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46497A - 柔性均温板 - Google Patents

柔性均温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46497A
CN112146497A CN202011134562.7A CN202011134562A CN112146497A CN 112146497 A CN112146497 A CN 112146497A CN 202011134562 A CN202011134562 A CN 202011134562A CN 112146497 A CN112146497 A CN 1121464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temperature
capillary
accommodating cavity
knea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3456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生国
张龙彪
赵泽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NYUA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Carbon Yuan Thermal Conductiv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Carbon Yuan Thermal Conductivit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Carbon Yuan Thermal Conductiv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3456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46497A/zh
Publication of CN1121464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464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 F28D15/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 F28D15/0241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the tubes being flexib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 F28D15/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 F28D15/0275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heat-pipes together or with other structures, e.g. with base blocks; Heat pipe co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 F28D15/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 F28D15/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with tubes having a capillary structure
    • F28D15/046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with tubes having a capillary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apillary structur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均温板,包括:第一均温板,第一均温板内限定有第一容纳腔且第一毛细结构设于第一容纳腔;第二均温板,第二均温板内限定有第二容纳腔且第二毛细结构设于第二容纳腔;揉体结构,揉体结构使第一均温板与第二均温板之间的角度可调节,揉体结构设于第一均温板与第二均温板之间,揉体结构内限定有气体通道和毛细通道,毛细通道内设有第三毛细结构,第三毛细结构的一端与第一毛细结构相连接,气体通道的一端与第一容纳腔相连通,第三毛细结构的另一端与第二毛细结构相连接,气体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二容纳腔相连通。该柔性均温板不仅可以进行弯折,而且实现了水、气分离式设计,具有设置简单、回水效率高、散热效率高等优点。

Description

柔性均温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均温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均温板。
背景技术
超薄均温板,从原理上类似于热管,但在传导方式上有所区别。热管为一维线性热传导,而超薄均温板中的热量则是在一个二维的面上传导,因此效率更高。现有的超薄均温板因内部空间及毛细结构限制,设计均为2D平面结构,以保证空气流道畅通,毛细结构不被破坏。但是对于要求曲面和3D空间的设计,如折叠平板,折叠手机等,由于均温板无法进行弯折和拉伸使得均温板结构上难以适应,无法满足特殊产品的要求。
进一步地,现有的均温板,没有采用水气分离的设置,水和气都在同一个腔室,当腔室内同时存在水和气时,由于气体是不规则运动的,气体可能会在腔室内不同的位置,形成“气推水”的现象,影响水的流通,从而降低回水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柔性均温板,该柔性均温板具有设置简单、可弯折拉伸、散热效率高等优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柔性均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均温板,所述第一均温板内限定有第一容纳腔且第一毛细结构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第二均温板,所述第二均温板内限定有第二容纳腔且第二毛细结构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揉体结构,所述揉体结构使所述第一均温板与所述第二均温板之间的角度可调节,所述揉体结构设于所述第一均温板与所述