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56953B - 壳体的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壳体的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56953B
CN112156953B CN202011025096.9A CN202011025096A CN112156953B CN 112156953 B CN112156953 B CN 112156953B CN 202011025096 A CN202011025096 A CN 202011025096A CN 112156953 B CN112156953 B CN 1121569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cover
light
layer
metal
trans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2509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56953A (zh
Inventor
莫博宇
王建洪
陈俊材
王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2509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569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569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569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569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569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5/00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to obtain special surface effects, finishes or structures
    • B05D5/06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to obtain special surface effects, finishes or structures to obtain multicolour or other optical effects
    • B05D5/067Metallic effe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1/00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1/02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performed by spraying
    • B05D1/12Applying particulate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5/00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to obtain special surface effects, finishes or structures
    • B05D5/06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to obtain special surface effects, finishes or structures to obtain multicolour or other optical effects
    • B05D5/065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to obtain special surface effects, finishes or structures to obtain multicolour or other optical effects having colour interferences or colour shifts or opalescent looking, flip-flop, two to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7/00Processes, other than flock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particular surfaces or for applying particular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7/24Processes, other than flock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particular surfaces or for applying particular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or applying particular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05K5/0243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for decorative purpo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Abstract

一种壳体的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通过超强镀工艺将金属粒子喷涂在透光后盖上以形成金属镀层,所述金属粒子以非均匀的状态分布在所述透光后盖上,并在所述透光后盖上形成渐变光泽。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通过调整不同区域中金属镀层的金属含量,使透光后盖整体具有渐变的金属光泽,解决了电子设备的后盖色彩单一的问题。

Description

