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01706A - 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可视化监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可视化监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01706A
CN112101706A CN202010749222.9A CN202010749222A CN112101706A CN 112101706 A CN112101706 A CN 112101706A CN 202010749222 A CN202010749222 A CN 202010749222A CN 112101706 A CN112101706 A CN 1121017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ty
index
development
target
coordin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4922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01706B (zh
Inventor
孙彩歌
樊风雷
张昇永
宋春城
吴林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74922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017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017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017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017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017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20/00Scenes; Scene-specific elements
    • G06V20/50Context or environment of the image
    • G06V20/52Surveillance or monitoring of activities, e.g. for recognising suspicious object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可视化监测方法、装置及设备,所述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可视化监测方法包括:获取各个目标城市的协调发展指标、所述协调发展指标对所述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影响权重和所述目标城市在预设的虚拟城市地图中的目标位置;根据所述目标城市的协调发展指标,所述协调发展指标的影响权重以及预设的城市协调发展度计算策略,得到所述目标城市的城市协调发展度;根据所述目标城市的城市协调发展度,在虚拟城市地图中所述目标位置处构建可视化监测图像;向用户展示包含所述可视化监测图像的虚拟城市地图。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高城市协调发展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并且使用户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各个目标城市协调发展程度。

Description

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可视化监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可视化监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现如今城市化的发展迅猛,城市化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城市化通常会基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资源和能源消耗以及用地扩张,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而从另一个角度,生态环境的破坏也会对城市化发展产生一定的约束。因此,如何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情况,从而合理调整发展路线是人类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目前获取城市协调发展程度的方式,还只能通过人为的统计评估去实现,一方面其获取的城市协调发展的情况往往不够准确,不能够真实地反应出城市协调发展的现状,另一方面统计评估的方式耗时耗力,用户很难快速直观地了解到实际情况。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可视化监测方法、装置及设备,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可视化监测方法,包括:
获取各个目标城市的协调发展指标、所述协调发展指标对所述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影响权重和所述目标城市在预设的虚拟城市地图中的目标位置;
根据所述目标城市的协调发展指标,所述协调发展指标的影响权重以及预设的城市协调发展度计算策略,得到所述目标城市的城市协调发展度;
根据所述目标城市的城市协调发展度,在虚拟城市地图中所述目标位置处构建可视化监测图像;其中,所述可视化监测图像以所述城市协调发展度为显示属性;
向用户展示包含所述可视化监测图像的虚拟城市地图。
可选的,所述协调发展指标包括城市化指标和生态环境指标;其中,所述城市化指标包括人口城市化指标、经济城市化指标、用地城市化指标以及社会城市化指标;所述生态环境指标包括生态环境水平指标以及环境污染水平指标。
可选的,所述人口城市化指标包括常住人口增长率、户籍人口增长率以及从业人口增长率;所述经济城市化指标包括GDP增长率、人均GDP增长率以及第三产业产值增长率;所述用地城市化指标包括建成区面积增长率以及道路里程增长率;所述社会城市化指标包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医护人员数增长率以及教师数增长率;
所述生态环境水平指标包括绿化覆盖面积增长率、绿地面积增长率以及公园面积增长率;所述环境污染水平指标包括工业废水排放量增长率以及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增长率。
可选的,所述获取所述协调发展指标对所述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影响权重,包括步骤:
获取所述协调发展指标i对协调发展指标j的重要性程度aij
获取重要性程度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λmax所对应的特征向量w;其中,所述重要性程度矩阵A由所述重要性程度aij构成;
根据所述特征向量w,得到所述协调发展指标对评价城市协调发展的影响权重。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特征向量w,得到所述协调发展指标对评价城市协调发展的影响权重,包括步骤:
获取所述重要性程度矩阵A的随机一致性比率、一般一致性指标以及最大特征根λmax
若所述随机一致性比率不满足第一预设标准,且所述一般一致性指标以及最大特征根λmax不满足第二预设标准,调整所述重要性程度矩阵A中的重要性程度aij,以使所述随机一致性比率满足第一预设标准,或者所述一般一致性指标以及最大特征根λmax满足第二预设标准。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城市的协调发展指标,所述协调发展指标的影响权重以及预设的城市协调发展度计算策略,得到所述目标城市的城市协调发展度,包括步骤:
将所述目标城市的城市化指标以及所述城市化指标的影响权重输入预设的城市化发展度计算公式,得到所述目标城市的城市化发展度;
将所述目标城市的生态环境指标以及所述生态环境指标的影响权重输入预设的生态环境发展度计算公式,得到所述目标城市的生态环境发展度;
将所述目标城市的城市化发展度和生态环境发展度输入预设的城市协调发展度计算公式,得到所述目标城市的城市协调发展度。
可选的,所述显示属性为色彩属性,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城市的城市协调发展度,在虚拟城市地图中所述目标位置处构建可视化监测图像,包括步骤:
根据所述城市协调发展度与所述色彩属性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城市的城市协调发展度对应的目标色彩;
在所述虚拟城市地图中所述目标位置处构建可视化监测图像;其中,所述可视化监测图像的色彩为所述目标色彩。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城市的协调发展指标,所述协调发展指标的影响权重以及预设的城市协调发展度计算策略,得到所述目标城市的城市协调发展度之前,包括步骤:
根据第一离差标准化计算策略,对所述人口城市化指标、经济城市化指标、用地城市化指标、社会城市化指标以及生态环境水平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根据第二离差标准化计算策略,对所述环境污染水平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可视化监测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各个目标城市的协调发展指标、所述协调发展指标对所述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影响权重和所述目标城市在预设的虚拟城市地图中的目标位置;
第一运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城市的协调发展指标,所述协调发展指标的影响权重以及预设的城市协调发展度计算策略,得到所述目标城市的城市协调发展度;
第一构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城市的城市协调发展度,在虚拟城市地图中所述目标位置处构建可视化监测图像;其中,所述可视化监测图像以所述城市协调发展度为显示属性;
第一显示单元,用于向用户展示包含所述可视化监测图像的虚拟城市地图。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可视化监测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可视化监测方法的步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获取各个目标城市的协调发展指标、所述协调发展指标对所述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影响权重和所述目标城市在预设的虚拟城市地图中的目标位置;根据所述目标城市的协调发展指标,所述协调发展指标的影响权重以及预设的城市协调发展度计算策略,得到所述目标城市的城市协调发展度;根据所述目标城市的城市协调发展度,在所述虚拟城市地图中所述目标位置处构建可视化监测图像;其中,所述可视化监测图像以所述城市协调发展度为显示属性;向用户展示包含所述可视化监测图像的虚拟城市地图。本申请实施例综合考量了不同协调发展指标对所述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影响权重,提高城市协调发展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并且,通过向用户展示包含可视化监测图像的虚拟城市地图,能够让用户能够更为直观便捷地获取、对比各个目标城市当前的协调发展程度。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可视化监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可视化监测方法中S101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可视化监测方法中S102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可视化监测方法中S103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虚拟城市地图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可视化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可视化监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请参阅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可视化监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获取各个目标城市的协调发展指标、所述协调发展指标对所述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影响权重和所述目标城市在预设的虚拟城市地图中的目标位置。
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可视化监测设备(以下简称可视化监测设备)获取各个目标城市的协调发展指标、所述协调发展指标对所述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影响权重和所述目标城市在预设的虚拟城市地图中的目标位置。
