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47648B - 具有透明导电层的前挡风玻璃 - Google Patents

具有透明导电层的前挡风玻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47648B
CN112047648B CN202010904347.4A CN202010904347A CN112047648B CN 112047648 B CN112047648 B CN 112047648B CN 202010904347 A CN202010904347 A CN 202010904347A CN 112047648 B CN112047648 B CN 1120476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conductive layer
strips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ront windsh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0434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47648A (zh
Inventor
曹晖
曾东
黄凤珠
姚俊
福原康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0434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476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476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476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476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476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7/00Joining pieces of glass to pieces of other inorganic material;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ther than by fusing
    • C03C27/06Joining glass to glass by processes other than fusing
    • C03C27/10Joining glass to glass by processes other than fusing with the aid of adhesive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at purpos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84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parent or reflecting areas, e.g. for demisting or de-icing windows, mirrors or vehicle windshields
    • H05B3/86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parent or reflecting areas, e.g. for demisting or de-icing windows, mirrors or vehicle windshields the heating conductors being embedded in the transparent or reflecting material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urface Heat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玻璃产品领域,特别是安装在汽车上的夹层玻璃,具体地提供一种具有透明导电层的前挡风玻璃。所述前挡风玻璃包括第一弯曲玻璃板、第二弯曲玻璃板、热塑性中间层和透明导电层,在透明导电层中设置有无涂层区域,在第一弯曲玻璃板和第二弯曲玻璃板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汇流母线、第二汇流母线和分流元件,每个分流元件包括至少两个导电带,导电带通过导电引流条与第一汇流母线电连接,所述导电引流条的总电阻是位于非限制区域中的无涂层区域对应的相同面积的透明导电层的等效电阻的25%~65%。本发明能够显著提升无涂层区域下方区域的加热功率密度,使温升效果满足要求,实现整体加热均匀,满足经过12分钟加热后不产生热点的要求。

Description

