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72002A - 一种曲面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曲面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72002A
CN112072002A CN202011067649.7A CN202011067649A CN112072002A CN 112072002 A CN112072002 A CN 112072002A CN 202011067649 A CN202011067649 A CN 202011067649A CN 112072002 A CN112072002 A CN 1120720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display panel
oled
oled unit
hole trans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6764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郝艳军
屈财玉
周辉
杜小波
李彦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6764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72002A/zh
Publication of CN1120720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720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2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a resonant cavity structure, e.g. Bragg reflector pair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5Hole transpor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bstract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曲面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所述曲面显示面板,包括:平坦的显示区以及位于显示区外围的弧形的边缘区,以及衬底基板;衬底基板上设置有对应于显示区的第一OLED单元,以及对应于边缘区的第二OLED单元;第二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大于第一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本公开的方案使对应于边缘区的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大于对应于显示区的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这样,在边缘区经过弯折形成面板后显示时,边缘区内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更长、具有更强的微腔效应,则使得边缘区得到的RGB单色色坐标与显示区得到的RGB单色色坐标相同或相近、光谱的半峰宽相似,进而有效的改善了边缘区色偏和色纯度低的问题,提升了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曲面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曲面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OLED)是一种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其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易形成柔性结构、视角宽等优点;因此,利用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显示技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显示技术。这其中,基于OLED的曲面显示面板已经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相关技术中的曲面显示面板包括平坦的显示区(AA),以及位于显示区外侧的弧形的边缘区(edge)。然而,相关技术中的曲面显示面板存在一定的显示问题,具体为:从显示区到边缘区,显示的色纯度逐渐下降,也即显示区和边缘区的色纯度不同,这造成视觉上的色差,引起视觉色偏,严重影响了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曲面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基于上述目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曲面显示面板,包括:平坦的显示区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外围的弧形的边缘区;所述曲面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所述衬底基板上设置有对应于所述显示区的第一OLED单元,以及对应于所述边缘区的第二OLED单元;所述第二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大于所述第一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曲面显示面板。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曲面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一衬底基板;
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对应于曲面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第一OLED单元,以及对应于曲面显示面板的边缘区的第二OLED单元;其中,所述第二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大于所述第一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曲面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通过将曲面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和边缘区内的OLED单元进行分别设计,使对应于边缘区的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大于对应于显示区的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这样,在边缘区经过弯折形成面板后显示时,边缘区内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更长、具有更强的微腔效应,则使得边缘区得到的RGB单色色坐标与显示区得到的RGB单色色坐标相同或相近、光谱的半峰宽相似,进而有效的改善了边缘区色偏和色纯度低的问题,提升了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曲面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示意图;
图2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曲面显示面板示意图;
图3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设置过渡区域的曲面显示面板示意图;
