R662一端、电容C641一端和电容C642一端,电容C641另一端和电容C642另一端连接电源地,电阻R604另一端连接340V电源,电阻R662另一端连接电阻R663一端,电阻R663另一端连接电阻R664一端和电容C644一端,电阻R664另一端和电容C644另一端均连接电源地。
充电保护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306,电阻R306一端连接单片机充电控制输出保护控制端,电阻R306另一端连接电阻R305一端和三极管Q302基极,三极管Q302发射极连接电阻R305另一端,电阻R305另一端连接电源地,三极管Q302集电极连接充电保护继电器K401绕组一端,充电保护继电器K401绕组另一端连接5V电压;
电池组件充电电路包括电池组件第一端连接电阻R201一端,电阻R201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02一端、MOS管Q202源极、电阻R206一端和电阻R203一端,电阻R203另一端连接单片机交流保护输入端和电阻R202一端,电阻R202另一端连接电阻R206另一端、二极管D202另一端和MOS管Q202栅极,MOS管Q202漏极连接接线排J202第二端,接线排J202第一端连接电阻R207一端,电阻R207另一端连接电池组件第二端、熔断器F202一端和熔断器F201一端;
熔断器F201另一端连接充电光耦IC104第二输入端,充电光耦IC104第二输出端连接电阻R101一端,电阻R101另一端连接电阻R102一端,电阻R102另一端连接电阻R105一端,电阻R105另一端为电池组件保护数据信号输出端,连接单片机锂电池保护数据信号输入端和电阻R103一端,电阻R103另一端连接电源地,充电光耦IC104第一输入端连接电阻R104一端,电阻R104另一端连接5V电压,充电光耦IC104第一输出端连接电源地;
熔断器F202另一端连接充电保护继电器K401公共端,充电保护继电器K401触点常闭端连接电阻R412一端和二极管D401负极,电阻R412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402正极,二极管D402负极连接熔断器F201另一端,二极管D401正极连接电阻R401一端和接线排J401第一端,电阻R401另一端连接电阻R402一端,电阻R402另一端连接单片机快充电流检测端和电阻R403一端,电阻R403另一端连接电源地,接线排J401第二端连接电阻R26一端,电阻R26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5负极,二极管D5正极连接电源地,接线排J401第三端连接电阻R25一端,电阻R25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4负极,二极管D4正极连接电源地;接线排J401第二端连接电阻R24一端,电阻R24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6正极和二极管D3负极,二极管D6负极连接12V电压,二极管D3正极连接电源地。
单片机慢充电流检测输入端连接电容C304一端、电阻302一端和电阻R303一端,电容C304另一端和电阻R303另一端连接电源地,电阻R303另一端还连接电阻R304一端和二极管D302正极,电阻R304另一端连接电阻301一端和接线排J302第二端,电阻301另一端连接MOS管Q301栅极,电阻302另一端连接MOS管Q301漏极,MOS管Q301源极连接接线排J302第一端,二极管D302负极连接单片机外置电源检测输入端和电阻R325一端,电阻R325另一端连接接线排J302第三端。
还能跟据便携式电源交流输出电压要求(如110V、220V、380V),电池租宝通过若干锂电池电芯通过串联或先并联后串联,最终形成高压电池组。对于110V输出,高压电池组采用40-50节锂电池电芯串联(或先并联后串联)而成,输出电压130v---190V。对于220V输出,高压电池组采用80-100节锂电池电芯串联(或先并联后串联)而成,输出电压260v---380V。对于380V输出,高压电池组采用140-170节锂电池电芯串联(或先并联后串联)而成,输出电压518v---720V。
还增加有蓝牙音箱模块、照明模块、电子设备充电模块,蓝牙音箱模块、照明模块、电子设备充电模块的启动输入端均连接开关模块电路启动输出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的便携式可储存电源的控制方法,包括上述方案中的一种多功能的便携式可储存电源,还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需求进行充电或放电,若需进行充电时,则闭合充电开关,并执行S2;若需进行交流供电输出时,则闭合交流供电开关,并执行S3;若需进行直流供电输出时,则闭合直流供电开关,并执行S4;
S2:闭合充电开关,充电电路接通,通过充电电路为电池组件进行充电,同时,单片机通过第一电流电压检测模块检测电池组件的电流电压状态;若充电电压或电流过大时,单片机向充电保护控制电路发出停止充电信号,充电保护控制电路通过充电保护继电器K401强行断开充电电路,停止为电池组件充电;
S3:闭合交流供电开关,通过交流输出启动电路的交流启动继电器K602连通H桥电源电压输入端,同时通过单片机向正弦波发生器发出产生正弦波指令,正弦波发生器发出正弦波,并通过IGBT驱动模块向H桥输出正弦波,经过电感滤波器和共轭电感器L602,从接线排J602输出交流电;
同时还通过过流检测模块对交流输出电路进行电流检测,当检测到过流时,则通过继电器K601断开交流供电输出,同时单片机箱正弦波发生器发送停止输出正弦波信号;
S4:闭合直流供电开关,通过直流输出模块输出直流电。

Claims (6)

1.一种多功能的便携式可储存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外壳(1),所述电源外壳(1)内设置有电池组件(2),所述电池组件(2)的上方设置有单片机(3),所述电源外壳(1)内至少设置有一个扬声器(4),且扬声器(4)位于电池组件(2)的后方,所述电源外壳(1)后侧对应扬声器(4)的位置处设置有声音输出孔(1b),所述电池组件(2)的前侧设置有控制面板(5),所述控制面板(5)上设置有AC输出和DC输出,所述电源外壳(1)前侧对应控制面板(5)的位置处设置有控制面板孔,所述电池组件(2)的左侧上下间隔设置有两个散热风扇(6),用于单片机(3)和电池组件(2)的散热,所述电源外壳(1)左右侧面均设置有散热进风口(1a),所述电源外壳(1)右侧下端还设置有DC输入口(1c)和音频输入口(1d),所述电源外壳(1)后侧上端设置有照明灯(7),所述电源外壳(1)顶面设置有可转动提手组件(8),所述电源外壳(1)前侧上端设置有用于显示电量的显示屏(9),所述控制面板(5)、散热风扇(6)、扬声器(4)、照明灯(7)、DC输入口(1c)、音频输入口(1d)、显示屏(9)与单片机(3)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的便携式可储存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5)的上端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音响输出键(5a)、照明键(5b)和电源输出键(5c),所述控制面板(5)的中部左右间隔设置有DC输出键(5d)和AC输出键(5e),所述DC输出键(5d)下方设置有DC输出口(5f),所述AC输出键(5e)下方设置有AC输出口(5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的便携式可储存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件(2)通过左右间隔设置的底部支撑板(10)安装在电源外壳(1)内,所述电池组件(2)由电池外壳和设置在电池外壳内的锂电池组组成,所述电池外壳由电池上外壳和电池下外壳围成,所述电池外壳的右侧设置有电池散热口(2a),电池外壳的右侧对应散热风扇(6)的位置处设置有电池散热孔(2b),电池上外壳顶面设置有安装单片机的安装柱(2c)和安装散热风扇(6)的风扇安装槽(2d)。