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81115A - 具有复合锚杆的基坑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复合锚杆的基坑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81115A
CN112081115A CN202010951075.3A CN202010951075A CN112081115A CN 112081115 A CN112081115 A CN 112081115A CN 202010951075 A CN202010951075 A CN 202010951075A CN 112081115 A CN112081115 A CN 1120811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s
anchoring
rod
foundation pit
anch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5107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华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xing Borui Venture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xing Borui Venture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xing Borui Venture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xing Borui Venture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5107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8111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0811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811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02Foundation pits
    • E02D17/04Bordering surfacing or stiffening the sides of foundation p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74Means for anchoring structural elements or bulkheads
    • E02D5/76Anchorings for bulkheads or sections thereof in as much a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600/00Miscellaneous
    • E02D2600/30Miscellaneous comprising anchoring details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为具有复合锚杆的基坑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设置在基坑内壁上的若干个桩杆,所述桩杆上向基坑壁上设置若干个第一锚固杆和第二锚固杆,所述第一锚固杆的端部倾斜向下伸入至基坑壁内部,所述第一锚固杆靠近所述桩杆的端面设有第一锚杆固定板,所述第一锚杆固定板与所述第一锚固杆固定连接;而第二锚固杆以向上倾斜的方式安装在坑壁内,并贯穿至地面,地面上设置地面锚杆固定板予以配合,增强牵拉能力,在第一锚固杆上设置多个阻尼机构,来增强与坑壁间的牵拉能力,因此相对于现有结构,增强了锚固杆的牵拉能力,因此可以减少锚固杆的布置数量,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省施工时间。

Description

具有复合锚杆的基坑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具有复合锚杆的基坑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基坑围护体系,是一个土体、支护结构相互共同作用的有机体,由于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道等因素的制约,对支护结构的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能保证基坑的稳定性及坑内作业的安全、方便,而且要使坑底和坑外的土体位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确保邻近建筑物及市政设施正常使用,基坑围护是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多层地下室、地下铁道、地下商业街等各种地下建筑用的方法,有重力式搅拌桩挡墙、地下连续墙、桩列式挡墙等,不仅要能保证基坑的稳定性及坑内作业的安全、方便,而且要使坑底和坑外的土体位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确保邻近建筑物及市政设施正常使用。
