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76384A - 用于设备投屏控制的方法及装置、服务器、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用于设备投屏控制的方法及装置、服务器、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76384A
CN113676384A CN202110845039.3A CN202110845039A CN113676384A CN 113676384 A CN113676384 A CN 113676384A CN 202110845039 A CN202110845039 A CN 202110845039A CN 113676384 A CN113676384 A CN 1136763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en projection
equipment
playing
cache space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4503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樊晓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Technology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Technology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Technology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4503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7638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6763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763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5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involving copying of the display data of a local workstation or window to a remote workstation or window so that an actual copy of the data is displayed simultaneously on two or more displays, e.g. teledisp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12/2816Controlling appliance services of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by calling their functiona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8Storing data temporarily at an intermediate stage, e.g. cach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用于设备投屏控制的方法,包括:接收投屏请求;分配缓存空间;将所述缓存空间的地址发送至所述一台投屏设备和多台播放设备,以使所述一台投屏设备发送数据流至所述缓存空间,所述多台播放设备从所述缓存空间读取数据流并播放;或者,将所述缓存空间的地址发送至所述多台投屏设备和一台播放设备,以使所述多台投屏设备发送数据流至所述缓存空间,所述一台播放设备从所述缓存空间读取数据流并播放。建立投屏设备与播放设备的对应关系,播放设备读取相对应的投屏设备存储在服务器中的数据流并播放。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用于设备投屏控制的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escription

用于设备投屏控制的方法及装置、服务器、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用于设备投屏控制的方法、装置、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智能家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智能家电支持联网和远程控制,潜移默化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其中,随着多屏互动技术的越加普及,以往互不相同的智能家电与智能移动终端也能通过网络进行连接,投屏技术让支持投屏的智能家电更好的发挥出了其大屏的优势。
在现有技术中,一种智能手机投屏方法是在用户需要投屏播放数据流时,以手机作为投屏操作的发起端,即相当于投屏设备,以智能电视作为投屏操作的接收端,即相当于播放设备,从而建立手机与智能家电一对一的连接。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在现有技术方案中只支持一台投屏设备与一台播放设备的投屏连接,在用户需要将一台投屏设备投屏至多台播放设备或将多台投屏设备投屏至一台播放设备的情况下,现有投屏连接方式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智能家电设备投屏控制的方法、装置和设备,以实现将一台投屏设备投屏至多台播放设备或将多台投屏设备投屏至一台播放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投屏请求;所述投屏请求包括一台投屏设备的设备标识和多台播放设备的设备标识,或者,所述投屏请求包括多台投屏设备的设备标识和一台播放设备的设备标识;
分配缓存空间;
将第一缓存空间的地址发送至所述一台投屏设备和多台播放设备,以使所述一台投屏设备发送数据流至所述第一缓存空间,所述多台播放设备从所述第一缓存空间读取数据流并播放;或者,
