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51606A - 一种六分量地震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六分量地震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51606A
CN112051606A CN202010947749.2A CN202010947749A CN112051606A CN 112051606 A CN112051606 A CN 112051606A CN 202010947749 A CN202010947749 A CN 202010947749A CN 112051606 A CN112051606 A CN 1120516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arization
fiber
polarized light
output end
input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4774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51606B (zh
Inventor
操玉文
阳春霞
张丁凡
何动
周桐
曾卫益
朱兰鑫
陈彦钧
李正斌
蒋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k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94774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516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516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516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516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516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16Receiving elements for seismic signals;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receiving elements
    • G01V1/18Receiving elements, e.g. seismometer, geophone or torque detectors, for localised single point measur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yr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六分量地震仪,包括:三个光纤陀螺、三个加速度计和六分量信号处理模块,其中,三个光纤陀螺的敏感轴相互正交,所述三个加速度计的敏感轴相互正交;每个所述光纤陀螺的敏感轴分别与一个加速度计的敏感轴一一平行或重合;六分量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得到三个正交方向上的检测角速度和检测平移加速度,并对检测角速度和检测平移加速度进行误差补偿。本申请将三个相同的光纤陀螺的正交组装和三轴加速度计组装在一起,并且补偿了三个敏感轴未完全正交带来的测量误差。提供了一种精度高、稳定性高、误差小、可以测量三个正交方向的角速度(旋转分量)和平移加速度(平移分量)的地震仪,在强地面运动地震学、地震工程学及地震仪器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Description

一种六分量地震仪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震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六分量地震仪。
背景技术
地震波的运动是一种多维度的复杂运动,除三个平移分量外,还包括一个绕垂直轴的扭转分量和两个绕水平轴的摇摆分量,即三个旋转分量,联合这六个分量才能够有效探究地震波在地面和建筑物中的传播特性,可以广泛应用在震源特性研究、地震层析成像、建筑物监测、平移运动修正等方面。
国内外目前关于地震波的测量主要关注三个方向的速度或加速度平移分量,测量技术也已较为成熟,而对地震波旋转分量的研究、测量及记录都有所缺失,因此设计能够同时监测运动和旋转运动的六分量地震仪,对指导研究地震波的传播和运动特性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在需要同时测量地震波的平移分量和旋转分量时,多采用两个独立的三轴加速度计和三轴旋转传感器进行观测,这种方式的集成度和准确度都较低,一方面,由于是两个独立的传感器,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同步性)和位置差,另外一方面,只能分别导出两个传感器的输出数据后才可做进一步的分析,无法在线完成六个分量的联合处理和扩展分析。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精度高、稳定性高、误差小、检测三个正交方向6分量的地震仪。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六分量地震仪。
本申请提供一种六分量地震仪,三个光纤陀螺、三个加速度计和六分量信号处理模块,其中,所述三个光纤陀螺的敏感轴相互正交,所述三个加速度计的敏感轴相互正交;三个所述光纤陀螺的敏感轴与所述三个加速度计的三个敏感轴一一平行或重合;
所述六分量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每个所述光纤陀螺的检测信号输出端和每个所述加速度计的检测信号输出端,所述六分量信号处理模块用于生成所述光纤陀螺所需的调制信号,以及根据所述光纤陀螺的检测信号输出端输出的检测信号,得到检测角速度,并对所述检测角速度进行误差补偿;所述六分量信号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加速度计的检测信号输出端输出的检测信号,得到检测平移加速度,并对所述检测平移加速度进行误差补偿。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光纤陀螺包括:光源、偏振分光模块、第一偏振光通路、第二偏振光通路、保偏光纤环;其中,所述光源连接所述偏振分光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偏振分光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并联的第一偏振光通路和第二偏振光通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偏振光通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保偏光纤环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偏振光通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保偏光纤环的第二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光纤陀螺包括:依次串接的光源、起偏器、消偏器和耦合器,并联的第一偏振光通路和第二偏振光通路,以及保偏光纤环;其中,