现有的基坑围护结构,通常在在围护杆上向地基侧面上设置锚杆,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加固作用,但是仍需要设置多组锚杆,来保证地基的稳定,因此会增加设置的工作量,延长施工时间。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具有复合锚杆的基坑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具有复合锚杆的基坑围护结构,包括设置在基坑内壁上的若干个桩杆,所述桩杆上向基坑壁上设置若干个第一锚固杆和第二锚固杆,所述第一锚固杆的端部倾斜向下伸入至基坑壁内部,所述第一锚固杆靠近所述桩杆的端面设有第一锚杆固定板,所述第一锚杆固定板与所述第一锚固杆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一锚固杆伸入基坑壁的部分均设有阻尼机构,所述阻尼机构与所述第一锚固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锚固杆的端部斜向上贯穿基坑至地面,并固定连接有地面锚杆固定板,所述第二锚固杆靠近所述桩杆的端面设有第二锚杆固定板,所述第二锚杆固定板与所述第二锚固杆固定连接,一组所述桩杆的前侧面均设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一端与所述桩杆铰接,另一端铰接固定有连接筒,基坑的底面铺设有基坑固定板,所述基坑固定板与连接筒之间铰接固定有斜撑架。
优选的,所述第一锚固杆从上至下为三组,其中一组所述第一锚固杆位于所述桩杆的上段,其余两组所述第一锚固杆位于所述桩杆的下段。
优选的,所述第一锚固杆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5°~-20°。
优选的,所述第二锚固杆的数量为一组,且所述第二锚固杆靠近所述桩杆的一端位于所述桩杆的中段或上段,所述第二锚固杆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45°~60°。
优选的,所述第一锚固杆与第一锚杆固定板采用螺接方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锚固杆与第二锚杆固定板采用螺接方式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阻尼机构包括阻尼固定环、伸缩杆铰接座、阻尼伸缩杆和阻尼面,所述阻尼固定环套设在所述第一锚固杆的外部,且与所述第一锚固杆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铰接座固定于所述第一锚固杆的外侧壁上,所述阻尼伸缩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伸缩杆铰接座上,另一端为自由端,相邻两个所述阻尼伸缩杆之间固定连接有所述阻尼面。
优选的,所述阻尼伸缩杆在所述第一锚固杆的旋进方向收缩,在所述第一锚固杆旋出方向张开。
优选的,所述连接架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架第一铰接座和连接架第二铰接座,所述连接架通过所述连接架第一铰接座与所述桩杆铰接固定,所述连接架通过所述连接架第二铰接座与所述连接筒铰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斜撑架的两端分别设有斜撑第一铰接部和斜撑第二铰接部,所述斜撑架通过所述斜撑第二铰接部与所述连接筒铰接固定,所述斜撑架通过所述斜撑第一铰接部与所述基坑固定板铰接固定。
具有复合锚杆的基坑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首先沿着基坑的内壁,在竖直方向上布置多个所述桩杆,并在相邻的所述桩杆之间设置紧固件进行固定;
步骤S2、每个~米设置所述第一锚固杆,将所述第一锚固杆穿过相邻两个所述桩杆之间的缝隙,向基坑壁内旋进,并使所述第一锚固杆与水平面间保持-15°~-20°,旋进之后,在所述桩杆的表面安装所述第一锚杆固定板,对所述第一锚固杆和桩杆进行固定;
步骤S3、在安装好所述第一锚固杆之后,再在相邻两个第一锚固杆之间安装所述第二锚固杆,使所述第一锚固杆与水平面间保持45°~60°,旋进之后,在所述桩杆的表面安装所述第二锚杆固定板,在地面安装所述地面锚杆固定板,对所述第二锚固杆和桩杆进行固定;
步骤S4、安装好所述第一锚固杆和第二锚固杆之后,将相邻的5~7个所述桩杆上铰接安装所述连接架,然后将所述连接架的另一端统一安装所述连接筒;
步骤S5、在所述连接筒的下方安装基坑固定板,将所述基坑固定板固定在基坑底面,然后在所述基坑固定板与所述连接筒之间铰接安装所述斜撑架,完成对围护结构的安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中,通过在基坑的内壁上设置两组锚固杆,其中第一锚固杆向下倾斜的角度安装在坑壁内,并设置多组,而第二锚固杆以向上倾斜的方式安装在坑壁内,并贯穿至地面,地面上设置地面锚杆固定板予以配合,增强牵拉能力,在第一锚固杆上设置多个阻尼机构,来增强与坑壁间的牵拉能力,因此相对于现有结构,增强了锚固杆的牵拉能力,因此可以减少锚固杆的布置数量,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省施工时间。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阻尼机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阻尼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桩杆;2、第一锚固杆;21、第一锚杆固定板;3、第二锚固杆;31、第二锚杆固定板;32、地面锚杆固定板;4、阻尼机构;41、阻尼固定环;42、伸缩杆铰接座;43、阻尼伸缩杆;44、阻尼面;5、连接架;51、连接架第一铰接座;52、连接架第二铰接座;6、斜撑架;61、斜撑第一铰接部;62、斜撑第二铰接部;7、基坑固定板;8、连接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具有复合锚杆的基坑围护结构,包括设置在基坑内壁上的若干个桩杆1,桩杆1上向基坑壁上设置若干个第一锚固杆2和第二锚固杆3,第一锚固杆2的端部倾斜向下伸入至基坑壁内部,第一锚固杆2靠近桩杆1的端面设有第一锚杆固定板21,第一锚杆固定板21与第一锚固杆2固定连接,每个第一锚固杆2伸入基坑壁的部分均设有阻尼机构4,阻尼机构4与第一锚固杆2固定连接,第二锚固杆3的端部斜向上贯穿基坑至地面,并固定连接有地面锚杆固定板32,第二锚固杆3靠近桩杆1的端面设有第二锚杆固定板31,第二锚杆固定板31与第二锚固杆3固定连接,一组桩杆1的前侧面均设有连接架5,连接架5的一端与桩杆1铰接,另一端铰接固定有连接筒8,基坑的底面铺设有基坑固定板7,基坑固定板7与连接筒8之间铰接固定有斜撑架6。