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48818B - 三角控制机构及其多工位编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三角控制机构及其多工位编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48818B
CN112048818B CN202010909462.0A CN202010909462A CN112048818B CN 112048818 B CN112048818 B CN 112048818B CN 202010909462 A CN202010909462 A CN 202010909462A CN 112048818 B CN112048818 B CN 1120488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triangle
cam
knitting
ho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0946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48818A (zh
Inventor
骆海生
王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aisen Knitting Machine Techn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aisen Knitting Machine Techn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aisen Knitting Machine Techn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aisen Knitting Machine Techn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0946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488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488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488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488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488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2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 D04B15/36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for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0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with stitch patter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针织技术编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角控制机构及其多工位编织方法,在三角底板背面安装一个驱动控制机构,固定组合凸轮,来控制相关三角组件动作,电机转动1个角度组合为1个工位,控制简单可靠,可控工位数多,避免了多个电磁铁安装在运动机头内,排除了故障根源,使得机头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节能省电;通过人工智能控制可细分多个工位编织,不同编织工艺采用专设好的工位,多种模式灵活切换,极大提升生产效率,配合智能纱嘴,为将来横编机人工智能指明一个创新方向。

Description

三角控制机构及其多工位编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织技术编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角控制机构及其多工位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用于手套、袜子、围巾等横编机的三角编织系统,存在着以下不足:1. 由多个电机和多个电磁铁通过连杆等机构分别执行各个三角动作,由于连杆、翘板、支架等零件较多,三角编织系统的结构复杂,导致横编机的机头存在体积大、重量重的缺陷;
2. 多个电磁铁安装在运动机头内,易受震动、污染影响而失灵,导致相关三角动作出错,产生撞针现象,维修困难,维护成本高;
3. 在重复编织时,选针器仍需要对每根针做预选,选针器反复选针,针脚反复进出三角轨道也是机器故障多、不稳定放入的重要原因之一;预选需要清针后,再选下行程工作的针,机头往复行程长,效率低,速度慢;
4. 以往所有横编机是中间片A(高位)编织,H(中)位吊目,B(低位)不织,即吊目压块设置在中位,高位留出轨道给高位中间片走针,选针片经推针三角从低位推到高位,顶中间片到A(高)位,又经清针三角压回B(低)位,易导致三角和针脚磨损,还易产生滑出轨道造成漏针现象。
此外,现有的三角编织系统通过电机控制选针滚筒选针,具有编织速度快、稳定性好、受力轻、省电节能的优点,但缺点是选针滚筒只能作一种工艺,即只能做一种花型编织,换花型时,需要拆装和重排钢销,对技术要求高,且工时长,许多企业对此无能为力,直接影响交货期和成本。所以多数企业是一机一用,受滚筒体积限制,变化多、较复杂的产品无法排列,若需作附加值高的产品,需多买机器,这使得企业成本增高而经济效益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角控制机构及其多工位编织方法,以满足一机多用、灵活编织、快速编织、多花型编织的需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三角控制机构,包括三角底板和驱动控制机构,三角底板的正面从上至下依次分为编织区、中间片控制区及选针区,所述编织区内设有编织三角、人字三角、可升降的缝口三角、可升降的起针三角、可升降的橡筋三角及左、右度目三角,中间片控制区内设有左、右清针三角,选针区内设有右上选针三角、左上选针三角、下选针三角、左选针器、右选针器及可升降的左、右推针三角;
