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26816A - 一种耐腐蚀稀土铜合金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耐腐蚀稀土铜合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26816A
CN112126816A CN202011133607.9A CN202011133607A CN112126816A CN 112126816 A CN112126816 A CN 112126816A CN 202011133607 A CN202011133607 A CN 202011133607A CN 112126816 A CN112126816 A CN 1121268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re earth
corrosion
copper alloy
alloy
addi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3360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饶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anyang Shengyuan Allo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anyang Shengyuan Allo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anyang Shengyuan Allo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anyang Shengyuan Allo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3360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26816A/zh
Publication of CN1121268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268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9/00Alloys based on copper
    • C22C9/04Alloys based on copper with zinc as the next major constitu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1/00Making non-ferrous alloys
    • C22C1/02Making non-ferrous alloys by melting
    • C22C1/03Making non-ferrous alloys by melting using master alloy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1/00Making non-ferrous alloys
    • C22C1/06Making non-ferrous alloys with the use of special agents for refining or deoxidis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nductive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腐蚀稀土铜合金,属于铜合金领域,该合金采用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制备而成:70‑75%Cu,2.0‑4.0%Al,3.0‑3.5%Ni,0.2‑1.8%Si,0.002‑0.060%Zr,0.5‑0.8%Re,1.6‑2.0%Cr,0.5‑1.5%Fe,2.5‑3.0%Mn,余量为Zn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申请中,控制杂质S含量≤0.02%,P含量≤0.02%。本申请所制备的耐腐蚀稀土铜合金导热性能优异,强度高,耐腐蚀性能好,物理性能优异。同时,本申请的铜合金易于加工,能够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硬质合金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测试结果表明,相较于的普通铜合金,本申请的耐腐蚀稀土铜合金的抗拉强度提高幅度达35%以上,耐腐蚀性提高50%以上。

Description

一种耐腐蚀稀土铜合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领域,尤其是稀土合金领域,具体为一种耐腐蚀稀土铜合金。
背景技术
铜作为一种常用有色金属,其应用范围广,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化工、军事、建筑等诸多领域。纯铜呈紫红色,又称紫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耐蚀性。
而铜合金则是以纯铜为基体,加入一种或几种其他元素所构成的合金。铜合金具有化学稳定性强,易熔接,热导率和电导率高,抗张强度大,塑性和延展性能优异等优点。基于铜合金的优异性能,其是我国用量仅次于铝合金的第二大消费有色金属。但铜合金的抗腐蚀性能较差,其在较恶劣的环境中会迅速失效。