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的便携式可储存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可转动提手组件(8)包括提手和转动轴(8a),所述电源外壳(1)的上端左右间隔设置有顶部支撑板(11),所述提手由前提手(8b)和后提手(8c)扣合在一起,所述转动轴设置(8a)在提手内,且穿过两个顶部支撑板(11),所述提手左右侧对应转动轴(8a)的位置处设置有遮挡件(8d),所述电源后壳体上设置有容纳提手的提手放置槽,当提手沿着转动轴(8a)转动到提手放置槽内时,电源外壳(1)的顶面为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的便携式可储存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外壳(1)的底部设置有呈矩形分布的四个减震垫(12)。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的便携式可储存电源,其特征在于:上述可储存电源的工作电路如下,单片机锂电池保护数据信号输入端连接电池组件保护数据信号输出端,单片机系统母线电压电流检测输入端连接第一电流电压检测模块数据输出端,第一电流电压检测模块第一检测端连接电池组件负极,第一电流电压检测模块第二检测端连接电池组件正极,单片机正弦波电压频率控制输出端连接正弦波发生器频率控制输输入端,正弦波发生器正弦波频率输出端连接IGBT驱动模块正弦波频率输入端,IGBT驱动模块波形输出端连接H桥波形输入端,H桥信号输出端连接电感滤波器信号输入端,电感滤波器滤波输出端连接交流输出电路输入端;单片机交流控制输出端连接交流输出启动电路交流控制输入端,交流输出启动电路控制输出端连接H桥电源电压输入端,单片机过流保护控制输出端连接过流保护模块过流保护输入端,过流保护模块过流保护信号输出端连接正弦波发生器过流保护输入端;电池组件正极连接交流输出启动电路信号输入端、电池组件充电电路信号输入端和开关电源信号输入端,交流输出启动电路信号输出端连接H桥电源电压输入端,单片机充电管理信号连接充电保护控制电路信号输入端,充电保护控制电路控制输出端连接电池组件充电电路控制信号输入端;开关电源信号输出端连接开关模块电路信号输入端,开关模块电路信号输出端连接直流输出模块信号输入端。
CN202011065093.8A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多功能的便携式可储存电源 Active CN1121651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65093.8A CN112165137B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多功能的便携式可储存电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65093.8A CN112165137B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多功能的便携式可储存电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65137A true CN112165137A (zh) 2021-01-01
CN112165137B CN112165137B (zh) 2022-05-31

Family

ID=73862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65093.8A Active CN112165137B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多功能的便携式可储存电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65137B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57780Y (zh) * 2000-10-17 2001-10-31 上海纽福克斯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手提式多功能电源
CN202014108U (zh) * 2011-02-21 2011-10-19 上海博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交直流两用太阳能供电电源
US20120025766A1 (en) * 2010-07-27 2012-02-02 Ark Corporation Pty Ltd Charging Apparatus and Portable Power Supply
CN202474917U (zh) * 2012-01-13 2012-10-03 东莞朋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改良的直流电转交流电多功能便携式充电包
JP2013045586A (ja) * 2011-08-23 2013-03-04 Hitachi Koki Co Ltd 電池アダプ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る電源装置
CN203883504U (zh) * 2014-03-27 2014-10-15 宁波天马天烨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移动电源
CN104601090A (zh) * 2015-02-05 2015-05-06 戴国群 野外便携式多功能太阳能一体电源
CN205901577U (zh) * 2016-08-04 2017-01-18 廖裕贤 一种交直流电源
CN205960769U (zh) * 2016-08-17 2017-02-15 广州市昇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设置有可调光源的太阳能供电电源
