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68126U - 同动部件、折叠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同动部件、折叠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68126U
CN220668126U CN202322407647.3U CN202322407647U CN220668126U CN 220668126 U CN220668126 U CN 220668126U CN 202322407647 U CN202322407647 U CN 202322407647U CN 220668126 U CN220668126 U CN 2206681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p
rotation
rotating
seat
pede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0764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吴林
张广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to Electronic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to Electronic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to Electronic Ltd filed Critical Lanto Electronic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0764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681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681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681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同动部件、折叠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所述同动部件包括连接座以及两个转动臂,连接座包括固定部和两个止挡部,止挡部上设有止挡槽,转动臂与止挡部一一对应并且包括主体部和转动部,转动部与止挡部转动连接并且设有避让槽以避让止挡部,避让槽内凸起形成匹配止挡槽的止挡块,转动臂往复转动时通过止挡槽的槽壁对止挡块的阻挡实现限位。由此,同动部件通过止挡槽配合止挡块,即可在确保结构强度的同时实现设备轻薄化并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同动部件、折叠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式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同动部件、折叠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折叠式电子设备中采用的同动部件,由于限位结构比较复杂,使得产品的尺寸和成本难以被限制。同时,组成限位结构的部分零件结构强度比较低,容易在设备重复折叠后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动部件、折叠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通过转动臂上设有止挡块的避让槽配合具有止挡槽的止挡部,以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实现装置轻薄化并降低成本。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同动部件,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包括固定部和由所述固定部朝向两侧延伸形成的两个止挡部,所述止挡部的部分区域凹陷形成有止挡槽,所述止挡槽具有第一止挡壁和第二止挡壁;以及两个转动臂,每个所述转动臂对应一个所述止挡部,所述转动臂包括主体部和由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连接座延伸形成的转动部,所述转动部与对应的所述止挡部转动连接,所述转动部的部分区域凹陷形成有避让槽以避让对应的所述止挡部,所述避让槽内的部分区域凸起形成与对应的所述止挡槽相互匹配的止挡块,所述转动臂转动至第一位置时通过所述止挡块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止挡壁抵持,所述转动臂转动至第二位置时通过所述止挡块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止挡壁抵持。
进一步地,所述同动部件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以及同步组件,所述同步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轴上,并分别与两个所述转动部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同步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同步齿轮,每个所述同步齿轮转动设置在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一转动轴上,并且两个所述同步齿轮之间相互啮合;其中,每个所述转动部上均设有传动齿,以与对应的一个所述同步齿轮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同动部件还包括:阻尼组件,所述阻尼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轴上并且包括第二座体、第三座体以及弹性件,所述第二座体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轴远离所述连接座的一端,所述第三座体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轴靠近所述连接座的一端以使所述同步齿轮位于所述第三座体和所述连接座之间,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一转动轴上并且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座体和所述第三座体抵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座体朝向所述同步齿轮设有第五卡合部,所述同步齿轮朝向所述第三座体设有第六卡合部,所述第五卡合部与所述第六卡合部相互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同动部件还包括:两个第二转动轴,每个所述第二转动轴设置在对应的一个所述止挡部上,以设置对应的一个所述转动臂;以及阻尼组件,所述阻尼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并与所述转动臂抵持。
