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01784A - 一种应用于离散制造业生产过程的排程约束条件建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离散制造业生产过程的排程约束条件建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01784A
CN112101784A CN202010968192.0A CN202010968192A CN112101784A CN 112101784 A CN112101784 A CN 112101784A CN 202010968192 A CN202010968192 A CN 202010968192A CN 112101784 A CN112101784 A CN 1121017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duction
scheduling
working
time
process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6819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启杰
李骥
刘魁
曹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Cheng Xin High Te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Cheng Xin High Te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Cheng Xin High Te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engdu Cheng Xin High Te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6819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0178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1017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017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3Workflow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6Sequencing of tasks or work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4Manufactu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General Factory Administ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离散制造业生产过程的排程约束条件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订单分析、外协判断、工艺检查、生产资源分析、限制条件检查、生产能力评估、开工条件判断、工序管理。本发明尽可能全面覆盖了离散制造实际生产中的各个环节,使得精确的约束限制条件能够为计划排程提供强有力支撑;提高了计划排程系统的效率、缩减的系统运算时间,增强了计划排程系统实际使用效果;通过提升计划排程系统的效率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和难度,能够应付快速变化的生产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离散制造业生产过程的排程约束条件建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离散制造生产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离散制造业生产过程的排程约束条件建立方法。
背景技术
离散制造业计划排程是工业4.0这一新的时代发展潮流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最终目的是将智能算法应用到实际生产车间中解决实际的生产问题,使车间变得更加智能,提高国产分布式数控系统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借助计划排程系统可以大幅减少排程时间,节约企业的物料、机器和人力资源,提高生产资料的利用率,使得管理人员对突发情况的处理更能得心应手,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大幅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并且,更加智能化的计划排程系统使管理人员如虎添翼,大幅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和难度,而且能应付快速变化的车间环境,使得智能制造、精准制造和敏捷制造成为可能,为高端装备制造提供有力的支撑,助力的产业升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对离散制造业排程现状及实际情况进行调研与分析,特别针对计划排程的约束限制条件进行了深入研究。重点对在生产过程中对实际排程效果及效率会产生较大影响的工艺信息、工序信息、能力信息、订单信息进行深入剖析提供一种离散制造业生产过程的排程约束条件建立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应用于离散制造业生产过程的排程约束条件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订单分析:根据生产组织方式及生产节拍需要,将订单按照零件的属性进行分类分批投产;同时考虑经济性等因素,对投产任务进行分拆或者组合;同时考虑在碰到异常情况时临时追加订单;
