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42089A - 用于对电线端部在环周方向上改型的设备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对电线端部在环周方向上改型的设备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42089A
CN112042089A CN201980027160.6A CN201980027160A CN112042089A CN 112042089 A CN112042089 A CN 112042089A CN 201980027160 A CN201980027160 A CN 201980027160A CN 112042089 A CN112042089 A CN 1120420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end
housing
clamping
bending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2716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42089B (zh
Inventor
约翰内斯·贝恩德
拉尔夫·劳舍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uber Factory Ltd And Two Joint Cos
Original Assignee
Gruber Factory Ltd And Two Joint Co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uber Factory Ltd And Two Joint Cos filed Critical Gruber Factory Ltd And Two Joint Cos
Publication of CN1120420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420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420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420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56Manufacturing winding connections
    • H02K15/0068Connecting winding sections; Forming leads; Connecting leads to terminals
    • H02K15/0081Connecting winding sections; Forming leads; Connecting leads to terminals for form-wound windings
    • H02K15/0087Connecting winding sections; Forming leads; Connecting leads to terminals for form-wound 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r apparatus for simultaneously twisting a plurality of hairpins open ends after insertion into the machi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F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METAL WIRE
    • B21F3/00Coiling wire into particular forms
    • B21F3/02Coiling wire into particular forms helical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56Manufacturing winding connections
    • H02K15/0068Connecting winding sections; Forming leads; Connecting leads to terminals
    • H02K15/0081Connecting winding sections; Forming leads; Connecting leads to terminals for form-wound wind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为了使在制造电机的设有线圈的构件的制造过程中的子工艺自动化,本发明实现一种电线端部改型设备(14、38),用于在制造电机的设有线圈的构件时使用,用于将从所述构件的环形壳体(18)突出的电线端部(34、34a‑34d)改型,所述电线端部改型设备包括用于将电线端部(34、34a‑34d)在环周方向上弯曲的弯曲设备(54)、用于使壳体(18)和弯曲设备(54)在轴向方向上相对运动的相对运动设备(58)和控制单元(62,70)。在此,弯曲设备(54)的容纳电线端部(34a‑34d)的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162f)轴向相对于彼此静止地保持,其中在所述电线端部(34a‑34d)的长度补偿方面和/或在旋转角度方面的区别经由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162f)的旋转运动的不同的运动曲线操纵。此外,说明一种构件制造设备(10)和一种电线端部改型方法。

Description

用于对电线端部在环周方向上改型的设备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线端部改型设备,用于在制造电机的设有线圈的构件时使用,用于将从构件的环形壳体突出的电线端部改型。本发明还涉及用于制造电机的设有线圈的构件的构件制造设备,其包括这种电线端部改型设备。最后,本发明涉及一种优选借助于这种电线端部改型设备或构件制造设备可执行的电线端部改型方法,所述电线端部改型方法用于在电机的设有线圈的构件的制造过程中将从环形壳体突出的电线端部改型。
背景技术
电机尤其理解为用于将电能转换为运动能的机械和用于将运动能转换为电能的机械。尤其是将其理解为电动机和发电机。
在制造这种电机的机械元件,例如定子和转子时,通常需要将由电线形成的导线的端部彼此连接或者否则一起加工,例如一起切割或成形。
例如存在如下电动机,其中尤其是定子的线圈绕组由不同的电线段形成,所述电线段的端部随后彼此连接。已经提出用于连接发卡的电线端部以形成电机的定子绕组的设备和方法,其中电线端部彼此焊接。在此设有用于将电线端部在焊接之前定位和张紧的设备和方法。
为了能够将电线端部正确地焊接,有利的是,例如在添加发卡等之后,事先将从构件的壳体的各个凹槽中突出的电线端部首先改型,尤其是拓宽和交叠,例如为了这样形成要彼此连接的电线端部对。
用于将从电机的构件的壳体突出的电线端部在环周方向上变形的电线端部改型设备例如从US 6 519 993 B2中已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设备和方法,借助于其可以进行比至今为止已知更可靠地电线改型。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线端部改型设备。设有其的构件制造设备以及可借助于电线端部改型设备执行的电线端部改型方法是并列权利要求的主题。
有利的设计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本发明根据第一方面实现一种电线端部改型设备,其制造在电机的设有线圈的构件时使用,用于将从构件的环形壳体突出的线圈端部改型,所述电线端部改型设备包括:用于将电线端部在环周方向上弯曲的弯曲设备;用于使壳体和弯曲设备在轴向方向上相对运动的相对运动设备和控制单元,
其中弯曲设备具有:
第一容纳和旋转装置,其具有第一容纳和旋转单元,用于容纳第一电线端部和用于旋转第一电线端部为了在环周方向上弯曲,并且具有用于驱动第一容纳和旋转单元的第一驱动元件;以及
第二容纳和旋转装置,其具有第二容纳和旋转单元,用于容纳相对于第一电线端部径向偏移的第二电线端部,和用于旋转第二电线端部为了在环周方向上弯曲,并且具有用于驱动第二容纳和旋转单元的第二驱动元件,
其中第一和第二容纳和旋转单元相对于彼此并且相对于壳体可旋转,但是在轴向方向上相对于彼此静止,
其中控制单元构成为,为了将电线端部弯曲,操控相对运动设备以执行壳体和弯曲设备之间的相对运动,并且在此期间驱动具有第一运动曲线的第一驱动元件和具有第二运动曲线的第二驱动元件,其中第一运动曲线和第二运动曲线根据相对运动不同地构成,使得避免相应的旋转的容纳和旋转单元和电线端部的在其中接合的端部区域的轴向相对运动。
在本发明的设计方案中,不同的运动曲线是纯的旋转运动曲线。运动曲线尤其包含旋转运动,其中作为运动参数可以将一个或多个参数,旋转方向、旋转速度、旋转加速度(在正数范围内或负数范围内)、起点、静止或运动的时段、终点根据相应弯曲情况关于时间或轴向相对距离不同地设定。
优选的是,第一容纳和旋转单元构成用于容纳和旋转突出较长的第一电线端部而第二容纳和旋转单元构成用于容纳和旋转突出较短的第二电线端部,并且第一运动曲线与第二运动曲线相比包含旋转运动的更早的起点。
优选的是,弯曲设备具有第三容纳和旋转装置,其具有第三容纳和旋转单元,用于容纳相对于第一和第二电线端部径向偏移的第三电线端部,和用于旋转第三电线端部为了在环周方向上弯曲,并且弯曲设备具有用于驱动第三容纳和旋转单元的第三驱动元件,其中控制单元构成为,根据弯曲设备和壳体之间的相对运动驱动具有相对于第一和第二运动曲线不同的第三运动曲线的第三驱动单元。
优选的是,所述弯曲设备具有第四容纳和旋转装置,其具有第四容纳和旋转单元,用于容纳相对于第一至第三电线端部径向偏移的第四电线端部,和用于旋转第四电线端部为了在环周方向上弯曲,并且所述弯曲设备具有用于驱动第四容纳和旋转单元的第四驱动元件,其中控制单元构成为,根据弯曲设备和壳体之间的相对运动驱动具有相对于第一至第三运动曲线不同的第四运动曲线的第四驱动单元。
不言而喻,也可以设有更多数量的容纳和旋转装置,其分别具有根据自身的运动曲线可旋转的容纳和旋转单元。优选地,容纳和旋转装置的数量对应于从壳体的每个凹槽突出的电线端部的数量。
优选的是,控制单元构成为,用于操控相对运动设备用于以均匀的速度执行轴向相对运动并且用于操控驱动元件,使得运动曲线中的至少一个、多个或所有运动曲线引起具有改变的旋转速度的旋转运动。
优选的是,控制单元构成为,用于操控相对运动设备用于以均匀的速度执行轴向相对运动并且用于操控驱动元件,使得运动曲线中的至少一个、多个或所有运动曲线引起具有逐渐或均匀改变的旋转速度的旋转运动。
优选的是,控制单元构成为,用于操控相对运动设备用于以均匀的速度执行轴向相对运动并且用于操控驱动元件,使得运动曲线中的至少一个、多个或所有运动曲线引起旋转运动,所述旋转运动具有稳定地和/或以增加的量或减少的量变大或变小的旋转速度。
优选的是,控制单元构成为,用于操控相对运动设备用于以均匀的速度执行轴向相对运动并且用于操控驱动元件,使得运动曲线中的至少一个、多个或所有运动曲线引起具有如下旋转速度的旋转运动,所述旋转速度改变成,使得避免相应的旋转的容纳和旋转单元和电线端部的在其中接合的端部区域的轴向相对运动。
优选的是,控制单元构成为,用于操控相对运动设备用于以均匀的速度执行轴向相对运动并且用于操控驱动元件,使得运动曲线中的至少一个、多个或所有运动曲线引起旋转运动,所述旋转运动具有匹配于分别要容纳的电线端部的不同长度的运动参数。
优选的是,容纳和旋转单元分别由交叠冠形成或者具有这种交叠冠。
优选的是,在容纳和旋转单元上构成的弯曲棱边都基本上位于相同的在径向和环周方向上延伸的平面中。
优选的是,电线端部改型设备包括可设置在壳体和弯曲设备之间的夹紧设备,用于在通过弯曲设备弯曲期间将电线端部固紧在壳体上。
优选的是,夹紧设备具有在壳体上或位置固定地可固定的第一夹紧装置和第二夹紧装置,所述第二夹紧装置相对于第一夹紧装置可运动,用于将电线端部在第一夹紧装置和第二夹紧装置之间夹紧。
优选的是,夹紧设备在相对于弯曲设备可相对旋转的和/或可轴向运动的壳体支架上设置。
优选的是,夹紧设备具有倒圆的和/或斜面的弯曲模或倒圆的和/或斜面的弯曲棱边,用于将电线端部在弯曲时贴靠和成形。
优选的是,夹紧设备具有在壳体上或位置固定地可固定的第一夹紧装置和第二夹紧装置,所述第二夹紧装置相对于第一夹紧装置可运动,用于将电线端部在第一夹紧装置和第二夹紧装置之间夹紧。
优选的是,第一夹紧装置盘形地和/或环形地构成。
优选的是,第一夹紧装置构成用于支撑在壳体的设置在壳体的凹槽之间的内壁区域上。在所述凹槽中可以设置具有电线端部的电线区段。
优选的是,第一夹紧装置具有多个可径向运动的区段,其用于固定在壳体的内壁区域上,所述内壁区域设置在壳体的凹槽之间,在所述凹槽中可设置具有电线端部的电线区段。
优选的是,第一夹紧装置具有可径向运动的区段和可轴向运动的驱动元件,用于经由锥形的控制面共同地驱动所述区段的径向运动。
优选的是,第一夹紧装置具有第一夹紧区域,用于贴靠在从壳体的凹槽伸出的电线端部的径向靠内设置的电线端部的径向内侧上。
优选的是,夹紧装置具有多个可径向运动的夹紧指,用于夹紧电线端部。
优选的是,夹紧指在第二夹紧装置上构成。
优选的是,夹紧指在第二夹紧装置上构成并且构成为,用于将电线端部在第一夹紧装置上夹紧。
优选的是,夹紧指在第二夹紧装置上构成并且分别具有接合端部,所述接合端部用于接合到在第一夹紧装置上的相应的互补的留空部中。优选地,接合端部以如下间隙容纳在留空部中,使得能够实现夹紧指沿径向方向的容易的引入和引出。优选地,相应的接合端部在移入留空部的状态下可支撑在留空部上,用于支撑夹紧指防止沿轴向方向和/或环周方向的位移。
优选的是,夹紧设备具有倒圆的弯曲模,用于在弯曲期间在电线端部处成形。优选地,夹紧设备具有一组倒圆的第一弯曲模,用于在电线端部沿径向方向弯曲期间成形,和具有一组倒圆的第二弯曲模,用于在电线端部沿环周方向弯曲期间成形。
优选地,弯曲模构成为倒圆的弯曲棱边。
优选的是,在每个夹紧指上构成至少一个弯曲模。优选地,在每个夹紧指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弯曲模,用于在电线端部在径向方向上弯曲期间成形,和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弯曲模,用于在环周方向上弯曲期间成形。优选地,第一和第二弯曲模在经由角部彼此贴靠的棱边上,尤其是在用于电线端部的夹紧指上的阶梯或容纳凹槽的棱边上构成。
优选的是,夹紧指的数量构成为对应于要彼此夹紧的电线端部的组的数量。
优选的是,夹紧指的数量构成为对应于要制造的构件的壳体的凹槽的数量。
优选的是,夹紧指分别构成为,用于共同地夹紧所有一起从壳体的相关联的凹槽伸出的电线端部。
优选的是,夹紧指在保持环上以共同或同步驱动的方式径向可滑移地引导。
优选的是,夹紧指分别具有在阶梯上构成的第二夹紧区域,用于贴靠在从壳体的相关联的凹槽伸出的电线端部的径向靠外的电线端部的径向外侧上。