进一步地,所述阻尼组件包括:第一座体,所述第一座体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轴的第一端,并且朝向所述转动臂设有第一卡合部;第二座体,所述第二座体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轴的第二端;第三座体,所述第三座体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中间部位以使所述转动臂位于所述第一座体和所述第三座体之间,并且朝向所述转动臂设有第二卡合部;以及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并且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座体和所述第三座体抵持。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臂朝向所述第一座体设有第三卡合部并且朝向所述第三座体设有第四卡合部,所述第三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相互匹配,所述第四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相互匹配。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折叠铰链机构,所述折叠铰链机构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同动部件。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折叠铰链机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同动部件、折叠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所述同动部件包括连接座以及两个转动臂,连接座包括固定部和两个止挡部,止挡部上设有止挡槽,转动臂与止挡部一一对应并且包括主体部和转动部,转动部与止挡部转动连接并且设有避让槽以避让止挡部,避让槽内凸起形成匹配止挡槽的止挡块,转动臂往复转动时通过止挡槽的槽壁对止挡块的阻挡实现限位。由此,同动部件通过止挡槽配合止挡块,即可在确保结构强度的同时实现设备轻薄化并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折叠铰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折叠铰链机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内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同动部件、摆动臂与壳体连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动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同动部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同步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座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座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罩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摆动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内轴;11-承载轴;12-连接轴;2-同动部件;21-连接座;211-固定部;212-止挡部;2121-止挡槽;2121a-第一止挡壁;2121b-第二止挡壁;22-转动臂;221-主体部;222-转动部;2221-避让槽;2222-止挡块;2223-传动齿;223-第三卡合部;224-第四卡合部;23-第一转动轴;24-同步组件;241-同步齿轮;2411-第六卡合部;25-第二转动轴;26-阻尼组件;261-第一座体;2611-第一卡合部;262-第二座体;263-第三座体;2631-第二卡合部;2632-第五卡合部;264-弹性件;3-罩体;4-支撑板;5-摆动臂;51-连接部;52-活动部;6-壳体连板;A-仿形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申请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申请。为了避免混淆本申请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为易于说明,诸如“内”、“外”、“之下”、“下方”、“下部”、“上方”、“上部”等等的空间相关术语在此被用于描述图中例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将理解的是,空间相关术语可意欲包含设备在使用或操作中的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不同的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设备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元件于是将被定位为在该其它元件或特征“上方”。因而,示例术语“下方”能包含上方和下方的方位二者。设备可以以其它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处于其它方位),并且在此使用的空间相关描述词应该被相应地解释。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申请文件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折叠铰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折叠铰链机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折叠铰链机构包括主内轴1、同动部件2、罩体3、支撑板4、摆动臂5以及壳体连板6。需要说明的是,同动部件2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为一个、两个或更多个。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同动部件2有三个,并且间隔分布设置在主内轴1上,以保证同动部件2工作时的稳定性。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各个同动部件2的结构均相同以便降低零件生产和组装成本,下文针对一个同动部件2的结构进行说明。
进一步地,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内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主内轴1包括承载轴11和连接轴12,承载轴11用于设置同动部件2。需要说明的是,承载轴11和连接轴12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可选地,对应于同动部件2有三个,承载轴11同样设置为三个并且与同动部件2一一对应,连接轴12设置为两个并且每个连接轴12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承载轴11。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承载轴11采用金属注射成型(Metal InjectionMolding,MIM)的方式制成,连接轴12由铝合金制成或采用塑料镶嵌注塑的方式制成。由此,分段拼接式结构的主内轴1可以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实现降低成本。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同动部件、摆动臂与壳体连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同动部件2包括连接座21和转动臂2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转动臂22设置为两个,两个转动臂22形成为对称式的结构。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转动臂22也可以只有一个。进一步地,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对应于转动臂22有两个,连接座21包括固定部211和由固定部211朝向两侧延伸形成的两个止挡部212,每个转动臂22对应一个止挡部212。易于被理解的是,固定部211固定设置在主内轴1的承载轴11上,也即连接座21通过固定部211与承载轴11固定连接。更进一步地,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动臂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4和图6所示,转动臂22包括主体部221和由主体部221朝向连接座21延伸形成的转动部222。易于被理解的是,转动部222与对应的止挡部212转动连接,也即转动臂22转动设置在连接座21上。
