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30795B - 一种投屏方法及投屏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投屏方法及投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30795B
CN112130795B CN202010992445.8A CN202010992445A CN112130795B CN 112130795 B CN112130795 B CN 112130795B CN 202010992445 A CN202010992445 A CN 202010992445A CN 112130795 B CN112130795 B CN 1121307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screen
receiving
throwing
add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9244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30795A (zh
Inventor
张幼鹏
马文俊
李晓雪
商行
赵秀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Xiaoshu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Xiaoshu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Xiaoshu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Xiaoshu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9244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307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307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307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307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307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5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involving copying of the display data of a local workstation or window to a remote workstation or window so that an actual copy of the data is displayed simultaneously on two or more displays, e.g. tele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44Program or device 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76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based on the identity of the terminal or configuration, e.g. MAC address, hardware or software configuration or device fingerpr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投屏方法,包括:接收端设备初始化;接收端设备向服务器端设备发送联网信息和投屏授权地址;服务器端设备接收并存储;服务器端设备获取程序码并返回给接收端设备展示;发送端设备扫描程序码,并向服务器端设备发送查询请求;服务器端设备向发送端设备发送联网信息和投屏授权地址;发送端设备根据联网信息连接对应的局域网;发送端设备根据投屏授权地址访问接收端设备,接收端设备获取发送端设备的地址信息,授权该地址信息的发送端设备与其建立投屏连接;发送端设备与接收端设备建立投屏连接。本发明的方法只需一个步骤即可完成发送端设备的联网并完成发送端设备的授权;联网及授权过程安全可靠。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投屏系统。

Description

一种投屏方法及投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投屏方法,还涉及一种投屏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终端和显示设备之间可以进行投屏操作。使用投屏功能时,如果同一网络内存在多个接收端设备,则发送端设备能够搜索到所有接收端设备,并都可以连接进行投屏。在很多场景下,需要限制发送端设备只能投屏到指定的接收端设备,以避免无意或恶意的投错屏幕。为此,现有技术存在以下解决方案:
接收端设备连接有线网络并启动Wi-Fi热点,发送端设备连接该热点,热点的名称和密码只在发送端设备上显示,从而保证只有看到此信息的用户能够连接此热点,而其他用户无法得知热点名称密码,故而无法投屏,这样就避免了投错屏幕。
此种方式主要有两个缺陷:一是用户需要在发送端设备上手动选择特定的Wi-Fi并输入密码进行连接,操作较为繁琐;二是与接收端设备在同一个有线网络内的发送端设备可以绕过热点验证,直接查找到接收端设备并进行投屏。
如何提供一种便捷的投屏方法,防止误投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投屏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接收端设备初始化;
步骤(b),接收端设备向服务器端设备发送联网信息和投屏授权地址;
步骤(c),服务器端设备接收并存储接收端设备的联网信息和投屏授权地址;
