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11850B - 用于编织绳索的多层夹芯送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编织绳索的多层夹芯送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11850B
CN112111850B CN202011020607.8A CN202011020607A CN112111850B CN 112111850 B CN112111850 B CN 112111850B CN 202011020607 A CN202011020607 A CN 202011020607A CN 112111850 B CN112111850 B CN 1121118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feeding
wire
assembly
annular component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2060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11850A (zh
Inventor
张宇
左龙峰
田涛
邱延平
周小影
吴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Hai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Hai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Hai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Hai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2060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118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118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118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118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118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CBRAIDING OR MANUFACTURE OF LACE, INCLUDING BOBBIN-NET OR CARBONISED LACE; BRAIDING MACHINES; BRAID; LACE
    • D04C3/00Braiding or lacing machin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CBRAIDING OR MANUFACTURE OF LACE, INCLUDING BOBBIN-NET OR CARBONISED LACE; BRAIDING MACHINES; BRAID; LACE
    • D04C3/00Braiding or lacing machines
    • D04C3/48Auxiliary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Ropes Or Cables (AREA)

Abstract

用于编织绳索的多层夹芯送线装置,包括:内层送线组件,包括一个具有贯穿其两端的内层送线通道的管状部件,其出口端设置有包括多个分线孔的分线部件;固定支架,用于将内层送线组件固定安装;外层送线组件,整体为圆台形环状部件,套设在内层送线组件上,其小直径端与管状部件的出口端固连;其中,圆台形环状部件包括第一环状部件和适配地套设在其外侧的第二环状部件,第一环状部件的外表面上和第二环状部件的内表面上分别布设有沿其母线方向设置、相互对应的多个第一连续凹槽和多个第二连续凹槽,形成多个封闭的外层送线通道;送线预排组件,设置在内层送线组件出口端,具有与分线孔相连通的多个内过线孔和与外层送线通道相连通的多个外过线孔。