第二均温板之间,所述揉体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均温板相连接,揉体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均温板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揉体结构内限定有气体通道和毛细通道,所述毛细通道内设有第三毛细结构,所述第三毛细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毛细结构相连接,所述气体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相连通,所述第三毛细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毛细结构相连接,所述气体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容纳腔相连通;注液口,所述注液口设在所述第一均温板上且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相连通,或者设在第二均温板上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相连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柔性均温板,第一均温板与第二均温板之间通过揉体结构相连接,实现了柔性均温板的弯折和拉伸,解决了特殊设备上的散热问题。通过在揉体结构上设置相互独立的气体通道和毛细通道,不仅可使第一均温板、第二均温板、揉体结构之间形成一个整体的腔室,而且实现了柔性均温板的水、气分离式设计,使气体传输和回水效率更高。该柔性均温板具有设置简单、可弯折拉伸、散热效率高等优点。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揉体结构的材质为橡胶类物质,或金、银、铜、铝的薄片中任意一种,所述第一均温板与所述第二均温板之间的角度为0-180°。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均温板包括:第一上板体;第一下板体,所述第一上板体设于所述第一下板体上方,所述第一上板体与所述第一下板体配合限定出所述第一容纳腔。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均温板包括:第二上板体;第二下板体,所述第二上板体设于所述第二下板体上方,所述第二上板体与所述第二下板体配合限定出所述第二容纳腔。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下板体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下板体的上表面均设有支撑柱。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均温板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安装部;所述均温板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二安装部;所述揉体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相连接,所述揉体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相连接。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安装部设于所述第一下板体的上表面形成为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二安装部设于所述第二下板体的上表面形成为第二连接槽,所述揉体结构的两端设有插头且分别插接至所述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揉体结构包括:盖板;底板,所述盖板设于所述底板上方,所述盖板与所述底板配合限定出所述气体通道和所述毛细通道,且所述气体通道和所述毛细通道间隔、独立设置。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揉体结构形成为整体管状结构,所述揉体结构包括:毛细管道,所述毛细管道内形成所述毛细通道,所述毛细管道内设有所述第三毛细结构;气体管道,所述气体管道内形成所述气体通道,所述气体管道和所述毛细管道独立设置。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下板体、所述第二下板体和所述揉体结构的底板一体成型。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柔性均温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柔性均温板的结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柔性均温板的毛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柔性均温板的揉体结构的截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柔性均温板的揉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柔性均温板的第一均温板和第二均温板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柔性均温板的弯折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柔性均温板的揉体结构弯折180°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柔性均温板100;
第一均温板10;第一下板体11;第一上板体12;第一毛细结构13;第一连接槽14;
第二均温板20;第二下板体21;第二上板体22;第二毛细结构23;第二连接槽24;
揉体结构30;气体通道31;毛细通道32;第三毛细结构33;底板34;盖板35
注液口40;
支撑柱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柔性均温板100。
如图1至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柔性均温板100,包括:第一均温板10、第二均温板20、揉体结构30和注液口40。