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基坑的内壁上设置两组锚固杆,其中第一锚固杆2向下倾斜的角度安装在坑壁内,并设置多组,而第二锚固杆3以向上倾斜的方式安装在坑壁内,并贯穿至地面,地面上设置地面锚杆固定板32予以配合,增强牵拉能力,在第一锚固杆2上设置多个阻尼机构4,来增强与坑壁间的牵拉能力,因此相对于现有结构,增强了锚固杆的牵拉能力,因此可以减少锚固杆的布置数量,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省施工时间。
具体的,第一锚固杆2从上至下为三组,其中一组第一锚固杆2位于桩杆1的上段,其余两组第一锚固杆2位于桩杆1的下段,第一锚固杆2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5°~-20°,在第一锚固杆2上设置多个阻尼机构4,来增强与坑壁间的牵拉能力,因此相对于现有结构,增强了锚固杆的牵拉能力。
具体的,第二锚固杆3的数量为一组,且第二锚固杆3靠近桩杆1的一端位于桩杆1的中段或上段,第二锚固杆3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45°~60°,因此相对于现有结构,增强了锚固杆的牵拉能力。
具体的,第一锚固杆2与第一锚杆固定板21采用螺接方式固定连接,第二锚固杆3与第二锚杆固定板31采用螺接方式固定连接,方便拆卸与安装。
具体的,阻尼机构4包括阻尼固定环41、伸缩杆铰接座42、阻尼伸缩杆43和阻尼面44,阻尼固定环41套设在第一锚固杆2的外部,且与第一锚固杆2固定连接,伸缩杆铰接座42固定于第一锚固杆2的外侧壁上,阻尼伸缩杆43的一端铰接在伸缩杆铰接座42上,另一端为自由端,相邻两个阻尼伸缩杆43之间固定连接有阻尼面44,可以增大与土壤之间的阻力,在第一锚固杆2上设置多个阻尼机构4,来增强与坑壁间的牵拉能力,因此相对于现有结构,增强了锚固杆的牵拉能力。
具体的,阻尼伸缩杆43在第一锚固杆2的旋进方向收缩,在第一锚固杆2旋出方向张开,在第一锚固杆2上设置多个阻尼机构4,来增强与坑壁间的牵拉能力,因此相对于现有结构,增强了锚固杆的牵拉能力。
具体的,连接架5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架第一铰接座51和连接架第二铰接座52,连接架5通过连接架第一铰接座51与桩杆1铰接固定,连接架5通过连接架第二铰接座52与连接筒8铰接固定,方便安装与拆卸。
具体的,斜撑架6的两端分别设有斜撑第一铰接部61和斜撑第二铰接部62,斜撑架6通过斜撑第二铰接部62与连接筒8铰接固定,斜撑架6通过斜撑第一铰接部61与基坑固定板7铰接固定,方便安装与拆卸,同时能够增强稳定性。
具有复合锚杆的基坑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首先沿着基坑的内壁,在竖直方向上布置多个桩杆1,并在相邻的桩杆1之间设置紧固件进行固定;
步骤S2、每个1~2米设置第一锚固杆2,将第一锚固杆2穿过相邻两个桩杆1之间的缝隙,向基坑壁内旋进,并使第一锚固杆2与水平面间保持-15°~-20°,旋进之后,在桩杆1的表面安装第一锚杆固定板21,对第一锚固杆2和桩杆1进行固定;
步骤S3、在安装好第一锚固杆2之后,再在相邻两个第一锚固杆2之间安装第二锚固杆3,使第一锚固杆2与水平面间保持45°~60°,旋进之后,在桩杆1的表面安装第二锚杆固定板31,在地面安装地面锚杆固定板32,对第二锚固杆3和桩杆1进行固定;
步骤S4、安装好第一锚固杆2和第二锚固杆3之后,将相邻的5~7个桩杆1上铰接安装连接架5,然后将连接架5的另一端统一安装连接筒8;
步骤S5、在连接筒8的下方安装基坑固定板7,将基坑固定板7固定在基坑底面,然后在基坑固定板7与连接筒8之间铰接安装斜撑架6,完成对围护结构的安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具有复合锚杆的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基坑内壁上的若干个桩杆(1),所述桩杆(1)上向基坑壁上设置若干个第一锚固杆(2)和第二锚固杆(3),所述第一锚固杆(2)的端部倾斜向下伸入至基坑壁内部,所述第一锚固杆(2)靠近所述桩杆(1)的端面设有第一锚杆固定板(21),所述第一锚杆固定板(21)与所述第一锚固杆(2)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一锚固杆(2)伸入基坑壁的部分均设有阻尼机构(4),所述阻尼机构(4)与所述第一锚固杆(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锚固杆(3)的端部斜向上贯穿基坑至地面,并固定连接有地面锚杆固定板(32),所述第二锚固杆(3)靠近所述桩杆(1)的端面设有第二锚杆固定板(31),所述第二锚杆固定板(31)与所述第二锚固杆(3)固定连接,一组所述桩杆(1)的前侧面均设有连接架(5),所述连接架(5)的一端与所述桩杆(1)铰接,另一端铰接固定有连接筒(8),基坑的底面铺设有基坑固定板(7),所述基坑固定板(7)与连接筒(8)之间铰接固定有斜撑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