优选的是,夹紧指分别在自由端部上具有逐渐形成锥形的尖部。
优选的是,夹紧指在其自由端部上具有阶梯,使得在相邻的位于夹紧位置中的夹紧指之间形成用于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或更多个共同从壳体的相关联的凹槽伸出的电线端部的容纳凹槽。
优选的是,容纳凹槽在基本上沿径向方向伸展的侧上和在基本上沿环周方向伸展的侧上由一个夹紧指限界并且在基本上沿径向方向伸展的另一侧上由另一夹紧指限界并且在基本上沿环周方向伸展的另一侧上是敞开的。
优选的是,弯曲设备具有至少一个径向支撑装置,用于将电线端部在改型期间径向支撑。
优选的是,弯曲设备具有内部径向支撑装置,用于将电线端部径向支撑在径向内侧上。
优选的是,弯曲设备具有外部径向支撑装置,用于将电线端部径向支撑在径向外侧上。
优选的是,至少一个径向支撑装置构成为套筒。
优选的是,至少一个径向支撑装置或多个径向支撑装置中的至少一个或多个可轴向运动。
优选的是,至少一个径向支撑装置具有柔性的支撑区域。
优选的是,至少一个径向支撑装置是可运动的,使得在达到止挡件时停止运动。
优选的是,控制装置构成为,使得其操控至少一个径向支撑装置,使得至少一个径向支撑装置轴向地在电线端部改型之前从缩回位置移出到支撑位置中并且在电线端部改型之后从支撑位置轴向移回到缩回位置中。
根据另一方面,本发明实现一种用于制造电机的设有线圈的构件的构件制造设备,其包括根据上述设计方案之一的电线端部改型设备。
根据另一方面,本发明实现一种在电机的设有线圈的构件制造过程中可执行的和/或要执行的电线端部改型方法,用于将从构件的环形壳体突出的电线端部改型,所述电线端部改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提供或使用弯曲设备,所述弯曲设备具有:围绕旋转轴线可旋转的第一容纳和旋转单元,其用于容纳第一电线端部;和围绕旋转轴线可旋转的第二容纳和旋转单元,其用于容纳与所述第一电线端部径向偏移的第二电线端部,其中容纳和旋转单元可相对于彼此旋转然而在轴向方向上相对于彼此静止或者保持;并且
b)将壳体和弯曲设备相对运动,用于将第一电线端部引入第一容纳和旋转单元中和将第二电线端部引入第二容纳和旋转单元中并且用于补偿在弯曲时的电线端部的轴向长度改变;
c)在将第一电线端部的端部区域引入第一容纳和旋转单元中之后,将第一容纳和旋转单元相对于壳体旋转以弯曲第一电线端部,并且在将第二电线端部的端部区域引入第二容纳和旋转单元中之后,将第二容纳和旋转单元相对于壳体旋转以弯曲第二电线端部,其中根据电线端部的轴向相对运动和轴向长度以不同的运动曲线进行第一和第二容纳和旋转单元的旋转,使得避免在电线端部的端部区域和相应的容纳和旋转单元之间的轴向相对运动。
优选的是,以均匀的速度进行步骤b)中的轴向相对运动并且相应以改变的旋转速度进行步骤c)中的旋转。
优选的是,在步骤a)中提供或使用弯曲设备,其具有第三容纳和旋转单元,所述第三容纳和旋转单元用于容纳相对于第一和第二电线端部径向偏移的第三电线端部并且用于旋转第三电线端部为了在环周方向上弯曲,其中第三容纳和旋转单元相对于第一和第二容纳和旋转单元围绕旋转轴线可旋转然而轴向静止或保持并且在步骤c)中在引入第三电线端部的端部区域之后旋转,使得避免端部区域在第三容纳和旋转单元中的相对运动。
优选地,在步骤a)中提供或使用弯曲设备,其具有第四容纳和旋转单元,所述第四容纳和旋转单元用于容纳相对于第一至第三电线端部径向偏移的第四电线端部并且用于旋转第四电线端部为了在环周方向上弯曲,其中第四容纳和旋转单元相对于第一至第三容纳和旋转单元围绕旋转轴线可旋转然而轴向静止或保持并且在步骤c)中在引入第四电线端部的端部区域之后旋转,使得避免端部区域在第四容纳和旋转单元中的相对运动。
第一和第二电线端部和可能的第三和/或第四电线端部可以相同的长度伸出,并且运动曲线可以相应地根据相同的长度分别根据不同地要进行的弯曲角度不同地构成。在另一方法形式中优选的是,电线端部以不同长度伸出,尤其使得径向更靠外的电线端部在开始时具有比径向更靠内的电线端部更大的轴向伸出的长度。在这种情况下,根据要不同执行的弯曲角度和不同的伸出的长度将运动曲线不同地构成。
优选的是,各个容纳和旋转单元的旋转运动在相应不同的时间点相应地在分别要弯曲的电线端部的不同长度处开始。
优选的是,所有容纳和旋转单元的旋转运动和在壳体和弯曲设备之间的相对运动同时结束。
电线端部改型方法的一个优选的设计方案包括如下步骤:
d)在弯曲期间借助于设置在壳体和弯曲设备之间的夹紧设备夹紧电线端部。
优选地,步骤d)包括如下步骤:
将第一夹紧装置在所述壳体上或位置固定地固定并且将第二夹紧装置相对于第一夹紧装置运动,用于将电线端部在第一和第二夹紧装置之间夹紧。
优选地,步骤d)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有从壳体的凹槽伸出的电线端部共同夹紧。
优选地,步骤d)包括如下步骤:
将多个相对于彼此可运动的夹紧装置中的第一夹紧装置支撑在壳体的内壁区域上,所述内壁区域设置在壳体的凹槽之间。
优选地,步骤d)包括如下步骤:
将多个相对于彼此可运动的夹紧装置中的第一夹紧装置的多个区段径向运动,用于将第一夹紧装置固定在壳体上和/或用于与壳体松开。
优选地,步骤d)包括如下步骤:
借助于可轴向运动的驱动元件驱动多个相对于彼此可运动的夹紧装置中的第一夹紧装置的多个区段径向运动,用于将第一夹紧装置固定在壳体上和/或用于与壳体松开,并且借助于控制面或锥形面将轴向运动共同传递到区段上。
优选地,步骤d)包括如下步骤:
将在多个径向相对于彼此可运动的夹紧装置中的第一夹紧装置上构成的第一夹紧区域贴靠在从壳体的凹槽伸出的电线端部的径向内部设置的电线端部的径向内侧上。
优选地,步骤d)包括如下步骤:
将多个夹紧指径向运动,用于夹紧所述电线端部或用于松开所述夹紧,所述夹紧指的数量对应于要彼此夹紧的电线端部的和/或在所述壳体中的凹槽的组的数量。
优选地,步骤d)包括如下步骤:
分别将一组电线端部在第一夹紧装置和第二夹紧装置的各一个径向可运动的夹紧指之间夹紧。
优选地,步骤d)包括如下步骤:
对在夹紧位置中运动的夹紧指进行支撑,防止沿环周方向或沿轴向方向的位移。
优选地,步骤d)包括如下步骤:
经由每个夹紧指到互补的抓握单元中或上的形状配合的接合,对在夹紧位置中运动的夹紧指进行支撑,防止沿环周方向或沿轴向方向的位移。
优选地,步骤d)包括如下步骤:
经由第二夹紧装置的每个夹紧指的尖部到在第一夹紧装置上的相应的尖部容纳部中的形状配合的接合,对在夹紧位置中运动的夹紧指进行支撑,防止沿环周方向或沿轴向方向的位移。
优选地,步骤d)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贴靠在设置在夹紧设备上的弯曲模或弯曲棱边上将电线端部改型。
优选地,步骤d)包括如下步骤:
共同地和/或同步地驱动夹紧指的径向运动,用于夹紧电线端部。
优选地,步骤d)包括如下步骤:
共同地引导夹紧指在保持环上的径向运动。
优选地,步骤d)包括如下步骤:
将要夹紧的共同地从壳体的凹槽伸出的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或更多个电线端部容纳在容纳凹槽中,所述容纳凹槽由相邻的夹紧指在其自由端部处形成,其中容纳凹槽在基本上沿径向方向伸展的侧上和在基本上沿环周方向伸展的侧上由一个夹紧指限界并且在基本上沿径向方向伸展的另一侧上由另一夹紧指限界并且在基本上沿环周方向伸展的另一侧上是敞开的。
优选地,步骤c)包括如下步骤:
c1)在弯曲期间将电线端部中的至少一些电线端部径向支撑在径向内侧上和/或支撑在径向外侧上。
优选地,c1)包括如下步骤:
将至少一个径向支撑装置在弯曲之前从缩回位置中轴向移出到支撑位置中并且将至少一个径向支撑装置在弯曲之后从支撑位置轴向移入到缩回位置中。
前述根据本发明的设备、方法和应用的优选的应用领域是电机的设有线圈的构件的制造和更尤其是电机的定子的制造和更尤其是电动机的定子的制造,电动机构成为尤其功率范围在10kW至400kW内的电动车的行驶马达。本发明的设备、方法和应用及其有利的设计方案尤其适合于和可应用于制造电动机或其他电机,例如设计用于高功率、可靠运行和高效率的发电机的制造领域。尤其是,应当制造可用作电动车或混合动力汽车的行驶马达并且例如具有20kW和400kW之间的额定功率的电动机。对于构造这种性能好的电机的定子有利的是,提供尽可能高的线圈密度。尤其是,为此将所谓的发卡加入定子壳体的凹槽中,所述凹槽事先用凹槽绝缘部、尤其是凹槽绝缘纸加衬。接着,将自由的电线端部在径向方向上改型——被拓宽/“拓宽”,并且在环周方向上改型——交叠,以便将要彼此连接,尤其是焊接的电线端部的对成形,使得随后可产生封闭的线圈绕组。优选地,为此使用电线,所述电线的横截面不构成为圆的,而是矩形的。在此提出的设备和方法以及应用具有如下优点,即可以更精确地且更受控制地进行弯曲。
尤其,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在电机中的棒形导线在环周方向上定向地改型的设备。
在定子的优选的制造中首先制造导线。接着将导线接合到板叠中。在将发卡用于制造线圈时,那么在构成为板叠的定子壳体的端部上突出有电线端部。在此,在壳体的每个凹槽中,两个、三个、四个或也更多个电线端部也可以密集地并排放置地突出。为了进一步加工有利的是,拓宽所述导线端部,为此将所述导线端部优选首先在径向方向上改型。所述过程应当自动化地进行。
对于随后的(自动化的)过程(尤其将电线端部交叠和连接为线圈绕组)有利的是,将导线端部改型,使得位置位于预先定义的公差范围内。根据经验,当导线端部在其自由端部处和在“脚”(板叠上棱边)处张紧时,导线端部能特别好地重复地改型。通过导线端部的径向改型缩短轴向长度。为了避免导线端部的损坏有利的是,通过定子/改型工具的平移运动补偿长度平衡。
在具有相应地之前所描述的拓宽的电线端部的壳体上能特别有利地应用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设备和方法。本发明的优选的设计方案随后优选用于将电线端部在环周方向上改型,优选使得能形成要彼此连接的电线端部的对,以便封闭线圈绕组。
结合根据上述设计方案的夹紧设备,电线端部改型设备的优选的设计方案能够实现导线端部的可重复的改型尤其通过个体地加工每个导线端部。
本发明尤其涉及用于弯曲棒形导线,尤其是电机的棒形绕组的端部部段的方法和设备。
为了能够实现定子的电布线,在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在工艺步骤中捻合棒形导线的端部部段。针对所述工艺步骤将各个引脚首先制造并且接合到板叠中。在接合工艺之后在棒形导线的端部部段之间间距小的情况下,将所述端部部段优选在下一步骤中拓宽,以便能够实现精确的捻合(交叠)。优选地,棒形导线的端部部段为了拓宽在径向方向上改型,以便产生在各个导线之间的间距(拓宽工艺)。
在定子中,在凹槽中设置有多个导线。优选地,所有在拓宽工艺之后位于一个半径上的导线借助于工具(尤其在容纳和旋转单元上设置)加工。在加工时,将所有导线端部优选首先引入工具的凹处中并且随后捻合(工具围绕中轴线旋转)。所述捻合引起棒形导线在轴向方向上缩短。为了防止,在棒形导线和工具(例如交叠冠)之间产生相对运动并且损坏棒形导线或其绝缘部,优选将定子或工具根据(例如交叠冠)在轴向方向上跟踪引导。所述运动遵循复杂的速度变化曲线,因为棒形导线三维地变形。
优选地,径向相邻的棒形导线沿相反方向捻合,使得使用至少两个工具(例如交叠冠)。
在交叠工艺之后有利的是,所有导线端部在轴向方向上具有相同的长度(从板叠的上棱边起测量)。由于导线在交叠工艺中不同的、与半径相关的变形,优选的是,发卡在工艺之前具有不同长度。据此,在定子的壳体中,在拓宽之前导线端部优选以不同长度突出,与半径相关地,随着半径增大,长度沿轴向方向也增大。在拓宽的定子中(导线端部径向改型)电线端部之间的径向间距增大,并且电线端部位于预定的公差范围内,使得在自动化的交叠工艺中到凹处中的引入变得容易。因此,具有沿径向方向拓宽的电线端部的壳体形成用于交叠工艺的优选的初始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特别优选的设计方案的设备和方法尤其提供如下优点,即可以防止在相对简单的机械构造中的各个棒形导线和交叠工具之间的相对运动,以便防止导线被损坏。为此优选的是,每个容纳和旋转单元(尤其具有交叠冠)遵循旋转和平移速度变化曲线。
如果现在用于以不同的径向位置突出的电线端部的所有工具(例如交叠冠)以相同速度(和相同起始时间点)旋转,那么需要不同的轴向行程,这会造成相应高的机械构造以便能够实现不同工具的不同轴向行程。
在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设备和方法中,不同的容纳和旋转单元以不同的速度变化曲线运动,使得仅须将整个壳体(例如定子的壳体)轴向运动,这以每个容纳和旋转单元(例如具有交叠冠)的个体的角速度能够实现。
优选地,为了避免相对运动并且将驱动器的数量保持少,将交叠工艺重新限定:交叠冠或类似工具仅旋转运动,以便能够实现捻合。工具(例如交叠冠)可以推入彼此中,使得弯曲棱边在所有工具中位于相同的(轴向)高度上。
优选地,将(例如定子的)壳体以恒定的速度在轴向方向上(在交叠工艺之后)运动至最终位置。为了避免上述缺点,工具(例如交叠冠)以个体的速度变化曲线旋转运动。位于较大半径上的导线在相同的交叠角度(捻合角度)下由于其改型需要比在较小半径上的导线更大的轴向行程。为了对其进行匹配,优选不针对不同的电线端部调整轴向行程,而是调整交叠角度/捻合角度。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利的设计方案能够实现借助于少量驱动器将各个工具(例如交叠冠)个体地移动。
在壳体和弯曲设备之间的相对轴向运动的优选走向的情况下,从时间点t0起壳体以恒定的速度轴向地沿到弯曲设备(例如具有交叠冠)的方向运动。优选地,在定义的时间点t1,最外侧的容纳和旋转单元(例如具有交叠冠)K1开始旋转。
最外侧的容纳和旋转单元K1继续优选以增加的速度旋转,以便补偿通过变形产生的(轴向)长度平衡并且避免相对运动。一旦壳体达到限定的轴向间距,那么更优选下一更靠内的容纳和旋转单元(例如具有第二交叠冠)K2开始捻合导线。所述第二容纳和旋转单元优选与第一容纳和旋转单元K1相反地旋转。
优选地,第二容纳和旋转单元以比第一容纳和旋转单元更高的初始速度开始旋转。
优选地,第二容纳和旋转单元K2的速度也增加。
在一个优选的情况下,第二容纳和旋转单元与第一容纳和旋转单元相比捻合更短的电线端部,更优选的是,第二容纳和旋转单元K2的速度高于第一容纳和旋转单元K1的速度。这样可行的是,即使在起始时间点较晚的情况下,在交叠工艺结束(tS)时经过相同的捻合角度。具有另外的交叠冠的另外的容纳和旋转单元K3和K4表现优选等同于根据第一和第二容纳和旋转单元所描述的方式。
在例如构成为交叠设备的弯曲设备的优选的构造中,每个交叠冠经由NC轴(例如电动升降缸)驱动。例如使用六个交叠冠。
本发明的特别优选的设计方案提出在沿环周方向改型期间进行电线端子的径向支撑。这种设计方案的有利的特征和优点在下文中阐述。
本发明的优选的设计方案涉及交叠设备的之前产生的实施方案的补充。优选地,在内侧和外侧上构成为轴向可移动的套筒的径向支撑装置用于在交叠工艺中引导发卡。
在交叠时产生如下趋势,即电线端部在不设置内部的径向支撑设备——内部套筒的情况下沿径向方向观察由于通过交叠在不引导的自由的电线端部中引起的拉应力沿着最短路程在定子和交叠冠之间变形,即从通过事先拓宽产生的弯曲形状转变到尽可能直的形状。
为了至少部分地防止这种情况,在优选的设计方案中在交叠时通过内部套筒限制电线端部沿径向方向的不期望的变形。