如图5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止挡部212的部分区域凹陷形成有止挡槽2121,止挡槽2121形成为弧形并且具有第一止挡壁2121a和第二止挡壁2121b。对应地,如图6所示,转动部222的部分区域凹陷形成有避让槽2221,而避让槽2221的结构和尺寸与止挡部212相互匹配以便避让对应的止挡部212。也就是说,止挡部212容纳于避让槽2221内。进一步地,避让槽2221内的部分区域凸起形成与对应的止挡槽2121相互匹配的止挡块2222。易于被理解的是,止挡块2222可以在止挡槽2121内移动。具体地,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同动部件的剖面示意图,结合图7所示,当转动臂22转动至第一位置(图7所示位置),也即同动部件2处于展开状态时,转动臂22通过止挡块2222与对应的第一止挡壁2121a抵持。类似地,当转动臂22由第一位置转动90度到第二位置,也即同动部件2处于折叠状态时,转动臂22通过止挡块2222与对应的第二止挡壁2121b抵持。由此,通过止挡块2222与止挡槽2121的配合作用,即可实现对转动臂22的转动限位功能。易于被理解的是,通过上述限位结构也可以实现对同动部件2的折叠角度进行设定。
如图4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同动部件2还包括第一转动轴23以及同步组件24。具体地,第一转动轴23设置在固定部211上。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转动轴23至少设置为两个。进一步地,同步组件24设置在第一转动轴23上。更进一步地,同步组件24位于两个转动臂22之间,并且分别与两个转动部222传动连接。易于被理解的是,同步组件24用于将两个转动臂22的转动进行同步。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同步齿轮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4和图8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同步组件24包括两个同步齿轮241,每个同步齿轮241转动设置在对应的一个第一转动轴23上,并且两个同步齿轮241之间相互啮合。可选地,同步齿轮241的数量还可以设置为更多个,同时第一转动轴23的数量与同步齿轮241相同。进一步地,结合图4和图6所示,每个转动部222上均设有传动齿2223,转动臂22通过传动齿2223与对应的一个同步齿轮241啮合。由此,同步组件24通过齿轮啮合的方式实现了对两个转动臂22转动的同步。
如图4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同动部件2还包括第二转动轴25以及阻尼组件26。具体地,第二转动轴25有两个,每个第二转动轴25设置在对应的一个止挡部212上,每个第二转动轴25上设置有对应的第一转动臂22。进一步地,阻尼组件26设置在第二转动轴25上并与转动臂22抵持,用于与转动臂22之间构成摩擦阻尼,从而使转动臂22的转动更为平稳。
如图4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阻尼组件26包括第一座体261、第二座体262、第三座体263以及弹性件264。具体地,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座体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4和图9所示,第一座体261设置在第二转动轴25的第一端,并且朝向转动臂22的转动部222设有第一卡合部2611。同时,第二座体262设置在第二转动轴25的第二端。进一步地,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座体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4和图10所示,第三座体263设置在第二转动轴25的中间部位,以使转动臂22的转动部222位于第一座体261和第三座体263之间,而第三座体263朝向转动臂22的转动部222设有第二卡合部2631。更进一步地,弹性件264套设于第二转动轴25上,并且弹性件264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座体262和第三座体263抵持。可选地,弹性件264为弹簧。结合图4和图6所示,转动臂22的转动部222朝向第一座体261设有第三卡合部223,同时朝向第三座体263设有第四卡合部224。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卡合部223与第一卡合部2611相互匹配,第四卡合部224与第二卡合部2631相互匹配。
可选地,第二转动轴25活动设置在连接座21上,第三座体263活动设置在第二转动轴25上,第一座体261和第二座体262固定设置在第二转动轴25的两端。当同动部件2处于展开状态,也即转动臂22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三卡合部223与第一卡合部2611凹凸配合,第四卡合部224与第二卡合部2631凹凸配合。当同动部件2进行折叠,也即转动臂22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动时,第三卡合部223与第一卡合部2611凸起部位相对,从而推动第一座体261远离连接座21并带动第二转动轴25移动,从而带动第二座体262移动以使弹性件264被进一步压缩,进而增大第四卡合部224与第二卡合部2631之间的摩擦力。同时,当同动部件2进行折叠,也即转动臂22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动时,第四卡合部224与第二卡合部2631凸起部位相对,从而推动第三座体263远离连接座21并使弹性件264被进一步压缩,进而增大第四卡合部224与第二卡合部2631之间的摩擦力。由此,阻尼组件26可以通过摩擦阻尼使转动臂22的转动更为平稳。需要说明的是,当同动部件2处于展开状态,也即转动臂22处于第二位置时,弹性件264可以处于预压缩状态。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第一卡合部2611、第二卡合部2631、第三卡合部223以及第四卡合部224的端面设置为弧面结构,以便进行相对运动。
