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88461A - 电池组 - Google Patents
电池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088461A CN112088461A CN201980030683.6A CN201980030683A CN112088461A CN 112088461 A CN112088461 A CN 112088461A CN 201980030683 A CN201980030683 A CN 201980030683A CN 112088461 A CN112088461 A CN 11208846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lder
- board
- board connection
- battery pack
- connection pa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5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178 monom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961 swel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889 copper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904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452 restrai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2—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84—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incorporated circuit board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 H01M50/287—Fixing of circuit boards to lids or cov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98—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ing of battery pack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14—Methods for interconnecting adjacent batteries or cells
- H01M50/516—Methods for interconnecting adjacent batteries or cells by welding, soldering or braz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101/00—Articles made by soldering, welding or cutting
- B23K2101/36—Electric or electronic devices
- B23K2101/38—Conducto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6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 H01M50/264—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e.g. straps, tie rods or peripheral fram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电池组包括:电池单体;电路板,用于收集电池单体的状态信息;以及连接线,用于向电路板传输电池单体的状态信息。连接线包括:结合线,从电池单体的一侧延伸到电路板;以及板连接垫,结合为面对电路板并且从结合线连接到其的第一端延伸。板连接垫包括:外部焊接部,形成在板连接垫的外部区域上并且形成为朝向板连接垫的外部凹入;气体排放孔,形成在板连接垫的内部区域中并且形成为闭合环形状;以及内部焊接部,沿着气体排放孔形成。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电池组,在该电池组中,可以以高可靠性稳定地保持电路板与用于传输电池单体的状态信息的连接线之间的电连接,并且可以通过简化制造工艺来降低对于该电池组的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池组。
背景技术
通常,二次电池指与不可再充电的一次电池不同、可以被重复地充电和放电的电池。二次电池用作诸如移动装置、电动车辆、混合动力车辆、电动自行车或不间断电源的装置的能量源。根据使用二次电池的外部装置的类型,单独使用二次电池或者使用均包括连接为一个单元的多个二次电池的二次电池模块。
与均使用单个电池可操作一定时间段的诸如蜂窝电话的小型移动装置不同,具有长操作时间且消耗大量电力的诸如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的装置可以优选均包括多个电池的电池模块以处理与功率和容量相关的问题,并且可以通过调节包括在每个电池模块中的电池的数量来增大电池模块的输出电压或电流。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电池组,该电池组具有用于以高可靠性稳定地保持连接线与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以传输关于电池单体的状态信息的结构。
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被构造为通过简单的制造工艺节省制造成本的电池组。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其它问题,本公开的电池组包括:
电池单体;
电路板,被构造为收集关于电池单体的状态信息;以及
连接线,被构造为向电路板传输关于电池单体的状态信息并且包括结合线和板连接垫,其中,结合线从电池单体的一侧朝向电路板延伸,板连接垫从结合线连接到的第一端部延伸,并且在面对电路板的同时结合到电路板,
其中,板连接垫包括:
外部焊接部,形成在板连接垫的外部区域中并且朝向板连接垫的外部凹入;
气体排放孔,在板连接垫的内部区域中形成为闭环形状;以及
内部焊接部,沿着气体排放孔形成。
例如,板连接垫可以包括:
导电图案,通过导电图案传输关于电池单体的状态信息;以及
绝缘层,导电图案嵌入在绝缘层中以被绝缘。
例如,外部焊接部和内部焊接部可以由从绝缘层暴露的导电图案形成。
例如,导电图案可以是连接到形成在板连接垫上的所有的外部焊接部和内部焊接部的一体导电图案。
例如,每个外部焊接部可以形成为具有在板连接垫外部的中心的半圆形状。
例如,内部区域可以被外部区域围绕,并且可以与板连接垫的外部分开。
例如,气体排放孔可以沿连接线的连接方向在板连接垫的内部区域中形成为细长形状。
例如,气体排放孔可以形成为具有在连接线的连接方向上的长轴的椭圆形状。
例如,板连接垫的外部区域可以包括:
第一端部;
倾斜部,从第一端部倾斜以使板连接垫的面积增大;
第二端部,在结合线的连接方向上位于与第一端部相对的一侧上;以及
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将第二端部和倾斜部彼此连接。
例如,外部焊接部可以形成在第二端部、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上。
例如,在第一端部和倾斜部中,可以形成绝缘覆盖部,在绝缘覆盖部中板连接垫的导电图案被绝缘层覆盖。
例如,外部焊接部可以包括形成在第二端部上的多个外部焊接部。
例如,形成在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上的外部焊接部可以是对称的。
例如,形成在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上的外部焊接部的总数可以比形成在第二端部上的外部焊接部的总数少。
例如,形成在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上的外部焊接部可以在结合线的连接方向上与内部焊接部叠置。
例如,形成在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上的外部焊接部与内部焊接部的总数可以等于形成在第二端部上的外部焊接部的总数。
例如,形成在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上的外部焊接部可以在结合线的连接方向上不与内部焊接部叠置。
例如,形成在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上的外部焊接部的总数与内部焊接部的总数可以均等于形成在第二端部上的外部焊接部的总数。
例如,板连接垫可以包括通过其传输关于电池单体的状态信息的导电图案和不通过其传输关于电池单体的状态信息的隔离图案,
其中,导电图案可以包括:
第一导电图案,将形成在第二端部上的第一外部焊接部连接到围绕内部区域中的第一气体排放孔的第一内部焊接部;以及
