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34676A - 参考信号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参考信号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34676A
CN112134676A CN202011043278.9A CN202011043278A CN112134676A CN 112134676 A CN112134676 A CN 112134676A CN 202011043278 A CN202011043278 A CN 202011043278A CN 112134676 A CN112134676 A CN 1121346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ysical resource
symbols
time domain
resource block
reference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4327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暴桐
辛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104327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34676A/zh
Publication of CN1121346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3467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17213 priority patent/WO2022062904A1/zh
Priority to EP21871276.8A priority patent/EP4221034A1/en
Priority to US18/028,055 priority patent/US20230344577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04L27/2628Inverse Fourier transform modulators, e.g. 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screte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参考信号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该方法通过物理资源块时域上的前H个符号传输第一参考信号,其中,H大于或等于2;通过物理资源块时域上的后T个符号传输第二参考信号,其中,T大于或等于H。

Description

参考信号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网络,例如涉及一种参考信号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LTE)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术,利用子载波和OFDM符号构成的时频资源组成LTE系统的无线物理时频资源。在OFDM技术中,通过增加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能很好地解决CP-OFDM系统多径时延问题,但是由于CP-OFDM频谱的带外泄漏比较大,使CP-OFDM对相邻子带间的频偏和时偏比较敏感,容易造成子带间干扰。目前LTE系统在频域上使用了保护间隔,但这样降低了频谱效率,因此需要采用一些新技术来抑制带外泄漏。而随着太赫兹场景载波频率的增加,相位噪声变大,现有标准协议中相位跟踪参考信号(Phase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PTRS)的设计无法满足太赫兹场景中需要估计更大的相位噪声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参考信号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以满足估计相位噪声的需求,提高接收端的解调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参考信号传输方法,包括:
通过物理资源块时域上的前H个符号传输第一参考信号,其中,H大于或等于2;
通过物理资源块时域上的后T个符号传输第二参考信号,其中,T大于或等于H。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参考信号传输装置,包括:
第一传输模块,设置为通过物理资源块时域上的前H个符号传输第一参考信号,其中,H大于或等于2;
第二传输模块,设置为通过物理资源块时域上的后T个符号传输第二参考信号,其中,T大于或等于H。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节点,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的参考信号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参考信号传输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考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通过物理资源块传输参考信号的示意图;
图3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通过物理资源块传输参考信号的示意图;
图4为再一实施例提供的通过物理资源块传输参考信号的示意图;
图5为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通过物理资源块传输参考信号的示意图;
图6为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通过物理资源块传输参考信号的示意图;
图7为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通过物理资源块传输参考信号的示意图;
图8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对物理资源块中时域上Mi个符号进行调制的示意图;
图9为一实施例提供的Mi个符号的时域数据序列叠加的示意图;
图10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波形函数的示意图;
