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29337A - 基于物联网的批量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物联网的批量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29337A
CN112129337A CN202010967504.6A CN202010967504A CN112129337A CN 112129337 A CN112129337 A CN 112129337A CN 202010967504 A CN202010967504 A CN 202010967504A CN 112129337 A CN112129337 A CN 1121293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sensor
unit
internet
senso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6750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会轩
朱曰超
张瑞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Hua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Hua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Hua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Hua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6750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293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21293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293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18/00Testing or calibrating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D1/00 - G01D15/00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描述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批量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系统,其包括物联网测试平台、至少一种辅助设备和网络设备;物联网测试平台包括记录单元、通信单元和测试单元,记录单元用于记录多个待测传感器的设备信息,至少一种辅助设备和各个待测传感器通过网络设备由网络连接而与通信单元进行连接并通信,测试单元基于用户创建的测试任务通过通信单元控制至少一种辅助设备以建立针对各个待测传感器的测试环境,待测传感器置于由辅助设备建立的测试环境,并且测试单元接收各个待测传感器在测试环境下的数据信息以获取测试结果。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对多种待测传感器进行检测且检测效率较高的基于物联网的批量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系统。

Description

基于物联网的批量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大体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批量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将被测量的信息转换成为计算机或设备可识别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随着电子计算机、遥测、物联网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传感器已经成为各个领域不可缺少的得力助手。例如,在环境监测领域,湿度传感器能感知空气中的湿度,可以用于监控环境中的湿度。然而传感器常常安装在一些不便于人工管理的地方,例如用于采集天气情况的传感器常常安装在野外。因此在传感器投入正式使用前,一般需要模拟各种测试环境以对传感器进行较为全面地检测,进而保证传感器能够正常且稳定地工作。
在现有的传感器的检测系统中,常常结合计算机软件和辅助设备对传感器进行批量检测,辅助设备可以用于模拟传感器的测试环境。例如,专利文献1(CN210243033U)中公开了一种批量数字温度传感器自动测试装置,该装置包括计算机、显示器、控制采样器和试验工装,该计算机中安装有测试软件,在试验工装的温度与环境温度平衡时(也即测试环境准备就绪),打开计算机中测试软件对数字温度传感器进行自动测试。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描述的测试装置中,需要等待试验工装的温度与环境温度平衡时才开始测试,也就是说,测试环境需要人工提前准备好并需要根据检测项目的各种不同测试参数对测试环境进行手动切换。在这种情况下,导致传感器的检测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公开是有鉴于上述的状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多种待测传感器进行检测且检测效率较高的基于物联网的批量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系统。
为此,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批量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系统,其包括物联网测试平台、至少一种辅助设备和网络设备;所述物联网测试平台包括记录单元、通信单元和测试单元,所述记录单元用于记录多个待测传感器的设备信息,所述至少一种辅助设备和各个所述待测传感器通过所述网络设备由网络连接而与所述通信单元进行连接并通信,所述测试单元基于用户创建的测试任务通过所述通信单元控制所述至少一种辅助设备以建立针对各个所述待测传感器的测试环境,所述待测传感器置于由所述辅助设备建立的测试环境,并且所述测试单元接收各个所述待测传感器在所述测试环境下的数据信息以获取测试结果,所述测试任务为基于各个所述待测传感器的设备信息验证该待测传感器是否符合预设要求的检测项目。在本公开中,辅助设备和多个待测传感器通过网络设备由网络连接而与物联网测试平台进行连接并通信,物联网测试平台通过控制辅助设备以建立多个待测传感器的测试环境并接收各个待测传感器在该测试环境下的数据信息以获取测试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控制辅助设备自动为待测传感器建立基于不同测试参数的测试环境以对待测传感器进行较为全面地检测。由此,能够对多种待测传感器进行检测且检测效率较高。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检测系统中,可选地,还包括通信模式转换设备,所述通信模式转换设备用于将各个所述待测传感器的通信模式转成通信标准模式。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将待测传感器的通信模式统一转成通信标准模式。由此,能够方便后续基于通信标准模式与物联网测试平台进行通信。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检测系统中,可选地,所述通信模式包括无线模式、有线串口模式、网口模式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通信标准模式为网口模式。