第二导电图案,将形成在第二端部上的第二外部焊接部连接到围绕内部区域中的第二气体排放孔的第二内部焊接部,
其中,隔离图案可以包括:
第一隔离图案,将形成在第二端部上的第三外部焊接部连接到形成在第三端部上的第五外部焊接部;以及
第二隔离图案,将形成在第二端部上的第四外部焊接部连接到形成在第四端部上的第六外部焊接部。
例如,板连接垫可以包括通过其图案传输关于电池单体的状态信息的导电图案,导电图案可以包括彼此分离的第一导电图案和第二导电图案,
其中,第一导电图案可以将形成在第二端部上的第一外部焊接部、形成在第三端部上的第三外部焊接部和围绕内部区域中的第一气体排放孔的第一内部焊接部连接在一起,
第二导电图案可以将形成在第二端部上的第二外部焊接部、形成在第四端部上的第四外部焊接部和围绕内部区域中的第二气体排放孔的第二内部焊接部连接在一起。
有益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用于传输关于电池单体的状态信息的连接线被设计为改善连接线与电路板之间的结合强度,并且即使当在电池单体与电路板之间发生诸如电池单体肿胀的变形时,也稳定地保持连接线与电路板之间的结合。
此外,用于将连接线结合到电路板的回流焊接以及用于将电路元件结合到电路板的回流焊接集成在单个工艺中并且通过单个工艺同时执行,从而简化了制造工艺并且降低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池组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示出图1中所示的电池组的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示出图1中所示的电池组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4是示出图3的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5和图6是示出图4中所示的连接线的分解透视图和平面图。
图7是示出图6中所示的连接线的一部分的放大图,用于示出板连接垫的结构。
图8是沿着图7的线VIII-V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可应用于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板连接垫的视图。
图10是示出可应用于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板连接垫的视图。
图11是示出可应用于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板连接垫的视图。
最佳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电池组包括:
电池单体;
电路板,被构造为收集关于电池单体的状态信息;以及
连接线,被构造为将关于电池单体的状态信息传输到电路板并且包括结合线和板连接垫,其中,结合线从电池单体的一侧朝向电路板延伸,板连接垫从结合线连接到其的第一端部延伸,并且在面对电路板的同时结合到电路板,
其中,板连接垫包括:
外部焊接部,形成在板连接垫的外部区域中并且朝向板连接垫的外部凹入;
气体排放孔,在板连接垫的内部区域中形成为闭环形状;以及
内部焊接部,沿着气体排放孔形成。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描述电池组,在附图中示出了优选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池组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示出图1中所示的电池组的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示出图1中所示的电池组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4是示出图3中所示的电池组的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参照附图,本公开的电池组包括:电池单体B;框架F,沿向前/向后方向(对应于方向Z1)与电池单体B布置在一起,并且彼此结合成在电池单体B位于其间的情况下彼此面对;以及电路板C,布置在框架F上以收集关于电池单体B的状态信息。
电池单体B可以沿向前/向后方向(对应于方向Z1)布置。此外,框架F可以以这样的方式沿向前/向后方向(对应于方向Z1)与电池单体B布置在一起:框架F彼此结合并使电池单体B位于其间。例如,框架F可以以这样的方式沿向前/向后方向(对应于方向Z1)布置:每个电池单体B放置在相邻框架F之间,相邻框架F彼此结合以彼此面对。
框架F中的每个可以限定容纳部FA,该容纳部FA围绕电池单体B的外围并且沿着电池单体B的外围延伸以容纳电池单体B。更具体地,框架F可以在与电池单体B的上侧、下侧和横向侧交叉的同时沿着电池单体B的外围延伸。框架F可以包括:容纳部FA,作为容纳电池单体B的内部区域;以及支撑部FS,作为其上支撑有与电池单体B电连接的对象(诸如汇流条15和电路板C)的外部区域。例如,支撑部FS可以形成在框架F的与电池单体B的其上形成有电极10的上侧交叉的部分上。框架F可以具有围绕电池单体B的内侧和形成支撑部FS的外侧,从而为与电池单体B电连接的诸如汇流条15和电路板C的对象提供支撑基体。
框架F可以以这样的方式沿向前/向后方向(对应于方向Z1)布置:每个电池单体B放置在相邻框架F之间,相邻框架F彼此结合以彼此面对。换句话说,每个电池单体B的两侧被框架F围绕,向前和向后布置的框架F围绕放置在框架F之间的电池单体B的外侧,使得框架F可以形成电池组的覆盖电池单体B的外部,并且可以用作保护电池单体B的壳体。在包括电池单体B的电池组中,沿向前/向后方向(对应于方向Z1)布置的框架F的阵列可以基本上形成电池组的外部,电池单体B可以放置在框架F的阵列内部并且被框架F围绕。
框架F和电池单体B可以沿向前/向后方向(对应于方向Z1)交替地布置,框架F中的每个可以包括容纳相邻电池单体B的不同容纳部FA。例如,框架F中的每个可以包括容纳向前和向后布置的不同电池单体B的不同容纳部FA,不同容纳部FA可以通过阻挡壁W彼此分离。在框架F中,阻挡壁W可以放置在不同容纳部FA之间以将容纳部FA彼此分离,并且可以使不同电池单体B与电干扰和热干扰隔离。
电池单体B中的每个可以连接到用于与相邻电池单体B电连接的汇流条15,电路板C可以连接到电池单体B以获得和收集关于电池单体B的诸如电压或温度信息的状态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汇流条15和电路板C可以是与电池单体B形成电连接的对象,并且可以在框架F的支撑部FS上支撑这样的对象。
框架F的支撑部FS可以包括其上支撑有汇流条15的汇流条支撑部FSB以及其上支撑有电路板C的板支撑部FSC。汇流条支撑部FSB和板支撑部FSC可以设置在支撑部FS的不同位置上。例如,汇流条支撑部FSB可以设置在框架F的与电池单体B的电极10对应的左外围部或右外围部上。板支撑部FSC可以设置在框架F的中心部上。支撑在板支撑部FSC上的电路板C可以在电池单体B的中心位置处,使得电路板C可以容易地从电池单体B的多个位置收集状态信息。连接线S可以连接到电路板C以传输来自电池单体B的侧的状态信息,由于电路板C被放置在中心位置处,所以电路板C与从电路板C连接到多个位置的连接线S之间的距离可以是基本上均匀的并且可以是平衡的,使得连接到多个位置的连接线S的电阻可以是平衡的,以防止信号失真。
汇流条支撑部FSB和板支撑部FSC可以具有不同的宽度。例如,为了不妨碍汇流条15与电池单体B(具体地,电池单体B的电极10)之间的电连接,汇流条支撑部FSB可以是相对窄的。汇流条支撑部FSB可以支撑汇流条15的定位在汇流条15的弯曲部15a的两侧上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并且可以使相邻汇流条15彼此绝缘。汇流条支撑部FSB可以支撑汇流条15的两个端部部,并且可以使相邻汇流条15彼此电绝缘,使得汇流条15的两个端部不会与相邻汇流条15的端部接触。汇流条支撑部FSB不需要与汇流条15的两个端部物理接触,只要汇流条支撑部FSB放置在相邻汇流条15之间并且使相邻汇流条15彼此电绝缘即可。由于汇流条支撑部FSB放置在彼此相邻的汇流条15之间以防止汇流条15之间的电接触是足够的,所以汇流条支撑部FSB可以具有相对小的宽度,以不减小汇流条15与电池单体B的电极10之间的导电面积。当汇流条支撑部FSB像板支撑部FSC一样具有大的宽度时,汇流条15与电池单体B(具体地,电池单体B的电极10)之间的电接触会受到阻碍,并且会使汇流条15与电池单体B之间的导电面积减小,从而增大了整体充电-放电路径的电阻并且减小了电池组的电输出功率。
汇流条支撑部FSB可以设置在支撑部FS的左外围位置和右外围位置上,与电池单体B的设置在电池单体B的宽度方向上的左侧和右侧上的电极10对应。框架F可以沿向前/向后方向(对应于方向Z1)布置为左右反转的图案,在这种情况下,汇流条支撑部FSB可以沿着左边缘和右边缘在向前/向后方向(对应于方向Z1)上布置为沿着左边缘和右边缘交替的图案。例如,汇流条支撑部FSB可以设置在板支撑部FSC的设置在框架F的中心位置处的左侧或右侧上,随着框架F以左右反转的图案沿向前/向后方向(对应于方向Z1)布置,汇流条支撑部FSB可以沿向前/向后方向(对应于方向Z1)布置在板支撑部FSC的左侧和右侧上。
