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81225B -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截留净化系统及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截留净化系统及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81225B
CN112081225B CN202010955615.5A CN202010955615A CN112081225B CN 112081225 B CN112081225 B CN 112081225B CN 202010955615 A CN202010955615 A CN 202010955615A CN 112081225 B CN112081225 B CN 1120812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nwater
water supply
secondary water
supply device
storage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5561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81225A (zh
Inventor
张祥
徐德强
张庆奎
杨中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Qiancheng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Qiancheng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Qiancheng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Qiancheng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5561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812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812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812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812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812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10Collecting-tanks; Equalising-tanks for regulating the run-off; Laying-up basi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14Devices for separating liquid or solid substances from sewage, e.g. sand or sludge traps, rakes or grat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绵城市雨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截留净化系统,其中的雨水净化装置包括主体和过滤网篮,雨水净化装置底部设置有与过滤网篮内部联通的排水管路,排水管路端部设置有阀体,在阀体开启时,过滤腔向二次供水装置内排水;洪水调蓄池底部设置有支撑结构,允许二次供水装置在设定范围内滑动,在滑动位置的顶部极限位置时二次供水装置底部泄流口关闭而蓄水,还包括浮漂联动装置,用于开启洪水调蓄池。本发明中,通过将雨水净化装置设置于洪水调蓄池顶部,以及将二次供水装置设置于洪水调蓄池内,使得整个雨水截留净化系统的结构更加紧凑,施工面积小。同时,本发明中还请求保护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截留净化系统的施工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截留净化系统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绵城市雨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截留净化系统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目前水资源的短缺,海绵城市被广泛的推广。在降雨阶段海绵结构能够快速的吸收、蓄积、渗透和净化雨水,减少雨水形成径流,缓解路面积水的问题;同时被蓄积的雨水也可被再次利用,从而融入到城市的给排水系统中。
现有的城市中的海绵结构大多包括与雨水泄洪道联通的净化系统,以及当雨量较大而净化系统无法承受时,对雨水进行蓄积的洪水调蓄池,目前上述净化系统和洪水调蓄池的浇筑结构位于水平方向的不同位置,使得施工基础占地面积较大,极大程度上增加了人力成本。