由此,能够对多种不同通信模式的待测传感器进行检测。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检测系统中,可选地,所述待测传感器的设备信息至少包括设备类型、协议版本号、通信模式和通信地址。由此,能够获得待测传感器的多种设备信息。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检测系统中,可选地,所述辅助设备包括标准电流发生器、温湿度实验箱、标准黑体源、烟雾发生器、红外发射器、压力计、功耗仪、频谱仪中的至少一种。由此,能够为多种待测传感器提供相应的辅助设备。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检测系统中,可选地,所述物联网测试平台还包括用于用户登录并获取用户信息的登录单元和管理单元;所述管理单元用于创建所述测试任务、启动测试准备、启动执行所述测试任务和显示所述测试任务的所述测试结果,所述管理单元至少基于用户选择的检测类型、用户选择的检测项目、所述登录单元获取的用户信息、所述多个待测传感器的设备信息和所述多个待测传感器对应的所述辅助设备创建所述测试任务,所述管理单元通过启动测试准备以使所述通信单元由网络连接而与所述多个待测传感器和所述至少一种辅助设备进行连接并通信,所述管理单元通过启动执行所述测试任务以使所述测试单元开始执行所述测试任务对应的检测项目,所述管理单元获取所述测试单元的所述测试结果并显示。由此,能够获取用户信息并管理测试任务。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检测系统中,可选地,所述物联网测试平台还包括生成单元,所述生成单元基于所述测试结果生成检测报告,所述检测报告包括检测结论、测试结果详情、统计分析结果中的至少一种。由此,能够基于测试结果生成检测报告。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检测系统中,可选地,所述待测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局放传感器、水浸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由此,能够对多种待测传感器进行检测。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检测系统中,可选地,所述物联网测试平台还包括待检单元,所述待检单元用于对所述多个待测传感器进行组装、初步检查和分批。由此,能够对多个待测传感器进行组装、初步检查和分批。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检测系统中,可选地,所述物联网测试平台还包括分类单元,所述分类单元基于所述测试结果对所述多个待测传感器进行分类。由此,能够基于测试结果对待测传感器进行分类。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对多种待测传感器进行检测且检测效率较高的基于物联网的批量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系统。
附图说明
现在将仅通过参考附图的例子进一步详细地解释本公开,其中:
图1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基于物联网的批量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系统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基于物联网的批量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系统的示例性系统环境的框图。
图3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闭环检测流程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基于物联网的批量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系统的框图。
图5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基于局域网的检测系统的网络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基于广域网的检测系统的网络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基于局域网的检测系统的另一种网络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基于物联网的批量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系统的框图。
图9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基于物联网的批量检测传感器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主要标号说明:
100…应用场景,110…物联网测试平台,111…记录单元,112…通信单元,113…测试单元,114…登录单元,115…待检单元,116…管理单元,117…生成单元,118…分类单元,120…待测传感器,130…入库区,140…待检区,150…测试区,160…分类区,200…系统环境,210…网络,220…辅助设备,230…终端,300…检测系统,310…网络设备,311…交换设备,312…路由设备,320…通信模式转换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于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图,部件相互之间的尺寸的比例或者部件的形状等可以与实际的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例如所包括或所具有的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以包括或具有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图1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基于物联网的批量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系统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在一些示例中,本公开所涉及的基于物联网的批量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系统(有时也可以简称为检测系统)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100中。检测系统300(稍后描述)可以包括物联网测试平台110(稍后描述),该物联网测试平台110可以以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形式存储在服务器(未图示)中并由服务器执行。在一些示例中,在应用场景100中,多个待测传感器120可以依次进入四个工作区以完成整个检测流程。具体地,多个待测传感器120可以依次进入入库区130、待检区140、测试区150和分类区160以完成整个检测流程。在一些示例中,各个工作区通过与物联网测试平台110进行交互例如通信进而完成对多个待测传感器120的检测。
在一些示例中,多个待测传感器120在入库区130时,可以将各个待测传感器120贴上具有唯一标识的条码号。在这种情况下,条码号可以方便后续对各个待测传感器120进行识别,进而能够快速且准确地获取多个待测传感器120的设备信息。在另一些示例中,可以利用的通信地址作为待测传感器120的唯一标识。通信地址是待测传感器120的生产厂家按预定规则确定的。在一些示例中,通信地址可以用来在通信过程中确定唯一的待测传感器120。在一些示例中,可以将多个待测传感器120的设备信息录入到物联网测试平台110中。在一些示例中,可以通过物联网测试平台110查询已录入的设备信息。