板支撑部FSC具有相对大的宽度,使得电路板C可以稳定地放置且支撑在板支撑部FSC上。电路板C可以放置在每个框架F的板支撑部FSC上,框架F的板支撑部FSC可以沿向前/向后方向(对应于方向Z1)彼此连接,以形成沿向前/向后方向(对应于方向Z1)宽宽地延伸的支撑表面,从而提供用于支撑电路板C的支撑基体。也就是说,在框架F的板支撑部FSC支撑电路板C的同时,框架F的板支撑部FSC可以沿向前/向后方向(对应于方向Z1)彼此连接,以形成沿向前/向后方向(对应于方向Z1)宽宽地延伸的支撑表面,因此可以提供用于稳定地支撑电路板C的支撑基体。
汇流条15用于将彼此相邻的电池单体B电连接,汇流条15可以将电池单体B彼此串联、并联或串并联连接。汇流条15可以通过将电池单体B的电极10电结合来将电池单体B彼此电连接。更具体地,汇流条15可以通过将电池单体B的具有相同极性的电极10连接来将电池单体B彼此并联连接,或者通过将电池单体B的具有不同极性的电极10连接来将电池单体B彼此串联连接。
汇流条15可以被布置为面对设置在电池单体B的上表面上的电极10,并且可以将电池单体B的电极10彼此电连接。更具体地,基于设置在汇流条15的中心位置处的弯曲部15a,汇流条15的两侧可以指向并结合到电池单体B的电极10。可以设置多个汇流条15,每个汇流条15可以将一对相邻电池单体B的电极10连接。
板支撑部FSC可以放置在设置在左外围部和右外围部处的汇流条支撑部FSB之间的中心位置处。电路板C可以放置在板支撑部FSC上。电路板C可包括多个导电图案(未示出)以收集关于电池单体B的状态信息并将状态信息传输到电池管理系统(未示出)。电路板C可以连接到用于将电池单体B彼此电结合的汇流条15,并且获得关于电池单体B的电压的信息。虽然在附图中未示出,但是电路板C可以连接到放置在电池单体B的上表面上的热敏电阻器(未示出),以获得关于电池单体B的温度的信息。
电路板C可以从电池单体B收集状态信息(例如,电压和温度信息),并且可以向单独的电池管理系统(未示出)传输状态信息,使得单独的电池管理系统(未示出)可以控制电池单体B的充电-放电操作,或者可以通过电池管理系统和电路板C一起控制电池单体B的充电-放电操作。
柔性的连接线S可以连接到电路板C,作为用于传输与电池单体状态信息相关的信号的介质。连接线S可以设置为柔性可变形膜的形式。连接线S中的每条可以包括连接到电池单体B的侧的单体连接垫SI(例如,电连接到电池单体B的汇流条15)、连接到电路板C的板连接垫SO以及将单体连接垫SI和板连接垫SO彼此连接的结合线SC。
单体连接垫SI可以与从电池单体B的侧(例如,从电连接到电池单体B的汇流条15)接收状态信息的部分对应,板连接垫SO可以与关于电池单体B的状态信息通过其输出到电路板C的部分对应。将单体连接垫SI和板连接垫SO彼此连接的结合线SC可以形成为具有弯曲部和叠置部的弯曲形状。
连接线S的单体连接垫SI可以连接到电池单体B的侧。更具体地,连接线S的单体连接垫SI可以连接到将彼此相邻的电池单体B电连接的汇流条15,电池单体B的电压信号可以通过单体连接垫SI从汇流条15接收。虽然在附图中未示出,但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单体连接垫SI可以连接到放置在电池单体B的上表面上的热敏电阻器(未示出),电池单体B的温度信号可以通过单体连接垫SI从热敏电阻器(未示出)接收。也就是说,连接线S的单体连接垫SI可以连接到电池单体B以获取电池单体B的诸如电压或温度的状态信息,例如,单体连接垫SI可以连接到电连接到电池单体B的汇流条15或者热连接到电池单体B的热敏电阻器(未示出)。
单体连接垫SI可以熔接到电池单体B的侧(例如,汇流条)。例如,可以通过将单体连接垫SI放置在汇流条15上并且将超声焊头(未示出)压靠在单体连接垫SI上以将超声振动施加到单体连接垫SI来将单体连接垫SI超声熔接到汇流条15。在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中,电池单体B的单体连接垫SI和侧(例如,汇流条15)可以使用导电粘合剂彼此结合。
将单体连接垫SI和板连接垫SO彼此连接的结合线SC中的每条可以形成为具有弯曲部和叠置部的弯曲形状。电池组可以包括框架F,框架F在电池单体B布置所沿的向前/向后方向(对应于方向Z1)上在电池单体B位于其间的情况下彼此面对并且彼此结合。在电池单体B的充电-放电操作期间,电池单体B可以在向前/向后方向(对应于方向Z1)上经历肿胀(即,膨胀),在这种情况下,在电池单体B位于其间的情况下向前和向后彼此结合的框架F可以在向前/向后方向(对应于方向Z1)上滑动并且适应由电池单体B的肿胀引起的变形。
当电池单体B在向前/向后方向(对应于方向Z1)上肿胀和膨胀时,结合到汇流条15的单体连接垫SI和结合到电路板C的板连接垫SO的相对位置可以在向前/向后方向(对应于方向Z1)上变得彼此更远。在这种情况下,将单体连接垫SI和板连接垫SO连接的结合线SC可以变形以适应在向前/向后方向(对应于方向Z1)上的变形。在这种情况下,因为结合线SC呈具有弯曲部和叠置部的弯曲形状,所以结合线SC可以根据由于肿胀而远离彼此移动的单体连接垫SI和板连接垫SO的相对位置而容易地变形,因此应力可以较少地累积在结合线SC中。
板连接垫SO可以连接到电路板C的垫(未示出),并且通过板连接垫SO传输的电信号可以经由电路板C的垫(未示出)到达电路板C的导电图案(未示出)。稍后将更详细地描述板连接垫SC的具体结构。
在图1中,附图标记E和210分别指端块和端板。端块E和端板210可以放置在最外面的电池单体B的外侧上,以提供用于物理地约束电池组的电池单体B的紧固力。
图5和图6是示出图4中所示的连接线S的分解透视图和平面图。
参照附图,连接线S可以包括:导电图案M,通过导电图案M传输提供关于电池单体B的状态信息(诸如电压或温度信息)的信号;以及绝缘层I,导电图案M嵌入在绝缘层I中。绝缘层(I)可以形成在导电图案M的两个表面上以使导电图案M绝缘。导电图案M可以跨过包括在连接线S的两端处的单体连接垫SI和板连接垫SO以及在单体连接垫SI与板连接垫SO之间的结合线SC的整个连接线S形成为一体,导电图案M可以具有信号传输功能以将关于电池单体B的状态信息传输到电路板C。
绝缘层(I)可以跨过包括在连接线S的两端处的单体连接垫SI和板连接垫SO以及在单体连接垫SI与板连接垫SO之间的结合线SC的整个连接线S形成在一体的导电图案M的两侧上,但是绝缘层(I)可以在单体连接垫SI连接到电池单体B的一侧(例如,连接到电池单体B的汇流条15)所处的部分处和板连接垫SO连接到电路板C所处的部分处暴露导电图案M,使得可以通过在电池单体B的所述一侧(例如,连接到电池单体B的汇流条15)与导电图案M的从绝缘层(I)暴露的部分之间以及在电路板C与导电图案M的从绝缘层(I)暴露的部分之间执行高温热处理(诸如熔接或焊接),将连接线S电连接到电池单体B的所述一侧(例如,连接到电池单体B的汇流条15)和电路板C。
参照图6,从绝缘层(I)暴露在板连接垫SO处的导电图案M可以形成焊接部DO和DI,并且随着通过高温热处理熔化的焊料在电路板C与焊接部DO和DI之间固化,板连接垫SO和电路板C可以彼此结合。板连接垫SO的焊接部DO和DI可以包括形成在板连接垫SO的外部区域中的外部焊接部DO以及形成在板连接垫SO的内部区域中(更具体地,形成在气体排放孔G周围的内部区域中)的内部焊接部DI。例如,在绝缘覆盖部IC与电路板C间隔开的状态下,板连接垫SO的在其处导电图案M被绝缘层(I)覆盖的绝缘覆盖部IC可以不直接结合到电路板C。
图7是示出图6中所示的连接线S的一部分的放大图,用于示出板连接垫SO的结构。图8是沿着图7的线VIII-VIII截取的剖视图。
参照附图,板连接垫SO形成为随着从连接到结合线SC的第一端部E1沿结合线SC的连接方向(对应于方向Z1)延伸而变宽的形状,使得板连接垫SO可以遍及相对大的区域面对电路板C。结合线SC的连接方向(对应于方向Z1)可以指结合线SC的端部连接到板连接垫SO的第一端部E1所沿的方向,但是不能指具有多个弯曲部的结合线SC的整体的延伸方向。也就是说,结合线SC的连接方向(对应于方向Z1)可以指结合线SC的连接到板连接垫SO的端部的延伸方向或者结合线SC的端部连接到板连接垫SO所沿的方向。
板连接垫SO可以包括导电图案M和导电图案M嵌入其中的绝缘层(I),在板连接垫SO中,在其处暴露了导电图案M的焊接部DO和DI可以形成在与绝缘覆盖部IC的在其处导电图案M被绝缘层(I)覆盖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
焊接部DO和DI可以由从绝缘层(I)暴露的导电图案M形成,并且可以利用其间的焊料SD导电地连接到电路板C。绝缘覆盖部IC可以是其中导电图案M被绝缘层(I)覆盖并且因此由于导电图案M与电路板C之间的绝缘层(I)而不直接连接到电路板C的区域。
板连接垫SO和电路板C可以通过回流焊接而彼此导电连接。通过在板连接垫SO与电路板C之间印刷焊料糊或焊料膏的图案,执行高温热处理以将焊料糊或焊料膏熔化为熔融或半熔融焊料SD,并且使熔融或半熔融焊料SD在板连接垫SO与电路板C之间固化以用于板连接垫SO与电路板C之间的电连接,可以执行回流焊接。在回流焊接中,焊料糊或焊料膏的图案可以选择性地印刷在板连接垫SO的在其处暴露导电图案M的焊接部DO和DI上,然后通过高温热处理熔化为熔融或半熔融焊料SD的焊料糊或焊接膏可以在电路板C与焊接部DO和DI之间形成导电连接。即使当在回流焊接工艺中通过印刷将焊料糊等完全施加在板连接垫SO与电路板C之间时,根据焊料SD的润湿性或亲和性,在其处导电图案M从绝缘层(I)暴露的焊接部DO和DI也可以牢固地结合到电路板C,但是在其处导电图案M被绝缘层(I)覆盖的绝缘覆盖部IC可以通过外力容易地与电路板C分离或间隔开,而不是结合到电路板C。
焊接部DO和DI可以形成在板连接垫SO的外部区域和内部区域中。板连接垫SO的外部区域可以指板连接垫SO的边界区域,该边界区域包括与结合线SC形成边界的第一端部E1、从第一端部E1倾斜以使板连接垫SO的面积增大的倾斜部ES、在结合线SC的连接方向上与第一端部E1相对的一侧上的第二端部E2,以及在第二端部E2与倾斜部ES之间的第三端部E3和第四端部E4。在板连接垫SO的外部区域中,用于与电路板C结合的外部焊接部DO可以形成在第二端部E2、第三端部E3和第四端部E4上。也就是说,外部焊接部DO可以通过从绝缘层(I)暴露的导电图案M形成在第二端部E2、第三端部E3和第四端部E4上,使得焊料SD可以设置在电路板C与外部焊接部DO之间。例如,外部焊接部DO可以由具有与焊料SD的良好润湿性的铜箔图案形成。