鉴于上述现有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截留净化系统及施工方法,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中提供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截留净化系统,从而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同时本发明中还请求保护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截留净化系统的施工方法,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截留净化系统,包括:洪水调蓄池、雨水净化装置和二次供水装置;
所述洪水调蓄池内部设置有支撑结构,用于对所述雨水净化装置进行支撑固定,所述雨水净化装置包括具有腔体的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内的过滤网篮,所述过滤网篮位于所述腔体一侧内部形成过滤腔,所述腔体的另一侧形成出水腔,所述出水腔与市政管道连接;
所述二次供水装置同样设置于所述洪水调蓄池内部,且设置于所述雨水净化装置一侧底部位置,所述雨水净化装置的过滤腔底部设置有排水管路,所述排水管路端部设置有通过压力开启的阀体,在所述阀体开启时,所述过滤腔向所述二次供水装置内排水;
所述洪水调蓄池底部设置有至少两导向支撑结构,用于对所述二次供水装置进行支撑,且允许所述二次供水装置在设定范围内滑动,滑动动力来自于所述二次供水装置内的液体压力,其中,在滑动位置的顶部极限位置时,所述二次供水装置底部泄流口关闭,当离开所述顶部极限位置时,所述二次供水装置底部泄流口开启,向所述洪水调蓄池内排水,所述洪水调蓄池侧壁上设置有所述市政管道联通的管路,所述管路通过位于所述洪水调蓄池内的门体封堵;
还包括浮漂联动装置,包括绳体、连杆和浮球,所述连杆包括与所述雨水净化装置边缘转动连接的第一杆体,以及与所述第一杆体一端固定连接的安装杆,所述浮球安装于所述安装杆的另一端,所述绳体连接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门体。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柱、导向柱、弹簧和堵板;
所述支撑柱固定设置于所述洪水调蓄池底部,所述导向柱和弹簧均固定于所述支撑柱上,且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导向柱外围;
所述二次供水装置底部设置有贯通孔,且自所述贯通孔边缘向腔体内延伸有环形凸沿,所述导向柱贯穿所述环形凸沿内部,所述堵板固定于所述导向柱顶部,且对所述环形凸沿顶部的所述泄流口进行封堵,所述弹簧另一端与所述二次供水装置底部相抵。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导向柱和堵板中部设置有联通的渗流通道,所述渗流通道通过所述洪水调蓄池底部的贯通孔位与外部联通。
进一步地,所述渗流通道位于所述支撑柱或者所述导向柱的外围设置有与所述洪水调蓄池内部联通的孔位。进一步地,所述阀体包括座体、拉簧和盖板;
所述座体包括安装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两侧的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二者通过位于所述安装板上的通孔联通;所述第一安装腔对所述排水管路端部进行包覆,所述拉簧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腔腔体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拉动所述盖板对所述第二安装腔的敞口进行封堵。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安装腔边缘设置有密封圈,在所述盖板关闭时对所述密封圈进行挤压。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安装腔与所述排水管路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网篮边缘设置有挂钩,挂设于所述雨水净化装置边缘,所述雨水净化装置顶部设置有限位结构,对所述过滤网篮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凸沿边缘设置有密封圈,在所述堵板关闭时对所述密封圈进行挤压。
一种如上所述的城市道路雨水截留净化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分别对于所述雨水净化装置和二次供水装置进行预成型;
S2:浇筑所述洪水调蓄池;
S3:在所述洪水调蓄池一侧底部进行所述导向支撑结构的安装,并在所述导向支撑结构上进行所述二次供水装置的安装;
S4:在所述洪水调蓄池相对于所述二次供水装置的另一侧的设定高度上进行所述雨水净化装置的安装,包括排水管路和阀体的安装,保证所述雨水净化装置底部高于或等于所述二次供水装置的顶部高度;
S6:连接所述市政管道与所述出水腔和洪水调蓄池内部。
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中,通过将雨水净化装置设置于二次供水装置顶部,且将二者均设置于洪水调蓄池内,使得整个雨水截留净化系统的结构更加紧凑,在施工过程中,在洪水调蓄池浇筑完成后,可快速的实现雨水净化装置和二次供水装置的安装,施工面积小,有效降低了施工的难度,同时使得系统的安装和维护难度也大幅降低。同时本发明中还请求保护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截留净化系统的施工方法,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中城市道路雨水截留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雨水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雨水净化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二次供水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城市道路雨水截留净化系统整体的剖视图;