图1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考信号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节点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参考信号传输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通信节点,通信节点可以为基站、接入节点(Access Point,AP)、传输接收节点(Transmission ReceivePoint,TRP)、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等。例如,UE作为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利用每个物理资源块的前H(H≥2)个符号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后T(T≥H)个符号发送第二参考信号,基站作为参考信号的接收端,利用每个物理资源块的前H个符号以及后T个符号接收相应的参考信号。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可供接收端进行相位噪声估计与补偿、频偏纠正、辅助信道估计和辅助同步等,满足对相位噪声的估计需求,进而提高接收端的解调性能。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考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应用于通信节点。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步骤110和步骤120。
在步骤110中,通过物理资源块时域上的前H个符号传输第一参考信号,其中,H大于或等于2。
在步骤120中,通过物理资源块时域上的后T个符号传输第二参考信号,其中,T大于或等于H。
本实施例中,通过物理资源块时域上最前面的H个符号传输第一参考信号,通过物理资源块时域上的最后面的T个符号传输第二参考信号,其中,物理资源块是由时域上的若干符号和频域上的若干子载波构成的资源单位,符号是指OFDM符号。在此基础上,发送端可以为接收端提供更准确的信息,接收端能够根据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辅助进行相位噪声估计与补偿、频偏纠正、信道估计和同步等,提高接收端的解调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物理资源块的前H个符号对应的第一参考信号与时域上相邻的下一个物理资源块的前H个符号对应的参考信号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物理资源块的前H个符号传输第一参考信号,并且该物理资源块前H个符号上传输的第一参考信号与时域上相邻的下一个物理资源块的前H个符号对应的参考信号相同,能够抵抗上下行干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物理资源块的后T个符号对应的第二参考信号与时域上相邻的下一个物理资源块的后T个符号对应的参考信号相同。
本实施例中,利用物理资源块的后T个符号传输第二参考信号,并且该物理资源块后T个符号上传输的第二参考信号与时域上相邻的下一个物理资源块的后T个符号对应的参考信号相同,能够抵抗多径时延。这种情况下,存在至少两个时域上相邻的物理资源块后T个符号上传输了相同的第二参考信号,相当于在连续的物理资源中增加了一个以符号为单位的循环前缀,即,一个物理资源块的最后面第二参考信号所在的符号可以被用作时域上相邻的下一个物理资源块的循环前缀,这种情况下,在前的OFDM符号的多径分量就不会对下一个OFDM符号造成干扰,能够有效抵抗多径时延。需要说明的是,CP-OFDM系统中CP的传输需要占用频谱资源,接收端解调时需要去除CP,因此浪费了这段频谱,而本实施例的方法不需要在相邻的物理资源块之间额外增加保护间隔或循环前缀,能够节省传输开销,提高频谱资源利用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物理资源块的前H个符号对应的第一参考信号与时域上相邻的下一个物理资源块的前H个符号对应的参考信号相同。所述物理资源块的后T个符号对应的第二参考信号与时域上相邻的下一个物理资源块的后T个符号对应的参考信号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物理资源块的前H个符号传输第一参考信号,并且该物理资源块前H个符号上传输的第一参考信号与时域上相邻的下一个物理资源块的前H个符号对应的参考信号相同,能够抵抗上下行干扰。利用物理资源块的后T个符号传输第二参考信号,并且该物理资源块后T个符号上传输的第二参考信号与时域上相邻的下一个物理资源块的后T个符号对应的参考信号相同,即所述物理资源块最后面的参考信号符号可以看做时域上相邻下一个物理资源块的循环前缀,从而克服多径时延的问题,提高接收端解调性能。利用物理资源块的前H个符号传输第一参考信号,后T个符号传输第二参考信号,并且该物理资源块前H个符号上传输的第一参考信号与时域上相邻的下一个物理资源块的前H个符号对应的参考信号相同,该物理资源块后T个符号上传输的第二参考信号与时域上相邻的下一个物理资源块的后T个符号对应的参考信号相同,增加了相邻物理资源块幅度和相位的连续性,从而减少带外泄露。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可供接收端进行相位噪声估计与补偿、频偏纠正、辅助信道估计和辅助同步等,进而提高接收端的解调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每个时隙中包含L个物理资源块,L大于或等于1;每个时隙中第i个物理资源块由时域上的Mi个符号和频域上的Ki个子载波组成,其中,Mi大于或等于T与H的和,Ki大于或等于1,i为小于或等于L的正整数。
本实施例中,每个时隙中包含至少一个物理资源块,每个物理资源块由时域上的Mi个符号和频域上的Ki个子载波组成,Mi≥H+T。对于第i个物理资源块,在Mi个符号中,前H个符号用于传输第一参考信号,后T个符号用于传输第二参考信号,如果除前H个符号和后T个符号以外还有剩余的符号,则剩余的Mi-H-T个符号可用于传输相关信息。第i个物理资源块前H个符号上传输的第一参考信号与时域上相邻下一个物理资源块前H个符号对应的参考信号相同,即与第i+1个物理资源块的前H个符号上传输的第一参考信号相同;第i个物理资源块后T个符号上传输的第二参考信号与时域上相邻下一个物理资源块后T个符号对应的参考信号相同,即与第i+1个物理资源块的后T个符号上传输的第二参考信号相同。假设每个时隙中只包含一个物理资源块,则该物理资源块前H个符号上传输的第一参考信号与时域上相邻下一个时隙中包含的物理资源块前H个符号上传输的第一参考信号相同,该物理资源块后个符号上传输的第二参考信号与时域上相邻下一个时隙中包含的物理资源块后T个符号上传输的第二参考信号相同。其中,每个物理资源块中包含的符号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一实施例中,在每个时隙中的L个物理资源块中,有P个物理资源块中包含的符号数量等于T与H的和;有L-P个物理资源块中包含的符号数量大于T与H的和;其中,P大于或等于0,且P小于或等于L。
本实施例中,每个时隙包含L个物理资源块,其中,P个物理资源块中分别包含H+T个符号,即不存在可用于传输相关信息的剩余的符号,这种情况下,这P个物理资源块为参考信号块;L-P个物理资源块中分别包含多于H+T个符号,即存在可用于传输相关信息的剩余的符号,这种情况下,这P个物理资源块为数据块。
在一实施例中,在P等于0的情况下,每个时隙中的每个物理资源块时域上的前H个符号用于传输第一参考信号,后T个符号用于传输第二参考信号,除前H个符号和后T个符号以外的符号用于传输相关信息;
在P等于L的情况下,每个时隙中的每个物理资源块时域上的前H个符号用于传输第一参考信号,后T个符号用于传输第二参考信号,每个物理资源块中不包含相关信息;
在P大于0且P小于L的情况下,每个时隙中的P个物理资源块中的每个物理资源块时域上的前H个符号用于传输第一参考信号,后T个符号用于传输第二参考信号,且每个物理资源块中不包含相关信息,每个时隙中的L-P个物理资源块中的每个物理资源块时域上的前H个符号用于传输第一参考信号,后T个符号用于传输第二参考信号,且除前H个符号和后T个符号以外的符号用于传输相关信息;