外部焊接部DO可以沿着板连接垫SO的外部区域形成,更具体地,外部焊接部DO可以包括形成在第二端部E2、第三端部E3和第四端部E4上的多个外部焊接部DO。由于外部焊接部DO在多个位置处沿着板连接垫SO的外部区域形成,所以板连接垫SO和电路板C可以容易地彼此对准。例如,在回流焊接工艺中,熔化至高温的焊料SD可以根据焊料SD的润湿性实现电路板C(或电路板C的垫)与外部焊接部DO之间的自对准,在这种情况下,沿着板连接垫SO的外部区域分布到多个位置的外部焊接部DO可以具有调节板连接垫SO的位置的功能,使得板连接垫SO在电路板C上的位置可以得以保持而没有偏差。例如,分布到多个位置的外部焊接部DO可以使板连接垫SO平衡并且通过力的平衡保持板连接垫SO的精确位置。
外部焊接部DO可以形成为圆形形状。更具体地,外部焊接部DO可以形成为朝向板连接垫SO的外部凹入的形状。更具体地,外部焊接部DO可以由从绝缘层(I)暴露的导电图案M形成,使得通过高温热处理熔化的焊料SD可以附着到外部焊接部DO,导电图案M的从绝缘层(I)暴露的端部可以相对于外部被倒圆以形成外部焊接部DO。例如,外部焊接部DO中的每个可以形成为具有在板连接垫SO外部的中心的半圆形状。例如,在回流焊接工艺中,焊料SD可能由于表面张力而以具有球形形状或类似形状的液滴的形式熔化,并且由于与焊料SD的液滴接触的外部焊接部DO或者导电图案M的形成外部焊接部DO的端部被倒圆,所以外部焊接部DO与焊料SD的液滴之间的接触面积会增大。增大焊料SD与外部焊接部DO之间的接触面积的这种形状设计可以进一步促进板连接垫SO的自对准,并且可以增大板连接垫SO与电路板C之间的结合强度。
外部焊接部DO可以沿着板连接垫SO的外部区域形成在多个位置处。更具体地,外部焊接部DO可以形成在沿着板连接垫SO的第二端部E2的三个位置处以及沿着板连接垫SO的第三端部E3和第四端部E4中的每个的一个位置处。
最外部焊接部DO可以形成在板连接垫SO的第二端部E2上,因此可以在电路板C与在结合线SC的连接方向(对应于方向Z1)上的最外部的第二端部E2之间提供高结合强度,使得板连接垫SO可以强烈地抵抗从结合线SC传递的变形并且不会由于从结合线SC传递的变形或力而与电路板C分离。例如,从结合线SC传递的变形或力可以指当结合线SC经历向上变形时通过板连接垫SO的第一端部E1从结合线SC传递的变形或力,在向上变形中,结合线SC或连接线S的一部分从主平面抬起。
最外部焊接部DO形成在板连接垫SO的第二端部E2上,然而没有外部焊接部DO形成在板连接垫SO的第一端部E1和靠近第一端部E1的倾斜部ES上。也就是说,在其处导电图案M被绝缘层(I)覆盖的绝缘覆盖部IC形成在板连接垫SO的第一端部E1和倾斜部ES上,并且在其处形成有绝缘覆盖部IC的第一端部E1和倾斜部ES不直接结合到电路板C。也就是说,与形成在除了第一端部E1和倾斜部ES之外的外部区域中的外部焊接部DO不同,第一端部E1和倾斜部ES不直接结合到电路板C。
通过考虑当变形或力首先从结合线SC传递到的第一端部E1和靠近第一端部E1的倾斜部ES牢固地结合到电路板C时,由结合线SC的变形或重复振动而在第一端部E1中过度累积的应力引起的诸如第一端部E1的疲劳断裂的破裂的可能性,提供了该结构。
没有外部焊接部DO形成在板连接垫SO的第一端部E1和靠近第一端部E1的倾斜部ES上,但是绝缘覆盖部IC形成在第一端部E1和倾斜部ES上,使得当结合线SC经历向上变形时,板连接垫SO的第一端部E1和倾斜部ES可以与电路板C间隔开。也就是说,结合线SC的变形可以通过未结合到电路板C的绝缘覆盖部IC的剥离变形而在一定程度上被吸收,并且在板连接垫SO中集中在具有最小宽度的第一端部E1上的应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释放。
由于最外部焊接部DO形成在沿结合线SC的连接方向(对应于方向Z1)距第一端部E1最远的第二端部E2上,所以可以防止板连接垫SO由于结合线SC的通过第一端部E1传递的向上变形而与电路板C分离。例如,因为最外部焊接部DO形成在第二端部E2上,所以即使当板连接垫SO由于从板连接垫SO的第一端部E1传递的变形或重复振动而在结合线SC的连接方向(对应于方向Z1)上顺序地与电路板C分离时,也可以防止板连接垫SO与电路板C完全分离。例如,板连接垫SO与电路板C之间的结合强度可以在从第一端部E1朝向第二端部E2的方向上(即,在结合线SC的连接方向(对应于方向Z1)上)增大。然而,如稍后所述,尽管在第三端部E3和第四端部E4中的每个上形成一个外部焊接部DO,即,形成在第三端部E3和第四端部E4上的外部焊接部DO的数量比形成在第二端部E2上的外部焊接部DO的数量少,但是形成在第三端部E3和第四端部E4上的外部焊接部DO在结合线SC(参照线VIII-VIII)的连接方向(对应于方向Z1)上的相同位置处与内部焊接部DI(稍后描述)叠置,使得形成在第三端部E3和第四端部E4上的外部焊接部DO可以与内部焊接部DI组合提供与由形成在第二端部E2上的外部焊接部DO提供的结合强度相同的结合强度。
相同数量的外部焊接部DO对称地形成在作为板连接垫SO的相对端部的第三端部E3和第四端部E4上,从而促进板连接垫SO的自对准,通过对称的外部焊接部DO保证力的平衡,并且使得可以将板连接垫SO引导到平衡的正确位置。例如,一个外部焊接部DO可以形成在板连接垫SO的第三端部E3和第四端部E4中的每个上,并且形成在第三端部E3和第四端部E4上的外部焊接部DO的数量(例如,两个)可以比形成在沿连接线SC的连接方向(对应于方向Z1)远离第三端部E3和第四端部E4的第二端部E2上的外部焊接部DO的数量(例如,三个)少。然而,如稍后所述,由于外部焊接部DO在沿结合线SC的连接方向(对应于方向Z1)与内部焊接部DI(参照VIII-VIII线)叠置的位置处形成在第三端部E3和第四端部E4上,因此形成在第三端部E3和第四端部E4上的外部焊接部DO可以与内部焊接部DI组合提供与由形成在第二端部E2上的外部焊接部DO提供的结合强度相同的结合强度。例如,内部焊接部DI与在结合线SC的连接方向(对应于方向Z1)上彼此叠置的第三端部E3和第四端部E4的外部焊接部DO的总数(例如,三个)可以等于第二端部E2的外部焊接部DO的数量(例如,三个)。
气体排放孔G可以形成在板连接垫SO的内部区域中。例如,可以通过在板连接垫SO和电路板C之间印刷与溶剂混合的焊料糊或焊料膏的图案并且执行高温热处理以将焊料糊或焊料膏熔化为熔融焊料SD且利用焊料SD将板连接垫SO和电路板C彼此接合来执行回流焊接工艺。在这种情况下,气体排放孔G可以为随着与焊料糊或焊料膏混合的溶剂在高温热处理中蒸发而形成的挥发性气体提供排放路径。
气体排放孔G可以形成在板连接垫SO的内部区域中。这里,板连接垫SO的内部区域可以指被板连接垫SO的外部区域围绕的区域。由于板连接垫SO的外部区域直接暴露于外部空气,所以即使在外部区域中没有形成附加的气体排放孔G,挥发性气体也可以直接排放到外部空气。在板连接垫SO的内部区域中,挥发性气体可以通过气体排放孔G排放。未从板连接垫SO的内部区域排放并保留在板连接垫SO与电路板C之间的气体会阻碍板连接垫SO与电路板C之间的结合,并且会在熔融焊料SD固化的同时形成诸如孔隙的缺陷,因此气体排放孔G形成在板连接垫SO的内部区域中,以防止焊接缺陷并增大板连接垫SO与电路板C之间的结合强度。
气体排放孔G可以在一个方向上(例如,在结合线SC的连接方向(对应于方向Z1)上)形成为细长形状。如上所述,由于气体排放孔G在结合线SC的连接方向(对应于方向Z1)上具有细长形状,所以在内部区域中的多个位置处产生的挥发性气体可以容易地排放到外部。例如,在板连接垫SO的外部区域中,气体可以直接排放到外部空气,在板连接垫SO的内部区域中,气体可以通过延伸跨过板连接垫SO的内部区域的气体排放孔G排放。例如,气体排放孔G可以是通过在结合线SC的连接方向(对应于方向Z1)上部分地去除导电图案M和绝缘层(I)两者而形成的长孔。
围绕气体排放孔G的内部焊接部DI可以与气体排放孔G一起形成在板连接垫SO的内部区域中。气体排放孔G可以形成为在结合线SC的连接方向(对应于方向Z1)上延伸的倒圆的椭圆形状,围绕气体排放孔G的内部焊接部DI可以遍及大的区域与焊料SD接触并且可以改善与电路板C的结合强度。例如,内部焊接部DI可以由从绝缘层(I)暴露的导电图案M形成,使得通过高温热处理熔化的焊料SD可以附着到内部焊接部DI,导电图案M的从绝缘层(I)暴露的部分可以在气体排放孔G周围沿一个方向形成为圆形形状以形成内部焊接部DI。也就是说,可以通过部分地去除绝缘层(I)和导电图案M两者来形成气体排放孔G,并且可以由导电图案M的从绝缘层(I)暴露的部分在气体排放孔G周围形成内部焊接部DI。
现在将更详细地描述内部焊接部DI。内部焊接部DI可以形成在板连接垫SO的内部区域中。内部焊接部DI可以形成为围绕气体排放孔G的闭环形状。内部焊接部DI可以由从绝缘层(I)暴露的导电图案M形成,使得可以在内部焊接部DI与电路板C之间提供焊料SD。例如,内部焊接部DI可以由具有与焊料SD的良好润湿性的铜箔图案形成。
内部焊接部DI可以沿结合线SC的连接方向(对应于方向Z1)延伸。更具体地,内部焊接部DI可以沿结合线SC的连接方向(对应于方向Z1)延伸,使得内部焊接部DI可以有效地抵抗沿结合线SC的连接方向(对应于方向Z1)趋于使板连接垫SO与电路板C分离的变形。内部焊接部DI可以具有沿结合线SC的连接方向(对应于方向Z1)延伸的圆形形状,作为整体,内部焊接部DI可以呈具有在结合线SC的连接方向(对应于方向Z1)上的长轴的椭圆形状。由于内部焊接部DI具有圆形形状,所以内部焊接部DI可以与由于表面张力而熔化为液滴形状的大区域的焊料SD接触。