所述中间片控制区的高位设有位于编织三角正下方的吊目压块、位于起针三角正下方的可升降的转换三角及位于右清针三角上方的可升降的活动清针三角,转换三角和活动清针三角用于将中间片从高位转换到中位;所述选针区设有位于下选针三角中部的可活动的选针归位三角,选针归位三角活动至远离三角底板位置时避让选针片,活动至靠近三角底板位置时归纳选针片;所述吊目压块的左右两侧、转换三角的左侧、活动清针三角的右侧均为斜面,所述转换三角、选针归位三角与三角底板之间均设有弹簧,所述驱动控制机构用于控制缝口三角、橡筋三角、活动清针三角、选针归位三角及左、右推针三角动作。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控制机构包括驱动机构、由驱动机构带动的两根旋转轴、翘板一及翘板二,每根旋转轴上均设有多层凸轮,缝口三角、橡筋三角、活动清针三角及左、右推针三角上均设有可在三角底板升降运动的升降轴一,所述缝口三角及左、右推针三角的升降轴一上设有与多层凸轮配合的轴承一;
所述翘板一的中心与三角底板转动连接,一端设有与多层凸轮配合的轴承二,另一端用于控制活动清针三角的升降轴一动作,所述翘板二的中心与三角底板转动连接,两端分别嵌入活动清针三角和橡筋三角的升降轴一内。
进一步的,所述选针归位三角可升降。
进一步的,包括设置在其中一根旋转轴上的归位凸轮,所述选针归位三角上设有可在三角底板升降运动的升降轴二,升降轴二上设有与归位凸轮相配合的轴承三,所述选针归位三角上的弹簧沿升降轴二的轴向伸缩。
进一步的,所述选针归位三角可平移。
进一步的,包括设置在其中一根旋转轴上的归位轮,所述选针归位三角包括与三角底板滑动连接的平移块,平移块靠归位轮的面为起伏面,所述归位轮设有与起伏面相配合的凸柱,所述选针归位三角上的弹簧沿平移块滑动方向伸缩。
进一步的,所述选针归位三角可摆动。
进一步的,包括设置在其中一根旋转轴上的归位轮,所述选针归位三角包括与三角底板转动连接的转轴,选针归位三角上设有凸向归位轮的凸部,所述归位轮上设有用于容纳凸部的凹槽,所述选针归位三角上的弹簧为套在转轴上的扭簧。
一种如上所述的三角控制机构的多工位编织方法,所述左度目三角、右度目三角、起针三角、编织三角、人字三角、缝口三角形成第一编织系统,所述右度目三角和橡筋三角形成第二编织系统,包括横机模块编织法,横机模块编织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进行针组的预选;
S2.驱动控制机构控制各三角至预设位置,其中缝口三角、起针三角、活动清针三角处于升起位置,橡筋三角处于沉下位置,选针归位三角处于靠近三角底板位置,左、右推针三角依据机头运行方向交替变化升起或沉下位置;
S3. 进行针组重选,预选和重选均选中的针组进入高位并被吊目压块压住,从而进入第一编织系统完成吊目工作,预选选中而重选不选中的针组处于中位,进入第一编织系统完成编织工作,预选和重选均未选中的针组不参加工作。
进一步的,包括手套机模块编织法,所述手套机模块编织法包括以下步骤:
S1. 进行第一编织系统和第二编织系统针组的预选;
S2. 驱动控制机构控制各三角至预设位置,其中橡筋三角处于升起位置,缝口三角、活动清针三角处于沉下位置,选针归位三角处于靠近三角底板位置,左、右推针三角依据机头运行方向交替变化升起或沉下位置;
S3. 进行第一编织系统和第二编织系统针组的重选;
S4. 左、右推针三角依据机头运行方向交替变化升起或沉下位置,重选选中的针组位于高位,先进入第二编织系统,之后在进入第一编织系统前,被转换三角转换至中位,此时若针组未被选针器选中,则进入第一编织系统完成编织工作,若针组被选针器选中,则被推至高位并被吊目压块压住,从而进入第一编织系统完成吊目工作;
重选未选中的针组位于中位,在右清针三角作用下越过第二编织系统后,若针组未被选针器选中,则进入第一编织系统完成编织工作,若针组被选针器选中,则被推至高位并被吊目压块压住,从而进入第一编织系统完成吊目工作。
进一步的,包括快速编织方法,所述快速编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进行针组的预选,预选未选中的针组不参加工作;
S2.驱动控制机构控制各三角至预设位置,其中橡筋三角、缝口三角、左推针三角、右推针三角均处于沉下位置,起针三角处于升起位置,选针归位三角处于远离三角底板位置,左、右选针器保持选中状态;
S3.机头正反向循环运行,预选选中的针组进入第一编织系统进行编织,直至织物的相同组织部分编织结束。
进一步的,所述快速编织方法的步骤S3中,包括以下步骤:预选选中的针组进行循环编织时,需在左、右清针三角前回转。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 本发明公开的三角控制机构做到了灵活编织、快速编织及一机多用,充分满足各种编织需求的功能,为客户解决将来不同流行趋势下需更换新机器的后顾之忧;
2. 在三角底板背面安装一个驱动控制机构(电机),固定组合凸轮,来控制相关三角组件动作,电机转动1个角度组合为1个工位,控制简单可靠,可控工位数多,避免了多个电磁铁安装在运动机头内,排除了故障根源,使得机头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节能省电;通过人工智能控制可细分多个工位编织,不同编织工艺采用专设好的工位,多种模式灵活切换,极大提升生产效率,配合智能纱嘴,为将来横编机人工智能指明一个创新方向;
3. 快速编织工位时,驱动机构控制工作针和无关三角避让,编织完马上折返,行程最短,快速机头折返有效缩短了编织时间,由于不织的针都不参加工作,极大减轻机头阻力,可以最大限度提高速度,针对手套,袜子,围巾等编织,循环工位工艺占比高达80%-95%,可以提高大幅产量;手套机编织工位时,变身为双系统横编机,新增了第2系统吊目+第1系统吊目功能,可灵活做到隔几针加橡筋编织,隔几针加橡筋吊目,灵活选择双系统多色编织,为双系统编织增加更多方法;编织工位时,变身为智能横机,可作双向编织,双向吊目,同行可编织可吊目,可做平针织物,园筒织物,罗纹,单鱼鳞组织,双鱼鳞组织,双面双色提花,单面双色提花等,可做高附加值产品;
