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53188A - 折叠式终端 - Google Patents

折叠式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53188A
CN112153188A CN201910578530.7A CN201910578530A CN112153188A CN 112153188 A CN112153188 A CN 112153188A CN 201910578530 A CN201910578530 A CN 201910578530A CN 112153188 A CN112153188 A CN 1121531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rotating
support plate
rotating member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7853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53188B (zh
Inventor
廖常亮
黄涛
钟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7853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5318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531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531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531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531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折叠式终端,属于折叠式终端技术领域。该折叠式终端包括柔性显示屏、第一机身部分、第二机身部分、折叠机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折叠机构包括固定盒、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其中:第一旋转件通过第一转轴铰接在固定盒的第一侧,第二旋转件通过第二转轴铰接在固定盒的第二侧,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均位于固定盒的内部;第一机身部分和第一旋转件固定在第一壳体中,第二机身部分和第二旋转件固定在第二壳体中;折叠状态下,柔性显示屏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相贴合,柔性显示屏的第三部分收容折叠机构形成的收容空间中;展开状态下,第三部分与折叠机构相贴合。采用本申请,可以提高用户操作终端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折叠式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折叠式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折叠式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技术的发展,终端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折叠式的终端因占用空间小,方便携带而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为了实现终端的折叠,终端的屏幕是柔性屏幕,终端的机身可以分为第一机身部分、第二机身部分和转轴,第一机身部分和第二机身部分通过转轴连接,这样,终端便可以通过转轴实现折叠功能。而为了实现终端折叠之后第一机身部分与第二机身部分能够相贴合,那么,第一机身部分与转轴相连的安装边应当位于第一机身部分靠近屏幕的表面处,第二机身部分与转轴相连的安装边应当位于第二机身部分靠近屏幕的表面处,这样,终端进行折叠的过程中,第一机身部分和第二机身部分便不会发生相互干涉,而实现第一机身部分与第二机身部分相贴合。
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上述终端的第一机身部分与转轴相连的安装边位于第一机身部分靠近屏幕的表面处,第二机身部分与转轴相连的安装边位于第二机身部分靠近屏幕的表面处,再加上转轴的直径通常大于屏幕的厚度,使得转轴凸出于屏幕,给用户操作终端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折叠式终端。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了一种折叠式终端,如图1并参考图2所示,该折叠式终端包括柔性显示屏1、第一机身部分2、第二机身部分3、折叠机构4、第一壳体5和第二壳体6,折叠机构4包括固定盒41、第一旋转件42和第二旋转件43,其中:第一旋转件42通过第一转轴铰接在固定盒41的第一侧,第二旋转件43通过第二转轴铰接在固定盒41的第二侧,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均位于固定盒41的内部;第一机身部分2和第一旋转件42并排固定在第一壳体5中,第二机身部分3和第二旋转件43并排固定在第二壳体6中;柔性显示屏1的第一部分11固定在第一机身部分2上,柔性显示屏1的第二部分12固定在第二机身部分3上,柔性显示屏1的第三部分13与折叠机构4的位置相对应,且第三部分13与折叠机构4不相固定;所述折叠式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时,柔性显示屏1的第一部分11与柔性显示屏1的第二部分12相贴合,柔性显示屏1的第三部分13收容在固定盒41、第一旋转件42和第二旋转件43所形成的收容空间中;所述折叠式终端处于展开状态时,柔性显示屏1的第三部分13与第一旋转件42、第二旋转件43和固定盒41相贴合。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第一机身部分2固定安装在第一壳体5中,第二机身部分3固定安装在第二壳体6中,折叠机构4安装在位于第一机身部分2和第二机身部分3之间,折叠机构4的一部分固定安装在第一壳体5中,另一部分固定安装在第二壳体6中,第一壳体5和第二壳体6通过折叠机构4连接在一起,形成折叠式终端的壳体。如图1所示,折叠机构4可以包括固定盒41、第一旋转件42和第二旋转件43,其中,第一旋转件42和第二旋转件43分别铰接在固定盒41的两侧,例如,第一旋转件42通过第一转轴铰接在固定盒41的第一侧,第二旋转件43通过第二转轴铰接在固定盒41的第二侧。第一旋转件42与第一机身部分2相邻,第一旋转件42与第一机身部分2并排固定安装在第一壳体5中,第二旋转件43与第二机身部分3相邻,第二旋转件43与第二机身部分3并排固定安装在第二壳体6中。
柔性显示屏1可以对应第一机身部分2、第二机身部分3和折叠机构4划分为第一部分11、第二部分12和第三部分13。其中,第一部分11固定在第一机身部分2背对第一壳体5的表面上;第二部分12可以固定在第二机身部分3背对第二壳体6的表面上;第三部分13的位置与折叠机构4相对应。为实现柔性显示屏1的伸长和收缩,第三部分13与折叠机构4不相固定,这样,如图4所示,当折叠式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时,柔性显示屏1的第三部分13发生伸长,弯折成水滴状,收容在第一旋转件42、固定盒41和第二旋转件43形成的收容空间中,当折叠式终端处于展开状态时,如图5所示,柔性显示屏1的第三部分13发生收缩,变成水平状与折叠机构4相贴合,也即是,第三部分13与第一旋转件42、第二旋转件43以及固定盒41相贴合。
在实施中,第一旋转件42和第二旋转件43分别铰接在固定盒41的两侧,例如,可以对称铰接在固定盒41的两侧,这样,该折叠机构4具有两个旋转中心,即第一旋转件42与固定盒41通过第一转轴相铰接形成的旋转中心,以及第二旋转件43与固定盒41通过第二转轴相铰接形成的旋转中心,使得该折叠机构4通过两个旋转中心实现折叠和展开。在折叠的过程中,满足第一旋转件42和第二旋转件43距离比较远,当折叠至相互靠近时,就不会发生干涉的现象,这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是否靠近柔性显示屏1不相关,故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可以位于柔性显示屏1的下方,进而不凸出于柔性显示屏1,可见,该折叠式终端既能实现完全折叠,而且实现完全折叠的情况下,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也不会凸出于柔性显示屏。
该折叠式终端实现完全折叠的条件在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的轴心距,大于第一转轴至第一旋转件42靠近柔性显示屏1的表面的距离与第二转轴至第二旋转件43靠近柔性显示屏1的表面的距离之和,与第一转轴、第二转轴是否特别靠近柔性显示屏1关系不大,所以,在满足完全折叠的所需的条件的基础上,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可以位于柔性显示屏1的下方,进而,提高了用户操作终端的便利性,也不会影响折叠式终端的美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旋转件42包括第一旋转臂421和第一支撑板422,第一旋转臂421通过第一转轴铰接在固定盒41的第一侧,第一支撑板422的一侧滑动安装在第一旋转臂421上,第一支撑板422的另一侧铰接在固定盒41上,第一旋转臂421背对第一支撑板422的位置与第一壳体5相固定;第二旋转件43包括第二旋转臂431和第二支撑板432,第二旋转臂431通过第二转轴铰接在固定盒41的第二侧,第二支撑板432的一侧滑动安装在第二旋转臂431上,第二支撑板432的另一侧铰接在固定盒41上,第二旋转臂431背对第二支撑板432的位置与第二壳体6相固定;所述折叠式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支撑板422向靠近第一壳体5的方向滑动至与第一机身部分2之间的间距大于预设数值的位置处,第二支撑板432向靠近第二壳体6的方向滑动至与第二机身部分3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预设数值的位置处,柔性显示屏1的第三部分13收容在第一旋转臂421、第一支撑板422、固定盒41的上盖417、第二支撑板432和第二旋转臂431所形成的收容空间中;所述折叠式终端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422向远离第一壳体5的方向滑动至与第一机身部分2相齐平的位置处,第二支撑板432向远离第二壳体6的方向滑动至与第二机身部分3相齐平的位置处,柔性显示屏1的第三部分13与第一支撑板422、固定盒41的上盖417和第二支撑板432相贴合。
其中,由于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在结构上、安装位置等上类似,故可以以旋转件简称,该旋转件指的是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壳体指的是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旋转件可以包括旋转臂和支撑板,旋转臂用于实现与固定盒41的铰接,支撑板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1,由于支撑板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1,故在安装关系上,支撑板与柔性显示屏相邻,旋转臂与壳体相邻。如果以折叠式终端的柔性显示屏所在的位置为上,以壳体所在的位置为下,相应的,支撑板位于旋转臂的上部。
旋转臂旋转的过程中,支撑板也会随着旋转,相应的,支撑板与固定盒相铰接。而由于旋转臂和支撑板都与固定盒相铰接,而且旋转中心不相同,为了避免相干涉,支撑板和旋转臂滑动安装,这样,旋转臂相对于固定盒旋转的过程中,支撑板既可以相对于固定盒旋转,也可以相对于旋转臂发生滑动。而且,在折叠的过程中,支撑板相对于旋转臂,朝向靠近壳体所在的方向滑动,在展开的过程中,支撑板相对于旋转臂,朝向远离壳体所在的方向滑动。
其中,在未特殊指明的情况下,所述的旋转臂指的是第一旋转臂和第二旋转臂中的一个,支撑板是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中的一个。
这样,该折叠式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支撑板422向靠近第一壳体5的方向滑动至与第一机身部分2之间的间距大于预设数值的位置处,第二支撑板432向靠近第二壳体6的方向滑动至与第二机身部分3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预设数值的位置处,柔性显示屏1的第三部分13收容在第一旋转臂421、第一支撑板422、固定盒41的上盖417、第二支撑板432和第二旋转臂431所形成的收容空间中。
其中,第一支撑板422滑动至与第一机身部分2之间的间距大于预设数值的位置处,第二支撑板432滑动至与第二机身部分3之间的间距大于预设数值的位置处,是因为,折叠的过程中,容纳柔性显示屏1的第三部分13会发生弯折而形成的水滴状,占用空间较大,为了使第一支撑板422和第二支撑板432之间腾出足够的空间,来容纳柔性显示屏1的第三部分13,故第一支撑板422应当滑动至与第一机身部分2之间的间距大于预设数值的位置处,第二支撑板432应当滑动至与第二机身部分3之间的间距大于预设数值的位置处。
该折叠式终端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422向远离第一壳体5的方向滑动至与第一机身部分2相齐平的位置处,第二支撑板432向远离第二壳体6的方向滑动至与第二机身部分3相齐平的位置处,柔性显示屏1的第三部分13与第一支撑板422、固定盒41的上盖417和第二支撑板432相贴合。