Description

用于编织绳索的多层夹芯送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绳索编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编织绳索的多层夹芯送线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多层混合编织绳索,例如海上悬浮绳等,在编织成绳时,对多层夹芯的排列均匀性及夹芯间的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如均匀分布排列要求、内层包裹要求等。
目前编织绳索夹芯的送线装置,通常仅关注夹心张力或布设方式,但多层夹芯绳索在编织生产时,由于夹芯柔软,送线路径长,极易出现多层夹芯混合排列不均匀、夹芯间的结构不稳定等问题,从而影响绳索的性能、手感及外观。
发明内容
为了至少解决以上提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一些实施例公开了用于编织绳索的多层夹芯送线装置,该送线装置包括:
内层送线组件,包括一个具有贯穿其两端的内层送线通道的管状部件,其出口端设置有包括多个分线孔的分线部件;
固定支架,其一端设置与内层送线组件固连,用于将内层送线组件固定安装在编织机上;
外层送线组件,整体为圆台形环状部件,套设在内层送线组件上,圆台形环状部件的小直径端与管状部件的出口端固连;其中,圆台形环状部件包括第一环状部件和适配地套设在第一环状部件外侧的第二环状部件,第一环状部件的外表面上布设有沿其母线方向设置的多个第一连续凹槽,第二环状部件的内表面上布设有沿其母线方向设置的多个第二连续凹槽;第二环状部件套设在第一环状部件上固连在一起,形成外层送线部件,第一连续凹槽与第二连续凹槽相对应,形成多个封闭的外层送线通道;
送线预排组件,设置在内层送线组件出口端,具有与管状部件的出口端分线孔相连通的多个内过线孔,和与外层送线通道相连通的多个外过线孔。
一些实施例公开的多层夹芯送线装置,分线部件与管状部件之间可拆卸连接。
一些实施例公开的多层夹芯送线装置,外层送线组件与管状部件的出口端可拆卸连接。
一些实施例公开的多层夹芯送线装置,外层送线通道与外层送线组件底面之间的夹角设定在45~75°之间,外层送线通道的高度不低于0.65m。
一些实施例公开的多层夹芯送线装置,外层连续通道的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或弧形。
一些实施例公开的多层夹芯送线装置,分线部件的多个分线孔包括中心分线孔和设置在该中心分线孔周围的夹心过线孔,送线预排部件上设置的多个内过线孔包括中心过线孔和设置在该中心过线孔周围的夹心过线孔。
一些实施例公开的多层夹芯送线装置,外层送线通道等间隔设置。
一些实施例公开的多层夹芯送线装置,送线预排组件包括第一预排部件和与其可拆卸连接的第二预排部件,其中,第一预排部件上设置有多个内过线孔,第二预排部件上设置有多个外过线孔。
一些实施例公开的多层夹芯送线装置,送线预排组件的内过线孔的内径不大于与其连通的内侧送线组件的分线孔的内径,送线预排组件的外过线孔的内径不大于与其连通的外层送线组件的外层送线通道的内径。
一些实施例公开的多层夹芯送线装置,第一环状部件与第二环状部件之间固定连接为一体化的外层送线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编织绳索多层夹芯送线装置,利用内层送线组件、外层送线组件和送线预排组件的相互配合,使得外层夹芯线按照预设要求均匀排列于内层夹芯线外,还能通过送线通道减少夹芯线间的缠绕与摩擦,提前稳固夹芯,减小因送线路径长而带来的摆动、移位,有利于得到夹芯线排列均匀,结构稳定的多层夹芯编织绳索;内层送线组件、外层送线组件和送线预排组件的组成部件可以拆卸更换,以便形成不同的形态、不同数量的送线通道,形成不同的夹芯形态,进一步提高夹芯编织绳索均匀性和结构稳定性,借以提升绳索的性能;可拆卸部件的更换简单、方便,提高了更换效率和生产效率,节约了设备成本;此外,可以通过调整夹芯预排组件来适应不同数量或直径的夹芯,不必每次更换整套装置,提高更换效率和生产效率,节约费用。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1用于编织绳索的多层夹芯送线装置组成示意图
图2实施例2外层送线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实施例3外层送线组件横向剖面图
图4实施例4外层送线组件横向剖面图
图5实施例4中外层送线组件的外层送线通道剖面示意图
图6实施例5内层送线组件端面示意图
图7实施例6送线预排组件横向剖面图
实施例附图中部件的尺寸没有依照相同的比例绘制,以便突出其特点,各部件的尺寸及比例关系以说明书公开的文字内容为准。
附图标记
1 内层送线组件 2 外层送线组件
3 送线预排组件 4 固定支架
10 管状部件 11 分线部件
20 外层送线通道 21 第一环状部件
22 第二环状部件 30 第一预排组件
31 第二预排组件 110 分线孔
1101 中心分线孔 1102 夹心分线孔
210 第一连续凹槽 220 第二连续凹槽
300 内过线孔 310 外过线孔
3001 中心过线孔 3002 夹心过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专用的词“实施例”,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中性能指标测试,除非特别说明,采用本领域常规试验方法。应理解,本申请中所述的术语仅仅是为描述特别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制本申请公开的内容。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作为本申请中其它未特别注明的试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均指本领域内普通技术人员通常采用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