4. 不改变整体机构设计思路前提下,有持续创新空间,预留有更多未细分编织方法和将来未知新编织方法工位,极大提升横编机灵活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智能手套机的构造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三角控制机构的正面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三角控制机构的背面三维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编织区侧的构造示意图;
图5为图3中选针区侧的构造示意图;
图6为图3中选针区侧的爆炸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1中快速编织法作业时相关三角的升降位置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剖视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1中快速编织法作业时预选过程中针组的走针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1中快速编织法作业时预选选中和预选不选的针组的走针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1中快速编织法作业时编织针组的最短行程示意图;
图12(a)为实施例 2中选针归位三角的运动控制组件的构造示意图;
图12(b)为图 12(a)的剖视示意图;
图13(a)为实施例2中选针归位三角的平移状态示意图;
图13(b)为图13(a)的剖视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3中选针归位三角的运动控制组件的构造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3中选针归位三角未转动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6为实施例3中选针归位三角转动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7为普通帽中重复选针数占总针数的示意图;
图18为普通手套中重复选针数占总针数的示意图;
图19为实施例1中手套机模块编织法作业时预选过程中针组的走针示意图;
图20为实施例1中手套机模块编织法作业时重选过程中重选选中针组的走针示意图;
图21为实施例1中手套机模块编织法作业时重选过程重选选中、预选选中、不选的三种针组的走针示意图;
图22为实施例1中手套机模块编织法作业时“吊目+编织”的走针示意图;
图23为实施例1中手套机模块编织法作业时“吊目+吊目”的走针示意图;
图24为实施例1中手套机模块编织法作业时编织过程中重选选中、预选选中、不选的三种针组的走针示意图;
图25为实施例1中横机模块编织法作业中进行A到B向编织时,进行吊目、编织、不织的三种针组的走针示意图;
图26为实施例1中横机模块编织法作业中进行B到A向编织时,进行吊目、编织、不织的三种针组的走针示意图;
图27为实施例1中双出轴电机的角度设定示意图;
图28为实施例1中双出轴电机与凸轮组的装配示意图;
标号说明
1.橡筋三角,2.起针三角,3.缝口三角,4.右度目三角,5.编织三角,6.人字三角,7.左度目三角,8.左清针三角,9.右清针三角,10.活动清针三角,11.转换三角,12.吊目压块,13.右上选针三角,14.左上选针三角,15.下选针三角,16.左推针三角,17.右推针三角;
18.选针器,18.1 选针刀片;
19.选针归位三角,19.1.升降轴二,19.2轴承三,19.3平移块,19.4销钉,19.5 转轴,19.6凸部,19.7垫片;
20.钩针;
21.挺针片,21.1 挺针片针脚;
22.中间片,22.1中间片针脚;
23.选针片,23.1选针压脚, 23.2下针脚,23.3上针脚;
24.三角底板,24.1滑杆, 24.2弹簧;
25.双出轴电机,25.1旋转轴,25.2凸轮一,25.3 凸轮二, 25.4 凸轮三,25.5凸轮四,25.6归位凸轮,25.7 归位轮,25.8凸柱,25.9 凹槽;
26.升降轴一,26.1 轴承一,26.2轴承二;
27.翘板一,28.翘班二,29.机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三角控制机构,如图2 所示,三角控制机构可安装在如图1所示的智能手套机的机头29内,机头29对称安装在前后针床上,左右运行,本实施例描述的机头29是以后机头编织系统进行展开。文中提到的针组如图2右侧所示,从上至下包括挺针片21、中间片22和选针片23,挺针片21嵌套在钩针20上,由三角轨道(如编织轨道、吊目轨道)控制走针轨迹,且能被中间片22和三角压入针床;中间片22贴合在挺针片21上,可上下滑动,由三角控制在高位、中位、低位位置进行走针(如图2 所示,图中的A代表高位,H代表中位,B代表低位),中间片针脚22.1受压时,将挺针片21压入针床,从而脱离三角控制;选针片23的下针脚23.2由选针归位三角19控制进入三角轨道。
如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提出的三角控制机构的正面构造示意图,包括三角底板24,三角底板24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各类三角的腔槽,三角底板24正面从上至下依次分为编织区、中间片控制区及选针区。
编织区内设有作用于挺针片21、决定编织物线圈密度的左度目三角7和右度目三角4,左、右度目三角7、4由度目电机控制,在相应腔槽的引导下移动。左、右度目三角7、4之间装有编织三角5和人字三角6,人字三角6位于编织三角5的正上方,编织三角5右下方设有可升降的起针三角2,左下方设有可升降的缝口三角3,起针三角2和缝口三角3用于引导挺针片21的走向。在起针三角2的右侧装有可升降的橡筋三角1,橡筋三角1处于升起位置时,与右度目三角4之间的间隙组成吊目轨道(又称第二编织系统),用于引导挺针片21进行吊目编织,所述左度目三角7、右度目三角4、起针三角2、编织三角5、人字三角6、缝口三角3形成编织轨道(又称第一编织系统)。
中间片控制区内设左清针三角8和右清针三角9,左、右清针三角9之间设有位于编织三角5正下方的吊目压块12、位于起针三角2正下方的可升降的转换三角11及位于右清针三角9上方的可升降的活动清针三角10,吊目压块12、转换三角11、活动清针三角10均位于高位。其中,左清针三角8用于将中间片22从A位清至B位,活动清针三角10处于升起位置时,将中间片22从A位清至H位,右清针三角9用于将中间片22从H位清至B位,转换三角11用于将中间片22从A位转换至H位。