这样,折叠式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形成足够的空间来容纳柔性显示屏的伸长和收缩,进而,可以避免柔性显示屏在折叠的过程中,相对于第一机身部分2和第二机身部分3发生移动的情况,可见,该柔性显示屏在折叠的过程中,不会相对于机身部分发生移动的情况,进而在展开状态下,不影响用户在柔性显示屏上的正常操作,进而,可以增强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旋转臂421包括第一侧板423和第一固定体424,第一侧板423垂直固定在第一固定体424上,第一侧板423通过第一转轴铰接在固定盒41的第一侧,第一侧板423远离固定盒41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条形滑槽4231,第一支撑板422上设置有第一滑块4221,第一滑块4221位于第一条形滑槽4231中,第一支撑板422位于第一固定体424的上方,第一固定体424的背对第一支撑板422的表面与第一壳体5相固定,第一条形滑槽4231的第一端与第一机身部分2相齐平,第一条形滑槽4231的第二端与第一机身部分2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预设数值;第二旋转臂431包括第二侧板433和第二固定体434,第二侧板433垂直固定在第二固定体434上,第二侧板433通过第二转轴铰接在固定盒41的第二侧,第二侧板433远离固定盒41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条形滑槽4331,第二支撑板432上设置有第二滑块4321,第二滑块4321位于第二条形滑槽4331中,第二支撑板432位于第二固定体434的上方,第二固定体434的背对第二支撑板432的表面与第二壳体6相固定,第二条形滑槽4331的第一端与第二机身部分3相齐平,第二条形滑槽4331的第二端与第二机身部分3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预设数值;所述折叠式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支撑板422通过第一滑块4221滑动至第一条形滑槽4231的第二端,位于与第一机身部分2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预设数值的位置处;第二支撑板432通过第二滑块4321滑动至第二条形滑槽4331的第二端,位于与第二机身部分3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预设数值的位置处;所述折叠式终端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422通过第一滑块4221滑动至第一条形滑槽4231的第一端,位于与第一机身部分2相齐平的位置处;第二支撑板432通过第二滑块4321滑动至第二条形滑槽4331的第一端,位于与第二机身部分3相齐平的位置处。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如上述所述,旋转臂用于与固定盒相铰接,支撑板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相应的,在结构上,旋转臂可以包括侧板和固定体,侧板与固定体相固定,例如,两者垂直相固定。侧板用于与固定盒实现铰接,固定体用于实现与壳体相固定。其中,侧板靠近固定盒的一端包括有用于实现铰接的结构,侧板靠近支撑板的一端包括用于实现滑动安装的结构。具体的结构可以是:
对于第一旋转件42,第一旋转臂421包括第一侧板423和第一固定体424,第一侧板423垂直固定在第一固定体424上,第一侧板423通过第一转轴铰接在固定盒41的第一侧,第一侧板423远离固定盒41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条形滑槽4231,第一支撑板422上设置有第一滑块4221,第一滑块4221位于第一条形滑槽4231中,第一支撑板422位于第一固定体424的上方,第一固定体424的背对第一支撑板422的表面与第一壳体5相固定,第一条形滑槽4231的第一端与第一机身部分2相齐平,第一条形滑槽4231的第二端与第一机身部分2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预设数值。
同样地,对于第二旋转件43,第二旋转臂431包括第二侧板433和第二固定体434,第二侧板433垂直固定在第二固定体434上,第二侧板433通过第二转轴铰接在固定盒41的第二侧,第二侧板433远离固定盒41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条形滑槽4331,第二支撑板432上设置有第二滑块4321,第二滑块4321位于第二条形滑槽4331中,第二支撑板432位于第二固定体434的上方,第二固定体434的背对第二支撑板432的表面与第二壳体6相固定,第二条形滑槽4331的第一端与第二机身部分3相齐平,第二条形滑槽4331的第二端与第二机身部分3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预设数值。
这样,所述折叠式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支撑板422通过第一滑块4221滑动至第一条形滑槽4231的第二端,位于与第一机身部分2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预设数值的位置处;第二支撑板432通过第二滑块4321滑动至第二条形滑槽4331的第二端,位于与第二机身部分3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预设数值的位置处;所述折叠式终端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422通过第一滑块4221滑动至第一条形滑槽4231的第一端,位于与第一机身部分2相齐平的位置处;第二支撑板432通过第二滑块4321滑动至第二条形滑槽4331的第一端,位于与第二机身部分3相齐平的位置处。
其中,在未特殊指明的情况下,所述侧板是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中的一个,所述固定体是第一固定体和第二固定体中的一个。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固定盒41沿着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侧板411,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分别设置于第三侧板411上;第一旋转臂421的第一侧板423的第二端部设置有第一转轴孔,第二旋转臂431的第二侧板433的第二端部设置有第二转轴孔;所述第一转轴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孔中,所述第二转轴安装在所述第二转轴孔中。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如图7所示,固定盒41可以包括盒装底座416和上盖417,其中,盒装底座416的沿着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形状可以呈圆弧形,盒装底座416沿着长度方向的两端包括第三侧板411,相应的,第三侧板411的形状可以是圆弧形状,盒状底座416和两端的第三侧板411形成具有开口的盒状结构,上盖417盖合在盒状底座416的开口上。其中,上盖417可以具有板状结构,也可以称为支撑板,主要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1的第三部分13,上盖417盖合在盒状底座416上,第三侧板411的内表面上可以设置有第一转轴412和第二转轴413,例如,第一转轴412和第二转轴413垂直固定在第三侧板411的内表面上,其中,第三侧板411的内表面也即是,位于盒装底座416内部的表面。
如上述所述,第一旋转件42通过第一转轴412旋转安装在固定盒41上,第二旋转件43通过第二转轴413旋转安装在固定盒41上,相应的,第一旋转件42包括与第一转轴412相对应的第一转轴孔,第二旋转件43包括与第二转轴413相对应的第二转轴孔,具体的结构可以是:
如图8并参考图1所示,第一旋转件42可以包括第一旋转臂421,第一旋转臂421又可以包括第一侧板423和第一固定体424,第一侧板423垂直固定在第一固定体424上,也即是,第一固定体424沿着长度方向的端部安装有第一侧板423。同样,如图9所示,第二旋转件43可以包括第二旋转臂431,第二旋转臂431又可以包括第二侧板433和第二固定体434,第二侧板433垂直固定在第二固定体434上,也即是第二固定体434沿着长度方向的端部安装有第二侧板433。如图8所示,第一旋转件42的第一侧板423上设置有与第一转轴412相对应的第一转轴孔4232,如图9所示,第二旋转件43的第二侧板433上设置有与第二转轴413相对应的第二转轴孔4332;第一转轴412安装在第一转轴孔4232中,第二转轴413安装在第二转轴孔4332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旋转臂421的第一侧板423上设置有以所述第一转轴孔为圆心的第一弧形凸起425;第二旋转臂431的第二侧板433上设置有以所述第二转轴孔为圆心的第二弧形凸起435;固定盒41的第三侧板411上分别设置有以所述第一转轴为圆心的第一弧形凹槽414,以所述第二转轴为圆心的第二弧形凹槽415;第一弧形凸起425安装在第一弧形凹槽414中,第二弧形凸起435安装在第二弧形凹槽415。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第一旋转件42绕着第一转轴412旋转的过程中,第一弧形凸起425在第一弧形凹槽414中进行圆周滑动,第二旋转件43绕着第二转轴413旋转的过程中,第二弧形凸起435在第二弧形凹槽415中进行圆周滑动。由于第一弧形凸起425支撑在第一弧形凹槽414中,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支撑力,进而可以为第一转轴412分担一定的承重,第二弧形凸起435支撑在第二弧形凹槽415中,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支撑力,进而可以为第二转轴413分担一定的承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起到保护作用,可以避免长时间使用过程中而导致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折断,进一步,可以提高折叠式终端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折叠机构4还包括用于为第一旋转件42和第二旋转件43的旋转提供阻尼的阻尼件44,阻尼件44安装在固定盒41中,且位于第一旋转件42和第二旋转件43之间,阻尼件44包括第一旋转轴441、第二旋转轴442和固定部443;固定部443固定安装在固定盒41中,第一旋转轴441与第一旋转件42相邻且旋转安装在固定部443上,第二旋转轴442与第二旋转件43相邻且旋转安装在固定部443上;第一旋转轴441和第一旋转件42相互靠近的位置处均设置有齿轮,第一旋转轴441与第一旋转件42通过齿轮相连,第二旋转轴442与第二旋转件43相互靠近的位置处均设置有齿轮,第二旋转轴442与第二旋转件43通过齿轮相连;第一旋转轴441,用于通过与固定部443之间的摩擦阻力为第一旋转件42的旋转提供阻尼,第二旋转轴442用于通过与固定部443之间的摩擦阻力为第二旋转件43的旋转提供阻尼。
其中,阻尼件44主要为第一旋转件42和第二旋转件43提供阻尼,以使折叠式终端能够正常使用,但是不会阻挡和限制第一旋转件42和第二旋转件43的旋转,只是为第一旋转件42和第二旋转件43的旋转提供一定的阻力。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如图13、图14至图17、图19和图20所示,阻尼件44可以包括第一旋转轴441、第二旋转轴442和固定部443。其中,如图13并参考图14所示,固定部443安装在固定盒41中;第一旋转轴441与第一旋转件42相邻,且旋转安装在固定部443上,第一旋转轴441与第一旋转件42传动相连;第二旋转轴442与第二旋转件43相邻,且旋转安装在固定部443上,第二旋转轴442与第二旋转件43传动相连。固定部443可以固定在固定盒41上,例如,可以固定在盒状底座416上,与盒状底座416相对静止,第一旋转轴441和第二旋转轴442旋转安装在固定部443上。其中,旋转安装的方式具有多种,例如,固定部443上设置有安装孔或者安装槽等,第一旋转轴441安装在固定部443上的安装孔或者安装槽中。同样,第二旋转轴442也可以安装在固定部443上的安装孔或者安装槽中,实现旋转安装。
这样,第一旋转轴441在固定部443上旋转时,第一旋转轴441与固定部443之间具有摩擦力,可以阻碍两者之间的相对旋转,使第一旋转轴441的旋转难度增大,而第一旋转轴441与第一旋转件42传动连接,进而可以为第一旋转件42提供阻尼。第二旋转轴442在固定部443上旋转时,第二旋转轴442与固定部443之间具有摩擦力,可以阻碍两者之间的相对旋转,使第二旋转轴442的旋转难度增大,而第二旋转轴442与第二旋转件43传动连接,进而可以为第二旋转件43提供阻尼。