所述耦合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偏振光通路和所述第二偏振光通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偏振光通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保偏光纤环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偏振光通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保偏光纤环的第二端;
所述耦合器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偏振光通路的输入端之间串接有延时模块。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偏振光通路包括第一Y波导和第一偏振分束合束器;所述第一Y波导的单独端连接所述第一偏振光通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Y波导的两分支端中的一者连接所述第一偏振分束合束器的第一分束端,另一者连接所述第二偏振分束合束器的第一分束端;所述第一偏振分束合束器的合束端为所述第一偏振光通路的输出端;
所述第二偏振光通路包括第二Y波导和第二偏振分束合束器;所述第二Y波导的单独端连接所述第二偏振光通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二Y波导的两分支端中的一者连接所述第一偏振分束合束器的第二分束端,另一者连接所述第二偏振分束合束器的第二分束端;所述第二偏振分束合束器的合束端为所述第二偏振光通路的输出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偏振光通路还包括第一环形器和第一光电探测器,所述第一环形器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一偏振光通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环形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Y波导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光电探测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环形器的第三端相连;
所述第二偏振光通路还包括第二环形器和第二光电探测器,所述第二环形器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二偏振光通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环形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Y波导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光电探测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环形器的第三端相连;
所述第一光电探测器的输出端为所述第一偏振光通路的检测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二光电探测器的输出端为所述第二偏振光通路的检测信号输出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六分量信号处理模块包括三个信号解调单元、第一补偿单元和第二补偿单元;每个所述信号解调单元与同组的一个所述光纤陀螺和一个所述加速度计相对应,同组的所述光纤陀螺和所述加速度计的敏感轴平行或重合;
所述信号解调单元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和微处理器,所述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光纤陀螺的检测输出端和所述加速度计的一个敏感轴的输出端,且所述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光纤陀螺的调制信号输入端;所述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生成所述光纤陀螺所需的调制信号,并将所述调制信号输出至所述光纤陀螺的调制信号输入端;
所述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输出端还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入端;所述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分别对所述光纤陀螺的检测信号和所述加速度的检测信号进行预处理,所述微处理器采用相干解调技术对预处理后所述光纤陀螺的检测信号进行解调,得到所述检测角速度;以及,对预处理后所述加速度计的检测信号进行解调,得到所述检测平移加速度;
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补偿单元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补偿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一补偿单元对所述检测角速度进行误差补偿,所述第二补偿单元对所述检测平移加速度进行误差补偿。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补偿单元将所述检测角速度代入第一补偿数学模型,得到补偿后的角速度;所述第二补偿单元将所述检测角速度代入第二补偿数学模型,得到补偿后的平移加速度;其中,第一补偿数学模型和所述第二补偿数学模型中的补偿系数均通过标定实验确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解调单元还包括:模拟数字转换器和数字模拟转换器,所述模拟数字转换器串接在所述光纤陀螺的检测信号输出端和所述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输入端之间;所述数字模拟转换器串接在所述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输出端和所述光纤陀螺的调制信号输入端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Y波导的的电信号输入端为所述第一偏振光通路的调制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二Y波导的的电信号输入端为所述第二偏振光通路的调制信号输入端;所述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生成的所述调制信号包括第一调制信号和第二调制信号,所述第一调制信号和所述第二调制信号的相位相反;其中,所述第一调制信号施加在所述第一偏振分束合束器的第一分束端和所述第二偏振分束合束器的第一分束端;所述第二调制信号施加在所述第一偏振分束合束器的第二分束端和所述第二偏振分束合束器的第二分束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三个光纤陀螺公用一个光源或三个光纤陀螺仪各自对应一个光源。