本文所用的术语“基本”和“大约”用于描述小的波动。例如,它们可以是指小于或等于±5%,如小于或等于±2%,如小于或等于±1%,如小于或等于±0.5%,如小于或等于±0.2%,如小于或等于±0.1%,如小于或等于±0.05%。浓度、量和其它数值数据在本文中可以以范围格式表示或呈现。这样的范围格式仅为方便和简要起见使用,因此应灵活解释为不仅包括作为该范围的界限明确列举的数值,还包括该范围内包含的所有独立的数值或子范围。例如,“1~5%”的数值范围应被解释为不仅包括1%至5%的明确列举的值,还包括在所示范围内的独立值和子范围。因此,在这一数值范围中包括独立值,如2%、3.5%和4%,和子范围,如1%~3%、2%~4%和3%~5%等。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仅列举一个数值的范围。此外,无论该范围的宽度或所述特征如何,这样的解释都适用。
在本文中,包括权利要求书中,所有连接词,如“包含”、“包括”、“带有”、“具有”、“含有”、“涉及”、“容纳”等被理解为是开放性的,即是指“包括但不限于”。只有连接词“由……构成”和“由……组成”是封闭连接词。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申请内容,在下文的具体实施例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申请同样可以实施。在实施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一些方法、手段、仪器、设备等未作详细描述,以便凸显本申请的主旨。在不冲突的前提下,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得到的技术方案属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文述及的第一、第二仅为表述不同的部分,并不表示其先后顺序,本文述及的多个,通常包括两个以上的数量,例如2个、3个、4个、5个、6个、7个、8个、9个、10个,以及10以上的数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用于编织绳索的多层夹芯送线装置包括:内层送线组件、固定支架、外层送线组件和送线预排组件,其中:
内层送线组件包括一个具有贯穿其两端的内层送线通道的管状部件,其出口端设置有包括多个分线孔的分线部件;通常管状部件为具有贯穿其两个端面的中部通孔,该中部通孔即可作为内层送线通道,用于穿过编织绳索的编织线,分线部件设置在管状部件的出口端,可以将管状部件中的每一个编织线分别通过每一个分线孔,成为单独的编织线,在分线部件的作用下进行有序排列,多个单独的编织线形成有序、规则排列的编织线芯部;通常第一分线部具有一定数量的分线孔贯穿其两个端面,以便内层送线通道中的编织线能够无阻碍的分别单独穿过该分线孔;为了便于调整分线孔的数量以适应不同编织绳索的编织需求,通常将分线部件设置为独立的部件,与管状部件之间可拆卸连接,通过更换具有不同分线孔结构的分线部件,即可快速的实现分线孔结构的调整,例如分线孔的数量和排列方式的调整;
固定支架的一端设置与内层送线组件固连,用于将内层送线组件固定安装在编织机上;通常固定支架的一端与内层送线组件固连,另一端形成一定的结构,能够与编织机上的安装部位适配,被固定安装在编织机上,为编织机提供所需的具有多层夹芯结构的编织绳芯;
外层送线组件的整体为圆台形环状部件,套设在内层送线组件上,圆台形环状部件的小直径端与管状部件的出口端固连;通常圆台形环状部件包括两个端部,其中一个端部的直径大于另一个端部的直径,以形成圆台形部件;为了将其设置在内层送线组件外部,通常在圆台形部件的中央部位设置贯通的空腔,以便将内层送线组件设置在该空腔中,为此圆台形部件通常设定为圆台形环状部件,该圆台形环状部件具有小直径端和大直径端,小直径端与内层送线组件相互适配,以便将外层送线组件与内层送线组件的小直径端固定连接,通常外层送线组件的小直径端也是编织线的出口端;圆台形环状部件内部的空腔通常为圆台形,外层送线组件和与其固连的内层送线组件之间形成了一定的空间,通常可以将固定支架设置在该空间中,与内层送线组件固连;通常,圆台形环状部件包括第一环状部件和适配地套设在第一环状部件外侧的第二环状部件,第一环状部件的外表面上布设有沿其母线方向设置的多个第一连续凹槽,第二环状部件的内表面上布设有沿其母线方向设置的多个第二连续凹槽;第二环状部件套设在第一环状部件上固连在一起,形成外层送线部件,第一连续凹槽与第二连续凹槽相对应,形成多个封闭的外层送线通道;通常第一连续凹槽与第二连续凹槽的结构相互适配,以便形成一定形状和结构的外层送线通道,例如,第一连续凹槽与第二连续凹槽为半圆形凹槽,则形成圆形连续通道,第一连续凹槽和第二连续凹槽为半椭圆形凹槽,则形成椭圆形连续通道;通常外层送线通道间隔设置,以便将多根编织线分别从不同的外层送线通道中穿过,在其约束调整下从其出口端穿出,按照出口端外层送线通道的排列方式,形成规则排列的编织线,布设在内侧送线组件中穿出的编织绳芯部外,以形成夹芯结构编织绳索的方式排列;
送线预排组件设置在内层送线组件出口端,具有与管状部件的出口端分线孔相连通的多个内过线孔,和与外层送线通道相连通的多个外过线孔。为了将从内侧送线组件和外层送线组件中排列的具有一定排列方式的编织线进一步排列,使其排列方式更为稳定,结构更为紧密,防止其在后序编织工艺中变形,通常设置送线预排组件与内层送线组件和外层送线组件的出口端相互适配,而且送线预排组件上设置有多个分线孔,与内层送线通道和外层送线通道一一对应;例如可以将送线预排组件与内层送线组件的端部连接,以便将其安装固定在内侧送线组件上;作为可选实施方式,送线预排组件与内层送线组件之间设定为可拆卸连接,以便更换具有不同分线孔结构的送线预排组件;通常送线预排组件的分线孔结构包括分线孔数量、分线孔形状和分线孔的布设位置;
作为可选实施方式,分线部件与管状部件之间可拆卸连接。例如,采用螺纹连接方式可拆卸连接。
作为可选实施方式,外层送线组件与管状部件的出口端可拆卸连接。例如采用螺纹连接方式可拆卸连接。