选针区内设有右上选针三角13、左上选针三角14及下选针三角15,右上选针三角13与下选针三角15之间右选针器18,左上选针三角14与下选针三角15之间设有左选针器18,下选针三角15的中部设有可升降的选针归位三角19,左、右选针器18与选针归位三角19之间分别设有可升降的左推针三角16和右推针三角17,从三角底板24正面看,右推针三角17的中轴线位于吊目压块12和转换三角11之间,这样中间片22从A位转换至H位后,这样右推针三角17才能把选中的针组的中间片22推至A位。选针器18上设有可控制的选针刀片19,通过摆动选针刀片19,可作用于选针片23,当选针片23的选针压脚23.1不被选针刀片19压下时称为选中,当选针片23的选针压脚23.1被选针刀片19压下,选针器18下针脚23.2脱离轨道时称为不选。当选针片23被选针器18第一次选中时,称为预选,当预选的选针片23被选针器18第二次选择时,称为重选。本实施例中,选针归位三角19处于下降位置时,可将选针片23归纳进选针轨道,选针归位三角19处于处于升起位置时,可以避让选针片23。左推针三角16和右推针三角17处于升起位置时,可作用位于选针轨道内的选针片23,从而通过选针片23,将中间片22推至A位。
本实施例起针三角2的左侧、缝口三角3的右侧、橡筋三角1的左侧、吊目压块12的左右两侧、转换三角11的左侧、活动清针三角10的右侧均为斜面,所述起针三角2、缝口三角3、橡筋三角1、转换三角11、选针归位三角19、左推针三角16、右推针三角17与三角底板24之间均设有弹簧24.2,弹簧24.2用于复位相应的三角。针组的相应针脚可沿斜面爬上三角,当爬上可升降的三角时(且该三角未被背面的控制机构控制时),会将该三角压下,从而实现三角避让,当爬上不可升降的三角时,针组会被压下,例如吊目压块12不可升降,中间片22经过吊目压块12时会爬上吊目压块12的斜坡,从而压下中间片22,带动挺针片21下沉,使挺针片21脱离三角控制,从而实现吊目编织(详见下文)。
三角底板24的背面设有用于控制缝口三角3、橡筋三角1、活动清针三角10、选针归位三角19及左、右推针三角16、17的升降的驱动控制机构,由于现有技术的驱动控制机构为多个电机和多个电磁铁组成,导致机头29体积过大,重量较大,故障率也较多。为此,本实施例提出一种新的驱动控制机构,如图3、4、5、6、28所示,为三角底板24背面的三维构造示意图,驱动控制机构包括双出轴电机25、与双出轴电机25两个输出端连接的两根旋转轴25.1、翘板一27及翘板二28,对应编织区的旋转轴25.1上固定有凸轮一25.2和凸轮二25.3,对应选针区的旋转轴25.1上固定有凸轮三25.4、凸轮四25.5和归位凸轮25.6,缝口三角3、橡筋三角1、活动清针三角10及左、右推针三角16、17上均设有可在三角底板24升降运动的升降轴一26,缝口三角3及左、右推针三角16、17的升降轴一26上设有与相应凸轮配合的轴承一26.1,其中缝口三角3上的轴承一26.1与凸轮一25.2外周配合,左推针三角16上的轴承一26.1与凸轮三25.4配合,右推针三角17上的轴承一26.1与凸轮四25.5配合。翘板一27的中心与三角底板24转动连接,一端设有与凸轮二25.3配合的轴承二26.2,另一端用于控制活动清针三角10的升降轴一26动作。所述翘板二28的中心与三角底板24转动连接,两端分别嵌入活动清针三角10和橡筋三角1的升降轴一26内。当翘板一27在凸轮二25.3控制下压下活动清针三角10的升降轴一26时,由于翘板二28的存在,翘板二28会将橡筋三角1的升降轴一26提起,此时,橡筋三角1克服弹簧力,从正面看是处于降下位置的,而活动清针三角10是处于升起位置;相反,当凸轮二25.3无法顶住轴承二26.2时,翘板一27无法给活动清针三角10的升降轴一26提供下压力,此时橡筋三角1在弹簧力作用下复位,带动橡筋三角1的升降轴一26下降,在翘板二28作用下,带动活动清针三角10的升降轴一26升起,此时,从正面看,活动清针三角10是处于降下位置的,橡筋三角1处于升起位置。
所述选针归位三角19上设有可在三角底板24升降运动的升降轴二19.1,升降轴二19.1上设有与归位凸轮25.6相配合的轴承三19.2,所述选针归位三角19上的弹簧24.2沿升降轴二19.1的轴向伸缩,当归位凸轮对轴承三19.2施力时,能带动升降轴二19.1上升,此时从正面看,选针归位三角19处于降下位置,可作用于选针片23;相反,如图8所示,当归元凸轮无法对轴承三19.2施力时,在弹簧力作用下,升降轴二19.1下降复位,从正面看,选针归位三角19处于升起位置,可避让选针片23。相同原理,缝口三角3、左推针三角16和右推针三角17的升起、降下位置的变换,也是通过凸轮、轴承、弹簧24.2之间的配合实现的。而起针三角2只通过弹簧24.2控制,从正面看,始终处于升起位置,当有针组爬上起针三角2斜面时,能将起针三角2下压,当失去下压力时,又能通过弹簧24.2力复位。
通过电机、凸轮、轴承等来联动控制三角动作,控制简单可靠,避免了多个电磁铁安装在运动机头29内,排除了故障根源,使得机头29体积缩小,重量可以减轻,提高了三角控制机构的可靠性。同时,通过设计凸轮的形状,可实现多种工位的编织方法,即通过设置凸轮形状,可电机转动一个角度,即可联动相关三角的升降,形成新的编织工位,如图27所示,本实施例设定了几个电机转动角度,以实现三种编织方法,由于凸轮形状是根据实际生产来确定的,此处不作具体限定,需要限定的是,在某种编织工位下,三角的升降位置。
第一种编织方法为快速编织方法,以下先对该方法的实施背景进行阐述:横编机编织时,每一行大部分针是不参加工作,不织的针经过选针归位三角19时被斜面抬起进入选针三角轨道,经过选针器18又要压入针床,脱离三角轨道,导致选针片23压脚需反复和选针器18刀片摩擦,一段时间刀片磨损后,刀片就不能将选针片23完全压离下选针三角15,偶尔被选针三角挂起时,就会出现乱起针、废次品现象;磨损再严重些,针脚正好和三角凸台边缘接触,不上不下时,针脚既不能抬起又不能和三角斜面贴合,从而挤压撞击下选针三角15,引发针床槽变形、针卡死、撞针等情况。故生产过程中,需经常更换选针器18、选针片23、三角,撞针严重的还要更换针床,更换修复过程较为困难。从上述分析来看,选针器18反复选针,针脚反复进出三角轨道是机器故障多、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图17和18所示,普通帽子的重复选针数占93.9%,普通手套的重复选针数占82.35%。同时,左右选针器18每作一行,要选择一次,来确定每根针的工作状态,动作频繁,机头29运行速度受选针器18工作时间限制,机头29运行速度慢,效率低。