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将三个相同的光纤陀螺正交组装、三个相同的加速度计正交组装后集成到一个器件当中,并且辅以六分量信号处理模块,能够测定载体三个方向的转动角速度和平移加速度;六分量信号处理电路能够对检测角速度、检测平移加速度进行误差补偿,补偿了三个敏感轴未完全正交带来的测量误差,可以真实记录同一位置、同一时间的物体运动状态,从而能够提供请准度高且完整的地震波场信息。同时,三个光纤陀螺的结构相同,全光纤的光纤陀螺结构不包含运动部件,对地震动中的平移分量完全不敏感,只对转动分量敏感,检测到的只有转动角速度,克服了平移分量的影响。因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精度高、稳定性高、角速度误差小、可以测量三个正交方向上6个分量的地震仪。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六分量地震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六分量地震仪的光纤陀螺及其信号解调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另一种六分量地震仪的光纤陀螺及其信号解调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01、光纤陀螺;02、加速度计;10、光源;11、偏振分光元件;101、起偏器;102、消偏器;103、耦合器;104、延时模块;2a、第一偏振光通路;2b、第二偏振光通路;20、保偏光纤环;211、第一环形器;212、第二环形器;221、第一Y波导;222、第二Y波导;231、第一偏振分束合束器;232、第二偏振分束合束器;241、第一光电探测器;242、第二光电探测器;30、信号解调单元;31、模拟数字转换器;32、微处理器;33、现场可编程门阵列;34、数字模拟转换器;41、第一补偿单元;42、第二补偿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另外,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六分量地震仪,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
基于基于萨格纳克效应(Sagnac effect)的光纤陀螺是一种测量物体惯性运动角速度的传感器,其特点是仅对旋转运动敏感,可以直接测量旋转运动,因此十分适合用于地震监测领域。具体来说,在闭合光路中由同一光源发出的两束特征相同的光分别沿顺时针(CW)方向和逆时针(CCW)方向传输时,如果该光路存在转动,两束光则会产生与该转动角速度相关的相位差,通过检测两束光的相位差或干涉条纹的变化,就可以测出该闭合光路的转动角速度。上述相位差被称作萨格纳克相移φs,其与转动角速度Ω的关系可表示为:
Figure BDA0002675893530000061
Figure BDA0002675893530000062
其中λ为光源波长,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L和D表示光纤环的长度和直径。
如图1至3所示,本申请的六分量地震仪,可以包括:三个光纤陀螺01、三个加速度计02和六分量信号处理模块,其中,三个光纤陀螺01的敏感轴相互正交,三个加速度计02的敏感轴相互正交;每个光纤陀螺01的敏感轴分别与一个加速度计02的三个敏感轴一一平行或重合;
六分量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每个光纤陀螺01的检测信号输出端以及以及连接每个加速度计02的检测信号输出端,六分量信号处理模块用于生成光纤陀螺01所需的调制信号,以及根据光纤陀螺01的检测信号输出端输出的检测信号,得到检测角速度,并对检测角速度进行误差补偿六分量信号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三轴加速度计02的检测信号输出端输出的检测信号,得到检测平移加速度,并对检测平移加速度进行误差补偿。
其中,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该空间直角坐标系包括相互正交的X轴、Y轴和Z轴,光纤陀螺01和加速度计02的敏感轴分别在X轴、Y轴和Z轴上。
本实施例,六分量地震仪包含三个正交的光纤陀螺01和三个同样正交的加速度计02,光纤陀螺01用于测量物体的角速度信息,三轴加速度计02用于测量搭载体的线运动信息,六分量信号处理模块通过处理光纤陀螺01和加速度计02的输出,能够提供完整的地震波场信息。
具体地,三轴加速度计02可以由三个JHT-I-A型加速度计02正交组合,这是一种石英挠性加速度计02,是根据惯性原理设计而成的力平衡式精密传感器。
三轴加速度计02可以将输入到敏感轴上的加速度转换成挠性摆片的微小位移,并通过反馈力使位移平衡。这种挠性加速度计02具有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测量范围宽、过载能力强的特点。
三个光纤陀螺01分别向六分量信号处理模块输出各自检测的光信号,六分量信号处理模块根据光信号解调出各个轴上的旋转运动的分量,然后对三个轴上的旋转运动分量进行误差补偿,即可得到三个轴上高精准度的旋转运动的分量(角速度)。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将三个相同的光纤陀螺01正交组装、三个相同的加速度计02正交组装后集成到一个器件当中,并且辅以六分量信号处理模块,能够测定载体三个方向的转动角速度和平移加速度;六分量信号处理电路能够对检测角速度、检测平移加速度进行误差补偿,补偿了敏感轴未完全正交带来的测量误差,可以真实记录同一位置、同一时间的物体运动状态,从而能够提供请准度高且完整的地震波场信息。同时,三个光纤陀螺01的结构相同,全光纤的光纤陀螺01结构不包含运动部件,对地震动中的平移分量完全不敏感,只对旋转分量敏感,检测到的只有转动角速度,克服了平移分量的影响。因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精度高、稳定性高、角速度误差小、可以测量三个正交方向上6个分量的地震仪。
根据对六分量信号的联合处理,可进一步根据工程需要计算出地震破裂的信息、地震相速度、地震反方位角等信息,也能够对测量到的平移数据做修正、分辨地震波的类型等,但是六分量地震仪的应用显然也不仅仅局限于这些。在强地面运动地震学、地震工程学及地震仪器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六分量地震仪一个装置可以进行地面地震源的旋转、平移运动的指标,该六分量地震仪的总体尺寸大小可以仅为18cm*18cm*10cm,便捷小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每个光纤陀螺01包括:依次串接的光源10、起偏器101、消偏器102和耦合器103,并联的第一偏振光通路2a和第二偏振光通路2b,以及保偏光纤环20;其中,
耦合器103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偏振光通路2a和第二偏振光通路2b的输入端,第一偏振光通路2a的输出端连接保偏光纤环20的第一端,第二偏振光通路2b的输出端连接保偏光纤环20的第二端;
耦合器103的输出端和第二偏振光通路2b的输入端之间串接有延时模块104。
其中,延时模块104为单模光纤或保偏光纤。延时模块104的光纤长度与保偏光纤环20的保偏光纤长度正相关。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耦合器103的输出端和第二偏振光通路2b之间设置延时光纤,其可以是单模光纤或者保偏光纤,作用在于将检测光的传输距离增加,从而达到了时间上的延迟。