如图15至17并参考图19所示,第一旋转轴441和第一旋转件42的第一支撑板422相互靠近的位置处均设置有齿轮,第二旋转轴442与第二旋转件43的第二支撑板432相互靠近的位置处均设置有齿轮;第一旋转轴441与第一旋转件42通过齿轮传动连接,第二旋转轴442与第二旋转件43通过齿轮传动相连。这样,当第一旋转件42旋转时,便可以通过齿轮带动第一旋转轴441旋转,当第二旋转件43旋转时,便可以通过齿轮带动第二旋转轴442旋转。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旋转轴441上套设有第一阻尼弹簧444,第二旋转轴442上套设有第二阻尼弹簧445;第一旋转轴441上,靠近第一阻尼弹簧444每一端位置处均套装有两个环形块,与第一阻尼弹簧444相邻的环形块上设置有轴向移动结构,与第一阻尼弹簧444不相邻的环形块上设置有轴向限位结构,相邻两个环形块相互接触的表面上均设置有凹凸结构,并通过凹凸结构相咬合;第二旋转轴442上,靠近第二阻尼弹簧445每一端位置处均套装有两个环形块,与第二阻尼弹簧445相邻的环形块上设置有轴向移动结构,与第二阻尼弹簧445不相邻的环形块上设置有轴向限位结构,相邻两个环形块相互接触的表面上均设置有凹凸结构,并通过凹凸结构相咬合;第一阻尼弹簧444的每一端位置处的两个环形块中,一个环形块上设置有圆周旋转结构,另一个环形块上设置有圆周限位结构;第二阻尼弹簧445的每一端位置处的两个环形块中,一个环形块上设置有圆周旋转结构,另一个环形块上设置有圆周限位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第一阻尼弹簧444在第一旋转轴441上处于压缩状态,故第一旋转轴441上,与第一阻尼弹簧444不相邻的环形块的轴向被限位,也即是,第一旋转轴441上四个环形块中,最两端的两个环形块处于轴向被限位的状态,使第一阻尼弹簧444处于压缩状态。同样,第二阻尼弹簧445在第二旋转轴442上也处于压缩状态,故第二旋转轴442上,与第二阻尼弹簧445不相邻的环形块的轴向被限位,也即是,第二旋转轴442上四个环形块中,最两端的两个环形块处于轴向被限位的状态,使第二阻尼弹簧445处于压缩状态。
第一阻尼弹簧444和相邻两个环形块的综合作用下,为第一旋转轴441提供阻尼,相应的,第一旋转轴441上,与第一阻尼弹簧444相邻的环形块的轴向未被限位,相邻两个环形块相互接触的表面上均设置有凹凸结构,并通过凹凸结构相咬合,且第一阻尼弹簧444每一端位置处的两个环形块中,一个环形块随第一旋转轴441旋转,另一个环形块不随第一旋转轴441旋转。这样,当第一旋转轴441发生旋转时,第一旋转轴441上相邻两个环形块发生相对旋转,而这两个相邻环形块相接触的表面上具有凹凸结构,那么,相对旋转的过程中,需要越过彼此的凸起结构,而第一阻尼弹簧444的弹力又使这两个相邻环形块紧紧相接触,所以,需要更大的力才能越过彼此的凸起结构,进而,为第一旋转轴441提供阻尼。同样地,第二阻尼弹簧445和相邻两个环形块的综合作用下,为第二旋转轴442提供阻尼,情况与上述类似,便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阻尼件44还包括同步限位件446,同步限位件446靠近第一旋转轴441的第一侧壁和靠近第二旋转轴442的第二侧壁均具有弧面结构,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上均设置有凸起,所述第一侧壁上的凸起与所述第二侧壁上的凸起的位置关于两个凸起之间的镜面相对称;第一旋转轴441上设置有螺旋槽4411,第二旋转轴442上设置有螺旋槽4421,螺旋槽4411与螺旋槽4421的位置关于螺旋槽4411与螺旋槽4421之间的镜面相对称;同步限位件446安装于第一旋转轴441和第二旋转轴442之间,所述第一侧壁的凸起位于螺旋槽4411中,所述第二侧壁的凸起位于螺旋槽4421中,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一旋转轴441相贴合,所述第二侧壁与第二旋转轴442相贴合。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同步限位件446安装在第一旋转轴441和第二旋转轴442之间,在第一旋转轴441和第二旋转轴442旋转的过程中,同步限位件446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始终分别与第一旋转轴441、第二旋转轴442相贴合。其中,同步限位件446的第一侧壁上的凸起在第一旋转轴441的螺旋槽4411中移动,同步限位件446的第二侧壁上的凸起在第二旋转轴442的螺旋槽4421中移动。这样,第一旋转轴441和第二旋转轴442在旋转的过程中,同步限位件446的第一侧壁上的凸起在螺旋槽4411中,同步限位件446的第二侧壁上的凸起在螺旋槽4421中,相互干渉,进而可以使第一旋转轴441相对于固定盒41的旋转角度与第二旋转轴442相对于固定盒41的旋转角度一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该折叠式终端,包括柔性显示屏、第一机身部分、第二机身部分、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折叠机构,折叠机构包括固定盒、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其中:第一旋转件通过第一转轴铰接在固定盒的第一侧,第二旋转件通过第二转轴铰接在固定盒的第二侧;第一机身部分和第一旋转件并排固定安装在第一壳体中,第二机身部分和第二旋转件并排固定安装在第二壳体中,柔性显示屏的第一部分固定安装在第一机身部分上,柔性显示屏的第二部分固定安装在第二机身部分上,柔性显示屏的第三部分与折叠机构相对应,且第三部分与折叠机构不相固定,以实现柔性显示屏的伸长和收缩。该折叠机构通过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实现折叠。在折叠的过程中,无需为了避免第一机身部分与第二机身部分相干涉而使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靠近柔性显示屏,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可以位于柔性显示屏的下方不会凸出于柔性显示屏,进而,可以提高用户操作终端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式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式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式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式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式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机构的固定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机构的第一旋转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机构的第二旋转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机构的第一旋转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机构的第二旋转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定盒的第三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机构的组装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机构的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机构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机构处于半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机构处于完全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机构的第一旋转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式终端的折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式终端的折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柔性显示屏 2、第一机身部分
3、第二机身部分 4、折叠机构
5、第一壳体 6、第二壳体
41、固定盒 42、第一旋转件
43、第二旋转件 44、阻尼件
411、第三侧板 412、第一转轴
413、第二转轴 414、第一弧形凹槽
415、第二弧形凹槽 416、盒状底座
417、上盖 418、第三转轴孔
419、第四转轴孔
421、第一旋转臂 422、第一支撑板
423、第一侧板 424、第一固定体
425、第一弧形凸起 426、第三转轴
427、第四侧板
431、第二旋转臂 432、第二支撑板
433、第二侧板 434、第二固定体
435、第二弧形凸起 436、第四转轴
437、第五侧板
441、第一旋转轴 442、第二旋转轴
443、固定部 444、第一阻尼弹簧
445、第二阻尼弹簧 446、同步限位件
4221、第一滑块 4231、第一条形滑槽
4232、第一转轴孔 4321、第二滑块
4331、第二条形滑槽 4332、第二转轴孔
4411、螺旋槽 4421、螺旋槽
E1、F1、G1、H1、E2、F2、G2和H2:环形块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折叠式终端,该折叠式终端可以是任何终端设备,例如,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为方便介绍,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可以以手机示例,其他情况与之类似,便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折叠式终端,如图1并参考图2所示,该折叠式终端可以包括柔性显示屏1、第一机身部分2、第二机身部分3、折叠机构4、第一壳体5和第二壳体6,第一机身部分2固定安装在第一壳体5中,第二机身部分3固定安装在第二壳体6中,折叠机构4位于第一机身部分2和第二机身部分3之间,折叠机构4的一部分固定安装在第一壳体5中,另一部分固定安装在第二壳体6中,第一壳体5和第二壳体6通过折叠机构4连接在一起,形成折叠式终端的壳体。柔性显示屏1的一部分固定安装在第一机身部分2背对第一壳体5的表面上,柔性显示屏1的一部分固定安装在第二机身部分3上背对第二壳体6的表面上,柔性显示屏1的另一部分对应于折叠机构4,该折叠式终端可以在折叠机构4所在的位置处发生对折,完全折叠之后,如图3所示,第一机身部分2对应的柔性显示屏1和第二机身部分3对应的柔性显示屏1能够相贴合。
其中,第一机身部分2和第二机身部分3是折叠机构4将整机分割的两个机身部分,可以位于折叠机构4的左右两侧,也可以位于折叠机构4的上下两侧等,另外,第一机身部分2和第二机身部分3可以关于折叠机构4相对称,也可以不相对称,本实施例对第一机身部分2和第二机身部分3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形状不做具体限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灵活设置。
其中,为方便介绍,本实施例中会涉及到上下和内外方位名词,这些方位名词仅仅用于结构介绍,并不形成具体限定,对于折叠式终端为手机的情况下,上下关系可以依据听筒和话筒的上下关系,内外可以以显示屏和壳体之间的内部为内,与内部相对的为外部。
在实施中,该折叠式终端可以在多个位置处发生折叠,相应的,该折叠式终端可以包括多个折叠机构4和多个机身部分,例如,可以包括两个折叠机构4和三个机身部分,相邻两个机身部分通过折叠机构4相连,这样该折叠式终端具有两个折叠位置。可见,该折叠式终端包括至少一个折叠机构和至少两个机身部分,相邻两个机身部分通过折叠机构相连。其中,本实施例对该折叠式终端包括的折叠机构和机身部分的数量不做限定,为方便叙述,可以以一个折叠机构4和两个机身部分(第一机身部分2和第二机身部分3)示例,其余情况与之类似。
如图1所示,折叠机构4可以包括固定盒41、第一旋转件42和第二旋转件43,其中,第一旋转件42和第二旋转件43分别铰接在固定盒41的两侧,例如,第一旋转件42通过第一转轴铰接在固定盒41的第一侧,第二旋转件43通过第二转轴铰接在固定盒41的第二侧。第一旋转件42与第一机身部分2相邻,第一旋转件42与第一机身部分2并排固定安装在第一壳体5中,第二旋转件43与第二机身部分3相邻,第二旋转件43与第二机身部分3并排固定安装在第二壳体6中。这样,第一旋转件42绕着第一转轴相对于固定盒41旋转时,可以带着第一壳体5、第一机身部分2一起相对于固定盒41旋转,第二旋转件43绕着第二转轴相对于固定盒41旋转时,可以带着第二壳体6、第二机身部分3一起相对于固定盒41旋转。
在实施中,第一机身部分2、折叠机构4和第二机身部分3组成了折叠式终端的整机,第一壳体5和第二壳体6通过折叠机构4相连,形成折叠式终端的壳体,柔性显示屏1安装在整机背对壳体的表面上。例如,如图4所示,柔性显示屏1可以对应第一机身部分2、第二机身部分3和折叠机构4划分为第一部分11、第二部分12和第三部分13。其中,第一部分11固定在第一机身部分2背对第一壳体5的表面上;第二部分12可以固定在第二机身部分3背对第二壳体6的表面上;第三部分13的位置与折叠机构4相对应。为实现柔性显示屏1的伸长和收缩,第三部分13与折叠机构4不相固定,这样,如图4所示,当折叠式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时,柔性显示屏1的第三部分13发生伸长,弯折成水滴状,收容在第一旋转件42、固定盒41和第二旋转件43形成的收容空间中,当折叠式终端处于展开状态时,如图5所示,柔性显示屏1的第三部分13发生收缩,变成水平状与折叠机构4相贴合,也即是,第三部分13与第一旋转件42、第二旋转件43以及固定盒41相贴合。
在实施中,第一旋转件42和第二旋转件43分别铰接在固定盒41的两侧,例如,可以对称铰接在固定盒41的两侧,这样,该折叠机构4具有两个旋转中心,即第一旋转件42与固定盒41通过第一转轴相铰接形成的旋转中心,以及第二旋转件43与固定盒41通过第二转轴相铰接形成的旋转中心,使得该折叠机构4通过两个旋转中心实现折叠和展开。在折叠的过程中,满足第一旋转件42和第二旋转件43距离比较远,当折叠至相互靠近时,就不会发生干涉的现象,这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是否靠近柔性显示屏1不相关,故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可以位于柔性显示屏1的下方,进而不凸出于柔性显示屏1,可见,该折叠式终端既能实现完全折叠,而且实现完全折叠的情况下,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也不会凸出于柔性显示屏。