具有透明导电层的前挡风玻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产品领域,特别是安装在汽车上的夹层玻璃,具体地提供一种具有透明导电层的前挡风玻璃。
背景技术:
利用透明导电层对车窗玻璃进行电加热已是公知技术,例如专利US3313920、US5434384、US5824994和DE102008029986A1等公开的技术方案,透明导电层既能够满足汽车玻璃关于可见光透过率大于或等于70%的要求,又能够在电流的作用下发热以快速去除汽车玻璃上的水汽、雪和冰霜等。
对于汽车前挡风玻璃来说,利用透明导电层实现电加热是较佳的方式,随着汽车前挡风玻璃上装配了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例如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天线、RFID(射频识别)天线、雨感器、照相机和激光雷达等,由于透明导电层对电磁辐射信号有强烈的屏蔽,这样会严重影响车内与车外的无线数据传输,从而影响这些电子设备的运行。为了使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信号能够良好地穿透汽车前挡风玻璃,通常在透明导电层中设置多个除膜窗口(即无透明导电层区域),例如专利EP1274597B1公开了在透明导电层中设置至少两个间隔开的数据传输窗口(即无透明导电层区域),如果仅直接设置多个除膜窗口,会对透明导电层的至少部分区域流动的加热电流的电流密度分布产生不利影响,从而造成不均匀的加热功率分布,例如除膜窗口的下方和周围的加热功率明显减小,而其他局部位置的加热功率剧烈升高,这就造成了加热温度分布极度不均匀,部分区域由于电流密度过大而容易产生局部热点,这对前挡风玻璃本身和安装在其表面上的附件均是不利的;除膜窗口的下方区域由于电流密度过小而容易产生局部冷点,使得温升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透明导电层容易产生局部热点和局部冷点,且局部温升不理想等缺点,提供一种具有透明导电层的前挡风玻璃。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透明导电层的前挡风玻璃,包括第一弯曲玻璃板、第二弯曲玻璃板、热塑性中间层和透明导电层,所述热塑性中间层夹设在第一弯曲玻璃板和第二弯曲玻璃板之间,所述透明导电层沉积在第一弯曲玻璃板与热塑性中间层接触的第一表面上或沉积在第二弯曲玻璃板与热塑性中间层接触的第二表面上,在第一弯曲玻璃板和第二弯曲玻璃板之间还设置有与所述透明导电层直接电接触的第一汇流母线和第二汇流母线,在所述透明导电层中设置有至少一个无涂层区域,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弯曲玻璃板和第二弯曲玻璃板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分流元件,每个分流元件包括至少两个彼此间隔开的导电带,所述导电带直接接触地设置在所述透明导电层上,每个导电带通过至少一根导电引流条与所述第一汇流母线电连接;所述导电引流条与所述透明导电层电隔离,每根导电引流条的一端与对应的导电带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汇流母线电连接;每个分流元件中的相邻两个导电带和分别与这两个相邻两个导电带电连接的最靠近的两根导电引流条围成一个非限制区域,在所述非限制区域中布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无涂层区域,每个分流元件中的所述导电引流条的总电阻是位于所述非限制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无涂层区域对应的相同面积的透明导电层的等效电阻的25%~65%。
优选地,所述前挡风玻璃具有上边缘、下边缘和两个侧边缘,所述透明导电层至少覆盖所述前挡风玻璃的主视区域;所述透明导电层具有边界,所述边界与所述前挡风玻璃的上边缘、下边缘和两个侧边缘相比向内缩进1.5mm~20mm。
优选地,每根导电引流条具有至少两个弯折段,每根导电引流条具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汇流母线平行的弯折段。
优选地,在所述透明导电层中设置有至少两个无涂层区域,所述至少两个无涂层区域连成一整片无涂层区域。
优选地,在所述透明导电层中设置有至少两个彼此分离的无涂层区域,所述非限制区域中还具有第一保留透明导电层。
优选地,每个导电带电连接有至少两根导电引流条,相邻两根导电引流条之间具有第二保留透明导电层。
优选地,至少一根导电引流条的至少部分直接设置在透明导电层上。
优选地,至少一根导电引流条的至少部分直接位于具有无涂层区域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导电带为导电银浆或金属箔,围成所述非限制区域的每个导电带被与之电连接的围成所述非限制区域的导电引流条分隔为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二延伸段的宽度是所述第一延伸段的宽度的30%~100%。
