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07398A - 假腿膝关节、制动装置以及载荷位置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假腿膝关节、制动装置以及载荷位置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07398A
CN112107398A CN201911359603.XA CN201911359603A CN112107398A CN 112107398 A CN112107398 A CN 112107398A CN 201911359603 A CN201911359603 A CN 201911359603A CN 112107398 A CN112107398 A CN 1121073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leg
thigh
knee
knee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5960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奥田正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btesc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abtesc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btesco Corp filed Critical Nabtesc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1073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073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50Prostheses not implantable in the body
    • A61F2/60Artificial legs or feet or parts thereof
    • A61F2/64Knee joi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50Prostheses not implantable in the body
    • A61F2/60Artificial legs or feet or parts thereof
    • A61F2/604Joints for artificial le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50Prostheses not implantable in the body
    • A61F2/60Artificial legs or feet or parts thereof
    • A61F2/64Knee joints
    • A61F2/642Polycentric joints, without longitudinal rotation
    • A61F2/644Polycentric joints, without longitudinal rotation of the single-bar or multi-bar linkage ty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50Prostheses not implantable in the body
    • A61F2/68Operating or control means
    • A61F2/74Operating or control means fluid, i.e. hydraulic or pneumatic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30Joints
    • A61F2002/30001Additional features of subject-matter classified in A61F2/28, A61F2/30 and subgroups thereof
    • A61F2002/30316The prosthesis having different structural features at different locations within the same prosthesis; Connections between prosthetic parts; Special structural features of bone or joint prosthe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F2002/30329Connections or couplings between prosthetic parts, e.g. between modular parts; Connecting e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50Prostheses not implantable in the body
    • A61F2/68Operating or control means
    • A61F2002/6818Operating or control means for brak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50Prostheses not implantable in the body
    • A61F2/68Operating or control means
    • A61F2002/6827Feedback system for providing user sensation, e.g. by force, contact or posi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假腿膝关节、制动装置以及载荷位置检测装置。针对使用了连杆机构的假腿提高脚尖着地时的稳定性。假腿膝关节(10)具备:大腿连接部(12),其设置于大腿部侧;小腿部(14),其以能够绕与大腿连接部(12)连结的膝轴(24)旋转的方式设置;四节连杆机构(18),其设定瞬时中心(S),不管大腿连接部(12)与小腿部(14)之间的相对位置如何,该瞬时中心(S)与大腿连接部(12)之间的相对位置大致恒定;以及制动部(16),其根据由四节连杆机构(18)所设定的瞬时中心(S)与小腿部(14)之间的相对位置来对小腿部(14)的运动进行制动。

Description

假腿膝关节、制动装置以及载荷位置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假腿膝关节。
背景技术
对于假腿膝关节,立位(腿支承相)的稳定性较高、且能够安心地行走的功能不可缺少。以往以来公知有如下技术:利用由假腿穿戴者的体重而起作用的载荷制动器来谋求腿支承相的稳定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载荷制动器,该载荷制动器用于假腿,该假腿具备:上构件,其包括供穿戴者的载荷施加的膝板;下构件,其供脚部安装;以及膝轴,其支承于该下构件,将上构件和下构件连结成能够摆动。该载荷制动器包括利用销与膝板结合起来的制动块。在该制动块存在供膝轴插入的贯通孔,若穿戴者的载荷经由膝板施加,则贯通孔的直径减少而膝轴被紧固,膝轴的旋转被制止。