本实施例提出的快速编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如图9所示,机头29由B向A运行,上行程可做各种走针轨迹(如图9左侧的编织、吊目、不织),此时,各三角位置还处于上行程走针所需的位置,选针片23经过选针归位三角19时,所有选针片23被选针归位三角19设置的斜面归入选针三角轨道,至此,快速编织方法开始实施:
S1.先进行预选,选针器18选中的选针片23被下选针三角15推至中位,同时将对应的中间片22推到H位,挺针片针脚21.1受三角轨道控制,之后中间片22被右清针三角9清至B位,选针片23被右上选择三角清至B位;选针器18不选的选针片23沉入针床对应的中间片22被右清针三角9从H位压到B位,中间片针脚22.1下部上设有斜面,被固定在针床的圆钢推压,沉入针床,并在推到相连接的平面时,停在B位,同时挺针片21受压,针脚沉入针床,脱离三角轨道控制;
S2.如图10所示,机头29从A向B运行,如图27所示,可设置双输出轴位于原点位置,驱动控制机构控制各三角至预设位置,如图7所示,其中橡筋三角1、缝口三角3、左推针三角16、右推针三角17均处于沉下位置,起针三角2处于升起位置,选针归位三角19处于升起位置(避让选针片23),左、右选针器18保持选中状态(即刀片让开位置),上行程预选选中的选针片23,被下选针三角15再次推到中位,推动中间片22到H位,选中的挺针片21上升进入编织区,被起针三角2引导,进入编织轨道,完成编织,选针片23被上选针三角压回停在低位,经过右选针器18(避让)、右推针三角17(避让)、选针归位三角19(避让)、左推针三角16(避让)、左选针器18(避让),之后被下选针三角15推到中位,再被上选针三角压回低位,同时中间片22在中位运行直至被左清针三角8从H(中)位压到(B)低位;
S3.机头29B向A运行,驱动控制机构不动作(即各三角和选针器18不动作),挺针片21经过缝口三角3(避让)、起针三角2斜面(起针三角2被压下实现避让)、橡筋三角1(避让),不起针,中间片22在H位,选针片23在低位,经过左、右推针三角16、17(避让),选针归位三角19(避让)、选针器18(避让),针组不织;图10中也可看出,预选选中的针进行循环编织,A至B向时进行编织,B至A向时不织,未选中的针组双向不织;
S4.重复步骤S2和S3,循环工作至编织物相同编织组织结束,然后清针,驱动控制机构切换工作模式,进行下一种编织方法。
为进一步提高快速编织的速度,如图11所示,针组可在左、右清针三角8、9前回转,这样可大大减少行程,进一步提高循环编织的效率,实现循环高速编织。
快速编织方法中,驱动控制机构使选针归位三角19、左推针三角16、右推针三角17、选针器18都避让开,脱离选针片23,使不织针的选针片23不动,去除了所有无效的选针动作,保证了中间片22不会被推动,达到不织针不动,只有工作的针运动的目的,提高了机器可靠性和运行速度。回看附图图17和18,若采用本实施例的快速编织方法,可大大提高编织效率,提高生产率,真真实实做到智能高效、高速、高可靠性的效果。
现有技术中的三角控制机构是中间片A(高位)编织,H(中)位吊目,B(低位)不织,即吊目压块12设置在中位,高位留出轨道给高位中间片22走针,选针片23经推针三角从低位推到高位,顶中间片22到A(高)位,又经清针三角压回B(低)位,易导致三角和针脚磨损,还易产生滑出轨道造成漏针现象。而本实施例将吊目压块12设置在高位,中位留出轨道给中位中间片22走针,即高位吊目,中位编织,这样在快速编织时,就可以将左、右推针三角16、17处于降下位置,减少推针步骤,降低相应三角和针脚的磨损,同时降低了漏针概率。
第二种编织方法为手套机模块编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如图19所示,机头29由A向B运行,上行程可做各种走针轨迹,此时,各三角位置还处于上行程走针所需的位置,选针片23经过选针归位三角19时,所有选针片23被选针归位三角19设置的斜面归入选针三角轨道,至此,手套机模块编织方法开始实施:
S1. 先进行预选,选针器18选中的选针片23被下选针三角15推至中位,同时将对应的中间片22推到H位,挺针片针脚21.1受三角轨道控制,之后中间片22被左清针三角8清至B位,选针片23被左上选择三角清至B位;选针器18不选的选针片23沉入针床对应的中间片22被左清针三角8从H位压到B位,中间片22针脚下部上设有斜面,被固定在针床的圆钢推压,沉入针床,并在推到相连接的平面时,停在B位,同时挺针片21受压,针脚沉入针床,脱离三角轨道控制,预选未选中的针组不织,后续行程的走针轨迹可见图21和图24;
S2. 电机顺时针转至图27中的XX角度(具体角度由凸轮形状确定),驱动控制机构控制各三角至预设位置,其中橡筋三角1处于升起位置,缝口三角3、活动清针三角10处于沉下位置,选针归位三角19处于靠近三角底板24位置,左推针三角16处于升起位置,右推针三角17处于沉下位置;
S3.进行重选,如图20所示,机头29由B向A运行,预选选中的选针片23由下选针三角15推到中位,经过左选针器18选中(即重选选中,后续可进入第二编织系统进行吊目,走针轨迹可参考如图21或图20),经左推针三角16推到高位,经右上选针三角13压回低位,经由选针归位三角19重复(本身在轨道中)归位,经沉下的右推针三角17,到达右选针器18选中,被下选针三角15推入中位,经选针轨道到低位,同一针组的中间片22被选针片23先推到H(中)位,后推到A(高)位,经吊目压块12斜面,转换三角11斜面,经过沉下的活动清针三角10上方,停在A(高)位;
预选选中的选针片23进入选针轨道,被下选针三角15推到中位,同时推中间片22从B(低)位到H(中)位,选针片23由左上选针三角14压回低位,经过左选针器18不选(即重选未选中,后续只进入第一编织系统进行编织或吊目详见下文),选针片23压入针床,平移越过左推针三角16,在低位被选针归位三角19斜边抬起回到选针轨道,平移经过沉下的右推针三角17、经过右选针器18(不选),经选针轨道离开,中间片22位于中(H)位,平移经右清针三角9前端斜面半压入针床后离开,如图21中的走针轨迹所示;
S4. 电机顺时针转至图27中的X角度(具体角度由凸轮形状确定),驱动控制机构控制各三角至预设位置,其中橡筋三角1处于升起位置,缝口三角3、活动清针三角10处于沉下位置,选针归位三角19处于靠近三角底板24位置,左推针三角16处于降下位置,右推针三角17处于升起位置,相比于步骤S2,变化在于左、右推针三角16、17,在双输出轴上采用凸轮组的优势在此体现,即通过凸轮形状设计,电机转动时,可实现左、右推针三角16、17运动,其它无关三角不动(该设计为常规技术,此处不作凸轮形状的详细展开);