其中,实现第一旋转件42和第二旋转件43不相干涉,也即是,实现折叠式终端完全折叠的条件可以是,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的轴心距大于第一转轴至第一旋转件42靠近柔性显示屏1的表面的距离与第二转轴至第二旋转件43靠近柔性显示屏1的表面的距离之和。可以参考图6所示,线段O1O2大于线段O1P与线段QO2之和。这样,折叠至第一旋转件42和第二旋转件43相互靠近时,两者也不会发生相互干渉的现象。
在应用中,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的轴心距在满足上述条件之后,如果过大,则会导致在折叠的过程中,柔性显示屏1的第三部分13会朝外鼓起,为了避免该情况,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的轴心距小于预设阈值,该预设阈值可以通过理论计算和仿真模拟来确定,例如,可以将折叠的过程中,第三部分13恰好出现不会朝外鼓起时,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的轴心距,确定为预设阈值。这样,预设阈值确定之后,技术人员可以再基于第一转轴至第一旋转件42靠近柔性显示屏1表面的距离、第二转轴至第二旋转件43靠近柔性显示屏1表面的距离,以及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的轴心距,三者之间的关系,确定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在固定盒41中的具体位置。
可见,该折叠式终端实现完全折叠的条件在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的轴心距,大于第一转轴至第一旋转件42靠近柔性显示屏1的表面的距离与第二转轴至第二旋转件43靠近柔性显示屏1的表面的距离之和,与第一转轴、第二转轴是否特别靠近柔性显示屏1关系不大,所以,在满足完全折叠的所需的条件的基础上,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可以位于柔性显示屏1的下方,进而,提高了用户操作终端的便利性,也不会影响折叠式终端的美观。
下面将对该折叠机构4的具体结构,以及在折叠式终端上的安装关系、安装位置进行详细介绍:
可选的,旋转件与固定盒相铰接的方式具有多种,例如,可以通过转轴与转轴孔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弹性件的方式实现等。具体的,通过弹性件实现铰接的情况下,第一旋转件42与固定盒41之间可以通过弹性件相连,第二旋转件43与固定盒41之间可以通过弹性件相连,进而,实现第一旋转件42和第二旋转件43都可以相对于固定盒41发生旋转。第一旋转件42和第二旋转件43通过转轴与转轴孔相配合的方式分别与固定盒41相铰接的情况可以如下:
一种情况可以是,上述的第一转轴设置在第一旋转件42上,第一转轴属于第一旋转件42的结构,上述的第二转轴设置在第二旋转件43上,第二转轴属于第二旋转件43的结构。具体的,第一旋转件42上设置有转轴,固定盒41与第一旋转件42相靠近的位置设置有转轴孔,第一旋转件42上的转轴安装在固定盒41的转轴孔中,实现第一旋转件42与固定盒41的铰接。同样,第二旋转件43上设置有转轴,固定盒41与第二旋转件43相靠近的位置设置有转轴孔,第二旋转件43上的转轴安装在固定盒41的转轴孔中,实现第二旋转件43与固定盒41的铰接。
另一种情况可以是,上述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也可以均设置在固定盒41上,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均属于固定盒41的结构。具体的,第一旋转件42上设置有转轴孔,固定盒41与第一旋转件42相靠近的位置设置有转轴,固定盒41上的转轴安装在第一旋转件42的转轴孔中,实现第一旋转件42与固定盒41的铰接。同样,第二旋转件43上设置有转轴孔,固定盒41与第二旋转件43相靠近的位置设置有转轴,固定盒41上的转轴安装在第二旋转件43的转轴孔中,实现第二旋转件43与固定盒41的铰接。
本实施例中对第一旋转件42与固定盒41的铰接方式,以及第二旋转件43与固定盒41的铰接方式不做限定,能够实现相对旋转即可,可以以第一旋转件42、第二旋转件43上设置有转轴孔,固定盒41上设置转轴示例。具体的结构可以如下:
如图7所示,固定盒41可以包括盒装底座416和上盖417,其中,盒装底座416的沿着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形状可以呈圆弧形,盒装底座416沿着长度方向的两端包括第三侧板411,相应的,第三侧板411的形状可以是圆弧形状,盒状底座416和两端的第三侧板411形成具有开口的盒状结构,上盖417盖合在盒状底座416的开口上。其中,上盖417可以具有板状结构,也可以称为支撑板,主要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1的第三部分13,上盖417盖合在盒状底座416上,第三侧板411的内表面上可以设置有第一转轴412和第二转轴413,例如,第一转轴412和第二转轴413垂直固定在第三侧板411的内表面上,其中,第三侧板411的内表面也即是,位于盒装底座416内部的表面。
如上述所述,第一旋转件42通过第一转轴412旋转安装在固定盒41上,第二旋转件43通过第二转轴413旋转安装在固定盒41上,相应的,第一旋转件42包括与第一转轴412相对应的第一转轴孔,第二旋转件43包括与第二转轴413相对应的第二转轴孔,具体的结构可以是:
如图8并参考图1所示,第一旋转件42可以包括第一旋转臂421,第一旋转臂421又可以包括第一侧板423和第一固定体424,第一侧板423垂直固定在第一固定体424上,也即是,第一固定体424沿着长度方向的端部安装有第一侧板423。同样,如图9所示,第二旋转件43可以包括第二旋转臂431,第二旋转臂431又可以包括第二侧板433和第二固定体434,第二侧板433垂直固定在第二固定体434上,也即是第二固定体434沿着长度方向的端部安装有第二侧板433。如图8所示,第一旋转件42的第一侧板423上设置有与第一转轴412相对应的第一转轴孔4232,如图9所示,第二旋转件43的第二侧板433上设置有与第二转轴413相对应的第二转轴孔4332;第一转轴412安装在第一转轴孔4232中,第二转轴413安装在第二转轴孔4332中。
其中,第一转轴412和第二转轴413为折叠机构的旋转中心,该折叠机构具有两个旋转中心。
其中,第一旋转臂421的第一侧板423一方面用于与固定盒41实现铰接,另一方面用于与第一支撑板422(下文介绍第一旋转件42时将会详细介绍)实现滑动安装,第一固定体424用于与第一机身部分2实现相固定。同样,第二旋转臂431的第二侧板433一方面用于与固定盒41实现铰接,另一方面用于与第二支撑板432(下文介绍第二旋转件43时将会详细介绍)实现滑动安装,第二固定体434用于与第二机身部分3实现相固定。
在实施中,第一转轴41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例如,两个第三侧板411之间设置一个第一转轴412,可以是,两个第三侧板411上分别设置一个第一转轴412,这两个第一转轴412在同一条直线上。同样,第二转轴413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例如,两个侧板411之间设置一个第二转轴413,可以是,两个侧板411上分别设置一个第二转轴413,这两个第二转轴413在同一条直线上。
第一转轴孔423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例如,一个第一转轴412的情况下,第一转轴孔4232可以是一个条形的转轴通孔,两个第一转轴412的情况下,第一转轴孔4232的数量也为两个,分别对应一个第一转轴412。同样,第二转轴孔433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例如,一个第二转轴413的情况下,第二转轴孔4332可以是一个条形的转轴通孔,两个第二转轴413的情况下,第二转轴孔4332的数量也为两个,分别对应一个第二转轴413。
其中,本实施例对第一转轴412和第二转轴413的数量不做限定,能够实现第一旋转件42铰接在固定盒41上,第二旋转件43铰接在固定盒41上即可。
在实施中,通过第一转轴412安装在第一转轴孔4232中,实现第一旋转件42与固定盒41相铰接;通过第二转轴413安装在第二转轴孔4332中,实现第二旋转件43与固定盒41相铰接。固定盒41的第三侧板411的内表面分别与第一旋转件42的第一侧板423的外表面、第二旋转件43的第二侧板433的外表面相接触,进而,固定盒41的第三侧板411可以遮挡住第一旋转件42的第一侧板423和第二旋转件43的第二侧板433,进而,可以提升折叠机构的美观。
可选的,为了减轻第一转轴412和第二转轴413的承重,相应的,可以在固定盒41的第三侧板411上设置用于为第一转轴412和第二转轴413分担承重的承重凸起,也可以分别在第一旋转件42的第一侧板423上、第二旋转件43的第二侧板433上设置承重凸起。例如,如图10所示,第一旋转件42的第一侧板423上设置有以第一转轴孔4232为圆心的第一弧形凸起425;如图11所示,第二旋转件43的第二侧板433上设置有以第二转轴孔4332为圆心的第二弧形凸起435;如图12所示,固定盒41的第三侧板411上分别设置有以第一转轴412为圆心的第一弧形凹槽414,以第二转轴413为圆心的第二弧形凹槽415;第一弧形凸起425安装在第一弧形凹槽414中,第二弧形凸起435安装在第二弧形凹槽415。
其中,第一旋转件42的第一侧板423上的第一弧形凸起425即是为第一转轴412分担承重的承重凸起,第二旋转件43的第二侧板433上的第二弧形凸起435即是为第二转轴413分担承重的承重凸起。
在实施中,第一旋转件42绕着第一转轴412旋转的过程中,第一弧形凸起425在第一弧形凹槽414中进行圆周滑动,第二旋转件43绕着第二转轴413旋转的过程中,第二弧形凸起435在第二弧形凹槽415中进行圆周滑动。由于第一弧形凸起425支撑在第一弧形凹槽414中,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支撑力,进而可以为第一转轴412分担一定的承重,第二弧形凸起435支撑在第二弧形凹槽415中,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支撑力,进而可以为第二转轴413分担一定的承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起到保护作用,可以避免长时间使用过程中而导致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折断。进而,可以提高折叠式终端的使用寿命。
当然,也可以在第一旋转件42的第一侧板423上设置以第一转轴孔4232为圆心的弧形凹槽,在固定盒41的第三侧板411上设置以第一转轴412为圆心的弧形凸起,第二旋转件43的第二侧板433上设置以第二转轴孔4332为圆心的弧形凹槽,在固定盒41的第三侧板411上设置以第二转轴413为圆心的弧形凸起。其中,本实施例对弧形凹槽与弧形凸起的设置位置不做限定,能够为第一转轴412和第二转轴413分担承重即可。
以上是关于固定盒41的结构介绍,以及第一旋转件42和固定盒41的相铰接、第二旋转件43和固定盒41的相铰接的方式的介绍,下面将介绍第一旋转件42和第二旋转件43:
在结构上,如图4、5和13所示,第一旋转件42不仅包括第一旋转臂421,还可以包括第一支撑板422,如图8所示,第一旋转臂421包括第一侧板423和第一固定体424。第一旋转件42和第二旋转件43的结构类似,同样,如图4、5和13所示,第二旋转件43也可以包括第二旋转臂431和第二支撑板432,如图9所示,第二旋转臂431包括第二侧板433和第二固定体434。
在安装关系上,第一侧板423的靠近固定盒41的一端与固定盒41的第三侧板411相铰接,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板422滑动相安装。第二侧板433的靠近固定盒41的一端与固定盒41的第三侧板411相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432滑动相安装。
在位置关系上,第一支撑板422靠近柔性显示屏1,第一固定体424靠近第一壳体5,如果以柔性显示屏1为上,以壳体为下,则如图14所示第一支撑板422位于第一固定体424的上部。同样,第二支撑板432靠近柔性显示屏1,第二固定体434靠近第二壳体6,如果以柔性显示屏1为上,以壳体为下,则如图14所示第二支撑板432位于第二固定体434的上部。第一支撑板422和第二支撑板432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1,第一固定体424用于与第一机身部分2相固定,第二固定体434用于与第二机身部分3相固定。相应的,如图14并参考图1所示,第一固定体424背对第一支撑板422的表面与第一机身部分2相固定,第二固定体434背对第二支撑板432的表面与第二机身部分3相固定。
其中,第一支撑板422和第二支撑板432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在折叠式终端完全展平状态下,为柔性显示屏1提供支撑,另一方面,在折叠式终端处于折叠状态下,为柔性显示屏1提供收容空间,使得柔性显示屏1可以容纳在第一支撑板422和第二支撑板432之间(下文将会详细介绍)。
其中,第一旋转臂421与固定盒41之间的铰接点为第一旋转件42与固定盒41之间的旋转中心,是第一旋转件42相对于固定盒41进行旋转的旋转中心;第二旋转臂431与固定盒41之间的铰接点为第二旋转件43与固定盒41之间的旋转中心,是第二旋转件43相对于固定盒41进行旋转的旋转中心。第一支撑板422与固定盒41相铰接是为了避免干涉第一旋转臂421与固定盒41之间的旋转,第二支撑板432与固定盒41相铰接是为了避免干涉第二旋转臂431与固定盒41之间的旋转。
在实施中,第一旋转臂421相对于固定盒41发生旋转的转轴与第一支撑板422相对于固定盒41发生旋转的转轴不相同,为了避免相互干渉旋转,相应的,第一支撑板422滑动安装在第一旋转臂421上,使得第一支撑板422的第一旋转臂421可以发生相对滑动。同样,第二旋转臂431相对于固定盒41发生旋转的转轴与第二支撑板432相对于固定盒41发生旋转的转轴不相同,为了避免相互干渉旋转,相应的,第二支撑板432滑动安装在第二旋转臂431上,使得第二支撑板432可以相对于第二旋转臂431发生相对滑动。