此外,外部电线在交叠时倾向于在如下处整平,在该处电线端部进入交叠工具的留空部中。这通过外部的径向支撑装置——尤其外部套筒——防止。
径向支撑改善交叠结果,即进一步使在交叠工艺中出现电线损坏的风险最小并且还可以更好地保持关于结构空间界限的预设值。
下面描述电线端部在环周方向上的变形(交叠)的特别有利的实施方式:
-在交叠工艺之前将引脚端部引入交叠工具中。
-将内部和外部的引导套筒(内部和外部径向支撑装置的实例)移出到上端部位置中,即从交叠设备中朝定子方向移出。为了避免内部套筒与定子或夹紧设备的悬臂支撑指碰撞,所述内部套筒特别有利地柔性地构成。为此,所述内部套筒根据一个优选的设计方案构成为,使得当所述内部套筒碰撞时,不再继续运动。
-交叠工艺。
-将夹紧设备连同定子一起继续向上移动,使得引脚端部(直的)还定位在交叠工具的凹处中(交叠设备优选是不能轴向滑移的,而是仅定子和夹紧设备是可轴向滑移的)。
-将内部和外部的引导套筒引入下端部位置中,即再引入交叠设备中
-定位设备的(夹状的)定位指在电线之间运动,以便在电线端部从交叠工具中取出时固定电线端部,以便所述电线端部可以在这样固定的状态下进入焊接模板的留空部中。
因为定位设备的定位指直接在交叠冠之上,即在电线端部附近径向地进给,所以有利的是,引导套筒在交叠之后和在定位指的径向进给之前轴向地移动,即移入。
在不需要定位指的工艺中,引导套筒的轴向运动(移入)不是强制性必需的。
然而优选的是,内部套筒可移动地或至少柔性地构成,以便避免在套筒和定子或夹紧设备之间的空隙。这不适用于外部的套筒,因为所述外部的套筒的作用区域直接位于交叠工具附近进而可能存在朝向定子的空隙或者由于定子的滑移在交叠时也是有利的。内部套筒以例如为3至4bar的预定的压力朝向止挡件移动,所述止挡件在本发明的设计方案中例如由夹紧设备的内部形成。
如果在交叠期间减小在交叠设备和定子或夹紧设备之间的间距,那么内部套筒优选相应地一起运动。而外部套筒优选具有朝向定子或夹紧工具的空隙进而不需要在交叠过程期间可运动地构成。
通过可移动的或柔性的内部套筒得到下述优点:
虽然在交叠过程期间交叠冠和板叠/夹紧设备的间距轴向地变化,但是可以在任意时间点优化地引导发卡。这优选通过下述方式实现,即将内部套筒移出并且在交叠工艺期间随着压力减小轴向地由夹紧设备向下按压,即是柔性可运动的并且不是刚性的。
因此,为了使在制造电机的设有线圈的构件的过程中的子工艺自动化,本发明的优选的设计方案实现一种电线端部改型设备,其在制造电机的设有线圈的构件时使用,用于将从构件的环形壳体突出的电线端部改型,所述电线端部改型设备包括用于将电线端部在环周方向上弯曲的弯曲设备、用于使壳体和弯曲设备在轴向方向上相对运动的相对运动设备和控制单元。在此,将弯曲设备的容纳电线端部的容纳和旋转单元轴向相对于彼此静止地保持,其中在电线端部的长度补偿方面和/或在旋转角度方面的区别经由容纳和旋转单元的旋转运动的不同的运动曲线操纵。此外,说明一种构件制造设备和一种电线端部改型方法。
根据一个方面,本发明还实现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具有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加载到尤其是电线改型设备的控制单元的计算机中时,程序指令操控电线改型设备用于执行根据所附权利要求的方法之一。
根据所附设备权利要求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设备构成用于执行根据所附方法权利要求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方法。根据所附的方法权利要求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方法可通过根据所附设备权利要求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设备执行。
尽管描述特殊的示例性的实施例以阐述本发明,但是由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开其他实施例,其方式在于,可以省去一个或多个所描述的特征或者由替代手段进行替代。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阐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此示出:
图1示出用于制造电机的设有线圈的构件的构件制造设备的实施例的示意方框图;
图2示出在电线改型方法之前的设有线圈的构件的壳体的示意图;
图3示出在将电线端部在径向方向上改型之后和在将电线端部在环周方向上改型之前的贯穿如在图2中的壳体的剖面;
图4示出从图2上方观察的壳体的子区域的俯视图,其中示出壳体的凹槽连同所述凹槽中安置的电线区段,在所述电线区段上构成电线端部;
图5示出与图5类似的示图,其中夹紧设备在电线端部上接合用于夹紧电线端部;
图6示出电线端部改型设备的实施例的示意概览图,所述电线端部改型设备具有用于借助于径向弯曲设备和夹紧设备将电线端部在径向方向上改型的径向电线端部改型设备以及借助于环周弯曲设备和夹紧设备将电线端部在环周方向上改型的环周电线端部改型设备;
图7示出夹紧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8示出图7的夹紧设备的细节的放大俯视图;
图9示出夹紧设备的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0示出夹紧设备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视图;
图11示出沿着图9的线A-A贯穿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夹紧设备的剖面;
图12示出用于径向弯曲设备的实施例的立体视图;
图13示出径向弯曲设备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4示出具有图12和13的径向弯曲设备的抓握元件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5示出环周弯曲设备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6示出图15的环周弯曲设备的俯视图;
图17示出如下图表,其关于时间示意地记录壳体和环周弯曲设备之间的相对速度;
图18示出与图17同时记录的图表,其中简化地示意地示出环周弯曲设备的第一至第四容纳和旋转单元的旋转速度;
图19示出环周弯曲设备的第四容纳和旋转单元的立体图,其中为了阐述目的省去用于形成电线端部容纳部的环形元件;
图20示出第一容纳和旋转单元的侧视图;
图21示出沿着图20的线B-B贯穿第一容纳和旋转单元的剖面;
图22示出第一容纳和旋转单元的立体视图;
图23示出第一容纳和旋转单元的侧视分解图,其中主元件和环形元件彼此远离地示出;
图24示出第一容纳和旋转单元的立体分解图;
图25示出第一容纳和旋转单元、第二容纳和旋转单元、第三容纳和旋转单元和第四容纳和旋转单元构成的彼此嵌套的组合的立体图;
图26示出图25的组合的侧视图;
图27示出沿着图26的线A-A贯穿所述组合的剖面;
图28示出贯穿图15和16的环周弯曲设备的第一至第六容纳和旋转单元的组合的剖面,其中每个容纳和旋转装置具有容纳旋转单元和沿环周方向延伸的驱动元件,处于运行位置中,其中示出沿着图29的线B-B的剖面;
图29示出图28的组合的俯视图;
图30示出类似于图28和29的组合,其中将第一容纳和旋转单元移除,以沿着图31的线C-C的剖面示出;
图31示出已经移除图30的第一容纳和旋转单元的组合的俯视图;
图32示出移除第一容纳和旋转单元的图30和31的组合,然而处于用于安装或拆卸第二容纳和旋转单元的安装和拆卸位置中,以沿着图33的线D-D的剖面示出;
图33示出在安装和拆卸位置中的图32的组合的俯视图;
图34a和34b示出示意原理图,用于阐述在环周弯曲设备的另一实施方式中设置的径向支撑装置的功能;
图35示出贯穿环周设备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其中第一和第二径向支撑装置处于缩回位置中;以及
图36示出如同图36中的示图,其中第一和第二径向支撑装置处于支撑位置中。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作为方框图示出用于制造电机的设有线圈的构件的构件制造设备10的一个实施例,由此也可以图解说明用于制造构件的相应的构件制造方法的制造步骤。
构件制造设备10尤其适合于制造电机的定子。定子尤其应当用作为电动车的行驶马达的定子,优选功率范围处于20kW至400kW。为此,定子应当得到尽可能大的数量的线圈,其中线圈由所谓的发卡12产生。
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构件制造设备10具有电线端部改型设备14以及优选一个或多个或所有下面详细说明的附加的工作站。
优选地,构件制造设备10具有壳体制造设备16,其用于制造例如构成为定子的构件的壳体18。壳体制造设备16例如以原则上已知的方式和方法构成,以便由各个板层制造作为板叠的壳体18,其中壳体18环形地构成并且在内壁区域上设有一排在内壁部上分布地构成的壳体凹槽20,所述壳体凹槽用于容纳电线区段。
优选地,构件制造设备10具有用于制造凹槽绝缘部的设备22,借助于所述设备,各个壳体凹槽20设有凹槽绝缘部24,其优选由绝缘纸构成。用于制造凹槽绝缘部的设备22优选以在德国专利申请DE 10 2017 129474.0中详细描述的方式和方法构成,其中针对其他细节明确地参照所述德国专利申请DE 10 2017 129 474.0。
构件制造设备10还具有用于制造发卡12的发卡制造设备26。发卡制造设备26例如可以具有用于切割电线线圈的电线段的(未示出的)切割装置以及用于将发卡2的顶弯曲部和/或弯折部和/或三维弯曲部弯曲的未示出的弯曲装置。
优选地,构件制造设备10具有用于将发卡12预先定位的预先定位设备28以及用于将这样预先定位的发卡12插入壳体18的壳体凹槽20中的发卡插入设备30。
预先定位设备28以及发卡插入设备30的可能的实施方案详细在德国专利申请DE10 2017 113 617.7中示出和描述,针对其他细节明确地参照所述德国专利申请。
如在发卡制造设备26中所表明,发卡12具有弯曲的绕组头32以及两个自由的电线端部34,其中所述电线端部除了最靠外的端部区域以外在每个电线端部34上设有绝缘部,例如塑料覆层。在借助于发卡插入设备30插入发卡之后,电线端部34在壳体18的一个端部上从壳体凹槽20突出。
电线端部改型设备14用于执行拓宽工艺,在此处各个电线端部34在径向方向上拓宽并且用于执行交叠工艺,其中这样拓宽的电线端部34在环周方向上改型,以便这样分别形成要彼此连接的电线端部34的对。
为此,电线端部改型设备14具有径向电线端部改型设备36和环周电线端部改型设备38。
构件制造设备10还可以具有预紧和/或固定设备40,用于将电线端部34的各个对预紧和/或固定。预紧和固定设备40的一个实施例在德国专利申请DE 10 2017 114 932.5中示出和说明,针对其他细节明确地参照所述德国专利申请。
构件制造设备10还具有电线端部切割设备42,用于切割借助于预紧和/或固定设备40预紧和固定的电线端部。
构件制造设备10的一个实施例还具有电线端部焊接设备44,用于焊接彼此要连接的以形成线圈的电线端部34。
构件制造设备10还可以具有设备46用于电接触由发卡12这样形成的线圈和/或用于测试和/或灌注这样形成的定子。
下面,详细阐述构件制造设备10的电线端部改型设备14的实施例。
在根据图1中示出的实施例的构件制造设备10中,为了制造定子作为用于构件的实例,首先提供具有壳体凹槽20的壳体18和其中安置的凹槽绝缘部24;同时将导线以发卡12形式制造。接着将呈发卡12形式的导线接合到壳体18的板叠中。
接着借助于电线端部改型设备14进行电线端部改型方法。电线端部改型方法的初始状态在图2中示出。在图2中的剖面图中,用于制造定子的中间产品以简化图示出,尤其没有示出绕组头。在电线端部改型方法的第一子工艺中,将导线端部——电线端部34——径向地改型,如其在图3中所示出那样。所述子工艺也称作“拓宽”。为此,电线端部改型设备14具有径向电线端部改型设备36。
图4为此示出从图2上方观察的壳体凹槽20之一的俯视图。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示出总共四个电线区段48a-48d,其具有相应的从壳体凹槽20突出的四个电线端部34a-34d。电线端部改型方法以及为此设置的电线端部改型设备14、36、38相应地在本实例情况下对于每个壳体凹槽20构成有四个电线端部34a-34d。在其他未详细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对于每个凹槽设有例如2、3、6、8或者或多或少的电线端部34,其中相应地调整相应的操作元件的数量,如其在下文中再详细示出那样。
针对跟随拓宽工艺的自动化的工艺,应当对电线端部34a-34d改型,使得其位置位于预定的公差范围之内。由此,电线端部34a-34d能够可重复地改型,所述电线端部在其自由端部上和在脚——壳体18的上棱边处张紧。
为此,设有夹紧设备50,其实施例在图5和7至11中示出。
用于电线端部改型设备14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地在图6中示出。据此,电线端部改型设备14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夹紧设备50和至少一个弯曲设备52、54。
示出的电线端部改型设备14具有至少两个工作站,即用于将电线端部34a-34d径向改型的第一工作站和用于将电线端部34、34a-34d在环周方向上改型的第二工作站。这两个工作站在此称作为径向端部改型设备36和环周电线端部改型设备38。
径向电线端部改型设备36具有用于将电线端部34、34a-34d在径向方向上弯曲的径向弯曲设备52。
环周电线端部改型设备38具有用于将优选已经径向拓宽的电线端部34、34a-34d在环周方向上改型的环周弯曲设备54。这两个工作站36、38还分别具有夹紧设备50。
优选地,电线端部改型设备14、36、38分别具有相对运动设备56、58,以便将壳体18相对于相应的弯曲设备52、54在轴向方向上运动。对此,将“轴向方向”理解为顺着环形壳体18的中轴线方向的运动。径向方向和环周方向也分别关于壳体18的所述中轴线定义。
第一相对运动设备56与径向弯曲设备52和夹紧设备50一起在径向电线端部改型设备36上构成。第二相对运动设备58与环周弯曲设备54和夹紧设备50一起在环周电线端部改型设备38上构成。电线端部改型设备14还具有用于将壳体18从径向电线端部改型设备36运输至环周电线端部改型设备38的运输设备60和用于控制电线端部改型设备14的各个单元的控制设备62。
运输设备60能够以任意形式构成。在示出的实施例中,运输设备60具有一种具有多个臂的传送带,在所述臂上构成相对运动设备56、58。运输设备60和相对运动设备56、58可以由机械手或高架机械构成。
相对运动设备56、58分别具有壳体支架64,在所述壳体支架上,壳体18借助于指向下的突出的电线端部34、34a-34d保持并且具有壳体支架驱动器66,借助于所述壳体支架驱动器,壳体支架64相对于相应的弯曲设备52、54以在轴向方向上驱动的方式可运动。在其他此时不太优选的设计方案中,将壳体18静止地保持并且弯曲设备54或56轴向运动。