其中,所述目标城市既可以为中国境内的城市,也可以为中国境外的城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中国境内的若干个城市作为所述目标城市。
下面分别对目标城市的协调发展指标、所述协调发展指标对所述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影响权重以及所述目标城市在预设的虚拟城市地图中的目标位置进行详细说明:
(1)目标城市的协调发展指标。
目标城市的协调发展指标为目标城市协调发展程度的影响参数
具体地,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协调发展指标包括城市化指标和生态环境指标。其中,所述城市化指标包括人口城市化指标、经济城市化指标、用地城市化指标以及社会城市化指标。所述生态环境指标包括生态环境水平指标以及环境污染水平指标。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可以对人口城市化指标、经济城市化指标、用地城市化指标、社会城市化指标、生态环境水平指标以及环境污染水平指标进行更为详细的划分。
所述人口城市化指标包括常住人口增长率、户籍人口增长率以及从业人口增长率;所述经济城市化指标包括GDP增长率、人均GDP增长率以及第三产业产值增长率;所述用地城市化指标包括建成区面积增长率以及道路里程增长率;所述社会城市化指标包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医护人员数增长率以及教师数增长率。
所述生态环境水平指标包括绿化覆盖面积增长率、绿地面积增长率以及公园面积增长率;所述环境污染水平指标包括工业废水排放量增长率以及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增长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视化监测设备通过与目标城市的政府电子政务系统对接,实时获取目标城市的协调发展指标。
(2)所述协调发展指标对所述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影响权重。
不同的协调发展指标对城市协调发展的影响程度不同,通过获取协调发展指标对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影响权重,能够更准确地分析城市协调发展的程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获取协调发展指标对城协调发展的影响权重,请参阅图2,步骤S101包括S1011~S1013,具体如下:
S1011:获取所述协调发展指标i对协调发展指标j的重要性程度aij
所述重要性程度是指不同协调发展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具体地,重要性程度aij为所述协调发展指标i对协调发展指标j的重要性程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重要性程度的衡量标准采用1~9标度法。具体地,若协调发展指标i与协调发展指标j同等重要,则重要性程度为1,该重要性程度为一个量化值;若协调发展指标i比协调发展指标j稍微重要,则重要性程度为3;若协调发展指标i比协调发展指标j较强重要,则重要性程度为5;若协调发展指标i比协调发展指标j强烈重要,则重要性程度为7;若协调发展指标i比协调发展指标j较为极端重要,则重要性程度为9;若协调发展指标i与协调发展指标j的处于同等重要与稍微重要之间,则重要性程度为2,以此类推,重要性程度分别为4,6,8。
所述协调发展指标i对协调发展指标j的重要性程度预先存储在可视化监测设备中。
S1012:获取重要性程度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λmax所对应的特征向量w;其中,所述重要性程度矩阵A由所述重要性程度aij构成。
所述重要性程度矩阵A由所述重要性程度aij构成,所述重要性程度矩阵A具体表示如下:
Figure BDA0002609462310000061
如前S1011中所述,重要性程度矩阵A中aij为所述协调发展指标i对协调发展指标j的重要性程度。
可视化监测设备根据重要性程度矩阵A,获取其最大特征根λmax所对应的特征向量w,具体地,将重要性程度矩阵A输入Aw=λmaxw,求得所有特征根的最大值λmax,以及大特征根λmax所对应的特征向量w。
S1013:根据所述特征向量w,得到所述协调发展指标对评价城市协调发展的影响权重。
可视化监测设备根据所述特征向量w,得到所述协调发展指标对评价城市协调发展的影响权重。
具体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视化监测设备对所述特征向量w进行归一化操作,得到归一化处理后的特征向量。归一化处理后的特征向量中第i个维度的值表示第i个协调发展指标对评价城市协调发展的影响权重。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特征向量w,得到所述协调发展指标对评价城市协调发展的影响权重,还包括步骤:
获取所述重要性程度矩阵A的随机一致性比率、一般一致性指标以及最大特征根λmax;若所述随机一致性比率不满足第一预设标准,且所述一般一致性指标以及最大特征根λmax不满足第二预设标准,调整所述重要性程度矩阵A中的重要性程度aij,以使所述随机一致性比率满足第一预设标准,或者所述一般一致性指标以及最大特征根λmax满足第二预设标准。
具体地,可视化监测设备将最大特征根λmax以及协调发展指标的个数输入预设的一般一致性指标计算公式,得到一般一致性指标CI,其中,预设的一般一致性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609462310000071
之后,可视化监测设备根据所述一般一致性指标CI和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输入预设的随机一致性比率计算公式,得到随机一致性比率CR,其中,预设的随机一致性比率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609462310000072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预先存储在可视化监测设备中,根据重要性程度矩阵A的阶数确定。因此,根据获取的一般一致性指标CI和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即可得到随机一致性比率CR。
最后,可视化监测设备判断随机一致性比率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标准,以及所述一般一致性指标以及最大特征根λmax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标准。
其中,第一预设标准为随机一致性比率CR小于0.1,第二预设标准为最大特征根λmax等于n且CI等于0。