对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载荷制动器,为了防止制动器在腿支承相后半的迈出期(日文:蹴りだし期)起作用而无法顺利地向摆腿相转变,在摆腿转变期的载荷线的附近配置有使制动块与膝板结合的销。然而,在下坡时等一边向后方施加载荷一边进行摆腿转变的情况下,有时产生如下所谓的“卡住”:由于载荷线相对于膝轴向后方移动,一定以上的载荷残留,而使制动器起作用。在该载荷制动器设置有螺旋弹簧,通过调整该螺旋弹簧的压缩状态,能够调整制动器的作用情况。使用该功能而降低摆腿转变时的制动力,从而进行了用于防止“卡住”的调整,但同时腿支承相下的制动力也降低,因此,留有需要微妙的调整这样的问题。行走方法按照各假腿穿戴者、各场面而不同,因此,也存在无法消除“卡住”的时候。
对于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假腿,通过使用四节连杆机构,解决了上述的问题。对于该假腿,使用了旋转式的液压制动回路作为制动部。液压制动回路的外壳和相当于人的小腿的框架借助前连杆以及后连杆连结。若将液压制动回路的外壳设为上部连杆、将框架设为下部连杆,则构成了四节连杆机构。在前连杆的比与上部连杆结合的结合部靠上部的位置设置有液压制动回路的切换阀的移动件,切换阀利用由前连杆的较小的旋转运动而产生的力工作。作为膝弯曲的旋转轴的膝轴与液压制动回路的旋转轴一致,该膝轴与由框架、脚部、将它们连接的连接零部件构成的小腿部连接。在由于膝弯曲而使小腿部大幅度旋转运动了时,该液压制动回路以及切换阀与小腿部一起旋转运动。对于该假腿,四节连杆机构的瞬时中心位于脚部的脚尖与脚跟之间。在体重施加到脚跟侧的情况下,载荷线(地面反作用力)位于比瞬时中心靠后方的位置,因此,由于四节连杆机构的变形,切换阀成为闭状态,假腿成为利用液压制动回路施加制动的状态。另一方面,在体重施加到脚尖侧的情况下,载荷线位于比瞬时中心靠前方的位置,因此,由于四节连杆机构的变形,切换阀成为开状态,假腿成为由液压制动回路进行的制动被解除了的状态。如此,对于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假腿,将四节连杆机构的瞬时中心作为传感检测点,检测假腿穿戴者的载荷施加于脚部的何处,能够基于该检测结果控制液压制动回路,因此,能够进行顺利的摆腿转变。另外,相对于由弹簧进行的调整也获得充分的制动作用力,因此,飞跃性地提高了腿支承相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在下陡坡时等,需要在脚尖着地的状态下能够支承体重。因此,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如下方案:在假腿搭载利用在脚跟着地时所产生的液压使液压的切换阀关闭着的状态持续的机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0721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67106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05/93305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在脚尖着地之前脚跟未着地时,切换阀保持打开着的状态,因此,不产生液压,存在无法支承体重的可能性。例如,在摆腿相下于假腿的摆动中使脚部的脚尖与地面接触了时、在静止立位时忘记大腿部切断端的伸展而使载荷施加到脚尖侧时等可能产生这样的情况。在这样的时刻,存在以残存肌力支承不了体重,而产生与意图相悖的膝弯曲(即屈膝)的可能性。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对于使用了连杆机构的假腿膝关节提高脚尖着地时的稳定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假腿膝关节具备:大腿连接部,其设置于大腿部侧;小腿部,其以能够绕与大腿连接部连结的膝轴旋转的方式设置;基准位置设定部,其设定基准位置,不管大腿连接部与小腿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如何,该基准位置与大腿连接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大致恒定;以及制动部,其根据由基准位置设定部所设定的基准位置与小腿部之间的相对位置来对小腿部的运动进行制动。
本发明的又一技术方案也是假腿膝关节。该假腿膝关节具备:大腿连接部,其设置于大腿部侧;小腿部,其以能够绕与大腿连接部连结的膝轴旋转的方式设置;多节连杆机构,其不管大腿连接部与小腿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如何,将其与大腿连接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大致恒定的瞬时中心设定于从假腿穿戴者的脚底附近到股关节附近之间;以及制动部,其在由于多节连杆机构变形而使由多节连杆机构所设定的瞬时中心与小腿部之间的相对位置成为预定状态时对小腿部的运动进行制动。多节连杆机构包括:上部连杆部,其设置于大腿连接部;下部连杆部,其设置于制动部;前部连杆部,其使上部连杆部的一部分和下部连杆部的一部分相连;以及后部连杆部,其连接上部连杆部的另一部分和下部连杆部的另一部分。下部连杆部的长度比上部连杆部的长度短。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是制动装置。该装置具备:基准位置设定部,其设定基准位置,不管设置于大腿部侧的大腿连接部与以能够绕同该大腿连接部连结的膝轴旋转的方式设置的小腿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如何,该基准位置与该大腿连接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大致恒定;和制动部,其根据由基准位置设定部所设定的基准位置与小腿部之间的相对位置来对该小腿部的运动进行制动。
本发明的又一技术方案是载荷位置检测装置。该装置具备:基准位置设定部,其设定基准位置,不管设置于大腿部侧的大腿连接部与能够绕同该大腿连接部连结的膝轴旋转的小腿部之间的的相对位置如何,该基准位置与该大腿连接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大致恒定;和检测部,其检测由基准位置设定部所设定的基准位置与小腿部之间的相对位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对于使用了连杆机构的假腿膝关节,能够提高脚尖着地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假腿膝关节的图。
图2是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假腿膝关节,用于说明在使膝弯曲了的状态下脚尖着地了时的作用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比较例的假腿膝关节的图。
图4是对于比较例的假腿膝关节,用于说明在使膝弯曲了的状态下脚尖着地了时的作用的图。