控制设备62具有用于控制径向电线端部改型设备36的第一控制装置,所述第一控制装置操控第一相对运动设备56的壳体支架驱动器66和径向弯曲设备52。此外,控制设备62具有第二控制装置70,所述第二控制装置操控第二相对运动设备58的壳体支架驱动器66和环周弯曲设备54。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控制设备62具有第三控制装置72,所述第三控制装置操控运输设备60。控制设备62可以局部地设置在电线端部改型设备14上或也是构件制造设备10的中央控制装置(未示出)的部分。各个控制设备68、70、72可以硬件或软件地实施。
夹紧设备50优选不仅在将电线端部在径向电线端部改型设备36中径向改型时以及在将电线端部34、34a-34d在环周方向上在环周电线端部改型设备38中改型时使用。为此,夹紧设备50可以借助于运输设备60与壳体18共同地从径向电线端部改型设备36继续运输至环周电线端部改型设备38。夹紧设备50例如也可以安装在壳体支架64上或者是所述壳体支架的部分。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夹紧设备50设计为单独的构件。
如在图6中所示出,在运行中夹紧设备50设置在壳体18和相应的弯曲设备52、54之间。
如这在图5中所表明那样,夹紧设备50具有第一夹紧装置74,所述第一夹紧装置优选构成为内部的夹紧装置,和具有第二夹紧装置76,所述第二夹紧装置优选构成为外部的夹紧装置。
第一夹紧装置74优选部分地设置在壳体18内部并且优选还支撑在内壁区域78(参见图5)上,所述内壁区域在壳体18内部中构成在壳体凹槽20之间。
第二夹紧装置76可相对于第一夹紧装置74运动,以便将电线端部34、34a-34d在夹紧装置74、76之间夹紧。优选地,在此所有共同从壳体凹槽20突出的电线端部34、34a-34d夹紧在夹紧装置74、76之间。
下面根据图5、7和8详细阐述夹紧设备50的第一实施例。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夹紧装置74盘形地或环形地构成。第一夹紧装置74具有环形盘体80,所述环形盘体以第一子区域插入壳体中并且优选支撑在内壁区域78上或者相对于所述内壁区域固定。为此,环形盘体80例如在环形壳体18中借助于未详细示出的配合张紧元件轴向地张紧在壳体的相对置的端部上。例如,配合张紧元件可以构成为壳体支架64的部分。环形盘体80的另一子区域,如这在图5中所表明,从壳体18的端部突出并且以环形法兰82支撑在壳体18的所述端部上。环形盘体80的所述突出的子区域,如这在图7和8中所示出,设有一排在环周上分布的留空部84,所述留空部用作为尖部容纳部85。留空部84的数量对应于在壳体18上的壳体凹槽20的数量。留空部84是径向向外敞开的。
第二夹紧装置76具有呈夹紧指86形式的多个悬臂支撑工具。此外,第二夹紧装置76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具有保持环87,在所述保持环上,夹紧指86共同地且同步地被驱动并且以径向可滑移地引导的方式被容纳。
夹紧指86分别棒形地构成并且以一个区域容纳在保持环87中。夹紧设备例如可以构成为不具有驱动器的手动设备。在此,夹紧指86手动地运动。在图7中示出的构成方案中,设有用于固定的圆柱销88;也可以借助于螺栓94进行手动夹紧。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夹紧指86的容纳在保持环87中的区域分别可具有齿条区域,所述齿条区域与齿轮(未示出)啮合,所述齿轮可经由突出的齿轮轴共同驱动。在其他同样在此未详细示出的实施方式中,代替齿轮设有相应的驱动凸轮。
此外,夹紧指86设有在此未详细示出的弹簧元件,例如每个夹紧指86各一个压力弹簧,所述弹簧元件确保夹紧指86的均匀的压紧力。
如最好地从图8中可见那样,夹紧指86的相应的在保持环87中引导的棒形元件90具有沿夹紧指86的纵向方向延伸的长孔92,固定螺栓94引导穿过所述长孔,其中固定螺栓94的柄经由长孔92中的止挡件限制夹紧指86的滑移运动。
在指向内的端部上,夹紧指86具有呈逐渐形成锥形的尖部96形式的接合端部,所述尖部构成用于接合到留空部84中。
此外,每个夹紧指86在其自由端部上具有阶梯98,所述阶梯在一侧上由逐渐形成锥形的尖部96限界并且在横向于其延伸的侧上由较厚地构成的棒形元件90限界。
阶梯98的要背离壳体18设置的沿环周方向延伸的棱边是倒圆的以形成第一弯曲模100,其中所述棱边在棒形元件90上构成。同样地,要背离壳体18设置的沿径向方向延伸的棱边在尖部96上构成以形成用于交叠的弯曲模102、104。这适用于在阶梯98的区域中的棱边以及在尖部96的另一侧上的棱边,所述棱边同样这样形成用于交叠工艺的弯曲模104。
在图7和8中示出的夹紧位置中,尖部96引入环形法兰82上的尖部容纳部86中;阶梯98和尖部96与相邻的夹紧指86的尖部96一起形成用于一组电线端部34、34a-34d的容纳凹槽106,所述容纳凹槽共同地从壳体凹槽20突出。当夹紧指86径向向内移动时,所述组的电线端部34a-34d在第一夹紧装置74上的第一夹紧区域108和在第二夹紧装置76上的第二夹紧区域110之间夹紧。第一夹紧区域108在环形法兰82上相应在尖部容纳部86之间形成。第二夹紧区域110在阶梯98的由棒形元件90限界的区域上形成。背离壳体18并且圆地围绕相应的容纳凹槽106构成的棱边这样用作为用于电线改型的弯曲模100、102、104。在电线改型时,夹紧指86一方面在保持环87中并且另一方面通过将尖部96容纳在尖部容纳部85中支撑。
下面,根据图9至11详细阐述夹紧设备50的第二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实施方式除了下面详细示出的差别以外对应于第一实施方式,使得可以参照上述说明,其中也针对相应的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第二实施方式尤其可应用在存在少量用于引入和固定第一夹紧装置74的位置处。
为此,代替环形盘体80提出设置多个可径向运动的区段112,所述区段在基本体114和环形盘116之间以沿径向方向可运动的方式引导并且可经由借助于驱动螺纹118可轴向运动的锥形驱动元件120驱动。壳体18的在图2中示出的上边缘连同电线端部34、34a-d能引入环形的凹陷部122中,所述环形的凹陷部在可径向运动的区段112和保持环87之间构成,其中随后通过将锥形驱动元件120轴向滑移将可径向运动的区段112径向向外移动,以便这样朝向壳体18的内壁区域78移动,使得夹紧设备50固定在所述内壁区域78上。
在夹紧设备50的两个在此示出的实施方式中,随后电线端部34a-34d从每个壳体凹槽20突出超过夹紧设备50,如这在图6中所表明,并且可以通过相应的弯曲设备52、54改型。
下面根据图12至14中的示图详细阐述用于径向弯曲设备52的一个实施例。
径向弯曲设备52的在图12至14中示出的实施方式具有:可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基板124;可通过第一控制装置68操控的基板驱动装置126,其用于驱动基板124的旋转运动;相对于基板124同样可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驱动板128;驱动板驱动装置130,其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板128的旋转运动,所述驱动板驱动装置可通过第一控制装置68操控;以及一排在环周上分布地设置的抓具132。每个抓具132在抓取单元124上构成,所述抓取单元在图14中单个地示出。
为此,在基板124上设有例如呈滑移轨道136形式的滑移引导机构,所述滑移引导机构沿径向方向延伸。在滑移引导机构上各一个抓取滑块138可滑移地引导。在抓取滑块138上,第一抓取爪140和第二抓取爪142相对于彼此沿切向方向可滑移地引导。例如,在抓取滑块138上构成有引导块144,其具有用于引导抓取爪140的第一引导凹槽146和用于引导第二抓取爪142的第二引导凹槽148。此外,每个抓取单元134具有在绘图中未详细示出的爪驱动单元。所有抓取爪的爪驱动单元可以借助于同样未详细示出的共同的驱动装置是可同步驱动的。替选地,所有、一组或单个抓具132的爪可以例如可经由电动机单个地驱动。爪驱动装置或爪驱动单元同样可经由第一控制装置68操控。
如进一步从图14和图12和13中可获知,每个抓取滑块138具有滑槽销150,所述滑槽销接合到驱动板128中的相应的对于每个抓具132设有的滑槽152中。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滑槽152分别通过倾斜于径向方向延伸的长孔构成。在驱动板128和基板124之间的相对旋转这样经由构成为长孔的滑槽152造成抓取滑块138进而抓具132沿着滑移轨道136在径向方向上的滑移。由此,所有抓具132共同地可沿径向方向运动。
如最好地从图14中可见那样,各个抓具132镊子形地构成。为此,在每个抓取爪140、142处分别设有沿径向方向向内突出的自由端部154,其中在自由端部154的尖部上设有要突出到另外的抓取爪上的突出部156。突出部156的彼此相向的面形成用于夹紧分别要弯曲的电线端部34a-34d的夹紧面158。为此,夹紧面158的尺寸选择为,使得总是分别仅一个电线端部34a-34d在突出部156之间夹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夹紧面可以设置在两个突出部之间,使得电线端部在夹紧面上摩擦配合地可抓住并且在突出部之间形状配合地可抓住。
从图6中可见,第一控制装置68此外还操控第一相对运动设备56,这分别是如下相对运动设备,其通过运输设备60运动到靠近径向弯曲设备52的位置中。
下面详细阐述电线端部改型方法的造成电线端部拓宽(电线端部34a-34d从图2中示出的状态弯曲到图3中示出的状态中)的子区域。
首先,来自发卡插入设备30的壳体18借助于从壳体凹槽20突出的电线端部34固定在壳体支架64上,并且夹紧设备50固定在壳体18上,使得夹紧设备50设置在壳体18和径向弯曲设备52之间。更准确地说,夹紧设备50设置在壳体18的端部上,其中共同地从壳体凹槽20伸出的电线端部34a-34d分别共同地夹紧在夹紧指86之一和第一夹紧装置74之间。夹紧设备50的相应的容纳凹槽106在此构成为,使得以其端部突出的凹槽绝缘部24保持被保护。
随后将壳体18借助于第一相对运动设备56以向下伸出的电线端部34a-34d轴向地朝径向弯曲设备52方向移动。
开始时,所有抓具132通过在基板124和驱动板128之间的相应的相对设置来移入最远向外移动的位置中。继续向下伸出超过夹紧设备50的电线端部34、34a-34d移入在抓具132径向内部的空间中。基板124定位成,使得每个抓具132关于壳体凹槽20居中地定向。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设有比壳体凹槽20更少的抓具132。例如设有64个壳体凹槽,然而仅8个抓具。优选地,对于壳体凹槽的数量nGN和抓具132的数量nGr适用:nGN=M×nGr,其中M、nGN和nGr是自然数。
由此,首先将从壳体凹槽20的部分组中伸出的电线端部34a-34d径向拓宽。
为此,第一控制装置68操控驱动板驱动装置130,使得具有彼此远离的抓取爪140、142的抓具132推到径向向外最远设置的第一电线端部34a的高度上。接着操控爪驱动装置,以便使抓取爪140、142相对于彼此运动进而通过抓具132抓握第一电线端部34a。借助于合并的抓取爪140随后将驱动板驱动装置130通过第一控制装置68驱动,使得抓具132以预定的量值沿着滑移轨道136径向向外运动,以便这样将第一电线端部34a径向向外弯曲。在此,倒圆的第一弯曲模100引起第一电线端部34a可重复地弯曲。同时,操控第一相对运动设备56,以便根据第一电线端部34沿轴向方向的延伸在弯曲时可调节的变化来平衡壳体18和径向弯曲设备52之间的相对位置。
接着,抓取爪140、142彼此远离地运动,并且抓具132经由驱动板驱动装置130的操控运动到第二电线区段48b的径向位置上,而轴向相对位置在第二电线端部34b开始弯曲时设定为对于第二电线端部特定的值。第二电线端部34b随后相应地通过抓取爪140相对于彼此运动来夹紧和/或形状配合地保持并且通过抓具132径向向外运动运动而比第一电线端部34a向外弯曲确定的更小的量值。在此,轴向相对位置也还根据第二电线端部34b的轴向延伸的改变来跟踪。
所述过程随后针对第三电线端部34c重复。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电线端部34d留在初始位置中。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四电线端部34d也以小的量值向外弯曲,以便也确保第四电线端部在小的公差范围内的定位。原则上,然而也可以向内弯曲,至少将一些电线端部,例如最靠内的电线端部34d向内弯曲。
接着,抓具132再移到径向最靠外的位置中并且接着通过第一控制装置68驱动基板驱动装置126,以便将基板124旋转一段,直至抓具132调节到下一相邻的壳体凹槽20的中心。在此,随后重复拓宽的过程,以径向最靠外的第一电线端部34a起始直至第三电线端部34c或者可能直至第四电线端部34d。
在抓具132的数量nGr是壳体凹槽20的数量nGN的八分之一的这里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在八次调整基板124之后终止拓宽过程。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不对于每个壳体凹槽20设有四个电线端部34a-34d,而是设有不同的数量。即使在这些实施方式中也与根据对于每个壳体凹槽20具有四个电线端部34a-34d的实例所阐述的实例类似地进行拓宽。
下面,根据图15-36中的示图详细阐述环周弯曲设备54的可能的实施方式。
在此,在图15和16中示出关于环周弯曲设备54的实施方式的总概览。所述实施方式具有第一至第六容纳和旋转装置160a-160f。每个容纳和旋转装置160a-160f分别具有: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162f,用于以距壳体中心相同的径向间距容纳一组电线端部34a或34b或34c或34d并且用于旋转这些电线端部34a、34b、34c或34d为了沿环周方向弯曲;和驱动装置164a-164f,用于驱动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162f的旋转运动。
每个驱动装置164a-164f具有围绕共同的旋转轴线可旋转地支承的环形的驱动元件166a-166f和用于旋转驱动所述驱动元件166a-166f的促动器168a-168f。在示出的实施例中,驱动元件166a-166f构成为具有伸臂的环形盘元件,其中促动器168a-168f构成为线性驱动器,例如构成为电主轴驱动器。
此外,每个驱动元件166a-166f旋转支承在静止地固定的环形承载盘170a-170f上。促动器168a-168f在机械支架172上相对于环形承载盘170a-170f静止地支承。环形承载盘170a-170f共同地固定在固定柱174上。这样,驱动元件166a-166f以及其上以更详细说明的方式固定的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162f围绕共同的旋转轴线也相对于彼此可旋转,然而沿轴向方向相对于彼此静止地保持。仅需要一个旋转驱动器(第一至第六驱动装置164a-164f)然而不需要单独的轴向驱动器。