步骤(d),服务器端设备调用交互程序的后台服务器生成程序码,程序码包含接收端设备的身份标识,服务器端设备将程序码返回给接收端设备,接收端设备展示程序码;
步骤(e),发送端设备通过交互程序扫描程序码,获取接收端设备的身份标识,并向服务器端设备发送查询请求,请求查询该身份标识对应的接收端设备的联网信息和投屏授权地址;
步骤(f),服务器端设备接收发送端设备的查询请求,向发送端设备发送该身份标识对应的接收端设备的联网信息和投屏授权地址;
步骤(g),发送端设备根据联网信息连接对应的局域网;
步骤(h),发送端设备根据投屏授权地址访问接收端设备,接收端设备获取访问的发送端设备的地址信息,授权该地址信息的发送端设备与其建立投屏连接;
步骤(i),发送端设备与接收端设备建立投屏连接。
可选地,所述接收端设备初始化,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1),启动Web服务,Web服务的访问地址为投屏授权地址;
步骤(a2),等待被同一局域网内的发送端设备访问。
可选地,所述发送端设备获取到接收端设备的联网信息后,调用联网程序,联网程序根据所述联网信息将发送端设备连接到对应的局域网。
可选地,所述发送端设备获取到接收端设备的投屏授权地址后,通过所述交互程序访问该投屏授权地址,Web服务接收到访问请求,通过交互程序获取发送端设备的地址信息,接收端设备授权该地址信息的发送端设备与其建立投屏连接。
可选地,所述服务器端设备接收并存储接收端设备的联网信息和投屏授权地址,包括:
服务器端设备提供Web接口供接收端设备调用;
当有接收端设备调用服务器端设备Web接口时,服务器端设备针对该次调用生成一个身份标识,该身份标识与接收端设备唯一对应,服务器端设备将联网信息和投屏授权地址与该身份标识绑定存入存储设备,以备交互程序请求查询。
可选地,当服务器端设备调用交互程序的后台服务器生成程序码时,所述身份标识作为生成程序码的参数;
当交互程序扫描程序码后获取到所述身份标识。
可选地,所述交互程序为微信小程序;
所述程序码为微信小程序码;
所述交互程序的后台服务器为微信API平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投屏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系统包括:
发送端设备、接收端设备和服务器端设备;其中,
接收端设备向服务器端设备发送联网信息和投屏授权地址;服务器端设备接收并存储接收端设备的联网信息和投屏授权地址;
服务器端设备调用交互程序的后台服务器获取程序码,并将所述程序码返回给接收端设备,程序码包含接收端设备的身份标识;接收端设备展示所述程序码;
发送端设备通过交互程序扫描所述程序码,获取接收端设备的身份标识,并向服务器端设备发送查询请求,请求查询该身份标识对应的接收端设备的联网信息和投屏授权地址;服务器端设备接收发送端设备的查询请求,向发送端设备发送该身份标识对应的接收端设备的联网信息和投屏授权地址;发送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联网信息连接对应的局域网,根据投屏授权地址访问接收端设备;
接收端设备获取访问的发送端设备的地址信息,授权该地址信息的发送端设备与其建立投屏连接;
发送端设备与接收端设备建立投屏连接。
可选地,所述接收端设备启动一Web服务,等待被同一局域网内的发送端设备访问,Web服务的访问地址为所述投屏授权地址。
可选地,所述发送端设备获取到接收端设备的联网信息后,调用联网程序,联网程序根据所述联网信息将发送端设备连接到对应的局域网;
所述发送端设备获取到接收端设备的投屏授权地址后,通过所述交互程序访问该投屏授权地址;
所述Web服务接收到访问请求,通过交互程序获取发送端设备的地址信息,接收端设备授权该地址信息的发送端设备与其建立投屏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一些技术方案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用户只需使用发送端设备的交互程序对接收端设备展示的程序码进行扫描,一个步骤即可完成发送端设备的联网并完成发送端设备的授权,优化了用户体验;而且,交互程序参与联网及授权过程,全过程安全可靠。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投屏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投屏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投屏方法的一个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投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接收端设备初始化;
步骤(b),接收端设备向服务器端设备发送联网信息和投屏授权地址;
步骤(c),服务器端设备接收并存储接收端设备的联网信息和投屏授权地址;
步骤(d),服务器端设备调用交互程序的后台服务器生成程序码,程序码包含接收端设备的身份标识,服务器端设备将程序码返回给接收端设备,接收端设备展示程序码;
步骤(e),发送端设备通过交互程序扫描程序码,获取接收端设备的身份标识,并向服务器端设备发送查询请求,请求查询该身份标识对应的接收端设备的联网信息和投屏授权地址;
步骤(f),服务器端设备接收发送端设备的查询请求,向发送端设备发送该身份标识对应的接收端设备的联网信息和投屏授权地址;
步骤(g),发送端设备根据联网信息连接对应的局域网;
步骤(h),发送端设备根据投屏授权地址访问接收端设备,接收端设备获取访问的发送端设备的地址信息,授权该地址信息的发送端设备与其建立投屏连接;
步骤(i),发送端设备与接收端设备建立投屏连接。
采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投屏方法,用户只需使用发送端设备上安装的交互程序对接收端设备展示的程序码进行扫描,一个步骤即可完成发送端设备的联网并完成发送端设备的授权,优化了用户体验;而且,交互程序是用户预先安装在发送端设备上的,由交互程序参与联网及授权过程,全过程安全可靠。
上述实施例中的发送端设备可以是手机、pad等移动终端,接收端设备可以是电视、投影等显示设备。当然,上述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仅是示意性的,任何可以发送视频数据的设备都可以作为发送端设备,任何可以接收并显示视频数据的设备都可以作为接收端设备。