S5. 机头29由A向B运行,重选选中的针组,选针片23被下选针三角15推上中位,如图22所示,若此时右选针器18不选中,则选针片23压入针床,经选针归位三角19归入选针轨道,本次选针结束,下一次工作选针开始;中间片22在A(高)位,经过沉下的活动清针三角10,被转换三角11压到H(中)位,经过吊目压块12下方空间,之后被左清针三角8压下;挺针片21经橡筋三角1进入第2编织系统进行吊目,之后再经起针三角2引导进入第一编织系统,完成编织(整个过程即为吊目+编织);
如图23所示,若此时右选针器18选中,选针片23被右推针三角17推入高位,又被上选针三角压回低位,经选针归位三角19重复归入选针轨道,本次选针结束,下一次工作选针开始;中间片22在A(高)位,经过沉下的活动清针三角10,被转换三角11压到H(中)位,经过吊目压块12前,被选针片23推入A(高)位,经吊目压块12斜面压入针床,过吊目压块12后复位,被左清针三角8压下;挺针片21经橡筋三角1进入第2编织系统进行吊目,后经起针三角2进入编织轨道前,其针脚被中间片22压入针床,从而越过编织三角5,完成第1编织系统吊目(整个过程即吊目+吊目);
如图24所示,预选选中只进入第一系统编织或吊目的针组,其中间片22位于中位,机头运行后,该中间片22爬上右清针三角9斜面时,被右清针三角9斜面半压入针床,这时,挺针片21正处在橡筋三角1前,挺针片21被中间片22压住脱离轨道位置,从而越过橡筋三角1进入第一编织系统,此时若选针片23被选针器18选中,则进行吊目(选针片23在右推针三角17作用下,将中间片22推至高位,从而使中间片22爬山吊目压块12,实现挺针片21越过编织三角5),若未被选中,则进行编织。
从上述过程可以看出,由于重选选中后中间片22处于高位,而本三角控制机构采用中位编织,高位吊目,故通过转换三角11将所有高位中间片22先转换到低位,再通过选针器18选择,完成吊目+吊目或吊目+编织过程。而现有技术的三角控制机构均为高位编织,中位吊目,所以只能进行吊目+编织,导致现有的三角控制机构只能进行简单花型的编织,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三角底板24可以作吊目+编织或吊目+吊目,能实现更多花型组合,能作高附加值的圆筒产品和特殊手套,经济效益显著。
第三种编织方法为横编机模块编织方法,假设机头29A向B为正向,B向A为反向,该方法可实现正向编织和反向编织。
正向编织时包括以下步骤:
S1.进行针组预选,机头29B向A运行,预选过程与上述两种方法相同,预选选中的针组参加下行程编织或吊目,未选中的针组不织;
S2. 双出轴电机25逆时针转至图27所示的Y角度(具体角度由凸轮形状确定),驱动控制机构控制各三角至预设位置,其中缝口三角3、起针三角2、活动清针三角10处于升起位置,橡筋三角1处于沉下位置,选针归位三角19处于靠近三角底板24位置,左推针三角16处于沉下位置,右推针三角17处于升起位置;
S3. 机头29由A向B运行,进行针组重选,预选和重选均选中的针组选针片23被右推针三角17推至高位,带动同针组的中间片22进入高位,中间片22爬上吊目压块12斜坡并被吊目压块12压住,从而使得挺针片21压入针床,越过编织三角5后复位,完成吊目工作,而中间片22爬下吊目压块12后被左清针三角8从高位清至低位;预选选中而重选不选中的针组,其选针片23被压入针床从而可越过右推针三角17,使得中间片22处于中位,挺针片21进入编织轨道完成编织工作,中间片22最终被左清针三角8由中位清至低位;预选和重选均未选中的针组不参加工作,如图25所示。
反向编织包括以下步骤:
S1.进行针组预选,机头29A向B运行,预选过程与上述两种方法相同,预选选中的针组参加下行程编织或吊目,未选中的针组不织;
S2. 双出轴电机25逆时针转至图27所示的YY角度,驱动控制机构控制各三角至预设位置,其中缝口三角3、起针三角2、活动清针三角10处于升起位置,橡筋三角1处于沉下位置,选针归位三角19处于靠近三角底板24位置,左推针三角16处于升起位置,右推针三角17处于沉下位置;
S3. 机头29由B向A运行,进行针组重选,预选和重选均选中的针组选针片23被左推针三角16推至高位,带动同针组的中间片22进入高位,中间片22爬上吊目压块12斜坡并被吊目压块12压住,从而使得挺针片21压入针床,越过编织三角5复位,完成吊目工作,而中间片22爬下吊目压块12后先由活动清针三角10从高位清至中位,再由右清针三角9从中位清至低位;预选选中而重选不选中的针组,其选针片23被压入针床从而可越过左推针三角16,使得中间片22处于中位,挺针片21进入编织轨道完成编织工作,预选和重选均未选中的针组不参加工作,如图26所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选针归位三角19为可平移的活动,如图12至13所示,三角底板24上设有一根滑杆24.1,选针归位三角19的一端位于三角底板24正面用于实现选针的归纳作用,另一端为位于三角底板24背面的平移块19.3,平移块19.3上开设有用于穿过滑杆24.1的通孔,滑杆24.1的端部固定销钉19.4和垫片19.7来对平移块19.3进行限位,通过在垫片19.7和平移块19.3之间设置弹簧24.2实现移动块的复位。位于选针区的输出轴上设有归位轮25.7,平移块19.3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平移块19.3相对于归位轮25.7的面即为中间凸起的起伏面,归位轮25.7设有与三角截面相配合的凸柱25.8。如图12(b)所示,当凸柱25.8不在凸起位置时,归位轮25.7不将平移块19.3顶开,此时选针归位三角19靠近三角底板24,可归纳选针片23,如图13(b)所示,当凸柱25.8顶在凸起位置时,归位轮25.7将平移块19.3顶开,此时选针归位三角19远离三角底板24,可避让选针片23。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选针归位三角19为可摆动的活动,如图14至16所示,位于选针区的旋转轴25.1上设有归位轮25.7,所述选针归位三角19包括与三角底板24转动连接的转轴19.5,选针归位三角19上设有向凸向归位轮25.7的凸部19.6,所述归位轮25.7上设有用于容纳凸部19.6的凹槽25.9,所述选针归位三角19上的弹簧24.2为套在转轴19.5上的扭簧,通过转轴19.5,选针归位三角19可在靠近和远离三角底板24的角度之间摆动。