将第一缓存空间的地址发送至所述多台投屏设备和一台播放设备,以使所述多台投屏设备发送数据流至所述第一缓存空间,所述一台播放设备从所述第一缓存空间读取数据流并播放。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和存储有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在运行所述程序指令时,执行如上述的用于设备投屏控制的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器包括:
如上述用于设备投屏控制的装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智能家电设备投屏控制的方法、装置、服务器和存储介质,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根据投屏设备或播放设备发起的投屏请求建立投屏设备与播放设备的通信连接,并根据上述投屏请求中包括的投屏设备和播放设备的设备标识形成投屏设备与播放设备的对应关系,在投屏设备为一台,播放设备为多台的情况下,多台播放设备根据上述对应关系读取一台投屏设备存储在服务器中的数据流并播放;在投屏设备为多台,播放设备为一台的情况下,一台播放设备根据上述对应关系读取多台投屏设备存储在服务器中的数据流并播放,即可实现智能家电设备投屏中一对多投屏或多对一投屏的效果,满足用户针对不同场景的使用需求,从而提升用户体验,获得更好的观看效果。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设备投屏控制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设备投屏控制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设备投屏控制的交互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用于设备投屏控制的交互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用于设备投屏控制的交互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设备投屏控制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设备投屏控制的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术语“对应”可以指的是一种关联关系或绑定关系,A与B相对应指的是A与B之间是一种关联关系或绑定关系。
本公开实施例中,智能家电设备是指将微处理器、传感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引入家电设备后形成的家电产品,具有智能控制、智能感知及智能应用的特征,智能家电设备的运作过程往往依赖于物联网、互联网以及电子芯片等现代技术的应用和处理,例如智能家电设备可以通过连接电子设备,实现用户对智能家电设备的远程控制和管理。
本公开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是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电子设备,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连接互联网,与如上的智能家电设备进行通信连接,也可以直接通过蓝牙、wifi等方式与如上的智能家电设备进行通信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例如为移动设备、电脑、或悬浮车中内置的车载设备等,或其任意组合。移动设备例如可以包括手机、智能家居设备、可穿戴设备、智能移动设备、虚拟现实设备等,或其任意组合,其中,可穿戴设备例如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计步器等。
结合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设备投屏控制的方法,包括:
S01,服务器接收投屏请求;投屏请求包括一台投屏设备的设备标识和多台播放设备的设备标识,或者,投屏请求包括多台投屏设备的设备标识和一台播放设备的设备标识。
在本技术方案中,服务器接收一台投屏设备的设备标识和多台播放设备的设备标识,或者,接收多投屏设备的设备标识和一台播放设备的设备标识,从而建立播放设备、投屏设备与服务器的通信连接。在实际应用中,服务器接收一台投屏设备的设备标识和多台播放设备的设备标识,对应一对多的应用场景。服务器接收多台投屏设备的设备标识和一台播放设备的设备标识,对应多对一的应用场景。投屏设备与播放设备可以是智能家电设备、终端设备中的一种或多种,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应该理解的是,同一设备在执行投屏操作时,可以作为投屏设备,或作为播放设备,其具体身份由相应投屏操作确认。
S02,服务器分配缓存空间。
在本技术方案中,服务器在接收投屏请求后分配相应缓存空间,缓存空间可以是由服务器在本地存储空间缓存或服务器在云端缓存,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各缓存空间相互独立,且具有唯一的缓存空间地址。缓存空间地址与投屏请求相对应,不同的投屏请求均有与其相对应的缓存空间地址,本申请对缓存空间地址不做具体限定,只要可用于访问对应缓存空间即可。
S03,服务器将第一缓存空间的地址发送至一台投屏设备和多台播放设备,以使一台投屏设备发送数据流至第一缓存空间,多台播放设备从第一缓存空间读取数据流并播放;或者,
服务器将第一缓存空间的地址发送至多台投屏设备和一台播放设备,以使多台投屏设备发送数据流至第一缓存空间,一台播放设备从第一缓存空间读取数据流并播放。
在本技术方案中,服务器在分配缓存空间后,将缓存空间地址发送至与投屏请求相对应的投屏设备与播放设备,以使投屏设备发送本地播放的数据流至服务缓存空间,播放设备从缓存空间读取数据流并播放。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设备投屏控制的方法,能根据投屏设备或播放设备发起的投屏请求建立投屏设备与播放设备的通信连接,并根据上述投屏请求中包括的投屏设备和播放设备的设备标识形成投屏设备与播放设备的对应关系,在投屏设备为一台,播放设备为多台的情况下,多台播放设备根据上述对应关系读取一台投屏设备存储在服务器中的数据流并播放;在投屏设备为多台,播放设备为一台的情况下,一台播放设备根据上述对应关系读取多台投屏设备存储在服务器中的数据流并播放,即可实现智能家电设备投屏中一对多投屏或多对一投屏的效果,满足用户针对不同场景的使用需求,从而提升用户体验,获得更好的观看效果。