可选地,上述接收端设备初始化,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1),启动Web服务,Web服务的访问地址为投屏授权地址;
步骤(a2),等待被同一局域网内的发送端设备访问。
上述接收端设备初始化步骤可以通过开启接收端设备启动初始化,也可以通过相应的软件操作启动初始化,例如,接收端设备开机时即启动投屏初始化,再例如,通过遥控器等操作接收端设备显示界面实现投屏初始化。初始化后,接收端设备等待被同一局域网内的发送端设备访问。
可选地,服务器端设备提供Web接口供接收端设备调用;当有接收端设备调用服务器端设备Web接口时,服务器端设备针对该次调用生成一个身份标识,该身份标识与接收端设备唯一对应,服务器端设备将联网信息和投屏授权地址与该身份标识绑定存入存储设备,以备交互程序请求查询。
可选地,上述联网信息可以根据网络的连接要求配置相应的信息。可选地,联网信息包括Wi-Fi名称和Wi-Fi密码。可选地,联网信息还包括房间信息。可选地,联网信息还包括接收端设备的MAC地址、IP地址中的一个或者两个。
可选地,上述服务器端设备接收并存储接收端设备的联网信息和投屏授权地址,包括:服务器端设备提供Web接口供接收端设备调用;当有接收端设备调用服务器端设备Web接口时,服务器端设备针对该次调用生成一个身份标识,该身份标识与接收端设备唯一对应,服务器端设备将联网信息和投屏授权地址与该身份标识绑定存入存储设备,以备交互程序请求查询。
可选地,当服务器端设备调用交互程序的后台服务器生成程序码时,身份标识作为生成程序码的参数;当交互程序扫描程序码后获取到所述身份标识。
可选地,发送端设备获取到接收端设备的联网信息后,调用联网程序,联网程序根据联网信息将发送端设备连接到对应的局域网。可选地,交互程序中设置有联网程序。可选地,联网程序是单独安装在发送端设备中的程序。
可选地,发送端设备获取到接收端设备的投屏授权地址后,通过交互程序访问该投屏授权地址;Web服务接收到访问请求,通过交互程序获取发送端设备的地址信息,接收端设备允许该地址信息的发送端设备与其建立投屏连接。可选地,接收端设备启动的Web服务由交互程序的后台服务器生成,该Web服务可以通过交互程序获取发送端设备的地址信息。可选地,发送端设备的地址信息为发送端设备的IP地址。
上述实施例中的交互程序安装在发送端设备中,交互程序的后台服务器可以根据调用者指定的参数生成程序码,通过交互程序扫描程序码可以获取相应的参数。当然,交互程序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设置其他操作步骤。
可选地,交互程序可以采用用户使用较广泛的交互软件,以提高使用的便捷性。可选地,上述交互程序为微信小程序,程序码为微信小程序码,交互程序后台服务器为微信API平台。
采用微信小程序作为交互程序,服务器端设备调用微信的API平台接口,该接口根据传入的调用者指定的参数返回小程序码,该小程序码包含接收端设备的身份标识,用户通过手机、pad等发送端设备安装的微信小程序扫描该小程序码,获取接收端设备的身份标识,并向服务器端设备发送查询请求,请求查询该身份标识对应的接收端设备的联网信息和投屏授权地址,发送端设备可以可靠获得接收端设备的联网信息和投屏授权地址,接收端设备可以可靠获得发送端设备的地址信息,提高了发送端设备联网的便利性,也提高了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之间投屏连接的可靠性和便利性。
例如,用户开启酒店的电视,电视进行投屏服务初始化,微信API平台启动一Web服务,Web服务的访问地址为投屏授权地址,电视等待被同一局域网内的发送端设备访问;电视向服务器端设备发送联网信息和投屏授权地址;服务器端设备接收并存储该电视的联网信息和投屏授权地址;服务器端设备调用微信API平台获取包含该电视的身份标识的小程序码,服务器端设备将小程序码返回给电视;该电视展示接收到的小程序码;用户登录手机上安装的微信小程序,通过微信小程序扫描小程序码,获取该电视的身份标识,并向服务器端设备发送查询请求,请求查询该身份标识对应的电视的联网信息和投屏授权地址;服务器端设备接收用户手机的查询请求,向手机发送该电视的联网信息和投屏授权地址;手机上的微信小程序的联网程序根据接收到的接收端设备的联网信息连接对应的局域网,手机与电视在一个局域网内;然后,微信小程序根据投屏授权地址访问该电视的Web服务;Web服务通过微信小程序获得该手机的IP地址,电视授权该IP地址的手机与其建立投屏连接,防止其他发送端设备误投屏。
微信提供了丰富的API接口供开发者调用,将微信作为交互程序仅为示意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通过其他交互程序实现上述联网和投屏授权操作。
在另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投屏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发送端设备10、接收端设备20和服务器端设备30;其中,
接收端设备向服务器端设备发送联网信息和投屏授权地址;服务器端设备接收并存储接收端设备的联网信息和投屏授权地址;
服务器端设备调用交互程序的后台服务器获取程序码,并将所述程序码返回给接收端设备,程序码包含接收端设备的身份标识;接收端设备展示所述程序码;
发送端设备通过交互程序扫描所述程序码,获取接收端设备的身份标识,并向服务器端设备发送查询请求,请求查询该身份标识对应的接收端设备的联网信息和投屏授权地址;服务器端设备接收发送端设备的查询请求,向发送端设备发送该身份标识对应的接收端设备的联网信息和投屏授权地址;发送端设备根据联网信息连接对应的局域网,根据投屏授权地址访问接收端设备;
接收端设备获取访问的发送端设备的地址信息,授权该地址信息的发送端设备与其建立投屏连接;
发送端设备与接收端设备建立投屏连接。
可选地,接收端设备启动一Web服务,Web服务的访问地址为投屏授权地址,等待被同一局域网内的发送端设备访问。
可选地,服务器端设备提供Web接口供接收端设备调用;当有接收端设备调用服务器端设备Web接口时,服务器端设备针对该次调用生成一个身份标识,该身份标识与接收端设备唯一对应,服务器端设备将联网信息和投屏授权地址与该身份标识绑定存入存储设备,以备交互程序请求查询。
可选地,联网信息可以根据网络的连接要求配置相应的信息。可选地,联网信息包括Wi-Fi名称和Wi-Fi密码。可选地,联网信息还包括房间信息。可选地,联网信息还包括接收端设备的MAC地址、IP地址中的一个或者两个。