在图20至24中以不同示图示出第一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图19示出第四容纳和旋转装置162d的立体图而图25至27示出堆叠到彼此中的第一至第四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162d的组合。如从这些示图中可见,每个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162f具有向上敞开的且沿轴向方向向下延伸的容纳孔176的环形布置,所述容纳孔用于容纳电线端部。容纳孔176的环形布置在交叠冠180a-180f上构成,所述交叠冠彼此环绕放置地以不同直径设置在相同的轴向高度上并且全部向上在相同轴向高度上终止。在此,第一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具有容纳孔176的以最大直径的环形布置。其中向内观察进行第二容纳和旋转单元162b的环形布置,随后进行第三容纳和旋转单元162c等直至第六容纳和旋转单元162f的环形布置,所述第六容纳和旋转单元的环形布置最靠内地设置。
由此,第一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构成用于容纳径向最靠外设置的第一电线端部34a,其中所有第一电线端部34a可由所有壳体凹槽20抓握并且通过旋转第一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沿环周方向可弯曲。第二容纳和旋转单元162b构成用于容纳所有从所有壳体凹槽20突出的第二电线端部34b。为了电线端部改型,将第二容纳和旋转单元162b沿与第一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相反的方向旋转,直至第一电线端部34a中的一些从最近的壳体凹槽20中放置在与第二电线端部34b中的一些相同的环周位置上,使得要彼此连接的电线端部34a、34b的对彼此并排地放置。第三容纳和旋转单元162c用于容纳和沿环周方向弯曲第三电线端部34c,并且第四容纳和旋转单元162d用于容纳和弯曲第四电线端部34d。
在此示出的环周弯曲设备54还具有第五和第六容纳和旋转单元162e和162f,使得也还可以将第五和第六电线端部弯曲。,定子的预制品在图2和3中示出,在此从每个壳体凹槽20伸出四个电线端部34a-34d,第一至第四容纳和旋转装置160a-160d足以制造定子,使得第五和第六容纳和旋转装置160e、160f也可以被省去。在电线端部的数量相应较小或较大时,相应地调整容纳和旋转装置的数量。
分别以相反的旋转方向针对在壳体凹槽20中彼此相邻地设置的电线端部34a/34b、34b/34c、34c/34d进行电线端部34a-34d沿环周方向的弯曲,也就是说使得,可以与最近的壳体凹槽20之一中的相邻的电线端部建立各一对以便连接,使得得到多个连续的线圈绕组。在此,分别靠外的电线端部34a由于较大的环周而必须在外侧上以比分别完全在内部设置的电线端部34d更大的距离弯曲。
因此,发卡12优选已经被制造和/或推入壳体18中,使得第一电线端部34a,如这在图2和图3中所示出,以与第二电线端部34b相比更大的长度突出,第二电线端部34b以与第三电线端部34c相比更大的长度突出,并且第三电线端部34c还以比第四电线端部34d更大的长度突出。长度方面的差别分别与要跨越的沿环周方向的距离的差别相关。
在通过旋转相应的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162d来弯曲电线端部34a-34d时,由于弯曲,总是继续弯曲的电线端部34a-34d的相应的轴向延伸缩短。
因此,在环周电线端部改型设备38中的交叠工艺中将第二相对运动设备58相应地跟踪引导,以便补偿长度平衡。相应的操控经由第二控制装置70进行,所述第二控制装置操控所有驱动装置164a-164f进而经由促动器168a-168f操控驱动元件166a-166f以及操控第二相对运动设备58。
在此,针对不同长度的电线端部34a-34d和用于具有距壳体中轴线不同径向间距的各个电线端部34a-34d的沿环周方向的弯曲的不同距离得出不同的运动曲线K1、K2、K3、K4。
现在对于针对每个容纳和旋转装置160a-160f,为了不同的长度平衡,进行沿轴向方向的单独运动进行替代地,不同地控制各个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162f的旋转运动,使得与在壳体18和环周弯曲设备54之间的相对运动相关地并且与通过将相应的电线端部34a-34d沿环周方向弯曲而得到的轴向长度变化相关地个体地操控每个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162f的旋转运动,使得在容纳孔176中不产生在电线端部34a-34d的相应的端部区域和容纳孔176之间的相对运动。
相应的运动曲线K1-K4的极其简化的实例在图17和18中示出。图17在此示出第二相对运动设备58的运动曲线和更准确地说在壳体18和环周弯曲设备54之间的相对速度v。图18同时示出第一至第四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162d的旋转速度ω。
如从图17中可见,在此优选壳体18以相同的速度v运动到环周弯曲设备54上。
第一电线端部34a在之前所阐述的拓宽工艺之后位于第一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的容纳孔176的环形布置的径向高度上并且在时间点t1之前不久以其端部区域移入容纳孔176中一段。时间点t1在此选择为,使得第一电线端部34a的足够长的端部区域移入第一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的容纳孔176中。接着进行,如这在变化曲线K1中所示出,第一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在第一旋转方向(图18的正轴线)上的旋转运动的开始。旋转速度ω在此是不同的,而且根据由壳体18朝向环周弯曲设备54的均匀的速度和由通过第一电线端部34a的在旋转时得到的轴向长度变化得出的要求改变。变化曲线K1在此简化地线性升高地表明。实际上运动流程是略微更复杂的,然而能容易地通过简单的试验或通过计算求得。目标标准在此是,端部区域在轴向方向上不在容纳孔之内移动。
在时间点t2之前不久,第二电线端部34b的端部区域移入第二容纳和旋转单元162b的容纳孔176中,直至其在时间点t2时足够远地移入其中。在此时间点t2,第二容纳和旋转单元162b沿与第一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的旋转相反的旋转方向(在图18中的负数范围)开始旋转。第二容纳和旋转单元162b的相应的旋转通过变化曲线K2同样简化地表明为线性升高的。在此,原本的运动过程也是更复杂的。变化曲线K3和K4以其起始点t3和t4示出用于第三容纳和旋转单元162c或第四容纳和旋转单元162d的各个相应的运动曲线。如果在此对于每个壳体凹槽20具有六个电线端部的定子被加工,那么还给出用于第五和第六容纳和旋转单元162e、162f的相应的变化曲线。
从图17和18中可见,以不同的运动曲线驱动不同的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162f,以便借助于没有单独的轴向驱动器的简单的机械构造实现在电线端部34a-34d沿环周方向改型时的长度平衡,使得尽可能不进行在相应的由容纳孔176形成的电线端部容纳部182中的电线端部34a-34d的端部区域的相对运动。
在之前所阐述地借助于环周弯曲设备54将电线端部34a-34d沿环周方向弯曲时,夹紧设备50还设置在壳体18和弯曲设备54之间。在夹紧指86上的倒圆的第二弯曲模102在此用作为用于要沿一个旋转方向弯曲的电线端部34a、34c的弯曲模,并且在夹紧指86上的倒圆的第三弯曲模104在此用作为用于要沿另一旋转方向改型的电线端部34b、34d的弯曲模。由于夹紧设备50,在电线端部34a-34d沿环周方向改型时也将电线端部34a-34d的位置限定地保持。改型以最能重复的方式进行。此外,保护凹槽绝缘部24。
在完成电线端部改型过程(交叠)之后,再移除夹紧设备50,为此首先将夹紧指84径向向外运动进而从电线端部34a-34d之间的间隙移出,接着可以将夹紧设备50与壳体18松开并且在轴向方向上从壳体18移除。
具有改型的电线端部34a-34d的壳体18于是继续运输至构件制造设备10的下一工作站,例如运输至预紧和/或固定设备40,在所述预紧和/或固定设备处将该对电线端部抓住和/或彼此张紧,以执行切割和焊接过程。
如之前所阐述那样,为了将电线端部34a-34d改型,将电线端部的端部区域轴向地推入环形布置的容纳孔176中然后通过旋转环形布置而交叠。
容纳孔176优选在所谓的交叠冠180a-180f上构成,所述交叠冠相应地在自动化的批量生产时受定子的强负荷进而应当不时地维护和/或替换。
下面,根据图19至33中的示图产生环周弯曲设备54的优选的实施例的特殊的设计方案,所述环周弯曲设备能够实现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162f的容易的替换或容易的安装和拆卸。
图19示出第四容纳和旋转单元162d的实例而图20至24示出第一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的实例。如从图19至24中可见,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162f具有交叠冠180a-180f,在所述交叠冠上构成环形布置的容纳孔176,所述容纳孔用作为电线端部容纳部182。交叠冠180a-180f设置在圆柱外壳形的区域184a-184f的一个端部上,在其另一端部上构成环形盘法兰186a-186f,借助于环形盘法兰,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经由可松开的连接188a-188f与相应的构成为驱动环的驱动元件166a-166f连接。
在图25至27中示出彼此嵌套的第一至第四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162d的组合,而图28-33示出在不同位置中的第一至第六容纳和旋转装置160a-160f的组合。
在此,第一至第六驱动元件166a-166f上下重叠地设置,其中第一驱动元件166a最上方地设置并且第六驱动元件166f最下方地设置并且其余驱动元件166b-166e在其之间分布地放置。相应地,圆柱外壳形的区域184a-184f具有沿轴向方向的不同的延伸,其中第一圆柱外壳形的区域184a是具有最短的轴向延伸的区域并且第六圆柱外壳形的区域184f是具有最长的轴向延伸的区域。第六圆柱外壳形的区域具有最小的外环周,其尺寸刚好确定为,使得其匹配在第五圆柱外壳形的区域184e的内环周中。其周围设置有第四圆柱外壳形的区域184a;最靠外设置第一圆柱外壳形的区域184a;其余圆柱外壳形的区域184c在其之间设置。
如最好地从图28至33中可见那样,第一至第六可松开的连接188a-188f中的每个具有一排在环周上分布地设置的连接桥190a-190f。每个连接桥190a-190f径向地延伸并且分别具有在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162f上的从动侧的桥元件192a-192f、在驱动元件166a-166f上的驱动侧的桥元件194a-194f和用于可松开地连接桥元件192a-f、194a-f的连接元件196a-196f。
如最好地从图19至24中可见那样,从动侧的桥元件192a-192f构成为在环形法兰186a-186f的环周上分布的、径向延伸的突出部,其呈具有孔的拧紧法兰的形式,所述孔在轴向方向上在环形法兰186a-186f的轴向延伸的一个半部上延伸。
驱动侧的元件196a-196f构成为在环形的驱动元件196a-196f的内环周上向内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呈具有螺纹孔的拧紧法兰形式,所述螺纹孔的轴向高度对应于环形法兰186a-186f的轴向延伸的第二半部。连接元件196a-196f主要由螺栓形成,螺栓借助于其螺纹杆可旋入驱动侧的桥元件194a-194f的螺纹孔中,其中螺栓的螺栓头贴靠在从动侧的桥元件192a的孔的边缘上并且可从上方借助于工具作用来抓握。连接元件中的一个,例如其在托架的区域中不同类型地构成,例如通过在桥元件192a-f、194a-f之一上的突出部和在桥元件的另一个上的互补的缩回部形成,以便这样确保预定的相对位置。
如图19至24的比较和图25至27中的示图所示出,在环形法兰196a-196f的环周上分布的从动侧的桥元件192a-192f形成齿结构,所述齿结构的齿距在第一至第六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162f上是相同的。在连接桥190a-190f之间构成通道198a-198f,所述通道沿环周方向的净宽度确定为比桥元件192a-f、194a-f沿环周方向的最大延伸更大。这样,桥元件192a-192f、194a-f可以在一方面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f和另一方面驱动元件166a-166f相应地相对于彼此旋转时在轴向方向上在彼此旁边经过地引导。
如从图19至24中可见,交叠冠180a-180f分别通过如下方式形成,即在圆柱外壳形的区域184a-184f的端部处铣削轴向延伸的纵向凹槽200,其中所述纵向凹槽200在其自由端部上具有引入斜边202。纵向凹槽200的数量对应于壳体凹槽200的数量nGN。在该布置的在环周上分布的纵向凹槽200上推动交叠冠环204,使得容纳孔176在三侧上由纵向凹槽边缘限界而在径向外侧上由交叠冠环204限界。
为了替换这些交叠冠180a-180f,执行拆卸和安装法,其下面根据图28至33中的示图详细阐述。
图28和29在此示出环周弯曲设备54的初始位置和运行位置。在此,首先将第一连接元件196a松开。这可以简单地通过在螺栓头上的工具作用进行。接着,可以将第一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向上移除,这造成图30和31中示出的情况。如从图31中可见,在此将所有桥元件192a-192f、194a-194f相对于彼此对准。
第二控制装置70包含拆卸模式或安装模式,借助于其可将各个驱动元件166a-166f单个地移动,以移入相应的拆卸位置中。
这在图32和33中针对第一驱动元件166a示出。所述第一驱动元件166a在拆卸位置中相对于第二驱动元件166b和其上还固定的第二容纳和旋转单元162b旋转,使得第二连接桥190b与第一通道198a对齐;优选地,第二连接桥190b的中心与第一通道198a的中心对准。在此位置中,第二连接元件196b的螺栓头可穿过第一通道198a接近,使得第二连接元件196b可被移除。