可以参考图4和图5,第一支撑板422相对于第一旋转臂421进行滑行的方向可以是,向靠近第一壳体5的方向滑行,第二支撑板432相对于第二旋转臂431进行滑行的方向可以是,向靠近第二壳体6的方向滑行,以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腾出足够的空间来容纳柔性显示屏1的第三部分13。
其中,对于第一支撑板422和第二支撑板432的滑行距离的设定可以是,第一支撑板422滑动至与第一机身部分2之间的间距大于预设数值的位置处,第二支撑板432滑动至与第二机身部分3之间的间距大于预设数值的位置处。这么设定是因为,如图4所示,处于折叠状态下,容纳柔性显示屏1的第三部分13会弯折形成水滴状,占用空间较大,故为了使第一支撑板422和第二支撑板432之间腾出足够的空间,来容纳柔性显示屏1的第三部分13,第一支撑板422滑动至与第一机身部分2之间的间距大于预设数值的位置处,第二支撑板432滑动至与第二机身部分3之间的间距大于预设数值的位置处。
上述预设数值的选定可以是,如图4所示,第一支撑板422相对于第一旋转臂421向靠近第一壳体5滑行的距离d1,以及第二支撑板432相对于第二旋转臂431向靠近第二壳体6滑行的距离d2,可以根据完全折叠之后,柔性显示屏1的第三部分13所形成的最大的宽度D而定(宽度D可以参考图4所示)。例如,第一支撑板422和第二支撑板432结束滑行之后,第一支撑板422和第二支撑板432之间的距离至少等于第三部分13弯折后所形成的水滴状的最大的宽度D,相应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水滴状的第三部分13的最大的宽度D,来对预设数值进行赋值。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折叠式终端的实际尺寸情况而灵活设定,只要满足完全折叠状态下,水滴状的第三部分13可以容纳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即可。
进而可以实现,折叠式终端在折叠的过程中,如图4所示,第一支撑板422向靠近第一壳体5的方向滑行,并可以滑行至与第一机身部分2之间的间距大于预设数值的位置处(此位置处,第一支撑板422距离第一壳体5最近);第二支撑板432向靠近第二壳体6的方向滑行,并可以滑行至与第二机身部分3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预设数值的位置处(此位置处,第二支撑板432距离第二壳体6最近)。使得,第一支撑板422和第二支撑板432之间具有足够的空间,来满足柔性显示屏1的第三部分13收容在第一旋转臂421、第一支撑板422、固定盒41的上盖417、第二支撑板432和第二旋转臂431所形成的收容空间中。如图5所示,折叠式终端在展开的过程中,第一支撑板422向远离第一壳体5的方向滑行,并可以滑行至与第一机身部分2相齐平的位置处;第二支撑板432向远离第二壳体6的方向滑行,并滑行至与第二机身部分3相齐平的位置处。使得,柔性显示屏1的第三部分13可以与第一支撑板422、固定盒41的上盖417和第二支撑板432相贴合。
这样,如图4所示,在折叠式终端由展开状态转换为折叠状态的过程中,第一支撑板422相对于第一旋转臂421进行滑动,而且是朝向靠近第一壳体5的方向滑行。同样,第二支撑板432相对于第二旋转臂431进行滑动,而且是朝向靠近第二壳体6的方向滑行。进而,第一支撑板422和第二支撑板432相互远离,以腾出足够的空间,来容纳柔性显示屏1的第三部分13,使得,柔性显示屏1的第三部分13收容在第一旋转臂421、第一支撑板422、固定盒41的上盖417、第二支撑板432和第二旋转臂431所形成的收容空间中。
在折叠式终端由折叠状态转换为展开状态的过程中,第一支撑板422和第二支撑板432的滑行方向与上述相反,也即是,如图5所示,第一支撑板422向远离第一壳体5的方向滑动,第二支撑板432向远离第二壳体6的方向滑动,进而,实现第一支撑板422与第一机身部分2相齐平,第二支撑板432与第二机身部分3相齐平,使得第一机身部分2、第一支撑板422、固定盒41的上盖417、第二支撑板432和第二机身部分3相齐平,柔性显示屏1的第三部分13与第一支撑板422、固定盒41的上盖417和第二支撑板432相贴合。
基于上述所述,该折叠式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形成足够的空间来容纳柔性显示屏的伸长和收缩,进而,可以避免柔性显示屏在折叠的过程中,相对于第一机身部分2和第二机身部分3发生移动的情况,可见,该柔性显示屏在折叠的过程中,不会相对于机身部分发生移动的情况,进而在展开状态下,不影响用户在柔性显示屏上的正常操作,进而,可以增强用户体验。
可选的,第一侧板423与第一支撑板422、第二侧板433与第二支撑板432滑动安装的方式,可以通过滑槽与滑块的方式,具体的可以是,如图8和12所示,第一侧板423远离固定盒41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条形滑槽4231,第一支撑板422上设置有第一滑块4221,第一滑块4221位于第一条形滑槽4231中,第一条形滑槽4231的第一端与第一机身部分2相齐平,第一条形滑槽4231的第二端与第一机身部分2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预设数值。同样,如图9和13所示,第二侧板433远离固定盒41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条形滑槽4331,第二支撑板432上设置有第二滑块4321,第二滑块4321位于第二条形滑槽4331中,第二条形滑槽4331的第一端与第二机身部分3相齐平,第二条形滑槽4331的第二端与第二机身部分3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预设数值。
其中,第一条形滑槽4231的第一端即为图15至图17中的点A1,第一条形滑槽4231的第二端即为图15至图17中的点B1,第二条形滑槽4331的第一端即为图15至图17中的点A2,第二条形滑槽4331的第二端即为图15至图17中的点B2
如图13所示,第一滑块4221可以是位于第一支撑板422上与第一条形滑槽4231相匹配的圆柱状结构,第二滑块4321可以是位于第二支撑板432上与第二条形滑槽4331相匹配的圆柱状结构。
如图15所示,当折叠式终端处于完全展开状态下时,第一支撑板422的第一滑块4221位于第一条形滑槽4231的第一端(如图15所示的A1点),第二支撑板432的第二滑块4321位于第二条形滑槽4331的第一端(如图15所示的A2点),该状态下,如图5所示,第一支撑板422、第二支撑板432和上盖417位于同一水平面,共同支撑柔性显示屏1的第三部分13。如图16所示,折叠式终端处于由展开状态向完全折叠状态转换的中间状态,第一支撑板422的第一滑块4221位于第一条形滑槽4231的第一端(A1点)与第二端(B1点)之间,第二支撑板432的第二滑块4321位于第二条形滑槽4331的第一端(A2点)与第二端(B2点)之间。如图17所示,当折叠式终端处于完全折叠状态下时,第一支撑板422的第一滑块4221位于第一条形滑槽4231的第二端(如图15所示的B1点),第二支撑板432的第二滑块4321位于第二条形滑槽4331的第二端(如图15所示的B2点),该状态下,如图4所示,第一支撑板422与第二支撑板432之间留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纳柔性显示屏1的第三部分13。
如图4并参考图5所示,折叠式终端处于完全折叠状态下第一支撑板422与第一壳体5之间的厚度距离小于折叠式终端处于完全展开状态下第一支撑板422与第一壳体5之间的厚度距离;折叠式终端处于完全折叠状态下第二支撑板432与第二壳体6之间的厚度距离小于折叠式终端处于完全展开状态下第二支撑板432与第二壳体6之间的厚度距离。进而,如图5所示,折叠式终端处于完全展开状态下,第一机身部分2、第一支撑板422、上盖417、第二支撑板432和第二机身部分3相齐平,位于同一水平面,共同支撑柔性显示屏1。
可选的,第一旋转臂421的第一固定体424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如图18所示,第一固定体424的数量为一个,这种情况下,如图18所示,第一侧板423分别设置在第一固定体424的两端,两个第一侧板423上分别设置一个第一条形滑槽4231。第一固定体424的数量也可以是两个,如图8、13和14所示,两个第一固定体424相对称,两个第一固定体424相互远离的端部分别设置一个第一侧板423,如图8所示,两个第一固定体424相互靠近的端部分别设置一个第四侧板427,如图8所示,第一侧板423和第四侧板427上可以设置有第一条形滑槽4231。同样,第二旋转臂431的第二固定体434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一个第二固定体434的情况与上述一个第一固定体424的情况类似,便不再图示。如图9和13所示,第二旋转臂431的第二固定体434的数量也可以是两个,两个第二固定体434相对称,两个第二固定体434相互远离的端部分别设置一个第二侧板433,如图9所示,两个第二固定体434相互靠近的端部分别设置一个第五侧板437,如图9所示,第二侧板433和第五侧板437上可以设置有第二条形滑槽4331。
本实施例中对第一旋转臂421的第一固定体424和第二旋转臂431的第二固定体434的数量不做限定,附图可以以两个第一固定体424和两个第二固定体434示例。
其中,第一支撑板422与固定盒41之间的铰接方式、第二支撑板432与固定盒41之间的铰接方式也可以采取转轴与转轴孔的方式进行安装。
例如,如图13所示,第一支撑板422上设置有第三转轴426,如图7所示,固定盒41上对应第三转轴426的位置处可以设置有第三转轴孔418,第三转轴426安装在第三转轴孔418中,同样,如图13所示,第二支撑板432上设置有第四转轴436,如图7所示,固定盒41上对应第四转轴436的位置处设置有第四转轴孔419,第四转轴436安装在第四转轴孔419中。其中需要指出的是,第三转轴426、第四转轴436、第三转轴孔418和第四转轴孔419的数量是多个,而图7和图13中未全部示出。
其中,为了使第一支撑板422和第二支撑板432分别与上盖417位于同一平面内,以支撑柔性显示屏1。相应的,如图7所示,第三转轴孔418可以由两个转轴槽组成,一个转轴槽位于盒状底座416上,另一个转轴槽位于上盖417上,当上盖417盖合在盒状底座416上时,两个转轴槽组成第三转轴孔418。同样,第四转轴孔419也由两个转轴槽组成,一个转轴槽位于盒状底座416上,另一个转轴槽位于上盖417上,当上盖417盖合在盒状底座416上时,两个转轴槽组成第四转轴孔419,图7中示出的是第三转轴孔418位于盒状底座416上的转轴槽,第四转轴孔419位于盒状底座416上的转轴槽,第三转轴孔418和第四转轴孔419的另一半转轴槽位于上盖417的下表面上。
以上是关于第一旋转件42和第二旋转件43的结构介绍,但是如果第一旋转件42很容易相对于固定盒41发生旋转,第二旋转件43很容易相对于固定盒41发生旋转,那么将会影响该折叠式终端的使用效果,相应的,如图1所示,折叠机构4还包括为第一旋转件42和第二旋转件43提供阻尼作用的阻尼件44,下面将介绍阻尼件44的结构:
其中,阻尼件44主要为第一旋转件42和第二旋转件43提供阻尼,以使折叠式终端能够正常使用,但是不会阻挡和限制第一旋转件42和第二旋转件43的旋转,只是为第一旋转件42和第二旋转件43的旋转提供一定的阻力。
在实施中,阻尼件44固定安装在固定盒41中,且位于第一旋转件42和第二旋转件43之间,为了进一步稳固阻尼件44,相应的,如图13并参考图1所示,盒状底座416上、阻尼件44上以及上盖417上可以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螺孔,当上盖417盖合在盒状底座416和第三侧板411上时,螺钉可以依次安装在上盖417的螺孔、阻尼件44的螺孔和盒状底座416的螺孔中,进而,一方面实现了上盖417的安装,另一方面也紧固了内部的阻尼件44。
如图13、图14至图17、图19和图20所示,阻尼件44可以包括第一旋转轴441、第二旋转轴442和固定部443。其中,如图13并参考图14所示,固定部443安装在固定盒41中;第一旋转轴441与第一旋转件42相邻,且旋转安装在固定部443上,第一旋转轴441与第一旋转件42传动相连;第二旋转轴442与第二旋转件43相邻,且旋转安装在固定部443上,第二旋转轴442与第二旋转件43传动相连。
在实施中,固定部443可以固定在固定盒41上,例如,可以固定在盒状底座416上,与盒状底座416相对静止,第一旋转轴441和第二旋转轴442旋转安装在固定部443上。其中,旋转安装的方式具有多种,例如,固定部443上设置有安装孔或者安装槽等,第一旋转轴441安装在固定部443上的安装孔或者安装槽中。同样,第二旋转轴442也可以安装在固定部443上的安装孔或者安装槽中,实现旋转安装。
这样,第一旋转轴441在固定部443上旋转时,第一旋转轴441与固定部443之间具有摩擦力,可以阻碍两者之间的相对旋转,使第一旋转轴441的旋转难度增大,而第一旋转轴441与第一旋转件42传动连接,进而可以为第一旋转件42提供阻尼。第二旋转轴442在固定部443上旋转时,第二旋转轴442与固定部443之间具有摩擦力,可以阻碍两者之间的相对旋转,使第二旋转轴442的旋转难度增大,而第二旋转轴442与第二旋转件43传动连接,进而可以为第二旋转件43提供阻尼。
其中,传动连接也即是能够传动动力的连接方式,例如,包括齿轮连接、带连接和链连接等,本实施例对传动连接的具体方式不做限定,能够实现传动连接即可,可以以齿轮连接示例。
如图15至17并参考图19所示,第一旋转轴441和第一旋转件42的第一支撑板422相互靠近的位置处均设置有齿轮,第二旋转轴442与第二旋转件43的第二支撑板432相互靠近的位置处均设置有齿轮;第一旋转轴441与第一旋转件42通过齿轮传动连接,第二旋转轴442与第二旋转件43通过齿轮传动相连。这样,当第一旋转件42旋转时,便可以通过齿轮带动第一旋转轴441旋转,当第二旋转件43旋转时,便可以通过齿轮带动第二旋转轴442旋转。
可选的,上述是通过摩擦力提供阻尼,但是长时间使用之后,阻尼效果可能会变弱,为了提高阻尼效果,相应的,如图19和图20所示,第一旋转轴441上安装有第一阻尼弹簧444,第二旋转轴442上安装有第二阻尼弹簧445;第一阻尼弹簧444用于对第一旋转轴441的旋转提供阻尼,第二阻尼弹簧445用于对第二旋转轴442的旋转提供阻尼。
其中,第一阻尼弹簧444和第二阻尼弹簧445可以是扭簧,当第一旋转轴441旋转时,通过第一阻尼弹簧444的扭力来阻碍其旋转,进而为第一旋转件42提供阻尼,当第二旋转轴442旋转时,通过第二阻尼弹簧445的扭力来阻碍其旋转,进而为第二旋转件43提供阻尼。