优选地,所述第二延伸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汇流母线和第二汇流母线之间的电流方向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90°,所述第一延伸段和所述第二延伸段之间的夹角大于90°且小于180°。
更优选地,所述第二延伸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汇流母线和第二汇流母线之间的电流方向的夹角为25°~75°。
优选地,所述导电引流条为导电银浆,所述导电引流条的方阻为0.001Ω/□~0.01Ω/□,每根导电引流条的宽度为0.1~5mm,每根导电引流条的厚度为2~50μm。
优选地,所述导电引流条为漆包线,所述导电引流条的线电阻为0.25Ω/m~2.5Ω/m,每根导电引流条的标称直径为0.1~0.28mm。
优选地,所述导电引流条的电阻值中的最大值比最小值大最多50%。
优选地,每个导电带上电连接有至少两根导电引流条,相邻两根导电引流条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5mm。
本发明由于采取了上述技术方案,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的具有透明导电层的前挡风玻璃,利用分流元件在透明导电层与第一汇流母线之间形成电流通道,能够显著提升无涂层区域下方区域的加热功率密度,使温升效果满足要求,避免出现局部冷点,实现整体加热均匀;并且通过有效降低分流元件的分压效果,避免每根导电引流条上产生局部热点,满足经过12分钟加热后不产生热点的要求;还能够降低前挡风玻璃的热处理成型工艺难度和降低导电引流条的设计复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具有透明导电层的前挡风玻璃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具有透明导电层的前挡风玻璃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导电引流条的第一示例分布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导电引流条的第二示例分布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导电引流条的第三示例分布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分流元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的对比例1的加热温度云图;
图8为本发明所述的对比例2的加热温度云图;
图9为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1的加热温度云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具有透明导电层的前挡风玻璃,其包括第一弯曲玻璃板1、第二弯曲玻璃板2、热塑性中间层3和透明导电层4,所述热塑性中间层3夹设在第一弯曲玻璃板1和第二弯曲玻璃板2之间,所述透明导电层4沉积在第一弯曲玻璃板1与热塑性中间层3接触的第一表面11上或沉积在第二弯曲玻璃板2与热塑性中间层3接触的第二表面12上,所述第一表面11与所述第二表面12面对面设置,所述热塑性中间层3将所述第一表面11与所述第二表面12粘接在一起,从而形成夹层玻璃。在第一弯曲玻璃板1和第二弯曲玻璃板2之间还设置有与所述透明导电层4直接电接触的第一汇流母线5和第二汇流母线6,供电电源(未示出)可以通过所述第一汇流母线5和第二汇流母线6向所述透明导电层4内输入电流,所述透明导电层4在电流的作用下发热并产生热量,从而使所述前挡风玻璃的温度升高并实现除霜除雾等功能。具体地,所述第一汇流母线5沿着所述前挡风玻璃的上边缘100布置,所述第二汇流母线6靠近所述前挡风玻璃的下边缘101布置,所述第一汇流母线5与所述第二汇流母线6大致相互平行。
在图1中,所述前挡风玻璃具有上边缘100、下边缘101和两个侧边缘102,所述透明导电层4覆盖所述前挡风玻璃的大部分区域,即至少覆盖所述前挡风玻璃的主视区域;所述透明导电层4具有边界103,所述边界103与所述前挡风玻璃的上边缘100、下边缘101和两个侧边缘102相比向内缩进一段距离,例如1.5mm~20mm,以保护所述透明导电层4不被腐蚀。
通常,在所述透明导电层4中可以设置一个、两个甚至更多个无涂层区域104、105、106、107,这些无涂层区域104、105、106、107可以用作电子器件的无线数据的传输窗口,能够实现通信数据、图像数据和传感器数据等无障碍地穿过前挡风玻璃,电子器件可以举例为雨感器、摄像机、激光雷达、ETC天线、RFID天线等。
在本发明中,所述无涂层区域位于所述透明导电层4中,其四周边界由所述透明导电层4限定,例如图3、图4、图5示出的无涂层区域107,图4、图5示出的无涂层区域104;当然,部分无涂层区域靠近所述透明导电层的边界103时,无涂层区域的部分边界由所述透明导电层4限定,另一部分边界由所述透明导电层的边界103限定,即无涂层区域呈现为靠近所述透明导电层的边界103的缺口形状,例如图3、图4、图5示出的无涂层区域105、106;优选地,所述无涂层区域中的透明导电层被全部去除,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仅去除所述无涂层区域中的部分透明导电层,这些可以通过预先掩蔽或者化学蚀刻除膜、激光除膜以及机械摩擦除膜等方式实现。