在一些示例中,在完成设备信息录入后,多个待测传感器120可以由入库区130进入待检区140。在一些示例中,在待检区140时,可以对多个待测传感器120进行组装、初步检查和分批以获得检查信息和分批信息,并将检查信息和分批信息提交至物联网测试平台110中。在一些示例中,可以通过物联网测试平台110查询检查信息和分批信息。在一些示例中,各个待测传感器120的初步检查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破损检查、配件完整性检查等。在一些示例中,可以对多个待测传感器120进行分批,以使多个待测传感器120按批次依次进入测试区150进行检测。在一些示例中,可以使用扫码枪扫描贴在各个待测传感器120上的条码号以方便地选择相应的待测传感器120进入测试区150。
在一些示例中,在完成组装、初步检查和分批后,各个批次的待测传感器120可以进入测试区150。在一些示例中,在测试区150时,可以为各个批次的待测传感器120提供辅助设备220(稍后描述)并利用物联网测试平台110对各个批次的待测传感器120进行检测以获取测试结果。在一些示例中,测试结果可以存储在物联网测试平台110中。在一些示例中,可以通过物联网测试平台110查询测试结果。
在一些示例中,在完成检测后,多个待测传感器120可以进入分类区160。在一些示例中,在分类区160时,可以对多个待测传感器120进行分类。例如可以将测试结果为合格和不合格的多个待测传感器120分别放入合格区和不合格区。在一些示例中,可以将分类结果提交至物联网测试平台110中。在一些示例中,可以通过物联网测试平台110查询分类结果。
在一些示例中,存储物联网测试平台110的服务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其中,处理器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单元、图形处理单元以及能够处理数据的其它任何电子部件,能够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存储器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在一些示例中,服务器也可以是云端服务器。
图2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基于物联网的批量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系统的示例性系统环境的框图。图3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闭环检测流程的示意图。
在一些示例中,本公开的检测系统可以基于物联网技术。物联网(The Internetof Things,简称IOT)是指各种设备例如传感器,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例如计算机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互联互通。作为检测系统的系统环境的示例,图2示出了系统环境200。在系统环境200中,物联网测试平台110、多个待测传感器120、辅助设备220(稍后描述)和终端230可以通过网络210进行通信。
在一些示例中,网络210可以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广域网、局域网等。在一些示例中,终端230可以通过浏览器或者通过安装物联网测试平台110对应的桌面客户端或移动客户端以对物联网测试平台110进行访问。在一些示例中,待测传感器120和辅助设备220可以通过网络设备310(稍后描述)连接到网络210并与物联网测试平台110进行通信。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通过物联网测试平台110可以自动控制辅助设备220的输出量例如电流。该输出量可以作用于待测传感器120以触发待测传感器120上报数据信息至物联网测试平台110。物联网测试平台110可以通过比较待测传感器120在该输出量对应的理论效果和待测传感器120上报数据信息对应的实际效果以获取测试结果。由此,能够形成一个闭环的自动化检测流程。但是本公开的示例不限于此,在另外一些示例中,可以通过物联网测试平台110发送预设命令例如获取开机信息至待测传感器120以获取数据信息。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所涉及的检测系统。图4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基于物联网的批量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系统的框图。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4所示,检测系统300可以包括物联网测试平台110,辅助设备220和网络设备310。其中,物联网测试平台110可以包括记录单元111、通信单元112和测试单元113。
在一些示例中,记录单元111可以用于记录多个待测传感器120的设备信息。通信单元112可以用于与各个待测传感器120和辅助设备220进行连接并通信。测试单元113可以用于对辅助设备220进行控制以建立测试环境并获取各个待测传感器120的测试结果。辅助设备220可以用于为多个待测传感器120提供测试环境。网络设备310可以用于将各个待测传感器120和辅助设备220连接到通信单元112。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控制辅助设备220自动为待测传感器120建立基于不同测试参数的测试环境以对待测传感器120进行较为全面地检测。由此,能够对多种待测传感器120进行检测且检测效率较高。
在一些示例中,如上所述,物联网测试平台110可以包括记录单元111(参见图4)。在一些示例中,记录单元111可以用于记录多个待测传感器120的设备信息。待测传感器120是一种能够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将被测量的信息转换成为计算机或设备可识别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在一些示例中,待测传感器120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局放传感器、水浸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由此,能够对多种待测传感器120进行检测。在一些示例中,待测传感器120可以是智能传感器。智能传感器可以包括微处理机并具有处理和采集信息的能力。
在一些示例中,记录单元111可以将设备信息记录到存储空间中。存储空间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数据库、文件或内存等。在一些示例中,当待测传感器120进入入库区130时可以利用记录单元111将待测传感器120的设备信息记录到存储空间中。
另外,在一些示例中,多个待测传感器120可以来自不同厂家。在一些示例中,不同厂家的待测传感器120可以通过通信协议转换以接入到物联网测试平台110中。例如,可以针对不同厂家提供不同的协议代理器。协议代理器可以将不同厂家的待测传感器120的通信协议转换成物联网测试平台110所支持的通信协议。由此,能够提高物联网测试平台110的兼容性。在一些示例中,可以以反射方式实现协议代理器,也即以动态代码的方式实现协议代理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反射方式提供协议代理器,可以在不重新发布(即更新)物联网测试平台110情况下,将基于新通信协议的待测传感器120接入到物联网测试平台110。由此,能够保证物联网测试平台110的稳定性。