可选地,投屏请求可以包括支持投屏设备列表;支持投屏设备列表包括投屏设备与播放设备;服务器接收投屏设备的设备标识与播放设备的设备标识。
可选地,在服务器接收投屏请求之前,还可以是以如下方式确定支持投屏设备列表:
服务器获取与用户相关联的设备信息;服务器确定与设备信息相关联的产品信息;服务器添加产品信息中支持投屏操作的设备至支持投屏设备列表。
在实际应用中,获取与用户相关联的设备信息,可以是根据用户信息,确定用户所在家庭组或局域网组内的设备信息。用户信息可以是用户ID、用户联络信息或用户身份信息等,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只要可反映用于确认与用户相关联的设备即可。这样,用户可以通过支持投屏设备列表选择不同的设备分别作为投屏设备与播放设备,并建立投屏设备、播放设备、服务器间的通信连接,从而简化了发起投屏操作,提升用户体验。
可选地,投屏设备的设备标识包括投屏设备的标识ID与投屏设备的通信地址;播放设备的设备标识包括播放设备的标识ID与播放设备的通信地址。
结合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用于设备投屏控制的方法,包括:
S11,服务器接收投屏请求;投屏请求包括一台投屏设备的设备标识和多台播放设备的设备标识,或者,投屏请求包括多台投屏设备的设备标识和一台播放设备的设备标识;
S12,服务器分配缓存空间;所述缓存空间包括第一缓存空间;
S13,服务器将第一缓存空间的地址发送至一台投屏设备和多台播放设备,以使一台投屏设备发送数据流至第一缓存空间,多台播放设备从第一缓存空间读取数据流并播放;或者,
服务器将第一缓存空间的地址发送至多台投屏设备和一台播放设备,以使多台投屏设备发送数据流至第一缓存空间,一台播放设备从第一缓存空间读取数据流并播放;
S14,服务器接收控制命令,并将控制命令发送至投屏设备和/或播放设备,以使投屏设备和/或播放设备执行控制命令。
在本技术方案中,用户可以通过功能按钮向服务器发起控制命令,功能按钮可以是在投屏设备端侧和/或播放设备端侧。
可选地,服务器接收控制命令,包括:接收对于音量、亮度、播放进度、退出投屏或其他针对数据流的控制命令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发送控制命令至投屏设备和/或播放设备,可以是根据用户选择方式或预设方式确定。根据用户选择方式确定控制命令发送设备,可以是根据控制命令中用户选择的控制设备信息,确定与控制设备信息相对应的播放设备和/或投屏设备,以使接收命令设备执行控制命令。在实际应用中,以用户通过投屏设备发送增大播放设备音量为例,服务器接收由投屏设备发送的控制命令,并将增大音量命令发送至播放设备,以使播放设备执行增大音量命令。
这样,用户根据不同需求可以由投屏设备和/或播放设备发起针对投屏设备和/或播放设备的控制命令,服务器在接收到控制命令后,根据投屏设备、播放设备、服务器的通信连接,发送控制命令至投屏设备和/或播放设备,以使投屏设备和/或播放设备执行控制命令,从而满足用户针对不同场景的使用需求,提升用户体验,获得更好的观看效果。
可选地,接收控制命令,并将控制命令发送至投屏设备和/或播放设备,以使投屏设备和/或播放设备执行控制命令,包括:
接收目标设备加入投屏命令;根据加入投屏命令,将第一缓存空间地址发送至目标设备,以使目标设备从第一缓存空间读取数据流并播放。
可选的,接收目标设备加入投屏命令包括目标设备的设备标识、投屏设备的设备标识、播放设备的设备标识。目标设备的设备标识包括目标设备的标识ID与目标设备的通信地址。
在本实施例中,接收目标设备加入投屏命令可以是用户在一台未参与投屏操作的目标设备端发起,用于将目标设备加入正在执行投屏操作的投屏设备、播放设备、服务器的通信连接中。并作为投屏操作的一方,参与投屏操作。目标设备在加入投屏设备、播放设备、服务器的通信连接后,可以是作为新增播放设备,读取投屏设备发送至第一缓存空间的数据流并播放。
在实际应用中,结合图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设备投屏控制的交互流程示意图,包括:
S201,手机终端发送投屏请求;
S202,服务器分配缓存空间;
S203,服务器发送第一缓存空间地址至手机终端;
S204,服务器发送第一缓存空间地址至第一智能家电;
S205,手机终端发送数据流至第一缓存空间;
S206,第一智能家电读取第一缓存空间的数据流;
S207,手机终端与第一智能家电播放数据流;
S208,第二智能家电发送加入投屏命令;
S209,服务器发送第一缓存空间地址至第二智能家电;
S210,第二智能家电读取第一缓存空间的数据流;
S211,第二智能家电播放数据流。
其中,第二智能家电作为目标设备,发起目标设备加入投屏命令;手机终端与第一智能家电播放数据流,相当于手机终端与第一智能家电执行投屏操作;第二智能家电播放数据流,相当于第二智能家电执行投屏操作,这里,第二智能家电相当于新增播放设备,第二智能家电所读取并播放的数据流,是以数据流播放时间节点为零处开始播放。应该理解的是,目标设备加入投屏命令也可以是由第一智能家电或手机终端发起。
这样,通过新增目标设备作为播放设备,实现了一对多的应用场景,并且由于目标设备读取并播放的数据流,为存储在第一缓存空间中的数据流,其对应的播放时间节点为从头播放,实现了与投屏设备、播放设备所播放数据流的异步播放,从而满足用户针对不同场景的使用需求,提升用户体验,获得更好的观看效果。
可选地,接收控制命令,并将控制命令发送至投屏设备和/或播放设备,以使投屏设备和/或播放设备执行控制命令,包括:
接收目标设备加入投屏命令;分配第二缓存空间;根据加入投屏命令,将第二缓存空间地址发送至播放设备,以使播放设备发送数据流至第二缓存空间,目标设备从第二缓存空间读取数据流并播放。
在本实施例中,接收目标设备加入投屏命令可以是用户在一台正在参与投屏操作的目标设备端发起,用于将目标设备,加入正在执行投屏操作的投屏设备、播放设备、服务器的通信连接中。并作为投屏操作的一方,参与投屏操作。目标设备在加入投屏设备、播放设备、服务器的通信连接后,可以是作为新增播放设备,读取播放设备发送至第二缓存空间的数据流并播放。应该理解的是,这里的播放设备同时承担了播放设备与投屏设备的角色。
在实际应用中,结合图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用于设备投屏控制的交互流程示意图,包括:
S301,电脑发送投屏请求;
S302,服务器分配缓存空间;
S303,服务器发送第一缓存空间地址至电脑;
S304,服务器发送第一缓存空间地址至智能家电;
S305,电脑发送数据流至第一缓存空间;
S306,智能家电读取第一缓存空间的数据流;
S307,电脑和智能家电播放数据流;
S308,智能家电发送目标设备加入投屏命令;
S309,服务器发送第二缓存空间地址至智能家电;
S310,智能家电发送数据流至第二缓存空间;
S311,手机终端读取第二缓存空间的数据流;
S312,手机终端播放数据流。
其中,手机终端作为目标设备,由智能家电作为播放设备,发起目标设备加入投屏命令;电脑与智能家电播放数据流,相当于电脑与智能家电执行投屏操作;手机终端播放数据流,相当于手机终端执行投屏操作,这里,手机终端相当于新增播放设备,手机终端所播放的数据流,对应数据流播放时间节点与智能家电、电脑播放时间节点相同。应该理解的是,目标设备加入投屏命令也可以是由手机终端或电脑发起。
这样,通过新增目标设备作为播放设备,实现了一对多的应用场景,并且由于目标设备读取并播放的数据流为播放设备发送至第二缓存空间中的数据流。其对应的播放时间节点与投屏设备、播放设备对应的播放时间节点相同,实现了与投屏设备、播放设备所播放数据流的同步播放,从而满足用户针对不同场景的使用需求,提升用户体验,获得更好的观看效果。
可选地,接收控制命令,并将控制命令发送至投屏设备和/或播放设备,以使投屏设备和/或播放设备执行控制命令,包括:
接收目标设备加入投屏命令;分配第三缓存空间;根据加入投屏命令,将第三缓存空间地址发送至目标设备,以使目标设备发送数据流至第三缓存空间,播放设备从第三缓存空间读取数据流并播放。
在本实施例中,接收目标设备加入投屏命令可以是用户在一台正在参与投屏操作的目标设备端发起,或用户在一台未参与投屏操作的目标设备端发起。以使目标设备,加入正在执行投屏操作的投屏设备、播放设备、服务器的通信连接中。目标设备作为投屏操作的一方,加入投屏操作。目标设备在加入投屏设备、播放设备、服务器的通信连接后,可以是作为新增投屏设备,发送数据流至第三缓存空间,以使播放设备读取第三缓存空间的数据流并播放。
在实际应用中,结合图5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用于设备投屏控制的交互流程示意图,包括:
S401,智能家居设备发送投屏请求;
S402,服务器分配缓存空间;
S403,服务器发送第一缓存空间地址至智能家居设备;
S404,服务器发送第一缓存空间地址至智能家电;
S405,智能家居设备发送数据流至第一缓存空间;
S406,智能家电读取第一缓存空间的数据流;
S407,智能家居设备和智能家电播放数据流;
S408,智能手环发送加入投屏命令;
S409,服务器发送第三缓存空间地址至智能手环;
S410,智能手环发送数据流至第三缓存空间;
S411,智能家电读取第三缓存空间的数据流;
S412,智能家电和智能手环播放数据流。
其中,智能手环作为目标设备,发起目标设备加入投屏命令;智能家居设备与智能家电播放数据流,相当于智能家居设备与智能家电执行投屏操作;智能家电和智能手环播放数据流,相当于智能家电和智能手环执行投屏操作,这里,智能手环相当于新增投屏设备,发送数据流至第三缓存空间,以使智能家电读取第三缓存空间的数据流并播放,从而实现智能家居同时播放智能家居设备与智能手机分别对应的数据流。
这样,通过新增目标设备作为投屏设备,实现了多对一的应用场景,并且由于目标设备发送数据流至第三缓存空间,以使播放设备读取第三缓存空间数据流并播放,实现播放设备同时播放投屏设备与目标设备分别对应的数据流,从而满足用户针对不同场景的使用需求,提升用户体验,获得更好的观看效果。
结合图6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用于设备投屏控制的方法,包括:
S51,服务器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
S52,服务器确定与用户身份信息相关联的投屏设备或播放设备;
S53,服务器生成投屏设备或播放设备的设备标识;
S54,服务器接收投屏请求;投屏请求包括一台投屏设备的设备标识和多台播放设备的设备标识,或者,投屏请求包括多台投屏设备的设备标识和一台播放设备的设备标识;
S55,服务器分配缓存空间;所述缓存空间包括第一缓存空间;
S56,服务器将第一缓存空间的地址发送至一台投屏设备和多台播放设备,以使一台投屏设备发送数据流至第一缓存空间,多台播放设备从第一缓存空间读取数据流并播放;或者,
服务器将第一缓存空间的地址发送至多台投屏设备和一台播放设备,以使多台投屏设备发送数据流至第一缓存空间,一台播放设备从第一缓存空间读取数据流并播放。
这样,服务器在接收投屏请求之前,可根据用户身份信息确定与身份信息相关联的投屏设备或播放设备,并生成投屏设备或播放设备的唯一设备标识,使得服务器可以根据标识信息建立建立投屏设备、播放设备、服务器的通信连接,为后续操作提供数据基础,从而满足用户针对不同场景的使用需求,提升用户体验,获得更好的观看效果。
结合图7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设备投屏控制的装置,包括处理器(processor)100和存储器(memory)101。可选地,该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 Interface)102和总线103。其中,处理器100、通信接口102、存储器101可以通过总线103完成相互间的通信。通信接口102可以用于信息传输。处理器100可以调用存储器101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上述实施例的用于设备投屏控制的方法。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101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存储器101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如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10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1中的程序指令/模块,从而执行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用于设备投屏控制的方法。