如图1和图3所示,为了解决这些无涂层区域104、105、106、107产生的局部热点、局部冷点以及局部温升不理想等情况,本发明在第一弯曲玻璃板1和第二弯曲玻璃板2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分流元件7,每个分流元件7包括至少两个彼此间隔开的导电带71,所述导电带71直接接触地设置在所述透明导电层4上,每个导电带71通过至少一根导电引流条72与所述第一汇流母线5电连接;所述导电引流条72与所述透明导电层4电隔离,每根导电引流条72的一端与对应的导电带71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汇流母线5电连接;每个分流元件7中的相邻两个导电带71和分别与这两个相邻两个导电带71电连接的最靠近的两根导电引流条72围成一个非限制区域108,在所述非限制区域108中布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无涂层区域104,每个分流元件7中的所述导电引流条72的总电阻是位于所述非限制区域108中的至少一个无涂层区域104对应的相同面积的透明导电层的等效电阻的25%~65%,从而有效降低所述分流元件7的分压效果,能够避免每根导电引流条72上产生局部热点;同时,所述分流元件7用于形成至少一个无涂层区域104下方的透明导电层4与所述第一汇流母线5之间的电流通道,能够显著提升无涂层区域104下方区域的加热功率密度,使温升满足要求,避免出现局部冷点,实现整体加热均匀。
在图3、图4和图5中,所述分流元件7包括两个导电带71和四根导电引流条72,每个导电带71上电连接有两根导电引流条72,其中一个导电带71上电连接的两根导电引流条72与另一个导电带71上电连接的两根导电引流条72对称布置在所述无涂层区域104的两侧,四根导电引流条72的总电阻是所述无涂层区域104对应的相同面积的透明导电层的等效电阻的25%~65%;每个导电带7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汇流母线5和第二汇流母线6之间的电流方向是不平行的,从而避免因导电带71的端部电流汇集显著而产生局部热点。每根导电引流条72具有多个弯折段,从而延长电流路径,获得加热功率密度更低的导电引流条,避免导电引流条产生局部热点;例如最靠近所述无涂层区域104的两根导电引流条72延伸形状相同,具有7个弯折段;最远离所述无涂层区域104的两根导电引流条72延伸形状相同,具有4个弯折段;具体地,每根导电引流条72具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汇流母线5大致平行的弯折段。
在图3中,无涂层区域104、105、106连成一整片无涂层区域,即无涂层区域104与无涂层区域105之间的透明导电层和无涂层区域104与无涂层区域106之间的透明导电层被全部去除,四根导电引流条72仅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导电带71和所述第一汇流母线5电连接,两端之间的部分位于具有所述无涂层区域104、105、106的第一表面11或第二表面12上,实现与所述透明导电层4的电隔离。
在图4中,无涂层区域104、105、106彼此分离,无涂层区域105、106大致对称地分布在无涂层区域104的两侧;靠近无涂层区域104的两根导电引流条72在对应的导电带71和所述第一汇流母线5之间具有多个弯折地延伸,且与无涂层区域104彼此隔离开,由靠近无涂层区域104的两根导电引流条72和两个导电带71围成的非限制区域108中除了无涂层区域104,还具有第一保留透明导电层109,无涂层区域104的四周由第一保留透明导电层109限定,即无涂层区域104与靠近无涂层区域104的两根导电引流条72之间还保留有部分透明导电层,靠近无涂层区域104的两根导电引流条72直接设置在透明导电层上,可以通过在每根导电引流条72的两侧形成除膜线,实现导电引流条72与其他部分的透明导电层电隔离;远离无涂层区域104的两根导电引流条72在对应的导电带71和所述第一汇流母线5之间具有多个弯折地延伸,且与无涂层区域104彼此隔离开,远离无涂层区域104的两根导电引流条72分别设置在无涂层区域105、106中,即直接位于具有所述无涂层区域105、106的第一表面11或第二表面12上;当然,远离无涂层区域104的两根导电引流条72也可以至少部分直接设置在透明导电层上,通过在每根导电引流条72的两侧形成除膜线,实现这部分与其他部分的透明导电层电隔离;每个导电带71的两根导电引流条72之间还具有第二保留透明导电层110;通过设置第一保留透明导电层109和第二保留透明导电层110,能够降低所述前挡风玻璃的热处理成型工艺难度。优选地,第一保留透明导电层109和第二保留透明导电层110通过每根导电引流条72两侧的除膜线彼此电隔离,第一保留透明导电层109还通过除膜线与其他部分的透明导电层电隔离,第一保留透明导电层110也通过除膜线与其他部分的透明导电层电隔离,即第一保留透明导电层109和第二保留透明导电层110没有电流通过,从而降低所述导电引流条72的设计复杂度。