作为可选实施方式,外层送线通道与外层送线组件底面之间的夹角设定在45~75°之间,外层送线通道的高度不低于0.65m。通常外层送线通道平行于第一环状部件的母线表面,也平行于第二环状部件的母线平面,外层送线通道与外层送线组件底面之间的夹角,即为第一环状部件母线与其底面之间的夹角,或者第二环状部件母线与其底面之间的夹角;通常该夹角设定在45~75°之间;夹角过小可能会造成编织线弯折,而夹角过大则增大外层送线组件出口端与编织点的距离,夹心预排和稳固效果不好。
外层送线通道的高度通常即为外层送线组件的高度,即圆台形环状部件的高度,作为可选实施方式,通常该高度设定为不小于0.65m,可使得外层送线组件的出口端靠近编织点,入口端不高于编织盘面,可以在编织盘面上方形成一个稳固的送线通道,可以形成预排列稳固的夹芯,进入后续编织工艺。
通常外层送线组件与编织点的距离不大于3cm,防止距离过大造成夹芯结构不稳定,影响编织绳索的结构稳定性。
作为可选实施方式,外层连续通道的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或弧形。
作为可选实施方式,分线部件的多个分线孔包括中心分线孔和设置在该中心分线孔周围的夹心过线孔,送线预排部件上设置的多个内过线孔包括中心过线孔和设置在该中心过线孔周围的夹心过线孔。
作为可选实施方式,多个外层送线通道等间隔设置。等间隔设置的外层送线通道可以使得从中穿过的编织线形成等间距均匀的排列结构。
作为可选实施方式,送线预排组件包括第一预排部件和与其可拆卸连接的第二预排部件,其中,第一预排部件上设置有多个内过线孔,第二预排部件上设置有多个外过线孔。通常第一预排部件和第二预排部件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组合,以便将具有不同的内过线孔结构的第一预排部件与具有不同的外过线孔结构的第二预排部件相互配合,组合为所需结构的送线预排组件。
作为可选实施方式,送线预排组件的内过线孔的内径不大于与其连通的内侧送线组件的分线孔的内径,送线预排组件的外过线孔的内径不大于与其连通的外层送线组件的外层送线通道的内径。通常过线孔的内径不大于分线孔的内径,可以对分线孔中穿过的编织线进一步排列,使其排列结构更为稳定,外过线孔的内径不大于外层送线通道的内径,可以对外层送线通道中穿过的编织线进一步排列,使其结构更为稳定。通常内过线孔的形状与内层送线组件的分线孔的形状相同,外过线孔的形状与外层送线组件的外层送线通道的形状相同。
作为可选实施方式,送线预排组件的内过线孔的内径小于分线孔的内径,可以对分线孔中穿过的编织线进一步排列,使其排列结构更为稳定,外过线孔的内径小于外层送线通道的内径,可以对外层送线通道中穿过的编织线进一步排列,使其结构更为稳定。
作为可选实施方式,第一环状部件与第二环状部件之间固定连接为一体化的外层送线组件。具有一体化结构的外层送线组件,其中形成的外层送线通道结构形状稳定,有利于其中穿行的编织线通过,并实现良好排列。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技术细节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图1为实施例1公开的用于编织绳索的多层夹芯送线装置组成示意图。
实施例1中,用于编织绳索的多层夹芯送线装置,包括内层送线组件1,内层送线组件1的外部套设有外层送线组件2,外层送线组件2整体为圆台形环状部件,其小直径端与内层送线组件1的出口端的侧面连接;在内层送线组件1的出口端的端面设置连接有送线预排组件3;内层送线组件1的下方设置固连有固定支架4。
实施例2
图2为实施例2公开的外层送线组件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2中,外层送线组件2包括第一环状部件21和第二环状部件22,第二环状部件22套设在第一环状部件21外并与其固连,第一环状部件21与第二环状部件22之间设置有贯通其两个端面的外层送线通道20,外层送线通道20沿外层送线组件2的母线方向延伸,平行于母线所在表面;外层送线通道20与外层送线组件2底面之间的夹角为α。
实施例3
图3为实施例3公开的外层送线组件横向剖面图。
实施例3中,外层送线组件2包括第一环状部件21和第二环状部件22,第二环状部件22套设在第一环状部件21外并与其固连;第一环状部件2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续凹槽210,第二环状部件22的内表面上、与第一连续凹槽210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二连续凹槽220,第一连续凹槽210为半圆形,第二连续凹槽220因为半圆形,第一连续凹槽210与第二连续凹槽220相互适配形成多个圆形外层送线通道20。
实施例4
图4为实施例4公开的外层送线组件横向剖面图。
实施例4中,外层送线组件2包括第一环状部件21和套设在其外部的第二环状部件22;第一环状部件2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续凹槽210,第二环状部件22的内表面上、与第一连续凹槽210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二连续凹槽220,第一连续凹槽210为半椭圆形,第二连续凹槽220也为半椭圆形,第一连续凹槽210与第二连续凹槽220相互适配形成多个椭圆形外层送线通道20。
图4中外层送线通道20的形状还可以为弧形,如图5所示;弧形的外层送线通道20的横截面为具有弧形边界的方形开口。弧形的外层送线通道20可以由第一连续凹槽210与第二连续凹槽220相互配合形成,也可以由第一连续凹槽210与第二环形部件22的内表面相互配合形成,也可以由第二连续凹槽220与第一环形部件21的外表面相互配合形成。
实施例5
图6为实施例5公开的内层送线组件端面示意图。
实施例5中,内侧送线组件包括管状部件10和设置在管状部件10端部并与其可拆卸连接的分线部件11,分线部件11上设置有多个分线孔110,多个分线孔110包括设置在中心位置的中心分线孔1101和设置在中心分线孔1101周围的多个夹心分线孔1102,多个夹心分线孔1102等间隔均匀分布。
实施例6
图7为实施例6公开的送线预排组件横向剖面图。