另外,在一些示例中,待测传感器120的设备信息可以至少包括设备类型、协议版本号、通信模式和通信地址。由此,能够获得待测传感器120的多种设备信息。
在一些示例中,设备类型可以是待测传感器120的种类。在一些示例中,可以用数字表示设备类型。例如可以定义温度传感器的设备类型为1,湿度传感器的设备类型为2。但本公开的示例不限于此,在另一些示例中,设备类型可以为数字、字母、中文或三者的组合。
另外,在一些示例中,协议版本号为待测传感器120的通信协议的版本。由此,能够基于协议版本号解析不同版本的通信协议。
另外,在一些示例中,通信模式可以包括无线模式、有线串口模式、网口模式中的至少一种。由此,能够对多种不同通信模式的待测传感器120进行检测。
在一些示例中,无线模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蓝牙通信、433MHZ(兆赫兹)通信、125KHZ(千赫兹)通信、WIFI(行动热点)通信等。在一些示例中,具有有线串口模式的待测传感器120可以基于常用的通信接口标准例如RS232接口标准、RS485接口标准或RS422接口标准进行串行通信。在一些示例中,具有网口模式的待测传感器120可以具有RJ45网络接口(布线系统中信息插座连接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网络设备310(稍后描述)的网络接口与物联网测试平台110通信。
另外,在一些示例中,通信地址可以是待测传感器120的生产厂家按预定规则确定的。在一些示例中,通信地址可以用来在通信过程中确定唯一的待测传感器120。例如,在待测传感器120上报数据信息时,数据信息中可以包含通信地址。在这种情况下,物联网测试平台110接收到该数据信息后可以获取通信地址,进而可以确定该数据信息所属的待测传感器120。
另外,在一些示例中,待测传感器120的设备信息还可以包括设备编号、型号、批次编号、到货时间、入库时间、条码号、设备版本号、所属厂家中的至少一种。由此,能够获得待测传感器120的多种设备信息。
在一些示例中,设备编号可以为各个待测传感器120在物联网测试平台110中的唯一编号。另外,在一些示例中,条码号可以是多个待测传感器120进入入库区130时,在各个待测传感器120上贴的具有唯一标识的条码号。
在一些示例中,如上所述,物联网测试平台110可以包括通信单元112(参见图4)。在一些示例中,通信单元112可以用于与各个待测传感器120和辅助设备220进行连接并通信。
在一些示例中,辅助设备220可以通过网络设备310由网络连接而与通信单元112进行连接并通信。其中,辅助设备220可以包括至少一种设备。在一些示例中,待测传感器120可以通过网络设备310由网络连接而与通信单元112进行连接并通信。在一些示例中,网络可以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广域网、局域网等。
另外,在一些示例中,通信单元112可以基于UDP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TCP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或WEB服务实现数据信息传输。其中,WEB服务是一种面向服务的架构的技术。
在一些示例中,物联网测试平台110可以包括测试单元113(参见图4)。测试单元113可以用于对辅助设备220进行控制以建立测试环境并获取各个待测传感器120的测试结果。
在一些示例中,测试单元113可以基于测试任务通过通信单元112控制至少一种辅助设备220以建立针对各个待测传感器120的测试环境。在一些示例中,测试任务可以是由用户创建的。用户可以为使用检测系统300的用户。
在一些示例中,测试任务可以为基于各个待测传感器120的设备信息验证该待测传感器是否符合预设要求的检测项目。例如,测试任务可以为验证温度传感器的启动电流是否在预设电流范围内。在一些示例中,测试任务可以包括多个检测项目。例如,温度传感器的检测项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温度循环试验、通电试验、高温试验、低温试验等。
另外,在一些示例中,建立测试环境可以是为待测传感器120提供所感知的被测量信息例如温度。在一些示例中,建立测试环境可以是为待测传感器120提供使待测传感器120工作的其他条件例如电流。在一些示例中,可以将多个检测项目包含的控制命令通过通信单元112发送至各个辅助设备220以控制辅助设备220的工作方式,进而建立测试环境。例如,可以控制辅助设备220提供定量的电流、温度或者烟雾。
在一些示例中,待测传感器120可以置于由辅助设备220建立的测试环境。在一些示例中,各个待测传感器120与辅助设备220可以以接触的方式相连接。例如,可以将待测传感器120固定在辅助设备220例如标准电流发生器上。另外,在一些示例中,待测传感器120可以放置在辅助设备220的特定位置。例如,温度传感器可以放置在辅助设备220例如温湿度实验箱的腔体内。在这种情况下,辅助设备220的输出量例如电流可以作用于待测传感器120,而通过物联网测试平台110可以自动控制辅助设备220的输出量,进而能够自动建立测试环境。由此,能够提高检测效率。
另外,在一些示例中,物联网测试平台110可以接收各个待测传感器120在上述测试环境下的数据信息以获取测试结果。在一些示例中,各个待测传感器120在接收到辅助设备220的输出量后开始将数据信息例如开机信息上报至物联网测试平台110。在另一些示例中,可以通过发送预设命令例如获取开机信息命令至待测传感器120以获取相应的数据信息。在一些示例中,可以将物联网测试平台110控制的输出量对应的理论效果和待测传感器120上报数据信息对应的实际效果进行比较以获取测试结果。在一些示例中,测试结果可以为各个待测传感器120在各个检测项目的结果,例如合格或不合格。
具体地,以通电试验为例,假设待测传感器120的数量为20个。在一些示例中,可以控制辅助设备220按增量形式提供电流。例如电流可以按7.5A(安)、8A(安)依次提供。当电流为7.5A时,20个待测传感器120中的10个开始上报开机信息,另外10个待测传感器120无响应;当电流为8A时,20个待测传感器120全部开始上报开机信息。若物联网测试平台110上的预设输出量例如标准启动电流为9A,则20个待测传感器120的测试结果全为合格;若物联网测试平台110上的预设输出量例如标准启动电流为7.5A,则10个待测传感器120的测试结果为合格,10个待测传感器120的测试结果为不合格。
在一些示例中,如上所述,检测系统300可以包括辅助设备220(参见图4)。在一些示例中,辅助设备220可以用于为多个待测传感器120提供测试环境。在一些示例中,可以根据上述设备信息为多个待测传感器120提供测试环境。例如,可以利用温湿度实验箱为设备类型为温度传感器的待测传感器120提供定量的温度,可以利用标准黑体源对设备类型为红外传感器的待测传感器120进行校准。
在一些示例中,辅助设备220可以包括标准电流发生器、温湿度实验箱、标准黑体源、烟雾发生器、红外发射器、压力计、功耗仪、频谱仪中的至少一种。由此,能够为多种待测传感器120提供相应的辅助设备220。
在一些示例中,辅助设备220的通信模式可以是网口模式。由此,能够通过网络设备与物联网测试平台进行连接并通信。在一些示例中,辅助设备220的通信模式可以是串口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串口模式转成网口模式后再与网络设备310进行连接,进而能够与物联网测试平台110进行连接并通信。
在一些示例中,检测系统300可以包括网络设备310(参见图4)。在一些示例中,网络设备310可以用于将各个待测传感器120和辅助设备220连接到物联网测试平台110。在一些示例中,网络设备310可以用于将各个待测传感器120与物联网测试平台110的通信单元112进行连接。各个待测传感器120可以与通信单元112经由网络连接并进行通信。在一些示例中,网络设备310可以用于将至少一种辅助设备220与物联网测试平台110的通信单元112进行连接。在一些示例中,至少一种辅助设备220可以与通信单元112经由网络连接并进行通信。如上所述,网络可以是计算机网络。在一些示例中,计算机网络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广域网、局域网等。