可选地,服务器端设备接收并存储接收端设备的联网信息和投屏授权地址,包括:服务器端设备提供Web接口供接收端设备调用;当有接收端设备调用服务器端设备Web接口时,服务器端设备针对该次调用生成一个身份标识,该身份标识与接收端设备唯一对应,服务器端设备将联网信息和投屏授权地址与该身份标识绑定存入存储设备,以备交互程序请求查询。
可选地,当服务器端设备调用交互程序的后台服务器生成程序码时,所述身份标识作为生成程序码的参数;当交互程序扫描程序码后获取到所述身份标识。
可选地,发送端设备获取到接收端设备的联网信息后,调用联网程序,联网程序根据所述联网信息将发送端设备连接到对应的局域网。可选地,交互程序中设置有联网程序。可选地,联网程序是单独安装在发送端设备中的程序。
可选地,发送端设备获取到接收端设备的投屏授权地址后,通过所述交互程序访问该投屏授权地址,Web服务接收到访问请求,通过交互程序获取发送端设备的地址信息,接收端设备允许该地址信息的发送端设备与其建立投屏连接。可选地,接收端设备启动的Web服务由交互程序的后台服务器生成,该Web服务可以通过交互程序获取发送端设备的地址信息。
可选地,交互程序可以采用用户使用较广泛的交互软件,以提高使用的便捷性。可选地,上述交互程序为微信小程序,程序码为微信小程序码,交互程序后台服务器为微信API平台。
微信提供了丰富的API接口供开发者调用,将微信作为交互程序仅为示意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通过其他交互程序实现上述联网和投屏授权操作。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逻辑的、电气的、过程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实施例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当用于本申请中时,虽然术语“第一”、“第二”等可能会在本申请中使用以描述各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应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别开。比如,在不改变描述的含义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以叫做第二元件,并且同样的,第二元件可以叫做第一元件,只要所有出现的“第一元件”一致重命名并且所有出现的“第二元件”一致重命名即可。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都是元件,但可以不是相同的元件。而且,本申请中使用的用词仅用于描述实施例并且不用于限制权利要求。如在实施例以及权利要求的描述中使用的,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明,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个”(a)、“一个”(an)和“所述”(the)旨在同样包括复数形式。类似地,如在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相关联的列出的任何以及所有可能的组合。另外,当用于本申请中时,术语“包括”指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一个以上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这些的分组的存在或添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文中,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可以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可以互相参见。对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产品等而言,如果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部分相对应,那么相关之处可以参见方法部分的描述。
本文所披露的实施例中,所揭露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装置、设备等),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另外,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Claims (8)

1.一种投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接收端设备初始化,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1),启动Web服务,Web服务的访问地址为投屏授权地址;
步骤(a2),等待被同一局域网内的发送端设备访问;
步骤(b),接收端设备向服务器端设备发送联网信息和投屏授权地址;
步骤(c),服务器端设备接收并存储接收端设备的联网信息和投屏授权地址;
步骤(d),服务器端设备调用交互程序的后台服务器生成程序码,程序码包含接收端设备的身份标识,服务器端设备将程序码返回给接收端设备,接收端设备展示程序码;
步骤(e),发送端设备通过交互程序扫描程序码,获取接收端设备的身份标识,并向服务器端设备发送查询请求,请求查询该身份标识对应的接收端设备的联网信息和投屏授权地址;
步骤(f),服务器端设备接收发送端设备的查询请求,向发送端设备发送该身份标识对应的接收端设备的联网信息和投屏授权地址;
步骤(g),发送端设备根据联网信息连接对应的局域网;
步骤(h),发送端设备根据投屏授权地址访问接收端设备,接收端设备获取访问的发送端设备的地址信息,授权该地址信息的发送端设备与其建立投屏连接;
步骤(i),发送端设备与接收端设备建立投屏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投屏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端设备获取到接收端设备的联网信息后,调用联网程序,联网程序根据所述联网信息将发送端设备连接到对应的局域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投屏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端设备获取到接收端设备的投屏授权地址后,通过所述交互程序访问该投屏授权地址,Web服务接收到访问请求,通过交互程序获取发送端设备的地址信息,接收端设备授权该地址信息的发送端设备与其建立投屏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投屏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服务器端设备接收并存储接收端设备的联网信息和投屏授权地址,包括:
服务器端设备提供Web接口供接收端设备调用;
当有接收端设备调用服务器端设备Web接口时,服务器端设备针对该次调用生成一个身份标识,该身份标识与接收端设备唯一对应,服务器端设备将联网信息和投屏授权地址与该身份标识绑定存入存储设备,以备交互程序请求查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投屏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服务器端设备调用交互程序的后台服务器生成程序码时,所述身份标识作为生成程序码的参数;
当交互程序扫描程序码后获取到所述身份标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投屏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互程序为微信小程序;
所述程序码为微信小程序码;
所述交互程序的后台服务器为微信API平台。
7.一种投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端设备、接收端设备和服务器端设备;其中,
接收端设备初始化包括:启动Web服务,Web服务的访问地址为投屏授权地址;等待被同一局域网内的发送端设备访问;
接收端设备向服务器端设备发送联网信息和投屏授权地址;服务器端设备接收并存储接收端设备的联网信息和投屏授权地址;
服务器端设备调用交互程序的后台服务器获取程序码,并将所述程序码返回给接收端设备,程序码包含接收端设备的身份标识;接收端设备展示所述程序码;
发送端设备通过交互程序扫描所述程序码,获取接收端设备的身份标识,并向服务器端设备发送查询请求,请求查询该身份标识对应的接收端设备的联网信息和投屏授权地址;服务器端设备接收发送端设备的查询请求,向发送端设备发送该身份标识对应的接收端设备的联网信息和投屏授权地址;发送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联网信息连接对应的局域网,根据投屏授权地址访问接收端设备;
接收端设备获取访问的发送端设备的地址信息,授权该地址信息的发送端设备与其建立投屏连接;
发送端设备与接收端设备建立投屏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投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端设备获取到接收端设备的联网信息后,调用联网程序,联网程序根据所述联网信息将发送端设备连接到对应的局域网;
所述发送端设备获取到接收端设备的投屏授权地址后,通过所述交互程序访问该投屏授权地址;
所述Web服务接收到访问请求,通过交互程序获取发送端设备的地址信息,接收端设备授权该地址信息的发送端设备与其建立投屏连接。
CN202010992445.8A 2020-09-21 2020-09-21 一种投屏方法及投屏系统 Active CN1121307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92445.8A CN112130795B (zh) 2020-09-21 2020-09-21 一种投屏方法及投屏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92445.8A CN112130795B (zh) 2020-09-21 2020-09-21 一种投屏方法及投屏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30795A CN112130795A (zh) 2020-12-25
CN112130795B true CN112130795B (zh) 2024-03-29

Family

ID=73841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92445.8A Active CN112130795B (zh) 2020-09-21 2020-09-21 一种投屏方法及投屏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307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68210A (zh) * 2021-05-10 2021-08-17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投屏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138739B (zh) * 2021-05-17 2023-06-27 北京字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投屏方法、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407951A (zh) * 2021-05-26 2022-11-29 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投屏方法及投屏装置
CN113676384A (zh) * 2021-07-26 2021-11-19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设备投屏控制的方法及装置、服务器、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67578A (ja) * 2008-04-23 2009-11-12 Panasonic Corp ネットワークプロジェクタシステム
CN109194992A (zh) * 2018-10-25 2019-01-11 深圳海豚星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同一网络内多屏互动乱投屏的方法及系统