具体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柔性均温板100,第一均温板10内限定有第一容纳腔且第一毛细结构13设于第一容纳腔;第二均温板20内限定有第二容纳腔且第二毛细结构23设于第二容纳腔;揉体结构30使第一均温板10与第二均温板20之间的角度可调节,揉体结构30设于第一均温板10与第二均温板20之间,揉体结构30的一端与第一均温板10相连接,揉体结构30的另一端与第二均温板20的另一端相连接;如图4和图5所示,揉体结构30内限定有气体通道31和毛细通道32,毛细通道32内设有第三毛细结构33,第三毛细结构33的一端与第一毛细结构13相连接,气体通道31的一端与第一容纳腔相连通,第三毛细结构33的另一端与第二毛细结构23相连接,气体通道31的另一端与第二容纳腔相连通;注液口40设在第一均温板10上且与第一容纳腔相连通,或者设在第二均温板20上且与第二容纳腔相连通。
换言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柔性均温板100,主要由第一均温板10、第二均温板20、揉体结构30和注液口40组成。揉体结构30设于第一均温板10与第二均温板20之间,揉体结构30的一端与第一均温板10相连接,揉体结构30的另一端与第二均温板20的另一端相连接。揉体结构30可弯折,拉伸,通过折叠揉体结构30能够改变第一均温板10与第二均温板20之间的角度。
第一均温板10内限定有第一容纳腔,第一毛细结构13设于第一容纳腔内;第二均温板20内限定有第二容纳腔,第二毛细结构23设于第二容纳腔内。揉体结构30内限定有气体通道31和毛细通道32,第三毛细结构33设在毛细通道32内。如图3所示,第三毛细结构33的一端与第一毛细结构13相连接,第三毛细结构33的另一端与第二毛细结构23相连接;气体通道31的一端与第一容纳腔相连通,气体通道31的另一端与第二容纳腔相连通。也就是说,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通过气体通道31能够相互连通,使整个柔性均温板100形成一个整体的真空腔体,第一毛细结构13与第二毛细结构23通过第三毛细结构33的连接相互连通。柔性均温板100内可以形成一个整体的腔室,柔性均温板100内产生的气体能够在气体通道31内流通,通过分别设置毛细通道32和气体通道31,第三毛细结构33用来连通第一均温板10与第二均温板20中的水循环,气体通道31用来传输第一均温板10与第二均温板20中的气体循环,实现了柔性均温板100的水、气分离式设计。
注液口40可以设在第一均温板10的一侧,且与第一容纳腔相连通。或者设在第二均温板20的一侧,且与第二容纳腔相连通。也就是说,注液口40可以与柔性均温板100的整体腔室相连通,从注液口40注入工作介质,能够在第一均温板10与第二均温板20之间流通。工作介质可以是高纯水、丙酮、甲醇、氨水等。
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柔性均温板100,第一均温板10与第二均温板20之间通过揉体结构30相连接,实现了柔性均温板100的弯折和拉伸,解决了特殊设备上的散热问题。通过在揉体结构30上设置相互独立的气体通道31和毛细通道32,不仅可使第一均温板10、第二均温板20、揉体结构30之间形成一个整体的腔室,而且实现了柔性均温板100的水、气分离式设计,使气体传输和回水效率更高。该柔性均温板100具有设置简单、可弯折拉伸、散热效率高等优点。
如图7和图8所示,进一步地,揉体结构30的材质为橡胶类物质,或金、银、铜、铝的薄片中任意一种,第一均温板10与第二均温板20之间的角度为0-180°。揉体结构30具有耐弯折、耐高温以及具有良好的柔性和刚性等特性,折弯后能支撑。也就是说,揉体结构30可弯折、拉伸,通过弯折肉体结构,使第一均温板10与第二均温板20之间的角度在0°到180°之间变换。具体地,当第一均温板10与第二均温板20在一个平面上时,揉体结构30没有进行弯折,此时第一均温板10与第二均温板20之间的角度为180°;当揉体结构30进行弯折时,第一均温板10与第二均温板20之间不断地靠近,此时第一均温板10与第二均温板20之间的角度小于180°,当第一均温板10与第二均温板20相互平行时,第一均温板10与第二均温板20之间的角度为0°。
如图2和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均温板10包括第一上板体12和第一下板体11,第一上板体12设于第一下板体11上方,第一上板体12与第一下板体11配合限定出第一容纳腔。第一上板体12可以是一平板,第一下板体11上可以是与第一板体相对应的凹槽,也可以是其他结构,使得第一上板体12与第一下板体11配合限定出第一容纳腔。该设计便于在第一容纳腔内安装第一毛细结构13且设计简单,第一上板体12与第一下板体11之间可以是焊接相连。
如图2和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二均温板20包括第二上板体22和第二下板体21,第二上板体22设于第二下板体21上方,第二上板体22与第二下板体21配合限定出第二容纳腔。第二上板体22可以是一平板,第二下板体21上可以是与第二板体相对应的凹槽,也可以是其他结构,使得第二上板体22与第二下板体21配合限定出第一容纳腔。该设计便于在第二容纳腔内安装第二毛细结构23且设计简单,第二上板体22与第二下板体21之间可以是焊接相连。
可选地,第一下板体11的上表面与第二下板体21的上表面均设有支撑柱50。也就是说,第一下板体11朝向第一上板体12的面上设有支撑柱50,第二下板体21朝向第二上板体22的面上也设有支撑柱50,支撑柱50可以是多个且均匀地设在第一下板体11的上表面与第二下板体21的上表面,可以有效防止第一均温板10与第二均温板20凹陷,解决了因均温板凹陷所造成的回水效率降低和外观变差的问题。
进一步地,均温板的一侧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安装部;均温板的一侧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第二安装部;揉体结构30的一端与第一安装部相连接,揉体结构30的另一端与第二安装部相连接。揉体结构30通过第一安装部与第一均温板10相连接,通过第二安装部与第二均温板20相连接,使得第一均温板10、揉体结构30、第二均温板20连接为一整体。
如图6所示,优选地,第一安装部设于第一下板体11的上表面形成为第一连接槽14,第二安装部设于第二下板体21的上表面形成为第二连接槽24,揉体结构30的两端设有插头且分别插接至第一连接槽14和第二连接槽24。揉体结构30的两端设有的插头与第一连接槽14、第二连接槽24尺寸相匹配,在柔性均温板100安装制造过程中,将揉体结构30与第一均温板10和第二均温板20连接时,可以直接将揉体结构30两端的插头分别放入第一连接槽14、第二连接槽24中,安装简单方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揉体结构30包括盖板35和底板34,盖板35设于底板34上方,盖板35与底板34配合限定出气体通道31和毛细通道32,且气体通道31和毛细通道32间隔、独立设置。盖板35可以是一平板,底板34上可以是具有凹槽的结构,或者底板34与盖板35为其他结构,使得盖板35与底板34配合限定出气体通道31和毛细通道32。具体地,揉体结构30可以形成为立体波浪形。通过盖板35和底板34的设置,可以先将第三毛细结构33填满毛细通道32,再将盖板35与底板34连接,更加地便于安装第三毛细结构33。