其中,所述相关信息包括业务数据和第三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之一。
图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通过物理资源块传输参考信号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每个物理资源块中包含Mi=4个符号(i=1,2),其中,前H=2个符号(斜线区域所示)用于传输第一参考信号,后T=2个符号(点状区域所示)用于传输第二参考信号,Mi=T+H,T=H。物理资源块最前面的H个符号上的第一参考信号与时域上相邻下一个物理资源块最前面的H个符号上的第二参考信号相同;物理资源块最后面的T个符号上的参考信号与所述时域上相邻下一个物理资源块最后面的T个符号上的参考信号相同。每个物理资源块均为参考信号块,不传输其它相关信息。
图3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通过物理资源块传输参考信号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每个物理资源块中包含Mi=6个符号(i=1,2),其中,前H=2个符号(斜线区域所示)用于传输第一参考信号,后T=2个符号(点状区域所示)用于传输第二参考信号,中间的Mi-T-H=2个符号(无填充的方框区域所示)可用于传输其他的相关信息,例如业务数据,Mi>T+H,T=H。物理资源块最前面的H个符号上的第一参考信号与时域上相邻下一个物理资源块最前面的H个符号上的第二参考信号相同;物理资源块最后面的T个符号上的参考信号与所述时域上相邻下一个物理资源块最后面的T个符号上的参考信号相同。每个物理资源块均为数据块,即,既发送参考信号,也发送业务数据。
图4为再一实施例提供的通过物理资源块传输参考信号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对于第i=1个物理资源块,包含M1=9个符号,其中,前H=2个符号(斜线区域所示)用于传输第一参考信号,后T=3个符号(点状区域所示)用于传输第二参考信号,M1>T+H,T>H;对于第i=2个物理资源块,包含M2=9个符号,其中,前H=2个符号(斜线区域所示)用于传输第一参考信号,后T’=5个符号(点状区域所示)用于传输第二参考信号,M2>T’+H,T’>H;第1个物理资源块的前2个符号所传输的第一参考信号与时域上相邻下一个物理资源块的前2个符号所传输的第一参考信号相同,第1个物理资源块的后3个符号所传输的第二参考信号与时域上相邻下一个物理资源块的最后3个符号所传输的第二参考信号相同。第2个物理资源块中,除前2个符号和后3个符号以外的4个符号可用于传输其他的相关信息,例如业务数据(无填充的方框区域所示)和第三参考信号。第2个物理资源块中最后5个符号传输参考信号,能为时域上相邻下一个物理资源块提供更长的循环前缀,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克服多径时延的问题。本实施例中,物理资源块最前面的H个符号上的第一参考信号与时域上相邻下一个物理资源块最前面的H个符号上的第二参考信号相同;物理资源块最后面的T个符号上的参考信号与所述时域上相邻下一个物理资源块最后面的T个符号上的参考信号相同。每个物理资源块均为数据块,即,既发送参考信号,也发送业务数据。
图5为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通过物理资源块传输参考信号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对于第i=1个物理资源块,包含M1=5个符号,其中,前H=2个符号(斜线区域所示)用于传输第一参考信号,后T=3个符号(点状区域所示)用于传输第二参考信号,M1=T+H,T>H;对于第i=2个物理资源块,包含M2=10个符号,其中,前H=2个符号(斜线区域所示)用于传输第一参考信号,后T=3个符号(点状区域所示)用于传输第二参考信号,中间的M2-T-H=5个符号(无填充的方框区域所示)可用于传输其他的相关信息,例如业务数据,M2>T+H,T>H。物理资源块最前面的H个符号上传输的第一参考信号与时域上相邻下一个物理资源块最前面的H个符号上传输的第一参考信号相同;物理资源块最后面的T个符号上传输的第二参考信号与所述时域上相邻下一个物理资源块最后面的T个符号上传输的第二参考信号相同。第1个物理资源块为参考信号块,第2个物理资源块为数据块。
在一实施例中,对于时域上相邻的两个物理资源块,后者的长度是前者的长度的整数倍,例如图5中,第2个物理资源块的长度是第1个物理资源块的长度的2倍。
图6为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通过物理资源块传输参考信号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一个时隙包含L=1个物理资源块。一个物理资源块中(或一个时隙中)包含Mi=14个符号(i=1),在时域上处于时隙最前面的H=2个符号上传输第一参考信号,在时域上处于时隙最后面的T=3个符号上传输第二参考信号,在时域上处于所述时隙最中间的Mi-T-H=9个符号上传输其他的相关信息,例如业务数据。每个时隙最前面的H个符号上的第一参考信号与时域上相邻下一个时隙最前面的H个符号上的第一参考信号相同。每个时隙最后面的T个符号上的第二参考信号与时域上相邻下一个时隙最后面的T个符号上的第二参考信号相同,M1>T+H,T>H。
图7为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通过物理资源块传输参考信号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一个时隙中包含L个物理资源块,其中,有P个物理资源块包含T+H个符号,有L-P个物理资源块包含多于T+H个符号,L≥P≥0。图7中,P个物理资源块均包含T+H=5个符号,P个物理资源块最前面的H=2个符号上传输第一参考信号,P个物理资源块最后面的T=3个符号传输第二参考信号,P个物理资源块为参考信号块。L-P个物理资源块均包含多于T+H个符号,L-P个物理资源块最前面的H=2个符号上传输第一参考信号,L-P个物理资源块最后面的T=3个符号传输第二参考信号,其他的Mi-T-H个符号传输其他相关信息,例如业务数据,L-P个物理资源块为数据块。L个物理资源块中最前面的2(H=2)个符号上的第一参考信号相同,L个物理资源块中最后面的3(T=3)个符号上的第二参考信号相同。P个物理资源块中的部分物理资源块置于该时隙的最前面,剩余的部分物理资源块置于该时隙的最后面,L-P个物理资源块可以置于时隙的中间。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步骤1010:对物理资源块中每个符号的频域数据分别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IFFT),得到每个符号的过采样时域数据;
步骤1020:通过波形函数对每个符号的过采样时域数据进行调制,其中,所述波形函数的自变量区间长度为N与T1的乘积,经过调制的每个符号的时域数据序列的长度为N与T1的乘积,N为大于1的实数,T1为正数;
步骤1030:依次将调制后的每个符号的时域数据序列在相邻的上一个符号的时域数据序列的基础上延迟T1,使得物理资源块中的相邻符号间隔为T1,并将延迟后的每个符号的时域数据序列叠加。
图8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对物理资源块中时域上Mi个符号进行调制的示意图。