复合锚杆的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固杆(2)从上至下为三组,其中一组所述第一锚固杆(2)位于所述桩杆(1)的上段,其余两组所述第一锚固杆(2)位于所述桩杆(1)的下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复合锚杆的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固杆(2)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5°~-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复合锚杆的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锚固杆(3)的数量为一组,且所述第二锚固杆(3)靠近所述桩杆(1)的一端位于所述桩杆(1)的中段或上段,所述第二锚固杆(3)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45°~6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复合锚杆的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固杆(2)与第一锚杆固定板(21)采用螺接方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锚固杆(3)与第二锚杆固定板(31)采用螺接方式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复合锚杆的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机构(4)包括阻尼固定环(41)、伸缩杆铰接座(42)、阻尼伸缩杆(43)和阻尼面(44),所述阻尼固定环(41)套设在所述第一锚固杆(2)的外部,且与所述第一锚固杆(2)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铰接座(42)固定于所述第一锚固杆(2)的外侧壁上,所述阻尼伸缩杆(43)的一端铰接在所述伸缩杆铰接座(42)上,另一端为自由端,相邻两个所述阻尼伸缩杆(43)之间固定连接有所述阻尼面(4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复合锚杆的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伸缩杆(43)在所述第一锚固杆(2)的旋进方向收缩,在所述第一锚固杆(2)旋出方向张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复合锚杆的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5)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架第一铰接座(51)和连接架第二铰接座(52),所述连接架(5)通过所述连接架第一铰接座(51)与所述桩杆(1)铰接固定,所述连接架(5)通过所述连接架第二铰接座(52)与所述连接筒(8)铰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复合锚杆的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架(6)的两端分别设有斜撑第一铰接部(61)和斜撑第二铰接部(62),所述斜撑架(6)通过所述斜撑第二铰接部(62)与所述连接筒(8)铰接固定,所述斜撑架(6)通过所述斜撑第一铰接部(61)与所述基坑固定板(7)铰接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复合锚杆的基坑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首先沿着基坑的内壁,在竖直方向上布置多个所述桩杆(1),并在相邻的所述桩杆(1)之间设置紧固件进行固定;
步骤S2、每个1~2米设置所述第一锚固杆(2),将所述第一锚固杆(2)穿过相邻两个所述桩杆(1)之间的缝隙,向基坑壁内旋进,并使所述第一锚固杆(2)与水平面间保持-15°~-20°,旋进之后,在所述桩杆(1)的表面安装所述第一锚杆固定板(21),对所述第一锚固杆(2)和桩杆(1)进行固定;
步骤S3、在安装好所述第一锚固杆(2)之后,再在相邻两个第一锚固杆(2)之间安装所述第二锚固杆(3),使所述第一锚固杆(2)与水平面间保持45°~60°,旋进之后,在所述桩杆(1)的表面安装所述第二锚杆固定板(31),在地面安装所述地面锚杆固定板(32),对所述第二锚固杆(3)和桩杆(1)进行固定;
步骤S4、安装好所述第一锚固杆(2)和第二锚固杆(3)之后,将相邻的5~7个所述桩杆(1)上铰接安装所述连接架(5),然后将所述连接架(5)的另一端统一安装所述连接筒(8);
步骤S5、在所述连接筒(8)的下方安装基坑固定板(7),将所述基坑固定板(7)固定在基坑底面,然后在所述基坑固定板(7)与所述连接筒(8)之间铰接安装所述斜撑架(6),完成对围护结构的安装。
CN202010951075.3A 2020-09-11 2020-09-11 具有复合锚杆的基坑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Pending CN1120811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51075.3A CN112081115A (zh) 2020-09-11 2020-09-11 具有复合锚杆的基坑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51075.3A CN112081115A (zh) 2020-09-11 2020-09-11 具有复合锚杆的基坑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81115A true CN112081115A (zh) 2020-12-15