如图15所示,由于凸部19.6与归位轮25.7上的凹槽25.9并未对应,凸部19.6被顶开,使得选针归位三角19靠近三角底板24,可以归纳选针片23,如图16所示,由于凸部19.6与与归位轮25.7上的凹槽25.9对应,在扭簧作用下,凸部19.6进入凹槽25.9,使得使得选针归位三角19远离三角底板24,可以避让选针片23。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解释说明本发明的构思,而非对本发明权利保护的限定,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三角控制机构的多工位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控制机构包括三角底板和驱动控制机构,三角底板的正面从上至下依次分为编织区、中间片控制区及选针区,所述编织区内设有编织三角、人字三角、可升降的缝口三角、可升降的起针三角、可升降的橡筋三角及左、右度目三角,中间片控制区内设有左、右清针三角,选针区内设有右上选针三角、左上选针三角、下选针三角、左选针器、右选针器及可升降的左、右推针三角,所述左度目三角、右度目三角、起针三角、编织三角、人字三角、缝口三角形成第一编织系统,所述右度目三角和橡筋三角形成第二编织系统;
所述中间片控制区的高位设有位于编织三角正下方的吊目压块、位于起针三角正下方的可升降的转换三角及位于右清针三角上方的可升降的活动清针三角,转换三角和活动清针三角用于将中间片从高位转换到中位;所述选针区设有位于下选针三角中部的可活动的选针归位三角,选针归位三角活动至远离三角底板位置时避让选针片,活动至靠近三角底板位置时归纳选针片;所述吊目压块的左右两侧、转换三角的左侧、活动清针三角的右侧均为斜面,所述转换三角、选针归位三角与三角底板之间均设有弹簧,所述驱动控制机构用于控制缝口三角、橡筋三角、活动清针三角、选针归位三角及左、右推针三角动作;
包括横机模块编织法,所述横机模块编织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进行针组的预选;
S2.驱动控制机构控制各三角至预设位置,其中缝口三角、起针三角、活动清针三角处于升起位置,橡筋三角处于沉下位置,选针归位三角处于靠近三角底板位置,左、右推针三角依据机头运行方向交替变化升起或沉下位置;
S3.进行针组重选,预选和重选均选中的针组进入高位并被吊目压块压住,从而进入第一编织系统完成吊目工作,预选选中而重选不选中的针组处于中位,进入第一编织系统完成编织工作,预选和重选均未选中的针组不参加工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角控制机构的多工位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手套机模块编织法,所述手套机模块编织法包括以下步骤:
S1. 进行第一编织系统和第二编织系统针组的预选;
S2. 驱动控制机构控制各三角至预设位置,其中橡筋三角处于升起位置,缝口三角、活动清针三角处于沉下位置,选针归位三角处于靠近三角底板位置,左、右推针三角依据机头运行方向交替变化升起或沉下位置;
S3. 进行第一编织系统和第二编织系统针组的重选;
S4. 左、右推针三角依据机头运行方向交替变化升起或沉下位置,重选选中的针组位于高位,先进入第二编织系统,之后在进入第一编织系统前,被转换三角转换至中位,此时若针组未被选针器选中,则进入第一编织系统完成编织工作,若针组被选针器选中,则被推至高位并被吊目压块压住,从而进入第一编织系统完成吊目工作;
重选未选中的针组位于中位,在右清针三角作用下越过第二编织系统后,若针组未被选针器选中,则进入第一编织系统完成编织工作,若针组被选针器选中,则被推至高位并被吊目压块压住,从而进入第一编织系统完成吊目工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角控制机构的多工位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快速编织方法,所述快速编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进行针组的预选,预选未选中的针组不参加工作;
S2.驱动控制机构控制各三角至预设位置,其中橡筋三角、缝口三角、左推针三角、右推针三角均处于沉下位置,起针三角处于升起位置,选针归位三角处于远离三角底板位置,左、右选针器保持选中状态;
S3.机头正反向循环运行,预选选中的针组进入第一编织系统进行编织,直至织物的相同组织部分编织结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三角控制机构的多工位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编织方法的步骤S3中,包括以下步骤:预选选中的针组进行循环编织时,需在左、右清针三角前回转。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角控制机构的多工位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控制机构包括驱动机构、由驱动机构带动的两根旋转轴、翘板一及翘板二,每根旋转轴上均设有多层凸轮,缝口三角、橡筋三角、活动清针三角及左、右推针三角上均设有可在三角底板升降运动的升降轴一,所述缝口三角及左、右推针三角的升降轴一上设有与多层凸轮配合的轴承一;
所述翘板一的中心与三角底板转动连接,一端设有与多层凸轮配合的轴承二,另一端用于控制活动清针三角的升降轴一动作,所述翘板二的中心与三角底板转动连接,两端分别嵌入活动清针三角和橡筋三角的升降轴一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三角控制机构的多工位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针归位三角可升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三角控制机构的多工位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其中一根旋转轴上的归位凸轮,所述选针归位三角上设有可在三角底板升降运动的升降轴二,升降轴二上设有与归位凸轮相配合的轴承三,所述选针归位三角上的弹簧沿升降轴二的轴向伸缩。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三角控制机构的多工位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针归位三角可平移。