壳体的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消费类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壳体的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日新月异,各品牌的产品竞争激烈,消费者对于消费类电子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电子设备的硬件规格外,消费者也非常看重电子产品的外观设计。由于如今电子产品的正面均为一整块屏幕,所以对于外观的设计,各个厂家更倾向于对电子产品后盖的形状、颜色进行改进。
现如今的电子设备中,为了增强手机的信号、增加无线充电同能以及降低成本,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的后盖使用了玻璃材质,且为了颜色的鲜艳,采用了渐变色的色彩。但是玻璃质感显然无法与金属质感相比,所以现有技术中通过使用超强镀,将后盖整层喷涂上金属镀层,或是贴上高反射膜,使得后盖具有金属质感。但是却仍然显得过于单调,无法实现金属质感层次的渐变效果。
因此,有必要对电子设备的壳体进行改进,以解决现有电子设备后盖色彩单一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壳体的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电子设备后盖色彩单一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壳体的制备方法,通过超强镀工艺将金属粒子喷涂在透光后盖上以形成金属镀层,所述金属粒子以非均匀的状态分布在所述透光后盖上,并在所述透光后盖上形成渐变光泽。
一种壳体,所述壳体采用上述所述的制备方法制成,所述壳体包括透光后盖,所述透光后盖安装于所述壳体的背部,所述透光后盖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金属镀层,所述金属镀层形成于所述透光后盖的内表面一侧;
所述金属镀层在所述第一区域上的金属含量大于所述金属镀层在所述第二区域上的金属含量;
所述金属镀层在所述透光后盖上形成渐变光泽。
一种壳体的制备方法,通过超强镀工艺形成一层均匀的金属镀层,在金属镀层和透光后盖之间放置有非均匀透光的遮挡层,在所述透光后盖上形成渐变光泽。
一种壳体,所述壳体采用上述所述的制备方法制成,所述壳体包括透光后盖,所述透光后盖安装于所述壳体的背部,所述透光后盖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金属镀层,所述金属镀层形成于所述透光后盖的内表面一侧;
遮挡层,所述遮挡层设置在所述透光后盖内表面与所述金属镀层之间,所述遮挡层在所述第一区域上的遮光率大于所述遮挡层在所述第二区域上的遮光率;
所述金属镀层在所述透光后盖上形成渐变光泽。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根据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壳体,所述壳体的透光后盖构造为所述电子设备的后盖。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通过调整不同区域中金属镀层的金属含量,使透光后盖整体具有渐变的金属光泽,解决了电子设备的后盖色彩单一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中设置有挡板时金属镀层的喷涂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中设置有遮挡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透光后盖;11、第一区域;12、第二区域;13、第三区域;2、金属镀层;3、挡板;4、遮挡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进行详细地说明。
一种壳体的制备方法,通过超强镀工艺将金属粒子喷涂在透光后盖1上以形成金属镀层2,所述金属粒子以非均匀的状态分布在所述透光后盖1上,并在所述透光后盖1上形成渐变光泽。
可选地,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超强镀工艺将金属粒子均匀喷涂于所述透光后盖1上形成金属镀层2;
S2:将部分所述透光后盖1浸入褪镀液中浸泡预设时间,所述褪镀液对所述金属镀层2逐步分段褪镀后,将所述透光后盖1从所述褪镀液中取出;
S3:擦除所述透光后盖1上残留的褪镀液,所述壳体制备完成。
可选地,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所述透光后盖1的一侧通过喷涂树脂液防破碎工艺涂覆树脂层;
S2:通过超强镀工艺将金属粒子均匀喷涂于所述树脂层上形成金属镀层2;
S3:将所述透光后盖1浸入有机溶剂内,通过有机溶剂使部分所述金属镀层2逐步分段脱落后,将所述透光后盖1从所述有机溶剂内取出;
S4:擦除所述透光后盖1上残留的有机溶剂,所述壳体制备完成。
可选地,包括以下步骤:
S1:所述透光后盖1与喷涂所述金属镀层2的喷枪之间设置有挡板3,所述挡板3与所述透光后盖1之间设置有间隙并将所述透光后盖1的一侧遮挡;
S2:通过超强镀工艺将金属粒子均匀喷涂于所述透光后盖1上形成金属镀层2。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壳体,所述壳体采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成,壳体包括透光后盖1,透光后盖1为电子设备的背部,透光后盖1具有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金属镀层2,金属镀层2形成于透光后盖1的内表面一侧;金属镀层2在第一区域11上的金属含量大于金属镀层2在第二区域12上的金属含量;金属镀层2在透光后盖1上形成渐变光泽。具体的说,金属镀层2在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中的厚度不同,金属镀层2在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中的金属含量越高,则反射率越高,透光后盖1从外部看起来也就愈发具有金属光泽。相反的,金属镀层2在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中的金属含量越低,则反射率越低,透光后盖1从外部看起来也就愈不具有金属光泽。通过金属含量不同的金属镀层2,能够实现电子设备的后盖呈现渐变的金属光泽,更加美观,且更加有质感。