图5的(a)和图5的(b)是对在使膝弯曲了的状态下脚尖着地了时的制动部的稳定工作区域进行比较而成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假腿膝关节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比较例的假腿膝关节的图。
图8的(a)和图8的(b)是对在使膝弯曲了的状态下脚尖着地了时的制动部的稳定工作区域进行比较而成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假腿膝关节的图。
图10是表示具备使用了滑动部件的连杆机构的假腿膝关节的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1是具备使用了滑动部件的连杆机构的假腿膝关节的概略剖视图。
图12的(a)和图12的(b)是用于说明实施例的假腿膝关节的动作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60、80、90、假腿膝关节;12、大腿连接部;14、小腿部;16、制动部;18、94、连杆机构;20、膝板;24、膝轴;26、框架;30、脚管;32、脚部;34、外壳构件;36、切换阀;39、上部连杆部;40、前部连杆部;41、下部连杆部;42、后部连杆部;82、缸装置;83、移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对同样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在各附图中,为了方便说明,适当省略构成要素的一部分。
在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假腿膝关节之前说明概要。该假腿膝关节具备:大腿连接部,其设置于假腿穿戴者的大腿部侧;小腿部,其以能够绕与大腿连接部连结的膝轴旋转的方式设置;基准位置设定部,其设定基准位置,不管大腿连接部与小腿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如何,该基准位置与大腿连接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在距膝轴有限的距离内大致恒定;以及制动部,其根据由基准位置设定部所设定的基准位置与小腿部之间的相对位置来对小腿部的运动进行制动。优选将基准位置设定于从假腿穿戴者的脚底附近到股关节附近之间。在该形态中,将基准位置作为传感检测点而检测假腿穿戴者的载荷施加于何处,并基于检测结果控制制动部。在该形态中,不管大腿连接部与小腿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如何,基准位置与大腿连接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在距膝轴有限的距离内大致恒定。即基准位置不仅在膝伸展时,在膝弯曲时也几乎不移动,因此,能够确保制动部的稳定工作区域较宽。由此,即使是在载荷从脚尖向后方施加的情况、载荷从脚尖沿着铅垂方向施加的情况下,也能够产生制动力,而能够提高脚尖着地时的稳定性。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假腿膝关节10的图。如图1所示,假腿膝关节10具备:大腿连接部12、小腿部14、制动部16以及四节连杆机构18。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假腿膝关节10,四节连杆机构18成为基准位置设定部,由四节连杆机构18设定的瞬时中心S成为基准位置。制动部16在由于四节连杆机构18变形而使瞬时中心S与小腿部14之间的相对位置成为预定状态时对小腿部14的运动进行制动。
大腿连接部12位于膝的上侧,与假腿穿戴者的大腿部连接。大腿连接部12包括例如铝合金制的膝板20和设置到膝板20之上的对准块22。该对准块22是例如钛合金制的,用于支承未图示的接受腔,经由进入到接受腔中的大腿来支承假腿穿戴者的载荷。
小腿部14位于膝的下侧,借助膝轴24与大腿连接部12连结。小腿部14能够相对于大腿连接部12绕膝轴24旋转。利用绕膝轴24的旋转,大腿连接部12与小腿部14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小腿部14能够相对于大腿连接部12进行例如150°~160°这样的较大的旋转。本实施方式的假腿膝关节10是膝轴24单一的单轴假腿膝关节。小腿部14包括例如碳纤维强化塑料制的空心的框架26和设置到框架26的下部的紧固构件28。紧固构件28是用于将脚管30与框架26连结的构件。在脚管30的下端设置脚部32。
制动部16针对小腿部14绕膝轴24的旋转运动(即膝的弯曲)产生制动力。在本实施方式中,制动部16是旋转式的液压制动部,包括在内部具有供工作油流入流出的室的外壳构件34以及切换阀36。制动部16的旋转轴与膝轴24一致。在切换阀36的作用下,切换对小腿部14绕膝轴24的旋转产生制动力的制动状态和解除了制动力的非制动状态。切换阀36根据假腿穿戴者的载荷施加于脚部32的何处来进行控制。对于切换阀36,也能够适用常开和常闭中的任一种的切换阀,在此,使用了常开的切换阀。作为旋转式的液压制动装置和切换阀,能够使用公知的旋转式的液压制动装置和切换阀,例如能够使用上述的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旋转式的液压制动装置和切换阀。
四节连杆机构18连结大腿连接部12和制动部16。四节连杆机构18根据大腿连接部12与小腿部14之间的相对位置而变形。四节连杆机构18能够在与大腿连接部12之间、与制动部16之间进行相对的较小的旋转,并且,也在脚部32的脚尖32a与脚跟32b之间具有瞬时中心S。较小的旋转是指例如5°~6°以下的非常小的旋转角的情况,是基于与绕膝轴24的150°~160°这样的较大的旋转之间的对比而做出的表述。此外,较小的旋转设为2°~3°以下,或者也能够设为6°~9°以下、10°~20°以下、20°~30°以下,为了不给假腿穿戴者带来不安感、不协调感,该较小的旋转较小为佳,在想要获得较大的位移的情况下则较大为佳。总之,期望的是,较小的旋转设定成成为不给假腿穿戴者带来不安感、不协调感那样的旋转。四节连杆机构18是机械结构,在构成四节连杆机构18的构成要素之外具有瞬时中心S。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假腿膝关节10,将位于四节连杆机构18的外部的预定区域的瞬时中心S作为传感检测点,检测假腿穿戴者的载荷施加于脚部32的何处,即载荷施加于脚部32的脚跟32b和脚尖32a中的哪一者。因此,不管假腿穿戴者步行的姿势如何,对于在平地上步行的情况当然能够进行正确的检测,在下台阶、下坡这样的情况下,也始终能够进行正确的检测。并且,能够基于该检测恰当地控制制动部16,而获得灵活的膝制动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四节连杆机构18能够视作作为检测瞬时中心S与小腿部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检测部发挥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四节连杆机构18包括:上部连杆部39,其设置于大腿连接部12;下部连杆部41,其设置于制动部16的外壳构件34;以及多个连接连杆部,其连结上部连杆部39和下部连杆部41。连接连杆部包括:前部连杆部40,其使上部连杆部39的一部分和下部连杆部41的一部分相连;和后部连杆部42,其连接上部连杆部39的另一部分和下部连杆部41的另一部分。下部连杆部41的前端和前部连杆部40的下端由轴A连结,上部连杆部39的前端和前部连杆部40的上端由轴B连结。另外,上部连杆部39的后端和后部连杆部42的上端由轴C连结,下部连杆部41的后端和后部连杆部42的下端由轴D连结。如此,本实施方式的四节连杆机构18在轴A、B、C、D这4点具有旋转轴。