可以在板连接垫SO的第二端部E2上形成最外部焊接部DO(即,三个外部焊接部DO),可以在第三端部E3和第四端部E4上各自形成一个外部焊接部DO。内部焊接部DI可以形成在沿结合线SC(参照线VIII-VIII)的连接方向(对应于方向Z1)与第三端部E3和第四端部E4的外部焊接部DO叠置的位置处,内部焊接部DI与第三端部E3和第四端部E4的外部焊接部DO可以沿同一条线彼此叠置。在这种情况下,内部焊接部DI以及第三端部E3和第四端部E4的外部焊接部DO的总数可以等于第二端部E2的外部焊接部DO的数量(例如,三个)。
板连接垫SO可以由导电图案M和覆盖导电图案M的绝缘层(I)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形成在板连接垫SO的外部区域中的外部焊接部DO和形成在板连接垫SO的内部区域中的内部焊接部DI可以由导电图案M的从绝缘层(I)暴露的部分形成,具体地作为具有与焊料SD的高润湿性的铜箔图案。作为连接线S的将电池单体B和电路板C彼此连接的部分的板连接垫SO可以与连接线S形成为一体,板连接垫SO的导电图案M和绝缘层(I)可以从连接线S(或结合线SC)连续地延伸。
参照图5和图6,连接线S可以形成为包括导电图案M和其中嵌入有导电图案M的绝缘层(I)的膜形式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当电路板C与电池单体B之间的距离由于电池单体B的振动或肿胀而变化时,以膜的形式设置的连接线S会经历连接线S的一部分从主平面向上抬起的变形,并且连接线S的这种向上变形除了发生在结合到电池单体B和电路板C的单体连接垫SI和板连接垫SO中之外,还会主要发生在单体连接垫SI与板连接垫SO之间自由地连接的结合线SC中。结合线SC的这种向上变形可以从板连接垫SO的与结合线SC邻接的第一端部E1开始沿结合线SC的连接方向(对应于方向Z1)传递到板连接垫SO,使得向上变形可以用作将板连接垫SO与电路板C分离的变形或力。
参照图7,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在板连接垫SO的第一端部E1和靠近第一端部E1的倾斜部ES上不形成外部焊接部DO,但是其中导电图案M被绝缘层(I)覆盖的绝缘覆盖部IC形成在第一端部E1和倾斜部ES上,使得当结合线SC经历向上变形时,第一端部E1可以与电路板C间隔开。也就是说,结合线SC的变形可以通过未结合到电路板C的绝缘覆盖部IC的剥离变形而在一定程度上被吸收,并且在板连接垫SO中集中在具有最小宽度的第一端部E1上的应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释放。
当外部焊接部DO形成在板连接垫SO的第一端部E1或倾斜部ES上时,第一端部E1或倾斜部ES会过度地抵抗结合线SC的向上变形,并且应力会在板连接垫SO中集中在具有最小宽度的第一端部E1上。结果,第一端部E1会例如由于由重复向上变形引起的疲劳断裂而破裂。
由于外部焊接部DO形成在第三端部E3和第四端部E4以及沿结合线SC的连接方向(对应于方向Z1)远离与结合线SC邻接的第一端部E1的第二端部E2上,所以板连接垫SO可以牢固地结合到电路板C,而不会由于结合线SC的向上变形而与电路板C分离。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内部焊接部DI形成在板连接垫SO的与第三端部E3和第四端部E4叠置的内部区域中,所以内部焊接部DI可以与第三端部E3和第四端部E4的外部焊接部DO一起牢固地结合到电路板C,并且由于内部焊接部DI沿结合线SC的连接方向(对应于方向Z1)延伸,所以内部焊接部DI可以有效地抵抗结合线SC的向上变形。
内部焊接部DI与第三端部E3和第四端部E4的外部焊接部DO形成在沿结合线SC(参照线VIII-VIII)的连接方向(对应于方向Z1)彼此叠置的位置处,第三端部E3和第四端部E4的外部焊接部DO与内部焊接部DI可以与形成在第二端部E2上的外部焊接部DO一起提供相对于电路板C的高结合强度。例如,形成在第三端部E3和第四端部E4中的每个上的一个外部焊接部DO与内部焊接部DI可以提供与由形成在第二端部E2上的三个外部焊接部DO提供的结合强度相同的结合强度。
在图7中所示的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板连接垫SO可以包括:导电图案M,通过导电图案M传输电池单体状态信息;以及绝缘层(I),导电图案M嵌入在绝缘层(I)中并且被绝缘。在这种情况下,导电图案M可以形成为连接到板连接垫SO的所有外部焊接部DO和内部焊接部DI的一体的导电图案。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通过在电路板C与板连接垫SO之间印刷焊料糊或焊料膏的图案,通过高温热处理将焊料糊或焊料膏熔化为熔融焊料SD,并且通过使熔融焊料SD固化来将电路板C和板连接垫SO彼此结合,可以执行回流焊接工艺,外部焊接部DO和内部焊接部DI可以形成为圆形形状,以增大与由于表面张力而熔化为液滴形式的焊料SD的接触面积。
外部焊接部DO和内部焊接部DI可以由从绝缘层(I)暴露的导电图案M形成,并且表述“外部焊接部DO和内部焊接部DI形成为圆形形状”可以表示导电图案M的将与融化为液滴形式的焊料SD接触的端部形成为圆形形状。
例如,外部焊接部DO和内部焊接部DI可以由从绝缘层(I)暴露的导电图案M形成,导电图案M的端部可以形成为圆形形状。在这种情况下,绝缘层(I)的与外部焊接部DO和内部焊接部DI邻接的部分可以限定外部焊接部DO和内部焊接部DI,可以限定与焊料SD的液滴的接触区域,并且可以通过考虑与焊料SD的液滴的接触而形成为圆形形状。例如,外部焊接部DO和内部焊接部DI可以由导电图案M的从绝缘层(I)的圆形部分暴露的端部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导电图案M的端部可以形成为圆形形状。结果,绝缘层(I)的与外部焊接部DO和内部焊接部DI邻接的端部以及导电图案M的形成外部焊接部DO的端部和内部焊接部DI的端部可以具有圆形形状。
多个电路元件(未示出)可以安装在电路板C上以从电池单体收集状态信息并基于所收集的状态信息控制电池单体的充电-放电操作,所有电路元件(未示出)可以在板连接垫SO的回流焊接工艺中导电地连接到电路板C。也就是说,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单个回流焊接工艺同时执行电路板C与电路元件(未示出)之间的结合以及电路板C与板连接垫SO之间的结合。
在用于与本公开进行比较的对比示例中,可以通过诸如需要与用于将电路元件结合到电路板C的工艺(例如,回流焊接工艺)分离的单独制造设备的热棒工艺(hot-barprocess)的工艺来执行板连接垫SO与电路板C之间的结合。也就是说,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通过经由单个工艺(例如,回流焊接工艺)执行两个不同的结合任务来减少制造工艺的数量和复杂度,因此可以有效地使用制造成本。
图9是示出可应用于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板连接垫SO的视图。
参照附图,板连接垫SO可以包括:导电图案M,通过导电图案M传输关于电池单体B的状态信息;以及绝缘层I,导电图案M嵌入在绝缘层I中。此外,板连接垫SO可以包括由导电图案M的从绝缘层(I)暴露的部分形成的外部焊接部DO和内部焊接部DI,用于利用其间的焊料SD结合到电路板C。外部焊接部DO和内部焊接部DI可以形成为圆形形状,以与熔融焊料SD的液滴平滑地接触。在这种情况下,绝缘层(I)的与外部焊接部DO和内部焊接部DI邻接的部分可以限定外部焊接部DO和内部焊接部DI,并且可以限定与焊料SD的液滴的接触区域。在本实施例中,导电图案M的足够的区域可以从绝缘层(I)暴露,以在焊料SD与外部焊接部DO和内部焊接部DI之间形成足够的接触区域,为此,绝缘层(I)可以从导电图案M的端部足够地凹陷。在本实施例中,导电图案M的足够的区域可以从绝缘层(I)暴露,绝缘层(I)的端部可以形成为有角度的形状而不是圆形形状,只要导电图案M的暴露部分遍及足够大的区域与焊料SD接触即可。
图10是示出可应用于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板连接垫SO的视图。
参照附图,板连接垫SO可以包括作为板连接垫SO与外部之间的边界的外部区域以及由外部区域围绕的内部区域。板连接垫SO可以通过形成在外部区域中的外部焊接部DO1至DO6以及形成在内部区域中的内部焊接部DI1和DI2结合到电路板C。
板连接垫SO的外部区域可以包括:第一端部E1,与结合线SC形成边界;倾斜部ES,从第一端部E1倾斜以使板连接垫SO的面积增大;第二端部E2,在结合线SC的连接方向(对应于方向Z1)上位于与第一端部E1相对的一侧上;以及第三端部E3和第四端部E4,在第二端部E2与倾斜部ES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外部焊接部至第四外部焊接部DO1、DO2、DO3和DO4可以形成在第二端部E2上,并且第五外部焊接部DO5和第六外部焊接部DO6可以分别形成在第三端部E3和第四端部E4上。此外,第一气体排放孔G1和第二气体排放孔G2可以形成在板连接垫SO的内部区域中,第一内部焊接部DI1和第二内部焊接部DI2可以分别形成在第一气体排放孔G1和第二气体排放孔G2周围。