针对铜合金抗腐蚀性能较差的问题,人们进行了研究。例如,中国专利申请CN2005101328071公开了一种无磁性耐腐蚀铜合金材料,按重量百分比计,该合金成分为Ni0.05~2wt%,Al8~15wt%,Zn0.5~8wt%,Sn1~10wt%,余量为Cu。中国专利申请CN2015101533760公开了一种耐盐水腐蚀的铜合金及制备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①在1100-1250℃熔化电解铜,木炭覆盖,隔绝空气;电解铜中铜含量在99.90- 99.99%;②加入铜磷中间合金,进行预脱氧;③加入铜钇中间合金,电磁搅拌;铜钇中间合金中钇含量在8-12%;④浇铸到预热过的铁模中,得到铜合金铸锭;铜液在浇铸前要静置20-40分钟;所述预热为200-400℃预热0.5-1小时;所得耐盐水腐蚀的铜合金,按重量百分数计,包括磷0.01-0.05%,钇0.001-0.1%,杂 质含量小于1%,余量为铜。
目前,对于耐腐蚀的铜合金研究较少。为此,发明人提供一种耐腐蚀稀土铜合金,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耐腐蚀稀土铜合金。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耐腐蚀稀土铜合金,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Cu 70-75%,
Al 2.0-4.0%,
Ni 3.0-3.5%,
Si 0.2-1.8%,
Zr 0.002-0.060%,
Re 0.5-0.8%,
Cr 1.6-2.0%,
Fe 0.5-1.5%,
Mn 2.5-3.0%,
余量为Zn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控制杂质S含量≤0.02%,P含量≤0.02%。
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Cu 72-74%,
Al 2.0-4.0%,
Ni 3.0-3.4%,
Si 1.0-1.5%,
Zr 0.010-0.030%,
Re 0.5-0.8%,
Cr 1.7-1.8%,
Fe 0.8-1.0%,
Mn 2.6-2.8%,
余量为Zn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控制杂质S含量≤0.01%,控制杂质P含量≤0.01%。
前述耐腐蚀稀土铜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以金属Cu、金属Al、AlNi合金、AlSi合金、Zr添加剂、稀土Re、Cr添加剂、Fe添加剂、Mn添加剂、金属Zn为原料,按配比称取各组分,备用;
(2)先将称取的金属Cu分置于反应器中,并升温至1150~1200℃,至金属Cu熔化后,再向其中加入金属Al、AlNi合金、AlSi合金、Zr添加剂、Cr添加剂、Fe添加剂、Mn添加剂,搅拌混合均匀后,得到第一中间液;再向第一中间液中加入金属Zn,得到第二中间液;将第二中间液降温至980~1050℃,再向其中加入稀土Re进行变质细化处理,均匀搅拌后,得到第三中间液;再向第三中间液中加入除气剂、除渣剂,进行除气、除渣处理,均匀搅拌后,静置10-15min,即可浇注,浇注成型后即得产品。
所述反应器为中频熔炼炉、高频感应炉、超音频感应炉中的一种。
将本申请的耐腐蚀稀土铜合金用于电气接插件外壳。
针对前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耐腐蚀稀土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该合金采用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制备而成:70-75%Cu,2.0-4.0%Al,3.0-3.5%Ni,0.2-1.8%Si,0.002-0.060%Zr,0.5-0.8%Re,1.6-2.0%Cr,0.5-1.5%Fe,2.5-3.0%Mn,余量为Zn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申请中,控制杂质S含量≤0.02%,P含量≤0.02%。
本申请中,以铜为基体,而镍与铜可无限互溶,有利于形成铜镍固溶体,镍的加入有利于提升所制备铸造合金的耐腐蚀性能,防止“缓冷脆性”的发生,扩大相区,提升合金整体的硬度、热稳定性和强度。铁主要作为伴生元素加入,一方面可降低镍的用量,降低合金的成本;另一方面,向Cu-Ni合金中加入铁,有利于晶粒细化,并和镍、铝等元素形成金属化合物而析出,进而提升合金整体的耐冲击和耐腐蚀性能(有研究认为,这是由于Fe能进入到含有缺陷的Cu2O点阵中,并由此增加了腐蚀产物膜的阳极和阴极阻力)。硅的加入有利于在合金的表面形成较致密与完整的SiO2保护膜,该保护膜具有很高的电阻率和较高的化学稳定性,能够使合金在酸性环境中处于钝化态,即提高合金酸性环境下的耐腐蚀性能。同时,铁与硅相互协同,有利于提升合金整体在液体环境下的钝化作用。进一步,硅用于本申请的合金中能细化晶粒,产生细晶强化的效果,提升合金的耐热性能。本申请中,通过控制硅的添加量,在避免铸造合金脆性增加的前提下,提升合金的耐腐蚀性能。铬用于本申请中,一方面有利于改善合金在氧化性腐蚀介质中的耐腐蚀性能,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合金的抗高温氧化性能;更具体地,铬用于本申请中,能形成含铬固溶体,或通过时效形成铬质点强化合金,起到强化合金耐腐蚀性能的作用。而Mn元素的加入,则能有效提升合金的耐腐蚀、抗磨性能,具有较好的提升效果。