在图5中,无涂层区域104、105、106彼此分离,无涂层区域105、106大致对称地分布在无涂层区域104的两侧;靠近无涂层区域104的两根导电引流条72在对应的导电带71和所述第一汇流母线5之间具有多个弯折地延伸,这两根导电引流条72的一部分直接位于非限制区域108中的第一表面11或第二表面12上,这两根导电引流条72的另一部分直接设置在透明导电层上,可以通过在每根导电引流条72的两侧形成除膜线,实现这部分与其他部分的透明导电层电隔离;在所述非限制区域108中还具有第一保留透明导电层109,无涂层区域104的部分边界由第一保留透明导电层109限定;远离无涂层区域104的两根导电引流条72在对应的导电带71和所述第一汇流母线5之间具有多个弯折地延伸,远离无涂层区域104的两根导电引流条72分别设置在无涂层区域105、106中,即直接位于具有所述无涂层区域105、106的第一表面11或第二表面12上;每个导电带71的两根导电引流条72之间还具有第二保留透明导电层110;通过设置第一保留透明导电层109和第二保留透明导电层110,能够降低所述前挡风玻璃的热处理成型工艺难度。优选地,第一保留透明导电层109和第二保留透明导电层110通过每根导电引流条72两侧的除膜线彼此电隔离,第一保留透明导电层109还通过除膜线与其他部分的透明导电层电隔离,第一保留透明导电层110也通过除膜线与其他部分的透明导电层电隔离,即第一保留透明导电层109和第二保留透明导电层110没有电流通过,从而降低所述导电引流条72的设计复杂度。
其中,所述导电带71优选为导电银浆,可以通过丝网印刷等方式直接印刷到所述透明导电层4上;当然,所述导电带71也可以选用金属箔,所述金属箔具体可以为金箔、银箔、铜箔或铝箔等;每根导电引流条72的一端通过对应的导电带71实现与所述透明导电层4电连接,避免导电引流条72的该端部因电流汇集显著而产生局部热点。
如图6所示,围成所述非限制区域108的每个导电带71被与之电连接的围成所述非限制区域108的导电引流条72分隔为第一延伸段711和第二延伸段712,所述第二延伸段712的宽度是所述第一延伸段711的宽度的30%~100%;在电流方向上,由于所述第二延伸段712中的电流比所述第一延伸段711中的电流小,故优选设置较小宽度的第二延伸段712能够在消除局部热点的同时达到最佳的材料利用率,降低产品的成本;当然,所述第二延伸段712的宽度也可以与所述第一延伸段711的宽度相等。围成所述非限制区域108的两个导电带71的两个第一延伸段711彼此相向延伸,使得它们的自由端彼此靠近,所述第一延伸段711上没有电连接其他导电引流条72,围成所述非限制区域108的两个导电带71的两个第二延伸段712彼此背向延伸,使得它们的自由端彼此远离,所述第二延伸段712上还电连接有至少一个其他导电引流条72;优选地,所述第二延伸段71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汇流母线5和第二汇流母线6之间的电流方向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90°,更优选为25°~75°,所述第一延伸段711和所述第二延伸段712之间的夹角大于90°且小于180°,从而避免所述第一延伸段711和所述第二延伸段712的交点处与端部因电流汇集显著而产生局部热点。
其中,所述导电引流条72可以选用导电银浆,采用丝网印刷等方式直接印刷到所述第一表面11、第二表面12或透明导电层4上,所述导电引流条72的方阻小于所述透明导电层4的方阻,其方阻优选为0.001Ω/□~0.01Ω/□,更优选为0.003Ω/□~0.007Ω/□;如果所述导电引流条72印刷在所述透明导电层4上,则还需要在所述导电引流条72两侧进行除膜使所述导电引流条72与其他部分的透明导电层4电隔离,例如采用激光除膜工艺;所述导电引流条72也可以选用漆包线,其线电阻为0.25Ω/m~2.5Ω/m,这样就可以使导电引流条72与透明导电层4直接电隔离,节省了除膜工艺步骤,降低生产成本。
为了避免多个导电引流条72彼此之间的电阻值差异过大,优选所述导电引流条72的电阻值中的最大值比最小值大最多50%,更优选最多30%,从而使每根导电引流条72的加热功率密度与其他的导电引流条72的加热功率密度的差异不会过大,避免形成局部热点和加热温度分布不均的现象,以及避免因某一根导电引流条72的电阻值过小而在导电引流条72与导电带71的连接处下方产生局部热点。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每个导电带71上电连接有至少两根导电引流条72,相邻两根导电引流条72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5mm。更具体地,所述导电引流条72选用导电银浆时,每根导电引流条72的宽度为0.1~5mm,每根导电引流条72的厚度为2~50μm,所述导电引流条72可以采用与所述导电带71相同的材料和印刷工艺,实现一次印刷,节省生产工艺,采用相同材料和印刷工艺的所述导电引流条72比所述导电带71更窄,所述导电引流条72比所述导电带71更长;所述导电引流条72选用漆包线时,每根导电引流条的标称直径为0.1~0.28mm。