在移除第二连接元件196b之后,第二容纳和旋转装置160b通过沿轴向方向的位移向上移除,其中从动侧的第二桥元件192b可以引导穿过在第一驱动元件160a的第一驱动侧的桥元件194a之间的第一通道198a。接着,也将第二驱动元件166b移入拆卸位置中,其中第一和第二驱动侧的桥元件194a、194b彼此对齐并且穿过第一和第二通道198a、198b可接近第三连接元件196c。在移除第三连接元件之后,可以将第三容纳和旋转单元162c向上沿轴向方向取出,其中第三从动侧的桥元件192c引导穿过在第一和第二驱动元件166a、166b的相应的驱动侧的桥元件194a、194b之间的相应的第一和第二通道198a、198b。所述过程能重复以取出其他容纳和旋转装置160d-160f。
新的容纳和旋转装置160f-160a的安装随后相应地以相反的顺序进行,其中以第六容纳和旋转装置160f起始,而第一至第五驱动元件166a-e在拆卸位置中。
下面,根据图34a、34b、35和36还阐述环周电线端部改型设备38的另一实施方式。环周电线端部改型设备38的所述实施方式尽可能地对应于环周电线端部改型设备38的上文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并且具有相同的特征,使得这参照上面的说明。附加地,环周电线端部改型设备38的所述实施方式还具有至少一个径向支撑装置210,所述径向支撑装置用于在将电线端部34沿环周方向改型期间径向支撑电线端部34。
在图34a和34b中详细阐述这种径向支撑装置210的工作方式。图34a在此示出构件的壳体18,其具有从其突出的电线端部34,所述电线端部通过环周电线端部改型设备38沿环周方向改型并且为此引入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162f中,其中电线端部34,如在图34b中所示出,贴靠在夹紧设备50的夹紧指86的相应的弯曲模102、104上。
如果现在进行电线端部34在环周方向上的在此也称作为交叠的改型,那么电线端部34具有以点虚线在图34a中表明的以最短路程直线延伸的趋势,使得通过径向电线端部改型设备36进行的沿径向方向的改型(拓宽)再次被改型。
为了防止,环周弯曲设备54具有至少一个径向支撑装置210,其将电线端部在交叠时径向支撑,使得用实线示出的形状沿径向方向保持。
尤其是,环周弯曲设备54的在图35和36中示出的实施方式具有构成为内部套筒212的内部的径向支撑装置210a和构成为外部套筒214的外部径向支撑装置210b。径向支撑装置210、210a、210b在图35中示出的缩回位置和在图36中示出的支撑位置中可轴向移动。
套筒212、214构成为具有圆形环周和对称轴线的环形套筒,所述对称轴线与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162f的旋转轴线重合。套筒212、214例如液压地或气动地,通过第二控制装置70控制地可在缩回位置和支撑位置之间运动。从缩回位置到支撑位置中的运动借助于例如3巴至4巴的预定的最大压力进行,使得运动在移动到止挡件或障碍物时在达到最大压力时停止。由此,至少内部套筒212柔性地构成。
构成为外部套筒214的外部径向支撑装置210b在支撑位置中径向靠外地贴靠在电线端部34、34a上,使得防止电线端部34、34b向外鼓起。
径向支撑装置210、210a、210b的控制实现为,使得当电线端部移入容纳孔176中时,首先设定在图35中示出的缩回位置。随后,在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162f的旋转运动开始之前,移动到径向支撑装置210、210a、210b的在图36中示出的支撑位置中。旋转运动从而电线端部34沿环周方向的改型借助于移入所述支撑位置中的径向支撑装置210、210a、210b进行。在此,减小在内部套筒212上的控制压力,使得内部套筒根据在改型期间电线端部34的期望的轴向运动可以一起运动。
接着,径向支撑装置210、210a、210b还移入图35中示出的缩回位置中,并且可以安置用于预紧和/或固定电线端部34的预紧和/或固定设备40。构件随后与所述预紧和/或固定设备40一起脱离与环周弯曲设备54的接合,其方式为:将电线端部34从容纳孔176中拉出。构件随后继续运输至构件制造设备10的下一加工步骤。
附图标记列表
10 构件制造设备
12 发卡
14 电线端部改型设备
16 壳体制造设备
18 壳体
20 壳体凹槽
22 用于制造凹槽绝缘部的设备
24 凹槽绝缘部
26 发卡制造设备
28 预先定位设备
30 发卡插入设备
32 绕组头
34 电线端部
34a 第一电线端部
34b 第二电线端部
34c 第三电线端部
34d 第四电线端部
36 径向电线端部改型设备
38 环周电线端部改型设备
40 预紧和/或固定设备
42 电线端部切割设备
44 电线端部焊接设备
46 用于电接触和/或测试和/或灌注……的设备
48a 第一电线区段
48b 第二电线区段
48c 第三电线区段
48d 第四电线区段
50 夹紧设备
52 径向弯曲设备
54 环周弯曲设备
56 第一相对运动设备
58 第二相对运动设备
60 运输设备
62 控制设备
64 壳体支架
66 壳体支架驱动器
68 第一控制装置
70 第二控制装置
72 第三控制装置
74 第一夹紧装置(内部的夹紧装置)
76 第二夹紧装置(外部的夹紧装置)
78 内壁区域
80 环形盘体
82 环形法兰
84 留空部
85 尖部容纳部
86 夹紧指
87 保持环
88 齿轮轴
90 棒形元件
92 长孔
94 固定螺栓
96 尖部
98 阶梯
100 倒圆的第一弯曲模(拓宽)
102 倒圆的第二弯曲模(交叠)
104 倒圆的第三弯曲模(交叠)
106 夹紧设备的容纳凹槽
108 第一夹紧区域
110 第二夹紧区域
112 可径向运动的区段
114 夹紧设备的基体
116 环形盘
118 驱动螺纹
120 锥形驱动元件
122 环形凹陷部
124 基板
126 基板驱动装置
128 驱动板
130 驱动板驱动装置
132 抓具
134 抓握单元
136 滑移轨道
138 抓握滑块
140 第一抓握爪
142 第二抓握爪
144 引导块
146 第一引导凹槽
148 第二引导凹槽
150 滑槽销
152 滑槽
154 抓握爪的自由端部
156 在抓握爪的自由端部上的突出部
158 夹紧面
160a 第一容纳和旋转装置
160b 第二容纳和旋转装置
160c 第三容纳和旋转装置
160d 第四容纳和旋转装置
160e 第五容纳和旋转装置
160f 第六容纳和旋转装置
162a 第一容纳和旋转单元
162b 第二容纳和旋转单元
162c 第三容纳和旋转单元
162d 第四容纳和旋转单元
162e 第五容纳和旋转单元
162f 第六容纳和旋转单元
164a 第一驱动装置
164b 第二驱动装置
164c 第三驱动装置
164d 第四驱动装置
164e 第五驱动装置
164f 第六驱动装置
166a 第一驱动元件
166b 第二驱动元件
166c 第三驱动元件
166d 第四驱动元件
166e 第五驱动元件
166f 第六驱动元件
168a 第一促动器
168b 第二促动器
168c 第三促动器
168d 第四促动器
168e 第五促动器
168f 第六促动器
170a 第一环形承载盘
170b 第二环形承载盘
170c 第三环形承载盘
170d 第四环形承载盘
170e 第五环形承载盘
170f 第六环形承载盘
172 机械支架
174 固定柱
176 容纳孔
180a 第一交叠冠
180b 第二交叠冠
180c 第三交叠冠
180d 第四交叠冠
180e 第五交叠冠
180f 第六交叠冠
182 电线端部容纳部
184a 第一圆柱外壳形的区域
184b 第二圆柱外壳形的区域
184c 第三圆柱外壳形的区域
184d 第四圆柱外壳形的区域
184e 第五圆柱外壳形的区域
184f 第六圆柱外壳形的区域
186a 第一环形法兰
186b 第二环形法兰
186c 第三环形法兰
186d 第四环形法兰
186e 第五环形法兰
186f 第六环形法兰
188a 第一可松开的连接
188b 第二可松开的连接
188c 第三可松开的连接
188d 第四可松开的连接
188e 第五可松开的连接
188f 第六可松开的连接
190a 第一连接桥
190b 第二连接桥
190c 第三连接桥
190d 第四连接桥
190e 第五连接桥
190f 第六连接桥
192a 第一从动侧的桥元件
192b 第二从动侧的桥元件
192c 第三从动侧的桥元件
192d 第四从动侧的桥元件
192e 第五从动侧的桥元件
192f 第六从动侧的桥元件
194a 第一驱动侧的桥元件
194b 第二驱动侧的桥元件
194c 第三驱动侧的桥元件
194d 第四驱动侧的桥元件
194e 第五驱动侧的桥元件
194f 第六驱动侧的桥元件
196a 第一连接元件
196b 第二连接元件
196c 第三连接元件
196d 第四连接元件
196e 第五连接元件
196f 第六连接元件
198a 第一通道
198b 第二通道
198c 第三通道
198d 第四通道
198e 第五通道
198f 第六通道
200 纵向凹槽
202 引入斜边
204 交叠冠环
210 径向支撑装置
210a 内部的径向支撑装置
210b 外部的径向支撑装置
212 内部套筒
214 外部套筒

Claims (19)

1.一种电线端部改型设备(14、38),用于在制造电机的设有线圈的构件时使用,用于将从所述构件的环形的壳体(18)突出的电线端部(34、34a-34d)改型,所述电线端部改型设备包括用于将电线端部(34、34a-34d)在环周方向上弯曲的弯曲设备(54)、用于使所述壳体(18)和所述弯曲设备(54)在轴向方向上相对运动的相对运动设备(58)和控制单元(62,70),
其中所述弯曲设备(54)包括:
第一容纳和旋转装置(160a),其具有第一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用于容纳第一电线端部(34a)和用于旋转所述第一电线端部(34a)为了在环周方向上弯曲,并且具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的第一驱动元件(166a);以及
第二容纳和旋转装置(160b),其具有第二容纳和旋转单元(162b),用于容纳相对于所述第一电线端部(34a)径向偏移的第二电线端部(34b),和用于旋转所述第二电线端部(34b)为了在环周方向上弯曲,并且具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容纳和旋转单元(162b)的第二驱动元件(166b),
其中所述第一容纳和旋转单元和第二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162b)相对于彼此并且相对于所述壳体(18)可旋转,但是在轴向方向上相对于彼此静止,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62、70)构成为,为了将所述电线端部(34a、34b)弯曲,操控所述相对运动设备(58)以执行在壳体(18)和所述弯曲设备(54)之间的相对运动,并且在此期间驱动具有第一运动曲线的第一驱动元件(166a)和具有第二运动曲线的第二驱动元件(166b),其中所述第一运动曲线和所述第二运动曲线根据相对运动不同地构成,使得避免相应的旋转的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162b)和在其中接合的电线端部(34a、34b)的端部区域的轴向相对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端部改型设备(14、38),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构成用于容纳和旋转较长地突出的第一电线端部(34a)而所述第二容纳和旋转单元(162b)构成用于容纳和旋转较短地突出的第二电线端部(34b)和/或所述第一运动曲线包含比所述第二运动曲线更早的旋转运动的起点。
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线端部改型设备(14、38),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设备(54)具有第三容纳和旋转装置(160c),其具有第三容纳和旋转单元(162c),用于容纳相对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电线端部(34a、34b)径向偏移的第三电线端部(34c),和用于旋转所述第三电线端部(34c)为了在环周方向上弯曲,并且所述弯曲设备具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三容纳和旋转单元(162c)的第三驱动元件(166c),其中所述控制单元(62、70)构成为,根据在所述弯曲设备(54)和所述壳体(18)之间的相对运动驱动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运动曲线不同的第三运动曲线的所述第三驱动单元(166c)。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线端部改型设备(14、38),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设备(54)具有第四容纳和旋转装置(160a),其具有第四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用于容纳相对于所述第一至第三电线端部(34a、34b、34c)径向偏移的第四电线端部(34d),和用于旋转所述第四电线端部(34d)为了在环周方向上弯曲,并且所述弯曲设备具有用于驱动所述第四容纳和旋转单元(162d)的第四驱动元件(166d),其中所述控制单元(62、70)构成为,根据在所述弯曲设备(54)和所述壳体(18)之间的相对运动驱动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至第三运动曲线不同的第四运动曲线的所述第四驱动单元(166d)。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线端部改型设备(14、38),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62,70)构成为,用于操控所述相对运动设备(58)用于以均匀的速度执行轴向相对运动并且用于操控所述驱动元件(166a-166f),使得所述运动曲线中的至少一个、多个或所有运动曲线引起旋转运动,所述旋转运动具有
5.1改变的旋转速度和/或
5.2逐渐或均匀改变的旋转速度和/或
5.3持续和/或以增加的量或减小的量
5.3.1变大或
5.3.2变小的
旋转速度和/或
5.4改变的旋转速度,使得避免相应的旋转的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162f)和在其中接合的电线端部(34a-34d)的端部区域的轴向相对运动,和/或
5.5匹配于分别要容纳的电线端部(34a-34d)的不同长度的运动参数。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线端部改型设备(14、34),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162f)分别由交叠冠(180a-180f)形成或者具有这种交叠冠和/或