第一外部焊接部DO1至第六外部焊接部DO6中的每个可以朝向板连接垫SO的外侧凹入,并且可以呈具有在板连接垫SO外侧的中心的半圆形状。此外,第一气体排放孔G1和第二气体排放孔G2以及分别围绕第一气体排放孔G1和第二气体排放孔G2的第一内部焊接部DI1和第二内部焊接部DI2可以倒圆成沿连接线SC的连接方向(对应于方向Z1)延伸的椭圆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板连接垫SO可以包括:导电图案M1和M2,通过导电图案M1和M2传输关于电池单体B的状态信息;隔离图案Y1和Y2,不通过隔离图案Y1和Y2传输关于电池单体B的状态信息;以及绝缘层(I),所有导电图案M1和M2以及隔离图案Y1和Y2都嵌入在绝缘层(I)中。隔离图案Y1和Y2不会传输电池单体B的状态信息并且可以在没有电信号传输功能的情况下与导电图案M1和M2隔离,如稍后所述,隔离图案Y1和Y2可以包括第三外部焊接部DO3至第六外部焊接部DO6作为用于提供参照电路板C的结合强度的结构。然而,导电图案M1和M2可以具有用于传输包含关于电池单体B的状态信息的电信号的传输功能,导电图案M1和M2也可以通过包括第一外部焊接部DO1和第二外部焊接部DO2以及第一内部焊接部DI1和第二内部焊接部DI2而具有用于提供相对于电路板C的结合强度的结构功能。
更具体地,导电图案M1和M2可以包括:第一导电图案M1,将形成在第二端部E2上的第一外部焊接部DO1连接到围绕形成在内部区域中的第一气体排放孔G1的第一内部焊接部DI1;以及第二导电图案M2,将形成在第二端部E2上的第二外部焊接部DO2连接到围绕形成在内部区域中的第二气体排放孔G2的第二内部焊接部DI2。
隔离图案Y1和Y2可以包括:第一隔离图案Y1,将形成在第二端部E2上的第三外部焊接部DO3连接到形成在第三端部E3上的第五外部焊接部DO5;以及第二隔离图案Y2,将形成在第二端部E2上的第四外部焊接部DO4连接到形成在第四端部E4上的第六外部焊接部DO6。
第一导电图案M1和第二导电图案M2可以传输关于同一电池单体B的状态信息,并且可以彼此电连接。例如,第一导电图案M1和第二导电图案M2可以在板连接垫SO中彼此连接,或者即使当第一导电图案M1和第二导电图案M2在板连接垫SO中彼此分离时,第一导电图案M1和第二导电图案M2可以在结合线SC中彼此连接。此外,第一隔离图案Y1和第二隔离图案Y2以隔离状态形成在板连接垫SO上,并且可以不延伸到结合线SC。
在图10中所示的实施例中,除了导电图案M1和M2之外,还可以形成不具有信号传输功能的隔离图案Y1和Y2,以增大板连接垫SO与电路板C之间的结合强度,使得板连接垫SO与电路板C之间的结合强度可以通过隔离图案Y1和Y2而增大,而不限于第一端部E1的最小宽度。例如,隔离图案Y1和Y2仅形成在板连接垫SO上并且不延伸到结合线SC,即使当隔离图案Y1和Y2的面积增大时,连接到结合线SC的第一端部E1的宽度也不会受隔离图案Y1和Y2的影响。
第一导电图案M1和第一隔离图案Y1可以相对于板连接垫SO的中心线与第二导电图案M2和第二隔离图案Y2对称,使得板连接垫SO可以被引导到平衡的正确位置以促进自对准。
在本实施例中,在与结合线SC邻接的第一端部E1和与第一端部E1邻接的倾斜部ES上不形成焊接部,其中导电图案M1和M2被绝缘层(I)覆盖的绝缘覆盖部IC形成在第一端部E1和倾斜部ES处,使得当结合线SC的向上变形传递到第一端部E1时,第一端部E1和与第一端部E1相邻的倾斜部ES可以根据结合线SC的向上变形而变形离开电路板C,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吸收结合线SC的向上变形并且减小集中在形成板连接垫SO的最小宽度的第一端部E1上的应力。
第五外部焊接部DO5和第六外部焊接部DO6可以沿结合线SC的连接方向(对应于方向Z1)在与第一内部焊接部DI1和第二内部焊接部DI2叠置的位置处分别形成在第三端部E3和第四端部E4上,因此第五外部焊接部DO5和第六外部焊接部DO6以及第一内部焊接部DI1和第二内部焊接部DI2的总数(例如,四个)可以等于形成在第二端部E2上的第一外部焊接部DO1至第四外部焊接部DO4的总数(例如,四个),使得第五外部焊接部DO5和第六外部焊接部DO6以及第一内部焊接部DI1和第二内部焊接部DI2可以提供与形成在第二端部E2上的第一外部焊接部DO1至第四外部焊接部DO4的结合强度相同的结合强度。
图11是示出可应用于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板连接垫SO的视图。
参照附图,板连接垫SO可以包括作为板连接垫SO与外部之间的边界的外部区域以及由外部区域围绕的内部区域。板连接垫SO可以通过形成在外部区域中的外部焊接部DO1、DO2、DO3和DO4以及形成在内部区域中的内部焊接部DI1和DI2结合到电路板C。
板连接垫SO的外部区域可以包括:第一端部E1,与结合线SC形成边界;倾斜部ES,从第一端部E1倾斜以使板连接垫SO的面积增大;第二端部E2,在结合线SC的连接方向(对应于方向Z1)上位于与第一端部E1相对的一侧;以及第三端部E3和第四端部E4,在第二端部E2与倾斜部ES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外部焊接部DO1和第二外部焊接部DO2可以形成在第二端部E2上,第三外部焊接部DO3和第四外部焊接部DO4可以分别形成在第三端部E3和第四端部E4上。此外,第一气体排放孔G1和第二气体排放孔G2可以形成在板连接垫SO的内部区域中,第一内部焊接部DI1和第二内部焊接部DI2可以分别形成在第一气体排放孔G1和第二气体排放孔G2周围。
第一外部焊接部DO1至第四外部焊接部DO4中的每个可以朝向板连接垫SO的外部凹入,并且可以呈使中心在板连接垫SO外部的半圆形状。此外,第一气体排放孔G1和第二气体排放孔G2以及分别围绕第一气体排放孔G1和第二气体排放孔G2的第一内部焊接部DI1和第二内部焊接部DI2可以倒圆成沿结合线SC的连接方向(对应于方向Z1)延伸的椭圆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板连接垫SO可以包括:导电图案M1和M2,通过导电图案M1和M2传输关于电池单体B的状态信息;以及绝缘层(I),导电图案M1和M2嵌入在绝缘层(I)中,其中导电图案M1和M2可以包括彼此分离的第一导电图案M1和第二导电图案M2。
更具体地,第一导电图案M1可以将形成在第二端部E2上的第一外部焊接部DO1、形成在第三端部E3上的第三外部焊接部DO3以及围绕形成在内部区域中的第一气体排放孔G1的第一内部焊接部DI1连接在一起。
第二导电图案M2可以将形成在第二端部E2上的第二外部焊接部DO2、形成在第四端部E4上的第四外部焊接部DO4以及围绕形成在内部区域中的第二气体排放孔G的第二内部焊接部DI2连接在一起。
第一导电图案M1和第二导电图案M2可以传输关于同一电池单体B的状态信息,并且可以彼此电连接。例如,第一导电图案M1和第二导电图案M2可以在板连接垫SO中彼此连接,或者即使当第一导电图案M1和第二导电图案M2在板连接垫SO中彼此分离时,第一导电图案M1和第二导电图案M2可以在结合线SC中彼此连接。
在图11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导电图案M1和M2不是遍及板连接垫SO的整个区域形成,而是形成为基于板连接垫SO的中心线彼此分离,从而减小导电图案M1和M2的面积以及材料成本。第一导电图案M1和第二导电图案M2可以相对于板连接垫SO的中心线对称,使得板连接垫SO可以被引导到平衡的正确位置以促进自对准。
在本实施例中,在连接到结合线SC的第一端部E1和与第一端部E1邻接的倾斜部ES上不形成焊接部,导电图案M1和M2在其中被绝缘层(I)覆盖的绝缘覆盖部IC形成在第一端部E1和倾斜部ES处,使得当结合线SC的向上变形传递到第一端部E1时,第一端部E1和与第一端部E1相邻的倾斜部ES可以根据结合线SC的向上变形而变形离开电路板C,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吸收结合线SC的向上变形并且使集中在形成板连接垫SO的最小宽度的第一端部E1上的应力减小。
第三外部焊接部DO3和第四外部焊接部DO4可以沿结合线SC的连接方向(对应于方向Z1)在叠置位置处分别形成在第三端部E3和第四端部E4上,并且围绕第一气体排放孔G1和第二气体排放孔G2的第一内部焊接部DI1和第二内部焊接部DI2也可以形成在结合线SC的连接方向(对应于方向Z1)上的叠置位置处。也就是说,分别形成在第三端部E3和第四端部E4上的第三外部焊接部DO3和第四外部焊接部DO4的总数(例如,两个)等于第一内部焊接部DI1和第二内部焊接部DI2的总数(例如,两个)以及形成在第二端部E2上的第一外部焊接部DO1和第二外部焊接部DO2的总数(例如,两个)。因此,尽管没有焊接部形成在板连接垫SO的第一端部E1和倾斜部ES上,但是在沿结合线SC的连接方向(对应于方向Z1)与第一端部E1分开的位置处彼此叠置的第三外部焊接部DO3和第四外部焊接部DO4可以提供结合强度,该结合强度等于由彼此叠置的第一内部焊接部DI1和第二内部焊接部DI2提供的结合强度,并且等于由形成在距第一端部E1最远的第二端部E2上的第一外部焊接部DO1和第二外部焊接部DO2提供的结合强度。
在图11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形成在第三端部E3和第四端部E4上的第三外部焊接部DO3和第四外部焊接部DO4在结合线SC的连接方向(对应于方向Z1)上不会与第一内部焊接部DI1和第二内部焊接部DI2叠置。此外,形成在第三端部E3和第四端部E4上的第三外部焊接部DO3和第四外部焊接部DO4的总数(例如,两个)、第一内部焊接部DI1和第二内部焊接部DI2的总数(例如,两个)以及形成在第二端部E2上的第一外部焊接部DO1和第二外部焊接部DO2的总数(例如,两个)可以彼此相等。
虽然已经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实施例仅用于说明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可以由此做出各种修改和等同的其它实施例。
产业上的可用性
本公开可以应用于作为可再充电能量源的电池组。
Claims (20)