结合图8和图10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三座体263朝向同步齿轮241设有第五卡合部2632,同步齿轮241朝向第三座体263设有第六卡合部2411。需要说明的是,第五卡合部2632与第六卡合部2411相互匹配。易于被理解的是,第二座体262设置在第一转动轴23远离连接座21的一端,第三座体263设置在第一转动轴23靠近连接座21的一端,从而使同步齿轮241位于第三座体263和连接座21之间。同时,弹性件264套设于第一转动轴23上并且弹性件264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座体262和第三座体263抵持。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当同动部件2处于展开状态,也即转动臂22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五卡合部2632与第六卡合部2411凹凸配合。当同动部件2进行折叠,也即转动臂22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动时,第五卡合部2632与第六卡合部2411凸起部位相对,从而推动第三座体263远离连接座21并使弹性件264被进一步压缩,进而增大第五卡合部2632与第六卡合部2411之间的摩擦力。由此,阻尼组件26可以通过摩擦阻尼使转动臂22的转动更为平稳。需要说明的是,当同动部件2处于展开状态,也即转动臂22处于第二位置时,弹性件264可以处于预压缩状态。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第五卡合部2632与第六卡合部2411的端面设置为弧面结构,以便进行相对运动。
如图2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罩体3的数量与承载轴11相同。进一步地,罩体3与承载轴11固定连接,以使同动部件2位于罩体3和承载轴11之间。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罩体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3和图11所示,罩体3与承载轴11之间形成有仿形区域A,并且仿形区域A匹配同动部件2以便设置同动部件2。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撑板4有两个。易于被理解的是,每个支撑板4对应连接一个转动臂22。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板4用于连接支撑需要进行折叠的两个壳体及相关零部件,例如用于连接支撑折叠手机的两个壳体。可选地,支撑板4由塑料和玻纤制成,有助于装置减重和降低成本。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摆动臂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图4和图12所示,摆动臂5以及壳体连板6分别有两个。具体地,每个壳体连板6对应连接一个支撑板4和一个转动臂22,每个摆动臂5对应一个壳体连板6。进一步地,摆动臂5包括连接部51和由连接部51朝向主内轴1延伸形成的活动部52,连接部51与连接件壳体连板6连接,活动部52活动设置在主内轴1上。由此,通过摆动臂5配合转动臂22可以对支撑板4的结构进行加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同动部件2,通过转动臂22上设有止挡块2222的避让槽2221配合具有止挡槽2121的止挡部212,以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实现设备轻薄化并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或其它可以折叠的设备。进一步地,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折叠铰链机构、设置在折叠铰链机构上的两个壳体以及设置在两个壳体上的柔性显示屏。其中,折叠铰链机构的结构如前文所述,在此不再赘述。更进一步地,通过折叠铰链机构配合两个壳体可以将电子设备切换为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而柔性显示屏可以跟随壳体实现展开或折叠。需要说明的是,主内轴1和支撑板4可以起到支撑屏幕的作用。易于被理解的是,电子设备通过设置折叠铰链机构的同动部件2,也即通过止挡槽2121配合止挡块2222,既可以避免壳体和柔性显示屏过度折叠而被拉扯损坏,又可以在确保结构强度的同时实现设备轻薄化并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同动部件、折叠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所述同动部件包括连接座以及两个转动臂,连接座包括固定部和两个止挡部,止挡部上设有止挡槽,转动臂与止挡部一一对应并且包括主体部和转动部,转动部与止挡部转动连接并且设有避让槽以避让止挡部,避让槽内凸起形成匹配止挡槽的止挡块,转动臂往复转动时通过止挡槽的槽壁对止挡块的阻挡实现限位。由此,同动部件通过止挡槽配合止挡块,即可在确保结构强度的同时实现设备轻薄化并降低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同动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座(21),所述连接座(21)包括固定部(211)和由所述固定部(211)朝向两侧延伸形成的两个止挡部(212),所述止挡部(212)的部分区域凹陷形成有止挡槽(2121),所述止挡槽(2121)具有第一止挡壁(2121a)和第二止挡壁(2121b);以及
两个转动臂(22),每个所述转动臂(22)对应一个所述止挡部(212),所述转动臂(22)包括主体部(221)和由所述主体部(221)朝向所述连接座(21)延伸形成的转动部(222),所述转动部(222)与对应的所述止挡部(212)转动连接,所述转动部(222)的部分区域凹陷形成有避让槽(2221)以避让对应的所述止挡部(212),所述避让槽(2221)内的部分区域凸起形成与对应的所述止挡槽(2121)相互匹配的止挡块(2222),所述转动臂(22)转动至第一位置时通过所述止挡块(2222)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止挡壁(2121a)抵持,所述转动臂(22)转动至第二位置时通过所述止挡块(2222)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止挡壁(2121b)抵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动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两个第一转动轴(23),所述第一转动轴(23)设置在所述固定部(211)上;以及
同步组件(24),所述同步组件(24)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轴(23)上,并分别与两个所述转动部(222)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组件(24)包括:
至少两个同步齿轮(241),每个所述同步齿轮(241)转动设置在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一转动轴(23)上,并且两个所述同步齿轮(241)之间相互啮合;