本申请中,锆与铝之间能形成有限固溶体,锆与铁之间能形成无限固溶体。锆的添加会引起晶格畸变,这些缺陷会导致在形核过程中,形核点增多,形核的密度增加,起到晶粒细化到作用;同时,锆对细化凝固组织也有良好的效果,少量硅的添加不易产生化合物相,在固溶体中容易在位错处偏聚,阻止位错运动,提升合金强度。本申请中,通过添加锆,不仅可以通过固溶强化、细晶强化机制提升合金的力学性能,优化合金显微组织,增强合金的耐腐蚀性能,还能适当降低合金相转变温度。另外,镍与铁之间易于形成无限固溶体,铜与铝、铜与锌之间易于形成有限固溶体;通过固溶体的形成,晶粒的细化,进而实现改善合金性能的目的。
本申请中,稀土元素铼能与铜合金中的有害元素相作用,形成低熔点较高的化合物,并抑制这些夹杂在晶界上的偏析,起到净化作用。另外,实验结果表明,铼的添加还能提升铸造合金的耐腐蚀性能。稀土元素的添加可以净化合金液、抑制和去除有害元素偏析,细化晶粒、改善夹杂。其中,稀土极易生成稀土的氧硫化合物,形成复合夹杂物或稀土硅酸盐化合物,它们的熔点高且非常稳定,可以控制夹杂物的形貌。进一步,铼的添加能改善合金熔液的流动性,并减少偏析和热裂纹等铸造缺陷,增强合金的导热性能和力学性能,从而提高合金的抗腐蚀性能。
进一步,本申请还提供前述耐腐蚀稀土铜合金的制备方法,其分别以金属Cu、金属Al、AlNi合金、AlSi合金、Zr添加剂、稀土Re、Cr添加剂、Fe添加剂、Mn添加剂、金属Zn为原料;先将Cu升温至1150~1200℃,形成金属铜溶液,而后向金属铜溶液中加入金属Al、AlNi合金、AlSi合金、Zr添加剂、Cr添加剂、Fe添加剂、Mn添加剂,搅拌混合均匀后,得到第一中间液;再向第一中间液中加入金属Zn,搅拌混合均匀后,得到第二中间液;将第二中间液降温至980~1050℃,再向其中加入稀土Re进行变质细化处理,搅拌混合均匀后,得到第三中间液;再向第三中间液中加入除气剂、除渣剂,进行除气、除渣处理,搅拌混合均匀后,静置10-15min,即可浇注,浇注成型后即得产品。本发明避免了单质金属Si、金属Ni等的采用,这有利于降低熔炼温度,节约能源,具有较好的效果。同时,基于反应条件的控制,P、S等有害元素的含量得到有效控制,有利于保证材料的力学性能,减少金相之间的腐蚀。进一步,在外在腐蚀环境下,合金内的固溶铬、铝、硅、锆优先腐蚀,在合金表面形成致密混合氧化物保护膜,有效阻止腐蚀过程的进一步进行,合金在多种腐蚀介质中的耐腐蚀性能均得到提升。
综上,本申请所制备的耐腐蚀稀土铜合金导热性能优异,强度高,耐腐蚀性能好,物理性能优异。同时,本申请的铜合金易于加工,能够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硬质合金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本申请部分样品如图1、图2、图3所示。测试结果表明,相较于普通铜合金,本申请的耐腐蚀稀土铜合金的抗拉强度提高幅度达35%以上,耐腐蚀性提高50%以上。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为本申请制备的样品一。
图2为本申请制备的样品二。
图3为本申请制备的样品三。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一)实施例
本申请实施例1~6的各组分质量比如下表1所示。
表1 组分配比(各组分为质量比,单位为wt%)
Figure 614926DEST_PATH_IMAGE001
本实施例中,耐腐蚀稀土铜合金的制备步骤如下。
(1)以金属Cu、金属Al、AlNi合金、AlSi合金、Zr添加剂、稀土Re、Cr添加剂、Fe添加剂、Mn添加剂、金属Zn为原料,按配比称取各组分,备用。
(2)先将称取的金属Cu分置于反应器中,并升温至1150~1200℃,至金属Cu熔化后,再向其中加入金属Al、AlNi合金、AlSi合金、Zr添加剂、Cr添加剂、Fe添加剂、Mn添加剂,搅拌混合均匀后,得到第一中间液;再向第一中间液中加入金属Zn,搅拌混合均匀后,得到第二中间液;将第二中间液降温至980~1050℃,再向其中加入稀土Re进行变质细化处理,搅拌混合均匀后,得到第三中间液;再向第三中间液中加入除气剂、除渣剂,进行除气、除渣处理,均匀搅拌后,静置10-15min,即可浇注,浇注成型后即得产品。
本实施例中,AlNi合金、AlSi合金、Zr添加剂、Cr添加剂、Fe添加剂、Mn添加剂均为市售产品。其中,AlNi合金内的Ni含量为75%或80%。
(二)实验测定
1、盐雾腐蚀实验
取C86700铜合金为参照组,将实施例1-6制备的铜合金、C86700铜合金分别加工成50mm×25mm×2mm的试件,再进行除油和除锈处理,并清洗和干燥,备用。使用YWX/Q-010B盐雾腐蚀箱作为实验设备,并参照GB/T 10125-2012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进行大气腐蚀环境模拟实验。每个实验重复六次,取平均值。
将实施例1-6、参照组提供的试件悬挂在YWX/Q-010B盐雾腐蚀箱内,并将实验设备调节至温度为50±1℃、pH值为3.0-3.1,再利用浓度为5±0.5%NaCl溶液连续向试件喷洒,并记录(6h、24h、48h、72h)后,各试件的失重率,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2、拉伸实验
室温拉伸实验按照国标GB/T 228.1-2010 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拉伸实验在css-44100电子试验机上进行,拉伸速度为2mm/min。每个实验重复六次,取平均值,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3、实验结果
表2中,6h、24h、48h、72h分别表示连续向试件喷洒NaCl溶液6h、24h、48h、72h后试件的失重率(v/mg.cm2)。