可选地,通过超强镀工艺形成一层均匀的金属镀层2,在金属镀层2和透光后盖1之间放置有非均匀透光的遮挡层4,在所述透光后盖1上形成渐变光泽。
可选地,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油墨层印刷于所述透光后盖一侧;
S2:通过超强镀工艺将金属粒子均匀喷涂于所述油墨层上形成金属镀层2。
可选地,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渐变的纹理层,并将渐变的纹理层固定于所述透光后盖1一侧;
S2:通过超强镀工艺将金属粒子均匀喷涂于所述纹理层上形成金属镀层2。
可选地,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纹理单一的纹理层;
S2:在纹理层上涂覆有厚度渐变的光学胶层;
S3:通过超强镀工艺将金属粒子均匀喷涂于所述光学胶层上形成金属镀层2。
如图3和图4所示,一种壳体,所述壳体采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成,壳体包括透光后盖1,透光后盖1为壳体的背部,壳体包括透光后盖1,透光后盖1安装于壳体的背部,透光后盖1具有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金属镀层2,金属镀层2形成于透光后盖1的内表面一侧;遮挡层4,遮挡层4设置在透光后盖1内表面与金属镀层2之间,遮挡层4在第一区域11上的遮光率大于遮挡层4在第二区域12上的遮光率;金属镀层2在透光后盖1上形成渐变光泽。本实施例中,金属镀层2整体厚度均匀,而遮挡层4的遮光率则是是否能够透过遮光层而看到金属镀层2的标准,当遮光率较大时,透光后盖1的金属质感较低,当遮光率较低时,透光后盖1的金属质感较高。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壳体,所述壳体的透光后盖1构造为所述电子设备的后盖。
可选的,如图1所示,透光后盖1具有第三区域13,第二区域12位于第一区域11与第三区域13之间;金属镀层2在第二区域12上的金属含量大于金属镀层2在第三区域13上的金属含量;或者第三区域13上不形成金属镀层2。若第三区域13不形成金属镀层2,金属质感较弱的第二区域12位于第一区域11和第三区域13之间,所以透光后盖1整体能够依次呈现金属质感强至金属质感若至无金属质感,使透光后盖1视觉上更加具有多样性。
可选的,如图1所示,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沿预定方向依次分布。预定的方向可以根据电子设备生产厂商的不同要求,或是客户的不同要求进行定制。其方向可以为沿透光后盖1顶端至底端,金属质感依次降低或升高;沿透光后盖1左端至右端,金属质感依次降低或升高;沿透光后盖1中部至四周,金属质感依次降低或升高等方案,使透光后盖1有更多的金属质感呈现方式。
可选的,如图1所示,金属镀层2在第一区域11中的金属含量沿第一区域11至第二区域12的方向依次降低。为了保持透光后盖1的金属质感为渐变效果,金属镀层2在第一区域11中的金属含量大于第二区域12,也就是说第一区域11的金属质感大于第二区域12,所以保证金属镀层2在第一区域11中的金属含量沿第一区域11至第二区域12的方向依次降低,可以进一步保证单独的第一区域11内也具有渐变的金属质感。
可选的,如图1所示,金属镀层2在第二区域12中的金属含量沿第一区域11至第二区域12的方向依次降低。为了保持透光后盖1的金属质感为渐变效果,金属镀层2在第一区域11中的金属含量大于第二区域12,也就是说第一区域11的金属质感大于第二区域12,所以保证金属镀层2在第二区域12中的金属含量沿第一区域11至第二区域12的方向依次降低,可以进一步保证单独的第二区域12内也具有渐变的金属质感。
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第三区域13中,同样也可以设计为金属镀层2在第三区域13中的金属含量沿第一区域11至第二区域12的方向依次降低,使得第一区域11、第二区域12和第三区域13之间的过渡更加柔和,使得透光后盖1视觉上的渐变效果也更加连贯。同时可以通过调整第一区域11、第二区域12和第三区域13的面积,来进一步调节透光后盖1金属质感的层次感。
可选的,如图1所示,在透光后盖1内喷涂厚度均匀的金属镀层2,并通过褪镀液对金属镀层2逐步分段褪镀。具体方法步骤为在透光后盖1内侧均匀喷涂金属镀层2,优选为厚度大于600nm,反射率大于90%的金属镀层2,再利用退镀液,对金属镀层2依次褪镀。例如将镀层完毕的透光后盖1的底端浸泡在退镀液内,一段时间后,扩大透光后盖1浸泡在退镀液中的面积。浸泡在退镀液内的时间越长,留在透光后盖1上的金属镀层2越少,相应的金属质感越低,越接近透光后盖1其本身的质感,而浸泡在退镀液内的时间越长,留在u明后盖上的金属镀层2越多,相应的金属质感也就越高,所以能够依次形成渐变的金属质感。
可选的,如图1所示,透光后盖1和金属镀层2之间还涂覆有树脂层,金属镀层2喷涂树脂层上,通过有机溶剂将树脂层逐步分段溶解,部分金属镀层2脱落。其中,树脂层为透明层结构,将金属镀层2喷涂于树脂层上,再通过有机溶剂将树脂层溶解,金属镀层2会随着其所连接的树脂层的脱落而一并脱落,更好的控制金属镀层2脱落的数量。
可选的,如图2所示,金属镀层2的喷涂面积大于透光后盖1的面积,透光后盖1与喷涂金属镀层2的喷枪之间设置有挡板3,挡板3悬浮设置于透光后盖1上方,将透光后盖1一端遮挡。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更加简便,由于透光后盖1被挡板3遮挡,喷枪所喷出的金属粒子无法正常到达透光后盖1内表面,但是部分斜向喷出的粒子能够绕过挡板3在透光后盖1内表面成金属质感较低的金属镀层2,且被遮挡区域距离开放区域越远,能够到达的粒子越少。相同时间下,成膜的厚度越薄,金属质感越弱。通过调节成膜的时间和挡板3遮挡区域的大小,可以灵活的实现不同区域的金属质感的渐变效果。
可选的,如图1所示,树脂层通过OC0工艺喷涂于透光后盖1上。
可选的,如图1所示,喷枪和挡板3分别设置于透光后盖1上方的左右两侧,且喷枪高于挡板3进行喷涂。例如第一区域11为透光后盖1的上部,第二区域12为透光后盖1的下部,需要制作的透光后盖1为第一区域11向第二区域12金属质感依次降低的效果,只需在透光后盖1上方对应第二区域12的位置设置一块挡板3,在第一区域11上方设置喷出金属粒子的喷枪,此时喷枪斜向喷出的金属粒子,有部分能够到达第二区域12,所以透光后盖1上部至下部的金属质感会发生变化。为了进一步加强第一区域11的渐变效果,可以将喷枪设置的位置更加靠近透光后盖1上部边缘处,使得第一区域11内有部分金属镀层2也只能通过喷枪斜向射出的金属粒子进行喷涂,相对于喷枪正下方的透光后盖1的金属质感要有所减弱,在第一区域11内形成渐变效果。