1.一种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
电池单体;
电路板,被构造为收集关于电池单体的状态信息;以及
连接线,被构造为向电路板传输关于电池单体的状态信息并且包括结合线和板连接垫,其中,结合线从电池单体的一侧朝向电路板延伸,板连接垫从结合线连接到的第一端部延伸,并且在面对电路板的同时结合到电路板,
其中,板连接垫包括:
外部焊接部,形成在板连接垫的外部区域中并且朝向板连接垫的外部凹入;
气体排放孔,在板连接垫的内部区域中形成为闭环形状;以及
内部焊接部,沿着气体排放孔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板连接垫包括:
导电图案,通过导电图案传输关于电池单体的状态信息;以及
绝缘层,导电图案嵌入在绝缘层中以被绝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其中,外部焊接部和内部焊接部由从绝缘层暴露的导电图案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其中,导电图案是连接到形成在板连接垫上的所有的外部焊接部和内部焊接部的一体导电图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外部焊接部中的每个形成为具有在板连接垫外部的中心的半圆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内部区域被外部区域围绕并且与板连接垫的外部分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气体排放孔沿结合线的连接方向在板连接垫的内部区域中形成为细长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气体排放孔形成为具有在结合线的连接方向上的长轴的椭圆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板连接垫的外部区域包括:
第一端部;
倾斜部,从第一端部倾斜以使板连接垫的面积增大;
第二端部,在结合线的连接方向上位于与第一端部相对的一侧上;以及
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将第二端部和倾斜部彼此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组,其中,外部焊接部形成在第二端部、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组,其中,在第一端部和倾斜部中形成绝缘覆盖部,在绝缘覆盖部中板连接垫的导电图案被绝缘层覆盖。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组,其中,外部焊接部包括形成在第二端部上的多个外部焊接部。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组,其中,形成在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上的外部焊接部是对称的。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组,其中,形成在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上的外部焊接部的总数比形成在第二端部上的外部焊接部的总数少。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组,其中,形成在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上的外部焊接部在结合线的连接方向上与内部焊接部叠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组,其中,内部焊接部与形成在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上的外部焊接部的总数等于形成在第二端部上的外部焊接部的总数。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组,其中,形成在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上的外部焊接部在结合线的连接方向上不与内部焊接部叠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池组,其中,形成在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上的外部焊接部的总数与内部焊接部的总数均等于形成在第二端部上的外部焊接部的总数。
19.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组,其中,
板连接垫包括:导电图案,通过导电图案传输关于电池单体的状态信息;以及隔离图案,不通过隔离图案传输关于电池单体的状态信息,
其中,导电图案包括:
第一导电图案,将形成在第二端部上的第一外部焊接部连接到围绕内部区域中的第一气体排放孔的第一内部焊接部;以及
第二导电图案,将形成在第二端部上的第二外部焊接部连接到围绕内部区域中的第二气体排放孔的第二内部焊接部,
其中,隔离图案包括:
第一隔离图案,将形成在第二端部上的第三外部焊接部连接到形成在第三端部上的第五外部焊接部;以及
第二隔离图案,将形成在第二端部上的第四外部焊接部连接到形成在第四端部上的第六外部焊接部。
2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组,其中,
板连接垫包括导电图案,通过导电图案传输关于电池单体的状态信息,导电图案包括彼此分离的第一导电图案和第二导电图案,
其中,第一导电图案将形成在第二端部上的第一外部焊接部、形成在第三端部上的第三外部焊接部和围绕内部区域中的第一气体排放孔的第一内部焊接部连接在一起,并且
第二导电图案将形成在第二端部上的第二外部焊接部、形成在第四端部上的第四外部焊接部和围绕内部区域中的第二气体排放孔的第二内部焊接部连接在一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8-0055655 | 2018-05-15 | ||
KR1020180055655A KR102562684B1 (ko) | 2018-05-15 | 2018-05-15 | 배터리 팩 |
PCT/KR2019/004413 WO2019221397A1 (ko) | 2018-05-15 | 2019-04-12 | 배터리 팩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088461A true CN112088461A (zh) | 2020-12-15 |
CN112088461B CN112088461B (zh) | 2024-05-28 |
Family
ID=68540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30683.6A Active CN112088461B (zh) | 2018-05-15 | 2019-04-12 | 电池组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1764412B2 (zh) |
EP (1) | EP3796458A4 (zh) |
KR (1) | KR102562684B1 (zh) |
CN (1) | CN112088461B (zh) |
WO (1) | WO2019221397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159397A1 (zh) * | 2022-02-23 | 2023-08-31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的线缆类连接件保护装置、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10091360A1 (en) * | 2019-09-25 | 2021-03-25 | Apple Inc. | Battery pack with attached system module |
CN113193277B (zh) * | 2020-01-14 | 2022-04-15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分体式支架组件及电池模组 |
KR102580241B1 (ko) * | 2020-10-13 | 2023-09-19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배터리 팩 |
DE102021103388A1 (de) * | 2020-11-03 | 2022-05-05 | Diehl Ako Stiftung & Co. Kg | Batteriezellenkontaktierungsvorrichtung und Batteriemodul mit einer solchen Batteriezellenkontaktierungsvorrichtung |
KR20230174572A (ko) * | 2022-06-21 | 2023-12-28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배터리 팩 |