前部连杆部40的比轴A靠上侧的部分成为切换阀36的移动件,在由于四节连杆机构18的变形(更具体而言由于前部连杆部40绕轴A的较小的旋转运动)而使瞬时中心S与小腿部14之间的相对位置成为预定状态时,制动部16工作。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假腿膝关节10,上部连杆部39的长度与下部连杆部41的长度不同。连杆部的长度是指连结该连杆部与另一连杆部的轴间的距离。即,上部连杆部39的长度是轴B与轴C间的距离,下部连杆部41的长度是轴A与轴D间的距离。通过如此使上部连杆部39的长度与下部连杆部41的长度不同,从而易于使连结前部连杆部40的轴A和轴B的直线(以下,称为直线AB)与连结后部连杆部42的轴C和轴D的直线(以下,称为直线CD)在距膝轴24有限的距离L内的1点处交叉,该点成为上部连杆部39相对于下部连杆部41的较小的旋转运动的瞬时中心S。距膝轴24有限的距离L优选设定成,瞬时中心S位于从脚部32的脚底附近到假腿穿戴者的股关节附近之间。在该情况下,能够更稳定地区别脚跟着地载荷和脚尖离地载荷,因此,不管假腿穿戴者的意图如何,均能够发挥稳定的制动力。
在假设上部连杆部39的长度与下部连杆部41的长度相同的情况下,由于直线AB和直线CD相比于使它们的长度不同的情况接近平行,因此,难以在距膝轴24有限的距离L内设定瞬时中心S。在该情况下,在有限的距离L的范围外越是靠近无限距离,越不会获得一定以上的较大的制动作用力(切换阀按压力、制动器按压力),因此,难以获得稳定的膝制动功能。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假腿膝关节10,下部连杆部41的长度比上部连杆部39的长度短。通过如此使下部连杆部41的长度比上部连杆部39的长度短,从而容易使作为直线AB与直线CD的交点的瞬时中心S位于比膝轴24靠下方的位置。在该情况下,优选瞬时中心S如图1所示那样位于脚部32的脚尖32a与脚跟32b之间,在该情况下,能够明确地区别脚跟着地载荷和脚尖离地载荷。即,在体重施加到脚部32的脚跟32b侧的情况下,载荷线(地面反作用力)位于比瞬时中心S靠后方的位置,因此,由于四节连杆机构18的变形而使切换阀36成为闭状态,假腿膝关节10成为施加有由制动部16进行的制动的状态。另一方面,在体重施加到脚尖32a侧的情况下,载荷线位于比瞬时中心S靠前方的位置,与之前的情况相反,由于四节连杆机构18的变形而使切换阀36成为开状态,假腿膝关节10成为由制动部16进行的制动被解除了的状态。
图2是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假腿膝关节10,用于说明在使膝弯曲了的状态下脚尖着地了时的作用的图。膝轴24如上述这样与制动部16的旋转轴一致,在膝弯曲时,比膝轴24靠下方的小腿部14进行较大的旋转运动。对于假腿膝关节10,由于制动部16由四节连杆机构18连结于大腿连接部12侧,因此,在膝弯曲之际,制动部16几乎不移动,瞬时中心S停止在大致原来的位置(图1所示的位置)。若在该状态下如图2所示那样使脚尖32a着地并施加体重,则产生以连结大致脚尖着地点与股关节的线表示的载荷线F,载荷线F在膝轴24的后方经过,因此,要向使膝弯曲角增大的方向运动。然而,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假腿膝关节10,脚尖着地时的载荷线F位于比作为传感检测点的瞬时中心S靠后方的位置,因此,由于四节连杆机构18的变形而使切换阀36成为闭状态,产生由制动部16带来的制动力,因此,能够防止弯曲角度的增大,即屈膝。而且,只要恰当地选择瞬时中心S的位置,弯曲角度越大,脚尖着地点与瞬时中心S之间的距离也越大,因此,就能够更可靠地产生制动力。
在此,为了使本实施方式的假腿膝关节10的结构及其作用更加明确,对比较例进行说明。图3是用于说明比较例的假腿膝关节100的图。比较例的假腿膝关节100与上述的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假腿相对应。
比较例的假腿膝关节100的四节连杆机构118连结小腿部14和制动部16,在该点上与本实施方式的假腿膝关节10不同。即,对于比较例的假腿膝关节100,在制动部16的外壳构件34设置有上部连杆部139、在小腿部14的框架26设置有下部连杆部141,在上述情况下,上部连杆部139和下部连杆部141借助前部连杆部140以及后部连杆部142连结。上部连杆部139的前端和前部连杆部140的上端由轴A连结,下部连杆部141的前端和前部连杆部140的下端由轴B连结。另外,下部连杆部141的后端和后部连杆部142的下端由轴C连结,上部连杆部139的后端和后部连杆部142的上端由轴D连结。如此,比较例的四节连杆机构118也在轴A、B、C、D这4点具有旋转轴。
另外,对于比较例的假腿膝关节100,前部连杆部140的比轴A靠上侧的部分成为切换阀36的移动件,由于四节连杆机构118的变形,制动部16工作。上部连杆部139相对于下部连杆部141的较小的旋转运动的瞬时中心S是连结前部连杆部140的轴A和轴B之间的直线与连结后部连杆部142的轴C和轴D之间的直线的交点。将该瞬时中心S作为传感检测点,并使其位于脚部32的脚尖32a与脚跟32b之间。在体重施加到脚部32的脚跟32b侧的情况下,载荷线(地面反作用力)位于比瞬时中心S靠后方的位置,因此,由于四节连杆机构118的变形而使切换阀36成为闭状态,假腿膝关节100成为施加有由制动部16进行的制动的状态。另一方面,在体重施加到脚尖32a侧的情况下,载荷线位于比瞬时中心S靠前方的位置,因此与之前的情况相反,由于四节连杆机构118的变形而使切换阀36成为开状态,假腿膝关节100成为由制动部16进行的制动被解除了的状态。
图4是对于比较例的假腿膝关节100,用于说明在使膝弯曲了的状态下脚尖着地了时的作用的图。对于比较例的假腿膝关节100,由于制动部16由四节连杆机构118连结于小腿部14侧,因此,在膝弯曲的之际,制动部16也一起旋转。因而,膝弯曲时的瞬时中心S与本实施方式的假腿膝关节10不同,而是如图4所示那样从原来的位置(图3所示的位置)向后方移动。若在该状态下如图4所示那样使脚尖32a着地并施加体重,则产生载荷线F,由于载荷线F在膝轴24的后方经过,因此,要向使膝弯曲角增大的方向运动。在此,对于比较例的假腿膝关节100,随着膝弯曲,瞬时中心S也大幅度向后方移动了,因此,载荷线F位于比瞬时中心S靠前方的位置。由此,切换阀36成为开状态,因此,有可能不产生由制动部16带来的制动力而发生弯曲角度的增大,即屈膝。
由与假腿膝关节100之间的比较可知: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假腿膝关节10,不管大腿连接部12与小腿部14之间的相对位置如何,瞬时中心S与大腿连接部12之间的相对位置在距膝轴有限的距离L内大致恒定,因此,即使在使膝弯曲了的状态下脚尖着地,也能够使制动部16可靠地工作,而能够获得较高的腿支承稳定性。此外,瞬时中心S随着四节连杆机构18的变形而稍微偏离,但在该情况下,要留意瞬时中心S与大腿连接部之间的相对位置是视作大致恒定的。
图5的(a)和图5的(b)是对在使膝弯曲了的状态下脚尖着地了时的制动部16的稳定工作区域进行比较而成的图。图5的(a)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假腿膝关节10的制动部16的稳定工作区域OR。图5的(b)表示比较例的假腿膝关节100的制动部16的稳定工作区域OR。在经过脚部32的脚尖32a的载荷线位于稳定工作区域OR内时,制动部16发挥制动力,若载荷线脱离稳定工作区域OR,则制动部16不发挥制动力。