其中,对第一偏振光通路2a输出的检测信号和第二偏振光通路2b输出的检测信号进行加权平均,得到光纤陀螺仪的检测信号。
本实施例的光纤陀螺01是双偏振光纤陀螺,起偏器101从光源10输出的光信号中产生一偏振光,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是消偏器102一同产生的,从而能够很好的保证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的功率均衡。同时,利用延时模块104使得输入至第一偏振光通路2a的检测光和输入第二偏光通路的检测光之间有相位差,也就是使得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之间有相位差,故能降低耦合光和主轴光(即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之间的干涉效果,使光纤陀螺01的两个偏振态都得到更好使用,从而降低耦合光和主轴光的干涉对顺时针、逆时针传输的主轴干涉的影响,即降低了由于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在光路传输过程中的偏振交叉耦合噪声分量,大大提高了光纤陀螺01的零偏性能,提高了检测精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每个光纤陀螺01包括:光源10、偏振分光模块、第一偏振光通路2a、第二偏振光通路2b、保偏光纤环20;其中,光源10连接偏振分光模块的输入端,偏振分光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并联的第一偏振光通路2a和第二偏振光通路2b的输入端,第一偏振光通路2a的输出端连接保偏光纤环20的第一端,第二偏振光通路2b的输出端连接保偏光纤环20的第二端。
其中,偏振分光元件11可以为偏振分束器或偏振分束合束器,当然,原则上也可以为其他光学元件,只要能实现从光源10输出的光信号中分离出偏振态正交的两束偏振光即可。
其中,对第一偏振光通路2a输出的检测信号和第二偏振光通路2b输出的检测信号进行加权平均,得到光纤陀螺仪的检测信号。
本实施例光纤陀螺01是双偏振光纤陀螺,偏振分光模块对光源10输出的光信号进行了消相干处理,得到了偏振方向正交的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故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不具有相干性,从而,主轴光(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在光纤陀螺01中传输过程中,耦合光无法与主轴光发生干涉。因此,采集到的检测信号将只包含主轴光(顺时针的偏振光和逆时针的偏振光)彼此的干涉以及耦合光(顺时针的耦合光和逆时针的耦合光)彼此的干涉两个部分信号,从而,降低了发生在保偏光纤环20中的偏振交叉耦合误差,进而,使双偏振光纤陀螺的两个偏振态都得到更好使用,从而提高了光纤陀螺01的检测精度。
本实施例的光纤陀螺01是双偏振光纤陀螺,双偏振光纤陀螺通过对结构的优化实现了两个正交偏振态的利用。由于这两个偏振方向传播的光具有相同的传播路径,即经历的噪声也一致,两偏振态中的部分噪声可以相互补偿,经过补偿后的结果短时游走与长时稳定性能均得到很大提高。因此,本实施例的六分量地震仪具有高灵敏度、低噪声、性能稳定、高集成度、高完成度、应用领域广泛和环境适应性强优点。
进一步地,图2和图3中,第一偏振光通路2a和第二偏振光通路2b的结构相同,但是光信号的传输方式是不同的。具体地,第一偏振光通路2a包括第一Y波导221和第一偏振分束合束器231;第一Y波导221的单独端连接第一偏振光通路2a的输入端,第一Y波导221的两分支端中的一者连接第一偏振分束合束器231的第一分束端,另一者连接第二偏振分束合束器232的第一分束端;第一偏振分束合束器231的合束端为第一偏振光通路2a的输出端;
第二偏振光通路2b包括第二Y波导222和第二偏振分束合束器232;第二Y波导222的单独端连接第二偏振光通路2b的输入端,第二Y波导222的两分支端中的一者连接第一偏振分束合束器231的第二分束端,另一者连接第二偏振分束合束器232的第二分束端;第二偏振分束合束器232的合束端为第二偏振光通路2b的输出端。
在图1中,光源10输出的光信号的传输过程具体包括:
首先,起偏器101从光源10输出的光信号中分离出一偏振光,并将该偏振光输出至消偏器102;消偏器102利用偏振光产生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两偏振光相互正交,共同输出至耦合器103;耦合器103产生两束检测光,并将两束检测光分别经第一环形器211和第二环形器212输出至第一Y波导221和第二Y波导222。
然后,第一Y波导221根据检测光产生两束第一偏振光,两束第一偏振光中的一者经第一偏振分束合束器231输入至保偏光纤环20的第一端,并由保偏光纤环20的第二端输出至第二偏振分束合束器232,即该第一偏振光在保偏光纤环20内进行顺时针传输;该两束第一偏振光中的另一者经第二偏振分束合束器232输入至保偏光纤环20的第二端,并由保偏光纤环20的第一端输出至第一偏振分束合束器231,即该第一偏振光在保偏光纤环20内进行逆时针传输。同样地,第二Y波导222根据检测光产生两束第二偏振光,两束第二偏振光中的一者经第二偏振分束合束器232输入至保偏光纤环20的第二端,并由保偏光纤环20的第一端输出至第一偏振分束合束器231,即该第二偏振光在保偏光纤环20内进行逆时针传输;该两束第二偏振光中的另一者经第一偏振分束合束器231输入至保偏光纤环20的第一端,并由保偏光纤环20的第二端输出至第二偏振分束合束器232,即该第二偏振光在保偏光纤环20内进行顺时针传输。
最后,第一偏振分束合束器231将第一偏振光输出至第一Y波导221,第二偏振光输出至第二Y波导222,顺时针传输的第一偏振光和逆时针传输的第一偏振光在第一Y波导221内发生干涉;同样地,第二偏振分束合束器232将第一偏振光输出至第一Y波导221,第二偏振光输出至第二Y波导222,顺时针传输的第一偏振光和逆时针传输的第一偏振光在第一Y波导221内发生干涉。
在图2中,光源10输出的光信号的传输过程具体包括:
首先,光源10发出的光信号(如宽谱光)经偏振分束元件后输出偏振方向正交的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经偏振分束元件的输出端分别输入第一Y波导221和第二Y波导222。
然后,第一偏振光被第一Y波导221调制为两束第一偏振光,两束第一偏振光中的一者经第一偏振分束合束器231输入至保偏光纤环20的第一端,并由保偏光纤环20的第二端输出至第二偏振分束合束器232合束端,即该第一偏振光在保偏光纤环20内进行顺时针传输;该两束第一偏振光中的另一者经第二偏振分束合束器232输入至保偏光纤环20的第二端,并由保偏光纤环20的第一端输出至第一偏振分束合束器231,即该第一偏振光在保偏光纤环20内进行逆时针传输。同样地,第二偏振光被第二Y波导222调制为两束第二偏振光,两束第二偏振光中的一者经第二偏振分束合束器232输入至保偏光纤环20的第二端,并由保偏光纤环20的第一端输出至第一偏振分束合束器231,即该第二偏振光在保偏光纤环20内进行逆时针传输;该两束第二偏振光中的另一者经第一偏振分束合束器231输入至保偏光纤环20的第一端,并由保偏光纤环20的第二端输出至第二偏振分束合束器232,即该第二偏振光在保偏光纤环20内进行顺时针传输。
最后,第一偏振分束合束器231将第一偏振光输出至第一Y波导221,第二偏振光输出至第二Y波导222;同样地,第二偏振分束合束器232将第一偏振光输出至第一Y波导221,第二偏振光输出至第二Y波导222。