KR20240111165A (ko) * | 2023-01-09 | 2024-07-16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전지 팩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20276419A1 (en) * | 2011-04-26 | 2012-11-01 | Samsung Sdi Co., Ltd. | Battery pack |
EP2544263A1 (en) * | 2011-07-06 | 2013-01-09 | Samsung SDI Co., Ltd. | Battery pack |
KR20140130357A (ko) * | 2013-04-30 | 2014-11-10 | 타이코에이엠피(유) | 이차전지 팩 |
US20140335386A1 (en) * | 2013-05-09 | 2014-11-13 | Aisa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Bus bar modules |
EP2842797A1 (en) * | 2013-08-30 | 2015-03-04 | Samsung SDI Co., Ltd. | Battery pack |
KR20150070521A (ko) * | 2013-12-17 | 2015-06-25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배터리 모듈 |
US20160372796A1 (en) * | 2014-01-17 | 2016-12-22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Power source devi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824867B1 (ko) | 2006-03-28 | 2008-04-23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보호회로기판 위에 장착된 ptc소자를 구비한 캔형 및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
KR100900570B1 (ko) | 2007-08-30 | 2009-06-02 | 손진형 | 코인형 전지소자용 단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
US9198292B2 (en) * | 2012-05-08 | 2015-11-24 | Samsung Sdi Co., Ltd. | Battery pack including circuit board assembly having first circuit board connected to terminals and second circuit board connected to first circuit board |
US9991616B2 (en) | 2016-03-18 | 2018-06-05 | Apple Inc. | SMT connection of rigid and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s |
-
2018
- 2018-05-15 KR KR1020180055655A patent/KR102562684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9
- 2019-04-12 EP EP19803122.1A patent/EP3796458A4/en active Pending
- 2019-04-12 CN CN201980030683.6A patent/CN112088461B/zh active Active
- 2019-04-12 WO PCT/KR2019/004413 patent/WO2019221397A1/ko unknown
- 2019-04-12 US US17/055,873 patent/US11764412B2/en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7-31 US US18/362,828 patent/US20230378551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20276419A1 (en) * | 2011-04-26 | 2012-11-01 | Samsung Sdi Co., Ltd. | Battery pack |
KR20120122860A (ko) * | 2011-04-26 | 2012-11-07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배터리 팩 |
EP2544263A1 (en) * | 2011-07-06 | 2013-01-09 | Samsung SDI Co., Ltd. | Battery pack |
KR20130006279A (ko) * | 2011-07-06 | 2013-01-16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배터리 팩 |
KR20140130357A (ko) * | 2013-04-30 | 2014-11-10 | 타이코에이엠피(유) | 이차전지 팩 |
US20140335386A1 (en) * | 2013-05-09 | 2014-11-13 | Aisa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Bus bar modules |
EP2842797A1 (en) * | 2013-08-30 | 2015-03-04 | Samsung SDI Co., Ltd. | Battery pack |
KR20150070521A (ko) * | 2013-12-17 | 2015-06-25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배터리 모듈 |
US20160372796A1 (en) * | 2014-01-17 | 2016-12-22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Power source device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159397A1 (zh) * | 2022-02-23 | 2023-08-31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的线缆类连接件保护装置、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796458A4 (en) | 2022-03-02 |
CN112088461B (zh) | 2024-05-28 |
KR102562684B1 (ko) | 2023-08-03 |
US20230378551A1 (en) | 2023-11-23 |
WO2019221397A1 (ko) | 2019-11-21 |
EP3796458A1 (en) | 2021-03-24 |
US20210226260A1 (en) | 2021-07-22 |
US11764412B2 (en) | 2023-09-19 |
KR20190130929A (ko) | 2019-11-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088461B (zh) | 电池组 | |
CN111201662B (zh) | 电池组 | |
CN111433939B (zh) | 电池组 | |
KR101264550B1 (ko) | 배터리 팩 | |
US7686853B2 (en) | Apparatus for interconnecting battery cells in a battery pack and method thereof | |
KR101233551B1 (ko) | 배터리 팩의 커넥터 및 이의 결합 방법 | |
EP2747189A1 (en) | Battery pack | |
US11031648B2 (en) | Battery pack | |
CN111527640B (zh) | 电池组 | |
US12119460B2 (en) | Vehicular battery wiring module | |
US20230076491A1 (en) | Battery pack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US20230071591A1 (en) | Battery pack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4557140B (zh) | 配线模块、带端子的柔性印刷基板及蓄电模块 | |
JPH10144356A (ja) | 二次電池 | |
JP3815524B2 (ja) | 複数種の金属導体路を持つフレキシブル基板 | |
JP2024001000A (ja) |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 |
KR101197036B1 (ko) | 온도휴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