在所述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162f)上构成的弯曲棱边(202)全部都基本上位于相同的在径向和环周方向上延伸的平面中。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线端部改型设备(14、38),
其特征在于,
设有设置在所述壳体(18)和所述弯曲设备(54)之间的夹紧设备(50),用于在通过所述弯曲设备(54)弯曲期间将所述电线端部(34、34a-34d)固紧在所述壳体(18)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线端部改型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紧设备(50)
8.1具有在所述壳体(18)上或位置固定地可固定的第一夹紧装置(74)和第二夹紧装置(76),所述第二夹紧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一夹紧装置(74)可运动,用于将所述电线端部(34a-34d)在所述第一夹紧装置(74)和所述第二夹紧装置(76)之间夹紧,和/或
8.2在相对于所述弯曲设备(54)可相对旋转的和/或可轴向运动的壳体支架(64)上设置和/或
8.3具有倒圆的和/或斜面的弯曲模(100、102、104)或倒圆的和/或斜面的弯曲棱边,用于将所述电线端部(34a-34d)在弯曲时贴靠和成形。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线端部改型设备(14、38),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设备(54)具有至少一个径向支撑装置(210),用于将电线端部(34)在改型期间径向支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线端部改型设备(14、38),
其特征在于,具有下述特征的至少一个或多个:
10.1所述弯曲设备(54)具有内部的径向支撑装置(210a)用于将电线端部(34)径向支撑在径向内侧上;
10.2所述弯曲设备(54)具有外部的径向支承装置(210b)用于将电线端部(34)径向支撑在径向外侧上;
10.3所述至少一个径向支撑装置(210、210a、210b)构成为套筒(212、214);
10.4所述至少一个径向支撑装置(210)或多个径向支撑装置(210)中的至少一个或多个径向支撑装置可轴向运动;
10.5所述至少一个径向支撑装置(210)具有柔性的支撑区域;
10.6所述至少一个径向支撑装置(210)是可运动的,使得在达到止挡件时停止运动;
10.7所述控制装置(70)构成为,使得其操控所述至少一个径向支撑装置(210),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径向支撑装置(210)轴向地在所述电线端部(34)改型之前从缩回位置移出到支撑位置中并且在所述电线端部(34)改型之后从所述支撑位置移回到所述缩回位置中。
11.一种用于制造电机的设有线圈的构件的构件制造设备(10),所述构件制造设备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线端部改型设备(14、38)。
12.一种电线端部改型方法,其用于在电机的设有线圈的构件制造过程中将从环形壳体(18)突出的电线端部(34、34a-34d)改型,所述电线端部改型方法包括
a)提供或使用弯曲设备(54),所述弯曲设备具有:围绕旋转轴线可旋转的第一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其用于容纳第一电线端部(34a);和围绕所述旋转轴线可旋转的第二容纳和旋转单元(162b),其用于容纳与所述第一电线端部(34a)径向偏移的第二电线端部(34b),其中所述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162b)可相对于彼此旋转然而在轴向方向上相对于彼此静止或者保持;并且
b)将所述壳体(18)和所述弯曲设备(54)相对运动,用于将所述第一电线端部(34a)引入所述第一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中和将所述第二电线端部(34b)引入所述第二容纳和旋转单元(162b)中并且用于补偿在弯曲时的电线端部(34a、34b)的轴向长度改变;
c)在将所述第一电线端部(34a)的端部区域引入所述第一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中之后,将所述第一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相对于所述壳体(18)旋转以弯曲所述第一电线端部(34a),并且在将所述第二电线端部(34b)的端部区域引入所述第二容纳和旋转单元(162b)中之后,将所述第二容纳和旋转单元(162b)相对于所述壳体(18)旋转以弯曲所述第二电线端部(34b),其中根据所述电线端部(34a、34b)的轴向相对运动和轴向长度借助不同的运动曲线进行所述第一和第二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162b)的旋转,使得避免在所述电线端部(34a、34b)的端部区域和相应的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162b)之间的轴向相对运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线端部改型方法,
其特征在于,
13.1以均匀的速度进行步骤b)中的轴向相对运动并且相应以改变的旋转速度进行步骤c)中的旋转和/或
13.2在步骤a)中提供或使用所述弯曲设备(54),其具有第三容纳和旋转单元(162c),所述第三容纳和旋转单元用于容纳相对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电线端部(34a、34b)径向偏移的第三电线端部(34c)并且用于旋转所述第三电线端部(34c)为了在环周方向上弯曲,其中所述第三容纳和旋转单元(162c)相对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162b)围绕旋转轴线可旋转然而轴向静止或保持并且在步骤c)中在引入所述第三电线端部(34c)的端部区域之后旋转,使得避免所述端部区域在所述第三容纳和旋转单元(162c)中的相对运动;和/或
13.3在步骤a)中提供或使用所述弯曲设备(54),其具有第四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所述第四容纳和旋转单元用于容纳相对于所述第一至第三电线端部(34a、34b、34c)径向偏移的第四电线端部(34d)并且用于旋转所述第四电线端部(34d)为了在环周方向上弯曲,其中所述第四容纳和旋转单元(162d)相对于所述第一至第三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162c)围绕旋转轴线可旋转然而轴向静止或保持并且在步骤c)中在引入所述第四电线端部(34d)的端部区域之后旋转,使得避免所述端部区域在所述第四容纳和旋转单元(162d)中的相对运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线端部改型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相应不同的时间点相应地在分别要弯曲的电线端部(34a-34d)的不同长度处开始各个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162f)的旋转运动;和/或
所有容纳和旋转单元(162a-162f)的旋转运动和在壳体(18)和弯曲设备(54)之间的相对运动同时结束。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线端部改型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弯曲期间借助于设置在所述壳体(18)和所述弯曲设备(54)之间的夹紧设备夹紧所述电线端部(34a-34d)。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线端部改型方法,
其特征在于,
具有下述步骤中的至少一个、多个或所有步骤:
16.1将第一夹紧装置(74)在所述壳体(18)上固定或位置固定地固定并且将第二夹紧装置(76)相对于所述第一夹紧装置(74)运动,用于将所述电线端部(34a-34d)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夹紧装置(74、76)之间夹紧;
16.2将所有从壳体(18)的凹槽(20)伸出的电线端部(34a-34d)共同夹紧;
16.3将多个相对于彼此可运动的夹紧装置中的第一夹紧装置(74)支撑在所述壳体(18)的内壁区域(78)上,所述内壁区域设置在所述壳体(18)的凹槽(20)之间;
16.4将多个相对于彼此可运动的夹紧装置中的第一夹紧装置(74)的多个区段(112)径向运动,用于将所述第一夹紧装置(74)固定在所述壳体(18)上和/或用于与所述壳体(18)松开;
16.5借助于可轴向运动的驱动元件(120)驱动多个相对于彼此可运动的夹紧装置中的第一夹紧装置(74)的多个区段(112)径向运动,用于将所述第一夹紧装置(74)固定在所述壳体(18)上和/或用于与所述壳体(18)松开,并且借助于控制面和锥形面将所述轴向运动共同传递到所述区段(112)上;
16.6将在多个径向相对于彼此可运动的夹紧装置中的第一夹紧装置(74)上构成的第一夹紧区域(108)贴靠在从所述壳体(18)的所述凹槽(20)伸出的电线端部(34、34a-34d)的径向内部设置的电线端部(34d)的径向内侧上;
16.7将多个夹紧指(86)径向运动,用于夹紧所述电线端部(34a-34d)或用于松开所述夹紧,所述夹紧指的数量对应于要彼此夹紧的电线端部(34a-34d)的和/或在所述壳体中的凹槽(20)的组的数量;
16.8分别将一组电线端部(34a-34d)在第一夹紧装置(74)和第二夹紧装置(76)的各一个径向运动的夹紧指(86)之间夹紧;
16.9将在夹紧位置中运动的夹紧指(86)进行支撑,防止沿环周方向或沿轴向方向的位移;
16.10经由每个夹紧指(86)到互补的抓握单元(84、85)中或上的形状配合的接合,将在夹紧位置中运动的夹紧指(86)进行支撑,防止沿环周方向或沿轴向方向的位移;
16.11经由第二夹紧装置(76)的每个夹紧指(86)的尖部(96)到在第一夹紧装置(74)上的相应的尖部容纳部(85)中的形状配合的接合,将在夹紧位置中运动的夹紧指(86)进行支撑,防止沿环周方向或沿轴向方向的位移;
16.12通过贴靠在设置在所述夹紧设备(50)上的弯曲模(100、102、104)或弯曲棱边上将所述电线端部(34a-34d)改型;
16.13共同地和/或同步地驱动夹紧指(86)的径向运动,用于夹紧所述电线端部(34a-34d);
16.14在保持环(87)上共同地引导夹紧指(86)的径向运动;和/或
16.15将要夹紧的共同地从所述壳体(18)的凹槽(20)出来的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或更多个电线端部(34a-34d)容纳在容纳凹槽(106)中,所述容纳凹槽由相邻的夹紧指(86)在其自由端部处形成,其中所述容纳凹槽(106)在基本上沿径向方向伸展的侧上和在基本上沿环周方向伸展的侧上由一个夹紧指(86)限界并且在基本上沿径向方向伸展的另一侧上由另一夹紧指(86)限界并且在基本上沿环周方向伸展的另一侧上是敞开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2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线端部改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一个或多个共同地从所述壳体(18)的凹槽(20)伸出的电线端部(34a-34d)径向弯曲,用于在引入到所述弯曲设备(54)中之前拓宽所述电线端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2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线端部改型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c)包括:
c1)在弯曲期间将所述电线端部(34)中的至少一些电线端部径向支撑在径向内侧上和/或支撑在径向外侧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线端部改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c1)包括:
将至少一个径向支撑装置(210)在弯曲之前从缩回位置中轴向移出到支撑位置中并且将所述至少一个径向支撑装置(210)在弯曲之后从所述支撑位置轴向移入到缩回位置中。
CN201980027160.6A 2018-02-21 2019-02-20 用于对电线端部在环周方向上改型的设备和方法 Active CN1120420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8103929.8 2018-02-21
DE102018103929.8A DE102018103929A1 (de) 2018-02-21 2018-02-21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Umformen von Drahtenden in Umfangsrichtung
PCT/DE2019/100162 WO2019161846A1 (de) 2018-02-21 2019-02-20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umformen von drahtenden in umfangsricht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42089A true CN112042089A (zh) 2020-12-04
CN112042089B CN112042089B (zh) 2023-03-28

Family

ID=65991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27160.6A Active CN112042089B (zh) 2018-02-21 2019-02-20 用于对电线端部在环周方向上改型的设备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462976B2 (zh)
EP (1) EP3750231A1 (zh)
CN (1) CN112042089B (zh)
DE (2) DE102018103929A1 (zh)