在本实施例中,在每个偏振方向上传输的主轴光(即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都会经过两次进入保偏光纤环20和从保偏光纤环20离开的过程,任意主轴光(第一偏振光或第二偏振光)进入保偏光纤环20所经过的Y波导和离开保偏光纤环20所经过的Y波导是同一个Y波导,故一方面顺时针传输的主轴光和逆时针传输的主轴光经历的偏振模式是一样的,即偏振互易性得到了保证;另一方面,顺时针传输的主轴光和逆时针传输的主轴光经过耦合器103(Y波导)的方式是一样的,即耦合器103互易性得到了保证。也就是,顺时针传输的主轴光和逆时针传输的主轴光所经历的光路完全一致,即满足互易性的要求。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第一偏振光通路2a还包括第一环形器211和第一光电探测器241,第一环形器211的第一端为第一偏振光通路2a的输入端,第一环形器21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Y波导221的输入端;第一光电探测器241的输入端与第一环形器211的第三端相连;
第二偏振光通路2b还包括第二环形器212和第二光电探测器242,第二环形器212的第一端为第二偏振光通路2b的输入端,第二环形器212的第二端连接第二Y波导222的输入端;第二光电探测器242的输入端与第二环形器212的第三端相连;
第一光电探测器241的输出端为第一偏振光通路2a的检测信号输出端,第二光电探测器242的输出端为第二偏振光通路2b的检测信号输出端。
其中,环形器是一个多端器件,光信号在环形器中的传输只能沿单方向环行。
在本实施例中,在实现光信号按照预定的路径传输的前提下,简化了光纤陀螺01的硬件结构。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六分量信号处理模块包括与三个信号解调单元30、第一补偿单元41和第二补偿单元42;每个信号解调单元30分别独立连接一个光纤陀螺01和一个加速度计02;信号解调单元30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33和微处理器32,现场可编程门阵列33的输入端分别连接光纤陀螺01的检测输出端和加速度计02的一个敏感轴的输出端,且现场可编程门阵列33的输出端连接光纤陀螺01的调制信号输入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33根据检测信号生成光纤陀螺01所需的调制信号,并将调制信号输出至光纤陀螺01的调制信号输入端;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33的输出端还连接微处理器的输入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33分别对光纤陀螺01的检测信号和三轴加速度的一个轴的检测信号进行预处理,微处理器采用相干解调技术对预处理后的光纤陀螺01的检测信号进行解调,得到检测角速度;以及,对预处理后的加速度计02的检测信号进行解调,得到检测平移加速度;
微处理器3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补偿单元的输入端和第二补偿单元的输入端,第一补偿单元对检测角速度进行误差补偿,第二补偿单元对检测平移加速度进行误差补偿。
进一步地,第一Y波导221的的电信号输入端为第一偏振光通路2a的调制信号输入端,第二Y波导222的的电信号输入端为第二偏振光通路2b的调制信号输入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33生成的调制信号包括第一调制信号和第二调制信号,第一调制信号和第二调制信号的相位相反;其中,第一调制信号施加在第一偏振分束合束器231的第一分束端和第二偏振分束合束器232的第一分束端;第二调制信号施加在第一偏振分束合束器231的第二分束端和第二偏振分束合束器232的第二分束端。
在本实施例中,以本征频率的奇次倍频作为调制频率,将调制频率搬移至宽带噪声频段,从而可以大幅降低噪底,提高光纤陀螺01的短时游走性能。
本实施例中,通过此双偏振光路配合高速低噪声电路解算结构,可以实现光纤内的两个正交偏振模式同时传播与角速度信号的实时解调,由于正交偏振干涉信号的非互易相位误差存在涨落互补现象,在满足电域均衡、时域消相干以及反向调制的条件下,可实现完美的环境适应性及误差与噪声抑制特征。
更进一步地,信号解调单元30还包括:模拟数字转换器31和数字模拟转换器34,模拟数字转换器31串接在光纤陀螺01的检测信号输出端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33的输入端之间;数字模拟转换器34串接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33的输出端和光纤陀螺01的调制信号输入端之间。
本实施例中,光电探测器负责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交由信号解调单元30处理。数字信号进入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33中进行放大、滤波等处理,处理后的数字信号进行直接数字合成(DDS),通过模拟数字转换器31(DAC)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正弦模拟信号(电压信号),输入Y波导对光路系统进行调制;通过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33处理后数字信号采用相干解调的技术在微处理器32(ARM)做进一步解调处理,最后采用RS232协议通过串口输出角速度。
相干解调是指利用乘法器,输入一路与载频相干(同频同相)的参考信号与载频相乘: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33给到的信号Acos(ωt+θ),引入相干(同频同相)的参考信号cos(ωt+θ),则得到:
Acos(ωt+θ)cos(ωt+θ)利用积化和差公式可以得到
A*1/2*[cos(ωt+θ+ωt+θ)+cos(ωt+θ-ωt-θ)]
=A*1/2*[cos(2ωt+2θ)+cos(0)]
=A/2*[cos(2ωt+2θ)+1]
=A/2+A/2cos(2ωt+2θ)
利用低通滤波器将高频信号cos(2ωt+2θ)滤除,即得原始信号A(角速度)。
本实施例通过此双偏振光路配合高速低噪声电路解算结构,可以实现光纤内的两个正交偏振模式同时传播与角速度信号的实时解调,由于正交偏振干涉信号的非互易相位误差存在涨落互补现象,在满足电域均衡、时域消相干以及反向调制的条件下,可实现完美的环境适应性及误差与噪声抑制特征。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第一补偿单元41将检测角速度代入第一补偿数学模型,得到补偿后的角速度;第二补偿单元42将检测角速度代入第二补偿数学模型,得到补偿后的平移加速度;其中,第一补偿数学模型和第二补偿数学模型中的补偿系数均通过标定实验确定。
其中,第一数学模型为:
Figure BDA0002675893530000141
式中,Fgx、Fgy、Fgz分别为三个光纤陀螺01补偿后的角速度;Kgx、Kgy、Kgz分别为三个光纤陀螺01的标度因数误差补偿系数;Egx、Egy、Egz分别为三个光纤陀螺01的失准角误差补偿系数;ωx、ωy、ωz分别为三个光纤陀螺01检测的角速度;Bgx、Bgy、Bgz分别为三个光纤陀螺01的零偏误差补偿系数。