可选的,如图1所示,喷涂金属镀层2时,调节喷枪的喷涂量以及喷涂时间,使金属镀层2的厚度大于600nm,反射率大于90%。金属镀层2喷涂的厚度和反射率与其所能呈现的金属质感成正比,尤其是金属镀层2厚度过低,有可能会导致整体金属质感较差。
可选的,如图3和图4所示,透光后盖1具有第三区域13,第二区域12位于第一区域11与第三区域13之间;遮挡层4在第二区域12上的遮光率大于遮挡层4在第三区域13上的遮光率。由于遮挡层4在第一区域11上的遮光率大于遮挡层4在第二区域12上的遮光率,所以本实施例中的透光后盖1整体金属质感为,第一区域11的金属质感小于第二区域12的金属质感,第二区域12的金属质感小于第三区域13,形成了整体渐变的效果。
可选的,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三区域13的遮光率为0。当第三区域13的遮光率为0的时候,透光后盖1呈现的是其本体的颜色,不具有金属质感。
可选的,如图3和图4所示,遮挡层4在第一区域11上的遮光率沿第一区域11至第二区域12的方向依次降低。为了保持透光后盖1的金属质感为渐变效果,在第一区域11中的遮挡层4的遮光率大于第二区域12,也就是说第二区域12所看到的金属镀层2更为清晰,也就是说第一区域11的金属质感小于第二区域12,所以保证金属镀层2在第一区域11中的遮光率沿第一区域11至第二区域12的方向依次降低,可以进一步保证单独的第一区域11内也具有渐变的金属质感。
可选的,如图3和图4所示,遮挡层4在第二区域12上的遮光率沿第一区域11至第二区域12的方向依次降低。为了保持透光后盖1的金属质感为渐变效果,在第一区域11中的遮挡层4的透光率大于第二区域12,也就是说第一区域11的金属质感小于第二区域12,所以保证在第二区域12中的遮挡层4的遮光率沿第一区域11至第二区域12的方向依次降低,可以进一步保证单独的第二区域12内也具有渐变的金属质感。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在第三区域13中,同样也可以设计为第三区域13中的遮挡层4的遮光率沿第一区域11至第二区域12的方向依次降低,使得第一区域11、第二区域12和第三区域13之间的过渡更加柔和,使得透光后盖1视觉上的渐变效果也更加连贯。同时可以通过调整第一区域11、第二区域12和第三区域13的面积,来进一步调节透光后盖1金属质感的层次感。
可选的,如图3和图4所示,遮挡层4为具有色彩、从无色到有色渐变的油墨层,油墨层的透光率随着色彩浓度的降低而增加。具体的说,将第一区域11至第二区域12的油墨层的色彩浓度依次降低,可以实现金属质感由第一区域11向第二区域12依次增加的效果。
可选的,如图3和图4所示,遮挡层4为纹理层,纹理层能够阻断光线的反射,并由纹理层的一端向另一端上填有厚度均匀减小的光学胶,形成纹理深度渐变的纹理层。本实施例的原理为通过纹理层的纹路使遮挡层4能够发生漫反射,从而透过纹理层所看到的金属镀层2越模糊,金属质感越低。而纹理深度越浅,透过纹理层所看到的金属镀层2越清晰,金属质感越高。纹理层整体纹理深度相同,通过增加光学胶,使得纹理层发生漫反射的效果越差,从而提升金属质感。
可选的,如图3和图4所示,金属镀层2的厚度大于600nm,反射率大于90%。金属镀层2喷涂的厚度和反射率与其所能呈现的金属质感成正比,尤其是金属镀层2厚度过低,有可能会导致透过遮挡层4观察金属质感时,金属质感较差。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6)

1.一种壳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超强镀工艺将金属粒子喷涂在透光后盖上以形成金属镀层,所述金属粒子以非均匀的状态分布在所述透光后盖上,并在所述透光后盖上形成渐变光泽;
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所述透光后盖的一侧通过喷涂树脂液防破碎工艺涂覆树脂层;
S2:通过超强镀工艺将金属粒子均匀喷涂于所述树脂层上形成金属镀层;
S3:将所述透光后盖浸入有机溶剂内,通过有机溶剂将树脂层逐步分段溶解,使部分所述金属镀层逐步分段脱落后,将所述透光后盖从所述有机溶剂内取出;
S4:擦除所述透光后盖上残留的有机溶剂,所述壳体制备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所述透光后盖与喷涂所述金属镀层的喷枪之间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透光后盖之间设置有间隙并将所述透光后盖的一侧遮挡;
S2:通过超强镀工艺将金属粒子均匀喷涂于所述透光后盖上形成金属镀层。
3.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采用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制成,所述壳体包括透光后盖,所述透光后盖安装于所述壳体的背部,所述透光后盖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金属镀层,所述金属镀层形成于所述透光后盖的内表面一侧;
所述金属镀层在所述第一区域上的金属含量大于所述金属镀层在所述第二区域上的金属含量;
所述金属镀层在所述透光后盖上形成渐变光泽。
4.一种壳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超强镀工艺形成一层均匀的金属镀层,在金属镀层和透光后盖之间放置有非均匀透光的遮挡层,在所述透光后盖上形成渐变光泽;
所述透光后盖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遮挡层在所述第一区域上的遮光率大于所述遮挡层在所述第二区域上的遮光率;
其中,所述遮挡层为油墨层或者纹理层;
在所述遮挡层为油墨层的情况下,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油墨层印刷于所述透光后盖一侧;
S2:通过超强镀工艺将金属粒子均匀喷涂于所述油墨层上形成金属镀层;
在所述遮挡层为纹理层并且所述纹理层包括渐变的纹理层的情况下,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渐变的纹理层,并将渐变的纹理层固定于所述透光后盖一侧;
S2:通过超强镀工艺将金属粒子均匀喷涂于所述纹理层上形成金属镀层;
在所述遮挡层为纹理层并且所述纹理层包括单一的纹理层的情况下,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纹理单一的纹理层;
S2:在纹理层上涂覆有厚度渐变的光学胶层;
S3:通过超强镀工艺将金属粒子均匀喷涂于所述光学胶层上形成金属镀层。