S2,外协判断:针对订单属性及实际生产车间生产情况,对该订单是否需要外协进行判断;如需要进行外协,则将外协厂家作为本公司生产组织的一个延伸,按照内部加工单位组织方法,在MES系统中建立外协厂家相应能力,包括可加工范围、工作日历、工作班次、优先级这方面的信息,在排程时将外协厂家作为一类特殊的生产单元进行全局优化,同时结合物流效率、任务优先级、质量评级这些要素,要求排程的可行解必须满足距离约束、外协数量约束与外协优先约束;
S3,工艺检查:检查BOM结构及工艺路线转换;
S4,生产资源分析:对进行该订单生产所需要的关键设备、设备能力、关键工序、工序时间进行分析和预估;
S5,限制条件检查:对进行该订单生产所需要的各类限制条件进行检查设定,评估是否存在冲突;
S6,生产能力评估:对进行该订单生产所需的人力资源、工位资源、班组生产能力、工作日历进行评估;
S7,开工条件判断:判断是否满足开工条件;
S8,工序管理:对满足开工条件的订单进行开工前的工序管理。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包括如下子步骤:
S301,BOM结构约束条件分解: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存在着约束关系,约束条件分解就是将BOM结构中的工序前后顺序进行分解;
S302,工艺路线转换:如果严格按照 BOM 结构进行排程,排程结果可能无法满足生产需要。如果按照实际加工工艺路线进行排程,排程结果满足了生产需要,但在排程时已经打破了BOM 结构,为保证排程的顺利运行,必须通过信息系统将现有的理论工艺路线转换为实际加工工艺路线;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包括以下子步骤:
S401,关键工序、关键设备评估:关键工序和关键设备一般都是生产过程中最容易产生瓶颈的地方,在进行排程时,有针对性的在求解策略上对关键工序、关键设备进行评估和优化,有利于产生良好的排程效果;
S402,设备能力评估:在进行数据准备时按照规则识别可加工设备的加工能力,包括加工数量、加工时长、可加工材料类型;
S403,工序工时评估:工时是按照某标准进行定额后的估工工时,与实做工时之间存在着差异,在初始排程时根据经验数据乘以系数,并在后续排程过程中不断修正。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包括以下子步骤:
S501,生产计划时间提取;
S502,工位不可开工时间窗口:默认情况下按照正常的工作日历和班次进行排程,在实际运行中会碰到设备保养、维修等原因导致无法按照正常情况执行,可通过设置工位的不可开工时间窗口,在排程时响应;
S503,检验时间设置:检验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占用了很大的比重,很多的检验动作参与到生产管理过程中,对于最终产品的交付时间节点造成不小的影响,在进行计划排程过程中,将检验时间也作为排程的条件之一;
S504,周转时间设置:工序间的周转时间也存在着较大的灵活性,不同工位、不同车间之间的周转要求和周转时间也不一样。
进一步的,所述生产计划时间提取,主要考虑最晚完工时间、最早开工时间、订单的优先级这三方面的约束。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6包括以下子步骤:
S601,工位信息设置如果责任主体是设备,人员只是负责操作这个设备,那么该设备可以独立成一个工位;如果责任主体是加工人员,则人员或团队作为一个工位;计划排程时,安排作业到某一个工位而不是具体的加工人员;
S602,工位资源分组;将有相似能力的工位进行分组,并与制造属性进行关联,排程时可以共用分组,实现对资源的细化;
S603,班组工作能力评估:根据生产管理中常用的管理维度,以工种加制造属性的方式评估班组的工作能力,实现任务定向安排;
S604,工作日历和班次设置:排程需要对设备或人员的工作时间安排有明确的体现,通过工作日历和班次设置,从横向区别出周末、节假日、固定休息日;从纵向区别出工作时间与非工作时间。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8包括以下子步骤:
S801,已排和未排工序衔接:某些订单可有部分工序已排程而作为约束输入剩余工序则参与全局排程,工序衔接的目的安排好已排工序与待排工序之间先后顺序;
S802,工序资源需求分析:对于离散型制造业每一道工序,根据任务态势、生产现场负荷等情况,分析评估该工序对人力、设备、原材料、工艺文件的需求;
S803,工序多前驱、多后继的优先关系:每道工序可对应多个前驱及多个后继而形成优先关系,确定前驱、后继关系是排程的必要条件;
S804,工序耦合管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将某几道相临的工序打包安排到同一个车间或工位进行生产,这种工序耦合情况根据生产情况出现不同结合。通过工序耦合管理,将相关工序进行组合后提供给排程,实现排程结果与实际生产的一致性;