六分量地震仪本身工作过程及在正交安装过程中,会引入零偏误差、标度因数误差及失准角误差,所以在使用前需要通过标定实验确定出六分量地震仪的各项误差系数,并且测量中进行实时补偿。
实验室对六分量地震仪的三个性能指标进行分立式标定,之后在三轴信号处理电路系统写入对应系数,并且在角速度的实时测量中根据补偿系数及三个轴的角速度输出进行相应补偿。根据分立式标定,即可确定出模型中的标度因数、零偏、安装系数。
其中,第二数学模型为:
Figure BDA0002675893530000151
Figure BDA0002675893530000152
Figure BDA0002675893530000153
式中,fb是加速度计02在空间坐标系的比力理论值;
Figure BDA0002675893530000154
是检测平移加速度;Δb是加速度计02在空间坐标系的常值误差;
Figure BDA0002675893530000155
是加速度计02刻度因数误差矩阵;[δA]是加速度计02安装误差矩阵。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三个光纤陀螺01公用一个光源10。从而保证了三个光纤陀螺01传输的光信号一致。当然也可以是三个光纤陀螺仪01各自对应一个光源。
进一步地,光源10的带宽、波长稳定性、输出功率、寿命等对于光纤陀螺01的性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光纤陀螺01必须要采用宽谱光源10,而且存在谱宽越宽性能越好的可能性,因为更宽的谱宽意味着更短的相干长度,可以减少背向瑞利散射光波与主光波相干涉带来的噪声。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光源10可以采用宽带掺铒超荧光光纤光源10(ASE),宽带掺铒超荧光光纤光源10(ASE)的光源10理论基础主要是掺铒光纤的光放大原理,用特定波长的半导体激光器泵浦掺铒光纤后光纤内不同能级的铒离子将呈现粒子数反转,高能级原子产生的自发辐射光在光纤内传输时,不断地受激放大,形成放大的自发辐射,实现光纤陀螺01所需的超荧光输出。自发辐射的特点是各个光波场的相位是不干涉的,光波场的传输方向和偏振态也是无规分布。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六分量地震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三个光纤陀螺、三个加速度计和六分量信号处理模块,其中,所述三个光纤陀螺的敏感轴相互正交,所述三个加速度计的敏感轴相互正交;每个所述光纤陀螺的敏感轴分别与一个加速度计的敏感轴一一平行或重合;
所述六分量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每个所述光纤陀螺的检测信号输出端以及连接每个所述加速度计的检测信号输出端,所述六分量信号处理模块用于生成所述光纤陀螺所需的调制信号,以及根据所述光纤陀螺的检测信号输出端输出的检测信号,得到检测角速度,并对所述检测角速度进行误差补偿;所述六分量信号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加速度计的检测信号输出端输出的检测信号,得到检测平移加速度,并对所述检测平移加速度进行误差补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分量地震仪,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光纤陀螺包括:光源、偏振分光模块、第一偏振光通路、第二偏振光通路、保偏光纤环;其中,
所述光源连接所述偏振分光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偏振分光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并联的第一偏振光通路和第二偏振光通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偏振光通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保偏光纤环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偏振光通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保偏光纤环的第二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分量地震仪,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光纤陀螺包括:依次串接的光源、起偏器、消偏器和耦合器,并联的第一偏振光通路和第二偏振光通路,以及保偏光纤环;其中,
所述耦合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偏振光通路和所述第二偏振光通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偏振光通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保偏光纤环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偏振光通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保偏光纤环的第二端;
所述耦合器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偏振光通路的输入端之间串接有延时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六分量地震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偏振光通路包括第一Y波导和第一偏振分束合束器;所述第一Y波导的单独端连接所述第一偏振光通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Y波导的两分支端中的一者连接所述第一偏振分束合束器的第一分束端,另一者连接所述第二偏振分束合束器的第一分束端;所述第一偏振分束合束器的合束端为所述第一偏振光通路的输出端;
所述第二偏振光通路包括第二Y波导和第二偏振分束合束器;所述第二Y波导的单独端连接所述第二偏振光通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二Y波导的两分支端中的一者连接所述第一偏振分束合束器的第二分束端,另一者连接所述第二偏振分束合束器的第二分束端;所述第二偏振分束合束器的合束端为所述第二偏振光通路的输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六分量地震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偏振光通路还包括第一环形器和第一光电探测器,所述第一环形器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一偏振光通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环形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Y波导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光电探测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环形器的第三端相连;