图5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基于局域网的检测系统的网络结构的示意图。
在一些示例中,在基于局域网的检测系统300中,网络设备31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交换机、集线器等。作为基于局域网的检测系统300的网络结构的示例,图5示出了基于局域网的检测系统300的网络结构。如图5所示,待测传感器120和辅助设备220可以分别通过网络设备310例如交换机与物联网测试平台110进行连接并通信。
图6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基于广域网的检测系统的网络结构的示意图。
在另一些示例中,在基于广域网的检测系统300中,网络设备310可以包括交换设备311和路由设备312。交换设备311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交换机、集线器等。路由设备31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路由器。作为基于广域网的检测系统300的网络结构的示例。图6示出了基于广域网的检测系统300的网络结构。如图6所示,待测传感器120和辅助设备220可以分别与交换设备311例如交换机进行连接,然后交换设备311可以通过路由设备312例如路由器与物联网测试平台110进行连接。
但本公开的示例不限于此,在另一些示例中,检测系统300也可以不通过网络进行连接。例如可以通过串口与待测传感器120和辅助设备220进行连接。
图7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基于局域网的检测系统的另一种网络结构的示意图。
在一些示例中,检测系统300还可以包括通信模式转换设备(未图示)。在一些示例中,通信模式转换设备可以用于将待测传感器120的通信模式转成通信标准模式。在一些示例中,通信标准模式可以为网口模式。
如图7所示,在一些示例中,待测传感器120可以直接与网络设备310连接,也可以通过通信模式转换设备320与网络设备310连接。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将待测传感器120的通信模式统一转成通信标准模式。由此,能够方便后续基于通信标准模式与物联网测试平台110进行通信。
如上所述,在一些示例中,通信模式可以包括无线模式、有线串口模式、网口模式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示例中,可以将待测传感器120的无线模式或有线串口模式转成网口模式以使待测传感器120连接到网络设备310。
在一些示例中,通信模式转换设备320可以为集中器。集中器可以收集具有无线模式的待测传感器120的数据信息并与网络设备310进行连接以转发数据信息。另外,在一些示例中,通信模式转换设备320可以为串口转网口模块。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串口转网口模块以使待测传感器120通信模式转为网口模式,进而能够将待测传感器120连接到网络设备310。
在一些示例中,可以通过通信模式转换设备320例如串口转网口模块将辅助设备220的串口模式转成网口模式。在一些示例中,具有网口模式的辅助设备220可以直接与网络设备310连接。
图8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基于物联网的批量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系统的框图。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8所示,物联网测试平台110还可以包括登录单元114。登录单元114可以用于用户登录并获取用户信息。用户信息可以至少包括用户编号和用户的权限。在一些示例中,用户信息还可以包括登录账号、用户名、登录时间、登录IP地址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示例中,在使用物联网测试平台110的功能例如记录单元111之前可以先通过登录单元114进行登录。
在一些示例中,物联网测试平台110还可以包括待检单元115(参见图8)。在一些示例中,待检单元115可以用于对多个待测传感器120进行组装、初步检查和分批。
在一些示例中,待检单元115可以用于对多个待测传感器120进行组装。例如,可以将各个待测传感器120的配件与各个待测传感器120组装在一起。
另外,在一些示例中,待检单元115可以用于对多个待测传感器120进行初步检查。待测传感器120的初步检查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破损检查、配件完整性检查等。
另外,在一些示例中,待检单元115可以用于对多个待测传感器120进行分批。在一些示例中,由于待测传感器120的数量一般比较多,可以通过待检单元115对多个待测传感器120进行分批。
具体地,在一些示例中,可以在多个待测传感器120进入入库区130时,将各个待测传感器120贴上具有唯一标识作用的条码号并利用记录单元111记录各个待测传感器120的设备信息。在多个待测传感器120进入待检区140时,可以利用扫码枪识别各个待测传感器120,然后将经由扫码枪识别条码号以获取待测传感器120的设备信息并显示在待检单元115中。在这种情况下,经由扫码枪多次扫描不同待测传感器120的条码号,可以获得多个待测传感器120的设备信息以形成设备列表。用户在待检单元115中点击确认分批的按钮后该设备列表对应的多个待测传感器120为一个批次。在一些示例中,一个批次的分批操作完成后,本批次的待测传感器120可以进入到测试区150。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8所示,物联网测试平台110还可以包括管理单元116。
在一些示例中,管理单元116可以用于创建测试任务。在一些示例中,可以基于待检单元115提交的分批信息创建测试任务。在一些示例中,管理单元116可以至少基于用户选择的检测类型、用户选择的检测项目、登录单元114获取的用户信息、多个待测传感器120的设备信息和多个待测传感器120对应的辅助设备220创建测试任务。
在一些示例中,检测类型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检测、湿度传感器检测、红外传感器检测、烟雾传感器检测、局放传感器检测、水浸传感器检测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地,在一些示例中,用户可以通过登录单元114登录到物联网测试平台110中,物联网测试平台110根据该用户具有的权限显示相应的可浏览或可操作的页面例如创建测试任务页面。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选择本批次待测传感器120对应的检测类型例如温度传感器检测、湿度传感器检测等。物联网测试平台110可以根据用户选择的检测类型,进入相应检测任务的页面。用户在该检测任务的页面中,可以通过选择检测项目、多个待测传感器120的设备信息和多个待测传感器120对应的辅助设备220以创建测试任务。
另外,在一些示例中,管理单元116可以用于启动测试准备。在一些示例中,管理单元116可以通过启动测试准备以使通信单元112与多个待测传感器120和至少一种辅助设备220进行连接。多个待测传感器120和至少一种辅助设备220可以与通信单元112经由网络连接并进行通信。例如通过启动测试准备,通信单元112可以分别与多个待测传感器120和至少一种辅助设备220建立连接以准备测试。
另外,在一些示例中,管理单元116可以用于启动执行测试任务。在一些示例中,管理单元116可以通过启动执行测试任务以使测试单元113开始执行测试任务对应的检测项目。如上所述,测试单元113可以用于对辅助设备220进行控制以建立测试环境并获取各个待测传感器120的测试结果。
另外,在一些示例中,管理单元116可以用于显示测试任务的测试结果。在一些示例中,管理单元116可以获取测试单元113的测试结果并显示。