可选地,揉体结构30形成为整体管状结构,揉体结构30包括毛细管道和气体管道,毛细管道内形成毛细通道32,毛细管道内设有第三毛细结构33;气体管道内形成气体通道31,气体管道和毛细管道独立设置。也就是说,揉体结构30可以由两条管道组成,分别是毛细管道和气体管道,毛细管道内装有第三毛细结构33;气体管道用来气体传输,气体管道、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相互连通。然后,可将管状揉体结构30进行折弯形成网状,不仅能够便于拉伸,还可以使揉体结构30弯折时具有一定支撑力。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下板体11、第二下板体21和揉体结构30的底板34一体成型。也就是说,第一下板体11、第二下板体21和揉体结构30的底板34可以是一体的结构,形成为一个整体的基板,基板可以做成比较薄的板体来提升揉体结构30的柔韧性,基板的中间部位形成为揉体结构30的底板34,揉体结构30的底板34可以是立体网状结构,提升弯折韧性,便于弯折与拉伸。揉体结构30的底板34上限定有两条通道,分别是毛细通道32和气体通道31,毛细通道32内设有第三毛细结构33,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通过气体通道31能够相互连通,使整个柔性均温板100形成一个整体的真空腔体,第一毛细结构13与第二毛细结构23通过第三毛细结构33的连接相互连通。
此外,柔性均温板100的制作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第一毛细结构13和第二毛细结构23分别安装在第一均温板10的第一下板体11和第二均温板20的第二下板体21上;
S2、将第三毛细结构33安装在揉体结构30的底板34上,然后安装盖板35压紧第三毛细结构33,再将底板34和盖板35焊接;
S3、将揉体结构30两端的插头分别安装在第一均温板10第一连接槽14中和第二均温板20得到第二连接槽24中,将第三毛细结构33分别与第二毛细结构23和第一毛细结构13进行烧结,再将揉体结构3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均温板10和第二均温板20进行焊接;
S4、将第一上板体12和第二下板体21分别安装在第一均温板10的第一下板体11和第二均温板20的第二下板体21上,然后进行焊接;
S5、在注液口40注水除气。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焊接方式可以热焊接也可以是冷焊接。第一毛细结构13和第二毛细结构23的材质可以是金、银、铜、铁、铝等粉末或者编织网等中的任意一种,第三毛细结构33可以是3D编织网或者2D编制网。
总而言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柔性均温板100,揉体结构30可以任意弯曲、拉伸,具有弹簧特性,弯曲角度为0-180°,第一均温板10与第二均温板20之间通过揉体结构30连接,通过弯折揉体结构30,使得第一均温板10与第二均温板20之间的角度发生改变,从而实现均温板的折弯,揉体结构30具有耐弯折、耐高温以及具有柔性或者刚性,折弯后能支撑,该柔性均温板100可用于笔记本的显示屏和主机部分。揉体结构30内设有气体通道31和毛细通道32,使水气分离式设计,制作方便,传输效率更高,能够解决特殊设备散热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柔性均温板的其他结构和操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可以理解并且容易实现的,因此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柔性均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均温板,所述第一均温板内限定有第一容纳腔且第一毛细结构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
第二均温板,所述第二均温板内限定有第二容纳腔且第二毛细结构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
揉体结构,所述揉体结构使所述第一均温板与所述第二均温板之间的角度可调节,所述揉体结构设于所述第一均温板与所述第二均温板之间,所述揉体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均温板相连接,揉体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均温板的另一端相连接;
所述揉体结构内限定有气体通道和毛细通道,所述毛细通道内设有第三毛细结构,所述第三毛细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毛细结构相连接,所述气体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相连通,所述第三毛细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毛细结构相连接,所述气体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容纳腔相连通;
注液口,所述注液口设在所述第一均温板上且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相连通,或者设在第二均温板上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揉体结构的材质为橡胶类物质,或金、银、铜、铝的薄片中任意一种,所述第一均温板与所述第二均温板之间的角度为0-18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均温板包括:
第一上板体;
第一下板体,所述第一上板体设于所述第一下板体上方,所述第一上板体与所述第一下板体配合限定出所述第一容纳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均温板包括:
第二上板体;