可选的,第一阻尼弹簧444和第二阻尼弹簧445也可以通过其压缩的弹力为第一旋转件42和第二旋转件43提供阻尼,相应的可以是,如图19和图20所示,第一阻尼弹簧444套装于第一旋转轴441上,第二阻尼弹簧445套装于第二旋转轴442上。第一旋转轴441上,靠近第一阻尼弹簧444每一端位置处均套装有两个环形块,与第一阻尼弹簧444相邻的环形块上设置有轴向移动结构,与第一阻尼弹簧444不相邻的环形块上设置有轴向限位结构,相邻两个环形块相互接触的表面上均设置有凹凸结构,并通过凹凸结构相咬合。第二旋转轴442上,靠近第二阻尼弹簧445每一端位置处均套装有两个环形块,与第二阻尼弹簧445相邻的环形块上设置有轴向限位结构,与第二阻尼弹簧445不相邻的环形块上设置有轴向移动结构,相邻两个环形块相互接触的表面上均设置有凹凸结构,并通过凹凸结构相咬合。第一阻尼弹簧444每一端位置处的两个环形块中,一个环形块上设置有圆周旋转结构,另一个环形块上设置有圆周限位结构;第二阻尼弹簧445每一端位置处的两个环形块中,一个环形块上设置有圆周旋转结构,另一个环形块上设置有圆周限位结构。
其中,轴向移动结构用于使环形块能够沿着轴进行移动,也即该环形块的轴向未被限位,能够沿着轴向移动,是否能够随轴进行旋转不做限定,需根据情况而定,下文将会详细例举;轴向限位结构用于限制环形块进行轴向移动,也即是,环形块的轴向被限位,不能沿着轴向移动,但是可以随轴进行旋转,也可以不随轴进行旋转,根据情况而定,下文将会详细例举。
圆周旋转结构用于使环形块随着轴进行旋转,关于是否能够沿着轴进行移动不做限定,不做限定,需根据情况而定,下文将会详细例举;圆周限位结构用于使环形块不能随轴进行旋转,关于是否能够沿着轴进行移动不做限定,不做限定,需根据情况而定,下文将会详细例举。
在实施中,第一阻尼弹簧444在第一旋转轴441上处于压缩状态,故第一旋转轴441上,与第一阻尼弹簧444不相邻的环形块的轴向被限位,也即是,第一旋转轴441上四个环形块中,最两端的两个环形块处于轴向被限位的状态,使第一阻尼弹簧444处于压缩状态。同样,第二阻尼弹簧445在第二旋转轴442上也处于压缩状态,故第二旋转轴442上,与第二阻尼弹簧445不相邻的环形块的轴向被限位,也即是,第二旋转轴442上四个环形块中,最两端的两个环形块处于轴向被限位的状态,使第二阻尼弹簧445处于压缩状态。
第一阻尼弹簧444和相邻两个环形块的综合作用下,为第一旋转轴441提供阻尼,相应的,第一旋转轴441上,与第一阻尼弹簧444相邻的环形块的轴向未被限位,相邻两个环形块相互接触的表面上均设置有凹凸结构,并通过凹凸结构相咬合,且第一阻尼弹簧444每一端位置处的两个环形块中,一个环形块随第一旋转轴441旋转,另一个环形块不随第一旋转轴441旋转。这样,当第一旋转轴441发生旋转时,第一旋转轴441上相邻两个环形块发生相对旋转,而这两个相邻环形块相接触的表面上具有凹凸结构,那么,相对旋转的过程中,需要越过彼此的凸起结构,而第一阻尼弹簧444的弹力又使这两个相邻环形块紧紧相接触,所以,需要更大的力才能越过彼此的凸起结构,进而,为第一旋转轴441提供阻尼。
同样地,第二阻尼弹簧445和相邻两个环形块的综合作用下,为第二旋转轴442提供阻尼,相应的,第二旋转轴442上,与第二阻尼弹簧445相邻的环形块的轴向未被限位,相邻两个环形块相互接触的表面上均设置有凹凸结构,并通过凹凸结构相咬合,且第二阻尼弹簧445每一端位置处的两个环形块中,一个环形块随第二旋转轴442旋转,另一个环形块不随第二旋转轴442旋转。这样,当第二旋转轴442发生旋转时,第二旋转轴442上相邻两个环形块发生相对旋转,而这两个相邻环形块相接触的表面上具有凹凸结构,那么,相对旋转的过程中,需要越过彼此的凸起结构,而第二阻尼弹簧445的弹力又使这两个相邻环形块紧紧相接触,所以,需要更大的力才能越过彼此的凸起结构,进而,为第二旋转轴442提供阻尼。
其中,第一阻尼弹簧444每一端位置处的两个环形块中,一个环形块随第一旋转轴441旋转,另一个环形块不随第一旋转轴441旋转,相应的,第一阻尼弹簧444每一端位置处的两个环形块的状态,都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第一阻尼弹簧444每一端位置处的两个环形块中,靠近第一阻尼弹簧444的环形块能够随第一旋转轴441旋转,远离第一阻尼弹簧444的环形块不能够随第一旋转轴441旋转;另一种情况是,第一阻尼弹簧444每一端位置处的两个环形块中,靠近第一阻尼弹簧444的环形块不能够随第一旋转轴441旋转,远离第一阻尼弹簧444的环形块能够随第一旋转轴441旋转。
同样,第二阻尼弹簧445每一端位置处的两个环形块中,一个环形块随第二旋转轴442旋转,另一个环形块不随第二旋转轴442旋转,相应的,第二阻尼弹簧445每一端位置处的两个环形块的状态,都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第二阻尼弹簧445每一端位置处的两个环形块中,靠近第二阻尼弹簧445的环形块能够随第二旋转轴442旋转,远离第二阻尼弹簧445的环形块不能够随第二旋转轴442旋转;另一种情况是,第二阻尼弹簧445每一端位置处的两个环形块中,靠近第二阻尼弹簧445的环形块不能够随第二旋转轴442旋转,远离第二阻尼弹簧445的环形块能够随第二旋转轴442旋转。
下面将对第一旋转轴441上四个环形块的状态和第二旋转轴442上四个环形块的状态示例:
其中,为方便介绍,如图20所示,可以将第一旋转轴441上:位于第一阻尼弹簧444第一端处的相邻两个环形块中,远离第一阻尼弹簧444第一端的环形块记为环形块E1,靠近第一阻尼弹簧444第一端的环形块记为环形块F1;位于第一阻尼弹簧444第二端处的相邻两个环形块中,靠近第一阻尼弹簧444第二端的环形块记为环形块G1,远离第一阻尼弹簧444第二端的环形块记为环形块H1。可以将第二旋转轴442上:位于第二阻尼弹簧445第一端处的相邻两个环形块中,远离第二阻尼弹簧445第一端的环形块记为环形块E2,靠近第二阻尼弹簧445第一端的环形块记为环形块F2;位于第二阻尼弹簧445第二端处的相邻两个环形块中,靠近第二阻尼弹簧445第二端的环形块记为环形块G2,远离第二阻尼弹簧445第二端的环形块记为环形块H2。
其中,根据上述所述,第一旋转轴441上的四个环形块的状态具有以下四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可以是,环形块E1不能沿轴移动,也不能随第一旋转轴441旋转,环形块F1既能沿轴移动,也能随第一旋转轴441旋转。环形块G1能沿轴移动,也能随第一旋转轴441旋转,环形块H1不能沿轴移动,也不能随第一旋转轴441旋转。
第二种情况可以是,环形块E1不能沿轴移动,也不能随第一旋转轴441旋转,环形块F1既能沿轴移动,也能随第一旋转轴441旋转。环形块G1能沿轴移动,但不能随第一旋转轴441旋转,环形块H1不能沿轴移动,但能随第一旋转轴441旋转。
第三种情况可以是,环形块E1不能沿轴移动,但能随第一旋转轴441旋转,环形块F1既能沿轴移动,但不能随第一旋转轴441旋转。环形块G1能沿轴移动,也能随第一旋转轴441旋转,环形块H1不能沿轴移动,也不能随第一旋转轴441旋转。
第四种情况可以是,环形块E1不能沿轴移动,但能随第一旋转轴441旋转,环形块F1既能沿轴移动,但不能随第一旋转轴441旋转。环形块G1能沿轴移动,但不能随第一旋转轴441旋转,环形块H1不能沿轴移动,但能随第一旋转轴441旋转。
同样,第二旋转轴442上的四个环形块的状态也具有以下四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可以是,环形块E2不能沿轴移动,也不能随第二旋转轴442旋转,环形块F2既能沿轴移动,也能随第二旋转轴442旋转。环形块G2能沿轴移动,也能随第二旋转轴442旋转,环形块H2不能沿轴移动,也不能随第二旋转轴442旋转。
第二种情况可以是,环形块E2不能沿轴移动,也不能随第二旋转轴442旋转,环形块F2既能沿轴移动,也能随第二旋转轴442旋转。环形块G2能沿轴移动,但不能随第二旋转轴442旋转,环形块H2不能沿轴移动,但能随第二旋转轴442旋转。
第三种情况可以是,环形块E2不能沿轴移动,但能随第二旋转轴442旋转,环形块F2既能沿轴移动,但不能随第二旋转轴442旋转。环形块G2能沿轴移动,也能随第二旋转轴442旋转,环形块H2不能沿轴移动,也不能随第二旋转轴442旋转。
第四种情况可以是,环形块E2不能沿轴移动,但能随第二旋转轴442旋转,环形块F2既能沿轴移动,但不能随第二旋转轴442旋转。环形块G2能沿轴移动,但不能随第二旋转轴442旋转,环形块H2不能沿轴移动,但能随第二旋转轴442旋转。
其中,环形块随轴旋转,不随轴旋转,沿轴移动和不沿轴移动的结构实现方式具有多种,例如,环形块随轴旋转的结构设置可以是,环形块卡接在旋转轴上,具体的,环形块上设置有凹槽,旋转轴上设置有凸起,通过凸起与凹槽的配合使环形块卡在旋转轴上,进而,环形块能够随旋转轴进行旋转。
例如,环形块不随轴旋转的结构设置可以是,环形块套在旋转轴上,环形块与旋转轴之间具有间隙,进而,旋转轴旋转时,能够克服环形块与旋转轴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可以发生相对旋转。
例如,环形块沿轴移动的结构设置可以是,环形块滑动安装在旋转轴上,例如,通过滑槽与滑块相配合的方式实现滑动安装,具体的,可以在旋转轴上设置有条形滑槽,环形块上设置条形凸起,环形块套装在旋转轴上,条形凸起位于条形滑槽中。
例如,环形块不沿轴移动的结构设置可以是,环形块卡接在旋转轴上,如果环形块也不能随轴旋转,则可以通过凸起与凹槽的配合方式卡接,如果环形块能够随轴旋转,则可以通过圆周滑槽和圆周凸起的方式相配合。
基于上述所述,第一旋转轴441上的四个环形块的状态具有四种情况,第二旋转轴442上的四个环形块的状态具有四种情况,相应的,阻尼件44上的八个环形块的状态可以具有十六种情况,此处便不再一一赘述,可以以第一旋转轴441上的四个环形块的第二种情况,第二旋转轴442上的四个环形块的第二种情况示例,可以参考图1所示:
第一旋转轴441上的环形块E1一端被第一阻尼弹簧444顶着,另一端被不能轴向移动的部件(如下文将会介绍的第一旋转轴441直径较大的轴体)顶着,环形块E1便被轴向限位,或者,也可以通过上述所述的方式,卡接在第一旋转轴441上。第二旋转轴442上的环形块E2一端被第二阻尼弹簧445顶着,另一端被不能轴向移动的部件(如下文将会介绍的第二旋转轴442直径较大的轴体)顶着,环形块E2便被轴向限位,或者,也可以通过上述所述的方式,卡接在第二旋转轴442上。第一旋转轴441上的环形块E1与第二旋转轴442上的环形块E2刚性连接,这样,当第一旋转轴441和第二旋转轴442发生旋转时,环形块E1与环形块E2由于刚性连接,便不能进行旋转。进而,第一旋转轴441上的环形块E1不能轴向移动,也不能随第一旋转轴441旋转,第二旋转轴442上的环形块E2不能轴向移动,也不能随第二旋转轴442旋转。
第一旋转轴441上的环形块F1滑动安装在第一旋转轴441上,滑动方向轴向,第二旋转轴442上的环形块F2滑动安装在第二旋转轴442上,滑动方向是轴向。进而,环形块F1既能沿第一旋转轴441的轴向滑动,也能随第一旋转轴441旋转;环形块F2既能沿第二旋转轴442的轴向滑动,也能随第二旋转轴442旋转。
第一旋转轴441上的环形块G1套设在第一旋转轴441上,第二旋转轴442上的环形块G2套设在第二旋转轴442上,环形块G1与环形块G2刚性连接,进而,环形块G1只能沿第一旋转轴441的轴向滑动,不能随第一旋转轴441旋转,环形块G2只能沿第二旋转轴442的轴向滑动,不能随第二旋转轴442旋转。
第一旋转轴441上的环形块H1卡接在第一旋转轴441上,第二旋转轴442上的环形块H2卡接在第二旋转轴442上,进而,环形块H1不能沿第一旋转轴441的轴向滑动,只能随第一旋转轴441旋转,环形块H2不能沿第二旋转轴442的轴向滑动,只能随第二旋转轴442旋转。
第一旋转轴441上的相邻的环形块E1与环形块F1相接触的表面上均设置有凹凸结构,两者相咬合,第一旋转轴441上的相邻的环形块G1与环形块H1相接触的表面上均设置有凹凸结构,两者相咬合。这样,第一旋转轴441旋转的过程中,由于环形块E1与环形块F1的咬合,使环形块F1沿着第一旋转轴441的轴向,向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一阻尼弹簧444移动,由于环形块G1与环形块H1的咬合,使环形块G1沿着第一旋转轴441的轴向,向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一阻尼弹簧444移动,环形块F1和环形块G1沿着第一旋转轴441的轴向,向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一阻尼弹簧444移动,为第一旋转轴441的旋转提供阻尼。
同样,第二旋转轴442上的相邻的环形块E2与环形块F2相接触的表面上均设置有凹凸结构,两者相咬合,第二旋转轴442上的相邻的环形块G2与环形块H2相接触的表面上均设置有凹凸结构,两者相咬合。这样,第二旋转轴442旋转的过程中,由于环形块E2与环形块F2的咬合,使环形块F2沿着第二旋转轴442的轴向,向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二阻尼弹簧445移动,由于环形块G2与环形块H2的咬合,使环形块G2沿着第二旋转轴442的轴向,向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二阻尼弹簧445移动,环形块F2和环形块G2沿着第二旋转轴442的轴向,向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二阻尼弹簧445移动,为第二旋转轴442的旋转提供阻尼。
可选的,在第一旋转轴441与第二旋转轴442相对于固定盒41旋转的过程中,为了使第一旋转轴441相对于固定盒41的旋转角度与第二旋转轴442相对于固定盒41的旋转角度一致,相应的,如图19和图20所示,阻尼件44还包括同步限位件446,同步限位件446靠近第一旋转轴441的第一侧壁和靠近第二旋转轴442的第二侧壁均具有弧面结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均设置有凸起(图中未示出),第一侧壁上的凸起与第二侧壁上的凸起的位置关于两个凸起之间的镜面相对称;第一旋转轴441上设置有螺旋槽4411,第二旋转轴442上设置有螺旋槽4421,螺旋槽4411与螺旋槽4421的位置关于螺旋槽4411与螺旋槽4421之间的镜面相对称;同步限位件446安装于第一旋转轴441和第二旋转轴442之间,第一侧壁的凸起位于螺旋槽4411中,第二侧壁的凸起位于螺旋槽4421中,第一侧壁与第一旋转轴441相贴合,第二侧壁与第二旋转轴442相贴合。