若所述随机一致性比率不满足第一预设标准,且所述一般一致性指标以及最大特征根λmax不满足第二预设标准,调整所述重要性程度矩阵A中的重要性程度aij,以使所述随机一致性比率满足第一预设标准,或者所述一般一致性指标以及最大特征根λmax满足第二预设标准。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预设标准以及第二预设标准的值并不唯一,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S102:根据所述目标城市的协调发展指标,所述协调发展指标的影响权重以及预设的城市协调发展度计算策略,得到所述目标城市的城市协调发展度。
所述协调发展指标包括城市化指标和生态环境指标,可视化监测设备根据目标城市的城市化指标和生态环境指标以及每个指标的影响权重,分别计算目标城市的城市化发展度和生态环境发展度,再根据目标城市的城市化发展度和生态环境发展度,获取所述目标城市的城市协调发展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取目标城市的城市协调发展度之前,对所述城市化指标和生态环境指标均进行标准化处理,以使所有指标的量纲和数量级大小相同。
具体地,可视化监测设备根据第一离差标准化计算策略,对所述人口城市化指标、经济城市化指标、用地城市化指标、社会城市化指标以及生态环境水平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以可视化监测设备对人口城市化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的过程为例:
可视化监测设备将人口城市化指标的值输入第一离差标准化计算公式
Figure BDA0002609462310000081
中,其中xi表示第i个人口城市化指标的值,min(x)表示人口城市化指标的值的最小值,max(x)表示人口城市化指标的值的最大值,xi’表示标准化处理后第i个人口城市化指标的值。
对于经济城市化指标、用地城市化指标、社会城市化指标以及生态环境水平指标的标准化处理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生态环境指标中包括环境污染水平指标较为特殊,环境污染水平指标与生态环境水平负相关,因而,可视化监测设备需根据第二离差标准化计算策略,对所述环境污染水平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具体地,可视化监测设备将环境污染水平指标的值输入第二离差标准化计算公式
Figure BDA0002609462310000082
中,其中,yi表示第i个环境污染水平指标的值,min(y)表示环境污染水平指标的值的最小值,max(y)表示环境污染水平指标的值的最大值,yi’表示标准化处理后第i个环境污染水平指标的值。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为准确地获取到目标城市的城市协调发展度,请参阅图3,步骤S102包括步骤S1021~S1023,具体如下:
S1021:将所述目标城市的城市化指标以及所述城市化指标的影响权重输入预设的城市化发展度计算公式,得到所述目标城市的城市化发展度。
可视化监测设备将所述目标城市的城市化指标以及所述城市化指标的影响权重输入预设的城市化发展度计算公式,得到所述目标城市的城市化发展度。
其中,所述目标城市的城市化发展度表示城市化发展水平评价的量化值。
具体地,所述预设的城市化发展度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609462310000083
所述gi表示目标城市的第i个城市化指标,wi表示第i个城市化指标的影响权重,m表示一共有m个城市化指标,u(g)表示目标城市的城市化发展度。
S1022:将所述目标城市的生态环境指标以及所述生态环境指标的影响权重输入预设的生态环境发展度计算公式,得到所述目标城市的生态环境发展度。
可视化监测设备将所述目标城市的生态环境指标以及所述生态环境指标的影响权重输入预设的生态环境发展度计算公式,得到所述目标城市的生态环境发展度。
其中,所述目标城市的生态环境发展度表示生态环境发展水平评价的量化值。
具体地,所述预设的生态环境发展度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609462310000091
hi表示目标城市的第i个生态环境指标,qi表示第i个生态环境指标的影响权重,n表示一共有n个生态环境指标,e(h)表示目标城市的生态环境发展度。
S1023:将所述目标城市的城市化发展度和生态环境发展度输入预设的城市协调发展度计算公式,得到所述目标城市的城市协调发展度。
可视化监测设备将所述目标城市的城市化发展度和生态环境发展度输入预设的城市协调发展度计算公式,得到所述目标城市的城市协调发展度。
其中,预设的城市协调发展度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609462310000092
Figure BDA0002609462310000093
T=αu(x)+βe(y)
C表示目标城市的城市协调度,K表示调节系数,K≥2,各目标城市的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发展同等重要的情况下取K=2,T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综合水平评价指数,α、β为待定权重系数,当各城市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发展同等重要时取α=β=0.5,D表示目标城市的城市协调发展度。
S103:根据所述目标城市的城市协调发展度,在虚拟城市地图中所述目标位置处构建可视化监测图像;其中,所述可视化监测图像以所述城市协调发展度为显示属性。
所述虚拟城市地图为包括各个目标城市的地理行政区域的地图,每个目标城市在虚拟城市地图中均对应一个目标位置,根据所述目标位置可以确定可视化监测图像在所述虚拟地图中的何处进行显示。
所述可视化监测图像是以所述城市协调发展度为显示属性的,其中,所述显示属性可以为可视化监测图像的色彩,也可以为可视化监测图像的高度。
若所述显示属性为可视化监测图像的色彩属性,所述可视化监测图像的形状可以是目标城市的地理行政区域图的形状。
若所述显示属性为可视化监测图像的高度属性,所述可视化监测图像的形状可以为柱状体、长方体等任意具有高度属性的形状。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若所述显示属性为色彩属性,请参阅图4,步骤S103包括步骤S1031~S1032,具体如下:
S1031:根据所述城市协调发展度与所述色彩属性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城市的城市协调发展度对应的目标色彩。
在可视化监测设备中预先存储有城市协调发展度与色彩属性之间的对应关系,可视化监测设备根据目标城市的城市协调发展度确定其对应的目标色彩。
其中,所述目标色彩可以为RGB色彩,也可以为灰度值。
S1032:在所述虚拟城市地图中所述目标位置处构建可视化监测图像;其中,所述可视化监测图像的色彩为所述目标色彩。
可视化监测设备确定所述目标城市的目标位置,在所述目标位置处构建可视化监测图像,所述可视化监测图像的色彩为所述目标色彩。
S104:向用户展示包含所述可视化监测图像的虚拟城市地图。
可视化监测设备向用户展示包含所述可视化监测图像的虚拟城市地图。用户通过浏览所述虚拟城市地图,能够直观地了解到目标城市当前的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情况。