S805,工序拆分:为解决排程时某零件数量或工时量特别大,安排到一个工位将导致工期特别长的问题,增加工序拆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尽可能全面覆盖了离散制造实际生产中的各个环节,使得精确的约束限制条件能够为计划排程提供强有力支撑;提高了计划排程系统的效率、缩减的系统运算时间,增强了计划排程系统实际使用效果;通过提升计划排程系统的效率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和难度,能够应付快速变化的生产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一种应用于离散制造业生产过程的排程约束条件建立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S1,订单分析,根据生产组织方式及生产节拍需要,将订单按照零件的属性进行分类分批投产;同时考虑经济性等因素,对投产任务进行分拆或者组合;同时考虑在碰到异常情况时临时追加订单;
S2,外协判断,针对订单属性及实际生产车间生产情况,对该订单是否需要外协进行判断;如需要进行外协,则将外协厂家作为本公司生产组织的一个延伸,按照内部加工单位组织方法,在MES系统中建立外协厂家相应能力,包括可加工范围、工作日历、工作班次、优先级等信息,在排程时将外协厂家作为一类特殊的生产单元进行全局优化,同时结合物流效率、任务优先级、质量评级等要素,要求排程的可行解必须满足距离约束、外协数量约束与外协优先约束;
S3,工艺检查,检查BOM结构及工艺路线转换;
S4,生产资源分析,对进行该订单生产所需要的关键设备、设备能力、关键工序、工序时间进行分析和预估;
S5,限制条件检查,对进行该订单生产所需要的各类限制条件进行检查设定,评估是否存在冲突;
S6,生产能力评估,对进行该订单生产所需的人力资源、工位资源、班组生产能力、工作日历进行评估;
S7,开工条件判断,判断是否满足开工条件;
S8,工序管理,对满足开工条件的订单进行开工前的工序管理。
本实施例中,工艺检查,包含BOM结构约束条件分解和工艺路线转换。针对BOM结构约束条件分解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以下约束关系:1)C1、C2完工后,B1才可能开工;2)C3完工后,B2才可能开工;3)B1、B2完工后,A才可能开工;4)C1、C2、C3无直接有关联;5)B1、B2无直接关联。约束条件分解就是将BOM结构中的工序前后顺序进行分解;针对工艺路线转换,如果严格按照 BOM 结构进行排程,排程结果可能无法满足生产需要。如果按照实际加工工艺路线进行排程,排程结果满足了生产需要,但在排程时已经打破了BOM 结构,为保证排程的顺利运行,必须通过信息系统将现有的理论工艺路线转换为实际加工工艺路线。
本实施例中,生产资源分析包括:关键工序、关键设备评估,关键工序和关键设备一般都是生产过程中最容易产生瓶颈的地方,在进行排程时,有针对性的在求解策略上对关键工序、关键设备进行评估和优化,有利于产生良好的排程效果;设备能力评估,在进行数据准备时按照规则识别可加工设备的加工能力,包括加工数量、加工时长、可加工材料类型等;工序工时评估,工时是按照某标准进行定额后的估工工时,与实做工时之间存在着差异,在初始排程时根据经验数据乘以系数,并在后续排程过程中不断修正。
本实施例中,限制条件检查包括:生产计划时间提取,针对生产计划主要考虑最晚完工时间、最早开工时间、订单的优先级这三方面的约束;工位不可开工时间窗口,默认情况下按照正常的工作日历和班次进行排程,在实际运行中会碰到设备保养、维修等原因导致无法按照正常情况执行,可通过设置工位的不可开工时间窗口,在排程时响应;检验时间设置,检验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占用了很大的比重,很多的检验动作参与到生产管理过程中,对于最终产品的交付时间节点造成不小的影响;在进行计划排程过程中,将检验时间也作为排程的条件之一;周转时间设置,工序间的周转时间也存在着较大的灵活性,不同工位、不同车间之间的周转要求和周转时间也不一样;可以采用以下2 种方式进行周转时间设置,1) 根据经验数据,设置每道工序周转时间;2) 固定时间点周转。
本实施例中,生产能力评估包括:工位信息设置,如果责任主体是设备,人员只是负责操作这个设备,那么该设备可以独立成一个工位;如果责任主体是加工人员,则人员或团队作为一个工位;计划排程时,安排作业到某一个工位而不是具体的加工人员;工位资源分组,将有相似能力的工位进行分组,并与制造属性进行关联,排程时可以共用分组,实现对资源的细化;班组工作能力评估,根据生产管理中常用的管理维度,以工种加制造属性的方式评估班组的工作能力,实现任务定向安排;工作日历和班次设置,排程需要对设备或人员的工作时间安排有明确的体现,通过工作日历和班次设置,从横向区别出周末、节假日、固定休息日等信息;从纵向区别出工作时间与非工作时间。
本实施例中,工序管理包括:已排和未排工序衔接,某些订单可有部分工序已排程而作为约束输入剩余工序则参与全局排程,工序衔接的目的安排好已排工序与待排工序之间先后顺序;工序资源需求分析,对于离散型制造业每一道工序,根据任务态势、生产现场负荷等情况,分析评估该工序对人力、设备、原材料、工艺文件等资源的需求;工序多前驱、多后继的优先关系,每道工序可对应多个前驱及多个后继而形成优先关系,比如“装配”工序,需要所有下属零件图纸完成相应的工序(如数铣,钳)后才能够满足开工条件,则该工序将对应多个前驱工序;确定前驱、后继关系是排程的必要条件;工序耦合管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将某几道相临的工序打包安排到同一个车间或工位进行生产,这种工序耦合情况根据生产情况出现不同结合;通过工序耦合管理,将相关工序进行组合后提供给排程,实现排程结果与实际生产的一致性;工序拆分,为解决排程时某零件数量或工时量特别大,安排到一个工位将导致工期特别长的问题,增加工序拆分。
本发明通过尽可能全面覆盖了离散制造实际生产中的各个环节,使得精确的约束限制条件能够为计划排程提供强有力支撑;提高了计划排程系统的效率、缩减的系统运算时间,增强了计划排程系统实际使用效果;通过提升计划排程系统的效率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和难度,能够应付快速变化的生产环境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7)