图4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曲面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制作方法中开放式掩膜版的移动方向示意图;
图6为模拟对比实验中的曲面显示面板示意图;
图7为模拟对比实验中红光子像素的色坐标与对应的弯曲角度的子区的变化曲线;
图8为模拟对比实验中绿光子像素的色坐标与对应的弯曲角度的子区的变化曲线;
图9为模拟对比实验中蓝光子像素的色坐标与对应的弯曲角度的子区的变化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公开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相关技术中的曲面显示面板存在显示区和边缘区的色纯度不同进而影响显示效果的技术问题。参考图1,相关技术中的曲面显示面板包括平坦的显示区,以及位于显示区外侧的弧形的边缘区。在实现本公开的过程中,申请人发现,相关技术中的曲面显示面板存在上述技术问题的原因在于:由于边缘区的弧形的,其相比于显示区存在一定弯曲,弯曲的结构使得边缘区内的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发生变化(变得相比于显示区的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更小),这就造成边缘区显示的色纯度下降,造成视觉上的色差,引起视觉色偏,影响显示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曲面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通过将曲面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和边缘区内的OLED单元进行分别设计,使对应于边缘区的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大于对应于显示区的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这样,在边缘区经过弯折形成面板后显示时,边缘区内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更长、具有更强的微腔效应,则使得边缘区得到的RGB单色色坐标与显示区得到的RGB单色色坐标相同或相近、光谱的半峰宽相似,进而有效的改善了边缘区色偏和色纯度低的问题,提升了显示效果。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相关基本概念的说明如下:
OLED单元,OLED显示器件上的每个像素,通常由多个子像素构成,每个子像素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以此在同一像素区域提供多种不同颜色的光。OLED单元对应一个像素区域,其一般包括两个电极层,以及设置于两电极层之间的有机发光层。
微腔,是指OLED单元中,两个具有光反射功能的层结构之间所限定出的具有一定厚度的腔体结构。光入射进入OLED单元后,会在微腔内不断来回反射,以实现微腔的谐振作用,进而实现对射出光线中的特定波长的光的加强效果,也即微腔效应。
微腔长度,即是指两个具有光反射功能的层结构之间距离。对于顶发射式的OLED单元,其包括于衬底基板上依次设置的阳极层、有机发光层和阴极层。不透光且用于反射光线的阳极层与半透半反的阴极层之间的距离即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
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
首先,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曲面显示面板。该曲面显示面板,包括:平坦的显示区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外围的弧形的边缘区。其中,所述的曲面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在衬底基板上设置有对应于所述显示区的第一OLED单元,以及对应于所述边缘区的第二OLED单元。也即,在衬底基板上,用于显示的OLED单元分为两类,在显示区的区域范围内的称之为第一OLED单元,在边缘区的区域范围内的称之为第二OLED单元。具体的,第一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为L0,第二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为Le,Le>L0
本实施例中,第一OLED单元和第二OLED单元均可以分别包括:阳极层(Anode)、空穴注入层(HIL)、空穴传输层(HTL)、有机发光层(EM)、电子传输层(ETL)、电子注入层(EIL)和阴极层(Cathode)。
为实现不同微腔长度的第一OLED单元和第二OLED单元的制作,可以在形成上述各层级结构时,使任意一层级结构的厚度满足本实施例中的设计。
例如,第一OLED单元中包括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二OLED单元中包括第二空穴传输层,以采用蒸镀工艺为例,可以先后通过两次次蒸镀工艺,分别形成厚度不同的第一空穴传输层和第二空穴传输层,且第二空穴传输层的厚度大于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一OLED单元和第二OLED单元的其他各层级结构均是相应的通过一次蒸镀工艺形成的,具有相同的厚度。整体上看,由于第一空穴传输层和第二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不同,即形成了微腔长度较长的第二OLED单元,以及微腔长度较短的第一OLED单元。
例如,第一OLED单元中包括第一阴极层,第二OLED单元中包括第二阴极层,以采用蒸镀工艺为例,可以先后通过两次蒸镀工艺,分别形成厚度不同的第一阴极层和第二阴极层,且第二阴极层的厚度大于第一阴极层。第一OLED单元和第二OLED单元的其他各层级结构均是相应的通过一次蒸镀工艺形成的。整体上看,即形成了微腔长度较长的第二OLED单元,以及微腔长度较短的第一OLED单元。
在OLED单元的层级结构中,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一般明显大于其他各层的厚度(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一般在100纳米左右,其他各层的厚度在5-50纳米范围内),故选择通过空穴传输层的厚度设置来改变微腔长度,更加方便制作。类似的,光线在半透半反的阴极层内会经过一定的光程,故阴极层的厚度直接影响微腔长度。当然,根据具体的实施需要,也可以通过OLED单元中的其他层级结构的厚度差别来实现微腔长度较长的第二OLED单元和微腔长度较短的第一OLED单元的制作。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参考图2,所述的曲面显示面板中,边缘区划分为连续的至少两个子区;即有n个子区,分别为:A1、A2…An。其中,对应于同一子区的第二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均相同,即对于上述n个子区,其对应的第二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为:L1、L2…Ln。由靠近显示区到远离显示区的方向上(如图2中所示的箭头方向),分别对应于至少两个子区的第二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依次增大,即分别对应于至少两个子区的第二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满足如下关系:Ln>…>L2>L1,相应的,对应于显示区的第一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为L0,则本实施例的曲面显示面板中的各微腔长度满足:Ln>…>L2>L1>L0
本实施例中,任意相邻两个子区所分别对应的第二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之差均相同,可表示为:Ln=Ln-1+x,n≥1。也即,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之差均为固定的梯度值x,x的大小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而设定。