对于图5的(b)所示的比较例的假腿膝关节100,由于制动部16由四节连杆机构118连结于小腿部14侧,因此,与膝伸展时相比较,膝弯曲时的瞬时中心S向后方移动。因而,如图5的(b)所示,与膝伸展时相比较,制动部16的稳定工作区域OR缩小。因此,在载荷从脚尖32a向后方施加的情况(载荷线F1)下,产生由制动部16带来的制动力,而能够防止屈膝,但在载荷从脚尖32a沿着垂直方向施加的情况(载荷线F2)下,有可能不产生由制动部16带来的制动力而发生屈膝。
另一方面,对于图5的(a)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假腿膝关节10,由于制动部16由四节连杆机构18连结于大腿连接部12侧,因此,即使是在膝弯曲时,瞬时中心S(传感检测点)也几乎不移动,而位于脚部32的脚尖32a的前方。因而,如图5的(a)所示,与膝伸展时同样地,假腿膝关节10的周围的大致整个区域为制动部16的稳定工作区域OR。因此,即使是在载荷从脚尖32a向后方施加的情况(载荷线F1)、载荷从脚尖32a沿着铅垂方向施加的情况(载荷线F2)下,也能够产生由制动部16带来的制动力,而防止屈膝。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例如,将大腿连接部12的一部分用作上部连杆部39,将制动部16的外壳构件34的一部分用作下部连杆部41等这样的使用假腿的构成要素构成了四节连杆机构18。然而,也可以不使用假腿的构成要素,而使用仅用于构成连杆机构的构件(称为连杆专用构件)来构成四节连杆机构。在如本实施方式这样使用假腿的构成要素来构成四节连杆机构的情况下,由于无需另外配置连杆专用构件,因此,能够使结构紧凑。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假腿膝关节60的图。图6所示的假腿膝关节60也具备四节连杆机构18作为基准位置设定部。四节连杆机构18连结大腿连接部12和制动部16。四节连杆机构18由于大腿连接部12与小腿部14之间的相对位置而变形,在由于该变形而使瞬时中心S与小腿部14之间的相对位置成为预定状态时,制动部16工作。
本实施方式的假腿膝关节60的下部连杆部41的长度比上部连杆部39的长度长这点与上述的假腿膝关节10不同。通过如此使下部连杆部41的长度比上部连杆部39的长度长,容易使作为直线AB与直线CD的交点的瞬时中心S位于比膝轴24靠上方的位置。
图7是用于说明比较例的假腿膝关节160的图。该比较例的假腿膝关节160在四节连杆机构118连结着小腿部14和制动部16这点与图6所示的假腿膝关节60不同。对于假腿膝关节160,下部连杆部141的长度也比上部连杆部139的长度长。由此,作为直线AB与直线CD的交点的瞬时中心S位于比膝轴24靠上方的位置。
图8的(a)和图8的(b)是对在使膝弯曲了的状态下脚尖着地了时的制动部16的稳定工作区域进行比较而成的图。图8的(a)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假腿膝关节60的制动部16的稳定工作区域OR。图8的(b)表示比较例的假腿膝关节160的制动部16的稳定工作区域OR。在经过脚部32的脚尖32a的载荷线位于稳定工作区域OR内时,制动部16发挥制动力,若载荷线脱离稳定工作区域OR,则制动部16不发挥制动力。在瞬时中心S位于比膝轴24靠上方的位置的情况下,稳定工作区域存在于比连结脚尖着地点和瞬时中心S的线靠前方的位置。
对于图8的(b)所示的比较例的假腿膝关节160,由于制动部16由四节连杆机构118连结于小腿部14侧,因此,与图7所示的膝伸展时相比较,膝弯曲时的瞬时中心S向前方移动。因而,如图8的(b)所示,膝弯曲时的稳定工作区域OR位于比膝轴24相当靠前方的位置。因此,在载荷从脚尖32a向膝轴24的略前方施加的情况(载荷线F1)、载荷从脚尖32a沿着铅垂方向施加的情况(载荷线F2)下,有可能不产生由制动部16带来的制动力而发生屈膝。
另一方面,对于图8的(a)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假腿膝关节60,由于制动部16由四节连杆机构18连结于大腿连接部12侧,因此,即使是在膝弯曲时,瞬时中心S也几乎不移动。因而,如图8的(a)所示,稳定工作区域OR不像比较例的假腿膝关节160那样向前方移动,膝轴的周围被包含在稳定工作区域OR。因此,即使是在载荷从脚尖32a向膝轴24的略前方施加的情况(载荷线F1)下、载荷从脚尖32a沿着铅垂方向施加的情况(载荷线F2)下,也产生由制动部16带来的制动力,而能够防止屈膝。
如图1所示的假腿膝关节10那样,通过使下部连杆部41的长度比上部连杆部39的长度短,能够使瞬时中心S位于比膝轴24靠下方的位置。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的假腿膝关节60那样,通过使下部连杆部41的长度比上部连杆部39的长度长,能够使瞬时中心S位于比膝轴24靠上方的位置。优选的是,根据假腿膝关节的穿戴者来设定使瞬时中心S位于比膝轴24靠上方的位置、靠下方的位置中的哪一者。
在假腿穿戴者中,存在活动能力较高、想根据自己的意图控制制动力的作用的人。一般而言,活动能力较高的人的残留于股关节的切断部的肌力较强。这样的活动能力较高的假腿穿戴者存在不喜欢不根据自己的意图而制动力就起作用的倾向。在这样的活动能力较高的假腿穿戴者的情况下,优选将瞬时中心S设定于比膝轴24靠上方的位置。如上述这样,在瞬时中心S位于比膝轴24靠上方的情况下,稳定工作区域位于比连结脚尖着地点和瞬时中心S的线靠前方的位置(参照图8的(a))。若假腿穿戴者驱使股关节伸展肌肉,则载荷线向(以使与股关节H处的转矩M平衡)前方倾斜,进入稳定工作区域OR内(参照载荷线F1)。在假腿穿戴者要有意地使膝弯曲时,减弱股关节伸展肌肉的力,并根据情况使股关节H弯曲。由此,载荷线进入不稳定区域(稳定工作区域OR外),因此,能够解除由制动部16带来的制动力。如此,对活动能力较高的假腿穿戴者来说,瞬时中心S位于比膝轴24靠上方的位置的情况能够有意地选择制动力的产生,因此,在度过包括运动、娱乐在内的多样的生活上为优选。此外,如上述这样,在比较例的假腿膝关节160中,瞬时中心S在膝弯曲时向前方移动,因此,稳定工作区域OR位于比膝轴24相当靠前方的位置(参照图8的(b))。因此,将载荷线控制在稳定工作区域OR需要过大的股关节伸展转矩,实际上不可能。
另一方面,切断初期的康复中的使用者、老年人等的股关节的肌力较弱,难以进行上述这样的控制。因而,在这样的假腿穿戴者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在瞬时中心S比膝轴24靠下的位置设定较宽的稳定工作区域OR,不论假腿穿戴者的意图如何,都发挥稳定的制动力。
在配置有连杆专用构件的情况下,能够利用该构件和假腿的构成要素这两者构成连杆机构。在该情况下,能够对于由假腿的构成要素构成的连杆机构,使下部连杆部的长度比上部连杆部的长度短而将瞬时中心设定于比膝轴靠下方的位置,而对于由连杆专用构件构成的连杆机构,使下部连杆部的长度比上部连杆部的长度长而将瞬时中心设定于比膝轴靠上方的位置。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假腿膝关节90的图。图9所示的假腿膝关节90在具备使用了滑动部件92的连杆机构94作为基准位置设定部这点与上述的假腿膝关节10不同。连杆机构94连结大腿连接部12和制动部16。在通过使连杆机构94根据大腿连接部12与小腿部14之间的相对位置而变形从而使瞬时中心S与小腿部14之间的相对位置成为预定状态时,小腿部14的运动被制动部16制动。