1.一种应用于离散制造业生产过程的排程约束条件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订单分析:根据生产组织方式及生产节拍需要,将订单按照零件的属性进行分类分批投产,同时考虑经济性,对投产任务进行分拆或者组合;同时考虑在碰到异常情况时临时追加订单;
S2,外协判断:针对订单属性及实际生产车间生产情况,对该订单是否需要外协进行判断,如需要进行外协,则将外协厂家作为本公司生产组织的一个延伸,按照内部加工单位组织方法,在MES系统中建立外协厂家相应能力,包括可加工范围、工作日历、工作班次、优先级,在排程时将外协厂家作为一类特殊的生产单元进行全局优化,同时结合物流效率、任务优先级、质量评级这些要素,要求排程的可行解必须满足距离约束、外协数量约束与外协优先约束;
S3,工艺检查:检查BOM结构及工艺路线转换;
S4,生产资源分析:对该订单生产所需要的关键设备、设备能力、关键工序、工序时间进行分析和预估;
S5,限制条件检查:对该订单生产所需要的各类限制条件进行检查设定,评估是否存在冲突;
S6,生产能力评估:对该订单生产所需的人力资源、工位资源、班组生产能力、工作日历进行评估;
S7,开工条件判断:判断是否满足开工条件;
S8,工序管理:对满足开工条件的订单进行开工前的工序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离散制造业生产过程的排程约束条件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以下子步骤:
S301,BOM结构约束条件分解: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存在着约束关系,约束条件分解就是将BOM结构中的工序前后顺序进行分解;
S302,工艺路线转换:如果严格按照 BOM 结构进行排程,排程结果可能无法满足生产需要;如果按照实际加工工艺路线进行排程,排程结果满足了生产需要,但在排程时已经打破了BOM 结构,为保证排程的顺利运行,必须通过信息系统将现有的理论工艺路线转换为实际加工工艺路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离散制造业生产过程的排程约束条件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包括以下子步骤:
S401,关键工序、关键设备评估:关键工序和关键设备一般都是生产过程中最容易产生瓶颈的地方,在进行排程时,有针对性的在求解策略上对关键工序、关键设备进行评估和优化,有利于产生良好的排程效果;
S402,设备能力评估:在进行数据准备时按照规则识别可加工设备的加工能力,包括加工数量、加工时长、可加工材料类型;
S403,工序工时评估:工时是按照某标准进行定额后的估工工时,与实做工时之间存在着差异,在初始排程时根据经验数据乘以系数,并在后续排程过程中不断修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离散制造业生产过程的排程约束条件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包括以下子步骤:
S501,生产计划时间提取;
S502,工位不可开工时间窗口:默认情况下按照正常的工作日历和班次进行排程,在实际运行中会碰到设备保养、维修导致无法按照正常情况执行,可通过设置工位的不可开工时间窗口,在排程时响应;
S503,检验时间设置:检验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占用了很大的比重,很多的检验动作参与到生产管理过程中,对于最终产品的交付时间节点造成不小的影响;在进行计划排程过程中,将检验时间也作为排程的条件之一;
S504,周转时间设置:工序间的周转时间也存在着较大的灵活性,不同工位、不同车间之间的周转要求和周转时间也不一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离散制造业生产过程的排程约束条件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计划时间提取,主要考虑最晚完工时间、最早开工时间、订单的优先级这三方面的约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离散制造业生产过程的排程约束条件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包括以下子步骤:
S601,工位信息设置:如果责任主体是设备,人员只是负责操作这个设备,那么该设备可以独立成一个工位,如果责任主体是加工人员,则人员或团队作为一个工位;计划排程时,安排作业到某一个工位而不是具体的加工人员;
S602,工位资源分组:将有相似能力的工位进行分组,并与制造属性进行关联,排程时可以共用分组,实现对资源的细化;
S603,班组工作能力评估:根据生产管理中常用的管理维度,以工种加制造属性的方式评估班组的工作能力,实现任务定向安排;
S604,工作日历和班次设置:从横向区别出周末、节假日、固定休息日,从纵向区别出工作时间与非工作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离散制造业生产过程的排程约束条件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8包括以下子步骤:
S801,已排和未排工序衔接:已排和未排工序衔接,某些订单可有部分工序已排程而作为约束输入剩余工序则参与全局排程,工序衔接的目的安排好已排工序与待排工序之间先后顺序;
S802,工序资源需求分析:对于离散型制造业每一道工序,根据任务态势、生产现场负荷这些情况,分析评估该工序对人力、设备、原材料、工艺文件的需求;
S803,工序多前驱、多后继的优先关系:每道工序可对应多个前驱及多个后继而形成优先关系;