在制作本实施例的曲面显示面板时,可以根据子区的数量,分多次蒸镀工艺分别形成各子区对应的第二OLED单元。此外,当子区的数量较多时,整体上看,各子区对应的第二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的变化趋势类似于连续等梯度变化,故可以在一次蒸镀工艺中,通过开放式掩膜版(open mask)在边缘区的区域内匀速移动的方式,来制作微腔长度连续等梯度变化的第二OLED单元,具体制作步骤可参考后述方法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曲面显示面板,在由靠近显示区到远离显示区的方向上,第二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依次增大;也即,越靠近边缘的第二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越大,这样的设计对应了曲面显示面板的结构特点。具体的,曲面显示面板的边缘区是弯曲的,越靠近边缘的位置弯曲角度越大,较大的弯曲角度对微腔效应的影响更明显。其中,边缘区的弯曲角度是相对于平坦的显示区而言的,则相应的,弯曲角度可以理解为边缘区的弧形部分所对应的弧形的两端点连线与显示区所夹锐角的角度。
故本实施例中,将弯曲角度越大的位置的第二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设计的相对更大,以进一步增强微腔效应,从而保证对曲面显示面板边缘位置的色偏改善效果。此外,通过微腔长度连续等梯度变化的第二OLED单元,来对应弯曲的边缘区,使得不同的弯曲角度的边缘区均相应的通过不同的微腔长度的第二OLED单元来整体上实现更佳的色偏改善效果。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参考图2和图3,在前述边缘区划分为连续的至少两个子区的方案基础上,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将边缘区以一过渡位置划分为第一过渡区和第二过渡区,并将第一过渡区和第二过渡区内的各子区对应的第二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进行分别的设计。
于第一过渡区内,任意相邻两个子区所分别对应的第二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之差均为第一梯度值。具体的,第一过渡区内的各第二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满足:Ln=Ln-1+x1,n≥1;x1为第一梯度值。于第二过渡区内,任意相邻两个子区所分别对应的第二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之差均为第二梯度值。具体的,第二过渡区内的各第二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满足:Ln=Ln-1+x2,n≥1;x2为第二梯度值。其中,第二梯度值x2大于第一梯度值x1;根据实验和模拟测试,第二梯度值x2可以设置为第一梯度值x1的5-20倍。
对于一些曲面显示面板,在结构上为实现由显示区到边缘区的更快过渡,其边缘区的弯曲角度不是等梯度,常常是在靠近曲面显示面板的边缘一侧的弯曲角度更大。针对于上述曲面显示面板的结构特点,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过渡区和第二过渡区来分别对应边缘区不同弯曲角度变化率的两个部分;其中,过渡位置即是对应设置在边缘区上弯曲角度变化率发生改变的位置或区域。根据一般的曲面显示面板的结构特点,过渡位置可以选取在弯曲角度在30-40度的位置。
在制作本实施例的曲面显示面板时,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所述,通过在形成OLED单元的任一层级结构时,控制相应层级结构的厚度,来实现满足上述微腔长度关系的第二OLED单元和第一OLED单元的制作,其中不同子区对应的第二OLED单元可以分多次蒸镀工艺制得。类似的,当第一过渡区和第二过渡区内分别包括的子区的数量较多时,也可以通过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的,通过匀速移动开放式掩膜版的蒸镀方式,来分别制作对应于第一过渡区和第二过渡区的第二OLED单元。
本实施例的曲面显示面板,进一步针对边缘区的弯曲角度变化率不同的结构特点,通过微腔长度变化梯度更大的第二过渡区内的第二OLED单元,来对应弯曲角度变化率较大的边缘区部分,从而进一步增强对上述弯曲角度变化率较大的边缘区部分的色偏改善效果。
由上述可见,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曲面显示面板通过将曲面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和边缘区内的OLED单元进行分别设计,使对应于边缘区的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大于对应于显示区的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这样,在边缘区经过弯折形成面板后显示时,边缘区内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更长、具有更强的微腔效应,则使得边缘区得到的RGB单色色坐标与显示区得到的RGB单色色坐标相同或相近、光谱的半峰宽相似,进而有效的改善了边缘区色偏和色纯度低的问题,提升了显示效果。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如上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的曲面显示面板。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该显示装置的其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均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具有的,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由于该显示装置应用了前述任一实施例的曲面显示面板,通过将曲面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和边缘区内的OLED单元进行分别设计,使对应于边缘区的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大于对应于显示区的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有效的改善了边缘区色偏和色纯度低的问题,提升了显示效果。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曲面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参考图4,所述的曲面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提供一衬底基板;
步骤S102、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对应于曲面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第一OLED单元,以及对应于曲面显示面板的边缘区的第二OLED单元;其中,所述第二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大于所述第一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
于步骤S101中,首先提供一衬底基板。衬底基板提供整个曲面显示面板的保护、支撑等作用,其材料为透明材料,其可以选择玻璃、石英、塑料(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者其它合适的材料。