连杆机构94具备:上部连杆部39,其设置于大腿连接部12;下部连杆部41,其设置于制动部16;作为连接连杆部的前部连杆部40,其使上部连杆部39的一部分和下部连杆部41的一部分相连;以及滑动部件92,其使上部连杆部39的另一部分和下部连杆部41的另一部分相连。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动部件92是轴C在设置到大腿连接部12的后端的外壳93内能够沿着预定方向滑动的滑动轴支承件(日文:スライドベアリング)。下部连杆部41的前端和前部连杆部40的下端由轴A连结,上部连杆部39的前端和前部连杆部40的上端由轴B连结。另外,上部连杆部39的后端和下部连杆部41的后端由滑动部件92的轴C连结。
前部连杆部40的比轴A靠上侧的部分成为切换阀36的移动件,在由于连杆机构94的变形而使瞬时中心S与小腿部14之间的相对位置成为预定状态时,制动部16工作。连杆机构94的瞬时中心S是连结前部连杆部40的轴A和轴B之间的直线(直线AB)与经过滑动部件92的轴C的垂直于滑动方向的直线的交点,被设定于距膝轴24有限的距离L内。在本实施方式中,瞬时中心S如图9所示那样位于脚部32的脚尖32a与脚跟32b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瞬时中心S也成为传感检测点,检测假腿穿戴者的载荷施加于脚部32的何处,即载荷施加于脚部32的脚跟32b和脚尖32a中的哪一者,基于该检测结果控制制动部16。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杆机构94也能够视作作为检测瞬时中心S与小腿部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检测部发挥功能。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假腿膝关节90,也不管大腿连接部12与小腿部14之间的相对位置如何,瞬时中心S与大腿连接部12之间的相对位置在距膝轴24有限的距离L内大致恒定,因此,即使在使膝弯曲了的状态下脚尖着地,也能够使制动部16可靠地工作,而能够获得较高的腿支承稳定性。
图10是表示假腿膝关节的实施例的侧视图。图11是表示假腿膝关节的实施例的概略剖视图。
图10和图11所示的假腿膝关节80与图9所示的假腿膝关节90同样地是具备使用了滑动部件92的连杆机构94作为基准位置设定部的假腿膝关节。
如图10和图11所示,假腿膝关节80具备作为根据膝弯曲角来辅助膝部的运动的辅助驱动部的缸装置82。缸装置82是汽缸、液压缸为佳。缸装置82具备缸筒84和能够相对于缸筒84移动的活塞杆86。缸装置82以连结膝板20和小腿部14的方式设置。更具体而言,缸筒84被设置到小腿部14的下轴87支承成能够旋转,活塞杆86被设置到膝板20的上轴89支承成能够旋转。根据由未图示的传感器检测到的绕膝轴24的膝弯曲角来控制缸装置82,从而在例如摆腿时与脚的抬起迈出(日文:振り出し)相应地使小腿部14摇摆,而能够实现假腿穿戴者的舒服的步行。
对于本实施例的假腿膝关节80,制动部16是旋转式的液压制动装置,包括在内部具有供工作油流入流出的室的外壳构件34以及切换阀36。制动部16的旋转轴与膝轴24一致。在切换阀36的作用下,切换对小腿部14绕膝轴24的旋转产生制动力的制动状态和解除了制动力的非制动状态。切换阀36根据假腿穿戴者的载荷施加于脚部的何处来进行控制。
如图11所示,在制动部16设置有复位弹簧85和调整塞88。复位弹簧85是用于在非载荷状态(正常状态)下将切换阀36设为开状态的弹簧。调整塞88用于调整复位弹簧85的初始挠曲量。
连杆机构94具备:上部连杆部39,其设置于膝板20;下部连杆部41,其设置于制动部16;前部连杆部40,其使上部连杆部39的一部分和下部连杆部41的一部分相连;以及滑动部件92,其使上部连杆部39的另一部分和下部连杆部41的另一部分相连。在本实施例中,滑动部件92是轴C在设置到膝板20的后端的外壳93内能够沿着预定方向滑动的滑动轴支承件。下部连杆部41的前端和前部连杆部40的下端由轴A连结,上部连杆部39的前端和前部连杆部40的上端由轴B连结。另外,上部连杆部39的后端和下部连杆部41的后端由滑动部件92的轴C连结。
前部连杆部40的比轴A靠上侧的部分成为切换阀36的移动件83,在由于连杆机构94的预定以上的变形而使瞬时中心S与小腿部14之间的相对位置成为预定状态时,制动部16工作。如在图9中进行了说明的那样,连结前部连杆部40的轴A和轴B之间的直线与经过滑动部件92的轴C的垂直于滑动方向的直线的交点成为连杆机构94的瞬时中心,被设定于距膝轴24有限的距离内。瞬时中心位于脚部的脚尖与脚跟之间。该瞬时中心成为传感检测点,对假腿穿戴者的载荷施加于脚部的脚跟的情况和施加于脚尖的情况进行区别,基于该检测结果控制制动部16。
图12的(a)和图12的(b)是用于说明实施例的假腿膝关节90的动作的图。图12的(a)表示非载荷状态(正常状态)的假腿膝关节80,图12的(b)表示载荷状态的假腿膝关节80。
如图12的(a)所示,在非载荷状态下,滑动部件92的轴C位于外壳93内的一端。在该状态下,利用复位弹簧85的力,切换阀36成为开状态,不产生由制动部16带来的制动力。另一方面,在载荷状态下,如图12的(b)所示,滑动部件92的轴C在外壳93内朝向另一端滑动。由于轴C的滑动,连杆机构94变形,由于该变形,切换阀36利用设置到前部连杆部40的移动件83成为闭状态,产生由制动部16带来的制动力。此时,复位弹簧85被压缩。若载荷被解除,则压缩着的复位弹簧85的力起作用而使连杆机构94恢复成正常状态,作为其结果,切换阀36成为开状态。通过使调整塞88旋转而调整复位弹簧85的初始挠曲量,能够调整制动部16的上述一系列的动作的灵敏度。
以上,与实施方式一起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该实施方式是例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所述各构成要素或者各处理工艺的组合中能够存在各种变形例,另外,这样的变形例也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制动部,采用了利用液压阻力的旋转式的液压制动回路,但制动部的方式不限定于液压式,既可以是利用例如摩擦阻力的方式(圆筒式、带式、盘式、弹簧式),也可以是驱动机械式止挡件(凸轮式、连杆式、离合器)的制动部。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膝轴单一的单轴假腿膝关节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膝轴由多个轴构成的多轴假腿膝关节。即,以制动部的旋转轴与多轴膝关节的多个轴中的一个轴一致的方式配置制动部,使前部连杆部或后部连杆部的较小的旋转运动作用于制动部即可。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配置了单一的制动部,单也可以配置有多个制动部。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四节连杆机构作为连结大腿连接部和制动部的多节连杆机构,但连杆机构不限定于四节连杆机构,能够采用具有多个连杆部的多节连杆机构,该多个连杆部包括至少上部连杆部和下部连杆部。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利用前部连杆部的较小的旋转运动而使制动部工作,但也可以利用后部连杆部的较小的旋转运动而使制动部工作。