S804,工序耦合管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将某几道相临的工序打包安排到同一个车间或工位进行生产,这种工序耦合情况根据生产情况出现不同结合;通过工序耦合管理,将相关工序进行组合后提供给排程,实现排程结果与实际生产的一致性;
S805,工序拆分:为解决排程时某零件数量或工时量特别大,安排到一个工位将导致工期特别长的问题,增加工序拆分。
CN202010968192.0A 2020-09-15 2020-09-15 一种应用于离散制造业生产过程的排程约束条件建立方法 Pending CN1121017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68192.0A CN112101784A (zh) 2020-09-15 2020-09-15 一种应用于离散制造业生产过程的排程约束条件建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68192.0A CN112101784A (zh) 2020-09-15 2020-09-15 一种应用于离散制造业生产过程的排程约束条件建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01784A true CN112101784A (zh) 2020-12-18

Family

ID=73759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68192.0A Pending CN112101784A (zh) 2020-09-15 2020-09-15 一种应用于离散制造业生产过程的排程约束条件建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01784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92288A (zh) * 2021-07-28 2021-11-02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非等同并行机模型的下料计划排程方法
CN114240095A (zh) * 2021-12-01 2022-03-25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一种面向复杂场景的基于pbom工艺拆分件的生产方法
CN116957250A (zh) * 2023-07-13 2023-10-27 铁科(北京)轨道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离散制造业的生产计划排产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7234167A (zh) * 2023-11-10 2023-12-15 欣润新材料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电焊场所用门帘生产线智能监测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3373A (zh) * 2009-09-16 2010-03-17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生成生产订单备料分录的方法及装置
CN101957954A (zh) * 2010-10-18 2011-01-26 上海电机学院 离散型制造业生产管控优化方法
CN106779308A (zh) * 2016-11-23 2017-05-31 智能云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离散制造的车间生产计划排产的系统与方法
CN111126748A (zh) * 2019-10-30 2020-05-08 江山雷钧智能制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离散制造业的动态生产计划排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3373A (zh) * 2009-09-16 2010-03-17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生成生产订单备料分录的方法及装置
CN101957954A (zh) * 2010-10-18 2011-01-26 上海电机学院 离散型制造业生产管控优化方法
CN106779308A (zh) * 2016-11-23 2017-05-31 智能云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离散制造的车间生产计划排产的系统与方法
CN111126748A (zh) * 2019-10-30 2020-05-08 江山雷钧智能制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离散制造业的动态生产计划排程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92288A (zh) * 2021-07-28 2021-11-02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非等同并行机模型的下料计划排程方法
CN113592288B (zh) * 2021-07-28 2023-10-10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非等同并行机模型的下料计划排程方法
CN114240095A (zh) * 2021-12-01 2022-03-25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一种面向复杂场景的基于pbom工艺拆分件的生产方法