实施例6中,送线预排组件包括第一预排部件30和第二预排部件31,第二预排组件31可拆卸地套设在第一预排组件30上,第一预排部件30上设置有多个内过线孔300,内过线孔300包括设置在中心部位的中心内过线孔3001和设置在其周围、等间隔分布的多个夹心内过线孔3002;第二预排部件31上设置有多个外过线孔310,多个外过线孔310等间隔均匀分布。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编织绳索多层夹芯送线装置,利用内层送线组件、外层送线组件和送线预排组件的相互配合,使得外层夹芯线按照预设要求均匀排列于内层夹芯线外,还能通过送线通道减少夹芯线间的缠绕与摩擦,提前稳固夹芯,减小因送线路径长而带来的摆动、移位,有利于得到夹芯线排列均匀,结构稳定的多层夹芯编织绳索;内层送线组件、外层送线组件和送线预排组件的组成部件可以拆卸更换,以便形成不同的形态、不同数量的送线通道,形成不同的夹芯形态,进一步提高夹芯编织绳索均匀性和结构稳定性,借以提升绳索的性能;可拆卸部件的更换简单、方便,提高了更换效率和生产效率,节约了设备成本;此外,可以通过调整夹芯预排组件来适应不同数量或直径的夹芯,不必每次更换整套装置,提高更换效率和生产效率,节约费用。
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和实施例中公开的技术细节,仅是示例性说明本申请的构思,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凡是对本申请公开的技术细节所做的没有创造性的改变,都与本申请具有相同的发明构思,都在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用于编织绳索的多层夹芯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送线装置包括:
内层送线组件,包括一个具有贯穿其两端的内层送线通道的管状部件,其出口端设置有包括多个分线孔的分线部件;
固定支架,其一端设置与所述内层送线组件固连,用于将所述内层送线组件固定安装在编织机上;
外层送线组件,整体为圆台形环状部件,套设在所述内层送线组件上,所述圆台形环状部件的小直径端与所述管状部件的出口端固连;其中,所述圆台形环状部件包括第一环状部件和适配地套设在所述第一环状部件外侧的第二环状部件,所述第一环状部件的外表面上布设有沿其母线方向设置的多个第一连续凹槽,所述第二环状部件的内表面上布设有沿其母线方向设置的多个第二连续凹槽;所述第二环状部件套设在所述第一环状部件上固连在一起,形成外层送线组件,所述第一连续凹槽与所述第二连续凹槽相对应,形成多个封闭的外层送线通道;
送线预排组件,设置在所述内层送线组件出口端,具有与所述管状部件的出口端分线孔相连通的多个内过线孔,和与所述外层送线通道相连通的多个外过线孔,所述内过线孔的内径不大于与其连通的内层送线组件的分线孔的内径,所述外过线孔的内径不大于与其连通的外层送线组件的外层送线通道的内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夹芯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线部件与所述管状部件之间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夹芯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送线组件与所述管状部件的出口端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夹芯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外层送线通道与所述外层送线组件底面之间的夹角设定在45~75°之间,所述外层送线通道的高度不低于0.65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夹芯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送线通道的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或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夹芯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线部件的多个分线孔包括中心分线孔和设置在所述中心分线孔周围的夹心分线孔,所述送线预排组件上设置的多个内过线孔包括中心过线孔和设置在所述中心过线孔周围的夹心过线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夹芯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外层送线通道等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夹芯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线预排组件包括第一预排部件和与其可拆卸连接的第二预排部件,其中,所述第一预排部件上设置有多个内过线孔,所述第二预排部件上设置有多个外过线孔。
CN202011020607.8A 2020-09-25 2020-09-25 用于编织绳索的多层夹芯送线装置 Active CN1121118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20607.8A CN112111850B (zh) 2020-09-25 2020-09-25 用于编织绳索的多层夹芯送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20607.8A CN112111850B (zh) 2020-09-25 2020-09-25 用于编织绳索的多层夹芯送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11850A CN112111850A (zh) 2020-12-22
CN112111850B true CN112111850B (zh) 2022-04-01