其中,第一旋转轴441和第二旋转轴442可以是阶梯轴,用于套装阻尼弹簧的部分的轴体的直径小于用于安装在同步限位件446的部分的轴体。
在实施中,同步限位件446安装在第一旋转轴441和第二旋转轴442之间,在第一旋转轴441和第二旋转轴442旋转的过程中,同步限位件446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始终分别与第一旋转轴441、第二旋转轴442相贴合。其中,同步限位件446的第一侧壁上的凸起在第一旋转轴441的螺旋槽4411中移动,同步限位件446的第二侧壁上的凸起在第二旋转轴442的螺旋槽4421中移动。这样,第一旋转轴441和第二旋转轴442在旋转的过程中,同步限位件446的第一侧壁上的凸起在螺旋槽4411中,同步限位件446的第二侧壁上的凸起在螺旋槽4421中,相互干渉,进而可以使第一旋转轴441相对于固定盒41的旋转角度与第二旋转轴442相对于固定盒41的旋转角度一致。
基于上述所述,该折叠式终端可以达到的效果至少可以包括:
一方面,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的轴间距大于第一转轴至第一旋转件靠近柔性显示屏的表面的距离和第二转轴至第二旋转件靠近柔性显示屏的表面的距离之和,在此基础上,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可以位于柔性显示屏的下方不会凸出于柔性显示屏,进而,该折叠式终端既可以实现完全折叠,也不会出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凸出于柔性显示屏的情况,进一步,可以提高用户操作终端的便利性。
再一方面,柔性显示屏的第三部分与折叠机构不相固定,以使在折叠和展开的过程中,柔性显示屏的第三部分能够发生伸长和收缩,进而,该柔性显示屏无需为了实现折叠而发生相对于第一机身部分和第二机身部分而移动和滑行,从而增强了柔性显示屏的稳定性,也增强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再一方面,第一支撑板可以相对于第一旋转臂发生相对滑动,第二支撑板可以相对于第二旋转臂发生相对滑动,使得折叠的过程中,第一支撑板朝向第一壳体的方向滑动,第二支撑板朝向第二壳体的方向滑动,也即是,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相互远离,以腾出足够的空间来容纳柔性显示屏的第三部分,进而,可以避免第三部分在折叠的过程中发生损坏,从而可以提高柔性显示屏的寿命。而且,在展开的过程中,第一支撑板向远离第一壳体的方向滑动,第二支撑板向远离第二壳体的方向滑动,也即是,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均朝向靠近柔性显示屏的方向滑动,直到滑行至第一支撑板与第一机身部分相齐平,第二支撑板与第二机身部分相齐平,进而,整个柔性显示屏可以水平平铺在第一机身部分、第一支撑板、固定盒的上盖、第二支撑板和第二机身部分上,为整个柔性显示屏提供支撑,进而用户可以对柔性显示屏进行正常操作,在触控柔性显示屏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柔性显示屏下陷的情况。
再一方面,第一旋转臂的第一侧板上设置有以所述第一转轴孔为圆心的第一弧形凸起;第二旋转臂的第二侧板上设置有以所述第二转轴孔为圆心的第二弧形凸起;固定盒的第三侧板上分别设置有以所述第一转轴为圆心的第一弧形凹槽,以所述第二转轴为圆心的第二弧形凹槽;第一弧形凸起安装在第一弧形凹槽中,第二弧形凸起安装在第二弧形凹槽。该折叠机构在通过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进行旋转的过程中,第一弧形凸起通过第一弧形凹槽支撑,第二弧形凸起通过第二弧形凹槽支撑,可以为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分担一定的承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起到保护作用,可以避免长时间使用过程中而导致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折断,进而,可以提高折叠式终端的使用寿命。
再一方面,折叠机构还包括为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提供阻尼作用的阻尼件,通过该阻尼件可以保证,该折叠式终端并不是可以随意发生弯折,用户对该折叠式终端进行折叠的过程中,需要稍微用力才能实现弯折,进而,不会影响该折叠式终端的正常使用。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该折叠式终端,包括柔性显示屏、第一机身部分、第二机身部分、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折叠机构,折叠机构包括固定盒、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其中:第一旋转件通过第一转轴铰接在固定盒的第一侧,第二旋转件通过第二转轴铰接在固定盒的第二侧;第一机身部分和第一旋转件并排固定安装在第一壳体中,第二机身部分和第二旋转件并排固定安装在第二壳体中,柔性显示屏的第一部分固定安装在第一机身部分上,柔性显示屏的第二部分固定安装在第二机身部分上,柔性显示屏的第三部分与折叠机构相对应,且第三部分与折叠机构不相固定,以实现柔性显示屏的伸长和收缩。该折叠式终端的折叠机构通过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实现折叠,在折叠的过程中,无需为了避免第一机身部分与第二机身部分相干涉而使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靠近柔性显示屏,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可以位于柔性显示屏的下方不会凸出于柔性显示屏,进而,可以提高用户操作终端的便利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折叠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式终端包括柔性显示屏(1)、第一机身部分(2)、第二机身部分(3)、折叠机构(4)、第一壳体(5)和第二壳体(6),折叠机构(4)包括固定盒(41)、第一旋转件(42)和第二旋转件(43),其中:
第一旋转件(42)通过第一转轴铰接在固定盒(41)的第一侧,第二旋转件(43)通过第二转轴铰接在固定盒(41)的第二侧,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均位于固定盒(41)的内部;
第一机身部分(2)和第一旋转件(42)并排固定在第一壳体(5)中,第二机身部分(3)和第二旋转件(43)并排固定在第二壳体(6)中;
柔性显示屏(1)的第一部分(11)固定在第一机身部分(2)上,柔性显示屏(1)的第二部分(12)固定在第二机身部分(3)上,柔性显示屏(1)的第三部分(13)与折叠机构(4)的位置相对应,且第三部分(13)与折叠机构(4)不相固定;
所述折叠式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时,柔性显示屏(1)的第一部分(11)与柔性显示屏(1)的第二部分(12)相贴合,柔性显示屏(1)的第三部分(13)收容在固定盒(41)、第一旋转件(42)和第二旋转件(43)所形成的收容空间中;
所述折叠式终端处于展开状态时,柔性显示屏(1)的第三部分(13)与第一旋转件(42)、第二旋转件(43)和固定盒(41)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终端,其特征在于,第一旋转件(42)包括第一旋转臂(421)和第一支撑板(422),第一旋转臂(421)通过第一转轴铰接在固定盒(41)的第一侧,第一支撑板(422)的一侧滑动安装在第一旋转臂(421)上,第一支撑板(422)的另一侧铰接在固定盒(41)上,第一旋转臂(421)背对第一支撑板(422)的位置与第一壳体(5)相固定;
第二旋转件(43)包括第二旋转臂(431)和第二支撑板(432),第二旋转臂(431)通过第二转轴铰接在固定盒(41)的第二侧,第二支撑板(432)的一侧滑动安装在第二旋转臂(431)上,第二支撑板(432)的另一侧铰接在固定盒(41)上,第二旋转臂(431)背对第二支撑板(432)的位置与第二壳体(6)相固定;
所述折叠式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支撑板(422)向靠近第一壳体(5)的方向滑动至与第一机身部分(2)之间的间距大于预设数值的位置处,第二支撑板(432)向靠近第二壳体(6)的方向滑动至与第二机身部分(3)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预设数值的位置处,柔性显示屏(1)的第三部分(13)收容在第一旋转臂(421)、第一支撑板(422)、固定盒(41)的上盖(417)、第二支撑板(432)和第二旋转臂(431)所形成的收容空间中;
所述折叠式终端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422)向远离第一壳体(5)的方向滑动至与第一机身部分(2)相齐平的位置处,第二支撑板(432)向远离第二壳体(6)的方向滑动至与第二机身部分(3)相齐平的位置处,柔性显示屏(1)的第三部分(13)与第一支撑板(422)、固定盒(41)的上盖(417)和第二支撑板(432)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终端,其特征在于,第一旋转臂(421)包括第一侧板(423)和第一固定体(424),第一侧板(423)垂直固定在第一固定体(424)上,第一侧板(423)通过第一转轴铰接在固定盒(41)的第一侧,第一侧板(423)远离固定盒(41)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条形滑槽(4231),第一支撑板(422)上设置有第一滑块(4221),第一滑块(4221)位于第一条形滑槽(4231)中,第一支撑板(422)位于第一固定体(424)的上方,第一固定体(424)的背对第一支撑板(422)的表面与第一壳体(5)相固定,第一条形滑槽(4231)的第一端与第一机身部分(2)相齐平,第一条形滑槽(4231)的第二端与第一机身部分(2)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预设数值;
第二旋转臂(431)包括第二侧板(433)和第二固定体(434),第二侧板(433)垂直固定在第二固定体(434)上,第二侧板(433)通过第二转轴铰接在固定盒(41)的第二侧,第二侧板(433)远离固定盒(41)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条形滑槽(4331),第二支撑板(432)上设置有第二滑块(4321),第二滑块(4321)位于第二条形滑槽(4331)中,第二支撑板(432)位于第二固定体(434)的上方,第二固定体(434)的背对第二支撑板(432)的表面与第二壳体(6)相固定,第二条形滑槽(4331)的第一端与第二机身部分(3)相齐平,第二条形滑槽(4331)的第二端与第二机身部分(3)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预设数值;
所述折叠式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支撑板(422)通过第一滑块(4221)滑动至第一条形滑槽(4231)的第二端,位于与第一机身部分(2)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预设数值的位置处;第二支撑板(432)通过第二滑块(4321)滑动至第二条形滑槽(4331)的第二端,位于与第二机身部分(3)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预设数值的位置处;
所述折叠式终端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422)通过第一滑块(4221)滑动至第一条形滑槽(4231)的第一端,位于与第一机身部分(2)相齐平的位置处;第二支撑板(432)通过第二滑块(4321)滑动至第二条形滑槽(4331)的第一端,位于与第二机身部分(3)相齐平的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式终端,其特征在于,固定盒(41)沿着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侧板(411),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分别设置于第三侧板(411)上;
第一旋转臂(421)的第一侧板(423)的第二端部设置有第一转轴孔,第二旋转臂(431)的第二侧板(433)的第二端部设置有第二转轴孔;
所述第一转轴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孔中,所述第二转轴安装在所述第二转轴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式终端,其特征在于,第一旋转臂(421)的第一侧板(423)上设置有以所述第一转轴孔为圆心的第一弧形凸起(425);
第二旋转臂(431)的第二侧板(433)上设置有以所述第二转轴孔为圆心的第二弧形凸起(435);
固定盒(41)的第三侧板(411)上分别设置有以所述第一转轴为圆心的第一弧形凹槽(414),以所述第二转轴为圆心的第二弧形凹槽(415);
第一弧形凸起(425)安装在第一弧形凹槽(414)中,第二弧形凸起(435)安装在第二弧形凹槽(415)。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折叠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折叠机构(4)还包括用于为第一旋转件(42)和第二旋转件(43)的旋转提供阻尼的阻尼件(44),阻尼件(44)安装在固定盒41中,且位于第一旋转件(42)和第二旋转件(43)之间,阻尼件(44)包括第一旋转轴(441)、第二旋转轴(442)和固定部(443);