WO (1) WO20191618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8106979A1 (de) 2018-03-23 2019-09-26 Grob-Werke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Positionieren und Verspannen von Verschaltelementanschlussleitern
DE102018108615A1 (de) 2018-04-11 2019-10-17 Grob-Werke Gmbh & Co. Kg Fingerelement, Positioniereinheit, Positioniervorrichtung und Positionierverfahren zum Positionieren wenigstens eines Leiterendes
DE102018112876A1 (de) 2018-05-29 2019-12-05 Grob-Werke Gmbh & Co. Kg Spritzschutz und Verfahren für das Verschweißen von Drähten bei der Herstellung eines mit Spulen versehenen Bauteils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DE102018117420A1 (de) 2018-07-18 2020-01-23 Grob-Werke Gmbh & Co. Kg Schneidvorrichtung und Schneidverfahren für Drahtenden von elektrischen Maschinen
DE102019116235A1 (de) 2019-06-14 2020-12-17 Grob-Werke Gmbh & Co. Kg Aufnahme- und Dreheinheit, damit versehene Drahtendenumformvorrichtung sowie Drahtendenumformverfahren
EP3797918A1 (de) 2019-09-27 2021-03-31 Grob-Werke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verschweissen von leiterenden eines bauteils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EP3797916A1 (de) 2019-09-27 2021-03-31 Grob-Werke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verschweissen von leiterenden eines bauteils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EP3806297B1 (en) * 2019-10-11 2023-12-06 Ameka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twisting a winding head of a stator
DE102019131995A1 (de) * 2019-11-26 2021-05-27 Grob-Werke Gmbh & Co. Kg Aufnahme- und Dreheinheit, damit versehene Drahtendenumformvorrichtung sowie Drahtendenumformverfahren
EP3865242B1 (de) 2020-02-12 2023-09-06 Grob-Werke GmbH & Co. KG Schweissverfahren und schweissvorrichtung zum verschweissen von leiterenden
DE102020210439A1 (de) 2020-08-17 2022-02-17 Thyssenkrupp Ag Biege-Verdrehvorrichtung zum Biegeverdrehen von Leiterelementen und Verfahren
WO2022096079A1 (de) 2020-11-03 2022-05-12 Grob-Werke Gmbh & Co. Kg Drahtendenbiege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verbiegen von drahtenden beim herstellen eines mit spulen versehenen bauteils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KR20220162291A (ko) * 2021-06-01 2022-12-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헤어핀 타입 고정자 코일의 와이드닝 장치
DE102021134009A1 (de) 2021-12-21 2023-06-22 Gehring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Greifen, Halten und Handhaben mindestens einer kreisförmigen Anordnung von Leiterstücken
CN116230317B (zh) * 2022-12-30 2024-05-07 安徽宣启电工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铝漆包线生产用导线表面清洁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46779A1 (en) * 2000-05-11 2002-04-25 Denis Even Machine for configuring the winding head of a stator of a rotary electrical machine
US20020162380A1 (en) * 2001-05-07 2002-11-07 Beuter Herman A.F. Apparatus for forming components from continuous stock
US20030132679A1 (en) * 2001-12-26 2003-07-17 Denso Corporation Coil for an electric rotary machine,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is coil,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electric rotary machine using this coil
CN101350547A (zh) * 2007-07-20 2009-01-21 泰克马奇有限公司 用于折弯转子和定子导线端的方法和设备
CN106953480A (zh) * 2015-12-22 2017-07-1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旋转电机的制造装置和用于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8114875A1 (de) 2017-06-20 2018-12-20 Grob-Werke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mit Wicklungen versehenen Maschinenelements für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DE102018103100A1 (de) 2017-07-04 2019-01-10 Grob-Werke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Positionieren und Spannen von Drahtenden für elektrische Maschinen
DE102017129474A1 (de) 2017-12-11 2019-06-13 Grob-Werke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von Nutisolierungen für Windungsnuten eines Bauteils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46779A1 (en) * 2000-05-11 2002-04-25 Denis Even Machine for configuring the winding head of a stator of a rotary electrical machine
US20020162380A1 (en) * 2001-05-07 2002-11-07 Beuter Herman A.F. Apparatus for forming components from continuous stock
US20030132679A1 (en) * 2001-12-26 2003-07-17 Denso Corporation Coil for an electric rotary machine,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is coil,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electric rotary machine using this coil
CN101350547A (zh) * 2007-07-20 2009-01-21 泰克马奇有限公司 用于折弯转子和定子导线端的方法和设备
CN106953480A (zh) * 2015-12-22 2017-07-1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旋转电机的制造装置和用于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395825A1 (en) 2020-12-17
DE102018103929A1 (de) 2019-08-22
WO2019161846A1 (de) 2019-08-29
EP3750231A1 (de) 2020-12-16
DE112019000675A5 (de) 2020-10-22
US11462976B2 (en) 2022-10-04
CN112042089B (zh) 2023-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42089B (zh) 用于对电线端部在环周方向上改型的设备和方法
CN111226380B (zh) 定位和夹紧电机导线端部的方法和装置
DE102018103930A1 (d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Umformen von Drahtenden in radialer Richtung
US8327677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bending electric machine conductors
US20200395831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winding a wave winding mat and wave winding mat that can be produced by means of the same
US7644492B2 (en) Dynamoelectric winding end portion forming apparatus
EP3743986B1 (de) Biegevorrichtung zum verbiegen von aus einem ringförmigen gehäuse vorstehenden drahtenden und demontageverfahren hierfür
DE102018103926A1 (de) Drahtendenumformvorrichtung, darin verwendbare Klemmvorrichtung sowie Verwendungen derselben
US11539274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rotors and stators including the production of connection wires
CN111014513B (zh) 铁芯内的扁线头部的扭曲机
US11498115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bending wire for a machine element of an electric machine
CN113841322B (zh) 用于电机的定子以及用于制造这种定子的方法
WO2011016178A1 (ja) 曲げ加工方法
WO2020127724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ositioning ends of at least first pair of legs of hairpin conductors
US20220258360A1 (en) Gripping apparatus and gripping method for hairpins
CN110890820A (zh) 扁线定子绕组转移装置以及夹取扁线定子绕组的方法
KR102257650B1 (ko) 폴 세그먼트의 어셈블리로 형성되는 다이나모일렉트릭 기계의 고정자를 제조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KR101346715B1 (ko) 다이나모 전기 기계 코어 내의 복수개의 와이어의 리드를 종결시키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212094133U (zh) 铁芯内的扁线头部的扭曲装置
JP2022035822A (ja) 捻り加工装置および捻り加工方法
CN116458039B (zh) 用于制造电动机的定子的方法和生产线
CN116368719A (zh) 用于在制造电机的设有线圈的构件时弯曲线端的线端弯曲设备和方法
EP4325702A1 (en) Process for making coreless windings
US6056845A (en) Bonding of electric coils
CN118140395A (zh) 用于组装旋转电机的导电发夹式绕组的方法和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