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三角控制机构的多工位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其中一根旋转轴上的归位轮,所述选针归位三角包括与三角底板滑动连接的平移块,平移块靠归位轮的面为起伏面,所述归位轮上设有与起伏面相配合的凸柱,所述选针归位三角上的弹簧沿平移块滑动方向伸缩。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三角控制机构的多工位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针归位三角可摆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三角控制机构的多工位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其中一根旋转轴上的归位轮,所述选针归位三角包括与三角底板转动连接的转轴,选针归位三角上设有凸向归位轮的凸部,所述归位轮上设有用于容纳凸部的凹槽,所述选针归位三角上的弹簧为套在转轴上的扭簧。
CN202010909462.0A 2020-09-02 2020-09-02 三角控制机构及其多工位编织方法 Active CN1120488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09462.0A CN112048818B (zh) 2020-09-02 2020-09-02 三角控制机构及其多工位编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09462.0A CN112048818B (zh) 2020-09-02 2020-09-02 三角控制机构及其多工位编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48818A CN112048818A (zh) 2020-12-08
CN112048818B true CN112048818B (zh) 2021-08-03

Family

ID=73607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09462.0A Active CN112048818B (zh) 2020-09-02 2020-09-02 三角控制机构及其多工位编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4881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19557B2 (ja) * 2010-10-06 2015-05-20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選針装置
CN102534987B (zh) * 2011-12-23 2013-12-18 东阳市金艺科技有限公司 三工位编织三角系统
CN207775475U (zh) * 2018-01-18 2018-08-28 汕头市连兴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横机三系统山板
CN209941215U (zh) * 2019-02-20 2020-01-14 桐乡市强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六工位电脑横机底板装置
CN110485044A (zh) * 2019-09-19 2019-11-22 浙江睿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头三角的联动控制机构
CN110552110B (zh) * 2019-09-19 2021-01-15 浙江睿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选针编织方法及其选针机构
CN213357894U (zh) * 2020-09-02 2021-06-04 浙江海森纺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角控制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48818A (zh) 2020-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357894U (zh) 一种三角控制机构
CN112030334B (zh) 三角控制机构及快速编织方法
CN112048818B (zh) 三角控制机构及其多工位编织方法
CN112030333B (zh) 三角控制机构及双系统吊目编织方法
CN202671791U (zh) 具有分段压针及嵌入式提花结构的电脑针织圆机
CN106637641A (zh) 一种电机款双层度目山板
CN205313793U (zh) 一种圆型纬编针织机提花机构
CN203834120U (zh) 电脑针织横机电机换色装置
CN102677382A (zh) 具有分段压针及嵌入式提花结构的电脑针织圆机
KR101858176B1 (ko) 양말 편직 장치 및 방법
CN108677370B (zh) 针织圆纬机上盘提花机构、提花编织机构及针织圆纬机
CN108866782B (zh) 一种手套机编织装置
CN203593851U (zh) 电脑针织横机换色装置
CN212426351U (zh) 一种横机中的编织三角系统
CN212533307U (zh) 一种横机中的编织翻针切换三角装置
CN207210650U (zh) 一种电脑针织横机双系统编织机构
CN212533308U (zh) 一种横机的编织三角系统
CN110453363B (zh) 一种新型清针三角机构及其清针方法
CN211620778U (zh) 一种高速手套机的选针系统
CN113151966A (zh) 数控动态高低割圈毛绒的编织装置
CN105239264A (zh) 一种复合三角系统
CN111676582A (zh) 一种横机中的编织翻针切换三角装置
CN110016762A (zh) 一种可实现x、y型编织物的编织平台
CN111676581A (zh) 一种横机中的三角控制机构
CN213866683U (zh) 一种手套机机头选针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