存储器101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10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包含上述的用于设备投屏控制的装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前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设置为执行上述用于设备投屏控制的方法。
上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一个或多个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暂态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多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也可以是暂态存储介质。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逻辑的、电气的、过程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而且,本申请中使用的用词仅用于描述实施例并且不用于限制权利要求。如在实施例以及权利要求的描述中使用的,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明,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个”(a)、“一个”(an)和“所述”(the)旨在同样包括复数形式。类似地,如在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相关联的列出的任何以及所有可能的组合。另外,当用于本申请中时,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变型“包括”(comprises)和/或包括(comprising)等指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一个以上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这些的分组的存在或添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文中,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可以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可以互相参见。对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产品等而言,如果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部分相对应,那么相关之处可以参见方法部分的描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可以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所述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公开实施例的范围。所述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文所披露的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方法、产品(包括但不限于装置、设备等),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另外,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可以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在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所对应的描述中,不同的方框所对应的操作或步骤也可以以不同于描述中所披露的顺序发生,有时不同的操作或步骤之间不存在特定的顺序。例如,两个连续的操作或步骤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可以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设备投屏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投屏请求;所述投屏请求包括一台投屏设备的设备标识和多台播放设备的设备标识,或者,所述投屏请求包括多台投屏设备的设备标识和一台播放设备的设备标识;
分配缓存空间;所述缓存空间包括第一缓存空间;
将所述第一缓存空间的地址发送至所述一台投屏设备和多台播放设备,以使所述一台投屏设备发送数据流至所述第一缓存空间,所述多台播放设备从所述第一缓存空间读取数据流并播放;或者,
将第一缓存空间的地址发送至所述多台投屏设备和一台播放设备,以使所述多台投屏设备发送数据流至所述第一缓存空间,所述一台播放设备从所述第一缓存空间读取数据流并播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设备投屏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屏设备的设备标识包括投屏设备的标识ID与投屏设备的通信地址;所述播放设备的设备标识包括播放设备的标识ID与播放设备的通信地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设备投屏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台播放设备从所述缓存空间读取数据流并播放,或者,所述一台播放设备从所述缓存空间读取数据流并播放之后,还包括:
接收控制命令,并将所述控制命令发送至投屏设备和/或播放设备,以使投屏设备和/或播放设备执行所述控制命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用于设备投屏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控制命令,并将所述控制命令发送至投屏设备和/或播放设备,以使投屏设备和/或播放设备执行所述控制命令,包括:
接收目标设备加入投屏命令;所述加入投屏命令包括目标设备的设备标识;
根据所述加入投屏命令,将第一缓存空间地址发送至目标设备,以使目标设备从所述第一缓存空间读取数据流并播放。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用于设备投屏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缓存空间还包括第二缓存空间,所述接收控制命令,并将所述控制命令发送至投屏设备和/或播放设备,以使投屏设备和/或播放设备执行所述控制命令,包括:
接收目标设备加入投屏命令;所述加入投屏命令包括目标设备的设备标识;
分配第二缓存空间;
根据所述加入投屏命令,将第二缓存空间地址发送至播放设备,以使所述播放设备发送数据流至第二缓存空间,所述目标设备从所述第二缓存空间读取数据流并播放。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用于设备投屏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缓存空间还包括第三缓存空间,所述接收控制命令,并将所述控制命令发送至投屏设备和/或播放设备,以使投屏设备和/或播放设备执行所述控制命令,包括:
接收目标设备加入投屏命令;所述加入投屏命令包括目标设备的设备标识;
分配第三缓存空间;
根据所述加入投屏命令,将第三缓存空间地址发送至目标设备,以使目标设备发送数据流至第三缓存空间,播放设备从所述第三缓存空间读取数据流并播放。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用于设备投屏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投屏请求之前,还包括:
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
确定与用户身份信息相关联的投屏设备或播放设备;
生成所述投屏设备或播放设备的标识信息。
8.一种用于设备投屏控制的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有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在运行所述程序指令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设备投屏控制的方法。
9.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设备投屏控制的装置。
10.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指令在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设备投屏控制的方法。
CN202110845039.3A 2021-07-26 2021-07-26 用于设备投屏控制的方法及装置、服务器、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36763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45039.3A CN113676384A (zh) 2021-07-26 2021-07-26 用于设备投屏控制的方法及装置、服务器、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45039.3A CN113676384A (zh) 2021-07-26 2021-07-26 用于设备投屏控制的方法及装置、服务器、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76384A true CN113676384A (zh) 2021-11-19

Family

ID=78540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45039.3A Pending CN113676384A (zh) 2021-07-26 2021-07-26 用于设备投屏控制的方法及装置、服务器、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76384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15573A (zh) * 2018-05-21 2019-11-2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投屏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设备
CN110895391A (zh) * 2019-12-17 2020-03-20 哈尔滨赛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投屏功能的墙装影音控制器和智能家居
CN111107405A (zh) * 2019-12-27 2020-05-05 北京比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投屏方法、服务器、投屏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1580923A (zh) * 2020-05-18 2020-08-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756604A (zh) * 2019-03-29 2020-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配合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901832A (zh) * 2020-07-07 2020-11-06 深圳市博仑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机的无线投屏模块及投屏方法
CN112130795A (zh) * 2020-09-21 2020-12-25 青岛小帅影院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投屏方法及投屏系统