在一些示例中,物联网测试平台110还可以包括生成单元117(参见图8)。在一些示例中,生成单元117可以基于测试单元113获得的测试结果生成检测报告。由此,能够基于测试结果生成检测报告。
在一些示例中,检测报告可以包括检测结论、测试结果详情、统计分析结果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示例中,检测报告可以是某个批次待测传感器120的检测报告。在一些示例中,检测报告可以是进入入库区130的全部待测传感器120的检测报告。在一些示例中,检测结论可以为通过和不通过。另外,在一些示例中,测试结果详情可以包括各个待测传感器120在各个检测项目的数据信息、测试结果和测试环境信息例如温度。另外,在一些示例中,统计分析结果可以是从不同的维度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和展示的结果。例如,可以统计多个待测传感器120的合格率并使用饼图进行展示。在一些示例中,可以导出检测报告。在一些示例中,检测报告可以是word格式的文档。
在一些示例中,物联网测试平台110还可以包括分类单元118(参见图8)。在一些示例中,分类单元118可以基于测试单元113获得的测试结果对待测传感器120进行分类。例如,在多个待测传感器120进入分类区160时,可以利用分类单元118将各个待测传感器120分到合格区或不合格区并记录分类结果。由此,能够基于测试结果对待测传感器120进行分类。
在本公开中,辅助设备220和多个待测传感器120通过网络设备310由网络连接而与物联网测试平台110进行连接并通信,物联网测试平台110通过控制辅助设备220以建立多个待测传感器120的测试环境并接收各个待测传感器120在该测试环境下的数据信息以获取测试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控制辅助设备220自动为待测传感器120建立基于不同测试参数的测试环境以对待测传感器120进行较为全面地检测。由此,能够对多种待测传感器120进行检测且检测效率较高。
以下,结合图9详细描述本公开基于物联网的批量检测传感器的检测方法。本公开涉及的基于物联网的批量检测传感器的检测方法有时可以简称为检测方法。本公开涉及的检测方法应用于上述的检测系统300中。图9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基于物联网的批量检测传感器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在一些示例中,检测方法可以包括记录多个待测传感器的设备信息(步骤S10),将各个待测传感器与辅助设备连接(步骤S20),将各个待测传感器和辅助设备连接到物联网测试平台并进行通信(步骤S30),对辅助设备进行控制以建立测试环境(步骤S40),获取测试结果(步骤S50)。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控制辅助设备自动为待测传感器建立基于不同测试参数的测试环境以对待测传感器进行较为全面地检测。由此,能够对多种待测传感器进行检测且检测效率较高。
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10中,可以记录多个待测传感器120的设备信息。在一些示例中,待测传感器120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局放传感器、水浸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由此,能够对多种待测传感器进行检测的检测。在一些示例中,待测传感器120的设备信息可以至少包括设备类型、协议版本号、通信模式和通信地址。由此,能够获得待测传感器的多种设备信息。具体描述可以参见物联网测试平台110中的记录单元111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20中,可以将各个待测传感器120与辅助设备220连接。在一些示例中,待测传感器120可以置于由辅助设备220建立的测试环境。在一些示例中,各个待测传感器120与辅助设备220可以以接触的方式相连接。例如,可以将待测传感器120绑在标准电流发生器上。在一些示例中,待测传感器120可以放置在辅助设备220的特定位置。例如,温度传感器可以放置在温湿度实验箱的腔体内。在一些示例中,在完成各个待测传感器120与辅助设备220连接后,可以进行调试以确认连接的方式是否正确。在一些示例中,辅助设备220可以包括标准电流发生器、温湿度实验箱、标准黑体源、烟雾发生器、红外发射器、压力计、功耗仪、频谱仪中的至少一种。由此,能够为多种待测传感器提供相应的辅助设备。
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20中,可以将各个待测传感器120安装在测试区150的架子上。在一些示例中,辅助设备220可以固定安装在测试区150的架子上。在一些示例中,可以不断地将待检区140的多个待测传感器120按批次安装到测试区150的架子上。
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30中,可以将各个待测传感器120连接到物联网测试平台110并进行通信。在一些示例中,可以通过网络设备310将各个待测传感器120与物联网测试平台110的通信单元112进行连接。各个待测传感器120可以与通信单元112经由网络连接并进行通信。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30中,可以将辅助设备220连接到物联网测试平台110。在一些示例中,可以通过网络设备310将至少一种辅助设备220与物联网测试平台110的通信单元112进行连接。至少一种辅助设备220可以与通信单元112经由网络连接并进行通信。具体描述可以参见上述检测系统300中关于网络设备310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30中,可以通过通信模式转换设备将待测传感器120的通信模式转成通信标准模式。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将待测传感器的通信模式统一转成通信标准模式。由此,能够方便后续基于通信标准模式与物联网测试平台进行通信。在一些示例中,通信模式包括无线模式、有线串口模式、网口模式中的至少一种。由此,能够支持多种不同通信模式的待测传感器的检测。在一些示例中,通信标准模式可以为网口模式。具体描述可以参见上述检测系统300中关于通信模式转换设备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40中,在各个待测传感器120和辅助设备220与物联网测试平台110连接后,可以对辅助设备220进行控制以建立测试环境。在一些示例中,可以基于用户创建的测试任务控制至少一种辅助设备220以建立针对各个待测传感器120的测试环境。在一些示例中,测试任务可以为基于各个待测传感器120的设备信息验证该待测传感器是否符合预设要求的检测项目。在一些示例中,测试任务可以包括多个检测项目。具体描述可以参见物联网测试平台110中的测试单元113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40中,可以基于用户选择的检测类型、用户选择的检测项目、登录单元114获取的用户信息、多个待测传感器120的设备信息和多个待测传感器120对应的辅助设备220创建测试任务。在一些示例中,可以通过启动测试准备以使通信单元112与多个待测传感器120和至少一种辅助设备220进行连接。通信单元112可以与多个待测传感器120和至少一种辅助设备220经由网络连接并进行通信。具体描述可以参见物联网测试平台110中的管理单元116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50中,可以获取测试结果。在一些示例中,可以接收各个待测传感器120在上述测试环境下的数据信息以获取测试结果。具体描述可以参见物联网测试平台110中的测试单元113,此处不再赘述。