所述第二偏振光通路还包括第二环形器和第二光电探测器,所述第二环形器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二偏振光通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环形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Y波导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光电探测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环形器的第三端相连;
所述第一光电探测器的输出端为所述第一偏振光通路的检测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二光电探测器的输出端为所述第二偏振光通路的检测信号输出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六分量地震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六分量信号处理模块包括三个信号解调单元、第一补偿单元和第二补偿单元;每个所述信号解调单元分别独立连接一个所述光纤陀螺和一个所述加速度计;
所述信号解调单元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和微处理器,所述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光纤陀螺的检测输出端和所述加速度计的输出端,且所述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光纤陀螺的调制信号输入端;所述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生成所述光纤陀螺所需的调制信号,并将所述调制信号输出至所述光纤陀螺的调制信号输入端;
所述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输出端还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入端;所述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分别对所述光纤陀螺的检测信号和所述加速度的检测信号进行预处理,所述微处理器采用相干解调技术对预处理后的所述光纤陀螺的检测信号进行解调,得到所述检测角速度;以及,对预处理后的所述加速度计的检测信号进行解调,得到所述检测平移加速度;
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补偿单元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补偿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一补偿单元对所述检测角速度进行误差补偿,所述第二补偿单元对所述检测平移加速度进行误差补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六分量地震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补偿单元将所述检测角速度代入第一补偿数学模型,得到补偿后的角速度;所述第二补偿单元将所述检测角速度代入第二补偿数学模型,得到补偿后的平移加速度;其中,第一补偿数学模型和所述第二补偿数学模型中的补偿系数均通过标定实验确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六分量地震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解调单元还包括:模拟数字转换器和数字模拟转换器,所述模拟数字转换器串接在所述光纤陀螺的检测信号输出端和所述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输入端之间;所述数字模拟转换器串接在所述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输出端和所述光纤陀螺的调制信号输入端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六分量地震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Y波导的的电信号输入端为所述第一偏振光通路的调制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二Y波导的的电信号输入端为所述第二偏振光通路的调制信号输入端;所述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生成的所述调制信号包括第一调制信号和第二调制信号,所述第一调制信号和所述第二调制信号的相位相反;其中,所述第一调制信号施加在所述第一偏振分束合束器的第一分束端和所述第二偏振分束合束器的第一分束端;所述第二调制信号施加在所述第一偏振分束合束器的第二分束端和所述第二偏振分束合束器的第二分束端。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六分量地震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个光纤陀螺公用一个光源或三个光纤陀螺仪各自对应一个光源。
CN202010947749.2A 2020-09-10 2020-09-10 一种六分量地震仪 Active CN1120516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47749.2A CN112051606B (zh) 2020-09-10 2020-09-10 一种六分量地震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47749.2A CN112051606B (zh) 2020-09-10 2020-09-10 一种六分量地震仪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51606A true CN112051606A (zh) 2020-12-08
CN112051606B CN112051606B (zh) 2024-04-02

Family

ID=73610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47749.2A Active CN112051606B (zh) 2020-09-10 2020-09-10 一种六分量地震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5160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08262A (zh) * 2021-08-11 2021-11-05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利用平动分量计算旋转分量的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36377A (zh) * 2005-12-29 2008-12-31 舍塞尔公司 用于获取六分量地震数据的系统
CN101629825A (zh) * 2009-08-21 2010-01-20 北京大学 一种双偏振干涉式光纤陀螺
US20100103777A1 (en) * 2008-10-23 2010-04-29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Seismograph system