如图8所示,每条横线代表每个子载波,实线代表该子载波承载了数据,虚线代表该子载波没有承载数据,也等价于该子载波承载了零数据。在物理资源块中时域上Mi个符号的频域数据的两边的子载波上分别添加零数据,从而在IFFT操作后可以获得过采样时域数据,然后经过波形调制获得Mi个符号对应的长度为N×T1的时域数据序列,然后将调制后的每个符号的时域数据序列在相邻上一个符号的时域数据序列的基础上延迟(或错开)T1后进行叠加。
图9为一实施例提供的Mi个符号的时域数据序列叠加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物理资源块时域上包含有Mi=14个符号,这14个符号最前面的H=2个符号上传输第一参考信号,最后面的T=3个符号上传输第二参考信号,中间的Mi-H-T=9个符号上发送业务数据。这14个符号的子载波间隔的倒数为T0。
第一行的五个方框(斜线区域所示)表示第一个符号的时域数据序列(由第一个符号上的时域数据经过波形调制得到);第二行的五个方框(斜线区域所示)表示第二个符号的时域数据序列(由第二个符号上的时域数据经过波形调制得到),第二个符号的时域数据序列相比于第一个符号的时域数据序列延迟了T1;第三行的五个方框(无填充区域所示)表示第三个符号的时域数据序列(由第三个符号上的时域数据经过波形调制得到),第三个符号的时域数据序列相比于第二个符号的时域数据序列延迟了T1,即相比于第一个符号的时域数据序列延迟了2T1;以此类推,最后一行的五个方框(点状区域所示)表示第14个符号的时域数据序列(由第14个符号上的时域数据经过波形调制得到),第14个符号的时域数据序列相比于第13个符号的时域数据序列延迟了T1,即相比于第一个符号的时域数据序列延迟了13T1。其中,最前面的2个符号上传输第一参考信号,最后面的3个符号上传输第二参考信号,物理资源块上最前面的2个符号上传输的第一参考信号与时域上相邻下一个物理资源块最前面的H个符号上传输的第一参考信号相同,物理资源块上最后面的3个符号上传输的第二参考信号与时域上相邻下一个物理资源块最后面的T个符号上传输的第二参考信号相同。
图9中,两条竖实线之间的距离表示一个物理资源块的长度;两条虚实线分别表示该物理资源块的所有符号经过波形调制后的整体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在叠加过程中,可以将从整体的起始位置(靠左的竖虚线)起向后一定长度的时域数据序列叠加至该物理资源块长度的结束位置(靠右的竖实线)之前的相同长度的区域内,将从整体的结束位置(靠右的竖虚线)起向前一定长度的时域数据序列叠加至该物理资源块长度的起始位置(靠左的竖实线)之后的相同长度的区域内,从而保证一个物理资源块的长度不变,即循环叠加。或者,对波形调制后Mi个符号的时域数据序列可以进行线性叠加,将超出物理资源块长度的时域数据序列分别叠加在相邻的上一个物理资源块和下一个物理资源块中。
在一实施例中,波形调制是指,以T0为周期,首先分别对物理资源块中的每个符号的时域数据进行复制,得到每个符号对应的长度为5×T0的时域数据;此外,在延迟和叠加之前,还使用设定的波形函数的离散函数值分别与每个符号长度为5×T0的数据序列进行点乘,以进行波形调制,得到14个符号对应的经过波形调制后的长度为5×T0的时域数据序列。
如图9所示,将14个波形调制后长度为5×T0的时域数据序列在时域上依次延迟(或错开)T1后进行叠加,得到的是长度为13×T1+5T0的时域数据序列。利用物理资源块的长度(两条实线)截取长度为13×T1+5T0的时域数据序列,将两条实线之前和之后的时域数据序列分别叠加到两条实线区域内的最后面和最前面,使截取后的时域数据序列的长度保持为14×T1,即物理资源块的长度保持为14×T1,其中T1>T0。本实施例中,每个符号的时域数据经过波形调制后的长度为5×T0=5T0/T1×T1,即N=(5T0/T1)。
在一实施例中,每个时隙中的L个物理资源块中包含的子载波个数相同,每个时隙中的L个物理资源块中的子载波间隔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T1大于T0,或者,T1小于或等于T0;其中,T0为子载波间隔的倒数。
在一实施例中,在T1大于T0的情况下,T1为T0的a倍,其中,a的取值范围为[15/14,2],或者为[8/7,2]。
本实施例中,T1的取值为
Figure BDA0002707265120000071
至2T0,或者为
Figure BDA0002707265120000072
至2T0。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步骤1001:在所述物理资源块中频域上子载波的两边多个子载波上添加零数据。本实施例中,通过添加零数据以实现过采样。
在一实施例中,波形函数为根升余弦函数、升余弦函数、分段函数和矩形函数中的一种;其中,升余弦函数为时域上的升余弦函数,或者频域上的升余弦函数通过IFFT变化到时域上的函数;根升余弦函数为时域上的根升余弦函数,或者频域上的根升余弦函数通过IFFT变化到时域上的函数;分段函数中的非零函数值由在不同自变量区间的多个数据表达式组合表示。
图10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波形函数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细实线所表示的是一种扩展根升余弦函数,虚线所示的波形函数1是频域上的根升余弦函数通过IFFT变化到时域上的函数,粗实线所示的波形函数2是时域上的升余弦函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波形函数的非零函数值对应的自变量区间的最大时间跨度大于T1;或者,所述波形函数的非零函数值对应的自变量区间的最大时间跨度等于5T1。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1020,包括:
以T0为周期,对每个符号上的过采样时域数据进行复制,得到每个符号对应的长度为N与T1的乘积的数据序列,T0为子载波间隔的倒数;
将所述波形函数的离散函数值分别与每个符号对应的长度为N与T1的乘积的数据序列进行点乘,得到对应的波形调制后的长度为N与T1的乘积的时域数据序列。
本实施例中,通过点乘得到波形调制后的时域数据序列的过程可以理解为加窗处理的过程。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波形函数为连续函数,所述波形函数的离散函数值通过对所述连续函数的值进行采样得到,采样的间隔等于每个符号的时域数据中相邻的离散数据间的时间间隔;或者,所述波形函数为离散函数,所述波形函数的离散函数值的个数与每个符号的长度为N与T1的乘积的时域数据序列中离散数据的个数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每个时隙中包含L个物理资源块,L大于或等于1;
每个时隙中的L个物理资源块调制使用的波形函数相同;所述L个所述物理资源块最后面的T个符号上的参考信号相同。不同时隙中的物理资源块调制使用的波形函数相同或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参考信号传输装置。图1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考信号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所述参考信号传输装置包括:第一传输模块210和第二传输模块220。
第一传输模块210,设置为通过物理资源块时域上的前H个符号传输第一参考信号,其中,H大于或等于2;
第二传输模块220,设置为通过物理资源块时域上的后T个符号传输第二参考信号,其中,T大于或等于H。
本实施例的参考信号传输装置,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供接收端进行相位估计与补偿、频偏纠正和辅助信道估计等,满足对相位噪声的估计需求,进而提高接收端的解调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物理资源块的前H个符号对应的第一参考信号与时域上相邻的下一个物理资源块的前H个符号对应的参考信号相同。