具体地,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虚拟城市地图的示意图。图5显示了珠江三角洲9个目标城市的包含所述可视化监测图像的虚拟城市地图,其以目标城市的协调发展度对应的灰度值为显示属性,灰度值越小,目标城市的协调发展度越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获取各个目标城市的协调发展指标、所述协调发展指标对所述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影响权重和所述目标城市在预设的虚拟城市地图中的目标位置;根据所述目标城市的协调发展指标,所述协调发展指标的影响权重以及预设的城市协调发展度计算策略,得到所述目标城市的城市协调发展度;根据所述目标城市的城市协调发展度,在所述虚拟城市地图中所述目标位置处构建可视化监测图像;其中,所述可视化监测图像以所述城市协调发展度为显示属性;向用户展示包含所述可视化监测图像的虚拟城市地图。本申请实施例综合考量了不同协调发展指标对所述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影响权重,提高城市协调发展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并且,还能够通过包含可视化监测图像的虚拟城市地图,让用户能够更为直观便捷地获取、对比各个目标城市当前的协调发展程度。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可视化监测设备还可以根据目标城市的城市协调发展度D以及城市协调发展度D与城市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所述目标城市的城市协调发展类型。
具体地,所述类型可以分为8大类,包括:优质协调发展类、良好协调发展类、中度协调发展类、勉强协调发展类、濒临失调衰退类、轻度失调衰退类、中度失调衰退类以及严重失调衰退类。
之后,再根据目标城市的城市发展度与生态环境发展度之间的对比关系,还能够将目标城市的上述8种类型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具体请参阅下方表1:
表1城市协调发展类型的划分标准
Figure BDA0002609462310000111
需要说明的是,表1所示的划分标准仅为一个示例,不具有限定作用。
基于所述城市协调发展类型,能够实现对目标城市进行更为具体的划分,城市协调发展类型相对城市协调发展度更容易让用户了解目标城市的协调发展现状。
请参见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可视化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两者的结合实现成为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可视化监测设备的全部或一部分。该装置6包括第一获取单元61、第一运算单元62、第一构建单元63和第一显示单元64;
第一获取单元61,用于获取各个目标城市的协调发展指标、所述协调发展指标对所述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影响权重和所述目标城市在预设的虚拟城市地图中的目标位置;
第一运算单元62,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城市的协调发展指标,所述协调发展指标的影响权重以及预设的城市协调发展度计算策略,得到所述目标城市的城市协调发展度;
第一构建单元63,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城市的城市协调发展度,在虚拟城市地图中所述目标位置处构建可视化监测图像;其中,所述可视化监测图像以所述城市协调发展度为显示属性;
第一显示单元64,用于向用户展示包含所述可视化监测图像的虚拟城市地图。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获取各个目标城市的协调发展指标、所述协调发展指标对所述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影响权重和所述目标城市在预设的虚拟城市地图中的目标位置;根据所述目标城市的协调发展指标,所述协调发展指标的影响权重以及预设的城市协调发展度计算策略,得到所述目标城市的城市协调发展度;根据所述目标城市的城市协调发展度,在所述虚拟城市地图中所述目标位置处构建可视化监测图像;其中,所述可视化监测图像以所述城市协调发展度为显示属性;向用户展示包含所述可视化监测图像的虚拟城市地图。本申请实施例综合考量了不同协调发展指标对所述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影响权重,提高城市协调发展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并且,还能够通过包含可视化监测图像的虚拟城市地图,让用户能够更为直观便捷地获取、对比各个目标城市当前的协调发展程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获取单元61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协调发展指标i对协调发展指标j的重要性程度aij
第二运算单元,用于获取重要性程度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λmax所对应的特征向量w;其中,所述重要性程度矩阵A由所述重要性程度aij构成;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特征向量w,得到所述协调发展指标对评价城市协调发展的影响权重。
可选的,所述第三获取单元包括:
第四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重要性程度矩阵A的随机一致性比率、一般一致性指标以及最大特征根λmax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若所述随机一致性比率不满足第一预设标准,且所述一般一致性指标以及最大特征根λmax不满足第二预设标准,调整所述重要性程度矩阵A中的重要性程度aij,以使所述随机一致性比率满足第一预设标准,或者所述一般一致性指标以及最大特征根λmax满足第二预设标准。
可选的,所述第一运算单元62包括:
第三运算单元,用于将所述目标城市的城市化指标以及所述城市化指标的影响权重输入预设的城市化发展度计算公式,得到所述目标城市的城市化发展度;
第四运算单元,用于将所述目标城市的生态环境指标以及所述生态环境指标的影响权重输入预设的生态环境发展度计算公式,得到所述目标城市的生态环境发展度;
第五运算单元,用于将所述目标城市的城市化发展度和生态环境发展度输入预设的城市协调发展度计算公式,得到所述目标城市的城市协调发展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构建单元63包括:
色彩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城市协调发展度与所述色彩属性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城市的城市协调发展度对应的目标色彩;
第二构建单元,用于在所述虚拟城市地图中所述目标位置处构建可视化监测图像;其中,所述可视化监测图像的色彩为所述目标色彩。
可选的,所述装置6还包括:
第一标准化单元,用于根据第一离差标准化计算策略,对所述人口城市化指标、经济城市化指标、用地城市化指标、社会城市化指标以及生态环境水平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第二标准化单元,用于根据第二离差标准化计算策略,对所述环境污染水平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请参见图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所述设备7可以包括:处理器70、存储器71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71并可以在所述处理器7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72,例如: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可视化监测程序;所述处理器7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72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的步骤S101至S104。或者,所述处理器7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72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6所示模块61至64的功能。
其中,所述处理器7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处理器70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所述控制设备7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71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器71内的数据,执行控制设备7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的,处理器70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ble Logic Array,PLA)中的至少一个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70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触摸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70中,单独通过一块芯片进行实现。
其中,存储器71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可选的,该存储器71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存储器71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71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指令等)、用于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上面各个方法实施例中涉及到的数据等。存储器71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70的存储装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终端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终端设备实施例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发明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Claims (10)

1.一种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可视化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获取各个目标城市的协调发展指标、所述协调发展指标对所述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影响权重和所述目标城市在预设的虚拟城市地图中的目标位置;
根据所述目标城市的协调发展指标,所述协调发展指标的影响权重以及预设的城市协调发展度计算策略,得到所述目标城市的城市协调发展度;
根据所述目标城市的城市协调发展度,在虚拟城市地图中所述目标位置处构建可视化监测图像;其中,所述可视化监测图像以所述城市协调发展度为显示属性;
向用户展示包含所述可视化监测图像的虚拟城市地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可视化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协调发展指标包括城市化指标和生态环境指标;其中,所述城市化指标包括人口城市化指标、经济城市化指标、用地城市化指标以及社会城市化指标;所述生态环境指标包括生态环境水平指标以及环境污染水平指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可视化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人口城市化指标包括常住人口增长率、户籍人口增长率以及从业人口增长率;所述经济城市化指标包括GDP增长率、人均GDP增长率以及第三产业产值增长率;所述用地城市化指标包括建成区面积增长率以及道路里程增长率;所述社会城市化指标包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医护人员数增长率以及教师数增长率;
所述生态环境水平指标包括绿化覆盖面积增长率、绿地面积增长率以及公园面积增长率;所述环境污染水平指标包括工业废水排放量增长率以及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增长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可视化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协调发展指标对所述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影响权重,包括步骤:
获取所述协调发展指标i对协调发展指标j的重要性程度aij