Claims (12)

1.一种假腿膝关节,其中,
该假腿膝关节具备:
大腿连接部,其设置于大腿部侧;
小腿部,其以能够绕与所述大腿连接部连结的膝轴旋转的方式设置;
基准位置设定部,其设定基准位置,不管所述大腿连接部与所述小腿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如何,该基准位置与所述大腿连接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大致恒定;以及
制动部,其根据由所述基准位置设定部所设定的基准位置与所述小腿部之间的相对位置来对所述小腿部的运动进行制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假腿膝关节,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准位置设定部是根据所述大腿连接部与所述小腿部之间的相对位置而变形的多节连杆机构,
所述基准位置是由所述多节连杆机构设定的瞬时中心,
所述制动部用于在所述多节连杆机构变形了预定以上时对所述小腿部的运动进行制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假腿膝关节,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节连杆机构包括:上部连杆部,其设置于所述大腿连接部;下部连杆部,其设置于所述制动部;以及多个连接连杆部,其连结所述上部连杆部和所述下部连杆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假腿膝关节,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连杆部的长度与所述下部连杆部的长度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假腿膝关节,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部连杆部的长度比所述上部连杆部的长度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假腿膝关节,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部连杆部的长度比所述上部连杆部的长度长。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假腿膝关节,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连杆部包括:前部连杆部,其使所述上部连杆部的一部分和所述下部连杆部的一部分相连;和后部连杆部,其连接所述上部连杆部的另一部分和所述下部连杆部的另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假腿膝关节,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准位置设定于从假腿穿戴者的脚底附近到股关节附近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假腿膝关节,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准位置设定部具备:上部连杆部,其设置于所述大腿连接部;下部连杆部,其设置于所述制动部;连接连杆部,其使所述上部连杆部的一部分和所述下部连杆部的一部分相连;以及滑动部件,其使所述上部连杆部的另一部分和所述下部连杆部的另一部分相连。
10.一种制动装置,其中,
该制动装置具备:
基准位置设定部,其设定基准位置,不管设置于大腿部侧的大腿连接部与以能够绕同该大腿连接部连结的膝轴旋转的方式设置的小腿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如何,该基准位置与该大腿连接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大致恒定;以及
制动部,其根据由所述基准位置设定部所设定的基准位置与所述小腿部之间的相对位置来对该小腿部的运动进行制动。
11.一种载荷位置检测装置,其中,
该载荷位置检测装置具备:
基准位置设定部,其设定基准位置,不管设置于大腿部侧的大腿连接部与能够绕同该大腿连接部连结的膝轴旋转的小腿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如何,该基准位置与该大腿连接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大致恒定;以及
检测部,其检测由所述基准位置设定部所设定的基准位置与所述小腿部之间的相对位置。
12.一种假腿膝关节,其中,
该假腿膝关节具备:
大腿连接部,其设置于大腿部侧;
小腿部,其以能够绕与所述大腿连接部连结的膝轴旋转的方式设置;
多节连杆机构,其不管所述大腿连接部与所述小腿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如何,将其与所述大腿连接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大致恒定的瞬时中心设定于从假腿穿戴者的脚底附近到股关节附近之间;以及
制动部,其在由于所述多节连杆机构变形而使由所述多节连杆机构所设定的瞬时中心与所述小腿部之间的相对位置成为预定状态时对所述小腿部的运动进行制动,
所述多节连杆机构包括:上部连杆部,其设置于所述大腿连接部;下部连杆部,其设置于所述制动部;前部连杆部,其使所述上部连杆部的一部分和所述下部连杆部的一部分相连;以及后部连杆部,其连接所述上部连杆部的另一部分和所述下部连杆部的另一部分,
所述下部连杆部的长度比所述上部连杆部的长度短。
CN201911359603.XA 2019-06-20 2019-12-25 假腿膝关节、制动装置以及载荷位置检测装置 Pending CN11210739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14864 2019-06-20
JP2019114864A JP7346093B2 (ja) 2019-06-20 2019-06-20 義足膝継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07398A true CN112107398A (zh) 2020-12-22

Family

ID=69024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59603.XA Pending CN112107398A (zh) 2019-06-20 2019-12-25 假腿膝关节、制动装置以及载荷位置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1413166B2 (zh)
EP (1) EP3753537A1 (zh)
JP (1) JP7346093B2 (zh)
CN (1) CN11210739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186717A1 (en) * 2019-12-24 2021-06-24 Otto Bock Healthcare Lp Four-bar linkage transmission and methods of making, using, and controlling the sam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364A (zh) * 1990-01-26 1991-09-11 奥托伯克矫形外科工业产业管理两合公司 两段整形外科技术辅助器之间的摆动式连器