CN108134529A (zh) * 2018-01-17 2018-06-08 黎明职业大学 一种三相正弦波逆变电源
CN208508559U (zh) * 2018-05-31 2019-02-15 江西康铭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音频播放功能的可伸缩提手式移动电源
CN208862752U (zh) * 2018-07-21 2019-05-14 广州穗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逆变器
CN110649695A (zh) * 2019-11-04 2020-01-03 北京护盾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通讯可视化指挥电源箱及应急供电箱
CN210985689U (zh) * 2019-11-18 2020-07-10 厦门亿莱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移动电源
CN211089159U (zh) * 2019-10-09 2020-07-24 深圳市高尔夫飞煌科技有限公司 便携式储能电源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57780Y (zh) * 2000-10-17 2001-10-31 上海纽福克斯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手提式多功能电源
US20120025766A1 (en) * 2010-07-27 2012-02-02 Ark Corporation Pty Ltd Charging Apparatus and Portable Power Supply
CN202014108U (zh) * 2011-02-21 2011-10-19 上海博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交直流两用太阳能供电电源
JP2013045586A (ja) * 2011-08-23 2013-03-04 Hitachi Koki Co Ltd 電池アダプ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る電源装置
CN202474917U (zh) * 2012-01-13 2012-10-03 东莞朋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改良的直流电转交流电多功能便携式充电包
CN203883504U (zh) * 2014-03-27 2014-10-15 宁波天马天烨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移动电源
CN104601090A (zh) * 2015-02-05 2015-05-06 戴国群 野外便携式多功能太阳能一体电源
CN205901577U (zh) * 2016-08-04 2017-01-18 廖裕贤 一种交直流电源
CN205960769U (zh) * 2016-08-17 2017-02-15 广州市昇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设置有可调光源的太阳能供电电源
CN108134529A (zh) * 2018-01-17 2018-06-08 黎明职业大学 一种三相正弦波逆变电源
CN208508559U (zh) * 2018-05-31 2019-02-15 江西康铭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音频播放功能的可伸缩提手式移动电源
CN208862752U (zh) * 2018-07-21 2019-05-14 广州穗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逆变器
CN211089159U (zh) * 2019-10-09 2020-07-24 深圳市高尔夫飞煌科技有限公司 便携式储能电源
CN110649695A (zh) * 2019-11-04 2020-01-03 北京护盾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通讯可视化指挥电源箱及应急供电箱
CN210985689U (zh) * 2019-11-18 2020-07-10 厦门亿莱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移动电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65137B (zh) 2022-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08371B1 (en) Charging post
CN2886897Y (zh) 多功能直流安全电源
JP2001504318A (ja) モジュラー電力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03579925A (zh) 基于光伏发电并网/离网一体化总线式供电的大功率逆变电控柜
CN112165137B (zh) 一种多功能的便携式可储存电源
CN211480938U (zh) 一种rack模组及其应用系统
CN202496145U (zh) 抽屉式电气控制柜
US20050057879A1 (en)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socket
US20220398675A1 (en) Smart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SEMS)
CN206533185U (zh) 一种电气箱式多功能太阳能电源
CN110149051A (zh) 直流-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2234856B (zh) 一种智能切换交流直流的便携式电源及其控制方法
CN214755667U (zh) 一种移动储能设备
CN213212849U (zh) 一种实用型一体化电源
CN104841231B (zh) 除尘系统
CN201290019Y (zh) 后置式后备电源系统
CN203150933U (zh) 汇集柜和光伏发电系统
CN211429183U (zh) 一种用于保护变流器模块的装置
CN209805502U (zh) 一种多功能高效离网发电逆控不间断电源一体机装置
CN203537005U (zh) 一种智能锂电池备用电源柜
CN208143098U (zh) 一种通用逆变电源机箱
CN217223995U (zh) 多功能直流焊机
CN112242794B (zh) 一种实现多功能控制的智能便携式电源
CN205195572U (zh) 一种200a三相逆变电源
CN217720749U (zh) 一种应用在钻机领域的钛酸锂电池储能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