CN110392287A (zh) * 2019-06-03 2019-10-29 广东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 电视投屏授权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电视投屏系统
CN110933484A (zh) * 2019-11-25 2020-03-27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投屏设备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67578A (ja) * 2008-04-23 2009-11-12 Panasonic Corp ネットワークプロジェクタシステム
CN109194992A (zh) * 2018-10-25 2019-01-11 深圳海豚星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同一网络内多屏互动乱投屏的方法及系统
CN110392287A (zh) * 2019-06-03 2019-10-29 广东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 电视投屏授权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电视投屏系统
CN110933484A (zh) * 2019-11-25 2020-03-27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投屏设备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30795A (zh) 2020-1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30795B (zh) 一种投屏方法及投屏系统
JP6781296B2 (ja) クラウドサーバ、クラウドプリントシステム、クラウドプリンタ及びクラウドプリンタ共有方法
JP4301997B2 (ja) 携帯電話による情報家電向け認証方法
US20110244829A1 (en) Device regist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registration system
EP2319220B1 (en) Service sharing among ims users
US6817519B2 (en) User authentication system and user authentication method
EP2210389B1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establishing a service session
US20100030346A1 (en) Control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ontrollable device such as peripheral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control
CN104410899A (zh) 基于电视机的多屏互动处理方法、系统及电视机装置
CN106534082B (zh) 一种用户注册方法和装置
CN105827624A (zh) 一种身份验证系统
CA2695705C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network setup of wireless device for home network
WO2006016500A1 (ja) ネットワークカメラ、ddnsサーバおよび映像配信システム
CN106453349A (zh) 账号登录方法及装置
CN1423499A (zh) 识别系统、便携终端及识别方法
CN106789843B (zh) 用于共享上网的方法、portal服务器和系统
CN111935561B (zh) 一种对讲系统配置方法及装置、系统
CN113572789A (zh) 一种物联网智能设备应用免密登录系统及方法
CN100542098C (zh) 一种呈现用户状态和信息的方法及系统
CN108271230A (zh) 一种获取移动管理信息的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101531198B1 (ko) 푸쉬 메시지를 이용하여 인증을 수행하는 호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KR101731289B1 (ko) Cpns 환경에서 개인 네트워크 정보 공개 방법 및 장치
US20150281946A1 (en) Communication Agent Method
CN114598774B (zh) 云手机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10831003A (zh) 基于wlan灵活接入网络的认证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22

Address after: C1-301,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of Qingdao National University, 127 huizhiqiao Road, high tech Zone, Qingdao, Shandong 266000

Applicant after: QINGDAO XIAOSHU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C1-301,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of Qingdao National University, 127 huizhiqiao Road, high tech Zone, Qingdao, Shandong 266000

Applicant before: QINGDAO XIAOSHUAI THEATER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