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50中,可以启动执行测试任务以使测试单元开始执行测试任务对应的检测项目。具体描述可以参见物联网测试平台110中的管理单元116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示例中,在进行其他操作之前可以先进行用户登录并获取用户信息。具体描述可以参见物联网测试平台110中的登录单元114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示例中,在记录多个待测传感器120的设备信息(步骤S10)后,可以对多个待测传感器120进行组装、初步检查和分批。由此,能够对多个待测传感器进行组装、初步检查和分批。具体描述可以参见物联网测试平台110中的待检单元115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示例中,在获取测试结果(步骤S50)后,可以基于上述测试结果生成检测报告。在一些示例中,检测报告可以包括检测结论、测试结果详情、统计分析结果中的至少一种。由此,能够基于测试结果生成检测报告。具体描述可以参见物联网测试平台110中的生成单元117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示例中,在获取测试结果(步骤S50)后,可以基于上述测试结果对待测传感器120进行分类。由此,能够基于测试结果对待测传感器进行分类。具体描述可以参见物联网测试平台110中的分类单元118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虽然以上结合附图和示例对本公开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是可以理解,上述说明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公开。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公开的实质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公开进行变形和变化,这些变形和变化均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批量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物联网测试平台、至少一种辅助设备和网络设备;所述物联网测试平台包括记录单元、通信单元和测试单元,所述记录单元用于记录多个待测传感器的设备信息,所述至少一种辅助设备和各个所述待测传感器通过所述网络设备由网络连接而与所述通信单元进行连接并通信,所述测试单元基于用户创建的测试任务通过所述通信单元控制所述至少一种辅助设备以建立针对各个所述待测传感器的测试环境,所述待测传感器置于由所述辅助设备建立的测试环境,并且所述测试单元接收各个所述待测传感器在所述测试环境下的数据信息以获取测试结果,所述测试任务为基于各个所述待测传感器的设备信息验证该待测传感器是否符合预设要求的检测项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通信模式转换设备,所述通信模式转换设备用于将各个所述待测传感器的通信模式转成通信标准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模式包括无线模式、有线串口模式、网口模式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通信标准模式为网口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待测传感器的设备信息至少包括设备类型、协议版本号、通信模式和通信地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设备包括标准电流发生器、温湿度实验箱、标准黑体源、烟雾发生器、红外发射器、压力计、功耗仪、频谱仪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联网测试平台还包括用于用户登录并获取用户信息的登录单元和管理单元;所述管理单元用于创建所述测试任务、启动测试准备、启动执行所述测试任务和显示所述测试任务的所述测试结果,所述管理单元至少基于用户选择的检测类型、用户选择的检测项目、所述登录单元获取的用户信息、所述多个待测传感器的设备信息和所述多个待测传感器对应的所述辅助设备创建所述测试任务,所述管理单元通过启动测试准备以使所述通信单元由网络连接而与所述多个待测传感器和所述至少一种辅助设备进行连接并通信,所述管理单元通过启动执行所述测试任务以使所述测试单元开始执行所述测试任务对应的检测项目,所述管理单元获取所述测试单元的所述测试结果并显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联网测试平台还包括生成单元,所述生成单元基于所述测试结果生成检测报告,所述检测报告包括检测结论、测试结果详情、统计分析结果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待测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局放传感器、水浸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联网测试平台还包括待检单元,所述待检单元用于对所述多个待测传感器进行组装、初步检查和分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联网测试平台还包括分类单元,所述分类单元基于所述测试结果对所述多个待测传感器进行分类。
CN202010967504.6A 2020-09-15 2020-09-15 基于物联网的批量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系统 Pending CN1121293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67504.6A CN112129337A (zh) 2020-09-15 2020-09-15 基于物联网的批量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67504.6A CN112129337A (zh) 2020-09-15 2020-09-15 基于物联网的批量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29337A true CN112129337A (zh) 2020-12-25

Family

ID=73845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67504.6A Pending CN112129337A (zh) 2020-09-15 2020-09-15 基于物联网的批量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2933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94973A (zh) * 2021-02-04 2021-06-18 展讯通信(天津)有限公司 物联网设备的自动化批量测试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TWI798710B (zh) * 2021-04-26 2023-04-1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國際驗證的輔助合規分析系統及輔助合規分析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34361A (zh) * 2014-06-06 2014-09-10 上海大学 一种大批量传感器质量检验方法
US20150192922A1 (en) * 2012-09-14 2015-07-09 Zte Corporation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 and management device