表2 实验测定结果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Claims (7)

1.一种耐腐蚀稀土铜合金,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Cu 70-75%,
Al 2.0-4.0%,
Ni 3.0-3.5%,
Si 0.2-1.8%,
Zr 0.002-0.060%,
Re 0.5-0.8%,
Cr 1.6-2.0%,
Fe 0.5-1.5%,
Mn 2.5-3.0%,
余量为Zn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耐腐蚀稀土铜合金,其特征在于,控制杂质S含量≤0.02%,P含量≤0.02%。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耐腐蚀稀土铜合金,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Cu 72-74%,
Al 2.0-4.0%,
Ni 3.0-3.4%,
Si 1.0-1.5%,
Zr 0.010-0.030%,
Re 0.5-0.8%,
Cr 1.7-1.8%,
Fe 0.8-1.0%,
Mn 2.6-2.8%,
余量为Zn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耐腐蚀稀土铜合金,其特征在于,控制杂质S含量≤0.01%,控制杂质P含量≤0.01%。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耐腐蚀稀土铜合金,其特征在于,该铜合金采用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而成:
(1)以金属Cu、金属Al、AlNi合金、AlSi合金、Zr添加剂、稀土Re、Cr添加剂、Fe添加剂、Mn添加剂、金属Zn为原料,按配比称取各组分,备用;
(2)先将称取的金属Cu分置于反应器中,并升温至1150~1200℃,至金属Cu熔化后,再向其中加入金属Al、AlNi合金、AlSi合金、Zr添加剂、Cr添加剂、Fe添加剂、Mn添加剂,搅拌混合均匀后,得到第一中间液;再向第一中间液中加入金属Zn,搅拌混合均匀后,得到第二中间液;将第二中间液降温至980~1050℃,再向其中加入稀土Re进行变质细化处理,搅拌混合均匀后,得到第三中间液;再向第三中间液中加入除气剂、除渣剂,进行除气、除渣处理,均匀搅拌后,静置10-15min,即可浇注,浇注成型后即得产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耐腐蚀稀土铜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为中频熔炼炉、高频感应炉、超音频感应炉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耐腐蚀稀土铜合金,其特征在于,将本申请的耐腐蚀稀土铜合金用于电气接插件外壳。
CN202011133607.9A 2020-10-21 2020-10-21 一种耐腐蚀稀土铜合金 Pending CN1121268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33607.9A CN112126816A (zh) 2020-10-21 2020-10-21 一种耐腐蚀稀土铜合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33607.9A CN112126816A (zh) 2020-10-21 2020-10-21 一种耐腐蚀稀土铜合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26816A true CN112126816A (zh) 2020-12-25

Family

ID=73853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33607.9A Pending CN112126816A (zh) 2020-10-21 2020-10-21 一种耐腐蚀稀土铜合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2681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18598A (zh) * 2022-09-20 2022-12-02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镧掺杂的高锰硅含量镍铜基电弧喷涂涂层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91043A (ja) * 1989-12-21 1991-08-21 Nippon Mining Co Ltd 電子機器用高力高導電銅合金の製造方法
CN101705388A (zh) * 2009-11-03 2010-05-12 苏州撼力铜合金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耐磨汽车同步环用复杂黄铜
CN103484717A (zh) * 2013-09-29 2014-01-01 苏州市凯业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黄铜合金金属管
CN103958708A (zh) * 2012-02-01 2014-07-30 Toto株式会社 耐腐蚀性优异的黄铜
CN105980586A (zh) * 2014-02-04 2016-09-28 奥托福克斯两合公司 润滑剂相容的铜合金