通过每个物理资源块的前H个符号发送第一参考信号,且所述物理资源块的前H个符号对应的第一参考信号与时域上相邻的下一个物理资源块的前H个符号对应的参考信号相同,能够抵抗上下行干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物理资源块的后T个符号对应的第二参考信号与时域上相邻的下一个物理资源块的后T个符号对应的参考信号相同。
通过每个物理资源块的后T个符号发送第二参考信号,且所述物理资源块的后T个符号对应的第二参考信号与时域上相邻的下一个物理资源块的后T个符号对应的参考信号相同,即所述物理资源块最后面的参考信号符号可以看做时域上相邻下一个物理资源块的循环前缀,从而克服多径时延的问题,提高接收端解调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物理资源块的前H个符号对应的第一参考信号与时域上相邻的下一个物理资源块的前H个符号对应的参考信号相同,所述物理资源块的后T个符号对应的第二参考信号与时域上相邻的下一个物理资源块的后T个符号对应的参考信号相同,能够降低带外泄露。
在一实施例中,每个时隙中包含L个物理资源块,L大于或等于1;
每个时隙中第i个物理资源块由时域上的Mi个符号和频域上的Ki个子载波组成,其中,Mi大于或等于T与H的和,Ki大于或等于1,i为小于或等于L的正整数。
在一实施例中,在每个时隙中的L个物理资源块中,
有P个物理资源块中包含的符号数量等于T与H的和;
有L-P个物理资源块中包含的符号数量大于T与H的和;
其中,P大于或等于0,且P小于或等于L。
在一实施例中,在P等于0的情况下,每个时隙中的每个物理资源块时域上的前H个符号用于传输第一参考信号,后T个符号用于传输第二参考信号,除前H个符号和后T个符号以外的符号用于传输相关信息;
在P等于L的情况下,每个时隙中的每个物理资源块时域上的前H个符号用于传输第一参考信号,后T个符号用于传输第二参考信号,每个物理资源块中不包含相关信息;
在P大于0且P小于L的情况下,每个时隙中的P个物理资源块中的每个物理资源块时域上的前H个符号用于传输第一参考信号,后T个符号用于传输第二参考信号,且每个物理资源块中不包含相关信息,每个时隙中的L-P个物理资源块中的每个物理资源块时域上的前H个符号用于传输第一参考信号,后T个符号用于传输第二参考信号,且除前H个符号和后T个符号以外的符号用于传输相关信息;
其中,所述相关信息包括业务数据和第三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之一。
在一实施例中,每个时隙中的L个物理资源块中包含的子载波个数相同,每个时隙中的L个物理资源块中的子载波间隔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过采样模块,设置为对物理资源块中每个符号的频域数据分别进行IFFT,得到每个符号的过采样时域数据;
波形调制模块,设置为通过波形函数对每个符号的过采样时域数据进行调制,其中,所述波形函数的自变量区间长度为N与T1的乘积,经过调制的每个符号的时域数据序列的长度为N与T1的乘积,N为大于1的实数,T1为正数;
叠加模块,设置为依次将调制后的每个符号的时域数据序列在相邻的上一个符号的时域数据序列的基础上延迟T1,使得所述物理资源块中的相邻符号间隔为T1,并将延迟后的每个符号的时域数据序列叠加。
在一实施例中,T1大于T0,或者,T1小于或等于T0;其中,T0为子载波间隔的倒数。
在一实施例中,在T1大于T0的情况下,T1为T0的a倍,其中,a的取值范围为[15/14,2],或者为[8/7,2]。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添加模块,设置为在所述物理资源块中频域上子载波两边多个子载波上添加零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波形函数为根升余弦函数、升余弦函数、分段函数和矩形函数中的一种;
其中,所述升余弦函数为时域上的升余弦函数,或者频域上的升余弦函数通过IFFT变化到时域上的函数;
所述根升余弦函数为时域上的根升余弦函数,或者频域上的根升余弦函数通过IFFT变化到时域上的函数;
所述分段函数中的非零函数值由在不同自变量区间的多个数据表达式组合表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波形函数的非零函数值对应的自变量区间的最大时间跨度大于T1;或者,
所述波形函数的非零函数值对应的自变量区间的最大时间跨度等于5T1。
在一实施例中,波形调制模块设置为:
以T0为周期,对每个符号上的过采样时域数据进行复制,得到每个符号对应的长度为N与T1的乘积的数据序列,T0为子载波间隔的倒数;
将所述波形函数的离散函数值分别与每个符号对应的长度为N与T1的乘积的数据序列进行点乘,得到对应的波形调制后的长度为N与T1的乘积的时域数据序列。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波形函数为连续函数,所述波形函数的离散函数值通过对所述连续函数的值进行采样得到,采样的间隔等于每个符号的时域数据中相邻的离散数据间的时间间隔;或者,
所述波形函数为离散函数,所述波形函数的离散函数值的个数与每个符号的长度为N与T1的乘积的时域数据序列中离散数据的个数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每个时隙中包含L个物理资源块,L大于或等于1;
每个时隙中的L个物理资源块调制使用的波形函数相同;
不同时隙中的物理资源块调制使用的波形函数相同或不同。
本实施例提出的参考信号传输装置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应用于第二节点的参考信号传输方法属于同一发明构思,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并且本实施例具备与执行应用于第二节点的参考信号传输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节点。上述应用于通信节点的参考信号传输方法可以由参考信号传输装置执行,该参考信号传输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并集成在所述通信节点中。所述通信节点为参考信号的发送端或接收端。
图1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节点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节点,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51,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51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参考信号传输方法,相应的,通信节点可以为终端。
通信节点还可以包括存储装置52;该通信节点中的处理器51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12中以一个处理器51为例;存储装置52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51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51实现如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参考信号传输方法。
通信节点还包括:通信装置53、输入装置54和输出装置55。