CN207557343U (zh) * 2017-11-03 2018-06-29 江苏普立兹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传感器功耗测试设备
CN108981967A (zh) * 2018-05-25 2018-12-11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现场检测用温度标准装置
CN210243033U (zh) * 2019-07-29 2020-04-03 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批量数字温度传感器自动测试装置
CN111224845A (zh) * 2020-01-03 2020-06-02 杭州涂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云的设备自动化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11355635A (zh) * 2020-02-21 2020-06-30 宁波海大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产品性能的在线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
CN111371832A (zh) * 2019-12-11 2020-07-03 添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存储、检测方法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192922A1 (en) * 2012-09-14 2015-07-09 Zte Corporation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 and management device
CN104034361A (zh) * 2014-06-06 2014-09-10 上海大学 一种大批量传感器质量检验方法
CN207557343U (zh) * 2017-11-03 2018-06-29 江苏普立兹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传感器功耗测试设备
CN108981967A (zh) * 2018-05-25 2018-12-11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现场检测用温度标准装置
CN210243033U (zh) * 2019-07-29 2020-04-03 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批量数字温度传感器自动测试装置
CN111371832A (zh) * 2019-12-11 2020-07-03 添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存储、检测方法及设备
CN111224845A (zh) * 2020-01-03 2020-06-02 杭州涂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云的设备自动化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11355635A (zh) * 2020-02-21 2020-06-30 宁波海大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产品性能的在线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94973A (zh) * 2021-02-04 2021-06-18 展讯通信(天津)有限公司 物联网设备的自动化批量测试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994973B (zh) * 2021-02-04 2022-08-19 展讯通信(天津)有限公司 物联网设备的自动化批量测试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TWI798710B (zh) * 2021-04-26 2023-04-1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國際驗證的輔助合規分析系統及輔助合規分析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03120B (zh) 批量检测红外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EP2973108B1 (en) Automated combined display of measurement data
JP5636106B2 (ja) 改善された診断性を有する手持ち型フィールドメンテナンスツール
KR100216066B1 (ko) 반도체 집적회로 소자 검사공정 제어 시스템 및 제어방법
CN106092959B (zh)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近红外食品质量监测系统
CN112129337A (zh) 基于物联网的批量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系统
CN108762205B (zh) 一种实验室仪器数据自动采集及智能管控系统
TW201327461A (zh) 用以自動測試待測物之通訊功能的方法及其電腦可讀取媒體
CN111835582A (zh) 物联网巡检设备的配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
CN114154799A (zh) 物料质量检验方法和装置、来料质量可视化检验系统
CN113590393B (zh) 一种智能设备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217845235U (zh) 批量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系统
CN116879223A (zh) 近红外水分仪标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924546A (zh) 一种硬件在环测试的标定系统及方法
Orta et al. A wireless instrumentation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low-cost single board computer gateways
KR101146288B1 (ko) 자동 교정 장치, 자동 교정 방법 및 자동 교정 방법을 기록한 프로그램 기록 매체
JP2002092095A (ja) 製品検査システムと空調機の検査システム
CN113701811B (zh) 一种设计自动测试方法、平台、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3910294B (zh) 机器人电量测试方法、设备、机器人及存储介质
CN108562555A (zh) 基于微型近红外光谱仪的小麦粉品质在线检测系统
CN117705173A (zh) 一种传感器的标定方法和标定平台
CN117812121A (zh) 配电物联终端调测系统
CA2289346A1 (en) Assembly and testing tracking system
CN117849695A (zh) 表位异常的预警方法及装置、介质、设备
CN114994718A (zh) 一种gps北斗模块的测试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