图6为支撑结构位置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7为阀体的剖视图;
图8为座体的剖视图;
图9为过滤网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限位结构位置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洪水调蓄池;11、门体;2、雨水净化装置;21、主体;22、过滤网篮、23、过滤腔;24、出水腔;25、挂钩;26、限位结构;3、二次供水装置;31、环形凸沿; 4、支撑结构;5、市政管道;6、排水管路;61、阀体;611、座体;612、拉簧;613、盖板;614、第一安装腔;615、第二安装腔;7、支撑结构;71、支撑柱;72、导向柱;73、弹簧;74、堵板;75、孔位;8、浮漂联动装置;81、绳体;82、第一杆体;83、浮球;84、安装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属于“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本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撰写。
如图1~6所示,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截留净化系统,包括:洪水调蓄池1、雨水净化装置2和二次供水装置3;洪水调蓄池1内部设置有支撑结构4,用于对雨水净化装置2进行支撑固定,雨水净化装置2包括具有腔体的主体21,以及设置于主体21内的过滤网篮22,过滤网篮22位于腔体一侧内部形成过滤腔23,腔体的另一侧形成出水腔24,出水腔24与市政管道5连接;二次供水装置3同样设置于洪水调蓄池1内部,且设置于雨水净化装置2一侧底部位置,雨水净化装置2的过滤腔23底部设置有排水管路6,排水管路6端部设置有通过压力开启的阀体61,在阀体61开启时,过滤腔23向二次供水装置3内排水;洪水调蓄池1底部设置有至少两导向支撑结构7,用于对二次供水装置3进行支撑,且允许二次供水装置3在设定范围内滑动,滑动动力来自于二次供水装置3内的液体压力,其中,在滑动位置的顶部极限位置时,二次供水装置3底部泄流口关闭,当离开顶部极限位置时,二次供水装置3底部泄流口开启,向洪水调蓄池1内排水,洪水调蓄池1侧壁上设置有市政管道5联通的管路,管路通过位于洪水调蓄池1内的门体11封堵;还包括浮漂联动装置8,包括绳体81、连杆和浮球83,连杆包括与雨水净化装置2边缘转动连接的第一杆体82,以及与第一杆体82一端固定连接的安装杆84,浮球83安装于安装杆84的另一端,绳体81连接第一杆体82与门体11。
本发明中,通过将雨水净化装置2设置于二次供水装置3顶部,且将二者均设置于洪水调蓄池1内,使得整个雨水截留净化系统的结构更加紧凑,在施工过程中,在洪水调蓄池1浇筑完成后,可快速的实现雨水净化装置2和二次供水装置3的安装,施工面积小,有效降低了施工的难度,同时使得系统的安装和维护难度也大幅降低。附图中所展示的洪水调蓄池1仅为部分示意图,为了对内部结构进行展示仅展示了局部高度,洪水调蓄池1为浇筑结构,图中用壳体形式进行展示,安装结构4可为任何支撑结构,可在浇筑结构内设置台阶面,通过板体或杆体结构对雨水净化装置2进行支撑固定即可。
在工作过程中,将过滤网篮22内部形成的过滤腔23与雨水泄洪道连接,来自雨水泄洪道的雨水进入过滤腔23内;当雨水较小时,通过过滤网篮22的过滤可使得较为洁净的雨水通过出水腔24进入市政管道5,市政工人可通过过滤网篮22进行固体污染物的清理,便于清洗和更换;当雨水较大时,大量的雨水来不及自过滤网篮22流至出水腔24,使得过滤腔23内的水位提高,底部水压增大,使得位于底部的阀体61开启,从而令雨水进入二次供水装置3内,当此部分雨水逐渐增多而使得二次供水装置3向下滑动时,二次供水装置3底部泄流口开启,向洪水调蓄池1内排水,否则雨水蓄积在二次供水装置3内,为重,为了使得阀体61更好的感知过滤腔23内的水压,可在过滤网篮22与排水管路6的对接处设置孔位,使得排水管路6局部插入过滤网篮22内,具体可通过过滤网篮22放置后的平移实现。
在本发明中,来自雨水净化装置2的雨水首先在二次供水装置3内积蓄,此部分雨水的存储在于实现“蓄”和“用”的目的,可通过管道的连接而用于道路冲洗和绿化浇灌等,出水量根据二次供水装置3的滑动动力来调节,当滑动动力较大时,二次供水装置3内可存储更多的雨水,当此部分雨水存储量达到最大时,雨水进入洪水调蓄池1。
在雨水净化装置2内的雨水排净后,此时市政管道5已经畅通,浮球83在雨水净化装置2的腔体内下落,因此通过连杆拉动绳体81而将门体11打开,从而使得洪水调蓄池1内的雨水自市政管道5排出,此时洪水调蓄池1内的雨水排空已经不再增加市政排水负担,从而成功起到“滞”(错峰)的作用,及时排空的原因在于部分地区降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通过洪水调蓄池1内雨水的及时排出使其发挥洪水调蓄的作用,反之,旱季需要蓄水,因此可通过固定连杆的方式使得门体11闭合而进行蓄水。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导向支撑结构7包括支撑柱71、导向柱72、弹簧73和堵板74;支撑柱71固定设置于洪水调蓄池1底部,导向柱72和弹簧73均固定于支撑柱71上,且弹簧73套设于导向柱72外围;二次供水装置3底部设置有贯通孔,且自贯通孔边缘向腔体内延伸有环形凸沿31,导向柱72贯穿环形凸沿31内部,堵板74固定于导向柱72顶部,且对环形凸沿31顶部的泄流口进行封堵,弹簧73另一端与二次供水装置3底部相抵。