然后,对衬底基板进行初始清洗,涂覆双层PI胶(聚酰亚胺),在300-400℃固化形成10um左右的PI薄膜,按照常规黄光工艺制备完成驱动阵列,本实施例中驱动阵列采用低温多晶硅晶体管技术(LTPS TFT)。
于步骤S102中,制作第一OLED单元和第二OLED单元。本实施例中,通过空穴传输层(HTL)的不同厚度制作,来实现不同微腔长度的设计。
具体的,在形成驱动阵列的衬底基板上,通过蒸镀工艺形成空穴注入层(HIL)。在形成空穴传输层(HTL)时,先通过一次蒸镀工艺,形成对应于显示区对应的HTL,厚度在50-200nm。然后,采用宽度与边缘区的宽度相适应的开放式掩膜版,蒸镀形成对应于边缘区的HTL,该对应于边缘区的HTL的厚度大于对应于显示区的HTL的厚度。
作为可选的,当边缘区划分为连续的至少两个子区时,则在形成对应于显示区对应的HTL之后,通过若干次蒸镀工艺,分别形成对应于各子区的HTL。这样,分别对应于各个所述子区的HTL的厚度是依次增大的。
作为可选的,参考图5,还可以采用宽度与边缘区的宽度相适应的第一开放式掩膜版,以第一速度由边缘区外侧向显示区方向匀速移动(移动方向如图5中的箭头所示),直至第一开放式掩膜版与边缘区投影重合,以形成对应于边缘区的HTL。在上述第一开放式掩膜版的移动过程中,边缘区越远离显示区的部分其蒸镀的时间更长,则形成HTL的厚度越大;同时,由于第一开放式掩膜版为匀速移动,则蒸镀时间的变化是连续变化的,则最终形成的对应于边缘区的HTL,由靠近显示区到远离显示区的方向上,其厚度是连续逐渐增大的。
通过上述任一方法形成HTL层后,继续采用蒸镀工艺,依次形成辅助层(RGBPrime)、红绿蓝有机发光层(RGB EML)、空穴阻挡层(HBL)、电子传输层(ETL)和阴极层(Cathode)。
至此,即形成了对应于显示区的第一OLED单元,以及对应于边缘区的第二OLED单元。由于前述步骤形成厚度不同的HTL层,则所述第二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大于所述第一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即,第一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为L0,第二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为Le,Le>L0
其中,当边缘区划分为连续的至少两个子区时,对应于同一所述子区的所述第二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均相同;由靠近所述显示区到远离所述显示区的方向上,分别对应于至少两个所述子区的所述第二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依次增大;即有n个子区,分别为:A1、A2…An;其对应的第二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为:L1、L2…Ln;对应于显示区的第一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为L0,则各微腔长度满足:Ln>…>L2>L1>L0。任意相邻两个子区所分别对应的第二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之差均相同,可表示为:Ln=Ln-1+x,n≥1。
当采用匀速移动开放式掩膜版的方式时,由靠近显示区到远离显示区的方向上,第二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是连续逐渐增大的。
最后,再按照常规工艺进行光提取层(CPL)和电极修饰层(LiF)的蒸镀,薄膜封装层(CVD1、TFE、CVD2)封装,以及后续的模组制程(MDL),即得到本实施例的曲面显示面板。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形成不同厚度的HTL层,来实现第一OLED单元和第二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不同的方案。根据具体的实施需要,也可以通过形成不同厚度的其他层级结构来实现。例如,其他层级结构均采用常规的工艺和参数制作,而在制作Cathode层时,采用类似上述HTL层的蒸镀工艺来制作,从而通过不同厚度的Cathode层,实现第一OLED单元和第二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不同的方案。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对于前述实施例中形成HTL层的步骤,还可以进一步分区处理。具体的,由靠近显示区到远离显示区的方向上,边缘区以一过渡位置划分为第一过渡区和第二过渡区,可参考图3所示。
本实施例中,分两次分别形成对应于第一过渡区和第二过渡区的HTL。
首先形成对应于第二过渡区的HTL。采用宽度与第二过渡区的宽度相适应的第二开放式掩膜版,以第二速度由边缘区外侧向显示区方向匀速移动,直至第二开放式掩膜版与第二过渡区投影重合,以形成对应于第二过渡区的HTL。
然后形成对应于第一过渡区的HTL。采用宽度与第一过渡区的宽度相适应的第三开放式掩膜版,以第三速度由第一过渡区外侧向显示区方向匀速移动,直至第三开放式掩膜版与第一过渡区投影重合,以形成对应于第一过渡区的HTL。其中,第三速度大于第二速度。
上述通过匀速移动开放式掩膜版以蒸镀形成厚度连续变化的HTL的具体方式可参考前述实施例。由于第二速度较小,相应的蒸镀时间较长,则形成的对应于第二过渡区的HTL的厚度变化的梯度较大;反之,第三速度较大,相应的蒸镀时间较短,则形成的对应于第一过渡区的HTL的厚度变化的梯度较小。则对于最终形成的第二OLED单元,于第一过渡区内,任意相邻两个子区所分别对应的第二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之差均为第一梯度值。具体的,第一过渡区内的各第二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满足:Ln=Ln-1+x1,n≥1;x1为第一梯度值。于第二过渡区内,任意相邻两个子区所分别对应的第二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之差均为第二梯度值。具体的,第二过渡区内的各第二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满足:Ln=Ln-1+x2,n≥1;x2为第二梯度值。其中,第二梯度值x2大于第一梯度值x1。其中,通过控制开放式掩膜版的运动速度,可以相应的控制上述的第一梯度值x1和第二梯度值x2,具体的通过合理的速度设置,可以将第二梯度值x2控制在第一梯度值x1的5-20倍,从而实现更佳的色偏改善效果。
上述实施例,相应的提供了前述各不同结构的曲面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该制作方法制作得到的曲面显示面板,具有前述实施例的曲面显示面板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为进一步验证本实施例的方案的技术效果,申请人进行了模拟对比实验。在模拟对比实验中,通过本公开的两个方案的曲面显示面板与相关技术中的曲面显示面板进行比对。后述内容中,两个方案分别称之为改善方案1和改善方案2。
具体的,参考图6,改善方案1为边缘区被划分为8个子区,分别为A1-A8;该8个子区对应的弯曲角度依次为:10°、20°、30°、40°、50°、60°、70°、80°。第一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为200nm。8个子区分别对应的第二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是等梯度增大的,梯度值为1nm,即8个子区分别对应的第二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为201、202、203、204、205、206、207、208,单位为nm。