固定部(443)固定安装在固定盒(41)中,第一旋转轴(441)与第一旋转件(42)相邻且旋转安装在固定部(443)上,第二旋转轴(442)与第二旋转件(43)相邻且旋转安装在固定部(443)上;
第一旋转轴(441)和第一旋转件(42)相互靠近的位置处均设置有齿轮,第一旋转轴(441)与第一旋转件(42)通过齿轮相连,第二旋转轴(442)与第二旋转件(43)相互靠近的位置处均设置有齿轮,第二旋转轴(442)与第二旋转件(43)通过齿轮相连;
第一旋转轴(441),用于通过与固定部(443)之间的摩擦阻力为第一旋转件(42)的旋转提供阻尼,第二旋转轴(442)用于通过与固定部(443)之间的摩擦阻力为第二旋转件(43)的旋转提供阻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式终端,其特征在于,第一旋转轴(441)上套设有第一阻尼弹簧(444),第二旋转轴(442)上套设有第二阻尼弹簧(445);
第一旋转轴(441)上,靠近第一阻尼弹簧(444)每一端位置处均套装有两个环形块,与第一阻尼弹簧(444)相邻的环形块上设置有轴向移动结构,与第一阻尼弹簧(444)不相邻的环形块上设置有轴向限位结构,相邻两个环形块相互接触的表面上均设置有凹凸结构,并通过凹凸结构相咬合;
第二旋转轴(442)上,靠近第二阻尼弹簧(445)每一端位置处均套装有两个环形块,与第二阻尼弹簧(445)相邻的环形块上设置有轴向移动结构,与第二阻尼弹簧(445)不相邻的环形块上设置有轴向限位结构,相邻两个环形块相互接触的表面上均设置有凹凸结构,并通过凹凸结构相咬合;
第一阻尼弹簧(444)的每一端位置处的两个环形块中,一个环形块上设置有圆周旋转结构,另一个环形块上设置有圆周限位结构;
第二阻尼弹簧(445)的每一端位置处的两个环形块中,一个环形块上设置有圆周旋转结构,另一个环形块上设置有圆周限位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式终端,其特征在于,阻尼件(44)还包括同步限位件(446),同步限位件(446)靠近第一旋转轴(441)的第一侧壁和靠近第二旋转轴(442)的第二侧壁均具有弧面结构,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上均设置有凸起,所述第一侧壁上的凸起与所述第二侧壁上的凸起的位置关于两个凸起之间的镜面相对称;
第一旋转轴(441)上设置有螺旋槽(4411),第二旋转轴(442)上设置有螺旋槽(4421),螺旋槽(4411)与螺旋槽(4421)的位置关于螺旋槽(4411)与螺旋槽(4421)之间的镜面相对称;
同步限位件(446)安装于第一旋转轴(441)和第二旋转轴(442)之间,所述第一侧壁的凸起位于螺旋槽(4411)中,所述第二侧壁的凸起位于螺旋槽(4421)中,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一旋转轴(441)相贴合,所述第二侧壁与第二旋转轴(442)相贴合。
CN201910578530.7A 2019-06-28 2019-06-28 折叠式终端 Active CN1121531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78530.7A CN112153188B (zh) 2019-06-28 2019-06-28 折叠式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78530.7A CN112153188B (zh) 2019-06-28 2019-06-28 折叠式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53188A true CN112153188A (zh) 2020-12-29
CN112153188B CN112153188B (zh) 2021-12-03

Family

ID=73891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78530.7A Active CN112153188B (zh) 2019-06-28 2019-06-28 折叠式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53188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85316A (zh) * 2021-04-02 2021-06-01 东莞市美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折叠连接组件及可折叠电子琴
CN113593416A (zh) * 2021-08-04 2021-11-0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显示装置
WO2022152135A1 (zh) * 2021-01-14 2022-07-2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折叠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WO2022206276A1 (zh) * 2021-03-29 2022-10-0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旋转组件、折叠机构和折叠终端
WO2022247310A1 (zh) * 2021-05-27 2022-12-0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转动机构、支撑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3001105A1 (zh) * 2021-07-21 2023-0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WO2023015624A1 (zh) * 2021-08-09 2023-02-1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式铰链及折叠式显示装置
WO2023246291A1 (zh) * 2022-06-22 2023-12-2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同步转动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82224A (zh) * 2013-07-09 2015-01-14 Lg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EP2993551A1 (en) * 2014-09-04 2016-03-09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CN206918043U (zh) * 2017-04-19 2018-01-2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转轴组件及可折叠终端
CN108520701A (zh) * 2018-01-22 2018-09-1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屏的支撑保护机构及移动终端
CN208421695U (zh) * 2018-07-13 2019-01-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08673636U (zh) * 2018-09-19 2019-03-29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屏体支撑装置以及可折叠式柔性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82224A (zh) * 2013-07-09 2015-01-14 Lg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EP2993551A1 (en) * 2014-09-04 2016-03-09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CN206918043U (zh) * 2017-04-19 2018-01-2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转轴组件及可折叠终端
CN108520701A (zh) * 2018-01-22 2018-09-1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屏的支撑保护机构及移动终端
CN208421695U (zh) * 2018-07-13 2019-01-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08673636U (zh) * 2018-09-19 2019-03-29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屏体支撑装置以及可折叠式柔性显示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52135A1 (zh) * 2021-01-14 2022-07-2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折叠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WO2022206276A1 (zh) * 2021-03-29 2022-10-0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旋转组件、折叠机构和折叠终端
CN112885316A (zh) * 2021-04-02 2021-06-01 东莞市美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折叠连接组件及可折叠电子琴
WO2022247310A1 (zh) * 2021-05-27 2022-12-0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转动机构、支撑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3001105A1 (zh) * 2021-07-21 2023-0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3593416A (zh) * 2021-08-04 2021-11-0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显示装置
WO2023010638A1 (zh) * 2021-08-04 2023-02-0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显示装置
WO2023015624A1 (zh) * 2021-08-09 2023-02-1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式铰链及折叠式显示装置
WO2023246291A1 (zh) * 2022-06-22 2023-12-2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同步转动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53188B (zh) 2021-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53188B (zh) 折叠式终端
CN113067924B (zh) 折叠机构、支架结构和电子设备
CN211117099U (zh) 一种可弯折部件
KR200439610Y1 (ko) 휴대단말기용 힌지식 덮개 개폐장치
CN113067926B (zh) 折叠机构、支架结构和电子设备
CN113067925B (zh) 折叠机构、支架结构和电子设备
CN113163030B (zh) 折叠机构、支架结构和电子设备
JP4187608B2 (ja) 移動式無線通信装置
CN101389197A (zh) 用于可折叠式电子装置的铰链以及该可折叠式电子装置
CN112153179B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
KR20120000197A (ko) 2축 힌지 모듈 및 이것이 장착된 휴대단말기
KR20130104523A (ko) 폴딩 힌지 모듈
KR100826611B1 (ko) 핸드폰 폴더
CN112153832B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移动终端
US20060133796A1 (en) Cover restricting mechanism of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15949665A (zh) 铰链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4893494B (zh) 阻尼机构及终端
KR20130015143A (ko) 힌지모듈이 구비된 휴대용 전자기기
CN115250299A (zh)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KR101218683B1 (ko) 헤드 부상구조를 갖는 힌지 조립체와 이를 구비한 휴대단말기
CN214465525U (zh) 连接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20668126U (zh) 同动部件、折叠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WO2023001105A1 (zh)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KR200330357Y1 (ko) 데스크탑 및 수직벽걸이 공용 충전기
CN117459618A (zh) 铰链组件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