通信节点中的处理器51、存储装置52、通信装置53、输入装置54和输出装置55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12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输入装置54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通信节点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按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55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通信装置53可以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通信装置53设置为根据处理器51的控制进行信息收发通信。
存储装置52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设置为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所述参考信号传输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第一传输模块210和第二传输模块220)。存储装置52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通信节点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装置5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装置52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5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通信节点。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参考信号传输方法。其中,参考信号传输方法,包括:通过物理资源块时域上的前H个符号传输第一参考信号,其中,H大于或等于2;通过物理资源块时域上的后T个符号传输第二参考信号,其中,T大于或等于H。
本申请实施例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闪存、光纤、便携式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无线电频率(Radio Frequency,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申请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术语终端涵盖任何适合类型的无线用户设备,例如移动电话、便携数据处理装置、便携网络浏览器或车载移动台。
一般来说,本申请的多种实施例可以在硬件或专用电路、软件、逻辑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例如,一些方面可以被实现在硬件中,而其它方面可以被实现在可以被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它计算装置执行的固件或软件中,尽管本申请不限于此。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通过移动装置的数据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例如在处理器实体中,或者通过硬件,或者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组合。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
本申请附图中的任何逻辑流程的框图可以表示程序步骤,或者可以表示相互连接的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或者可以表示程序步骤与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的组合。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上。存储器可以具有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并且可以使用任何适合的数据存储技术实现,例如但不限于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光存储器装置和系统(数码多功能光碟(Digital Video Disc,DVD)或光盘(Compact Disk,CD))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非瞬时性存储介质。数据处理器可以是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例如但不限于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GPA)以及基于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处理器。
通过示范性和非限制性的示例,上文已提供了对本申请的示范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但结合附图和权利要求来考虑,对以上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和调整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但不偏离本申请的范围。因此,本申请的恰当范围将根据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19)

1.一种参考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物理资源块时域上的前H个符号传输第一参考信号,其中,H大于或等于2;
通过物理资源块时域上的后T个符号传输第二参考信号,其中,T大于或等于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理资源块的前H个符号对应的第一参考信号与时域上相邻的下一个物理资源块的前H个符号对应的参考信号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理资源块的后T个符号对应的第二参考信号与时域上相邻的下一个物理资源块的后T个符号对应的参考信号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时隙中包含L个物理资源块,L大于或等于1;
每个时隙中第i个物理资源块由时域上的Mi个符号和频域上的Ki个子载波组成,其中,Mi大于或等于T与H的和,Ki大于或等于1,i为小于或等于L的正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时隙中的L个物理资源块中,
有P个物理资源块中包含的符号数量等于T与H的和;有L-P个物理资源块中包含的符号数量大于T与H的和;
其中,P大于或等于0,且P小于或等于L。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P等于0的情况下,每个时隙中的每个物理资源块时域上的前H个符号用于传输第一参考信号,后T个符号用于传输第二参考信号,除前H个符号和后T个符号以外的符号用于传输相关信息;