获取重要性程度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λmax所对应的特征向量w;其中,所述重要性程度矩阵A由所述重要性程度aij构成;
根据所述特征向量w,得到所述协调发展指标对评价城市协调发展的影响权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可视化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特征向量w,得到所述协调发展指标对评价城市协调发展的影响权重,包括步骤:
获取所述重要性程度矩阵A的随机一致性比率、一般一致性指标以及最大特征根λmax
若所述随机一致性比率不满足第一预设标准,且所述一般一致性指标以及最大特征根λmax不满足第二预设标准,调整所述重要性程度矩阵A中的重要性程度aij,以使所述随机一致性比率满足第一预设标准,或者所述一般一致性指标以及最大特征根λmax满足第二预设标准。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可视化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城市的协调发展指标,所述协调发展指标的影响权重以及预设的城市协调发展度计算策略,得到所述目标城市的城市协调发展度,包括步骤:
将所述目标城市的城市化指标以及所述城市化指标的影响权重输入预设的城市化发展度计算公式,得到所述目标城市的城市化发展度;
将所述目标城市的生态环境指标以及所述生态环境指标的影响权重输入预设的生态环境发展度计算公式,得到所述目标城市的生态环境发展度;
将所述目标城市的城市化发展度和生态环境发展度输入预设的城市协调发展度计算公式,得到所述目标城市的城市协调发展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可视化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属性为色彩属性,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城市的城市协调发展度,在虚拟城市地图中所述目标位置处构建可视化监测图像,包括步骤:
根据所述城市协调发展度与所述色彩属性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城市的城市协调发展度对应的目标色彩;
在所述虚拟城市地图中所述目标位置处构建可视化监测图像;其中,所述可视化监测图像的色彩为所述目标色彩。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可视化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城市的协调发展指标,所述协调发展指标的影响权重以及预设的城市协调发展度计算策略,得到所述目标城市的城市协调发展度之前,包括步骤:
根据第一离差标准化计算策略,对所述人口城市化指标、经济城市化指标、用地城市化指标、社会城市化指标以及生态环境水平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根据第二离差标准化计算策略,对所述环境污染水平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9.一种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可视化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各个目标城市的协调发展指标、所述协调发展指标对所述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影响权重和所述目标城市在预设的虚拟城市地图中的目标位置;
第一运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城市的协调发展指标,所述协调发展指标的影响权重以及预设的城市协调发展度计算策略,得到所述目标城市的城市协调发展度;
第一构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城市的城市协调发展度,在虚拟城市地图中所述目标位置处构建可视化监测图像;其中,所述可视化监测图像以所述城市协调发展度为显示属性;
第一显示单元,用于向用户展示包含所述可视化监测图像的虚拟城市地图。
10.一种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可视化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010749222.9A 2020-07-30 2020-07-30 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可视化监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Active CN1121017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49222.9A CN112101706B (zh) 2020-07-30 2020-07-30 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可视化监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49222.9A CN112101706B (zh) 2020-07-30 2020-07-30 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可视化监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01706A true CN112101706A (zh) 2020-12-18
CN112101706B CN112101706B (zh) 2021-10-08

Family

ID=73750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49222.9A Active CN112101706B (zh) 2020-07-30 2020-07-30 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可视化监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0170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19345A (zh) * 2021-02-04 2021-05-18 武汉大学 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相对协调度评价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75886A1 (en) * 2007-07-16 2010-07-15 Bohacs Kevin M Retrodicting Source-Rock Quality And Paleo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CN104765943A (zh) * 2014-03-26 2015-07-08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一种城市化发展质量的综合测度技术方法