5.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采用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制成,所述壳体包括透光后盖,所述透光后盖安装于所述壳体的背部,所述透光后盖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金属镀层,所述金属镀层形成于所述透光后盖的内表面一侧;
遮挡层,所述遮挡层设置在所述透光后盖内表面与所述金属镀层之间,所述遮挡层在所述第一区域上的遮光率大于所述遮挡层在所述第二区域上的遮光率;
所述金属镀层在所述透光后盖上形成渐变光泽。
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壳体,所述壳体的透光后盖构造为所述电子设备的后盖。
CN202011025096.9A 2020-09-25 2020-09-25 壳体的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1569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25096.9A CN112156953B (zh) 2020-09-25 2020-09-25 壳体的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25096.9A CN112156953B (zh) 2020-09-25 2020-09-25 壳体的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56953A CN112156953A (zh) 2021-01-01
CN112156953B true CN112156953B (zh) 2023-07-18

Family

ID=73864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25096.9A Active CN112156953B (zh) 2020-09-25 2020-09-25 壳体的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56953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66552A (zh) * 2018-07-27 2018-12-07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壳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80533B (zh) * 2010-11-26 2015-09-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壳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95390B (zh) * 2011-03-25 2016-09-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亮度渐变效果的外壳及其制作方法
CN102517620B (zh) * 2011-12-06 2014-12-17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渐变折射率减反射膜的制备方法
CN108966548A (zh) * 2018-07-05 2018-1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壳体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66552A (zh) * 2018-07-27 2018-12-07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壳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56953A (zh) 2021-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58993A (zh) 视窗及应用该视窗的电子装置
CN103813667B (zh) 用于便携式终端的窗构件及其制造方法
KR100615020B1 (ko) 투광성 전자파 쉴드재와 그 제조방법
CN105034969B (zh) 在高环境光条件下减少明亮装饰性装饰件的反射率的方法
CN105806376A (zh) 近接式光传感器及制作方法
EP2677513B1 (en) Decoration film having mirror effec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11989216A (zh) 功能膜片、玻璃板和终端
CN112156953B (zh) 壳体的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06576434A (zh) 壳体组件、电子设备和壳体组件制作方法
CN101932212A (zh) 视窗及应用该视窗的电子装置
CN205058736U (zh) 一种在可视区域带有图案的钢化玻璃保护膜
CN107544197A (zh) 复合盖板、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09121332B (zh) 陶瓷件的表面处理方法、壳体组件、指纹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05917278A (zh) 带太阳能电池的电子钟表
CN101312623B (zh) 视窗及其制造方法、及应用所述视窗的电子装置
CN104951120A (zh) 感测电路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12954093A (zh) 一种渐变色手机后盖及其制备方法
CN209767982U (zh) 手持终端及其彩色盖板
CN102681125B (zh) 视窗及应用该视窗的电子装置
CN209231545U (zh) 模拟3d曲面的光学膜及包含其的电子产品壳体和屏幕
CN208995579U (zh) 显示面板及跑步机
CN216300407U (zh) 一种3d打印喷涂效果背板
CN201883140U (zh) 一种不导电的金属反射膜
CN109475054A (zh) 一种装饰薄膜、模具及电子设备盖板
CN204965376U (zh)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