在工作过程中,当二次供水装置3内的雨水量达到设定水位时重力提升,从而对弹簧73进行挤压,二次供水装置3相对于导向柱72向下移动,堵板74位置不变,从而使得环形凸沿31顶部的泄流口敞开,雨水向洪水调蓄池1内流动得到存积。其中,通过提高环形凸沿31的高度,可使得泄漏口相对于二次供水装置3的高度得到提升,固定污染物在二次供水装置3底部得到存积,可降低自泄流口流入洪水调蓄池1内的几率。本发明中,二次供水装置3与雨水净化装置2并不建立连接,排水管路6只需设置于二次供水装置3顶部,即可使得雨水向其中流动;二次供水装置3的安装和维护也较为方便,只需建立或解除堵板74与导向柱72的连接即可,而导向柱72与支撑柱71固定连接。环形凸沿31边缘设置有密封圈,在堵板74关闭时对密封圈进行挤压。
如图4~6中所示,展示了设置两个支撑结构7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为了保证二次供水装置3的稳定性,可适当的对其数量进行增加。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如图6所示,支撑柱71、导向柱72和堵板74中部设置有联通的渗流通道,渗流通道通过洪水调蓄池1底部的贯通孔位与外部联通,从而可使得二次供水装置3内的雨水可通过渗流通道渗入地下,当然还可在通过管路铺设增加渗透区域的面积,本发明中不做详细说明,通过渗流通道的截面面积可控制渗流的速度,当然,在洪水调蓄池1底部的贯通孔位外还可包覆土工布等。
其中,渗流通道位于支撑柱71或者导向柱72的外围设置有与洪水调蓄池1内部联通的孔位75,通过上述孔位75的设置,目的在于当旱季洪水调蓄池1内积存雨水时,也可通过联通的渗流通道将雨水渗流到地下,从而补充地下水位,实现“渗”的目的。
其中,阀体61包括座体611、拉簧612和盖板613;座体611包括安装板以及设置于安装板两侧的第一安装腔614和第二安装腔615,二者通过位于安装板上的通孔联通;第一安装腔614对排水管路6端部进行包覆,拉簧612一端与第二安装腔615腔体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拉动盖板613对第二安装腔615的敞口进行封堵。
如图7和 8所示,在工作过程中,当过滤腔23内的水位升高至设定值时,盖板613所受的压力增加,从而在水压的作用力下相对于第二安装腔615的敞口远离使其敞开而向二次供水装置3被排水,当水位降低后,可通过拉簧612的作用而在此关闭。第二安装腔615边缘设置有密封圈,在盖板613关闭时对密封圈进行挤压,从而提升密封性;而第二安装腔615可与排水管路6螺纹连接。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如图9和10所示,过滤网篮22边缘设置有挂钩25,挂设于雨水净化装置2边缘,雨水净化装置2顶部设置有限位结构26,对过滤网篮22进行固定,通过挂钩25的设置,使得整个过滤网篮22的安装和更换更加方便,限位结构26可选择螺栓结构,通过螺旋的限位可使得过滤网篮22贴合在雨水净化装置2一侧而实现定位。
一种如上所述的城市道路雨水截留净化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分别对于雨水净化装置2和二次供水装置3进行预成型;
S2:浇筑洪水调蓄池1;
S3:在洪水调蓄池1一侧底部进行导向支撑结构7的安装,并在导向支撑结构7上进行二次供水装置3的安装;
S4:在洪水调蓄池1相对于二次供水装置3的另一侧的设定高度上进行雨水净化装置2的安装,包括排水管路6和阀体61的安装,保证雨水净化装置2底部高于或等于二次供水装置3的顶部高度;
S6:连接市政管道5与出水腔24和洪水调蓄池1内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截留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洪水调蓄池(1)、雨水净化装置(2)和二次供水装置(3);
所述洪水调蓄池(1)内部设置有支撑结构(4),用于对所述雨水净化装置(2)进行支撑固定,所述雨水净化装置(2)包括具有腔体的主体(21),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21)内的过滤网篮(22),所述过滤网篮(22)位于所述腔体一侧内部形成过滤腔(23),所述腔体的另一侧形成出水腔(24),所述出水腔(24)与市政管道(5)连接;
所述二次供水装置(3)同样设置于所述洪水调蓄池(1)内部,且设置于所述雨水净化装置(2)一侧底部位置,所述雨水净化装置(2)的过滤腔(23)底部设置有排水管路(6),所述排水管路(6)端部设置有通过压力开启的阀体(61),在所述阀体(61)开启时,所述过滤腔(23)向所述二次供水装置(3)内排水;
所述洪水调蓄池(1)底部设置有至少两导向支撑结构(7),用于对所述二次供水装置(3)进行支撑,且允许所述二次供水装置(3)在设定范围内滑动,滑动动力来自于所述二次供水装置(3)内的液体压力,其中,在滑动位置的顶部极限位置时,所述二次供水装置(3)底部泄流口关闭,当离开所述顶部极限位置时,所述二次供水装置(3)底部泄流口开启,向所述洪水调蓄池(1)内排水,所述洪水调蓄池(1)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市政管道(5)联通的管路,所述管路通过位于所述洪水调蓄池(1)内的门体(11)封堵;
还包括浮漂联动装置(8),包括绳体(81)、连杆和浮球(83),所述连杆包括与所述雨水净化装置(2)边缘转动连接的第一杆体(82),以及与所述第一杆体(82)一端固定连接的安装杆(84),所述浮球(83)安装于所述安装杆(84)的另一端,所述绳体(81)连接所述第一杆体(82)与所述门体(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道路雨水截留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支撑结构(7)包括支撑柱(71)、导向柱(72)、弹簧(73)和堵板(74);