Family

ID=73738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51075.3A Pending CN112081115A (zh) 2020-09-11 2020-09-11 具有复合锚杆的基坑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81115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215153A1 (de) * 1982-04-23 1983-11-03 Beratende Ingenieure VBI Frank-Kauer-Raffelt GmbH, 8012 Ottobrunn Stuetzbauwerk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tuetzbauwerks
CN201794079U (zh) * 2010-09-26 2011-04-13 济南大学 一种基坑支撑系统
CN204419217U (zh) * 2015-01-15 2015-06-24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新型锚杆
CN204626420U (zh) * 2015-05-08 2015-09-09 张继红 一种旗形基坑围护结构
CN205205833U (zh) * 2015-12-10 2016-05-04 吕光辉 一种土钉与锚杆复合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
CN210797578U (zh) * 2019-08-24 2020-06-19 浙江诚通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基坑围护结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215153A1 (de) * 1982-04-23 1983-11-03 Beratende Ingenieure VBI Frank-Kauer-Raffelt GmbH, 8012 Ottobrunn Stuetzbauwerk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tuetzbauwerks
CN201794079U (zh) * 2010-09-26 2011-04-13 济南大学 一种基坑支撑系统
CN204419217U (zh) * 2015-01-15 2015-06-24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新型锚杆
CN204626420U (zh) * 2015-05-08 2015-09-09 张继红 一种旗形基坑围护结构
CN205205833U (zh) * 2015-12-10 2016-05-04 吕光辉 一种土钉与锚杆复合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
CN210797578U (zh) * 2019-08-24 2020-06-19 浙江诚通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基坑围护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76676B (zh) 交通诱导显示屏架
CN214531391U (zh) 老旧建筑外立面幕墙装饰结构
CN110284420A (zh) 易于震后修复的自复位全预制桥墩-承台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CN112081115A (zh) 具有复合锚杆的基坑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4856048B (zh) 一种超大跨度全玻幕墙的无肋吊挂式安装结构
CN216109117U (zh) 一种房屋建筑抗震支座结构
CN210421397U (zh) 一种抗震钢混框架结构
CN210460140U (zh) 预制显示屏钢结构
CN211948028U (zh) 一种利用既有箱涵的管线过河结构
CN210216816U (zh) 一种抗震型混凝土墙体
CN208794346U (zh) 石材幕墙大型灯具的固定结构
CN209686397U (zh) 一种防倾地螺丝
CN212562768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水利工程用安全围栏
CN217501159U (zh) 一种增加古建筑抗震能力的结构
CN217734332U (zh) 一种抗震性好的建筑用钢结构
CN211499160U (zh) 一种双联预制凸窗结构
CN110440060A (zh) 一种摇摆式抗震管道支架
CN110206148A (zh) 斜支撑与拱型屋盖相结合的大跨超高空间网格结构体系
CN217813512U (zh) 一种衬砌加固架
CN216866087U (zh) 一种房屋加固结构
CN220099933U (zh) 一种建筑施工地基坑位新型支撑结构
CN219343722U (zh) 一种利用悬索结构分担重力的轻钢结构大棚
CN212534124U (zh) 一种大跨度钢筋混凝土基坑支撑体系
CN219808248U (zh) 钢桥桥板支撑结构
CN208316651U (zh) 全防护型光伏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