CN114240095B (zh) * 2021-12-01 2023-05-05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一种面向复杂场景的基于pbom工艺拆分件的生产方法
CN116957250A (zh) * 2023-07-13 2023-10-27 铁科(北京)轨道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离散制造业的生产计划排产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7234167A (zh) * 2023-11-10 2023-12-15 欣润新材料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电焊场所用门帘生产线智能监测系统
CN117234167B (zh) * 2023-11-10 2024-02-02 欣润新材料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电焊场所用门帘生产线智能监测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01784A (zh) 一种应用于离散制造业生产过程的排程约束条件建立方法
US8606386B2 (en) Multi-agent system for distributed manufacturing scheduling with Genetic Algorithms and Tabu Search
Ni et 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for effective maintenance operations
CN100351723C (zh) 用于自动化制造环境的代理人反应式调度
CN107016449B (zh) 一种基于跨企业动态计划排程的智能制造方法
Lee et al. Operational efficiency
Cao et al. An adaptive scheduling algorithm for dynamic jobs for dealing with the flexible job shop scheduling problem
Kuo et al. Industry 4.0 enabling manufacturing competitiveness: Delivery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based on theory of constraints
CN102467699A (zh) 对缺陷管理建模及基于缺陷管理处理缺陷的方法
Ruppert et al. Estimation of machine setup and changeover times by survival analysis
CN110619014A (zh) 一种基于etl的数据抽取方法
Özbayrak et al. A flexible and adaptable planning and control system for an MTO supply chain system
CN116258337A (zh) 一种基于企业制造运营的产业链协同管理系统
Ingemansson et al. Reducing bottle‐necks in a manufacturing system with automatic data collection and discrete‐event simulation
Zhao et al. A dynamic rescheduling model with multi-agent system and its solution method
CN116934044A (zh) 基于mom系统的产品生产调度方法
Perwitz et al. Simulation-based evaluation of performance benefits from flexibility in assembly systems and matrix production
Zhou et al. The methodology for business process optimized design
CN103824162B (zh) 一种基于指令链的可靠性与性能一体化柔性工作流实现方法
Powell et al. MES support for lean production
Fauadi et al. AGENT-BASED discrete event simulation–system dynamics approach to optimize manufacturing system with maintenance activities
Kaltwasser et al. Hierarchical control of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Lendermann et al. Scheduling and simulation in wafer fabs: competitors, independent players or amplifiers?
Perera et al. Mathematical model for dynamic cell formation in fast fashion apparel manufacturing stage
Kempa et al. A Discrete-Time Queueing Model of a Bottleneck with an Energy-Saving Mechanism Based on Setup and Shutdown Tim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