US20020026246A1 (en) * 2000-08-22 2002-02-28 Imasen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Knee joint structure of artificial limb
JP2004167106A (ja) * 2002-11-21 2004-06-17 Nabco Ltd 柔軟なひざ制動機能をもつ義足
CN103222905A (zh) * 2013-04-28 2013-07-31 清华大学 一种运动瞬心可调式假肢多轴关节
CN208447862U (zh) * 2017-09-30 2019-02-01 北京精博现代假肢矫形器技术有限公司 多轴假肢膝关节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469739B (sv) * 1990-04-02 1993-09-06 Finn Gramnaes Artificiell knaeled
EP0503775A1 (en) * 1991-03-14 1992-09-16 CHAS. A. BLATCHFORD & SONS LIMITED An artificial leg
GB2338653A (en) 1998-06-26 1999-12-29 Blatchford & Sons Ltd A lower limb prosthesis
JP3568149B2 (ja) 1998-10-01 2004-09-22 株式会社ナブコ 義足用荷重ブレーキ
SE518726C2 (sv) * 1999-11-23 2002-11-12 Gramtec Innovation Ab Anordning vid knäledsprotes innefattande polycentrisk länkmekanism
TWI276430B (en) * 2002-11-21 2007-03-21 Nabtesco Corp Prosthetic limb having knee braking function
SE526430C2 (sv) * 2003-10-17 2005-09-13 Oessur Hf Artificiell fleraxlig knäled
US7066964B2 (en) * 2004-03-12 2006-06-27 Hosmer-Dorrance Corporation Prosthetic knee and rotary hydraulic chamber
JP4311752B2 (ja) 2004-03-29 2009-08-12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閉位置を維持可能な切換え弁、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ひざトルク装置および義足
US20140188252A1 (en) * 2011-03-03 2014-07-03 D-Rev: Design For The Other Ninety Percent Polycentric knee joint prosthesis for extreme affordability
EP2879623B1 (en) * 2012-08-01 2019-11-27 Ossur Hf Prosthetic ankle module
JP7016726B2 (ja) * 2017-04-28 2022-02-07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多節リンク膝継手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364A (zh) * 1990-01-26 1991-09-11 奥托伯克矫形外科工业产业管理两合公司 两段整形外科技术辅助器之间的摆动式连器
US20020026246A1 (en) * 2000-08-22 2002-02-28 Imasen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Knee joint structure of artificial limb
JP2004167106A (ja) * 2002-11-21 2004-06-17 Nabco Ltd 柔軟なひざ制動機能をもつ義足
CN103222905A (zh) * 2013-04-28 2013-07-31 清华大学 一种运动瞬心可调式假肢多轴关节
CN208447862U (zh) * 2017-09-30 2019-02-01 北京精博现代假肢矫形器技术有限公司 多轴假肢膝关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397598A1 (en) 2020-12-24
JP2021000215A (ja) 2021-01-07
JP7346093B2 (ja) 2023-09-19
EP3753537A1 (en) 2020-12-23
US11413166B2 (en) 2022-08-16
US20210401590A1 (en) 2021-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76430B (en) Prosthetic limb having knee braking function
US11446166B2 (en) Prosthetic foot with removable flexible members
US10531966B2 (en) Prosthetic joints
US5704945A (en) Brake-action knee joint
US9844448B2 (en) Prosthetic knee
JP3245828B2 (ja) 伸展補助機構を備える義足
US9066819B2 (en) Combined active and passive leg prosthesis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movement with such a system
JP5547091B2 (ja) 整形外科用膝関節ならびに整形外科用膝関節を制御する方法
EP2091472B1 (en) Artificial joint with locking mechanism
US20100292807A1 (en) Stabilising Knee Joint for a Lower Limb Prosthesis
JP2017514569A (ja) 補装具
JPH05237143A (ja) 義 足
EP3610834B1 (en) Lower limb prosthesis
JP3938900B2 (ja) 柔軟なひざ制動機能をもつ義足
EP1075237B1 (en) Knee prosthesis
CN112107398A (zh) 假腿膝关节、制动装置以及载荷位置检测装置
Romo Prosthetic knees
JP3968064B2 (ja) 義足バウンス装置
CN116634970A (zh) 用于控制矫形外科技术装置的关节的方法和该关节
KR20200074841A (ko) 의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