本发明所述的热塑性中间层3用于将所述第一弯曲玻璃板1和第二弯曲玻璃板2粘接固定在一起,例如可以选用聚碳酸酯(PC)、聚氯乙烯(PVC)、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乙烯乙酸乙烯酯(EVA)、聚丙烯酸酯(P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聚氨酯(PUR)等。当然,所述热塑性中间层3还可以具有其他功能,例如设置至少一个着色区用作阴影带从而降低太阳光对人眼的干扰或者增添红外线吸收剂从而具有防晒或隔热功能,又例如所述热塑性中间层3还可以包含至少两层,其中一层的增塑剂含量更高从而具有隔音功能,或者其中一层是楔形形状从而具有抬头显示(HUD)功能等。
在本发明中,所述透明导电层4可以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或物理气相沉积(CVD)的方法直接沉积到第一表面11或第二表面12上,例如通过磁控溅射沉积;并且,优选所述透明导电层4能够承受高温热处理,例如烘弯或钢化等弯曲工艺的热处理过程。具体地,所述透明导电层4可以包括金属层、金属合金层或金属氧化物层,所述金属层可以选用金(Au)、银(Ag)、铜(Cu)、铝(Al)或钼(Mo),所述金属合金层可以选用银合金,所述金属氧化物层可以选用铟锡氧化物(ITO)、掺杂氟的二氧化锡(FTO)、掺杂铝的二氧化锌(AZO)、掺杂锑的氧化锡(ATO)等;例如,当所述透明导电层4包括银层或银合金层时,银层或银合金层位于至少两个介质层之间,所述介质层中含有氧化锌、氧化锡、氧化铟、氧化钛、氧化硅、氧化铝、氮化硅、碳化硅、氮化铝或钛金属层中的至少一个。
对比例和实施例
在本发明中,位于所述非限制区域108中的至少一个无涂层区域104对应的相同面积的透明导电层的等效电阻可以根据公式R=R*L/W计算,其中R为透明导电层4的方阻,L为无涂层区域104在电流方向上的最低电势点和最高电势点之间的距离,W=S/L,S为无涂层区域104的面积;
对比例1:按照图4设置无涂层区域104、105、106、107,未增设分流元件7;
对比例2:按照图4设置无涂层区域104、105、106、107,增设分流元件7,分流元件7中的四根导电引流条72的总电阻是无涂层区域104对应的相同面积的透明导电层的等效电阻的100%;
实施例1:按照图4设置无涂层区域104、105、106、107,增设分流元件7;分流元件7中的四根导电引流条72的总电阻是无涂层区域104对应的相同面积的透明导电层的等效电阻的43%;
分别向对比例1、对比例2和实施例1的前挡风玻璃施加400~610W的加热功率,经过12分钟加热后,由热成像仪测量得到图7、图8和图9的加热温度云图;
在图7中,对比例1的前挡风玻璃上产生较高温度的热点71、72,并且位于无涂层区域104下方的框架部分73的温度较低;
在图8中,对比例2的前挡风玻璃上产生热点81、82,热点81、82的温度比热点71、72的温度低10~20℃,并且位于无涂层区域104下方的框架部分83的温度与对比例1的框架部分73的温度相比提升了2~4℃;
在图9中,实施例1的前挡风玻璃上未产生热点,整面加热温度分布均匀,并且位于无涂层区域104下方的框架部分93的温度与对比例2的框架部分83的温度相比提升了0.5~3℃,具有良好的温升效果。
以上内容对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具有透明导电层的前挡风玻璃进行了具体描述,但是本发明不受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内容的局限,所以凡依据本发明的技术要点进行的任何改进、等同修改和替换等,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具有透明导电层的前挡风玻璃,包括第一弯曲玻璃板、第二弯曲玻璃板、热塑性中间层和透明导电层,所述热塑性中间层夹设在第一弯曲玻璃板和第二弯曲玻璃板之间,所述透明导电层沉积在第一弯曲玻璃板与热塑性中间层接触的第一表面上或沉积在第二弯曲玻璃板与热塑性中间层接触的第二表面上,在第一弯曲玻璃板和第二弯曲玻璃板之间还设置有与所述透明导电层直接电接触的第一汇流母线和第二汇流母线,在所述透明导电层中设置有至少一个无涂层区域,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弯曲玻璃板和第二弯曲玻璃板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分流元件,每个分流元件包括至少两个彼此间隔开的导电带,所述导电带直接接触地设置在所述透明导电层上,每个导电带通过至少一根导电引流条与所述第一汇流母线电连接;所述导电引流条与所述透明导电层电隔离,每根导电引流条的一端与对应的导电带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汇流母线电连接;每个分流元件中的相邻两个导电带和分别与所述相邻两个导电带电连接的最靠近的两根导电引流条围成一个非限制区域,在所述非限制区域中布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无涂层区域,每个分流元件中的所述导电引流条的总电阻是位于所述非限制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无涂层区域对应的相同面积的透明导电层的等效电阻的25%~65%;