在P等于L的情况下,每个时隙中的每个物理资源块时域上的前H个符号用于传输第一参考信号,后T个符号用于传输第二参考信号,每个物理资源块中不包含相关信息;
在P大于0且P小于L的情况下,每个时隙中的P个物理资源块中的每个物理资源块时域上的前H个符号用于传输第一参考信号,后T个符号用于传输第二参考信号,且每个物理资源块中不包含相关信息,每个时隙中的L-P个物理资源块中的每个物理资源块时域上的前H个符号用于传输第一参考信号,后T个符号用于传输第二参考信号,且除前H个符号和后T个符号以外的符号用于传输相关信息;
其中,所述相关信息包括业务数据和第三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之一。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时隙中的L个物理资源块中包含的子载波个数相同,每个时隙中的L个物理资源块中的子载波间隔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对所述物理资源块中的每个符号的频域数据分别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得到每个符号的过采样时域数据;
通过波形函数对每个符号的过采样时域数据进行调制,其中,所述波形函数的自变量区间长度为N与T1的乘积,经过调制的每个符号的时域数据序列的长度为N与T1的乘积,N为大于1的实数,T1为正数;
依次将调制后的每个符号的时域数据序列在相邻的上一个符号的时域数据序列的基础上延迟T1,使得所述物理资源块中的相邻符号间隔为T1,并将延迟后的每个符号的时域数据序列叠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T1大于T0,或者,T1小于或等于T0;
其中,T0为子载波间隔的倒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T1大于T0的情况下,T1为T0的a倍,其中,a的取值范围为[15/14,2],或者为[8/7,2]。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物理资源块中频域上子载波的两边多个子载波上添加零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形函数为根升余弦函数、升余弦函数、分段函数和矩形函数中的一种;
其中,所述升余弦函数为时域上的升余弦函数,或者频域上的升余弦函数通过IFFT变化到时域上的函数;
所述根升余弦函数为时域上的根升余弦函数,或者频域上的根升余弦函数通过IFFT变化到时域上的函数;
所述分段函数中的非零函数值由在不同自变量区间的多个数据表达式组合表示。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形函数的非零函数值对应的自变量区间的最大时间跨度大于T1;或者,
所述波形函数的非零函数值对应的自变量区间的最大时间跨度等于5T1。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波形函数对经过IFFT的每个符号上的时域数据进行调制,包括:
以T0为周期,对每个符号上的过采样时域数据进行复制,得到每个符号对应的长度为N与T1的乘积的数据序列,T0为子载波间隔的倒数;
将所述波形函数的离散函数值分别与每个符号对应的长度为N与T1的乘积的数据序列进行点乘,得到对应的波形调制后的长度为N与T1的乘积的时域数据序列。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形函数为连续函数,所述波形函数的离散函数值通过对所述连续函数的值进行采样得到,采样的间隔等于每个符号的时域数据中相邻的离散数据间的时间间隔;或者,
所述波形函数为离散函数,所述波形函数的离散函数值的个数与每个符号的长度为N与T1的乘积的时域数据序列中离散数据的个数相同。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时隙中包含L个物理资源块,L大于或等于1;
每个时隙中的L个物理资源块调制使用的波形函数相同;
不同时隙中的物理资源块调制使用的波形函数相同或不同。
17.一种参考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传输模块,设置为通过物理资源块时域上的前H个符号传输第一参考信号,其中,H大于或等于2;
第二传输模块,设置为通过物理资源块时域上的后T个符号传输第二参考信号,其中,T大于或等于H。
18.一种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参考信号传输方法。
1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参考信号传输方法。
CN202011043278.9A 2020-09-28 2020-09-28 参考信号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21346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43278.9A CN112134676A (zh) 2020-09-28 2020-09-28 参考信号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PCT/CN2021/117213 WO2022062904A1 (zh) 2020-09-28 2021-09-08 参考信号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EP21871276.8A EP4221034A1 (en) 2020-09-28 2021-09-08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ommunication node, and storage medium
US18/028,055 US20230344577A1 (en) 2020-09-28 2021-09-08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ommunication node, and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43278.9A CN112134676A (zh) 2020-09-28 2020-09-28 参考信号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34676A true CN112134676A (zh) 2020-12-25

Family

ID=73844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43278.9A Pending CN112134676A (zh) 2020-09-28 2020-09-28 参考信号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44577A1 (zh)
EP (1) EP4221034A1 (zh)
CN (1) CN112134676A (zh)