CN105469155A (zh) * 2015-12-18 2016-04-06 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动态评估方法
CN108596512A (zh) * 2018-05-09 2018-09-28 武汉大学 服务于主体功能区的城镇发展水平综合评估方法
CN108876003A (zh) * 2018-05-04 2018-11-23 河南大学 一种确定城市未来扩展模式的方法
CN111403050A (zh) * 2020-04-02 2020-07-10 广东高航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城市人口疾病监测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75886A1 (en) * 2007-07-16 2010-07-15 Bohacs Kevin M Retrodicting Source-Rock Quality And Paleo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CN104765943A (zh) * 2014-03-26 2015-07-08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一种城市化发展质量的综合测度技术方法
CN105469155A (zh) * 2015-12-18 2016-04-06 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动态评估方法
CN108876003A (zh) * 2018-05-04 2018-11-23 河南大学 一种确定城市未来扩展模式的方法
CN108596512A (zh) * 2018-05-09 2018-09-28 武汉大学 服务于主体功能区的城镇发展水平综合评估方法
CN111403050A (zh) * 2020-04-02 2020-07-10 广东高航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城市人口疾病监测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19345A (zh) * 2021-02-04 2021-05-18 武汉大学 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相对协调度评价方法及系统
CN112819345B (zh) * 2021-02-04 2022-07-05 武汉大学 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相对协调度评价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01706B (zh) 2021-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08360B (zh) 一种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地理多元流数据时空自相关分析方法
CN106339820B (zh)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水工建筑物实测性态多维度分析方法及系统
Chang A comment on the calculation of the total-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TFEE) index
CN104166549B (zh) 气象要素等值面分析平台及构建方法
CN101853290A (zh)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法
CN111680841B (zh)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CN114638658B (zh) 一种基于bim技术数据共享的工程造价方法及系统
KR102350248B1 (ko) 재난정보의 구축, 관리, 활용을 위한 격자 기반 데이터 변환방법
WO2020108219A1 (zh) 基于交通安全风险的群体划分与差异性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2101706B (zh) 城市协调发展度的可视化监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3366045A (zh) 基于格子Boltzmann的流体可视化仿真方法
CN115511255A (zh) 一种智慧园区的立体智能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4138868B (zh) 空气质量统计分布图绘制方法和装置
CN111046079A (zh) 环境参数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070304A (zh) 一种城市群要素相互作用测度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hen et al. Dynamic simulation of land use changes in Port city: A case study of Dalian, China
CN106446226A (zh) 气象信息的处理及展示方法、系统
CN113837692A (zh) 一种港口作业场地车辆智能调度决策方法及其决策系统
CN106960098A (zh) 一种用数学建模对建筑设计舒适性综合评价的方法
CN111428285A (zh) 一种噪音评估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862106A (zh) 一种城市建设用地更新潜力分析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He et al. Modeling multi-type urban landscape dynamics along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mensions
CN115049158A (zh) 城市系统运行状态的预测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15018536A (zh) 区域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KR101842681B1 (ko) 대규모 생물학적 네트워크를 자동적으로 시각화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