所述支撑柱(71)固定设置于所述洪水调蓄池(1)底部,所述导向柱(72)和弹簧(73)均固定于所述支撑柱(71)上,且所述弹簧(73)套设于所述导向柱(72)外围;
所述二次供水装置(3)底部设置有贯通孔,且自所述贯通孔边缘向腔体内延伸有环形凸沿(31),所述导向柱(72)贯穿所述环形凸沿(31)内部,所述堵板(74)固定于所述导向柱(72)顶部,且对所述环形凸沿(31)顶部的所述泄流口进行封堵,所述弹簧(73)另一端与所述二次供水装置(3)底部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道路雨水截留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71)、导向柱(72)和堵板(74)中部设置有联通的渗流通道,所述渗流通道通过所述洪水调蓄池(1)底部的贯通孔位与外部联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城市道路雨水截留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流通道位于所述支撑柱(71)或者所述导向柱(72)的外围设置有与所述洪水调蓄池(1)内部联通的孔位(75)。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城市道路雨水截留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61)包括座体(611)、拉簧(612)和盖板(613);
所述座体(611)包括安装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两侧的第一安装腔(614)和第二安装腔(615),二者通过位于所述安装板上的通孔联通;所述第一安装腔(614)对所述排水管路(6)端部进行包覆,所述拉簧(612)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腔(615)腔体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拉动所述盖板(613)对所述第二安装腔(615)的敞口进行封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城市道路雨水截留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腔(615)边缘设置有密封圈,在所述盖板(613)关闭时对所述密封圈进行挤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城市道路雨水截留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腔(615)与所述排水管路(6)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道路雨水截留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篮(22)边缘设置有挂钩(25),挂设于所述雨水净化装置(2)边缘,所述雨水净化装置(2)顶部设置有限位结构(26),对所述过滤网篮(22)进行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道路雨水截留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凸沿(31)边缘设置有密封圈,在所述堵板(74)关闭时对所述密封圈进行挤压。
10.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截留净化系统的施工方法,所述城市道路雨水截留净化系统是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城市道路雨水截留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分别对于所述雨水净化装置(2)和二次供水装置(3)进行预成型;
S2:浇筑所述洪水调蓄池(1);
S3:在所述洪水调蓄池(1)一侧底部进行所述导向支撑结构(7)的安装,并在所述导向支撑结构(7)上进行所述二次供水装置(3)的安装;
S4:在所述洪水调蓄池(1)相对于所述二次供水装置(3)的另一侧的设定高度上进行所述雨水净化装置(2)的安装,包括排水管路(6)和阀体(61)的安装,保证所述雨水净化装置(2)底部高于或等于所述二次供水装置(3)的顶部高度;
S6:连接所述市政管道(5)与所述出水腔(24)和所述洪水调蓄池(1)内部。
CN202010955615.5A 2020-09-11 2020-09-11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截留净化系统及施工方法 Active CN1120812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55615.5A CN112081225B (zh) 2020-09-11 2020-09-11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截留净化系统及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55615.5A CN112081225B (zh) 2020-09-11 2020-09-11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截留净化系统及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81225A CN112081225A (zh) 2020-12-15