改善方案2为边缘区被划分为8个子区,分别为A1-A8;该8个子区对应的弯曲角度依次为:10°、20°、30°、40°、50°、60°、70°、80°。第一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为200nm。8个子区中,A1-A4为第一过渡区,A5-A8为第二过渡区;第一过渡区中,第二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是等梯度增大的,梯度值为0.5nm,即子区A1-A4分别对应的第二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为:200.5、201、201.5、202,单位为nm。第二过渡区中,第二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是等梯度增大的,梯度值为3nm,即子区A5-A8分别对应的第二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为:205、208、211、214,单位为nm。
申请人通过模拟实验,得到了相关技术中的曲面显示面板与改善方案1、改善方案2的曲面显示面板的色坐标,如下表:
表1色坐标数值统计表
Figure BDA0002712227510000121
上述表1中,Blue、Green、Red代表RGB三个子像素;CIE为色坐标。
对于相关方案、改善方案1和改善方案2,其RGB三个子像素发光的色坐标与对应的弯曲角度的子区的变化曲线可参考图7、图8、图9所示。
可见,本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曲面显示面板,边缘区得到的RGB单色色坐标与显示区得到的RGB单色色坐标相同或相近,能够有效的改善边缘区色偏和色纯度低的问题,提升显示效果。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公开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曲面显示面板,包括:平坦的显示区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外围的弧形的边缘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所述衬底基板上设置有对应于所述显示区的第一OLED单元,以及对应于所述边缘区的第二OLED单元;所述第二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大于所述第一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面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区划分为连续的至少两个子区;对应于同一所述子区的所述第二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均相同;由靠近所述显示区到远离所述显示区的方向上,分别对应于至少两个所述子区的所述第二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依次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曲面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子区所分别对应的所述第二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之差均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曲面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由靠近所述显示区到远离所述显示区的方向上,所述边缘区以一过渡位置划分为第一过渡区和第二过渡区;于所述第一过渡区内,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子区所分别对应的所述第二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之差均为第一梯度值;于所述第二过渡区内,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子区所分别对应的所述第二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之差均为第二梯度值;所述第二梯度值大于所述第一梯度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曲面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梯度值为所述第一梯度值的5-20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曲面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位置对应的弧形的两端点连线与所述显示区所夹锐角的角度为30-40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面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OLED单元,包括:第一空穴传输层;所述第二OLED单元,包括:第二空穴传输层;所述第二空穴传输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空穴传输层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面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OLED单元,包括:第一阴极层;所述第二OLED单元,包括:第二阴极层;所述第二阴极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阴极层的厚度。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曲面显示面板。
10.一种曲面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衬底基板;
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对应于曲面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第一OLED单元,以及对应于曲面显示面板的边缘区的第二OLED单元;其中,所述第二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大于所述第一OLED单元的微腔长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对应于曲面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第一OLED单元,以及对应于曲面显示面板的边缘区的第二OLED单元,具体包括:
在所述衬底基板上依次形成驱动阵列和空穴注入层;
通过蒸镀工艺形成对应于曲面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空穴传输层;
通过蒸镀工艺形成对应于曲面显示面板的边缘区的空穴传输层;其中,对应于曲面显示面板的边缘区的空穴传输层的厚度大于对应于曲面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空穴传输层的厚度;
依次形成有机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阴极层,以得到对应于曲面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第一OLED单元,以及对应于曲面显示面板的边缘区的第二OLED单元。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区划分为连续的至少两个子区;
所述通过蒸镀工艺形成对应于曲面显示面板的边缘区的空穴传输层,具体包括:
通过若干次蒸镀工艺,以分别形成对应于各个所述子区的空穴传输层;其中,由靠近所述显示区到远离所述显示区的方向上,分别对应于各个所述子区的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依次增大。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蒸镀工艺形成对应于曲面显示面板的边缘区的空穴传输层,具体包括:
采用宽度与所述边缘区的宽度相适应的第一开放式掩膜版,以第一速度由所述边缘区外侧向所述显示区方向匀速移动,直至所述第一开放式掩膜版与所述边缘区投影重合,以形成对应于边缘区的空穴传输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由靠近所述显示区到远离所述显示区的方向上,所述边缘区以一过渡位置划分为第一过渡区和第二过渡区;
所述通过蒸镀工艺形成对应于曲面显示面板的边缘区的空穴传输层,具体包括:
采用宽度与所述第二过渡区的宽度相适应的第二开放式掩膜版,以第二速度由所述边缘区外侧向所述显示区方向匀速移动,直至所述第二开放式掩膜版与所述第二过渡区投影重合,以形成对应于第二过渡区的空穴传输层;
采用宽度与所述第一过渡区的宽度相适应的第三开放式掩膜版,以第三速度由所述第一过渡区外侧向所述显示区方向匀速移动,直至所述第三开放式掩膜版与所述第一过渡区投影重合,以形成对应于第一过渡区的空穴传输层;其中,所述第三速度大于所述第二速度。
CN202011067649.7A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曲面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20720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67649.7A CN112072002A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曲面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67649.7A CN112072002A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曲面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72002A true CN112072002A (zh) 2020-12-11

Family

ID=73682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67649.7A Pending CN112072002A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曲面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7200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3131A (zh) * 2021-04-07 2021-07-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发光器件、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82038A (zh) * 2017-08-02 2017-12-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oled显示装置
CN110337722A (zh) * 2019-05-24 2019-10-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色偏改善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212461726U (zh) * 2020-09-30 2021-02-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曲面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82038A (zh) * 2017-08-02 2017-12-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oled显示装置
CN110337722A (zh) * 2019-05-24 2019-10-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色偏改善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212461726U (zh) * 2020-09-30 2021-02-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曲面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3131A (zh) * 2021-04-07 2021-07-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发光器件、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79738B2 (ja) 有機デバイス上の非共通キャッピング層
US9530962B2 (en) Patterning method for OLEDs
KR101773087B1 (ko) 블랙 매트릭스 함유 nd 필름을 구비한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US10615374B2 (en) Display unit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9817832B (zh) 一种oled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8172600B (zh) 用于woled显示器的彩膜基板及woled显示器
JP2023501031A (ja) 画素アレイ及び表示装置
CN112470287B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相关装置
US9343510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WO2015143840A1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US10217969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WO2016031679A1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の製造方法、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07170786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阵列基板的制备方法
CN111430445B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20210184177A1 (en)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TW201603250A (zh) 有機電致發光顯示面板
JP5718362B2 (ja) 蒸着装置、蒸着方法、並びに、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212461726U (zh) 一种曲面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US7545096B2 (en) Trans-reflective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10141510B2 (en) OLED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12072002A (zh) 一种曲面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09638037B (zh) 一种全彩化显示模块及其制作方法
KR101849579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WO2019062229A1 (zh) 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JP4853605B2 (ja) 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