WO (1) WO202206290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62904A1 (zh) * 2020-09-28 2022-03-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信号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25184B (zh) * 2013-04-23 2018-07-2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导频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设备
WO2017155276A1 (ko) * 2016-03-11 2017-09-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V2x 통신에서의 참조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7612859B (zh) * 2016-07-12 2021-1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发射设备、数据调制方法和装置、信号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7734660A (zh) * 2016-08-11 2018-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及设备
KR102116347B1 (ko) * 2018-11-01 2020-05-28 영남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필터뱅크 다중 반송파 기법을 위한 자원블록간 간섭 제거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장치
CN112134676A (zh) * 2020-09-28 2020-12-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信号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62904A1 (zh) * 2020-09-28 2022-03-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信号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21034A1 (en) 2023-08-02
WO2022062904A1 (zh) 2022-03-31
US20230344577A1 (en) 2023-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6374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data and user equipment
US8514774B2 (en) Time and 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method for OFDMA uplink receivers and base stations
EP2909986B1 (en) Ofdm communications
WO2009089753A1 (fr)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pour l'élimination du rapport valeur de crête sur valeur moyenne dans un système de multiplexage par répartition orthogonale de la fréquence multiporteuses
CN111901279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US9674024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signal with a preamble and corresponding devices, signal with corresponding preamble for synchronization of a receiver
CN108289069B (zh) 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发送端和接收端
US10523486B2 (en) Data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method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node for multi-carrier system
WO2017121412A1 (zh) 多载波系统的数据调制、解调方法、帧生成方法及节点
JP2007074351A (ja) マルチキャリア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送信機及び受信機並びにマルチキャリア無線通信方法
WO2022062904A1 (zh) 参考信号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US10581546B2 (en) Transmitter,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ceiver based on time-domain windows
WO2018058678A1 (zh)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2638433B (zh) 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7114025A1 (zh) 一种通信处理方法、处理器和通信设备
CN113169947B (zh) 使用离散频谱的传输
CN113225292B (zh) 利用导频分块降低ofdm峰均比的方法
US11050449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xtensionless adaptive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windowing
JP2004254295A (ja) 直交波周波数分割多重システムの搬送波周波数オフセットと位相の補償装置及び方法
WO2024041016A1 (zh) 信号传输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3142825A1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CN106850492B (zh) 一种适用于ofdm系统的峰均比降低方法
KR20240005066A (ko)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장치, 전자 설비 및 저장 매체 기술분야
Dong et al. Reduction of out-of-band power and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 in ofdm-based cognitive radio using alternating projections
CN107438037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相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