CN112081225B true CN112081225B (zh) 2021-03-26

Family

ID=73737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55615.5A Active CN112081225B (zh) 2020-09-11 2020-09-11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截留净化系统及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812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4122A (zh) * 2021-07-26 2021-10-12 永嘉瑞杰阀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浮筒阀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84343B2 (en) * 2001-09-07 2005-04-26 John F. Harris Curb inlet catch basin filter
JP3865304B2 (ja) * 2002-03-26 2007-01-10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雨水処理装置
CN104594466B (zh) * 2015-01-22 2015-12-09 衢州妙凯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洗澡水收集利用阀
CN209353440U (zh) * 2018-11-13 2019-09-06 中交和美环境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适用于海绵城市的道路雨水蓄排系统
CN209442777U (zh) * 2018-12-18 2019-09-27 洛阳驰懋工矿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楼房小区雨水排水的集中收集净化系统
CN209585257U (zh) * 2018-12-25 2019-11-05 镇江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回收系统
CN110158753B (zh) * 2019-06-19 2024-02-02 毅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海绵城市用雨水处理系统
CN110230347A (zh) * 2019-07-15 2019-09-13 江苏华蕊海绵城市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雨污分流装置
KR102080796B1 (ko) * 2019-07-31 2020-04-24 한국기술개발 주식회사 수질환경오염방지구조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81225A (zh) 2020-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75050B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KR101224277B1 (ko) 저류조를 이용한 오수 및 계곡수 분리용 초기우수 보관 처리 시스템
CN205875342U (zh) 一种城市雨水过滤存储渗漏系统
CN112081225B (zh)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截留净化系统及施工方法
JP2014109141A (ja) 雨水貯溜配管構造
CN105804153B (zh) 一种雨水精准弃流过滤存储一体罐
CN205839923U (zh) 一种新型智能网格雨洪管理系统
CN214302102U (zh)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CN211447209U (zh) 一种楼宇雨污分流装置
CN202460231U (zh) 重力式水力自控单阀滤池
KR101433076B1 (ko) 강우 유출수 및 지하수 관리 시스템
CN105804201B (zh) 一种新型智能网格雨洪管理系统
CN102106245B (zh) 一种雨废水自动绿化浇灌装置
CN108589463A (zh) 一种海绵城市集水灌溉装置
CN210947063U (zh) 一种市政排水用防污染除菌排水管
CN112031169A (zh) 有雨水收集功能的拼装式箱式房
CN211172343U (zh) 一种鱼腹式可调堰
CN209686557U (zh) 一种具有拦渣功能的截流井
CN113187078A (zh) 一种雨水处理装置
CN207484649U (zh) 道路雨水渗滤装置
JP6034732B2 (ja) 雨水貯溜配管構造とそれに用いる堰部材
CN102943509B (zh) 模块化同层排水节水装置
CN111996852A (zh) 一种生态本质安全集约下穿立交排水系统
CN220377473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用吸水排水结构
CN216339918U (zh) 一种海绵城市渗排结构及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