第二下板体,所述第二上板体设于所述第二下板体上方,所述第二上板体与所述第二下板体配合限定出所述第二容纳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板体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下板体的上表面均设有支撑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板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安装部;所述均温板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二安装部;所述揉体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相连接,所述揉体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设于所述第一下板体的上表面形成为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二安装部设于所述第二下板体的上表面形成为第二连接槽,所述揉体结构的两端设有插头且分别插接至所述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柔性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揉体结构包括:
盖板;
底板,所述盖板设于所述底板上方,所述盖板与所述底板配合限定出所述气体通道和所述毛细通道,且所述气体通道和所述毛细通道间隔、独立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柔性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揉体结构形成为整体管状结构,所述揉体结构包括:
毛细管道,所述毛细管道内形成所述毛细通道,所述毛细管道内设有所述第三毛细结构;
气体管道,所述气体管道内形成所述气体通道,所述气体管道和所述毛细管道独立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板体、所述第二下板体和所述揉体结构的底板一体成型。
CN202011134562.7A 2020-10-21 2020-10-21 柔性均温板 Pending CN1121464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34562.7A CN112146497A (zh) 2020-10-21 2020-10-21 柔性均温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34562.7A CN112146497A (zh) 2020-10-21 2020-10-21 柔性均温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46497A true CN112146497A (zh) 2020-12-29

Family

ID=73954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34562.7A Pending CN112146497A (zh) 2020-10-21 2020-10-21 柔性均温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4649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21987A1 (zh) * 2020-12-11 2022-06-16 浙江大学 一种异质均温器件
WO2023183251A1 (en) * 2022-03-22 2023-09-28 Meta Platforms Technologies, Llc Flexible thermal system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21987A1 (zh) * 2020-12-11 2022-06-16 浙江大学 一种异质均温器件
WO2023183251A1 (en) * 2022-03-22 2023-09-28 Meta Platforms Technologies, Llc Flexible thermal system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46497A (zh) 柔性均温板
US10933726B2 (en) Battery holder for a vehicle
US11325452B2 (en) Battery holder for a vehicle
CN102403474B (zh) 电池模块
CN102693949A (zh) 均温板
US20110168359A1 (en) Heat-dissipating plate
CN101861082A (zh) 散热装置
CN100513971C (zh) 散热模块及其热管
CN215819124U (zh) 电子器件的散热装置
CN100414692C (zh) 热管散热装置
CN213396690U (zh) 柔性均温板
CN203132406U (zh) 板形热交换器及其支撑结构
CN210292940U (zh) 平板蒸发器及应用该平板蒸发器的回路热管
KR102173395B1 (ko) 전기소자 냉각용 열교환기
CN111031755B (zh) 一种用于多热源的平板式蒸发器环路热管系统
CN114628816A (zh) 液冷装置及电池包
US20110132578A1 (en) Heat-dissipating plate
CN201131109Y (zh) 散热器
CN111212550B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通信产品
CN114734212B (zh) 一种高导热吹胀板及其制造工艺
CN110582180A (zh) 具有微热导管功能的电子装置机壳
CN217283867U (zh) 一种相变导热结构
EP4075086A1 (en) Heat exchanger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for
CN217086710U (zh) 液冷装置及电池包
CN113281592B (zh) 一种电子元件性能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04

Address after: 213000 No.7 Lanxiang Road, Wuji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TANYUA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7 Lanxiang Road, Wuji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3100

Applicant before: Changzhou carbon yuan thermal conductivity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