CN112383803A (zh) * 2020-11-16 2021-02-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2653923A (zh) * 2019-10-12 2021-04-13 中冶赛迪重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投屏系统及投屏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15573A (zh) * 2018-05-21 2019-11-2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投屏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设备
CN111756604A (zh) * 2019-03-29 2020-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配合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653923A (zh) * 2019-10-12 2021-04-13 中冶赛迪重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投屏系统及投屏方法
CN110895391A (zh) * 2019-12-17 2020-03-20 哈尔滨赛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投屏功能的墙装影音控制器和智能家居
CN111107405A (zh) * 2019-12-27 2020-05-05 北京比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投屏方法、服务器、投屏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1580923A (zh) * 2020-05-18 2020-08-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901832A (zh) * 2020-07-07 2020-11-06 深圳市博仑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机的无线投屏模块及投屏方法
CN112130795A (zh) * 2020-09-21 2020-12-25 青岛小帅影院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投屏方法及投屏系统
CN112383803A (zh) * 2020-11-16 2021-02-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22377B (zh) 播放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05592364B (zh) 跨终端的截屏图片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11343698B (zh) 投屏控制方法、装置、无线控制器及存储介质
KR20130123506A (ko) 모듈 식별 정보 운용 방법 및 시스템과 이를 지원하는 단말기
JP2008263297A (ja) 通信制御装置および通信端末
CN114039947B (zh) 终端地址分配方法、upf、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CN104519124A (zh) 一种虚拟资源的分配方法以及装置
JP6646991B2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07612941B (zh) 一种权限管理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491422A (zh) 一种机顶盒进行信息共享的方法及系统
CN105635226B (zh) 一种文档同步播放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055252A (zh) 多屏互动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4816308B (zh) 信息分区显示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5812185A (zh) 一种播放设备的通信连接方法
CN111614527A (zh) 一种hinoc终端上线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05979397A (zh) 一种跨设备群聊的方法及系统
EP3226525B1 (en) Control system,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ontrol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CN113676384A (zh) 用于设备投屏控制的方法及装置、服务器、存储介质
CN105245438B (zh) 一种内容共享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049360B (zh) 跨平台内容控制方法、装置、终端、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06162234A (zh) 一种分享电视节目的方法及装置
CN111132131A (zh) 号码拷贝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US20150163733A1 (en) Method f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thereof
KR20170055881A (ko) 온라인 게임 제공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6792125A (zh) 一种视频播放方法及其终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11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