围成所述非限制区域的每个导电带被与之电连接的围成所述非限制区域的导电引流条分隔为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围成所述非限制区域的两个导电带的两个第一延伸段彼此相向延伸,所述第二延伸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汇流母线和第二汇流母线之间的电流方向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风玻璃具有上边缘、下边缘和两个侧边缘,所述透明导电层至少覆盖所述前挡风玻璃的主视区域;所述透明导电层具有边界,所述边界与所述前挡风玻璃的上边缘、下边缘和两个侧边缘相比向内缩进1.5mm~2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每根导电引流条具有至少两个弯折段,每根导电引流条具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汇流母线平行的弯折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透明导电层中设置有至少两个无涂层区域,所述至少两个无涂层区域连成一整片无涂层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透明导电层中设置有至少两个彼此分离的无涂层区域,所述非限制区域中还具有第一保留透明导电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每个导电带电连接有至少两根导电引流条,相邻两根导电引流条之间具有第二保留透明导电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根导电引流条的至少部分直接设置在透明导电层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根导电引流条的至少部分直接位于具有无涂层区域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带为导电银浆或金属箔,所述第二延伸段的宽度是所述第一延伸段的宽度的30%~10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前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段和所述第二延伸段之间的夹角大于90°且小于18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前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伸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汇流母线和第二汇流母线之间的电流方向的夹角为25°~75°。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引流条为导电银浆,所述导电引流条的方阻为0.001Ω/□~0.01Ω/□,每根导电引流条的宽度为0.1~5mm,每根导电引流条的厚度为2~50μm。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引流条为漆包线,所述导电引流条的线电阻为0.25Ω/m~2.5Ω/m,每根导电引流条的标称直径为0.1~0.28mm。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引流条的电阻值中的最大值比最小值大最多50%。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每个导电带上电连接有至少两根导电引流条,相邻两根导电引流条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5mm。
CN202010904347.4A 2020-09-01 2020-09-01 具有透明导电层的前挡风玻璃 Active CN1120476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04347.4A CN112047648B (zh) 2020-09-01 2020-09-01 具有透明导电层的前挡风玻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04347.4A CN112047648B (zh) 2020-09-01 2020-09-01 具有透明导电层的前挡风玻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47648A CN112047648A (zh) 2020-12-08
CN112047648B true CN112047648B (zh) 2021-10-19

Family