CN107460367A (zh) * 2017-08-29 2017-12-12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耐含砂海水腐蚀磨损的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24779A (zh) * 2018-08-06 2018-10-09 重庆聚洋无油轴承有限公司 一种复杂铜合金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91043A (ja) * 1989-12-21 1991-08-21 Nippon Mining Co Ltd 電子機器用高力高導電銅合金の製造方法
CN101705388A (zh) * 2009-11-03 2010-05-12 苏州撼力铜合金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耐磨汽车同步环用复杂黄铜
CN103958708A (zh) * 2012-02-01 2014-07-30 Toto株式会社 耐腐蚀性优异的黄铜
CN103484717A (zh) * 2013-09-29 2014-01-01 苏州市凯业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黄铜合金金属管
CN105980586A (zh) * 2014-02-04 2016-09-28 奥托福克斯两合公司 润滑剂相容的铜合金
CN107460367A (zh) * 2017-08-29 2017-12-12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耐含砂海水腐蚀磨损的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24779A (zh) * 2018-08-06 2018-10-09 重庆聚洋无油轴承有限公司 一种复杂铜合金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18598A (zh) * 2022-09-20 2022-12-02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镧掺杂的高锰硅含量镍铜基电弧喷涂涂层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25746B (zh) 高性能Cu-Ni-Si系铜合金及其制备和加工方法
CN110835699B (zh) 一种高强高导铜铬锆系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80799A (zh) 铝铁锌镁稀土合金电线及其制造方法
JPS5853057B2 (ja) 高導電性銅基合金
CN108165853B (zh) 一种高电磁屏蔽效能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68496B (zh) 一种耐热压铸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64411B (zh) 一种高耐蚀抗变色仿金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15581B (zh) 一种高强度高软化温度的低铍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86027A (zh) 一种抗高温软化的Cu-Ni-Sn系高强高弹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74089A (zh) 耐磨耐蚀多元锰铝青铜钎焊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5710654A (zh) 一种铜镍锡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26816A (zh) 一种耐腐蚀稀土铜合金
CN1298965A (zh) 一种含钛铝合金的制造方法
CN103789569B (zh) 轴承保持架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11500904A (zh) 中强超硬铝合金及其制造工艺
CN110423928B (zh) 一种高强度阻燃镁合金
CN102676877A (zh) 一种铁白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93065A (zh) 一种具有高强度的铜合金板材
CN110629081B (zh) 新型耐热高强度高塑性耐腐蚀Al-Cu-Mg-Zn-Ti系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30777A (zh) 一种含Ce的镁合金牺牲阳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278827A (zh) 一种中等强度易挤压5系铝合金铸锭
CN106282655A (zh) 一种用于高速铁路装备的锑锡锌青铜合金棒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91572A (zh) 一种Cu-Cr系耐腐蚀钢筋的制备工艺
CN110564987A (zh) 高强、高导电磁兼容铜合金及其带材制备方法
JPH07113133B2 (ja) 連続鋳造鋳型用Cu合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