CN101718557A (zh) * 2009-11-06 2010-06-02 北京大学 一种双偏振干涉式光纤陀螺的联合信号处理方法
JP2011242246A (ja) * 2010-05-18 2011-12-01 Tamagawa Seiki Co Ltd 地震加速度の検出方法
CN103743392A (zh) * 2014-01-06 2014-04-23 北京大学 一种单耦合器双偏振光纤陀螺仪
US20160091620A1 (en) * 2014-09-26 2016-03-31 Quartz Seismic Sensors, Inc. Triaxial accelerometer assembly and in-situ calibration method for improved geodetic and seismic measurements
CN106643836A (zh) * 2016-09-08 2017-05-10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同时测量轴向加速度与水平旋转角速度的光纤传感装置
CN108534798A (zh) * 2018-02-27 2018-09-14 北京大学 一种双偏振光纤陀螺中的偏振非互易误差消除方法及双偏振光纤陀螺
CN111308547A (zh) * 2020-03-21 2020-06-19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复合干涉仪的六维地震波测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36377A (zh) * 2005-12-29 2008-12-31 舍塞尔公司 用于获取六分量地震数据的系统
US20100103777A1 (en) * 2008-10-23 2010-04-29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Seismograph system
CN101629825A (zh) * 2009-08-21 2010-01-20 北京大学 一种双偏振干涉式光纤陀螺
CN101718557A (zh) * 2009-11-06 2010-06-02 北京大学 一种双偏振干涉式光纤陀螺的联合信号处理方法
JP2011242246A (ja) * 2010-05-18 2011-12-01 Tamagawa Seiki Co Ltd 地震加速度の検出方法
CN103743392A (zh) * 2014-01-06 2014-04-23 北京大学 一种单耦合器双偏振光纤陀螺仪
US20160091620A1 (en) * 2014-09-26 2016-03-31 Quartz Seismic Sensors, Inc. Triaxial accelerometer assembly and in-situ calibration method for improved geodetic and seismic measurements
CN106643836A (zh) * 2016-09-08 2017-05-10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同时测量轴向加速度与水平旋转角速度的光纤传感装置
CN108534798A (zh) * 2018-02-27 2018-09-14 北京大学 一种双偏振光纤陀螺中的偏振非互易误差消除方法及双偏振光纤陀螺
CN111308547A (zh) * 2020-03-21 2020-06-19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复合干涉仪的六维地震波测量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立溪: "《惯性技术手册》", 中国宇航出版社, pages: 186 - 187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08262A (zh) * 2021-08-11 2021-11-05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利用平动分量计算旋转分量的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51606B (zh) 2024-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ulshaw The optical fibre Sagnac interferometer: an overview of its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CN107202573B (zh) 一种双光源高精度光纤陀螺
Guattari et al. A simple optical technique to compensate for excess RIN in a fiber-optic gyroscope
CN101886925A (zh) 基于载波调制的多波长干涉式光纤陀螺
CN102706340A (zh) 一种干涉式光纤陀螺仪
CN102607547B (zh) 光纤陀螺仪的数字域平衡探测方法及装置
NO340647B1 (no) Fremgangsmåte og effektassistert optisk fibermålingsinnretning og gyro
CN115560741A (zh) 一种基于偏振模复用的差分光纤陀螺
CN104729493A (zh) 一种光纤陀螺仪的新型探测方法
CN112066971A (zh) 一种光纤陀螺的角速度测量方法
Aleinik et al. Compensation of excess RIN in fiber-optic gyro
US4922095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sing disturbance using fiber-optic polarization rotation
Chen et al. Suppression of self-noise and environmental disturbances by fusion in fiber-optic gyroscopes for precision measurement
CN112051606B (zh) 一种六分量地震仪
CN111308125A (zh) 一种基于光纤Sagnac干涉仪的加加速度探测方法及加加速度计
CN112083477B (zh) 一种三分量旋转地震仪
CN112066972A (zh) 一种单光源双偏振的光纤陀螺仪
CN112066970A (zh) 一种双独立偏振态的光纤陀螺结构
CN107328404A (zh) 有效光纤长度N倍增的超大Sagnac干涉型光纤陀螺
Egorov et al. Study on dead zones of fiber-optic gyros
JP2016224032A (ja) 回転によりバイアスされる光ファイバジャイロスコープ
CN112083476A (zh) 基于双偏振光路结构的旋转地震仪
CN113804175A (zh) 一种双偏振干涉式光纤陀螺
Nasiri-Avanaki et al. Comparative Assessment on the performance of Open-loop and Closed-loop IFOGs
CN113466929A (zh) 一种基于量子弱值放大的三分量光纤式地震加速度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