ID=73608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04347.4A Active CN112047648B (zh) 2020-09-01 2020-09-01 具有透明导电层的前挡风玻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476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82007A (zh) * 2021-08-23 2021-11-23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透明导电层的夹层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59419B1 (en) * 2001-08-03 2003-05-06 Centre Luxembourgeois De Recherches Pour Le Verre Et La Ceramique S.A. (C.R.V.C.) Multi-zone arrangement for heatable vehicle window
GB0612698D0 (en) * 2006-06-27 2006-08-09 Pilkington Plc Heatable vehicle glazing
DE102009025888B4 (de) * 2009-05-29 2014-04-10 Saint-Gobain Sekurit Deutschland Gmbh & Co. Kg Elektrisch großflächig beheizbarer, transparenter Gegenstand und seine Verwendung
KR101493577B1 (ko) * 2010-05-10 2015-02-13 쌩-고벵 글래스 프랑스 가열가능한 코팅을 갖는 투명 창유리,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US10124770B2 (en) * 2011-02-16 2018-11-13 Saint-Gobain Glass France Transparent pane with an electrical heating layer, and production process therefor
CN203327276U (zh) * 2012-08-08 2013-12-04 法国圣戈班玻璃厂 复合板
ES2805064T3 (es) * 2014-04-17 2021-02-10 Saint Gobain Luna transparente con revestimiento de calefacción
EP3132656B2 (de) * 2014-04-17 2022-12-21 Saint-Gobain Glass France Transparente scheibe mit heizbeschichtung
CN107404777B (zh) * 2017-08-18 2020-05-19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挡夹丝加热玻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47648A (zh) 2020-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26863B2 (ja) 電気加熱層を備えているガラス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282871B1 (ko) 저항성의 가열 코팅을 구비한 투명한 창유리
KR101424145B1 (ko) 가열 코팅을 구비한 투명 유리
KR101605235B1 (ko) 가열가능 코팅을 갖는 투명 창유리
JP6133437B2 (ja) 電気加熱層を備えているガラス板
KR101493577B1 (ko) 가열가능한 코팅을 갖는 투명 창유리,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KR101976910B1 (ko) 가열가능 코팅을 갖는 투명 패널
CN108136737B (zh) 具有改善的热分布的可加热的层压的交通工具玻璃板
US20190141791A1 (en) Transparent pane with heatable coating
JP2011509214A (ja) 電気的に加熱可能な積層窓ガラス
CN112047648B (zh) 具有透明导电层的前挡风玻璃
JP6509329B2 (ja) 加熱被覆を備えた透明のウィンドガラス
US20240163979A1 (en) Vehicle window assembly
CN112356642B (zh) 一种电加热夹层玻璃
CN109451613B (zh) 一种能够电加热的窗玻璃
CN109475018B (zh) 一种具有透明导电膜的前挡风玻璃
CN113735460B (zh) 镀膜玻璃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车窗
JP2024520220A (ja) 車窓アセンブ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