其中,每个所述转动部(222)上均设有传动齿(2223),以与对应的一个所述同步齿轮(241)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动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阻尼组件(26),所述阻尼组件(26)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轴(23)上并且包括第二座体(262)、第三座体(263)以及弹性件(264),所述第二座体(262)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轴(23)远离所述连接座(21)的一端,所述第三座体(263)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轴(23)靠近所述连接座(21)的一端以使所述同步齿轮(241)位于所述第三座体(263)和所述连接座(21)之间,所述弹性件(264)套设于所述第一转动轴(23)上并且所述弹性件(26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座体(262)和所述第三座体(263)抵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座体(263)朝向所述同步齿轮(241)设有第五卡合部(2632),所述同步齿轮(241)朝向所述第三座体(263)设有第六卡合部(2411),所述第五卡合部(2632)与所述第六卡合部(2411)相互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动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个第二转动轴(25),每个所述第二转动轴(25)设置在对应的一个所述止挡部(212)上,以设置对应的一个所述转动臂(22);以及
阻尼组件(26),所述阻尼组件(26)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轴(25)上并与所述转动臂(22)抵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同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组件(26)包括:
第一座体(261),所述第一座体(261)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轴(25)的第一端,并且朝向所述转动臂(22)设有第一卡合部(2611);
第二座体(262),所述第二座体(262)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轴(25)的第二端;
第三座体(263),所述第三座体(263)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轴(25)的中间部位以使所述转动臂(22)位于所述第一座体(261)和所述第三座体(263)之间,并且朝向所述转动臂(22)设有第二卡合部(2631);以及
弹性件(264),所述弹性件(264)套设于所述第二转动轴(25)上,并且所述弹性件(26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座体(262)和所述第三座体(263)抵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同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臂(22)朝向所述第一座体(261)设有第三卡合部(223)并且朝向所述第三座体(263)设有第四卡合部(224),所述第三卡合部(223)与所述第一卡合部(2611)相互匹配,所述第四卡合部(224)与所述第二卡合部(2631)相互匹配。
9.一种折叠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同动部件。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铰链机构。
CN202322407647.3U 2023-09-05 2023-09-05 同动部件、折叠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2206681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07647.3U CN220668126U (zh) 2023-09-05 2023-09-05 同动部件、折叠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07647.3U CN220668126U (zh) 2023-09-05 2023-09-05 同动部件、折叠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68126U true CN220668126U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27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07647.3U Active CN220668126U (zh) 2023-09-05 2023-09-05 同动部件、折叠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681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083171A1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1846997B2 (en) Rotating shaft mechanism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7135288B (zh) 具有柔性屏的折叠式终端
CN112153178A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移动终端
CN113719525A (zh) 一种旋转铰链、折叠机壳和电子设备
CN111706604A (zh) 一种可搭载小尺寸柔性屏的折叠铰链机构及折叠设备
CN111770223B (zh) 同步装置、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AU2013239958A1 (en) Apparatus to support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CN113542457A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327739A (zh) 一种u型铰链及移动终端
CN113643612A (zh) 内折齿轮连杆式柔性屏转轴机构
CN214661469U (zh) 双轴式铰链
CN112153179B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
CN115076218B (zh) 电子设备和折叠装置
CN111163199A (zh) 一种内折叠铰链及内折移动终端
CN216044966U (zh) 一种旋转铰链、折叠机壳和电子设备
CN111601484A (zh) 同步装置、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220668126U (zh) 同动部件、折叠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6708613B (zh)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TW202046850A (zh) 雙轉軸模組與折疊式電子裝置
CN218941130U (zh) 一种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
CN217814513U (zh) 一种旋转铰链、折叠机壳和电子设备
CN211239891U (zh) 应用于柔性屏终端的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终端的铰链组合结构
WO2021088020A1 (zh) 电子装置
CN217821933U (zh) 用于柔性屏设备的转轴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