Family

ID=73801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20607.8A Active CN112111850B (zh) 2020-09-25 2020-09-25 用于编织绳索的多层夹芯送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1185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73814A (en) * 1971-04-26 1974-11-13 Bridon Ltd Tubular strand and rope
DE3490760C2 (de) * 1984-08-21 1989-09-28 Vni Skij I Metiznoj Promyslenn Verfahren zur Seilherstellung und Verseilmaschine zur Durchf}hrung des Verfahrens
CN201817731U (zh) * 2010-07-14 2011-05-04 咸阳宝石钢管钢绳有限公司 三角股分线器
CN201801774U (zh) * 2010-08-26 2011-04-20 鞍钢钢绳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组合式分线装置
CN102296473A (zh) * 2011-08-19 2011-12-28 甘肃荣信电材科技有限公司 能提高钢丝绳捻制质量的压丝环
CN107086089B (zh) * 2017-05-27 2023-06-06 渝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异型缆芯成缆机构
CN209260428U (zh) * 2018-12-28 2019-08-16 华勤钢丝绳有限公司 一种瓦林吞股用分线盘
CN110735341B (zh) * 2019-11-21 2022-01-04 山东鲁普科技有限公司 化纤单丝与化纤复丝混纺绳索制作装置和制作方法
CN213772440U (zh) * 2020-09-25 2021-07-23 山东海工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编织绳索的多层夹芯送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11850A (zh) 2020-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772440U (zh) 用于编织绳索的多层夹芯送线装置
CN112111850B (zh) 用于编织绳索的多层夹芯送线装置
US20110094097A1 (en) Tape winding device for wire material, and system of manufacturing tape-wound insulation core
CN213772697U (zh) 海洋悬浮绳
CN110735341B (zh) 化纤单丝与化纤复丝混纺绳索制作装置和制作方法
US11292168B2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the manufacturing of a figure-of-eight cable
CN211171370U (zh) 化纤单丝与化纤复丝混纺绳索制作装置
US3654030A (en) Connecting cable between a control post and flying missile
CN103194812B (zh) 将每根丝束分解开的分丝部件和上油装置
KR101793402B1 (ko) 케이블 연선 장치
CN112195669A (zh) 海洋悬浮绳及其制作方法
CN207319803U (zh) 一种电缆成缆机
CN206628282U (zh) 一种移动式光电混合缆
CN208648411U (zh) 一种纺织机械导纱器
CN218968508U (zh) 一种48路芳纶放线设备
CN108806834B (zh) 一种数据电缆、线缆绞合机及数据电缆的绞合制备方法
CN207468803U (zh) 一种玻璃纤维并捻纱张力调节装置
CN210516327U (zh) 一种绞线分线装置
CN214652575U (zh) 一种可实现30卷线盘同时放线的放线装置
CN205542159U (zh) 新型数据电缆
CN201737525U (zh) 一种络筒机的导丝定位装置
CN220138016U (zh) 一种用于绞线机铰合线的防跳股装置
CN214610748U (zh) 一种多芯线缆放线缓冲装置
CN215164112U (zh) 混合纤维浮水系泊绳
CN212801000U (zh) 海洋绳索防砂层包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ultilayer sandwich wire feeder for braided ropes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1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401

Pledgee: Taian Bank Co.,Ltd. Daizong sub branch

Pledgor: Shandong Hai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980015302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3091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401

Pledgee: Taian Bank Co.,Ltd. Daizong sub branch

Pledgor: Shandong Hai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980015302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ulti layer sandwich wire feeding device for weaving ropes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2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401

Pledgee: Taian Bank Co.,Ltd. Daizong sub branch

Pledgor: Shandong Hai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59010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